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美业的看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美术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课程,是我国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美术看做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映照人类社会的一种方式。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美学修养。然而对比我国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在执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时,城乡两地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本文将从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入手,从教学硬件环境,师资力量,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三个方面来对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展开对比,最后进行相应的反思。
一、教学硬件环境的对比
目前中学美术教材编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必须有相应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在整个的教学环节中,这些配套资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的,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只有具备了相配套的各种教学硬件设施,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能保证在美术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硬件设施都能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较好的实现。
然而在教学硬件环境上,城乡地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城市地区,学校整体硬件设施齐备,基本上都有专门的美术专用教室,各种教学设备齐全,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则与城市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很多农村中学学生多,基础设施又跟不上。配备美术教学专用教室的乡村中学很少,很多学校与学生使用的美术课本相配套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图片资料、录像、教学挂图、幻灯、多媒体等配套资料都很难配备齐全。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这就使得很多教材内容,如:陶艺、电脑绘画等根本无法进行,导致新课改的精神在农村地区很难得到充分的落实。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硬件设施十分薄弱。即使在完全领会新课改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提下,也很难像城市地区那样落实新课改的要求。
二、师资力量的对比
在新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教学实践后,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中学美术课程的一个突出特征。“美术课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呈现出更加宽泛和不确定的表述形式,美术课教材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内容已经超过了中学美术教师所能掌握的范畴。” 这就对中美美术教育中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着不断提高的师资力量要求,城市地区通过引进新的专业美术教师勉强能够满足要求。与城市地区相比,广大农村地区就显得有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在乡村中学中,本身专业的美术教师就少,甚至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程是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学的综合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体现,新课改在美术学科只能是流于形式。
三、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比
学校作为教育提供的主体,其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对美术教育的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美术课程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家长对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也影响着学校对美术教学的关注度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看法。
在城乡两地间,由于城区中学所处的环境使得这些学校相对于乡村中学在升学压力上更小,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这就导致了城区中学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度更高投入更大。而乡村中学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升学率上,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程被认为是“鸡肋”。与之相应,城区的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在农村学生由于本身知识面封闭,缺乏城区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了被动的学习,这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不把美术课程当一门专业的课程,也就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也是一样。在城市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要高于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城市地区的学生家长更容易认识到美术的学科价值。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教育,使自己的子女“跳出农门”,他们对教育的看法更多是抱有功利的态度,对美术的学科价值很难有正确的看法与认识。
四、讨论与反思
想要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在中学美术教育上的差异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滞后的现实。在借鉴城市地区的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地区更加靠近大自然,天更蓝、水更绿; 农村地区的学生更具有实践经验,与大自然的接触也更多这些潜在的优势。努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促进中学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专:浅议如何创新当前农村中学美术课教法[J],群文天地,2011,(16)。
我是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有过多年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就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要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提到现代课堂教学,我们自然会想到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和各种电教手段。作为美术教师,应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运用多样化的电教手段,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21世纪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教学要讲究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它多么先进,评判它的作用应该只有一条,那就是它在实现教学目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优质课竞赛中,对是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一票否决,这是错误的。如果把教学难点比作战场上的敌人的话,现代“教育技术”便是师生手中的枪。试想,如果我们能用拳头将敌人消灭的话,那为啥非得使用枪炮呢?教学手段千变万化,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准。相反,那种因循守旧、在教学中不屑于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现代教育技术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本来可以写上黑板的板书、本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料图片偏偏要编进电脑和认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去掉黑板(白板)、丢掉粉笔(彩笔)的观点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二、注重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欣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做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
美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只有教师自身苦下工夫,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能意会,可言传”,语言准确而言简意赅,风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如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一课中讲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教师在讲解这幅作品的时候,先从画面的形式切入:画面中只有一位老者,独坐船头在垂钓,周围是一大片空白。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周围大面积的空白表示什么意思?这幅画描绘的内容是什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可再进一步引出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并阐明诗的意境与画中内容相吻合。但要避免像上语文课那样在欣赏评述中完全以“文学性解释”代替美术作品欣赏。如果作品中所涉及的人物、故事情节、诗词介绍不能和作品的美术语言、形式、风格结合起来,那也不是真正的美术欣赏。另外还应避免把美术欣赏课上成美术史论课而陷入史论的之中,而应欣赏到点子上(即强调作品本身的欣赏),并把握好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素。
三、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注意沟通
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分析和讨论,学生对美术作品必然见智见仁,会产生各种看法或评价。由于学生的经验、认识能力所限,这些看法也许是十分幼稚的、肤浅的或不全面的,但只要他们是认真的,是真实的感受,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和认可。教师可以作一些提示或补充,但绝对不要轻易地将专家或教师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因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本无统一的标准,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讲,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学生自己会慢慢懂得作品真正的内涵。
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是沟通学生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桥梁,其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分析,并提供必要的知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
由于高考压力的影响,学生们对美术科的兴趣不大。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负担重, 整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如此一来美术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做的个案学生都难于有时间去完成;另一方面是美术欣赏教学中依然存在的诸多弊端,仍有老师采用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枯燥的教学内容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倦怠情绪。美术欣赏被老师当作说唱的内容,学生只管听,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迎合教师的审美观,这样一来学生对专业性较强的美术欣赏就可能产生畏难情绪。我们知道很多经典的美术作品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教师没有吸引力的教学设计就会降低了学生参与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因此,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成为我们美术教师要探讨的实际问题,笔者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认真做好教学课程的设计以达到唤起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许多优秀的古典美术作品往往难以引起具有现代意识学生的欣赏兴趣,这往往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到探究互动式教学中来,所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美术欣赏课程都与视觉相关。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板书配合实物展示的教学方法,就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美术作品的信息立体地展现给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片,利用听觉、视觉以及触觉共同作用的方式触动学生。因此,要丰富课堂形式,拓宽高中美术欣赏课美术知识的传输途径,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对学生认识美术和感知美术。比如, 在讲古希腊的雕塑时,首先会考虑怎样设计这节课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先播放雅典奥运会上一段有关于古希腊雕塑录像, 并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 让学生充分领悟到西方人所崇尚的典范模式是怎样形成的。有两种基本方法可以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一是背景知识发掘式,即优秀美术作品的背后往往蕴含着生动历史知识或与作者本身复杂的经历有关,而这些背景知识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所以教师通过对这类知识的发掘能有效鼓励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教学中;二是背景知识联想式,即将优秀美术作品欣赏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知识相联系来,引导学生加入到探究式教学中。例如对抽象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与音乐作品相联系,从而通过对音乐作品欣赏引导其掌握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强烈, 大大提高了他们美术欣赏水平。
二、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寻找有新意的美术欣赏的方法与手段
新的美术教学课程体系强调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积极地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应当主动引导他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美术知识,按照美术鉴赏的要求进行较高级的审美活动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使用美术鉴赏方法开展审美活动,从而使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讲的少,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新鲜感, 每节课都要上出新意来,要避免传统欣赏课毫无新意的做法,不搞“满堂灌”,也不盲目滥问。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课堂是由具有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个体组成的,所以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因此,对一些问题老师要放“权”给学生,让学生作为问题的主人自觉地寻找有新意的美术欣赏的方法与手段,老师只是扮演引路的角色,不断地引领导学生探索或尝试具有新意的欣赏方法。
三、教师要善于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使用化难为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全面地去理解美术作品
学生如果对美术作品感兴趣,但是如果欣赏难度太大就会导致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有挫折感,使他们放弃积极参与的努力,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从而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学习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更要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这么一个过程。学生在初中时很少接触到西方美术欣赏的内容,上高中后自然就比较缺少西方美术欣赏基础知识,欣赏那些西方美术作品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陌生。因此, 把欣赏问题化难为易进行教学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时, 应先给学生讲叙一段圣经故事,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组织学生认真观察画中人物,从动作姿态以及人物口形中去揣度说话的内容,接着进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尝试扮演画中人物的表情。到后面由犹大这一人物拓展到人间善与恶的层面,以达到学生的情感教育目的。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兴趣就会立刻提高了起来,也会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要有激励性
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多样化。美术欣赏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见解评论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世界对生活的领悟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切忌以自己专业老师的眼光去判断学生美术欣赏评论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欣赏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坚决抵制那些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传统的美术欣赏学习评价方式,应当更加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
结语:在整个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教与学中跟学生做成知心朋友, 注重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我们的美术欣赏教学成为轻松愉悦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风险之一:次贷危机开始深化并扩散
IMF认为,一方面,次贷危机的影响将可能更广、更深、更持久。目前危机正从次贷领域向优质房贷、消费信贷、公司信贷等领域蔓延,并很可能演变成全面的信贷紧缩,拖累宏观经济。另一方面,次贷危机有从美国向其他国家扩散的可能。一些房价偏高、企业和个人资产状况偏紧的发达国家以及严重依赖外资拉动国内投资的新兴经济体将面临较高风险。预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动荡将造成近万亿美元损失。
风险之二:美经济衰退将拖累全球
经济衰退将带来美国国内需求下降,使全球贸易出现萎缩,预计日本、欧盟和一些亚洲经济体的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美国为应对危机不断降息,将导致全球宏观调控政策、各国间货币政策产生冲突。
风险之三:粮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全球经济风险加剧,大宗商品市场热钱涌动,投资组合变动和资金无序流动增加,带动食品和能源价格出现上涨,给全球通胀和金融形势带来了更大压力。对新兴经济体而言,通胀是目前经济的最大威胁,可能比应对美国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放缓挑战更大。由于很多新兴经济体此前经历了长达数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过剩产能已被充分利用,资源供给压力陡增,食品和燃料价格上涨将导致这些国家普遍面临很重的通胀风险。
风险之四:贸易保护主义或升温
美国正值大选年并发生经济减速,欧盟贸易赤字持续扩大加上产业转移等因素,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升温,贸易冲突可能性增加,并将使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难以推进。从历史经验来看,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总会抬头。
去年底《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所作的联合民调显示,58%的美国人认为全球化对美国不利。今年2月份,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都认为:若人当选总统,应考虑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可见目前经济民粹主义、贸易保护等已成为美国大选的热门关键词。
风险之五:新兴经济体将受影响
虽然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经济的依赖性有所降低,但还不具备很强的独立性,亚洲仍依赖欧美的最终产品市场。因此,随着美欧金融风险外溢和经济减速,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将面临很不确定的前景。预计今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9.7%降至8.2%,中国和印度今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9.3%和7.9%。
专家看法: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亚洲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区主管戴维・伯顿(David Burton) 近日在《经济学家》上撰文,阐述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并分析亚洲经济的前景,他认为:
亚洲经济前景整体仍然较好
伯顿表示,种种迹象表明,次贷危机正在向其他金融资产和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蔓延。但对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来说,次贷危机仍然有些遥远。亚洲的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亚洲各国金融机构也未遭遇其欧美同业类似的厄运。许多亚洲国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其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状况已不像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那么脆弱。一旦真的出现全球性衰退,亚洲也已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与手段。IMF在其4月份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中也指出,过去15年来,美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推动作用比较温和,大概的比率是,美国经济衰退1个百分点,将拖累亚洲经济放缓0.25至0.5个百分点。
2008年,对亚洲充满挑战的一年
关键词: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
美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艺术作品,但是在同一幅美术作品的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种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也构成了美术作品的独特性。在人们看到美术作品时,欣赏活动已经开始,人们往往会借助于自身的想象力,对一幅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受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人生经历、年龄阶段、性别等的不同,每个人对相同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也不同。美术作品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情感,而这种影响主要源自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意义。美术作品是创作者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所谓美术形式便是美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美术作品简单的分为两部分,即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基础,内容是作品的内涵,所以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仅要关注美术作品中具象事物,还要体会到美术作品形式中所体现的审美内涵,以真正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1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存在的原因分析
人们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从视觉接触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术作品的外在形式是欣赏者首先接触到的,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人们才能进一步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意义。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人们接触美术作品之前,第一眼是对美术作品外观的审视,这是观赏者对美术作品的第一印象,也是美术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的观赏者对美术作品所产生的不同的心理反应,是由于对美术作品的外观观察的不同而导致的。在爱德华 凯西在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论》的前言中写到在人在观察事物的知觉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二个阶段是想象阶段,在这一段,人们会把自己看到的事物具体为可辨的实体和事件,是人对作品的初步理解。在美术作品的欣赏阶段,人们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第一审美感受主要是受美术作品的外观形状、颜色以及构图引起的,这些视觉性的元素符号会在每一个欣赏者的头脑中再现,对于一些比较具象的美术作品这一过程进行会比较自然,欣赏者会由创作者所创作的具体事物直接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由于这些具象事物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对于这类美术作品的欣赏,每个欣赏者在心理上产生的欣赏差异性相对较小。但是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美术作品,则需要欣赏者调动更多的感官,甚至动用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抽象元素所要表达内涵,由此使得不同的欣赏者之间欣赏的差异性增加。
其次,欣赏者在观看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的基础上,会进一步透过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诸多元素,想象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的具体心境,这时的联想活动往往会与欣赏者自身的经历和心境相结合,由此造成欣赏上的差异性。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以也会对同一副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对于不同的人,这种心理感知过程,都是需要欣赏者融入美术作品中,切身的感受整幅画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梵高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所创作的名作《向日葵》在它生存的年代只能卖到400法郎,但是1987年在伦敦拍卖时就已经达到3900万美元,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向日葵》的美术价值,在这幅作品中,画面以黄色作为主色调,图片中的花、罐子以及背景灯都是以黄色为主,而黄色作为饱和度最高的一种颜色,往往会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智慧、成熟、阳光、激情等的想象;此外,画面上的绿色也让人们感受到希望和生命力。人们在欣赏梵高的油画《向日葵》时,在欣赏者去用心观察这幅作品时,欣赏者一般会被作品中鲜亮的颜色和色调所吸引,对于很多人大都是被画面上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作品展现出的生命力所打动,并由此产生较为感性的理解,想象创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然而,这一阶段的美术欣赏,大都是欣赏者沿着创作者的经历和以及创作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产生的,不同的人由于文化知识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对于创作者的思想有认同有反对,这就使得他们对同一副作品会有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最后,在经过对美术作品内涵进行情感感知之后,某些知识水平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较强的人,还会进一步的深入探究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意义,对美术作品的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相比较前两种欣赏层次,这一欣赏过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欣赏,它需要欣赏者具有更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欣赏者往往比较了解创作者的创作经历,对于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在与美术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更多的联系自身的情感经历,从专业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第二次创作,让美术作品的意义变得更加复杂。比如对于很多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都有很多美术爱好者、专家、学者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分析。比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绘画者大都讲究意境,作品中虽然有大量的写实,但是创作者往往采取借喻、暗喻、隐喻、含蓄、象征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使得很多人在研究中国传统美术作品时,不仅要有较高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否则便难以真正理解一幅作品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对这些美术作品的二次创作。在欣赏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时,对于作者在绘画中所画的诸如“一叶扁舟”“垂钓渔翁”等形象,有些人只觉得这是一幅简单的渔夫钓鱼图;有些人则会想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而有些人则注意到创作者在绘画作品中的大片留白,并因此想象出作品中所渲染和传达出的寒意萧瑟气氛,想象到创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并进一步把自身的经历以及作者的经历相联系,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享受。在这一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不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而且结合了自己对马远所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自身的经历,这些因素都对欣赏者的欣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很多人由于在知识或者情感感知上的不足,可能就不会对这幅作品产生过多的联想。
2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差异性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其实也是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展现过程,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性别、经历等都会对其欣赏美术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简要分析导致人们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产生的因素。
首先,欣赏者的心理定向作用会对其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初级阶段产生重要影响。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在处理和对待任何事物时,都会不经意的渗入自己的主观看法,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一样,人们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生活习惯带入到美术作品中,并且在无意中选择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忽视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这种欣赏重点的不同,会导致欣赏差异性的产生。此外,每个人的现实生活经历也使得每个人对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加之,不同的人在美术作品欣赏时的欣赏和关注重点往往不同,这些差异性,都使得美术作品欣赏差异性的增加。然而这种欣赏的差异性,也使得美术作品的内涵不断的被世人所挖掘,而也正是因为人们对相同美术作品的欣赏存在很大的不同,使得对美术作品的价值评价更难。比如,在现阶段大多数的绘画以晚餐为主题的作品中,创作者往往会以晚餐来表现家庭的和睦,亲人之间气氛的融洽。但是在文艺复兴巨将达 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中,绘画者选用的是以棕褐色为主的色调,画面气氛严肃而庄重,当然这种创作风格与达芬奇自身的创作视角以及他的个人经历相关,但是,对于一个完全不了解这幅画创作背景的人来说,往往不会对该作品产生正确的评价,相反,对于了解创作者的专业人士而言,往往会对这幅画的主色、构图给出较高的专业评价。所以如果仅仅把以晚餐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定义为幸福,将会对这幅作品产生负面的评价。为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每个人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人生经历会影响到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评价,美术作品本身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我们无需为每幅作品指定一个严格的定义,只需要在尊重作者创作的基础上,让人们各自欣赏,各自发表看法。
其次,美术作品的类型也会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人们对于抽象画的欣赏产生的差异性幅度往往要超过对具象画的欣赏,因为相比具象美术作品,抽象美术作品需要欣赏者具有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美术素养以及文化内涵,而具象作品中大都是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对欣赏者来说只会在欣赏的层次上产生差异。此外,人们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往往会倾向于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或者生活习惯角度对作品的含义加以引申,这就使得一幅作品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形象,也会被人们诠释的多种多样。比如,在达芬奇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中,对于绘画中蒙娜丽莎的微笑,不同专业层次的人的解释千差万别,有的人认为这种微笑是女性最标准的微笑,是一种迷人的微笑;而有的人则认为人物的微笑中掺杂有一定的邪恶。但是,不管何种评价,无论是一种客观的评价,还是带有严重的主观因素的评价,欣赏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应该理解的是美术作品的类型以及创作背景,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只有对创作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人们才能从美术作品中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而这个例子则向我们说明了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会对作品的欣赏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美术作品的欣赏差异性受到欣赏者主观能动意识的影响。对于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即使对于同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也会对同一幅作品产生不同的评价。而这种变化与人的主观意识相关,人们从接触美术作品开始,原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经历等都会对其下一步的欣赏产生影响,不管创作者的意图如何,欣赏者都会沿着自己的思维对作品加以理解,进行再次创作,使得美术作品在自己的不断理解中具体化。欣赏者从初步接触美术作品,到理解和掌握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再到深入理解和研究美术作品时,进行对美术作品的第二次创作,这期间他自身的文化专业素养、知识水平等都在对其欣赏作品发生影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在美术作品中保留大面积的留白,如果欣赏者不能把作者的留白意象与作品的主体相联系,就无法理解创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想要表达内心情感。以徐悲鸿的《马》为例,在这幅作品中所展示的突出形象是几匹栩栩如生的马,但是除此之外,画面上还有大面积的留白部分,在这些留白处,创作者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但是却让欣赏者头脑中想象出骏马奔腾的场景,当然,不同的人会想象出不同的场景,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会有不同程度的发挥,进而导致美术作品欣赏的差异性。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虽然不同的人在欣赏美术的作品时会出现不同的感受,但是人们还应该带着好奇欣赏去欣赏美术作品,体验美术作品中的美感,获得健康的审美体验。
3结语
美术作品欣赏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情,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通常也是人们欣赏差异性的展现过程,与此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也体现了欣赏者所具有的文化和人文素养。在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产生的欣赏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差异性受到欣赏者的主观能动意识,美术作品的类型以及欣赏者的亲身经历等的影响。但是,对于一幅美术作品而言,也正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让更多的人着迷于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研究。为此,我们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一方面应该尊重美术创作者的原作,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作品欣赏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参考文献:
[1] 任志红.浅谈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J].学周刊,2012(34).
[2] 任衣伟.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教学[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 张维友.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J].外语界,1995(02).
[4] 许敏.浅析美术创作中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2008(Z2).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近来出现财务危机,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因为巨额次级抵押贷款而严重亏损,部分债权银行已经打算拍卖这两只基金的贷款担保品。市场因此担心会有对冲基金房贷问题继续出现,同时对美国房地产危机再度感到担忧。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直对美国房地产问题持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它对其他经济领域并未构成重大冲击。但他还是提出警告,住房市场的降温仍可能会继续对经济增长构成拖累,且这种负面影响持续的时间可能要长于以前的预期。
投资者同时担心,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问题会令流入整体信贷市场的资金减少,可能使市场宽松的资金供应下降,进而导致近期支持环球股市上涨的企业并购热潮退去。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也认为,信贷市场将会变得波动,未来一两个月是考验期,因为很多高风险的贷款及债券即将推出市场。
对美国房市、次级抵押贷款问题的种种担忧,导致了美股近期高位回调、反弹无力,投资者对股市未来走向分歧明显加大。这种忧虑的气氛影响到了欧洲、亚太股市表现。
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管理日前表示,近期股市的波动程度,足以让其在近期减持股票。不过,从较长期角度来讲,仍看多股市,尤其是欧洲和亚洲,但认为美国经济成长反弹只是暂时现象。整体而言,股市的情况可能逊于前期,因为企业获利周期进入了不那么强劲的阶段。
全球股市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港股未能继续一路上扬。除了受股市影响,本周港股还受到股指结算、多项经济数据公布、基金“粉饰”半年报等因素影响,所以难免波动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恒指连续多日上涨,屡创新高,积累了不少获利丰厚的筹码,回吐压力较大。加上近日A股大起大落的走势,引发了投资者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忧虑情绪,港股正好借势调整。
不过,分析人士对港股仍比较看好。
英业环球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陈炳强认为,港股年初多次挑战21000点失利,上周终于以过千亿港元的成交冲破该阻力,反映除内地资金外,欧美也有大量资金流入。这些资金应该不会只停留一两周,在短炒后便离场。
英资期货行Man Financial亚洲总裁李敦成则相信,不少空仓回补和持货不足的基金仍在入市,但高位多空对决,股指随时会出现急升骤跌的情况。
毕业论文 摘 要] 美声唱法作为1套科学的演唱方法,是应该受到广泛传播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从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上,对美声唱法的学习与认识都还做得不够,本论文就美声唱法在中国的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借助有关文献书籍,结合自己的个人意见发表了1些看法,总结了1下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让更多的中国人去认识美声唱法、了解美声唱法、接受美声唱法。
[关键词] 美声唱法 美声教育 文化价值、
Abstract:the bel canto should be spread extensively as a set of science singing methods, as regards Chinas present current situation, no matter from the education or the society of the school, study and is it do enough also to know in bel canto, thesis this make analysis on bel canto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draw support from the relevant documents books , has combined ones own personal suggestion and issued some views, summarize should how break the situation , let more Chinese go bel canto of knowing , understand bel canto , accept the bel canto.
Keywords: the bel canto bel canto education cultural value
回家陪我爸看电视,换台间看到很多久违的面孔浮在眼前,那是一群久不露面的明星,没人知道他们的去向,在屏幕里他们失踪多时,却突然一下子在各大卫视的选秀节目里找到了兼职——做评委。这些娱乐圈前辈摇身为艺术导师,有些嘉宾忽略了自己明显堪忧的艺术水准,对着台上的选手煞有介事地品头论足,告诉他们怎么做才会有所斩获。
忽如一夜春风来,选秀不仅还阳了,还挟以“梦想”为名去到了全国各地。由于所有的选秀节目几乎都是卡拉0K式的,而且主持人和选手全都一口一個梦想,所以在换了一圈频道之后我产生了极为不适的感觉——好像人们所有的梦想都是音乐梦想,如同一谈起信仰就是。这种说辞和比赛的形式一结合就很值得怀疑,你不知道他们究竟梦想的是音乐还是拿個第一。
猛地一看,载歌载舞,但细一体会,比赛完全抢了唱歌的风头。晋级的选手激动得涕泪交加,淘汰的选手难过得涕泪交加,唱歌彻彻底底成了只动嘴的奥运会。这种比赛可能重振综艺节目,但它拯救不了流行音乐的生态,因为人们只在电视上唱歌,真实的生活和内心还处于一片焦灼。电视节目利用音乐带来了竞技的,却没有让人觉得美,音乐终究不能充当一种比赛项目。
把艺术技术化,然后再锦标化,等于让美一再降格。选秀比赛和排行榜从根本上是一样的,都是单一而简陋的评判形式,它们忽略了名次之外更多的可能性。这接近于一种冷酷的教育,教育大家除了赢家毫无意义。当郎朗一拍大腿,脱口而出,“学钢琴真是太值了。”你会发现狼性文化在主导了商业和体育之后,已经开始摧毁艺术,也改变了关于美的教化。
人们看重得失,对名次耿耿于怀,大概是源于人们对时间的紧迫感。那句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比赛”一遍遍响起,我们就总是下意识地追逐一种“大干快上”的人生,好像真正可怕的事情不是感觉不到幸福,而是落于人后。所以这個社会不以人格上的成熟、趣味上的丰富为美,而是很奇怪的以“年轻”为美,年轻美在哪呢?那不过是还没老去,还让人觉得有“赢得比赛”的可能。
当我看到那些曾让我觉得潇洒又没谱的朋友们大学刚毕业就传出结婚的消息,而理由仅仅是到了该成家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自己在心态上的青春年少。很多人的人生规划方式就是标注上一個個节点,好像错过了一個路口,剩下的就全是红灯。他们没有计算这担心的成本,那已经让人生很不美妙了。
福柯说,要把生活当成艺术品。即便我们做不成生活的艺术家,也应该明白这毕竟不是一场奥运会,因为人和人没有统一的起跑线,人们注定不会在同一条跑道上,永恒地看,人是无法相较量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美术专业;职业能力
当前,职业教育正在以其独特的活力绽放着新时代的气息,美术专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对美术人才的综和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职业教育中开设美术专业课程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对美术史以及理论本身有知识系统框架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认识、理解生话中美的形式和内涵,通过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健个学生的心理结构,提高学生对美的事物的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美术专业教学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和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来的美术人才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就职业教育中美术专业课程的有关方而,谈下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要对美术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认清学生自身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美术专业的学生大多对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理论知识的修养较低,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文化的了解不够个面,欠缺文化功底。在教学模式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美术技巧,一味地让学生临摹其他人的作品,忽视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文化课占的比例极小,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缺乏文化知识和人文内涵,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经常不尽如人意。总之,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吸取教训,构建出适和自己的美术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一)明确专业美术课程目标
美术教育首要的任务是明确本专业的方向,职业教育中不应该仅仅是就业教育,而应该是能力教育,专业美术的教育不仅要掌握有关专业的技能,也要掌握美术专业职业能力,例如:阅读能力、计算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当前,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小断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师应该不断研究社会需求,并针对社会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和素质。
(二)加强专业美术实践,探索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大多数的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转变而来的,在教学理念上普遍偏向理论的方向,轻实践,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特别是在专业美术课程上,要们重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目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探索是相当有必要的。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摸索过程中,探索出一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探讨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定任务区探索学习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会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逐渐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性、灵活性,提高美术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
时代是不断变迁更替,教学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更新和变化,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职业教育中课程内容应该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实用性和先进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具有时事性、灵活性。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使课程内容更加实用、更加灵活。教师在安排课程内容时要打破以往传统的言传教学模式,在言传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身教,因为美术是一门操作性、直观性极强的视觉艺术学科,必须经过长期扎实的动手技能训练才能学有所成。授课时教师不能只讲解理论知识,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示范,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有效的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信息,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能力和成绩。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端正的行为,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时刻关注美术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对本知识领域的内容以及知识结构进行整合。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对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及时进行更新调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的知识汲取不断的创造条件。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审美品质与品位,美术专业也越来越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专业,与此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美术专业课程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美术教育应注重技能教学的文化含量,增强品位意识,发挥专业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