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高值耗材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行政管理 高值耗材管理 运用
随着医院高值耗材的品种不断增加,其性能也逐步改善,对于医疗技术的更新和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也给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一方面,高值耗材的质量、安全以及价格等方面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高值耗材的采购量逐渐增大,在医院的费用支出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加强高值耗材的科学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更有助于高值耗材的运用水平的提升,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1 行政管理的相关概念
行政管理指的是运用国家权力对各种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也可以指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行政事务管理活动。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其内部管理过程中运用行政管理手段,有助于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当前医院发展过程中,高值耗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值耗材的管理成为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运用行政管理手段,需要结合行政管理的特点。行政管理具有阶级性、社会性、服务性、
权威性、法制性以及系统性。在单位管理过程中做好行政管理,需要确立正确引导、准确评价与适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行政组织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等,行政管理的理念在医院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对于高值耗材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值耗材管理策略探讨
2.1 重组业务流程
为了实现对高值耗材的科学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明确岗位的分工,保证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实现科学的耗材管理。全新的流程构想为:科室要提出对高值耗材的使用需求,并且填写相关的申请表,高值耗材的仓库保管员得到申请请求之后生成相应的采购订单,设备采购员得到相关的采购信息之后,医院要组织设备采购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公开招标,由中标供应商进行发货,然后仓库管理员再对货物进行验收,在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录入物资的生产批号以及失效日期,规范化的管理有助于对高值耗材进行统一管理。在具体使用耗材的过程中仓库保管员可以将物资分发给提出申请的科室,并且生成相应的出库单。耗材使用之后,可以在计费系统中录入耗材项目,进行相应的条形码扫描,确认耗材已经被使用。在盘点结算的时候需要对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以及票据情况进行核对,确认没有偏差。
2.2 在高值耗材的管理过程中成立高值耗材管理项目组
高值耗材的使用量逐渐增大,覆盖面也逐渐变广,而且高值耗材的品种较多,规格比较复杂。这些特点都加大了高值耗材的管理难度,为了不断促进高值耗材的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进各种医疗项目的顺利完成,医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部门选出更多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等各方面能力较强的人组建高值耗材管理项目组。该组织要负责高值耗材的全局管理工作,结合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定期开展工作会议,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解决的方法。高值耗材管理项目组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对高值耗材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问题进行讲解,比如高值耗材的包装、使用方法、保存方法等,确保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高值耗材,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加强高值耗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是时展背景下的一个全新要求。无论是高值耗材的申请、采购还是货物管理,都应该要努力实现信息化,防止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高值耗材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首先,应该要对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完善,确保高值耗材全程管理都能使用自动化办公,促进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在高值耗材的申请、审批以及采购过程中,不同科室需要使用高值耗材时,首先在系统中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并且由设备科、采购办、纪检委等组成的招标小组进行相应的招标工作,然后才能在管理系统中生成清单,不仅能够方便科室人员的使用,也有助于规范化管理,保证高值耗材的采购工作能够规范化推进。在高值耗材的接收过程中,仓库管理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仓库管理系统可根据采购订单登入供应商寄售库,填写物资的生产批号以及失效日期,并且自动生成条形码,便于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进行扫码,确定仓库中的高值耗材产品的库存。需要注意的是,高值耗材管理的信息化是贯穿于高值耗材全过程的,在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应该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2.4 加强高值耗材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在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影响高值耗材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前很多医院的高值耗材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都不高,导致高值耗材管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对此要加强高素质的高值耗材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加强高值耗材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他们对各种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使其能够积极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另外还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得高值耗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5 加强高值耗材溯源管理
溯源管理是医用高值耗材规范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溯源管理对于各种耗材的使用情况的了解、解决医患纠纷以及医院与供货商之间的纠纷、财务向业务回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在高值耗材使用之后应该要将使用清单上的信息准确无误地录入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然后生成二维条形码,贴在使用清单上,扫码就可以轻松地从系统中查询到耗材的使用情况,为耗材的管理以及各种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高值耗材的溯源管理需要开发溯源管理系统,同时还将开发企业模块,实现高值耗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2.6 加强高值耗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指的是对各种耗材供应商及其资质进行管理的过程,其中管理的对象包括供应商的所有合法证明材料,如公司名称、公司法人代表、公司地址、经营范围、联系方式等。在公司的档案中还应该要包括公司产品的注册证、公司经营许可证、公司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而且这些资质材料都应该要加盖公司的公章。定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资质证件濒临过期时间,则应该要通知供应商更换有效证件。医院的器械科室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对每件高值耗材产品建立完整的档案,并且录入到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耗材管理系统,实现对供应商的跟踪管理。
2.7 加强高值耗销毁记录管理
对于各种使用之后需要废弃的高值耗材,要进行及时销毁,销毁过程中要积极做好销毁记录,安排专人进行记录,同时做好交接,以防记录过程中出现交接问题。高值耗材的销毁记录应该包含耗材名称、用途、销毁原因、销毁目的、销毁时间等多个要素。
2.8 加强高值耗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
高值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积极应对不良事件,需要对高值耗材使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形成管理制度与程序以及相关记录逐级向有关部门上报不良事件,相关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有措施和报告记录,有监管情况与不良事件的分析报告。并且形成完整的档案,医院相关科室要定期对档案报告进行分析,找出高值耗材不良事件出现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应对高值耗材的不良事故,降低不良事故出现的频率。
3 结语
高值耗材管理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近年来高值耗材在医院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高值耗材的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多。在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行政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可以对传统管理中的缺点进行有效的克服,比如在高值耗材管理过程中重组业务流程、加强高值耗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加强高值耗材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等,都可以促进高值耗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锐,朱宗明,徐勋良.关于大中型医院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
[2]陈柱,汤志卫,王绍红.高值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0(12).
〔关键词〕高值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条形码;零库存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活动中使用的医用耗材数量及种类越来越多,且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输液器、注射器、纱布、棉签等普通耗材,而是有越来越多的新型一次性医用耗材被应用,其中高值医用耗材占据了很大部分。高值医用耗材是指直接作用于人体、风险高、对安全管理方面有严格要求且价值相对较高的医用耗材,如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类、神经外科类、电生理类、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类、眼科材料、口腔科及人工瓣膜等其他耗材[1]。为提高治疗效果,高值医用耗材已成为临床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科学及规范的管理,成为当前医用耗材管理的重点。本文就我院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进行探讨分析,以寻求高值医用耗材有效的管理新模式。
1高值医用耗材的传统使用管理模式
1.1使用流程。高值医用耗材的传统使用管理模式主要以人工管理为主,包括采购、入库、临床使用、出库到收费等全流程。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向设备科提交备货申请,设备科采购人员确认申请耗材为已准入耗材后,向相应供应商下达订单,供应商根据订单备货并填写《高值医用耗材验收使用确认表》,将耗材送至设备科验收,设备科管理人员验收并填写《高值医用耗材验收使用确认表》,将耗材送至临床科室使用,临床科室使用后,核对术中使用耗材并填写《高值医用耗材验收使用确认表》,粘贴相应带条形码标签,手术医师、护士、患者家属签字并开具收费清单送至收费处收费,最后将实际使用耗材单送至设备科,设备科完成入库、出库。1.2存在问题。(1)由于高值医用耗材种类及规格型号复杂繁多、专业性强、临床使用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导致设备科采购时往往无法获得准确的使用需求;同时,证件过期等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导致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缺乏可控性;使用过程中,无论是供应商还是医务人员在登记时均采用人工记录,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漏记、错记、字迹潦草等现象经常发生,导致错误率高。(2)由于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resourceplanning,HRP)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相互独立,互不关联,对耗材收费采用仅依靠医务人员人工列出收费清单,再由收费员人工收费,易出现漏收、错收、多收等问题,收费准确性欠佳。(3)由于高值医用耗材采用先使用、后结算,出库时间常常滞后于临床科室实际使用时间,导致科室收入与支出不同步,从财务成本核算角度,财务科无法获取准确的收支数据,从而影响科室乃至全院工作量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4)虽然要求临床科室将术中使用耗材的标签粘贴在《高值医用耗材验收使用确认表》并放入病历存档,但是缺乏完整的追溯系统,查找相关病案材料十分烦琐,且时效性差,不利于高值医用耗材的追踪管理。基于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高值医用耗材科学、规范的管理。
2高值医用耗材的新型使用管理模式
为更科学、规范及有效地管理医用耗材,2013年,我院建立了HRP系统,使全院包括高值医用耗材在内的物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HRP系统建立以来逐步完善,我院于2017年4月全面实现高值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实现了对高值医用耗材证照、备货入库、使用和收费、实际出入库等的动态管理。2.1数据库建立。我院医用耗材采购严格执行福建省阳光采购平台耗材招标目录,并严格按照医院的医用耗材采购制度对医用耗材进行招标准入。设备科管理人员对准入我院的医用耗材进行分类,建立耗材目录,形成数据库。供应商在自助平台录入耗材信息,包括耗材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生产厂家、注册证、相应条形码等信息,并扫描、上传相应证件,经设备科管理人员审核后,添加到数据库。HRP系统具有预警功能,医用耗材和供应商证件即将到期时,系统自动报警并给出预警信息,设备科管理人员根据预警信息,通知供应商重新提交有效证件,实现资质闭环管理,确保医用耗材使用资质的有效性。2.2条形码应用。条形码是在计算机应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动识别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在目前自动识别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2]。201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了《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要按国家分类编码的要求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标识,并要确保这些信息具有可追溯性[3]。我院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建立在条形码基础上,采用高值医用耗材生产厂家或国内总公司制作的条形码,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批号、有效期,贯穿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的全流程,使高值医用耗材在医院运转的任一环节都能够被跟踪,实现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4]。2.3零库存管理。我院通过“虚拟库”实现高值医用耗材零库存管理,这是一种特殊的库存管理方式,不是单纯的无库存。由于高值医用耗材种类及规格型号复杂繁多、专业性强、临床使用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患者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导致高值医用耗材的申请不同于普通医用耗材,临床科室只能对术中需要使用的耗材进行预评估,从而造成申请的耗材数量远远多于术中实际使用的耗材数量。若将所有耗材按申请数量全部扫描入库,将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库存量。因此,为减少库存量、降低医疗成本,我院在HRP系统中建立了“虚拟库”。“虚拟库”与设备科仓库并存,是一个虚拟存在的库房,只有在“虚拟库”中存在的耗材,才可以在临床使用。所有高值医用耗材经设备科验收后,扫描条形码预入至“虚拟库”,配送至二级库房由临床科室接收使用。推行零库存管理对高值医用耗材的规范使用可以起到指导作用,真正做到使用前计划,使用后溯源、计费准确,实现同步的科室成本核算,避免因人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从根本上保证耗材的安全性[5]。此外,我院HRP系统设置了清库模式,可根据不同高值医用耗材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清库时间,使管理更具人性化。2.4HRP系统与HIS的关联应用。HRP系统与HIS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同时高值医用耗材在两个系统中的名称也不相同,我院在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将HRP系统与HIS中的耗材收费名称一一对照,相互关联,做到两个系统无缝对接。临床科室使用高值医用耗材后,只需扫描相应条形码即可完成收费、入库、出库。因此,每扫描一个耗材,在完成收费的同时,“虚拟库”就会自动减少相应库存,并生成入库、出库明细,达到“领用耗材数量=使用耗材数量=收费耗材数量”的结果[6],从根本上规避漏收、错收、多收等现象,同时有利于财务科进行精准成本核算。2.5使用流程。临床科室向设备科提出备货申请,设备科接到申请后,通知供应商供货,供应商将耗材送到设备科一级仓库,由库房管理人员验收后,扫描条形码预入库至“虚拟库”,并配送至二级库房由临床科室接收使用。临床科室使用后,扫描条形码进行收费,系统自动生成《高值医用耗材使用登记表》,手术医师、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粘贴相应条形码标签并放入病历存档,设备科根据HRP系统中的入库明细通知相应供应商开具票据。整个流程中,只有经扫描预入库至“虚拟库”的高值医用耗材才可以扫描使用并收费,否则不能扫描、使用、收费。如遇到急诊抢救需使用高值医用耗材,要向分管院领导及设备科科长电话申请同意后,先行使用,并于术后第二天及时到设备科补扫描预入库,才能最终完成收费。
3总结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医院自身综合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对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基于HRP系统和HIS,利用条形码技术和“虚拟库”零库存管理,健全高值医用耗材的追溯体系,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预入库、使用、收费结算等全流程跟踪,准确记录耗材来源、使用过程、最终去向和收费情况,使高值医用耗材种类及规格型号复杂繁多、专业性强、临床使用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高值医用耗材精细化、信息化和制度化管理。未来,我们将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确保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的高质量和高安全性,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印发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规财发﹝2012﹞86号).[2012-12-17].
[2]刘红,金锦江.基于条形码的高值耗材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装备,2017,30(15):93-94.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4号).[2013-06-05].
[4],顾超.医院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4,6(35):72-73.
[5]唐庆,武永军.“零库存”管理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0(78):157-158.
1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医院的医用耗材管理内网管理凸显被动,医用耗材档案未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很多医院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对医用耗材的有效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耗材浪费与外流、耗材过度使用,以及重复使用等现象。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局限于资质证件管理,没有对供应商与医用耗材进行充分有效地分析,难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与运用,导致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市场预测和发展趋势
医用耗材从诊断、监护、治疗、给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的时代,构建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实现医用耗材动态管理,精确溯源,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有效保证医用耗材安全使用,防止其使用不当造成浪费、过度使用或超范围使用,从而减少医院和患者的损失,保障患者利益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2]。
2医用耗材档案管理的信息平台构建
将分布在不同信息系统的耗材管理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便于审批、调用、监管、存查,最终降低耗材占比,提高合理使用率和满意度,减少库存,降低医保费用。
2.1加强医用耗材研究信息的获得
首先,对医用耗材研究信息进行调研,采用实地考察法与问卷调查法。然后,研发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汇集医院电子医嘱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医院协同办公系统(OA)的相关信息,建立新的信息交互渠道。最后,上线测试并进行有效改进。在评价总结上将数据分为A组与B组,A组中讨论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前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B组中研究的是信息平台构建后我院医用耗材档案管理及其应用状况[3]。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比分析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管理前后耗材从申请到可申领耗费的时间、百元医疗收入卫材支出、盘点的库存数,科主任/护士长、统计员、科长的满意度。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网站,以对供应公司与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管理,在系统设置上设置用户权限,包括供应商、管理员与相关的部门等,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资料的上传与信息数据的传递等。在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实现供应商资料的上传,产品资质的证明与医院审核程序的完成等各种程序,最终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同时进行信息数据的对接传送,从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最终简化医院的工作程序,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重复劳动等[4]。
2.2加强医用耗材档案的建立
为了实现与供应商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在医用耗材档案建立过程中针对每一个供应商分别建立各自的档案,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医用耗材档案管理模块,进行医用耗材申购单的上传与审批结果的论证工作。在信息平台上供应商可以通过登录上传业务员的授权书与产品的注册证等,同时还包括采购合同的扫描件等,为电子档案的建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加强对供应商工作的有效录入工作,与电子档案的目录表进行有效对接。要求供应商在信息系统平台中提供资质证件,从而从资质角度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运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信息平台的形式能够节省档案管理工作的存储空间。
2.3加强资质证件的效期管理
医用耗材是医院物品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比较大,在管理与查询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包括了大量的药品种类、来源与规格等,工作量较大,应当加强对此的充分研究。在传统内网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也已经具有相对比较成熟的发展系统,能够实现档案管理预警机制的建立;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难以充分获得供应商的有关信息,在证件更新方面不够及时,从而难以得到良好的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容易导致医疗纠纷现象的发生。而采用互联网管理的方式能够设置1个月的预警机制,以加强医用耗材资质证件的有效管理,如果没有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证件的及时更换,系统会自行进行相应处理,对于这部分耗材品种在未处理之前不再进行采购与发放工作,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充分使用这些安全品种,有效发挥这些品种的作用[5]。
2.4加强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
医用高值耗材的档案管理能够实现对全部档案信息进行建档,包括供应商的档案、采购档案与出入库档案等,同时进行预入库管理。具体的操作方式是供应商根据可能使用到的高值耗材进行医院二级库房的存放,在完成条码扫描工作之后,进行预入库手续的办理,根据此由系统自动生成入库记录。在患者使用之后,护理人员在系统中提取相应的生产厂家、经销公司的名称、产品名字、规格型号与产品批次等信息,并记录患者的名字、住院号、医师与手术护士等信息,将以上信息全部记录到系统电子档案中。在完成系统登录后,利用已经使用到的耗材信息,将其传送到内网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库房的管理模块之中,从而完成出入库的调拨手续。同时供应公司登录管理系统平台进行货源补充工作,从而满足临床使用,减少运行过程中对医院资金的占用。将内网与外网进行有效对接,在高值耗材方面能够实现有效的全程网络管理,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3小结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能够采用信息技术,有效处置档案信息,实现对医用耗材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依靠强大的信息数据,最终实现将实物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的充分结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杨琼.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与利用[J].医疗装备,2017,30(5):61-62.
[2]白玲.医用耗材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8):166-168.
[3]唐丽琴.探究"9S"管理在医用耗材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7(7):347-348.
优质医疗质量管理,无缝不至
医院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质量管控,就连运输也是质量管控的重要环节,比如当刚接受完脊柱手术的患者出手术室后,如果被野蛮搬运,势将导致医疗质量的问题。北大人民医院核心战略为医、教、研、运营的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以质量为核心、全员参与为基础(预防性、过程、事后控制),体现利益最大化趋势和承担社会责任,而全流程闭环管理模式(closed-loop management)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全流程闭环管理要做到可全员追踪、全程可追溯、可科学统计、可全面分析、可切实操作、可个体纠正。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全员、全程追溯,从院内一直追溯到患者出院回家,那才是追溯的最理想状态。做到数据实时科学的统计分析,目的就是要做到个体化纠正。
具体而言,涉及到所有的人:医疗、护理、技术员、药剂、辅助、学生、志愿者、患者、外服人员等;除了人之外,则涉及所有的物:药品、试剂、高值耗材(植入、介入)、低值耗材、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等,其质量均会影响到医疗质量。实现包括医疗、护理、物流在内的预防性、过程中和事后控制等全流程质量控制。通过医疗、护理、物流各个流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探索,达到患者预后、患者满意率、效率俱佳的效果。即使是通用设备的质量也要狠抓到位,有的医院手术室发生火灾,危及患者安全,也将对医疗质量造成影响。
对于拥有7000名工作人员,日均门诊量1万,年出院量6至10万的北大人民医院,而在当医院质控抽查率达到5%时,医院的质控人员工作量就已满负荷,如何能做到全程追溯呢?就是三个字:信息化。
王杉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的必备手段,一方面,医院信息化建设(heahhIT)必须要考虑到患者隐私(privacy),信息安全(security)和保密(confidentiality)。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迄今为止,我国仍未制定强制性的医疗信息国家统一标准。几年前,我就提出,全国600多家的医疗信息提供商都有自己的编码,彼此不能共享,这对各医院多个信息化平台的整合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我院有21家信息技术的供应商,为了实现业务流、财务流、数据流的共享和一体化,实现数据中心的沟通,不再有信息孤岛,我们着实耗费了很多的精力。过去更换一个模块,牵动平台其他所有的连接,现在,我们的集成平台真正实现了“大电子病历”的功能。
基于医疗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医院,主要包括对“物”(患者、护士、医生、行政管理、设备、标本、器械和耗材)进行标准化的全对象管理;对“联”(多功能网关、网管系统、中间件、医疗云)进行标准化的信息管理,对“网”(护理追踪、健康管理、实景医学、辅助决策、远程会诊、临床路径)进行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在“物”和“网”之间通过智能识别、移动计算,实现信息共享和全覆盖。我国的医院有足够的能力和财力来进行信息化建设,眼下美国也仅有3.1%的医院通过了HIMSS Analvtics Stage 7级认证,而美国以外的医院,全球仅有4家达到7级认证水平,北大人民医院2015年5月顺利通过了HIMSS 7级认证。
回顾北大人民医院20年的信息化历程,其中的艰苦和成就历历可数。从1996年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人力资源系统(HR),1999年的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2002年的门户网站(Web portal)系统,2003年的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2004年的网络安全控制系统(NSC)、2006年入侵探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IDS)、血库(Blood Bank),2008年电子病历(EMR)、医院资源规划系统(ERP)、病理信息管理系统(PIS),2009年的ICU、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医院数据决策分析系统(BI),2010年临床路径(CP)、超声影像信息系统(UIS),2011年移动护理信息系统(MNIS)、全院性整体化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Full PACS),2012年信息集成平台(IE Platform)、心脏影像(CardiacImaging),2013年临床数据中心(CDR)、服务器虚拟化(SV),到2014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统一用户管理系统(UUMS)……
而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把众多信息化平台整合到一起提供数据决策?王杉介绍,201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信息集成平台,是国内第一批建立集成平台的医院,共有21个供应商完成了29个系统、98个子系统、322个接口的建设,2013年10月上线运行的信息集成平台――架构在HIS、RIS、LIS、PIS、EMR、血库中心等公共服务系统之上的统一数据交互、分析的平台,共包含IE(集成引擎)、IE(公用服务)、EMPI(患者主索引)、CDR(临床数据中心)4个子项目,为“大电子病历”提供技术平台。
临床数据中心(CDR)整合了ECT、PIS、LIS、MNIS、RIS、心血管信息管理系统(CVIS)、患者主索引(EMPI)、会诊EMR、影像中心、血库、手术麻醉、体检等,“大电子病历”以患者为中心,具有集中管理、结构化、实时性、全生命周期的特点,收集了300万名患者信息,2亿条临床数据,2007年至今的住院数据和2009年至今的门诊数据。由IDS、MNIS、体检、科研管理、影像中心、ERP构成的BI系统,以及院内EMPI和院外EMPI为CDR服务。
目前医院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扩展、手术与操作字典ICD9-CM等3项达到了国际标准,包括性别码、民族码、患者职业代码、婚姻状况类别码、文化程度代码、国家名称码、区县码等7项达到了国内标准,因在系统集成方面的突出表现,北大人民医院在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的标准化和成熟度测评达到“四级甲等”标准,成为首批医院集成平台互联互通系统达到国家四级甲等标准的医院。
旨在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高质量的大数据,北大人民医院系统集成平台建设共定义了41个交换标准,60个CDA规范,21个业务流程,76个术语字典,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医院建立临床数据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测评改造使北大人民医院的病历结构化程度更趋细致,完善了对外数据交换标准和通信标准,并逐步应用到实际业务之中。比如患者类型代码、ABO血型代码、证件类型、手术切口愈合等级代码、疾病诊断类别代码、用药途径代码、支付方式代码、药物剂型代码、标本类别代码等12个行业标准,及54个国内字典(如人员字典、病区字典等),每个字典都需要核审半年以上,而且,这76个字典只是需要标准化的全部字典的一小部分,目前医院正在运行的1366个字典都将逐步实现标准化、系统化。
全流程闭环管理。隐患尽扫
王杉强调,当下北大人民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全面支持闭环管理。医院目前构建起了由信息系统平台、区域医疗协作、临床系统、运营管理、IT基础架构5个领域、73个系统、211个子系统组成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质量与安全水准大幅提升。
临床闭环管理依托临床数据中心(CDR)而形成。信息平台的数据采集涵盖医院各个部门的全生命周期的所有数据,这不是对医院传统移动业务的,而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是真正以患者为核心,把整个链条串到一起做闭环管理。目前已经完整建立了护理闭环管理、检验闭环管理、护理评估、出入科和转院管理、手术麻醉闭环管理、门诊闭环管理、临床营养点餐等多系统闭环管理。
在全过程、实时的闭环质量管理中,“事前提醒”保证给医护人员及时的动态提醒,让医护人员及时地掌握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隐患,避免过去因人为疏漏而导致的质量问题。系统的251个质控点可谓巨细靡遗,可主动提醒医护人员病历填写的问题,例如无主诉、无人院记录、主诉与现病史不符、无辅助评估记录、手术、操作名称填写有缺陷等,并可自动生成67张质控报表,让质控工作事半功倍。
事中监测保证医生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系统时刻对医疗质量进行自动监控,特别是对质控关键点的严格的必要性质控管理,让医护人员从繁重的医疗工作中脱离出来,而无需时刻想到病历质量的问题。事后检查使质量管理部门借助于系统,对住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监测评分,实现“环节质控”,对出院患者的病历进行‘终末质控”。
对于诟病已久的临床路径管理,目前北大人民医院已经拥有完整四大模块的学习型临床路径管理应用系统――整合医嘱的临床路径应用模块,全程变异轨迹追踪管理模块,临床路径评价改进模块,智能化临床路径辅助生成模块。该系统的核心为4W(Who、When、Where、What)可追溯,即就是要知道谁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什么,让质控人员能及时发现差错及时纠正,便是闭环的管理。
比如口服药、注射药UDD全流程闭环管理,病区医生、护士站、住院药房之间的管理流程清晰。具体步骤如下:病区医生下达医嘱(HIS)一护士站确认医嘱信息(HIS)一住院药房扫描确认(记录审核者信息,如是谁在何时审核了送往哪个病房的药品;记录业务量,审核时间及审核量;记录配送情况,如何时送出或尚未送出)一药师审方(HIS送出)一口服药自动摆药(SPD);注射药UDD(药品单剂量调剂)摆药SPD(预先摆药、打印拣药单、摆药单、注射卡、贴瓶条等)-药师复核(SPD)-专业人员运输至病区护士站-护士接收并核对药品(扫瓶签,药袋,核对腕带)-注射药执行(PDA);口服药执行(PDA)-医嘱(HIS)。
PIVAs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4W可追溯,其核心是“6项正确”――给正确的患者正确的药物、剂量、时间和途径,特别重要的是最后正确记录,因为我们无法确保我院的1700名护士每个人能一直保持最好的工作状态。目标是用药“零”错误,医嘱全程跟踪,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护理差错。具体步骤如下:病区医生下达医嘱(HIS)-护士站确认医嘱信息(HIS)-PIVAs(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房医嘱审核-打印摆药单、贴瓶条等-药剂师摆药-贴条码-配制室配置前复核-药品配置-复核交接单-专业人员运输至病区护士站-护士接收并核对药品(扫瓶签,药袋,核对腕带PDA)-护士扫描(扫瓶签,药袋,核对腕带)执行-确认医嘱信息(HIS)-医嘱(HIS)。此外,北大人民医院还制定了护理PMP(项目管理师),而输血、母乳、检验、手术室、放射检查、医师会诊、生物标本均实现了全流程闭环管理等。
数据分析平台。助力决策
“在数据支持决策的BI系统中,除了流程的分析和管控外,医院数据仓库方案提供全院使用的数据仓库,弹性的使用者数据分析功能,可提供历史信息作为趋势分析之需求,可以支持各种类型的来源系统与分析应用,可支持对疾病的统计分析。门诊、住院、药库、检验检查、卫材、病案和财务为来源系统,实施利用率分析、疾病管理、盈利分析、药品收益分析、医保返还分析。”王杉表示。
以辅助系统“院内感染实时监控预警管理平台”为例,过去发现院内感染的整个过程需时7~10天,且只针对部分科室和病例,依赖医生的临床观察、人工上报和录入的方式,院感控制管理滞后。
现在利用院内感染实时监控预警管理平台,可对全院所有住院病例进行症状监测、手术监测、耐药菌监测和体征监测,收集监测手术麻醉、医技检查、重症监护、临床医疗、实验室等医疗系统数据源,可通过快速响应的两大平台――医务人员的短信平台和出院患者的随访平台,改变医院感染监测的传统工作模式,实时进行症状监测、检验结果监测和项目自动监测。医院耐药预警系统启动后,2011年上半年共预报26次(碳青霉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2012年同期预警14次。由于提前干预,医院重症医学科耐药聚集性发生出现明显下降。比如一次检查中,对外科手消毒监控时间为一周(2014年8月1日至8日),监控视频时长288小时45分钟,监控总人数3443人次。结果显示,不规范人数141人次(4.1%)。统计结果亦显示,不规范操作的人员中以高级职称最多(36%),其次是初级职称(30%),中级职称最少(4%)。
管理没有最细。只有更细
“一滴水中见太阳,细节决定质量。”王杉总结说,以西直门院区17个手术科室中某科2013年全年的手术情况为例,从麻醉准备结束到等待手术医师三方核查的时间为100 66分钟(167.77小时/21个工作日),从麻醉操作结束到手术准备开始等待医生的时间段为5793分钟(96.55小时,12.1个工作日),这也涉及了医疗质量的问题。一是患者麻醉前等待手术医师三方核查之时,是否会产生心理问题?二是从医疗费用来看,如果麻醉操作结束后的等待医生,多用的麻醉费用谁来支付?由于等待医生而超时工作,手术室人员的加班费用该谁支付?
医疗质量要关注的不仅包括“人”的行为,还有“物”的管理。比如在高值耗材管理领域,医院面临不少的挑战,一是采购金额大:过去2011年支出2.2485亿元,每月所涉金额达到2000万元,近2万品规的高值耗材,基本的管理程序只依靠四联单。科主任(或科主任代言人)填写耗材四联单后,交设备处管理高质耗材进口的工作人员签字,与财务处外派会计签字后即可支出,流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涉及的科室较多,共有24个,采取事后管理,科室负责采购、实物堆放在科里,设备科室不见物;二是很难判定价格管理是否应遵循采购限价;三是“三证”管理方面,资质管理与采购分属不同部门,信息不共享,采购部门不能及时核对耗材及供应商是否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要求,一旦使用可能出现法律纠纷;四是库存管理方面,如果没有帐实核对,出现丢失、重复使用、多次计费等情况很难发现。
为规避高值耗材管控中的风险,北大人民医院引进了医用高值耗材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实现了高值耗材一物一码全程追踪。在医用高值耗材的ERP管理中,统一字典避免了控感办和设备处信息统计不一致;提供自动预警,资质的扫描件导人系统,注册证、生产批号和供应商资质及授权的时效到期自动报红,不用人工查找,可在系统中直接查找到耗材的三证等相关信息;盘库时设定基数库的库存量,具有自动补货功能,可以自动生成采购;系统中可以直接查找到耗材的生产批号、有效期、供应商信息、注册证、使用时间和使用去向;核实收费情况,减少人工操作,可以直接打印四联单。
再比如高值耗材中骨科“走穴”手术包供应商有22个,手术包84个,品规1302个,每个手术包平均143件,金额较高,平均为42.18万元,比如脊柱内固定系统,标配品规140个,标配数量899个,标配金额270.36万元;椎间融合器标配品规22个,标配数量100个,标配金额48.83万元;钛网标配品规18个,标配数量84个,标配金额为44.77万元。高值耗材的管理风险巨大,如果手术结束后骨科包使清单出现偏差怎么解决?我院改进后的骨科包清单,格式清晰,4人核对更为科学。
而低值耗材采购则包括医材、办公用品、印刷品、被服、气体、五金、建材等,过去北大人民医院的低值耗材采购存在不少问题:2008年全院物资总额为8596万元,月均716万元,12 040条,无默认供应商、无价格;2011年低值物资共计7541个品规,183个供应商(包括设备耗材343,低值设备8);领用与发放涉及262个申领部门,2.4万笔申领,3060个品规,发放数量为4507万件,金额为14.986亿元,其中医材占比90.05%。当时各个科室手工填写领物单一库管员手工加总一采购通知供应商送货一到货后按手工申领单发放,造成采购遗漏、错发、漏发,手工单据因字迹不清、潦草,需要多次反复核验,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些问题,北大人民医院采用现代物流B2B平台,解决了过去“物管不住、财核不准、人搞不清”的问题。具体流程如下:科室分仓库按规范材料字典(名称、规格、价格、默认供应商)进行网上申领一主管副院长电子化批量审批、事前管控一按供应商合并自动生成采购单,方便快捷,分别发送供应商和库管员一供应商按采购单备货送货;库管员按采购单验收货物(加强内控监控供应商货票属实)一院内按科室合并生成发放单并发放(自动化辅助发货准确及时);对供应商按采购单收发票一审核采购全过程(外派会计,全过程监管,完成三单匹配,打印入库单)一财务处自动过账,执行付款(明细账免录入,方便核对)。
【关键词】医院医疗保险;管理现状;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和参保患者的需求还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参保患者住院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基金按照规定的比例统筹支付,这就需要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一方面向来院看病就医的参保患者准确宣传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另一方面督导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严格执行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二级医院是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诊疗的主体,医疗保险统筹支付比例高于三级医院,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的全面推进,二级医院的诊疗人次持续递增。当前,一些地区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由原来的“总额预付、定额控制、超支分担”逐步过渡到后来的“总额控制、超支不补”,这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就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进一步提出新常态下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8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医院从事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及访谈,此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100%。
1.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遵循问卷保密和自愿的原则,在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取匿名的方式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各类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各类医疗保险患者的次均住院费、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医疗保险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以及在医疗保险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内容。
1.3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汇总,其有5种共性问题,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5种共性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当前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结果
本研究分析显示,有97.1%的人认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不够,在共性问题中,除了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差异大这个政策因素导致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遇到较多问题之外,还有住院费用过高、医院信息系统因素和医疗保险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等这些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
3讨论
3.1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行业现存的问题
根据本次自填式问卷调查及访谈,结合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既有医疗保险政策层面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滞后存在的问题,还有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自身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严重缺陷造成的问题。
3.1.1部分医保医师对医疗保险规章制度执行错位
虽然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会按时以大、小讲课,院内通知,到相关科室实地发放纸质文件的形式进行医疗保险基金拒付常见案例分析、相关制度、新增政策进行培训,但仍有部分医保医师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执行错位,在医疗工作中遇到不清楚的医疗保险问题时不能及时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部门联系解决。
3.1.2医保医师及患者对医疗保险政策了解不够
二级医院对于各类医疗保险的政策、标准和具体的实施内容了解不够,业务人员和经办人员为各类医疗保险患者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普遍存在不到位现象。考虑到医疗保险工作的政策性很强,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优质医疗保险服务的基础[1]。每年社保行政和经办机构举办的医疗保险培训及相关政策解读班,只对大部分的制度进行解读,在具体实施操作的过程中,二级医院仍有很多具体问题出现,当遇到问题咨询上级部门时,却不能及时得到回复或有效解决方法。
3.1.3医院信息系统不能给医疗保险提供智能审核
例如医保限制性药品种类繁多。临床医保医师在为医保患者开具医嘱时选择使用了限制性药品时,如果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到位,住院医生工作站中就会自动弹出一段红色字体描述相应医保限制性药品的限制内容并闪烁,提示医生考虑该患者是否符合用药适应症和限制条件,只有符合限定条件时才能开具处方。在信息系统维护上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中增加一些医保审批程序,通过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审批流程,防止医保医师违规使用限定性药品而受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保险基金拒付和处罚。
3.1.4医疗费用中手术使用医用高值耗材比例过高
本研究在对住院医疗费用的合理使用方面进行医保质控时发现,手术科室的患者一次住院产生9万元的医疗费用,植入性耗材及特殊耗材的费用占到6万元,耗材比例在住院费用中的占比高达66.67%,体现出医务人员真正的诊疗技术含量产生的项目比例较低,未能充分体现出医务工作者因技术含量产生的业务价值。这就需要优化医务人员绩效薪酬分配机制,调整和控制住院费用结构比例,按照每个月的实际工作量和诊疗技术难度系数等方面改革医务工作者的收入分配体系。
3.1.5不同医疗保险类别患者的统筹支付存在差异
因新疆的人文地理原因和传统体制,呈现多种医疗保险类别共存现象。包含自治区医保、乌鲁木齐市医保(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兵团医保(兵团直属、兵团各师职工医保)、乌鲁木齐铁路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异地医保、乌鲁木齐石化职工医保等。各类医疗保险之间又有许多政策上的区别,导致同种疾病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上有高有低,使医院在医疗保险政策执行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1.6部分医疗保险类别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超标
2015年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制定了关于对医疗机构控制次均住院费用的指标,如果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连续超标,社保经办机构将会暂停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结算,这一控费新举措的出现给医疗机构医保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保险政策及支付措施与医疗机构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宽泛和高价的医保用药范围形成突出的供给侧矛盾,医疗机构为此要承担因客观因素造成的费用超支风险[2]。但各家医疗机构还得纷纷采取措施严控次均住院费用,按照社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院考核的“指挥棒”来收治患者。
3.1.7医疗保险从业人员和稽核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各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常规稽核医保病历,在质控各种医疗文书和日常医疗保险政策咨询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常存在稽核出的问题不符合社保经办机构的标准,质控不到病历存在的真正违规问题,对实际工作中撰写的各类医疗保险报告、总结和通知内容缺乏专业内涵。另外,医疗保险结算人员由于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导致个别医院出现了错将应该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住院费用却按照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付结算,或者应该由医疗保险基金统筹支付却按照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结算的错位情况。
3.2完善措施
3.2.1医院领导应重视对医保政策的解读和学习
医保医师完全决定着医疗保险基金是否合理使用,部分临床医师对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有少许抵触情绪或事不关已的态度,甚至不能认真学习并落实医疗保险的法规和制度。这就需要加强对院领导和医院中层干部的培训,提高领导层面对医疗保险工作的认知率和执行力度[3],利用院周会和临床科室晨间交班会的形式,多做医疗保险政策的讲解,在医院上下形成学习医保、热爱医保、运用医保和执行医保的氛围,最终让广大医生主动掌握和执行医保政策,遇到新的问题及时与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携手解决问题,为医疗保险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3.2.2加大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
制作医保应知应会宣传手册放在医疗机构门诊大厅及各住院部,在门诊大厅设立医保政策咨询室,为医院医务人员和来院看病就医的各类患者进行相关医疗保险知识、政策和制度讲解,制作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4],也可将医疗保险政策以多媒体形式在显示屏滚动播放。同时社会层面也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参加国家社会保险的同时为自己选择增加一份商业保险,多一份保障。
3.2.3引入信息系统智能审核监控
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今天,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科学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给医务人员带来医疗工作中的便捷、高效,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了工作差错。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通过在医院HIS系统通知、政策告知、医保审批和医疗保险数据的统计公布;另一方面还要引入医保智能监控软件,时时监管医保医师的临时和长期医嘱,在事前和事中过程监管医院各科室医疗保险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情况。
3.2.4做好高值耗材的准入与监管
医疗耗材品种繁多,价格不一,医疗机构的相关科室应精准做好高值耗材的出入库医疗保险对接,临床科室要做好使用各类植入性材料的条形码黏贴和审核工作。医院医保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高值耗材的事前和事中监管,每月统计并公布各临床科室的住院费用结构比例,并对各临床科室的耗材比例进行排序。医疗卫生行业需要不断培养和树立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情操,要正确引导医疗保险患者选择合理、合适、价廉的高值耗材,而不是一味奉行“贵的就是好的”的意识
3.2.5控制各类医保次均住院费用
医疗保险患者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给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5]。社保经办机构为了管好医疗保险基金以防止基金崩盘,给各家医疗机构核定了次均住院费用这一指标,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化,这也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的考验,对于合理检查、治疗、用药的情况提出更高要求[6],避免套餐式检查及直接开具大型检查的情况,引导医保医师多选用基础药物并因病检查、合理施治,杜绝“出院带药”等医保违规情况的发生。严格控制药品和材料比例,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强对医师因利益驱动而过多用药和使用高昂费用材料的监管,最终实现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7]。
3.2.6提升医疗保险人员的胜任力
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工作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实际为医务人员和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尤其是在医保科学管理、医保病历稽核方面需要接受正规的培训,也需要医保工作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优化工作流程,征求和接受院内医疗和管理专家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逐步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医院也有必要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医院医疗保险从业人员胜任力培训班,不断提升本单位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3.2.7用足用好医院各类医保定额医疗保险
改革以来,医疗机构要逐步改变方式,用足、用好各类医保定额。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凡是一般检查能解决问题的不用高档大型检查,普通药物起效的不用高档和进口药物。医院应将每年的住院医保定额通过科学测算,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分内外系两个片区向科主任和医保医师解读定额拆分、定额左右区间控制等管理政策,指导各临床科室医保医师合理使用医院二次分配的医保份额,对不同类别医保患者的收治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每月或是每季度超出定额或是核定次均住院费用的科室提出院内医保预警,由责任科室主任主持召开科内专题会议提出相应的控费措施和整改计划,对执行控费政策不力的科室通过建立医保预留金的方式经考核合格后在年底方予返还。
3.2.8优化绩效而提高医疗纯收入
在医院医疗保险工作中,及时通过每月的医保数据统计,可对医保定额完成较好的科室、次均住院费用未超标的临床科室予以奖励,对部分临床科室因出现了医保定额超区间和次均住院费用超标,应及时通过医保预留金的形式按季度予以考核并在绩效中体现。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绩效分配,对药品和耗材比例较低的临床科室及时奖励,通过统一的“绩效指挥棒”调控,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纯收入,让医疗保险工作为医院的经济运行带来正效应。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各类医疗保险制度将不断完善和改进[8],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机构,要不断适应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变革与考验,及时更新内部管理制度,优化结构[9]。加强自身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持续提高管理效能,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为国家全面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联动”作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中凯,廖原,于爱平,等.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1):3-6.
[2]刘亚琴,陈宝霞.医疗机构在构建和谐医保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8):1232-1233.
[3]徐兰兰.医院医保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187-189.
[4]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2):93-95.
[5]徐凌中,邴媛媛,柳丽华.卫生筹资政策对公平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68-271.
[6]李中凯,吴婧,郝靖.三级甲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与环节控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61-163.
[7]王庆宏,毛瑛,田玉兔,等.不同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4):24-27.
[8]王丽华,王晓瑜.试论新医改环境下的医院医保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4-15.
[关键词]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经营效益
[DOI]10.13939/ki.zgsc.2017.15.197
1 引 言
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属于医院运营成本的管控对象,具有管理对象多元化、管理层次多部门及管理方式复杂性等特点。从医用耗材的管理方式角度来说,虽然大部分医院引入了HIS系统进行诊疗信息的处理及管控,但在医用耗材的管理项目上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软、硬件支持及系统分析及管理人员等问题。当然,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更大程度上不仅可以减少医用耗材的无效耗用、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还能够有效减少病患者的医疗支出,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效益。
2 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现状
2.1 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机制相ν晟疲但缺乏部门间的协调与联系
当前,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机制相对完善,这主要表现在医用耗材从采购、保管到耗用,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管理记录。首先,医院的设备科负责医用耗材的采购,以实际采购量为入账根本,控制相对严格,账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实际状况。其次,医院的医务办负责医用耗材的调配和保管。根据各医务室的现实所需及病患者的要求,对医用耗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保证医用耗材调配的有效效率。虽然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流程相对完善,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联系成为阻碍医用耗材高效运用的最大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医用耗材的采购部门在实现采购职能的同时,没能实现与财务部门的有效对接,从而存在账实不符和做假账的隐患等。
2.2 尚未形成对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有效监管体系
对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设备科负责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及保管,而对采购流程及保管方式缺乏必要监控,容易造成医用耗材的非自然损失。第二,各临床科室领用并使用医用耗材,并实现医用耗材与病患的有效衔接,但医用耗材在现实的使用中,存在低价值医用耗材过度使用、高价值医用耗材使用不当及监管不足等问题。此外,医院财务及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管部门未对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进行监管。因此,有效综合医用耗材的内外部管理主体,形成系统合力的监管体系,是实现对医用耗材有效管理的关键。
2.3 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系统应用不足,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都依托HIS系统,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及系统分析人才,造成HIS系统应用不足。医用耗材属于经常性消耗品,当发生医用耗材的采购时,在HIS系统中相应的医用耗材资产账中记录医用耗材增加,当发生医用耗材的使用时,应当按照实际发出的医用耗材数量,传递到相应的医用耗材资产账当中。当然,无论是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总账还是明细账科目,都是依托HIS信息系统,并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录入及整理,这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操纵空间及人为失误。另外,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信息可读性较差、利用性不足,造成医用耗材消耗管理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下的处理瓶颈。
3 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以提升医院经营效益
3.1 加强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部门的协作,形成反馈强化机制
为加强对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提升医院的经营效益,首先要强化医用耗材各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加强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并以数据为支撑,形成反馈强化机制。为此,医院首先要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界定与协调,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实现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全流程、全部门参与。具体来说,设备科要加强对医用耗材的采购管理,并将相关的采购数据及时、完整地传递给财务及审计部门,同时,采购业务发生后,设备科应配合仓库及医务办部门做好医用耗材的入库、记录等处理。医务办负责医用耗材的调配及使用,在调配的过程中,要做好与各科室、门诊的使用信息对接,尽力协调好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各科室、门诊是医用耗材的主要使用者,这些部门有效承接了医院与病患者之间的联系,将医用耗材的功效得到有效发挥。各科室、门诊在耗用医用耗材的同时,要做好与医用耗材采购、保管及会计等部门的有效联系,将医用耗材的实际使用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设备科等部门,实现医用耗材采购及相关行为的针对性。
3.2 加强对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监督与管控
实现医用耗材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对消耗管理流程及管理者的监督与管控。为加强对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者的监督与管控,从强化医用耗材消耗流程管理的角度来说,要将医用耗材的流程管理纳入全部门进行管控。首先是采购监督,可以设置专门的医用耗材监督管理者,对采购环节实施有效管控。其次是调配及保管监督,可制定医用耗材的调配及保管制度,对医用耗材的协调及保管进行系统化管控。最后是医用耗材的使用监督,这要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及监察部门的有效作用,并结合各科室、门诊的使用现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医用耗材的使用。例如,对高值耗材的监管和使用可以从临床使用科室立足点出发,从领用到使用进行扫码追踪,从而避免医用耗材的浪费。
从强化对医用耗材消耗管理者的角度来说,为加强对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监督及管控,要从医用耗材的内、外部管理者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对医用耗材的内部管理者而言,要设置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医用耗材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评价,并将其管理成效与医用耗材管理者的工资薪酬进行结合,充分发挥绩效的引导提升作用。其次,对医用耗材的外部管理者而言,要依据相关的准则制度,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实际进行客观有效评价,并充分利用政策及准则实现对医用耗材的有效监督与管控。
3.3 以信息和科技为支持,全面提升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随着计算机与现代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应用,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医用耗材的消耗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可能,这主要表现为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将传统固化的数据通过信息化的方式传递到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系统当中去,从而实现了医用耗材管理的工具化、数据化和系统化。就医院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而言,要充分发挥信息和科技的优势,将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与“互联网+”、数据库及云计算等有效结合。当前,“互联网+”医疗成为互联网利用的热点,将互联网的多元化及信息化发展思维与医用耗材的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医用耗材的智能化、专业化管理。同时,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可以借助数据库技术,将消耗的数据以数据化和结构化的形式保存在数据库系统中,从而实现有效的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信息比对。此外,云计算在当前数据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其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也可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发展成果,将管理信息有效体现。
3.4 注重提升医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监管体系及管理的方式方法,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用耗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医用耗材消耗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可分为专业能力及道德素养。为全面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必须注重提升医用耗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专业能力的角度来说,医用耗材管理者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统计及审计知识,还要对医用耗材的使用性能做相应的了解,学习医用耗材保管及使用的相关技巧,并定期参加医用耗材的相关管理培训,全面提升医用耗材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及能力。从道德素养的角度来说,为提升医用耗材管理者的道德素养;一方面要求建立严格的惩戒措施,对医用耗材消耗管理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证医用耗材管理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医用耗材消耗管理者要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学习来保证医用耗材管理者良好的职业素养。
4 结 论
医用耗材的消耗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运营成本,医院与病患者之间实现协调的医患关系中重要的一环,因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医用耗材消耗管理的探讨,提出了加强医用耗材消耗管理、提升t院经营效益的措施,以期为医院的成本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心血管专科医院的影像检查数量虽然算不上最多,但是由于对医学图像的要求较高,每次检查的平均数据量较大,因此心血管影像的总数据量比较庞大。表1列出了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影像检查量与估算的医学影像数据量的情况。
心血管专科特点
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均属于现代心血管专科医院的重要影像部门,但是由于检查项目和侧重点不同,使得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各有其特点。表2为两个科室的特点对比。
1. 放射科特点
放射科主要偏重于诊断,不需要过多的参考患者相关信息,因此仅需HIS、RIS和PACS系统紧凑集成即可;放射科的检查量很大,导致医学影像的总数据量非常庞大;同时因为放射科的影像常常作为诊断的依据,因此对显示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诊断竖屏。
2. 介入中心特点
介入中心更偏重于临床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作为参考,如超声信息、心电信息、病历等,因此需要PACS系统与上述诸多系统进行集成;相对于放射科,介入中心虽然检查量相对较少,但是动态影像很多,单个检查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导致介入中心的医学影像总数据量依然很大;同时,由于介入中心涉及到的耗材和药品品种和数量很多,且价值较为昂贵,因此需要专门的二级库管理。
心血管PACS建设的目标
由于心血管专科的上述特点,心血管专科医院PACS的建设目标也应该有别于其他综合性医院。在心血管PACS建设中,应分别考虑到放射科和介入中心各自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PACS系统进行选择和设计,建立起能够充分满足心血管专科要求的PACS系统。
1. 整合临床影像数据,支持临床决策
为更好的支持临床决策,心血管PACS应加强系统的集成性能,与HIS、电子病历、电子医嘱、手术通知单、耗材管理系统、外周报告系统、介入报告系统、RIS、计费系统、预约管理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全院范围内的影像管理、传输和显示,使临床医生可以在医院中的任何地点查询和访问原始的医学影像数据。
(1)放射科系统集成
放射科的PACS系统与临床医生工作站、检查计费、RIS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可实现患者基本信息以及图像的共享。放射科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一方面,临床医生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中开出检查申请,RIS系统可直接调用数据,并且进行检查计费;另一方面,平片、核磁、CT等设备的原始图像或处理后图像经PACS系统生成报告图像,传回RIS系统,临床医生则可以在各个装有临床医生工作站的电脑上浏览报告了。
(2)介入中心系统集成
介入中心的PACS系统与临床医生工作站、手术管理、介入报告、电子医嘱、检查计费和高值耗材管理等系统进行了集成,将介入中心从手术安排开始,到检查计费、高值耗材管理、医嘱录入以及生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并且大大提高了介入中心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差错。介入中心系统流程如图2所示。
一方面,临床医生通过临床医生工作站系统填术申请,手术管理系统可通过数据调用对提出申请的手术进行安排,并且将手术信息传入介入/外周报告系统;同时,介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介入检查工作站可分别为患者录入医嘱并计费;另一方面,DSA设备和MEDIS系统的血管图像经PACS系统生成报告图像,传回介入/外周报告系统,临床医生则可以在各个装有临床医生工作站的电脑上浏览报告。
2. PACS在心脏CT领域的应用
一直以来,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都是冠状动脉造影,它在检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入性治疗,但是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高,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高场磁共振和PET-CT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临床医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够获得更清晰的形态学影像,同时还能得到心血管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功能性影像,使CT检查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由于心血管疾病在诊断时往往需要观察心血管在一个动态周期下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仅一个时间点的静态图像无法准确识别血管的走向和形态,因此需要医学影像三维后处理技术,来实现血管形态学的可视化。
通常,多数医院都会选择具有高级处理功能的原厂后处理系统,可以完成容积重建、血管分析、多平面重建等处理。但是,这些处理系统不仅价格昂贵,操作也相对复杂,只有部分患者的数据可以进行高级处理,先进成像设备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鉴于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需要,在心脏CT领域的PACS系统建设上,必须要包括对医学图像三维后处理技术的支持,且满足下列要求:
(1)必须严格符合临床要求,通过正式临床验证
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技术毕竟不是单纯满足视觉效果的计算机艺术,而是为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手术前计划和手术后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图像必须满足诊断级的显示要求。
(2)必须在医学业内受到较高认可
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的结果不仅服务于临床,还需要在国内外的医疗同行之间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探讨,以便于科学论文的总结和发表。
(3)必须功能完善,实时性强
这是对医学图像高级三维处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三维处理不是影像学诊断的目的,而是用于提供诊断效率、准确性的手段。特别是特定的PACS工作站在进行常规三维重建时,不应该拖慢PACS系统的整体效率。
(4)可维护性好
良好的三维后处理功能应该能够与时俱进地提供最新的功能,以配合新型影像设备诊断的需要。
3. PACS在心脏介入领域的应用
心脏介入导管室作为诊疗心血管疾病的前沿,其中心血管疾病防治设备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其服务范围和综合临床信息来源的需要已经超越了一个科室的范畴,常常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和多科室协作才能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类型多
在现代化的心脏介入中心建设上,除了心血管造影机外,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需要血管内超声系统以及图像工作站;在电生理射频消融时,需要多导电生理记录系统、三维标测系统、消融仪、刺激仪和心腔内的超声系统。
(2)信息关联性强
所有跟心血管疾病防治相关的患者资料、影像、波形、图表、手术资源预约、手术进程记录、耗材和药品的出入库管理和账务管理等信息都需要进行关联性的采集、分析和报告。
由此,在心脏介入领域的PACS系统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介入导管室临床业务的上述特殊性,使PACS应满足下列四点要求,达到PACS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专业化水平。
(1)支持多类型的医学影像资料同屏显示
X光动态透视影像(XA),血管内超声影像(IVUS)、心血管超声影像(Echo)、CT/MR影像及核医学影像(NM)等。
(2)支持动态医学影像的直接操控
与心脏相关的医学影像多为动态影像,心脏图像浏览工具需要符合医生的工作习惯,强化动态图像操控,让医生能够在开启检查的同时,直接完成图像播放、操作(调整对比度,缩放图像或简单测量等)、浏览和对比历史影像。
(3)标准化的设备集成能力
心血管年检查量虽然明显少于放射检查,但是其数据量非常可观,单独的工作站系统难以管理和处理如此大量的动态影像数据。因此,心脏介入工作站需要跟PACS系统通过DICOM国际标准进行集成。
(4)具备通过医疗临床认证的图像分析方法
心脏导管室处理的动态影像往往需要进行在线的图像分析,同时这些在线分析数据又需要拥有严格的临床可信度,因此用于心脏介入的医学影像工作站的分析功能必须通过欧洲CE、美国FDA和中国SFDA等三个区域的权威医疗认证,而且图像分析结果必须能够跟相关影像资料一起长期存储在PACS系统中,实现科室间的共享。
总结
【关键词】医院;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医院营运能力是指医院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也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能力。如果医院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医院的营运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医院营运能力反映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院营运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逐层分析评价。
一、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分析的目的是,为合理使用流动资金,降低医疗服务耗费,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与供给提供保证。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流动资产利用率分析。其分析内容:一是分析取得来源、存在形态、使用情况、组成结构和增减变动情况;二是考核使用效果,分析物资储备是否合理,物资消耗与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是否相匹配;三是总结流动资金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1.流动资产周转分析
是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综合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快,可以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分析有两种表示方法: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期业务总收入/同期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示,周转次数越多,效率越高。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同期业务总收入×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一个逆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率越高。
2.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某种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总额之间的比重,用以判明营运发展的有利趋势或不利趋势。计算公式为:
(1)流动资产率=全部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率越高,说明本单位营运发展势头越旺盛,此时,经营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比率反映医院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以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可靠地评价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其短期偿债能力。
3.流动资产利用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计算公式为:
(1)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业务收入总额×100
(2)百元流动资金业务收入额=业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以上两项分析指标反映流动资金与收入的关系,两指标互为倒数,流动资金百元收入越高,流动资金效益越高,从而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额越低。
二、存货分析
存货分析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正常的医疗运行和供应条件下,对库存进行科学管理。其分析指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加强存货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1.存货周转分析
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支出
(1)药品资金周转率。指药品成本与平均药品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药品库存是否过量,测定医院药品的变现速度,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限度的储量为最好。以药品为主的医院存货随着药品供应的保证,周转天数可缩短到30天以内。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药品周转天数不超过15天。计算公式为:
药品资金周转率(次数)=药品费支出/平均药品库存额
药品资金周转天数=本期日历天数/本期周转次数
(2)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指卫生材料成本与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卫生材料库存是否过量,计算公式为:
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卫生材料支出/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
现在许多医院都加强了卫生材料的管理,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高值耗材已经实现了零库存。
2.存货质量分析
指存货被利用的质量分析。主要有:(1)物理质量分析。既自然状态是否完好,是否符合相应的等级要求;(2)时效状况分析。按照时效状况对存货分类,与保质期相关联,与内容相关联,与技术相关联;(3)品种构成分析。与医院临床业务开展相关联;(4)周转与积压状况分析。与财务管理相关联等。
三、应收账款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分析,从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中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对本单位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应收账款与本单位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都有密切关系。应收账款分析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分析和应收账款结构分析。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每月通过资金动态报表对应收帐款的情况及时分析,以减少呆帐、坏帐的产生。
1.应收账款周转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医院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应收账款回款率。医院回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可以减少坏账损失、资金流动快,医院偿债能力强。提高回款率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帐制度,每月必须同医保部门核对帐目。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回款率=(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
2.应收账款结构分析
医院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应收医疗欠款和其他应收账款,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对应收账款占本单位流动资产的比重进行评价。
(1)应收账款比重分析。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占业务收入比=应收账款总额/业务收入总额
(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指从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 ,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应收账款在账面上存在的时间。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快欠款回收,减少坏账损失。
四、固定资产分析
固定资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1.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固定资产的结构是指医院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在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小类固定资产原值占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情况,在于考察医院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上的合理性,考核利用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原因,以便进一步制订措施、挖掘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1)固定资产比重=某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3)固定资产报废率=本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医院通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考核固定资产营运成果,总结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合理、能否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计算公式如下:
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本期业务收入总额/分析期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100
五、总资产分析
总资产是指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一般可以认为,经济实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周转率。
1.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医院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医院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医院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业务收入总额/平均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
是指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资金周转期)。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总资产周转率(次)
参考文献:
[1] 孙继玲.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 [J].企业研究,2012(24)
关键词备安全监督;质量控制;技术保障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已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准确、有效的运行,将成为医院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就是从设备的购进、验收、使用、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这一过程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以保证医疗的安全,诊疗的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目前各大医院努力完善这项工作,并使设备部门朝着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内涵建设的方向发展。
1建立了健全的设备管理和技术保障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设备、设施论证、招标、采购、验收、入库、发放、保养、维修、报废、更新和应用分析制度及高值耗材的采购、领用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得到落实。在强化基础管理同时,加强制度、队伍和业务素质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临床做好技术保障工作。我们已做了安排:鼓励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要求每人每年专业技术培训2-3次,并总结自己工作形成专业报告,在省内、市内专业会议以及院内、部门内部进行讲座交流,每月进行考核并予以奖励。同时建立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并评定优秀使用部门。
2加强查房、值班、例会、月报基本制度的执行
对维修技术服务人员重新分工注重专业及区域的覆盖及各项应急措施,包括停电应急办法等等,坚持预防性维护维修和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健全大型设备(50万元以上)使用登记和保养登记制度,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在用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使仪器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保持待用状态,设立全院设备调剂中心应建立急调配机制。同时做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如供应室、血透中心规范,各科室吊塔的气源、电源等接口的统一等等方面),要尽快做好引进医疗仪器设备的研究消化工作,尽快完成设备的安装,及时解决备品配件的供应,使设备早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3保证设备安全监督、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