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保护植物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植物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植物的建议

第1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 误区 对策及建议

在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超过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先进技术创新、80%以上新产品的研究都来自于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是知识产权的运用主体,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经济实力较弱、发展规模也比较小。所以很大程度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80.2%的中小企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部门,知识产权问题已经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的处境更加艰难。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利益受到损害,如:电子产品、汽车、纺织等行业的专利权问题经常受制于国外企业,限制了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有我国企业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由于缺少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并未及时申请专利或进行保护,被国外其他企业抢注而成为他人的成果,这种事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屡见不鲜。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工作。

知识产权的含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定义

知识产权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企业是否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条件之一。知识产权已作为谈判的筹码出现在国际贸易的谈判桌上,同时还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垄断的工具。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

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独占权,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保护具有以下特点: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过去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等进行保护,而现代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经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植物品种、商业机密、生物技术等多元对象。如:美国、德国等国家由于其在高新技术方面的绝对优势,已经将知识产权的范围扩展到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美国甚至还将网络营销新的经营模式理念也列入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之内。

知识产权的保护正朝着战略化发展。过去传统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属于被动的防御阶段,而现代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进入了主动进攻模式阶段,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知识产权运作方式。例如:对于商标专利的抢注,就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再例如:很多国家和企业自己没有专利技术或注册商标,但是他们将眼光放在了搜集别国的经济信息上,特别是不道德的侵犯别国的知识产权,然后再采用政府和企业结合的方式对别国知识产权进行诉讼,这样做可以使这些国家或企业收取到高额的知识产权带来的利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国际化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贸易在我国企业中越来越频繁的开展,中小企业也不例外。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也在朝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世界各国都纷纷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间的合作,先后在国际范围内制定了《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专利合作条约》、《TRIPS协定》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世界性公约协定。随着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各国开展了多边合作,国家之间结为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来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化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的突出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产权争议的案件较为突出。在国际贸易中,各企业滥用知识产权的案件很多,如:发生在2009年6月的英力士萤石公司等两家原告在德克萨斯州南区联邦地区法院,中化宁波公司等公司的专利侵权案。这类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了。跨国企业滥用知识产权问题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形式。这些跨国企业充分利用其手中所掌握的知识产权优势来加强国际竞争地位,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如:拒绝许可行为、搭售行为、价格歧视行为、掠夺性定价行为、过高定价行为。这些都为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了不良影响。

我国企业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的案例增加。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伴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侵犯他国知识产权的现象。如:2005年,国际电子巨头英特尔集团我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了该公司的专利权。再如:日本三洋公司与我国深圳的比亚迪关于电池的使用专利对簿公堂。2005年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向美国的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中称: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是世界上游戏软件盗版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已经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伪正版制造地、消费国、输出国。我国企业知识产权遭外国企业侵权案件日显突出。近几年来,我国几乎所有的著名商标、原产地保护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外企业的抢注。每年这类案件的数量超过百起,范围涉及很广,主要涉及到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行业。如:我国的著名商标‘海信“就在德国被抢注,厦门的节能灯“东林’商标也在德国被抢注,“康佳”在美国被抢注、著名白酒“杜康”被日本人抢注,“五粮液”被韩国人抢注,云南的香烟在菲律宾被抢注。这些案件不胜枚举。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误区

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在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很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是重视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质量,忽视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些企业在对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改革中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对自己的研发出的成果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如何有效运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被侵犯,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小、受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对自身拥有的商标、产品专利等知识产权,没有注册达到有法律保护的效果,直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别的企业抢注才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信息十分匮乏,对于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并不知晓。同时,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觉得侵权的事不会被发现,还有的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不惜采取侵犯他人权利、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手段,在市场经济中进行不正当竞争。不习惯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侵权问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实力不十分雄厚,当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后,极少采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侵权问题,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企业认为维权的法律成本较高。企业没有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知识产权战略的理念在企业的发展中无足轻重,只要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企业的发展就可以一帆风顺,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的。

对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一)对我国政府部门的建议

1.建立健全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应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我国政府可以采用: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强化,营造出一种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大环境。开展广泛而有效的教育活动,鼓励企业多进行技术创新、少剽窃、不使用盗版产品、不实施造假行为;同时对创新的企业进行财税、金融的支持,不断从政策上完善知识产权机制;另外还要设立起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援助中心和服务中心,使各中小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技术革新。

2.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的评议和制定工作中去。我国政府一定要积极参与WTO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评议工作中去,充分使用我国加入WTO而获得的发言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西方发达国家,使他们不能利用技术的优势或者是在标准领域中的丰富经验的优势来达到控制整个国际市场的目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我国中小企业或研究机构努力开展技术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标准,为我国的新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竞争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在标准技术实施时所造成的各种国际贸易之间的摩擦,一定要积极利用好双边或多边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矛盾,尽力避免国际贸易冲突。

使我国海关的监管职能充分得到发挥。我国政府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海关进行打私和征税手段,控制国外那些非法入境贸易。对那些很容易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商品更要加强监控,加大打击非法进出口行为的力度,有效控制在进出口环节容易出现的侵权行为。同时还要求海关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海关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作用。

(二)对中小企业外贸经营者的建议

1.转变消极的思想观念,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在面对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知识产权诉讼时,往往采取的是消极的态度,很多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并没有出现侵权行为,但是由于害怕在诉讼时吃官司,失败后又怕会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于是就采取放弃应诉的权力,这不仅失去了维护自身权利的良好机会,同样也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有的中小企业曾经有过侵权行为,也是由于害怕在应诉中支付超出企业承受范围的侵权费用而采取消极应诉。各外贸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与商会的合作,形成一个组织有效、协调一致、参与广泛的中小企业联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增强寻求政府及其他各方面的支持,而且还能较好地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2.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中小企业应及时进行新产品、技术的革新,并及时将自己企业的创新成果、核心技术、优质产品等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取得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效保护。另外,企业要以自己的核心技术作为条件,构建出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保护的措施体系,不断加强对人才和企业资金的投入,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不断扩大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量,将知识产权最大化的转化成生产力,创建出拥有企业自己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3.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不仅涉及到国际贸易的知识,而且涉及到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发生纠纷和诉讼时,更是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积极培养出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人才,并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发展,充分发挥这些人才在知识产权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并造就出一支包含各类知识产权知识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和国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维权之路不再艰难。

参考文献:

1.陈洁.国家知识产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0(1)

2.赵婷婷,侯贵生.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时代,2010(2)

3.蒋学莺.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争端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济,2008.2(6)

第2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源;防治方法;监控;监督管理

1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的研究内容

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大气污染源.(2)水污染源.(3)固体废物污染源.(4)种植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5)畜牧养殖业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2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的防治方法

环境保护过程中,笔者认为污染源的防治方法主要体现:(1)大气防治方法。加强大气监测,大众媒体监督;促使企业进行工业改造,加大环保投资;控制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选好树种,搞好卫生防护林的营造与管护。 (2)针对水体污染的防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尽快实现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战略转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治理点源、面源和内源污染,高度重视污水再生利用。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3)固体废物的防治方法。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全名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推进固体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实行工业企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ISO14000生命周期思想。 (4)土壤种植业的治理方法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普及推广生物防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积极回收农膜,大力推广新型可降解农膜;依靠科学技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 。(5)畜牧业污染治理方法。合理加工日粮,在饲料中减少使用含硫矿物质如硫酸铜和硫酸铁,可降低含硫臭气;添加酶制剂,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补充动物的内源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排泄物;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沼气池填充原料,经发酵后的残渣返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减少化肥的用量。

3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的监控

3.1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数据库等技术,建立起完善的数字化环境监控体系,采集具有时效性、可靠性的环境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化的为环境监测与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依据。(1)数据传输方式。数据的传输一般是采用通讯公司的GPRS方式来实现的,该传输方式保证了数据的稳定性、运营费的低廉性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2)数据传输特点。数据传输具有实时性强;可对监控点仪器进行远程控制、建设成本低;监控范围广、良好的扩展性;系统传输容量大;数据效率高等特点。(3) 污染源监控平台的功能。监测项目类别的界面,实现废水监测、废气监测项目的归类管理;监测类别是对监测项目的一个具体诠释,对污染物和污染物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达到监测数据的要求;权限管理设置是完成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授权

3.2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监控的监督管理。(1)环境保护过程中加强污染源监控的日常工作。监控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前端情况的掌握、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环保相关业务的支持等等。第一、企业前端情况主要包括:装机容量,机组情况、机组运行负荷、发电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治污工艺、排放口基本情况、设备检修等等。第二、自动监测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掉线处理,数据异常处理、数据超标处理。第三、自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联网情况统计、数据传输情况统计、超标分析,总量分析、异常情况分析等。第四、环保相关业务支持包括:环境监察部门、污染控制部门、环境检测部门等提供相关的业务支持数据。(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环境保护部颁布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旨在落实污染减排指标,强化监测和考核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根据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国所有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治污设施,均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要与当地环保部门联网,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3)视频监控系统.目的是对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状态,检测仪器工作状态等情况的图像监视,对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同时将视频信息传输到地市监控中心及省监控中心。系统由摄像机、DVR(视频服务器)等设备,主要完成图像采集、编码和传输等工作。 视频监控设备的功能要求。远程视频监控设备需长时间运行,处理数据量大,因此要求设备稳定性好,运行速度快,达到实时监控效果,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方便远程视频监控,前端的各种设备如:视频参数、支持的解码器协议要求、录像控制、报警功能等应实施统一管理。(4)移动车载应急视频监控。第一、移动环境检测车。在环保部门制定的车辆上进行改装,配置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远端站、350M警用无线集群系统、处理系统等辅助设备,是应急指挥系统的远端移动信息采集平台。第二、5.8G扩频数字微波系统。无需频率申请,系统可靠性高,传输能力强,安装使用灵活方便。第三、监控中心站显示系统。第四、广播系统。在应急通信车上完成现场的宣传广播和喊话。(5)工况在线监控系统。此系统的建立可以对企业污染治理实行全天候监控,对无组织排放污染源进行有效地定量控制,同时弥补视频监控由于夜晚光线不好的难以取证的不足,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该系统由传感器系统、采集系统、信号分配系统、存储系统、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系统平台组成。用户根据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配置,对检测频次、通讯延迟、报警参数、通讯参数等各种参数进行设定,并在中心系统平台上显示及控制。(6)其他措施.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实施在线监测管理的污染源,比如,小型企业,农业,固废等,我们通过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控制来完善污染源管理。其中污染源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有助于掌握污染源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消长规律,结合环境质量监测可以监测量变化趋势,同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和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污染源调查,可以找出一个区域或一个工厂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资源、能源及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为企业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加强管理指出方向;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指出防治什么污染物,在哪防治;为区域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科研提供依据。污染源调查是污染综合防治的基础工作。

4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建立高质量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为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Z]. 2008

第3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传承样态0前言

我国民间艺术是民众实践与经验的智慧结晶,在历史文化长河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了震撼心灵的经典艺术。当我们触摸手工艺品的时候,它们体现着匠人的聪明与智慧;当我们聆听高亢悠远的信天游时,我们正在与民间古老的精神对话,诉说着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魅力。在人们日趋注重精神文化享受的今天,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留给后世子孙的丰厚礼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视角,研究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能够赋予我国民间艺术永久的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民间艺术的特点

随着我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如何进行民间艺术传承成为热议的话题。昆曲、蒙古族长调民歌、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等民间艺术形式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上述民间艺术具有文化多样性、政治文化标识的特性,它所包括传统表演艺术、社会民俗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方式。民间艺术是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将历史形成的特色显现出来,属于活灵活现的历史重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文化创造的群众创造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间艺术依托于传承人的技艺、声音形象为载体,使民间多元化的文化种类得以相传,保护艺术脆弱性的重要措施是进行良好的艺术传承。

2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的必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终极目标是保护有价值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来源于艺人的实践与经验,通过口传身授的技艺流传;其艺术作品不论是曲艺还是技艺都是源自于对生活自然万物的热爱,是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而进行的二次创作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丰富情感寄托。民间艺术在提炼的过程中,因民间艺术存在的客观环境的不适宜与民间艺人薄弱的传承理念,导致许多民间艺术消失绝迹,成为文化历史中永不愈合的伤疤。我国民间艺术面临尴尬的处境,后继无人、技艺流失、缺乏艺术传承的理念。再观民间艺术的社会环境,现代工艺的迅猛发展挤占了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空间,人类对商业文化的售卖远远超过了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民间艺术的生存空间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岌岌可危,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正在走向消亡。我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需要正视民间艺术的传承路径,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的路径

3.1以宣传为依托,将民间艺术融入社会

民间艺术来源于艺人的生活实践,其艺术传承在现代化的今天并不容乐观,面临逐渐萎缩、消亡的危急局面。为了能够将具有文化、历史、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进行传承,需要从宏观角度对民间艺术特色进行全方位的把握,用理性的视角做好这样工作。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的概念输送给大众,建立起民族化的民间艺术理念。其次,建立专门的民间艺术网络宣传平台,通过网络的作用将这种理念深化。同时,采用举办民间艺术之乡的形式促进民间艺术形式的固定化,与当地民间艺术展进行融合,树立起社会全民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激发民众保护民间艺术的热情与自觉性,真正做到民间艺术来源于群众并服务于群众。

3.2以制度为保障,完善民间艺术的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艺术需要依托于传承制度的完善,将这份历史责任的接力棒传递好。首先,制定完善的民间艺术保护制度是文化传承的前提,不仅包括技艺的传承人还包括技艺的保护方案、抢救方案、申报方案,系统全面地进行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次,建立良好的传承机制,加强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人才培养,鼓励艺人将具有价值的绝技带徒授艺,避免艺术文化的消亡;组建专业队伍对技艺的流程、资料等研究、整理,将民间艺术的资料留存

鼓励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深入学习,并建立民间艺术专家库,使年强学习者可以得到专业指导。再次,将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当前的教育模式结合,开展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的文化热爱,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做好人才的储备;将民间艺术编入乡土教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注入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的动力。

3.3以文化产业化为目标,释放民间艺术文化经济效应

民间文化之所以流失、消亡,更多是民间文化艺术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中渐行渐远,推动文化艺术非物质遗产的市场性保护,发挥文化的经济效应是文化永保动力的基础。一方面,民间艺术文化的良好发展可以助力地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实现民间艺术的群众化、社会化、市场化,进行民间艺术市场化的初步实践。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民间艺术适应时展的要求,能够在保持原汁原味传承的基础上做到技艺的创新。例如,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雍正、乾隆年间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注入市场的创新元素,实现了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的双赢。另一方面,在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在原本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打造民间艺术的特色文化,使民间文化发展符合时展的潮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文化精神。

3.4积极拓宽民间艺术保护的方法,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实践中,以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律为核心,以原生态活态为基本样态为基本原则,逐渐摸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保护方法。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主要分为活态整体性保护,即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文化遗产置于真实的保护环境中,例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保护,结合馆藏与再生产加工的进行传承,例如河北沧州吴桥杂技艺术节;记录式保护,即借助于现代载体技术,将民间艺术分类、整理,使民间艺术文化的资料得以保存,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设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另外是通过博物馆的展示与收藏,使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晶能够薪火相传。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在现代化科技的依托下,积极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将民间艺术的恒久魅力不断传承下去,点燃中华文明的艺术圣火。参考文献:

[1] 田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j].民族艺术,2011(04).

第4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0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伴随着愈加严重的城市水污染问题,亟需人们予以重视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解决。但是由于现阶段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的观念较为落后,并受到治疗技术以及体制建设等的制约,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疗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得到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协作,不断完善体制建设,加大配套设施及资金的投入,为城市污水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 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的问题

1.1 建设污水治理体制建设的不足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下,城市污水排水量日益渐增,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很多新建的污水处理厂没有投入正常的使用中,甚至有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立很长时间了,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资金缺乏等问题很难正常运作。污水收集过滤网过于落后,导致负荷率太低很难正常进行工作。此外,有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治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并未构建起相应的体制,影响了城市污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不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

城市污水的来源有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这些污水在城市排水管网处汇集统一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城市建设应该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污水收集管网,但是很多城市污水收集管网都有不足。在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后,污水处理厂或者厂家选址和建设并未结合原有的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只是依据主干道进行建造。大多数城区都是雨水与污水共同运用管道城市污水处理,因为收集管网不配套致使污水治理工作效率低。

1.3 忽视了城市污水的处理

在城市长期的建设和规划下,城市污水处理始终都是关注的重点。但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下,城市建设重点从处理污水转移为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追求城市规模和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城市建设下,忽视了城市污水处理的进行。同时,建设和维护城市污水处理厂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尤其是财力。城市建设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外商的投资,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则需要城市自己解决。这样就造成了地方政府很难满足建设和维护污水理厂的资金需要,导致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厂工作始终停滞不前。

2 解决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疗问题的几点建议

2.1 构建起完善的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和污水处理有关部门,想要处理好城市污水,必须要了解城市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进而制定出与之相符的处理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加快捷、高效的处理城市污水。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征集其他群众的建议,群众的建议是广泛的,治理污水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可以说群众比工作人员更加了解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先要从源头上进行污水治理,监督污水处理器,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来处理污水,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2.2 实施配套的管网

加强污水治理水平和效率,既需要健全污水处理设施,也需要使污水处理设施充分发挥作用,想要做到这样,就必须做到管网配套。掌握已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好问题,确保现有设施设备的稳定运作;了解污水的来源渠道,对于一些建设完善的输送管道,但还未实施收集支管与接户管的区域推行和完成配套管网让污水可以正常的、顺利的流入污水主管道内;改造雨污分流,确保城区的雨水和生产用水都能顺利的进入污水处理厂,实施统一的处理。

2.3 拓展资金筹集途径

我国各地方政府都需要加大对筹集社会资金的力度,重点处理污水工作,建立起长期的、有效的资金来源,不但需要政府拨放资金,而且还应该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城市污水建设和维护有充足的后备资金。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和人们意识到处理污水的重要性。推行多种筹资形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地方债券、发行股票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正常、有效的运作。

2.4 提高处理污水技术和水平

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作为污水处理的主要3种方法,结合污水水量、流向和水质等状况,采用相适宜的污水处理法。随着城市污水的增加,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和水平刻不容缓,在购买先进的、科学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和鼓励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处理设备,借助科技的力量进一步提高我国污水治理效率。

第5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公众人物;隐私权;新闻报道自由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91-01

公众人物的概念起源于1964年Timesv.Sullivan案中的“公共官员”,随后,联邦最高法院就有把本案中确立的“时报沙利文原则”扩大化的倾向,集中表现在对“社会名流”的适用裁判问题上。美国首法官沃伦因而将公众人物定义为:“是指其在关系到公共问题和公共事件的观点与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常常与政府官员对于相同问题和事件的态度和行为上涉及公民的程度相当。”。在此之后,为避免这一原则的滥用,联邦最高法院通过Gertz v.RobertWelch一案进一步确立了“全能的社会名流(all purpose public figure)”以及“有限度的社会名流(Jimitedpublic figure)”原则。撰写本案裁决书的大法官鲍威尔认为,当诽谤与第一修正案牵涉在一起的时候,有三个选择,一是扩展“时报沙利文原则”;二是根据个人身份确立不同的标准;三是给予新闻媒体绝对的诽谤豁免权。由此,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确立了公共人物的法律适用体系。

隐私,词典上将其解释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之事。”从法理上可以将其定义为:已经发生了的符合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而又不能或不愿示人的事、物或感情活动等。隐私权概念首见于Samuel Warren和Louis Brandeis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共同发表的《隐私权》一文。该概念被提出后没有立刻被法院接受,直到美国法学研究会将隐私权制度写入“第一次侵权法重述”,才标志着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被普遍接受。我国现行民法并没有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人格权加以规定(遑论公共人物的隐私权法律规范),仅仅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对侵害隐私权的救济。由此,新闻媒介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公众人物的报道权是否同公众人物本身的隐私权相违背,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第6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兴起,西北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据统计,近10年来国内涉及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论文多达160多篇。加上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90项,如何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构建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从以下做起。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客观规律,注重利益合理分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族本族群群体智慧的结晶,本组组员应当是享有真正权利的主体。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本民族群众的意见。不宜采取圈隔固守、异地转迁、搜集保存等直接的行政手段干预,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其非物质文化发展规律和实际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化和现代化方向进行开发利用,从静态维护转移到内在生命力的维护上来。尤其要重视利益的合理分配,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激励少数民族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积极立法,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地区特色法律制度

健全法制对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具有制定法传统的国家,制度层面上的建设更显成效。尽管我国于201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但西北民族地区各地文化差异较大,民族地区缺乏地方立法保护。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始终与本地区的特色相伴,外来因素影响较小。如果只注重从全国范围内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势必会在实际中损害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本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做到一个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进行保护,必定会发挥法律制度的积极功效。当注重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这既是民族文化自治权利的体现,又能更好的反映出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三、加快知识产权理论创新的步伐,使其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融合

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中,可以发现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产权,与传统知识产权体系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但从根本上讲,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具有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尽管关于其独创性、权利主体和权利性质的不容易被认定,但并不意味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群体权利和财产利益的必然丧失。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知识产权的理论创新的步伐,使其能够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紧密契合。

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化

1、著作权保护制度。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中的无形文化表达,应当借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示范条款,采用独特的保护非物质文化表达的机制。此外,还应采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以及表演和录制品条约,建立强有力的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表达的版权和相关权利机制。

2、商标权保护制度。含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商品或服务可受《商标法》的保护,并且可以寻求注册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方式来达到保护目的。此外,当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可能侵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权利时,或商标由于虚假表示而形成与其相联系的事项构成,或商标对其造成侮辱或有损名誉时,国家应拒绝注册该商标或在任何时候撤消该商标。

3、专利权保护制度。对于少数民族医药、手工技艺、铸锻技巧、织染和蜡染技术等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可以按照《专利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并且应在“申遗”的基础上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制度,当专利申请所涉及的发明对非物质文化有特定的文化和精神意义,或这种申请有可能被认定侵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权利时,应拒绝该申请。

五、建立和完善实现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性利益的分配制度

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制度联系的同时,需要建立和完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性利益的分配机制,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各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财产性利益实现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转化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旅游资源,积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渠道。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把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向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其保护自谋资金,实现双赢。

六、加强责任认定制度

权利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义务履行的过程,而侵犯权利或不履行义务就需要承担责任。

如果没有完善的责任制度,法律所追求的制度目的就不能很好实现。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中,责任制度不完善、司法资源短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在明确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侵权认定等方面的制度内容同时,还需要大力培育司法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安雪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兼容与互动[J].河北法学,2007,(25),65-70

[2]王莉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9,(5),7-11

[3]曹新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J].法商研究,2009,(2),75-84

[4]杨森,张仲谋.2001-2008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25),61-68

[5]欧阳正宇.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SWOT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7),201-208

[6]彭金山.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N].中国艺术报,2010

[7]江媛.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列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N].江苏经济报,2011

第7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张林燕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但随着经济的

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与民俗紧密相连的民间美术不断消亡。文章通过对甘肃城镇化建设和甘肃民间美术生

态存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甘肃民间美术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

新形势下,甘肃民间美术保护、继承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甘肃;民间美术;城镇化;和谐发展;策略

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神话、寓言的

摇篮,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故里、炎帝皇帝的出生

地、西王母的家乡,是周人祖先与秦人祖先的发祥地,是戎、氐、

羌、匈奴、土蕃等古老民族的居住地。悠久的历史使甘肃这块大

地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代的继承与创造中,不断推陈出新,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甘肃民间艺术。[1]这些艺术形式来源于实际生

活,服务于实际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又美化生活,提高

了生活的情趣和格调。[2]

然而,近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

俗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变,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

化,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不断降低。老一辈民间美术家的相继

离世,以及与民俗紧密相连的甘肃民间美术(如神龛、神像、傩、

剪纸、皮影、瓦当、砖雕、香包等艺术品)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

古建筑诸如民居、祠堂、古城墙等多数已残破颓败,时至今日,

甘肃民间美术仅存在于经济、交通不发达的偏僻地区。

一、甘肃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甘肃省城镇化发展增长的速度要高于前10 年,但由

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尚处于城镇化的初

级阶段。[3]根据2000 年“五普”时全国各地城镇化水平排序和

2000 年全国部分地方统计公布的城镇化水平,在西部12 省区

中,甘肃的城镇化水平排在第9 位,位居西部5 省区最末位。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10 年底,

全省城镇化率已达36.1%,比2005 年提高了6 个百分点,年均

提高近1.22%。

甘肃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城镇化的建设。党的十七

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省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

出了“十二五”时期努力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省政府

提出“要突出城镇化建设对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工作思

路。为了与城镇化发展目标相适应,“十二五”时期,甘肃省每年

将有20 多万人转移到城市。5 年间,累计约有逾100 万农村人

口实现市民梦想。甘肃省城镇化率将提高6 个百分点,到2015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2%以上,五年提高4%。这个速度,快于全

国平均水平近2%,显示甘肃省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

小康社会的决心与信心。

二、甘肃民间美术生态存在的现状

民间美术的生存条件有两个,一是民间风俗,一是艺人口

传心授。民俗与民间美术有着不解之缘,民间美术是传统民俗

的形象化载体,民间美术依附于民俗而存在,民俗的存在使民

间美术的功能得到体现,民间美术能够传承下来主要还得依靠

传统民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封闭的文化地

理环境受到工业化的冲击,科技革命带来快节奏的生活,人民

群众原生态的面貌被打破,民间美术的地域性特征逐渐相互融

合,某些民间美术的创作也被搁浅,以至于今天民间美术总体

的生存状况很不乐观。为什么甘肃民间美术整体性衰落得如此

之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对甘肃民间美术传承和发展的制约作用

改革开改之前,在甘肃坚持进行民间美术创作的大部分是

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忙时下地从事农业生产,农闲时走

家串户,交流绣花、绣鞋垫、绣荷包的经验,尤其在寒冬腊月剪

窗花、蒸花馍,增加了过年的节日气氛。男性则在干完地里农活

之后,变着花样制作年画、扎灯笼、做风筝,用来美化自己的生

活环境。像这样的手工艺品除了用于满足家庭的需要外,只有

极少部分拿到集市上卖掉,给家里换点油盐酱醋或零花钱。

20 世纪80 年代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社会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观念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人不

再满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传统幸福观,与民俗相关的民间美

术被抛弃。人们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可能是在农村从事农业

生产一年的收入,因而很少有人再像父辈那样待在家里从事农

业和搞民间美术赚钱。因此,民间美术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土

壤,绝大多数青年人不愿再干这种辛苦不挣钱的事情,民间美

术后继乏人。

(二)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传统民俗被放弃

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外来

文化的冲击,许多古老的传统民俗被放弃。甘肃作为一个在很

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农业省份,先辈们出于对上天的敬畏和财

富的向往,特别注重在节日期间的祭祀仪式。比如春节的祭天

拜地和求财,创作了与之相应的天官、土地和财神等艺术形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耕社会环境受到城镇化建设的影

响而日益变化着,人们不再相信神灵的作用,不再通过祭祀来

消除对未来的恐惧,开始相信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财富。因此,

传统的民俗也就慢慢变淡或消失,随着甘肃民间美术的物质载

体———民间民俗的消失,民间美术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它存

在的土壤。

(三)物质形态的改变使得民间美术丧失载体

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原来延续了几千年的民间美术

受到了致命的冲击,人们只图省事,也乐意购买这些“快捷”的

商品。比如传统手工制作的木版套印年画被明星肖像和各种风

景画所代替;心灵手巧的艺人制作的的陶塑和雕塑作品也被机

器生产的产品所代替。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也使得农村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原来传统的院落、起居场所逐年被改造成了“土洋”结合

的砖木、砖混结构的新式庭院,这种新式民居的门板、门框、窗

户根本就不能张帖对联、门神。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或设立专题博物馆

甘肃民间美术虽然种类丰富、区域性强、分布广泛,但其生

态存在的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十分有必要在全省

范围内进行一次民间美术及其传承人基本状况的普查,以全面

了解和掌握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各地、各民族的数

量、种类、生态存在的现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多媒体

技术等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记录,并建立档案和电子数据库。

充分发挥各地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的作用,有

条件的地方可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展示中心,以妥善

保护地域文化的实物和资料,防止其流失。

(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和管理

工作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而传承人的保护又是

传承的关键。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

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详细建立传承人档案,保障他们的权利和

义务,对生活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生活补贴。

(三)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世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

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等10 个,所以甘肃是一

个多种自然生态环境交织、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融而又独具特

色的省份,可以考虑建立陇东、陇中、陇南、河西和甘临五大非

物质文化生态保护区。

(四)建立以代表性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人,大多没有受过文化教育或受教育

的程度较低,一些技术性的经验都是通过艺人们之间言语口

述、技能示范等传授方式。通过创建甘肃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开

展民间艺人评定职称和“大师”的命名活动,评选出一批地域文

化的传承人,鼓励他们“言传身教”,将自己的技艺传于后人。同

时定期委派专家或艺术大师到基层去讲课,培训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爱好者,培养一批热爱民间文化、专业技术精湛、乐于奉

献、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

(五)大力开拓民间美术资源,探索美术教育教学中民间美

术课程的设置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针对儿童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感知

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等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适当增补

诸如剪纸、皮影、泥塑、风筝、香包等民间美术欣赏和制作课程。

在美术教学中,要选取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合儿童生

理和心理特征的作品展示给儿童,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里体味

和感受民间美术之美,萌发学习和表现民间艺术造型的兴趣。

在中学教育里,应大量的引入皮影、剪纸、年画等民间美术

内容。老师要多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文化馆、专题艺术馆进行

实物范例欣赏,也要在课堂上有选择的进行工艺制作活动,有

条件的学校应聘请当地的民间美术艺人现场讲学传艺。

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里,应将地域文化设为公共选修课

程,其中甘肃民间美术应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学会如

何欣赏传统艺术、珍视传统文化。对艺术专业而言,将形式多

样、丰富多彩的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专业教学中,如果仅靠

开设民间美术一门课程,单纯地介绍、讲解甘肃民间美术的起

源、发展和沿革,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将甘肃

民间美术元素引入专业课中,将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作为艺术

专业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

(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厚重的省份,具有独特、多元的民俗

文化。但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各地文化资源开发简单粗放,

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和产品。2013

年甘肃打造文化大省计划———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得

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文物保护整理、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

发展是“三大”工作重点。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做好非物质文化

的保护、创新,还离不开对外宣传。鼓励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定

期举办地域文化的论坛、研讨会,邀请海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

流;鼓励民间艺术大师、民间美术作品走出国门,到国外表演、

展示,扩大在国外的影响。

(七)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各部门积极参与保

护工作

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

法规和制度建设;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

机制,将地域文化的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

规划。

【参考文献】

[1] 张林燕.论甘肃民间美术之美[J].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51-53.

[2] 甘肃省文化宫.甘肃民间民俗美术[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5-10.

第8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外聘教师 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力度的加强,全国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在各大中城市中,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许多校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有许多教师都奔忙于各个学校之间,他们就是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新兴起来的各个学校无法离开的代课族——外聘教师群体。

一、外聘教师是时代的产物。教育市场的需求给外聘教师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极大的机遇

(一)外聘教师的队伍是随着社会力量办学的开展、民办院校的兴起而蓬勃发展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在资金到位的前期下,最紧缺的就是任课教师。因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培养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成本高,周期长。解决办学燃眉之急的高效、快速的途径就是聘请社会上的教师。

(二)公办职业技术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传统专业的扩张,特色专业的增加以及新兴专业的开办还有各相关实践技能教学的加强,使原有的在编教师无论在数量或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学校扩招后所带来需求,从而产生了尖锐矛盾。许多在职教师都是超负荷的工作在紧张繁忙的教学、科研、实践技能第一线,这样一来短期内是可以解决问题,可长期下去,学校将无法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的。

(三)国家对公办行政事业制学校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废除了过去长期以来用人制度的终身制,所有职工都变成了合同制职工。职工因工作需要,能工能干,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制度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校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唯一的途径就是从社会招聘、引进优秀教师人才。

(四)国家对公办学校在财政经费上的改革。过去公办院校办学经费全部由国家全额拨款。经过三年的改革过渡期,现在学校主管上级财政部门只按核定的一定办学经费拨给,其余超支部分全部由学校自筹自支。学校增人不再增拨工资费用。这样一来,改革一方面扩大了学校独立办学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促使了学校加强办学成本的经济核算。

二、外聘教师的主要构成有以下几部分

(一)大、中专公办院校在职正式教师。他们在完成所在学校教学任务后,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学校代课。一方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也可获得比较优厚的代课经费,改善着自己的生活条件。他们年富力强,思想敏捷,教学业务能力强,不但是本校教学的业务骨干,也是代课学校教学的骨干,因此十分受办学单位的欢迎。

(二)大、中专学校的退休教师。在这部分人群中,由于多年工作的惯性,他们无法忍受刚刚退休后在家的寂寞,大部分人一方面是不以获取代课费为主要目的,而为了继续发挥余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少代课;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身体,丰富生活。由于常年工作在教育教学战线上,他们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专业知识水平很高,工作责任心很强,是各个学校教学的宝贵财富。但是有一部分退休多年的教师,由于社会交往的减少,接收新科技知识机会减少,会出现固守本土、知识老化等现象,有时候会习惯性地在讲课过程中强调理论系统性,跟不上新形势下教改的步伐。

(三)学、科研院所单位的博士、硕士一、二年级研究生。这部分人一边跟着导师理论学习、课题研究,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外出代课,以解决在校期间的生计问题。他们年轻有为,头脑聪明,思维敏捷,接收新科技知识能力强,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系统、扎实,教授理论知识课得心应手。但他们的短处是专业实践技能比较差,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比较缺乏。经常会在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学效果有时不理想。他们随意性、流动性强。有时会出现由于课题研究任务临时变动,突然中断代课教学工作,这样会影响到学校计划性很强的教学工作,给办学单位带来被动局面。

(四)企业、科研院所退休的工程科技人员。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具有丰富的专业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是我国职业技术院校不可多得的“双师型”的人才,同时也是我们理想的外聘教师来源。

(五)企业中具有高、中级技师、技工的退休人员。这部分人员过去长期工作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专业生产、基层管理经验十分丰富,他们组织纪律性强,吃苦耐劳,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他们是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培训教学指导教师的主要来源。 转贴于

三、外聘教师与在职教师相比,在思想、组织教学管理等方面有很多不同

(一)部分外聘教师会趋向课时费高的学校。受商品经济社会和各学校教师人才竞争的影响,必然会出现各办学单位付给的课时费高低不一。一些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会很自然地趋向于教学条件比较好,学生素质比较高,代课费比较高,对外聘教师服务比较周到的学校。极个别外聘教师有时也会出现按课时费高低而付出教学劳动的现象。

(二)部分外聘教师缺乏主人翁意识,雇佣思想比较严重。教学代课临时观念强,游击教学。这将会影响到代课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三)单纯业务教学,会出现盲目教学的倾向。教师教学工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脑力劳动活动。由于绝大多数外聘教师不(或不经常)参加代课学校的各种政治、教学研究等集体活动,他们对代课学校的办学主导思想、具体教学思路、教研重点方向等不十分清楚,个人整个教学活动都会处于一种盲目状态,出现教书与育人相脱离的现象。

(四)外聘教师由于来源于社会各方面,鱼龙混杂,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水平良莠不齐。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很有一套对付和适应招聘学校单位的办法,有时教学试讲很难辨别其真实水平高低,给招聘学校教学管理带了一定难度。

四、对外聘教师的科学管理、强化管理,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外聘教师对职业技术学校的重要性、组织成分的复杂性,管理的难度性,给代课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认真、要过细、要严格,在强化、科学管理上下功夫。

(一)严把教学试讲、试用关。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士,通过面试、试讲等方式,辨别其学历的真伪和高低;考察其政治思想素质;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经验;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挑选外聘教师一定要认真、过细,容不得有半点马虎。外聘教师试讲合格上岗后,也一定要有试用期。

(二)严把平时教学检查、督导关。教学督导部门要按照所任专业的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教学进度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生座谈会、班主任反馈、不定期听课、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深入的检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解决,不留任何后遗症。杜绝个别教师自行其事,放任自流的教学现象。

第9篇:保护植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红花绿绒蒿;功能;分布和研究现状;保护和开发利用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Maxim.),为罂粟科绿绒蒿属高原野生草本植物,自然分布在四川西北部、东北部、青海东南部和甘肃南部。

1 红花绿绒蒿的主要特点及功能

红花绿绒蒿,叶基生,叶片狭倒卵形全缘,两面均生短糙毛,花瓣深红色,狭椭圆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是珍贵的民族药材,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镇痛、降压、止咳、利尿、固涩、解毒、抗菌等功效,主治血热及中毒性肝病,肺热咳嗽、热性水肿、肝硬化、神经性头痛、肠炎等[1,2,3];作为传统藏药材,可治遗精、肺结核、肺炎、痛经、白带、高血压等[4]。

2 红花绿绒蒿的资源分布和研究现状

绿绒蒿一般生长在高寒地带,往往是人迹罕至之处,所以古代本草学家及他们的本草典籍很少记载,但藏药典籍中则载有藏族用绿绒蒿治病的历史。现代植物学著作中记载绿绒蒿属植物较早的是虎克(Hook·f.)编写的《喜马拉雅植物志》(1855年)。我国植物学家吴征锰、冯国媚、庄漩、周立华等先生曾先后于1979~1985年发表了绿绒蒿属9个新等级,红花绿绒蒿为9个新等级之一[5]。

2.1 分布情况

红花绿绒蒿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4600m的林缘、沟边、山坡草甸,四川的甘孜和阿坝、、青海、甘肃均有分布。

2.2 研究现状

红花绿绒蒿花大色艳,可供观赏也可作药用,然而我国对绿绒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属起步阶段,至今未见引种成功的报道。由于红花绿绒蒿生长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处于野生状态,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难度,中科院云南昆明植物研究所做过昆明气候条件对绿绒蒿属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相关研究[6],王朝文等研究过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7],而单独针对红花绿绒蒿的引种研究还未见报道。然而在欧洲已具有较成熟的绿绒蒿栽培技术[8],并能成功繁殖一些种类。

近年来,国内对绿绒蒿的研究多集中在药用成分及其效用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刘松渝等从藏药红花绿绒蒿中分离出鉴定出alborine等8种化合物,为国内首次报道[9]。此后,有学者做过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红花绿绒蒿油脂性成分、3种绿绒蒿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等[10,11,12]有关其化学成分和效用的一系列研究,吴海峰等从红花绿绒蒿地上部分中分离出二氢血根碱、威尔士绿绒蒿定碱、小檗碱等17种化合物[13]。最近几年还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正投入在红花绿绒蒿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中。尽管红花绿绒蒿含有很多有价值的药用成分,作为传统的藏药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它属于野生资源,并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险,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受到了资源有限性的限制,所以要将这一珍贵资源得以长久利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 红花绿绒蒿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些建议

随着藏药工业化生产的到来,许多珍惜的藏药资源受到了灭绝性的采挖,许多野生的珍贵藏药材资源已濒临灭绝,红花绿绒蒿已于2000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此,保护好这一植物资源,减少开采使这种珍贵的植物资源能够持续繁衍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做好资源和环境的共同保护

对红花绿绒蒿的分布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加强对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断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减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它的破坏;保护好其生长环境,减少人为的破坏,为自然状态下种子的萌发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使其能够得以繁殖扩大。

3.2 建立就地保护基地

建议建立红花绿绒蒿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内的红花绿绒蒿进行重点保护,禁止采挖,以对这一珍惜资源进行就地保护,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3.3 合理的引种开发

选择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分级驯化基地,观察其生长发育特征,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引种驯化和遗传育种的相关研究,一旦成功便可向社会提供应用,以免除人为采挖而带来的继续破坏。

由于红花绿绒蒿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较大的海拔跨度和气候条件地较大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引种的失败,为此可以考虑模拟其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控制的智能化栽培。

参考文献

1 倪志诚.经济植物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 尚小雅等.藏药五脉绿绒蒿中的生物碱[J].药学学报,2003(4)

3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M]. 出版:若尔盖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

4 杨永昌.藏药志[M].Xirring:qinghai PeoplePublishing House,1991

5 赵清盛.珍惜的高山花卉—绿绒蒿[J].中国花卉盆景,1999

6 任祝山.昆明气候条件对于绿绒蒿属幼苗生长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1993(1)

7 王朝文等.不同温度对总状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2)

8 柯君等.高山草地绿绒蒿资源及应用现状[J].青海草业,2007(4)

9 刘松渝,王宪楷.藏药红花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通报,1986(6)

10 张国林等.红花绿绒蒿的非生物碱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2)

11 潘宣.红花绿绒蒿油脂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