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

第1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将以“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为主要目标,围绕“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大气重污染应对、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队伍能力标准化建设”等五方面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快提升应急队伍能力,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态势持续平稳。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防控和应急保障工作。配合水务等部门做好备用水源地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察大队负责配合)

二是做好大气重污染应急工作。制订出台《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应对重污染天气。(污染控制科牵头)

三是提高企业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省厅相关要求,逐步推进企业环境安全达标建设试点工作,年底前力争有1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通过环境安全达标验收工作。(环境监察大队牵头)

四是提高重点化工园区环境风险预警防范能力。协调配合经济开发区开展一次环境风险应急演练。(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牵头、环境监察大队配合)

五是开展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根据省厅要求,加快制订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报请市政府批准设立独立的应急机构,落实编制和人员,力争年底前完成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工作,全面提升环境应急队伍能力。(人秘科牵头、环境应急管理中心配合)

三、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上报工作。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守,认真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零报告、饮用水源地巡查报告及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季度报告工作。积极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严格落实“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第一时间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的总体要求。

二是继续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全过程管理。根据省厅出台的《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和《省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版),完成本级环保部门预案的修编和备案工作。推进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2014年底前,完成3-4家重点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工作。

第2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编制科学周延、切实可行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有助于严重雾霾来袭时的未雨绸缪和有序应对,其本身当具有前瞻性、操作性及有效性等内在要求。而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的所谓“应急预案”,恐难以契合本单位实际,其图形式、走过场,中看不中用的“应景”之意不言而喻,受到环保部门通报批评和社会舆论强烈质疑,当属情理之事。

编制环保应急预案不同于书写一般性的行政公文,理当体现出符合当地情况的个性化特点和能够落实于“实战”的适用性要求。也许,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不排除一些单位可能要学习和借鉴到外地的成功做法或既有方案,但这种“学习”只能属领会其要领的“参考”属性,岂能是奉行全盘接收的“拿来主义”,甚至连他县的地名都原封不动地抄袭过来,此等敷衍塞责的不良作风,必须予以谴责和矫正。

更为重要的,在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对应急预案的概念界定、具体内涵、操作程序及组织实施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和规范。其中《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而应急预案的“照搬照抄”,不仅悖逆了规章要求,更触碰到了求真务实的行为底线。

第3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红色预警没启动的时候,很多人追问什么时候能启动;当它真的来了,又觉得好像对自己没多大用。毕竟,雾霾就在那里,而我们就在霾里。

环境监测专家告诉我们,调整预警级别,依据的是数值预报,而非个人感受: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是,未来3天是否会持续出现“严重污染”。北京市的通报称,根据未来几天的气象条件,预计空气重污染将持续到10日,达到启动红色预警的条件。而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要求,重污染预警需要提前一定时间,以便为信息传达和采取应急措施留出时间。这就是此次红色预警的由来。

应急预案,本质上还是应急,只是在空气持续重污染情况下采取的非常之举,目的是为了“削峰”,尽量降低重污染带来的危害,防止人为因素雪上加霜。在空气持续重污染已经危及人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时,有必要采取措施,对个人活动和企业生产进行限制。如果因为采取了适当的应急措施,空气污染没有达到更高的级别,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恰恰说明这些措施是必要的。

当然,预警不会自动生效,停工停产等各种硬措施需要执法部门监督落实,停课停驶给市民生活造成的不便,也需要提前准备好替代方案。还有,应急毕竟不是常态,危机过后,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首次启动的红色预警,应成为一次警告,提醒城市管理者和每一个人,从源头上治理空气污染,把功夫下在平时。

第4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哈尔滨之后,11月8日,上海达到重度污染;南京“拉响”大气污染橙色预警;就连“中国空气最干净”的三亚,也受到影响,一些市民戴上了口罩。

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

雾霾之于政府,已经不亚于重大突发事件,而且谁都可能遇到。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笼罩在雾霾中,政府会作如何反应?

都是天气惹的祸

特殊天气下,民众总希望政府能有特别的作为,更何况,这已经开始与“乌纱帽”挂钩。但当政府遭遇“霾伏”,仓促应战,可做的其实很少。

当然回应民众关切是必须的。但这些回应中,无一例外指向气候。

对于哈尔滨“史上最严重雾霾”,相关专家的解释是:入秋后10℃以上的昼夜温差在市区形成了逆温层,使得污染物不能有效扩散,积累形成了雾霾天气。

今年1月,河北几乎每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其原因被归为为气候的“三宗罪”:冷空气该强不强,太行山脉致风速减小,降雪多湿度大。

10月,这个“理由”再次被搬出来。国庆期间,石家庄再遇雾霾,其市委书记孙瑞彬专门到环保局、气象局探讨,得到的答复是“近期冷空气较弱,地面风速小,相对湿度较大,造成了连续的雾霾天气。”

回应有时候也会将责任推出去。

11月8日,上海达到重度污染后,给出的回应是,一方面是因为秋冬季节上海气象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北方进入供暖季节造成的污染输送。

北方指代还比较模糊,6月,上海就曾明确指出责任在江苏。

当时,江苏南京、安徽合肥、上海均遭遇“十面霾伏”,空气质量严重污染。三地环保部门均称,此次灰霾天气主要源自周边的秸秆焚烧散发的烟雾。不过对于烟雾的源头,三地相关部门却互相推诿。

上海市农委人士表示,夏收期间,当地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的情况,此次污染指数上升,是苏北大面积焚烧秸秆所致。

对于上海的“指责”,南京官方微博与新闻媒体则是齐齐将矛头指向了邻居安徽。南京环保部门声称,当日在南京及周边并未发现秸秆焚烧的火点,判断污染源可能来自安徽。

6月11日,安徽环保部公布卫星遥测结果,显示在安徽境内并未发现秸秆焚烧的火点,反而在江苏省镇江发现一处秸秆焚烧的火点。

“安徽农田比较多,全部禁烧确实有难度,但是也不能说都是从这里飘过去的。”距离南京最近的滁州市环保局一名人士称。

“应急预案”能应哪些急?

既然雾霾已经不亚于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一个预案就很有必要。

今年初,中东部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后,环保部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重污染天气条件下空气质量检测预警工作,制定应急预案。

此后,东北、华北、西南等地一些城市相继制定有关预案,大致规定了雾霾天气,政府应当做什么。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预案当中的各种“限”。

4月上海制定的应急方案,就规定学校、幼托机构停课、黄标车(除公交车、公路省际客运车外)将被禁止上路行驶、全市公务用车的30%也将被要求停驶等。

北京的预案比上海更加严格:橙色预警时,全市烟花爆竹停止燃放,露天烧烤停止经营;最高红色预警时,公务用车整体停驶80%,运输渣土、砂石等易扬尘的车辆将全部停驶。

在这之外,部分省市的直属部门、企事业单位、重大活动都制定了各自的应急预案。

也许是因为“限”得太多,这些方案并不轻易使用,即便达到重度污染。

11月8日,陷入雾霾困局2天后,上海才启动应急方案。对于为何“姗姗来迟”,上海环保部门称问题主要出在预测上。

根据相关流程,启动应急方案需要预计未来24小时天气不会明显好转。7日,上海做出的预测是“大气扩散条件预计转好、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不料,当晚风向突然转变,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清除。

这些应急预案即便实施,效果也与期待相差较大。

1月,北京空气质量达到极重污染,启动应急预案。对于预案中的措施,全部执行到位后对空气污染会有多大影响,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于建华没有信心,只称理论值无法讨论,因为客观气象条件一直在变,“我们只能说希望大家了解,空气污染是流动的、相互影响的。”

北京大兴区环保局副局长陈东升更直接地说,不管是停驶公车,还是区内十几家企业减排30%,对于空气污染总量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

在他看来,外界最关注的是公车停驶,而实际上应急方案里最重要的“其实是宣传”,数据,广泛宣传,让大家都知道空气污染严重,尽量少外出,引导大家更重视环保问题。具体到要解决这次的极重污染问题,还是要靠风。

逼急了的结果

是的,不管应急预案如何贯彻实施得力,陷入雾霾中的政府都在盼着风的到来。

如果没有风,那就引郊区的吧。

近日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在谈及治污减霾行动时就表示,西安将在2020年之前,打通“城市风道”,引郊区风进主城区,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西安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和西南风,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主导风,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将新鲜空气顺着‘风道’输送到主城区。”

不止是西安。为把郊区的风引进主城区,把雾霾“吹”走,杭州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部门最近也在研究“城市风道”。

尽管目前通风廊道研究才刚开始,还没出成果,但杭州市规划局表示,杭州至少需要规划6条生态带。

当被问及,引风进城吹霾到底有多大效果时,杭州市环境气象中心主任马万里没有正面回答,只表示将重点研究不同的风力、风速究竟可以吹散多大面积的霾、速度有多快等具体问题。

目前杭州共有高层建筑4000多幢,阻挡着风的形成,因此,打造“城市风道”需要打通很多东西向的街道。质疑声随之而来,马万里不得不重申,“建这个不用大拆大建”。

“城市风道”容易招来争议,“全民洗城”同样如此。

10月27日,以“清洗降尘”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洗城”在河北邢台拉开。

所谓“全民洗城”,就是在当地主要领导带领下,邢台市各区及市城管执法局干部群众行动起来,对市区内道路、交通护栏、建筑物立面及屋顶、绿化带、门头及广告牌匾等进行集中清洗。

用邢台日报的话说,这是“为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第5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饮用水源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工作计划,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

完成临海溪口水库、三门白溪水库等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在去年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的基础上,结合今年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创建和保护工作,试行划定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完成黄岩西溪水库、天台龙珠潭水库等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的创建工作。农村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作由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

全面完成省饮用水环境质量自动站建设计划;完善水质监测;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稳定。有效保障我市饮用水安全,为上海世博会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落实污染防治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落实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污染防治,限期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和排污口,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在一级保护区建设围栏,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可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改道工程,将生活废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进行处理;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水源监察监测工作。抓住上海世博会安全保障契机,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全面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认真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加强对可能影响饮水安全的医药、化工、造纸、冶炼等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对排污超标的企业和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对逾期或整改不力的企业要严肃处理;加强对排污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督察,做到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确保饮水安全。在3月15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期间实行周专报制度,各县(市、区)环保局(分局)要于每周五下午5点前向我局监察支队上报本周工作情况。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并完善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相应监管部门处理及当地政府。完善饮用水水源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应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推进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向乡镇和村级饮用水源地延伸。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鼓励环保技术人员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及藻类防控科学研究,提升饮用水源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地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编制长潭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和利用中长期规划,勘测、分析、研究长潭水库底泥淤积现状,编制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长潭水库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启动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第6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1.1.1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迅速、有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特指定本预案。

1.1.2工作原则

1.1.2.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市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1.2.2全面覆盖。对区域范围的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1.1.2.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1.1.2.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四川省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条理》

《成都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1.4适用范围。

凡属我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1.1.4.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1.1.4.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1.1.4.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1.1.4.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1.4.5其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1.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2.1应急领导小组与职责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我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市人民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全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决策、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

市应急处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于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应急防治、物资保障、信息宣传、治安、督查等五个工作组。各组按照以下职责分工开展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应急防治组:由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制定和实施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理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污染源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监督指导、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根据突发环境事故发展形势和预防控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全市策略和措施的建议。

物资保障组:由市经贸局牵头,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

信息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收集分析突发环境事故的有关信息,报道应急工作动态。

治安工作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及时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区域的隔离封锁、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交通管制、保障运输;协助污染现场处置等。

督查工作组: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应急措施的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

1.2.2环境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

成立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家咨询小组,由聘请的水、气、固废、生态等方面的专家组

成。负责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承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1.3预测、预警

1.3.1监测与信息收集

市环境监测

、环境监察部门为环境监督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内水、大气、危险废物的日常监测,收集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内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它突发环境事故信息。

1.3.2报送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市环保局应当按照职责范围,做好本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市人民政府和成都市环保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信息。

1.3.2.1在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市环保局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努力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继续扩大,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作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省环保局报告,并同时报送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3.2.2一般(ⅳ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在发现或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向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报告,并报市应急办。

1.3.2.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应当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1小时内,报告市应急办和成都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1.3.2.4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

市环保局在依照本条前两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向省环保局报告

1.3.3报告方式与类型

1.3.3.1通常有口头报告、电话、传真报告、电子邮件报告、书面报告等。

1.3.3.2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初步原因、主要污染物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自然保护区受害面积和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等初步情况。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通常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在突发环境事故处理完毕后上报。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立即送报。

1.3.3.3核与辐射事故的信息报告在按照本办法规定报告的同时,还须按照有关核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报告。

1.3.4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对体系网络进行维护,逐步实现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1.3.5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分级标准

1.3.5.1特别重大环境事故(ⅰ级)

(1)死亡30人以上,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2)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4)因环境污染事故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故,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6)因环境污染造成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生产和储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8)造成跨界的环境污染事故。

1.3.5.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

1.3.5.3较大污染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3.5.4一般环境污染事故(ⅳ级)

(1)造成3人以下死亡、中毒(重伤)1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纠纷,引起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1.4响应程序与协调内容

1.4.1基本响应程序

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实施分级响应之前,应急处置指挥部要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1)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的应急处置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波及其他区(市)县的,要及时相互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的同时,应急处置指挥部要对事故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及早向市相关应急指挥部和市应急办报告,进入分级响应程序。

1.4.2协调指挥的分类

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业工作组,完成现场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治安警戒、人员疏散安置、安全防护、社会动员、物资经费保障、应急通信、信息综合、新闻报道、涉外处置、损失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1.4.3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

(2)启动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指令;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指派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应急指挥工作;

(4)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

(5)组织事故发生区域人员的疏散或转移;

(6)组织现场警戒和道路、水域等交通管制;

(7)组织对伤员的急救;

(8)组织周边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9)组织应急救援通信、物资征调及其运输等保障工作;

(10)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处置行动;

(11)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及恢复重建工作等。

1.5信息和新闻报道

1.5.1信息通报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情况,市环保局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向当地驻军通报,并及时向毗邻、可能波及或已经波及的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环保行政部门通报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

1.5.2新闻报道

应急响应期间,与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有关的信息由市委宣传部统一。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广大市民宣传突发公共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消除疑虑和恐慌心理,稳定人心,大力宣传突发公共事故救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

1.5.3应急结束

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事故污染影响,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失,警报解除。

1.5.4后期评估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结束后,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故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将评估报告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环保行政部门。

1.6保障措施

根据污染事故的级别,确立相应的保障。

1.6.1技术保障

1.6.1.1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全市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开展污染源现状、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建立专家应急预案库,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预测、预警、决策提供依据。

1.6.1.2应急专业队伍的建设

市环保行政部门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专业技术队伍,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应急队伍根据突发污染事故种类和出动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并配置相应装备;制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专业队伍的培训、考核、使用制度,定期开展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演练和考核。

1.6.1.3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

鼓励、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科学研究,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全市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水平。

1.6.2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涉及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所有机构及人员通讯录,保障有关机构及人员通信畅通。

1.6.3物资保障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环保行政部门的建议和应急工作需要,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应急所需技术装备(器材)等物资的第一时间供应。

1.6.4经费保障

市人民政府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准备适量的应急资金,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资金使用制度,保证经费的有效使用。

1.6.5专家保障

按照“属地保障”的原则,由各部门分专业建立专家档案,确立联系方式方法,保证专家成员能及时到达事发地点。

1.6.6医疗保障

由各部门或主管业务部门,与有关医疗机构共同制定医疗保障计划。

1.6.7协同保障

由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牵头,各部门派员参加,主要与有关部门建立咨询、参与、配合等关系,确保各种行动的畅通。

1.6.8社会动员保障

新闻媒体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应急工作新闻报道,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全市人民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自我防护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群众和非政府组织自觉配合和参与政府的应急工作,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附则

本预案由我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制定与解释;

第7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其中,赋予了北京城管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新使命。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耿硕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治理露天烧烤、扬尘等正是城管的职责。当然,由于空气污染在全国多个城市的蔓延,治理空气污染绝不只是北京城管所面临的难题。

“堵门”行动

耿硕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当前环境治理工作形势严峻,城管作为城市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职能部门,虽然处于整理空气污染的末端,但使命重大、责任重大,北京城管必须站好岗位。

据耿硕介绍,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北京城管部门一是编制本部门空气重污染应急分预案,将空气重污染分为四个预警响应级别,目前已按照预案布置了一些区县城管部门的污染防治工作;二是接到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指令后,按照不同的预警级别措施要求,组织开展施工扬尘、道路遗撒、露天焚烧(垃圾、树叶、秸秆)、露天烧烤以及街头无照兜售燃煤等污染源执法检查并会同有关部门对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停运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落实。

11月份,记者连续多日晚上10点左右在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乐都汇购物广场、双井富力城19号楼等工地走访,发现有多名城管执法人员在上述工地门口值班蹲守。

对此,耿硕表示,为从源头治污,北京城管从今年10月开始,对于建筑工地采取“堵门”行动,即每天夜间10时至次日凌晨6时,进行出土工地夜间值守行动,检查施工土方、运输车辆合格情况、施工扬尘污染等违法行为。

耿硕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的空气污染,与之前相比,如今北京城管的治理工作一是密度更大;二是敢于碰硬;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目前来看,虽有些成效,但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11月中旬,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富力城四期19号工地,看到工地上大部分地面已经铺上水泥,还有些地面上用绿网覆盖着,整个工地鲜有在外的土壤。该工地项目经理刘建良向记者表示,“土壤不了,扬尘自然少了,除了铺水泥硬化地面外,我们每天还要浇多次水,同时根据北京市相关应急办法,我们也制定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度的空气污染,我们将严格遵守规定,停止建设。”

北京市朝阳区城管执法监察局双井执法队常务副分队长魏晓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双井城管已对在建工程建立实名制管理台账,对建设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土石方施工阶段的工地每天巡查一次,其他阶段每周至少巡查两次。除此之外,对于目前还有些露天烧烤、无证售煤的现象,都在进行严格管控。这些方面的查巡力度均胜过从前。

人均管理3000人的压力

耿硕坦言,目前北京城管治理空气污染仍然面临较大的难题,比如目前全市只有6000余名城管队员,但却时常面临2000万左右的人口,人均管理3000人,难以完全覆盖监管区域。

双井城管执法队副队长黄敬告诉记者,“双井地区的人口在13万左右,但是城管队员只有22人,人均管理6000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所以仅从这一指标来看,城管的工作压力显然并不小。”

耿硕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城管一是采取人防与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思路,利用监控探头加强监管;二是合理调配人力,通过轮班制保持监管的力度;三是依靠群众做好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使城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有分析人士指出,人力因素只是一个难关,由于城管工作处于治理空气污染的末端,与前端的环保、规划、建设如何协调,也关系到城管工作的效率。从实践来看,很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难题。

第8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和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精神,保证我市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我局决定自即日起,至明年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以下简称饮用水源执法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本次饮用水源执法检查对象是市级、区(县)级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地和地下饮用水源地。

二、工作重点

根据我市实际,本次饮用水源执法检查的工作重点是:

(一)查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污染源的基本情况

1.查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数量、地理位置、所属水系、面积、水质本底、取水规模、取水供水方式、服务人口以及饮用水源地审批情况,查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标牌和界碑的树立情况。

2.查清地表饮用水源一、二、三级保护区和地下饮用水源防护区的工业污染源、加油站、医院;查清保护区外对饮用水源地可能构成威胁的重点污染源;查清全市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排放状况及其地下水水质。

3.查清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农业面源、生活污染源和水面流动污染源,重点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网箱养殖、机动船只。

4.查清20*年以来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审批的建设项目,重点区域是地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重点项目为工业企业及无市政排水条件直接向水体排水的单位。

5.查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环境安全隐患。

(二)处理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源

1.对于超标排放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治理,治理期间要限产限排;治理后仍达标无望的要报请同级政府关停(中央、市属单位上报市环保局处理)。

2.建议同级政府年内取缔一级保护区内所有直接排污口,清理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安全无关的项目及建筑、码头、养殖场、垃圾堆放场、网箱养殖,明年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所有直接排污口。

3.依法查处未经审批和未经验收的建设项目。

4.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责令其年内必须完成整改;没有环境应急预案的,年内必须制定完成;对严重影响饮用水源安全的企业,要建议同级政府责令其在20*年底前搬迁或关闭。

(三)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管理的后续工作

1.对未按规定划定保护区、未树立标志牌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限其年内必须完成整改;对确实不能继续作为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源地的,要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调整建议。

2.组织制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应急预案,年内必须完成,确保“一地一案”。

3.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防治并重、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组织编制《区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三、几点要求

(一)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

对严重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源和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环境安全隐患,要挂牌督办,明确整改目标、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单位。市环保局将确定一批市级挂牌督办单位。

(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要联合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环境违法违纪人员的行政责任,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对于清查不力、整治不到位的区县、部门和单位,市环保局将会同市监察局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并予以通报。

(三)信息公开

要通过新闻会、开设专栏、专题片等形式在各种媒体上公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挂牌督办单位名单、解决措施和进展情况,使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本市饮用水源保护情况,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

(四)按期报送进展情况

为确保饮用水源执法检查的进展情况汇总、信息等工作的顺利进行,请按下列时限要求将进展情况报送至市环保监察队:

1.20*年*月*日前,报送工作方案;

2.20*年*月*日前,报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布情况调查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调查表》,建设项目的检查情况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专项检查调查表》;

3.20*年*月*日前,报送加油站的整治情况和《加油站调查表》、挂牌督办名单,农业面源、水面流动源的整治情况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工业企业、医院、正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情况和《工业污染源排放调查表》、《医院调查表》;

4.20*年*月*日前,报送环境安全隐患的整治情况;

5.20*年*月*日前,报送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安全无关的项目及建筑、码头、养殖场、垃圾堆放场、网箱养殖的整治情况,一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的整治情况和《入河(库)排污口调查表》,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6.20*年*月*日前,报送区县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

第9篇:环境重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消息称,“预计10~14日期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主要城市区域大气扩散条件总体不利,受供暖期污染排放影响,东北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以中度至重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为PM2.5。”

霾伏东北

环保部官网的消息援引了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的介绍:2015年11月6日,全国338个城市中,10个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均位于东北地区。其中哈尔滨、长春、吉林和四平为严重污染,绥化、辽源、七台河等6个城市为重度污染。

《t望东方周刊》记者观察到,2015年11月8日午后,东北多地迎来今年入冬以来首场大范围降雪天气,截至9日8时,吉林全省平均降水量为9.6毫米,集安达到38.2毫米。伴随而来的是高强度雾霾天气。在吉林,高速公路交警对境内的京哈、珲乌等主要高速部分路段实行了交通管制,长春龙嘉机场87个航班延误。

而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系统显示,11月9日8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级别为VI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长春市局地能见度不到400米,局地一度不到100米。

吉林省2015年10月气候影响评价显示,吉林省共出现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10站次)21日,大范围的霾共出现3次,共计21日,分别为4~7日、13~26日和29~31日,影响站次分别达67站次、317站次和55站次,霾影响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

进入11月以来,截至目前,长春市已经出现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一度达到并超过了500这一爆表值,位于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倒数前列。

为应对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长春市于11月9日7时启动大气重污染Ⅲ级预警。 2015年11月3日,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一处农田里正在焚烧玉米秸秆

但本刊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些市民现在主要通过手机客户端获取天气信息,通过微博微信获取道路信息,然而很多人对于大气污染预警信息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本刊记者在长春市新疆街看到,由于能见度不高和道路结冰等原因,一些路段还出现了交通事故。

供暖是主要原因

吉林省气象台台长杨雪艳说,11月是雾霾天气的高发期,近地层气体不易扩散,空气质量差。环保专家也认为,近期污染天气的主要原因还有,城市周边大面积焚烧秸秆导致了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加。

东北地区开栓供热后的燃煤污染仍被列为诱发此次雾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长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张斌说:“包括我国东北地区在内的很多城市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供暖主要还是以烧煤为主,清洁燃料使用比例低,在当前天气情况下,会起到加重空气污染的作用。”

长春市环保局一项空气质量专项研究报告认为,长春空气污染的组成主要包括燃煤燃烧、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区域输入性污染等,出现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多个方面。

专家认为,每个人对于空气污染都有“贡献”。比如,机动车尾气影响就是重要方面,在道路通行不畅,机动车行驶速度缓慢、怠速情况下,机动车尾气污染比较严重。

秋季焚烧秸秆也是造成空气中刺鼻气味较大的重要原因,也可能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近3年来,10月下旬往往是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段,由于刚刚入冬,虽然已进入采暖期,但与更加寒冷的12月和1月份相比,燃煤量相对较少,焚烧秸秆对空气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为什么降雪天还会出现严重雾霾?

吉林省气象台副台长陈长胜解释称,除了这个季节污染物排放增多这一客观事实之外,天气条件是主要原因。

首先,降雪可以一定程度地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但效果不能与降雨相比,空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稀释和清除。同时,降雪时空气湿度较大,污染物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大量凝结核,使得大气的能见度明显降低。

其次,这次降雪天气主要受南方倒槽系统影响,属于稳定性降水,大气底层有弱的逆温存在。也就是说,在降雪过程中,空气无论是水平方向上还是垂直方向上的流动都很弱,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扩散。

实际上,通常强冷空气的活动会改善空气质量。然而此次降雪过程中降温幅度不大,冷空气强度不足,无法提供有效的扩散条件。尽管冷空气袭来时空气质量较前期有所改善,但无法驱散雾霾。

启动预警系统

为应对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长春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向本刊记者证实,11月9日7时,依据《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决定大气重污染Ⅲ级预警,要求各成员单位启动Ⅲ级响应。

长春市大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提醒市民及时采取健康防护措施,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倡导市民绿色出行;中小学、幼儿园停止组织户外活动,并采取健康防护措施。

然而,直到9日上午10时后,长春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才这个消息。

在辽宁沈阳,当地媒体发现政府采取的大气污染预警形同虚设,一些工地仍在继续施工,应急预案大打折扣,部分市民甚至不知道有预警信息的事情。

长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张斌表示,随着中国东北地区进入供暖期,在逆温、静稳等天气原因的作用下,势必会加大空气污染防控的压力,保供暖和治雾霾双重任务考验着政府的应急能力。

实际上,中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一些城市相继制定了有关雾霾天气的应急预案,有的地方还启动了区域联防协作机制。然而,一些地方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区域联防协作推进比较缓慢。

气象、交警等部门的应急能力则相对较高,通过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社交媒体持续有关预警信息,一些还给出了具体的出行建议。

有关专家认为,应对雾霾天气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很多地方面对雾霾天气束手无策,除了近年来极端天气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长期以来对环保重视不够,环保投入欠账过多造成的恶果,政府还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应急能力建设。

一些市民表示,国家应该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畅通监督举报渠道,不能让大气污染预警措施成为摆设,用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倒逼地方政府重视大气污染防治。

“组合拳”防控

有关专家认为,就应对雾霾天气而言,在天气系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仅仅靠政府应急措施显然不能彻底解决,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长远来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逐渐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是治理雾霾的治本之策。

张斌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能够大规模减少对煤炭的使用,雾霾发生频率会有很大的下降。然而,“我们当前又不能不供热,而供热又需要烧煤,这都需要兼顾”。

改变能源结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长春市市长姜治莹认为,防治大气污染,政府和社会两个“拳头”要一起使劲,打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淘汰“黄标车”、治理城市扬尘、禁烧秸秆等标本兼治的“组合拳”。

以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为例,张斌建议,各地应该加大机动车排污防治监管举措,严格新车注册,加快淘汰“黄标车”。同时,还要推进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发展公共交通,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同时还要积极改善供应油品质量。

另外,当前还需要做好秸秆、落叶焚烧监管工作。杨雪艳建议各地加强对露天焚烧秸秆和城区植物落叶的监管,改变秸秆的处理方式,将其就地粉碎还田,或收集起来作为生物燃料,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秋收前,长春市就着手建立了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巡查监管,全力杜绝秸秆露天焚烧行为。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农安县普及推广机械化设备,通过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打包机,可望让大量秸秆在冬季转化为生物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