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安全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未来3年,随着国际信息安全局势的驮颖浠,政府依然高度重视信息化和网络安全投入,电信、金融、能源等行业不断加强其信息安全建设,关键行业和领域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化替代不断推进,信息安全产品将更具自主创新性和多元化。2019年,中国信息安全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02.0亿元,未来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1.2%。
2016年,随着政策的提出和市场的关注,信息安全资本市场依然活跃,信息安全的初创公司明显更受资本青睐,融资额从500万元到5亿元不等,涉及安全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云安全与大数据安全领域。浪潮与思科合资公司成立、紫光与HPE成立新华三、南阳股份并购天融信、启明星辰收购赛博兴安等大型并购事件不断发生,一方面说明国外大型企业利用合作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说明为了处理新的安全威胁,安全企业正在吸纳那些提供单点解决方案的同行,整合成更安全的产品。2016年,海天炜业、信元网安、以太网科等安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安全厂商在各自细分领域专注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云安全方面投入将数倍增加
2017年,我们将看到更多针对云管理平台、工作负载和企业SaaS应用的攻击,这也会变相导致企业会比使用传统的台式机和服务器,更多地对权限管理和预算进行投入。因此,各安全企业纷纷布局云安全防线,切实提供云服务安全应用,保护包含用户信息的应用和服务免受勒索软件及其它恶意软件的侵扰。随着我国行业云、政务云的逐步落地,云计算产业开始爆发式增长,对云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针对云环境的虚拟化安全产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中国云安全整体的市场规模会随云计算市场增长而快速崛起。
物联网安全将成市场爆发点
物联网世界存在各种协议和标准的问题,过于复杂的架构,以及设备厂商对安全方面的忽视,令汽车、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安全风险剧增。
2017年,利用物联网在通信和数据收集链中的缺陷,以及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将会更加复杂,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因此,那些能够确保产品安全的物联网厂商将在2017年借此赢得市场青睐,为物联网厂商提供身份认证、可信芯片、机密通信等安全技术将是安全领域的重要布局点。
自动攻击迫切需要智能防御
近年来,安全威胁变得更加智能,攻击执行趋于自动化。在如今高度动态、多平台的网络中,安全厂商必须重视防范,利用基于成功的学习机制提升攻击效率的自适应恶意软件,重新思考他们传统的孤立开发安全工具的方法,需要从深度学习开始,打造智能防御的安全体系。因此,在2017年,许多安全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将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高级算法和数据可视化等功能,帮助企业识别和响应攻击。
【关键词】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安全管理;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094-01
一、网络安全的概述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网络发展初期,人们比较看重的是网络的方便性和可用性,却忽略了网络的安全性。当时的网络使用范围较小,其安全并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类需求的更新,网络已经遍布了全世界。由于网络的关联性导致此时在传送敏感性信息时,信息安全就受到了极大威胁。
网络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开放性,整个因特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上的。当今网络的资源日益广泛应用,同时也为黑客的侵入提供了可乘之机。资源共享与网络安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此外,网络的控制管理性较差,随着网络遍布世界,私有网络也因需求不可避免地与外部公众网直接或者间接地联系起来。由于网络的关联性,导致只需攻击网络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就可以使整个安全体系崩溃。
二、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当前网络所面临的威胁总结起来可分为四点:第一,人为的疏忽大意,如操作员因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或者不及时更新防护系统,都会造成网络安全的威胁。第二,人为恶意攻击,可分为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修改、删除、插入一些数据流,有目的的破坏信息。被动攻击则是对信息进行截获,偷听或者监视。第三,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软件在设计和编程时,难免都会有漏洞,这就成了黑客下手攻击的对象。第四,管理不当,造成网络设施无意或恶意的损坏。
三、网络安全的传统防御措施
(一)防火墙
防火强是一种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防火墙的运用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内外网络的正常运行,但局限性是不能防止从LAN内部的攻击。常用的防火墙有天网、瑞星,还有360防火墙等。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病毒可以是程序,也可以是可执行码,能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甚至使整个操作系统或硬盘损坏,可以大量自我复制并传播,造成大面积的网络安全问题。防病毒技术可分为病毒防御技术、病毒检测技术、病毒清除技术等。
(三)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在数据传输时,对信息进行一些形形的加法运算,将其重新编码,从而达到隐藏信息的作用,使非法用户无法读取信息内容,有效保护了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是网络安全核心技术之一。
(四)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来限制访问主体对访问客体的访问,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的技术。这项技术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访问。
(五)容灾技术
一切影响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事件都称为灾难,容灾就是在灾难发生时,在保证生产系统的数据尽量少丢失的情况下,保持生产系统的业务不间断运行。数据容灾就是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恢复;应用容灾是在数据容灾的基础上,在异地建立一套完整的与本地生产系统相当的备份应用系统。在灾难发生后,将应用迅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使生产系统的业务正常运行。
四、网络安全的性新防御技术
(一)虚拟专用网技术
虚拟专用网(VPN)是一种基于公共数据网,给用户一种直接连接到私人局域网感觉的服务。VPN技术是依靠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商(NSP),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节点问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用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虚拟专用网的作用很多,比如:实现网络安全,简化网络设计,降低成本,容易扩展,连接灵活,完全控制主动权等等。目前,VPN主要采用四项技术来保证信息安全,分别是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这些技术能有力地抵制不法分子篡改、偷听、拦截信息的能力,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二)云安全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利用高速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到互联网上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云计算是一个虚拟的计算资源池,它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资源池内的计算资源。对用户而言,云计算具有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等优点。云安全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随着云计算成为了网络发展的热门话题,相继提出了“云安全”的概念。云安全通过网络的大量客服端对网络中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服务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服端。云安全技术应用后,识别和查杀病毒不再仅仅依靠本地硬盘中的病毒库,而是依靠庞大的网络服务,实时即时采集、分析以及处理。
(三)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它弥补了防火墙的不足。它是通过对网络或者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检测其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是否受到攻击,能够有效发现入侵行为、合法用户滥用特权的行为,是一种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于一体的技术,能主动保护自己免受攻击的动态网络安全策略,也是P2DR的核心部分。但是,入侵检测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误报。从总体上来讲,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分布式入侵检测与CI-DF、应用层入侵检测、智能层入侵检测、与网络安全其他相结合的入侵检测、建立入侵检测系统评价体系。
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一直都是安全界的名言,网络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即使有了再好的技术,没有妥善的管理措施和立法保护措施,网络安全同样也会受到不小的威胁。只有当安全技术和计算机安全管理措施紧密结合时,才能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达到最好成效。加强网络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按标准建立机房并定期检查维护。其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第三,严格制定并遵守网络安全规章制度。第四,加强法律监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华
“每个城市都在讲云计算,都在花很多的资源来建数据中心。我觉得整体来讲可能是一件好事,是正确的趋势。但是目前云计算可能过热,炒作的成分稍微多了一点。”面对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热潮,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集团研发副主席张亚勤如是说。
不可否认,城市云计算中心对区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物联网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被应用到公共安全、城市运行管理、公共交通等领域,是政府推动新技术发展的引擎。国内众多公司都十分看重这一机遇,以曙光公司为例,这个由设备提供商向云服务提供商转型的企业,已在成都、无锡、南京、包头、新疆、深圳、哈尔滨等10多个城市部署了云计算中心。通过城市云计算中心的部署,市民可以在未来追溯到每一块生猪肉的来源,包括幼崽产地、防疫情况、饲料喂养情况、分销渠道等。
但是,一个强大的城市云计算中心如何坚实地构建起来,并发挥出最大功效尚需要理性思考。
告别炒作
“安全”是城市云计算中心首要攻克的难题,用户对于云安全的恐惧和怀疑是云计算发展的必然。技术和管理上的投入对于一家有责任感的云服务提供商来说必不可少,服务器、存储产品及硬件和软件是云安全的基础保障。云服务提供商必须保证自己符合国家安全等级保护标准,将技术人员按需充足配置,将安全渗透到从设备、防火墙到漏洞扫描,从日常检查到身份验证的每一个细节。其次,在反思华为、中兴等企业接连遭到美国“封杀”之后,自主可控的国产设备越来越成为云计算中心构建的首选设备。
除了“安全”这一因素,城市云计算中心的构建还需要哪些必备因素?“首先,企业构建云计算中心不能盲目投资,要注重市场回报率,踏实推进;其次,要坚信云计算一定是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理性建设;第三,企业做云计算应该寻找自身的特点和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这是曙光无锡云计算中心主任袁伟的观点。对于曙光而言,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是企业构建云计算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云计算的推广模式有互联网模式、电信IDC机房、土地建设等,与之不同,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华认为:“曙光云计算的推广模式强调从应用出发,根据城市对云计算的需求,合理地规划建设规模和速度。”聂华认为:“使云计算回归其本来面目,一定要明确云计算的实质,即不断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无需拥有软硬件等设备就能享受弹。”曙光公司在各城市建立的云计算中心,拥有几大特点:其一,以企业建设为主体,这与以往以业主为建设主体,企业参与其中大为不同,在IT设备、存储等方面,曙光公司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其次,曙光公司针对各地区不同特色,有针对性地展开了不同的运营模式。例如,凭借无锡较高的经济活跃度,曙光与云计算厂商合作落实了很多“商业云”项目:在包头,以城市基础信息的整合为切入点;在成都大力推行电子商务。
聂华认为:“尽管城市云计算与互联网云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但应该是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子集。城市是整合云计算资源的一个重要单位,以城市为单位,可以很好地整合一个地域的信息,从街道、地下管网、交通到卫生的高度整合,海量数据可以在整合后对城市发展贡献出巨大力量。”
效果落地
2011年1月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由曙光公司、中科院计算所、无锡政府部门合作建设。该中心在国内率先将曙光“星云”系列高效能计算机、龙芯防火墙、Cloudview云计算操作系统等用于构建云计算中心后端支撑平台,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提供“自主、安全、可控、高效”的云计算服务。目前,曙光无锡云计算中心已有近100个商业用户,其中包括江西一保通健康医疗覆盖6个县的医疗卫生云应用、以创新工场孵化的“点心OS”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泰州市高港区卫生局的健康医疗物联网云应用等。袁伟介绍道:“云计算很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实力弱,在上项目、上设备等方面的成本问题,相关数据推测,在运维、能源消耗等方面云计算建设比企业自建能够节约50%的成本。同时,在云计算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上也给企业以足够的保证。”目前,依托无锡云计算中心,红豆集团这一老牌服装企业正在试水战略转型,开通电子商务卖场,使软硬件及人力成本大大降低。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现状;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053-02
“云计算”在2007年以后,开始成为IT界的流行用语。在当今这个不能缺少计算机的信息时代,不仅为当前最受瞩目的“人工智能”打下坚实基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其安全隐患也成了“标杆”问题。所以,本文以网络安全作为出发点,根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现状,对其解决方案等做出了阐述,提高云计算网络环境的安全性,进一步推动今后信息社会的发展。
1何为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多方面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模型,是传统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旨在通过一个网络,将多个小型计算机整合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拥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系统,并借助众多的商业模式把它的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里,“云计算”提供的动态虚拟化资源、宽带资源等,能为用户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并为用户减少投入成本,通过互联网,可以让用户轻车熟路的运用云平台上的各种应用服务。总体来说,“云计算”包括三大方面特点:1)对用户终端的设备要求低且使用便捷;2)提供强大的储备功能和计算功能;3)网络数据共享可以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它具有三大服务模式:1)软件即服务;2)平台即服务;3)基础设施即服务。
2云计算网络安全现状
专家预测,未来两年内,将会有更多的大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2015年之前,中国的“云计算”处于成长期,2015年之后,则一直往成熟期这个方向发展,“云计算”这个服务模式也渐渐被更多用户接受。但同时因为安全因素,“云计算”的使用率还是低于欧美等国家,创建私有云比公有云的次数更多。
1)安全性方面
“云计算”牵扯到的范围太广,所以对于黑客来说,“云计算”成为了他们攻击的对象,包括PC机上的一些病毒软件同样对“云计算”造成很严重的影响,现在的“云计算”保密性不完全,同时它在完整性等各方面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对外泄漏出公司文件,否则,损失不是一个人可以弥补的。所以,云计算被攻击,成为了在网络安全性方面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需要进行解决。
2)相关法律法规方面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每个人都必须依照宪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于计算机互联网管理中的这部分,却没有一个正规的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等“云计算”的保护、管理等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也是为何在当今社会下,形形的人在网络的环境中肆意猖獗,却没人能真正出面管制的原因了。这个弊端需要立即进行调整,否则会让“云计算”的网络环境不断遭受破坏。
3)技术方面
技术方面的欠缺,会导致大量安全性问题的暴露,比如,数据删除的不彻底,对“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极大,这时可以采用虚拟化的网络来应用于保护数据。但是大量云中的数据因为服务中断,就会无法处理和获取信息,对此,我们只能是束手无策,同时,因为技术性的问题,“云计算”的开放性和可见性,一些虚假的标识和信息是很难辨认出来的,因此需要做技术上的调整,来弥补信息的流失等问题。
4)个人意识方面
2016年,说过“绿色网络,需要大家共同搭建”。网络安全性的问题,遍及到了世界,每个人需要的是一种默契意识,这种意识可以改变互联网对人们的消极影响,通过搭建一个国内外共有的交流平台,来就网络问题展开沟通。但是却依然有各种黑客对网络进行攻击,这足以说明人类的网络安全意识太过淡薄。
所以,对上述问题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3云计算网络安全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整合策略措施:
1)技术、安全方面
第一,保证网络安全的门户和基础是身份认证,也是免受黑客侵入的第一道防护线。同时为了防止“云计算”的信息流出,安全认证必不可少,例如一次性密码、生物识别等方式。
第二,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其数据在网络的传输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传输方式。
第三,对一些声誉较好的云服务提供商进行选择,因为他们在云服务提供中的口碑自不必说,贡献也是很多的。他们都是以自己的品牌为保证,背后有着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撑,平时他们泄露的信息较少,所以也降低了“云计算”的风险性。
第四,注意防火墙和其他保护屏幕的使用,可以平时多注意一些虚拟专业的防火墙等,保证计算机网络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在“云计算”安全问题得到保证之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环境才能被营造。
第五,“云计算”中的服务器,可很好的阻挡外来的不明信息和数据的侵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对内网隐藏的同时,使得公网IP得到节省。可以说,“云计算”中的服务器,是一种提高“云计算”环境中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2)法律法规方面
国家的立法机关一定要制定统一的法律条文,符合技术标准的规范,不管是让技术人员,云服务的提供商,还是共享者都可以根据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良好的诚信关系。
3)个人意识方面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意识,就要做到实处,将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等给予高度的保护,并严加监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损失。当用户具备了基础的安全常识和一些电脑基本操作的习惯,那么“云计算”中的安全就会得到提高。
在运营管理方面上,运营商因为合同原因,不得不遵守条款,进行自我约束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通过企业的良好信誉以及合约约束对自己进行约束。
4云计算安全环境的预测趋势
未聿荒言ぜ,如果不及时弥补技术等方面的漏洞,那云安全所面临的恶意程序和病毒会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严峻的,当前,越来越多的网络攻击者都集中在网络的应用领域,入侵的主体是用户终端。在很多公司,员工在储存公司文件的时候,多选择网络云盘时,其实就会使原本严密的企业信息的防线上露出缺口。云计算未来的安全趋势,必然会涉及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各个方面,包括家电、汽车、手机等都可能会面临攻击者的挑战,而从云端判断安全趋势,可以很容易发现终端存在的隐患。
“连续多个季度拿下全球PC冠军头衔,市占率超20%;智能手机在中国销量上升38%,首次成为中国第一;9月中国区企业级业务核心策略“腾云计划”;10月1日,完成对IBM X86的收购;10月30日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这是联想2014年的成绩单。
如果说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写下了联想移动互联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1亿美元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扩张了联想企业级业务,那么“腾云计划”则加速了联想的转型。
再过10年,当人们回忆起联想企业级业务时,或许已经不谈PC业务,谈得更多的是联想如何普及、推动、建设中国云计算。就如同当年联想曾让PC在中国得到普及一样,联想也将让云计算在企业级客户中得到普及。
CIO要什么
一项针对CIO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8%的CIO表示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9%的CIO表示云计算将彻底改变IT技术的现状,仅有8%的CIO认为云计算是厂商昙花一现的炒作。可见,CIO们对云计算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过去数据中心或者说信息中心是CIO所关心的,也是联想所关注的价值环节。” 联想集团副总裁、云数据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高文平表示,“但近几年随着服务客户业务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发展,在跟客户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客户不再关心这些。”
Computer Economics的调查报告则显示,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可平均节省15%以上的支出,节省的资金一方面来自于数据中心本身的花费,另一方面来自于数据中心人员成本的下降。所有这些,都吸引着企业CIO对云产生浓烈兴趣。
如今,CIO经常问到的问题是:IT技术对于业务的决策、对于业务的模式、对于业务的流程有什么样的贡献?从哪个角度进行提升效率?甚至有的CIO直接问:“你觉得IT还能够对我们企业或者业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联想在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CIO的疑问让高文平等联想人开始了深入的思考。高文平总结:“联想应当以顶层设计的方式参与到客户整体信息化的建设当中,从而能够从更加深入的角度为客户提升价值。”
由此,“CEMS2.0”诞生:CEMS 是Cloud(云)、Enterprises(企业级业务)、Mobility(移动互联)及Service(服务)首个字母概括。而此前,CEMS指的是Cost(成本)、效率(Efficiency)、管理(Management)和安全(Security),即通过IT技术帮助商用客户降低IT总体使用成本、增加企业运营效率、加强IT系统的可管理性、消除安全威胁,从而实现商用客户IT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未来,联想一方面要发力云计算基础架构与服务领域,还要不断地强化在云计算构建及应用以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数据中心运维的整体实力。而通过对IBM x86服务器并购实现在服务器、存储、网络以及融合系统等企业级硬件领域实力的突破。
此外,通过前端移动应用和后台的设备以及云的应用协同,联想希望为客户带来移动互联的方便和价值。联想将全程参与到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和超大数据中心的咨询、规划、部署、管理、运维,为客户提供IT应用全程服务。
优势叠加
2014年,联想提出了“优势叠加”战略布局。“优势叠加”的核心是以原有的传统行业PC作为原点,不断地向外延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桌面级产品已不能满足商业客户的需求,移动终端的兴起不仅给商业用户带来了便捷,并为他们开创新的业务模式打开了思路。所以第一个优势叠加诞生,那就是由PC拓展到手机平板甚至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
而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分布,大大提升了客户的应用实践。移动设备的普及和云服务的推广产生了海量数据和信息,设备之间的协同也产生了海量的交互需求,终端提供可靠的后台计算和存储能力,于是第二个优势叠加出现――后台企业级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产品等与前端设备构成完整全设备组合。
由于联想最终优势叠加的方向是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因此又出现了第三层叠加――为客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和服务,不仅包括各类云应用平台、面向各行业的云计算应用,还包括在云计算架构的设计、部署、咨询方面的服务能力。
2014年,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提出了二级火箭助推联想发展的策略,联想将通过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业务的增长来推动联想成为千亿美元收入的公司。
联想集团2014~2015财年第二季度企业级业务销量同比增长35%,随着正式完成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收购,联想已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的第三大厂商,企业级业务未来将被打造成联想新的业务支柱。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表示:“2014年4月,元庆(杨元庆)首次提出了‘优势叠加’战略路线图,希望通过PC+移动设备+企业级产品形成更为完整的全设备组合,并将其插上云服务的翅膀,最终形成更全面的‘联想体验’。”
云图时代
要谈联想的云计算,就必须谈“腾云计划”。
“腾云计划”宣告了联想正式加入云计算市场竞争。“这是联想企业级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联想在企业级市场的布局将推动联想实现营业规模翻番,利润增加两倍以上。”陈旭东强调。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童夫尧也表示:“在‘腾云计划’里,联想不光有梦想有产品,还有规划:在中国新建50个云计算中心;在中国、美国、德国构建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孵化新技术推广到全球;针对合作伙伴培训1000个云架构专家;发展扶持1000个云方案渠道伙伴;建立10个小的云方案中心协助渠道的转型。”
据陈旭东介绍,联想将与企业、地方政府和大学合作在国内建立50个云计算中心,位于贵州的第一个云计算中心已建好,联想直接参与为贵州省政府提供云平台的建设。未来联想将不断在这个领域里拓展。
童夫尧介绍,联想正在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打造不同的云产品: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市场以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市场。
在服务方面,联想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层级的客户专属服务包。在基础硬件层面,联想从服务器、存储、高密度产品、整机柜产品等提供不同的组合以及定制化的方案,为不同的客户提供稳定、易于管理的基础架构。
事实上,从云计算的历史来看,正是由成千上万低端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农场”承载起了云计算最初的发展。但是,云计算的技术、应用演变才刚刚开始。随着私有云、公有云、云存储、云安全等细分形态的出现,最初的云计算基础架构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大型服务器的第二个春天
云计算的本质是数据和应用的集中。在目前亚马逊、Google的信息架构中,云计算承担的大多是非核心应用,“服务器农场”的数据压力并不大。但随着云计算应用模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由个人终端、小型数据中心承载的应用和数据将加速向云集中。在这一趋势下,作为云核心的数据库应用对于硬件平台处理能力、可靠性的要求将越来越苛刻,效率将成为大规模集群不可逾越的瓶颈。正如王恩东所言,并不是把成千上万的小型发电机整合在一起就能构成大型发电站。
相对于集群,大型服务器具备高可靠、高性能、易管理、易拓展等技术优势,相比低端服务器能更好地解决集中带来的高压力、高可用性等问题,是大型数据库应用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在浪潮看来,在云计算时代,大型服务器将成为最优的平台选择,可望继上世纪80年代后再次迎来黄金发展期。正因为看到这种趋势,浪潮于4月2日正式推出8路服务器,为云计算时代做好技术储备,并迈出了走向多路高端服务器市场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分布式计算模式将数据和应用从大型机系统中解放出来, Unix服务器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这也是大型服务器的第一个繁荣时期。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信息从集中加速走向分享,基于x86处理器的通用服务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随着互联网发展的深入,通用服务器主导下的分散、低效的信息化模式的弊端开始显现,云计算应运而生。这一模式将引领信息化向集中、高效的方向前进,而在巨型信息系统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的大型服务器也将重新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大型服务器的技术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x86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日益提高,RISC小型机的压倒性优势正在被逐步蚕食。按照浪潮的定义,现在的大型服务器不应再按照RISC系统、x86系统进行区隔。大型服务器是具备强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高可靠、高可拓展的8路及8路以上的大型服务器系统。天梭TS850就是采用8颗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的大型服务器。
自主设计的大型服务器
8路通常被看做是服务器高端与中低端的分水岭。在性能、可靠性、拓展性方面,8路服务器都达到了x86服务器的最高水平,并能与低端小型机比肩。对于整机厂商而言,8路服务器是厂商技术能力、系统设计能力的试金石。
据浪潮集团技术总监胡雷钧介绍,浪潮天梭TS850实现了从基础架构、结构、原理到BIOS的全研发流程自主化。在系统级层面,天梭TS850的自主设计体现在以下8个方面:架构设计、结构设计、散热设计、原理设计、PCB设计、BIOS代码开发、高速信号仿真设计和监控管理模块设计,涵盖了前期用户需求调研、成本预估、设计方案的构建与筛选、硬件实施、软件运行环境模拟等多个环节。
从产品上看,天梭TS850大量采用高端服务器在可信、并行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在产品技术规格上力争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易拓展的目标。在高性能方面,它支持8颗基于Nehalem-EX级平台的8核处理器,最多可提供64个计算内核、128线程,处理性能强劲;在高可靠性方面,它采用全模块化设计,关键部件全冗余,能在40℃的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在易管理性方面,它采用全光路诊断,处理器、内存、I/O均采用模块化板载设计,不需停机便可更换硬件,而浪潮自主设计的管理卡配合浪潮睿捷管理套件和外置液晶显示屏,可以支持远程管理、能耗管理、远程数据备份等业界主流管理功能;在易拓展方面,其全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硬件拓展十分简单,只要添加相应的模块即可。
天梭TS850还采用了小型机的硬件分区技术,能够将一台8路服务器不对称地划分成两台服务器来应用。用户可以灵活地分配硬件资源,并且能在硬件层面实现双机高可用。
3000万元
vs 3000万美元
高端产品已经研发成功,如何打开高端市场成为浪潮面临的下一个挑战。王恩东表示,浪潮一直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同时进行天梭TS850的产品测试等相关工作。作为浪潮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的研发成果,天梭TS850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和国际同类产品相当,而研发成本具有很大优势。国际品牌研发一款同类8路服务器成本约两三千万美元,而浪潮天梭TS850的研发成本只有两三千万元。
那么,浪潮如何在研发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成本呢?胡雷钧表示,浪潮天梭TS850要想在产品品质上比肩国外小型机,就一定要在产品的器件选择、板机制作、系统性测试等方面做到位,确保与国外品牌产品具有一样的水准。
据悉,在天梭TS850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浪潮技术人员阅读了超过1000种基本电子器件的规格表。在天梭TS850系统中,各种板卡的零件数量高达1万个,总引脚数超过5万个,需要手动布线的网络超过两万个,这种复杂的布局对厂商的设计实现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
那么,如此大的研发成本差异的秘密在哪里呢?浪潮认为,由于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上没有同类的竞争产品,国外高端服务器厂商采取的是高额垄断的市场策略。其次,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是浪潮低成本研发的制胜之道。国外厂商研发经费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人力成本,而中国的工程师和国外的工程师收入不同,分摊的研发成本比例较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浪潮在研发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比如一套研发设备动辄花费数千万美元,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更新淘汰率较高,一个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几年。为此,浪潮采用“歇人不歇马”的研发模式,研发人员采用倒班制,设备则一天24小时运转,使得设备的利用率最大化。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处理
中图分类号:TP39
1云计算与物联网
1.1云计算的含义
云计算是一种满足资源使用和交付的形式的新奇的商业的计算模型,用户在这个网络里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平台或是软硬件等资源。云计算将来有可能软件产业,其应用能被随意的收买,许可也能被随时生效,然后应用到网络上,来进行资源共享。云计算所运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分布式的计算技术能够把庞大的任务分割成很多个子任务,同时把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计算节点上,然后再来运用与计算,这样大大加强了平台对大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弹性规模扩展技术能提供给各类应用框架以相应的集群类型,然后按照所需的扩展方式,增加一些资源;虚拟化技术能进行虚拟资源更换物理资源;分布式的存储技术能使用网络里的多台服务器里所存储的各种资源,来解决一台服务器无法满足存储要求的现状,同时统一的管理这些存储资源,确保数据使用时的可靠、安全;多租户技术满足很多个用户要同时使用相同的软硬件资源的需求,还能给相应的客户软件服务提供数据隔离、性能定制、架构扩展、客户化配置等功能。
1.2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器等传感设备,依照规定的协议,将事物与网络连接起来,以此来交换信息和通信,从而达到识别、跟踪、定位、管理和监控事物的目的。物联网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从人扩大到物,它是借助目前网络,把全新的IT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中去,仔细研究,就是在电网、桥梁、铁路、供水系统等各类社会设施中安装传感设备,然后通过RFID和无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手段,将人类社会环境和物理系统融合到一起,使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现在,物联网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和固定的商业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运营商供应服务的,把运用解决方式当作主要任务,保障传输通信和计算能力以及基本的传感感知能力。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大程度地加快了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如今,物联网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2基于云计算物的物联网运营平台
2.1物联网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由感知层、传输层、存储层和控制层四部分构成的。感知层是利用“键盘”、“鼠标”等器件来探索力、热、电、光、位移等信息;传输层是用来给无线传感网和电信网传输信息的总线;存储层是用来将获取的湿度、温度以及电子标签编码等信息装备到传感网络节点中的存储设备;控制层是用来大规模快速处理信息的CPU。
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就相当于物联网里面的传输层,它利用无线传输技术,给采集信息和接收信息牵线搭桥。但目前的运营商不仅能够提供信息通道,运营商还希望借助现有的技术、资源,把业务扩展到网联网里最核心部分控制层,把网络的运营能力最大程度地释放,然后供应给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运营商通过销售信息所获得的利润远远大于传统的通信费和流量费。
电信运营商要想更好的迎合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就得好好发挥潜能,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网络客户,连接互联网和无线传网络,搭建物联网的运营平台,集合所有的产业链,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电信级的物联网服务。但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物联网有这些功能:(1)业务开通、受理、计费功能。作为客户物联网业务全面服务的供应商,必须制定针对厂商、客户和第三方应用提供商的完善的运营服务体系,对所有包含的服务采用开通、受理、计费等功能。(2)信息采集、计算、存储、显示功能。与互联网有所不同,物联网会包含很多巨型的动态数据,对采集来的事物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和运算。例如我们现在运用的GPS导航、Google地球模式等设备,它们需要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和物理地址,并及时作出反馈的服务,而类似这种应用生成的大量数据,都决定了物联网平台必须具有信息采集、计算、存储能力。(3)节点配置与控制功能。未来物联网需要物与物的相连,世间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拥有独立的IP地址被接入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于是便建设了无数个传感网络节点,如果要对它们进行管理和监测,这时物联网就必须具备节点状态检测、合理参数配置、节点升级和节点网络拓扑等功能。
2.2云计算对物联网运营平台上的重要性
通过对物联网运营平台的特点和需求的分析,我们能看出物联网需要有大规模的资源和很强的计算能力,而对这样大数量数据的计算就需要运用到云计算技术。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的运营平台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2.2.1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基础设备与服务。云计算所运用的基础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和带宽等出售的设备。采用虚拟化技术处理物理资源,让物联网运营平台的行业间或是同一行业间各类客户能共享资源,而且不受地点和设备的约束,这样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使用质量。
2.2.2物联网和云计算的软件与服务。物联网和云计算利用虚拟的物理资源供应客户所需要的具体服务,也可以专门被第三方使用。第三方提供软件,然后云平台利用虚拟化技术分租给多个商户,同时让这些租户共享资源,按照所需来计费,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使用率。
2.2.3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平台与服务。云平台是物联网的关键内容,具有配置与控制网络节点,采集与计算信息的功能,它利用分布式的计算技术、分布式的存储技术来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大数据量数据实时处理服务。云平台能处理多项任务和多项业务,还能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性,分离计算功能,制定最合理的计算模型,然后供云调用利用。
2.3物联网和云计算促进新产业的发展的表现
物联网的前进依赖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而云计算的前进离不开于物联网的拓展,它们二者密不可分。物联网提供人和物、物和物的信息交换与无缝接入,从而满足实时管理、控制世间万物的需求;而云计算是依附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虚拟化技术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是一种花费少、可靠性高、扩展性高的服务模式。
物联网与云计算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焕然一新,让生产步骤变得更简单,让生产效益变得更高,促进了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等很多产业的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硅材料产业;物联网纳米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掌控风能和太阳能;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海洋能发电存储技术。新信息产业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升天和落地模式;云安全技术引发的可信安全的知识产业萌发;促进智能交通、家居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增值服务产业的发展。
3小结
架构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不仅让物联网满足了目前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了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完全证明了建立这个平台是正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云平台不断的优化,云计算能力不断的提升,我们确信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参考文献:
[1]李新苗.物联网牵手云计算的“两大关键”[J].通信世界,2010,7.
[2]聂晓.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安全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3,4.
[3]梅海涛.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浅析[J].电信技术,2011,5.
[4]杨珂,郭晓军.云技术对物联网应用的影响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6.
(一)云计算的概念 自从2006 年 Google 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后,各种和云相关的概念层出不穷,像云存储、云管道、云应用、云政府、云制造、云安全、云融资、云会计等等。“云”作为一种隐喻,来自于信息技术教科书中对远程环境的图片描绘。广义来看,云计算就是Internet上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应用。通俗的讲“云计算”就是将大家手中空闲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进行系统化的配置。 从技术上看,云计算是虚拟化和网络计算等的延伸,但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理念本质上带来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
(二)云计算的应用 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带动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以提升实力,这无疑会对企业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需要使用信息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云计算的用武之地。云计算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应用之一,发展前景很广。(1)云计算在企业单位的应用研究。云计算使得计算资源成为一种专业服务,并通过信息化的方式提供出来。随着云计算模式的提出和应用上的日趋成熟,企业也看到了云计算服务模式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张真昊(2013)从云计算对会计信息安全问题的影响提出了“云会计”、“云财务”的概念。(2)云计算在政府单位的应用研究。陈芳(2012)以历史制度主义的视域逻辑推演出成熟的信息社会的政府全新管理模式:网络平台型政府模式即云政府模式。将云计算应用于政府的运作管理中,组建政务云。建立了云端和点端的双层结构。其中,云端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决策、服务平台,点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执行、申请平台。武日嘎(2012)根据云计算的优势及关键技术,将云计算运用到我国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历程中,构造一个实现资源共享的基于云计算的云教育平台架构。云概念的引入较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年以后。现行的云计算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单位,为财务、融资、管理、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资源支持,由于技术等多方面的局限,现在的云应用大部分拘泥于理论研究阶段,云概念的应用除了计算机、网络公司外其他类型的企业涉及很少,在高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更是少有。
(三)现行高校财务软件使用情况 从1999年、2013年两次规模较大的扩招以后,各高校的在校学生及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就是高等学院区域空间的扩充。各大高校纷纷从市中心往市边缘或周围地区转移,形成了总校区及各分校区的多地域存在,这样对高校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财务核算相对于企业简单的多,业务单一化,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高校比较常见的财务软件是天翼软件、天财软件、用友软件等等,在具体使用中存在很多的问题。(1)审批过程繁琐,效率低下。高校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财务审批有完善的规定流程,签字审批有先后顺序。票据的粘贴,签字都是人工进行的,所有的流程结束后最后在财务软件里进行记账核算。在具体执行中,往往出现前一个领导没有签字导致后续的流程无法进行,效率低下,业务总的办理时间冗长繁琐。(2)信息不透明,信息滞后,不能适时监控,不易于管理。现行的大部分高校财务软件主要体现为事后的核算,体现的是传统的事后监督,不能进行事前的以及事中的监控。
二、高校云财务框架构建
随着云计算的扩展应用,云财务的使用推广越来越广泛。现在的云财务主要实现在企业组织中,常见的云财务服务系统,主要是天道诚编制的云财务软件,它不同于用友、金蝶的财务软件在线应用+SAAS+咨询的做法,天道诚做了一块实时财务外包。每个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上传自己的票据,不同权限的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随时处理。它通过客户端和云端,将手机与业务结合起来,充当远程财务资源和财务服务的财务中心。本文以天道诚云财务软件的构建模式为参考,来构建高校的云财务软件。
(一)构建原则
(1)及时性原则。会计准则的及时性原则要求对发生的交易性事项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信息。在构建高效云财务时也要遵循及时性原则,对发生的学校收入及支出要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像科研经费等管理涉及时间比较长的业务,在核算时应该分阶段进行核算,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做到实时了解实时掌控。
(2)重要性原则。高校的会计核算相对于企业比较简单。大体分为两块:收入模块、支出模块。在上述业务中不是每一个模块或单位都适合云操作的实现,在设置云财务的时候要根据重要性原则,对于学校经常性的、金额较大的业务加入云财务核算,相对的其他的非日常性的、金额较小的业务简单处理,可以仍然采用原有的财务软件系统。
(3)统一性原则。一是总校区与各分校区在管理上要统一。总校区与各分校区在财务管理上、日常管理上规章制度要一致。不能因为分校区的个体特征出现特殊化,从而能够保证网络信息的流通,操作程序的流畅。二是纸质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进度上要统一。报销票据可以扫描,生成电子版的数据,进而进行下一步的审批。为了统一进度,要求网络电子版在审批后,纸质版的票据及要及时汇总到会计核算部门,作为及时记账的基本依据。三是网络需求与手机信息传递时间上要统一。审批及其他需求通过网络,比如QQ、微信等,传递给审批者,同时为了能够保证审批信息的及时传达,网络信息传递与手机信息传递要做到同步,不至于出现信息传递空缺导致业务办理滞后。
(4)成本效益原则。高校云财务的建立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撑,更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撑。高校云财务的生态环境包括网络层、云平台、服务层、用户层,各层次环境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存储系统、提供新型数据中心服务的 Amazon、GoGrid,电信运营商 AT&T、Verizon;在云计算的环境之下一切都是服务,软件是服务,平台是云平台的服务,基础架构是云架构的服务,提供运营的服务。 系统、平台的建设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在构建高校云财务时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要考虑沉没成本的发生能不能带来相应的效益。
(二)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1)云计算理论。云计算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2)局域网。信息的传递收发、云平台的建立、信息的共享……无疑都要用到网络。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建立云财务要在各校区之间建立局域网络,连接各校区的信息设备,共享信息,无线处理,提高效率。
(3)扫描仪等电子设备。高校云财务的构建将会计核算处理全部虚拟化,网络化,所有的资料要通过网络上传,电子化处理。根据会计处理原则的真实客观性,会计核算需要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由此在进行业务审批时需要上传原始票据。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扫描仪等电子设备,将纸质的原始票据变成电子版并上传云平台。
(4)财务软件。云财务建立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核算成本,并不会改变财务的目标。云财务最终要形成反映业务的会计信息,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些仍然需要一定财务软件的支持。
(三)构建思路及过程
(1)建立局域网络――资源的共享平台。云财务的实现需要网络服务,需要信息的传递。在各校区之间建立局域网络,将各校区办公、学生上机、上课用的电脑以及学校员工手机链接在一起,共享服务信息。
(2)建立云平台――信息的收发中枢。云平台是云财务的核心部分,是虚拟化的数据中心,也是财务核算信息的收发平台或中间环节。云平台的建设根据财务核算的目标及操作流程,分为公有云与私有云的建设。公有云是局域网络服务信息发送及接收的平台,针对学校业务相关人员包括业务办理人员、领导审批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通过网络方式提供可扩展的弹,对公有云信息的操作不需要专有的软件解析。私有云是学校数据中心内的专用云,是为财务部门人员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其提供的服务能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形成最有效的控制。私有云的建立需要高校拥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对私有云信息的操作需要专用的软件解析,譬如专业的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等。私有云的构建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
(3)建立用户端――操作者的平台第一是业务执行方。业务执行方是高校相关业务办理的相关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以出差报销为例,业务执行方是指出差的人员,归程后按照及时性、真实性原则,按照规定流程审批签字报销的人员,是业务的实际参与者。业务执行方按照需求端的要求出示相关票据,票据等的信息要经过扫描仪等工具扫描上传至需求端(图示②),经需求端审核(图示③)无误后向审批方发送审批请求。第二是审批方。审批方是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有权利对相关业务进行审核签字的负责人。审批方通过微信、邮件、或手机提醒接收信息(图示④),执行其审批权并反馈回需求端(图示⑤)。
(4)建立需求端――财务核算的主体。需求端是高校的财务人员,是整个云财务核算的主题。是联系各用户端的中介,也是提供云财务信息提供的终结者。会计人员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会计相关法则负责向业务执行方发出业务办理信息(图示①),在收到业务执行方上传电子信息后审核,无误后上传至各审批方进行签字审批,反馈回无误后进行会计核算,登记凭证、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财务信息(图示⑥)。根据会计核算流程,需求端可以分为三个端口:全控方―― 一般由会计主管人员担任),审核方――负责相关电子数据及审批文件的审核,核算方――负责最后信息汇总记账。
高校云财务构建图示如下:
(四)高校云财务使用实例――以科研经费管理为例 科研经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了解科研的进度,掌控科研经费使用目的、用途及限额,要求在构建高校云财务科研经费管理模块时抛开传统的“三七报销”模式,采用分阶段的适时报销模式。假设现在有一个科研项目经费一共是2万元,根据科研经费使用预算,对预发生的各种可能的费用做出规划,譬如说会议费2000元,交通费1000元,参考资料费3000元,调查问卷等5000元……等等,科研项目历时2年,根据与科研负责人沟通,将科研报销分为3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末期或者发生相关费用时进行报销申请并核算。具体步骤如下:
(1)发出信息。高校财务方向科研负责人发出第一阶段报销信息,科研负责人根据第一阶段的各项经费支出记录对各经费支出经手人下达指令。
(2)上传信息。各经费经手人将各自的原始凭证(发票、收据等)扫描并上传。
(3)审核信息。财务人员收到上传票据信息后审核其合法性、合理性,并作出下一步指示。如果审核无误,交予下一步签字审批;如果全部或部分不合要求,退回业务方重新处理。
(4)签字审批。审批方根据需求端传递的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虚拟化签字盖章并返回财务人员再次审核。
(5)再次审核。财务人员根据返回的审批方签字信息再次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汇总记账会计端,进行最终的会计处理;如果审核有误,返回审批方重新处理。
(6)会计核算。财务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审批材料进行报销处理。出纳支付款项,会计人员记账,输出信息。
三、结论
高校云财务的构建是在“云计算”的理论基础上,结合高校现在的软件运行情况进行。本文仅仅是提出了有关的构思,具体的实施有待于进一步在的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一)高校云财务的优点首先,分工协作,提高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其次,通过云平台各分校、各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平台,避免了相关部门及单位之间信息不透明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最后,传统的费用报销过程是先收集发票,签字,审核,报销,通过云平台的财务报销模式能够根据发生的事项及时扫描传递相关票据,及时审核,较快发现问题,并且能对相关业务进行实时监控,监督。
(二)高校云财务的不足之处 一是云平台的建立需要各个环节相关人员均要参与在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人员素质参次不齐的问题,导致在操作中出现原则或方法不当的问题,所以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及相关的操作培训辅助。二是云财务概念的提出,需要有较强的信息平台技术支持,网络支持和软件支持,成本大。需要随时更新。高校可能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选择不采用或不完全采用云财务模式。三是不能完全脱离纸质化,两种模式需要共同存在。
参考文献:
[1]张真昊、孙:《基于云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设计―― 以费用报销流程为例》,《财务与会计》201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