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健康饮食的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饮食的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饮食的要点

第1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1 临床资料

本组一共选取我社区接诊280例的糖尿病病人,随机将患者分成社区护理随访服务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社区护理组有男67例、女73例,年龄均在40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8岁,病程均在0.5到1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7年,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量均在5.43到8.19mmol/L之间,平均血糖量为5.72mmol/L,并存疾病和并发症有: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有8例、脑卒中有13例、缺血性的心脏病有34例、高脂血症的有43例、高血压有83例。对照组中有男65例,女75例,年龄均在38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17岁,病程均在0.4到1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8年,治疗后的护理随访空腹血糖量均在5.45到8.25mmol/L之间,平均血糖量为6.12mmol/L,并存疾病和并发症有:周围神经发生病变有6例、脑卒中有11例、缺血性的心脏病有33例、高脂血症的有40例、高血压有78例。据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并存疾病及并发症、治疗情况上差异均为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 方法与社区护理随防服务

2.1 方法。对比分析法,选取我社区接诊280例的糖尿病病人,并将他们随即分成两组:社区护理随访服务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两组中所有患者在门诊治疗阶段均接受糖尿病饮食健康教育,社区护理随访服务组在住院期间接受饮食教育基础上,当治疗后还继续给予社区护理随防服务,观察组不采取任何护理,最后是以量表来评定在干预前后两组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认知状况和饮食依从性。

2.2 社区护理随防服务。所谓社区护理随防服务就是指医护人员定期深入到患者家中对患者对其家属给予专项的饮食指导,反复提醒患者及其家属饮食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并对健康饮食相关知识,饮食治疗糖尿病注意事项、如何合理安排一天三餐及食物交换知识等给予详细解释说明;[2]此外还定时督促病人按照饮食嘱咐健康饮食接受治疗,对于患者在饮食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与解答;根据不同患者饮食习惯,为患者定制个性化膳食卡,引导患者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具体社区护理随访服务如下:

2.2.1 普及健康教育。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传授健康知识对患者正确开展饮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社区护士要定期到患者家中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治疗要求,不良药物的反应、预防和处理,监测要点以及并发症防治措施等,让患者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正确饮食治疗方法,构建健康行为,从而获得有效治疗效果。

2.2.2 定期叮嘱患者控制饮食。患者按医生要求节制饮食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患者只有长期按照医生规定控制好饮食,做好饮食治疗才能长时间控制疾病和保持血糖的稳定及延缓并发症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患者由于长时间受到病魔折磨,因此难免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不按医生吩咐正常饮食。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在精神上支持患者并定期以随访形式帮助和提醒患者正确饮食,达到饮食治疗目的。

2.2.3 心理护理。糖尿病具有病程长、不易长期用药、治疗效果不够明显及为终身疾病等特点,因此患者往往会产生绝望、抑郁、孤独、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严重降低了患者饮食依从性,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加重了患者病情,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应当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护理,可以定期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和文化程度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例如:打太极拳、门球比赛、练习书法、听音乐等来宣泄不良情绪,保持愉悦、稳定和积极心理,从而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有效控制病情。

2.3 评价方法。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三个月后的饮食认知情况和饮食依从性给予评价。护理人员要负责完成问卷调查,在调查前对所有病人都使用统一指导语解释填表要求,再由病人自己填写问卷,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280份,都有效收回。最后数据处理使用SPSS软件,并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 结果

在干预3个月之后用量表评定可得到社区护理随访服务组的饮食认知得分和饮食依从性得到均高于对照组,据比较差异P

4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危害严重、发病率高慢性疾病,其规范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和自我检查五种,其中使用饮食治疗糖尿病是基础措施之一。[3]饮食治疗糖尿病要求患者能够合理控制饮食,力求控制好每日的总热量,按照比例摄入相应营养,定量定时进食,在必要时才能加餐。因此,对治疗后的糖尿病病人采取社区护理随防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饮食认知度和饮食依从性,进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廖淑芳,林媛.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7)

第2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 冠心病 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合并心力衰竭,易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健康,因此需要积极治疗。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呈降低趋势,主要原因为随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上班族饮食不规律,运动少或不科学,造成了年轻人群心血管疾病呈高发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心悸、心绞痛等临床体征,需要及时治疗和保证以后的长期有效护理[1]。冠心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心肌梗死、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冠心病护理模式,近年来成为医护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次研究针对优质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 0 1 9年1 0月至2 0 2 0年1 0月本社区接收的16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7.39±1.0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4.53±0.24)年。试验组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6.21±1.54)岁,病程0.50~5年,平均病程(4.22±1.72)年,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3)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成立。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2)对本药过敏者。(3)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加强患者健康教育,适度运动,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减少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提高患者配合度。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包括:(1)组建优质护理工作组,任命护士长为组长,再由护士长任命4个副组长,护士长制定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总目标;副组长从旁协助组长,有针对性的为每一位患者制定更详细、更明确的个性化优质护理措施;组内其他成员均需严格遵守个性化优质护理措施,积极帮助患者认真执行。要求优质护理工作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均需有3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且能严格遵守组长制定的工作章程。(2)修改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岗制,责任分管到每一位成员,明确岗位制度细则,完善责任奖励机制,提高成员积极性。(3)加强每位成员的自身素养,态度和蔼,有耐心,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想患者之所想,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4)心理护理:患者心理负担较大,病情不稳定,极易导致患者恐慌等负面心理[2]。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全面分析及解答,尽量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5)合理用药:通过卫生宣教等活动,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全面了解,提高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合理用药,遵医嘱用药。及时与医师沟通病情,遵照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可以通过视频、手册、亲身示范等方法,提高患者合理用药的积极性。(6)健康饮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菜谱,请患者家属从旁协助,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反复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禁忌要点,讲清其中利害关系。在言语上重点表扬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提高患者健康饮食的积极性。(7)适度运动:加强患者对运动的正确认识,做到合理运动,适度运动,减少高强度运动,多做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指导患者规定运动时间及运动质量,同时设置奖惩措施,鼓励患者适度运动。(8)情绪稳定调节:加强对患者的情绪波动观察,及时制止不良情绪的产生,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指导患者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等。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遵医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治疗依从性、护理治疗效果情况。

1.3.1 制定遵医行为评分量表,包括4项内容:

合理用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各10分。

1.3.2 制定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包括四项内容:

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状态,各20分。

1.3.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3项内容:

心肌梗死发生率、脑梗死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

1.3.4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血脂正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判定为显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血脂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判定为有效;患者相关临床症状、体征、血脂和心功能均无改善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7.50%,其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是2.50%、脑梗死发生率是1.25%、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是3.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30.00%),其中对照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是12.50%、脑梗死发生率是6.25%、体循环栓塞发生率1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试验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遵医行为评分对比(分,±s)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2.4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分别为(63.19±6.52)分、(75.43±7.02)分,试验组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分别为(63.44±6.03)分、(90.49±9.00)分,护理治疗后,两组依从性均明显增加,且试验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共有80例,显效40例,有效2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7.50%,试验组共有80例,显效5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0%,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3 讨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冠心病[3],多见于中老年人及肥胖患者,主要病理机制为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严重者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休克、心力衰竭等。多数罹患冠心病的人群[4],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需要合理用药,适度调整生活作息,减少不良嗜好的发生,加强运动,减少情绪大幅度波动的情况[5]。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救治不及时,病死率较高,饱食、情绪激动、便秘等情况均可诱发。典型症状有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疼痛等全身症状。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功能降低[6],不足以提供人体正常的心肌功能,导致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不足,加重了心肌细胞的合成,恶性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心肌纤维化加重、心肌结构紊乱、心脏功能受损、射血功能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体征,患者常有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优质护理模式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具有个性化护理、针对性强、护理效率高等特点。优质护理模式作用于冠心病患者,有利于为每位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针对每位患者冠心病的不同诱发因素[7-9],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同时,明确表扬依从性高的患者,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10-12]。优质护理模式通过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入的冠心病相关知识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积极性,同时,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引导患者进行适当、合理的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13],改善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及不良嗜好,大大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加速患者康复。优质护理的相关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愈成功的信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护理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成功率。优质护理模式很好的弥补了医院的不足[14-16],可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长期的优质护理环境,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增强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情绪控制的积极性,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及症状缓解,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罹患风险[17]。并且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与社区患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18-19]。

第3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冠心病 每年3~4月份是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因为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使原有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风心病 即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并侵犯心脏而引起的。该病常因寒冷、潮湿、居住拥挤、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复发或加重。研究表明,春天是风心病复发率极高的季节。

关节炎 关节炎病人对气象的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在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因此,此病患者应重视做好关节及脚部的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促进关节血液循环。

肾炎 春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对肾炎患者来说,感冒不仅可引起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极易导致肾炎复发。

花粉过敏症 春暖花开、艳阳高照时节,总会有些人感到鼻、眼奇痒难忍,喷嚏连续不断,流涕、流泪不止,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是接触某种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又称“花粉过敏症”。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少赏花,外出时要戴口罩、墨镜,以减少接触花的机会。

春季皮炎 多见于18~30岁的女性,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鳞屑。因该病多发生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故也叫“桃花癣”。少晒太阳,不用劣质化妆品,多吃新鲜蔬菜、禁食易致过敏的虾蟹等,是预防该病的要点。

消化性溃疡病 消化性溃疡病在春天易发作和加重。人们在春天外出活动较多,如不注意饮食寒热,易吞咽过多的凉风冷气,而常食过凉或过烫膳食、过饱过饥、情绪不佳等因素均易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故应防止腹部着凉,规律健康饮食,忌烟、戒酒。

第4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这种说法合理吗?这三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究竟怎么样?我们是否应该每天都多吃这三种食物呢?

应了解的

争蜂吃醋不怕苦确有益处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三种食物:蜂蜜、醋和苦味果蔬。

蜂蜜味甘性平,含糖类、氨基酸、酶类、维生素和少量矿物质,具有杀菌解毒、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蜂蜜无论从营养还是药用价值,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上等的补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醋主要原料是粮食和麸皮,据说醋最早是酿酒时偶然得来的。古人在用粮食酿酒时,往往难以把握发酵的时间和温度,如果发酵条件控制不好,很容易过度发酵,即酿出来的不是美酒,而是有酸味的液体,古人称之为“苦酒”。这苦酒本是酿酒作坊里的废品、次品,酿造失败的产物,但酿酒师傅们不舍得丢弃这粮食的精华,后来逐渐发现这种味酸的苦酒,用来调味非常不错,还能增进食欲,于是醋就走上了人们的餐桌。醋在提供酸味的同时,也能给人体提供氨基酸、钾、镁、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而且醋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还会在发酵过程中得到提高。另外,由于醋中含有丰富的钾镁等矿物质,所以醋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有营养的调味品。

苦瓜是一剂良药,传统医学中苦瓜以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供药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经,清暑涤热,明目解毒。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苦瓜“青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熟则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生生编》记载,苦瓜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苦瓜为苦寒之品,含苦瓜苷、苦瓜素等,近年来发现苦瓜有降低血糖和防治癌症作用。而芹菜富含β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镁和膳食纤维,高血压有良好的食疗功效。

所以,综合而言,“争蜂吃醋不怕苦”这句健康新口号中提到的几种食物的确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生活中不妨多摄入一些。

应知道的

莫走入食用误区

生活中有些朋友一听说某种食物营养价值高,就如获至宝。有些人听说木耳特别好,能清除血管里的垃圾,于是每天都要点凉拌木耳;有些人看报发现芥兰健康,维生素C含量丰富,逢餐必点清炒芥兰……

其实,自然界的每种食物都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无论是蜂蜜、醋、苦瓜、芹菜还是其他食物,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但是把健康饮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两三种食物上,或是妄想靠少数几种食物就能做到合理膳食、得到健康、吃出一个好身体,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

人类能够健康地生活,依赖的是充足而且搭配合理的食物。人体需要的40多种营养素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果一种食物没有营养,那人们就不会称其为“食物”了。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淘汰保留下来的食物,都有其特定的营养价值,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贡献。但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提供我们身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医家之言

不当食用有害处

我们常说:没有不合理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完美的食物,只有理想的膳食。我们的饮食是否合理,取决于我们的膳食搭配,而不是我们有没有吃这几种 “完美食物”。

而事实上,这三类食物也实在称不上“完美”,有些人吃了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蜂蜜由于蜂蜜中主要是糖类,其能量很高,所以肥胖、高血脂等需要控制膳食总热量的人群要少食,而由于蜂蜜中的单糖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所以糖尿病人则不宜食用蜂蜜。

第5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 脑出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07-02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由于高热量、高糖、高盐等过度摄入,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在不断升高。高血压脑出血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且发病急,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可以及时排除患者颅内淤血,对于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有显著疗效。作为医护人员,能够找到一种最优的护理方法应用于术后护理对于手术的疗效十分重要。本研究中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对于有效的控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挽救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的就诊于我院内科并住院进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6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5岁,住院时平均血压为最高血压235/120mmHg,最低血压140/100mmHg,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入院时病情表现为12例昏迷、18例浅昏迷状态、15例昏睡状态、11例嗜睡状态;入院前均出现头疼、肢体瘫痪、呕吐等不良症状;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即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在就诊时的症状、血气分析、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比较,均P>0.05,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56例高血压脑出血例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为患者剃头并使用CT对需要穿刺的部位进行确定,手术实施者在无菌操作下对穿刺部位钻孔,使用YL-1型穿刺针,进行冲洗和引流,同时配合颅内降压、止血以及药物脱水,并严密监测和控制患者血压。

1.2.2 术后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使患者保持正确,尽量避免患者移动和刺激、保证引流管时刻畅通、观察引流管内液体颜色是否正常以及监控患者的意识和瞳孔、生命体征的恢复;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配以生活护理和有效的功能训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一年后的并发症率、生活自理率、存活率、手术满意度进行调查回访。

1.2.2.1 生活护理。每日对口腔进行清洁,预防口腔炎症;按时为患者翻身和清洁身体,防止褥疮;饮食以高纤维、低脂地热、低盐的健康饮食为主,防止便秘出现诱发颅内血压升高再次脑出血;定期对患者的体重、血糖、血浆蛋白等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的营养供给作出调整。

1.2.2.2 有效地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如肌肉按摩等被动训练;待患者可自行活动时,鼓励患者进行散步、慢跑等训练;对于出现失语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多听广播,与社会接触,增加患者自信心,使患者的社会心理得以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1.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效果比较分析,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是常见的老年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通过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手术治疗,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疗效显著。但是由于术后不易护理,容易导致颅内压反复升高而再次脑出血,使脑的损害度更加严重,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文中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加以生活护理和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降低了由于饮食等生活方面所造成的颅内压升高再次脑出血的可能性,同时通过对于肢体及语言方面的训练,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肢体功能尽快恢复[2],保证了患者家庭的完整。本文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使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生活自理率、存活率均有很大提升,在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十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第6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摘要】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所以,对糖尿病人来说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 饮食 控制

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饮食要进行控制和指导。

1 饮食控制的目的

1.1 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1.2 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1.3 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种传染的抵抗力。

2 糖尿病人饮食要点

2.1 轻型病例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2 饮食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2.3 糖尿病人的饮食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2.4 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不能取得预期效果。[1]

3 糖尿病人饮食误区

3.1 盲目强调吃粗粮和糖尿病食品:糖尿病人的饮食目的在于控制总热量和均衡饮食,而并不在于专门吃所谓的“糖尿病食品”。其实糖尿病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食物没有什么不同,经过人体内的吸收和转化同样可以变成糖分。病人如果不注意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而认为只要吃“糖尿病食品”血糖就没有问题,而不控制总热量和保持均衡饮食,这是很危险的。

3.2 饮食控制已非常严格,可以吃点零食充饥 :有的人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但又不敢吃饼干、水果。认为花生、瓜子等食品不含糖,吃点没关系。但是瓜子、花生含糖低,但含脂肪高,100克花生所含的热量=200克馒头,脂肪在体内可变成糖。

3.3 不再吃甜食、水果:糖尿病应忌含蔗糖、葡萄糖的食物,蛋白糖、阿斯巴甜、木糖醇、糖精等甜味改进剂对于改进食品口味来说比较适合于糖尿病患者。水果的甜度由果糖来决定,而果糖代谢不依赖胰岛素。

3.4 可以适当烟酒:酒类每克中含14.64千焦(3.5千卡)热量,为高热量食物。过量的酒类可以发生高脂血症或造成代谢紊乱,使肝脏负担加重。饮酒后进食主食量减少,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使血中葡萄糖量减少,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吸烟影响微循环,容易导致糖尿病足,故提倡戒烟。因此,正在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患者,要严禁饮酒,同时积极戒烟。

3.5 糖尿病人不吃主食:有些人认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重要的是控制饮食,而控制饮食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这种想法,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葡萄糖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若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葡萄糖来源缺乏,身体就必然要动用脂肪,由于脂肪酸产生过多,常伴有酮体生成,经肾脏排泄可出现酮尿。

4 正确的饮食方法

4.1 适当控制主食量:在一般情况下,休息的病人每天吃主食(米、面、玉米、小米、荞麦等)250―300克;轻体力劳动者每天35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每天450―550克。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山药、莲菜、粉条、粉皮等,如果食用可相应减少主食量。待血糖下降和尿糖加号减少后,也可适当增加主食25―50克。主食要轮换食用或混合食用,以提高营养价值。

4.2 控制饮食绝不是意味着尽量少吃,因为长期饥饿,热量不足可导致机体自身消耗,不仅会出现消瘦、抵抗力减弱,而且可加重糖尿病。因此,糖尿病人要遵照医嘱,合理安排每日总热量、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订出自己较理想的食谱。

4.3 糖尿病人每天进餐的时间,数量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尽量不吃零食,戒烟、忌酒。

4.4 中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在饮食中还要严格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含胆固醇较高,应少吃或不吃,鸡蛋每日最多不超过两个。

4.5 食物宜粗不宜精。在主食定量范围内尽可能多吃些粗杂粮及豆类,蔬菜,以绿叶菜为好,如油菜、小白菜、韭菜、菠菜、芹菜等。这些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又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能有效地防止血糖吸收过快,还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及防治便秘的作用。

4.6 严格限制蔗糖及甜食。糖尿病人不要吃食糖、糖果、蜂蜜和甜食以及含糖饮料。这些高糖食物易被机体吸收而促使血糖升高、增加胰腺负担,从而加重病情。

4.7 病人与家属要学点营养治疗知识,基本掌握常用食物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尤其是含糖量。

同时,要了解哪些食物可以多吃,哪些食物可以少吃,哪些食物是禁食,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懂得营养价值相等食物的互换法。[2]

总之,要根据糖尿病人的特点对其饮食进行控制和指导,这样才能够达到控制糖尿病降糖的目的,使糖尿病人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参考文献

[1] 郑婷,糖尿病人的健康饮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6期

第7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34-01

1前言

当今社会,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属于代谢性疾病,也属于终身性疾病。它严重地影响了病患的身心健康,降低病患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护理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研究提出,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的改善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情况和自我保健意识,促使病患早日回归社会。现在选择104例糖尿病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比较其护理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全部104例病患都是2009年10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糖尿病的病患。其中男性66例,女性38,年龄34-82岁,平均年龄58.2岁;文盲4例,小学29例,初中34例,高中28例,中专3例,大学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检验比较,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2.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糖尿病的常规护理。

2.2.2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即定期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课程。具体的内容如下:(1)药物治疗护理要点。进行服药辅导,主要包括区分口服药的类型、功能特征、服药办法和时间以及不良服药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例如要在就餐前的30分钟服用磺脲类的药物,其中D-860是一种短效,服用后容易出现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服用短效药,而选择长效的格列齐特或者格列吡嗪;服用双胍类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明显的胃肠道反应,所以服用时,剂量按从少到多量定,在中、晚餐后服用;胰岛素能够缓解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但是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在健康教育课上,病患能够掌握如何判别低血糖的反映和低血糖的急救方法。(2)强化治疗护理。在进行强化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重点关注病人的血压、血脂、肾功能、心脑血管方面的变化状况,防止其出现并发症。同时在此过程中,加强病人自我血糖的监测与管理。主要进行体重、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体格检查等。(3)饮食护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首先要注意总热量的控制,坚持定时、定量用餐、主副食合理搭配等原则。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多摄入高纤维的食物,例如绿色蔬菜、粗粮和豆类等。膳食纤维多的食品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有助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在保持健康饮食的同时,还要严格忌烟酒。(4)运动指导。倡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尽量增强肌肉利用的葡萄糖效率,同时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以改善糖尿病病人的异常血糖代谢状态。但是运动要切忌过量,可以在运动前先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排除相关的禁忌症,防止出现安全问题。(5)心理的护理。由于糖尿病引发反复住院和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患者出现恐慌、焦虑、烦躁或者悲观等不良情绪,而这些因素会导致病体血糖大幅度升高,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2.3护理效果观察办法:护理过程中主要观察药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掌握、药物使用的情况、饮食和运动的指导、血糖的监测与并发症的护理等5个观察指标。出院前与患者协商制定有效的出院指导与回访办法、建立相应的随访制度,并详细记录随访资料。

3结果

3.1护理效果:观察组正确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的有47例(90.38%),对照组28例(53.85%);正确了解药物使用办法的有38例(73.08%),对照组21例(40.38%);观察组坚持合理饮食和运动的有41例(78.85%),对照组32例(61.54%);熟悉血糖监测办法的有45例(86.54%),对照组35例(67.31%);观察组熟悉发症护理流程37例(71.15%),对照组19例(36.53%)。经统计学统计,两组病患中,这5项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3.2血糖控制情况:治疗护理之后,观察组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两个指标值都优于对照组,比价差异具有显著性(P

4讨论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它严重地影响了病患的身心健康,降低病患的生活品质。近年来,护理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临床研究提出,系统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显著的改善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情况和自我保健意识,促使病患早日回归社会。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给予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包括服药指导、自我血糖监测、心理辅导、运动与饮食指导等,后期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表明,系统的健康护理方式比较适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也提高了病患的生活品质,令病患能够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月欣,孙素娟,田溢卿.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27(6): 580-581

[2]孙玲红,孙琦,龚有红,等.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 2008, 8(3): 24-25

第8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4月5日 12:07 转发(23)| 收藏 | 评论(2)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1)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脏猝死;(2)胺碘酮适用于严重症状性室速;(3)无症状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不宜常规应用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抗心律失常药;(4)避免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时过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现象很常见,特别是不宜应用心律平、美西律、英卡胺)。

4月11日 19:15 转发(19)| 收藏 | 评论(1)

【顽固性心衰的治疗对策】(1)应充分利尿达到干体重;(2)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要用到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在此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部分患者可用地高辛;(3)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或血管扩张剂、BNP(3~5天);(4)左室辅助装置,血液透析,最后心脏移植,很多顽固性心衰是因治疗不合理所致。

4月11日 19:17 转发(31)| 收藏 | 评论(4)

【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更新――降糖】2~3个月生活方式改善后血糖不能达标应启动药物治疗;在3~6个月内使HbA1c达标,HbA1c≥8.5%者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联合用药,其中一种可能包括胰岛素;若无禁忌证应首选二甲双胍,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其他降糖药。

4月12日 12:00 转发(9)| 收藏 | 评论(3)

【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更新――降糖目标值】优化血糖管理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虽然HbA1c是金标准,但空腹与餐后血糖水平均与并发症危险密切相关,故均应关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预期寿命短,严重冠脉病变多种并发症,严重低血糖史,病程长,多种药物治疗难达标者目标值为HbA1c 7.1%~8.5%)。

4月12日 12:01 转发(9)|收藏|评论

【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更新――血管保护】理想体重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血糖、血压达标;有大血管病者均用他汀类药物;≥40岁者均用他汀类药物;15年且年龄>30岁也用他汀类药物;有大血管病者、或年龄≥55岁伴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用ACEI或ARB,不推荐应用阿司匹林级预防应用,伴其他危险因素者可用阿司匹林。

4月12日 12:04 转发(24)|收藏|评论(5)

【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更新――老年糖尿病】健康老年人降糖目标与中青年相同,身体虚弱者目标HbA1c≤8.5%,空腹或餐前血糖5~12 mmol/L,预防低血糖重于血糖达标,伴认识功能障碍者尤为如此;老年患者慎用磺脲,初始剂量应减半且加量更为缓慢;格列酮增加骨折及心衰风险,故应慎用;需胰岛素者首选地特或甘精。

4月15日23:17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2)|收藏|评论(9)

【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更新――糖尿病伴心衰】(1)若eGFR30/ml(min・1.72 m2)]仍应将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

4月15日23:51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28)|收藏|评论(4)

@医学论坛网心血管频道

【黄峻教授谈中国心衰指南更新思路与框架】在4月12日的第15届中国南方心血管病学会议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介绍了我国正在修订的2013年成人心力衰竭指南(以下简称心衰指南或新指南)的主要框架、内容和特点以及更新修改的要点等。

4月16日 15:22 来自皮皮时光机 转发(71)|评论(5)

【我国2013版心衰指南药物治疗更新要点】继续肯定了以利尿剂为基础、以RASI与β受体阻滞剂为核心的治疗策略;ARB的地位得到进一步肯定;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于多数患者;其地位得到提升,地高辛地位下调,伊伐布雷定付出台面。

4月16日18:18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2)|收藏|评论(1)

@医学论坛网心血管频道

【黄峻教授谈中国心衰指南更新思路与框架】新指南提出的可能有害而不予推荐的药物包括噻唑烷类降糖药,大多数钙离子拮抗剂,但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在必要时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和COX-2抑制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合用的基础上加ARB,因缺乏而不推荐的药物。

【解读】(1)格列酮增加体液储留,心衰禁用;(2)心衰时高血压少见,足量利尿剂RASI与β受体阻滞剂多可解决高血压问题,尽量避免CCB;(3)老人因骨关节病常用NSAIDs与COX-2抑制剂,心衰时应停用;(4)多数患者可联合ACEI与螺内酯,或ARB与螺内酯,不应三者联用;(5)心衰时肝、肾功能差,应简化用药,优选改善预后的药物。

4月17日 11:58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6)|收藏|评论(2)

在更新的加拿大糖尿病指南(指《加拿大2013版糖尿病指南》)中,推荐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IGT人群可用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预防糖尿病,证据级别与推荐级别均最高,不再建议用噻唑烷二酮,关于阿卡波糖的证据主要是STOP-NIDDM,糖尿病重在预防,一旦患病将很棘手,因此,应尽一切努力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措施预防或延缓其发生。

第9篇:健康饮食的要点范文

关键词:中年妇女;妇科疾病;临床分析;妇科保健

妇女健康是保证并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前提[1]。对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的深入的了解,可有效预防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妇科保健工作和妇科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海口地区收治的常见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80例,年龄范围在38~55岁。妇科疾病的基本情况如下:妇科炎症患者108例(60%),其中阴道炎患者50例,宫颈炎患者48例,盆腔炎患者1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54例(30%);妇科良性肿瘤患者18例,占比为10%。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90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检查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妇科保健策略干预。观察组保健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妇科疾病健康教育:通过妇科保健知识讲座、与患者交流沟通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关于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对妇科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加强妇女保健的意识。②健康饮食: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方案,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营养的搭配,督促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2],平衡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过度节食。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制定个性合理运动方案,指导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还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合理的体重,有助于帮助患者降低体重、减少体脂肪,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其中注意要点就是控制好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30 min[3]。④妇科清洁指导:多数妇科疾病患者缺乏正确的妇科清洁方式,过度使用一些清洁剂,特别是伪劣、低质量的产品对阴道进行清洗,反而破坏了阴道本身的酸碱度平衡。当阴道自身的天然防护屏障遭到破坏的时候,细菌反而更容易侵入阴道,引发阴道炎[4]。建议患者使用温热水对阴道进行清洗,尽量不用或少用清洁剂,保持外的清洁卫生。尤其在月经期间必须勤换卫生巾和内衣物,且尽量使用棉质内衣物。如果发现阴道出现瘙痒、分泌物异常、臭味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1.2.2观察指标 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妇科疾病,观察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

1.2.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所有临床症状消失,阴道分泌物明显减少,分泌物的颜色没有异常,分泌物的臭味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阴道分泌物有所减少,分泌物的量依然比较多,颜色有多变淡,臭味明显减弱,主要症状得到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道分泌物的数量增多,颜色和臭味没有消失。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和统计,在SPSS 19.0中进行。

2 结果

2.1不同类型的妇科疾病治疗的有效率 不同类型的妇科疾病的治疗有效率,以妇科炎症最高(87%),而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有效率仅22.2%,见表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72.2%)明显高于对照组(57.8%),见表2,(P

3 结论

3.1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类型 妇女随着年龄增大,身体会发生各个方面的变化,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导致妇科疾病的多发。

3.1.1阴道炎 正常情况下,妇女阴道在生理解剖组织和结构方面具有优势,发挥着自然防御病原体侵入的功能[5]。病原体容易在碱性环境中滋生繁殖,因此在酸碱度平衡的环境下,病原体侵入受到阻止,繁殖受到抑制。一旦阴道酸碱度失调,内环境呈现碱性化,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削弱,病原体容易趁机而入,进而导致阴道炎的发生。阴道炎的发生导致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增加,出现异常的情况,如颜色异常、散发臭味等。阴道炎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的外阴瘙痒感。可利用小剂量的雌激素来对阴道炎进行治疗,把阴道的环境酸化,从而维持阴道的酸性环境,抑制阴道内病菌的产生。

3.1.2盆腔脏器脱垂 中年妇女因为年龄的增长,阴道括约肌逐渐出现松弛,甚至出现尿失禁,妇科盆腔脏器脱垂也随之容易发生。该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道感染、尿失禁、阴道下垂感强烈等[6]。

3.1.3妇女良性肿瘤 中年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还包括妇科良性肿瘤。由于该疾病发病具有隐匿性,而且病情发展较快。针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药物治疗等。

3.2中年妇女保健的必要性 妇女保健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妇科疾病的治疗有效率。通过妇女保健知识教育、饮食指导、合理运动指导以及妇科清洁卫生指导等方面的妇科保健措施的干预,可有效增强妇女保健的意识,达到预防和及早发现妇科疾病的目的。目前,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种类较多,妇女保健对策干预在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和及早发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晓明,龚海英,何彩霞,等.妇科疾病266例直肠与腹部超声检查结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17):58-59.

[2]王矜岚.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病因及诊断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0,32(3):201-202.

[3]王莉.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31.

[4]王萍.甘肃省肃南县1000例农牧民妇女疾病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4):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