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种植业行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银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一) 农业中小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弱。一是行业弱势。目前涉农的中小企业主要有蔬菜脱水、花生、水果罐头、面粉加工等弱势行业,原材料收购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为保证企业原材料的足额供应,企业需要在收购旺季大量购入原材料,库存普遍较大,企业经营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的因素制约较大。二是经营风险相对较大。资金实力弱、管理人员素质差、市场开发能力不足是农业中小企业的特点,加之农业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因而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大部分农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或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均相对较高。三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农业中小企业经营不够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少数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银行考察其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导致贷款管理难度加大。四是可抵押的资产有限。目前支持的农业中小企业的土地大多是租赁土地,很少有固有出让土地;土地上的建筑物虽然有房产证,但由于多数企业集聚在乡镇,房产评估价较低;多数农业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或者专用性强,从而无物可抵。存货主要是农产品,受保存周期等的影响,不宜做抵押。五是违约风险时有发生。农业中小企业容易出现债务风险。虽然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化解信贷风险,但这种违背市场经济交易规则的不信用行为,挫伤了银行对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
(二)融资中的规模不经济。融资规模不经济既发生在中小企业内部,表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大企业;也发生在外部出资人尤其是银行身上,表现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单位贷款额所支付的管理成本高。据我国有关部门的估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是对大企业贷款成本的五倍。过高的成本自然使得银行不愿意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
(三)区域发展的制约。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中小企业分布区域的特点,导致获得金融服务存在不平衡。在资源“富集效应”和“马太效应”的影响下,经济发达区域和经济欠发达区域金融资源占比越拉越大,其外部寻求服务资源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优惠放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如此往复发展中,使得各地区对农业中小企业在产业层次、发展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也就使得各地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存在明显差异。
二、银行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策宣传,架起沟通桥梁。积极向市、县发改局、经贸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和企业宣传银行的农业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采用政府推荐、银企洽谈、实地考察等形式,掌握全市农业中小企业的布局以及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逐步建立起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的协调工作机制。参加金融产品推荐会、中小企业座谈会,积极推广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产品。结合当地实际,有重点的支持一批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地方知名农业产业化企业。
(二)更新观念,强化考核。为全力支持农业中小企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带着感情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为提高服务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多次举办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培训班,对全辖中小企业客户经理进行集中培训;二是设立农业小企业客户服务专门岗位;三是编制《银行农业小企业短期贷款调查指引》、《小企业办贷流程》,规范操作;四是开辟农业中小企业绿色信贷通道,提高办贷效率,充分满足农业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
(四)降低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是为农业中小企业发放基准利率贷款。二是为农业中小企业融资不收取任何中介费用,有效降低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农业小企业发展壮大。三是为农业中小企业开办国际贸易融资和承兑汇票业务,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支持农业中小企业不断降低融资成本,增强发展后劲。
(五)创新服务模式,解决农业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担保资源不足是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银行在坚持合法有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讨和创新担保方式,扩大农业中小企业服务覆盖面。一是按照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则,积极加强与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二是针对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实行多企业联保,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论文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现代和的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需要树立新的理念,由短期信贷支持转变为着眼于企业长期成长的可持续性支撑,在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双赢”。
1 可持续性支撑概念的界定
“可持续性”(sustainable)一词最早源于生态学,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1987年世界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观,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由此,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所提供的可持续性支撑可以界定为,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支持既要考虑中小企业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等多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从长远的角度关注企业成长。这一概念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把握好支持与发展、效率与进度、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可持续性支撑必须要实现融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过硬,融资过程中始终保证效益优先,运作规范和提倡创新的基本目标。
2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必要性
对商业银行而言,中小企业融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具体而言:
(1)未来几年,我国政府在解决就业、消除收入差距等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将日益明显,对吸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有重要作用的中小企业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把握住中小企业,也就把握了未来中最有朝气的经济主体。
(2)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加剧,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限制,大型企业融资渠道的增多,以及大型集团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都必然制约商业银行对大型集团企业的融资,能否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就是商业银行在未来的信贷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3)中小企业融资是商业银行有效分散信贷集中风险,保持适度资产负债比例结构的手段,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以流动资金为主,融资期限较短,金额不大,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另外,中小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泛,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行业的融资集中度,分散信贷风险。
(4)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从风险相对较低的大型、垄断型或跨国型优质企业融资中获得的收益将非常有限,以有效控制风险并获取高收益为特征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无疑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收益的主要来源。
3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难点
(1)商业银行在信贷上实行“一刀切”政策,往往将大型企业的信贷管理模式运用于中小企业;在对企业的评级授信方面也沿用一个标准,致使中小企业能达到客户信用标准的很少;在具体信贷业务操作过程中,信贷审查环节多,链条长,手续繁杂,难以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期限短、需求急、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使中小企业难以信贷准入。
(2)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门槛被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为了缓解过热的势头,采取了一系列紧缩银根措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准入难度。同时受国有商业股改影响,部分行业采取了信贷收缩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融资障碍。
(3)担保落实难,贷款高,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多采取抵押和保证两种贷款担保方式,为了降低风险,近年来,银行原则上还是采取抵押担保方式,抵押担保主要是采取不动产抵押,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其可抵押的有效资产有限,抵押担保难以落实,而中介公司、担保公司存在担保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担保能力难以取得商业银行的认可,加之过高的资产评估费、担保手续费、费、贷款利率等,造成企业贷款成本过高,使一些低盈利企业难以承受,只能望而却步。
(4)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单一,仍然是以存款、贷款和一般的结算类产品等传统性业务为主,缺乏适合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有针对性的产品或组合产品,缺乏对中小企业的特色品牌,专门为中小企业设计的产品少之又少。
4 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性支撑的具体措施
(1)组建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长期信贷模式。在信贷管理方面,根据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特征制定有区别的融资策略,将中小企业信贷从其他信贷中分理出来专管专放,力争做到方便、快捷,又规范、合理,既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短平快的特性,又能在长期为中小企业提供持续支撑。在评级授信管理上,制定出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评级标准,既可以防范信贷风险,又能客观评价信用状况。
(2)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和管理能力,合理选择中小企业目标客户群体,形成合理的信贷准入门槛。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同时,也要兼顾低风险、高收益的信贷原则,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要将成长型的优质中小企业作为目标客户群,通过调整信贷准入政策,优选客户;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增长速度和规模。
(3)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方式,方便优质中小企业贷款。从理论上讲,一切具有相对价值的物品和权益都可用作抵押。由此,商业银行可以尝试允许部分优质中小企业可以存货、应收账款、存单、专利权等用于抵押(质押)而取得贷款,放宽信贷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取用于周转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更迅速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4)商业银行需不断加强服务内容、手段的创新。依托银行在人才、资金、信息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业务为平台,主要定位于中小企业,开展资信、顾问、代客理财、项目评估、银行、网上银行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为中小企业广泛参与资本运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重组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2]赵家敏,黄英婷.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J].金融论坛,2006,(4).
[3]徐晓峰,纪建悦.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再探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内在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把员工思想与行为引导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它以人为本、形式灵活,方法多样,重在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引导、激励、鼓舞的功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我认为,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结合点有以下四个:目标一致;原则一致;部分内容相同;方式方法基本一致。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如职工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培育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生活,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感情沟通;办好橱窗图书馆和各种文化阵地等。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群众性正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这种关系说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
第一,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在履行职能中创新工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维权、教育、参与、建设等职能,就在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基础,因此它既是工会工作独特的组织优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
第二,丰富活动载体,在服务大局中凝聚职工队伍。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因而对职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工会工作的对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的社会职能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紧密关系。因此,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能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
第三,弘扬主旋律,在宣传引导中培养共同价值观。抓典型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典型抓好了,可以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工会可以通过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共同习俗和道德风尚。
第四,提高职工素质,在和谐发展中营造浓厚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大以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个性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职工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各种活动中灌输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革新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能够帮助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
三、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第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党政组织的安排,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工会组织要善于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共同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三,切实抓好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体现人的价值。而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条件,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第四,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用好用活工会经费,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工会组织的投入,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民间 投资担保 发展 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资金问题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极为突出问题,“融资难”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建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以帮助中小企业增强融资能力,成为各级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举措。国家经贸委于2000年8月颁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了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财政部也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同时,政府也注重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法规建设。2003年1月生效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指出信用担保在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创立与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在缓解就业压力和拉动民间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对担保行业法律保护力度,为我国的信用担保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比例占到三分之二。从最初的凤毛麟角,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经过近10年的发展,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
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今年5月31日之后,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
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市场竞争激烈,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
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专业人才少,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代偿率逐渐上升,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下去,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跳出重围,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才能避免恶性竞争,取得良性发展。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优秀的团队。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服务意识强,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能够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时刻关注行业变化,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诚信。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p#分页标题#e#
3.专业。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所以,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完善。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关键词:企业发展;职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改革
1 良好的职业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1)重视人才才能留住人才。目前,人才的流动环境有了很大改变。调查表明,约有30%~40%的人倾向于在合适时机跳槽。这一现象,在大公司更普遍。如何留住人才,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为员工创造充足的发展环境,注重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高点,从而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我们知道,员工的忠诚与高效使用,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2)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避免企业内部矛盾。建立“尊重优秀,提升良好,改善平庸”的用人机制,甚至是打破原有的工人和干部的界限,来促进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才能团结一致的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3)卓尔有效的业绩考核体系,是良好职业管理的有力保障。把高级管理人员纳入业绩考核中,薪酬的考核标准是按照统计结果而确定的。对一般员工的考核遵循依法、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从而对员工产生鞭策。
(4)建立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职业管理不仅对员工专业产生影响,对企业安全也有影响。具体是平时对员工进行系统性安全教育,并把它制度化,甚至是把安全教育考虑纳入业绩考核。对于建立安全机制,我国企业长期重视不足。可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严重的。数据表明,在安全领域投入一元钱,得到的回报可能是十倍。一个安全而有保障的企业,才有资格谈竞争力。
2 职业管理,让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1)企业和员工存在利益共同体。职业管理,曾经被看做员工个人的事情。但随着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凸显,人们发现,加强员工的职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是一致的。一个企业,组织的存在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而员工只有在企业、组织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微软的发展造就了比尔•盖茨这个首富(一定意义上,盖茨也是微软的员工),苹果让乔布斯名扬天下。我们今天热衷于讨论一个企业创造了多少百万富翁,实际上已经承认了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这一点。
(2)职业管理促进员工和组织保持良好状态。积极健康的心态会提升人的工作效率,消极颓废则会让人一蹶不振。企业应该学会用制度激励员工,员工才能以激情回报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应该以人为本,从尊重员工职业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出现代企业人力管理政策、措施,实行理性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职业管理方案。
3 职业管理推动企业培训
(1)企业培训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紧缺的情况,而相关专业的学生却不能直接显示其技术优势。这一问题的产生,一是学校不能培训拥有熟练工作经验的学生,二是大量需要就业的人群却因为年龄学历问题不受就业单位宠爱。这就导致了技术人员的青黄不接。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改变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需要企业自己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重视员工的经验,加大对新员工的整体培训。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外部环境新常态:国内外宏观经济普遍降温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位徘徊,不同经济体面临挑战各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4.0%下调至3.8%。由于法德等核心国经济回暖以及希腊逆转颓废态势,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同比增速都好于预期。
但由于通货紧缩压力上升,以及希腊政府仍面临着确保债务的一系列挑战,2015年欧元区表现仍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经济结构失衡和石油能源收入下降,俄罗斯经济下行风险增强,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也面临通缩压力,难以开启高速增长。有国际机构调查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恶化,达到两年来的最低谷。
中国经济也将在波折中低位运行,各行业领域皆面临下行压力。从2014年我国经济趋势看,虽然货币政策、基础建设投资项目等政策引导产生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基础脆弱,预计2015年经济基本面仍然难以出现明显回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拐点的来临,对我国经济全面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深刻影响,出现了自金融危机后的首次出口负增长,产业投资不断波动。受上年基数较高以及打击对港虚假贸易等因素影响,2014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增长由正转负。预计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有望结束负增长,投资增速约为10%,产业外部环境较为严峻。
■产业增长新常态:增速面临降至个位数风险
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进入较低的增长区间。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仍然面临着国内外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出口难以成为产业重要增长极,但国家集成电路推进纲要等政策有望拉动产业发展,预计产业规模增长水平与2014年基本持平,保持在10%左右。
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行业效益有望上升。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有所成效,计算机世界巨头联想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利润增速超过10%,再创新高;家电巨头海尔通过实践“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转型战略,利润增速高达18%;70家元件百强企业利润总额平均增长25.6%;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中芯国际上半年毛利润率达28%,达近年来最高水平。可以预期,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转型升级带动下,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不断逼近工业平均水平。
政策引导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2014年以来,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光伏企业规范条件、彩电行业/手机行业品牌建设以及推进云计算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出台了国家级或部委级政策措施。最吸引产业界和投资界关注的,莫过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以下简称《推进纲要》)。集成电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美国将其视为未来20年从根本上改造制造业的四大技术领域之首,而这份文件的出台将集成电路的地位从产业内部提升到了国家层面,不仅确立了2015年、2020年和2030三阶段的产业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建设性地设立1200亿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并配合地方集成电路基金,带动全产业链和生态链建设。
■细分行业新常态:领军者与追赶者角色正发生变化
通信设备制造业仍然是产业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内,成为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领军者。但是,从2013年三季度开始,由于智能手机市场正逐渐饱和,行业增速已经持续下滑。截至2014年10月,通信设备行业销售产值增速已经降至16.3%,比上年同期下降7.8个百分点。预计通信设备行业仍将是电子信息制造业最重要的引领者,但鉴于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增速仍将持续下降。
家用视听行业和计算机行业出现缓慢增长。展望2015年,联想成功并购IBM X86服务器的后续效应将显现,带动提升我国服务器行业国际竞争力,以及云计算发展的巨大需求,可能带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而随着平板显示产业自给率的不断提高,电视供应链不断完善,但智能电视面临的内容监管不确定性增加,家用视听行业发展喜忧参半。
集成电路产业在政策推进下不断追赶前进,成为产业未来3-5年的最重要增长力量。《推进纲要》的以及首轮数亿的投资基金将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预计2015年集成电路产业将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点,逐渐确立在产业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产业转型新常态:智能硬件与跨界转型成为关键词
手机制造商加紧转型可穿戴设备。一方面,我国智能手机发展逐渐成型,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已经具有世界级规模,具有挑战新兴领域的实力;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增长从高增长区间进入正常增速,推动智能手机厂商对新型领域的布局。
2015年,苹果将正式推出可穿戴手表Apple Watch,这一款被期待的明星产品可能点燃可穿戴市场。国内智能手机巨头也积极布局可穿戴领域,小米已投资25家公司智能硬件相关公司,涉及网络监控头、智能血压计等领域,有望拓展小米用户群黏度,进一步提升增值服务类型和方式;联想已了首款智能手环sw-b100,并且随着对摩托罗拉收购的进行,Moto360等可穿戴产品也将进一步充实联想的可穿戴家庭。2015年美国消费电子展(CES)期间,中兴、华为也有望推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新品。
计算机、家电企业增强全产业链智能化。紫光集团通过对国内芯片龙头企业展讯通信和锐迪科的并购,在短时间内跻身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前20名,并一举成为内地芯片设计行业的龙头企业,迅速进入芯片行业全球第一梯队,对于改变目前我国芯片设计业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过小的发展困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效应。湘鄂情与安徽广电联合,跨界进入安徽省家庭智能有线电视云终端,而海尔电视和阿里巴巴联手海尔阿里智能电视,这些举动都可能成为2015年智能电视和智能家居领域跨界合作的风向标。
■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集群和区域新增长极
通过贯彻落实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长三角、环渤海等优势地区的集聚效应。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吸引国外投资,因地制宜地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在产业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特色突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新增长极。
■引导发挥龙头企业的战略性作用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并在全球居于重要地位,我国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一流实力的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在汇聚与整合发展资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要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提升,就必须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以之为引领、为核心,打造企业集团,形成业务间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发展格局;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瞄准产业链高端环节进行战略并购,实现企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对于竞争较为激烈骨干企业多、但龙头企业不突出、集中度不高甚至已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领域,更要通过推动并购,使骨干企业达到必要规模,为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集中投入创造条件,得以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大企业。
■丰富新兴产业发展的监管方式和手段
一是对于互联网电视、视频带来的数字内容管理,首先应研判产业发展趋势,需迎合智能终端多屏合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适当放松监管范围,为市场参与者提供自主发展的机遇。二是面对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物联网等新兴行业领域,应尽快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统一统计口径、建立标准、明确产业归属,便于高效、集中、科学管理。
■推进电子信息企业跨界并购和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在此新形势下,谁先突破既有领域,形成基于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谁就将率先确立竞争优势,龙头企业更能够借助在新进入领域的优势巩固自身行业的领导地位。
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
贷款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出质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向贷款人申请____________借款,经出质人质押担保,贷款人同意向借款人发放上述贷款。经各方协商一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管理规定,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第一条 主要借款内容
1.借款金额、用途、种类、利率、期限
金额(大写)
用途
种类
利率
期限
年个月(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本合同项下借款按日计息,按__________结息。在本合同有效期内,如遇利率调整,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条 提款和还款
1.分期提款、还款计划
分期提款计划
分期还款计划
年
月
日
金 额
年
月
日
金 额
2.借款人在提款前应向贷款人递交具体的提款计划,并提供表明借款合理用途的书面文件。
3.贷款人按提款计划办理借款凭证手续,在__________个营业日内将贷款放出。在本合同期限内,实际放款日、还款日和实际借款额以借款凭证为准。
4.借款人应主动按本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归还全部借款本息,并按双方约定的分期还款计划还款;不主动归还的,贷款人可直接从借款人帐户中扣收。
第三条 还款资金来源
借款人应用下列资金,但不仅限于下列资金,归还本合同项下借款本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质押内容
出质人自愿以____________等动产、权利(详见抵押物品清单)作为本合同载明借款的质物,出质给贷款人,主动质押担保内容如下:
1.质押担保期间:自设定抵押之日起至担保范围内全部债务清偿完毕止。
2.质押担保范围:本合同项下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以及贷款人实现债权和质权的费用。
3.质物评估价值____________万元,实际质押额为____________万元。抵押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从权利和孳息。
4.质物未设定其他担保,所有权无争议。
5.出质人应在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之前将质物移交贷款人占有,质物的权利证书和相关文件一并移交贷款人保管,质押期间,贷款人应妥善保管质物。贷款人为安全、方便也可将质物委托与出质人约定的第三人保管。
6.质押财产在质押担保期间,由质押人办理财产保险,保险单由贷款人保存,如发生保险责任内损失,保险理赔款应作为出质财产较贷款人存入专户或用于提前清偿贷款本息,不足部分由借款人另行提供担保。
7.按担保法规定,应办理质押合同登记的,出质人应按规定向有权部门办理质押登记和其他法定出质手续,所登记质押权存续时间,应与质押担保期间一致。
8.未经贷款人同意,出质人不得将质物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经贷款人书面同意而取得的转让费、许可费或价款,应向贷款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
9.质物的保险、鉴定、运输、保管、评估、登记等费用由借款人承担。
10.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归还或不足归还贷款本息时,贷款人有权以质押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兑现的价款优先受偿,实现质权。不足受偿部分,贷款人有权继续向借款人追偿。
11.贷款人按照本合同规定提前收回贷款时,有权按第四条第11款规定提前处分质押财产,实现质权。
12.当出质人或借款人被宣告破产或解散,卷入或即将卷入诉讼纠纷,或其他足以影响贷款人债权安全时,贷款人有权提前处分质押财产,实现债权。
13.在本合同担保期间内,出质人的担保责任不因借款人与其他单位签订有关协议和借款人财力状况的变化,以及本合同涉及借款人和贷款人条款的无效而受到任何影响或免除。
14.出质人应予赔偿因其自身过失造成的贷款人损失,向贷款人支付借款金额_______%的赔偿金。
第五条 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1.借款人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政策性贷款帐户管理及资金结算管理的规定;否则,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尚未发放的贷款,并可提前收回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
2.借款人必须严格按本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否则,贷款人有权停止发放尚未发放的贷款,并可提前收回已发放的部分或全部贷款。同时,对违约使用部分,按日利率_________计收利息。
3.借款逾期而又未签订延期还款协议,贷款人对借款逾期部分按日利率_________计收利息。
4.借款人应及时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会报表和统计报表等资料,配合贷款人的调查、审查、检查;否则,贷款人有权采取包括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等相应的信贷制裁措施。
5.借款人有承包、租赁、合并、分立、联营等改变经营方式行为,均应最迟于变更前30天书面通知贷款人,并积极落实债务;否则,贷款人有权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和使贷款免受损失的防范措施。
6.借款人不得擅自对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以担保政策性贷款得安全。借款人对外任何担保均应提前30天通知贷款人,并以不超过其净资产总额为限。否则,贷款人有权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和使贷款免受损失的防范措施。
7.借款人发现有危及贷款人债权安全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贷款人,并应及时采取保全措施。
8.贷款人应按本合同第二条约定向借款人提供贷款,未能及时提供贷款的,应按违约金额和违约天数,每日付给借款人_______违约金。
9.对贷款人的违约行为,借款人有权向贷款人的上级行反映;因贷款人的违约行为而受到损失的,有权要求贷款人给予赔偿。
10.承担政策性任务的借款人,有权享受政策性贷款的各项优惠政策;贷款人不得擅自提高贷款利率,不得无故提前收回贷款。
第六条 合同的变更
1.本合同生效后,各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2.借款人因客观原因造成不能还清贷款的,应在贷款到期前10天向贷款人提出书面展期申请,经出质人同意后由贷款人决定是否延期。同意延期还款的,签订延期还款协议。
3.各方不得擅自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者。
4.在合同有效期内,借款方、担保方更换法定代表人,改变住所时,应在变更后10天内书面通知贷款人。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
在本合同履行中发生的争议,由各方协商或者通过调解解决;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向贷款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合同附件
借款申请书、借款凭证、延期还款协议书、授权委托书、变更本合同条款的协议、抵押物清单和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出质人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均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九条 其他事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有关法律法规和银行贷款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_____份,借款人、贷款人、出质人各持一份。本合同自各方签章之日起生效。
借 款 人
借款人公 章
(或合同专用章)
法定代表人签 章
(或授权人)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贷 款 人
贷款人 公 章
(或合同专用章)
负责人 签 章
(或授权人)
住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 证 人
(1) (2) (3)
保证人 公章
(或合同专用章)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人)签章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职业中专 形体教学 发展思路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社会上风靡起塑造形体美的健身热。当前,社会上流行各种“瘦身、减肥”运动,人们常常为自己的体形“欠佳”而终日忧心忡忡。有的为了控制体重,盲目节食,无视锻炼,结果造成营养不良,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以至于常常头昏眼花,精神无法集中。有的为了追求“骨感”而勒束腰带,绷紧衣裤,造成活动受限,发育不良,引发各种疾病。职业中专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正是塑造体形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其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对形体训练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对此,形体教师应给予正确、必要、科学的指导,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其精神内涵与外在气质得到同步发展。
一、加强学生的形体教育,调动学生参加形体训练的积极性
1.结合职专学生的特点,普及形体训练的基础知识
形体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形体训练是在缓慢、优雅、动听的音乐声中,通过各种的变化及波浪动作和肢体的屈伸、合展、踢、拉、控、压等基本动作的练习,加强全身的控制力和平衡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和灵活性,促进身体正确姿势和形态的形成,对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的年龄基本是十六七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理形态上表现为骨盆宽、重心低,尤其是胸部、臀部皮下脂肪丰富,肌肉工作缓慢且容易产生疲劳,运动兴趣逐渐向自我选择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形体教学与训练,不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还能减少脂肪堆积,提高身体重心,健美身体围度,且比其他体育项目含有更丰富的美育内容,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各班学生中挑选形体训练的爱好者,组成学习骨干队伍。由于形体训练动作的成套性、时间性及韵律性等特点很适合学生群体进行课外锻炼,因此利用上课时间和课余时间,加强尖子生的强化训练,举行全校性的形体展示、自由操、街舞等比赛,技术动作好、表现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参加校队,参加市里的比赛。其他学生可在骨干和积极分子的组织带动下,以班级、小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练习。能者为师,相互带练。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教学内容,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精神,并且充分展现出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同时,利用学校组织举行的科艺节、元旦晚会、运动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结合现代流行的时尚健身运动,制定科学的形体训练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接触到很多现代时尚的流行健身运动,如果教师还是照本宣科,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形体教学的内容很广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条件等进行选择。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安排职专学生进行如柔韧性练习,腰腹肌力量训练,坐、站、走姿训练,基本步伐的训练,组合舞蹈,交际舞、有氧拉丁舞、瑜伽、街舞、爵士舞等形体训练计划和内容。
在进行形体训练时,各项内容可根据各自的特点、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做到灵活运用。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采用以形体项目作为教学单位,把一些运动能力相近、运动兴趣一致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营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并巩固和强化学生对项目的兴趣,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其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形体教学内容。
例如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和幼儿健美操的学习,因为这些学生有专业舞蹈课,在毕业时要参加专业考核,所以适当地增加基本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学好专业打下基础,同时安排幼儿健美操的学习,也为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餐饮专业和旅游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加强姿态的训练,如坐姿、站姿、走姿的训练。同时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能够结合现代时尚流行的健身运动方式,选择形体教学与训练的内容与形式,使学生的形体训练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重视对学生形体姿态的基础训练,提高形体教学的实效性
当今的中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其举手投足、站立行走的姿态缺乏正确的指导和规范的训练。因此,在形体训练之初就应该以基础的“三姿”(站、坐、走)训练开始。“三姿”是一切形体训练的起点和基础。另外,“三姿”训练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只有感受并掌握其动作要领,才能准确完美地完成其他形体练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在每一次的形体训练课前,都采用音乐伴奏,学生绕场姿态训练,然后站好队,再开始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形体姿态习惯,并打破传统的集合整队模式。
通过“三姿”训练,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从气质、身体形态上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学生上形体课的热情也高涨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分配形体教学与训练的学时,将形体训练与其他体育项目进行穿插教学
目前许多学校都是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设体育课,每周两个课时。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低年级学生体育课中穿插为期两年的形体教学与训练,每周1~2课次。在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把体育课一分为二,即利用一课时进行形体教学,另一课时安排大纲规定的其他体育项目,也可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一堂重点为排球教学的体育课中,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穿插教学:
(1)利用5分钟进行排球韵律操,达到全面活动大关节、使身体进入运动准备状态的效果;(2)10分钟做夹球接力游戏;(3)25分钟进行排球教学与训练;(4)5分钟做瑜伽球放松操活动,在音乐声中使学生的身体肌肉得到全面放松。这样合理地穿插教学,往往更能够激发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并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形体训练对职专学生的特殊作用
形体教学主要是靠学生的视觉模仿。教师健美的身体形态、良好的气质和舒展优美的动作示范,能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力充沛,动作示范准确到位;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身体形态,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向学生的某些薄弱环节倾斜。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一般性的文体活动和独立锻炼,也益于成年后保持长期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成年形体的保持水平,并为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在中等职业体育教育中开展形体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获得较完美的体形,形成良好的生活和锻炼的习惯,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要结合职业中专学生的专业特点的需要开设相关内容的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信在各个职业学校广大体育教师的辛勤和努力工作之下,职业中专学生的形体教学会蓬勃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行业学校 宏观环境 现状 发展之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14-02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诸多行业和系统大多开设有自己的职业培训学校,如税务系统下设有税务学校,工商系统下设有工商学校,铁路系统下设有铁路学校,邮电系统下设有邮电学校,等等。这些学校在成立之初多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它们担负起为本行业和本系统培训和输送人才的重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众多人才,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招生形势的日益严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职生的生源渠道在不断缩减,这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如何突破困境,成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各行业学校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所处环境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道路。
一、中职行业学校所处宏观环境
(一)面临我国人口结构的瓶颈期
从人口层面上看,我国在新世纪的前十年步人人口红利时代。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仍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口结构已发生变化,其中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与人口红利时代比较已大幅下降,老龄化人口占比逐年增大,0~14岁人口占比逐年减少,甚至有专家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少子化”时代,我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我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老年人口大量增长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巨大社会压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较之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生育的意愿更低。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女性普遍参加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子女养老的需求大大降低,这些都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同时,由于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上的不重视、食品安全方面监督机制的不完善、青少年性观念的开放和随意,人们的生育能力也在逐步下降。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越是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越低,如美欧各国,其人口增长率已连续多年呈负增长。我国的人口专家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将为零。在此种背景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家庭经济环境的好转,愿意读中职学校的孩子将越来越少,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去完成大学的学习,于是,学习好的孩子被送往大学,学习欠佳的孩子被送去高职高专院校,极少数人会考虑读中职学校。这样,中职行业学校的生源日益减少,招生将变得更为困难。
(二)面临我国产业转型期
目前我国正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人口结构的“少子化”也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迫使企业更多地用机器技术来替代人力,促使企业完成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提升产业层次。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如制造业,已是产能大量过剩,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高耗能、低效率,成为资源消耗的大户。我国的“制造大国”这一称号可说是以大量透支自然资源和压榨人力资本为代价获得的。大多数的制造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末端,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需要的是大量的普通产业工人,他们只需具备一般劳动技能、遵纪守法就可以了。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尚能满足这一需求,各类中职、技校形成建制的“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有的已变为“成建制的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培养的应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高技能的人才。要使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中从低端走向高端,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依靠少数的创新人才是做不到的。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若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这些产能过剩、高耗低能的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掉,制造业将向集约化、机械化、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届时,所需要的产业工人将是高技能的人才。照此发展趋势中职行业学校毕业生将难以满足新时期现代化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未来潜在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内涵是大势所趋。
(三)面临国家12年义务教育的计划实施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多,实行12年义务教育将不再是遥远的事,加之这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届时,学生完成12年义务教育后直接分流进入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中职学校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生存发展这个大问题将是中职学校必须面对的现实,而中职学校中实力较弱的行业学校将陷入更为严峻的境地。
除上述三个方面外,各类中职行业学校还面临国家和各地方从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对本地中职学校的扶持,对非地方中职学校从生源渠道、招生、就业及政策等方面的诸多限制。
二、中职行业学校现状分析
(一)办学不够规范,师资力量普遍不够强,生源质量偏低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含技校)在成立之初,往往都是由本行业本系统派员组建的,这些人员大都欠缺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都是边摸索边干,在办学理念与办学实效上,与正规院校相比,显然存在差距。从师资力量上来说,由于行业背景,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含技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较弱,许多教师是由本行业本系统内部员工抽调而来或是本校留校生,总体来说,教师学历不高,素养不强,缺乏专业背景,总体质量不高。从生源上看,所招收的学生为初中毕业生,部分是学习欠佳、纪律不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基础薄弱、自律能力较差,学生整体素质偏低。
(二)财政投入有限,主管部门支持不够
由于行业学校的财政、人事权均由所在行业、系统主管,主管部门往往缺乏对所属行业学校资金投入的动力。若行业、系统实力强的,或许会有较多的投入,若行业、系统实力不强,投入则少。综观各省区中职行业学校,从国家和行业、系统处所得的资金投入远远比不上各省区教育系统直属直管的中职学校,这导致一些行业学校在教育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建设、生源渠道、政策扶持等各方面均普遍落后于地方中职学校。由此形成强者更强、更能获得优势资源,而弱者更弱、处境更艰难的现实局面。
(三)多头管理,效率低下,行政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由本行业本系统主管,在财政、人事上都隶属于各自所在行业、系统的主管部门,而在业务上则需要接受教育部门或劳动部门的领导,这就形成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难以理顺的复杂关系。再加上对领导者的财权、人事权、行政权缺乏有力的监管,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容易滋生腐败,由此形成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现实。
(四)多年办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拥有自己的优势专业
各类中职行业学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多数都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它们立足于本行业本系统的用人需求,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同时面向市场,培养能够适应市场要求的人才。在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大环境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行业学校具有了较强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各行业学校由于拥有特殊的背景,借助自身的行业资源,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大多拥有具备自己行业特色的优势专业。但不可忽视的是,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存在着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度不高,大量专业设置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现象,如许多学校都开设有会计、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
(五)面向市场,毕业生输送渠道受阻,就业安置优势不再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类中职行业学校拥有较顺畅的人才输送渠道,具有就业安置上的优势。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国家统一安排就业政策的取消,不少部门、行业被逐渐取消和开放,它们的功能也为市场所替代,加上各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各类中职行业学校的就业安置优势已不复存在。除少数行业、系统愿意招收本系统毕业的中职生外,大多数单位,如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往往要求具备大学学历,或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才可进入。中职行业学校毕业生由于技能不高,素质不强,多数只能进入企业,而且多为中小型私人企业中的流水线上,重复每天10小时的单调、机械且缺少技术含量的工作。
三、中职行业学校发展之路思考
在宏观环境下,面对自身发展的现状,各类中职行业学校应审时度势,抓住时机,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这是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中职行业学校的发展前景在于:走兼并重组之路,向高职高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