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骨伤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体育教学;责任事故;预防措施
体育课上发生事故,受害人可控告学校和体育教师,国内很多体育教师也就因为这类事情而受到控诉、赔偿、处分,这给体育教师蒙上了一层阴影。已达到“课无事故,就是财富”的认知观念,这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操作中感到很彷徨。《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发展。而这些良好品质和精神,则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会才能培养而成,不是光说就能培养起来的。所以体育新课程标准必须落实,体育教学也应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从事体育运动,难免会出现运动伤害,但是从事这些运动项目不是一定就出危险,只要体育教师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在安全有序的教学中,就能把运动伤害事故降到最低点。即使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也可不承担责任或者把责任降到最小。所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及在各个项目教学时都要认真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才能全面贯彻《标准》,落实“健康第一”的新理念。
一、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
按责任的范围可分为教师责任,学校责任两方面。在教师责任方面,按责任大小有无,可分为直接、间接、不承担责任三种。
1.教师责任
教师直接责任:指由教师的失职、过失或故意伤害行为导致的伤害事故,如放弃教学指导或管理;粗枝大叶或偷懒取巧;对学生进行体罚所导致的伤害。教师间接责任:指教师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出现的教学因素考虑不周,或教学过程有缺陷等原因造成的伤害事故。如违反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不善或管理不力;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课时结束匆忙等带来的严重伤害,教师都有间接责任。不追究责任:指教学秩序正常,但由于一些非教学控制的、无法预见的原因所造成的伤害事故。如学生奔跑中动作方向或路线的改变造成冲撞等出现的伤害事故。由于它的偶然性极大,在多数情况下是难以预测的,因而应看作正常教学状态下所出现的意外伤害现象,不宜追究教师的责任。
2.学校责任
作为学校来讲,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对每一位学生和每位教师,都应有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因此,伤害虽然一般由教学过程引起的,但在分析原因、确定责任时,有关领导也应该主动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如校风、校纪不好;教学班级人数超编;对教学不了解或缺乏具体指导;不注意场地设施条件的改善;场地器材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教师的工作量太大等。
二、体育课教学伤害事故分析
1.师生双方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有些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中只注重教和学,而忽视安全问题,上课时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讲解不清、要求不严。而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麻痹大意因而导致运动损伤。
2.教师上体育课对安全隐患强调不够,要求不严
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隐藏在很多细小的环节中,如迎面接力,教师一定要强调用哪只手交接棒,交棒后的跑动方向;抛实心球时,一定要强调同抛、同捡。这些知识简单,教师不着重指出,学生体会不到,练习时稍一松懈就易造成伤害事故。
3.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不够重视
①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熟练,练习时不按要求做。主要在田径、体操、身体素质练习中,必须按教师要求做,循序渐进,用力大小、快慢、用力顺序、方法等必须掌握好。②保护、帮助不及时,不到位。这类隐患主要隐藏在体操项目中,由于保护帮助过程中站位的时机、方法不正确,学习的难度稍大就会容易出现受伤。③对抗性项目,学生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动作。主要隐患在游戏、球类项目中。在集体性项目练习中,人员多,对抗激烈,场面热烈,学生积极性高,易激动,学生往往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动作自控力差,碰撞时互相保护能力差,这些都可造成损伤。
4.课的组织不合理,教师之间场地协调不合要求
有的学校由于实际情况,导致场地划分不合理或同场做几种练习,随意穿越投掷区,这些都会引发伤害事故。
5.场地器材不合要求
现在学校场地和器材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有些学校在购置的时候在价格上力求低廉,不选择正规的厂家,购置不合格的运动器材,这样,在学生进行激烈练习时,易导致受伤。
6.准备活动不充分
这样身体反应及能力就会下降。
三、体育课教学安全预防措施
(一)体育教学课前预防措施
1.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要全面的了解
一般,体育教师所授班级较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情况不了解时,可同各个班的班主任联系,对学生的体检情况进行查阅,建立学生健康卡片,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病的学生则区别对待,将这些学生的病情通知他们的家长,体育教师建立个案,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且在运动中密切关注他们。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一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报告教师,避免在教学中因运动量过大而导致昏迷、猝死等事故的发生。
2.课前应认真备课,写好详案,仔细检查场地、器材
上课前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对课的每一部分内容会有一个详细的安排。哪些内容的危险性大、哪些器械存在危险、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体质差、技能差、学习能力弱、组织纪律差的学生应设计好课堂应对措施,预防这些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在使用器材时,应做好课前检查,摆放要合理。同时在学生中做好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正确使用器材的方法,及预防安全隐患的手段方法。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安全措施
1.课堂常规的建立
这是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认真实施严格的课堂常规,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安全顺利的进行,培养学生听众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体育教师必须课课强调安全的重要,让学生知道必要的防范措施,如着装轻便、大方、符合进行运动人便利。不穿高跟鞋、拖鞋,不携戴尖锐物品,不佩带胸针等。
2.组织教学要严密、课堂纪律要保持
实践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如学生未经允许不能擅自离开队伍,尤其是投掷和接力跑等项目。在投掷类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程序、规则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位置要严格限制,让学生远离危险区,严禁对面投掷。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已有的田径规则及场地上的限制线进行限制。投掷教学中应如何捡器材都要有明确的要求。
3.上课时,要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教师在室外上课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项目做好不同的准备活动,冬天由于温度低,各关节灵活性柔韧性差,准备活动时间应长一些,充分活动开各关节。前滚翻技巧项目应着重做好头颈各关节准备活动。跳高等跳跃项目,应多做足踝关节活动等。教师可根据项目的特点,准备活动选取不同的着重点。
(三)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因此安全上要注意的事项要因教学内容、使用的器材不同而有所区别
1.短跑和中长跑项目教学
短跑、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前者速度快、运动强度大,冲刺时身体前倾较大;后者运动量大,体能要求高。
运动操作预防措施:检查跑道,清除障碍物,确保跑道平整,再进行教学。学生练习时要摧毁规定的跑道进行,不能串道跑,终点冲刺跑时,要特别注意自己身体的平衡,上体不应过分前压,造成摔倒。中长跑要按照田径规则合理分组起跑,每组人数不应超过12人避免学生相互挤撞,绊倒,做到有序进行。跑的过程中后面的学生要严格按规则跑进,如要超越前面的同学,必须从其外侧超越。
2.投掷项目教学
投掷项目特点:危险性大,技术动作复杂。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教师应将投掷场地画好投掷线、安全线,学生则遵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做到口令统一指挥。比如:掷铅球练习中,可以画两个区域,一个是投掷区、一具是安全区,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第一组投好后,不捡球,退到安全区。由第二组上前捡球进行投掷。依次进行。
3.排球教学
排球运动特点:主要对上肢、膝、踝关节伤害较多,所以,在做准备活动时,要着重进行上肢、膝、踝关节和专门的练习。对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练习时还应使用软式排球,避免伤手,并戴上护腕,护肘,护膝,防止擦伤和击伤。同伴相撞时可挺胸接触而避免头部相撞。减少排球内的充气量,正确掌握击球点;上课前用胶布裹紧手指尖处;多做以弹指为主的手指练习,传球动作正确,手指柔和用力。比赛时,接球队员之间应该以呼叫的方式来接球。
总之,体育教学规避运动伤害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认真地把安全工作做好,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对课堂内容和上课对象均应全面了解,做到预防在先,检查好场地、器材,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只要教师做到预防在先,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我们只有正确对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和安全教育,在搞好体育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才能上好体育课,才能不出现责任事故。另外,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办理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同时要办理校方责任保险,通过风险转移也为体育教育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参与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6(06).
[2]杨慧才,陈治.对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师友,2002(06).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特点
新一轮等级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要求“以评促建”,作为中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生应当认真和积极思考中医骨科如何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继承、创新、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此作者就中医骨科的历史、文化、思想理念加以表述。
1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1]。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外用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青铜器、酒开始用于治疗。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汉代形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外科手术的鼻祖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晋代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有显著提高,并成为独立的学科。葛洪著书《肘后千金方》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并记载了骨折竹片夹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及止血法。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骨折立即缝合和缝合技术。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要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予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宋代《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并提出麻药用量按患者年龄、体质而定;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并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明清时期,伤科专著涌现,名医辈出,多学派形成,《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15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薛己著《正体类要》重视脾胃与补气养血,是按八纲辨证论治的代表著作。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改革固定器械。胡廷光《伤科汇篡》阐述了各种损伤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骨的检查、复位。解放后,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系统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总结老中医的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以及加强对中草药研究,总结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现代,引进近代医学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使诊断更精确。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继续发扬了中医传统技术,中药的辨证论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2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是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是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素的哲学理念,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所以,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天人合一,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终目的[2]。
3中医骨伤科的思想理念
关键词 中医推拿 小儿推拿 正骨手法 相关性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自从有人类社会出现,推拿作为防病治病的手段也就应运而生了。可以说,推拿先于针灸、药物治疗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掌握了这一防病治病的手段。
推拿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现代推拿医学、骨伤医学、针灸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无疑起到一个先导作用。
1 中医推拿及正骨手法同源异流
中医推拿学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演变、发展,也由于历史的原因,各种流派的产生,其手法从最初简单的按、抚等几种发展至现在的100多种,从当初的原始治疗手法发展成现代中医推拿手法及正骨手法,可以看出,中医推拿及正骨手法是古老医学的活化石,二者原本是合而为一的。《新唐书・百官志》载:"按摩科设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从九品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由此可见唐代骨伤科和按摩科早有结合。直至元代以后才裂变为推拿科与正骨科。
2 现代中医推拿
推拿治病是以经络穴位为理论基础,在辨证施治的原则下,明确诊断后,医生以双手及其它某些部位,选择运用适合病情的不同手法和力度施术于病人病灶部位及其与病灶区域有关的经络、穴位,以点、线、面结合的手法技巧使人体经络疏通、关节滑利、气血充盈流畅,营卫调和、脏腑功能旺盛、阴阳相对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现代中医推拿手法纷繁复杂且各有师承,流派也较多,每一位推拿医生要搞清和掌握这些浩瀚如海的中医推拿手法谈何容易,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临床医生最常用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手法也仅20种之多,如推、滚、拿、按、揉、摩、点、摇拔伸、搓、抖、掐、捻、拍、击、抹、分、合、擦等。但不包括复式手法。《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手法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能生巧,能熟练地掌握了最常用的基本手法就如同掌握了"三元色"的组合一样,就能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而派生出许许多多的复式手法。
现代推拿手法有成人推拿手法和小儿推拿手法之分,这是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有所差异而发展创立的。大约在明代就独立分科,清代更有发展,小儿推拿现已自成体系,其手法也独具一格,在小儿推拿手法中有些手法名称虽和成人手法一样,然而具体操作方法却不同,为推法等;有些手法虽和成人手法完全相同,在运用时却因小儿的特点,要求施术时的力度要特别轻柔。如摩、擦等手法。也可以说成人推拿手法与小儿推拿手法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
在常用的中医推拿手法中有些手法为理筋手法,滚、擦、拍、击、按、摩、推、拿、点穴等也是伤科中常用的手法。
3 正骨手法
骨伤科的治病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法治疗两大类,而手法治疗又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主要方面,例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要旨》中又说:"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并对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系统的总结为"摸、接、端、按、摩、推、拿"八法,从以上经文中看出,伤科手法就是医生用双手通过"摸法"检查诊断病情,然后以接、端、提等手法施以确当的手法力度,使患者不知其苦,进行治疗的一种外治方法。以"八法"为基础又发展形成现代的"正骨八法"这就是:①手摸心会,②拔伸牵引,③旋转屈伸,④端挤提按,⑤摇摆触碰,⑥按摩推拿,⑦夹挤分骨,⑧折顶回旋。可以看出,现代骨伤科中的"正骨八法"主要用于骨折和关节脱臼的整理复位。
关键词:微课;Teach-Back教学法;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
中医筋伤学是一门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学习好理论知识并且能熟练进行技能操作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培养合格的中医学骨伤人才的基本要求。在理论课学习上,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获得教育部认证的中医筋伤学重点学科金课建设点,理论教学不断完善和提高。而对于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出现的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却显得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围绕如何提高技能操作教学效果,从2018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的部分教师就已开展初步探索[1,2],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没有解决技能操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随着近年来微课教学法的引入,微课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优势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青睐[3],因此探索微课教学在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Teach-Back教学法是在教学后,让学习者重现所学知识,教育人员通过反馈掌握教学效果,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制定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法是由美国国家质量论坛认定且有效的34种评价教育方法之一[4]。本研究在制作相关带教操作5min的微课视频教学基础上,结合Teach-Back教学法,探讨其在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教学中应用可行性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学习中医筋伤学的学生1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名。实验组男生67名,女生13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21.08±1.03)岁。对照组男生65名,女生15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16±1.1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1.2.1中医筋伤学技能操作带教微课教学视频在进行正式技能操作课前,先选取中医筋伤学颈椎病颈肌劳损患者为操作对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操作教学视频录制,时间为5min,一边录制一边介绍操作要点,语速中等语音标准,由副高职称带教教师录制完成。1.2.2实验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课结合Teach-Back教学法模式进行授课,带教教师将课前准备的相关微课视频在操作带教课上播放,使学生对上课内容有大致了解,再利用Teach-Back教学法进行带教,首先成立Teach-Back带教小组,由副高职称教师且有执业医师从事临床工作的人员担当组长,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2周的Teach-back教学法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后进行技能操作带教,按照“信息传递-评估理解-纠正避错-确认掌握”的程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1)信息传递:将微课视频播放后,Teach-Back带教小组带教教师结合视频中的知识点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操作讲解。(2)评估理解:学生一对一进行技能操作1遍,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操作知识要点,带教教师评估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必要时对学生开展提问。(3)纠正避错:对学生理解偏差或错误的操作知识点进行纠正,并再次播放微课视频内容。(4)确认掌握:再次要求学生演示操作,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此方法可循环进行,直至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操作及答对所有的问题。1.2.3对照组传统带教法带教教师上课时没有微课视频给学生观看,只是常规PPT幻灯讲授,然后进行模拟人技能操作演示,然后由学生自行练习,按照“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理论知识测试学生在学习本节技能操作带教相关知识1个月后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试题闭卷考试,满分30分,答题时间为30min,共发放试卷160份,全部作答回收。1.3.2技能操作测试学生在闭卷考试结束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每人5min技能操作考试测验,同时让学生回答技能知识要点,对操作和问答进行打分登记,满分30分,参与理论测试学生全部进行了技能操作测试。1.3.3学生回馈评价在进行完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测试后,随即给学生发放学习回馈表,包括学习兴趣激发度、技能操作掌握度、教师带教满意度以及日后是否继续接受此种带教法4项内容,以0~10分计算,0分最不理想,10分最满意。2组学生评价均收集完成,分数取平均值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比较
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发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学生评价反馈比较
2组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度、技能操作掌握度、教师带教满意度以及日后是否继续接受此种带教接受度4项内容比较发现,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县中医院20**年被**省总工会评为“职工思想教育先进单位”,20**年被**省中医药局评为“文明中医院”和**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20**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医院有四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汕尾市科研成果进步奖一、二、三等奖。今年又有一个科研课题经省中医局批准立项。
**县中医院有着四十年的建院史,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并不平坦,一九九八年的时候,全院业务收入372万元,医院处境十分艰难,为摆脱困境,医院领导班子明析发展思路,发挥本院骨伤科有一定基础的长处,我们针对薄弱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做强做大骨伤科,使**县中医院在困境中走出低谷,业务能力快速发展,硬件环境逐步改善,主要的做法是:
一、明确认识,发展骨伤专科
**中医院位于县城的城北九都山下,“九都山”的接骨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也只能四肢的手法复位,如小夹板固定等。医院对一些较复杂的病例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关节骨折病人都采用送广州医治的办法,这样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影响医院的经济收入。在县级以下的农村,骨伤的病源是较多的,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的形成,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各种各样的骨伤病人还会逐渐增多,为了减轻病者的痛苦,减少群众的经济负担,增加我们的业务收入,我们分析后认为发展骨伤科是当地人民群众迫切愿望,也是符合医院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多次会议的研究,讨论,对职工的反复动员,大家一致认为中医院做强做大骨伤科,虽然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只要全院上下一心,任何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得到解决。
二、下大气力,培养骨科人才
**县中医院成立于六十年代初,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低,师带徒的从医人员比较多,在计划经济情况下,照顾安排的人员也不少,“”前毕业的大专、本科生相继退休,“”十年中,大学毕业生少;我院大学本科、大专毕业的人员都很年轻,卫生人才出现了断层现象。中医院的待遇不如其它医院,高学历层次的人才不愿意到中医院工作,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对低学历层次的人员不愿走,高学历层次的人员不愿意留的情况,如何发挥中医院的特色,发挥自己优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房屋的建设,设备的引进虽有些难度,最难难不过人才培养,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造就一支用得上,留得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而应该有长远的计划,从医院的发展趋势着眼,朝着建设一个学历高、业务强、技术专的人才目标而努力。还应该培养适应本单位业务发展的专才,为此我们制订了《卫技人才培养规划》;《关于做好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采取了六条措施:一是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学历的人员,提高卫技人员的文化层次。二是坚持现有人员的在岗学习,鼓励医务人员参加自学考试,近几年已取得大专以上后续学历的有21人,送大学读本科的有二人。三是把好进人关,敢于顶住社会各方面的压力,限制中专以下从事临床工作,严格把住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保证卫技人员的专业化,按岗选人,择优用人。四是计发奖金与职称和业务两挂钩,体现人才的价值。五是结合贯彻《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四名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撤下来,进行转岗安置。六是由医院选派外出进修的人员,工资照发,发给在岗人员一半的奖金,另加伙食补贴,进修费、住宿费全部在单位报销。
三、专科人才,重点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许多医疗卫生单位都看到骨伤治疗这块“肉”。争着搞骨科,作为骨伤科有一定影响的**中医院,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关键就是能否与时俱进,能否使自己有跨越式的发展,走在当地骨科发展的前头,我们为了保证本院能够在当地抢占制高点,首先从培养人才入手,在四年的时间里,选派了36名医疗骨干分别到深圳,惠州,广州、佛山,武汉,上海等医院进修半年以上,其中骨科的19名师以上人员就有17名到上级医院进修,占骨科医生的89%;进修过的医生,普遍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这些人员不仅能用传统的中医手法复位治疗骨折,还能独立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椎间盘髓核摘除等手术,还应用了交锁钉、椎弓钉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治疗长管状骨骨折。最近,我们又划分了骨科专病,例如椎间盘突出,髋关节专病等,有两位医生参加了全国髋关节手术治疗学习班,提高了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现任的急诊科主任庄科雄由于学习认真,刻苦钻研骨科,三个科研成果获得汕尾市科技成果进步奖,还被评为“汕尾市科技拨尖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院已有骨科专业的主治医师16人。培养了一支医疗骨干队伍,这些年,主治以上人员从没有一个人要求调走,也没有一个调走。
四、外引内联,掌握新技术
我县地处粤东,远离广州300公里,往往信息不灵,还由于过去经济条件不允许,外出参观交流的机会相对少,一九九八年起,我院的业务发展,人才培养,得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他们派出专家教授轮流定期来我院,不仅在技术上指导,更多的是利用空闲时间给我院的医务人员上理论课,结合实际,我们的医护人员学习也有兴趣,骨伤科医院的领导还传授他们的管理经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缺的不是一般医生,关键是缺乏学科的带头人,为尽快培养自己的人才,我们采取“一带一”的拜师形式,给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目标,让中青年医师有危机感、紧迫感,形成内部竞争压力,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学习动力,请进来,不仅仅是做一、二台手术,更重要的是带动一大片,还通过农工党**省委的联络,特邀省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等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举办学习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让本院医生了解当前的新信息,新技术。
关键词:中医证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现状
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1-0071-03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性和丢失及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再生为特征的慢性、无菌性、进行犯关节的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又名骨关节病(Osteoarthrisis,OA)、退行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炎、软骨软化性关节病[1],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2]。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年龄、性别及激素水平、肥胖、地理环境、种族、骨密度、营养、遗传、免疫、代谢、职业、创伤、生物力学、吸烟、饮酒及日常生活习惯、运动方式、高学历等因素有关[3]。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OA多发生于中老年,无明确的全身或局部诱因,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继发性OA可发生于青壮年,可继发于创伤、炎症、关节不稳定、慢性反复的积累性劳损或先天性疾病等[2]。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好发部位,以女性发病为主,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肿大,无力,活动障碍并可有骨摩擦音(感),后期可有关节畸形等。有报道认为,膝关节有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者,50岁以上的人群有80%,60岁以上约90%,70岁以上可达100%,但其中有临床症状者约15%~20%(男性约15%,女性约22%)[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oint Osteoarthrisis;简称KOA)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多老年患者因此而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问题愈发突出,这也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挑战。膝骨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中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名没有确切记载,但许多著作中对部分相关疾病的描述与之颇为相似。《素问·脉要精微论》谓:“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偻俯,筋将惫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惫,形体皆极”。《素问·痹证》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从四时受邪部位分别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灵枢》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矣”。《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袭之。”明清医家在理论上对病因病机开创性的发展出“骨实则有生气”、“痹有瘀血”、“久病入络”等理论,从而对骨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5]。《证治准绳》亦云:“有风,有寒,有闪挫,有瘀血,有痰积,皆实也,肾虚其本也”,提出膝痛为本虚标实,对后世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6]指出:“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总之,中医学认为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基础,风寒湿邪侵袭及跌仆扭伤为发病诱因。即人至中年后,肝肾渐亏,筋骨失养,不荣则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驻关节,或跌仆扭伤或长期劳损,导致经络痹阻,骨脉瘀滞,不通则痛。其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湿邪入侵,痰浊内蕴,瘀血阻滞经络为标,即“本痿标痹”。
2中医证侯分类研究现状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证候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等3型。卫生部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本病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以及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三型[8]。全国规划6版教材《中医骨病学》则将本病分为:邪实证(包括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正虚证(气虚亏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痰浊)证(包括疲血留滞、疲痰凝结)[9]。此证候分类方法种类齐全,囊括了多数其他征候分型。二十一世纪新版教材《中医伤科学》对该病的证候分型为肝肾亏虚和慢性劳损(早期补气血,晚期养肝肾)。刘向前,姚共和[10]将其分为肾阳虚证、瘀阻脉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气亏虚证、痰湿阻络证、湿热阻痹证、风胜行痹证。而路志正等[11]将本病分为风寒湿痹、瘀血阻痹、肾虚骨痹、阴虚内热等证型。尚天裕[12]等认为本病是痹症中的特殊类型,认为本病因于气血虚怯、辛苦失度、肾阳不足,辨证分型为:血虚风入型、劳损感邪型、和阳虚寒凝3型。韦贵康、施祀等[13]亦认为本病是痹症之特殊类型,每因气血不足、劳累失度、肾阳不足而致,遂分为血虚入侵、气血亏虚型、阳虚血凝3型。刘洪旺等[14]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张建福[15]将本病分为6型,寒湿阻滞型、湿热蕴结型、气虚血衰型、肝肾亏虚型、热毒内攻型、瘀血蓄积型。王承德等[16]辨证分型为肾虚髓亏、肝血不足、肝阴亏虚、寒凝瘀阻、气血两虚、肾虚血瘀。叶芳等[17]辨证分型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肝肾不足。曹晓光等[18]辨证为肾虚血瘀。蒙昌荣等[19]辨证分型为肝肾亏虚、瘀血阻滞、寒湿阻滞。李民,李西海等[20]认为该病发病中有着复杂的机理和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肝肾亏虚为基础,此外还有血瘀、脾虚、痰湿等重要环节,实乃杂证。以虚为本,兼痰、瘀之实,属本虚标实之痹、痿兼证。杨锦华,曹惠英等[21]制定了中医辨证要素计分诊断标准,证候类型为:肝脾肾虚血瘀、肾阳亏虚血瘀寒湿、肾阳虚肝阴虚血瘀、肝肾阴虚血瘀。戴七一等[22~24]分型为寒湿阻络、湿热阻络、肝肾两虚、瘀血阻络、混合型。吴林生等[25]根据本病的证候表现,将本病分为7种痹证,即行痹、着痹、痛痹、热痹、瘀痹、郁痹、虚痹。邓氏等[26~27]则从其“本痿标痹”的病机出发,认为其缓解期多见肝肾不足,或夹有瘀阻脉络;急性期发作期,多见湿热下注或风寒湿痹;具体分为4型:肝肾不足(或兼有瘀阻脉络)、气血虚寒型、湿热下注、风寒湿痹四型论治,其中风寒湿痹型因风寒湿邪偏重不同,又分为行痹、着痹、痛痹3型。郭建刚[28]则综合各家辨治经验将膝关节炎分为7型:①血虚寒凝型;②血瘀寒凝型;③肝肾阴虚型;④血瘀痰湿型;⑤肝肾亏虚型;⑥肝肾亏虚和风湿痹阻型;⑦肝肾亏虚和瘀血痹阻型。宏树臣[29]则按病变特点分初、中、晚3期论治,初期重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方用化瘀定痛汤;中晚期以养血荣筋,补益肝肾为主,佐以温经通络,理气散结,方用化瘀温经汤。娄玉钤[30]、王少山、朱卫星等[31~32]亦主张分期辨证,认为初期证多瘀血阻络,中期证属肝肾亏虚,后期多为气阴两虚。娄玉钤[30]主张膝关节骨关节炎应按伤筋证、伤节证、节粘证辨证推拿治疗。周文全等[33]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将退行性骨关节疾病的中医证型分为肝肾亏虚、骨节劳损、寒凝瘀阻、骨质增生、虚夹痰瘀、骨节僵硬等证型。姚琦[34]采用膝关节骨关节炎肝肾亏虚为主,兼有风寒、湿热、瘀滞的分型方法。王玲[35]在临床上采用风寒湿痹、风寒热郁、痰瘀互结的分型来指导临床。陈基长[36]认为肾虚贯穿于膝骨性关节炎疾病过程始终,以肝肾亏虚为本,血脉不利为标,治疗当以补益肝肾,益气行血为主要治法。陈庆真[37]认为肾虚血癖是膝骨关节炎的基本病机,肾阳虚、疲阻脉络、肝肾阴虚、寒湿阻络为膝骨关节炎的常见证候,脾肾阳虚、痰湿阻络证、肾精亏损、脾虚血亏、湿热阻痹证为膝骨关节炎的可见证候。刘志豪等[38]认为肾虚血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风寒湿痹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为常见证候。
3小结
综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就其现状而言,己有的证型证候诊断标准主要来自部分专家讨论和集体研究,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型标准,主要是因为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一致,以及个人经验各有偏重,导致临床证型证候分类极为混乱,或分型论治,或分期论治、或辨病专方主治,亦或主方随证加减论治等。因此,规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显得至关重要,这将为辨证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吴岳嵩,张春才.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2]沈培芝,石印玉,陈友红.强筋方治疗实验性膝骨关节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10~13.
[3]王新军,沈明秋,刘俊昌,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研究现状[J].新疆中医药,2011:29(3):77~80.
[4]邓晋丰,钟广玲,刘金文.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设,2005:282.
[5]肖林榕,郑红.明清医家论治骨痹(骨关节炎)临床理论的发展[J].中医文献杂志,2003;(2):10~12.
[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482.
[7]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1):349~353.
[9]袁浩.娄多峰,等.中医骨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62.
[10]姚共和,刘向前.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9):23~24.
[11]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10~611.
[12]尚天裕,董福慧,等.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18~420.
[13]韦贵康,施祀.实用中医骨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24~627.
[14]刘洪旺,刘志刚,孙宝金,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中医辨证施治[J].中国骨伤,1997,10(4):27.
[15]张建福.骨质增生病的中西医诊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9.
[16]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60~765.
[17]叶芳,叶胥华.辨证施治膝骨性关节炎81 例[J].陕西中医,2005:26(12):1302~1303.
[18]曹晓光,唐勇,王冠军,等.从肾虚血瘀论治膝骨性关节炎[J].陕西中医.2009:30(11):125~126.
[19]蒙昌荣,李滋,樊莉等.针刺治疗不同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 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83~1084.
[20]李民,李西海,梁文娜,等.膝骨性关节炎中医病理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药,2009,40(2):22~23.
[21]杨锦华,曹惠英,冯仲锴,等.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J].中医正骨,2005,17(7):19~21.
[22]戴七一,杨泽贤,欧国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与疼痛的关系[J].中医正骨,2010,22(2):7~11.
[23]戴七一,张坤赐,陈秋顺,等.膝骨性关节炎分型与体重、病程的关系[J].中医正骨,2007,19(2):19~20.
[24]戴七一,刘百玲,韦家宁,等.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型与性别、年龄的关[J].中医正骨,2007,19(10):12~13.
[25]吴林生,金嫣莉.中药及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1例疗效分析[J].中医杂志,1993,34(12):742.
[26]邓晋丰,钟广玲,刘金文,等.骨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2~289.
[27]邓晋丰,刘金文.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1~ 274.
[28]郭建刚,冯坤,赵移珍,等.中药内服治疗骨性关节炎新进展[J].中医正骨2002,14(4):54.
[29]宏树臣.中医指针综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骨伤,1998,11(5):23.
[30]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8.
[31]朱卫星,韩玉范,李成军,等.五联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14~15.
[32]王少山,张世华,邱红明,等.骨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38~360.
[33]周文全,李祥国.中医老年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0~941.
[34]姚琦.中医辨证论治膝骨性关节炎65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07.
[35]王玲.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10):30.
[36]黄枫,郑晓辉.陈基长教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6):11~12.
[37]陈庆真.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证侯规范化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痹证/中医病机;《金匮要略》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简称OA)临床上又称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的多发部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有关骨性关节炎的研究又迎来了新的热潮,并引进了循证医学的概念,使本病的相关研究达到新的高度。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对此病症的研究奠基于秦汉,充实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完善于明、清,创新于现代[1-3]。《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灵枢·营卫篇》中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由于老人气血亏虚,风寒湿邪易客注凝结于关节,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乃发为本病。《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当人衰老时,肾精亦衰减,不足以养骨,则可出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症[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5]指出“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又指出有形于外而不足于内之“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同时认为:“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便为历节。”并指出“汗出入水中”,“饮酒汗出当风”及“风血相搏”为历节病发病诱因。“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至隋代《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亦有血气虚,受风邪而得之者。”唐朝《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则认为外伤瘀血也可产生痹症;金元时期更进一步认识到“劳力之人”、“辛劳过度”也可至痹。通过以上关于痹症的论述表明,这一时期的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慢性劳损可以引起某些痹症。清朝叶天士所著《临证医案指南》中有关痹症的论述作了精辟的总结:气血营卫内虚是致病的内在条件,风寒湿邪外袭是致痹的外在因素,经络气血阻滞则是痹症的主要病机。可谓言简意赅、透彻明了,高度概括。总之,祖国医学认为:(1)人体肝肾精血不足,筋脉失养,寒湿之邪侵入人体,流注关节,使气血痹阻,即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2)或过力劳伤,或跌打损伤,瘀血停滞,经脉瘀阻,均可发为此病,即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由于瘀血阻络,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引起关节刺痛、顿痛或肿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屈伸不利等症。
2 循证医学和骨关节炎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国际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6]。目的是要把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形成可供系统评价的证据;搜集、整理证据,进行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 SR);临床诊疗原则的调整;应用EBM证据和新的诊疗原则指导临床实践。余丹丹等[7]从29篇有关膝痛康复干预的文献进行循证研究,结果推荐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治疗性练习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临床重要效益;而温热疗法,治疗性按摩、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性超声、电刺激和综合康复干预等缺乏功效证据,这些推荐获得了实践者良好(73%经皮神经电刺激,98%练习)支持。在中医关于骨关节炎的研究中引进循证医学的意义有两条[8]:(1)可以解释不同方药用于同一病却都能有效的病因病理;(2)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选择最佳处方,指导临床用药。
现代研究表明,保持廉便验安全优势:中药能延缓膝OA的病理进程,但不能完全阻止骨关节炎的进展,对已经变性的软骨无可逆作用,但其预防软骨退变的作用是肯定的[9],贵在早治,积极发挥中医药预防膝OA的作用。有人观察以中医柔肝为治法的中药软骨方及非甾体类抗炎药扶他林对实验性骨关节炎家兔正常效应部分(胃粘膜、肾皮质)PGE2和发病部位(关节滑液)PGE2的影响,结果为扶他林对胃粘膜和关节滑液中的PGE2有明显抑制作用,软骨号方只对关节滑液中的PGE2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不及扶他林,但对正常效应部位(胃粘膜、肾皮质)的PGE2不抑制,无胃肠道副作用[10]。
任何医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为了有效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疗效,我们若能撷取循证医学精髓,为中医药治疗膝OA所用,定能扬中医之长,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肖经难,谢 丹.骨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2):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82.
[4]贺 宪,魏春山,陈孝银.“肾主骨”在骨伤临床中运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4.
[5]侯洪涛,蒋 明.《金匮要略·历节篇》对治疗关节病的意义[J].江西中医药,2005,4(36):10.
[6]罗 侃,罗 畅,剡 雄.从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论治谈中西医结合的前景[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6):11,3.
[7]余丹丹,王和鸣.中医骨伤科与循证医学[J].中医正骨,2006,18(1):63-65.
[8]沈钦荣.循证医学在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05,20(6):25-26.
在大型三甲医院林立的北京,这所地处北京南部大兴区的普通二级综合医院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该院的特色科室——骨伤科。据记者了解,早在1990年,该院骨伤科病床就已达到90张,并于1991年设立干部和外宾病房,陆续接待了多名国家级运动员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俄罗斯等国的患者。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红星医院骨伤科治疗高位截瘫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该科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方面的突破。至今,该院骨伤科的医护人员仍孜孜不倦地用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的独特治疗方法,为众多国内外慕名而来的患者服务着。
近日,记者采访了红星医院院长王海英。王海英院长说:“红星医院经过55年的努力拼搏,留下了令人羡慕的光辉历程,在骨伤科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两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红星医院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我在感受到身上担子重的同时,也非常有信心带领全院职工,将医院建成具有专科特色和综合医疗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带领全院上下开创红星医院新的历史!”
享誉海外,特色鲜明的骨伤科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详细介绍了该院最有特色的骨伤科和学科带头人贾国庆主任医师。她说,骨伤科创立于198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安广林专家、任玉衡教授、李方祥博士及贾国庆主任医师等几代老专家的带领下,集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即大重量牵引、悬浮式牵引下整复手法,以及踩法、药物熏蒸、小针刀、血液循环驱动、脉冲磁疗、功能锻炼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贾国庆主任医师一直作为红星医院骨伤科学科带头人,从事骨伤专业三十余年,把传统正骨医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骨伤科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和较深造诣,并带领骨伤科团队,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上的独到优势,建立了手法研究室,开设专家门诊,采用手法推拿按摩、牵引、踩法、中药熏蒸、针刀等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腰扭伤、腰椎峡部裂及滑脱、胸腰椎压缩骨折、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引起的高低位截瘫等各类骨伤科常见、疑难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该科室一直注重学科发展,先后开展了诱发电位检查、骨密度检查、熏蒸和整体牵引技术。多年来,骨伤科除建立普通病房外,从1991年起还开设了外宾和特需病房,先后接待了法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病人来医院诊治。国内多位著名运动员也先后来红星医院诊治,还大量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贾国庆主任医师作为骨伤科学科带头人,因医术精湛,曾多次受邀到新加坡、香港、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会诊和讲学,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贾国庆主任医师于1990年应香港骨科学会邀请,学术交流3个月;1993年,应缅甸卫生部邀请,在该国举办骨伤科学习班3个月;1995年至2002年,每年到新加坡进行一次讲学;还于1993年荣获缅甸政府奖章,1988年获得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医师称号,2010年被评为大兴区中医骨伤科首席专家。他带领的骨伤科团队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单位、大兴区卫生系统文明服务科室、大兴区重点学科和北京市及大兴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该科还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三维动态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一刀法’治疗腰臀部皮神经卡压综合证的诊疗规范及社区示范推广研究”获大兴区科研课题;“贾氏悬浮式牵引床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观察”获北京中医管理局青年项目研究课题;他研制发明的“悬浮式正脊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抓住机遇,准确定位
王海英院长表示,随着“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和北京市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的落实,未来几年,她将坚持医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医院发展与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相适应,将红星医院建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二级甲等医院,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振奋人心又通过努力切实可行的远景规划,指导全院上下开创新的历史。王海英院长提出,在全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红星医院必须以北京市和大兴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为前提,结合医院现状和发展的实际,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红星医院功能定位和周边经济社会特点、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服务体系,努力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医院发展规划中,必须坚持政府定位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兼顾城乡居民不同医疗服务需求,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的原则。
据了解,大兴区红星医院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为,在未来5年内,把红星医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为此制定了分阶段的分目标,包括医院的功能定位与科室设置,医院应重点优先发展的学科或技术特色,医院的技术队伍培养与人才引进,科研教学与信息管理,医院运营与设备管理,品牌塑造与医院文化等内容。
王海英院长强调,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中间层次。她认为,红星医院定位于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大兴旧宫、瀛海、亦庄、西红门、青云店镇的50万人口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功能。“十二五”期间应实现并超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至2015年,应能够对当地区域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能够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治、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够指导基层,形成与当地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体系;实现大兴区卫生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对红星医院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注重学科、人才、文化建设
在采访中,王海英院长还向记者介绍了红星医院未来几年的学科建设规划。医院未来学科建设的重点将由骨伤科诊疗中心、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骨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妇产科诊疗中心、内科诊疗中心组成。医院将根据本地区、本市乃至全国病人的就医实际需要,逐步开放床位达到600 张;在内科中分设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和内分泌消化科;在外科中分设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等专业组;妇产科分设为妇科和产科;增加重症医学科、高压氧、肾透析科和病理科等,承担区域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作为品牌科室,医院非常重视骨伤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前,该院骨科诊疗中心由骨外科和骨伤科组成。骨伤科开放床位110 张,骨外科开放床位46张;骨伤科和骨外科人员结构梯队合理,在区内外具有品牌影响力。根据红星医院发展历史、现状和技术特色,中西医骨科结合强强联合,能够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脊柱脊髓疾病骨科治疗中心。王海英院长介绍说,在医院的规划中,至2015年,骨伤科保持非手术疗法治疗运动创伤性疾病的医疗特色,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以特色和质量吸引更多病人,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效益;引进人才,培养队伍,形成结构更趋理的专业技术梯队;骨外科以手术治疗老年性骨科疾病为主,同时两个科室要注重开展科研和临床教学工作,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区、市级相关学术领域承担科研课题3到5项,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至20 篇;打造骨科诊疗中心牌特色,使红星医院的骨伤科达到国家级中医示范专科水平,并积极开展学科合作与学术交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望京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
“针对辖区居民育龄妇女多的人口特点和医疗需求,我院将妇科与产科作为医院重点发展的专科。”王海英院长说,“至2015年,我院妇产科床位增加至80张,并分设妇科和产科,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科室主任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并担任相关专业的学术职务。能够成功开展二级综合医院分等标准中所要求的全部诊疗技术,能够承担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诊治;开展妇科与产科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争取获区级或市级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
王海英院长还认识到,红星医院的人才和技术队伍相对薄弱,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是其关键。建立一支技术职务、年龄和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技术硬、素质高的队伍,对提高医院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医院应拿出经费,鼓励岗位自学、开展在职培训,采取请进来讲座、示范,走出去参观、学习等方法,在医院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培训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管理技能的提高,以提高医院的管理绩效。至2015年,使临床全部科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以上人员达到硕士以上学历,90%以上的临床医师具有医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按照岗位设置标准,在全体医务人员中,正高职称应占3%,副高职称应占9%,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技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薄弱点之一是学科带头人的欠缺,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带头人,这是决定医院整体和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医院将根据重点发展的学科,引进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搭建合理的技术梯队。学科带头人应有三级甲等医院重点学科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医院要发展,还应注重医院文化与品牌塑造。王海英院长表示,未来几年,红星医院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敬业、关爱、厚德、精医”为院训,以“除人类疾患、助健康完美”为使命,努力创造使百姓放心、患者满意的医院。
未来发展策略和四大工程
王海英院长还介绍说,医院将按照“医院管理科学化,服务行为规范化,信息网络微机化,医院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实施“品牌战略、服务战略、人才战略”三大战略,狠抓医院的软、硬件建设,严格遵循临床医学规范,提供快速、完整、合理的人性化服务,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定位,以科室全面发展为基础,以骨伤特色专科为龙头,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医院将采用合理定位、强化内涵、扬长补短和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医外治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7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1(a)-086-02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骨膜、关节囊等软组织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是各种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软组织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疾病,其病理变化以局部急性炎症与修复为主要特征。中医称之为“筋伤”,多为外来暴力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青紫瘀斑等。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感冒。很多医学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中医学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有其独特的疗效, 故被广大医生和患者广为采用。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本病进行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急性软组织损伤在中医骨伤科辨证中属于“伤筋”的范畴,《素问・五脏生成》其记载:“诸筋者,皆属于节。”唐・王冰注:“筋气之坚结者,皆络于骨节之间”。由此可见,古人认为的筋,即是骨节部位附着的有形之物。清代医家高士赚说:“大筋连于骨内,小筋络于骨外。”指出筋的作用是连接骨骼与关节,并支持肢体的各种运动。《灵枢・本脏篇》记载:“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癖结不散,则为肿为痛。”《医宗金鉴》云:“损伤之症,肿痛者,乃疲血凝结作痛也。”明代薛已《正体类要》中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是形伤气也。人体受到外力搏击,血脉经络挫伤,血气运行不畅,经络筋脉气机格阻,不通则痛,所以张子和有“诸痛瞥生于气”之论。气受伤,局部阻滞,营卫不行,气机闭塞,瘀血形成。《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祖国医学根据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总结出“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形成了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分期用药综合治疗体系。尤其以外治法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外用药物早在《神农本草经》、《五十二病方》等著作中就有记载,1931年出土的《居延汉简》还记录了汉代军医以膏药为主治疗各种损伤的方药,《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已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敷贴的方药。外用药方面形成了以敷贴药、搽擦药、熏洗湿敷药及热慰药为主的外用药体系。
2 本病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一个重要的特色。中医治疗各种疾病是都采取辨证论治[1]的方法,对本病也不例外,所以治疗无论是施行手法,还是内外用药,首先要辨证明确。
对于本病祖国医学认为:邪伤以风、寒、湿三邪为多见。可见风邪侵袭经络、肌肤,经气阻滞、肌肤麻痹,则可出现肌肤麻木等症,为风邪中络证。风与寒湿合邪,侵袭筋骨关节,阻弊经络,则可见肢体关节游走疼痛,从而形成风胜行痹症。可见湿郁于体表,阻滞经络以致肢体困重、酸痛。并可见风寒湿三邪合并为病,进而阻滞气机形成气滞,气滞而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由于“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气与血两者相互影响。
作为辨证论治体系的结论――方,这一祖国医学的重要特色,其组成必定会是一个治疗各种症候的复合体。以三七散[2]为例:三七散以三七、当归为主药,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和活血化瘀之双向调节功能,其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血,能改善血液浓、黏、聚、凝状态,确有明显镇痛、抗炎的作用。当归可抗菌、抗炎、镇痛,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对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的机体具有调节作用。川芎、川牛膝、儿茶、没药、乳香可益气化瘀、消肿止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改善外周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形成,具有镇静、镇痛、抗炎的作用,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象牙、象皮可清热镇惊、解毒、活血止血、敛疮。木瓜、续断可舒筋活络,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调经脉。其中木瓜煎剂对小鼠蛋清性关节炎有消肿作用。土鳖虫的主要功效是破血逐瘀,续骨接骨。龙骨具有收敛止血、生肌敛疮,镇静、催眠的作用。自然铜具有抗菌,促进骨折愈合,散瘀止痛,接骨疗伤的功效。所以治疗方面以“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同时视其征候,再配合活血化瘀、消肿散结、行气活血、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温经散寒、舒经通络等药物来治疗本病。
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软组织损病方面,对外用药擦剂、膏药、药膏等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川花膏:孟宪军[3]采用川花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川花膏能够抑制创伤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炎症介质的稀释和运转。临床表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舒筋活血散:李洪斌[4]采用本方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16例进行临床实验观察发现,该药直接敷于患处,药力集中,直达病所,使炎消、瘀散、血活、筋续、痛止,促进创伤愈合,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8%,说明舒筋活血散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可靠。③消痛宁:郝世渊[5]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消痛宁具有止痒和微弱的局麻作用,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敏感,抑制痛觉神经起镇痛作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消痛宁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478例,总有效率为100%,说明软痛膏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可靠。④复方西红花膏:罗毅文[6]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复方西红花膏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来达到组织修复目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除以上几种药方外还有损伤康复膏[7]、肿痛酊[8]等多种有效药方,都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现代医家发现外用制剂透皮吸收[9,10]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外用药物的透皮吸收机理在中医早有论述,清代名医徐洄溪曾有过一段论述:“今所用之膏药,古谓之敷贴,其用大端有二:一以治表、一以治里。治表者如呼脓去腐止痛生肌,并摭风肉之类,其膏宜轻薄而日换,此理人所易知;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多,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厚而久贴,此理人所难知,何也?”他又解释说:“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这一段论述已相当明确地阐明了皮肤吸收的机理。
3 目前祖国医学对本病治疗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中药外治法对软组织损伤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药外治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不引起注意。①重临床经验总结,轻外治理论研究:理论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和先导,只有理论医学的突破,才可促进临床医学的飞快发展。但是综观近20余年有关中药外治的研究资料,却是以民间验方收集、古代文献整理及临床经验总结为主,鲜见深入地进行中药外治理论的研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将会影响其发展。②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高科技重大突破少:近些年中药外治法的研究,不少仍停留在中医古方或民间验方的临床观察验证上,粗糙的制剂,简单的观察,低水平的重复,而没有引进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来对古人的经验和疗效确切的验方进行研究,以使配方更加合理、制剂更加精致、使用更加方便,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在骨伤科领域的应用,必将对骨伤科的临床实践及临床课题研究产生划时代的影响。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循证医学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11]。循证医学的核心(随机、对照和盲法) 是寻找共性的东西,无论是随机对照试验(RCT)、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还是综合多个同一研究目的的、高质量的单一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 分析,无不体现了这一核心。而中医药学的核心――辨证论治,却是寻求个性的东西。中医诊断疾病经验性和主观性较大,不同的中医师诊断同一个患者,肯定有出入。不见患者怎么辨证论治?见了患者怎么实现盲法?如何有效地消除单盲法的偏倚?其一,影响患者随机分组的必要因素太多,这些因素包括证候不同,证候相同但是症状不同,证候相同,症状相同但是用药不同,证候相同、症状相同、用药相同但是所用中药的产地不同、采收季节不同、炮制过程因人而异等,如此众多的异质性因素都必须考虑进去,所需患者的数量必然巨大。中医的医案绝大多数是一个医案只记录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而不是一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原因很简单,就多因素疾病而言,相同疾病、相同症状、相同用药的患者,重现性较小,怎样随机分组?其二,大多数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可控性、有效成分均一性至今没有很好解决,这是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严重问题。现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的总体状况是,贵重的中药假的多,便宜的中药缺的多,劣药横行。目前“方对药不灵”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常见现象。这些问题循证医学目前尚无法解决。简而言之,循证医学的核心要求是相同疾病、相同用药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和盲法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个要求对中医药学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做不到。生搬硬套这个要求也不能获得真实的结果。再者,循证医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评价结果的方法,而不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方法,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不仅需要前者,更需要后者。循证医学目前的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客观评价中医药学的临床研究,即使能行,发现问题后还是要在中医药学本身找原因,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些认为只要在中医药学临床研究中大量使用循证医学目前的理论和方法就能大幅度提高中医药学临床研究质量、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有效率和重复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综上所述,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医外治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中医治疗的特殊性,使得其与现代医学研究缺乏沟通、缺乏说服力。所以应该在现代医学与中医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中寻找一个结合点,使得中医的治疗效果得到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的证实,同时可对透皮技术进行深一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透皮吸收理论及透皮促进剂的推广,外用药在不断寻找运用简便、廉验、效果好的新剂型。这个可以成为是中医外治急性软组织损伤一个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李伟强.中医骨伤科外治法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6):28-29.
[2]贺延新.三七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7,19(4):14.
[3]孟宪军.川花膏抗急性软组织损伤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74-76.
[4]李洪斌.舒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21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22.
[5]郝世渊.消痛宁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478例[J].陕西中医,2006,27(8):982.
[6]罗毅文.复方西红花膏对损伤组织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6,14(3):26-29.
[7]张汉庆.截血膏治疗急性闭合性四肢软组织损伤[J].中国中医急症,2004,3(5):323.
[8]朱勇.肿痛酊治疗软组织损伤416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7):414-415.
[9]宋友华.药物透皮给药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3):139.
[10]孙考详.中药透皮吸收研究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1996,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