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高一生物概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生物概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生物概念总结

第1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作为高中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的学习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其中的规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课堂上要明确复习目的,注意反思,及时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这时,务必紧跟老师的节奏、听懂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的难易、释破自己的疑难。老师一般都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妨通过这一段的练习,多练多问,解决自己的困惑。

下课后多想想,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课后要抓紧自己的时间来进行反刍消化,基础的掌握、难点的强化都在课后。应利用下课后的一段时间,或者自习课,或者临睡前的一段时间,大脑像过电影一样把本节的内容再现一遍。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没有时间,但只要有心就会有时间,能力就是在自主学习之中养成的。

学好高中生物知识的方法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效率。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老师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快速学好高中生物的方法1、首先要培养起对生物的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反复的看书。

其他的理科或许看书还起不到特大的作用,惟有生物,是一定要看课本的,包括大字,小字,注释等等,反复看,画上不同的重点,比如主干知识,第一遍看了没记住的,第二遍看了没记住的,做题时提到的等等。并且生物是理科中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

2、作对比。

比如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酶合成调节和酶活性调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3、注意总结

学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总结,比如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各种育种方法等等。

4、流程图和背诵结合。

上课认真听讲,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生物过程老师讲的很细致,结合课本,在脑中反复想动态的画面和流程,比如有丝和减数分裂,有氧呼吸三个过程等。

5、有效做题。

第2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关键词]分析性智力 高中学生 概念生态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40112 

一、前言 

生物学是由大量的生物学概念组成的概念体系,因此,概念学习是生物学教学的中心环节。由于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十分抽象,所以学习概念时,学生往往根据其朴实的想法或经验曲解概念的本质和内涵,建构错误概念。因此,有效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建构正确概念,成为生物学教研的核心任务。 

学者Posner等人在1982年提出概念转变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念转变的条件,即个体对已有概念感到不满足,并且认为新概念是合理、有效且可以被广泛应用的;二是概念生态,概念生态指的是个体的经验背景,这个经验背景决定了个体对世界、知识与科学的看法。在随后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出了概念生态的组成因子,Hyun Ju Park在《Components of Conceptual Ecologies》中根据访谈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了概念生态组成因子及其主题(见表1)。 

陈振威、陈龙川借由“密度概念”对国小学生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对象为高、中、低三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访谈和观察,发现每位样本学生的概念生态组成因子间都存在某些关联性,这些关联性也都因人而异。黄冬霞对初中生的电路概念进行概念生态的调查,同样把被测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另外对一对双胞胎姐妹进行个案分析,结果显示电路概念生态关联对概念理解有直接影响。总结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研究都只是依据学习成就来划分样本学生,分类方法单一;其次,许多研究只分析了概念生态因子间的关联性,没有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或教学策略。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群中存在三种智力类型,分别为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因此,本研究以罗伯特·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为依据,采用三元智力量表对学生进行智力类型分类,采用访谈、课前课后的观察等方法对分析性智力学生的概念生态进行研究,为有针对性的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为实现对人群进行智力类型测试,罗伯特·斯滕伯格及其团队编制了三元智力量表(以下简称STAT),南京师大蒋京川博士根据中国文化及国情特点,对STAT进行了改编,形成《STAT中国修订版》。本研究采用后者,随机对厦门市某高中高一年级两个教学平行班的学生进行智力类型的分类,再从分析性智力学生中根据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习成就抽取出三位分析性智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Hyun Ju Park总结出的概念生态组成因子及其主题为依据,设计“细胞核的结构概念”访谈问题。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在建构“细胞核的结构”这一概念时,各概念生态因子所起的作用及各概念生态因子间的互作,进而了解分析性智力学生的概念生态。 

三、研究结果 

对三位学生小Q、小Z和小X的访谈显示,他们在建构“细胞核的结构”这一概念时,都表现出了对学科的喜爱,如当被问及是如何来学习这个概念时,小Q回答道“我会去想它的结构本质,学习会让我的脑袋充满活力”,小Z回答“觉得生物不难,听完课基本就会懂得了”,小X则答道 “我能够理解这个概念,因为很容易就可以把它想象出来”。由此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三位学生学习的本质。又如,对于概念的呈现方式,小Q表示脑海中会出现概念图,小Z表示会想象成一个鸡蛋,小X的回答和书上图画基本一致。可见,三位学生的学习本质都直接影响了概念的本质。诸如此类,通过对每个因子进行详细分析,这三位分析性智力学生,在建构概念时其概念因子的关联性如下图所示。 

四、分析讨论 

(一)分析性智力学生概念生态存在共性 

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小Q、小Z和小X在学习中都存在着明显的偏科现象,理科学习效果普遍较好,文科则不理想。在学习方法上,三位学生都是通过理解来学习,很少有背诵,且学习起来较轻松。另外,除了一位学生会偶尔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外,其他两位学生几乎都是依靠课堂学习,途径单一。根据因子间关联性的分析,不难发现三位学生的概念生态因子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如第一,形而上的信念→对认识论的认同→知识的本质→概念的本质;第二,情意领域和情感方面→学习的本质→概念的本质;第三,学习的本质影响概念的本质;第四,知识的本质→对认识论的认同等;而知识的本质影响对认识论的认同的结果与黄冬霞老师的电路概念生态研究结果一致。 

(二)分析性智力学生概念生态亦具个性特征 

三位学生概念生态因子关联性除具上述共性外,不同个体间还存在个性差异。小Q的概念生态当中存在着以往的经验→学习的本质,这个关联也对小Q的概念学习有很大帮助。在采访中,当被问到过去关于细胞核的学习对今天的学习是否有影响时,小Q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旧的概念无论对错,都会令他产生新的思考。以往的经验在小Z的概念生态中表现为以往的概念→对认识论的认同,就是说小Z以往的概念只影响到对认识论的认同,对其他因子则没有影响。但小X的概念生态中,以往的经验几乎没有对其他因子造成影响。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分析三位分析性智力高中学生的概念生态在建构概念中的作用可知,形而上的信念的养成,通过影响对认识论的认同进而影响知识和概念的本质。因此,形而上的信念的教育是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其次,情意领域和情感方面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动力作用;再者,学习的本质影响概念的本质,多元学习方法的获得,是概念建构的重要保证。 

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以往的经验对概念生态中其他组分因子的影响与否或影响程度。 

(二)教学建议 

本次研究采用《STAT中国修订版》对厦门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智力类型的测量发现,分析性智力学生在该学生群体中占多数,他们对概念的建构存在共性。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此类学生,教师的教学可从以下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 

1.立足于上位概念开展概念教学 

科学概念教学,应立足于上位概念的内涵开展教学。上位概念内涵涉及形而上的信念范畴,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在实施概念教学的同时,可实现知识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例如,高一生物必修课程内容,应站在“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这一上位概念上进行系列概念教学。 

2.教学应抚触学生的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强大的内驱力,对于较为抽象的概念学习,可通过满足学生兴趣、获得成就感、为集体悦纳等情感需求,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提供获得集体悦纳和成就感的平台,通过概念教学情境创设,提供手脑并用的实践内容,以激发其学习兴趣等。 

3.重视学法指导的概念教学 

分析性智力学生的概念生态显示,学习的本质影响概念的本质。可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应将概念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渔。如运用概念模型方法,建构有氧呼吸概念、光合作用概念等。 

[ 参 考 文 献 ] 

[1]陳振威, 陳龍川.國小學生密度概念之概念生态[J].Chinese Physics, 2000, 3(2): 21-56. 

[2]Park H J.Components of conceptual ecologies[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07, 37(2): 217-237. 

第3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一、课前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精神,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1.对生物发现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列表处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重视生物事实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让学生领略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是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根据课文的叙述,教师应首先在课前列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科学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教师可根据材料、试剂、条件、现象、结论,列出表格,对课文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表格处理方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对教材的重难点,有选择地使用课件

在必修模块中,有一些重难点较微观、较抽象,在课前教师应选择好课堂教学的课件和Flas,使抽象和微观变为形象和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攻克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扩大视野,加速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必修三模块中,有许多与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知识点就是重难点,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免疫调节,还有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等,这些知识点是重难点又较微观,难以用实物展示,这时极需课件辅助教学。在课件的演示下,学生对一系列过程印象更为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加深,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十分必要。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生物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工夫,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我认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经常启发学生从认识生物现象去获得生物知识,或用生物知识去解释生物现象,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解决许多日常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以检测某人尿液中的糖含量来判断他是否有可能患糖尿病来激发学习欲望,会有很好的效果。②迁移是以先前的知识学习为前提,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固就越有利于迁移。因为只有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易于觉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旧课题的共同点。

三、小组合作探究与有深度的思考并行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在提高课堂效率的背景下,高一生物课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目的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优势互补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就某一个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自学,自我认知,自我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小组结果,老师做出点评。在小组合作探究后,还要有揭示出教学内容本质的问题的提出。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四、恰当比喻使知识简单化,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有这样的困惑:对于生物学中一些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在课堂中尝试了比喻教学,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简单化,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例如,在学习ATP这节内容时,学生知道多糖、葡萄糖和ATP中都含有能量,但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的只是ATP。对于这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学生很糊涂,使用时容易混淆,如何使它们简单化呢?我用了这样的比喻:把多糖比做支票,葡萄糖比做百元大钞,ATP比做一元小钞。提问学生:如果我现在手上拿有一张两千元的支票,他想买一斤西红柿,他该怎么做?学生就会回答说:先把支票拿到银行兑现出两千元现金,然后再换出一元小钞就可以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肯定,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马上就明白细胞中的“百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直接能源物质。这样的教学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4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网络;生物学素养;高考

我们学校进行的“三全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让我们在实施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也避免不了出现一些共性或特性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2014年高考试题,非选择题29题(10分)(原题略)

此高考试题考点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2016考试说明》中指出,本考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这部分内容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每年都有出现,是高考必考内容。

这道细胞代谢高考试题中等难度,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经典曲线题,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将这一曲线图分析清楚并牢记,本题得全分很容易。但是经过调研,此题学生并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错误在于:第2问,只答A;第4问答“光照”;再错就是呼吸光合的关系没有弄懂;“大于”没答出来。

二、学情分析

生物学科,通过一个知识点的答题情况就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共性或特性问题。以上是细胞代谢问题,而细胞分裂、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现代生物技术等知识点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学生角度:据资料显示,我们学校的学生来源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局直,三分之二来自农场,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差距较大;学生存在的基础差异、认知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面对分块式分布的零散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欠缺。这是共性问题。

经调研汇总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发现,历届学生都认为细胞代谢的题就是难题,在课本中篇幅比较长,基本内容多,实验多,图解多,经典曲线多,学习记忆起来不容易。呼吸和光合的关系理解得不透彻,因为没有从生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角度去认识植物体本身。这是特性问题。

教师角度:我们学校高一生物开课,高二上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要求一年半学习四本教材,有些教师过于急功近利,新课程教学就多流于形式,在教学中不能有效组织教学,教学效果不显著。教师不能放开学生,课上虽然有情境创设,问题的提出,但是最后都是为了让学生主动说出准确答案,多数情况下是教师说的多,总结的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课下虽有习题巩固,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达到知识内化,更别提提高生物学素养。

三、解决问题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思维导图的书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知识与习题间的连接再靠学生讲解的方式达到内化。

1.分组教学,激发斗志

采用分组教学,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两组学生讨论,讨论后分别用自己的方式讲解,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容量,又容易形成竞争机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个别学生对于有些题在较短时间内还没有弄懂的,就再多给一些时间,有必要的话可以针对每道题请会的学生做一下简单讲解,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课时,更好地体现训练的价值,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增强自信心的目的。

2.信任学生,有的放矢

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整理知识点,书写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细水长流,达到内化。每一个章节结束写一次,每个模块结束写一次,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写一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总结,既熟练了基础知识,又将知识点与习题有效地联系起来。课上,对于学生在展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指出,而是通过“请学生打分”“问学生是否需要修改”“引导提问学生的思维盲点”等措施,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体系构架的更完整、更独特、更灵活。

我一直践行我的理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书写。培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最终提高成绩,成就高考。这样锻炼了三年,在升入高三的下学期,次次模拟考试第一,学生做题速度和质量显著提高,一个知识点拿出来,可以扩展出很多知识点,即准确又全面,这就是思维导图的妙处。教学效果显著。

四、总结结论

学生的能力和成绩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鼓励与信任,让学生相信老师与他们同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路要慢慢走,踏踏实实走,一步一个脚印,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也要相信老师。老师的方法很重要,小组讨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书写,这是我目前比较有效果的做法。老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分数,这是现行的教育要求,所以老师和学生必须共同面对,要配合默契。

我知道,教育的路还很长,我会与我的学生一起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益,让我进步,同时也为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授课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1-01

高中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升学问题和未来的学习情况。生物知识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状况。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生物教学。

所谓新授课指的是以传授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活动,新授课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 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效率能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生物新授课的教学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提高高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改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许多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只是简单地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解生物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导致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当前生物教学的主要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失去学习兴趣,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高中生物老师在新授课课堂教学时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学生只看作是接受知识的主体,更要把学生看作生命的主体,把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权力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生物课程学习的主人。

二、做好课前准备,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生物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生物新授课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要使学生能在生物课堂上顺利学习新知识,教师要积极做好新授课的教学准备。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在新授课课堂教学前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深刻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并合理地利用教材,积极做好课前准备。生物教师在备课中,教师需要把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对生物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新旧知识在内容上的必然逻辑关系,全面地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在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生物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提问或练习等方式来对旧的生物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新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

三、创设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对提高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生物学习,从而全方位地提高生物学习效率。

新课程理念要求生物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入新授课。教师在创设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围绕教学目的,合理进行创设。例如,在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源创设教学情景,通过视听来感受和领悟生命的现象和奥秘。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比如,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教师在新授课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让抽象的概念,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在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对整个生物课程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理地进行练习活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因此,在生物新授课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去进行生物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地获得新知识,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地给他们设计练习活动,练习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教师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练习,练习的内容尽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要努力把新旧知识连贯起来设计相关的练习活动。

新授课的练习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能力。练习活动是提高新授课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练习结果可以说明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以反映教师新授课的教学质量。

[1]贾建壮.怎样上好新授课[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2]王树三.浅谈如何提高高一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导报,?

2012年第35期

第6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人所共知,勾股定理也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他的一套哲学理论是欧洲后来神学基础,也是希腊第一个公开宣称自己是神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下面将一一论述。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艺术氛围浓厚的萨摩岛,他的富商父亲送他到埃及巴比伦学习数学,又到雅典学习过音乐和诗歌,他拜访了泰勒斯,也曾师从于他,但是他依然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兴趣。毕达哥拉斯在雅典不光拜见了当时本文由收集整理的社会名流,也平生第一次见识到了宗教的力量,当时大部分雅典人都信奉奥尔弗斯教,这个教的主神是酒神巴库斯,其来源是希腊民族的原始信仰,最初是崇尚沉醉的快乐,但是后来由于受到新宗教的冲击,逐渐转向禁欲,毕达哥拉斯没见过这场面,当场就被镇住了,于是决定自己也创个教玩玩,所以他就开始了今后的教主生涯,自命为神,到处传教。

下面摘录一些毕达哥拉斯教派的戒律:

1.禁食豆子。

2.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

3.不要在光亮的旁边照镜子。

4.当你脱下睡衣的时候,要把它卷起,把身上的印迹抹平。

……

这些戒律在今天看来,有些莫名其妙,有些还自相矛盾,但这些就是毕达哥拉斯所下达的神谕,不容违抗,也不容质疑,否则就会遭到神的惩罚,这些几近荒谬的教义自然有人无法忍受,就想反叛,反叛的下场很惨,最著名的两个倒霉蛋就是梅达彭提翁和希巴索斯,他们两个违反戒律在出远门坐船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死了,这些教徒就说他们受到了神的惩罚,神震怒了。最后并没有查清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不过我可以大胆的推论,很有可能就是那帮狂热的教徒干的,为了捍卫自己主神的尊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教派的极端性。

毕达哥拉斯所创造教派,男女都可以参加,财产共有,但是有个先决条件必须懂数学,数学不好,免谈,因为他认为纯粹的数学可以使人获得心灵的愉悦,就像酒神巴库斯带给人们的一样,是通往理性的唯一道路,他更是说过,不懂数学的人,不配研究哲学,他的这一理论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及其弟子。

下面来说说他的灵魂不朽论,他的灵魂不朽论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和基督教神学,首先他说,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具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这就像是圆周率一样,生生不息,永无止境。

引述一段伯奈特的观点来说明毕达哥拉斯的轮回理论,他总结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异乡人,身体就是灵魂的坟墓,然而我们决不可以自杀以求逃避;因为我们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们的牧人,没有他的命令我们就没权利逃避。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像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的也有三种人一样。那些来做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种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这恰恰很符合他对自己的定位,他说:世界上有人,有神,也有毕达哥拉斯这样的生物,他把自己置于人神之间,目的是通过净化的力量使自己得到提升,达到与神同在的目的,毕达哥拉斯心中的神是完美的,美好的,纯粹静观的,深深地影响了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也

被基督教部分吸收。

第7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在一定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就是在创造一种环境。教学过程是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李秉德提出“环境是教学七要素之一,教学环境受制于外部条件”,他还论述了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有关的理论问题。何克抗认为:“学习环境是人们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对事物的理解和构建解决方案的地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种学习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居必择乡,游必就士”、“居必择邻,交必良友”。古人早已提出,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因此,学习环境影响学生的成长。为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创设学习环境的初步研究。本文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节的教学中如何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和发展科学能力,谈几点做法和认识。

 

1 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热爱科学,首先要对科学有兴趣。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活动的战场,是科学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更新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生物科学的特点,把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渗透和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传授科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1.1 巧设课的引入,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引入,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进入求知的良好状态的重要作用。本节课的引言,可以这么设计:“儿女与父母的相似遗传现象,可是有的同学发现自己是单眼皮,而父母是漂亮的双眼皮,他会因此觉得很懊丧,而且怀疑性状是不是遗传的?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大家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本节的引言,还可以这样设计:“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品种抗倒伏,但容易感染锈病;另一个品种一倒伏,但能抗锈病。如果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体上来,得到既能抗倒伏又能锈病的小麦品种,那该多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知道,现在这种想法已完全可以变成事实。”这样的引言,生动有趣,学生爱听,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1.2 介绍生物科技新成就,激发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生物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从农业、医药卫生、工业和国防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生物科学的研究将更大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当介绍一些生物科技新成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热爱,为将来献身生物科技的研究,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本节课我在导入新课时介绍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的故事。告诉学生袁隆平试验成功的杂交水稻在我国推广后,每年为我国增产水稻1亿公斤以上,为我国乃至世界解决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节课还可以进一步介绍,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打破种间屏障,超越孟德尔极限创造出高科技的动植物新品种,从而极大地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这些生物新科技的介绍,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

 

2 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各种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家的辛勤劳动。今天我国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教学不仅要传播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将前人已获得的生物学成果,如概念、知识、结论等直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但是生物学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实验得来的,因此,在教学中重视介绍科学知识产生发展的科学史,突出知识的产生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探索生物科学的愿望。

 

本节课的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孟德尔的故事,课上花点时间让部分学生代表各小组讲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规律的故事:孟德尔出生在贫寒的农民家庭,父母亲都是园艺家。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趣。长大后热衷于植物的杂交实验,希望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高贫苦农民的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他惊奇发现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代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F2代出现固定的分离比,显然与当时的融合遗传理论不相符,孟德尔敏锐地发现了新的问题,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分析,并精心设计实验程序,反复多次进行实验研究,以及超越时代的大胆猜测和推理能力,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得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这样的故事,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去探索遗传规律的内容,同时学习孟德尔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勇于探索、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对学生的一生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3 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理解科学思维和方法的重要途径、手段和方法。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进一步探究等。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涉及到所有的环节,也可以只涉及部分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进行科学探究教育的素材,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结论得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我把本节课设计成探究式课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提出本节课最希望知道(学习)的问题,小组间再汇总、交流讨论,形成本节课的探究问题:a.孟德尔怎样设计豌豆杂交实验?b.孟德尔实验后发现什么问题?c.你可以如何解析实验现象(假设是什么)?如何验证假设?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体会到了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隐含着非常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他的实验结果非常可靠,是他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学们既获得了科学知识,而且记忆深刻,又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探究能力。

 

创设探究式教学环境,既可以在新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习题训练中进行,还可以布置在课外进行。例如在高考经典习题训练中也可以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我把这个题目设计成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有2组提出“无角和有角,哪一种是显性性状?”,有2组学生提出“是否能确定显性性状是什么?”,有6组提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再生一只无角牛(或有角牛)的概率是多少?”。后一种问题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原来学生是直接把有角当成显性性状。所以,把高考题改成探究式试题,还是需要一些条件限制的。确定了探究问题后,学生进一步讨论如何做出假设,演绎推理的结果是什么?等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式科学研究的方法、过程。初步学会了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设计等科学探究能力。

 

4 开展科技活动,培养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外可以开展多种生物科技活动,强化科学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增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如指导动物饲养小组,捕捉和培养果蝇,然后做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实验。又如指导植物栽培小组种植玉米,做“白玉米与黄粒玉米的杂交实验”,观察和统计实验结果。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课堂上,请同学介绍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演示收获的成果。再如学习了遗传规律后,组织我校高一全体学生到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参观学习,听引种园育种教授的有关报告,实地参观各种实验室和苗圃基地。再比如发动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在课外调查当地遗传病的种类、特征、病人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家族中发病的情况等,画出遗传系谱图,写出调查报告。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近亲结婚的危害,自觉地宣传婚姻法。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分析、总结、查阅有关资料,撰写生物科学小论文等,能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明确生物科技与人类息息相关,从而产生献身生物科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课内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科技实践活动,尝试做小科研工作者,从中体会科研的方法,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第8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 生物成绩差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2-02

在生物教学中本人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测验法、问卷调查等科学方法对学生生物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有助于学生提高生物成绩,也是生物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有效手段。

一、学生生物成绩差的原因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一)、思想意识层面

1、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对生物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消极的行为:不想看书,也不会听课,甚至产生厌倦,这就变成了强迫学习。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的结果就是考试一知半解,学习成绩就会很差。学习,有时就像谈恋爱,一定要学习的人和学习的对象有感觉才行,如果没有兴趣,只求结果,一般是不可能成功的。生物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过程,如果你体会不到它的兴趣,那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生物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课本中有丰富的资源,通过对教材彩图和插画等课程资源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当然学习效果也会显著,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良性循环下去。

2、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缺乏学习目的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一堂新课之前不知道该怎样去预习,上课不知道怎样听,一堂新课之后不知道怎样复习,拿起书本翻到哪里就看哪里,练习想做哪里就做哪里、、、、这样漫无目的的学习方式,你再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有计划、有规律去安排学习,才能迎接所有纷至沓来的学习任务,不会恐惧作业和考试,才能够把学习道路上的痛苦和困难转化为财富,并以此激励自己更好地前行。

3、学习情绪化

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情绪对人的影响力超过理智判断1000倍还多。所以情绪化是学习的大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绪化表现得非常明显的同学,心思都没有放在学习上,上课会走神,听课效率会降低,课后练习也没有心情认真去完成。一个人在高兴地时候,学什么都学得很快,接收知识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因为人的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兴奋度很高,记忆力很增强;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处于注意力涣散,这对学习效率来说是致命的,一心不能二用。一个不受情绪干扰的人,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所以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就不能不关注我们的情绪,更要学会掌控它。

(二)、知识掌握层面

1、忽视教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忽视了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根本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材上,而是脱离课本知识,盲目地把大量时间花在各式各样的教辅资料上,所以导致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透彻,在考试过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点记不住就填不来,直接影响了生物成绩的高低。很多同学自以为教材中的内容太简单,一头扎在各种教辅资料中,专攻难题,典型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2、忽视课堂学习

听课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生物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忽略了课堂上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课不专心;讲小话;睡觉;发呆。这些表现导致老师讲的内容没有听进去,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不是课下看书就能看懂的,所以老师讲解的和自己弄的肯定是两回事。生物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记的知识点比较多,上课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很多知识点也就在课堂上记住了,课下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再来记忆,提高了听课效率,才能夯实基础知识,最终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3、学习习惯差

生物成绩差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①课前不会预习:学习就像一次旅行,如果课前不预习,你就不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把握不了一堂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效率不高。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它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到你将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即便你无法记住任何具体的知识细节,却仍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粗略的印象。这层印象会在课堂听课的时候极大地帮助到你,更好地记住课堂知识。②课后不会复习:人的记忆都有个遗忘进程,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你当堂课记住了,课后如果不及时复习,过后就会遗忘,因为你此时的记忆是短时记忆,必须通过反复学习,复习,巩固才能把这些知识变成长期记忆,甚至永久记忆。学生的大脑也不可能是复读机,最好的学生也不可能把老师在40分钟内讲的知识全部记下来,所以课后一定要复习,“温故而知新”。③不会问问题:很多生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听不懂的知识点或者是做不来的练习,根本是不管不问,不懂、不会就这样放着,形成了知识点的空洞,最终导致生物成绩差。越是没有问题才越是问题,不会提问的学生,不善于思考,不会质疑,就更不明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缘,对知识的掌握肤浅。古人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不耻下问。

(三)、应试能力层面

1、心理素质差

总有一些同学,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平时的学习成绩也比较的不错。可是只要一到正式考试,他的成绩就会急转直下,让老师和家长跌破眼镜。这主要原因还是心理素质太差了,平时考试,同学心理没有任何压力,可以正常发挥、自由应对。一到了正式考试,一走进考场,有些同学就会不自然地出现一些怯场的情形:头晕、心慌、掌心出汗、大脑突然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目一下一片茫然,越紧张、越心慌,就越不能正常发挥,最终的结果就是考试失败。学生心理素质差主要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和对失败的恐惧,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以一种积极地心态面对任何考试,要充分相信自己、肯定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更不能害怕失败,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长发挥,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2、审题不认真

从每次考试的试卷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考试的失误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审题不认真,做选择题时题目中描述正确的选项学生会选成错误的选项,而题干中描述是错误的选项时,学生又选成了正确的,这样的失分屡见不鲜。在非选择题中,试题要求填图中相关序号或者字母时很多同学填成文字。很多大题的失分都是由于不认真读题,没有获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和重要信息就开始盲目做题。生物这门学科中很多语言的描述很相近但答案却大相径庭,比如: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和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这两种表述很相近就是多了一个具膜,答案肯定就不一样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如果审题不认真,肯定就失分了。

二、提高生物成绩的对策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对学生的生物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后,就学生应怎样提高生物成绩提出相应对策,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习生物的良好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情绪,是促使人们在某一方面去顽强地追求和探索的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思维,深入和刻苦的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良师益友,也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突破口,更是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强大动力。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悉心关怀学生的高尚情操等教学情感去诱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生物学史上的科学轶事去唤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通过生物实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现象、寻找生物规律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通过传授解题方法、技巧去树立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等。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要教师注重探索、注重观察、注重教法,能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去教学,那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一定能培养起来的。

(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学习的重要意义和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对生物的学习,还可以从中汲取多方面的营养,潜移默化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环境观。因此,学好生物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重视生物,不要只顾眼前,应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着想。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特点。生物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所以要想学好它,并不是学生所说的简单背背、搞突击就行,主要在于理解和运用,在于平时的积累。只有让学生端正了思想认识,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学习也就轻松。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制定计划能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磨炼学习意志;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的基础,能提高对学习新课的兴趣;专心听课是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键环节;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要求对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所学新知识由“懂”到“会”;独立作业,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灵活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解决凝难是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理解的错误,通过点拔使思路畅通,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系统小结是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四)、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在生物学习中,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尤其不可忽视。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老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

(五)、提高应试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题海战术是无效的,必须通过“记忆基本知识――应用训练――综合巩固提高――总结反思”来进行训练,在该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审题、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1.提升审题能力

审题就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摸清思路,按正确的方法推理判断,若不慎重,则有可能出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每年的高考中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

2.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在试题分析过程中有意识通过问题或条件的变式加强训练,除了可以让学生确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还可以对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发散性、创造性进行训练,而这一点对提高解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规范性训练,培养生物语言的习惯

生物学专业术语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使用专业用语,少用俗语;语言表达精练、逻辑性强,通过教师营造的规范、严谨的语言环境逐渐影响学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波. 高中生生物学习动机与成绩的关系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2]王为民. 影响学习成绩的四大因素的因果模型之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5

[3]洪启燕. 高一生物学困生学习效率低的成因及转化策略[D]. 苏州大学 2013

[4]栾景红. 高中生物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延边大学 2011

第9篇:高一生物概念总结范文

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 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

1.课题的提出

1.1 课程改革和时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有关自主学习的阐述有多处,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使学生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有这样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应该是新时期每个受教育者致力追求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1.2 现在学校的教育现状呼唤自主学习。学校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基地,而现实生活中学校的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提到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地位,片面的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造成学生成为知识的接受器,苦战于茫茫题海,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人,而不是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1.3 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所决定。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满堂灌”为代表的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可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多数人仍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还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不够理想。究其原因,则在于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所以,如何认识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有何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的涵义是什么?对于自主学习的内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研究和界定。目前,国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比较充分,如研究自主学习的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巴里・J・齐莫曼(Barry.J.Zimmerman1985,1995)教授认为,自主学习即自我调节学习, 他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具体地表现为:自主学习的学生在元认知方面,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生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他还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合适的反应[2]。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Pintrich2000)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设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着中介作用[3]。

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本质问题也作了一些理论研究,其中庞维国(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的理论研究最具有代表性。他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建构知识并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状态进行监控、调节和修正;在任务结束后对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和评价。化学自主学习是指在化学教学目标的宏观指导下,学习者根据自身的认知风格自觉地确定化学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化学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其中既包含学习者、化学学习内容及其物质载体,也包含学习组控者。

为了进一步把握自主学习的涵义,我们有必要对自主学习的特征作进一步的阐述。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指出,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5]。具体的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6]:

(1)学习者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心理学把能力定义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按照这个定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理解为:自主学习能力是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实质上是一种学习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个体心理品质和创造精神,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

自主学习能力应当包括:自我定向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定向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正确地了解自己、诊断自己、把握自己、确定自己人生坐标的能力;自我选择能力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自主确立学习方式、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媒体、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学习者控制和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监察、评价、控制和调节,修正与完善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战胜困难与挫折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应达到的目标,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和建立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针对自己情况不断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能动地锻炼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掌握知识、获取技能、获得发展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不是无师自通,而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2.2 自主学习的相关学习理论。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主张心理学者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包括个人认知,情感等。人的主动性是通过内部控制才得以实现的,由此教育情境就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个性、学习风格、情绪特征、学习动机等思想根源,从而增强学生能动性的自我调控。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作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学习的自主性: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寻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以及探索秘密的欲望,学习过程就是求知或学习的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因此,人的学习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罗杰斯还提出,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主体性:罗杰斯还主张,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学习静止的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学习。要想学会如何学习,必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而要想掌握学习过程,就必须认真地参与学习过程。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能被传播,但传播的知识只有在它被重新构造之后,即得到了解释并且与学习者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才在各种情况下变得可用。”。而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事物)意义的过程。学习者的知识与经验是不能通过外部输入传授,而是从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即学习者要对外部的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这里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在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以建构自己的理解,原有的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持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学习任务的自”,强调给予学习者解决问题过程或学习过程的自,同时,该理论指导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技能,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2.2.3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类似于科学家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它提倡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强调的是学习探索发现的过程[9]。他的发现学习,并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主要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而获得对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虽然,布鲁纳所指的发现学习主要指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的方式,它要比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容易得多,但是,学习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发现与惊奇一样,偏爱有良好训练的头脑”。这样善于发现的头脑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对于儿童和学生来说,良好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学习能力的教育和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他说:“某种教养儿童的方式,某种家庭气氛,将会使某些儿童比其他一些儿童更能成为发现者”。

2.2.4 元认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于1976年提出的“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对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诸因素如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科特点、学习策略等的认识。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元认知体验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学习前对自己学习结果(成功或失败)的预感,学习中对学习中内容的难易程度、掌握程度的感觉,学习后对学习结果的感受(如失败的困惑、成功的喜悦)。元认知体验对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直接的影响;元认知监控表现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的特点和学习的要求等定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每一操作的有效性,并根据检查结果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元认知监控是学习成功的关键[10]。元认知对学习活动起着整体监控的作用,所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成功。

2.2.5 终身教育理论。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试图凭借某种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已不再可能。人类将进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正如《学习的革命》中所描述的“我们正经历一场改变我们生活、交流、思维和发展方式的改革,这场革命使得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止不前。”。《学习的革命》中还提到:“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地指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个学会与1989年提出的“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一起,构成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旋律,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其中“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这一系列教育观念中的核心观念,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化社会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

终身教育要求人们具有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因特网络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信息化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的个别化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人们获得知识除了靠教师的传授外,更多的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去有选择地学习,自主性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因此,今天的教育必须促进学习者终身教育所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

3.实验假设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保持服务意识,转变“教知识”为“教学生学知识”,在教学行为上,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经历“自主决策、自主体验、自主醒悟、自主探索”的过程。那么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进而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体会和掌握化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变量

4.1 自变量:教师的态度,教师的吸引力,体验式教学,学生自主决策、自主体验、自主醒悟、自主探索。

4.2 因变量:“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5.教学模式与原则

5.1 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5.1.1 自学辅导式:呈现学习内容和目标――独立学习――个别指导、自学讨论――组织交流,归纳总结――联系整合――巩固――质疑。

5.1.2 实验探究式:

(1)科学抽象式:创设实验情境自主实验探究实验事实科学抽象自主得出结论应用深化。

(2)猜想与假设式:

5.2 教学原则。化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自主学习需要的前提。为了创设和谐民主的化学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以下几个转变:

5.2.1 变教师指导为学生首创和集体设计。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有3个基本要素,即: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学生;被认识的客体―客观世界;促进主体认识和发展的媒体―教师和课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通过活动产生发现真理、获得新知的体验(尽管它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也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发现规律、探求新知的方案或实验步骤,并进行寻求真理的实践活动,从而得到自己的感受或评价(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好引导和调控),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和积极性得到增强,其自我实现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在师生共同参与“发现”真理的活动过程中,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课堂气氛达到和谐的、美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应该是每个教师所刻意追求的。

5.2.2 变平铺直叙为一波三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化学教学中应力图使教学过程“一波三折”,切忌平铺直叙。因此每个新课题的引人往往适宜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当学生的思维沉浸于一个新鲜的问题情境之中的时候,他的自主学习的需要就得到了强化,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师一生、生一生活动获得解决后,教师的任务是不能让学生产生满足感,此时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创设出较原来层次更高而“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新的问题情境,并组织问题解决。在这样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思维层次由低到高的问题情境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不断强化,自主学习需要不断增强。当然要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新颖性,并能引人入胜。

5.2.3 变“被动回答―接受”为“主动回答―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由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到师―生双边教学模式,再到师―生、生―生活动的多边教学模式的三个阶段。其中多边教学模式,可让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的气氛,这样的结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此时的学生如果有了学习体会就会情不自禁的要求发言,或学生相互之间发生自发的小范围的讨论,而接着对学生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可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可选用“发现学习”模式、“集体讨论技术”模式等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当然,教师要能顺利地应用多边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或质疑,即使其观点是错误的或质疑的质量较低,教师也应对其提出表扬。

5.2.4 变“单纯的知识教学”为“知识、情感并举”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心灵教育”过程,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过程当一个人对事物有所认识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喜、怒、好、恶的情感,因而教师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要发展他们的积极好学的情感,以强化其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善于分担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认识错误和情绪上的障碍,并及时帮助他们校正和克服。

(2)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并向全体学生肯定这种发现的价值。同时教师应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说明,并及时作出反应,使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的自豪感。长期坚持如此教学,就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甚至达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为学生所心领神会的效果。

(3)提出和解决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当前所关心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逐步地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来。

6.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实验班 宾阳中学高一435班

对比班 宾阳中学高一434班

2.实验方法:行动研究法

7.实验结果分析

附录一

案例:氯气 自主实验探究教学片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发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 2.氯离子的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猜想与假设式)。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将一朵鲜艳的红花放入一瓶黄绿色的氯气中观察,提出问题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呈现自主学习内容

引导自主设计实验

指导实验一套完整的制取气体装置应包括哪几个环节(气体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吸收)

已知氯气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

MnO2+4HClMnCl2+2H2O +Cl2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气体装置

1.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HCl、H2O)

2.除杂试剂(饱和食水盐、浓硫酸)

3.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尾气吸收试剂(氢氧化钠溶液)

组装气体装置,收集氯气

思考

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个别自主实验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

注重自主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指导小结刚才红花褪色,是不是氯气使它褪色的呢?是不是氯气有漂白性呢?

一张干燥的红纸和一种湿润的红纸分别放入氯气中

说明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有漂白性

实验证明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思考、小结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假设、验证实验

指导小结

……是什么使得红色褪去呢?

假设:氯气、盐酸、次氯酸

盐酸滴到纸上

干燥的氯气和盐酸都不具有漂白性,应该是次氯酸有漂白性

……

思考、自主实验

……

注重自主实验探究

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

续上表

实验引入将一朵鲜艳的红花放入一瓶黄绿色的氯气中观察,提出问题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

演示实验

指导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

指导小结

氯气溶于水是否全部和水反应,怎么证明?

在装氯气的瓶中注入少量水

新制的氯水中可能含有哪些粒子?如何证明?(H2O、Cl2、HClO、Cl-ClO-、H+、OH-)

有黄绿色―Cl2 ;氯水能使红纸红色褪去――HClO;滴入酸化的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Cl-

验证假设

氯水中可能含有微粒:H2O、Cl2、HClO、Cl-、ClO-、H+、OH-

观察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方案

思考、小结

注重自主实验探究

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联系整合

指导小结漂白粉的成分是氯化钙和,它的漂白原理是什么?

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生成HClO而具有漂白性思考

小结联系整合

组织应用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气时,为何试纸的颜色先变红、后变白?

激发课外自主学习动机

布置作业有关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与水反应的习题提供课外自主学习的时空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氯气 (第一课时)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MnO2+4HClMnCl2+2H2O +Cl2

2.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HCl、H2O)

3.除杂试剂(饱和食水盐、浓硫酸)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尾气吸收试剂(氢氧化钠溶液)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1)HClO的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漂白、杀菌、消毒。

2HClO2HCl+O2

(2)新制氯水中含有微粒:H2O、Cl2、HClO、Cl-ClO-、H+、OH-

2.氯气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 NaClO+H2O

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CO2+H2OHClO+CaCO3

附录二

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

答题要求:你认为叙述正确的或符合你的情况的,请按要求选择适合的选项,A代表“完全同意”,B代表“基本同意”,C代表“基本不同意”,D代表“完全不同意”。

1.我学习化学有明确的目标。

2.除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我有自己的自学计划。

3.为了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化学,我会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程。

4.我能自觉地预习、复习。

5.上课时,我想睡觉时能提醒自己要坚持听课。

6.教学中,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的任务,我一般都难以完成。

7.化学学习当中,我觉得自己的学习毅力不够。

8.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不要求交,我也能自觉完成。

9.我能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错误,找出原因并从中有所收获。

10.我常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化学的体会和经验,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

11.在做作业前,我经常先把课本知识弄懂后再做,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12.教学过程中,凡是自己能弄懂的问题,我都希望通过自主学习弄懂

13.课堂上我希望老师给我们自己自主学习

14.课堂上,我希望不用自己思考,老师直接把结论告诉我们。

15.我常思考最佳的,最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

16.我对能正确解答的习题常思考在哪一步耗时较多,并对有关知识加强复习。

17.交作业、试卷前,我会仔细检查。

18.学习一部分内容后,我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

19.每用一种方法解题过后,常思考我用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原理。

20.测验后,我常总结自己做错的原因,避免在下次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21.我经常总结自己自主学习化学的成功经验。

22.我常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3.我常反思自己的自主学习活动,反思自主学习效果欠佳的原因。

24.我经常自觉地做错题笔记,并对错误原因仔细分析。

25.我对所解的习题常试图用多种解法求解,并比较其优劣。

26.对自己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常犯的错误,已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再犯。

27.对自己善于解答的习题,自己清楚为什么善于解答这类化学问题。

28.对不善于解答的化学问题,自己清楚以后该怎么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