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是当前数学教学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现在我就来谈几点教学体会吧!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对应用数学的意识的认识。
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指运用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性。具体表现在当学生面临着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只有对应用数学有了基本的认识后,才能有效的应用数学。
(二)面对21世纪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提倡“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主要从“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方面进行一些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即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问题”才能有“应用”,有“应用”才能有“提高”。我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实现途径。
(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新大纲)开宗明义:“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基于上述原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谓是迫在眉睫,接下来,我就来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运用的价值
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我们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可以用来计算什么呢?”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知道在计算烟囱、通风管道、抽油烟机管道等的表面积时就要运用圆柱的侧面积知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的兴趣,体验到知识应用的价值。
(二)开展数学活动,激发应用的兴趣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实质是由“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过渡的教育策略。定期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的好形式。竞赛的内容可以制作教具、模型、实地测量、讲解实物、计算实际问题、面画(与比例、平行、垂直、对抽等数学知识有关的)。此类竞赛与书面形式的竞赛相比,由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实际操作性强、应用知识灵活,可以吸引很多学生来参加,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很好地培养。
(四)加强课外实践,拓宽应用的渠道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
如在教学之余,教师可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补充,调整所学的知识。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我就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一些资料、信息。通过实践,使学生知道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生活。我们学习时不能一味地根据死记硬背的知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地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五)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而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的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从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的来源于生产、生活,通过展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数学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应用的神奇与普遍,并且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是一半。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除了上面的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半外,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小数,小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对学习小数有了一种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需要在应用与实践活动中不断感知和经历,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进行情境模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具有相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以天安门和比赛奖杯的实例来的,进而抽象到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再抽象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产生满足、愉悦等情绪体验。在训练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创设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比如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数学问题呢?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如在三年级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之后,我是这样做的:让三四个学生为一组,量一量教室内门框、窗框、镜框等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设计一下做这些物品需多少材料。最好再给每种不同的材料标上单价,让他们计算一下,选择怎样的材料,用什么方案,可以既经济实惠,又满足需要。
又如,在四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只停留在教师所教的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一问三不知。如他们知道家庭居住的面积是若干平方米(这是从家长那里知道的),但问他们这一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学生认识面积后,我组织学生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居住面积的大小是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的”,接着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动手测量自己居室的面积。这时学生就要考虑房间的形状,要求出面积就必须测量哪几条边,怎样测量,用什么单位,怎样计算,是否取近似值等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把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出示给学生,学生只是根据几个必需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知道解决某一问题需要处理哪些信息和数据,更没有领悟到数学对于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二、引导学生在自身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是学生探索数学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试想如果学生不会寻找数学问题,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寻找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2.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摘 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人们经常会陷入只要取得良好的成绩就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准确灵活运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给予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往往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计算技巧的掌握,因而培养出的大多都是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要帮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所以往往都会有较多的例题与练习题,但在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之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也做出了恰当调整,增加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这些变化的恰当运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讲,其很多概念、定理知识都是在现实生活、生产基础上推理总结出来,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动力,以此来促进其应用能力的逐步提升。
例如,在讲解“垂线段”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其相关知识的应用价值,就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红家与公路的距离较近,为了给家人的出行提供一定的便利,小红的父亲想要修出一条直通公路的水泥路,但是在选择修路方案时却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哪种方案才是最短的,大家可以帮小红父亲提提建议吗?同时,再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平面图,在上面标注出小红家、公路的位置,然后让学生画出路线,并说明相应理由。通过创设这种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的相关知识,也能够使其在学习探究中真正感受到其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其应用意识。
二、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的众多学科中,数学可以f是与实际生活有着最为紧密联系的,而要想进一步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以此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篮球场融入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试着计算出每天玩耍的篮球场、操场的大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此背景下,学生不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探究活动中,还会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面积计算问题中,如桌面、黑板的大小计算等。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透彻的理解,还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其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增强。
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或者是与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的乐趣以及应用价值,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
三、强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
除了加强问题引导与实际生活联系之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其实就是加强亲身实践。为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挖掘、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与现有资源去探究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讲解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知识点以后,就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为了给大家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准备为每个班级都重新粉刷房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计算出粉刷本班教室需要多少钱?”在完成这一任务过程中,各小组不仅要进行教师面积的测量,还要对市场上的涂料价格、用料问题做出全面调动与请教,并在合作交流中进行相应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最终确定最终的粉刷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知识巩固、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也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另外,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积累到了更丰富的知识与学习方法,应用意识与能力也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对提升其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需求,采用更科学灵活的教学策略来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应用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当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
一、研究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1800元左右的电视机,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让他们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都能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三、分析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体验数学应用的过程,培养应用的意识和技能,教学环节的展开可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流程,即通过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新的知识点或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圆柱?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请你们四人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A:想到从3个圆、2个长方形中选择2个完全相同的圆和1个长方形,把长方形卷成一个圆筒,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学生B:想到从3个圆和1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中选择一个正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学生C:想到从3个圆、1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粘贴成一个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完全相同,侧面斜着展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相当于圆柱的高。
师:通过制作圆柱和这三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D: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开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同时,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再通过精妙的材料设计,让学生在自己的原认知基础上实践、尝试,从而建立起对新知模型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自己解释现象,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疑得到了提高。
四、开展实践活动,创造应用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学完新知识后,要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简单的、有趣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某班要去三个景点去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及乘车所需的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进需要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表等表述有关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的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要交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一、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应用的意识,将数学作为一门技能解决学习及生活当中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它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不仅要求工科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数学应用意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以培养也是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为我国教育领域输送更多专业化数学人才。
二、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特点分析
何为数学应用意识?实际上应用意识属于“意识”范畴,主要指利用数学方法来对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数学应用是由外部应用及内部应用组成、所谓内部应用。实际上是指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或推导;外部应用则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来解决问题。关于数学应用意识的概念,至今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诸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理论,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将数学应用意识理解为一种心理倾向,一种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据笔者研究,数学应用意识具有一些特点,分别是自觉性、能动性、发展性。自觉性作为数学应用意识最基本的特点,是指学生可以利用数学应用意识来自觉开展数学思维,从而解决问题,在这种状况下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一定迁移性及潜移默化。能动性则是数学应用意识的本质特点,是指学生运用数学应用意识来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及思考,积极调动原有的数学知识。发展性是用来说明该意识的灵活多样,而非一成不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会逐渐提高。
三、如何充分培养高职院校工科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充分转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高职院校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数学教学观念,对自身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将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巩固数学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多引用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明白数学的用处,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
高职数学课堂可以适当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解题:出租汽车收费标准为:在行程未超过3km的情况下,按7元起步价格收费,行程超过3km时,按2.4元/km计费,求解收费额与路程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对于这种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平常的生活,利用图示来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图1所示:
该题解为:设路程为x km,收费为y元,则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可得到不断拓展,解题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图示作为辅助分析问题时,能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进而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提高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高职数学教学没有太多过于理论的知识点,它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备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层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将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其中
高职数学教学过程可以利用PPT、Flash教学动画等多媒体设备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解题:已知三棱锥P-ABC,F、E、C三点为PC、PB、PA三线的中点,求证:平面DEF与平面ABC相互平行。在分析该类型数学题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几何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指导学生对该图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如图2所示:
解题:D为PA的中点,E为PB的中点,DE∥AB,AB在平面ABC上,DE∥平面ABC,同理可证EF∥平面ABC。DE∩EF=E,平面DEF∥平面ABC。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放弃讲解数学课本内容,应统筹多媒体设备与口头教学的关系,融合两者教学优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对钢琴教育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的分析
(一)实用性教学模式。钢琴的实用性教学模式指的是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突显教学的“实用性”的特点,并通过教学方式、教学程序以及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来贯彻落实的教学模式。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实际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实践性作为基础性教学,并为学生树立“空谈误国,实邦兴邦”的理念,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的钢琴知识转换成为实际的钢琴表演活动,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钢琴的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实际应对问题的能力,突显学生的才华。
(二)素质性教学模式。素质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钢琴应用型人才必然的教学模式之一。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多加练习,并以理论知识为教学基础,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的钢琴素养、音乐素质、艺术素质、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发展成为具备德、智、体、美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而实现“一对一”的辅导课程,最终将素质教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三)创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是推动二十一世纪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能力。因此,在培养钢琴表演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见,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跳跃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思维,还要注重学生对钢琴曲目的创新能力、钢琴表演的创新能力、音乐的策划创新能力以及音乐的感知能力等等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改革普通高等艺术院校钢琴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在普通高等艺术院校钢琴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要遵循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这三大基本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新其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同时,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钢琴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达到适合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二)采用层次化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大部分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选择了报考艺术专业,这并不是他们喜欢钢琴专业才选择的。同时,由于大部分的艺术考生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模仿和记忆通过考试的,并没有真正的掌握钢琴的意义和内涵。这种现象导致大部分普通高等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的基础技能差和生源差的后果,这就是部分学生严重缺乏节奏感、演奏的基础知识和钢琴专业教学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培养应用型钢琴表演人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用层次化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
(三)增强师资力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影响教学质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都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进而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并对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公平的评价。同时,学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并派遣教师走不同的学校进行进修和深造,进而增强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方式来打造一支“懂教育,通实践”的优秀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钢琴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等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培养应用型钢琴表演人才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钢琴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钢琴应用型表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