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生活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全球变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和挑战,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低碳生活的形成是解决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我所经历的一点一滴,那些记忆依然使我感到充满着挑战性。如何更好的认识低碳、实施低碳,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查阅等,对杭州市及其临安县社区居民的低碳行为现状进行调研,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提出提高我国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居民低碳行为的途径。
关键词 低碳 行为意识 社区居民 出行
一、调研背景、意义及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的排出,导致地球变暖,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各地区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志愿者联盟与绿色传播中心的在京成立,让低碳进入生活,进入社区,其宗旨是促进中国绿色碳汇增加、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在这样的形势下, “低碳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认同。由此,我们践行低碳生活,走进社区,也是刻不容缓。
由此结合我们2012年暑期“情系母亲河”流域科考实践团,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以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我们利用暑假分别在五大流域途经的省市自治区开展环保宣传实践活动,以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家园、培养绿色队伍为重点,以青年人的影响示范力,带动社会公众关注母亲河、关爱母亲河,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生活。
二、调研对象、方法及内容
(一)调研对象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人群、临安天目山镇白鹤村村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方法:通过《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的发放100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86份。《低碳列车出行意识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
2.数理统计方法:通过Excel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实地访谈法:通过与临安县天目山镇白鹤村社区、杭州市民、T32杭州——北京车厢3、4、5、6的旅客进行访谈,了解实际情况,以了解第一手真实有效的资料。
4.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低谈的有关知识和数据调查分析,了解现阶段的权威研究情况,以便在分析问题时更为准确和全面。
(三)调查内容
首先,是对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包括居民对低碳认识度、意愿度和重要性调查、社区组织低碳宣传或教育情况、社区居民对自身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情况、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低碳生活好处和对身边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等。
其次,“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包括出行方式调查、出行饮食调查、出行低碳习惯调查和低碳级别汇总与调查等。
最后,杭州市、临安市白鹤村低碳宣传行为调查,包括举行的环保宣传活动、举行“最美庭院”评比活动以及举行低碳教育讲座等。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结论
(一)低碳居民社区“低碳”行为意识调查
1.调查对象研究
此次调查对象中,14%在18岁以下,23%在18至30岁,20%在30至50岁,43%在50岁以上。男性占58%,女性占42%。受访者中退休老人居多,占37%,在职者其次,占25%。
2.低碳与生活的关系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而如今,这股热潮正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对低碳已经有很深刻的认识。对受访者分析后我们发现,67.73%的人认为低碳与生活密切相关,而其中表示不知道低碳的只有3.95%。
3.社区居民实践低碳宣传和传播的情况
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现状,有91.50%的居民表示自己所住的社区几乎没有进行过低碳的宣传,而微乎其微的社区经常进行低碳传播。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而不应该只要求民间组织自行发起活动。
4.对自己生活是否低碳的评价
如下图显示,表示自己在生活中做的很好的群众只占13.32%,这说明我们的低碳还主要停留在只为图实惠方便的层次,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加强对低碳行为进行方便性上的创新,从而使大家喜闻乐见,真正融入其间。
5.社区居民低碳行为意愿度调查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是非常愿意进行低碳行动的,而仅有12.80%的人表示不会在意,2%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可见,社区开展低碳宣传等活动,不仅不会给居民带去负担,相反还会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在居民看来,生活中进行低碳行动是很能够让人接受的一件事,其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是观看环保相片,还有社区绿地保护也令人喜欢。可见,大家对完善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还是持有一颗炽热的心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行动将不断壮大。
6.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障碍因素
从数据来看,35.60%的居民表示,缺乏有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实施低碳是影响低碳生活实施的主要障碍,还有32.36%的居民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并不考虑生态成本。由此得知,居民对低碳还是有自己主见的,社区在进行宣传时更应注意引导,而不应是照本宣科,不达效果。之前有调查显示人们进行低碳活动主要是为了节省自己的经济开支,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这种想法的只占4.5%的比例,可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对于低碳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加深。除此之外,从受访者们还得知,仅有14.64%的人表示对自己生活的环境表示非常满意,而还有21.19%的人表示不满意,对于一个追求建设和谐主义社会的国家来说,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慢慢消除这种差距。
(二)“绿色列车 低碳出行”行为调查
1.长途与短途出行方式调查
在众多出行方式中,火车以其方便实惠的优点广受大家欢迎,73.32%的人表示自己进行长途旅行时乘火车出行,这也是比较环保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此次举行绿色列车还是很有意义的。
在短途出行时,乘坐公交占85.97%,而乘坐出租车和驾驶私家车的人仅占8.73%,由此可见,虽然有不少人不知道“低碳出行”,但大家其实都已亲身参与其中。
2.出行餐饮,饮食及习惯调查
在快餐与正常餐两者中,大多数人选择了正常餐,占73.32%。在快餐中,71.32%的人表示自己经常吃包装食品,其中38.97%的人表示自己吃方便面。对于这些包装食品,既不健康又不环保,而且所花费的钱跟购买车上食品差别不大,我们应该提倡大家减少包装食品的消费。
在旅途中,自带水杯和自带手绢的人明显少于不带的群众,可见,对于比较细节的生活方式上大家对低碳还没有太强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低碳志愿者今后需要加强宣传的方面。
3.电器(包括手机)使用时间调查
在旅途中,大家使用电器等设备的时间主要集中在4小时以上,而手机模式多数会主动调节到省电模式。
4.车上吸烟情况
在车上吸烟的受访群众占51.09%。国家提倡戒烟的政策不但有利于吸烟者的个人健康,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的重要行动。一支烟的制造和消费后的污染都是极不低碳的,因此,在之后的活动中,我们也应把戒烟纳入低碳的活动中去。
四、调研结论
通过走访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居民知道“低碳”,但不了解“低碳”的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低碳环保活动应更侧重于实践,要实现“低碳生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从调查结果看,尽管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众对低碳生活只有很浅的理解(如节电节水等),往往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低碳生活方式一无所知(如循环用水、家电不待机、适度消费等)。
(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多数居民的“低碳生活”大多是出于节省,而并非是以低碳为出发点,市民对低碳窍门的掌握显得非常匮乏,在最后对低碳生活窍门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不到8%的人能快速而准确的举出实例。
(四)前文数据表明,虽然居民想过“低碳生活”,但当低碳生活影响生活质量或为居民带来麻烦时,往往会选择放弃低碳,而不愿选择替代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五)通过在列车上对旅客们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知道“低碳出行”这一理念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人们消费观念的原因,大家在生活中低碳出行这一方面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不过,大多数人还停留在“为了自己方便实惠”的层次,需要进一步地带动改善,从而真正做到低碳出行。
五、政策建议
(一)宣传方式和管理方法
首先,我们要改进对低碳生活的宣传方式,明确低碳生活的具体方式。例如,通过宣传单、海报等为人们提供一些低碳生活的小窍门。其次,阐明应做到低碳生活的原因。对待不同的人,要着重说明低碳生活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益处。例如,对于生活条件较差的人群,低碳生活能帮他们节省开支;对于生活条件较优越的人群,低碳生活能让他们有更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境得到满足和升华。之后,可以采用人们乐于接受的宣传方法,促进企业采用低碳促销方式;在社区举办低碳宣传专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充分利用特色活动的影响力,如 “地球一小时”,手工DIY变废为宝等。同时,重点针对城市居民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后,还要依靠科技和法制手段,如可以规定人们在扔垃圾时必须分类,否则予以罚款。当宣传教育不起作用,采用强制的方式让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也是有必要的。
(二)低碳行为建议
纸张都双面打印,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没必要一进门就把全部照明打开,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仅可以调暗,或者干脆关掉等等。
关键词:无土栽培 立体栽培 绿色蔬菜
一、河北省农民生活现状
1发展速度快,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出台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河北省的动作越来越大,就说我的家乡衡水吧!小区、工厂、铁路、公路等都加紧建设中!发展是快了,可是环境确受到很大的影响!(1)近年来汽车多了,工厂废气排放等原因,雾霾严重,衡水经常位居榜首。(2)污水排放监管不透彻,水资源受污染。(3)农业用水开采地下水,浪费情况严重!
2土地生产力弱,每亩年产不足两千元
玉米亩产千斤,小麦亩产千斤每斤一元的情况下,每年每亩地收入才2千元
“五年十年后谁知道还能不能种地,本来种地一年收成就很低了,过几年人老了,什么工作都做不了,又没有退休金,这后半辈子怎么活啊!”这是我们村民嘴里说出来的。我们这边的老农民文化水平低,去外地工作只能做些简单的,生活水平没保障,工资也不多。而有些家庭还有很多老人需要赡养,回家种地收入更低,想要养活一个家庭确实很困难。
3河北省近年来人口总数持续增加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河北省总人口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也逐渐上升
二、普通模式蔬菜水果的概况
1蔬菜水果的好处多!人类生活不在单调!
色彩丰富,口味好 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促进人体营养吸收!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蔬菜水果的消费意识逐渐上升!所需要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只不过,农药残留让人胆颤心惊。
2蔬菜水果产值高,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提高
常规的玉米小麦,每亩年产不足两千元!目前国家放开了进口政策,国外进口的粮食价格超低,国内粮食的价格还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种植蔬菜水果等多种品种,每亩年产能有4千元左右。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有些提高
3蔬菜水果病害多,农药残留严重
传统方式种植成本低,但病害特别多,一点不打农药的蔬菜水果真的很难找。农民也不想打药危害社会,可有些时候不打药真的会绝收!其次种植蔬菜水果管理麻烦,每人所能管理的亩数有限!好些原因都制约了蔬菜种植的发展,很多种植户都放弃了种植蔬菜水果。
4蔬菜水果销售起来是个问题
很多农家没有冷库,存储起来麻烦,如果菜品两天不能出手,品质将大打折扣!很多农户又没时间常年在外面摆摊!批发出去价格又太低,如果没有好的销路,真正能拿到手的收成,可能还不比上玉米小麦多。
三、科学种植蔬菜水果的发展
1绿色蔬菜第一步【大棚种植】
大棚保温比较稳定,可以种出反季的蔬菜,产量有所提高!每亩产值预计高出20%-40%之间!大棚里面病害少,农药打的也少,已经算是绿色蔬菜了,价格也会高出很多。另外,南方和国外的农产品也可以实现在本地种植。只不过前期投资要大些,没有点资本是玩不起的!
2多种蔬菜大棚对比
大棚种类多样,造价差的很多,下图仅为个人考察
3高科技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多用其他材料,如草碳,木屑,腐殖土,等多种轻质材料固定植株。直接用营养液供养植株。优点有很多,比如虫害少啊,水资源利用充分啊,占地面积少啊等等等!有的还直接用水或者雾来培育呢,怎么样?不敢相信吧!这其中的科技含量高,需要多学习有关知识,做起事来才能游刃有余。
4立体栽培
为了节约空间,人们想出了壁挂式种植,柜架式种植!先进的设备使得每亩所种植株数大幅度增加,据了解一亩地可以当五亩地使用!有的甚至可以当十亩地使用。这一年的收成自然要多好几倍,亩产5万不是梦!!
5高科技结合
温室里种植的蔬菜水果生长周期短,立体栽培又充分利用了空间,无土栽培节约了水资源和人力,再加上后来研究的全自动浇灌 喷灌系统 电脑监控温度等等设施 !
亩产20万!没错,管理得当就是亩产20万,这就是高科技带给人类的厚礼!温室大棚立体无土栽培,新农民的致富之路。
四、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
1普通生产加销售模式
农贸市场、微信、淘宝网等都可以自己做专柜来销售,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利润最大化,特殊情况供应给超市或者菜贩。
2设计包装品牌店模式
种植菜品高的话,注册属于自己的品牌,统一包装,品牌店经营,绿色蔬菜题材,既可以自己销售,又可以供应高档超市以及酒店
3多思路多元化模式
现在很火的京东众筹,即打开了销路,又有投资人帮助分担风险,加快了经营发展。另外可以走绿色生态村题材,养一些土鸡;弄个采摘园,再整个农家休闲小院!前途一片光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有一天实现了呢!
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提出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城市;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S422文献标识码: A
1、绿色建筑的含义及其特征
绿色建筑,最早是在 1992 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提出的。由于绿色建筑的出现,人们对建筑有了新的要求:更加健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同时能够高效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的逐步深入,我国于 2006 年 3 月,由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其中指出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一理念亦被国人日益接受。当代语境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传统高消耗型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由之路。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还是刚刚起步,好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去探讨,需要设定对应的部门,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我认为低碳的概念其实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正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它本身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将能源的消耗、环境等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的一个概念。低碳主要是指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环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实现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说,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总体上仍然处于一种不成熟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的普及性差,多数建筑仅仅停留在样板状态; 建筑开发商对于绿色建筑供应动力不足; 绿色建筑消费市场缺乏活力等。
导致以上不足的原因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与发展绿色建筑相关的激励政策缺乏。绿色建筑在我国之所以发展缓慢,与国家缺乏相关政策法规和健全的绿色建筑标准认证体系有密切的关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构建新的成本一价值体系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绿色建筑对未来人口承担了道义上的责任,而市场机制是以当前利益最大化为导向的,显然缺乏承担道义责任的能力,因此,在构建新的成本一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其次,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由于政策不重视,使得节能减排的绿色建筑的宣传收到局限,各方对其市场的关注度不大,这使开发商的积极性不高,绿色建筑不能得以快速发展。
最后,环境评估体系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是很完善。绿色建筑要求以新的价值观审视和评价建筑项目,环境评估与绿色标签制度有助于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建立环境评估体系是推行环境评估和绿色标签制度的前提。而我国的体系需要标准化与全球化。
3、绿色建筑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
所谓的“低碳城市”,简单来讲就是指以“低碳”理念指导发展的城市。在具体涵义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其应包括“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两个大的方面,在强调低碳生产的同时也强调低碳消费。认为应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构建“低碳城市”。由此,绿色建筑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上的作用可以分为“发展低碳经济”和“营造低碳生活”两个方面。
在2010的年“两会”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公众也耍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低碳经济仅有先进的技术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减排的目的。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也就是在生活作息中要尽力减少所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进程。而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完善,就全面的诠释了低碳城市中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理念。
建筑作为能源使用的主要载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除了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方面也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在建筑设计、施工建造和材料的选择以及后期使用维护等方面,绿色建筑均考虑了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浪费,力求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从而为资源的节约做出贡献。
首先,绿色建筑是价值观,是幸福生活的体现,他不仅仅是技术整合,也不仅仅是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追求幸福生活的价值观,他的核心目标是要打造幸福人居生活,节能减排是他的结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建筑更加应该注重城市与人的生活品质。他的核心是人,资源,环境的三者平衡。一个好的绿色建筑,能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与幸福观。
其次,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共生共享,建筑不是单独存在的,他是城市有生命力的活体构成单元。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涉及的经济链条很长,其设计、建设和使用等会涉及交通、土木、建材、化工、轻工等 20 多个上下游产业。因此,绿色建筑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与绿色建筑理念一致的低碳意识,从而在相关的产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开发低碳技术、生产低碳产品、鼓励低碳行为等等。
4、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针对前述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其发展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源头。这方面要从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上入手。中国低碳的发展要在吸取别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套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标准,从而探索出一条自身的低碳化道路。提高设计标准利用当前推动低碳化发展的契机,以及各方对于实现城市低碳化所需指标的深层研究,加快完善对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相关指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注重房地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建造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及环境成本之间的综合平衡; 另一方面要按绿色建筑标准改造既有住宅。要遵循“适用经济”原则针对高、中、低档价位大的住宅,制定中国低碳住宅标准,对建筑进行节能评级与认证并保持认证标准的差异性、可持续性及可操作性。同时,应该在对建筑的测评过程中构建第三方测评体系,由其对建筑物的能耗或能效进行客观的测试、评估并给予完善。
其次,结合低碳政策的创新激励各方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包含了当代人对后人在道德上的责任与承诺,然而,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使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政府的政策必不可少。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政策工具应该全面覆盖到:
1)能源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政策、节约能源政策、能源技术政策等;
2)低碳技术政策,包括碳减排技术研发、应用和转让政策,碳封存技术政策,
低碳技术标准等;
3)低碳产业政策,包括鼓励低碳产业发展、低碳产品生产、限制高碳产品生产与进口等政策;
4)低碳消费政策,包括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绿色社区等政策。”
这些政策工具的创新在推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与绿色建筑产业相关的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激励相关企业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利用市场机制调整整个产业结构,引导公众消费方式的转变,使整个社会在政策引导下共同为发展绿色建筑做出贡献。
最后,一方面结合城市低碳化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增强对于绿色建筑的宣传。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绿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绿色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建筑领域内需要加强专业教育。目前,节能服务正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应在高校建筑、土木、能源、管理等相关专业开设低碳建筑技术课程,为低碳建筑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低碳理念、掌握低碳技术的专业人才。
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和方式。低碳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文明进步。推广、实施绿色建筑不仅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建筑经济增长、建造技术、建造方式等带来革命性变革。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当前发展“低碳”城市的机遇,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建筑在更高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 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6) : 1.
[2]袁男优.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 1) : 44.
[3]宋德勇,卢忠宝.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23( 9) : 87.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乡土的被抛弃和被遗忘,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诸多两难性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乡土意识的丧失和社会基层的碎片化,使我们陷入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实的断裂和撕扯,以及单向度生活的无助之中。一方面是城市生活的局促、紧张,以及严重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乡村的寂寥和荒芜。据报道,在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中国消失的自然村高达90万个。更为严重和难以面对的,是老人的孤独死亡和自杀率上升。
西方的近代工业史、城市发展史,作为他山之石,可以是我们思考社会发展道路的一种借鉴。在近代西方,单一的城市化是片面化的发展观和理性主义文化的体现。在这样一种社会逻辑中,似乎城市的就是文明的和科学的,而乡土的就是未开化的,甚至是野蛮的。但在经历过短暂的城市化狂潮之后,二十世纪下半期,西方出现了迅速的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和犯罪增长等城市病日趋严重,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和农村流动,市区“空心化”。以人口集中和工业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绿色政治运动和乡村保护运动,成为对城市化和工业主义的直接对抗。今天,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方兴未艾,如何避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避免城乡二元化,以及避免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出现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是回归乡土,也就是切实把工业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统一起来。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在社会发展方向的定位和社会制度顶层的设计中,要重新认识发展的真正意义,树立科学与人文、传统与现实统一的发展观。在个体日常生活的层面上,要着力培育和践履科学而健康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类未来的责任。重塑乡土意识和家园意识,无疑为新的价值和文化的培育,提供了厚实而开阔的话语空间。其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真正认识和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更加贴近自然和乡土的,生态经济和绿色产业的优先发展是乡土回归的直接道路。最后,充分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投身乡村的守护和建设。这里,政府的意志和责任无疑是很重要的,政府可以用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有序引导资本和企业到广大的农村来,引导它们为乡土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政府也有必要引导大量新生的社会组织,投身乡土社会的建设和治理。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文化,感悟鲜活的时代,进行“一次次生命的历程”呢?
《新课标》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顾黄初老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这一切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改革的春风,给中学语文教师指引了发展的方向。语文并不是“半亩方塘”,它是有源头的“活水”,它的源头就是生活。把生活引入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是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是人的一种精神建构和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一、课前积累,增加生活厚度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是,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
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脱离生活,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生活积累。《新课标》也指导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提前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游览、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激起学习文本的兴趣。
其实语文学习的生活素材到处都是,生活里到处都是语文,比如广告用语、旅游宣传、电视主持人得体的话语、竞争演讲、感谢信、寻物启事,等等,无不给人丰富的语文营养,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极其详实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积累生活,增加生活的厚度。
二、教室布置,营造生活氛围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任何教育都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因此,在教室布置上,活化生活场景,让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充满生活的情趣。
报刊杂志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一扇窗,学生居教室一隅能知晓国内外大事,看小小报纸能览尽天下风物。在教室里辟出空间,放进书架,设计班级“读书角”,指导学生养成翻阅报刊杂志的习惯,不失为一条激活语文课堂的好途径。
教室是学生洋溢着温馨生活气息的家,随着季节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让学生布置个性化的板报也是一种有效途径。美丽多变的四季画卷,活泼可爱的花草动物,先进创新的科技图景……在如此生活化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又怎么会感到枯燥与乏味呢?
三、课堂设计,凸显生活底色
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学习、感悟新知识,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关键就是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型,悉心筛选、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情绪、给学生以“震撼”的“生活事例”。
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一旦与阅读实践发生联系,不仅会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入,而且还会带来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捕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唤醒生活,使语文与有活性的形象建立起联系,使语文在鲜活的形象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
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也要强调“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抒发真情实感。这真情来自日常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路旁的一棵小草、行人的一个微笑、餐巾纸盒上一句温馨的话语、电视屏幕上替妈妈端水的一个镜头。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产生心灵的震撼。例如,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学生就很好地联系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低碳”“环保”“绿色心情”等生活主题。
四、课后练习,紧扣生活延伸
1.绿色化学
绿色意识是其指导,绿色化学的最终目标是杜绝化学污染源,从而保证生产过程以及末端的污染排放都是零,切实地实现零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例1“绿色化学”强调的是污染零排放,要求完全利用原材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使其全部转入到产品中来,从而实现100%的原子利用率。为了促进C2H4合成C4H8O2,即在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通过加入哪种物质,可以促使其原子利用率达到100%()(多选)。
A.CH3COOHB. H2O和CO2
C. O2和H2OD.O2
解析在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为了使原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必须选择能够与其进行化学反应的物质,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之间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物质,通过反应使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所有原子都进入所生成的物质中,从而实现原子的100%利用率,在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时候需要加入CH3COOH 以及O2才能确保原子的安全利用,因此答案选择A项和D项。
2.低碳生活
在低碳生活的理念中,最重要的是要减少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例2世界环境日的设定就是要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它的主题就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引导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实现低碳生活。小红的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用布袋去超市购物
B.网购很多闲置物品
C.开私家车出游D.出去就餐、超量点菜
解析低碳生活最主要的就是减少生活作息中的能量的消耗,A项中用布袋进行超市购物,减少了对塑料袋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低碳生活,因此A项正确。B项中购买很多闲置物品,增大了不必要的消耗,不利于保护环境,是不可取的。C项中出游经常开私家车,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利于实现低碳生活,因此不可取。D项中出去吃饭,过量点餐造成了浪费,增多了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的消耗,是不理智的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实现与发展。
3.酸雨、雾霾
排放有毒的气体和颗粒,这些气体和颗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了环境,不利于人们的生存。特别是有毒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
生成了酸雨,酸雨的降落给人们的家园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害,导致水污染、土壤酸化、腐蚀了
建筑物以及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给全世界都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对人们的生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不仅如此,颗粒的排放直接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雾霾,大气能见度降低,人们的呼吸困难。
例3益阳市的某一个学校,就雾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减少雾霾的做法是()。
A.加大力度鼓励人们开私家车
B.鼓励人们多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加大用煤火力发电的力度
D.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露天焚烧垃圾
解析雾霾以及酸雨产生的原因就是有毒气体以及颗粒的排放,因此A项中的鼓励人们开私家车的做法是不对的,它会增加不良气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不利于治理雾霾;C项中的用煤进行发电也是不科学的,不环保的,煤的燃烧会排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还会排放出一些细小的颗粒,从而会加重雾霾与酸雨的形成,因此也是错误的,D项中的露天焚烧垃圾也是不环保的做法,焚烧会产生一些有毒的气体,由于是露天焚烧所以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之中,给空气造成了直接的污染,B项中的太阳能能源属于新型能源,是一种健康无污染的能源,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给人们的生存带来雾霾等环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就应该大力推行新型无污染能源的使用,从而切实地保护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大气污染
化学环境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污染类型,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粉尘以及有害气体,这两者在污染大气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气体主要是有毒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粉尘则会导致环境质量变差,给人们的呼吸带来困难,比如说雾霾。
例4雾霾是大气污染中的一种,这种现象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措施中不是治理雾霾的措施的一项是()。
A.绿化环境、植树种草
B.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
C.佩戴雾霾口罩
D.使用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解析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为了治理雾霾,可以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因此A项是治理雾霾的措施,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有利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因此B项也有利于减少雾霾,是正确的,C项只是人们出行所采取的措施,不是治理雾霾的措施,所以C项是答案,太阳能新型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
之于艺术品有着严格审美要求的人来说,市面上现成的精装房显然已不如黄燎原所愿。同那些声名在外,追求隐居生活的名人不同,爱玩摇滚音乐,组织摇滚节,并做画廊经营的黄燎原,最不能放弃的就是城市夜生活:“我是一个需要生活在城市中心的人,我关注周围人的状态,至于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也许那是等我老了的时候才会考虑去做的事。”在他看来,只要能和一帮朋友为邻,晚上聚在一起聊天,能一起快乐地出行、娱乐,或做些事业,那么原本不怎么样的现成空间,用自己的收藏装点起来,营造一些家的气氛其实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为了让这套都市内的精装公寓房成为适合自己的舒适居所,黄燎原首先让自己多年收藏的艺术品在其他设施配备之前就占据了整个空间,用充满生活的艺术语言来主导这个家的话语权。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收藏总是有所限定的,黄燎原的收藏却没什么具体限制,只要是能承载某个时期的社会现实与文化,他都很有研究兴趣,而从这样的背景下挑选出来的作品,也的确是很耐琢磨的。
刘野的那张《美人鱼》是黄燎原非常喜欢的作品,搬家后,被郑重地挂在了新居起居厅的墙上。其大面积蔚蓝色的画面让整个起居间充满了童话般的宁静气息。为了让这种气氛能充分地散漫到大空间,黄燎原还特意将地面全部换成了蓝色地板,让海洋的味道从画布中浸染而出。
客厅中的绿色背景在整个家里显得格外显眼,那是王兴伟的大幅油画作品,画面中浓厚的绿色和池塘边起风的树林,让整个房间笼罩在一派静谧的气氛里,令人精神舒展。空间中原本并不算充分的采光倒是很贴这幅画的气质。而让黄燎原觉得家中最美妙的是傍晚时分,夕阳余辉透过客厅的窗户斜照在油画上,使整幅画泛出一层特别的嫩绿色,别有一番情致。
建立在个人喜好基础上的收藏较之投资收藏而言,是更为可爱的。像黄燎原这种出于真正喜爱的大规模收藏,即便是在他的画廊里也无法全部展示出来,自然放在家里也必定要有所取舍。哪些东西放在家里会非常舒服?怎样才能在舒服的前提下有更丰富的作品形态出现?这些都是他在陈列藏品时有所考虑的因素。
黄燎原早在20年前就与众多当代艺术艺术家有了密切的交往,彼此间也就有了较为深厚的友情,因而他能深刻地判断和分析这些艺术家朋友的作品,并把它们安置在空间中的合适位置。他说:“晓刚是属于智慧型和思考型的艺术家,我喜欢把他的作品放在用来写作和思考的地方。”这也正是张晓刚的作品被他置于写字台区的原因。张晓刚的作品色彩很宁静,能迅速带给人以静寂的感受,不躁动,沉静得很,所以放在工作区很利于让人安静思考和写作,迅速地集中精力。有趣的是,很多来黄燎原家中做客的艺术家朋友,也常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写字台角落作为涂鸦对象,甚至有一位艺术家朋友在黄燎原的素描本上留言道:“再送你一张张晓刚的画……”作为有趣的记忆留给他。对书柜中一本本增多的素描本黄燎原十分珍爱,那些有多年交情的朋友们酒酣之时的性情流露,都被浓缩在这方寸的绘图本中。“这既是我个人生活经历的见证,同时又会对我今后研究分析某位艺术家作品提供帮助。
像黄燎原这样喜爱收藏艺术品的人,常会列艺术品感到痴迷,从艺博会回来,他又为自己带了新的礼物:安迪・沃霍尔的综合材料作品。他把它摆放在卧室的柜子上,和他喜爱的艺术家宋永红的作品相对着放在一起,让作品间形成一种有趣的交流。“摆弄收藏是件很上瘾的事,与买房炒股投资相比,我更愿意把钱花在艺术品上。对于我,直观地享受一件作品比享受舒适的环境更重要。尽管会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但我仍然希望每天在家里都能看见我所喜爱的那些收藏,它们能带给我不一样的心情,带给我生活经验的记忆。”
难道说不是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又怎能离开安全呢!以人本化的理念来说,安全应该是人们追求一切美好生活目标的始发点,是创造社会财富和享受温馨和谐社会的基石。记得有一年春天,我们化工公司雷管制造车间,突然发出了爆炸的声响,一位女工的脸部被崩的血肉模糊。她用双手捂着眼睛,惨叫致极,那情景如同山崩地裂,那哭声撕心裂肺。这位既是妻子,又是为人之母的女工,就在这个春天里永远也看不到了绿色,永远也不能为他的丈夫和孩子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菜了,一个好端端欢乐幸福的家庭从此就失去了春天般绿色的生机!版权所有
同志们,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出了安全问题,造成了工伤、工亡事故,直接受害者就是我们的职工和他的家庭。对于个人来讲,轻则伤筋动骨,忍受伤痛之苦,重则终身残疾甚至有可能失去最宝贵的生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以五个层次需求来分析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其中他把安全的需求与人的基本需求是放在同一个层次上。安全对于我们的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关键词:佩雷小广场,游憩广场,面积,数量,设计形式,参与性,人性关怀,生态效应
20世纪末掀起了一股影响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较大的“广场热”,各个省地的大、中、小城市中一个个宏大壮观的广场此起彼伏。其中以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居多,它们多数位于城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带,此类广场一般面积较大,功能综合,离居民区距离较远,各大、中城市的市民多数都需要借助公共交通工具到达这些广场。然而城市居民更多需要的是丰富多彩和便捷的户外生活,著名作家老舍曾说过,“城市的精华在于空”,城市中的游憩广场和街头绿地正好形成了提供组织市民户外生活重要场所的绝好平台。这些广场不需大而壮观,它是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结合体,更需要为人所用,满足市民多种多样的业余生活。但是游憩广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免费论文。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美国纽约, 纽约市中心的佩雷小广场(如左图)是因地制宜的设立游憩小广场的典范。佩雷小广场面积仅为30.5m×12.8m,一面临街,三面靠墙,并不显眼,显然它不是为“看”而设置的。小广场设在曼哈顿中心区一角,它为历经喧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大自然的绝妙休闲场所:一面是淙淙的瀑布流水,其它两面墙上布满了绿色攀缘植物,如同太阳伞的12棵乔木下摆设着桌椅和鲜花,一幅多么美丽、优雅的自然画卷,一处多么舒适小巧的城市厅堂。通过对佩雷小广场的一些分析,对于适于我国市民游憩广场的设立不难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1、合宜的面积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城市市级游憩、集会广场每处宜为4-10ha;区级广场每处宜为1-3ha。在具体使用中,特别是旧城区中,游憩广场可以更小,大了则会失去其便捷的生活尺度,过分嘈杂,也失去了本应该有的亲和力和归属感。佩雷小广场很小,但它给人们提供了与阳光、水声、绿色共处的惬意休闲场所。即使城市中一个小小的空间,也是市民精彩生活的一种体现,是市民院落生活情节的一种延续。
2、与城市居民需求相匹配的游憩广场数量
如果按城市用地是均质的考虑,即人口均匀分布在“与广场相关用地”内,市民对城市广场的使用需求也是相同的,那么每2.25平方公里就应有一个广场,即“与广场相关用地”上广场平均密度应是0.44个/平方公里。城市中的广场一般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渴望运动、交流的生活广场。在济南市和平路上,燕山小区的路对面,一处不足300㎡的场地,仅放有几组健身器材。。早上可见到晨炼的人们;白天有闲坐的老人;晚上这里又会音乐响起,周围的市民在此翩翩起舞。使用率之高是许多花了大价钱、有壮观景色的广场所不能及的。
几乎每个城市都缺少这种实用性很强的游憩广场。比如,早上在没开门营业的商铺前,常见到晨炼的老人;孩子们常常拥挤在儿童游乐场,少了一份与大自然接触的场地。所以在城市的适当地段,特别是生活区域还是应该增加一定数量的这种游憩广场。
3、不必拘泥特定风格的设计形式
广场的设计不应拘泥在某种风格和形式的条框里,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和设立。过去许多广场不考虑具体的情况,风格和形式近于相似。都有带图案的大草坪、过于宽敞的硬质铺装用地、庞大的雕塑,这些最终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免费论文。再看佩雷小广场,构图简洁,没有明显的风格、流派,却取得了美观、实用和生态的有机结合。
由于市民们生活多样性,他们需要不同的空间和场所来达到自身休憩、娱乐和运动的目的。在设计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首先,要尊重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原来有水面的,要围绕水面设游览、休憩的场地;地形起伏大的,可以让市民拾阶而上,感受不同的立体空间;有大而珍贵的古树的,可建成林荫广场,起到了保护和利用古树的双重作用。这样,是对与之有关的生态环境的最佳保护,也可减少没必要的浪费。其次,根据当地的人土风情,形成当地的特色和风格。免费论文。这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的过程中,文化自然积淀的结果。这不需照搬别人的风格和特色。
4、注重市民参与性的布局空间
广场使用率低,没有人气,是建广场失败的主要原因。贴近生活的城市游憩广场,让市民的活动参于到广场空间中,成为广场构成的一个活因素。。譬如说,美术学院会激发街头画展;集邮公司会诱导集邮爱好者交流;商业街会招引咖啡厅、茶馆、冷饮店集中,形成休闲广场;居住区倘若有一棵或几棵大树,当地居民就会自发到此下棋、纳凉、游戏、聊天;一早一晚市民自发组织的集体晨炼和健身舞。这种在群众参与下形成的城市广场,花钱不多,切合实际,却能在文化层次上反映出城市的真实和生活的美好。在设计中,要给这些市民参于的活动准备好空间。这无需城市决策者和规划师一手包办,只要决策者和规划师因势利导,就能使这种环境形成真善美的统一。
5、提供人性关怀的公共家俱
在广场设计理念中,现已不再单纯强调宏伟、庄严、英雄主义式的布局形式,市民在巨大广场中体验疲劳和乏味、无奈的环绕大草坪、穿越广场图案限定的复杂迷宫已不被提倡。而是重在发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希望有近人的尺度,亲切而有人情味的环境,各类使用者群体,不论是有权或无权的,有钱或无钱的都能自由平等地享受广场生活。要完善配置多种服务设施如公厕、公用电话、坐椅、废物箱、问讯亭、交通指示牌、照明、遮阳棚、无障碍通道等这些公共家俱,从细微处体现对人的关怀。
6、充分发挥游憩广场的生态效应
游憩广场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一部分,一个生态效应良好的游憩广场对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调节和改善作用。游憩广场提倡节能节地、防治污染、资源永续利用以及维护自然,增加绿量。再回到佩雷小广场。。它是由三面墙体和一面对街围合成的空间,在那里形成了一面墙是瀑布,两面墙是绿色攀缘植物,中间有12棵大乔木的生态空间,水和植物在滞尘、消除噪音、蔽荫和营造舒适休息小环境方面都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市民需要阳光、绿荫和清新的空气,城市中的开放游憩广场空间首先应该生态化,体现对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再认识,然后再强调把广场设计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小结
市民的生活五彩缤纷,喜欢茶余饭后休闲的人生体验,决策者和设计者应理解和关怀他们的这种生活情怀和需求,让合理的游憩广场伴市民度过每时每刻的精彩业余时光。
参考资料:
《呼唤“蓓蕾”》 作者:余柏椿 《城市规划》2002年第1期
《环境建设的“政绩”和民心》 作者:金经元 《城市规划》2002年第1期
《城市广场规划控制指标》 作者:张军民等 《城市问题》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