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保健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临床路径;儿童保健;新生儿;体格;智力
[中图分类号] R7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59-02
儿童保健门诊作为医院的基础性部门,承担了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1],其通过对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潜在风险进行积极预防,对儿童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科学矫正,同时对抚养人进行科学喂养指导[2],达到提升儿童整体体格、智力发育水平的目的。新生儿出生后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是儿童保健的重点对象[3]。为适应时展的需求,提高本院儿童保健的水平,本院在2011年建立临床路径对儿童保健进行指导,效果较为理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辖区出生的新生儿4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8例,对照组:男115例,女103例,干预组:男117例,女101例,两组新生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1,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新生儿均是足月分娩,出生时体重2500~4000 g
1.3 排除标准
①早产以及过期妊娠产新生儿;③抚养人不配合本院工作人员的随访工作;④随访1年以上,中途因为其它原因中断随访。
1.4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新生儿发育营养指导、疫苗的接种工作。干预组则依据新生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制订临床路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新生儿出院后7 d内,为其建立体检档案,对其进行神经发育测查,同时对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喂养进行指导,宣传母乳喂养;②新生儿1个月左右对其进行智力以及体格的发育测评,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智力开发、体格加强训练方法,再次强化产妇的喂养行为;③新生儿3个月后进行智力以及体格的发育测评,适当进行营养指导,重点在于指导正确的辅食添加方法,防止出现营养不良进而造成发育迟缓;④新生儿6个月左右进行智力及体格测评,根据新生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新生儿的动作进行指导,例如坐、爬,同时指导抚养人利用图片和音乐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智力开发训练;⑤新生儿8个月左右行体格以及智力测评,重点监测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对佝偻病以及贫血进行良好的预防,同时强化抚养人对其进行的智力开发训练以及体格强化训练;⑥新生儿12个月左右,对新生儿的智力以及体格进行测评,此阶段重点在于对新生儿的听力进行筛查、指导新生儿的牙齿保健,同时指导新生儿的精细动作训练;⑦新生儿的疫苗接种,本组新生儿出生15 d内完均成卡介苗的接种,乙肝疫苗在8个月内完成接种工作。
1.5 评价指标
由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师对本次研究的所有新生儿进行体格和智力水平测试,测试表格采用欧萍编制的《新生儿智能开发与发育简明表》[4],智力发育评分包括新生儿的5个相关功能(大运动、精细工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的评分,计算出总的智力发育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Excel 2003录入,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在6、12个月后的体格发育评分为(95.12±9.20)、(96.34±10.68)分,智力发育评分为(94.63±9.65)、(97.13±10.98)分,干预组新生儿智力及体格发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现代父母对于新生儿的保健认知觉悟也不断提升[5]。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我国父母的主体,其对新生儿的保健工作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有报道显示,许多父母对新生儿保健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遇到问题时更多地选择求助于医院或者有经验的人士,所以有针对性地加强新生儿父母的相关保健知识对于新生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前预防、及早发现、尽早治疗,确保其健康成长[6]。目前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已经不单单是保证新生儿体格方面的健康成长,对其智力发育有更高的期望。儿童保健门诊作为儿童保健的基础性部门,对祖国下一代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保健门诊主要是通过对儿童在其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积极预防,一方面通过指导抚养人对新生儿进行科学喂养、对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做到及早发现与尽早纠正,以利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则帮助抚养人了解科学的新生儿保健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其对新生儿成长中出现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能力[7],所以,新生儿的保健工作有其重大的社会意义。
新生儿的智力和体格发育水平不单单是受遗传控制,环境水平以及教育也发挥极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新生儿的喂养不当是导致其发育迟缓的重要原因[8],因而,新生儿在出生以后根据新生儿的发育特点选择科学有效的喂养方法以及合适的早期教育,对提高其体格以及智力发育水平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对新生儿进行临床路径干预,新生儿生长发育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进而提升了我国的整体人口素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儿童保健门诊的临床路径干预后,干预组新生儿智力及体格发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的临床路径干预可以较好地提高新生儿的智力以及体格发育水平,有利于其更好地成长。国外学者Roberts的研究表明[9],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对新生儿的体格以及智力水平的提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本次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对具有高危因素并可能出现智能缺陷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新生儿出现智力发展障碍、体格发育不正常等情况。故对新生儿开展智能开发以及健康指导势在必行,同时由于我国儿童保健开展相对较晚,在很多地区并未建立完善的儿童保健配套体系,所以有必要寻找一套对儿童保健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强儿童保健事业。
[参考文献]
[1] 杨青,朱宗涵,张德英,等.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挑战和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1):3-4.
[2] 孙玉萍,李清,姚华,等.不同民族居民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病指标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5):584-586.
[3] 刘爱东,赵丽云,于冬梅,等.中国2岁以下婴幼儿喂养状况研究[J].卫生研究,2009,38(5):555-558.
[4] 欧萍,陈曦,钱沁芳,等.《婴幼儿智能开发与发育简明表》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40(2):167-169.
[5] 谭红彤.胎婴儿父母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行为态度调查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895-897.
[6] 何满芬,黄广文,蒋燕娟.婴幼儿父母早期教育知识知晓及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4):672-674.
[7] 黄东明,杨孜,陈海燕,等.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640-642.
[8] 王燕,王惠姗,宫丽敏,等.社区儿童保健医师营养与喂养知识现状及培训需求[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3):913-914.
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数据采用(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格发育情况两组婴儿的性别比例、出生时的体重、身高、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6、12、24月龄实验组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智力发育情况根据首都儿童科学研究所制定的《0~6岁儿童神经发育诊断量表》测定儿童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发育商(DQ)。于6月龄,代表智力发育的各项指标得分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于12月龄各项指标得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0~3岁是个体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体格和智力发展的关键塑性时期。通过电话、门诊、开展家长课堂等途径提供的及时有效的保健服务,指导家长合理哺乳、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定期检测母婴营养状况、适时训练与触摸等。本研究数据显示,身高、体重、头围这三个代表婴幼儿体格发育的主要指标,实验组在6、12、24月龄的体格发育状况优于对照组;6、12月龄代表智力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保健服务与早期综合教育对新生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多,除了遗传因素外,家长正确的哺乳、辅食的及时添加、营养的合理搭配、对各种小儿常见病的预防等都可以促进儿童的更好发展,降低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为此育儿知识的普及至关重要。
智力的发育与新生儿大脑的发育息息相关。而大脑的发育除了与先天因素有关外,还与后天的环境刺激关系密切。及早刺激新生儿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使之与大脑的相应区域建立联系,将促进大脑的更好发育。当下大量资料表明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的体格、心理、情感、社会认知等方面的良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对儿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新生儿的全面发展。父母的行为活动也在无形当中影响孩子的性格特征、情感、认知、社会心理的形成过程。除此之外,孕妇营养不良;患有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孕期服用药物、遗传病、婴儿出生后的哺乳情况及是否及时添加辅食都将影响新生儿的发展。
城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配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必须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人员,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90%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90%以上,散居儿童达7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3.逐步开展智能测查。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5%以上。佝偻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至30%,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30%,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有条件的儿童保健机构,开展视、听、口腔疾病的防治。
(六)婴儿死亡率降至15—20‰。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至少培训1个月,中级的至少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争取轮训1遍。
八、掌握完整系统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指导工作。
九、开展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神经精神保健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应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75%以上;
2.对七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5%以上,散居儿童达55%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实行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佝偻病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70%。
八、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九、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装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乡镇卫生院要有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应达8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80%以上,散居儿童达6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应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20—30%。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托幼机构有健全的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有儿童午睡的地方,办好伙食,开展适合各年龄特点的教养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教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六、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一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培训3至6个月。5年内轮训70%。
七、掌握完整的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早期教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要有专兼职的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在6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0%以上,散居儿童达5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要进行防治,矫治率达85%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其构成比中Ⅱ度应控制在3%以下,消灭Ⅲ度。
(三)托幼机构要建立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能适当开展教养工作。
(四)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35‰以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可进行自动免疫的传染病的暴发。
六、有计划地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50%。
七、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统计分析。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机构有人分管儿童保健工作。县妇幼保健机构有儿童保健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承担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有兼职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
三、能开展一些新生儿、婴幼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期访视率在50%以上。对3岁以下儿童每年进行1次体检,受检率达50%以上。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矫治率应达80%以上。使其患病率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45‰以下。
四、托幼机构有一般的卫生保健制度和生活日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六、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七、与有关单位配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八、对基本情况和所开展的工作做好登记和统计。
说明
一、本要求中所指的城市和农村范围:
城市:指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不包括市属县。
农村:指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属县)。
二、甲类市(县)的评比标准:
关键词:儿童保健;问题;对策
儿童保健即指正常小儿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着一定的生长规律。正如在走路方面:10-11月左右儿童可借助沙发、栏杆等独自站立、1岁半的儿童能将玩具车推拉着玩耍、2岁左右儿童可自由的、稳步行走。这一过程都是沿着一定的生长规律来开展的。倘若儿童实际发育情况与标准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就应考虑儿童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对其给予更深入的检查,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本文重点探究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
儿童保健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意义重大。第一、儿童保健属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对健康的一种投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应提升公民的人口素质。儿童保健工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国家发展的标志;第二、能够降低儿童死亡率。做好儿童保健工作,能够定期对儿童的体征、肥胖状况、龋齿情况、视力等其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疾病的预防工作开始,将儿童的死亡率降到最低。第三、能够提升人口素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包括2014年才开始实施的“单独生二胎”政策),现今大多数家庭都为独生子,在减少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提高人口素质,每一位儿童都是国家的栋梁,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使其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做奉献。
二、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保健现状
随着我国“一法两纲”政策的开展和实施,各个党委、党政府将儿童保健工作完全纳入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内,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且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已逐步降低,但是在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依旧存在着儿童营养不良,体重低下的情况,分析、总结其原因为家长在儿童科学养育方面知识掌握不足,保健工作依旧未落到实处。
(二)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
儿童保健工作作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内极其重要一部分,为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全面发展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保健工作发展情况的基础。现今儿童保健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如下:
(一)部分医院对儿童保健工作重视力度不足
现今很多医院在儿童保健上面的重视力度不足,儿童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医院方面在儿童保健方面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儿童保健所需的的各种医疗器械设备,儿童保健工作缺乏监督,除了妇幼保健所在儿童保健方面工作落实相对到位,其它医院在儿童保健方面都落实的较差。
(二)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认识不足
很多地区家长受到经济、生活习惯、文化等的影响,少部分家长才定期到医院地段为儿童进行体检,大部分家长认为儿童没有哭闹、疼痛,每日按时吃饭睡觉,根本无需进行儿童保健,儿童营养未跟上,生长发育未达标时,家长也不能及时察觉,以致于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三)儿童保健中的定期体检工作落实不到位
虽然很多家长在儿童免疫等方面工作落实的比较到位,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做得不够好,地方医院在儿童免疫、孕妇产检方面工作抓得比较到位,但是在儿童系统保健方面却抓得不实,保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工作管理与保健数据,不具有连续性,降低了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即便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也只是单纯的量身高、称体重,未深入到儿童喂养、护理等方面,未为家长阐述清楚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的最佳措施和建议,家长在遇到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1]。
(四)散居流动儿童的保健工作引人深思
散居流动儿童住所不固定,地段性强,儿童随家长迁徙的机率较高,且受到家庭环境、经济条件、抚养人所受教育程度等的影响,在儿童保健方面观念存在极大差异,很多人养育儿童的方法较传统,根本就不满足科学育儿,科学养儿的标准,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标准都无法达到,更别提及早期智力开发。很多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旦感冒就要求儿童只吃汤面不吃肉、不吃油荤只喝白粥。其实这些做法是不正确的,某些时候,只要临床医生没要求戒某种食物,还是需要为儿童少吃点肉类、蛋类食物,以保证每日所需营养。
二、当前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策略分析
依照2011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与《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中针对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方面内容给出了更明确的规范。对儿童进行保健的关键在于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检,消除各种疾病等为儿童造成的危害,并定期检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状况,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发现问题后尽早治疗,以免儿童错过最佳治疗期,降低儿童患病死亡率,确保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2]。
(一)创建专门的儿童保健卡
各个医疗机构均可制定出专门的儿童保健卡,儿童保健卡的信息均涉及到儿童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1岁以下儿童定期检查记录表、1-2岁儿童定期体检记录表、2岁以上儿童定期体检记录表、3-6岁儿童定期体检记录表,记录表中写明儿童每次应体检的日期,起到监督儿童保健工作的目地,保健卡中还应注明每次保健的项目内容,即
肥胖、龋齿、视力等多方面的保健结果。
(二)以“预防为主”,强化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俗话说“上医治未病”。强化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从根源上做到各类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属于最正确、最可行的卫生投资。进一步强化儿童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可行的、有效的儿童保健机制,机制需明确各级卫生服务人员的权限、职责,推动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儿童保健的根本目地在于预防,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将病毒扼杀在源头[3]。
(三)做好散居流动儿童的保健工作
对于居所不固定的儿童,医院可针对此种情况办理一张保健一卡通,此卡实行全国联网,无论儿童居住在哪个地区,均可到当地卫生所进行卫生保健,此卡可看到儿童每次保健结果,为医生提供更加详细的、全面的资料。
(四)做好儿童保健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现代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故而应加大对做好儿童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在宣传或对家长继续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家长的年龄、学历情况,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来推动工作的开展,并极力宣传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提升社会各界人士的儿童保健意识,方可进一步改善儿童的生存环境,为儿童健康成长铺设道路。在儿童保健工作中,除了身体健康,还应将儿童心理保健作为其服务内容,让儿童身心都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4]。
(五)培养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儿童保健人才队伍
医务人员需不断学习、提升业务技能和素质,以此来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应选派一批经验丰富的,能力强的儿科医生来从事保健工作,不仅懂得儿童预防保健方面相关知识,还懂得儿童疾病诊治相关方面知识,将各类疾病扼杀在源头,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
(六)做好贫困家庭儿童的儿童保健工作
国家各个省市区内的政府部门应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给予保健救济,针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儿童给予全程免费疫苗注射以及免费保健救济,确保每一位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儿童保健服务,这有利于儿童疾病的尽早发现和治疗,降低儿童死亡率[5]。
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儿童肩扛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妇幼保健所等卫生机构应将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实行全方位跟踪、调查,收集儿童保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儿童健康状况,从而推动儿童保健事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易,刘荣,辛秀梅.在儿科护士当中普及儿童保健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6(21):107-110
[2]赵晓燕,王青.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7(9):250-251
[3]冯幼琪.微量营养素在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8(19):248-249
6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4-02
婴幼儿是小儿神经系统与心理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较强,发展潜在能力较强。在这一阶段适当的刺激能够有效促进小儿心理神经的发育,对小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层儿童保健门诊服务不断发展,对婴幼儿保健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对婴幼儿保健中早期健康教育的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婴幼儿保健工作对儿童发育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参加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婴幼儿50例,孕周为37-41周,胎儿出生时体质量为2500-3400g,在围产期均未出现合并症的高危因素。将首次体检时自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并能够根据指导进行保健训练的婴幼儿25例,作为观察组,将其余进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婴幼儿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8.8±1.5)天;观察组婴幼儿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入选时平均年龄为(37.3±1.2)天。两组婴幼儿的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差异不明显,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婴幼儿根据传统的标准体检模式进行体格检查。对照组婴幼儿接受早期健康教育服务,6个月前每个月1次,6个月至12个月每两个月检查1次,1岁至2岁每3个月检查1次。早期健康教育服务的内容包括:①早期教育,进行系统化训练方案的制定。由专业小儿保健医生进行项目教学与动作示范,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定,对发育相对落后或延迟的方面进行针对性强化指导。②健康教育:为婴幼儿家长开设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婴幼儿、母乳喂养、婴儿辅食添加与影响、早期教育、心理保健与疾病预防的内容。
1.3评价方法两组婴幼儿均在1岁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单位以χ±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儿童1年后体格发育情况检测效果比较。研究组婴儿1年后体质量、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
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
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 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4]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关键词】早期综合发展;基层;保健人员;认知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24―02
0-3岁是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此期的儿童发展潜能大,可塑性强,是促进婴幼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以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年龄和特殊敏感期。根据此期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应用科学的早期发展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儿童的发育智商,促进儿童早期心理发展[1]。东城区在2012年成立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通过一年的服务,辖区内儿童接受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的人群仅不足1%,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全区从事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对0-3岁儿童综合发展服务的认知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因素,探索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我区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效果,现将调查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辖区内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2个三级医院保健科及1所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的共89名基层儿童保健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下发问卷89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基层儿童保健人员调查问卷”对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对象、基本知识、家长需求、服务现状等进行填写。在调查前向所有基层儿童保健人员说明调查目的,所有问卷均为实名制填写。
2 结果
2.1 人员基本情况:参与问卷调查的89名人员均为医学学历,98.88%的人从事儿童保健及相关工作时间大于1年。其中三级医院19人,占21.35%,二级医院6人,占6.74%,一级医院64人,占71.91%。硕士及以上学历4人,占4.50%,本科学历28人,占31.46%,大专学历34人,占38.20%,中专及以下学历23人,占25.84%。初级及以下职称53人,占59.55%,中级职称31人,占34.83%,副高及以上职称5人,占5.62%。35岁以下28人,占31.46%,35-45岁30人,占33.70%,45岁以上31人,占34.84%。
2.2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基本知识问卷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基本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等内容进行了调查,以得分计算,发现不同学历、不同级别医院的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对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基本认知不同,不同职称、不同年龄的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对于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认知无明显差异。
2.3 家长需求根据基层保健人员日常工作中常遇的问题统计,家长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的需求顺位依次为:育儿实践技能操作、营养评价与指导、婴幼儿生长发育评价与指导、婴儿抚触按摩、亲子早教课堂、其他。
2.4 服务现状参与调查的89名人员,知道辖区内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及基本工作内容的为11人,占12.36%,知道辖区内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对其工作内容所知不清的有70人,占78.65%,有8人不知道辖区内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
3 讨论
3.1 当前家长及看护人的素质还不能满足0-3岁儿童综合发展的需求,很多家长在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误区,需要纠正[2]。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为最早接触到家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家长的育儿理念。但根据本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概念认识上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须提高基层儿童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3.2 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根据调查,有9.00%的基层儿童保健人员不知道辖区内有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干预。只有加强多部门合作,增加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中心的宣传,才能保证辖区内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早期教育;儿童保健; 发展; 全面
[中图分类号] R1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01-01
儿童保健在0-3岁城市儿童及部分0-7岁农村儿童中已广泛开展,但仍有部分流动及农村儿童未进行系统正规的保健。保健,顾名思义,防范于未然,主要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同时又起到使儿童遗传潜能在体格、精神、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保健要系统化、正规化,并且把儿童早期教育内容融入到儿童保健日常工作中,及时指导家长进行相应的科学合理地养育儿童。工作中把进行系统保健且融入早教内容和只进行系统保健未融入早教内容的儿童进行比较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03.1.1~2005.12.31期间出生的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系统保健(按4:2:1体检)的1256名儿童中随机抽取317名作为研究组,191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在性别、出生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后天生长环境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 研究方法两组儿童均进行系统保健,研究组在进行系统保健基础上,把早教内容融入每次体检中,指导家长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养育;对照组按传统模式对儿童进行保健指导,不加入早教内容。两组儿童均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龄时采用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量表(CDCC)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的测评。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对资料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MDI比较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MDI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2.2PDI比较研究组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PDI值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 结论
~儿童保健是要努力消除疾病和致病因素对儿童的危害,并努力保障和促进儿童获得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1]。随着社会发展和节奏的不断加快,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儿童保健的高度重视,儿童保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不单单只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而是有了更纵深、更全面的发展,如把早教内容融入日常保健中,使儿童在体格健康发展的同时,神经系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3.1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早期为儿童提供系统而丰富的养育环境和信息刺激,可促进其神经、心理的全面发展[2]。国内调查发现,儿童行为的偏离率高达10%-20%[3]。这很大程度上与家长教育方法有关,主要与父母的育儿态度和行为有关[4]。父母的育儿观念、育儿知识等均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使儿童的遗传潜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使儿童在体格发育健康的同时,智能和心理等方面也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3.2 开展早期教育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意义
3.2.1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育儿意识的提高,儿童早期智力开发和儿童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应拓宽、加深,应由原来只对儿童躯体健康保健,发展到增加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保健,满足家长日益提高的育儿需求,这也是儿童保健的发展方向。
3.2.2 学科发展的需要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城市儿童保健已由传统的系统保健发展到婴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等高层次的保健。
3.2.3 儿童发展的需要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2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智力开发、早期教育,会起到无法替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全面发展情商、智商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朱宗涵.新世纪儿童健康事业的挑战和策略[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5):267-270.
[2] 朱晓平,段娅莉,徐兵,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6):395.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9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儿童的常见健康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儿童保健,对儿童疾病和健康问题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每个社区都应配备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
1.1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家庭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1.2指导按需哺乳并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母乳成分合理,能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增强婴儿免疫力。此外喂养简便、安全卫生、温度适宜,还能增加母婴感情交流,并利于母亲产后恢复与身体健康,指导产妇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
1.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3.1此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常见于3个月-2岁小儿,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我国北方佝偻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日照短,严寒季节缺少户外活动有关。其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夜间惊啼等,常伴有多汗,尤其是头部,致使小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严重者可出现骨骼改变,如鸡胸、肋外翻等。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诊。
1.3.2指导产妇为预防佝偻病,出生后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并应加强室外活动,每日不少于1小时。此外,生后1-2周开始,作为预防,应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直至2周岁。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对体重增长不足500g者应查找原因,按体弱儿进行管理。
3婴幼儿健康管理
3.1满月后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力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3.2幼儿膳食指导:4个月左右可以添加辅食,添加的原则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需选择细软食物,同时注意均衡选用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避免小儿挑食。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5加强流动儿童管理
流动儿童住处多为租住,更换频繁,不好管理;有些家长留的电话已经更换,不及时通知,容易失去联系;有些家长文化层次低,保健意识差,不好沟通;这些情况最终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连续性。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保健知识,社区医生要深入到社区,摸清流动儿童底数,了解其去向,保证他们得到优质、连续的儿童保健服务。[3]
6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主要是宣传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保健的内容不同,教育的内容就不同。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比如举办知识讲座、观看光碟、出板报、发传单等。
7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儿童保健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卫生保健也日益受到社会、家长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此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通过优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促进与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3]
参考文献
[1]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