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旅游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智慧旅游,影响,建议
一、智慧旅游含义
“智慧旅游”它是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
二、宜昌旅游现状
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自然景观和现代工程交相辉映,巴楚文化和土家风情水融。宜昌市拥有三峡工程、三国古战场、昭君故里、屈原祠等众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其中5A级3家,4A级12家,3A级16家,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共有旅行社126家,其中全国百强社1家,5A社3家,4A社2家,3A社16家;星级饭店5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29家;201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0.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0.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8%、29.82%。
三、智慧旅游对宜昌旅游市场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智慧旅游”成为时代的潮流趋势,对于旅游产业中的各类主体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旅游目的的变化,自助游成为最受欢喜的出游方式。随着大众化、散客化旅游时代的来临,工薪阶层的旅游消费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在智慧旅游环境下,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出游方式等方面与传统大众旅游存在着很大差别,旅游目的地除传统景点、景区外,一间普通民居、一间古老作坊、一处水潭清溪都可以是旅游者的目的地,范围极广,因此,旅游者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再局限于某些比较成熟的景区,而是广大旅游者心目中的目的地,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也更加多样化,休闲、放松、修学、寻梦、寻根等都是出游的理由。目前人们出游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自助游和跟团旅游两种,跟团旅游因其缺乏个性化体验而受到众多追求实现自身价值和高质量体验的旅游者的摒弃。智慧旅游将网人合一,实现旅游者深度参与、生命体验。因此,高效的自助游在智慧旅游环境下将成为未来宜昌旅游最受欢迎的出游方式。
2.旅游活动方式异彩纷呈,促使个性化旅游时代的来临。在智慧旅游条件下,一方面,潜在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检索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高效、准确的旅游信息,旅游者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更能激发潜在旅游者的创造性和出游动机。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方式、活动项目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智慧旅游的个性化、智能化的特征,互联网能根据潜在旅游者需求偏好,对旅游者偏好进行细分,将具有类似需求特征的旅游者深度聚集,形成个性化的群体。
3.营销模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营销的手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传统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的多为直接、面对面的线下旅游产品服务,而智慧旅游带来智慧的营销模式。由于在线营销系统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被引导至全新的智慧旅游系统平台之上,由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相辅相成的经营模式;营销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或者软件的编辑将广告植入智慧旅游系统平台的界面中。采用对话或者动画的形式,迅速抓住游客的注意力。
4.人才需求的变化。智慧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信息化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一领域将会需要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智慧旅游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缺乏的是复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缺口很大。
四、加快发展宜昌智慧旅游的建议
1.加快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统建设。智慧旅游建设的核心是旅游信息化,一是建设宜昌智慧旅游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为行业管理提供更高效、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二是适时推出 “宜昌游客助手”手机客户端。利用智能手机整合集成宜昌吃、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旅游资讯。为各类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三是应尽快实现移动网、互联网、广电网的联合,手机、电视、电脑屏幕的融合以及电子消费品、通信产品、计算机产品的三项融合。
2.实现“宜昌智慧城市一条龙”的试点建设。选择成熟的高品质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及娱乐中心等进行试点建设,游客可通过智能手机、景区体验触摸屏及各类游客体验终端,实现智能化自助导览、导游、导航及餐饮、娱乐等一条龙服务。
3.推广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建设。旅游产业联盟就是旅游企业之间的联盟。在旅游行业,经常是旅游区域之间的合作。由于市场竞争较为剧烈,很多旅游企业还存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经营理念。这种落后的经营理念不仅限制了宜昌旅游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宜昌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阻碍了旅游业的升级。旅游产业联盟最大的特点就是联盟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客源互送、资源整合、营销互动,共同打造无障碍旅游圈。通过联盟可以积极推进区域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共同打造旅游产业联盟旅游品牌。
4.培养智慧旅游建设人才。当前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需要引进及培养相关的技术支持人才。
智慧旅游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环境和服务品质的提升,由于投资大、项目多、科技含量高、建设周期长,必须在考虑地方现实经济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维凯.成功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关键因素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3年2月。
[2]盛海斌.旅游智业时代的智慧旅游发展内涵.中国旅游报.2012年3月。
一、首先明确智慧旅游发展概况及新常态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其本质是指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是智慧地球及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国内智慧旅游发展是政府主导下的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随着该战略的逐步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已经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化也在逐步推进,在线旅游市场在旅游产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一大批引领作用强、示范意义突出的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
放眼“十三五”,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下“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智慧旅游建设在新的经济环境、新的旅游发展态势下,也将迎来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专家预测:新常态下智慧旅游的建设将适应大众旅游和散客潮时代的来临,将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下持续健康发展;将通过公共管理绩效转化为公共服务品质提升的转变,把旅游业真正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针对智慧旅游建设人才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专业队伍相对匮乏的现状,依托院校强大的教育资源与国内智慧旅游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多种方式培养智慧旅游建设的人才。
二、把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旅游人才是落实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智力支持。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业发展对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智慧旅游人才”,即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人才
随着互联网对旅游业影响的与日俱深,互联网改变了旅游业的市场基础、产业链和生态圈,乃至于整个产业形态,线上旅游综合平台OTA、专业旅游服务ETA、旅游搜索平台等新概念企业快速成长。新业态的发展,新企业的成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择业、就业的新机会与新平台,更需要有创意、会网络、懂技术的“智慧旅游人才”。
2.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
从旅游行业的需求来看,无论是旅行社、酒店还是旅游景区,缺乏的主要是掌握实际技能的从事一线工作的操作人员。他们需要熟练掌握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业务流程等旅游管理职业技能,需要胜任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行业经营与管理工作。
3.强调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性
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营销组织的能力、应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旅游专业人才的行业就业意愿低、行业流失率高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智慧旅游”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认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生存现状
近些年,在政府主导下,部分院校完成了由传统本科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变,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无法完全适应智慧时代的要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的目标不清。我国的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从相邻学科、职业教育、专科教育发展成为旅游本科教育的,因而目前的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普遍存在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大而空、不清晰的状况。第二,旅游类基础课程薄弱。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的管理类和经济类的课程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高校在旅游类的核心课程设置中差异度较大,缺乏更高的共识度与统一性。第三,课程设置创新度不够。“智慧旅游”背景下,目前各高校在此领域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与创新不够,基本上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课程,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多样化旅游人才的需求。
2.“智慧旅游”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关键词:旅游新常态;市场非优区;乡村旅游;广德县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6404
1引言
我国旅游逐步摆脱非常规发展模式,出现需求多样化、散客主流化、旅游全域化、产业融合化和服务智慧化等常规现象,开始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状态[1~4]。乡村旅游也呈现出产品需求升级、自驾自由行主导[1]、整合集聚发展、产业形态创新和线上营销加速的常态化特征[5~8]。新常态拉大了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与优区的差距,而普遍存在的市场非优区应是乡村旅游研究重点。
乡村旅游的消费主体是城市居民,而旅游客源市场优劣的衡量标准是出游能力[9]。基于此,笔者将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界定为本地市场出游能力弱,缺乏高引力景区,且2 h交通距离范围内缺乏可依托的三线及以上城市的乡村旅游地。法国学者Beteille R早在1992年已将乡村旅游看作非优旅游,研究其起步到走向繁荣的演变[10]。Ross G F[11]、Opperman M[12]等多位国外学者在相关研究中都涉及到旅游非区的概念,但缺乏深入探讨。国内旅游非优区的研究始于旅游资源非优区[13,14],后拓展到区位非优研究,其中市场区位是重要板块[15~18]。要轶丽[9]和陈婷[19]提出市场非优区的特征是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本身出游能力低,且远离主要高出游能力的客源市场。对于市场非优区发展,陈传康认为应重点解决交通问题[20],朱国兴提出从市场空间、行为结构和客源结构的定位弥补不足[21],徐升艳探讨产品、合作等具体措施[22],孟清超阐述了推-拉理论开发模式[23]。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非优区研究集中在2000~2010年,国外的更早,所以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解读;目前市场非优区是作为非优区位或者旅游非优区的部分进行研究,缺乏专题研究,尤其缺乏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研究。本文以广德县为例,揭示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其发展路径,以期为相似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丰富非优区研究的理论。
2案例地分析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主要表现是资源禀赋较好而市场响应较弱。据此,通过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的数据对比分析,选择广德县作为案例地。
广德县符合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定义。2015年,广德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52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内4A级及以上景区只有太极洞,且与其交通距离在2 h以内的只有2个三线城市。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资源禀赋较好,体现在资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影响力等方面。广德县旅游资源涵盖了旅游资源国标中的主类,且数量丰富。县内拥有丰富的蓝色水库资源、溶洞资源和养生资源,也有航天军事研学资源,旅游装备制造资源和佛道文化养心资源等独特人文资源。县内拥有国家重点镇2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绿色名镇、中国传统村落和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各1个,乡村旅游资源得到国家认证。
市场响应较弱,主要体现在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社会对区域景区的关注度等方面。2015年,广德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96万人次,不到黄山区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的一半;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7亿元,不到黄山区的1/5。社会对广德县景区的关注度较低,县内产品引力有限。太极洞自2011年以来的百度搜索指数平均值为274,而黄山为6887。
3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分析
3.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一日游走向过夜游,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产品引力不足。传统乡村旅游产品以农家乐接待和景点观光为主,缺乏乡村性和体验性;缺乏营地驿站等新业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缺乏夜产品。
(2)廊道设施欠缺。广德县交通暂不具备主题体验和串联散点的旅游功能,缺乏慢游道、旅游引导、服务驿站和廊道景观等旅游服务设施。
(3)品牌尚未确立。广德县乡村旅游中有许多国家认证的农家乐或景点品牌,未形成统一鲜明的区域品牌,市场认可度低。
(4)支撑体系较弱。该县乡村旅游的支持政策、人才支撑、智慧化建设以及包括厕所、厨房、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都较弱。
3.2市场非优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主要是指乡村本地居民出游能力弱,而周边缺少规模大且出游能力高的客源市场,是与五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优区相对的。旅游新常态使得乡村旅游非优区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资源小散缺乏整合、品牌市场响应小和支撑体系弱等问题更加突出,提质增效更为迫切(图1)。
对乡村旅游市场非优区的发展路径,本文从产品、整合、品牌和支撑四个角度解读。首先,产品是乡村旅游市场的核心卖点。要贯彻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融合理念来提升产品的体验性,开发休闲业态、研学业态、旅居业态和互联网+等新业态产品,补充慢游、体验和文化三个主题的夜休闲产品。其次,整合才能全面提升产品引力。勾勒框架、打通脉络、塑造视点和宣传造势是逐步整合廊道周边小散特乡村旅游点的四个重要步骤。再次,统一明确的品牌是让乡村旅游产品打入市场的关键。品牌建设体现在游前塑造宣传、游中体验服务和游后反馈分析的旅游全过程中。最后需要体制、人才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撑,需要乡村旅游协会来统筹,推进政策畅通、人才培育和旅游环境建设行动。
4广德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4.1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
4.1.1增加产品体验性
提升产品体验性的关键途径是生产、生活、生态和生命理念的融合。生产理念指农渔业生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主题产业链,打造生态观光休闲产品。生活理念是指挖掘乡村文化,提供乡村民俗风情体验和田居耕读的生活方式。生态理念是指贯彻低碳理念,重现青山绿水田园炊烟的乡村记忆,于生态环境中养疗。生命理念是指乡村旅游产研结合,通过科普研学提倡回归本真,人与自然、自我的交流和感悟。四生理念深化旅游体验,丰富产品的体验层次和维度。
4.1.2开发新业态产品
开发满足市场升级需求的新业态产品,主要包括面向都市人群的休闲业态,面向学生和亲子市场的研学业态,面向养生养老市场的旅居业态,以及功能性新业态在线旅游产品(表1)。
4.1.3补充夜休闲产品
针对乡村旅游接待的都市游客市场、自驾自由行市场和度假市场的需求,将乡村旅游夜产品分慢游、体验和文化3个主题打造。慢游主题可利用灯光艺术包装村落小镇,提供夜景步道。体验主要依托于乡村夜市和小镇老街的美食体验和购物体验,还有景区开发的夜场体验。旅游演艺和节日是文化主题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实景演出、民俗演艺、体育竞技和杂技等。
4.2加强廊道串联整合
用廊道整合资源串联小散特乡村旅游点,聚小成大,聚弱成强,形成新的廊道型乡村旅游综合体。根据广德县现状,建设水廊桐I画廊,陆廊各乡镇内5条全域环线风景道。廊道通过勾线、通脉、点景和渲染的方式进行建设。
勾线是定位廊道的主干线,实现畅通畅游。建设水上航线或陆上自驾风景道,实现水陆畅通、联通;完善旅游集散接待中心、基营接待村落和服务驿站等旅游集散体系;宏^定位廊道主题和功能,规划设计空间布局。
通脉是打通廊道的脉络,建设廊道支线和漫游体系。要明确可连接的旅游支线,扩大廊道辐射范围;建4.4.1体制机制保障体系
政府引导摸清乡村旅游资源和土地存量,开展乡村旅游信息普查行动;出台乡村旅游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相关土地政策,旅游扶贫政策,乡村旅游企业的市场准入、规范、监督、评价、运行和发展的系列准则,实现政策畅通。
建立由当地龙头企业管理者、政府旅游人才来领导,旅游局与村部管理人员、广德县企业管理者和高校旅游规划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的乡村旅游协会。协会组织制定和评审广德乡村旅游标准,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组织竞技比赛发现作品和人才,协助乡村旅游项目策划营销,管理监督并保障协会运行,保障消费者与村民的权利义务。
4.4.2乡村旅游人才培育
通过校村联袂机制,建立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乡村人才培训基地,科学培育三级人才梯队,即面向协会会员的管理型人才,应届毕业生和引进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等专业人才,当地群众和当地专科院校人才组成的文化传承人才。
在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育,制定一套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课程,培育基本素质、专业技能、旅游理论知识、旅游文化素养和自学能力,并进行淡季实地考察和定期考核。同时,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申请广德县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积极融入现代互联网众筹项目,创立广德乡村旅游创业基金,建立广德县乡村旅游创客联盟和交流平台,不定期组织创客大赛。
4.4.3乡村旅游环境建设
环境建设行动通过乡土保护和旅游导向的山水林田村道的景观整治,以农旅融合为路径,完善道路体系、智慧工程等公共服务体系,为村落物质和文化遗产建档,创意创新传统资源并利用垄上行等新型旅游交通塑造新旅游吸引物,保护和重现乡景、乡味、乡音和乡俗等乡村记忆。这从电商化行动和农家乐改造抓起。
在各村镇全面普及电子商务的意义和技术,保证经营者熟悉网络营销及预订支付。搭建政府乡村旅游官网,提供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选择代表乡镇定点实验示范,实现乡村旅游电商化。农家乐改造行动以乡土化、院落化、特色化、精致化、生态化为提升原则,基础与服务设施完善为基础,对村落景观进行整体乡土化塑造,健全游憩要素与功能,统一民宿建筑风格,挖掘各农家乐特色,围绕“一院一主题”进行风格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明正.认识新常态,推动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6-7-11(4).
[2]Quansheng G E,Jianchao X I.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793~799.
[3]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30(4):1~3.
[4]张祖群,林姗.首都城乡建设的文化品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基于北京乡村旅游八种新业态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S2):143~149.
[5]李湘云,杨占东,郭璇.基于体验视角的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4):118~120.
[6]林涛.浙北乡村集聚化及其聚落空间演进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7]Qiyan W,Ling X U.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研究[J].旅游学刊,2013,28(8):102~110.
[8]毛峰.“互联网+”时代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6(3):74~77.
[9]要轶丽,郑国.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J].旅游学刊,2002,17(5):58~61.
[10]Beteille R.La Valorization Touristique 1’Espace Rural[J].Inform,geogr,1992,56(5).
一、智慧旅游相关理论综述
智慧旅游是指将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及相关产业例如景区、旅游公司、酒店、餐饮以及旅游者等范围内,将各个终端整合后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系统的信息的整合运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旅游服务接待质量以及帮助旅游者更好的规划行程并提升旅游体验,并促进地区旅游产业更加智慧良性地发展。
二、鞍山地区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营销现状
(一)传统营销方式仍占地方旅游营销的主导地位
鞍山旅游营销推广中,注重产品的开发和旅游品牌的打造,举办旅游节庆活动,活跃市场,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鞍山深度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加入沈阳经济区旅游协作体、东北旅游推广联盟等进行区域旅游合作,让鞍山旅游走向全国。制作鞍山最新的城市旅游宣传片《体验不完享受不尽的鞍山》在省市、重点客源城市电视台等媒体上播出。在报纸杂志刊发旅游广告,在京沈、沈大高速公路设立醒目的户外广告牌。
(二)旅游企业线上旅游营销发展缓慢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旅游者往往通过线上旅游网站OTA来完成旅游线路和产品的预定。鞍山地方旅行社的销售渠道还停留在门店和自己的旅行社网站上。而且旅行社自己的网站,只罗列一些综合性包价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单项购买需求则难以满足。另外,鞍山地方旅行社也很少与大的旅游商的合作。在淘宝旅行网上,输入“鞍山旅游”字样搜索,没有鞍山旅行社的结果。可见,鞍山旅游企业在线上旅游营销的产品提供、品牌建设、销售渠道以及价格等方面都是相对滞后的。
(三)政府部门为推进智慧旅游做了规划和实施准备
鞍山市委于2015年底出台了《鞍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了要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意见中说明要建设鞍山市的旅游基础数据信息库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挖掘主要的旅游资源,在一些地方建设智慧旅游景区试点。
三、鞍山旅游智慧营销模式探索与构建
(一)整合旅游市场多重资源
旅游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购买消费过程,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相关概况了解,交通,住宿,景区门票预订等等。如果能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完成一站式购买,对于旅游者来说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在鞍山建立起这样一个智慧旅游线上平台,将旅游者,旅游企业以及鞍山地区的旅游产品都纳入进来,将各方的信息,产品等资源都整合在一个平台当中。
(二)以智能信息化手段为依托
加强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更加强调各个主体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构架。建设手机移动终端旅游App,鞍山地方智慧旅游平台,开通微信旅游平台。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整个旅游行业当中,实现旅游行业的数字化、智慧化,进而实现鞍山地区旅游行业整体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三)满足市场各方主体需求
1.满足旅游者需求。现在更多的旅游者通过线上旅游网站OTA、移动互联网、微信等方式进行旅游决策和出行;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倾向也更加突出。智慧旅游系统进行一站式的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够缩短旅游者的决策时间并充分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
2.满足旅游企业需求。旅游企业有着创新旅游产品,进行个性化营销,精准营销的需求。
3.满足政府部门需求。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对地方旅游进行的品牌营销策划,旅游项目规划,为地方旅游企业提供的营销指导,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
四、以鞍山为旅游目的地的智慧旅游营销策略建议
(一)政府着力打造一站式的立体化旅游营销服务平台
首先,建立鞍山市各个旅游景区、酒店、交通、旅行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OTO系统.对鞍山旅游资源加以整合之后提供给旅游消费者。在该平台上实现旅游地信息搜寻,旅游线路、景区门票等线上预定等。让旅游者在平台上咨询、评价反馈,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其次,将鞍山各个旅行社在平台上开设线上门店,了解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为旅游者提供创新旅游产品。再次,鞍山的智慧旅游平台系统也应该注重与有影响的成熟的OTA(在线旅游商)合作,拓展地方旅游企业销售渠道。
(二)运用旅游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旅游群体出游动机,体验目的各不相同。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营销部门,旅游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营销平台以及预定系统所掌握的数据获得游客数量,停留时间,线路选择,酒店星级预定,满意程度,消费支出等有效数据。经分析后在最大程度上挖掘旅游热点和旅游者的兴趣点,策划符合旅游者要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三)从供给侧进行调整促进鞍山旅游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旅游管理应用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景点的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基础设施、住宿、餐饮等产业。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旅游业获得很好的发展。人们利用互联网搜索旅游景点、食宿等信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预订酒店、购买门票等。例如通过携程网、去哪网等,购买机票、火车票、订购酒店等都十分方便,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一、旅游大数据
大数据泛指海量的数据。旅游大数据就是旅游业各供应链环境产生的数据的总和,包括旅游的供应商、中介商、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等在整个旅游过程和旅游服务产生的数据信息。旅游数据信息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旅游大数据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的数据也就是数据库,是指那些可以被存储和整理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是指非数据类型的格式,包括文档、图片、网页、报表、音视频等。
二、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
1.大数据用于旅游者的需求分析
通过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旅游需求的有效预测,旅游需求预测可以为旅游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一般情况下,旅游需求是政府进行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旅游需求的预测,可以保证旅游服务各供应链之间实现协同合作。旅游需求的内容包括:硬件需求,也就是对旅游设施的需求,旅游业的开展需要相配套的设施,例如,交通设施、食宿设施以及旅游景区的硬件设施等;软件需求,也就是对旅游服务的需求,包括导游、景区介绍等。由于硬件建设是一个缓慢和持续的过程,也相对稳定,需求的预测比较简单。旅游服务有季节性、不可存储性和无形性的特点,变化比较频繁,如果预测的旅游需求差距较大,则可能带来较大的成本风险。因此,旅游服务才是需求预测的重点内容。对于旅游的供应商或者中介商而言,如果旅游需求预测不准确,会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影响到服务的等待时间以及服务质量,影响游客的体验。如果服务准备过多,则会造成服务的成本增加以及服务资源的浪费。例如,九寨沟景区出现的游客滞留事件以及上海外滩出现的踩踏事件等,都是由需求预测不准确引发的事故,损害到游客和服务供应商双方的利益。旅游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主要通过统计学的算法实现。现阶段,关于旅游需求的统计学预测模型有定性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趋势外推模型四种。定性模型主要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未来旅游趋势进行预测;结构模型是通过建立旅游需求同影响需求的变量关系,实现需求的预测;仿真模型是通过结构模型和趋势外推模型组合的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未来需求的预测。在实际的需求预测中,无论采取何种模型,都需要考虑成本、时间以及其他限制因素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2.大数据用于游客市场的细分以及营销
通过对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对游客市场的细分,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营销活动。旅游服务提供者合理地划分游客市场,预测游客需求,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旅游大数据包括游客的基本属性、旅游偏好、行为特征等众多方面,从多方面分析游客旅游行为,细分游客,进而推测旅游营销的可行性,实现精准营销。游客的基本属性主要指游客的性别、年龄、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情况。行为特征是指游客选择的出游方式(自驾游、旅游团、火车、汽车、飞机等)、旅游的动机(休闲、娱乐、度假等)等。游客偏好主要是指游客的食宿偏好、交通偏好等。对于旅游的供应商和中介商而言,旅游大数据有助于对游客进行有效的识别,挖掘潜在的游客,进而开展旅游营销。旅游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客源流失以及满意度不高的情况,可以通过旅游数据进行原因调查,比如采取网络评价、投诉记录、游记等方式,找到旅游景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寻找和开发旅游兴趣点,提升游客的满意率。因此,利用旅游大数据,对游客的各项基本属性和行为偏好分析,可以实现对全国的市场进行旅游客源的精准定位。同样的,旅游大数据对于游客而言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游客数据的分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模式,更好地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现阶段,旅游消费可以说逐步向着买方市场过渡,游客的需求成为旅游市场发展的风向标,游客对于旅游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促使旅游模式发展变化。例如,传统的旅游模式主要为观光旅游,也就是游客游览风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买方市场下的旅游模式,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式发展,集休闲、观光、户外健身、度假等为一体。游客还可以通过旅游大数据,了解到旅游景区的情况,包括天气情况、住宿情况、交通情况以及旅游项目等等,并根据其他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评价决定自己的旅游去向。对于旅游的管理机构而言,旅游大数据同样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管理。通过旅游大数据,可以对未来时间内的游客数量以及车流量进行有效的预测,例如,根据景区的售票情况以及酒店的预定情况,预测游客的数量。根据游客的旅游属性,可以进行相应旅游资源和服务的准备工作,保证游客的旅游满意度。通过景区的监控系统,实现对景区人员的实时监控,同时也可以利用监控数据,进行景区资源的合理分配。
3.大数据在旅游规划和宏观调控中的应用
旅游大数据有很好的前瞻性,可以对旅游市场进行剖析以及对旅游需求进行预测。利用大数据,在旅游规划时,可以预测旅游景区运营时的市场规模,为旅游景区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前面已经论述到,大数据时代下,通过旅游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游客的各种属性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游客的数量、来源地、年龄、性别、旅游偏好等等内容,进而进行旅游市场的细分,开展精准的旅游营销。这些工作都是旅游规划需要关注的内容。在进行旅游景区规划时,需要对旅游景区进行整体的设计,包括旅游的线路、旅游的交通、旅游的基础设施等,都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而规划的依据,便是旅游的大数据。同样的,旅游大数据可以用于旅游的宏观调控。相较于政府利用行政、法律和规划进行旅游市场的调控,信息调控这种方式更加有效。旅游大数据以旅游信息为基础,旅游发展已经开始围绕买方市场进行,收集游客的需求,实现旅游市场的自我调节,减少政府对旅游业的干预。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和旅游企业都应逐步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建立旅游的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利用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增值。例如,建立旅游信息的平台,引导游客的旅游方向以及完善旅游的服务内容。以移动互联网为例,手机是重要的通讯工具,可以研发旅游的APP,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同时宣传旅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急救常识等。目前,许多景区也利用互联网络,开展智慧旅游,例如,游客利用手机扫描景区二维码,便可以实现实时的旅游讲解。
4.利用大数据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与协同
利用旅游大数据的方式,可以将众多的旅游信息结合起来,用于旅游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大数据的使用,将旅游服务的各环节参与者联系起来,实现旅游数据的共享,也就是旅游供应的信息流、服务流、价值流的统一,实现旅游的协同服务。旅游服务各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方出现旅游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其他参与方,及时地做出判断。旅游产品作为服务种类的一种,其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游客只能在景区内获得旅游体验,而不能在购买之前体验旅游产品,因此,游客对于旅游产品都有着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着游客的旅游需求。例如,游客在选择景区之前,利用其他游客分享的旅游评论,进行旅游景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志霞.大数据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4).
[2]王春丽.大数据时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0).
[3]彭惠林.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时代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手段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2017(2).
[4]潘冰,李云鹏.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大数据的现状与未来(一)[J].旅游学刊,2017(9).
[5]潘冰,李云鹏.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旅游大数据的现实与未来(二)[J].旅游学刊,2017(10).
[6]薛武.“大数据”在我国旅游业的运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旅游纵览,2014(10).
新常态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8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中国经济的巨轮在阴霾中缓缓前行,伴随着东三省重工业的集体没落,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同比均大幅下跌。传统的靠投资、高能耗拉动的中国经济,缓缓落下帷幕;而以消费、创新为主导的全新经济模式正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依托国家整体的发展,到2020年,中国要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年人均出游次数达到5次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旅游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均达到世界旅游大国水平。所以,对于旅游行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而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对于旅游人才供给的关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就是要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而形成一个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旅游作为新时代下同时兼顾消费与创新的全新旅游模式,恰和时代潮流。201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升旅游企业人才核心竞争力。伴随着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与旅游企业地快速发展,智慧旅游在改变人们旅游方式的同时,其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理念,也将在这“新常态”下改变着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旅游业中通过网络、智能设备等辅助工具,利用云计算等应用方式获取、存储旅游信息,分析旅游偏好,设置旅游线路,建立智慧的旅游管理平台,实现对旅游信息的有效利用。智慧旅游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现代服务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打破固有僵化的旅游模式。二是利用pad,手机等智能终端将客户信息及旅游信息重新处理、编辑,使得智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旅游产业。三是通过公共信息平台,落实反馈信息,提升客户体验,搭建智慧的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能有效提高旅游的服务水平,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游客通过智慧旅游能够及时获取旅游信息,安排住宿交通,选取、设计旅游线路,反馈旅游感受,记录旅游心得;旅游企业通过智慧旅游能够获得客户评价,收集、分析旅游数据,改变岗位职责分工,推出新型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地政府通过智慧旅游能够及时监管旅游企业、协调地方资源以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及地方政府形象。
二、智慧旅游与高校人才培养
随着智慧旅游的迅猛发展,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渴望愈发急迫。旅游人才离不开高校的培养,面对智慧旅游这个新兴产业,高校需要培养旅游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旅游企业的新要求。
(一)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层次结构。截止2015年底,全国旅游高等院校1097所,在校生共计57.62万人,比上年减少3.93%。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00%,本科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7.24%,专科生占在校生总数的61.77%。根据国家旅游局相关数据,我国高素质旅游型人才缺口约为250万人。其主要原因为:旅游产业近几年发展较快,而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大都需要旅游人才具备协调酒店、安排食宿、规划方案等专业的沟通设计能力。而高校对于旅游型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设立课程较宽泛,学生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及应变能力,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上难以适应市场上的实际需求。而且,随着自驾旅游、房车旅游等新模式的不断衍生,高校旅游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近一步拉大,把握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于市场的应用性旅游人才,成为了高校旅游类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智慧旅游的出现,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市场的急迫性,旅游型人才在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沟通能力的锻炼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及跨学科综合营销能力。
1、具备信息技术素养
智慧旅游需要旅游人才能够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及时地获取旅游信息、甄别信息种类、存储旅游数据、最终处理、交换这些数据。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及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智慧旅游同时需要旅游人才能够熟练的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等新设备,迎合客户数字化需求,在掌握基本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操作和运用数字化新媒体设备,以应对市场不断变化地需求。
2、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的传递及客户高端旅游意识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自主游客以及散客成为旅游行业的主力军,客户需求由传统的以旅游企业规划旅游方案组团观光,转变为希望能自身设置旅游线路或是由旅游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智慧旅游”为个性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与平台。旅游人才应具有独立的营销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借助数据库对游客进行分类,并根据游客满意度及消费数据,开发设计适合的旅游线路及旅游产品。旅游人才能够通过智能终端等新媒体及时与客户交换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及建议,处理客户投诉,使客户获得较高的消费体验。
3、对于旅游企业内部岗位职责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随着智慧旅游的逐步推进,旅游企业内部岗位职责上也将出现较大的变化。服务岗位人员,以游客为中心,能够获取客户出行信息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提升客户满意度,指导游客规划旅游线路;营销岗位人员,要具备时刻营销的专业意识,及时挖掘客户的兴趣点,借助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将创新产品融入市场,为高端客户提供专属个性化服务;管理岗位人员,能够整理客户信息,对于大数据进行分析,推出适合市场的创新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以上三点,旅游企业要求旅游人才具备较强的综合性素质,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较为出色的旅游人才可以在内部岗位中实现轮岗,末位淘汰,以改善企业内部文化,推动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人才培养建议
鉴于高校旅游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高等院校应改变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实践和技能相结合,逐步减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程度。企业应配合高等院校培养旅游型人才,提供实际教学案例,增加就业机会。旅游型人才应注重自己跨学科知识领域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一)适用的人才培养理念
高校旅游人才培养与我国旅游业发展乃至以消费替资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极大的相关性,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理念也应与市场接轨,将“智慧旅游”的思想植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改变传统的以培养旅游理论知识与旅游管理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设置以培养能力、输出综合性旅游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旅游型人才为目标
(二)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拓宽专业课体系
在智慧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企业需要旅游人才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综合性管理能力。高等院校信息化课程开立较少,应在公共必修课中加入管理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化讲座等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能力。专业必修课程上也应有所调整,如增加旅游电子商务类课程、酒店电子商务类课程课时,增加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有关网络管理及网络服务的相关知识。
(三)双导师制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实践机会
近年来,**旅游紧紧围绕“城区、景区、园区”共融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山海岛泉城资源优势,科学配置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合理进行景区规划,全力打造旅游精品,着力构建大旅游、高端旅游发展格局,全区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6年,全区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0.56亿元,同比增长101.08%。
一、全区旅游发展现状
(一)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立足人居品牌和滨海生态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推动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区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华夏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仙姑顶景区、海滨生态公园风景带·侨乡号游轮),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伴月湾风景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获得“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1家(华夏城景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威海明辰开心农场、里口山农业休闲观光园、**威盛大樱桃专业合作社、**长泰家庭农场、**福鑫源农业生态示范园、威海市**山里红果蔬专业合作社、威海市**里口山阳光纳里客栈、威海龙汇海洋文化旅游综合体、威海市雨岩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竹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华夏生态园、威海绿苑花卉有限公司、威海市宝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威海欢乐谷植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月铭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西庄美丰蓝莓采摘园、富豪果品专业合作社、里口山萌宝亲子动物乐园)、省级旅游强镇8家、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孙家疃街道靖子村,竹岛街道望岛村、北竹岛村,羊亭镇北上夼村、贝草夼村,张村镇王家疃村、福德庄村,温泉镇张家山村、雨夼村、马夼村、后亭子村、刘家台村,嵩山街道西庄村)。
(二)旅游产品多元发展。初步建立起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共同发展的产品体系。精心服务华夏城景区、仙姑顶景区、海滨生态公园风景带·侨乡号游轮、半月湾风景区,里口山风景名胜区等A级景区使其平稳运行;积极开发渔家民俗旅游,推出了渔家休闲、赶海垂钓、游船观光等一批海味十足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起步发展,以里口山休闲农业观光园、北上夼大樱桃采摘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
(三)旅游要素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区辖旅行社达到39家、星级饭店达到14家,接待服务能力日益提高;形成了威高广场、侨乡广场、韩国商品购物街三大旅游购物区,城市旅游功能显著增强;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文明、有序,旅游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全区旅游行业分析
(一)区位优势。我区是威海市唯一的中心城区,从市内说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是商场楼宇、白领阶层和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从市外说,是外地游客来威旅游的必达之地,刘公岛、华夏城、仙姑顶这些在全国叫得响的旅游资源都在我区。我们辖区企业研发的纺织、地毯、空港等产品在国内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我们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二)环境优势。我区有山、有海、有岛、有温泉,空气好、卫生好,区内打造了2家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创建的环城游憩带为全省六大环城游憩带之一,下辖8个镇街全部是省级旅游强镇,里口山主打的“健康、休闲、生态、美丽”这些元素已经初步形成。
(三)人文优势。老“威海卫市”的前身,让**至今仍然保留了栖霞街、领事馆、四眼楼等殖民期间的很多建筑印记。我们还有一批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建筑古迹,比如靖子村的龙王庙、姜南庄的祠堂,以及我们胶东地区特有的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渔家民俗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
三、存在问题
(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我区旅游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但在产品开发、规划编制、形象塑造以及宣传促销等方面还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旅游内在潜力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因此,建议全方位地整合旅游元素,打好旅游产业发展与市场营销的“组合拳”。
(二)旅游产业转型创新能力较弱。现有景区仍存在产业链较短、依赖门票经济、“吃老本”等情况,在整体住宿业和餐饮业收入统计中,星级饭店所占比例较小,大部分的商务酒店和非星级饭店收入占大头,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星级饭店、传统景区需应对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升级。
(三)乡村旅游亟需提档升级。目前乡村旅游产品总体较为低端,多以采摘和吃住接待为主,产业链需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安全、食品卫生、服务设施等配套保障仍需完善;接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工业旅游尚未真正破题。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威海卫啤酒集团)、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8个(威海市德轩锔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宝飞龙钓具有限公司、威海市裕红祥丝绸文化馆、威海市奥润斯渔具、威海金镶玉工艺品有限公司、威海豪仕达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澳多碳素运动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我区工业旅游在市场影响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企业主动性不足,经营模式较为低端,服务机制尚不健全。目前,省旅发委已经暂停对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评定,我局将以现有工业旅游示范点为基础,进一步指导辖区内工业旅游示范点提档升级,全面推动全区工业旅游发展。
四、下一步发展思路
(一)强化旅游载体建设。加快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推进里口山整体保护性开发,推进华夏城、仙姑顶等传统景区提升,鼓励引导景区向智慧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对全区优质饭店进行调查摸底,推动打造文化主题饭店、精品民宿等,推进我区饭店业提质增效;以“智慧旅行社”为重点,引导旅行社在产品开发、网络建设等方面突破发展,促进旅行社提档升级。
(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积极建设突出威海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加快打造里口山等乡村旅游精品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指导扶贫村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扶贫资金,通过建设旅游项目、开展送智下乡等,推动扶贫村实现脱贫;通过互设旅游商品展馆,互通旅游资源、互推旅游优惠政策等,做好与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浩门镇开展旅游协作扶贫。突破发展工业旅游,加快推进迪尚制衣面料博物馆和个性化定制,宝飞龙渔具钓具展示和休闲垂钓体验,山花地毯产品展示等工业旅游产品的打造,带动全区工业旅游发展。深挖休闲渔业潜力,丰富葡萄湾综合性休闲渔业基地的旅游功能,推动滨海休闲旅游向更深层次发展;深度开发宝泉会馆、祥泉会馆、海洋矿泉等温泉疗养保健项目,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旅游场所,形成养生旅游特色品牌。
(三)拓展旅游市场空间。深度拓展入境旅游市场,加大俄罗斯市场的开发力度,赴哈巴等俄罗斯远东地区城市举办**旅游推介会,与俄罗斯旅游部门、旅行商合作,深度推介**旅游,完善俄文版旅游网站、推广俄文版旅游指南,进一步开拓入境旅游市场,提升合作档次和水平;活跃国内旅游市场,聚焦高铁沿线,开展高铁旅游精准营销,与山东半岛城市旅游区域合作联盟七个城市,赴北京、天津、济南开展旅游促销活动。修订完善《**旅游招徕奖励办法》;加强与主流媒体、知名网站、旅行商合作,建立旅游促销联盟,努力实现宣传营销全覆盖。
(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加快建设旅游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平台,实现重点旅游景区视频监控和在线直播;加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数据中心功能,逐步发挥大数据在决策参考、客源分析、信息等方面的作用。
一、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分析
旅游业虽是花乡重点扶持的产业,但花乡并没有充分调动资源发展智慧旅游业,本文根据花乡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六条智慧旅游建设的路径。
(一)周边服务智慧化
周边是指景区的周围,周边服务的智慧化也会带动游客的热情,吸引更多的游客。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包括周边酒店的智慧化、交通的智慧化、旅行社的智慧化、购物的智慧化等。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旅游,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周边服务的智慧化就是基于游客体验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世界公园的周边有公交站点,但智慧酒店、智慧旅社、和智慧购物等都相对欠缺。其他旅游景点也都是这种情况。
(二)智慧景区的建设
花乡的旅游景点普遍缺乏智慧系统的建设,据调查很大原因是花乡大部分的旅游产业都隶属于北京花木集团,也就是说这些产业的建设、管理都是由花木集团承接的。智慧景区的建设也要依靠花木集团的改革。
智慧景区包括智慧风景名胜类、智慧博物馆类和智慧文物保护类。这三类智慧景区花乡都可以建设,插花博物馆是即将建成的博物馆,还有北京汽车博物馆应该考虑建成智慧博物馆;世界公园等应该建设为智慧风景名胜;大葆台西汉墓应建设成为智慧文物保护区。
(三)开发APP智能终端、建立微信公众号
调查发现花乡在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上尤为欠缺。花乡虽不像河南省洛阳市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但花乡被誉为“中国花木之乡”,花乡花卉市场被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花乡的花卉登上了北京奥运会、深圳大运会的颁奖台。花乡花卉的质量不比洛阳牡丹差,且品种多样,而洛阳牡丹节惊动全国,花乡花卉只留名北京。花乡应以洛阳或其他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建设为模板,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手机APP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1、APP智能终端
如今的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应用市场也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喜欢轻装出行,所以智能终端的开发无疑是获得广大市场的明智之举。
系统的界面主要显示各种功能的按钮,包含景点、线路、美食、酒店、门票、购物、娱乐和个人中心等。比如其中的电子门票功能的使用就可以为用户和景区工作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性。游客想要购票时首先进入手机或平板APP智能终端,点击购票按钮,接着界面就会显示可以选购的门票,可以选择套票或者单个旅游目的地的门票,接着填写订单信息,完成网上支付,手机就会接收到二维码或门票序号的信息,按时出示信息就可以直接进入景区了。
2、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
用户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一样,他要找这个公众号的时候就像找一个App一样。我认为微信公众号比APP终端更加方便,因为社交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更多的用户微信、QQ等社交平台每天都是运行着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在微信公众号上查路线、找旅店、订餐、购票、扫二维码了解花卉信息等那么大部分人就不再需要APP终端。花乡可参考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洛阳市的微信公众号“洛阳旅游”,现已建设的十分成熟,可以说去洛阳旅游,只关注“洛阳旅游”这个公众号即可。而花乡有关旅游互联网平台只有微信公众号“北京花乡花卉”,菜单栏有花卉养殖、图片欣赏和行业动态,只有“图片欣赏”有一个子菜单“多肉植物”。可见其应用性不强。
(四)一村一景,联动开放
坚持“一村一景”避免“千村一面”。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花卉是花乡的重点产业,世界公园、世界花卉大观园都是国家4A级景区,都是要重点扶持发展的旅游业,但是各自要有各自的主题和品牌。花香还有不少的郊野公园,榆树庄村的榆树庄郊野公园、六圈村的御康郊野公园、看丹村的看丹公园、新发地村的海子公园等几乎每个村都有某个产业或公园,那么要想发展起来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一村一景”的局面。联动开放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整合各村的资源,对花乡各村开放数据有利于对各村资源的调配,也有助于各村进行沟通,共同谋划花乡的发展之路。
(五)开发工业、农业智慧旅游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也就是各个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消费者或用户的体验,那么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花乡应该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农业、工业旅游,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响应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政策。
中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目前首钢、燕京啤酒、海尔集团的工业旅游项目都已开展的如火如荼,这种模式使得工业企业在盈利的前提下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还节省了做广告的费用。其实工业、农业的智慧旅游模式在技术上和景区旅游业使用的技术是一样的,关键是怎么设计旅游模式,在推销了自己的工业、农业产品、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同时让游客体验的满意度最大化,这也需要“智慧”的技术支撑。
(六)依靠顶层设计和万众创新,打造花乡特色
1、顶层设计
在对羊坊村的访谈中,政府人员也表示花乡建设的重点是打响自己的品牌,让花乡走出北京,享誉全国,面向国际。这就需要顶层设计。花乡要发展智慧旅游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一是花乡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好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资金支持,申请更多的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引进相关人才或与高校合作,重技术的同时做好管理;二是国家应给花乡建设更多的支持,让“中国花木之乡”走向国际。
2、万众创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人都是建设的参与者。如腾讯的泛娱乐战略,发展粉丝经济,创作了手游、电影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核心理念也就是“开放”。腾讯CEO说马化腾说我们把半条命都交给合作伙伴了,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腾讯希望把开放平台打造成最大、最成功的全要素重创孵化平台,成为最好的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社会价值创新平台、社会责任平台[2]。花乡也是需要这样做,产业转型升级现在处于国家的“风口”,每个人都看得到风口,但政府不必挤上去,政府要做的是给这个风口搭个梯子或者提供其他的便于人们去往风口或在风口停留、观测、创造等的工具,简而言之花乡需要一个支持“万众创新”的开放的平台。
二、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SWOT分析
三、花乡智慧旅游建设对政策的启示
(一)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建设
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不足根本原因还是政府的不够重视,智慧旅游的建设是融合了新型城镇化、非首都功能疏解、互联网+等国家一系列政策方针的举措,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强化花乡智慧旅游运营管理创新与政策制度保障
第一,成立专业化的智慧旅游运营管理部门,推动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创新。第二,制定有关投资、财政、金融、税费、土地等激励性的优惠政策,通过出台这些政策以降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成本与风险,鼓励和吸引农民和有关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第三,约束性法规与制度包括有关标准以及旅游市场秩序管理条例,通过这些标准和制度的研制与颁布,以规范乡村旅游中游览、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有关服务,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3]。第四,建设支持“万众创新”的开放性平台,保障人人可以参与创新。
(三)做好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就是保证各个工作的协调发展,坚持十三五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时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的目的是花乡的整体性发展。
(四)开发独具特色的花乡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987年5月,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提高本乡花卉的知名度,经市区批准,由黄土岗乡改名为花乡。可见花乡早就想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那么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花乡未来的发展应该以花卉为主,不是花卉的种植而是观赏,是发展旅游观光业。加之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背景,旅游业要和战略新兴产业相结合才会有较好的前景,也就是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所以发展智慧旅游业是必然趋势。
四、结论
根据花乡智慧旅游建设的SWOT分析,可见目前花乡智慧旅游发展劣势较多,但是机遇和挑战也很多,花乡目前就是要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大背景所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逐步完成智慧旅游的建设,创建花乡特色和品牌。花乡的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发出移动APP终端或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把花乡的品牌推广出去。还有很多具体的技术层面还需要相关技术研发人才的支持。未来花乡的智慧旅游建设还可以考虑结合中国老龄化问题,公园周边建设老人社区或别墅区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四川旅游 泰国旅游 海外客源 合作交流
一、四川旅游发展简述
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及四川盆地,由于地质结构的强烈反差,形成了变幻多端多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气候并存的独特现象。从高原风光、雪山草原、峡谷森林到无垠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是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之一。四川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它又具有悠久深厚的藏、羌、彝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人文历史渊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四川拥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1项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1项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都江堰-青城山,是全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最多的省。羌年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四川还具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温泉精品旅游景区25处。四川也以三国文化,美食文化、大熊猫闻名世界,是通往青藏高原的门户。2006年省会成都市被评为中国首批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拥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雅号,民间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美誉。
四川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 ,其旅游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到2012年,四川旅游外汇收入超过7.98亿美元,旅游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1-7月,四川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3.8万人次;累计实现外汇收入3.63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16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67.8%。日本、 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1]
二、四川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现状
四川是泰国游客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泰国也是四川重要的境外客源市场之一,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体现为较为特殊的“泰流现象”。2004年以来,泰国旅游市场亲蓉度有所下降,对四川的偏好在减弱。[2 ]这说明四川的市场竞争对手对泰国的吸引力在增强,同时也说明四川的泰国旅华市场产品有待创新和提升。四川旅游资源虽然得天独厚丰富,但海外客源的挖掘还有待深化,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四川和泰国尽管旅游合作已有多年,但通过在知网的搜索,笔者发现有关四川与泰国旅游交流合作的研究文献寥寥。四川旅游如若拓展泰国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旅游产品对泰国游客的吸引力。
三、四川拓展海外旅游市场的建议——以泰国为例
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考察及文献查询,笔者认为四川的冬季旅游资源、教育旅游资源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创新海外旅游市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四川冬季旅游资源的推广
泰国地处热带,年均气温24~30 ℃,全年没有冰雪寒冷天气,以阳光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因此,四川可以针对泰国旅游市场设计具有地域差异的冰雪旅游产品体验游。实施冬季旅游的品牌化和差异化战略,打造四川冬季旅游富有感召力的品牌效应。
1.四川冬季旅游资源分析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它既有以九寨沟、 峨眉山、 西岭雪山、 贡嘎雪山、海螺沟、达古冰川等为代表的传统冬季雪山温泉旅游产品,也有规划建设中的创新冬季旅游产品。例如,四川茂县规划将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建设成为“亚洲第一、国际入门级”的大型滑雪场和亚洲重要旅游目的地,以高山体育运动为功能特色,供体育运动、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优质大型风景名胜区。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一期工程示范区已于2013年初开门迎客。此外,四川冬季还有西昌、攀西阳光度假旅游产品。鉴于四川冬季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彝,藏、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以和地方民族风情游结合在一起。
2.四川冬季旅游的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游客都认为冬季是四川旅游的淡季,忽略了对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四川省从2005 年才开始重视冬季旅游市场。[3 ]
基于四川旅游政务网2004 -2010 年的旅游统计数据,冬季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年的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这表明冬季旅游一直是四川旅游中薄弱的环节,知名度不高,客源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占四川冬季入境客源总量的50% 左右,人均停留时长接近两天,低于春夏季节,但冬季的人均花费高,市场发展潜力大。四川需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的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冬季旅游产品,增强冬季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措施
首先,四川需要加强冬季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实施国际化营销策略,强化四川冬季旅游品牌形象以吸引泰国客源。四川内陆的冬季冰雪和泰国的阳光海滩相比较,其特色是一冷一热的互补性鲜明对照。四川在面向泰国营销冬季旅游产品时应合理设计个性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以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终端满足游客需求,提高人均消费水平。通过打造四川冬季“冰雪节”,“冬季温泉之旅”,“西昌、攀西冬季阳光休闲之旅”,“西岭雪山,峨眉山、九鼎山滑雪之旅”,“海螺沟、达古冰川之冰川旅”,提升四川冬季旅游的感召力。此外,还可以把川内其他旅游产品与冬季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推出四川冬季“四川民族风情游”,“购物游”、美食游等旅游产品。
其次,四川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升级服务水准,促进冬季旅游市场的繁荣。例如,可以实行冬季优惠门票;培训优秀的冬季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冬季滑雪旅游服务人员;用网络化的智能手段为游客提供景区的天气、气候和景观等实时及预报服务。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深化蜀泰双边冬季旅游的交流和合作。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潜力巨大,有实力成为中国冬季旅游除了东北和海南以外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极。
(二)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合作开发
1.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对照分析
四川和泰国都具有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但目前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还很有限,未来与泰国的教育旅游开发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近年来,泰国出现了学习中文的热潮,社会对懂汉语又懂泰语和英语的复合型人需求日益增大。泰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许多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中文教师。同时,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中国民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普通民众子女的留学需求越来越大。而泰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很高,师资多具有欧美留学背景,教育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与欧美国家相比,泰国的留学费用更低,离中国更近,与中国文化相通,民众也很友好。目前中国普通民众对泰国的教育优势了解的不多,蜀泰可利用各自的特色教育资源、加强宣传,扩大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打造更为成熟的互派留学生的游学产品创造条件。
2.四川开发教育旅游资源的建议
第一,挖掘泰国青少年短期游学市场。泰国每年的3~5 月和10月份都是各类学校的假期,可以针对泰国学生打造修学旅游产品,开发普通话之旅,汉语夏令营,四川文化之旅夏令营, 让泰国青少年在游学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汉语及四川的特色文化。
第二,拓展蜀泰高校游学产品。目前泰一些大学已建立了稳健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成都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签订了办学合作协议书,双方在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和教学信息交换、学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办学成效。利用这些平台,可以设计泰蜀大学生游学旅游产品。例如,泰国学生可以以游学的方式到四川学习汉语、中医、针灸、太极等传统文化,同时可以探索开展学历教育。
第三,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四川对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泰国在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随着中国客源的增多,泰国也需要更多懂汉语、了解中国旅游政策、法规及文化习俗的旅游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双方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和交流十分必要。
(三)四川文化旅游项目的提升
1.四川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分析
四川除了自然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其人文旅游资源也丰富多样。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宗教景观众多,与佛教及道教的渊源深厚悠久。既有驰名天下的佛家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道教名山青城山、号称“川西第一道观”成都青羊宫,也有驰名中外的三国文化历史遗迹等文化宗教旅游资源。
2. 四川拓展文化宗教游的建议:
四川的宗教文化考察游、三国文化游等是传统上吸引泰国客源的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需要不断深入挖掘,在旅游服务和管理上与时俱进。
第一,提升传统旅游资源的内涵及智能化服务端
泰国是一个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国民多信奉佛教。 他们对佛教文化有比较独特的情感。因此可进一步开发以宗教文化考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汉传佛教文化考察游, 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之旅。 可以利用四川现有的佛教景观和典故来设计佛教文化之旅项目,打造现有佛教旅游资源升级版。泰国的中老年游客普遍对“中医药”、“道教养生”感兴趣,可开发“道教养生之旅”,同时促进泰国游客对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文化的了解。
泰国人对三国文化非常热衷、至今泰国很多寺庙里供奉着三国人物。 而成都是三国文化故地,因此可以将三国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联合推出深度体验型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借助 “三国文化” 的整体概念打造四川三国特色文化之旅。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四川文化游可以多部门合作,借助数字化的智慧旅游手段,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电话、计算机云技术等开发多种语言的模拟宗教及三国名胜实景体验游客户服务端。
第三,加强政府间合作,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四川应以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为突破口, 促进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合理转型。同时,不断创新,提供更多个性化旅游产品,例如美食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等等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此外,四川若提升海外旅游市场,还需整合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力,加强双边政府间的合作交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硬件,同时,在交通、 签证手续、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外宣等软件方面不断改进,以拓展四川海外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 四川旅游政务网. http:///sc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