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和控制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和控制的关系

第1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 管理 控制

在当前国际经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国内施工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压力。如何面对市场,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优良的建筑产品,企业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取得关键在于项目成本的高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经济活动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施工过程中降低工程成本,达到趋利避失,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结合个人工作实际,来浅析一下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目前实施的施工项目管理,项目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向深层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在施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大力组织和推广的全面责任预算成本管理,就是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在施工生产中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一)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本质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最基本最前沿的项目部,其全部管理目的就是运用项目管理原理和各种科学的方法来降低工程成本,创造经济效益,是企业获得发展和壮大的源泉。

(二) 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部目的,就在于追求低于同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取得最大成本差异。施工合同价值一经确定,成本就是决定因素,而降低成本的任务,是由施工项目部来完成,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依靠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全部有效率的管理活动。

(三) 项目成本管理是衡量施工项目管理绩效的客观标尺

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绩效的评价,首先是对成本绩效的评价,为施工项目的业绩考核和奖惩奠定了基础,可以有效地防止人为的不公正因素干扰,从而为施工项目制定实施有关的制度和办法提供依据。

二、目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施工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人才溃乏,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认识程度差距较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 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只管干不管算

虽然现在推行项目责任成本核算,但受制于市场调研信息和核算方式,项目管理层和作业层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不强,只管干完活、干好活,怎么省事怎么干;有时由于管理层各职能部门的脱节,有预算没有核算,干了额外活没有变更,没有记录;有变更没有预算;没有项目经济活动分析;分不清工程哪个阶段的节超,哪项分部工程的节超。从而出现一些项目前期盈利、中期保本、后期亏损的不正常现象。特别是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合同观念和经济观念,在合同总包时,被业主牵着鼻子走,但却分包人表示同情和迁就。

(二) 施工项目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改革的经验表明,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使职工素质提高到能满足市场规律的程度。有些项目,特别是小型项目,抱有挣一笔钱走人的思想,组织机构不稳定,只要干活按月领工资就行,公司好坏、项目成败,企业信誉与个人关系不大,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质量低下。项目的责任目标成本无分解,责权利不清,员工情绪消极,加上项目现场人员流动频繁,工作不连续,责任心也难以到位。项目盈利了,人人有份,但没有奖励,项目亏损了,人人有责,但没有处罚。

(三) 推行的责任成本核算,形式主义,无实质性意义

虽然已大力推行全面全员责任成本核算,对每个项目做到了制定责任成本,但由于缺乏市场调研信息,缺少责任成本编制的准确依据和标准,为完成任务而编制预算,与实际现场情况严重脱节,不具有实质操作性,责任成本空洞,分解不到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每一分部,并且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变化而变更责任成本预算,成本目标一成不变,无法反映施工项目实际成本管理的绩效,无实质性意义。而且施工项目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只拘于形式,只会喊口号。

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应当是全员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是施工项目各个部门的共同任务。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对整个项目全过程进行控制管理,而不仅仅是在财务上进行简单的会计成本核算。

(一) 树立全员全面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目标

1、牢固树立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思想

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最大难点和障碍来自于人、来自于人的思想认识和意识。如果在思想上成本概念模糊,那么由于管理主体思想上的漏洞必然导致管理上的错位,最终使效益白白流失。因此,在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在人的思想上牢固树立成本意识的堤坝。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目标

以成本目标为导向,运用一切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明确宣示目标成本的量质,让所有人惟成本是言,惟成本是想,惟成本是行,使成本形成一种巨大的牵引力,统一所有人员的思想和行为。

3、制定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责任目标

建立现场项目施工成本责任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中不同责任主体的成本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全员在现场成本管理各个岗位、环节中的作用。彻底抛弃以往那种“领导算,干部管,工人干,效益好坏与我不相干。”的想法,导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发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二) 实行施工项目成本全过程控制动态管理

1、做好事前控制:“先算后干,心中有数。”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评估各种施工方案,并从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对比评价。特别是在主要建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要做好价差分析并及时向上反映,对于日后工程结算及个别工程的调概具有积极意义,并为及时编制和修正责任成本预算提供充分的依据。

2、做好事中控制:“边做边算,不断调整。”

根据工程施工本身要求和内在规律,编制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安排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按照平面流水、立体交叉的作业原则,保证工作面不闲置、工序作业不间断。

生产要素是项目成本最重要的因素。合理确定劳务价格,加强对劳务费的审核、把关。材料采购实行投招标,货比三家,有效降低材料成本。施工过程中要控制材料消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项工程的合理损耗率,限额配料,包干使用。建立健全收发存材料料明细帐,防止帐实不符,保持材料用量的合理化,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要合理调度,避免二次搬运和损耗浪费,把降低工程成本的观念渗透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中。严格控制非生产性费用开支,把资金有效运用到施工中去。

建立成本核算报表报送制度,无论工程进展过何种程度,均应根据事前的责任目标成本,分析各分部工程各施工阶段的目标成本的执行结果,查明成本节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做好成本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项目成本的波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成本分析报告和盈亏预测报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成本超支,提高经济效益。

3、做好事后控制:“事后清算,以观后效。”

工程竣工后,做好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只有完成了工程的验收,竣工结算才是一个完整的结算,工程价款结算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检验施工企业整个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标准,工程竣工后应尽快结算,回笼资金,偿还债务,减低内部营运成本,从而避免经营风险,获得相应利润。做好竣工总成本核算,并依据结果评估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得失,落实奖惩制度。

(三) 落实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责权利目标

要建交明确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举,把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落实到每一个专人,应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必要行动。

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浪费、修改施工方案等,对成本和工期控制有重大贡献的项目部及个人应合理考虑给予奖励,以实现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又赢,促进全员全面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实现企业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试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论文天下,2007[11]。

第2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风险评估;药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66-01

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重要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性。本文就还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理念和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对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在GMP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索,满足GMP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相关概念简述

HACCP是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简称,主要是指通过对食品原料在种植、收货及加工等过程中潜在的危害进行有效的识别和预估,明确影响食品质量和卫生的关键点,从而进行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维护食品的质量安全。所谓GMP,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主要通过质量管理和控制来确保产品的质量。GMP的质量管理,建立在全方位管理的基础之上,以全员参与为依托,实现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有效应用,需要充分衡量多种资源,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协调,促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HACCP的特征

2.1积极预防性。HACCP属于一种可行性的预防体系,对于药品质量安全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就GMP的角度来看,药品规范的管理控制与药品的生产质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药品质量控制过程中,应当全面系统的衡量药品质量变异的特点和规律,在控制过程中转变以往的控制方式,实现积极性防范和控制,预先实现对药品生产环节的监控,积极对可能存在的药品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进而有效的明确药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从而对药品进行标准化且有针对性的控制,掌握好药品从原料采购直至成品运输和销售环节的预防和控制效果,以确保药品质量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2 良好适用性。从整体情况来看,HACCP对大多数的产品质量控制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满足大多数药品质量链上的企业质量控制,包括物料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以及运输商和分销商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HACCP在不同类别的制药企业中也得到较为良好的应用,无论是生物制品还是医疗器械制品等。应当注意的是,GMP并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制定适合本企业的GMP,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质量控制。

2.3 系统性。HACCP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对GMP的有力支撑,也就是说,企业在实施GMP进行药品质量控制时,实际质量监督和管理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HACCP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对药品生产体系的潜伏性危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质量控制的有序进行。HACCP的有效应用,促进了GMP体系更具丰富性,实际管理效果明显增强。也就是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彼此之间互为依托,HACCP体系具有良好的管理优势,并在实际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进步,在此基础上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

3 引入HACCP的可行性

3.1 HACCP与GMP、标准操作规程(SOP)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看,GMP既是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准则,也是制药企业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产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差错状况出现。而HACCP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以GMP为基础和依托,并且在GMP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系统性和实际适用性,促进药品生产质量得到可靠的控制。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出,HACCP已成为GMP实施的重要内容。SOP是制药企业员工在执行时所必须遵守的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书面文件,在GMP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SOP的建立和有效维护,对于HACCP的实施和在GMP管理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3.2 HACCP在GMP管理中的应用

HACCP实施的基本程序包括:对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cfiticm control point,CCP),建立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当监视体系显示某个CCP失控时,确立应当采取的纠正措施;建立验证程序,确认HACCP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适用于这些原理及其应用的程序和记录。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根据HACCP实施程序,首先结合企业产品工艺特点,区分出不同的系统、体系及涉及到的各个环节,根据历史记录等资料进行风险危害和危害的程度分析,并建立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产生危害的点。比如对于药品生产工艺流程环节。经过逐个工序分解分析,拟出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控制点”),如原料药干燥时干燥设备的温度、时间、压力、设备容器的清洁程度等。针对这些CCP,由相关专业人员拟出相应的重点控制措施和操作方法,并经验证和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以确保把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根据GMP要求,以上过程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起科学、规范、完整的文件系统和记录。

3.3 CCP的确定

这是HACCP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内容。企业根据产品工艺特点及以往生产记录,包括偏差记录、事故记录、员工反馈等,归纳出“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并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根据不同的控制级别,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与方法。要说明的是,HACCP管理也是一种持续改进管理,“~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也会随着管理的进行而有所变动,相关人员要进行及时认证和调整,并留下相应记录。

4 具体应用实例及相关资料

在制剂过程中,混合环节的质量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制粒乃至最终压片的质量,以下是混合工序HACCP的具体应用。根据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及CCP确定程序,确定混合步骤为CCP;根据HACCP计划,对混合步骤作重点控制,包括进行重新检查、设置和验证。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HACCP应用作为强制性法规的国家,FAO/WHO在1998年于日内瓦发表的“政府机构在评估HACCP时所扮演的角色”联合声明中,提供了从监管者的角度评价企业HACCP的checklist表,这为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供了蓝本。作为Q险管理工具中的一种,HACCP在GMP的基础上,重点将有限的控制资源应用于药品生产的关键流程。特别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上,通过重点监控与纠错,使药品的污染或差错在生产过程中就被控制、消灭,大大地降低了药品风险和检测不合格率。

5 结束语

从整体情况来看,受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的限制,HACCP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药品监管部门不妨鼓励企业先试点,待成熟后再在原有的实施基础上添加新的内容,比如进一步“验证要点”中的HACCP等。质量管理永远是朝着更科学、有效、进步的方向前进的。我国制药企业应充分认识在药品生产中运用HACCP的意义,大胆实践,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3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成本;审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关于房地产成本管理和控制问题已经得到相关领域内的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房地产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对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都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成本管理及控制

(一)项目立项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在房地产项目立项之初,应建立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实行岗位分工控制,由管控投资的部门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的决策控制、规划控制、投资控制、营销控制进行明确分工,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各部门认真做好市场研究,通过掌握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可行性的立项报告,开会讨论并优化立项方案。在完成市场调研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各种配套设施更加合理、实用,并使广大购房者能够接受,从而节约大量资金。

立项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1.加强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2.做好投资估算的成木控制。

(二)图纸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木中,设计阶段决定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的主要方向,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与重点。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可达75%以上。在图纸设计阶段,由各职能部门召开会议,讨论图纸设计的合理性,以购房者的立场审视图纸,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优化设计,为降低成本奠定基础。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1.优选设计单位,按实力分工;2.要求限额设计,有效控制成本;3.增设合同条款,有效控制成本。

(三)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房地产项目的招投标目的是选择材料供应商和工程承包单位,是控制工程成本的最有效办法。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项目的规模优势和供应商的自身优势获得最优惠价格,特别是对于影响力大的重点项目,投标单位往往会根据规模效益及社会效益以低于常规成本的价格报标。供应商是项目效益实现的参与者,承包单位有合理利润水平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也是项目顺利推进的保证。

招投标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1.加强招投标工作的计划性;2.完善招投标监督考核体系;3.加强集中采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4.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及承包商;5.合同签署要严密,签订规范、细致。

(四)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施工阶段是房地产开发的实施过程,是成本投资最大的阶段。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主要是加强对施工单位履约行为的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对成本影响是直接可见的,把关不严格会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我们要从施工方案、质量保证、安全措施、签证内容、付款节点等方而加强控制,在保证项目推进的同时也要注重控制成本。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1.严格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2.强化监理机制,加强材料管理;3.严控质量管理,节约成本支出;4.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进度款节点。

(五)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俗话说:编筐扎篓,重在收口。结算是成本支出的最后一关,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是做好对结算资料完整性及工程量、定额单价、其他费用准确性四个方而的审核。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结算是项目则务结算成本后评估的需要,结算不及时也可能会导致开发商违约的法律风险。因此,完工后要及时催促施工单位报送结算,结算接收后及时录入成本系统。

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1.准确核对竣工结算资料;2.工程量计算的审核;3.定额单价的审核;4.其他费用的审核。

二、房地产成本管理及控制中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项目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加强企业在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明确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的成本管理责任,引入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三)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对项目成本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及控制,而不是针对某一阶段的管理控制。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在项目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对成本进行细致的管理。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目标成本体系

房地产工程成本管理要实现主动控制,就要做到“算了以后再做”,而不是“做完后再算”。做好房地产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必须明确项目成本内容,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寻找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目标成本体系,要做到以下几点:1.确定成本管理体系;2.制定准确的项目目标成本;3.规范成本管理流程;4.充分实现成本信息共享;5.列出清单并划分责任部门。

(二)实行集中采购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保证资源的投入效用需要依靠有效的采购管理手段。在大宗材料的采购上,采用集中招标,实行规模化集中采购建材及设备,可以有效控制服务成本。企业的竞争就是资源的竞争,通过集中采购实现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进而结成资源联盟。战略联盟成为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将企业间的竞争提升到供应链竞争层次,必将有效地扩展企业能力边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集中采购体制公开透明、专业性强,依靠规范化的操作和专业素养能够赢得客户尊敬,提升企业形象。同时,因为政策统一,金额巨大,可以彰显企业实力,而且集中采购的产品性能稳定,服务有保证,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

(三)加强动态成本的监控

动态成本反映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期成本,通过实时反映目标成本和动态成本的差异,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动态成本的核心是实时性,要做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任一时间点都能实时监控项目最新的成本动态,可在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项目发展的具体情况实时、定期调整成本台账,及时反馈有关成本变动情况,预测成本变动趋势,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及时进行调整,消除造成成本异动的不合理因素。

(四)推广工程量清单

成本管理与控制贯穿于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成本控制影响较大的应属工程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工程量清单将是今后主要的投标形式,这是适应建设市场运行机制和施工发承包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必然要求。通过工程量清单价格方式的运用,逐步建立反映自己企业实力的定额体系。以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标的工程,无论是以上哪种形式,在正常情况下,基本说明工程造价已确定,只是当出现设计变更或工程量变动时,通过签证再结算调整另行计算。工程量清单工程成本要素的管理重点,是在既定收入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支出。

(五)加强经验数据的积累

房地产企业通过搜集和积累项目开发全生命周期的经验数据,经过处理后总结形成各类成本指标,以及利用这些信息为企业运营决策及新项目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参考,以达到成本最低和市场最大化的目标。经验数据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拿地前的成本测算参考、辅助项目决策以及指导项目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在新项目成本测算时,快速从“经验数据”和其它测算方案引入技术经济指标,而后根据新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或科目的替换与调整,快速并有效测算出新项目的成本。

结束语

就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不仅要提高人们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更要从实际发展入手,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和控制手段。在企业上下贯彻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加强成本控制建设,从根本上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切实提高企业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丽琛.房地产成本控制研究[J].硅谷,2008(12):53-54.

第4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质量 管理 风险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开发项目质量的质量管理。质量负责人的职责是按照投资人项目开发要求,负责编制开发项目质量计划,并组织实施。按质量计划要求,检查项目质量计划执行的状况。对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要积极组织研究解决,同时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及项目经理。制定开发项目的质量计划,充分掌握和了解项目的要求,明确咨询成果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把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下去,按质量计划和实施步骤层层落到实处。

一、房地产项目质量的特点

由于建筑产品多样性、体形庞大和空间上的固定性,以及生产单件性、露天性和生产周期长,实施程序繁多、涉及面广和社会合作关系复杂等特殊技术经济等,使得建设项目质量具有以下特点:

1.项目质量形成过程复杂

项目质量包括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包括安装质量、设备质量、材料质量)和其它质量等,均对其总体质量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2.项目质量影响因素多

项目周期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设计、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管理和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都会造成项目质量的事故。

3.影响项目质量隐患多

项目施工过程中,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以及隐蔽工程多,必须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和中间产品质量,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4.项目质量水平波动性大

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使其生产活动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项目质量水平容易产生波动。

5.项目质量评定难度大

项目建成以后,不能像某些产品那样可以拆开检查内在质量;如果项目完工以后检查,只看其外表,很难正确判断其质量好坏,因此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否则就会出现质量隐患。

二、房地产质量管理措施

1.设定质量目标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质量目标,确定与项目投资人的开发项目战略和产品策划定位有关,同时与项目的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处于一个相同优先级。因此,项目开发的质量目标必须适合项目本身的特点。目标过低,会对项目带来伤害,失去市场竞争力;过高会造成投入成本加大,综合开发绩效降低。项目经理作为项目质量管理的总负责人,应根据项目的发展的具体情况,组织项目部对项目的工程质量提出明确目标,并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确定。

2.设立项目管理架构

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要认真研究公司内部相关报告与既有成果,提出工程分期分区施工安排,并在此基础上牵头组建项目部,提出人员编制、职责分工方案。同时提出对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人员资格、工程经验及岗位数量配置的具体要求,制定地盘工程质量管理架构及相关流程。在质量要求方面,项目部必须有明确的架构与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3.建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对管理制度具体实施的策划是工程质量管理策划的重要内容,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仔细研究工程特点,确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执行的具体质量管理制度,规划执行程序和流程,编制实施细则。工程质量现场管理制度大致可以分为:图纸会审制度、施工交底制度、样板先行制度、旁站监理制度、工序控制制度、材料管理制度和联合检查制度等。

4.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和外部监控措施。

所谓内部控制体系,就是通过内部交底、学习交流、检查等方式在项目部员工中树立质量意识,明确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流程、重点和方法,从而在现场施工管理中做到心中有底。所谓外部监控及管理体系,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单位的现场施工流程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保证施工质量。

5.发挥监理责任作用

对监理单位架构与人员要求:除需对监理单位现场人员数量配置提出具体要求外,还需对监理单位人员的考勤、不称职人员的撤换以及因工作失误造成损失人员的处分等提出具体管理办法。要求监理单位认真履行监理合同,根据服务合同、监理规划(实施细则)、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以及有关行政法规等对整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验收实行全程监控,做好日常检验记录、工作日志及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项目质量风险

项目质量风险是由于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纠纷冲突形成问题引起的风险。包括: 在项目决策阶段由于经济技术分析失误, 出现品质与价格矛盾导致的质量问题; 在设计阶段, 违反设计规范、标准,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造成的质量问题; 施工阶段, 从业人员对设计知识认识有重大错误, 擅自改变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质; 施工管理过程中, 不重视关键部位和关键过程的跟踪检查处理, 对一些容易出现影响结构安全, 特别是一些虽不影响结构安全, 但对正常使用功能有严重影响的问题, 处理不及时, 没有做到事前控制的永久性缺陷或者售出交房后造成的质量隐患; 交房实物与销售承诺、广告宣传项目方采购设施与承诺品质下降与承诺不相符造成的实物质量问题; 以及新技术工艺材料应用不当造成质量问题。

四、房地产项目风险及其分类

房地产项目的生命周期从投资决策、前期工作、项目实施、租售和资产经营四个阶段, 不同阶段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项目改进的措施有不同认识, 投资决策面对的风险最多, 但是对可能发生的概率判断越难, 所以房地产投资决策初期项目团队面临不确定性最大但拥有最大的灵活性, 也拥有更多的选择, 而到项目后期, 风险因素和风险发生后结果越来越清晰, 而项目团队可以改变的已经很少, 选择的机会也相对减少, 如项目的定位、项目的类型、承包商是否如期完工和交付、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金融形势和政策等。如果想取得项目的成功, 需要识别风险, 找出影响房地产项目可能才在风险因素、 潜在的风险、和项目可以改进的措施, 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房地产项目各阶段都有不同的项目计划和目标, 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出影响项目各种目标的风险因素、潜在的风险事件和风险征兆, 为风险分析做好准备。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程序见图1

图1房地产项目风险识别程序

按照风险来源分: 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

按照影响范围分: 整体风险、局部风险。

按照控制性分: 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

按照后果分: 纯粹风险、投机风险。

房地产项目风险如图2

图2房地产项目风险图

五、房地产项目的风险控制

房地产项目风险控制就是根据项目风险分析后预先才确应对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的活动。由于房地产项目一次性、独特性和复杂性, 决定项目的风险不可避免。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难以弥补性和工作的被动性, 决定风险管理需要采取主动的策略,风险控制的预警系统、应急计划和风险工作制度和流程就是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1、风险控制预赞系统

当发生项目风险征兆达时, 发出风险预苦信息, 制定出现风险预警信息时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跟踪监测关键风险因素变化, 一旦出现预警, 即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在投资决策阶段对拆迁、汇率、利率、材料价格等因素制定预普策略。在前期工作阶段对政府报批可能影响较大因素, 制定预警策略, 交通影响评价和日照分析、园林指标等, 如一旦发生风险, 应采取变更指标和减少建筑面积等应对策略。在项目建设阶段对可能发生的费用、进度、技术质量等风险, 做出相应风险应对, 如增加费用, 加快工期, 更改变更设计提高质量等, 在租售和资产经营阶段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降价、增加品质、降低物业费用、 聘请高水平物业管理公司等。

2、制定定对风险的应急计划

就是根据项目的风险规律制定的应急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 一旦出现费用、进度、技术风险, 就动用应急措施。包括预算应急费、进度后备措施、技术后备措施三种。

3、制定工作制度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 才确风险应对策略,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预防、降低和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如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结论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来说,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通过实施和建立质量管理体制,不断加强开发前期阶段及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及控制水平,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所有的质量控制都要着眼于发现不合格并立即消除不合格的目的。只有这样房地产开发企业才会有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良性循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使得房地产市场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施工阶段搞好成本控制,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是项目经营活动中更为重要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一、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投资成本控制过程中忽视了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工程设计等成本控制、偏重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建设项目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而项目设计阶段是项目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据统计它对整个项目投资控制影响高达75%以上,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总工程造价20%。

第二 成本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成本控制发展需要,积极充实成本管理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企业也没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控制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责任意识,没有合同观念。

第三 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工程使用材料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55% ~ 75%;有的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严重超标。

第四 成本核算流于形式,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将成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没有各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相互比较、分析、考核,因此成本核算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指导意义不大。

三、施工成本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1 项目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需要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

2 项目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一个也不能少,才能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 项目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在动工中落实,施工准备阶段是构想和预计,而竣工阶段则已基本定局。

4 项目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以此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 PDCA循环。

四、项目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措施及建议:

1 建立健全企业的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一个健全的企业,应该有各自健全的工作体系,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项目成本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业务,而是涉及到施工企业全员的管理行为,经过系统的过程策划和设计,确定企业成本方针、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有效的低成本的组织机构,制定系统的体系文件,经过科学的组织工作,建立科学的项目全面成本管理责任体系,才能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实施。

2 必须强化施工项目部成本观念

建筑施工实行项目成本管理,要求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班子和作业层全体人员都必须具有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对项目的盈亏负责,这是一项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因此,要搞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必须对企业和项目经理部人员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只有在施工项目中培养强烈的成本意识,让参与施工项目管理与实施的每一个人员都意识到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对施工项目的经济利益及个人收入有直接关联和责任,各项成本管理制度才能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得到贯彻和实施。

3 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纸进行施工。因此,施工单位在满足业主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施工现场的客观实际,认真积极地组织开工前的图纸会审,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拿出自己修改意见,在取得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办理图纸会审纪要和增减工程量签证工作。

五、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第一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第二 明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在工程项目中,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1 合同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2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

3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

六、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研究综述

1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是项目经理部。因此,需要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使其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要在层层抓落实逐级负责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以便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共同为项目的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2 从质量管理上要效益

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无论是质量不高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需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因此,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应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 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

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来说,是需要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把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工期措施成本和工期损失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而盲目抢工期赶进度,造成增大项目成本,导致项目亏损。

七、结束语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所比拼的就是质量加价格,而成本又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些建议,希望施工企业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 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2] 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120。

第6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控制

在建设工程中的安全性生产严重影响着施工进度,也是建设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竣工的重要保证,是密切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百年大计。为了保障建设工程的安全施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务必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切实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贯彻,且在施工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还要对工程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采用切实的管理措施来加强施工现场整体管理。

还要坚持经常组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要求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施工现场标准化和可视化的安全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安全预防意识,要根据实况列出定期和不定期以及针对危险系数较高的事项,对全体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对现场的安全防护突出的问题和隐患展开评估、整改,前置于安全预防工作,消除危险的萌芽,时刻敲响安全警钟。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工作,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内容展开探析:一是建设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二是建设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措施。下面将探究如何将其开展工作的细节。

一、 建设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一) 安全管理团队业务能力薄弱和管理不规范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且工作不积极,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也不明确、无奖惩制度、管理规定过于形式化,不符现场实际还不健全,甚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不完善、不合理、未真正的落实到实处,严重缺乏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的管理等总体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切实的保障,监理方的责任体系也相对薄弱,过于抓生产施工质量和工期,不重视安全工作,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对一些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置之不理或不配合彻底的整改。

(二) 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建筑企业中的管理层自身管理意识较差,存在侥幸心理,仅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实施节约成本和减少开支,雇佣一些兼职或资历较浅的管理人员来主持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略知皮毛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用专业的视力识别出现场的隐患,这样就无法履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更无法切身参与到监督和管理工作中。

(三) 无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安全培训和教育

一些建筑企业所有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安全管理人员对教育和培训方面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且培训和教育的效果较差,对安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入较少,且对一些安全防护装备也进行控制或不投资,使安全防护措施也未得到贯彻和落实,反而加剧了安全隐患消除工作。

二、 建设工程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控措施

(一)结合施工特点和环境,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各方协助建筑企业结合施工特点和环境,须建立符合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涵盖安全目标的设立、组织安全培训和教育、危险源排查和处理措施、员工安全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项目定期与不定期巡检、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等,同时须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这些体系来支撑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可以加强整个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和实施。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可预控安全隐患

施工方须深入推广和营造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的气氛,通过工程项目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例行会议、施工技术交底会议、生产宣传橱窗、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全项目定期巡检及整改跟踪交流会议以及安全各类预演等安全行为活动作为平台,可以增强所有工程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源头上使项目安全隐患和排除置于可预控良性的状态。

(三)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和可视化的安全管理

在整个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要严格遵守规范,编制技术案和施工现场的布局。各个危险系数等级较高的部位要设置较为醒目的安全警示标示,必要的位置还需设置安全防护装备,切实的将安全防护硬件和软件落实到实际工作现场。每个班组都设置至少两名以上的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做到及时发现、立即排除,要坚决执行安全操作程序,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加强施工人员穿戴安全劳保装备,如:CNMB全身型安全带、MSA塑性安全帽、防护面罩或防护眼罩。对一些带电作业、带压作业操作,要实施上级能源的挂牌锁定,并进行释放安全可靠,张贴或张拉安全防护带,执行双人操作和一人监督的施工标准,使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和防护等级得到保障。

(四) 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提升

施工方需对各工种进行专业安全知识的培训,减少施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的几率,这样也是可以间接做好安全管理的措施之一。

三、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 建设工程也神速地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这些工期长、工程量较大且危险等级较高的建设工程必须要严格的管控,才可以切实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企业须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工作,只有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才是施工企业工作的根本。(作者单位:南京海宁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英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9).

[2]陈妍玫.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点分析[J].企业导报,2012(09).

[3]戴禹舜.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控制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

[4]李明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

[5]王全文,许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8).

[6]梁忠章.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度控制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7]王丽,汪立喜,苏志强.浅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12(16).

第7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资源整合 物资管理 控制

为适应路局生产力布局调整要求,完善物资保障机制,强化物资经营管理,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通过优化物资流程,实现物资集中采购、集中存储和统一配送,形成全局统一的物资管理标准体系。

一、实施物资资源整合的目的

随着铁路生产力资源的调整,过去各运输站段自行分散采购、分库存放、一料多储、多人重复作业的方式、库存物资资金占用以及物资质量安全存在风险等因素,都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因此,只有对全局物资进行整合,解决物资管理中采购重复、储备重复、管理机构重复配置、各类资源浪费等问题,实行物资流程再造、调整库存结构,依靠长期以来从事专业采购的经验与技术优势,积极开辟和拓展市场,建立“统一采购、统一供应、统一储备、统一配送、统一清算”的高效、快捷的物资管理新体系。

二、资源整合的物资管理与控制

(一)重组机构,转变管理职能

通过物资资源管理整合,原乌鲁木齐物资供应段、北疆物资供应段、哈密物资供应段、库尔勒物资供应段四个段整合为一个乌鲁木齐铁路局物资供应段,通过对各职能科室和岗位人员人员的重新分配调整,优化工作流程,理顺作业关系,全面负担起全局各单位的物资采购、供应、储备、配送、资金清算等物资管理工作,综合体现物资资源管理的整合优势。

整合后物资供应管理变为两级管理、一级储备。根据供应管理权限,物资管理处承担采购供应管理职能和局管物资的供应,物资供应段负责全局的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和段管物资的供应,各运输站段不能自行采购物资,各站段材料计划人员根据物资需求提报物资计划,并对配送物资的型号、质量、价格以及服务情况等信息进行监督并反馈。

物资供应段根据物资配送需要,采用集中管理的供应模式,设立了乌鲁木齐中心库;哈密、库尔勒、阿克苏、奎屯4个综合物资库;7个机车车辆等专业配件库和13个物资配送组。

(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物资管理内控体系

对物资管理从物资计划、接运、验收、储备、配送、核算等方面按进行梳理细化,制定出台了《物资供应段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物资供应段集中采购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规范物资经营管理。

建立了供应商准入制度和物资采购质量终身负责制,按照“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物资采购人员责任,规范采购行为,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凡因业务人员工作失职造成多余、积压、贬值报废物资,由责任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

(三)理顺管理关系,建立供应新模式。

1、实行属地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采购供应配送中心负责乌鲁木齐及北疆地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哈密物资供应站负责东疆地区各库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库尔勒物资供应站负责南疆地区各库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

2、建立统一的物资采购供应渠道

物资供应段将采购业务全部统一归集到采购供应配送中心,实现采购业务归口集中管理。建立了由采购供应配送中心下属8个采购组(其中乌鲁木齐地区6个,哈密、库尔勒地区各1个)统一负责材料采购业务,各专业库组负责仓储保管、发放、配送的集采直供供应模式。采购供应配送中心统筹协调好各库组日常供应工作,加强采购垂直管理,发挥了批量采购的优势,增强议价能力,促使供应厂家降低价格,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

3、强化寻质比价、招投标管理

加强集中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物资供应段对采购金额超过5万元的物资全部报路局集中进行招标;凡一批次或年批次在5万元及以下1万元及以上的段管物资采购,全部纳入段内集中询质比价范围;一批次或年批次在1万元以下的段管物资采购,实行采购供应配送中心采购组询质比价。

询质比价择优采购是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通过传真询价、电话询价、市场询价、网上询价等方式,对供方企业资格、信誉、服务质量、采购物资质量、价格、运杂费用等各项要素,采取经济技术综合评价择优排序的方法进行采购决策。询质比价择优采购在三家及以上的合格供方企业中进行,形成比质比价比服务的竞争机制。

集中采购招投标是通过职业道德良好、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具有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理论知识及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评标专家和专家库,采用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方式,对同一产品三家及以上供方企业的资格、信誉、服务质量、采购物资质量、价格、运杂费用等各项要素进行评审,最终以相同性能和质量条件下最低价中标的方法进行采购决策。

(四)资金结算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

物资资源整合后,全局物资采购权限发生了变化,物资采购资金由路局直接拨付给乌鲁木齐物资供应段,各生产站段使用的物资款项由财务处和物资供应段直接结算,站段负责成本费用管理,物资供应段对站段的成本费用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根据《乌鲁木齐铁路局经营资金预算管理办法》文件,物资供应段每月上报月度资金预算,财务处审核批准后,分每月上、中旬两次拨付物资供应段运营资金,每周拨付各站段的材料款。资金结算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全局运输成本。

四、物资管理和控制的成效

(一)利用集采直供管理优势,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范围

利用管理流程再造的方式,不断扩大物资集中采购范围,物资集中采购的比例上升到97.3%,形成了全局各项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新型运行模式。

实行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采购招标信息公开化、采购价格透明化,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了物资质量安全。

2012年全局集中招标采购完成40225项,市场总价20.53亿元,定标总价18.69亿元,降低采购成本1.84亿元,降幅8.9%。其中段管物资招标节约采购资金0.37亿元。

(二)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实行“先使用、后结算”的付款方式,分批点收结算,有效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每月平均利用社会资金达9006万元。

加强采购过程管理,严格执行物资到货价中标,剔除一切不合理的附加费用,并将物资配送到指定地点,减少二次物资配送费用的产生,切实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

实施流程再造,提高作业效率。实行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定期下库作业方式,保证物资供应结算及时性。

(三)推行物资领用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实行全局存货支出预算管理,各单位根据生产任务安排情况确定存货支出预算控制总额,并将存货支出预算细分到各物资品种大类。物资供应段根据路局下达的存货预算要求,落实全局存货支出辅助控制职责,严格控制存货支出。

物资供应段每月中旬与预算支出单位沟通,督促单位控制存货支出,月末进行审核、汇总各单位实际供应情况,编制累计实际支出与同期累计存货预算完成情况表,上报路局物资管理处和财务处。对实际存货支出超出累计存货支出预算85%的单位,经段领导批准,与单位财务部门联系,发出预警通知书,通报存货支出情况,督促各单位按路局文件要求做好存货支出控制工作。

通过存货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路局存货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各单位总体存货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为路局实现经营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优化库存储备结构,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盘活资金,减少资金占用,实施通用物资“零库存”管理。积极采取引厂(商)入库、代储代销、按照“先使用、后结算”的原则,分批点收结算,在各区域储备、各库组分储等多种形式实现通用物资“零库存”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采取“压库利库”各项措施,对多年积压的库存物资,采用与站段、供货厂商协调,采取调剂使用、厂家置换等方式,努力降低库存无效占用,压库利库,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资供应段利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各库组采购进料情况,2012年采取站段利用、物资置换等方式,全段处理积压物资333项121.77万元。其中:局管物资65.72万元;段管物资56.05万元。

(五)建立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

(1)物资采购供应流程实行门对门采购,点对点供应,减少中间作业环节,提高作业效率。

(2)压缩长途配送频次,采取厂家直供等配送方式,有效节约物资配送成本。

(3)对同一路径、同一方向、同一站点各生产单位的物资进行集中、直达、一站式点对点配送,有效压缩发料运杂费,提高物资配送效率

2012年,在运输车辆减少,电气化铁路新线开通,物资供应额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各项材料直达配送率达97%以上,供应配送成本支出降低成效显著。

六、下一步努力方向

随着路局新线建设投入运营,电气化线路、新设备投入使用以及铁路货运改革的推进,为铁路物资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物资内控制度,优化物资流程,强化电气化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物资经营管理业务水平,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快捷、便利、高效、增值的物资配送服务,实现物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物资供应段关于路局运输业存货支出控制办法》(乌物办〔2009〕49号)

[2]《物资供应段属地管理办法》(乌物企〔2011〕82)

[3]《乌鲁木齐铁路局物资供应段集中采购招投标实施细则》(乌物办〔2012〕13号)

[4]《乌鲁木齐铁路局物资供应段物资询质比价择优采购管理办法》(乌物办〔2012〕26号)

[5]《物资供应段物资采购记名责任制实施办法》(乌物办〔2012〕27号)

第8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访问控制的目的在于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1] 。为达到这个目的,访问控制常以用户身份认证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施各种访问控制策略来控制和规范合法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2]。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及其扩展模型是现在应用最广泛的访问控制模型[3],简化了各种环境下的授权管理,将访问权限分配给角色(Role),用户担任一定角色,角色是相对稳定的,角色实际上是与特定工作岗位相关的一个权限集。当用户改变时只需要进行角色的撤销和分配。RBAC模型分离了权限与用户的耦合关系,将权限关联在角色上。用户通过扮演适当的角色获得合适的权限。这样可以有效简化权限管理的内容和步骤。

基于RBAC模型作为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型系统中RBAC的管理过程非常复杂,单纯RBAC不能满足系统的访问控制分级管理的要求。尤其在信息系统中存储和管理大量企业单位的敏感数据,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窃取,会给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4]。传统的委任全局的、单一的、完全可信的系统管理员来管理整个系统的访问控制,会致使系统安全存在隐患。同时在企业运营中常需要对组织部门和人员工作调整,相应地需要修改系统中访问控制主体和权限的关系。而系统管理员不可能了解调整内容,相应的授权工作就要滞后,而且修改后也不一定能准确反映调整状态,常需要多次补充修改,这导致授权效率较低,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进程。该文在RBAC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有效地分级授权管理机制,从技术和效率两方面加以考虑,满足信息访问控制管理要求。

2 访问控制管理

随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量数据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的范畴,访问控制是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如何对访问控制的主体、客体和授权进行管理,尤其是进行分级授权,即由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进行访问控制的管理成为必须的功能。

ARBA在RBAC模型基础上定义独立的“管理角色”实施RBAC的管理操作。SARBAC[5]在角色层级基础上定义了“管理范围”来界定管理角色的控制范围。但是由于引入新的管理角色,除了维护原有系统角色,还要在对管理角色进行控制,这实际将权限管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Li[6]建立UARBAC模型提出“RBAC管理RBAC”的方式,将用户和角色看作客体,使用统一的方式描述访问权限和管理权限,明确操作的管理域,有利于通过委托实现分散授权。刘伟[7]指出由于隐式授权导致UARBAC管理操作存在缺陷,角色层次是隐式授权产生的一个因素。

上述的访问控制模型和方法满足了信息系统对访问控制中主客体多样性的管理要求,但是由于增加了授权主体和客体的种类,相对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实际应用中虽然方法可行,但管理效率较低。对于信息统访问控制模型的分级管理方面,还缺少有效的模型和方法。

3 多级访问控制管理模型

为了解决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管理的问题,适当简化授权工作量,提高权限管理效率,该文提出了基于角色的多级授权管理模型(Multi-Hierarchies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MH- RBAC)。MH-RBAC在尽量减少引入新的建模元素、简化应用的前提下,完善了访问主体的层次结构,支持多级权限管理关系,增强了信息系统访问控制的适应性。

3.1 MH-RBAC定义

MH-RBAC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各部分定义如下:

· 用户([U]),角色([R]),操作([OPS]),许可([P])和关系[UA],[PA]的定义与NIST RBAC标准模型一致。

· [TR?R×R]:角色树(Role Tree)表示角色集合上的一个树形关系。

· [ASr=]:管理域(Administrate Scope),定义了一个能够被角色[r]的用户管理的角色、用户和权限许可的集合。其中[US]、[RS]、[PS]分别称为用户域、角色域和许可域。

· [AOPS]:管理操作(Administrate Operation)授权管理操作的集合,包括[TR]和[AS]的维护等操作。

· [PA]:管理许可(Administrate Permission),进行管理操作所需要的权限许可集合,[PA∈P]。

3.2 MH-RBAC层次模型

3.2.1 角色树

在RBAC模型中访问主体包括角色和用户两种粒度,授权只针对角色进行。角色层次定义了角色之间的继承关系。[RH?R×R]是角色[R]上的偏序关系,如[r1?r2]表示角色[r1]继承角色[r2],即角色[r1]具有[r2]的所有权限,所有[r1]的用户同时是[r2]的用户。角色层次是表示角色关系的一种方法,反映组织的权利和职责。在角色层次中高级角色位于顶部,低级角色位于底部。 图2(a)是一个典型的角色层次图。

角色层次的定义指出高级角色通过继承的形式获得低级角色的权限,这就意味着基于角色层次的授权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角色[r]的权限集合可以表示为:

在角色层次中低级别的角色首先获得权限许可,高级别的角色通过继承间接获得。可以看到当删除角色[r]时,等级高于[r]的所有角色(记为[↑r])会自动失去继承自角色[r]的所有权限。所以在角色层次中高级角色依赖低级角色的授权,这与信息系统中高级角色管理低级角色进行分级授权的要求相矛盾。角色层次中存在多继承关系,这样虽然可以简化角色的数量,但在分级授权中意味着一个角色会同时被多个父角色管理,在应用中必然引发权限授予回收等操作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建立了角色树。角色树是一个树形的角色层次。在角色树中除了根角色没有父角色外,其他角色有且只有一个父角色。角色树中角色之间不再是继承关系,而是自上而下的包含关系,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树形约束,将角色APE分为两个独立角色APE1和APE2。在角色树中若角色[r1]等级高于[r2],记为[r1>r2]。

在角色树中没有角色重用的概念,取消间接继承的许可,赋予角色的权限许可都直接与角色关联,许可之间根据角色树自上而下约束。若[r1>r2],则[θ(r1)>θ(r2)],其中[θ(r)]表示赋予角色[r]的所有许可集合。角色树的层次约束会增加权限回收的操作步骤,但是从根本上支持了主体分级授权模式。由于角色继承需要在运行时递归计算继承权限的合集,而角色树没有递归计算的步骤,因此访问执行效率较高。而权限访问操作频 率要远远高于控制操作,因此角色树将整体上提高系统的执行效率。

3.2.2 管理域

管理域[AS]定义了一个可以被用户管理的角色、用户和权限许可的集合。可以表示为三元组[]

[RS]:角色域表示可以被角色[r]管理的角色子集,这个子集由角色树[RT]约束,是[RT]的以[r]根的子树。[RSr={s∈R:s

[US]:用户域表示可以被角色[r]授权的用户集合,由[↑r]指定并受[↑r]的用户域约束。[r1

[PS]:表示可以被角色[r]分发的所有许可的集合,为了提高MH-RBAC的应用效率,避免过于复杂的管理域再管理操作,规定[PSr=PDA(r)]。[r]的用户都具有将本角色具备的所有许可分发给低级角色[↓r]的权利。

可以看到,若角色[r]是管理角色,则其[RS]和[PS]根据角色[r]在[TR]中的上下文信息自动生成,[US]需要由上级角色用户手工指定。

定理1 管理域是一个偏序集合,若管理域[AS(r1)]等级低于[AS(r2)],记为[ASr1≤AS(r2)],

[ASr1≤ AS(r2)?RSr1? RS(r2)∧USr1? US(r2)∧PSr1?PS(r2)]。

显然,管理域的偏序关系实际依赖角色树中角色的偏序关系,[r1≤r2? ASr1≤ AS(r2)],即低级角色的管理域等级低于高级角色的管理域。

基于管理域的角色分级授权管理过程,遵循以下两个约束规则:

1) [r∈R,u∈U∧u,r∈UA→u?US(r)∧US(↓r)],表示用户[u]不能管理自身,也不能被子级角色的用户管理。

2) [r,r'∈R∧r≥r'∧u,r∈UA→u,r'?UA],表示用户[u]不能被授予比自身角色等级低的其他角色。这个约束保证最少授权原则,同时保证同一用户的管理域不会嵌套也不会相交,一个管理域内发生的权限管理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域。

3.2.3 管理许可

在MH-RBAC模型中,具有管理许可[PA]的角色称为管理角色。管理角色[rA]的用户可以在[rA]管理域范围内进行管理操作。一个用户可以授予多个管理角色并在一次会话中同时被激活,但一次只能在一个管理域内进行管理操。用户[u]可以在角色[r]执行操作的许可条件为:

[adminpermsu,r=p∈PA|?r'∈R,r'≥r∧u,r'∈UA∧r',p∈PA]

管理许可与其他一般许可一样可以被授予给管理域中的任意角色,也可基于角色树传递,即[PA∈PDA(r)→PA∈PS(r)]。通过这种管理许可的传递实现权限的分级下发,从而实现分级授权的需求。

4 结论

基于RBAC模型作为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大型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角色和权限管理过程非常复杂,传统的RBAC不能满足分级授权的管理要求。多级访问控制模型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基础上,使用角色树表现角色的层次关系,定义了管理域来限定分级授权的操作范围,实现了权限在角色树上的逐级分发,从而支持信息管理系统的分级授权需求。

参考文献:

[1] 刘宏月,范九伦,马建峰.访问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4,25(1):56-60.

[2] 卢亚辉,张力,刘英博.基于域的综合访问控制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12(12):1978-1986.

[3] Ferraiolo David.Proposed NIST Standard for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C].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2001:224-274.

[4] 蔡红霞,俞涛,方明伦.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中访问控制模型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6,17(8): 262-266.

第9篇:管理和控制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沥青路面;集料;离析;控制方法

0引言

沥青混合料集料离析是造成沥青混合料不均匀的重要因素,离析现象经常重复发生,是降低路面使用性能的顽症。沥青混合料发生离析时,粗集料和细集料分别集中于铺筑层的某些位置,使沥青混合料不均匀,混合料的实际级配与设计级配不符;沥青用量与级配不匹配,使粗集料偏多的离析部位压实困难,残留空隙率大而渗水;使细集料偏多的部位表面构造深度不合要求,高温性能下降。不管是粗集料偏多,还是细集料偏多,均导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结构性能产生下降,导致路面出现一些早期破坏,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消除集料离析对于路面沥青混合料来说非常重要。消除集料离析既是混合料生产者、摊铺者和路面质量检验者的责任,也是路面机械设计的责任,须多方努力才能消除集料离析。

1集料离析控制方法

1.1堆料

当向沥青拌和场供料时,为保证原材料均匀,需要采用合适的堆料方法。大料堆对大颗粒粒料很敏感。通常供给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的材料是分级堆放的,每一料堆的材料颗粒尺寸比较均匀,可以减少离析现象。但是,如果材料级配的变异性大,材料颗粒尺寸范围较宽,则粗细集料仍可能产生离析。为了减轻粗集料的离析,粗集料存放必须分层堆垛,每层设置10~15度倾角,汽车紧密卸料,然后用推土机推平,以减少集料离析。禁止汽车自料堆顶部往下卸料。

1.2拌和时集料离析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时,常用间歇式拌和机,此时集料的离析易发生在冷料斗和热料仓。在每一个冷料斗中都放一种单粒级的集料时,不会产生明显的离析现象,但在同一冷料斗中包含几个不同尺寸的集料时,会产生较显著的离析现象,如0-5mm石屑。热料仓中贮存不同尺寸的集料时会产生离析,即使粒径较细的0~5mm或0~3mm料,粉料易与细集料分离,很细的粉料可能停留在仓壁上,大量粉尘块可能破成松散状并喂入称料斗,形成一批离析的未裹覆沥青的极细料,且难于拌和均匀。

1.3储料仓

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离析最敏感的区域是聚料斗和贮料仓。往贮料仓中放料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贮料仓上面的投料斗投料,另一方式是通过贮料仓顶部旋转式斜槽投料。这两种方式都能将混合料均匀地投入贮料仓。通过旋转斜槽投料要确保以下两点:1)旋转斜槽实际上确实在旋转;2)材料从斜槽下落时直接向下。斜槽的垂直下料部分应有足够的长度,能迫使材料直接下卸而没有任何横向流动。应经常观测投入贮料仓的混合料是否有离析现象。如果斜槽已旧且末端已磨耗出孔,就可能产生明显的离析。使用投料斗装置时要注意:1)料斗的容量不宜太小。2)应在料斗的中心装料。3)材料应该直接进入料斗中(无水平运动)。4)投料斗应被装料到最大容量并有一个相对大直径的开启门,以保证快速将混合料投入贮料仓中。5)投料斗不应该完全卸空。调整料门的开启时间,使一个投料过程完成后在料斗中保存有少量(约15~20mm高)材料。6)不要使材料的水平面常接近料斗顶部。

1.4从贮料仓中卸料

如果贮料仓是均匀填满的,从料仓中卸下热拌沥青混凝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多数非间断级配沥青混凝土,可以卸空贮料仓而不发生任何明显离析。但是,使用间断级配材料时,贮料仓中堆料的表面仍不允许低于锥体部分。此外,经常让锥体中的料卸空会加速锥体磨损。

从料仓门快速卸料有助于消除运输卡车中的离析。材料流入卡车车厢时混合料的滚动作用越小,离析程度越低。

1.5卡车装料和卸料

卡车在贮料仓下面快速装料时,在整个装料过程中,卡车司机常常不愿意移车,如果混合料对离析敏感,较大碎石将滚到卡车前部、后部和两侧,卡车卸料时开始卸下的料和最后卸下的料都是粗粒料,然后两侧的粗粒料被卸入摊铺机受料斗的两块侧板上。这种加料结果使每车料铺的面积中有一片粗料。

正确的装料方法为:分三个不同位置往卡车中装料,第一次装料靠近车厢的前部,第二次装料靠近后部车厢门,第三次料装在中间,这样可以消除卡车中离析现象。

当卡车将料卸入摊铺机受料斗时,要尽量使混合料整体卸落,而不是逐渐卸混合料入受料斗。为此,车厢底板需要处于良好启闭状态并涂剂,使全部混合料同时向后滑。为了进一步保证混合料整体卸落,车厢应升高到一个大而安全的角度。快速卸料可预防粗料集中在摊铺机受料斗两侧板的外边部。多数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都有粗料集中在摊铺机受料斗两侧板外边部的情况。

1.6摊铺机

即使通过冷料仓、拌和机和贮料仓成功地生产了沥青混合料,均匀地装到卡车内,并整体式卸入摊铺机受料斗,在摊铺机内仍可能发生离析。如摊铺机操作不合适,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离析。在摊铺机内发生离析时,建议考虑下列原因和措施:

1)在每辆卡车卸料之间,不要完全用完受料斗中的混合料,留少部分混合料在受料斗内。一般受料斗两侧的混合料含粗粒料多,另一辆卡车立即向受料斗卸料后,与受料斗中剩余的粗粒料多的混合料一起输送到后面分料室,螺旋分料器布料过程中可使新旧混合料较好拌和。

2)尽可能减少将侧板翻起的次数,仅在需要将受料斗中的混合料弄平时,才将受料斗的两块侧板翻起。翻起侧板可以消除两侧材料堆积过多现象,从而可以减少往后输料时发生的滚动现象。

3)卡车翻起车厢向受料斗卸料,混合料从卡车下面运送出去,将滚动减到最小,使受料斗中尽可能装满料。

4)尽可能宽地打开受料斗的后门,以保证分料室中料饱满。如分料室中混合料不足,细料将直接落在地面上,而粗料被分布到两侧。

5)尽可能连续摊铺混合料,只有在必要时才可停顿和重新启动。调整摊铺机的速度,使摊铺机的产量与拌和机的产量相平衡。

6)分料器连续运转。调整分料器的速度,使出料连续而缓慢。如分料器运转不连续,混合料会在摊铺机内产生显著离析。

7)如果分料器转得太快,中间将会缺料,通常会产生一粗料带。安装挡板后,分料器将混合料均匀地送到中心。

8)如摊铺机分料器的外边原材料不够,在粗粒料滚动到外侧时,可能沿外侧产生粗料带。

1.7混合料设计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对消除离析是重要的。按连续级配均匀设计的混合料通常离析程度较低,间断级配混合料是通常离析程度较高。

间断级配混合料(如SMA)较早成功地用于英国和整个欧洲。但是,这些混合料中常有较多填料或有纤维或聚合物,能用较多沥青而使混合料中沥青膜较厚。沥青膜厚度增加使颗粒与颗粒接触处湿润,可以减少或消除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