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低碳旅游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旅游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旅游方式

第1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旅游意识;旅游意识主体;旅游业;关系。

自1979年世界旅游组织将每年的9月27日确定为“世界旅游日”以来,全球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主题庆祝活动。“旅游的贡献: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一个个精辟的主题口号生动地阐明了旅游对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宁波市副市长成岳冲等在两会上建议设立“中国旅游日”,以此督促国民提高旅游意识,推动政府重视旅游产业,进而促进旅游市场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认为,“旅游正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设立‘中国旅游日’意义深远”。

然而国内旅游业起步不过20余年,人们的出游意识也是在黄金周制度推行以后才逐渐觉醒。旅游是接近自然、抚触人文、放松身心,也是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但大众对旅游意识却还不甚清晰。只有清晰地认识旅游的本质、意义和价值才能享受到旅游的真正意义。

一、旅游意识概念。

经典著作中的“意识”一词有两种用法:一个当动词用,即指“意识到”的活动,亦即认识活动;一是当名词用,即指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那么旅游意识可以理解为对旅游的认识,具体到概念为:旅游意识,就是对旅游的意义、目的及各种旅游活动的观念和认识,主要包括开发意识、消费意识、经营意识、形象意识等内容[1]。

王秀红在其《旅游存在真实性的思考》中提到旅游的主体应为旅游者、参与旅游过程的东道主居民、旅游企业服务人员等人员。那么旅游主体的意识都可视为旅游意识主体。在旅游业的现实发展中,旅游主体还应包括对旅游业起主导作用的地方政府,因为往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政府是否重视有直接关系。因此本文所称旅游意识指地方政府、旅游者、与旅游相关的东道主居民和旅游企业人员对旅游的意识。

二、不同旅游主体旅游意识的体现。

不同旅游主体的旅游意识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主要是由各旅游主体在旅游业中所处的位置、利益所决定的。

(一)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旅游意识体现。

政府部门对旅游的意识体现在对旅游业的产业政策,中心在于政府对经济的发展采取什么态度、政策和手段[2]。当政府部门对当地旅游业重视,就会有一系列的举措来发展旅游,包括地方旅游景区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旅游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当地旅游品牌的树立等等一系列的措施。

提升国民旅游意识,需要政府加强各方面的服务。2009年我国186个重点旅游城市开展了“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重点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以刺激内需[3]。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实施以后,进一步提升了国民旅游意识,刺激了旅游消费;各地也相应加大对旅游业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人员配置。比如中国旅游日的设立,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高舜礼指出,其目的就在于强化旅游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旅游的关注度,培养国民旅游休闲意识,鼓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也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

(二)旅游者旅游意识体现。

旅游者的旅游意识应该是对旅游的正确认识,包括对出游的态度和出游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消费意识。就普通公众而言,其旅游意识还比较淡薄,不少人在拥有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之后,感到生活中出现了大片的消费盲区,不知道应当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样的新消费项目[4]。虽然近年来外出旅游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体现出其旅游意识还有待提升。国际上关于旅游有句注解:

“旅行是发现,是文明,是博爱,是超越”,而大多数的旅游者往往抱着花了钱就得好好享受的心态。

在旅途过程中对环境不尊重,随意吐痰、丢垃圾、浪费严重;对工作人员不尊重,态度傲慢,不遵守规则,对设施随意破环,不守时,大声喧哗吵闹等,这与旅游的真正内涵相差甚远。

第2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地方特色 民族旅游营销 旅游开发

一、地方历史民族旅游概念

(一)民族地区

所谓民族地区指的是少数民族集中和聚集的地区。在我国的少数民族指的就是汉族以外的民族。我国共有包括回族、白族、满族、苗族、蒙古族等在内的55个少数民族。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以及交错杂居的状态。本文提及的民族地区指的是我国的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200个民族自治乡以及其他省市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二)民族旅游

所谓民族旅游,其核心精神就是强调与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直接接触,促进文化旅游的发展,是文化旅游的特殊形式。在民族旅游中,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民族习惯、文化背景等风土人情是民族旅游得以吸引观光者的重要“卖点”。

二、地方历史文化在民族旅游中发挥的作用

(一)地方历史文化成为地方民族旅游的灵魂

民族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地方民族旅游的灵魂无疑是地方的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是贯彻地方民族旅游的主线。观光者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从陌生到融入的过程,是地方民族旅游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在对某个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确定营销方案时,应注意首先进行民族旅游主题确定,然后进行开发。在确定主题的时候,应注意以地方历史文化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民情,尽可能发挥当地历史文化效应,使打造的主题鲜明,吸引力强。

(二)地方历史文化成为地方民族旅游的标志

地方的历史文化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民族旅游区域开发的文化主题,更是民族旅游区真实形象的文化依托和民族旅游的内在灵魂。深入挖掘待开发区域的民族历史文化主题和精神,疏通民族文化脉络,是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区别其他旅游区域的重要手段。差异化旅游区开发思路说到底就是想通过鲜明地域特色,使观光者记住旅游区并爱上旅游区,例如提到藏传佛教圣地时,人们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这样的效果全靠民族历史文化承载和塑造。

(三)地方历史文化促进地方旅游产品的规划

确定了旅游开发区的主题并树立了鲜明的旅游形象以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合理的规划,而在规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还是地方的历史文化。对于“口味”愈发刁钻的旅游爱好者来说,只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鲜明民族特色才是优秀旅游区域规划的制胜法宝。民族旅游区域的不同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其接人待物与其他地方的差异化,而这种差异化正是旅游爱好者们寻找与追逐的。在制定旅游区域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

三、基于地方历史的民族旅游开发营销的内容

(一)确定民族旅游主题

找到并确定明确的民族旅游主题,是民族旅游营销得以成功的关键,也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立意鲜明的民族旅游主题不仅可以抓住旅游爱好者的眼球、形成超强的吸引力,还可以极好的满足不同旅游爱好者的多层次需求,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在确立旅游主题的时候,应该尽量抓住地方民族文化的最鲜明的文化特点,并进行适当的项目包装,突出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

(二)开发民族旅游产品

我国的民族区域大多属于资源产品共生资源。这种资源的特点是原生资源较多,本身的独特性就较强,并不需要过多的挖掘和开发,且这种特性与生俱来的就有别于其他,因此,非常适合做旅游区域,只需要在交通和接待设施上下功夫就可以了,需要完善的更多是服务而不是资源,而目前发展的瓶颈也大多是服务水平跟不上导致的。

(三)为民族旅游寻求市场定位

旅游区域开发的市场定位同其他产品的市场定位非常相似,首先是选中目标人群,将主流客源确立以后,深入挖掘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借鉴营销学理论,确定较为准确的市场定位。良好的市场定位是营销方案得以成功的关键。

(四)注重保护与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在现有的民族旅游区域开发的营销案例中,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民族文化同外来文化发生冲突、磨合最后趋于同化,这样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根基,更抹杀了曾有的鲜明文化特点。甚至有些地区的过度开发还导致了原始生态遭到破坏。这就需要在旅游区域开发并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保护与传承原有的民族历史文化,既开放姿态又保留核心文化,特别是在民族观念、习俗、礼仪、制度、宗教、甚至艺术文学等方面加以保护和传承,确保营销方案的顺利实施和营销效果的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杨振之.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J].民族研究.2006(02)

第3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一、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它们是吸引人们产生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其中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只是纯自然景观,是难以成为现实的旅游资源的。德国学者李凯尔德指出:价值是文化对象所固有的,因此我们把文化对象称为财富,以便使富有价值的现实同那不具有任何现实性并且可以撇开现实性的价值本身区别开来,自然现象不能当成财富,因其与价值没有联系。中国的旅游资源在国外游客看来,主要是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吸引他们,根据有关统计:21.9%的国外旅客是为了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50.9%的旅客是对中国人民的社会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事业、伦理道德感兴趣。因此,加强地方旅游文化研究,建设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已成为高职旅游专业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的需要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孕育不同的历史文化,地域性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旅游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失去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一个有着明显缺陷的体系。由于课程和教材体系的局限,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局限。全国统编旅游教材就其内容而言,是针对整个旅游行业所应有的通用知识,但缺乏地方旅游历史文化知识,从知识体系角度而言,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有相当局限的,而旅游资源的地域性特点更是决定了学生知识体系中不能缺乏地方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

高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不论是导游、饭店管理还是客房服务、旅游管理等方向,学生就业主要是在本地,因此,地方旅游文化知识理应成为其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即使今后人才流动频繁,但对服务地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掌握仍不可忽视。因此,把地方旅游文化教材作为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彰显学校特色的需要

特色教材的建设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旅游业的特色是本土特性明显,没有本土的教材,要培养本土的人才也是无米之炊。当今,高职旅游教育所用教材多数为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这种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缺少本土特色或与本土旅游概况联系不紧密,以致本土适应性不强。

加强教材本土适应性改革应该突出本土旅游资源的特点、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增强本土旅游的案例教学,以便提升本土旅游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四进教,'i专业化发晨的需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如果教师还在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么,学生必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新的旅游景点,新的旅游方式的不断涌现,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自己所教的学生在未来的实习和T作中,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因此,通过编写地主旅游文化教材,迫使教师到旅游企业去挂职或参与他们的管理和决策,去有关政府机构了解方针政策及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二、学材理论及其发展

学材是广义的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教科书学材化问题是与学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的。学材概念最早由日本的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在其《关于教科书的内容和版式的改革》的研究报告中,教科书研究中心提出了变教科书为学生学材的建议。这一建议在1987年被当时文部大臣咨询机构临时教育审议会接受,学材这一概念也被写入了教育改革第三次审议报告之中。学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我国学者广泛关注。沈晓敏(2001)首先对日本在教科书学材化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地介绍,使学材这一概念为我国学术界所知。钟启泉(1989)提出在新的信息技术时代,教科书要发生转型,从历来的作为教学之用的主要教材转型为作为学生之用的主要教材,简言之,就是从教材转型为学材。有学者认为从教材到学材不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标志着新的教学观的确立。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和派纳的存在体验课程理论逐渐被教育界所接受,现代教材的功能正由教的方面向学材化研究的方面转化。国外有学者把课程观的转变概括为六条,其中第六条是从突出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向突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的转变。许多新编教材不仅把教科书当24高等职业教育成学习的资源,还强调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多数教科书都把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进行编写,使课本成为学习的指南。由此可见,教科书的学材化是世界性的课程教材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的教材改革必须遵循的规律。

高职学材建设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从学生的T作和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反思;突学生的职业活动,让学生通过在T作情境中的经验性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与客观世界、他人、自我进行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成为实现自身价值和体现自身人格的过程,使学习成为创造世界、探索自我、结交伙伴的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止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学材视角下的高职地方旅游文化建设

(一)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的背景下,邀请企业职业人来共同编写作为教学主要内容的高职教材就是一条高职教材改革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一定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材建设向纵深的发展。因此,吸引行业专家参与教材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由于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地方行业特点,地方旅游文化教材全国统一编写的可能性很小,而一校独编写义往往不够全。因此,邀请企业职业人参与教材的编写就可以把企业最需要的技能要求编写到教材中,充分体现职业特色。通过职业人的参与,可以避免学校教师在实践经验上不够丰富的弊端,可以让我们的职业教育紧跟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材料来多样化

从旅游发生学角度而言,旅游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既有人类远方崇拜的天性问题,也有人们换换环境和猎奇的心理因素问题,远方世界必须有不同于本土的风土人情、生活氛围,才能导致人们对它的憧憬、遐想和行动。因此。地方旅游历史文化教材在内容选取上,必须充分发掘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地方文化知识,包括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学、艺术、宗教、建筑、物产等内容。l大j此,要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典籍、诗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注意反映生产与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做到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兼职教师、讲座(客座)教师,开展名师讲学、授课或作报告。

(三)社会和謇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关注和支持

第4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摘 要:位于乐清湾口的鹿西岛,是温州市洞头区的第四大岛,是洞头区目前唯一有人居住的离岛。近几年,鹿西乡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但受限于交通不便,一直难以有所起色;但随着大门大桥的开通,这一困境有望改善,鹿西岛与外界的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大门大桥的开通对鹿西岛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机遇。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讨论鹿西岛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以及其对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海岛;特色旅游业;人才培养;启示

鹿西乡,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北部的鹿西岛上,距洞头城区约16.4公里,东、南临东海,西隔黄大峡水道与大门岛的观音礁相对,北与台州市玉环县隔海相望。鹿西l风景优美,闻名遐迩的鸟岛便坐落于此。随着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鹿西乡加快了传统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白龙屿海洋生态牧场这一重大项目,这也将成为推动鹿西乡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大门大桥开通后,鹿西岛与大陆的距离更近了,游客到鹿西岛旅游将更加的方便快捷。洞头撤县设区后,洞头区将与温州市本级一起同城化一体式发展,鹿西岛的优美风光定会吸引更多的游客。碧海蓝天,珍禽展翅,辉波荡漾,海外桃源别有一番滋味。

一、鹿西岛海洋旅游存在的不足

1.鹿西岛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相应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随着鹿西岛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游客日益增多而岛上综合接待能力不足,这势必将严重阻碍鹿西岛旅游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目前岛上的旅馆多以当地居民自住房改建而成,在接待方面与正规宾馆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餐饮方面,岛内以酒家为主,仅适合接待团客,散客在岛内就餐还是极为不便。岛内的服务接待系统尚未完善,因此就这点而言鹿西岛旅游产业还未走上正轨。

2.鹿西岛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在对外交通方面,虽然大门大桥开通后,鹿西岛对外联系日益紧密,但是客轮陈旧,动力不足,直接影响游客的第一感觉。载客能力不足,若遇高峰期,游客就只能苦等下一班船。随着鹿西岛综合交通码头的开工建设,旅客的出行条件将大大改善;但是在另一端的小门岛客运码头,码头修建已久,当初规划时也未能想到其将成为大陆对鹿西岛客运的主要码头。小门岛客运码头位于大门大桥连接线旁,容客量低,且附件没有任何停车场,在高峰期时只能面临窘迫的局面。对内交通方面,鹿西岛内各村之间都有水泥公路连接。由于岛内常住人口少,且多半为渔民,因此岛内客运班车无法实现短时间隔公交化运营,游客上岛后只能通过预定方式才能坐车去往目的地游玩。客运班车主要以轻客为主,载客量低于15人,无法应对大流量客流。显而易见,交通已成为制约鹿西岛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

3.养殖业制约鹿西岛旅游产业发展。随着鹿西岛养殖业不断的发展,附近海域的旅游功能受到制约,海水受到污染。在无法明确旅游业和养殖业的相互关系之前,鹿西岛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必将受到制约。

4.海岛旅游季节性较强,且多集中于5到10月份,而这期间恰恰是东海休渔期。海鲜是游客去海岛旅游的目的之一,但休渔期期间,海鲜价格昂贵,这势必将影响游客的旅游质量。

二、目前英语人才培养的缺陷

1.教学理念滞后,理论脱离实践

现有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受制于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从而在 培养复合式、应用型专业人才时遇到不少的问题。学科定位不准是高校所面对的问题之一。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的变化从而导致教师对学科理念的认识有所模糊,这对教师日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高校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时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从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许多高校片面的侧重于学术教育,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偏重于理论忽视了实践,最终导致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过度缺乏。

2.忽视企业个性化需求,校企结合体系落后

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习惯了走过去“关起门来造车”的老路,忽视了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冲突,相矛盾;很多毕业生在工作时还需企业花大力气去再培养。我国对外贸易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高素质外贸人才求贤若渴,高校的培养体系若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提升鹿西岛旅游产业的措施

在今后,海洋生态和休闲度假游是鹿西岛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建设离岛鹿西,打造温州都市圈美丽后花园为目标;整合现有旅游资源,营造鹿西岛原生化特色,重点围绕白龙屿海洋生态牧场和东海观光游这两大主要旅游资源,精心培育山坪观光露营台,海岛民居等一系列精品旅游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从鹿西岛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划分岛内功能层次,合理利用岛内旅游资源,提升全岛服务接待质量,将鹿西岛打造成东海一颗璀璨的明珠。

1.提升交通基础设施

提升岛内公路质量,要做到空前规划,放眼未来的岛内自驾游。目前鹿西岛内没有合适的停车场,一旦迎来自驾游潮时,势必会让岛内显得非常拥堵。在各村村口合理规划停车场,合理设置停车位数量,并提醒游客不要随便占用村内道路。建立起定时化公交系统,提升小门岛与鹿西岛之间的软连接,并在游客高峰期争取开通更多直达航班。

2.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打造更多精品旅游项目

以建设美丽鹿西岛,森林鹿西为目标;向外界充分展示鹿西离岛,温州后花园的生态优势。依托鹿西渔业优势,打造精品海上鹿西,让更多游客可以在海上体验渔民的生活,并借此推出更多有关渔业的主题旅游。从高起点出发,加大旅游投入,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打造山海鹿西,森林鹿岛。旅游产品的竞争终归是文化产品的竞争,因此要挖掘鹿西岛的海洋文化,以区域性和独特性去吸引更多的旅客。

3.提升岛内服务水平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加强岛内旅游行业的管理,做大做强岛内旅游配套产业,完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要重点打造一批中低档的旅游商务宾馆和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饮店。参考外地农家乐以会议旅游主题的旅游产品,有计划的发展一批会议型和休闲度假游为一体的特色酒店。结合当地居民的特色菜肴,深度挖掘当地海鲜,打好鹿西岛 “海鲜王国”这张牌。

4.树立旅游品牌形象

可以尝试在县市两级电视台推广旅游形象片,与洞头区一体化旅游行销,便而能在高铁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内投放旅游广告。邀请一批知名摄影家来鹿西岛采风,将美丽鹿西的形象通过微博和杂志等媒体传播出去。近年来,“高铁游”愈演愈热,政府可以通过这一概念,将鹿西海岛旅游整合进杭深铁路温州站的旅游宣传路线推广中来。

5.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国外知名的旅游岛屿有美国的夏威夷群岛,法国的科西嘉岛和被誉为“加勒比海旅游首都”的坎昆等。这些岛屿之所以能变成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科学的规划。政府要给予投资者信心,投资者之所以不敢加大投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该地缺乏信心。鹿西乡政府可以向市区两级争取更多的资金,兴建一批示范项目,通过政府的示范项目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对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应用型英语人才是拥有丰富英语基础知识、宽广的英语文化背景、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强烈的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鹿西岛旅游资源丰富,在大门大桥通车以前,鹿西岛对外联系不便;大桥通车后,鹿西岛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变得更加得顺利和明朗。因此高校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时,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培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能在企业里锻炼自己的能力。正视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不足,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毕业生反馈,高校应当每年检讨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做出改正。

借鉴其它高校或其它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经验,打造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某高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环境下,该校历届毕业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那么就可以借鉴其在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成功经验,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多层次发展,多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渔业经济研究》国内统一刊号:23-1024/F.国际标准刊号:1002-2929.主办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5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转贴于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第6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 价值诉求 价值提升

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影响。特别是我国《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旅游业兼具经济和社会功能,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更加明确了旅游业在环境保护中的突出贡献。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产业、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的。低碳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不仅具有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经济带动力大等特点,还具备科技含量高、涉及范围广、环保力度大等独有特性。探讨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实现低碳旅游价值提升,是推动旅游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关键路径。从目前的旅游发展背景来看,已经具备对该领域的研究基础:第一,旅游高度发展的需要。伴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不再仅仅关注其经济效应,更加重视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旅游结构的调整和其社会价值的体现。低碳旅游应运而生,它不仅关注旅游者的体验过程,同时也将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对象纳入到发展目标中,将旅游所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分解到旅游全过程,使旅游者在享受健康的环境同时,实现了保护环境健康的义务,全面实现旅游的“三赢”乃至多赢局面。第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人们对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反映出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过量、全球气候变暖、区域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骤减等等一系列连锁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综合性经济产业,与环境状况更是息息相关。随着低碳经济的诞生,低碳旅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政府、企业甚至是旅游者热议的话题。第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旨在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方式是非常有利的。特别2009年12月初,《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主推低碳旅游的全面发展。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

响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发展低碳旅游,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素质提升,旅游产业功能有效释放,以及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它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

二、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模型

价值主体的不同决定了价值诉求及主体的价值取向。从低碳旅游价值诉求的内涵来看,本文将低碳旅游价值主题从三个维度进行划分:结构优化、功能释放及素质提升,并构建了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模型(如图1)。

1、结构优化价值诉求

(1)业内整合价值。低碳旅游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旅游过程的各个环节当中,运用低碳技术,融入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实现对旅游各要素的低碳整合。主要体现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和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四个方面。构建旅游吸引物,既可以运用低碳技术创新旅游吸引物的类型,也可以直接将低碳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品包装成为直接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既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节能、减排低碳技术,提高其设施水平,更应该直接使用低碳技术旅游装备,达到节约旅游运营成本、实现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在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中,既要大力提高环境的生态化含量,增加绿色环境对碳的高吸收、高贮备能力,更应该通过高碳汇机制的创新,提高旅游体验环境质量,实现更大的旅游环境效益;在引导旅游者的消费过程中,既要降低个人的旅游碳足迹,更要倡导生态文明的新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的社会效益。低碳旅游将会对旅游产业结构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以实现整个旅游产业价值诉求。

(2)业际互动价值。旅游业作为战略产业,本身就具备能源消耗低、综合带动性强、综合效益高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低碳旅游,更加有助于形成业际间互动效益,对相关产业部门可以产生有强大辐射和波及作用。特别是政府机构推出相应的低碳环保的鼓励措施,有力促进优势地区优先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邮轮游艇旅游等,强化了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环保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低碳旅游的发展将旅游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加快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旅游业、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2、功能释放价值诉求

(1)理念创新价值。旅游企业要不断关注市场需求,并适时调整发展观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从单纯的观光游览转向对高品质的生态环境、高质量的精神享受,低碳旅游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企业应以主动姿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引入碳汇机制的旅游环境培育理念,注重提供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改进生态方式,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

(2)质量创优价值。在旅游业界,游客满意度被认为是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树立旅游企业品牌,提升旅游企业社会影响力,保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推进低碳旅游的发展,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低碳旅游中,更多的采用旅游在线服务、绿色营销手段以及虚拟旅游等方式,采用互联网技术,将更多的旅游咨询等信息快速、准确、及时地传递给庞大的旅游者群体,帮助旅游产业开展灵活多样且具有针对性的业务,提高服务效率,间接降低损耗,降低整体碳排放量。

(3)技术创先价值。低碳旅游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控制碳排放量来获得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多重效益。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就是优先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把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景区、饭店等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和“减污降耗”技术、旅游业生态材料和节能材料应用、旅游业中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应用、旅游生态补偿和生态保育建设,加快旅游企业生产及

经营方式的转变,提升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增长碳汇、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企业循环经济良性互动的发展。

3、素质提升价值诉求

(1)绿色环保价值。低碳旅游的本质就是绿色旅游,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但实际上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旅游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失衡,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旅游规模不科学扩张,致使旅游活动中产生大量垃圾,碳排放量随之增加;公众环保意识缺乏更使得旅游目的地环境污染加剧。而低碳旅游恰好解决了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将旅游产业、旅游企业和社会公众都置于绿色环保的行动之下,树立低碳环保意识,为减少碳排放量承担责任,维护和创造清洁健康的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意识提升价值。低碳旅游与以往奢侈的旅游消费不同,更加注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因此采取各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要求旅游产业、企业从生产、制造的源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要求社会公众树立低碳环保意识,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绿色、低能耗的旅游产品、选择低碳旅游交通方式、主动改变旅游过度消费的现象,建立起绿色旅游模式,甚至低碳消费的理念将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逐步形成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更多地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提升人们生活、消费的环保意识。

三、低碳旅游价值提升的途径

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旅游发展方式,低碳旅游实现方式必须基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的视角,从旅游规划出发,通过对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管理和转变消费方式等环节进行低碳控制,最终实现旅游低碳化发展的目的。

1、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凸显低碳效应

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越来越深入,旅游规划作为指导当地进行旅游开发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要体现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因此,在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学的规律,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减少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使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能源使用,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生态化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就是要在保证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用生态平和的方式,努力使旅游者的活动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融为一体,以实现保护一利用一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

2、以环保节能为特色,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生态的节能化主要包括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中的提供各种相关服务和产品的旅游企业和整个旅游产品供应链。低碳旅游要求对旅游资源实现高品位、高效率开发,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节能效应。首先推动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转变过去铺张浪费、粗放发展的思路,依托当地实际资源、特色、文化等丰富旅游产品类型。以旅游景区为例,应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等,特别是开发绿色低碳型酒店、低碳农事体验园、绿色农耕节等产品,建设低碳旅游示范村,将产品主题与低碳旅游的宗旨紧密结合,使旅游者被绿色环保的氛围所感染,自觉践行低碳旅游。其次在旅游业中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将低碳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旅游企业中。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旅游通行方式。旅游酒店取消免费提供洗漱“六小件”;酒店的庭院灯、景观灯、霓虹灯、车库灯等均采用太阳能及风能产品和技术,甚至酒店内部的部分照明系统也可采用屋顶发电替代部分市电供应;酒店新建、改建和改造,应使用新型节能设计和新型建筑材料和设备装备等。

3、以高效运作为基础,优化旅游管理

实现旅游管理的低碳化,一方面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制定节能低碳的管理制度,在宏观上进行监管。制定行业规范,明确工作标准,加强行业督导,特别要细化对降能降耗指标的分解和分配。制定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措施,对节能减排成效好的项目和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责令整改,严重者予以关闭。另一方面针对旅行社、旅游酒店等旅游企业的微观管理,按照节约能源、环境友好的方式经营。努力实现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的经营方式转变。旅行社作为旅游企业的重要部分,通过设计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线路,倡导文化旅游形式及徒步旅游线路等,引导旅游者低碳环保的意识,从而维护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需要合理确定景区容量,保证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同时景点和服务设施也应遵循环保原则,尽量采用环保型材料,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景区门票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电子票等;对于旅游酒店必须坚持“绿色饭店”的管理模式,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内部的能源消耗情况,制定全方位的酒店能源管理计划,针对能源的性质进行相应的诸如时间、温度、压力、洗涤量等方面的控制,同时尽量减少办公用电、办公用纸等。通过精细化的旅游管理,把节能降耗渗透到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使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在内的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真正由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

4、以低碳理念为支撑,转变消费方式

旅游者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是促进低碳旅游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实现旅游者消费低碳化,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低碳旅游。首先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加快低碳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了解低碳旅游的益处,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自觉采取低碳旅游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其次,应积极引导低碳旅游消费。倡导旅游者尽量选择低碳旅游方式,避免过多的碳排放。比如尽量减少乘坐飞机等、自驾车等大排量交通工具,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和自行车在旅游活动中的使用;酒店住宿时,尽可能自备牙刷、牙膏、拖鞋等旅游物品;景区旅游过程中,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率,同时自觉处理垃圾,维护景区清洁卫生。旅游企业对旅游者低碳环保予以物质表彰等形式,加强旅游者自愿、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强化旅游者低碳环保的意识,使旅游者在在享受健康的旅游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了健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低碳旅游的良性发展。

四、结束语

发展低碳旅游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旅游在结构优化、功能释放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价值,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价值提升策略,统筹旅游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寻求科学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最终促进低碳旅游成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先锋和亮点。

(注:本文获得湖北省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2009087)和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究项目(2009DEA034)资助。)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2]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深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0(18)

[3]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5]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0(10)

[6]李兴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意义和对策建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7]周梅:我国低碳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7)

[8]王勇强: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旅游业4E发展模式刍议[J]经济师,2010(6)

第7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海北;低碳旅游;发展;思考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3营造良好环境。海北州作为青海省4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地区之一,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围绕低碳这一核心,推动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多措并举,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镇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海北旅游生态环境。三是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第8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100-02

一、研究背景

小到一个城市、国家,大到整个地球,已经对低碳生活达到了一种渴求的地步。大气污染,水资源贫乏,石油危机……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低碳旅游也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它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而这种旅游观念包含在现实的生活观念中,且迅速地被大众所追捧。

2009年11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倡导低碳旅游。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低碳经济。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将发展低碳旅游和节能减排作为推动旅游发展方向转变的重要内容。可见,对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来说,低碳旅游已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旅游者对自己的定位

虽然低碳旅游在我国是较新的事物,但是已经有一些旅游者开始认识到低碳对于环境的影响,有的也已经在生活中尽量的低碳。但是仍有不少人认为,低碳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一点一点去完成的,并不仅仅是在一个旅游的行程当中能够完成的;旅游是要去享受的,而不是受束缚的;这对于旅游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低碳旅游刚刚发展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在降低旅游的舒适性的同时导致旅游成本的增加。这个费用很多旅游者不愿意买单,有人甚至说既然国家提出要发展低碳旅游,那么国家可以先拨款在几个旅游线路进行低碳旅游的试点,试点若能成功,可再进行推广,并对这些试点单位加入低碳旅游的单位进行补贴。这样也可以在旅游成本不增加的基础上尽量满足旅游者的需要。

三、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此次调研选择在沈阳的10个旅游景区景点的入口处完成,进行调研问卷的现场发放和回收,共发放问卷350分,回收325份。以下是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的统计分析。

(一)旅游者对低碳旅游认知程度

通过对调查进行分析发现,只有6%的沈阳旅游者非常了解低碳旅游,71%的游客对低碳旅游听说过,23%的游客从未听说过“低碳旅游”这个名词。这说明沈阳的旅游者对于低碳旅游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

(二)旅游者对低碳旅游必要性的态度

旅游者在对“您认为目前倡导的低碳旅游是否有必要时”问题的回答中,有8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有必要的,有12%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有5%的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由此可见,人们对待低碳旅游这种新颖的旅游方式的态度还是能够接受的。

(三)旅游者对低碳旅游影响旅游质量的态度

当旅游者被问及“您认为低碳旅游会影响您的正常旅游生活吗?或者说会降低您的旅游体验质量吗?”51%的沈阳旅游者认为,低碳旅游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旅途生活或旅游体验的质量,有35%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不确定”,只有14%的回答的是“会”。这说明绝大多数人还是认可低碳旅游的,可以接受这种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

(四)旅游者关于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

关于对出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调查结果分析显示,34.3%的被调查者出行会选择火车,其次是公共汽车,约占27.3%,选择飞机和私家车的占25.5%,选择徒步的约占8.9%,选择自行车者占4%。据有关资料显示,自行车和徒步应该是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首选,如果是本地游最好选择这两种。公共汽车和火车是大部分人选择的旅行方式,这相对于私家车和飞机,由于其乘坐的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相对是比较小的。

(五)旅游者入住酒店时对于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态度

旅游者对关于“在旅游入住酒店时是否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问题的回答,选择“会使用”的游客占62%,有2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另有17%的人会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由此看来,可能是因为方便,人们出行入住酒店常见情况还是会选择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大多数人没有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层次。而有些人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可能也是考虑到卫生消毒方面的问题。更少数的人建议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些人自己不但了解和支持低碳,而且还能够建议酒店服务低碳化,他们对待低碳旅游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

(六)旅游者在购物时对购物袋的选择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旅游者出行购物时会倾向于选择商家提供的购物袋,所占比重为78%,而自备购物袋的人只占22%。这主要是因为方便。但是,塑料的原料构成成分当做垃圾回收是一种非常难以降解的材料,这样就会产生有害气体,同时污染环境,不利于低碳环保。

四、引导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的对策

(一)政府全面宣传、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政府的此种做法能促使社会大众将环保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从而促使他们选择低碳的旅游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或是确定一些有效的宣传方式,甚至可以对选择低碳线路的旅游者进行一个积分的累计,达到一定的数额之后可以享受政府的某项优惠政策或是授予某个奖项。这样也能提高旅游者参与低碳旅游的积极性。

(二)旅游酒店的低碳经营

酒店为客人提供的有形设施和无形服务都应注意低碳化,进而注意对旅游者的低碳行为进行引导。例如,在星级酒店住宿时,提示集中使用一条毛巾或者浴巾,并且尽量减少使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在房间内显著的位置设置宣传卡,提示旅游者离开酒店的时候,注意关掉灯、电视或空调等电器。同时,饭店在市场营销中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工作,例如,配合饭店的营销计划,举办节能专题宣传周活动,为客人建立低碳消费记录档案,以便于对客人的节能行为进行奖励。

(三)旅行社低碳旅游线路的设计

低碳旅游线路就是指在旅游行程安排中尽量减少碳排放、避免损坏环境的线路。这就要求旅行社在设计旅游线路的时候要从环保角度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例如,尽可能安排景区电动观光车;在食品选择上,优先安排食用各种绿色生态食品,本地当季食品,以减少运输和包装的能源耗费等,把整个行程尽量安排在低碳体验环境中。

(四)旅游景区的低碳开放

旅游景区严格禁止机动车进入,可以安排运用景区电动观光车,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果景区的条件成熟,可以引导游客采用更低碳的旅游方式。例如,在景区内增设自行车的租用处,开展蹬车游;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引导游客进行徒步游,设置一个“碳减量计数器”作为活动装置,在旅游者每一次低碳行为之后,引导游客来按一下活动减碳计数按钮,以计算旅游者所从事的活动与一般旅游模式比较能够减少的二氧化碳。这样更能激发旅游者的低碳旅游行为。

(五)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者低碳旅游行为的引导

旅游从业人员作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组织与引导者,如果能够正确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行为引导、身体力行,会对旅游者的低碳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旅行社在旅游者组团出发前向大家发放一份详细的说明材料,其中包括旅游活动过程中要随身携带水壶,自备牙刷、拖鞋、毛巾,不携带小包装食品等,这样不仅能够减少碳的排放量,而且有助于养成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导游人员要做到对低碳现象进行分析和引导。在旅游者的具体旅游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与低碳有关的现象,导游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低碳分析能力,同时,能够把这些现象融合在具体的讲解内容当中去。

(六)旅游者的低碳旅游活动导向

作为旅游者自身必须树立低碳旅游的理念,这样才能在具体旅游活动中来践行低碳旅游行为。主要包括:低碳饮食,不用一次性餐具,自备水具,尽量使用本地应季蔬果;低碳住宿,不用每天更换床单,不使用酒店的一次性用品;低碳交通,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如果要坐飞机,尽量做到少带行李,实在要自驾,最好拼车,实现能效最大化;低碳游览,合理安排路线,途中回收废弃物;低碳购物,尽量选用本地产品且包装简单的商品。

五、结语

低碳旅游把人类对旅游所寄予的希望全部融入到整个旅游过程中,它只注重低碳目标,使旅游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分解到全过程。旅游者要深知旅游不仅是要享受健康的环境,也有义务创造健康的环境,只有发展低碳旅游才可以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者通过低碳旅游,可以亲自体验低碳生活,更加能够理解低碳的重要性,进而带动旅游更大范围内的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林海.低碳经济绿色革命与全球创新竞争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 刘啸.低碳旅游——环境经济价值实现的新方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

[3] 李小明,等.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社区的构建研究——以江苏省丹阳市飞达村为例[J].河南科学,2010,(5).

第9篇:低碳旅游方式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 价格策略 低碳产品和服务.

一、低碳旅游及其发展.

旅游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期。 二战以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业的迅速腾飞。

世界观光组织在 2007 年的相关报告中指出,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已经占到世界碳排放总量的 5%~12%,传统旅游业已经不再适用“无烟工业”称号,如何有效控制和尽快解决旅游业发展带来的二氧化碳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背景下,节能减排概念被引入旅游产业,低碳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从 2009 年哥本哈根会议提出各国温室气体“适当减缓行动”, 到 2010 年坎昆会议提出绿色气候基金愿景,再到 2011 年德班会议提出“德班公约”,让世人清楚看到, 持续强化碳约束和实行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经济发展,人类享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但消费扩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害。 目前,消费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他们的任何一种消费行为都会对地球生态环境变化产生影响,但这种消费意识的觉醒也仅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良好开端。追求友好型生态环境建设和低碳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绿色消费” 开始在欧洲兴起,德国于 1977 年最先推出了“蓝天使计划 (Blue An-gel)”, 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推行全国性环保规章制度的国家, 该计划通过推广环保标准让市场逐渐有了行业标准,进而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最终达到提升环境品质的目的。 Friedman(弗里德曼)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对环境友善(绿色)的产品及服务属性:(1)不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危害。 (2)产品在制造、使用和丢弃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3)产品在制造、使用、丢弃过程中不会过度消耗能源或其他资源。 (4)不会因为过度包装或保质期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浪费。(5)不会涉及非必要的使用和残酷对待动物。 (6)不使用濒临绝种的动植物作为生产原料。作为绿色产品理念在旅游行业中的延伸, 低碳旅游是指游客通过选择旅游目的地、环保交通运输、环保宾馆旅店以及食用当地饮食或有机食品等方式, 达到较低量二氧化碳排放目的旅游方式。 低碳旅游的目标是:(1)适应全球变暖问题,强调节能减排旅游方式,减少游客旅行过程中的碳足迹。 (2)为减少碳排放,重视对发电、交通、建筑等环节的节能设计。(3)逐步建立低碳经营指标, 将低碳旅游标准逐步进行量化以方便管理和监督。梅燕(2010)认为,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交通运输、旅馆住宿和休闲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私家车和公共运输消耗了大量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其中约有 75%的旅游碳排放量产生于运输环节;此外,旅馆里的空调、热水和电灯使用也会消耗许多能源。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旅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住宿方面看,在宾馆等设施建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筑物隔热、照明、空调及热水系统改善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用再生能源替代现有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运输方面看,目前国内居民拥有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自驾游成为近年来的重要旅游方式。

如果在旅游中更多使用生物汽油、天然气、电动汽车、氢能源等燃料, 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9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目前搭乘飞机旅游的乘客数每年以 4%的比例增长,旅行距离也以每年 5%的比例增长。 因此,航空业在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将会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航空运输可以通过能源效率提升、航行路线规划、飞机小型化、替代能源使用、电子信息系统应用等方式方法,有效抑制二氧化碳排放。

二、低碳旅游价格策略运用.

Kolter (考特 ,2001)指出 ,价格是购买产品或服务所支付的金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为了获取所需产品或服务而提供的货币数量, 它也可以视为销售者所获得的货币数量与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比率。但消费者通常难以精确记住产品的实际价格,而将其转换为“便宜-低价”或“昂贵-高价”概念,以容易记忆的方式来感知价格。 感知价格结合了产品实际确定的客观价格与非货币价格,如时间成本、搜寻成本和精神成本。价格是消费者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因产品类别和顾客偏好不同, 消费者的最终决策也会产生差异。如有的顾客偏好便利性,此时其决策就需要在价格和便利之间做出取舍。 消费者对价格的感知比实际价格更重要, 定价策略可以说是企业必要的营销策略甚至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决策点。 低碳旅游价格策略可以兼顾成本导向、 市场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种方式来制定。

———成本导向定价法。 在制定价格时主要以所需花费成本作为参考因素。如低碳旅游建筑商竞标时,通常以其预估成本加上标准加成作为竞标价格; 绿色农产品供货商在制定农产品价格时通常以生产成本加上15%~20%的投资报酬率来形成价格等等。

———市场导向定价法。 市场导向定价主要着眼于市场需求变化, 使用这种定价方式必须要有足够的个人素养才能准确估计市场需求。一是认知定价法。即利用产品特性,建立游客心目中认知的价格。 Wind(风,1989) 曾利用联合分析法分析了 Marriott Corporation(万豪公司)的资料,以估计顾客价格敏感度,并尝试对新的连锁酒店进行定价。二是差异价格定价法。即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因时间、地点或购买力不同而实施不同的产品价格。

———竞争导向定价法。一是仿效价格定价法。即参考竞争者价格,以相同、稍高或稍低价格作为企业产品价格。二是追随领导定价法。即以市场领导者的价格作为企业产品价格。 当定价方式并不是建立在成本或需求上,而是以竞争者定价水准为依据时,此时宜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 一般竞争导向定价法多应用在公司希望价格能够维持同业水准的竞争中。

三、以价格调整引导、促进低碳旅游发展.

将上述三种方法具体运用到吃、穿、住、用、行五个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促进低碳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一)“吃”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民以食为天,餐饮在旅游地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游客在选择住宿餐饮服务时, 应尽量选择经过环保认证的饭店, 优先考虑食用当地食物, 缩短食物物流距离,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餐饮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限制旅游地高档会所和高档餐馆数量, 并对高档酒店价格及其原材料供应进行规范和引导。 高档会所和高档餐馆是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最高的场所之一, 应对其数量加以限制,并依法监管其产品及服务价格。 (2)对低碳食物进行补贴和支持。 对旅游地餐馆使用有机食品进行补贴和扶持,或帮助其购买、运输有机食品和当地食材,鼓励有条件的餐馆在附近自行种植农作物。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一公斤鸡肉的碳排放量为 1.23 公斤,一公斤猪肉的碳排放量为 2.16 公斤,一公斤牛肉的碳排放量更是高达 9.21 公斤,其他所谓山珍海味的碳排量也都非常高。因此,应通过价格策略限制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提高(降低)高碳(低碳)饮食价格,引导消费者消费行为。除此之外,应对饮食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等行为进行处罚,更好保护旅游景区环境。 (3)对餐饮场所相关资源进行引导。 鼓励餐饮企业使用环保餐具, 对环保餐具的清洗环节进行补贴,以降低餐饮企业使用环保餐具的成本。

(二)“穿”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鼓励在低碳旅游中穿轻便环保功能服装, 实现行李减量、降低运送清洗次数,尽量避免添购衣服。 穿着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 对旅游地服装摊点加强管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少买一件衣服可以减少约 4.2 公斤的碳排放量。可以据此适当调高旅游地服装价格,抑制游客的服装购置欲望。(2)扶持宾馆酒店的洗衣房设施建设,降低游客旅游过程中清洗服装、背包等工具的成本,满足游客在穿着方面的干净整洁需求。

(三)“住”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住宿是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既关系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也关系到降低旅游碳排放量。 住宿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对优先使用当地建材、当地员工、实施环保节能的绿色旅馆加以补贴和扶持。 在旅游设施规划过程中, 充分考虑低碳环保要求,尽量促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相关研究结果显示, 节能灯泡比传统灯泡大约可以节省 300 公斤碳排放量。 因此, 应大力扶持生产节能环保设施的企业,以降低其产品市场售价,引导旅游地宾馆、酒店更多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2)提倡旅游地宾馆、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牙刷、牙膏、刮胡刀、洗发精、沐浴乳等用品。

在游客续住时不再更换床单、大浴巾、毛巾等,对不需要更换床单、大浴巾、毛巾以及提供清洁服务的游客每日给予 20 元~30 元折扣优惠,以降低宾馆、酒店运营成本,节省游客开支。

(四)“用”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旅游过程中往往涉及大量旅行用品的使用, 旅游用品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鼓励旅游用品生产企业采用新材料,加大研发力度,生产质优价廉、使用周期长的新产品。如登山杖、帐篷、背包、水杯等旅游用品都可以采用轻便的新材料,并且创新设计,达到低碳旅游的目的。 (2) 鼓励和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使用自带的(非一次性)物品。 如提高一次性剃须刀价格,引导游客自带电动剃须刀(或非一次性剃刀),鼓励游客以充气打火机代替一次性打火机和火柴, 避免因一次性用品丢弃造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3)在旅游纪念品开发方面,鼓励开发轻便、节省、实用、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限制开发奢华、铺张、昂贵的旅游纪念品,积极整治旅游纪念品漫天要价行为。

(五)“行”对低碳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交通运输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但也是旅游过程中碳排放量最高的环节。 出行价格策略主要包括:(1)鼓励游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铁路等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步行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 公斤, 高铁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5 公斤,火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6公斤,新能源汽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为 0.0605 公斤, 传统汽车运行 1 公里的碳排放量则高达 0.236 公斤。 应从能源价格调节入手, 加大对新能源的补贴力度,降低新能源价格,引导游客绿色出行。(2)游客在选择旅游路线时,应选择碳足迹较少的旅游路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旅游景区规划方面, 应着眼长远利益,兼顾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加大碳足迹较少的旅游路线宣传力度。 (3)通过网络等新兴媒体,鼓励游客加强联络,实行拼车、团购等。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 低碳旅游强调的是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游客应该注意关心生态环境及人文风情,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而不是实施猎奇式、 征服式和破坏式旅游。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必然和价格息息相关,应在旅游吃、穿、住、用、行等环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低碳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莫 艳 恺.低 碳视野下 的生 态 优 势 地 区 乡 村 旅游 发 展研究———以丽水为例[J].生态经济,2011(4).

[2]郑 岩 ,黄 素 华 . 国 内 游客 低 碳旅游感知 与 消费 调 查 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周 常 春,袁茜 ,车震 宇.低 碳旅游 与 旅游碳足迹 探 讨[J].未来与发展,2011(8).

[4]陈 海 波,莫莉萍.低 碳旅游 的概 念 、特 征 及 动 力 机制 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7).

[5]杨军 辉 .国 内 外 低 碳旅游 研究述 评 [J].经 济 问题 探索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