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低碳发展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发展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发展的意义

第1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保护运河;利用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途经

收录日期:2012年7月25日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一项融注了人民智慧、流淌着中华文明的重要人类文化遗产。运河在城市中讲述着这座城的历史,或浩浩荡荡依然肩负运输、调水重任,或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使运河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种种威胁。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指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绿色的经济循环模式,倡导资源少投入,能效高产出。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同时,也要用“低碳”的理念保护运河、利用运河资源,力求用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人文效益,从而促进城市建设,打造城市特色。

一、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

1、有利于为运河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城市化进程大有燎原之势,大量的能源消耗、土地和景观改造史无前例。据统计,我国2007年是煤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国家,而2010年上半年的煤炭净进口量比2009年上半年增长约70%,仅次于能源稀缺国家日本。可想而知,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不断攀升。煤炭的使用以企业为主,企业在大量释放温室气体同时,常伴有废水排放和噪声污染,这些势必改变城市生态环境,对河流、河道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运河生态保护。

2、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形成地域生态特色。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缓解温室效应等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全球湿地面积占仅6%,为全球约20%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湿地面积仍在缩减。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运河属于人工湿地,得到国际湿地公约的认可。合理地保护运河,低碳发展城市,不但为我们营造了较好的城市气候,减少新病种的产生,也保护了运河,丰富了运河生物。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气候特点,有地域性的种植会极大丰富城市河道景观,从而打造出城市生态特色。

3、有利于社会文明、城市文化建设,教化于民。若能将“运河城市”与“低碳经济”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联系起来,当运河的保护工作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也“低碳”发展、“低碳”建设的时候,势必对市民,甚至外来游览者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运河是一个城市的母亲河,往往记录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保护运河和整治运河周边环境的举措中融入“低碳”的理念,大量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如户外太阳能发电路灯),能有效倡导节约和绿色消费。同时,正确弘扬运河内在的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能丰沛城市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还能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荣辱观,从而加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推动文明发展进步。

二、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途经

1、实现遗产廊道、城市“绿道”合二为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该城市特色,避免出现“千城一面”。大运河是贯通中国古代南北的水路,在现代,它是我国没有省、市边界的文化遗产走廊。河道的保护是每个运河城市的义务和荣誉,城市规划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区域空间生态管制,确保遗产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得到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通过沿河绿化、建造带状公园绿地等形式对河道进行保护。这样既保护河道不受构筑物侵袭,丰富河道物种,又为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补充了“绿道”,调节了城市气候。

2、企业加强自身责任感,广开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企业是低碳经济的第一执行者。根据我国国情,以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对环境的污染换取企业产品,是目前我国最尖锐的社会矛盾之一。各类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和直接执行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一是企业本身就要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二是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迈向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节约的责任制度,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科研工作,鼓励科技创新。作为政府,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企业要积极响应,充分利用。为帮助企业早日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我国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减免和补贴政策。日前,我国将全面推广节能服务公司,企业所有节能需要的设备、技术、资金均有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企业仅支付部分因节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即可。同时,国家对节能公司进行补贴,节能公司每节约一吨标准煤,国家补贴240元,地方补贴60元。2010年是我国节能减排的攻坚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扶将为企业走上“低碳”提供平台。

3、让发展“低碳经济”深入人心。发展低碳经济,仅靠政府的措施和企业生产的自觉是够的。要让发展“低碳经济”的观念永远持续下去,必须使其深入人心。使每个公民有履行“低碳”的义务也有监督“低碳”的责任。把节约当作一种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市民参与低碳城市的建设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积极参与到“低碳”建设中来,推行全社会的低排放运动。城市是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物,它仅是一个载体,人在其中的生产生活活动才是城市的实质,当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观念,以能源、环境的低投入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时,我们才正真走上低碳经济的路,才有可能建设低碳城市。

三、郑州市运河保护与发展“低碳经济”

郑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历史上曾是大运河贯穿南北、联结东西的交通要地。郑州段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用约1500年。郑州市历史文化渊远,现代城市建设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和城市资源。合理保护大运河,发掘其内涵价值,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在郑州发展“低碳经济”,是郑州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

1、注重郑州段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研究。河洛文化是大运河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对其进行正确、深入的研究,我市大力开展了各项勘察、研讨工作。邀请北京和省、市各相关部门(水利、地质、文物等)的专家学者以及村镇知情人士,组织召开了大运河勘察研讨会。对勘察中的新发现予以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总结其价值和意义,证实河洛文化在大运河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确深刻的认识郑州段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保护、宣传工作更具层次。

2、积极的保护和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大运河相关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大运河漕运享有伟业和美名的康百万庄园,建于明末清初,其家业兴盛十二代,四百余年。为恢复康百万庄园的历史原貌,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郑州市对庄园进行了一系列保护维修和绿化。现庄园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立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职工80人。

为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在当地政府和周围村民积极配合下,电视成了以康百万为题材的电视剧拍摄,全国观众播出。康百万庄园自我保护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不但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把大运河文化推到了银幕前。这便是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资源,保护遗产与城市发展共赢的典型例证。

3、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开展新农村建设。自大运河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借大运河遗址维修保护和环境整治之机,开展当地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加强了农村政治、文化体系建立,完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当地政府对河道及相关遗址维护和整治工程,使长期居住在运河周边的村民们,对运河原本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对村民起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并美化了农村居住环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些村民们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能促使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更有利于当地政府将来开展工作,有利于城市发展、社会进步。我们在保护运河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为将来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不但能为城市发展节约资本投入,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而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较之其他城市更应先行,先行“低碳”保护和“低碳”利用,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第2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旅游;可持续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1―0013―05

1 导言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低碳经济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低碳经济发起于英国,随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实际上,低碳经济是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能源危机,人类所倡导的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安全、产业升级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当前,低碳经济模式的实现主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碳汇机制”的推进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低碳技术是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和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碳中和”技术的统称,其包涵了煤的清洁与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二氧化碳的捕集或埋存等各项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不同部门。“碳汇机制”指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汇”),其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它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机制”倡导通过增加森林等“自然碳汇体”的方式来中和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自然界中重要的碳汇体有森林、湿地、海洋等,其中森林碳汇是推行碳汇机制的主要载体。低碳生活方式是指通过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或“碳中和”的生活消费方式,旨在减少个人生活中碳足迹的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如“碳补偿”或“碳抵消”。

实际上,低碳经济是人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寻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突破,它“摒弃21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采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和创新制度,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展。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类活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旅游涉及“行、住、食、游、购、娱、营销、环境”等诸多层面,是人类体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成果的综合性大舞台,具有响应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推行碳汇机制、运用低碳技术成果的先天优势,也必然成为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前沿阵地。旅游业本身具备一定的低碳产业性质,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实际上,低碳经济模式为当今旅游发展转型和创新带来新的契机,即通过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观光游憩、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环境等各要素的低碳化发展,来实现旅游体验质量的提升和旅游发展水平的进步,并最终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

2 什么是低碳旅游

2,1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因此,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即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

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响应具体体现在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对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消费方式的响应上。构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运用低碳技术创新旅游吸引物的类型,也可以直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品包装成为直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既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提高其设施水平,更应该直接使用低碳技术旅游装备,达到节约旅游运营成本、实现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在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中,既要大力提高环境的生态化含量,增加绿色环境对碳的高吸收、高贮备能力,更应该通过高碳汇机制的创新,提高旅游体验环境质量,实现更大的旅游环境效益;在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既要降低个人的旅游碳足迹,更要倡导生态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

因此,低碳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及旅游发展价值公益化取向日益明显的生态文明时代新背景下,为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寻求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的一次全新突破,是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行动。低碳旅游为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2,2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比较

从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两种旅游发展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都以可持续旅游理念为指导,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世界旅游组织(WTO)认为可持续旅游是“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可持续旅游的核心思想强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性”、“旅游发展效益的福利性”以及“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都具有这一思想属性。生态旅游着眼于维护旅游环境的生态持续性,强调旅游发展对社区居民的福利性以及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低碳旅游则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是基于旅游与其发展环境整体性的考虑,必然包涵了对维系旅游生态环境持续性的责任;低碳旅游强调旅游发展的福利性,主张通过旅游发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谋求整个全人类的福祉,主张旅游发展过程中满足所有国家、所有个人基本生活需要与碳排放权利,也就包含了对发展机会公平性的关注。

从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两者之间的比较来看,生态旅游追求的是一种“零碳排放量”的旅游发展方式。但实际上,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又具有其各自的侧重点。根据世界自然基金组织(WWFN)研究员伊丽莎白・布(Elizbeth Boo)的界定,生态旅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以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地方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着眼于“生态”,即“自然旅游”,强调旅游发展中“资源的原真性”,倡导通过更少的人为干扰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低碳旅游则着眼于“低碳”,强调“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方式”,提倡通过各种低碳技术的革新和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目标。从这点来看,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生态旅游则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更多层面上是一种理念,表达人类对旅游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

因此,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是将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发展的理念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可供操作的旅游发展行动方式。低碳旅游强调运用低碳技术,建设低碳旅游吸引物,建构低碳旅游社区,营造低碳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导向下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2,3低碳旅游的特征意义

低碳旅游中的“低碳”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旅游碳排放量,其实际上蕴含了向“零碳”目标迈进的意义。低碳旅游着眼于对旅游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即通过发展低碳旅游交通、低碳旅游住宿、低碳旅游餐饮以及各项低碳旅游活动,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碳旅游这种立足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特征,对生态文明时代的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8年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5年为例,整个旅游发展中的CO2排放量达到了13亿吨(其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3个方面),占人类活动所有CO2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整个旅游部门占到了5%~14%,虽然这一比重目前并不很大,但如果维持旅游业现有的发展方式和增长速度,根据预测,到2035年旅游部门中的排放量将增加152%,而整个旅游部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将增加188%。显然,旅游部门这种对全球变暖贡献率不断增大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控制战略是背道而驰的,因为依据IPCC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未来10~15年达到顶峰后将会逐渐减少,直至本世纪中叶将降低到2000年的一半水平。因此,控制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旅游业要抢占低碳发展的战略高地。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界响应《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维护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式,体现了旅游发展关注人类福祉、社会公平、生态安全等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贯职责与使命,彰显了旅游发展造福人类的最高价值取向。

3 低碳旅游的主要实现路径

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实现必须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围绕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以及旅游消费方式等旅游发展的过程要素,通过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来加以实现。

3,1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

低碳旅游吸引物是指用来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非物质的,自然的、人工的低碳旅游吸引要素,既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如湿地、海洋、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也可以是人工创造的低碳设施景观,如低碳建筑设施、低碳产业示范园区,还可以是多样化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如运动休闲活动、康体活动。

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的主要措施途径:(1)通过科学的旅游开发模式(生态标签地行动,如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等),充分挖掘森林、海洋、湿地、海塘、湖泊、江河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质量。(2)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旅游活动产品。(3)将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街区、低碳城镇、低碳乡村等)以及相应低碳港区、低碳校区包装转化为低碳旅游吸引物。(4)通过生态化的技术手段,修复受损湿地(湖泊、河流源地)、受损土地(矿山、油田)营造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综合型低碳旅游吸引物。

3,2配置低碳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基于低碳技术改造或直接使用低碳技术产品所建造的用以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低碳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低碳道路交通设施、低碳环境卫生设施、低碳能源供应设施等;低碳旅游专项服务设施主要包括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设施、低碳旅游购物设施、低碳旅游娱乐设施以及低碳旅游游憩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设途径主要包括:(1)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以及建设低碳旅游道路等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设施。(2)通过在旅游景区的建设过程中,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发展低碳旅游环境卫生设施。(3)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更新能源技术,建设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4)通过使用低碳建筑,来建设低碳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设施,如低碳酒店、低碳商贸建筑。(5)通过使用新能源观光游览车、低碳旅游休闲设施(如运动、健身设施)、低碳旅游观光设施、低碳娱乐体验设施,来发展低碳游憩观光设施。

3,3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减少旅游者的个人旅游碳足迹。在同一旅游过程中,不同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者个人的旅游碳足迹差异明显。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行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17%的旅游行程,却占了54%-75%的旅游碳排放量;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16%,但却只占了1%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000千米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克,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150千克。因此,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对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1)倡导低碳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进行旅游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尽量以徒步、自行车、公共汽车、铁路等相对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取代自驾车、航空等高碳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同一类型的旅游线路时,尽量选择个人旅游碳足迹相对少的旅游线路。(2)倡导低碳旅游住宿餐饮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住宿餐饮服务时,尽量选择带有“绿色标签”的旅游酒店,在进行餐饮食物的选择时,应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不使用一次性餐饮工具。(3)优先选择低碳旅游活动。旅游者在选择旅游活动时,应优先选择体育、运动、康体低碳旅游体验活动。

3,4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

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应该是基于自然碳汇机理所形成的一种和谐、高质的旅游体验环境。旅游者以及社区居民是重要的碳排放体,这些排放的碳最好能通过景区或目的地的碳汇机制予以吸收和储备,实现碳中和或碳平衡,不仅成为“零排放”的旅游景区,还是区域性的碳汇地。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综合了各种形成和影响低碳旅游体验的自然和人文社会因素。主导作用是景区自然碳汇机制的强化、弱化或者最大程度降低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营造碳汇旅游体验环境是低碳旅游发展的最基本层面。

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主要通过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社区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1)政府要通过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制定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机构,不断增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区的碳汇能力,消除碳排放的消极影响,培育高品级的碳汇旅游体验环境。(2)旅游企业要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实施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打造低碳旅游企业。(3)旅游社区要积极参与旅游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实施低碳社区行动,构建和谐畅爽的低碳旅游社区环境。(4)旅游者要自觉规范自身的旅游行为,树立“碳中和”的旅游消费理念,实行“碳补偿”或“碳抵消”的旅游消费方式。由此,共同实现旅游体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旅游环境的碳汇能力。

第3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我国房地产经济 低碳经济影响 发展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新型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真实,尤其是在我国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社会的环境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这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的优化和调整等形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对其现有的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运用,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形式。但是,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其发展形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其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发展形式,从而提升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发展形式,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对低碳经济没有足够的认识

近几年,我国只有在项目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结合,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将低碳经济涉及到我国的金融市场经济领域中,对金融市场的作流程、交易制度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另外,我国一直在推行低碳是金融市场经济领域,但是在我国房地产经济一直是以信贷为主的交易市场,将贷款规模缩小,经济的比例相对较小,我国的一些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依然保持空白的状态,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度。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没有足够的认识,严重缺乏专业性人才,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这样的情况严重的阻碍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价抬高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若是要想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形式,这样就需要对相关的能源和新型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并且,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材料和新型能源,进行全面的宣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我国房地产是市场的房产均价,这样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的后期发展形式,是非常不利的。

二、提升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一)加强我国金融行业的认识度

提高房地产经济的认识度是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房地产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形式。并且要不断的开发我国房地产经济产品,避免产品单一化,构建适合大众的房地产经济产品,加强房地产经济的交易规模,完善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结构,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在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例如:在一些房地产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房地产经济产品的质量,像是经济适用房、商品房等各个形式,这样可以使房地产企业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了房地产经济行业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重要性,并且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形式,提高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度,更进一步了促进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

(二)利用我国政府的力量,对发展的结构进行调整

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的形式。因此,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我国政府的形式,对其内部结构的发展形式,进行全面的调整,并且给予高度的重视。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也加大力度低碳经济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应用形式,对其内部形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这样不仅仅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形式,也避免了发生不必要的资源发生浪费的现象。

另外,在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政府部门要对相关企业发展的形式,进行严格的把关,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房地产经济产品的发展形式,也相应的完善了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内部的调整形式,这对提升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发展形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要全面加强房地产经济交易的形式,通过利用相应的辅助形式,这样有效的为低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完善了我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交易结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影响下的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加快了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洁.论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工程经

济,2015,01:92-96.

[2]柯丹虹.探析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产生的影响[J].现代

经济信息,2015,04:5+18.

[3]徐林.浅谈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经济管理的创新发展

[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6:276.

[4]刘路琼.浅谈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经营

管理者,2015,27:210.

[5]石颖.低碳经济对房地产经济造成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

业,2014,05:57.

第4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内容摘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煤炭工业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主要有两条:一是发展煤炭清洁生产与利用,减少煤炭生产、加工转化和利用阶段的碳排放;二是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进煤与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低碳经济 煤炭工业 清洁生产 循环经济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因其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而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的热点。发达国家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并在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等领域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无声息地打响,这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都在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停止。另外,目前中国正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将会持续提高对于能源的消费量。怎样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避免重蹈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发展的覆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挑战之二是中国的能源结构是以高碳排放的煤炭为主。煤炭为高碳能源,燃烧一吨煤炭能够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比燃烧一吨石油或者天然气多产生30%和70%的二氧化碳。中国的资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限制了中国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空间。目前中国电力中火电占比达77%以上,而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高碳能源占绝对统治地位。有专家测算,中国能源部门在未来二十年中电力投资额将达到1.8万亿美元,解决火电发展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三是中国的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目前,第二产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有资料表明,从1993年到2008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5.8%,工业能源消费量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70%,其中,采掘、钢铁、建材、水泥和电力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了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4.4%。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提升工业生产的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难题。

挑战之四是中国难以承受技术引进的高额花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总体科技水平落后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不足。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规定了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的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障碍重重,中国目前还主要依靠商业渠道获得先进技术。有专家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估计,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每年需要投入资金大约250亿美元。这样的巨额投入是中国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中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状况决定了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中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煤炭工业对于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文章认为煤炭工业应该沿着两个思路发展:一是发展煤炭清洁生产与利用,推广应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提高原煤洗选率,淘汰煤炭利用中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二是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建设以煤炭资源开发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立煤炭产业链延伸发展机制,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促进煤与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的再利用。

发展煤炭清洁生产与利用

(一)加强煤炭生产过程管理

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控制或减缓地面沉降。管理的重点是推广应用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高效开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以及“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通过绿色开采技术的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利用煤矸石充填巷道与采空区,能够从源头上减少矿区的环境污染;采用房柱式与条带式采煤法开采矿井浅部煤层,采用间歇式开采和煤层配采方式开采其他煤层,能够控制或减缓地表下沉和保护地表水体漏失;采用煤与瓦斯协调开采配套技术以及煤矿瓦斯利用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浓度,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程度。

(二)加强煤炭加工转化过程管理

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能够提高原煤洗选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这一过程的管理,一方面是要加大对原煤的洗选比重,使商品煤中的硫分、灰分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显著减少。据统计分析,我国原煤中矸石的平均含量大约为20%,经过洗选加工排矸之后,每年可以减少铁路运力2到3亿吨;我国原煤平均硫分为1.01%,原煤硫分高于2%的中高硫煤及高硫煤占煤炭产量的13%左右,通过洗选加工,平均硫分可以降至0.68%左右,如果全国原煤入洗选率能够达到50%,每年就可排出硫分近5百万吨,这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8百万吨;原煤经过洗选加工降低灰分后,能够使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燃烧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要加大煤炭深加工转化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提高煤炭的工业原料属性,充分挖掘煤炭的加工利用价值。此外,我国油气资源比较贫乏,研究和开发洁净煤技术,通过深加工把煤炭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和石油化工替代产品,降低我国对于油气资源的依赖程度,这对于缓解我国大量油气进口压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三)加强煤炭利用过程管理

加强这一环节管理的目的是加快淘汰高能耗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重点是加大力度调整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四大耗煤行业的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小高炉、小窑炉和小化工等落后产能。目前,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只有60%到65%,比世界先进水平低大约15到20个百分点。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新型高效煤粉锅炉,由于采用了密闭运行、自动控制、高效燃煤和炉内脱硫等多项先进技术,运行效率可以达到86%以上,和传统锅炉相比能够节约煤炭30%以上。在我国煤炭总消费量中,火力发电耗煤占50%以上,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一个关键措施是支持发展大型高效、低煤耗和节能环保发电机组和热电冷联产,大幅度地降低电厂发电单耗。此外,在冶金行业推广干熄焦、余热、废气等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工艺,在建材行业淘汰落后的立窑生产工艺,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鼓励煤炭企业发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转化技术,推进煤炭液化和煤炭深加工转化项目示范工程的建设。

发展以煤炭为核心的循环经济

(一)延长煤炭产业链

发展煤炭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据专家预测,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将会不断提高,到2020年就会超过60%,世界石油市场的波动将会对我国经济的安全和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通过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利用煤炭深加工产品来替代部分石油产品,能够缓解国内石油紧张的局面,减轻我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依赖程度,从而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水平。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开发和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产品,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

延长煤炭产业链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发展煤电联营。煤矿企业办发电厂,特别是利用矿区的低热值燃料办坑口电厂,变输出煤炭为输出电力。目前,国有重点煤矿每年耗用电力近30亿度,通过办电厂,煤矿企业可以就地供应大部分电力,既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又能够充分把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利用上,而且还能够帮助煤炭企业实现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在煤电联营的基础上,运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跨行业发展煤―电、煤―电―化、煤―电―热―冶、煤―电―建材等产业模式,改变过去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延长煤炭产业链的第二个途径是发展能源转化与化工产品多联产。这是近年来新提出的生产技术体系,通过建立多种产品的生产网络结构,能够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低排放。更广义的多联产概念是把煤化工、合成工艺和冶金还原冶炼等组合成一个综合产业网络,或者是在煤矿区将煤炭直接转化成化工产品,并把电力或热力输送综合形成为一个整体。在多联产系统中,原来一些独立的生产系统在重新整合中可能被简化,新的生产工艺也可能会降低对原料的要求,不同工艺之间的互补作用也能够提高资源的总体利用效率,多联产系统的这些特点使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多联产系统具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政府除加大投资力度外,还应从能源、环境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搞好多联产基地建设。

(二)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各种伴生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等,甚至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灰渣、尾气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一是加强煤系共生和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煤系共生和伴生的矿产资源储量可观,而且品质较高,特别是高岭土、铝矾土、膨润土等资源大部分都是与煤共伴生的。应当以煤系高岭土的超细化、增白和改性为突破口,带动煤系共生和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深加工。二是加强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煤矸石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发电,我国目前每年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这些资源按热量折算相当于2千万吨左右的标准煤,利用好这些低热值燃料,不但可免去每年数十亿元的煤矸石处置费,还可用作洁净、方便、高效的优质燃料。三是加强煤层气的利用。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据专家估计,在埋深2000米以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约为35万亿立方米,大致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在煤层气勘探开采技术、储备运输方面上还比较落后。应加强这一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解决好煤层气的回收和利用问题。四是加强粉煤灰的应用。在农业和建材行业,粉煤灰有着广泛的用途。粉煤灰可用于改良土壤,能够提高土壤的渗透性、有效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并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此外,粉煤灰还可在淤地造田、填坑造地、改良盐碱滩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建材行业,粉煤灰可以制空心烧结砖、水泥,还可用作混凝土的掺合料。对废弃物要进行资源化的再利用,应该配套建设洗煤厂、煤矸石热电厂、矿井水处理站等。

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应该探索两个创新,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为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制度创新使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内在的动力。总的来看,在煤炭开采利用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破解,包括煤炭的勘探、开采、运输、使用和使用后的废物的处理等。减少瓦斯的排放和加强瓦斯的利用是另外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研究相关的技术,推广高效瓦斯排放技术,研究低浓度瓦斯的回收、压缩技术等,通过新技术的采用来减少瓦斯的直接排放;还要研究生产适合我国瓦斯地质条件的钻井、压裂和其他工艺技术以及相关设备,探索发展瓦斯发电、瓦斯生产炭黑以及用于民用的技术,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还应该探索煤矸石发电、生产建筑材料以及提取化工产品等。

参考文献:

1.莫笑萍,陈定江,胡山鹰,周齐宏.我国煤炭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化工,2005(11)

2.杨中林,汤鹏,毛晓歌.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中州煤炭,2008(6)

第5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出口贸易;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164-02

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环境急剧恶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发展模式,这将会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猛增,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始终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上。据统计,近些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上涨,在2006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由此可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口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其规模的不断扩张也加剧了中国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因此,提出优化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出口贸易稳定发展,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自2000年至今,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出口贸易总额在2010―2014年间共增长7 648.8亿美元,年均增速9.76%。

(一)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中初级产品比重逐年减少,工业产品比重递增,商品中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断降低。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出口货物中碳排放主要有高排放的矿物燃料、剂和有关原料以及高污染类的轻纺类产品。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矿物燃料类产品出口额正在逐年减少,轻纺产品、橡胶制品和矿冶制品出口增长速度也放缓,使得出口货物的碳排放量大幅度降低。

(二)出口贸易市场多元化,贸易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国际市场不断扩大

我国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贸易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主要以亚洲为主,市场份额达到43%;其次是欧洲,市场份额达21%;再次是北美洲为18%;而东盟与非洲分别为8%和2%。2014年,我国出口贸易数量对世界各国都有所增加,仅美国就有13%,东盟达到11%。我国出口贸易市场不再局限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二、低碳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出口贸易市场不均衡,对发达国家(地区)依赖性强

一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市场总体较为依赖发达国家(地区)。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正在不断开拓新市场,贸易范围也不断扩大,扩展了欧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地区,但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市场仍呈现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商务部公布的201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数据显示,欧盟、美国、东盟、我国香港地区和日本为我国目前五大贸易伙伴,而对发展中国家份额相对发达国家很少。

(二)各国相继建立碳标准,出口贸易摩擦加剧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对外贸易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国较其他新兴的经济体更容易遭受贸易摩擦。近年来,全球提倡低碳经济,欧盟和美国等强大经济体企图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影响力,率先制定出碳排放标准,成为低碳经济贸易中的规制者,从而约束其他国家。这将是我国出口贸易市场面临的最大威胁,将导致我国出口企业成本提高,阻碍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国际竞争力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猛,然而真正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缓慢,产品创新力和竞争力都不高,依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底端,使得出口贸易的获利空间非常有限。目前,虽然我国科技水平提高较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加,但机械制造、运输设备与化学制品等货物在出口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较低,导致我国在出口贸易方面只能以量取胜。这样的发展模式使生产原料无法合理配置,消耗了大量的材料和能源,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提倡低碳经济的背景之下,这样高碳量的能源耗费是不可取的,严重制约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出口贸易低碳发展的新路径

(一)国家政策的宏观层面

1.政府应多管齐下,制定和实施低碳贸易发展的总体战略

具体而言,在制定各项相关政策时,都要以低碳经济作为其核心原则,使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政策规划全面融入中国的经济政策、环境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各个方面,从而确保中国低碳经济的长期健康顺利发展。

2.经济政策与环境政策相结合支持低碳贸易发展

首先,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必须坚持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根本导向。其次,中国应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具体行动,增加中国的碳汇储备,未雨绸缪,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好丰厚的基础。

3.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推动低碳贸易发展

首先,认真对低碳出口贸易企业与高碳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实行有差别化的出口退税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政策杠杆调节作用。同时,对于低碳产品出口做出贡献的行业和企业实施出口补贴,鼓励新兴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发展。总之,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该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贸易政策全面推动中国节能减排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行和成功转型。

4.加强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建设,应对低碳减排规制贸易壁垒

首先,必须大力普及中国各类出口贸易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使企业掌握与中国出口产品相关的低碳标准制定与低碳减排规制法案的实施情况。其次,不断强化低碳贸易法律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中国出口贸易行业和企业的国际贸易法律纠纷与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

(二)出口产业的中观层面

1.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结构还是以资源能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主,产业结构粗放,污染排放十分严重。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应坚持走低碳工业化发展之路,通过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大幅度降低工业的碳排放总量,在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加大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降低出口商品的隐含碳排放量

目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模式过于粗放,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出口产品的“碳泄漏”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需要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使之向低碳、清洁的绿色贸易体系方向转变,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出口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3.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并降低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源于能源消费,而高碳排放则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中国不仅要在现有能源结构基础上采用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等方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还要通过技术引进与技术研发创新,采用更多低碳化、清洁型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从而有效降低出口贸易的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

(三)出口企业的微观层面

1.出口企业加强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研发,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都意味着出口企业要从高碳排放型转变为低碳集约型的出口发展模式,因此在出口贸易规模缩小的情况下,提高单个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出口贸易企业只有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品的开发,着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才能在未来低碳贸易竞争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低碳技术的“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使之适合中国低碳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低碳技术研发基金,针对高碳排放环节进行专项的技术研发攻关。

2.出口企业开展低碳科技创新,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低碳经济在短期之内的确会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发展的机遇。中国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善于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化压力为动力,积极开展低碳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实力,树立正确的低碳环保发展理念,将低碳创新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中国出口贸易企业需要培养大量的低碳科技专家和低碳管理人员,从生产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低碳贸易的发展。

3.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低碳减排的互利双赢

国际低碳减排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并获取新能源技术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CDM机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得减排技术与资金,提升减排能力。同时,中国还应该通过有效的政策激励措施,帮助出口企业学习并掌握国际上最新的节能减排技术,鼓励并支持中国出口企业积极开展国际能源技术的转让与合作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

[3] 张所续.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4):17-23.

[4]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5] 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10,(5):17-23.

第6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现代农业;低碳农业;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6—0032—02

碳含量排放多少,对净化气候环境十分重要。现代农业的环境下,农业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动力所排放碳的含量尤为突出。今后,发展农业机械化,保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低碳农业是当今现代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重要内容。

1 开展能源动力开发与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

1)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开展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采取多种扶持政策生产出高效能环保的新型燃油;

2)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燃油的经济性、使用性,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在农业机械化系统中,研发新型适应生物燃油的发动机,提高压缩比,加大燃料燃烧能力,降低碳含量排放。通过生物燃油来部分取代化工燃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含量。通过应用新型技术,装备专用的风扇驱动冷却系统,提高燃油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在达到节能环保的尾气排放标准同时增强动力性能。

2 开展“两新”技术推广,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实现农业机械复式作业,通过一次进地进行多项作业,完成旋耕、起垄、施肥、播种、镇压、喷药等环节,减少辅助环节和作业时间,从而提高机具作业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

2)实施保护性耕作,减少机械耕作。秸秆还田覆盖地面,可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虫害防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秸秆焚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空气环境中碳含量的存在。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蓄水保墒,有效防止土壤扬尘,防止土壤风蚀、水蚀,缓解传统耕作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 发展低碳农业,推动中国低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不断开发农业机械生产技术创新

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的科技支撑作用,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指导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生产出高、精尖产品,从源头上保证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效果。我国要健全农业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能耗检测,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的农业机械产品进入注入销售环节,把好源头关。

2)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业机械化节能减排技术

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渠道是开展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还田转化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还田转化肥料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降低农药、化肥对农作物的毒害,有利于生产出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粮食、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禁止秸秆的焚烧,可以缩小温室气体的排放,避免大气污染,减缓温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我市近年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机械收获,每年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推广面积成阶梯性增加,到目前已经增加到全部土地面积的80%以上。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

3)培养农户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的意识

秸秆机械粉碎发酵制沼气的技术是秸秆粉碎后与人、畜粪便和水的配比按1:1:8的比例,放入沼气池中,在厌氧的条件下产生沼气(50%~70%的甲烷)的过程。沼气是高品位的清洁燃料,它可以供应给农户用于炊事、照明、果品保鲜等,也可加工成动力燃料用于发动机燃料。秸秆可直接投入沼气池,也可做牲畜饲料,转化成粪便进入沼气池。沼气池需定期投入发酵基质及清理沼渣。发酵后的沼渣、沼液作为粮食、蔬菜生产的肥料,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2011年春季,我市在已建完沼气池的村推广应用了沼液浸种、沼液育苗、蔬菜大棚温室施用沼肥、沼渣养鱼。其中沼液浸种、育苗面积达到37 500亩,蔬菜施用沼肥1 500亩,沼渣养鱼95亩。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水稻育苗达到苗齐苗壮,蔬菜施用沼肥不得病、口感好,养鱼节省饵料。农民对此感到非常满意。实践表明:一个3~5口人的家庭,建一口8m3~10m3的沼气池,年产300m3~500m3的沼气,可满足一日三餐和晚间的照明用能。

4)强化组织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积极推进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租赁土地或土地流转,使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机大户集约经营土地。农机大户承包了土地,自己拥有机械,因此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的经营模式,还根据种植需要,不断更新,从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因此实现了降低燃料消耗减少污染环境的目的。为提高机械的综合利用率还可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舒兰市到目前已发展农机大户140多户,大型农业动力机械保有量2000多台,在完成本市大型机械作业的同时还实现了跨区作业。在重要农时作业前,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机户进行免费的农机技术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机械。在乡镇农机站设立柴油泵检测点,方便农民进行柴油发动机的喷油泵校准,开展农业机械检修保养,提高设备水平,为养机户服务。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生产,达到减少机具作业空耗时间,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农业机械单位作业面积能耗。

5)优化农业机械装备的报废更新

建国以来,我国发展农业机械重点针对机具能力水平,动作技巧等方面的设计与制造,忽视了动力机械燃气排放的控制。生产出小马力,少缸数的发动机,这样柴油机燃料燃烧不充分,碳含量排放大,污染环境。要及时淘汰能耗高、效率低、超期服役、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机械更新报废标准体系,强制农民依法报废老旧农业机械。同时,还要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与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的扶持措施结合起来,开展农业机械以旧换新。鼓励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生产使用多缸柴油机,发展大、中型、多功能型、低能耗、排量符合环保节能标准的农业动力机械,合理配套动力结构,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向高效低碳节能环保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柴宏艳.浅析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途径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2(1).

第7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经营战略;发展方式;清洁能源;低碳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它是企业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经营范围的科学规定,同时又是制定规划的基础。为适应新的复杂的竞争环境和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广东省水电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创新思路,调整战略,走出了一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之路。

一、企业经营战略调整的必要性和低碳模式的可行性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育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经营战略调整。首先,经营战略调整是企业实现远期规划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的施工经营战略暴露出其缺点和不足,对于企业远期规划和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因此,调整经营战略是企业因时制宜、创新发展,实现“百年企业”目标的必然要求。其次,经营战略调整是企业解决行业瓶颈的客观需要。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施工经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利润摊薄,单纯依赖施工经营只能保持一段时期的稳定,但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靠一条腿走路,路子不仅走不稳,而且只会越走越窄。再次,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路径切实可行。企业经过半个世纪特别是近十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注重自主创新,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是企业前进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探索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发展模式是企业谋划发展、转变战略、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二、探索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模式作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企业顺应市场变化,把握能源开发商机,探索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模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了成功尝试,迈出了经营战略调整的实质性步伐。一是敏锐把握市场变化,抢占“低碳”发展先机。2004年,企业隶属省国资委监管后,就开始探索实施战略转型,在做强施工主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做好“水”文章,寻找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在确立探索以清洁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模式后,企业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超前谋划,整合内外资源,积极应对和有效破解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迈出了经营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及时组建“投资发展部”,寻找清洁能源项目,努力打造规模优势。目前,在云南、湖南、海南、新疆、内蒙、甘肃等省区拥有投产发电、在建和有开发权的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站资源总装机超过300万kw,其中已投产发电和在建的水电站、风电场、太阳能电站装机达80万kw,计划未来3~5年内实现超过200万kw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届时,年发电收入将达到20亿元。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控制投资成本。企业重视发挥自主创新优势,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加快工程建设,科学控制投资成本。投资开发的红河流域南沙、马堵山水电站提前发电收入2.5亿元,减少建设期贷款利息1.4亿元,机电设备招标采购节约投资1.8亿元。马堵山水电站还获得当地财政补贴耕地占用税9710万元,通过工程优化,节约投资5600万元。海南东方感城风电场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欧洲投资银行应对气候变化框架贷款”支持的项目,获得2500万欧元低息贷款,节约项目资金成本约6000万元。目前在建的湖南安江水电站计划今年11月份首台机组发电,明年4月份三台机组提前1年发电。通过管理创新、技术优化和政府相关财税政策扶持,各项目累计节约投资超过6亿元,预计可实现提前发电收益超过3亿元。三是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企业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优势,努力发挥清洁能源开发对扩大内需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项目所在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共同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南沙、安江水电站被列入当地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马堵山、大黑公水电站被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各项目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工程开发有序推进,移民难题迎刃而解,南沙水电站更由50年经营权变更为长期经营。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力协助,形成了能源开发建设的合力,为企业资本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起步关键,成效显著,比较优势逐步显现

第8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科学作为探索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不仅包含了这种活动的结果——知识体系,而且也包含了取得这种结果的过程——科学方法。可以这样说,科学知识是科学的躯体,而科学方法是科学的行为,获得科学成果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蕴涵其中的科学精神。

开展探究活动以来,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辅导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科学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并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模式,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多样化的要求。据我多年从事科学教育活动,我个人总结了以下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野外调查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野外调查法是创新的科学方法之一。我们要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掌握野外调查法。如组织学生到龙海市隆教乡参观古火山口,结合此次旅游本人设置一个问题: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的关系?分组调查:1.调查古火山口附近海岸的地貌,并分析成因?2.结合课本知识及现状描述古火山发后当时的地貌,并分析成因?二组综合分析古火山口地貌演化史,得出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以小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调查及分析结果。与传统的空洞阐述相比,上述野外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能放松心情游玩,又能展开探究问题。切身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形成良性循环,并且掌握了野外调查法,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实验法

实验法习惯上被认为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的专用方法,而在地理学中很少被运用。事实上,实验是优化地理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设置问题让学生观察与裸露的山坡二者在保持水土上的差异?

三、社会问题调查法

住房的楼顶一般用来做什么呢?有幸带着几个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便安排他们开展这一社会调查活动,杏林城区的楼顶很少有开展活动,基本上属于放空,或堆放杂物之地,甚至成为堆放废弃家具等的场所。

1.观察校门口车流量情况:(每次观察十分钟)

2.观察行人与车辆的运动关系,是否完全隔离,行人横穿马路等待的平均时间。车站的设置是否合理?(日东路与杏西路的交汇处及杏西路段)

3.观察交通设施建设:路面、绿化、围栏、路灯等的数量和所占面积大小?

4.观察杏林城区各种道路及车站的分布及相互关系?

学生通过综合分析之后总结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并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日东路与杏西路的交汇处属t型路通本较繁忙,但边上又设置一个车站,每当客车停靠,交通便拥堵不堪。学生建议把车站下移。再如:杏西前场道口,每当火车经过时,必导致交通拥堵不堪,影响杏林城区与319国道的联系,也加重了杏北路、杏南路、杏东路、杏西路交汇处“十字路口”的交通压力,学生建议建设公铁立交桥。而这些建议刚好与政府的想法相一致,还不到一个月日东路与杏西路的交汇处t型路口的车站就下移了,交通通畅许多。还不到一年,前场道口公铁立交桥也开始施工了。

四、资料法探究

指的是通过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给学生一个课题,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课题进行广泛地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如上网、报刊、各种杂志、地理文献等等),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如“厦门城市化进程”。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资料,资料的内容不同形式更是五花八门。然后指导学生从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中去发现问题,并进行

转贴于

分析、探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有些学生能研究出不同时代,厦门的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是不同的;有些学生能探究出厦门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有些规划过去合理,但现在不合理,应该进行改造;有些同学甚至提出取消大桥收费,加速岛外的城市化进程等等。

五、体验法探究

第9篇: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影响;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相关概念

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革新、产业转型等方式,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走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实现,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不仅仅是实现能源的转变利用,还要对现有的可利用的能源进行研究和分析,争取实现能源的利用效率与效果。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模式转变。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革新,以及深入的探究创新的技术,实现全球化经济的顺利转型。将经济的增长同社会的发展相互结合,实现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效益的正常运行。低碳经济是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提出的经济发展概念,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积极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由于全球普遍受到环境问题的困扰,低碳经济以及成为各国推崇的全新积极发展模式,需要国际范围内的力量共同努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

低碳经济发展至今,以及广泛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所以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各国对低碳经济的肯定,促使对低碳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低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国际贸易机构也将对低碳产业技术进行引进和应用,不断开发低碳能源,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次,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依然以第二产业的加工型贸易为主导,众所周知,这种方式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对环境影响较大,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由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的进程,实现国际贸易形式的转型和更新。最后,低碳经济注重绿色发展,国际贸易走低碳发展道路,可以有效减少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自身的消极影响,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影响力。低碳经济为国际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

2.碳标签成为新的贸易壁垒

低碳经济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越来越明显,低碳环保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而是已经上升到关乎企业发展存亡的关键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低碳标准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开始推广,碳标签成为了国际贸易的新壁垒,如果绿色经济不达标,碳排放达不到其国内要求,国际贸易将无法进行。所谓碳标签就是说将产品从原材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的整个过程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要在产品的标签上用量化的形式标示出来,以这种形式来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相关产品的碳信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将碳标签进行推广,例如法国、日本、美国等地区。在各大商场中也能够看到贴有碳标签的商品。由此也可以看出国际贸易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以及对贸易出口商品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在低碳经济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重视对低碳商品的关注,排斥高碳经济的行为也会越来越明显,碳标签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进口商品来说,更将受到严格的限制。

3.低碳经济改变国际贸易结构格局及发展方式

有关环境的国际会议召开的越发频繁,足见环境问题在国际中的举足轻重地位,由此可见,低碳经济必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导,低碳经济势必将改变国际贸易的结构。在电子科技和新能源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力争通过低碳经济来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稍微落后,新科技、新能源经济发展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经济日益重要的国际贸易必然会因此造成格局的转变。在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国际合作的方式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已经形成了政策制度的约束,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重点,想要抓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机遇必须改变发展方式才能跟上时代潮流的要求。在这样的共同目标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模式与贸易格局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商品贸易格局和地区贸易格局两个方面。首先是低碳经济对商品贸易格局的影响;随着国际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的兴起,当然会使得新能源和新材料的贸易比重上升,而传统的资源性商品及化石能源等趋于下降的趋势。主要是在低碳经济的观念下,高排放、高污染的商品已经不再受到人们的欢迎,甚至是排斥的状态,因此就促使了新能源贸易比重的上升而传统能源比重降低的现状。其次是低碳经济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出现与全球经济的倡导将会对国际贸易的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继高碳经济之后他们可能更早的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的变化,或许已经完成了向低碳经济模式的转变或是处在正在转变的过程中。而无论是处于何种状态他们都已做好了转变的准备,而且具备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产品,这样的条件将会有助于发达国家处在竞争优势的地位。而对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使得他们的经济得以发展,但是面对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国家没有先进的技术及产品能够做出及时的转变。高碳经济的产品在现行的贸易交易中又被限制,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交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4.低碳经济将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模式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制约在低碳经济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所以在碳减排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必须转变期贸易发展模式,才能在国际贸易中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中,发展国家致力于在国际贸易中输出低碳技术和其成熟的管理,而发展中国家则侧重生产,对本国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国际贸易对低碳减排的标准的坚持,严重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建立的低碳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必将会在未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和改变。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分析

1.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标准

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与国之间联系愈发紧密,国际贸易的地位将在本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下如果提过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虽然,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同时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尚未建立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尚未统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标准,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当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制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标准,将低碳经济形成政策性文件,作为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引,让低碳经济健康有序开展。低碳经济发展标准的制定需要众多国家的积极参与,不仅仅是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中。因为低碳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贸易趋势,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对外贸易中取得竞争优势,必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全球化格局的影响,参与低碳经济标准的制定,明确标准的利弊,在坚持《联合国气候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针对本国现阶段的“生存和发展排放”的客观必然性,避免将自身陷入陷阱。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进行,与国际技术进行合作,改变本国高碳经济的经济模式,不断的与国际进行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观念,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创新理念,是发展中国家的机遇更是挑战,同时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2.开展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没有技术支持,低碳经济将无法站稳脚跟,无法形成规模,所以想要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开展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而推动整个低碳产业的发展进程,顺应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低碳经济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经济将成为国际贸易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国际低碳经济贸易模式的形成需要国际相互的配合与资源的共享。低碳技术在成为炙手可热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时必然会受到各国的关注,发达国家具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运用先进技术给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来改变现状,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水平与脚步。国际贸易对低碳技术的推广也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低碳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会促进国际贸易间低碳贸易的进行,促进国际贸易间更好的合作。

3.加强合作,重视国际间的协同发展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以我们国家为例,我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不容小觑,但是,我们国家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行里,经济发展依然以第二产业为主,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对我们国家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国家必须重视与周边国家已经世界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国家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低碳经济,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贸易中低碳标准对我们的冲击,确定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进而确保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国际贸易的形成依赖于各国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低碳经济是全球化的问题,需要国际之间的合作,实现国际经济整体环境的转变离不开各国之间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先进技术的缺乏会制约着本国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不仅仅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得以顺利的转型,也能够帮助本国实现经济的转型,实现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关注于低碳出行等观念以深入人心。国际化低碳经济贸易的提出体现了国际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低碳经济的提出对于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贸易壁垒的变化等。而面对国际贸易这一新的模式,对于各国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国际间共同配合、协作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标准,并将低碳技术进行不断地推广和应用,实现国际间的合作,才能使得国际低碳经济贸易的发展模式得以全球化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君茹.“低碳”对未来国际经济竞争的影响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第八期,P09-P12.

[2]韩翔宇.低碳经济下如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占率制高点[J].经济视角(中旬),2012,第六期,P78-P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