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低碳环保的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低碳环保的感悟

第1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做一个低碳人已将成为我们现在校园生活的流行词语。今天,全球气候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知,北京及周边城市连续几天的雾霾、扬沙天气不断波及、黄色预警不断发出;由于全球变暖靠近北极圈岛国-冰岛、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也许在某一天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CO2过量排放不仅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它将加剧环境的污染,人们不能畅快的呼吸、饮水和吃饭,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地球已向我们发出警告,我们不得不将面临气候等环境问题的挑战,低碳社会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低碳社会就是人们由以前的生活模式向低碳的全面转型,是对生活中资源合理利用、适度消费的坚定信仰崇尚。实际上,低碳是一种和谐,是自然与人,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所以低碳文化不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并注重资源的自然生长规律,尊重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或盲目的开发利用自然。其实在古时候,人们就非常注重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所以低碳生活正是在顺应自然规律,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美好的资源的同时,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这是新时期的低碳文化和精神文明,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高校是传播新思想,新理念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理应承担节能、减排的先导和创造者,是宣传低碳文化的倡导者。高职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在高校传播低碳文化,进行节能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本身的能源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能源而且学生由于熏陶于绿色节能的文化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形成低碳理念,并由此产生掌握绿色节能技术的愿望;进而培养出大批绿色节能环保人才,对社会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提倡低碳文化,建设低碳文化是高职院校顺应自然,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自身办学效率的必然之举,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实行低碳节能文化教育对策

2.1国内外低碳校园建设实例

为推进绿色节能教育,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行了低碳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实验室。许多高校还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如上海交通大学开设“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建筑节能技术”等课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率先开展了绿色校园试点建设,把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基础教育课程;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开设了与能源相关的选修课;台北大学建立了《能源教育》通识课程,并建有相关课程的网站;美国已有400所高校的校长共同签署一份协议,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哈佛大学设立“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和计划。高校在研究低碳技术和改善低碳环境方面上有很大的优势,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低碳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显著成果。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后,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并承诺到2016年能源消耗下降为2006年的30%,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绿色大学”的建设,成立了环保办公室、节能办公室,制定相应的措施,由校长带队,注重绿化、注重节能,安装节能装置,开发节能课题,节能教育进课堂。

2.2专业教学渗透低碳文化

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在教学内容上,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融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同时还要深化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既传授各专业知识的同时又保证节能环保教育能够有计划的执行。高职院校尤其是建筑类院校,在进行低碳文化教育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普及、新能源利用的知识,先进的节能技术使用和推广、建筑节能知识的应用和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都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都将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将绿色理念,低碳环保教育,绿色建筑技术、低碳教育、低碳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引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增进低碳文化的内涵;将“低碳环保”、“能源与节能”、“建筑节能”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或有机的融入到专业课程和教学中,普及和培养建筑类高职生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等技能和知识;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节能技术的创新,使学生在掌握最新的绿色节能理念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3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体会低碳理念,开展低碳图书节活动,让学生在《地球传》《寂静的春天》《淮河的警告》《另一种危机》《后天》等小说,了解河流、山川、海洋、空气破坏的现状及给后人带来的危机,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请专家教授来校进行低碳、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讲座,用大数据和实例讲解全球变暖对全球、对世界及中国的影响,向学生普及低碳常识,进行关于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生活价值观,意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不仅是全社会的需要,更是自身不受健康侵犯的需要,增强学生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增强自身的健康保护意识;开展绿色节能建筑的展示活动,节能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建筑节能竞赛活动,提高教师及学生的低碳环保素养,推行建筑低碳节能校园的建设,为建设节能校园献计献策;推广各种低碳创意和技巧制作,通过活动开展“低碳教室“”低碳班级“”光盘行动”提升学生自身的低碳素养,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选择低碳生活,适应这种低碳节奏,而不是被动接受;开发并设置“CO2排放量查询”计算器,少用纸巾,重拾手帕,在校园形成谁低碳谁时尚的风气,并亲身参与到各类低碳的宣传活动,成为具有低碳素质并肩负低碳文化传播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3结语

第2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国家馆也将以不同的方式阐释各自对于城市、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悟:中国的“东方之冠“、日本的“蚕茧”、加拿大的“枫叶”、澳大利亚的“圣石”、芬兰的“冰壶”……2010年,我刊将陆续介绍世博会上异彩纷呈的国家馆,以及健康游世博等相关知识,期待大家参与世博,共享世博,提前感受2030年城市居住生活方式。

迎世博 健康你我他

绿色出行,助力“低碳世博”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刘登国

影响气温变化的关键是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当浓度增加时,地球表面的温度就随之上升,导致地球变暖。研究发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10-6上升到现在的380×10-6。如果目前使用矿物燃料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超过700×10-6,这可能导致全球气候上升1.4至5.8摄氏度。全球变暖很可能的结果是,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如干旱、热浪以及由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水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经济和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中国2010 年上海世博会非常重视贯彻生态、环保、绿色世博的理念,努力打造“低碳世博”,其目的在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畅通的出行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努力实现“低碳世博”。为减轻污染,保障健康,倡议世博参观者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参观世博会。

职业司机或私家车驾驶员汽车导致能源(化石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空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增加经济负担。

建议:尽量少开车、多拼车;选购环保型车辆;尽量少开空调;尽量在早晚比较凉快时加油;经常检测尾气排放,超标时赶紧检修。

公交/骑行/步行一族一辆公共汽车高峰期的运载能力是小汽车的数十倍,既减少了人均乘车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铁的运客量是公交车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

建议:打车时,多人合乘;地铁/城铁比公共汽车更环保;只要天气气温和距离合适,步行/骑车的方式最节能、最环保。

长途旅行者 在所有长途交通工具中,火车比飞机更清洁和节能,能源消耗降低40%~70%,污染降低85%。短途旅行中,火车或者长途汽车要比飞机节省2~3倍的能源,越长的路程,节省越多。

建议:坐火车和长途汽车比坐飞机和小汽车更加环保,在1000公里以内的旅行者尽量不要乘坐飞机。

此外,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经济成本,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如按每棵冷杉树30年内可以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自驾车耗油100升所产生的270千克二氧化碳,大概需要种3棵冷杉树,在接下来的30年里才能将其“消化”掉。

我们呼吁和期待,在参观世博的过程中,大家要积极参与低碳活动,宣传低碳理念,为打造“低碳世博”做出贡献。

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小汽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地铁>自行车>步行

不同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附件 碳足迹计算方法:

开车CO2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飞机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CO2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275

飞机中途旅行(200~1000公里)CO2排放量(千克)=55+0.105×(公里数-200)

飞机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CO2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用电的CO2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新概念

1.一吨(1000 kg)二氧化碳:在25摄氏度和常压下,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所占体积相当于550立方米,而一个25米泳道的普通游泳池体积约1250立方米。

2.下列行为,可以排放一吨二氧化碳:乘坐飞机3200公里;开越野车开2160公里;开中型小轿车3040公里;开混合动力车9600公里;开启电脑10600小时;放牧一头乌干达奶牛8个月。

3.下列行为,可以抵销一吨二氧化碳:将5个100瓦的灯泡更换为18瓦的节能灯泡,并运行1年;将20台电冰箱更换为高效节能冰箱,并运行1年;在中国西南山地种植九棵生长期为30年的冷杉树。

海宝指路

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依托中国国家馆恢宏大气的建筑空间,采用艺术装置的手法来营造空间与造型,并利用多媒体影像手段和其他多元的艺术手法表现设计理念。展示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区《智慧之旅》,33米层功能展区《绽放的城市》。分别从核心展示、动感体验、未来畅想3个层次,演绎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表现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第3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下面是我就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品德教学“生活化”,生活“品德化”的教学策略,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研究和总结,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习惯养成:浇树浇根

浇树浇根,教育要从小抓起,从细节抓起。小学是基础教育,是根基教育。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是在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在影响、渗透、熏陶中悄无声息地积累、塑造、成就的。所以,小学的品德教育,应从细节入手,以活动为推手,充分挖掘、放大其育人因素,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1.“光盘”显文明。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为了响应《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全面推行“八礼四仪”,将“餐饮之礼”教育作为低年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内容。而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于小学的生活是陌生的,班主任老师利用晨会和班队会明确“餐饮之礼”的目标,在一次次的就餐过程中不断观察、实践和总结,改进了许多具体措施。细化到班级规划进食堂路线,学生的就餐位置安排,分餐的最优化合作,小桌长的光盘监督,餐后分组整理餐盘,打扫桌面,清洗抹布等等。力求做到餐前整齐,餐中安静,餐后干净。餐饮之礼,从我做起,从每餐做起,在低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就餐秩序更井然了,就餐过程更安静了,光盘行动更见效了。

2.“坐、立、行”,重养成。除了餐饮习惯之外,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坐、立、走的姿势也尤其重要。为此,我们低年级的品德组教师围绕课题《坐立走 有精神》展开了一次集体备课,目的使低年级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从坐、立、走开始”,让孩子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养成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并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蓬勃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在坐立走时表现出“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良好精神风貌和气质。通过直观示范、情境模拟等手段,让学生掌握坐、立、走的正确姿势。在生活中,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利用互相提醒、互相监督、相互比赛等方式坚持做到“坐立走,有精神”。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认真训练、总结,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里,有老师的严格要求;回家后,家长也应如此,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

二、责任意识:滴水穿石

责任感,不在一朝一夕,不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聚沙成塔的慢过程。需要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感受、体验,逐步形成。这过程犹如滴水穿石,一滴水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在时间的堆积中,滴水就有穿石的惊人力量。

1.低碳节能,“小”事做起。结合今年的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我们开展了“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的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作以“低碳节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介绍节能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少先队员们走上街头向家乡人民宣传节能环保知识,发《携手低碳节能共建蓝天碧水》倡议书。同时也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节能低碳,从我做起”行动。践行节能从身边做起: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分办公经费等等。教师首先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才能培养出有责任的学生。

2.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在节能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邀请吴江区环保宣讲团的老师们来到我校,给师生们作了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知识讲座。老师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了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垃圾处理的优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情况;垃圾分类的种类。老师们深入浅出地从垃圾的危害、开展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起,用大量的图表及图示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又列举了身边许多具体的例子。讲座之后,我们还在低年级中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评选活动,在中高年级中开展了垃圾分类自制小报评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我做起,带动他们的父母进行垃圾分类,在社会上参与各类环保活动。通过家庭、校园、社会三方配合的全方位培养,使学生接受的环保教育从表象深入内心,逐渐成为他们的良好行为和自觉习惯,使得“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这一环保主题逐渐深入人心。

三、热爱生活:播种太阳

“无聊”是这个时代童年的主题,奇妙的电脑游戏无法代替生活的鲜活和真实。引导孩子观察自然、亲近生活,感受四季的色彩和温度,触摸万物的柔韧和坚固,让孩子喜欢自然,热爱生活,犹如在他们心里播种催发万物的太阳。这份播种,功在当代,利在未来,对孩子的成长受益终身。

冬天来了,孩子对冬天有无限的遐想。我们品德组开展《踏雪玩冰》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冰锣”的活动吸引了这群孩子,通过制作冰锣,小朋友可以观察“水――冰”的变化,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很适合小朋友自己亲手制作。如找一个盘子类容器,爱心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都可以,在里面加上水,水中可以放颜料、小玩具、彩色小纸屑、玻璃珠等等,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记放一根拎的绳子。然后放在冰箱冷冻室里冻上4小时以上,等水凝结成冰后,就可以从容器中取出来啦!小朋友们拿着自己制作好的冰锣可开心了。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重新认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第4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伴随着工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据统计,目前传统化学产业每年制造的有害废物已达3—4亿吨,一些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酚类和氰类污染造成的鱼贝类中毒,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气温升高等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清洁健康,于是“绿色化学”的概念应运而生并伴随着环保观念的流行而渐入人心。“绿色化学”,其核心内容为提高对原料的有效利用,尽量消除和避免使用有毒和危险试剂,并争取将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在高校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机实验是基础课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因开设相关实验的高校多、项目繁杂,且存在药品浪费严重,甚至随意处理废气废液等现象,难免聚沙成塔累积效应,无形中给实验室及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加以预防和解决,将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加以探讨研究。

2.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目标的若干措施

2.1绿色化学意识的树立与培养若想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要求教师能够率先把握环保低碳理念,并积极实施环境无害化学实验管理模式。为此,应首先将绿色化学的相关概念及原则融入到课堂管理中,并进行科学指导。例如,在课前预习阶段积极引导学生以查找资料的方式初步了解相关实验试剂的毒性及其对环境产生的损害和影响,并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材,通过改良步骤或运用技术手段减少对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的使用,并有针对性地降低有害副产物的产生和排放。再如,应密切关注实验整体的进行情况,及时纠正一些因意识疏忽而造成的装置安装问题,阻止因其导致的仪器损害或有毒物质泄漏现象的出现。通过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之在观念上重视化学实验绿色化,在学习中掌握更新实现绿色化学目标的方法途径。另外,可在教学过程中将能否贯彻绿色化学意识、积极实施对环境友好举措作为考核项目之一,杜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慎造成的药品浪费、随意丢弃废物等现象的发生。

2.2实验试剂的选用与教学内容的革新完善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难免使用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原料,这些试剂不但用量大,而且存在危险和污染,如果能勇于突破定性思维和教材,在保证实现原有教学目标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取低碳无害试剂,也能起到推广“绿色化学”的目的。比如在原料与催化剂的革新方向上,可用无毒高效原料代替有毒原料,用新型催化剂取代腐蚀性严重的催化剂。在此试举两例:在利用硝酸氧化环己醇和环己酮制备1.6—己二酸的实验中,传统教科书一般选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高锰酸钾具有放热强烈、有毒等不良特性,并不符合低碳环保标准,但若改用过氧化氢做氧化剂,则副产物是水,其污染程度不会随反应的进行而增加,部分实现了绿色化学目标的达成。又如,在乙酸正丁酯制备过程中,将具有腐蚀性、易产生碳化异构化等副反应的催化剂浓硫酸,改为固体催化剂一水合硫酸氢钠,不但能够降低实验过程中“三废”的生成量,还能将产品率由70%提高到90%,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可选用学生熟悉的天然食品代替有机药物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利用茶叶提取咖啡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索氏提取器的用法;采用橘皮改良过去使用的苯甲醛完成水蒸气蒸馏实验,而蒸馏得到的柠檬烯又具有光学活性,可将其进一步用作测定旋光度的原料。在教学设计环节,应使实验内容及实施方式趋向低碳环保。内容低碳化主要反映在合成路线的设计上,可用综合性较强、合成路线较复杂的实验代替目的过于单一的项目。如仅选取溴乙烷的制备这一个实验,就能够学习吸收有害气体、蒸馏、分液、萃取、干燥等重要方法,可大大降低实验项目无意义的重复性。另外,可适时设计一些具有连续性的实验,使回收到的产物作为反应物而被重新利用。如在甲基橙的制备实验中得到的产物可作为重结晶实验的主要试剂而被循环使用,将制备好的乙酰水杨酸用于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检验等。这样设计的优势还在于,因前一产品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可提高学生对结果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感悟,通过连续的实验过程,培养其环保节约意识。实施方式的低碳化主要在剂量的半微量或微量化过程中得以体现。将一些污染较严重实验的规模进行相应的缩小处理,是运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方法新技术对常量实验进行改革的必经之路。例如在茶叶提取咖啡因的实验中,将乙醇用量从150ml降低至70ml即能提取到产物咖啡因,再如环己酮的制备及苯乙酮的制备实验中,可将有害原料环己醇和乙酸酐用量减少到原量的1/5,除提高实验绿色化外又能有效地提高产率。由此可见,微量实验值得推广的原因在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有机实验的危险性,同时减少了因处理“三废”带来的压力。除此而外,微量及半微量实验的规模更接近于科研现状,它的安全性和低成本大大促进了开放式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出率,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胆大心细的实验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常量和微量实验交替配合的模式,将更有利于化学实验绿色化目标的实现。

2.3合理进行三废处理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若不将“三废”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一定的污染和伤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结合以下几点有效提高实验室中对“三废”的处理效率:

(1)废气的处理:实验中应合理使用通风橱,并在尾气排出装置处安装气体净化装置。对于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应用专门的吸收装置进行吸收。

(2)废液的处理:可将废液分类为酸碱及有机试剂进行分别处理。酸碱可混溶中和并调节pH值在6.5—8.5之间,并用水将其稀释后排放;对于乙醇、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可在积攒到一定体积后进行重蒸提纯,并作为反应物应用于后续的实验中。对于一些在学校条件内无能力进行处理的废产品,切不可直接将其倒入下水道或排放到大气中,应定期送到专门地点进行生化处理。

(3)废渣的处理:有机实验所产生的废渣一般为有毒易燃易爆的固体,应统一回收并将其埋于地下固定地点。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但常用试剂的处理方式,如在破损温度计洒落的微小汞珠上撒上硫粉,使其合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减少环境损害等。

2.4将节约意识与绿色化学观念相结合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未来化工行业的主流人才,我们有必要在化学实验的学习过程中重视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的养成。除去精简实验项目,控制原料使用量外,也要注意水电的使用,从小处做起,才能将此观念深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比如在蒸馏回流等步骤中,冷凝装置一组组相连的搭建方法即可大大降低自来水的用量。

2.5科学技术的引入与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实验室实现绿色低碳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微波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成为实践教学的大势所趋。

(1)微波技术。微波作为一种新能源,可用于多种化学实验之中,已成为一种加速有机反应的经典技术。它具有极大提高有机反应时间,使受热体系升温均匀、控制方便、产率高和产品易于纯化等特点。如在合成肉桂酸的实验中,将苯甲醛等反应物的加热时间由回流1.5小时缩短为微波辐射条件下的20分钟,在此条件下可降低副产物产量,随之而来的分离提纯步骤减少,基本实现了“零排放”目的。据目前研究表明,利用微波技术的化学反应,可减少甚至不用溶剂,对环境污染极低。酯化反应、重排反应、偶联反应、酯交换反应及有机金属反应均可利用微波技术实现反应速度的最大化。

(2)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进程是“绿色化学”理念下值得重视和使用的科学技术之一。在有机教学中,存在一些污染严重却又不得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的实验项目,此时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呈现真实完整的反应过程,可以弥补因实验条件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也可学会在接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展开全方位学习,有利于其自主性及创新意识的提高。

3.结语

第5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关键词:道德内涵;公共道德;环保意识;现实生活

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的感受,生活的体验、情感的体验,能内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

“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去感悟,获得道德认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因此在教学中应考虑什么时候学生需要体验、体验的切入点在哪里,采用怎样的体验方式等等,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体验,让学生体验道德认知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知识。当然,体验在于实践,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19世纪时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了才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联系,加强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也就是说教育要回归生活,要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且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

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应该关注儿童正在进行现实生活,没有今天就不会有明天,要为儿童“把握今天的生活,放眼明天的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许多情境和事件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着公共道德和环保意识。怎样在教学中避免脱离现实生活的空洞说教,把蕴涵在生活中的感悟和规则挖掘出来呢?

当前学校的品德教育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是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复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创造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基本靠说教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思想品德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到儿童真实的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无意义的学习。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所以,品德教学必须回归儿童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关注实践的过程,注重情感的体验,才能促进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融入生活。

按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我确定了“好习惯伴我行”的教育主题。通过讨论、表演、自我检查、同伴之间互相监督、展开评比,每周进行一次“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学生吃零食、乱扔垃圾等现象越来越少,学风有了很大的进步,班风有了明显的改善。

把学生课堂上接触的书本世界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使课堂教学真正触及到儿童的内心深处,能对儿童心灵产生触动。《祖国我爱你》一课中,让学生认一认国旗,做一做、画一画国旗,进行了感知、操作、体验,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眼,了解了国旗的颜色、图案,产生了爱国热情。在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让学生了解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知道新疆有多少个民族,从中了解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让品德教育真正走向生活。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挖掘。了解身边的资源,开展低碳活动。让每位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学会保护我们身边的资源,节约用纸、电、天然气等资源,不要随意的浪费。

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实践中体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强调活动性,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产生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对于儿童难以身临其境去直接体验的经验,可向儿童提供虚拟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形成十分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相应的体验。我的做法是:回归生活,走出课堂在“玩中体验”。这样,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实际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能让教学对儿童变得有意义。

第6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一、生命互动。展示对话教学模式

在建构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中,我坚持以生为本,将乐学、和谐、对话、合作等生态元素融于课堂教学,着力构建师生、生生对话的一种课堂教学生态对话体,让这种对话课堂为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服务。

在生态思想品德课堂中,教材文本作为学生的对话资源,不是简单的用文本,而是学会学教材文本,结合学生生命特征,原生态、自然地收获知识,用对话知识丰润自己的生命历程。生命互动,展示对话教学模式:对话――感悟――提升。与课本设计者、老师、同伴和自己对话,内心体悟,并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种品格。

例如,教学“做负责任的公民”,我运用“责任在我心”的主题视频资源,走进教材,与陕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2页的课本设计者对话,学生收获到知识: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学生、教师和教室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中,作为能动主体的老师学生,我们都是灵动的生命,我们在真实的视频资源中,去静静地感悟思品文本中有关责任的美的知识,逐步实现生命情感的价值提升,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知识是美的,带给我们生态人格的塑造。在对话――感悟―提升的新型生态课模中,努力把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还原为生命课堂,把师生还原为具有真情实感的人。从而建构成一种全新的“生命态”思想品德对话教学。

二、道德践行。走进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生态课堂是将课堂回归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的,而实践是思品道德教育的本体,只有通过领悟、理解、推演、运用等生态实践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才能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或丰富,或重建。作为课堂学习的能动主体,学生应该充分动起来,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参与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走进生活实践,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感知知识的力量。积极建构实践活动形式: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建构起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活动――体验一内化。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实践体验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我围绕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生命体验”这一原点,围绕实践型学习五大特征,来设计实践型教学新模式:(1)情境导入――实践活动――感悟提升;(2)学会欣赏――实践体验――拓展延伸一情感升华;(3)激感――实践生成――交流讨论――付诸行动。例如,在思想品德生态课堂中,我对教学《和谐校园人人有责》这一模块的实践型活动是这样设计的,我们成立公益环保、读书社团,让学生围绕创建和谐校园、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我环保、我美丽、我读书、我快乐等实践主题开展校园周边环境调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低碳践行、角色体验、观看视频、问题探究、家校共读等研究性实践学习活动。

三、灵动思维。建构创新教学模式

第7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电子白板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利弊信息时代的到来,带动了电子白板的出现,它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将传统的黑白、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整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并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双面性的,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也是双面性的,一方面,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增强了教师的依赖性,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的疲劳,等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略地谈一下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一、电子白板的概念及其教学特点

电子白板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简称,指的是融合了计算机、黑板、投影仪等设备的计算机输出设备,属于是智能性的平台范畴。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设备,将所需的内容动态的展示出来,也可以直接的对其进行书写、绘画、注释、保存等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手段。其教学特点具体如下:

1.便捷性

电子白板融合了传统的教学设备,并创新了其展示手段,具有很强的演示功能性,而这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捷。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的走动、演示,有利于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同时,对于一些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现场及时的进行调整、保存,也可以对教学难点或者学生不懂的地方反复的进行演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认知。

2.资源的丰富性

电子白板的显著特点在于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上网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诸如图片、视频、教学案例等并直接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以动态的画面进行展示。

3.灵活性

电子白板在教学使用过程中是较为灵活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需求,任意的对其进行操作。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放大展示,也可以慢速播放生成和反应的变化过程,等等。

二、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利益分析

1.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电子白板的功能性,即集影视、动画、文字等为一体,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系统,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时,笔者运用电子白板播放远古时期人们的钻木取火、打石取火等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自主的、小组合作式的探究燃烧的条件。

2.真实再现化学实验

电子白板利用科技技术能够对事物进行逼真的模拟。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没有办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而书本上的静态画面不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知,而运用电子白板则能够真实的再现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入模拟的实验中去,从而体会、感悟实验过程,物质间的反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教学内容时,单独的教师做实验不利全班学生观看,对此,笔者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演示,紫色石蕊溶液遇到酸则逐渐变红,而无色酚酞溶液则无变化。让学生通过逼真的模拟实验来清楚的了解反应过程,观察并总结实验现象。

3.低碳环保

初中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物质,有些物质间的反应带有一定的危害性,其排放物体带有污染性。如化学中的白磷、红磷燃烧,会排放出有污染的五氧化二磷颗粒,硫燃烧会生成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等。在现如今,国家倡导低碳环保,就化学教学提倡的是“绿色化学”,对此,需要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的改进。电子白板的出现能够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即它能够逼真地模拟实验,即能够让学生清楚化学实验的原理,又能够实现环保的目的。

三、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

电子白板虽然对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自电子白板出现以来,不少教师过于依赖电子白板,并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丰富教学画面上,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内容丰富但缺乏实质的现象,只是为了演示实验过程,很容易忽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显现。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长时间的看电子白板,已经产生了视觉疲劳,没有了新鲜感,然而会觉得电子白板没有乐趣。尤其,化学实验虽然能够用电子白板逼真的显示,但是学生缺乏对实验的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化学实践技能的增长。

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感悟化学原理,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而电子白板可以说是抹杀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自由,不能够真实的体验自己实验的劳动成果,很难感受化学的本质。

总地来说,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下的产物,也是现代化教育的一种创新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可取性。作为教师应基于学生以及实际的化学实验内容来有选择性的运用电子白板,尽可能地避免电子白板使用误区的出现,缩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凸显电子白板教学的有效性。

第8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从《乡愁乡愁》的副题“松阳挂职手记”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在松阳挂职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而当我翻开书阅读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惊喜。本书有着清晰的层次,共分为“乡村”“乡土”“乡野”“乡井”“乡风”五部分,内容写得既有趣味又有美感,更有作者自己的感悟和思索。这从文章的标题便可窥见一斑,比如,乡村部分的“竹溪流香”“鸣鹤”“酉田花开”,乡土部分的“柿子红了”“黑陶骷拧薄疤脑浦裰健保乡野部分的“茗阳天下”“茶籽两茂”“油橄榄”,乡井部分的“古市老街”“互联网+美丽乡村”“一带一镇”,乡风部分的“福源桥边”“民情地图”“一米阳光”等等。

作者写出了乡村之美,像“站在露台上,我极目远眺,斜阳的余辉映照出满山的绿意。想想,春风拂面时节,漫山遍野的果树开花了,栖居在酉田,又是何等的诗意盎然”(《酉田花开》),写出了乡村的古朴与纯粹;像“因为偏远、闭塞,这些古村落在一波接一波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逃过了一劫又一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古与不古》),写出了乡村独特的民俗与风情;像“那书皮土布制成,传统印染,循环利用,既环保,又能品味,还能留下童年的记忆,犹如弯弯的小桥,串起绵绵的乡愁”(《寻访织女》);而作者在书中着墨最多的还是自己的思索以及对乡村建设的规划。

书中说,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是一种‘活态’保护,松阳就采取中医调理、针灸激活的方式,用最少、最自然、最不经意的人工干预,慢慢梳理村落的脉络肌理,恰到好处地植入一些现代元素,使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与现代时尚相映成趣”(《鸣鹤》)。对传统村落的开发,要“充分利用本土、低碳环保材质和废弃建材,以及生态环保技术,来维持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传统风味,并促进村落、民居、业态、民俗的复活”(《叩问》),以及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怎样以时空分离的方式推进,“在古村落里植入新的业态,一样可以享受现代文明;在遥远的山村,因为互联网的连接,与世界‘零距离’接触”(《古与不古》),“我抛砖引玉‘e田园’的定位之下,能不能想出若干个‘e什么’?……‘e城市’‘e民居’‘e产品’‘e乡村’‘e文化’‘e旅游’‘e生活’……”(《e田园》)

此外,作者关注的还有乡村文化建设、乡村老人的养老、留守儿童的生活与教育等。读完这本书,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位下乡挂职人员的手记,通常来讲,挂职人员也许只是把下乡锻炼作为一份工作,只需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

本书的作者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不仅仅把挂职作为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地观察、体验,付出了自己的情感与心力,并把挂职地松阳作为自己情感意义上的故乡。作者的这种投入、热爱、钻研、思考,使自己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充满乡土气息。

An Urbanite’s Perspective of Rural Redevelopment

By Qing Hu

For most Chinese people whose life experiences have been shaped and overwhelmed by tremendous changes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their family roots can be all traced to somewhere in rural China. For these people, rural origin is both a cultural gene and life password. Therefore, home for most Chinese means at least two things: it is where one is born and grows up; it is where one once lived. Songyang, a rural county in Zhejiang, is exactly such a place for Pang Yajun, who worked in the rural county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on temporary assignment. He has published , a collection of essays he wrote during his stay there.

The author writes about what he sees, experiences and thinks there. These essays are about villages, rural products, lifestyles, scenic attractions, with a focus on rural redevelopment in Songyang.

The author waxes lyrical about the rural beauty. In one essay, he describes what he sees from a balcony in a village. While seeing the mountains bathed in slanting sunshine, he couldn’t help but wonder what the mountains would look like in springtime.

He finds that some villages have escap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y luck and by chance and they remain nearly intact due to their remoteness from anywhere. The local lifestyle and handmade products remind him of the bygone era one now can only access through books and old photos.

The author likes what the county government does for preservation of rural villages. The preservation policies are compared to the philosophy behind some therap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o radical and abrupt measures; original features must stay as much as possible; changes, if absolutely necessary, are introduced in the minimalist manner and as least as possibl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used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must be low-carbon and green. Recycled materials are always the first choice. The essential idea behind the policies is what’s preserved can attract tourists and generates income to the rural economy.

And how to introduce internet into rural life and economy is something Pang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thinks a lot about. After all, rural economy needs to connect with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outside world. Two essays in the book detail some of his consideration on the issue.

第9篇:对低碳环保的感悟范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学发展的道路,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当前,绿色教育将成为高职学院办学的主流观念与思维,使高职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校园绿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绿色校园文化的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强调校园生态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探讨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及建设方法对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校园、绿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绿色校园,从狭义上讲是指由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环保部门,对学校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评价标准时授予学校的称号。绿色校园就是采取先进绿色的技术和科学严格的管理,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废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进行综合监测和治理,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以校园环境为核心的一种和谐、民主的校园氛围,它比搞好校园卫生和校园绿化有更丰富的内容,更加侧重校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民主”的人文内涵。

绿色校园文化则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指以“绿色”理念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体现亲近自然、和谐民主的特点。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要重视环保教育,建设“绿色学校”;二是要重视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建成“绿色校园”;三是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将“绿色”的理念贯穿于学校办学、管理、教学、育人、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大大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高职学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既重视客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又重视主体人的主观意识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对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具有导向作用

现阶段,节能减排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2010年6月12日到18日的第20届全国节能宣传周,国家发改委和上百所高校发起“节能攻坚高校先行”的活动。作为高职学院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方,具有加强科技攻关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社会服务的优势,理应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引领社会和实践绿色低碳,从而起到示范和带动全社会实践生态文明;理应以绿色文化内化校园自身的不良文化,绿化校园文化生态,实现绿色发展,这是高职学院担当文化建设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

(二)对推进绿色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具有保证作用

当前,“绿色”被引进教育领域,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新风尚,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既是人们行为方式的变革,也是世界观、生态观和道德观的变革。为了实现这种变革,高职学院理应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构建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形成文明交往、和谐合作、相互关爱的生活与学习境界。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这是适应时展趋势的必要要求,是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和前提,是实施绿色教育,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保证。

(三)对高职学院塑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历练作用

绿色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包含绿色理念、绿色精神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亮点。高职学院只有通过打造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有了特色文化,有了文化底蕴,让这样的文化去影响、塑造学生;通过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结合学院自身实际,融入绿色精神,践行绿色理念,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一种绿色文化认同和绿色文化自觉,用绿色文化历练办学特色,铸造学校品牌,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绿色重要途径。实践证明,以绿色校园为载体,构建绿色文的先行高职学校,其文化特色以及办学特色已经凸显,建成了以绿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

三、高职院校绿色校园文化评价体系

要建设绿色校园文化就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作支撑,按照校园文化体系的要求,校园文化的内容应包括物质、精神和实践三个部分。由此,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实践文化构成了绿色校园文化的三个基本评价体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绿色环境的营造以及绿色教育基础设施的建造,不仅能够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还能够创造优美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绿色校园文化文化评价体系,一是要求校园建设中每一处景点有人文的内涵,让每棵树,每面墙,每个景点都成为能够对学生产生熏染的老师,使校园具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二是以低碳的指标要素来衡量与指导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在校园建筑、绿化、布局、设施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与建设,要求符合低碳和绿色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