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关于心理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心理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心理的问题

第1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达到心理优化的过程;它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调整、心理会谈等方法,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适应。长期以来,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准标,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得无足轻重。许多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常识只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认识,许多潜在的生理、学习障碍靠自己去克服。多少年来,唯一得到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教育效益是高分出人才。因而,学生获得的是超负荷的期待、苛求、严厉和不宽容。

然而,据一项抽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各种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明显上升。当代中学生左右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高中生占,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偏执人格和人格两种。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挫折、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休闲与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并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如打架、骂人、说谎、吸烟、喝酒、赌博、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由此说明,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显得单一,尤其面对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社会化过程这一实事束手无策,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代替心理辅导,优化学生心理成为一句空话。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宗旨。它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提倡,使其发挥特有的育人功能。

一、心理辅导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辅导不是说理和替代,而是一种协助和服务。这一方面要有各种情景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体验、思索选择;另一方面学生自始至终是主体。过去人们对学校教育的埋怨往往集中在专业与社会需要脱节这点上,但调查表明,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的素质疏离于社会实际,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面前,显得茫然无所适从,且越来越窘于应付,产生适应能力的危机。因此,实施心理辅导,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是现在和未来教育均不能逾越的一个阶段。心理辅导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心理辅导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

心理素质,是人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它是心理发展水平的总和。学生的求知和成才,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只有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在人格特质中,学生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开放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均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能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辅导主要起以下作用。一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它不是单纯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科学性,主动避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二是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指导其改变不良行为,消除困扰,适应环境。三是进行良好的行为训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增加心理营养、满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是进行具体的辅导,在辅导活动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心理辅导不是说教,是聆听;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控制,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止,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表面服从,是内心转化。

心理辅导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

心理辅导与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的对自身的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人格的发展,并且,客观的价值观念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心理辅导并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积极能动地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心理辅导采用心理换位法,与被辅导者的心灵沟通,从而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变得更加自觉深入。

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这种促进作用,决定了它必将给个体人格发展带来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心理辅导影响人格发展的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需要,它成为个体积极摄取文化信息的动力源泉,必然推动人格发展接收心理辅导所提供的正确信息;另一方面,人格的发展又使主体更自觉、主动地接受心理辅导。因此,人格发展总是与心理辅导的要求指向一致,并不断走向成熟与开放。②心理辅导能维持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心理辅导根据个体的需求,沟通其与环境的关系,并以此影响学生内在的行为方式,求得最佳适应。自我意识障碍是导致人格异常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的认识过于固执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人格缺乏自知力,行为无目的,自制力差,经常处于冲突焦虑之中。心理辅导则绿化了这片人格荒漠,使其消除这种心理障碍。③心理辅导影响着人格发展的方向。心理辅导不断地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行着认识、评价和调控,不断地改变着自我对人格发展的态度和要求,使他们认识到人格应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发展。心理辅导使学生不断认识、检验自己人格发展的合理性,如果不切实际,或出现个别偏差时,心理辅导则会协助学生及时调整,从而使人格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辅导作为学生人格发展的调控手段,施加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还要看到,心理辅导的这种影响是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增大的。认知水平低的学生,自我意识较弱,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则小,随着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心理辅导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便逐渐增大。

心理辅导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资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辅导为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包括四个方面:智慧、情感、创造和超越感。学校教育则侧重对学生智慧能力、情感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亦即开发个体内所具备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潜能的开发有赖于个体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但学业失败会降低学生的自信。所以,心理辅导将通过与被辅导者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进而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心理辅导主要创设如下助人情景。一是创设尝试情景,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其得以自我实现。二是创设选择情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使其投入地生活一次,从而确立自己的位置。一个小制作,一次角色转换,都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它是潜能中最富有活力的因素,因为对创造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创造欲望。因此,自主选择、成功体验能使内在的生命力和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二、心理辅导的功能

心理辅导在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需求,促进他们的人格社会化等方面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它以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心理陈述等活动形式,解脱学生沉重的精神负担,从而使个体能以较高的认知水准、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具备心理调适能力、把潜能发挥为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展现健康的自我。心理辅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是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兴趣与能力、社会适应与情绪调控能力、自我意识与意志品质等,它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受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制约的。良好的教育往往为心理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固的基础,使人享用一生。但从传播的角度看,教育的结果是导致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发生合目标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依赖个体的心理品质。同样的文化信息,有的很容易接受内化,并外显教育者期望的行为;有的则拒之门外,难以同化,这正是个体心理品质差异使然。任何文化信息必须经过个体心理的过滤,才能赋予意义,变为内在的品质。人的心理品质的优劣,后天习得方式很重要。但是,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品质。影响健康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心理辅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在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其一,认知优化。心理辅导优化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过程,消除其认知结构中的异常现象,促进认知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相互协调发展。

其二,情感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心理辅导调节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其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以及两极性波动。弱化情绪的易激性,强化情绪的可控性。中学生正处于岁的花季,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世界纷繁多彩,颇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反应强度。心理辅导应以满足学生的正当情感需要为前提,使他们认识到情感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增强理智感以及对美的体验。

其三,意志优化。意志是人在意志行动中有意地、积极地、理智地和顽强地变革某一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以及为实现预定的目的时所表现的那种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心理辅导常协助学生克服内部障碍,提高意志行为水平,使学生不为偶发的诱因所驱使,从以狭隘的动机为主向比较远大、现实的动机发展。失望、痛苦、沮丧、冷漠,不是消弱意志,而是砥砺意志。一个人在困难面前低头是意志薄弱,但在困难面前冲动同样也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的目的过程中,遇挫不惊,并能深思熟虑地加以克服困难,才会显著地表现出意志的作用。总之,学生的意志是在现实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不仅对学业成败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自我修养方面也具重要意义。因此,心理辅导以真善美的文化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和示范,帮助他们志存高远,使意志品质的发展趋向自觉、果断、自制、坚韧。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心理辅导活动的主体性、探索性使学生较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影响他们对渗透在辅导内容中的道德规范产生兴趣,促使其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心理辅导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功能有四个。一是提高功能。通过心理辅导,学生可以弥补欠缺的道德知识,同时,道德判断和评价能力也会不断提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道德认识呈现上升、独立、自觉的特征。二是激励功能。心理辅导外显的价值信息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过程中,同化原有的道德认识,以达到新的水平。学生凭借这种激励作用,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检测。由于激励的介入,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形成则受到内在力量的驱动,效果更佳。三是调控功能。面对各种道德情境,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学生必定表现出各种道德行为习惯,有的则表现为不良行为习惯,并带有年龄、性别差异明显等特点。心理辅导对此的具体措施有;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培养其荣辱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作为疏导改良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强化其道德意志水平;坚持行为训练,使学生德、智、体、心理优化协同发展。

顺利实现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望、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个性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促进个体行为和社会达成一致。比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角色紧张,就是适应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心理异常现象。心理辅导则要理顺他们对承担社会角色所产生的不协调情绪,抵消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反应,使挫折感变为成功感。成功的辅导由期望、机会、评价三要素构成。期望是辅导者对学生积极的要求,期望值不要过高或过低,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机会是心理辅导通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实现的机会,为他们发现发展自己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以便成功地步入社会;评价是辅导者对学生实施的鼓励性评价,目的在于淡化其自卑,强化其自信,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个激励性环境。心理辅导的成功机制在于客观的审视自我的情感活动,推动认知向行为、他律向自律转化。因之,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理按摩,是一次心理美容,它撑起倾斜的精神,纯洁不良的情感,寻回失落的信息。第二,人格化功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我的人格特质,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心理辅导通过培养人格健全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三、心理辅导的机制

心理辅导实际上是为学生排忧解难与学生能动地自我调适的统一。它之所以能发挥多种功能,是因为自身具有独特的机制。

趋同机制

有关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主要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一是生理系统。它包括遗传素质和生长成熟。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是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个别差异为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特点会影响社会对一个人的态度,从而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生长成熟是一种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成熟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心理发展的顺序。二是环境系统。它包括宏观、微观和心理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它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总条件、总背景。微观环境又称个人环境,它是个体所处的具体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它影响和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内容。心理环境是一个人内心所感知的环境,外来信息必须经过它的过滤,才能发生作用。三是心理系统。它包括已有的心理因素和有待发展的新的心理内容,它由各种心理要素构成。四是活动系统。主要指个体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个体正是在各种活动中形成了稳固的个性倾向和各种心理特征。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上各系统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心理辅导所表现的尊重、理解,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环境刺激的承受力,使之抵御不良反应;另一方面,生理素质、环境和已有的心理因素在个体活动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心理发展的终极动力。心理辅导信息渗透在这种矛盾运动中,起到调节、规范、趋同的作用,矛盾各方始终呈现均衡、流畅和协同,有利于发挥整体效应。

再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系统来看,它使得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处于多向相互冲突中,给个体心理发展带来了多种可能性。比如良好的环境能促进心理发展,反之,如果缺乏相应的环境刺激,就会导致心理适应不良。心理辅导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训练活动,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动,使个体有效地达到正向趋同的目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辅导具有能使个体心理发展的各子系统间逐渐趋向于辅导内容的趋同机制。

整合机制

心理辅导给学生以自信,使其懂得弱者困于环境、智者利用环境的道理。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素质是通向自我实现的桥梁,在自信情景中,个体可以抑制悲观情绪,超越自我。而德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规范过程,个体被动适应它提供的道德常模。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主要由学生自己习得。心理辅导则有助于把德育的规范过程和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中体验的情感整合起来。

心理辅导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处境和痛苦,并给予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对一些原来素质低、适应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心理辅导使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体验到“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的情景,并有可能改变他们被德育遗忘了的自卑心态。

另外,心理辅导由于经常采取宣泄、缓解等方法,一方面弥补了德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和激发学生的情感需要,使他们的价值取向与做人准则得到良好整合。这种整合融合着个体对人生的领悟,并促其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一旦在个体心理品质中巩固下来,变会在现实生活中显示出一种定势力量,就会对人生的成功产生一种推动作用。

训练机制。

传统的教育方式将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依据刺激、强化的方式达到道德的内化。因而,学生易形成逆反心理。这是因为学生的需要未得到重视与满足,造成心理失衡,而通过抗拒外部期待,求得心理平衡。从培养的角度看,训练机制应建在活动之上,并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掌握特点。学生心理发展未成熟,具有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社会性等特点。二是明确因果。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有:考试焦虑、学业负担、师生关系不良、父母期望过高、家庭关系紧张、异慕、早恋倾向等,所以,首先要理清问题,而后干预影响。三是方法适当。情绪自控训练、交往技能训练、角色适应训练、思维训练等,无论是活动训练还是操作训练,都应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及时消除负效应。

第2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一、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实际的研究我们能够看到,网络新闻能够给社会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第一,网络新闻的出现,使得民主政治的参与以及转型得到了有效的推动,对于政治来讲,公民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条件,公民的参与能够使得社会更加有效的进步,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公民的参与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通过民众参与的平等性,网络能够将信息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这就能够对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网络新闻能够政府的行政活动更好的受到公众的监督,现如今,很多的媒体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建立了新闻的平台,这些平台能够使得民意表达更加畅通,从而帮助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第三,网络新闻能够使得政府的反腐工作更好的得到开展。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的媒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及时、全面的对信息进行表达,这就会造成反腐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利用网络平台,则能够对这些限制进行突破,使得政府可以更加顺利的对反腐工作进行开展。

(二)网络新闻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不管什么事物,都是有里也有弊,网络新闻也同样如此。网络新闻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同时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第一,网络新闻的泛滥使得人们对于社会的认知受到了影响,网络的环境是比较开放的,因此在网络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虚假新闻,这些新闻的出现,使得公众对于社会的认知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第二,在网络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侵权的现象,网络新闻的转载等会涉及版权问题,而网络新闻的也会涉及版权问题,一些有心之人或者是不法分子在网络当中随意的篡改原文章,这使得原作者的利益受到了侵害。第三,网络新闻的出现有可能使得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网络空间十分开放,这使得个人的隐私,尤其是名人的私人信息会被上传到网络当中,这就会对个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近年来流行的人肉搜索,更是使得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二、网络新闻对政府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的影响

(一)网络新闻对政府危机管理影响

作为人民对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的重要渠道,网络对政府的微机管理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实际上就是新闻的传播。在新闻传播当中,信息时最为主要的内容,而信息的功能就是能够保证人们不确定性的消除,而新闻的传播就是对信息传达的实现。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安全是人类一项重要的基础需求。因此,不管是在发生危机前还是发生危机后,人类都希望能够对社会当中的各种危机信号进行获取,而新闻的传播则是人们对危机信息进行获取的最主要的渠道。作为当代大众信息传播当中十分重要的工具,网络新闻的传播也需要对公众对相关的危机信息进行提供。而危机管理其实就是利用新闻传播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到自己所面临的威胁。在事件初期当中,网络新闻更需要利用信息的来公开危机,这样的行为一方面对公众的知情权进行了体现,另一方面也使得传媒本身的环境监测功能得到了发挥。

(二)网络新闻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

在公共给管理的过程当中,政府需要涉及十分复杂的环节以及步骤,其中包含有制定、监督、管理公共政策等,而在这些环节当中,同时也需要民众的参与,从而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体现。

以公共政策的制定为例,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权力机关围绕某问题对政策目标进行制定,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需要对一定的程序以及原则进行遵循。因此,在公共改政策的组成部分当中,对政策目标的确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也需要对公众的意愿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最终对政策目标进行确定。但同时仍然需要看到的是,当前公众的表达渠道仍然比较缺乏,而且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利用网络公共舆论的方式,则能够对这样的现状进行有效的改善,使得民意表达的渠道得到有效的畅通,并最终使得政府能够制定出民主、公平的公共政策。

三、加强网络新闻公共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法规体系

对于新闻来讲,真实是必须坚守的重要准则。现如今,很多的网络新闻都会采用匿名的性质来进行,这样的特点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对其利用以散步耀眼,这就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缺乏真实性的网络新闻一旦得到广泛的传播,就会对一些问题进行无限的放大,并最终造成群体事件,难以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应实施实名制立法来使得这样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严格的要求一部分新闻,使得新闻自由与使命之间的平衡点能够得到良好的把控,现如今,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W络新闻管理条例,但并未完全在实践当中得到良好的实施,这就更需要加快立法工作。

(二)实现新闻网站良好的整合以及缩减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网络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站。因此,政府首先应对网站的管理进行强化,并对网站进行相应的整合。相关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扶持优秀的网站,并对其影响力进行扩大。其次,还应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整合有价值的新闻资料,使得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稳步的提升。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还应为优秀的新闻网站创造出更好的发展空间,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审核标准进行放款,并鼓励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四、结语

第3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管理;薪酬激励

我国目前有着数目庞大的事业单位,当前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进行中,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薪酬管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薪酬管理指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微观管理,是企事业单位在国家的宏观控制的工资政策允许范围之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与规章制度,在职工中贯彻按劳分配薪酬差别,即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薪酬制度。薪酬管理不仅局限在对“劳”的分配,也有如何通过强化内在薪酬提升职工的满意度。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薪酬管理中的薪酬激励将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最重要的方面。

一、薪酬激励的作用

薪酬是指劳动者依靠劳动所获得的所有劳动报酬的总和。激励,简言之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把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薪酬激励就是有效的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促进效率的提高,最终能够促进单位的发展。在单位盈利的同时,职工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有效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对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很高,事业单位的激励水平相对比较低,缺乏能够激励自己的动力,势必会影响到工作人员做出相当优秀的工作效绩。反之,如果一个工作人员的能力只有一般的程度,但是却能够得到单位充分的激励,那么工作人员的热情也就会随之被调动起来,工作人员在工作效绩上就一定能够有非常出色的表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自己所设立的目标,不但可以在手段上进行改变,还能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改变其行为,以此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有效的激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以及调节工作人员的行为趋向,并且给工作人员学习以及实践带来非常大的动力。

第三,有利于增强事业单位凝聚力。事业单位的组成是众多个体的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个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个体,还要有意识地间接影响到周围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的激励能够有助于创造出一种竞争氛围,从而形成一种人人奋进、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得事业单位的文化能够健康向上地发展,形成一种奋发图强的合作力,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

二、事业单位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第一,激励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薪酬激励的方式主要依靠绩效考核,比如对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取得的成绩、出勤情况等等。有些事业单位激励方式过于统一和传统滞后,无法发挥激励的真正意义,影响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同时,奖励方式不合理容易造成在考核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奖励存在不公平,使最后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

第二,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当中,薪酬管理偏重于职务,对于绩效等方面的薪酬激励的体现不够充分。有些事业单位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按照职位的高低制定薪酬,而对于员工完成的任务以及员工的技术水平方面则未引起重视。这就使一部分高水平低职务的职工的积极性容易遭到抑制。

第三,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员工薪酬的制定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缺乏激励机制,致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强。很多员工认为工作做得好也只能拿那么多钱,做得不好也能拿那么多钱,因此容易形成懒散的工作态度。

三、完善薪酬激励的措施

人才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除了能够体现其价值以外,最主要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薪酬,因为薪酬是工作人员生活的根本需要。合理、科学的薪酬制度是保证每个职工得到合理薪酬收入的保证,同时,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也能够让职工感受到单位对自己的重视。以此从侧面起到激励的作用,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薪酬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岗位津贴。事业单位的岗位由多种类别构成,比如管理岗位、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等等,不同类别的岗位有着不同级别,各级别也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因此要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职工设立不同的薪酬、薪酬调整标准等等。岗位津贴的确定可以参考地方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当地水平工资等,而岗位津贴是员工的整个工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部分,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第二,补贴工资。补贴工资是岗位工资的补充部分,要根据岗位的任务、完成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资历和工龄等方面进行考虑。单位要根据员工的各个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补贴,比如说特殊贡献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出差补贴、岗位补贴、食堂补贴等等。另外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一些福利政策,比如五险一金、探亲补贴、单位体检和过节费等等。补贴,是一个单位福利好坏的体现,适当体查民情,制定合理的补贴种类和标准,或者有合理增长的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第三,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主要是根据职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等方面考核,比如说职工超额完成了单位规定的任务则予以奖励,以及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服务精神、工作状况、工作态度、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等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精神等等。

总之,薪酬激励是薪酬管理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了工作开展情况的关键因素。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员工情况,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方式,完善薪酬管理与薪酬激励制度,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推动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哲立.从激励理论看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之必要性[J].事业单位导报,2011(2):77-78

第4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薪酬管理;战略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理论概述

1.薪酬的概念及内容。

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对于企业来说,薪酬是挖掘员工内在价值和创造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实施发展战略的一种措施;对员工来说,新酬不仅仅是对其所付出的劳动力与技能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与业绩的回报,而且也是员工人力资本投入的一种收益。

员工的薪酬主要包括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内在薪酬包括参与决策、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承担较大的责任、企业所能提供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个人成长机会、较大的工作自由及自由裁定权、较有趣的工作、活动的多元化等内容。外在薪酬包括从组织中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基本薪酬、奖励薪酬、成就薪酬、附加薪酬、非财务性薪酬等。通常意义上的薪酬是指外在薪酬,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外在薪酬,包括其内容、结构等。

2.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

首先,吸纳、留住有价值的员工。在目前市场经济中,薪酬无疑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工具。因为,从工作中得到的报酬,对大多数寻找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主要的考虑因素。报酬不光是一种谋生手段和让人们获取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它还能满足人们的自我或自尊需要。因而,如果一家公司的薪酬系统被认为是不适当的,则高级求职者们会拒绝接受该公司的雇佣,并且,现在的雇员也可能离开这个组织。

其次,激励员工的绩效,使其不断地提高效率。如果我们把激励定义为把人们的行为引向目标,我们则可以将激励因素作为引导员工行为始终趋向组织所认为的重要目标的诱因,作为薪酬管理系统,激励的重点在于创立一种系统:将组织支出的大批费用变为高度激励员工取得良好绩效的诱因。

再次,与国家的相关立法和规定相吻合。薪酬和福利是每个国家劳动就业立法的重点领域,发达国家尤其如此。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会有所不同,有时刺激消费,有时为抑制通货膨胀甚至下令冻结薪酬。政府对微观薪酬水平的干预,主要是为了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是为了规范微观经济组织的分配行为。企业在薪酬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国家的相关立法和规定相吻合。

二、影响企业薪酬管理的因素

1.企业的内部因素。

第一,劳动差别及其特征。首先是劳动者劳动量的分布结构,分布结构不同,薪酬结构也会不同;其次是劳动方式,不同的劳动方式,往往采取不同的薪酬要素支付。

第二,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是企业所能负担的劳动费用的限度。一般来讲,资本雄厚、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员工所获得的薪酬,要比资本微薄、盈利能力差、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员工所获得的薪酬高。

第三,组织的分配方式与结构。不同的分配方式和结构,在报酬总额一定时,会直接影响薪酬水平。这主要包括员工福利及各种优惠水平,基本薪酬与奖励薪酬等其他薪酬形式之间的比例,等等。从企业组织的角度看,一般愿意支付薪酬而不是福利,但在税收的影响,组织支付福利比支付薪酬合算时,在政府对薪酬水平严格控制,使组织难以通过薪酬留住既有人才时,组织通常倾向于提高福利水平。这种倾向性的强弱又主要取决于薪酬与福利替代可能性的大小及其比率,取决于福利产生的经济效应。

2.企业外部因素。

第一,国家政策和法律。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会有所不同,有时刺激消费,有时为抑制通货膨胀甚至下令冻结薪酬。政府对微观薪酬水平的干预,主要是为了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同时也是为了规范微观经济组织的分配行为。

第二,居民生活费用。员工的正常收入至少应能支付家庭的基本生活费用,而这个费用又与居民消费习惯及当地物价水平有关。有的国家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酬根据物价水平每年调整一次,以保证生活水准不会下降。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是指一家企业为了与雇佣类似员工的其他公司进行竞争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些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者,不仅包括那些生产类似产品的公司,也包括那些虽然处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但却雇佣种类相似的员工的那些公司。当市场上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时,将导致生产该商品和劳务的组织扩大生产规模,这时,组织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合格劳动力,将提高薪酬水平;反之,当对某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下降,从而劳动力需求也下降时,组织将降低薪酬水平。

三、优化企业薪酬管理的模式

1.高弹性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根据员工的绩效来确定的。如果员工在某段时间内绩效很高,那么支付给他的薪酬也相应地较高;如果在某段时间内,由于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或是其他个人因素影响了工作绩效,那么就支付较低的薪酬。因此,不同时期,员工的薪酬起伏可能较大。在这种模式下,一般奖金和津贴的比重较大,而福利、保险的比重则较小。而且在基本薪酬部分,常常实行绩效薪酬、销售提成薪酬等形式。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但是,员工缺乏安全和寄托感。

2.高稳定模式。

该模式中,员工的薪酬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工龄和公司的经营状况,与个人的绩效关系不大。因此,员工的个人收入相当稳定。薪酬的主要部分是基本薪酬,福利水平一般比较高,而奖金的比重则很小,而且主要依据公司经营状况及个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发放或平均发放。这种模式有较强的安全感,但缺乏激励功能,而且公司人工成本增长过快,企业的负担也比较大。在现代企业中一般不单独采用这一模式,而是同时采用其他具有较好激励效力的薪酬模式。

3.折中模式。

该模式既有弹性,能够不断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同时又具有稳定性,给员工一种安全感,使他们关注长期目标。这的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它需要根据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工作特点以及收益状况合理地搭配。如果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而且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小,那么在确定薪酬水平时,就不能单纯注重基本薪酬,而忽视了奖金比例的增加。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应合理地组合薪酬的各个组成部分,使薪酬制度既具有激励性,又具有安全性。

总之,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众多因素综合引起的。知易行难,要真正实现薪酬激励作用的最大化,还需要企业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思明.现代薪酬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范林榜.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4).

第5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信息管理还不够完善,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阐释了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信息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切实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因此,探讨企业信息管理在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的途径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一、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企业信息管理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准确把握市场信息是企业击败竞争对手的关键。一个企业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包括科技信息、市场信息、行业信息等。对企业来说,市场信息犹如“粘合剂”与‘催化剂”,可使企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发挥更大合力。企业如能灵通地掌握市场信息,准确地把握市场格局及其变化,就可以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信息管理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知识管理强调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合理配置和共享,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知识资源的配置指的是知识资源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三个方面能够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这样就为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说,知识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管理必须要实现知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之间的知识资源配置和共享。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尤其是是实现隐性知识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信息管理能够更好体现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创新。

企业的战略决策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运用知识管理的企业中,其信息管理更具针对性和统一性,更强调服务于企业战略决策和规划、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也即是更注重满足企业战略决策和创新的随机信息需求。而在对创新所需信息进行识别的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信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企业的信息管理,能够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的发展指引正确的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当前企业在信息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系统落后。

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具有分享性,这就决定了信息不能够是孤立的,企业信息也是如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够离开外部信息系统的引导。但是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个系统之间的作用不能够明确区分,缺乏必要的规模建设。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机构。

完善的信息管理结构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多数企业已开始重视经济信息工作,但是真正付诸实施建立专门信息机构的仍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多数企业无力也无心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机构,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在一种原始盲目的操作下进行,这无疑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脱节的。

(三)企业信息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信息管理人员是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企业信息工作的人员一方面应该掌握信息管理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通晓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业、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这样的人才才合乎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不够高,与当前经济发展和信息进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政府信息服务职能。

要想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优化政府信息管理职能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信息服务型政府,发挥政府信息优势,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现代政府管理职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信息和服务。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政府,并努力建立起管理、服务和信息等职能于一体的新型政府。我国政府部门也应逐步强化自身的信息职能和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本国和其他国家法律、政策、标准、风俗人情及文化伦理等方面的信息,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信息浪潮下,企业决胜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沟通与掌握。因此,企业没有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便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社会和企业内部分散产生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处理并求解有众多未知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均衡方程,只有坐以待毙。因而,先进的企业信息系统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工具。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加快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提高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水平。

(三)发挥企业行会信息管理的作用。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不足,要建立起大而全、小而全的内部信息机构还不太现实。所以,如果民间行业协会担负提供领域信息的重任,就能够为中小企业节省许多宝贵的资源,协调行业行动,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正当的行业协会,让其发挥作用,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它们的地位、职能、权利和义务,政府要依法保护行业协会各项活动的合法开展,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国内外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四)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加强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从事企业信息工作的人员一方面应该掌握信息管理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通晓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业、经济、社会、管理等知识,这样的人才才合乎市场竞争的需要。如果各业务部门人员信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那么可以为每个部门配备一位水平较高的信息管理专员,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管理业务,渐进式地提升业务部门信息管理水平。通过提高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为企业信息管理的优化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基础。

总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知识管理的兴起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使我国企业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及时抓住机遇并领先一筹,则必须占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企业信息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赵苹编著:管理信息系统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3]游战清李苏剑等编著:企业信息化理论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第6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5学校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

附加: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调查问卷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问卷

首先感谢您对本问卷的查看!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弄清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烦恼,配合引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再次感谢您的作答!

1、 请问你的性别是

A男 B女

2、你是哪里人( )

A农村 B 城市

3、你对现在的学习有压力吗

A.完全没有压力 B很少有压力 C偶尔有压力 D压力非常大

4、与大学前相比,现在压力( )

A更大了

B还是一样

C压力小了

D没感觉

5、你对你目前的专业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不是很满意 C不满意 D没感觉

6、你觉得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方面【多选题】

A就业压力

B家庭压力

C在校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

D感情压力

E在校任职学生干部的压力

F其他

7、压力对你的生活起什么作用

A正面影响

B较为负面影响

C很大负面影响

D没影响到生活

8、家里让你最有压力的是( )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关系不好

9、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

A活泼开朗 B 冷漠 C内向 D孤僻

10、感觉到压力时,你的心情是( )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干 B烦躁

C开心,因为有动力 D平静,和平常没两样

11、你会采取什么方式面对压力( )

A压抑自己 B宣泄 C转移 D顺其自然

12、你觉得学校哪种方式最能使你释放压力( )

A多开些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讲座

B多组织一些外出活动

C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

第7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闻媒体;民事诉讼;司法独立;影响

新闻媒体是公众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新闻媒体报道是公众舆论的主导,舆论监督主要通过新闻媒体的监督来实现,因此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和功能在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越来越重要,并成为我国司法监督、司法公正的重要支持力量。但是伴随着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力度持续增强,媒体与司法的冲突也变得更为激烈。不少新闻媒体热衷于对一些法院未审理的案件加以报道,在报道时丝毫不顾及所使用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同时新闻媒体的观点不免也有炒做的因素,在细节方面失实也可能对当事人构成诽谤和侵害名誉权。笔者拟对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互动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新闻媒体与司法独立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播手段不可避免会造成媒体侵权行为。新闻媒体侵权以过错为其构成侵权的必要条件,实行的是过错责任原则。侵权责任的构成应当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的要件。新闻媒体的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主要是名誉权,但是其他人格权,例如: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荣誉权、信用权等人格权也能受到侵害。

在我国的宪法中公民的知情权和自由言论权都是最基本的权利,与此同时公民的公正审判权也是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司法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公民的两种权利都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从而导致新闻媒体侵权和司法公正的冲突不断,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民借助媒体进行自我基本权利的维护与实现,而媒体也通过这个保护的过程达到发展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利益,会刻意的迎合公众、寻找更能够吸引市场眼球的卖点,而很多司法案情的错综复杂、光怪离奇,能够为媒体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从而成为媒体难得的卖点,与此同时司法机关在自身利益的考虑下往往会拒绝媒体介入,因此,它们之间的冲突难免存在并不可避免。

二、新闻媒体对民事诉讼影响的主要表现

(一)新闻媒体对法院、法官的影响

司法审判工作要求与社会保持适度的隔离,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公共权力、社会势力、社会情绪对法官的指令、干扰和影响,使法官真正“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进行审判。由于新闻媒体和法官对同一事件的认识不同,法官从职业道德和职责出发依法对事件分析和定性,依法做出判决,而新闻媒体更多的是关注事件中的冲突和悬念,以此作为实现营利的基础,这可以说是因认识基础的不同而导致的冲突不同,这一原因是新闻媒体与司法公正冲突的重要因素。此外,媒体的报道以吸引市场眼球,扩大交易份额,获得更大利润为目的。而司法活动则以法律审判为事物的判断与评价标准,司法活动的结果是公正公平客观的,而传媒审判中的事实并不是以客观真实存在的、确凿合法的证据来证实案件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出现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扩大传播范围,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出现“偏听偏信”和“滥加评论”等现象。新闻媒体的这种色彩性描述,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实现媒体的宣传目的和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司法公正。

(二)新闻媒体对当事人的影响

在我国,当事人为何相信新闻媒体能够主张自己的权利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中国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封建法制残余,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公正期待性很高,希望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获得司法的社会公正性。另一方面,中国大多数新闻媒体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必然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受政治环境影响大。这是因为媒体的这种特殊性,它能够依托强大的政治权威,快速的介入一些司法事件并迅速的解决纠纷,尤其是那些久拖不决或处理不公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借助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和快速扩散能力,那些被新闻媒体曝光案件能够快速得到解决,例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央视栏目,从而使大众形成信赖新闻媒体报道的心理。这也可以说是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导致的新闻媒体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原因之二。

(三)新闻媒体对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影响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司法机关在要求其他诉讼参与人履行义务的同时应保护其享有的权利。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法治下对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的保护制度还不是很健全,例如对证人的独立作证权、保密权和安全保障权的保护还不是很完善。就证人安全保障权而言,如果新闻媒体的报道是一个尚未开始进行的司法程序,或是正在系属之中(即在“未决”程序中)的案件时,新闻媒体已利用报道、分析、评论等方式公之于众,那么证人可能会受到与案件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的威胁、恐吓,害怕其近亲属遭到报复或是基于家庭关系、子女利益等因素的考虑,做出与案件客观事实相违背的陈述,那么将会陷当事人于不利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构建新闻媒体与司法独立合理体制的建议

总之,新闻媒体与司法独立虽然存在着冲突,但是这种矛盾是可以协调,能够解决的。因为司法的独立与新闻媒体的监督从原则上是应该一致的,都应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约束,并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保驾护航。因此,对新闻媒体和司法独立的合理体制构建是现实可行的,其制度构建的核心在于保持两者必要的界限,使两种不同的价值和利益保持一种平衡。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的报道必须服从司法程序的需要

在切实维护司法秩序的前提下,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工作,司法机关有责任予以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为新闻媒体的报道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新闻媒体能够在基于司法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最全面、最自由的内容报道,要求新闻媒体和司法独立均以客观事实为依托,慎重、严谨的客观报道司法审理的进程,以避免司法审理受到外力的干扰,维护司法审理工作的独立性。

(二)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的报道应该遵循客观公正

新闻媒体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必须尊重事件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等新闻报道原则,以全面及时客观的为社会公众进行信息披露。可以说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具有真实性的特征,这是符合我国法律要求的,也是新闻媒体的权利和责任,新闻媒体要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实事求是地对审判过程进行报道,反映最真实的社会情况,不夸大事实、不歪曲情节,要在立足案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案件进行客观的评论,对于案件审判中的使用的法律法规有不同的观点时,要谨慎用词,不能轻易的使用肯定或否定意味十足的用语。

(三)人民法院应公正、客观的展示案件审判过程

美国有句著名的法律谚语:“法律的公正不仅要实现,而且要公开的实现”。笔者认为法院在遇到重大疑难案件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时,可以让公民凭身份证参加旁听或允许新闻媒体进行同步的报道。这样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表现司法公正,对社会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大众的好奇、悬疑心理,真正了解案件的客观真实情况,避免受新闻媒体炒作的影响。

(四)新闻媒体应对干预司法机关独立审判的外部力量进行监督

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下,特别是在行政诉讼中可能会做出不公正的判决,而新闻媒体的指向作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指向国家机关、政党或是社会组织运用公权力的行为,新闻媒体自身具备涉及面广、反映迅速的特点,最能体现社会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民主性的要求,应作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尽量保证司法公正。(作者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白城分校)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1995

[2] 孙旭培:《新闻侵权与诉讼》,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

第8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倾注更多的情感,给予更多的心理关照。 " 要不怎么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可是,多少年来,这些 ' 灵魂工程师 ' 的心灵,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安顿和滋养。 " 一位心理专家说。这位专家还说: " 别再要求老师当蜡烛了,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您自个都烧没了,还照谁呢?您自个儿都枯竭了,哪还有能量给别人呢?我们要告诉老师,首先照顾好你自己。我们更要告诉老师一些方法,为自己源源不断地注入心理能量。 "

    很多老师的行为,跟师德没关系,而是跟心理有关。

    有一位女教师自我描述的家庭近乎完美,夫妻关系甜蜜,婆媳关系和睦。但不知为什么,最近,她老公每天到很晚才回家,而且耳朵不好使,听力急剧下降,有一只耳朵快要听不见了。

    瞧过医生后,医生说问题很严重,告诉她老公,不要戴耳机打电脑游戏了,也不能听刺激性强的音乐。可回到家里,老公照样上网,戴着耳塞打电脑游戏。她很心疼老公,站身后不停地劝导: " 医生都说了,你不能打游戏,你要真听不见了,我该多心痛、多着急?真听不见了,会影响你的工作,爸妈知道了该多上火啊? "

    心理学家帮她分析:老公为什么每天很晚才回家?耳朵为什么听不见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她老公回到家   就是痛苦,不回家就是快乐,耳朵失聪的原因,就是再也不想听唠叨了。

    回家后,她试了试,尽量不唠叨,尽量不说一些让老公感到有压力的话。没多久,老公能下班后按时回家了,听力也恢复正常了。

    还有一位优秀教师,描述自己长期胃痛,却一直查不出病因,吃药也不见好。她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连睡觉做梦,都是在跟学生谈话。她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如此,追求完美,不允许出一点瑕疵和差错:要求学生考试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全校第一,因为自己是优秀班主任;对家人也严格,儿子快 30 岁了,还不找对象,原因是: " 我找个什么样的,我妈才能满意呢 " ?

    心理专家分析道:自己要做到完美,别人也要做到完美,这怎么可能?一旦达不到,人就非常焦虑。她胃痛的病根,正是这种严重的焦虑。

    还有一位老师在学校当德育主任,天天和问题学生、学生问题打交道。儿子也不省心,马上要高考了还打架,自己常被叫去处理,真是愁上加愁。

    进行过自我发现的心理互动后,不再和学生较劲儿、斗智了,而是从心底去理解这些孩子,真心地想帮他们。态度一变,师生关系也变了,变亲密了,不像从前那么敌对,学生开始信任他。做学生工作的效果,也比其他老师好。以前,每天上班都感到头疼、排斥,周日晚上焦虑得睡不着觉。现在,上班成了一件轻松愉悦的事。肝也不疼了。

    其实,人的某些外在压力,会在身体上进行转化,出现病态反应。相关研究表明, 60%% 以上的内科疾病,都是受到了心理因素,特别是情绪因素的影响。原来背痛,是因为自己承载了太多的东西;颈椎僵硬,跟亲密关系出了问题有关;拉肚子,可能是由焦虑造成的。

    自我发现是心理互动,由体验到自知,由自知到悦纳自己。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不同性格、不同想法、不同才能的人很多很多,不要试图去改变别人,而是改变你能改变的;不能改变的,便要让自己去适应这样一个环境。只有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与自己和谐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同情和理解孩子们。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减少师源性伤害,更好地理解、关怀学生?

    许多 老师在生气的时候也会骂学生是混蛋、小流氓。

    班上的一个女孩,每天都化特浓的妆,穿着奇装异服,我很烦她,觉得她不正经,平时对她不理不睬的。开家长会的时候,女孩的妈妈来学校。我一瞅,好家伙!这妈化的妆,比女孩浓十倍。眼下,我能理解这孩子了。她在这种家庭长大,现在每天还能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没有早恋,已经不错了。以后,我要多关心她,她挺聪明的。

    其实,孩子非常期望老师的认可。虽说很多学生的问题来自家庭,但如果有一个关心、认可他的老师,可以补偿在家里得不到的东西,那么他可以选择不同于家人的生活,走另外的路,更好地成长。

第9篇:关于心理的问题范文

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靠文化。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很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但是,也有些城市多重视物质环境改善,而忽视文化内涵。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来,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实际上缺少文化底蕴。有的城市规划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应有的文化含量;只注重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有的城市甚至将原有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大肆拆毁,以新为好,以洋为美,追求所谓“政绩”,其实这是对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破坏。我们到欧洲的城市去考察参观,感受最突出的就是其文化底蕴厚重,风格各异,很少见到雷同抄袭现象。无论是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座座堪称文化艺术宫殿、建筑博物馆。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走进欧洲历史。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交相辉映。在古罗马城,到处可见古老的残垣断壁,甚至风化的石头也被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仅有3万多人的荷兰特芬市就拥有1000多个古迹,每年用于保护古建筑的费用超过百万美元。

在处理旧城更新和古建筑保护上,欧洲各城市政府为各国做出了榜样。他们认为,毁坏旧城、建设新城是愚蠢的行为。当今最好的仿真建筑物也代替不了历史原貌,不可能有原来的文化氛围。我们要强烈呼吁,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保护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是每个城市领导和市民的神圣责任。

文化是巨大的资源。政府既要保护、发掘和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还要创造、培育新的文化资源,做到文化资源开发同经济资源开发并重。

文化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也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体现。而且文化具有巨大的创造力。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资源、科技力量、人才队伍更是竞争的重要内容。

城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及其居民的素质。看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也就是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现代城市是以文化论输赢。未来城市,智慧的因素、知识的力量、人力资源会越来越突出,文化所创造的人文环境和整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现代城市都是在自己深厚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都是文化发达的城市。那里拥有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团体,汇集了大批专业人才、各类知识分子,拥有大量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报刊媒体和文化标志建筑物,文化设施完善,文化产业发达。与此相适应,城市居民的素质也普遍较高,这些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创新能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竞争力。以城市文化来凝聚市民的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城市发展,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尤其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学习、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我们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国际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

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