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行业研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下的北京街头,不时能见到一些白色机柜。这些设备将收集到的交通信息传送到北京市交通管理中心,服务商再将收集到的信息和地图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开车出行的人们可以随时查看这些实时更新的地图,选择行驶畅通的“绿色”路段出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联网应用。而在这些白色机柜中,放置的是工业自动化厂商研华的嵌入式工业计算机,它能够汇总感测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基本的分析处理,然后将其传送到后台。
“物联网来了,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在接受《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工业自动化厂商研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春盛表示,他们已经将触角伸向了更多的行业应用领域,包括公共领域的城市安全监测、智能化车载信息监控、工业领域的危险源监测、能源领域的风场管理系统等智能应用。
进军物联网
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研华并不是惟一在物联网中寻找新蓝海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同属工业计算机领域的研祥智能和研扬科技也已经开始掘金物联网。
在4月举办的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研祥展出了智慧医疗产品解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中,移动医疗终端MCA1001、MPC1202、病房自助终端MPC1701和各种监护仪器等硬件,借助无线/3G/有线网络,接入医疗网络平台及各种信息系统。后台的医疗终端专用服务器通过无线/3G/有线网络,能够在终端设备和中心机房之间,传递交换相关资料和数据,为整个医疗信息产品及仪器构建一个物联网。
同在4月份,研扬科技也宣布成立医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针对医疗IT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如EHR(电子健康档案),HIS(医院信息系统)和RIS(放射科信息系统)。
《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报告指出,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有4大趋势: 细分市场递进发展、标准体系渐进成熟、通用型平台出现、技术与人的行为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工业自动化厂商首先就在通用型平台上寻找机会。
“通用型产品采集信息不外乎温度、压力和湿度。”何春盛介绍,“这其中有水位计、流量计、一氧化碳浓度计、二氧化碳浓度计,或者酸碱度的检测。这些将来都可以做成一个标准的模块。买这个模块,就可以探测所有类型。”
对于未来物联网最末端产品的形态,何春盛认为,做物联网就像搭积木,用户只要把研华的产品买回去,然后‘搭一搭’就可以了。“我们已经把中间件、硬件都弄好了。只要调一下参数,在软件方面做一些创新,就可以接入物联网。”
技术一脉相承
整个4月份,何春盛一路马不停蹄,从台北到深圳,再从西安到重庆,在各地举办的每一场“2010研华技术应用创新论坛”,他都亲自出席。会议现场,他都仔细聆听每一位嘉宾的发言,并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 在会议的休息空隙,他总是和与会嘉宾进行更详细的沟通。
为什么研华、研祥、研扬这样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开始寻机物联网?何春盛解释说,如果工业自动化是一个“小区”,物联网就是一个城市,两者在实质上是相通的。
“其实物联网与工业自动化是分不开的。” 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平教授解释道,工业自动化包含采集、传输、计算等环节,而物联网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慧处理,二者是相通的。物联网只是更加强调无线、海量采访、智能计算。
一脉相承的天性,让工业自动化厂商寻机物联网顺其自然。在物联网的3个关键领域: 传感器、RFID和M2M(机器对机器)中,工业自动化厂商至少在传感器和M2M领域有很强的优势。
10年前,主要集中在设备领域的针对M2M之间的通信已经出现。10年间,M2M的概念不仅扩展到机器与人、机器与服务等更宽泛的概念,而且还成为“物联网的主要现实形态”,这也带动了在M2M中大量应用的自动化需求。现在,更多的自动化和智能技术已经从M2M应用的工业应用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自动化也“傍”上了物联网这个蔚然成风的“概念大款”。
在感知层面,工业自动化厂商也积累了上千种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工业计算机、工业交换机、数据采集器、触摸屏和软件等。并且,在物联网时代,最末端的传感器数量众多,收集到的数据也相当庞杂,如果不加分析处理就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后台,必将对网络层和后台处理系统造成负担。而如果把部分数据分析工作放在前端,就能提高效率。相应地,工业自动化厂商在前端数据处理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它们的代表型产品―内嵌在工业计算机中的数据采集软件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
另外,既有能力打造通用平台,又深入行业的工业自动化厂商在物联网应用上也大有可为。王平指出,物联网的应用应该是通用平台加行业应用。通用平台是指信息感知与传输,它的孵化性是比较强的,整个标准规范能够尽快形成协议。而在行业应用上,需要企业从行业着手下自己的功夫。
产业链支持至关重要
在4月21日举办的2010研华技术应用创新论坛(重庆)现场,英特尔、德州仪器、微软、泰科电子等企业的代表悉数到场,无形中增加了研华打造物联网产业链的信心。何春盛也表示,为了让自动化更智慧,能够驱动更多的智能应用,把握物联网的大局,合作伙伴的支持必不可少。
从产业技术应用角度来看,应用识别与系统整合能力将加速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信息实时高效的互动与传递, 将使物联网的应用更智能,这其中就包含了开放式软硬件开发平台以及软件的应用创新。
从工业计算机出发搭建物联网产业链,嵌入式的智能芯片必不可少。英特尔曾预测,到2015年,全球将有150亿个嵌入式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英特尔对嵌入式颇为用心,这从2010 IDF上,英特尔大谈嵌入式中可见一斑。从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到物联网,从车载信息娱乐设备到智能家电,英特尔都努力嵌入其中。
而作为最基本的人机交互,触控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泰科电子美商易触控系统销售经理杨肃一边展示最新的触摸屏,一边介绍说,物联网时代,触控技术是一种最基本的技术。“未来,声音、表情、图像都可以通过设备变为一种触控技术,这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touch’。”
这是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大网新)智慧城市业务的一个缩影。“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定位,而浙大网新关心国家、城市领导者在思考什么,希望结合他们的问题,通过我们的技术,找到解决办法,同时实现企业盈利发展。” 2011年9月6日,浙大网新总裁陈健接受了《中国计算机报》独家专访,讲述了浙大网新的智慧城市战略。
十年征程 开辟蓝海
2011年的教师节,浙大网新迎来了自己的10岁生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每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都会有新的飞跃。而2001年浙大网新诞生时恰逢新旧交替时代,使得企业面临更大挑战:当时以“金”字号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点扶持行业信息化领域,都已经被各方诸侯盘踞,很难匹敌。
然而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机遇,只是看谁能更快地把握并付诸实施。本世纪初,正值互联网浪潮兴起,随着国家城市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调整,衍生出新的IT领域。在系统集成等传统IT服务基础上,“浙大网新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去寻求适合自身的定位,敏锐捕捉到市场新的契机――智慧城市和服务外包。” 陈健说。
除了寻找蓝海市场,浙大网新还进行社会资源整合,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陈健表示,城市化最核心的是为政府服务,政府的民生工程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此外,缺乏专业人员是政府部门面临的实际困难,而浙大网新设计出工程的各种承包方法,供其选择,如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移交)、EPC(设计―采购―施工),让客户真正体会出“交钥匙工程”的便捷、高效,面向各地政府提供科技园区规划、城市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系统实施等一揽子咨询应用。
急民所急 忧国所忧
创新、务实是网新人的做事哲学,而这点也体现在其智慧城市战略上。
提起智慧城市,陈健颇为自豪,早在2005年左右,浙大网新就在杭州推出市民卡,该卡不仅能进行身份识别、信息记录,还能实现消费支付,其应用涵盖社保服务、公共交通、支付应用等多个领域,迄今已累计发卡230万张。
在陈健看来,市民卡和政府信息交换目录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政府与市民服务相关共建部门的互联互通,它能使得城市部门之间的数据得到有效共享和协同,将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同时,以市民卡为核心所形成的个人数据交换平台,也为未来与城市的其他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相关联的交换与互动成为可能,为未来更多的城市公共增值服务提供了数据与协同平台支撑。如今,浙大网新市民卡工程解决方案已获得国家金卡工程多项殊荣。
“另外,浙大网新智慧城市战略在社会保障、数字城管、食品药监安全监督、智慧交通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陈健说。例如,浙大网新是国家金保工程的承建单位,2010年,成功实施浙江省医疗保险“一卡通”项目;它承建了杭州、大庆等众多城市的数字城管系统,为众多城市提供了专家级的数字城管系统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它研发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未来井下工人作业时间,不能由老板说了算,而是靠系统监管。”陈健表示,除了做好现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浙大网新还结合实际问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新的应用。
借势借力 360度全方位合作
“由于整个城市信息化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市场空间大,浙大网新抓住这个机会,获得了一定成绩。”陈健说。浙大网新2010年营收为55.48亿元,同比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0.83亿元,同比增长146%,并且位居2011软件收入百强第8名。
据陈健透露,浙大网新之所以保持良好业绩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作为高校背景企业,浙大网新背靠浙江大学,在肩负浙江大学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使命的同时,扩展纳入了更广范围的协同要素,与各级政府和用户一起,形成独特的“产―学―研―政―用”协同创新体系,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从十年前的C语言编程,到如今现成的软件开发平台,如果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做改变,就会遭到淘汰。”
另外,浙大网新奉行多方共赢的市场理念,进行“360度全方位合作”。在与微软、IBM、思科等国际巨头的合作上,合作双方互为客户、互为供应商,并通过客户去找到客户。最典型的运用是通过与美国最大基金公司道富集团的合作,逐步开拓出美国市场,从而使服务外包业务量如滚雪球,越来越大。
“源自教育、投身科技、回报社会”是浙大网新的宗旨,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问题上,浙大网新一直保持着健康的价值观。对于未来,陈健表示,浙大网新始终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去寻找定位发展,努力创新。企业希望最近三年在盈收规模上保持稳定,但在业务结构上有大的突破,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机遇,适应产业结构带来的急剧变化,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记者手记
IT企业的校园文化
探索的脚步从不停歇,作为凯乐科技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华中片区的又一力作,凯乐微谷又将荣耀登场,将成为湖湘高端园区及写字楼市场的新标杆。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凯乐微谷倾城面世?新常态下的楼市凯乐将何去何从,又将如何坚守开发商的社会责任?近日,凯乐科技董事长朱弟雄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打开心扉向社会各界展示一个真实的凯乐。
缘起“参军情怀”,凯乐微谷将荣耀绽放
“我们凯乐人是有参军情怀的!”一口湖北松滋乡音,凯乐科技董事长朱弟雄谈起凯乐微谷的创建缘起如是说,“凯乐微谷就是为整合凯乐旗下的军工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围绕大通信产业闭环,以量子通信为核心引领,打造华中片区大型军民融合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在房地产遍地开花的年代,在追求以项目利润为主的年代,唯有情怀,方能执着向前,唯有深厚的沉淀,方显专业本色。作为业界翘楚,凯乐控股的部分子公司拥有军工资质,为凯乐全面进入军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凯乐以军民融合战略服务为背景、以军民融合科技产业为使命,启动了独特的“大通信+互联网”双轮驱动模式。大通信产业闭环产品涵盖光纤、光缆、数据线缆、量子通信数据链产品、自主可控计算平台、智能指控终端等民用和军用产品;互联网产品主要涵盖“互联网+智慧医疗”、“互联网+智能安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房地产营销”等多个领域,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积极创造者。
今年12月9日,湖南省经信委了《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湖南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5%,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湖南省表示,将着力拓展民参军领域和区域,培育10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民参军专业化“小巨人”。在核资源开发利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大防务等领域,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目前军民融合产业园、示范基地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乘着政策的东风,凯乐微谷项目顺势而生,落户长沙开福区浏阳河畔。“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对市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证。从产品规划而言,项目是由高端江景写字楼、企业公馆与临河临街商铺组合的商业综合体。从理念而言,我们要将项目打造成为企业的腾飞之地,商业兴旺之所。”朱弟雄说。
政策+科技+补贴,多方助力企业发展
伍家岭商圈,作为金融城的门户之一,凭借着金融业态顺势撬动商圈升级,成为了长沙金融CBD脚下不可多得的繁华商圈。而如今,随着凯乐微谷大幕将启,以其为中心的商圈必将发展成为长沙城市的特色商业名片,强势崛起。
朱弟雄表示,作为开福区“十三五”整体规划的重要一步,凯乐微谷军民融合双创产业基地的建设,旨在塑造开福区商圈立体发展的经济格局,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伍家岭商圈的商业氛围和地域品位,是众多引领伍家岭商圈再度辉煌的“排头兵”中的重要一员。
作为凯乐微谷强大的实力支撑,其项目开发商是凯乐科技,历经34年高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大通信产业具有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从创新型的“智能城市”地产开发、运营,到迅速布局“互联网+N”领域,凯乐科技始终用创新力和创造力,为“参军”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储备。
目前,凯乐科技形成了一大基地、两大战略(大通讯产业闭环、互联网+N)、六大平台(量子通信、光纤光缆、智能终端、网络安全、智慧医疗、军民融合产业园)的规划布局,全面挺进军民融合领域。其中的一大基地指的就是凯乐微谷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项目首先承载的,是凯乐旗下数十家子公司的资源整合功能,大量企业的入驻,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起到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共享的作用。
为了促进行业共同发展,凯乐微谷针对入驻企业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指导、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多项服务,并以凯乐自身的强大资源,通过基金、补贴、PE、订单等多种形式,力挺入园企业。
“为了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凯乐微谷创新创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措施,其中包含购房、租房的补贴、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各项创新创业的奖励与扶持等,从多维度、多方式对各类企业进行奖励与促进。”朱弟雄表示,为了使得这些政策落地,凯乐还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小组,旨在为各个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指导、申报、代办等一系列服务。
不是顶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房地产的白银时代,大多企业依旧遵循着传统的“一锤子买卖”方式,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做一款真正可以传承的作品,而且要坚持十年如一日地创新,就更难了。而对于凯乐而言,凯乐微谷诞生不仅是创新发展的一步,更是凯乐科技重大战略的升级与落地一大跨越,是新的起点。
“凯乐微谷,承载着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是军工企业、大通讯企业、互联网+的产业集群与孵化中心,是各大高校产、学、研的沟通平台,是‘民’、‘民参军’的重要对接平台。”朱弟雄表示,凯乐微谷是凯乐科技探索性的创举,在未来3年时间,凯乐将通过自身增长、协同增长和并购增长多渠道来扩展企业疆域,通过在“互联网+”里布局,研发军工产品,不断深化产业结构。
对于未来,朱弟雄满怀信心,“2016年,随着长沙住宅市场的火爆,房价野蛮生长,但商业市场仍处于较理性的状态。因此,像凯乐微谷这样的商业综合体项目,未来必将潜力无限。”
34年,凯乐初心不改,其生机盎然的未来正在款款而来。作为的两江交汇的核心地段,凯乐微谷伴随着这块流光溢彩的土地,也必将实现着城市新中心的梦想。
记者手记
一、支持领域
(一)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
支持申报单位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以创新集聚优势资源和提升产业层级为战略任务,以重点领域服务和模式创新、重大战略布局、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提升为目标,实施对经济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发展起到支撑引领作用的项目。重点支持服务于本地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关键核心企业。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激光加工装备、半导体及显示面板制造专用设备、智能物流装备、电池制造专用设备、高端能源装备和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围绕海洋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海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装备,载人/无人潜水器等探测设备等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业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航空装备与卫星应用领域,围绕无人机、航空电子元器件、微小卫星、通信卫星、卫星导航等航空航天装备和产品等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2.生物医药产业:围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领域,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3.新材料产业:重点支持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内的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示范验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4.人工智能领域:围绕智能传感器、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等领域,重点突破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跨媒体感知、智能交通系统、自主无人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产品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5.物联网领域:重点支持在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重点突破智能传感器、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低功耗广域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核心部件、关键工艺的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强化产业化和应用能力。
(二)产业服务体系项目。
公共服务:重点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一个或多个产业领域开展的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公共性产业服务工作。包括:公共研究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产业化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技术交流服务、资源数据共享服务、产品推广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统计分析、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行业交流等服务等。
市场拓展: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内,深圳举办的高端会议和论坛等。
(三)市场准入扶持计划项目。
市场准入:支持申报单位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装备与卫星应用领域、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生物医药等领域,为开拓国内外市场,保障其技术、产品及服务符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上市要求,获得各类市场准入注册、认证和许可的项目。
(四)国家/省配套项目。
配套支持我市相关单位牵头的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
二、设定依据
1、《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深府规〔2018〕22号)
2、《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深府〔2018〕84号)
3、《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深发改〔2016〕1503号)
4、《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实施方案》(深府〔2017〕47号)
5、《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6、《深圳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府〔2013〕118号)
7、《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办〔2020〕2号)
8、《深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府办规〔2020〕3号)
9、《深圳市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深工信新兴字〔2019〕15号)
10、《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的通知》(深府〔2019〕29号)
11、《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操作规程》(深工信规〔2019〕2号)
三、支持数量及资助方式
(一)支持数量:有数量限制,受专项资金年度总额控制。
(二)资助方式:
1、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物联网产业领域采取事后资助,按经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后确认费用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研发费用和流动资金构成。
新材料产业领域采取事后资助,主要支持新产品、新技术在应用示范验证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测试、验证费用,按经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后确认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新材料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0万元(同一单位总额不超过500万元,不超过3种新材料)。项目总投资包括研发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含用户端导入验证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研发人员费、间接费用及委托开发费用等。
2、产业服务体系项目。
公共服务:事后资助,按经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后确认费用的5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实际投入额包括设备及工器具(包括软、硬件)的购置、改造和租赁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专家咨询费、市场网络建设费、推广活动组织费等。
市场拓展:事后资助,对以市政府名义在深圳主办的会议或论坛,按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确认费用给予全额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以社会机构(不包括会展类企业)名义主办的会议或论坛,按经专业审计机构专项审计后确认费用的5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每年每个领域不超过一个。
3、市场准入项目。
事后资助,获得国际、国内权威认证的,单个项目资助金额分别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按照不超过核定的项目费用实际发生额50%予以资助,并受年度资助总额控制。单个企业年度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4、国家/省配套项目。
事后资助,按照项目中我市相关单位国家、省资助资金实际到账金额最高1:1予以配套,单个项目配套资金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且配套资金与国家、省资助金额总和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
四、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由基础申报条件和专项申报条件两部分组成。
基础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含深汕合作区)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二)申报主体未违反国家、省、市联合惩戒政策和制度规定,未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
(三)申报单位无逾期未办理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项目。
(四)申报项目所在地位于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区),符合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发展领域和专项申报指南的要求,符合国家和我市能耗、环保、安全等要求,项目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按有关规定完成项目所需的用地、环评、规划等备案或核准,取得有关批准文件。产品涉及安全、医疗、金融等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申请单位须取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合法有效的产品生产或销售许可等资格。
(五)具备实施申请项目所需的资金、人员、场地、设备等主要保障条件。
(六)同一单位建设内容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项目不得向市有关部门多头申报。经核实属多头申报的项目,将取消申报资格并追究申报单位责任。
(七)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条件。
专项申报条件:
(一) 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
1.申请单位获得国家或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或国家、省、市认定的科技成果等),项目具有技术先进性、创新性或良好的推广应用示范价值,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项目应为2017年6月1日后开始建设,并于2020年5月31日前建设完成。
3.其中新材料类项目优先支持符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承担过部、省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我市重点企业所需的产业化产品。
(二)市场准入项目。
市场准入:2019年1月1日以后申请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认证、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管理局(EASA)认证及公司体系类和项目类认证等;已通过国内外权威认证,包括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证、欧盟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和CE(欧洲统一)认证、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及其他国际市场准入认证等,或已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注册。获得中国船级社(CCS)、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德国船级社(GL)、法国船级社(BV)等国际船级社认证及其他国内外市场准入证等。
(三)服务体系项目。
1.公共服务项目应为2017年6月1日后开始建设,并于2020年5月31日前建设完成。
2.市场拓展应为2019年1月1日以后的项目,且申报主体应为开展行业自主创新的单位(除会展类企业)。
(四)国家/省配套项目。
项目为2017年1月1日之后获得国家/省相关领域立项资助且未获得过市配套资助,项目应于2021年9月前通过验收。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搜索申报事项名称“新兴产业扶持计划”wb.gxj.sz.gov.cn/indprom/sfm/#/apply?itemCode=4403000000005907069931000303715001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项目实施方案原件,其中市场准入扶持计划则需要提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三)商事主体登记及备案信息复印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登记证书复印件);
(四)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五)税务部门提供的单位上年度完税证明复印件;
(六)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告或由企业法人签字的单位财务决算报表复印件;
(七)必要的生产、经营许可及认证文件复印件(可提供的项目用地(海域)规划许可文件及土地使用权属证明,场地、用海租赁的请提供租赁证明,以及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八)具备实施申请项目所需的人员、设施等主要条件保障的资料复印件。
专项申报材料:
(一)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项目。
1.知识产权证,检测报告,获奖证书,国家、省批复文件、合作协议等复印件。
2.行业占有率,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团队人员情况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3.项目已投入资金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合同、发票、设备清单等,发票提供大额即可)。
4.新材料类企业还应提品验证测试报告、合同或协议书等复印件,如已产业化类项目,需提供销售合同或协议等。
5.服务本地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关键核心企业需提供服务龙头企业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合同、协议等。
(二)产业服务体系项目。
1.辅助材料(自愿提交):项目相关政府文件、经营资质文件、项目的核心技术成果证明材料、专利(或知识产权)证书、国内知名第三方咨询机构对公司网站的评价排名、主要用户评价报告等复印件。
2.取得项目相关资质的证明材料,知识产权证,检测报告,获奖证书,国家、省有关项目批复文件、合作协议,团队人员情况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3.项目已投入资金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合同、发票、设备清单等,发票提供大额即可)。
(三)市场准入项目。
1.认证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中国际认证证书附中文翻译件;国际认证支出(两年内)票据、证明(依据该认证分类明细)复印件。
(四)国家/省配套项目
1.工信部资助下达文件和项目通过验收证明文件复印件。
2.项目中我市相关单位申请配套资助的联合协议复印件。
以上材料均需加盖申报单位印章,多页的还需加盖骑缝印章;一式两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六、申请表格
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搜索申报事项名称“新兴产业扶持计划”wb.gxj.sz.gov.cn/indprom/sfm/#/apply?itemCode=4403000000005907069931000303715001在线填报。
七、申请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2020年6月18日至2020年6月28日17时(注:超过网络填报受理的截止时间,不再受理新提交申请。网络填报受理截止前已在线提交申请,但后经预审被退回修改的,可于书面材料受理截止前再次提交修改后的材料进行预审,预审通过后方可按时向行政服务大厅提交纸质申请材料。因今年网络填报时间短且申报企业多,建议可参照申请书的样表事先填好并准备相应材料,待系统开放后及时在系统中录入并尽早提交预审)。
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20年6月18日至2020年7月24日17时(工作时间)(注:网上预审通过后请及时预约到行政服务大厅窗口递交纸质材料,递交了纸质材料的项目才算申报成功)。
3.咨询电话:0755-23964015、82764701;
新材料:88101278;
高端装备:88121709;
其中航空装备与卫星应用领域:88101278;
人工智能:88101348;
物 联 网:88101682;
生物医药:88103413;
技术支持电话:88100675、88101744、88121903
(三)受理地点: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三路市民中心B区市行政服务大厅西厅5-43综合窗口(注:为做好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到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提交材料需提前预约。预约指南:“i深圳”APP 或关注“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微信公众号。操作流程:【办事预约】或【预约取号】—【深圳市行政服务大厅西厅】。疫情期间,请按照预约时段,错峰提交材料)。
八、申请决定机关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九、办理流程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南――申请人网上申报――申请人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审核拟定资助金额――社会公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下达项目资金资助计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拨付资助经费。
十、办理时限
分批处理,一批180个工作日。
十一、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资金下达文件。
有效期限:申请人应当在收到下达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十二、证件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专项资金资助。
十三、收费
无。
十四、年审或年检
(三峡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根据当前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地方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一种面向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系统化的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物联网;实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研项目“地方高校IT类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三峡大学教研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物联网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田卫新,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与大数据挖掘,t_wxin@126.com。
1 背 景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多门专业的核心知识。物联网技术以传感器、射频识别、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系统及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为基础,对监控对象实现声音、图像、环境、位置等信号的采集,进行各种距离上的信息传输,对信息进行处理、实时控制以及对过程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终实现对各种受控对象的智能感知和管理。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慧地球的基础,和云计算技术一起被认为是未来IT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蕴含着巨大的产业价值。当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计划: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奥巴马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产业之一,计划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欧盟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物联网管理,促进物联网发展;日本、韩国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物联网发展计划U-Japan和U-Korea,建设本国的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产业。中国的物联网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布局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物联网被列为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建立了以“感知中国”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产业链,《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 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将物物通信(Machine-to-Machine,M2M)相关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项目。据《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 000多亿元,而且预计今后几年内每年都会以二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为了适应物联网战略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避免形成物联网产业人才瓶颈,国家在2010年批准设立物联网工程专业,至今已有千余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在规模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一个迫切问题。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当前物联网工程在专业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内容主要由各开设高校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自行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培养模式上没有成熟的经验。
2 物联网工程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物联网是随着IT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而出现的继互联网之后又一具有巨大影响的新事物。在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下,物联网产业在最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当前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数千亿元,相关产业链基本形成,涉及的行业门类日趋广泛,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大。据统计,全国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每年约20万左右,物联网产业发达地区,物联网专业人才需求已经超过传统用人大户。从行业来看,当前物联网人才需求集中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远程医疗、公共安全、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农业等方面。从人才需求类型来看,主要分为研究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辅助型人才。具体技能要求为:对研究型人才,要求其了解物联网相关政策,有能力制定行业标准、产品规划、系统评测等工作;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具备物联网技术设计、产品研发维护等技能;对服务辅助型人才,要求其具备物联网相关产品销售、推广普及、专题讲座以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其所处产业链位置不同,在技能要求上又可细分为3类:①感知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定位、地理识别系统、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②网络技术,通过广泛的互联技术,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传送,要求掌握各种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网关技术等;③应用技术,通过应用中间件提供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及共享功能,要求掌握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服务体系架构、软件和算法技术等。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要求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等特点,高校只有对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 物联网工程专业平台建设
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在教学资源、影响力等方面同985、211高校具有一定的差距,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片面追求同国内一流高校看齐,应该结合高校自身在地方和行业领域方面的特色,强化优势,提高人才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同国内一流高校之间的互补性。
基于上述考虑,三峡大学在建设物联网工程专业时将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原则是充分利用原有计算机专业教育资源,发挥自身教学积累和师资优势,具有比较鲜明的计算机特色。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定位以掌握物联网应用层和网络层相关工程技术为重点,面向物联网产业链中的物联网需求分析、网络规划、系统集成以及应用开发等领域,培养掌握各类传感器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传输网络原理及组网技术、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移动终端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等物联网工程核心知识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1 课程体系
围绕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及目标,按照本科课程类别,建立功能明确、主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按照关联性纵向划分成群,一个课程群一般由1~2门核心课程及多门支撑课程组成,对应物联网工程中一项具体应用技术。同一课程群内的课程分属专业基础课、学位课、选修课等不同类别,根据教学计划,按课程内容的依赖关系安排在不同学年。目前设置的主要课程群有嵌入式技术、传感器及传感网络、物联网应用开发技术等。
3.2 一个平台两个培养方向
专业平台开设除大学公共课以外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必修课程,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微机原理等平台必修课。在课程平台上,分设物联网终端技术和物联网信息系统两个专业方向。物联网终端技术方向学习终端设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相关技术,设置的主要平台选修课程有传感器原理及应用、RFID技术、微机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物联网信息系统方向学习物联网规划及组网技术、物联网应用开发相关技术,设置的主要平台选修课程有物联网组网技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Window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智能终端程序设计等,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3.3 兴趣驱动的分流模式
平台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将转入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后续学习。选择物联网终端技术方向还是物联网信息系统方向,主要考虑学生自身兴趣,并参考已修相关方向支撑课程的成绩进行引导分流。
3.4 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学期间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加强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一是实践课时的保障,使专业课程配套实验率达到100%,对于理论性课程,通过针对核心原理设计验证性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对于应用技术类课程,按照理论与实验比例1:1以上配设实验,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模式,通过大量实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真正将教材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二是加强实践条件建设,在条件建设方面采用“硬软”二手同时抓的策略,一手抓实验室硬件条件建设,一手抓以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为目标的软件建设。我们紧跟当前物联网进展情况,引进较为先进的物联网相关教学设备和模拟系统,以提高课堂实验质量;着力改进实验内容,增大设计性实验比例,引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关联课程群结课后,进行集中综合性实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积极开展同企业合作,通过“引智工程”,让企业骨干工程师到课堂讲授部分综合实训课程,同时通过院级联创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项目。三是采用“3+1”培养模式,大幅提高实训比重,即3年课堂内教学,1年课外实训,将主要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完成,后面两个学期除了完成毕业设计外,到企业进行实习。
4 实训体系建设
实训体系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基础,科学技术人才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物联网工程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面临专业知识门槛高、行业标准缺乏、市场不成熟等诸多困难因素,更是迫切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产业人才。首先,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扎实的专业理论是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基础,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质量,抓关键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管理。我们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积极吸收借鉴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优秀教学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专业基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化、应用化。其次,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训练水平,逐步加大应用性课程配套的实验比重,加大设计型实验在配套实验中的比重,合理设计课程实验体系,建立设计驱动型的教学实验模式。第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参与本专业全国范围的学科竞赛,同时积极组织相应的校级、院级层次的创新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系统化设计实训内容。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规划实训内容,自上而下建立知识结构完整、过程安排合理、层次清晰的实训内容体系。在指导思想上,将原来以理论教学为本,实验服务于理论教学的做法,变为以设计能力为本,理论为设计服务。打破原有按照单一课程安排实验时间、内容的方法,在体系设计时对实训内容统一规划整理,注重内容的衔接,消除不同课程之间的重复实验,建立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竞赛、企业合作项目以及校外实习为一体,以设计、实践能力驱动的人才实训培养模式。
完善质量评估标准。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首先我们积极探索同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方法,根据物联网工程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开设课程中实训内容占有较大比例,课程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理论外,更要求具备实际动手设计能力,因而在评价中需要引入“硬”“软”结合的评价方式,除采用卷考等“硬”指标外,积极引入答辩、设计论文等“软”指标进行综合成绩评价。其次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落实平时成绩评定 ,将课程成绩评定分解到各教学环节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可预见性。最后积极探索推进学分改革,针对性地增加创新设计学分,从评价机制上鼓励参与实践设计项目以激励创新。
5 结 语
如何提高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物联网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目标定位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较大幅度提高课程实训比重,将创新意识培养贯穿到整个培养环节,系统地建立实训模式,使人才培养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可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韶波. 李振华. 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31): 51-53.
[2] 彭力, 谢林柏, 吴治海, 等. 物联网工程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J]. 计算机教育, 2013(15): 77-81.
[3] 徐小龙, 鲁蔚锋, 杨庚.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2(1): 119-124.
[4] 顾卫杰, 王云良. 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27): 182-183.
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上半年末,易方达资产规模达到1278亿元,在全部基金公司中名列第三。剔除指数基金,易方达共管理了14只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其上半年平均收益率为6.19%,在12家70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
如果再剔除其中三只增强型行业基金——易方达医疗保健、消费行业、资源行业,11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的收益率达到7.98%。有三只基金收益率超10%,分别是易方达科讯(23.57%)、易方达行业领先(15.14%)和易方达科汇(13.53%)
上半年易方达对基金的资产配置进行了较大调整。“从整个公司角度讲,对上中游行业大幅减持,增加大消费类资产配置;同时,小型基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配置,这是今年主要的变化。”易方达副总裁陈志民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中长期策略是战略性买入并持有中国大宗消费品龙头公司。”
解密两大成功基因
上半年结构性行情是A股市场主基调,大盘蓝筹股特别是资源类股票的哀鸣,和中小盘成长股的疯狂形成鲜明对比。
易方达优秀的业绩首先得益于对市场脉搏的准确把握。去年底,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有一波比较大的反弹,当时大家对新一届政府再次启动投资项目抱有期待,对经济增速的预期乐观。“但一个重要的数据是1月份社会融资总额创出历史天量,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增长还是没有起色。这再次验证了以前的判断,中国经济潜在增长力中枢已不可避免地下移。”陈志民告诉记者。
由于认识到经济内在动能已经不足以改变趋势,易方达果断地在策略上做出调整:大幅度降低周期类,特别是上中游资产的配置,转而增加两类资产:一是大消费类,如医药、大众消费品,二是新兴产业。
据陈志民介绍,规模比较大的基金以大消费作为核心资产配置,“我们成功的地方在于,将中国大众消费品的龙头公司基本都纳入了核心资产配置。”而中小型基金则对TMT、传媒、IT行业配置较重。
另一方面,公司在管理上不断优化完善,淳朴、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保障了投研团队的稳定性。
去年底开始,易方达借鉴美国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将行业投资业绩归因计入到相应的研究员,作为行业研究员考核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上推进研究员和基金经理的沟通,有效改善了投资与研究脱节的局面。这个方法提高了研究员的积极性,对今年业绩帮助很大。
今年下半年开始,易方达还调整了内部架构,将权益类资产,包括公募、专户、社保全部划归到一个大部门,共享一个平台,管理团队人员有十八九人。资源整合将有助于管理效率提高。
在创业板泡沫中挖掘好公司
创业板指数频创新高,是否还具有投资价值?陈志民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创业板目前确实出现了估值泡沫,但不妨碍里面有一些优秀的公司将来还是会脱颖而出。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创业板指数100只成份股中,利润增长主要集中在20家。这和美国纳斯达克的情况类似,利润增长主要出现在优秀的龙头公司中。创业板整体盈利增速并不好,甚至不如中小板,但其中的优秀公司增速较快。”
陈志民认为,今年中国创业板上涨,有很深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
从全球角度讲,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超过道琼斯指数,以及香港互联网股票大幅上涨,是因为人们相信,以苹果手机、特斯拉、谷歌眼镜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将成为带领美国走出经济泥潭的最主要动力,同时人们也相信,技术革命也将成为中国经济走出泥潭的一大动力。
从中国角度讲,互联网应用在过去七八年主要在游戏和广告方面,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兴起让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更为深入。
但中国创业板经常出现“鸡犬升天”的情况,非龙头公司确实出现了一定的结构性泡沫。
至于如何选择创业板公司,陈志民认为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并不是说一家公司到了多大市值或多少倍PE就一定贵。举个例子,美国一家旅游类网站Priceline,它的市值比美国前四大航空公司的市值总和还要大。再有,5年前腾讯市值超过武钢的时候大家也觉得有泡沫,但现在一个腾讯差不多等于30个武钢。
“在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出现估值泡沫时,我们采取的策略是控制比例,以及去伪存真,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长期发展潜力一般的公司逐步减持。”陈志民说。
下半年咬定大消费
7月份以来,市场出现风格转换迹象,大盘在权重股的带领下站上2000点,但最近又开始回落。
对于下半年投资策略,陈志民表示,目前整个市场的估值重心确实不高,在这个位置上,控制仓位意义不大,重点还是调整好资产结构。
关键词:惠州市;物联网;技术创新;产业高端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4-0074-06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Huizhou
TAN Hai-xia1, ZHANG Min1, XU Wan-hong1, LIU Ya-hong2
(1.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China; 2. Hui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Huizhou 516007,China)
Abstract: Nurturing and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alk the Industrial high-end road for the city of Huizhou.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Huizhou has some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Huizhou, some problem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re analyzed. Subsequently,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polici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Huizhou;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high-end
0 引 言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所有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包括信息感知、信息传递与信息处理三大要素,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以及智能处理的特点。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被美国《技术评论》誉为“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同时,物联网也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它的发展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进入又一次大发展的时期。
1 惠州市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必要性及意义
物联网产业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由终端产品制造商、信息传输与处理商、应用与服务提供商和消费者等参与构成。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遍及交通、环保、物流、电力、食品、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花卉栽培、水系监测、医疗及病人护理、公安及敌情侦察和情报搜集等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将带动微电子技术、传感器元件、自动控制、机器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作为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具有较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里面的重要一项被列入其中,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标志着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开始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同时,物联网也被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加快物联网发展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4月,国家财政部又设立专项支持物联网发展,明确重点支持标准制定、核心技术产品自主研发、产业建设、应用示范、公共平台建设与服务业发展。
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努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开发的博弈正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拉开帷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迅速实现物联网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抢占技术和人才制高点,可以提升惠州市的整体创新能力,增强惠州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惠州市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2 惠州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惠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为1 8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位居广东省前列。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1%,占GDP比重为16.3%,其中物联网终端及配套产业产值约3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8%。2008~2010年,其年产值分别为230亿元、268亿元、320亿元,年均增速18%,现已形成以华阳、TCL、德赛等龙头企业带动金泽集团、天缘电子、九联科技等以及上下游厂家配套发展的物联网终端及应用创新产业体系。
2.1物联网被列为惠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2010年5月,惠州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全力抓好省市共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各项工作。2011年5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惠府〔2011〕47号),进一步明确了惠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并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至2015年,惠州市本级预算每年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 000万元,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0年,惠州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构建惠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提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这些政策的出台,将为产业的发展和应用普及营造出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2 物联网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2010年,惠州市已拥有物联网终端及应用服务企业近120家(仅包含软件信息服务业,不包含咨询、中介类企业),而且在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方面聚集起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配套企业,行业带动潜力大。这些企业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
(1)车载电子企业聚集
在车联网核心技术发展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惠州市初步形成了以华阳、德赛、天缘、丽普盾等重点企业为代表的企业集群。这将协助惠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和宽带移动互联网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对惠州市进一步做大做强信息产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现代物流企业聚集
在大力发展物联网应用和现代物流方面,惠州市初步形成了以惠州金泽集团、东立物流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加速汇聚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3)智慧家庭企业聚集
目前的智能家居概念还比较多,本文的智慧家庭主要是指智能家居和智能安防。这在一方面,惠州本地龙头企业TCL集团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智慧家庭产品的研发工作。以三网融合为契机,TCL集团推出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安防等多种智慧家庭业务产品,以期实现家居产品的物物相连、实时访问、精准控制等现代家居物联网模式。
(4)智能移动终端企业聚集
惠州是电子制造强市,芯片制造厂商云集,但多数都是“代工厂”,企业利润低、市场风险大、能耗高。实践证明,只有走自主研发、产品创新之路,才能跳出“代工”困境。近些年,以TCL手机、光弘科技为代表的惠州本地企业,都加大了对智能移动终端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以期成功占领高端市场,其产品以智能手机、智能PDA等交互式个人移动终端为主,产能每年在2亿台以上,位居全国前列。数量巨大的交互式个人移动终端的推向市场,也给物联网应用带来无限商机。
(5)地理空间信息技术聚集
在大力发展对物联网应用起支撑作用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方面,惠州市初步形成了以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为龙头、惠州奥格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加速汇聚的卫星应用产业集群。其中,惠州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是承担惠州作为广东省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和全国第一个以政府令的形式《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使用管理办法》的城市的实施单位。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数字惠州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建设完成,为政府、行业的地理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标准及基础平台,也提供了地理信息数据基础。政府各部门也逐渐重视地理信息的应用并开始实施一系列的地理信息项目。
(6)智能识别技术企业聚集
在智能RFID标签芯片、无线射频智能卡芯片、远距离RFID 标签等技术应用发展方面,惠州市涌现出恒睿科技、正源微电子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其中,恒睿科技在北京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微波实验室,其申报的“支持自主创新超高频RFID标准的多协议读写器SoC芯片研发与应用”与金泽集团申报的“面向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的‘公共外库’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已经入选工信部的“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惠州培育和做大做强智能识别技术企业。
(7)云计算企业聚集
依托广东电信在仲恺开发区投资建设下一代绿色节能数据中心(IDC)项目和中望龙腾云设计平台,通过技术指导、政府扶持,在云计算的终端、应用软件、超宽带通信基础设施上形成端到端产业链,促进云计算产业化应用,为物联网提供坚实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推动惠州云计算平台拓展服务范围,涵盖两岸四地,为大范围的联网、互通、互信提供坚实基础。
3 惠州市物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1 缺乏统筹规划及政策优惠
惠州市物联网发展目前尚未进行统筹规划,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分割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顶层设计,资源共享不足,加上规划意识与协调机制的薄弱,凸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研究成本过高、资源利用率过低、无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的态势。与全国范围内发达地区相比较,在统筹安排、政策制定、产业引导等方面,显得较为落后。
另外,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在中央整体战略明确的前提下,考虑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与当地原有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协同效应,是地方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基础上,成功建立产业园区是培养新兴产业的有效做法,能够吸引优秀的企业落户更是关键的步骤。但是,惠州物联网产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物联网战略不清晰,盈利模式不明确,因此企业不愿大力投入资金研发。此时非常需要市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包括基础设施配套、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但惠州在产业发展、人才激励、政策扶持等方面尚未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和鼓励物联网发展的优惠政策。
3.2关键技术缺乏
物联网由感知、信息传送和信息处理等三大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其核心技术。比如感知环节,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是当前标识物体对象的主要手段,传感器(含其内置的智能芯片)是核心技术和发展重点;在信息处理环节,海量存储、云计算都是核心技术;而在信息传送环节,大容量、高速有线和无线的传输网络(包括小范围的自组网和大面积覆盖的通信网)则是核心技术和发展重点。例如,江苏省无锡将项目研发领域覆盖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多个前沿领域,定位于中国传感技术中心,在2010年以来联合美国以及国内的有关机构发起了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大大领先国内其他地区,牢牢占领物联网发展的起跑阶段;又如浙江杭州的物联网起步也较早,几年前杭州就开始研究物联网核心之一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目前,杭州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射频识别等相关技术形成和应用已有广泛基础;上海宣布在“无线城区”沪郊嘉定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标是在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产业标准研究、开发上形成“高地”,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和竞争力的研发示范基地等。
与这些地区相比较,惠州虽然在电子数码技术以及其他高新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惠州市的物联网技术研发能力较低,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不足,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成本较高,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信息处理等核心技术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掌握在手中真正有含量的物联网技术少之又少,所以严重影响惠州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直接成为惠州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
3.3 规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善
就惠州市的目前情况而言,物联网各类应用系统的普及率还较低。“以物为互联”的应用需求还是低层次的,应用范围较窄,规模很小。同时,物联网应用分散、集成度不高,市场驱动力不足,难以激发产业链各环节的参与和投入热情,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应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成本问题便达不到使用的预期。而由于成本原因,使用物联网的费用较高,比如目前物联网生产所需要的芯片等组件的费用较为昂贵,如果所有物品都被植入识别芯片,则成本加大,势必造成物联网在使用上的费用提高。反过来,成本高,就又限制了大规模的应用,而没有大规模的应用,成本高的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这形成了用户初期使用成本壁垒。
除了上述初期成本居高不下之外,物联网产业链本身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有产业链的支撑,来达到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联动、跨行业的联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不仅如此,还要达到一定的规模。然而物联网的产业链构成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举足轻重。对于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各个环节各厂商的核心竞争力各有所长,只有价值链各环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可能提供面对用户的完整端到端的产品解决方案,共同培育和发展市场。目前,惠州市物联网产业链除了上游部分研发环节、中低端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通讯运营商环节外,其它环节薄弱,尚未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规模是营运商营运业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终端的价格、产品多样性、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对用户规模产生影响,规模化行业应用的不足会直接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的形成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的重大瓶颈,这些都是推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4 物联网涉及行业多,产品开发难度大
物联网的应用以能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多种需求而著称,然而,物联网业务涉及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每个行业每个客户都有特殊之处,必须深入了解各行业,做精做细,才能真正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因此,运营商需要学习各个行业知识,并根据行业特点调整,开发人员的学习成本太高。除了以上这些因素,物联网应用推广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如行业壁垒。一家运营商不能开发所有产品,缺乏标杆性产品和复制产品的模板,缺乏政策法规的支持,应用资源投入大、产业链过长、上线周期长、应用部署困难、产品线不够丰富等等,都是横亘在物联网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目前,惠州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成本较高,还未形成成熟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还不能促进同类型产品的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形成良性循环,尚难以调动各行业用户和家庭参与的积极性。每个特定需要的用户数终归是有限的,从这个层面来看,其实物联网的应用市场很“小”。要真正满足人们的需求,开发独特产品和开发大众产品相比,运营商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一样不少,但是收入规模却非常有限,这必然会降低运营商的投资热情,制约物联网的发展。也就是说,应用市场“小”,投入大,回收低,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热情,影响物联网的发展。
3.5 物联网企业高端人才缺乏且融资困难
事实上,惠州市物联网企业仍然存在高层科技创新人才紧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一是缺乏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拔尖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二是大部分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分配机制、人才任用机制、人才保障及流动机制还不够完善;四是未形成科技创新人才需求的社会文化氛围,即很多企业不够重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对人才的需求更看重短期经济效益,这对人才创新培养产生了制约和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惠州市物联网类企业规模层次低、资金薄弱,没有充足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普遍存在融资难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再加上政府对企业资金投入少且投入时期不合理,即政府对企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对创业期投入少。当然,由于创业期风险较大,企业可以寻求风险投资,但问题是目前惠州物联网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缺乏,风险投资跟进缓慢。又由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初期研发投入大、收益预期不明朗,无法满足风险投资快速回报的要求,处于研发试用阶段的物联网产业本身对风险投资也还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4 惠州市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4.1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产业,它的产业关联度强、应用范围广,几乎涉及到三大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是国民经济综合性最强的产业之一。因此,要发展物联网,就要超前谋划,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来总揽全局。应尽早成立“惠州市物联网发展领导小组”, 立即着手对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编制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突破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专利的拥有;发展的重点领域、产品与空间布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提升;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等。同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发展政策,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加快惠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加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与互动,并注意加速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管理服务水平,整合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力量,探索建立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执行机构,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产业化重点领域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省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加大各级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并对物联网专业公司提供政策性补贴扶持。比如,在资金上,安排物联网产业专项发展资金,鼓励信息技术型企业向物联网产业转变;通过资金补助、奖励、贴息等方式,加大对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重点骨干企业的培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示范项目推进等的扶持;在市场准入上,放宽政策,对从事物联网的企业给予审批和工商登记上的便利;在税收上,对物联网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另外,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核心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定等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支持。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物联网企业进行优先认定,将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列入各地政府采购目录,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时优先购买。将现有的市各类专项资金向物联网产业倾斜,加强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投资引导,设立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发展担保资金、风险投资补偿基金,创造有利于拥有一定技术、行业用户、相关产品、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厂商企业成长的融资环境。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对物联网产业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资金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推动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产业。
4.2建设示范工程,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惠州市应充分结合产业特点,研究出台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意见,由有关部门牵头,以若干领域应用为切入点,统筹资源,示范先行,以点带面,逐渐推进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明确重点发展领域,形成若干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开展物联网应用和示范工程,形成长效运作机制。集聚物联网优势企业,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拓展市场应用空间,探索完善的运作模式,形成技术创新、应用方案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合力,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市的发展,创造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普及物联网方面的技术知识,倡导使用物联网产品。开展经常性的物联网知识普及活动,利用民众喜爱的活动方式,如户外展板、知识擂台、宣传手册、花灯展等形式,在民众中普及物联网基础知识,使民众对物联网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全市范围内营造物联创新、科技创新的氛围,并且要集思广益、注重民情,提高民众参与性。比如,在全市面向民众定期开展物联网项目征集,了解民众对生活便利性的需求,申报范围可包括医疗、教育、交通、安全和环保等各类民生领域,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真正符合民众的最根本利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应面向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比如,以提高惠州公共管理水平为目的,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重大突发事件响应、重点区域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建设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环保和智能灾害防控工程,也可以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交通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在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中优先使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物联网智能城市平台。另外,发展物联网本身应把注重民生放在首位,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物联网与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推动面向公众领域的应用创新,建设智能医护和智能家居等工程,使市民感受物联网带来的实惠。同时关注民生的应用市场巨大,是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应结合节能、降耗、绿色、低碳、低成本、智能的发展战略和地方需求,选择市内最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开拓经济新增长点。
此外,鼓励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推广并搞试点。推广物联网离不开一批相对稳定的物联网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这种示范可以为物联网大范围的推广发挥引导与宣传作用。政府应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鼓励较多的企业参与物联网的推广体系。知名企业的参与及大型企业积极采用物联网技术对其它企业的连动作用,都将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将大大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4.3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建立专门从事物联网研发和推广的产业园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积极主导和参加标准制定,开展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产业化以及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支撑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园区的形式,吸引相关企业、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同时,对应用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通过示范项目的形式在惠州城市圈内率先推广,形成应用于整个城市的泛在物联网,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物联网应用平台,更大程度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发展。
加大专项投入,积极推进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抓紧编制物联网创新产业园发展规划,推动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出台各种物联网专项优惠政策措施,以吸引国内外物联网核心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以产业战略联盟为载体,通过市场化的合作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开展协作分工,形成产业链协作体系,进一步推动科技孵化器建设。同时,尽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基地以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以完善产业链为途径,整合现有技术研发机构和重点企业,结合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惠州物联网产业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园区在核心技术、工艺技术和测试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转让,以及全面的设计、加工、咨询等平台性、支撑性和基础;利用园区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辐射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产业园,逐步构建物联网产业集群。
4.4创建物联网发展支撑平台,形成物联网产业链条
由政府牵头,组织物联网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对接,并积极引荐技术开发商与终端供应商进行项目研发合作和推广,使物联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帮助物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满足企业对科技成果的迫切要求。
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网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并加强与国内物联网龙头企业的联合和技术对接。对经审核认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化前景的示范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扶持。
特别要加快推进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即一方面加快推进物联网海量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交换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高速宽带网络等共性基础支撑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推进相关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并且建设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平台。具体说来,可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共性需求,建设集研发、中试、小批量生产和测试于一体,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物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信息共享、政策咨询、市场推介、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综合配套等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各类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相关研究机构和一些工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创新、共享和交流平台,进一步降低研发成本、优化创新资源;建设物联网标准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保障我市物联网产业与应用规范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专门的以物联网产业化应用培育和推广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推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应用。
最后,要形成良好的物联网产业链条,还应建立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构筑物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可以将某一生产环节或研究环节分解为众多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的制造环节或研究环节,并分别由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研究单位和企业进行生产、组装或研究,这种围绕价值链而形成的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横向能够维护良好的竞争生态,纵向能够整合产业资源,完善物联网技术的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发展和产业集群形成,从而产生巨大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4.5加强物联网高端人才引进,注重产学研合作
专业人才稀缺是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组建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物联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今后须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减少高层人才的流动性;同时,强化科技人才的激励创新机制,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薪酬制度和股权激励等人才激励制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具体做法上,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吸引物联网高级专业人才优惠政策,建立物联网高中级人才的奖励机制,为其提供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吸引物联网人才聚集;其次,加紧制定实施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加强物联网产业领域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重点引进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和产业化高端人才,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再次,进一步拓宽政策扶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研发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此外,鼓励各研究机构、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与国外物联网领域知名院校和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提升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能力。
除了人才之外,还应注重产学研合作,即物联网科技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向产学研结合倾斜,对于重大专项和基本计划中有产业化前景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承担。同时政府可建立物联网产学研结合产业投资基金或扶助物联网产学研合作项目基金,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缓解产学研结合融资难的问题。通过上述思路,让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这三个科技创新主体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物联网产业科技创新、投资研发活动。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和技术及实验设备密集的优势,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校及科研院校为支撑的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
4.6建设物联网投融资服务平台,加大物联网投资力度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物联网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搭建银企资金供需服务平台,加强银企之间的相互沟通,建立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的银企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物联网企业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合同质押、资质抵押、信用保险、科技保险等试点,提高政策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物联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支持主渠道作用。
其次,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等专项资金向物联网产业倾斜,并且可以考虑向企业物联网科技应用投入保险,通过政府保险,有重点地开展一些企业物联网科技应用活动,把不确定的风险损失转化为固定的保费支出,规避企业物联网科技应用和生产经营风险,以保障企业吸纳物联网科技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向物联网企业倾斜,鼓励物联网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鼓励和引导设立物联网产业投资基金、企业发展担保资金、投资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推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向物联网产业。
5 结 语
物联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学科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科技创新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加大投资力度,给以扶持的优惠政策。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由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关键技术、标准规范、管理体制、市场模式、服务模式、法律法规、安全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协同到位,形成高效的运营机制与运作模式,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才能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黄翔星,李伟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现状分析与厦门市的发展思路[J].厦门科技,2011(1):8-12.
[2]蔡钰,罗建萍.武汉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1): 38-40.
[3]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 商业时代,2011(4): 28-29.
[4]蔡钰.关于武汉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 湖北社会科学,2011(1): 68-71.
从2002年首次举办东软(.cn)解决方案论坛以来,这已经是连续第6年进行东软的年度盛事,2007年11月9日,在广西桂林的一处度假庄园内,东软又将它的合作伙伴们聚集在了一起。和以往一样,500多位来自国家信产部层面和甲骨文、IBM(.cn)、微软、英特尔()等IT公司的人士,以及各行业的CIO们,又有了一次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信息化交流的机会。
但这次的论坛对东软而言,具有和以往不一样的意义。在今年夏天,东软酝酿了两年多的集团整体上市,在通过了教育部、商务部和国资委的审核后,却遭到了证监会的否决。在9月14日“整体上市被否”公告前一日,东软收盘价已经超过了50元,比东软股份的换股基准价(1月22日整体上市公告前一日的收盘价)翻了一倍之多。但紧跟着的三个交易日内,跌幅达20%。
两个月后的东软论坛上,刘积仁把一年一度的大会主题定为“创新、责任、融合”。他回顾了东软过去16年的发展历程,从他当初领导的东北大学计算机系网络工程研究室的“3个人、3台PC机、3万元研究经费”开始,将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落地化为最初的东软,并在1996年让这个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
“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刘积仁表示,“今天东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离岸软件外包提供商,我们为国家电力、烟草、社保、医院、税务、交通各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行业客户多达8000多家,东软的合作伙伴也包括了从本土厂商到跨国公司各大企业,还涉及到几个海外分公司,也可以说东软已经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
上市难题待解
今年1月22日,东软股份公告,将以换股吸收合并控股股东东软集团,实现东软集团整体上市。公告显示,东软股份的换股价为24.49元,东软集团的换股价为7.00元,换股比例为1:3.5,即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等10家股东所持有的东软集团的每3.5元出资额转为东软股份的1股股票。
当时东软集团公司全体股东还承诺,本次吸收合并的存续公司2007年每股未经审计的收益预计达0.70元以上,否则将按一定比例向非限售流通股股东追送股份。
有了业绩的支撑和整体上市的题材,东软股份的股价在重重利好刺激下一路上扬。从2007年1月到9月,已经上涨了100%,即使是目前,也超过了40元。而相对于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已经是过去的4倍。对此,刘积仁回应道,“很难说东软目前的股价是不是过高,”他委婉地绕了一个圈子,“如果和业绩比东软好、股价却低于东软的公司相比,可以认为东软股价过高。反之,则是东软的股票物有所值。”
两个月前的上市最后关头受阻,无疑是这次面对面的采访中,东软虽然不愿意过多提及、但也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因为公司方案中一些方面的创新在目前的规则下还处于探讨的阶段,中国证监会重组委员会未核准我们目前建议的方案。”这是刘积仁当时对外界的说法。现在,他再次表示,信托持股是上市遇阻的主要原因,“信托是不能够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这一点是我们过去没有估计到的,尽管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从目前的管理规则来看,我们需要改变管理方式。”
但这种讨论中的“改变”也许将非常艰难。目前,东软员工持股会是东软集团的二股东,持股约23.42%,员工持股也是一些东软内部老员工长期留守的最大理由之一,要改变这一制度以迎合证监会二次审查,需要刘积仁和他的东软集团用更高的智慧来化解信托持股这一障碍。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在今年上半年,股指高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上不少行业分析师认为,东软股份的整体上市已经处于实施阶段,整合后的东软集团将成为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龙头,出口外包业务将实现高速增长,东软创出股价新高不足为奇。但高股价也可能是审查未通过的原因,因为在同一日,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重组大成股份的重组方案也被否决,而后者也同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情况。
而一些来自股民中的讨论认为,最初按照1月的公告,1∶3.5的比例将使东软员工成为最大赢家,但在广大的中小投资者面前,市场通行的换股比例则为1∶6。这一微妙的心理落差,无疑也是影响东软集团整体上市计划的因素之一。
“我们将继续实施上市计划,继续申报证监会,追求一体化会让东软有更光明的未来,我们不会放弃上市。”刘积仁同时表示,上次的挫折和改变管理规则以求通过,不会对东软集团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只能说,星星还是星星,月亮也还是月亮。”
做和IBM一样的事
今天的东软已经在过去的数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我们很难想像东软也会开始做品牌,”一位到桂林参加东软解决方案论坛的行业人士说,“很长时间里,人们的印象停留在软件外包、大量的劳动力、不高的回报这些上面。但是他们今天开始强调解决方案。”而这些,也正是外界、尤其是媒体对东软的观感变化。
刘积仁自己在大会公开宣讲时也承认,“过去常常有人嘲讽东软,认为我们没有创新,没有提升竞争的实力。我们对这些嘲讽一律不予置评,只是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到今天,东软已经基本实现了‘以IT解决方案和服务为核心业务的服务型公司’这样一个目标,IT解决方案、医疗系统和IT教育培训成为三大业务支柱,我们才开始公开谈理念。”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东软就以“解决方案的融合之道”为主题在论坛上进行了“融合”布道,今天再看,似乎往整体化、全球化又近了一步。这也和很多时下的IT巨头们所倡导的一样,IT解决方案作为政府和企业的基础设施,从投资到建设,到运营和系统升级,再到系统规划和软件服务,已经与客户的核心业务高度融合,质量、成本和交互能力构成了解决方案提供商创新力的重要指标,并直接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相联系。
东软股份高级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卢朝霞回忆起上交所的信息系统项目招标,“有IBM、惠普(.cn)、塔塔和一家台湾公司与东软一道参加竞标,最后东软胜出,我们赢在多年的技术架构和深厚的中国关键行业信息化实施经验。”
在过去的一年中,不单是上交所的3GSS系统,还有海尔MPC系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金财工程”试点项目、国家电网数据中心、沈阳地铁通信系统的频频中标,长长的名单巩固着这家老牌厂商的解决方案地位。并且与国际厂商的联盟中加入了SAP()与英特尔两家战略投资者。
强调解决方案,强调合作伙伴,强调战略联盟,刘积仁说:“我们是在做和IBM、和塔塔一样的事。”从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培训者走向IT咨询,距离并不算遥远,“并且东软还有自己的特色,没有哪一家IT厂商,具备东软的教育培训规模,我们3所学院每年向社会输送6000名IT人才,在未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竞争上,占有优势。”
互为利好
在采访中,诺基亚(.cn)大中华区企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刘强这样评价:“与东软的合作可以让诺基亚有机会把移动商务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东软的本土优势和跨行业的解决方案实施经验对诺基亚很重要,如基于状态包过滤的“流过滤”体系结构和庞大的产品销售网络以及遍布全国的服务体系。现在它是诺基亚企业解决方案最重要也是唯一一家合作伙伴,我们期望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更长久更深入。”
诺基亚与东软的合作始于2005年之前,双方在电信领域早有合资公司,但在那一年,他们针对网络安全领域推出了第一款产品,从此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来往频频。“我们的员工可以很容易地描述出东软现在的行动和状态,他们的员工也很流利自如地参加我们的国际语音会议。”刘强说。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最新进展
引言
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工程属于其重要的产物,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便与电子信息密切相关,从某一角度而言可算得上产生了一个系统。而于此系统内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以被热点关注,并实现很大程度的发展。现如今,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就整体而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依旧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人们难以全面满足该项技术应用以及发展的现实状况[1]。鉴于此,唯有展开不断的全面更新、健全优化,才可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达到有序健康发展的目的,进而满足人们现实需求,创设令人满意的效益。
1 电子信息工程的内涵及特征
某种意义上而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具备创新性的行业,该行业相较于大部分行业起步较晚,然而对社会发展却做出了更大贡献。就好比,智能手机、平板电报、数字电视以及信息网络等,此类电子信息工程衍生物现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普遍存在。一方面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生活乐趣,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各行各业获取更加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实现市场经济体系完备[2]。并且,电子信息工程的作用还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此,其还应当更进一步改善我们的生活,被引入更多的领域中,好比商业贸易领域、教育领域、文化领域等。强化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发展,更全面地发挥电子信息工程作用对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电子信息工程多应用于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开发电子产品等,电子产品属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营销主体。伴随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业务特征变得更为鲜明,大体凸显在全面态势与业务技术的有机融合,并不断扩大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范围。现代化属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全面发展趋势,创新性则属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定意义上,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也就是说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发展水平高低,一定程度左右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快慢。
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应用及其意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当代社会俨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社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也全面渗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当中。伴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产生,社会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且人们在获取、处理社会信息期间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促使人们在面对社会信息过程中可以更为乐观、主动。同样可以应对的更为科学合理,进而使人们处理社会信息不断朝便捷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如此毋庸置疑,就社会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另一方面,具备繁杂性、综合性特点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牵涉的范围十分广泛,就好比近些年以来尤为火热的电子商务、电子数控技术等,要知道此部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分支技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刚刚进入我国时还未出现。仅仅过去三十余年时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便实现质的飞跃,其渗透的行业领域逐步增多,众多行业领域可以算得上是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孕育而成的。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我国以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到翻天覆地的发展。之所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实现这般巨大的发展,是因为一方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身具备当代社会所需求的特有属性,另一方面其能够与传统行业领域展开完美的融合。就好比在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医疗行业等,在未引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之前,这些行业领域发展水平始终难以取得显著提升,而伴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步入进一个全新高速阶段。这在大部分行业领域发展中均存在十分明显的显现,就好比在金融行业中,伴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普遍推广,以往的商业模式被替代,以往的商业界限被打破,过去仅能够面向单个地区的商家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帮助下能够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如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过去商业模式下商家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同时,基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而生成的电子商务进一步打破了以往的商业模式,促使商品流通进入到史无前例的极其发达阶段。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相关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人员指出,高等级交通道路信息数据系统结构经全面分析后,即便各种交通道路项目所需的标注、数据种类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大部分数据信息库的构建往往源自同一个数据库,也就是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应用至隧道项目工程等以外数据库构建、管理中,就好比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工程量数据指标展开收录计算分析,还可以对诸如进度、质量及支出等一系列数据展开快速计量。
3.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电子信息行业中主要的通信技术包括数字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宽带技术以及数据通信技术等。就数字通信技术而言,可将其划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数字数据、电报等数字信号展开传输的技术,另一方面是对经数字化处理后的语音、图像等模拟信号展开传输的技术。该种通信技术有着抗外界干扰性、保密性等特征,能够应用于一系列通信业务,促进通信网开展有效的信息管理,改善通信质量,拉长通信距离,强化模拟通信设备性能[3]。现如今,该项数据被广泛应用于蓝牙技术、无线电话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方面。
3.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应用
现如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同样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就好比开展工程项目完成之后的数据积累,经采取健全的数据技术来构建一套针对的工程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就工程造价管理指标而言,可借助工程量计量插件、钢筋消耗等来改进工程造价控制的精准程度;就工程造价管理质量而言,可借助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技术,基于此类构架上,构建起各种不同情况相互间形成有效沟通互动的操作平台;就工程造价管理、编制工程项目预决算计划等而言,同样可借助信息处理系统来采集有利数据信息,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第一时间共享。
3.4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着自身特有的便捷应用及精准服务功能,工业生产领域中通过对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明显改善现代化实践管理质量水平。现如今,该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汽车生产、物流运输以及邮政业务服务等相关行业中。就好比,在汽车生产期间应用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对汽车零部件生产展开跟踪,同时还能够作用于对汽车展开有效识别、对生产要素展开更好的管理等。
图1 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4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4.1 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俨然有成为世界强国的趋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发展较为迅速。然而,在工程项目建设进程中,由于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使得产业结构不断涌现出不足之处,就好比数据库产业规模较小、信息服务业与软件比例份额失衡等,相较于先进国家企业,我国企业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需要电子信息相关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期间,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结构进行严格的把控,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机构。
4.2 市场环境缺乏完善性
现阶段,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面临市场环境缺乏完善性的问题,电子信息真实性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各式各样的媒体广告、缺乏真实性的信息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子信息的可信度,对电子信息发展、普及构成负面影响。相关电子信息管理内容的法律法律不够完善,进一步使得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受我国现阶段还无法有效消除贩卖盗版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以及销售假冒伪劣电子商品等各式各样现象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缺乏完善性的市场环境中,正规商家便丧失了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更是如此。在此部分因素的影响下造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4.3 技术研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存在某些技术核心部门的电子元件需要通过向先进国家引入,很大一部分企业专业意识淡薄,核心技术不足,使得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处在不利位置。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电子技术型人才培育情景并不尽如人意,在开展人才教育方面仍旧滞后于先进国家现有技术上。就现阶段情况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极为缺乏,人才缺失便使得无法将该项技术有效的发展起来,相较于先进国家,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4]。
5 强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有效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显然算得上是一项影响力最广、渗透力最强的技术,不管是哪一个领域的发展少不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同样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发展态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全面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优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如何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5.1 培育技术型人才,优化企业环境
不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如何发展,均是要得到人的主导。因此,电子信息技术要实现创新,离不开人的驾驭,也就是说,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动力源。鉴于此,相关企业应当营造有利的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环境,提升对人才培育、储备布局的重视程度,如此方可实现该项技术的有序发展,并促进其得以广泛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电子工程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动力,为了让技术型人才能够充分显现其聪明才智,就应当构建起一个科学、公平的平台,营造创新氛围浓厚的市场环境[5]。
5.2 促进产业新增长点的生成
相较于其他行业可发现,电子信息行业有着显著的特点,也就是商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商品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进一步使电子信息行业在身处现阶段竞争激烈的环境时具备更客观的发展奇景。鉴于此,电子新行业及对应的企业就应当制定高效的企业增长点对策,强化新产品研发力度。企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能够研制出新技术、新产品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能否应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而企业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竞争水平,确保企业能够发展至技术前沿,就务必要逐步改善、更新现存产品、服务质量水平,使技术更加健全,强化自主创新努力,在研发技术过程中进一步找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
5.3 强化产权意识,改善企业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有序健康的发展,则该企业应当提升对自身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企业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出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应当强化对它们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新技术、新产品名称具备显著的唯一性、独立性,确保用户可对企业品牌产生深刻的印象[6]。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要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求企业要持续不断的强化技术改善、革新,在投资过程中应当结合行业实时动态展开调整、完善,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节产业结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对应产品、服务的全面水平,最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市场竞争力。
6 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6.1 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
近些年以来,互联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其中一个尤为明显的变化就是移动手机上网用户超过了桌面计算机用户,社交网络服务诸如微博、微信、QQ等俨然成为我国互联网第一大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推广应当归功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4G无线通信带宽已经实现100Mb。由我国研发的TD-LTE现如今已成为4G无线通信的一项国际标准,并在我国得到了全面布置,如此为我国自通信大国发展至通信强国创造了有利契机[7]。当前正在研发的5G无线通信一方面能够使得通信带宽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通信技术与电子计算机的有机融合,从而建立起两者相融合的强安全、强密度、超宽带、低延时的移动计算与通信基础设施。现如今,以TPv4协议为基础的互联网在服务水平、可扩展性以及安全可靠性等内容上存在无法逾越的难题,诸多企业、专家学者纷纷展开以内容为中心的互联网、软件定义的互联网的研究,这亦可能是互联网将来的发展重要趋势。过去数十年间,信息工程技术达成了电子计算机与电子计算机、人与人及人与电子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联系,今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为物与物、人与物及物与电子计算机之间的交互联系,将互联网拓展至物端,经泛在网络产生人、计算机、物三元融合社会,发展至万物互联时代。
6.2 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
过去数十年间,电子信息工程成就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未来一段时间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将以智能化为主。“智能”属于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概念,其自始至终处在逐步超前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前沿。某种意义上,智能化即为计算机化,也就是并非死板固定的系统,而属于可演化、可编程、可自动执行程序的系统,进一步要求是具备自适应、自主学习能力。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其属于智能化的标志性产物,无人驾驶汽车同时集成了多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自动驾驶、导航、感知以及联网通信等,相较于有人驾驶汽车更加的安全、节能。现如今,美国已经存在数个地区向无人驾驶汽车下发了上路许可证,可想而知不久将来计算机化的智能汽车将得到广泛推广。由德国研发的工业4.0,其同样有着智能化的特点,设备、被加工零件均具备来实时感知技术,同时可进行实时监测,对设备、产品等展开实时调节,确保加工质量水平[8]。发展智慧城市即实现城市的计算机化,如此将为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图2为工业4.0示意图。
6.3 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大数据化
社交网络的全面推广普及促使全体用户转变成数据信息的制造者,存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缩减了数据采集、存储的成本,从而使得可供分析的数据海量增多,数据俨然转变成一种类似矿产、土地般的战略资源。行业将以往软件、数据库技术无法处理的庞大、不断转变、多模态的数据集命名为大数据,怎么去很好地发现大数据的价值将成为新一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大数据的应用牵涉到诸多领域,就好比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图像与语音识别以及情报分析等。大数据技术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为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
7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深化背景下,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改革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特别就电子信息工程企业而言,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充分结合现阶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市场环境缺乏完善性、技术研发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策略,强化对技术型人才的培育,并以此来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内容环境;另外,还应当有效采取相关策略来促进产业新增长点的出现,使企业的产权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以此来健全和改善企业对应电子技术水平,从而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达到有序健康发展的目的,进而满足人们现实需求,创设令人满意的效益。
参考文献
[1]Zhang Kangfei, Lou Weimin, Liu Huanjun.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J].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o, 2014(30):392.
[2]居彦京.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探讨[J].移动信息,2015(6):19.
[3]孟凡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若干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4]Wang Yangshuai.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15,7(8):149.
[5]董丽云.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124-125.
[6]Hou Liuyang, Hao Changzhen. Research on the modern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5,7(11):262.
[7]王高山,徐飞.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正德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正德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