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临床医学的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的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医学的分析

第1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1医疗设备全过程的管理

1.1医疗设备购置前的评估、论证。医用设备的产品及服务商众多,购买一套设备时,医务人员多从使用方面、先进程度考虑,而医学工程人员多从医疗设备的性能、维护、安全性方面考虑,不仅要签订购销合同,还要签订维修及人员培训合同,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购置性能优越、配置合理、安全可靠的医疗设备。

1.2参与医疗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设备购买后,医学工程人员协助厂家工程师对医疗设备进行安装、调试、验收,收集和整理各种随机资料,做好备案和登记工作。在安装过程中应该注意医疗设备各个部分的结构、系统连接及调试过程,以验证其性能是否达标,为日后的维护、维修等工作加强技术层面上的保障。对大型医疗设备,医学工程人员还要提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安装大型医疗设备,要对机房做防辐射处理、单独的接地、电源要求,安装空调设备等前期准备。要按照购买合同对整个医疗设备外观、配置、功能、运行状态、工具、软件、维修手册等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确保医院的利益不受损害。

1.3医疗设备的定期维护,建立预防性维修机制。医学工程人员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对医疗设备的过滤网进行除尘、对机械运动部位进行等一系列维护,及时发现医疗设备的隐患,并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一些可预见的部位要做好维修计划并且准备相应的配件,一旦损坏及时维修,使医疗设备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降低医疗设备的故障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1.4医疗设备的维修。医学工程人员要不断适应医疗设备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维修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的保修期,逐步熟悉医疗设备的原理、结构、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做好维修记录并且不断的总结。对于科室损坏的医疗设备要及时维修,维修完成后经检测合格交予临床科室使用。在维修中,要克服资料短缺、无替换元件,检测仪器不齐全等困难,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及网络的作用,遇到问题及时与厂家或者国内的商联系,联合解决故障。

1.5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医疗设备进入医院后,医学工程人员均要对该设备的使用、保养、效益、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领导的下一步医疗设备的选型、论证工作提供依据。可以建立医疗仪器共用中心进行专管共用,统一调配,以提高设备的使用频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6医疗设备的计量及质量控制。在用的医疗设备可能出现技术指标下降或老化,应该按照检定计划进行计量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检测,保证医疗设备性能参数准确,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诊疗。对检测不合格的医疗设备,经维修后仍不合格的,要降级使用或者报废处理。

1.7医疗设备的档案建立及管理。对医疗设备从选型、论证、购买、维修、计量到报废等要建立全程的档案,对医疗设备的全过程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提高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1.8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医学工程人员对申请报废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判断有无维修价值;有维修价值的,修好经过检测合格后继续使用;无维修价值的,可拆其配件,用于同类医疗设备的维修配件或者作为医护人员培训的示教工具。

2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及技能,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各种功能、提高诊疗质量,而且可以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医疗设备故障的发生。为此,医学工程人员应该利用对医疗设备结构及原理了解的优势,对使用医疗设备的医生、护士、技师等定期进行培训,使其熟悉医疗设备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等,熟练掌握操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处理及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第2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是目前医科类院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内容的进行目前是要培养具备专业问题解决能力的临床类医护人员,从而为妇产科临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人员支持。从现阶段的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来看,课程设备相对较为完整,老师的基本素养也较高,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所以整个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困难。为了对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进行突破,积极的改变方法十分的必要。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效果显著,在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分析研究来看,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就目前的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来看,利用案例教学法作用十分的明显,因为此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分析的时候,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增长。简单而言,案例教学法的??践性意义较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二、案例教学法在运用

(一)运用步骤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主要遵循的步骤有三个:第一是进行案例的设计和运用。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而就这些内容的具体研究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案例分析中进行解决,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教学的重点然后进行案例的设计和运用。第二是进行案例应用的契合点分析。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案例引入无可厚非,但是要有契机,这种契机会使得内容和案例实现完美的衔接,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可以实现从理论到案例实践的过度,如果契合点把握不准,案例的出现会显得突兀,教学效果也不会显著。第三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总结。教学总结是获得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完成后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是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运用特点

案例教学在具体的应用中表现出了两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第一是针对性。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性,而案例教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内容,所以在进行案例运用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才能找出和案例具有实际相关性的内容并在内容教学中进行案例的运用。第二是时机性的特点。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案例的利用需要有合适的契机,如果这个契机把握不准,那么案例和临床医学教学的结合性效果会比较差,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会造成教学资源的精力的浪费。

三、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妇产科临床医学当中的运用会产生巨大的实践性价值,而这种价值主要是从老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体现的。

(一)对于学生成长而言

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中进行运用,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第一是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充当的是学识的传授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独立思考相对较少。但是利用案例教学法之后,利用案例可以创造出一个教学的两难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做好指导工作,学生的思考便可以独立进行性,所以说利用案例教学法之后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独立性会明显的增强。第二是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训练更加的显著。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能力比学识更重要,而案例教学法,不仅帮助学生进行了学识的加深,更加锻炼了其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所以在妇产科临床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利用此方法,学生的能力提升更加的显著。

(二)对于老师能力锻炼而言

在妇产科的临床医学教学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利用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老师的自身提高也有着突出的价值。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的知识储备按照课程教学进行即可,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这种课堂的常规性被打破,学生问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样的情况迫使老师必须要做出自我的调整和改变,所以老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简言之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利用使得妇产科临床医学教学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获得了提升。

第3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 临床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标本用量较少、稳定性较高、标记物制备较容易、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主要将免疫分析与化学反光分析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发射免疫以及荧光免疫测定之后的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经常需要检测和分析表征性物质,以判断疾病以及身体病理特征[1]。通过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快速分析各种物质,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

1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概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分析和免疫分析系统,用于抗原、抗体、酶、激素、维生素以及脂肪酸等检测分析技术。化学发光分析是根据免疫反应情况,待免疫反应完之后加入酶或氧化剂等发光底物,发光底物经过氧化会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中间体,通过发射光子来释放能量,以达到稳定状态。而免疫分析是在抗体或抗原之上利用标记物进行直接的标记,标记物为化学物质或酶,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后,会产生带有抗体免疫的复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原理是以化学发光剂对抗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磁颗粒性、抗体或抗原发生反应之后,在磁场的作用下,分离处于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的化学发光剂,将发光促进剂加入到结合状态的部分,使其进行快速的发光反应,并以定性或定量的方式检测处于结合状态的发光强度。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系统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且自动化程度较高以及试剂储存的时间较长等优点,可根据激发态分子能量的来源,将化学发光的过程分为生物发光、光照发光和化学发光。

2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的类别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临床检验中,主要分为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是通过抗体或抗原在标本中发生反应之时,采用发光的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是采用吖啶酯对体或抗原进行直接标记,待抗体或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后会产生一种复合物,加入氢氧化钠和带有双氧水的氧化剂后呈碱性,出现发光、分解等现象[2]。而电化学发光的免疫分析过程包括化学反光和电化学,将三丙胺作为电子供体,对抗体或抗原用三联吡啶钌进行标记,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电子转移而产生发光反应。

3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分析

3.1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清学的标志物,是治疗和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诊断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抗体或抗原的表面部分是否受到感染,这样的诊断为常规酶法,但常规酶法会使低病毒含量的携带者出现漏检的情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以前的常规酶法相比,具有线性范围宽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分析,如对于已感染免疫病毒的儿童,应对其体内的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单纯疱疹病毒以Bowser等进行测定,检测出的灵敏度较高。

3.2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指肿瘤肿瘤在发生与增殖的过程中,通过肿瘤细胞进行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与肿瘤细胞发生反应,产生酶、激素、白质以及癌基因产物等物质。患者的细胞、血液以及组织中都会有肿瘤标志物,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难以发现的肿瘤标志物。通过对患者进行体外的辅助诊断以及术后监测,能够缓解患者的病痛。采用Mac等诊断和监测食管癌患者的病情,如对血清中的癌胚抗原浓度、鳞状细胞癌的抗原浓度等进行检测。以Raslan和Shabin对健康孕妇德阴道液和胎膜早破中的人绒毛膜促线性激素和AFP标志物进行比较,AFP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

3.3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 在临床检验中,经常以同丁酶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定量测定。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T,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心脏疾病的标记物,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通过采用Dutra等将肌钙蛋白T(cTnT)的受体分子制成免疫传感器,应用于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检测,其方法较好,具有相关性,可以应用到临床中对标本进行检测。

3.4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激素 激素是细胞和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主要指散在内分泌细胞中或内分泌腺所分泌出来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在临床检测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和测定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激素,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比较可靠、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通过以Vutyavanich等对血清中的促黄体生成素、素、促卵泡生成素以及催乳素等进行检测,以Karlsson对患者甲状旁腺进行检测,以Gayk和Schmidt对骨代谢标志物中的降钙素进行测量,并和放射免疫法相比,其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5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分析其他物质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还可以分析细菌、维生素、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酶以及基因等。通过Dasgupta等对血清中高辛含量进行检测,以Quan等对食物中含有的盐曲霉毒素B1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操作简便以及便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能够为临床检验提供数据依据,提高检测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施丽娟.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6(4):57-58.

第4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1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有利于教与学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课程学时一般较少,合理运用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既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板书教学速度适当、重点突出的特点,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有些教学内容如“电子云”、“杂化轨道”、“手性分子和对映体”等内容,多媒体教学表达的更形象、更直观;有些教学内容如讲课内容的框架和重难点内容以及一些重要物质的结构式的写法,板书教学重点突出、效果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和精心设计的板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对教学过程的掌控。

1.2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是后续各种医学课程学习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联系特别是生物化学课程的联系。例如,在讲授“氢键和范德华力”时,引申出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稳定力量”;讲授“羟基酸”时,要求学生掌握乳酸、苹果酸、柠檬酸、异柠檬酸等物质的结构,为以后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糖代谢”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讲授“乙酰胆碱”时,引申出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递质”;讲授“生物碱”时,注重与药理学课程中一些药物的联系。通过加强与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将医用化学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知识和临床知识相联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也更有动力[2]。如在讲授“蔗糖”时,讲解红糖、白糖、冰糖的知识;讲授“醇的氧化反应”时,讲解“呼吸分析仪检查汽车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原理”;讲授“酮体”时,解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呼吸中为什么会出现烂苹果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发现医用化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空洞,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医疗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常识、医疗知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是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设医用化学实验时,注重与生物化学和后续医学课程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开设基本操作实验如“实验仪器使用教学”(实验仪器包含生物化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课程实验教学中所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溶液的配置”,开设综合性实验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同时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掌握各种实验规范操作和各种现代化分析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临床检验所需的部分实验内容,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医学学习的理解。

3优化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

第5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电解质紊乱疾病中,高钾血症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且病发初期无特异性表现,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引发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故,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预后来说尤为重要。笔者本次研究将选择90例高钾血症病例(收录于2015年3月~2016年12月)为对象,重点分析高钾血症用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3月~2016年12月本院接诊的高钾血症患者90例,入院时间:2015年3月~2016年12月。其中,男性患者有54例,女性患者有36例;年龄在1~8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1.6±5.1)岁;肝功能不全者,3例;急性心肌梗死者,5例;肾功能不全者,59例;糖尿病者,6例;脑出血者,4例;失血性休克者,4例;挤压综合征者,5例;急性溶栓者,4例。

1.2 方法:本研究选入的90例病例都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仪器:十二导同步心电图机(型号“MAC1200ST”)。参考“心电图学”中的相关内容,明确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并收集患者静脉血做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清K+浓度,同时将实验室诊断的结果作为高钾血症的参考标准,以进一步判断患者心电图改变和K+浓度这两者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z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

2.结果

90例病例中,经心电图检查确诊符合高钾血症诊断标准的病例共49例,所占百分比为54.44%,分析其原发病可知:肾功能不全者,43例;脑出血者,2例;挤压综合征者,1例;肝功能不全者,2例;脑出血者,1例。综合分析本组患者心电图检查以及血清钾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以上两种结果不相符者有41例,所占百分比为45.56%,其血清钾测定的结果表明,患者为高钾血症,可心电图检查结果却提示无高血钾改变,患者原发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另外还涉及急性溶栓、失血性休克、糖尿病与肝功能不全等。

仔细观察本组90例病例的心电图表现,可见直立高耸T波,可对于不同程度的病患来说,其心电图T波振幅的高低和血清钾并无平行关系。当患者血清钾升高时,心电图显示:P波与R波振幅均明显降低;QT间期延长;QRS时限显著增宽;ST段压低;无分支传导阻滞亦或者是室内束支等情况。

3.讨论

人体电解质中,钾占据着较重要的地位,有报道称,血清钾浓度的高低可影响人类的心脏活动。而高钾血症则属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疾病,具有发病急、预后差与病情重等特点,且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对于健康者来说,其摄入的钾盐在经新陈代谢后,会有80%左右的钾流入肾脏,并于最终随尿液被人体排出。可若患者有尿量减少、肾功能不全亦或者是肾功能衰退的情况,则会引发高钾血症。一直以来,临床多采取检测血清钾浓度的方式,来判断患者是否有高钾血症。但当血清钾浓度升高时,高钾血症者的心电图将发生显著改变。有资料显示,健康者血清钾浓度通常在3.5~5.5mmol/L的范围之内,其中约有89%的钾存在于细胞中,而细胞外的钾含量则非常低,相关数据表明,细胞中的钾浓度约等于41倍细胞外的钾浓度。但对于有尿量减少与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病患来说,其肾脏排钾量显著减少,可在短时间内引发血清钾浓度急剧升高的情况。因高钾血症可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损伤,严重时亦可危及性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对该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力度。心电图作为一种临床上较常使用到的诊断方法,具有诊断简单以及结果反馈迅速等优点,且其在诊断高钾血症中也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相关文献中提及,高钾血症病患有较明显的心电图改变:QT间期缩短;T波呈直立高耸状;QRS时间增宽;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QT间期延长;P波振幅降低。另外,随着患者血清钾浓度的不断升高,其心电图改变的程度也越明显。可见,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此,我们可将其在高钾血症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做更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心电图对高钾血症者进行诊断,可明确其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此外,心电图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和治疗效果来说也具备较高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韩健.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41-42.

第6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母婴安全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79―01

为了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文对200例临产孕妇和15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临产孕妇200例,年龄20~37岁,平均26.3岁,所有病例均无出血性、血栓性疾病及其他内科疾病;健康非妊娠妇女组150例,来自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女性,年龄20~40岁,平均27.4岁。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用标配枸橼酸钠抗凝管空腹抽取静脉血,混匀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后2h内完成检测,检测仪器采用德国BE半自动血凝仪,试剂由武汉塞力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明显缩短、FIB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凝血四项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分别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内源性凝血系统、抗凝性系统及纤溶性系统的功能。PT是反映凝血因子II、V、VII、X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中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活性的指标;TT测定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的情况[1,2]。PT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PT会进行性缩短[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相比,临产孕妇组P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临产孕妇血液中容易存在凝血与抗凝血的变化,及时检测其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防止临产孕妇分娩时的异常出血、DIC等产科常见并发症及保护母婴安全等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临床实验诊断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58- 559.

[2] 张春荣.临产妇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04,14(4):77.

[3] 杨秀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391-392.

[4] 吴辉.288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57-58.

[5] 柳益群. 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2007,18(2):31-32.

第7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 咯血;自拟秘血散;酚妥拉明

[中图分类号] R4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54-02

咯血是指血从肺、气管而来,经咳嗽咯出,痰血相兼、痰中带血丝或纯血鲜红间杂泡沫的病证,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急症,发生率20%~90%,多见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肺癌或二尖瓣狭窄、血液病等疾病,大咯血可造成窒息或严重失血性休克,其中窒息是造成咯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大咯血患者的抢救是至关重要[1]。笔者近年使用自拟秘血散配合西药治疗咯血3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者28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4例均为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患者,全部经过血常规、血沉、痰培养或痰中找抗酸杆菌或癌细胞、胸片、胸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确诊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二尖瓣狭窄或血液病等疾病。其中肺结核9例,支气管扩张34例,肺癌14例,二尖瓣狭窄5例,血液病2例。6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中西医结合组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3.2岁;对照组(西药治疗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3~79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 中西医结合组使用自拟秘血散,主要成分有生大黄、仙鹤草(重用)、三七、白芨等,每次6g,每日2~3次,5~7d为一疗程。同时采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用药1~2次后,再根据病情使用1~3次。

1.2.2 对照组采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每日1次。两组均予以常规输液、适量输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1周后评估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25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18,P

3讨论

凡肺络损伤,血经气道咳嗽而出,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或痰血相兼,或痰带血丝,均称为咳血,又称嗽血、咯血。多因外邪犯肺、肺火上炎、阴虚火旺以以致肺络损血液妄行,溢入气道而成。外邪、饮食、情志、劳倦往往是咯血诱发或加重的因素[2]。咯血量每次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100~300mL为中等量咯血,超过300mL为大咯血。咯血可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对本病的治疗,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急救首要的原则是迅速止血、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与休克。使用自拟秘血散治疗咯血,经验证疗效显著,能缩短止血时间,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血液流变学检查显示,咯血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黏滞凝集性增高状况。应用本方中药可使各项异常升高指标明显下降,西药组无此作用。治疗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咯血比单纯西药有明显的差异,平均止血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症咯血比单纯西药有明显的优越性。

两组均选用非止血药的酚妥拉明,酚妥拉明有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它使肺血管阻力降低,血液从肺部流向周围血管而起内放血作用,从而有效降低肺动、静脉压,减轻肺淤血而使咯血停止,尤其对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者适宜[3,4]。另外,确保咯血病人的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与休克、治疗原发病,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2-1305.

[2] 周仲瑛. 中医内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46-347.

[3] 程国玲,韩明锋,吴敏. 垂体后叶素与酚妥拉明治疗咯血的临床对比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6):778.

第8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引 言: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医疗机构对临床检验中药物干扰问题加深了认识。由于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人体多方面变化使得检验结果受到影响。由于采集标本受药物影响而发生变化造成了检验过程中出现假阳性、假异常值、检验值偏高或偏低等情况。从而使得检验结果缺乏足够的准确性。而现代医学检验与诊断中由于缺乏对药物干扰问题的研究与应用,使得检验结果直接影响了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与治疗,造成误诊、漏诊等情况的发生,严重者将危及患者生命。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快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与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1 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分类

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影响主要分为对检验方法的干扰和对检验标本(人体代谢)的影响两类。由于药物的使用使得人体代谢受到影响,从而改变了标本的原有条件,使得在检验过程中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药物代谢不完全,造成标本中残留药物也会对检验试剂产生影响,影响检验结果。了解药物对临床检验的干扰分类对科学分析药物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2.1 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当病患服用镇痛消炎药物后其血、尿中所含的淀粉酶会大幅提升;当病患服用量稍大的维生素C其尿中所含“葡萄糖、胆红素、隐血、亚硝酸盐”则会呈现假阳性;当病患服用维生素A、D、蛋白同化激素其胆固醇检验值则会偏高,当病患服用甲状腺素卡那霉素其胆固醇检验值则会偏低。

2.2 特定组织的亲合影响:当病患服用一些药物后,药物对病患体内特定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合力而导致其组织受到损害。当病患服用抗凝药肝素药物后因其能够有效促使病患体内组织脂蛋白酶的释放而导致血液甘油三酯验值偏低;当病患服用青霉素与红霉素弱酸性药物后因其会竞争尿酸分泌部位而导致血液尿酸浓度验值偏高。

(1)抗菌药物:一些抗菌药物等抗生素能增加血液中尿酸浓度;比如服碘胺药后,尿胆原检查出现混浊,影响结果的判断。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尿蛋白时,头孢类、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左氧氟沙星可使尿蛋白呈假阳性。一些药物如氯霉索,可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使白细胞减少,退热的药物如瑞芝清,能使白细胞数严重降低。

(2) 镇痛消炎药物:镇痛消炎药物可导致淀粉检验产生变化,比如吗啡、可待因、杜冷丁、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药物,能使总胆管开口处的奥狄括约肌痉挛,而导致血、尿中的淀粉酶会明显升高,在用药后3-4h影响最大,24h后消失。

(3) 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可导致血脂、血糖代谢障碍,引起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水、钠潴留和低血钾症及血钙、血磷偏低,且血糖明显增高,临床上常误诊为糖尿病。

(4)利尿剂药物:利尿剂可导致低血 、低血容量、低氯,长期使用后可出现氮质血症和高尿酸血症;抗癌药对造血系统有抑制和毒害作用;抗癫痫药和抗结核药损害肝功能;抗糖尿病药使用后会出现低血糖,肝损害后出现黄疽、谷草、谷丙转氨酶等增高。

(5)抗糖尿病药物:胰岛素使用后会出现低血糖症,这已为大家所熟知。其他抗糖尿病药可损害肝功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升高,出现黄疸,血细胞减少等。

(6)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因抑制叶酸的吸收,常见巨细胞性贫血。因轻度抑制骨髓,故使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卡马西平可致粒细胞、血小板减少,长期应用损害肝功能,导致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

2.3 干扰检验程序与方法:药物对检验程序与方法的干扰可分为两大类。

(1)药物产生的药理学效应:比如半胱氨酸可干扰硝基盐试验,导致血中酮体的假阳性。酚酞可干扰酚磺酞排泄试验,使尿液变成品红,同时使酚磺酞排泄变快。吡嗉酰胺可与硝基氰化物作用使尿变为红棕色而影响尿酮测定。青霉素类可使红细胞非特异性结合IgG和白蛋白。

(2)药物或其代谢物对检测方法直接产生干扰:服苯琥珀后尿呈桔红色;服氨苯蝶呤后使尿呈蓝绿色,如维生素可使尿液变成黄色。口服酚酞药物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碱性时,尿液变红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唑酮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后在肝脏分解成乙酚基代谢物,呈橙红色,可使尿液以及粪便、痰液、泪液、汗液呈橙红色。

3 防范药物干扰临床检验结果的措施

3.1发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的可疑结果,根据病人的用药情况,共同分析有无药物影响的可能性,尽力将干扰降到最低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药物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最多方面的,往往导致实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严重不符。为减少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检验工作者应该熟悉可做检验项目详细的操作程序,对有药物干扰的实验方法,应该用特异性好的方法或作实验方法的改进。

3.2组织开展应急检验工作。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反应,紧急从技术上找出内在原因,或者确定用药质量,是药检机构经常面临的检验任务。一方面加强应急检验的组织管理,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有效地处置好突发事件。另一方面应加强应急演练,为应急药品检验开通紧急绿色通道,全力以赴做好应急药品技术监督的保障工作。

3.3抓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检测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要开展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能力实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检验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加大设备投入,尽快提高检验能力和水平,适应药品检验工作的需要。

3.4药品检验工作与信息查询相结合,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公布的假劣药品信息资源,对药品质量不稳定、质量公告频次较多的企业和品种进行跟踪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快检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快检技术的初筛作用,对发现质量可疑随即检验;药品检验工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确定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做到检验工作有的放矢。

4 结束语

第9篇:临床医学的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110-02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由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是由于胰腺消化酶被激活而引发的人体消化性疾病。为了增强对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诊疗效果,下面我将把2009-2010年以来到我院就诊的4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2009年到2010年我院总共有4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前来就诊,男26例,女14例,年龄24岁~60岁,平均38.2±3.1岁。根据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划分标准,其中有轻度症状患者26例,而重度病患则有14例。

1.2 临床的表现。

全部的病例都有长时间的上腹作痛,上腹部的压痛有42例次,有返跳痛16例次,造成的呕吐症状达到了39例次,呼吸不畅的症状有7例次,因为饮食原因导致的症状达到了38例次。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次发病有13例,2次发病有9例,3次发病有6例,4次发病有3例,共发病有50次。有9例病人有糖尿病,17例病人有糖耐量异常的情况,3例病人有肾病综合症,4例病人原本就有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在全部的病例中有23例有脂肪肝的情况。

1.3 治疗的方式:遵循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治疗指南方案来施行:抗休克并且保持水电解质的酸碱平衡,禁食,给肠胃减轻压力,对病患使用生长抑素药物,提供肠胃外的营养支持,实施全程的生命体征与脏器功能的监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通过检查治疗,下表为研究调查情况:

2.2 化验指标。

HLAP组血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GLU)、尿酸(UA)、血淀粉酶(AMY)等化验指标如下:

3 讨论

从病人出现病状的时间从3小时到4小时不等,进入医院就诊后都进行了CT和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检查,通过检查确认,血淀粉酶处于正常状况的有9例次,180-500u/L 39例次,大于500u/L 20例次,尿淀粉酶处于正常范围里有26例次,其它的41例次尿淀粉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轻度症状的26例患者中,血TG平均是17.59mmol/L,并且有6例血清虽然是5.65-11.30mmol/L,可是血清的形态呈现乳状的都是轻型,14例重度症状的患者中,血TG平均是22.98mmol/L。对全部的病例都实施了B超检查。胰腺正常的情况有17例次,体积变大边缘不清症状有36例次,胰腺呈现的形态不是很规则,里面的片状低回声区或者是液化无回声区出现了13例次。脂肪肝26例次。全部的病例都没有胆道结石和胰管胆管扩张的情况。而且所有的病例都通过CT检查,检查出胰腺弥漫或者是局限性肿大伴胰周渗液的状况有17例次,胰腺实质内不均匀的密度变化有9例次。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原本是比较少见的胰腺炎类型,仅仅是轻度的高血脂性一般很少会引发AP。由于血浆甘油三酯的提高,而出现AP的危险性在渐渐的升高。通常我们认为,当血浆TG超过了1000-2000mg/L,会直接的引发AP,所以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和妊娠高脂血症会多次的并发胰腺炎。与其它因素引发的胰腺炎相比,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更容易出现胰腺坏死和感染的症状,把病情状况变的更加严峻。

尽管现在胆源性和酒精性依然是引发胰腺炎产生的常见原因,可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对病患身体的严重影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体重过胖和高三酰甘油的病人所患胰腺炎的症状危险度明显要高于不存在体重和高三酰甘油问题的病人。降低身体血浆中超标的三酰甘油,保持合理的体重以及降低血脂会有利于胰腺炎病患病情的减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