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高效农业引领型。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特色产业经营突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科学化经营,依托现代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产销结合紧密,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步快速提高。比如:长春市陈家店村、四平市高家村、公主岭市房身岗子村等典型。
(二)三次产业融合型。实现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网络营销、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达到产加销结合、农工商并举,农业多重增值,农民多点增收,形成田园综合体构架。 比如:吉林市大荒地村、务本村,延边州春兴村等典型。
(三)农村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比如:通化市赶马河村,延边州腰甸村、小山子村等典型。
(四)传统村落整理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内已有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修缮整理完善,客观还原历史面貌。村内整体房屋建设规划科学有序,与古村落和古民居风格和谐统一,实际实用,方便生活,促进乡村旅游。比如:通化市鹿圈村、曙光村,延边州白龙村等典型。
(五)环境整治提升型。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效,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突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建设比重大,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比如:长春市双合村、四平市F山子村、辽源市永治村、松原市杨家村、白城市架其村、梅河口市永强村、公主岭市火炬村等典型。
(六)民俗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独特的民俗文化、关东文化,饮食、住宿、服饰、舞蹈、书画等有自身传统,并且民俗文化传承得好,发扬得好,展示得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起到教育育人、示范带动、凝聚精神、鼓舞干劲、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作用。比如:白山市果园村,松原市查干花村,延边州金达莱村、光东村等典型。
(七)名景古迹挖掘型。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历史优势,村内已有知名景点景观、古迹,或通过对已有的名景古迹进行升级打造,或通过全新设计建设打造知名景点景观、挖掘整理修复古迹,使名景古迹成为本村一张形象名片。比如:吉林市松凤村,延边州防川村、红旗村等典型。
(八)乡村旅游打造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各村地域区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游、生态环境体验游、历史文化纪念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通化市赤柏村、地沟村,白山市望天鹅新村,延边州仁化村等典型。
(九)历史名人弘扬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展示弘扬本村、暂住或来过本村的历史名人,以及抗日、抗联民族英雄,提高村知名度,历史名人的典型召引示范作用明显。比如:通化市繁荣村(高志航)、公主岭市大泉眼村(于凤至)等典型。
(十)传统农耕展示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传统农耕器械、文化展示,以及按照传统农耕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带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四平市蔡家村、延边州春和村等典型。
二、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四项措施
(一)高度重视。培育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对于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实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选准不同的切入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典型模式示范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切实把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作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强领导,快速推进。
(二)科学归类。各地要组织人员,按照10种类型标准,对2015年、2016年创建的美丽乡村和2017年计划创建的美丽乡村,进行对号入座、科学分类,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和完善提高。各地总体归类划分工作4月20日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三)典型示范。以市州为单位,会同县(市、区)按照10种类型,具备条件的,每种类型选择1~2个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培育。各地按照10种类型,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审核、市(州)推荐办法,全省选出10种类型的典型模式村(每种类型选择1个以上村),作为参加省农委开展典型模式推荐遴选的典型,推荐典型要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原则,要注重质量,不搞平衡,宁缺毋滥,推荐工作在4月末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关键词:观光农业;新农村;景观设计;应用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农村改革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起来,逐渐形成了丰厚的农村旅游资源[1]。由此,将观光农业作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积极探索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新景观设计的应用情况,为建设魅力乡镇提供参考。文章通过徐州市开展魅力乡镇过程中,发展观光农业的案例展开研究,分析观光农业的发展价值、前景,并提出相应建议策略。
1工程案例
倪园村镇位于徐州吕梁山风景区中部,距吕梁山管委会和吕梁湖约5km,区域内交通便利。该地区的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主要产物为藕、葡萄、梨、苹果、油菜等。当观光农业及景观提升后,给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及收入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如今,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该地区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相继推出农业创新发展机制,倡导农民发展观光农业。因此,以观赏“油菜花”及生产莲藕为基础的“荷花节”便成为了重要活动。时值油菜花及荷花盛开时节,大面积花海,构成了一幅乡村美丽图画。通过当地主产作物构建观光农业,使当地农民不仅可以收获农产品的同时,还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2农村景观设计思路介绍
2.1注重因地制宜
新农村建设,主要以整治村庄为主要对象和内容,而且均要量力而行,使乡村更加美丽。农村生态治理又区别于城市,其治理规模、造价、用途及外观等均存在着差异[2]。
2.2突出民俗文化景观特点
开发农村景观建设,必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将美观适用、经济适度作为农村景观表现的尺度。改进传统的农村景观设计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景观形态、色彩、质感、环保及光影等应用前途。必须注重传统与现代创新环境下的不可复制或者完全照搬,应根据当前农村特色,实现景观效果的适应和相宜。
2.3强调原生态景观与材料设计效果相结合
从观光农业园的功能、环境质量、游人活动、庇荫等要求出发的同时,应注意植物布局的艺术性,以此激发游人的兴趣。农村景观设计必须注重低碳减排。设计中应体现出节能和绿色理念,积极打造农村观光景观特色。
3新农村景观设计在观光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对策及效果
3.1发挥农业特色,推动经济发展
新农村景观设计中,要通过“油菜花节”及“荷花节”,实现农村景观的应用。通过组织种植大面积的荷花和油菜,并遵循农村的总体规划,进一步保护好原生态林区,发展观赏林区,推动生产林区,从而形成各区的景观特色。要将乡村置身于荷花和油菜花的海洋之中,实现农村的景观设计。通过这两“花节”让外界所认识,并为其它农业产品找到销路。因此,新农村景观设计,能够使农村观光业发展效果更佳。
3.2发挥农村原生态优势,打造纯净的乡村环境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通过农村的固有原生态资源进行设计。要根据当地农业种植情况,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体现出新农村景观设计特点的同时,也体现出农村景物与自然生态景观的相互融合。从乡村环境建设看,通过新农村景观设计,能够有效打造出美丽的乡村风貌,给予农村生态环境以极大的保护。
4结语
当前,农村建设是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打造魅力城镇,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观光农业发展中,实现农村新景观设计,将成为勾勒美丽农村的重要一笔。文章以徐州市打造魅力乡镇为案例,分析了新农村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及在观光农业发展中的实践应用效果,为后续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张旭 单位:徐州市源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晓冬.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50~54
云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不可复制,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较好。美丽乡村能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云南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工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旅游开发经验及国家出台的政策,为云南美丽乡村旅游建设该如何科学规划建设、提速发展,提出一些个人意见。
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是人们心中最美乡村的模样。席慕容曾在《乡愁》中有着这样的描述,她说: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美丽乡村,承载着的正是人们割舍不下的乡愁,是可以重拾童年记忆的时空隧道,是让都市人驻足留恋的一方净土。
就资源来说,云南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大理州云龙县诺邓村、红河州建水县团山村、楚雄州永仁县太平地村、保山市隆阳区坡脚村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由我公司(昆明艺嘉旅游)策划、规划的“喊沙傣族特色村”入选2015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从江岜沙――最后一个部落”入围贵州10个省级示范性中国传统村落名列等等。
就政策环境来说,2013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云南。同年,云南省省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亿元,计划建设500个项目,每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不低于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建设美丽乡村500个,以后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争取到2020年全省美丽乡村达到1万个。同时,云南省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要内容,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就发展现状来说,自20世纪80年代自发起步以来,云南省乡村旅游已经进入到大力发展阶段。目前云南已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示范点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8个、名村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91家、旅游特色村20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寨150个、度假村712家、规模以上的乡村旅游接待点4887处、农家乐1万多家,特色民居客栈4000余家。云南乡村旅游呈现出类型多样、梯次合理、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然而,云南乡村旅游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城镇化车轮的碾压下,在很多地方,绿色的原野正在逐渐消失、清澈的河流变得污浊不堪、古朴的民风被钢筋水泥阻隔,美丽的生态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云南民族村落较多,但较为分散,凝聚力较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然存在着城市规划痕迹过重,同质化严重,以及缺乏产业支撑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国家如此利好的政策,以及云南如此多优越的乡村资源,云南美丽乡村旅游建设该如何科学规划建设,乘风破浪,提速发展?我个人认为“美丽乡村核心在于老百姓脸上无忧无虑、发自内心的笑”,打造美丽乡村要从老百姓出发,在规划和建设上以村落原生态特性为核心,建设老百姓过得舒适,游客愿意留下来的美丽乡村。
针对大多数重建村寨城市规划痕迹过重的问题。目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为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规划遵循当地人文特色。古人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反过来,又可以推断出“一方人规划一方水土”。如此,“水土养人,人规划水土”就形成了一个自治社会的良性循环;二是规划不能全覆盖。乡村地理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历史的延续性使得在规划时不能一刀切,要符合乡村规律;三是规划要多部门协调。乡村涉及到农业、文物、文化、旅游、国土资源、农田水利,涉及到产业结构、涉及到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不能单独靠一个部门负责;四是规划要符合乡村传统文化,不能拆旧建新使传统古村落的文化景观遭到破坏。
针对乡村规划建设同质化的问题。以“一村一特色、一寨一主题”为建设理念,围绕民族特色、农业种植及资源禀赋,已重建完成的村寨进行低成本高标准的提升改造,与还未重建的村寨形成区域一体化,内部差异化协调发展。随着历史的沉淀,每个地方积累了鲜明的地区风格,但是在乡村改造中,这样的地域性差异却越来越少,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不仅仅要保留这些特征,还需要与时俱进地融入现代元素,进一步形成独具区域性特色的乡村样式。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以产业带动发展,并围绕“传统农业+医疗产业(中药养生)+旅游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带动百姓在重建后依托产业支撑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在乡村旅游产业方面可从这几方面改进:一是提高基本农田使用效率,发展农业经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为三产打造景观;二是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空间发展林下中药、旅游等产业;三是发展旅游,依托乡村环境发展农业乡村旅游;四是通过产业扶贫带动乡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针对乡村规划缺乏空间设计的问题。老井、古树、戏台、庭院、晒场……是多少人童年时光里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乡村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乡村元素被时代洪流冲击、磨灭。在乡村旅游和文创的大潮下,站在乡村美学的角度,在传承与复兴乡村的过程中,应该抓住那些空间肌理及生活场景,全面认识乡村空间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真正做到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具体可从几点来做:抓住乡村空间的文化深意,突破城市人的唯“美”主义眼光,充分挖掘乡村空间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变迁;寻求乡村空间多元化运用,引进西方规划设计观念的同时,运用传统智慧对空间、功能、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把握;抓住乡村中最有特色的点,比如村中古井、老树、老院子、老戏台等元素;以乡村美学考虑人的空间需求,在规划时要从乡村美学的角度整体去考虑乡村空间的整体组合性,以及每一类空间所承载的现代功能性需求与文化需求。
针对乡村规划缺乏乡土味道的问题。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首先,突出地域特色。尽量保留原有地域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汁原味,不能将美丽乡村建设简单地变成城市的微缩版,失去了灵性;其次,保护好传统村落。保留传统村落结构和风情上的差异性,别让“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只能成为遥远的记忆;第三,要做好村庄布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布局规划必须要考虑到地域风貌,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坚持规模适度、突出特色、保护生态的原则,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不能让根植于乡村文化背景下的浓浓乡愁无处安放。第四,弘扬民俗文化。注重搜集、挖掘、整理民俗文化,并为其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鲜活的内容,搭建好传播、弘扬民俗文化的新平台,让美丽乡村既有传统村落的古朴风骨,也有现代农村的文明气息,让美丽乡村具有生态之美、装满童年味道而又承载浓浓乡愁,
针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的问题,对村寨周边环境与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满足当地老百姓生活舒适化与游客进入便捷化等功能。
在过往关于中国乡村的见闻随笔和媒体报道当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两极化倾向。一类作者出于中产阶层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相对厌倦和审美疲劳,将乡村描绘成世外桃源式的乌托邦,甚至类似欧宁、左靖这样的知识分子,直接就进驻碧山这样的村落,在那里践行着建设现实当中的美丽乌托邦的计划。另一类作者多半在乡村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在都市生活多年之后,再回到相对破败、衰落和闭塞的乡村,又多少会在笔下,生出将乡村故乡否定化、批判化、负面化的冲动。汪冬莲老师这本《满川田纪事》的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摆脱了上述两种极端化叙事倾向。汪冬莲以自己的家乡―安徽歙县下属的满川田村为样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四十户农家展开口述访谈,透过这些教育背景、家族沿革和自身技艺各自不同的农家在改革开放以来遭遇的不同生活变化,来折射出最近40年来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脉络和生存现状。这种对于中国乡村变迁的客观、节制的叙事态度,跟大量以煽情、片面、标签化为特征的自媒体网文相比,明显要更胜一筹。
作者汪冬莲有着近20年的央媒工作经验,他对于中国乡村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其可能的解决路径的记录与探讨,更多是基于多年媒体工作经历训练出来的本能与敏感性。因此虽然这本书并非是一本学术论著,但汪在书中所提出的诸多命题,却完全有可能给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学者,提供可能的议题和丰富的一手素材。
举例而言,作者在书中记录的8例成功从农村转入都市生活的案例中,几乎每一位当事人都经受过比较好的教育;而相对应的是,那些没有经受较好教育,或者从中国教育体系当中被淘汰下来的村民,则直接面临出门打工,还是在家做光棍的尴尬命运抉择。教育对于农民都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在书中的几十个案例当中不言自明。
又如,作者通过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发现当今农产品质量的日益下滑,跟农民对于农业生产的敷衍了事、投入日益减少有着直接关系,而这一现象的发生原因,又是源自农民在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上获得的经济回报,要远远高于农业。因此,不解决农产品收购价格低下和农业收入微薄的问题,就没有办法真正改善和提升农产品质量。这样的观察和分析是非常到位的。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20世纪后20年至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的工业化、城镇化社会的裂变时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社会在这40年中发生的嬗变,超过以往5000年。”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里,中国乡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未来的发展出路又在哪里,相信阅读这本书,能让你在上述问题的思考上,找到些许线索和答案。
《满田川纪事: 乡土中国的农民群像》
汪冬莲 著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十三五”时期,我市聚力壮大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生产稳定,“菜篮子”产品充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高效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总值明显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市素有“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生猪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长沙市的菜篮子后勤保障基地。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获全国先进,成为全国三个超级杂交稻“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工程基地县之一,烟叶产量稳居全省第二,生猪出栏量稳居全省第一。
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xxxxx亿元,农民人平均收入xxxx元。
【农业更强】发挥特色优势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7月23日,来到资福镇合星村,连片的稻谷在骄阳的映衬下,金黄璀璨,十分夺目。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都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收割机轰鸣作业,所到之处,饱满的稻穗倒伏、装袋,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我现在一小时可以收割5亩,一天可以收割50来亩,今年早稻已经差不多收完了,就只剩这10来亩了。”种粮大户刘永军擦着额头上黄豆般大的汗珠,从收割机上走下来,一边喝水一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早稻种植300多亩,早稻平均每亩合700斤左右,看到今年增产、粮食丰收,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支持。”刘永军表示,今年气候好的话,晚稻可以达到1000多斤一亩,两季加起来20多万元纯利润不成问题。
“今年资福镇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以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为目标,积极扩大早稻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集中育秧,提供免费种子,加强技术指导,做好种粮大户的示范,实现了早稻生产的丰收。”资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金国告诉记者,该镇以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为抓手,通过送种集中育秧,免费为种植大户进行室内育秧,提高早稻产量和抗性。尽力遏制抛荒、“双改单”和直播现象。
“今年宁乡市粮食播种面积165.96万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55.36万亩、一季稻种植面积36.8万亩、晚稻种植面积58.9万亩。比去年提高了8%左右,去年粮食产量为68万吨,今年达到72.5万吨。”据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尹建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增种粮大户350个,规模经营流转土地总面积增加了6万多亩。蔬菜种植面积70.2万亩,年产值14.8亿元;水果14.5万亩,年产值1.8 亿元;茶叶5.7万亩,年产值1.979亿元;烟叶3.67万亩,年产值6.57亿元。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产量、调优结构;以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抓手,推进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大中型灌区及其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构建起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我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市民能吃上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我市积极应对非洲猪瘟,全力恢复生猪产能,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进行生猪产业链合作,形成产业项目示范带动。休闲农业企业由2015年的278家增至366家,营业总收入由原来的5.5亿元增至8.7亿元。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和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农机总动力182万千瓦,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了11万千瓦,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增长了8.3个百分点,农机行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4亿元。
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365家,实现总产值512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实现“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08个,并获评首批湖南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宁乡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宁乡农业科技园获批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创建国家示范农业产业强镇和省农业产业强镇各1个。“宁乡花猪”获评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乡村更美】聚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5月15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记者走进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房舍、一尘不染的庭院,一条条平整宽敞的沥青道路交叉纵横,与四周散布的农家相映成景,犹如置身在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农村“五治”为主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全域洁净、秩序整治、设施夯实、乡风文明”四大行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颜值与魅力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真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重要手段。为此,我市把加强党建工作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并进,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着力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改厕12万座,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2%;建成乡镇、村垃圾回收分拣中心253个,农村垃圾减量达45%,250个涉农村(社区)全部成功创建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沩山乡、灰汤镇、夏铎铺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金洲镇关山社区获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花明楼镇杨林桥村获评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省级卫生乡镇4个,省美丽乡村示范村15个、精品村2个,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特色村30个,宁乡市本级美丽乡村218个,打造美丽屋场204个。我市先后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湖南省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县”“湖南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有了颜值和气质,我市瞄准发展“绿色经济”,深化文旅农旅融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实现由“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农民更富】盘活资源资产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特别感谢李书记,介绍我到中草药种植基地做事,鼓励我种植中草药!”12月4日,青山桥镇心田村已脱贫群众闵小初告诉记者,三年来,他不光还了10万余元债务,手头上还有了余钱,日子越过越好了。“早脱贫了!现在,我不光在这里做事赚钱,家里还有400多棵果树、药材树,收入很稳定!”
心田村山势险要,人烟稀少,农村“留不住”和“干不了”矛盾凸显,农田抛荒和山地无人管现象明显。驻村第一书记李志纯带领扶贫工作队积极谋划,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将贫困户无劳动力耕种的闲置土地进行流转,引进康庭中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生态养殖为一体的多元化农业,使村民成为享有“租金、薪金”的“双金”村民。
“十三五”以来,我市上下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协同推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做优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措施,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经营主体吸引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落实产业扶贫政策措施;全面构建“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脱产”驻村帮扶和“千企联千户”立体帮扶体系;31个省定贫困村已于2017年底全部出列,2020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53561人全部实现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连续四年获全省第一,农村危房改造成为全国示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落实落地见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带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
同时,我市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鹊山模式”入选2016年中国十大年度改革案例,村企共建“双江口模式”、镇村统筹“老粮仓模式”等集体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得到上级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各村因地制宜,涌现出“产业服务型”“土地合作型”“资源开发型”“乡村旅游型”“物业经营型”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典型;276个涉改村(社区)全部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32个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全面实现“去薄脱空”。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放眼楚沩大地,全市人民正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过去五年,我市农业农村有了很大变化,农民收入实现了稳步提升,但是“三农”短板依然存在。展望前路,我市信心百倍、不胜不还。市委全会擘画了宁乡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的发展新蓝图,明确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动百亿花猪产业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找准了定位、明确了路径。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辉煌“十三五”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又将起航。站在新起点上,我市必将昂首阔步、足音铿锵,奋力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展现新作为、新担当,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新成效,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新发展、新辉煌!
市民心声
“现在政策这么好,如果自己好吃懒做的话,是很难走出贫困的。一方面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另一方面还要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改善生活,这才是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的关切。”靠着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和勤劳的双手,横市镇合金村璜塘组肢体残疾村民(已脱贫)发展种植业,年收入超40万元,成为2020年度湖南省残疾人“阳光致富示范户(带头人)”。他表示:“希望所有的困难家庭能用好产业扶贫好政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致富的丰收果实,早日脱贫致富,享受幸福生活!”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媚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文化和旅游局工作总结
1.高质量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
2020年,重点完善提升15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分馆、66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2个贫困村文化设施,打造了73个村级图书馆文化馆服务点。新建3处城市书房和10处城市书吧,目前全区共有7处城市书房,与区图书馆一卡通用,方便读者就近借阅。大力进行创建宣传,在报纸、电视、广播及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报道,形成宣传声势;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以及主要街道、商超、车站、机场、宾馆、酒店、银行等场所,设置宣传标语,形成人人了解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局面。深化城市文化内涵,全区先后重点建设了19个红色文化展馆、打造了29个“文登学”文化展馆,命名了12处红色主题公园。
2.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大走访调研和群众文化活动力度,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2020年,培训基层文化管理员、文艺骨干5批次,送戏下乡活动遍及每个村,每村至少5场演出,公益电影放映7233场次,各类公益文艺辅导上万场次,文艺爱好者利用自家闲置场所改建“文化活动点”超过500个,全区形成部门带动城乡文化联动、民间剧团覆盖各片区、小文艺队覆盖各村居的多层次文化活动阵地。2020年上半年威海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文登区排名第二;11月份,威海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度暗访评估中,文登区排名第一。
3.精品旅游有序健康发展
梳理全区文旅资源,发掘了167个有特色、有故事的优质景观和历史遗迹,推出慈口观、顾家、梧桐庵、六度寺等10个主题民宿及一批网红打卡地;利用3年时间,打造18个精品旅游特色村,今年,慈口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制定自驾旅游整体规划,培育文化体验游、红色教育游、康体养生游、乡村民宿游等融合业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10月,新增天福山红色旅游景区和威海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2个3A级旅游景区。在威海市政协组织的精品旅游视察中,文登区在8个市区中排名第四,取得历年最好成绩。
4.激活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全面落实上级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9家旅行社退保证金84万元,为3035家文化体育、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企业减免税费4520万元。加强线上线下节会的营销推介,从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开始,坚持月月有节庆,举办了蒲公英文化节、樱桃节、金鸡菊文化节、西洋参文化节等,线上助力文登特产销售,实现“富民”产业与精品旅游的深度融合。5月—10月广泛组织商户参加威海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参与项目7个,交易笔数1490笔。提振冬季旅游市场,自12月1日至明年2月底,开展A级景区免门票惠民活动。
5.文旅项目集中落地
全区新上了15个文旅产业项目,其中,启动续建呼雷汤温泉,郁竹苑田园综合体、莲花城田园综合体、新农创春分小镇、听风观海文化旅游项目等精品旅游项目已有部分设施投入使用。“双包双促”有效落实,全局78名干部包促文旅企业,重点帮促解决问题35件,受到企业的好评。
6.改革创新工作不断推进
(1)行业精准扶贫经验为国际旅游减贫事业提供参考。2020年,区文旅局推荐的米山镇西山后村生态旅游开发扶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是威海市唯一被收录的案例。
(2)文登音乐厅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这是省委制度创新的重点任务,全年上演了11场精品剧目,“花小钱、看大戏”的惠民举措,深得观众好评。
(3)文登图书馆荣获威海地区唯一的省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试点单位”。
(4)文化馆“艺彩龙乡”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2019年度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关键词:动画场景设计 审美类型 时空造型 审美变迁
中图分类号:J05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48
动画场景设计的目的是使动画形象的表演发生在一个具体环境中,使其更具有空间感、时代感和地域亲切感。动画场景设计可以营造情节需要的环境气氛,完美的动画场景可以使动画欣赏的魅力大大提高,更好地展现故事性和真实感。反过来,故事情节和动画的风格也需要通过不同的场景设计来体现。还记得《睡美人》中公主和王子相遇的那个恬静的、散发着草叶清香的森林吗?还有《阿拉丁》里那片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最美的场景要属《风中奇缘》中那片辽阔的美洲土地了,到处都美得令人心醉,充满了大自然的奇妙和清新。
形式是内容的体现,动画场景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写实、装饰、抽象等。但总的来看,好的场景设计不仅应烘托故事情节,还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能喧宾夺主,而应锦上添花。
回顾动画场景设计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审美类型期:
1 城市变奏
城市是人类文明标志性的创造物,无论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还是破败的棚屋、萧瑟的街道,从旧到新,从破到立,从萧瑟到繁荣,城市成为社会的脉动。说动画作品是城市文明的衍生物,并不为过。早期动画作品中,以城市为场景的,数不胜数。如《铁臂阿童木》、《城市猎人》、《变形金刚》、《机动警察》、《神探柯南》,至今仍每年出新的《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尽管风格迥异,但弥漫着工业化气息的城市背景为其所共有。同期的美式动画也不难找到近似的案例。从小城的《辛普森一家》到纽约地下水道里的《忍者神龟》,再到《虫虫总动员》里繁华的昆虫都市,我们都能看到熟悉却又陌生的城市背景。城市是变幻的,城市的发展因人们不断改变的需求而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城市仿佛流动的音乐,只是取决于动画主题和风格的不同,这音乐也呈现出多变的律动。
同样是城市背景,《攻壳机动队》和《机动警察》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风貌。巨大的城市背景下对应矮小人形的画面,在有意渲染面对强大的物质世界时人类力量的渺小和无助以及人类自身那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2 回归乡村
如果说,城市是代表着文化的、群体的、移动的,那么,乡村则代表着自然的、孤独的、安定的。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人类从自然中来,文化必回自然。动画场景设计对周遭的城市生活从关注到已然厌倦,人们渴望回归宁静淳朴的心灵家园——乡村。
如果说《机器猫》中的城市背景代表着一种工业化的童趣,那么,《龙猫》的纯美乡村背景就是人们纯粹的、自然的梦想、让人心生向往。然而,乡村既有其纯美自然的一面,也可能隐含有孤独,宁静的心碎。《再见萤火虫》中,阿泰和妹妹因为逃避战火而来到了乡村,每天在乡间捕蝴蝶,荡秋千,捉迷藏。静谧的乡间多么美好。然而好景不长,妹妹很快因为无钱治病死去了,静静流淌的河水似乎也在哀叹,萤火虫漫天飞舞,化为妹妹在乡间奔跑的身影,那么哀婉,令人悲从中来。
同样是乡村背景,日式动画静谧纯美,而中国风格却写意、淡然。《牧笛》就是最好的例子。动画场景采用李可染的水墨画风格,格调高雅,意境优美,动静相宜。江南的田野、摇曳的秀竹、飞流千尺的瀑布,空灵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如同诗的精致和韵味,情节往往淡化,但作为场景的乡村之美却永留心间。整部影片格调清新、洒脱、空灵、飘逸,将中国诗画的意境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回归乡村,是人们在生活疲惫、人心浮躁的背景下,对美好和淳朴的内心渴望。
3 碧海蓝天
当陆地已载不动人类的满怀梦想时,海洋成了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考验和显示人类意志力量的理想场所。大海,宁静单纯,又深远难测,可以启迪一切未知的遐想。从亚德里亚海上翱翔的飞行员《红猪》,到海洋深处的恶势力犯罪家族《鲨鱼黑帮》,再到澳洲大堡礁湛蓝大海中平静生活的小丑鱼父子, 当然还有《悬崖上的金鱼姬》,一片碧蓝深邃的大海,那深蓝夜空下海天的完美交融……每一个如诗般唯美的画面都是一个纯粹的梦,那是人类遥不可及的梦。
同样,飞行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从呀呀学语的儿童放飞纸飞机,到踌躇满志的少年放飞风筝,再到血气方刚的青年的飞行员畅想。人类仰观天空之大,渴望如鸟儿展翅的情结,与生俱来。《天空之城》就描绘了这样唯美的场景。红猪驾驶着战机在亚德里亚海和蓝天白云之间潇洒的飞行,他的每一次酣畅的飞翔都奏出了一首首绝妙的空中畅想曲。飞翔带给我们一种释放感。红猪驾驶红色战机凌驾于国家法律与政体之上,龙猫的飞翔带来了成长的欢乐,千寻的飞翔抚平了人的内心中欲望的沟壑。再到宫崎骏最新的反战力作《起风了》中,那纸飞机飘扬的碧蓝天空,正如宫崎骏所说,放弃了飞翔便不会再有美丽的梦想,那是人们对自由由衷的憧憬,正是影片中那些洁净美丽的飞翔,带给我们心灵上的自由和新生。
动画场景中的碧海蓝天,已不再是人类认识自己力量的场所,而是人类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属、理想的寄托,人们在碧海蓝天中寻求积极的生命体验。
4 太空幻境
从古到今,人类一直对无垠的宇宙充满向往。苍茫太空,浩瀚难测,它总给人类带来无尽的遐想。人类的智慧之光还没有真正触及那神秘的时空,只能将这种想象转化为影像。
《星球大战》集中使用了最先进的高科技电脑及数字制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它所表现的波澜壮阔的太空场景和星球大战场面,超出常人所思,不能不说是一种梦幻般的视觉奇观。更大的震撼发生在《WALL·E》里。WALL·E跟随着自己所爱的机器人Eve,展开了一场充满奇幻的太空之旅。飞船掠过了月亮,绕过太阳,伸手触及了木星的光环,看到了遥远的星云,看到了整个银河,奇丽万分。两道自由而不再孤独的美丽弧线在太空中骄傲地舞蹈。虽然摆脱不了传统动画结局的窠臼,但因为置身于太空,《WALL·E》不可避免地带有一抹浓重的未来气质和浪漫气息,这或许正是动画场景设计的魅力所在吧!
5 结语
动画场景设计的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审美观念的多极分化必然体现在动画场景设计的审美变迁中。从早期审美的模拟现实,再到审美的多元化、理想化,也许“简单”才是最终的真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动画作品而言,内在思想的完整性,情感表达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都是任何时代不变的审美追求。
参考文献:
[1]佟婷.动画艺术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惠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3]鲍桑葵.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1985.
【关键词】乡村建设;民族特色;建筑保护;技术创新
1概述
我国乡村土地广阔,但由于青年们大多都外出打工,可用耕地大多都被荒废,使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对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的保护逐渐加强,对其发展规划也更加重视。对那些传统建筑,在保护的同时又不对其产生影响,就需要对传统建筑设计手段的了解以及现代技术的灵活运用,使其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对于我国而言传统建筑设计手段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技术则是创新,二则结合可以扬长避短,推动了建筑的发展,对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乡村人口的绝对值很大,市场对乡村住宅有需求,但由于我国社会福利水平及总体经济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持乡村人口住房消费的能力,乡村人口不能构成乡村住宅消费的主体,同时,传统的家庭居住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因此市场有效需求不明朗,市场风险稍大,乡村住宅市场发展缓慢。
2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2.1传统建筑设计的理念
《考工记》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说的是肯定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和形态,而非与自然相抗衡。纵览中国古代建筑史,大至城市、小至建筑单体,莫不是如此。九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包含着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反映着人的社会以及自然属性。从周朝开始,就逐渐形成了建筑的形式制度。到了唐朝,朝堂在官员百姓住宅建筑形式及装饰上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宋朝出版了《营造法式》,从技术、工料上保证了建筑形制的体现。情景交融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艺术中高层次的追求,中国人能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到有限中。
2.2建筑技术的创新
为了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到利用材料本身来达到节能,这就需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积极实践各种创新技术。例如:外墙保温,从黄土墙到今天的匀质板改性防火保温板,它改进了聚苯乙烯的防火性能,燃烧性能可达到A级。夯土墙的使用,有效的避免地了开山采石、采煤烧砖,同时它的隔热效果好,导热系数小和热惰性好,热稳定性好,造价低廉。但回想江南乡村夯土墙情况和宁波五散房夯土墙的设计经验,大面积使用夯土墙导致了大量墙体裂缝和土体剥落等缺陷的出现。而王澍设计的“山居水岸”里发现夯土墙遵照绿色、环保,可再回收的理念,又挽救了这一设计手段。设计中使用的夯土墙原料取自本地,且仅用碎石、砂和黄土,试样成品达到了精细的装饰效果,土体剥落现象少,使现代夯土墙施工技术有了质的飞越,引进了土壤固化剂这种新型材料,不但能提高强度还不怕水的侵泡,不怕冻融和风的侵蚀,这些特点大大提高了夯土墙的承重能力和使用寿命。上述案例,把传统建筑设计和众多现代技术融合在一起,能够满足人们的多重需求。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突出了不同地域性,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建筑风格、建筑技术等。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技术也有一定的矛盾存在,要想做到更好的融合,还需要继续努力。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至深,所以传统建筑设计在现代建筑中还会有所影响。但随着人们的思维和观念都将发生变化,我们越加重视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将现代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与传统建筑手法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3把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技术在乡建中运用的讨论
3.1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潮流
在剧烈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乡村与城市一样经历巨变,保存乡村建筑是未来乡建的一大重点,建筑传承着人的情感。现如今提倡“美丽乡村”,那么乡村建筑也可以成为一道全新的风景线,新型的乡村建筑应该既要考虑到农民的生产习惯和生活习惯,也要注重城镇化进程的生活特点。注重秉承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通过运用新技术来弥补传统建筑设计的缺失,同时利用运用现代技术达到节约能源,如太阳能、沼气、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设施。做到节地节水节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选材以环保节能为主。传统的乡村住宅基本都会有一个存储空间或者是养殖空间,如吊脚楼,它的一层是一个较矮的低层空间,用作存储食物或者是圈养家禽。所以应该考虑村民需要一定面积的存储空间等,每个家庭的这些辅助空间整合设置在一层,既符合人们生活的需要,也应该解决了底层潮湿,通风等居住的问题。在做项目设计时,应注意结合当地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
3.2乡村住宅设计及规划指引设计概况
2012年设计师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对广州市白云山村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与改建,在这个方案中,最吸引我的是他们对危房的改建,完美的实现了当地传统的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结合。该房占地1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8.3平方米,共两层半,建筑物高度为11.3米。设计借鉴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同时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建筑采用前庭后院式的设计。通过户型的合理组织,实现动静分离、食寝分离、干湿分离、净污分离,以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提供多元化生活模式的需求。在运用现代设计手段创新的方面,墙体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外墙做隔热保温措施。采用节能型灯具、卫生洁具和环保型管材,门窗用保温性良好的塑钢窗。卫生间、厨房地面均为防滑耐磨地砖,并做防水处理。墙面贴浅色瓷片到顶,其余地面均选用抛光地板砖,墙面、顶棚均采用易于清洗的内墙涂料。
3.3乡村住宅设计中的操作性与矛盾
吕品晶说:“中国乡土文化生生不息,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我希望用建筑凝固村庄曾经走向衰微的瞬间,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它未来的祝福。”而在板万村项目里,有村民则表示不认同。板万村,一个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辖下的小村庄。村庄人口以布依族为主,保留了丰富的布依族传统文化以及完好的村寨风貌,也被称作“最后的布依部落”。村里至今还保留着布依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穿着自己纺织的围腰与绣花鞋,喝着村民亲手酿制的酒。但因受城市化影响,村落却在逐渐衰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只留老人与孩子在偏远村落里相依为命。村里的住宅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旧式的吊脚楼,一种是新式的砖房。旧式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很不卫生。火塘放在房间里,把整个建筑内部都熏黑了,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三角屋面部分采用横墙承重和木梁,没有圈梁。屋面多采用木望板和挂瓦条,三角屋面与建筑之间衔接较弱,整体性不强。村里的新房子一般都建得大,但是没有家具。收纳空间主要靠地面,堆满了各种物件,缺乏好的收纳的方式。改建方案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传统的民居风格,还原了黔贵地区独特与环境结合的山地建筑形态的同时,也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段改变了建筑的构建方式。但在完成对板万村的改建之后,一些村民则提出了抗议。他们觉得建筑应该是新、大气、奢华的风格,他们见识了外面的建筑风格,想带回自己的家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们不仅是对建筑的外型做改变,应该是对建筑的舒适性和建筑空间的使用上改变。
3.4乡村住宅设计中的尺度
在浙江富阳文村富阳洞桥镇试点美丽宜居村庄试点建设中,就很好的拿捏了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尺度。此次试点范围为“4+1”区块,即1个行政村和4个小自然村组成,由中国美院王澍教授主持规划设计。王澍说:“我的想法是在不改变古村落面貌的同时,实现隐形城市化。”在王澍的各类项目中不难看出,以保护老房子为前提,对那些老村中如癌症细胞的新民居,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就地重建,遵循整旧如旧原则;二是深度改造,不是简单的外立面刷刷,而是望闻问切,根据每个房子不同的风格进行深度改造,比如,是夯土建筑的,就用新夯土技术改造;是砖结构的,就去掉那些难看的瓷砖,用新研究的抹泥技术来改造;是杭灰石垒砌的,找来村里的20多个石匠,让他们也参与项目。在技术上,夯土、抹泥等一些老的建筑技术要不断创新,寻找新材料、探索新方法,说服村民接受它。为了延续传统村落的多样性面貌,王澍设计了8种不同的房子,同样的土地上布局了24户,错落有致,和谐自然,设计中考虑到了小院、堂屋、农具室、灶屋等,村民们也能接受了。莫干山下“洋家乐”也是如此,它的“土气”而是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意思,在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低碳环保之外,同样强调栖居的设计感、生活的审美意趣以及低调的奢华舒适,里面的酒店大都是夯土墙、木结构、老家具、青石路、竹林里,体现着拥抱大自然的理念,则毫无疑问代表了当代性与时尚感。
4结论
乡村的城市化是一个必然的进程,但乡村也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有人去关注,去保护。目前可能从城市化的角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个我觉得也正常,但是这种变化不是一种自然的、有机的变化,它是一种机械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乡村的危害非常大,当完成了快速城市化,再反思现在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后悔当时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保护性的工作,留下一些存在于乡村老房子中的独特的建筑技术与手段,独特的文化。我希望就是能够在这个阶段能够去做这样一些事情,而不是为以后留下遗憾。由于科技的进步,导致了建筑材料全球化、建筑技术全球化、建筑审美全球化。而建筑的全球化就目前来说是一种趋势,它意味着会影响人们传统的审美,平淡掉地域特点。在这种全球化的大条件下,希望我们设计的建筑能够真正做到和环境的融合,把传统的建筑设计和现代的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我们既需要民族的审美,又需要时代的创新和表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Z].2000.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Z].1993.
[4]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S].
[5]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Z].2012.
[6]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Z].2012.
关键词:乡村休闲旅游;创意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创意农业,就是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科学设计,打造资源节约、绿色开放、包容共享的农业发展新形态,走出一条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的乡村休闲旅游与现代农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1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
乡村休闲旅游指旅游观光者依托自然乡村空间环境,以领略美好乡村奇特自然风光、突出人文景观为目的,集观自然风光、乡村休闲度假、民俗娱乐、农家购物、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形式[1]。19世纪30年代,在欧洲兴起了一股“乡村热”形式的旅游,1865年,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引导居住在大城市的居民,利用闲暇时间在家人、朋友、同事的自由组合下,结群到农村体验乡村生活,倡导游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更趋多样化,乡村旅游也随之异军突起,乡村休闲旅游作为提高农村经济新的衍生形式,以其功能多样、资源利用高效、消费需求新兴而被业界视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据成都市旅游局的《2015年成都市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成都市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达9519.18万人次,占旅游接待总人数的49.75%,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00.06亿元),同比增长24.25%。创意农业旨在突出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注重把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加工过程、生产方法等融入文化再造、旅游提档、产业升级,从而打造具有浓郁“乡愁”意境的产品和市场[2],并以独特的创意农产品或农事活动,传承并打破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等农业形态,达到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包容发展的最佳效果。
2“中国酒村”的基本情况
“中国酒村”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邛崃临邛街道文笔山村,距成都65km,项目规划面积533.33hm2,总投资15亿元,以“酒香里的中国、记忆中的老家”为主题,以邛崃千年南丝路农家酿酒工艺为文化基础,对现有川西民居实施升级改造,打造集“邛崃原浆文化体验之旅、红高粱种植酿酒、农家花海田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展现独特原酒文化为主题的川西平原乡村休闲旅游胜地。“中国酒村”规划建设12个功能区域,分别为:大梁酒庄、田园迪士尼乐园、万亩红高粱观光公园、迷你香猪园、大梁农耕园、酒疗SPA水景酒店、二十四孝养老院落、未来水世界乐园、天府水浜渔村、太阳部落梦幻乐园、丝路酒寨以及酒坊民居安置街区。这些不同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旨在为每一位远离都市喧嚣的游客能在这里随农家俗、酿农家酒、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体验田园耕种、酿制原浆老酒、寻找儿时的记忆。随着“中国酒村”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越来越多,仅2015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80余万人次,单体旅游收入总额达3000多万元。
3“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3.1“中国酒村”发展创意农业的特点
3.1.1“以农养酒、以酒促旅”的模式促进了创意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的循环融合发展“中国酒村”在打造过程中,突出农业主线,把周边农民的农业生产用地通过作物折价、货币补偿、土地入股等形式进行了使用权流转133.33余hm2,专门用于种植酿酒原材料红高粱。游客以认种红高粱的形式体验种植、收割、酿酒的乐趣,通过“种酒粮、醅酒窖、事酒艺、兴酒礼”等一系列身临其境的活动让游客了解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3.1.2“回味童趣、回归田园”推进乡愁记忆与农耕文化深度结合按照“嬉戏田园一天,穿越时空千年”的理念,把农业生产的末端附属品稻草编制成变化多样的各种动物形状,建造一个纯稻草主题文化的“农村新型迪士尼乐园”,在给游客带来耳目一新感觉的同时,又在山水田园间亲身感受滚铁环、扯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跷跷板爆米花等传统老游戏的无限乐趣,找寻孩提记忆,重归故里田园。
3.1.3“体验农事、农耕教育”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结合以亲子系列为主题,父母带领孩子种高粱、探酒坊、碾水磨、进厨房,通过这些农事体验活动,把碾米、磨面、榨油等传统手工技艺一一呈现,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感知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汗滴禾下土”的辛勤与快乐,让城里的孩子在劳动中接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再教育。
3.2“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酒村”在发展创意农业进程中,充分吸纳前人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成功经验,经过4年多的成长,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3.2.1生产的适度经营规模效益不明显过于分散的经营方式,将会造成投入产出比的偏离,产业链条局限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缺乏农业工业化过程,创意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值空间相对狭小,因此缺少规模化的企业等市场力量的跟进,将很难投放市场,树立高端品牌,从而将大大限制其资本运作的潜力。
3.2.2创新力度不够大有重复传统农家乐的趋势,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偏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缺乏一定的科研投入、技术储备和厚实的农业发展土壤环境。
3.2.3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协同融合发展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宏观愿景和远期发展目标,还没有利用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块金字招牌进行创新品牌的宣传与推介,缺少全景产业发展的市场化开发理念。
3.2.4缺乏对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发展方面的资本、技术、人才、运作机构的充分培育还没有从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场等方面为创意农业市场化开发创造条件成熟的外部环境[3]。
4创意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究
在分析了“中国酒村”创意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后,我们不难发现,农业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呈现多层次创意化发展的农业产业里,要实现农旅互动发展,融合多种产业元素催生新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十分必要。
4.1“花卉+婚庆”模式,打造“世界爱谷”把花卉的培育生产与婚庆进行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室内婚礼的束缚,在绚烂鲜花的芳香和美丽阳光的交相辉映中举行浪漫婚礼,在花熏大道感受七彩浪漫童话花海。推出花卉种植、销售、鲜切花;推进花卉深加工与鲜花延伸品再生;打造婚纱摄影胜地、婚礼举办天堂和温馨蜜月洞房;形成集花卉养生、保健、美容于一体发展的世界爱谷特色花卉婚庆游憩综合项目。
4.2“苗木+休闲”模式,打造美丽生态新村把苗木作为乡村休闲旅游与创意农业规划的有生资源,在全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种植旅游观赏性强、开发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的优质苗木,不断提高苗木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景观苗木进行搭配种植,突出苗木种植的空间视角,形成情景化的景观效果,把游客带入一种心旷神怡、如临其境的林木郁郁丛生的美丽生态新村[4]。
4.3“果业+创意体验设计”模式,打造创意瓜果王国以“微果园”的模式,由企业主把果园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小块,游客可以根据个人对水果的偏好、不同的季节、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等认种一块果园,平时由企业主代为打理,游客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照料自己的果园,并在瓜果成熟季节实地感受采摘之欢乐。同时,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对瓜果进行创意设计,形成以瓜果果实、果树、花朵及其吉祥寓意为原型的各种创意性景观、休闲空间、动漫体验项目,也可以“以人代物”,把鲜活的人打扮成瓜果形态,感受异样之美,并在游客用餐时的餐具、座椅、房间的包装设计中融入瓜果元素。
4.4“鱼业+多元化渔乐体验”模式,打造百渔乐园和虾兵蟹将王国在传统垂钓的基础上,引入摸鱼、掏螃蟹、钓青蛙、抓大虾、粘知了等各种娱乐方式,将钓鱼、抓鱼、网鱼、摸鱼、打鱼融入相关联的其他乡土游乐方式,构筑一个乡土田园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游乐游憩综合体。同时,将鱼、虾、蟹、蛙、贝等进行象形设计,设计成为各种小屋、休闲座椅、景观设施、生活用具,真正地让你进入水产养殖的王国。
4.5“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模式,打造梦回“十八坊”以记住乡愁为目标,收集整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俗技术、耕作方式和传统劳作工坊,通过特定区域、方式再现作坊内部摆设、工具、工艺流程等[5],游客既可观看传统的劳作方式,又可亲身参与酒坊、油坊、磨坊、染坊等体验劳作。
作者:龚贤 闫紫月 单位:成都行政学院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畅.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湖南实践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6(4):50.
[2]李瑞芳.创意农业视角下的农业科技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46.
[3]林炳坤,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