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风险规避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规避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规避优缺点

第1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析法的介绍,分析SWOT项目风险管理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望更好的做好项

目管理工作。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SWOT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风险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对项目风险的定义为“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产生积极地或消极影响”。而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手段提高积极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降低消极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只要项目产生的收益大于其负面影响,则可视为这种风险可以被接受。

一套完整的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及监控。其中,风险识别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有当充分的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才有可能定制出合理的风险应付计划,进而引导项目趋利避害,获得最大收益。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等。

2.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于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一种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企业战略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竞争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尤其在风险识别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项目管理中,SWOT分析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了。

所谓SWOT,是英文单词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的简写组合。通过对项目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从优势因素、劣势因素、威胁因素等多角度进行风险识别并提出相应解决风险对策的方法。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项目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优势一般体现在: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沛、资源分配合理、品牌形象好、组织体系健全等;

■劣势与优势恰恰相反;

■机会体现在:客户群体扩大的趋势、扩大市场份额、并购竞争对手、新市场优惠补贴政策等;

■威胁一般表现在:强大的新竞争对手,市场需求的减少,新业务的拓展等带来的威胁。

3.SWOT分析法举例

(1)建立分析矩阵(也称为道斯矩阵)

将外界条件(机会)与约束(威胁)同项目本身的优劣势相结合,作出动态分析,识别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并将分析的结果填入矩阵中。

如:以SWOT中4个指标建立2×2矩阵,并分为四个区间I、II、III、IV。

从上表可以看出:位于V区的SO策略是进行风险管理的最优组合,此时收益最大。风险最小;WO策略及ST策略稍逊,最后是WT策略。

(3)分析

V区:由外部机会与自身优势两个指标构成,是最优的组合形式,存在的风险较小。这表示如果项目想要得到更好的收益,应该通过两个方向进行强化。第一是强化自身内部因素、优化资源分配等方式提升竞争力;第二是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掌握更具有扩展前景的领域,提高竞争优势。

VI区:由外部机会与自身劣势两个指标构成。项目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会是制约项目部发展主要的绊脚石。应该通过重新分配资源,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将劣势转变为优势。

VII区:由外部威胁与自身优势两个指标构成。项目管理者应对项目存在的威胁进行充分分析,可以选择防守战略,扩大和改进自身优势来减少威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VIII区:由外部威胁和自身劣势两个指标构成,是所有策略中风险最大的,既处于劣势又存在威胁。此时应当结合自身竞争实力,适当重组体系,健全机构,加大投资,将劣势转换为优势,并通过规避威胁来减少不利影响。

4.SWOT方法优缺点

SWOT方法优点在于可以快速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以及要规避的东西。通过有条理的层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有利于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选择。

SWOT方法的缺点在于各指标很难界定,且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态度及信念都有较大差异,因此所受影响很大。

5.SWOT方法改进

由于SWOT方法是定性的分析工具,没有直接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对比,因此可用德菲尔法相对四项指标进行赋值。德菲尔法(Delphi Technique),是一种函询的调查办法,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通信的方式向有经验的专家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合适的意见为止。此办法的优点是保证了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最终结论的可靠性与最终结论的统一性。由于吸收不同的专家与预测,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和学识;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会受到其他繁杂因素的影响。

然后通过AHP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它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统一在一个模型中,既能进行定量分析,又能进行定性的功能评价)可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进而得出SO、WO、ST、WT策略的分值,例如:某项目分析后当SO>WT时,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的机会大于威胁,该项目成功的概率大于失败的概率。

第2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电力工程项目是指为确保特定地区或特定单位的电力供应,由政府部门、单位集体等投资一定数额的资金,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的电厂项目,其必须达到预期的质量和规模要求。电力工程项目普遍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专业性强、危险性高、风险大、与政府关系密切等特点。

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并本文由收集整理结合我国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对工程项目的规定,本文针对图1所示流程环节构建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该体系以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为理论基础,构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定各流程环节的关键控制点,通过风险反应以及其他诸如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要素的结合来管理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构建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基础的步骤,即识别上述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六个环节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关键控制点,并对风险进行分类[1]。关于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是指调查人在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对象的基础上亲临调查现场进行调查和访问的方法。现场调查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获得可靠性较高的第一手资料[2],但其缺点在于需要与被调查对象提前做好协调工作,且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事先设计好问卷向被调查者发放,要求其如实填写调查内容的方法。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很多业务流程环节,因此调查对象应尽可能涉及各个流程环节、各个部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省成本,但缺点在于问卷填写的过程不可控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根据自己所认知的真实情况填写的,且表格的回收率有时并不高。

(3)核对表法

核对表是指根据工程项目以前失败或成功的经验,把以前项目建设中遇到过的风险因素以及来源等列成一张表[3]。核对表法是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列出以前遇到的风险点,这种方法揭示的风险点或关键控制点比其他方法少,但其他方法不能发现的关键控制点,这种方法可以识别。

(4)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分析法是指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每一会计科目逐一进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4]。在分析特定会计科目时,应注意其与其他科目的联系;并且应将财务报表与工程预算联系起来,警惕某些潜在风险的发生。这一方法有助于提防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但不利于对风险进行更加详细的分类。

(5)流程图法

流程图法是指将整个工程建设过程按照一定的标准细分为不同的作业、流程,再对每个作业、流程的风险点一一识别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风险的细分,但工作量大。

(6)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法是指对工程项目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地分析,找出环境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5]。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工程项目管理中。

以上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进行具体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其对工程项目目标的影响,并且评价每一风险的来源、重要程度和控制措施等,无疑,重要程度越高的风险,越应引起项目建设单位的重视。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把与决策相关的复杂难解的问题分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对各层次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决策方法[6],运用到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中,简单地讲,即将工程项目的风险分为目标、设计、实施等层次的风险,再对每一层次的各类风险的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再综合人的主观判断,从而确定工程项目中风险相对严重程度或重要程度的方法。

(2)模糊评价法

在经济活动中,很多因素是无法用确切的数字衡量的,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模糊的。而1965年,l.a.zadeh首次提出的模糊数学的概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模糊评价法的主要工具是模糊数学。模糊评价法运用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中,可以对无法用数字加以准确描述的风险提供定量化的描述方法,即对识别到的所有风险点,根据模糊数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标准给出评语的过程。

(3)敏感性分析法

敏感性分析法即从对工程项目的目标与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敏感性因素,确定其对项目的敏感性程度,从而判断项目风险承受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例如敏感性分析法可以测试工程项目成本因素的变化对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

(4)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关于信息处理的重要数学模型,在工程界与学术界广泛应用。神经网络由众多的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组成,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激励函数,而节点之间的连接代表通过该连接信号的权重。这种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中也有应用。

(5)贝叶斯网络法

贝叶斯网络法是一种数学模型法,这种方法是基于以贝叶斯公式为基础的概率推理的计算。这种方法在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中也有所应用。

(6)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风险分析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当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无法使用其他以建立模型为基础的方法进行评估时,可以选择专家打分法。首先,将风险识别阶段识别出的所有风险或关键控制点列成调查表;其次,要求专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风险后对项目目标的危害程度进行打分;最后,对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综合成整个项目风险[7]。专家打分法受专家的主观影响较大。

对于特定的电力工程项目,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恰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电力工程项目风险反应

在以上识别和评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对每一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反应策略。而风险反应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四种:规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和自留风险。

(1)规避风险

在电力项目工程管理中,对于那些尚未发生或以前发生的风险,首要的风险反应策略是规避风险。对于可控风险,例如由人为操作不当,或体制不健全等导致的风险完全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

(2)减少风险

当风险无法规避时,最优决策是减少风险。减少风险是指在弄清楚引发工程项目风险的来源和因素后,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3)转移风险

在无法对风险进行规避或减轻时,应选择转移风险作为最优决策思路。转移风险是为了避免在承担或接受风险后对项目目标产生影响,而选择将风险向其他部门、实体转移。

(4)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是指在风险发生时,没有其他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选择,例如,工程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采取积极的行动承担风险,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第3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预算执行审计 风险控制 控制策略

目前,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其影响程度的逐步扩大,社会各界对审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范各项审计工作的风险、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已经成为了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必须要加强研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

一、在控制预算执行审计风险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一)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本质上来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是一项人的工作,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但会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并且能够对风险控制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采取培训、讲座等形式全面提高从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这是现阶段规避预算执行审计风险的核心环节。

(二)要坚持以制度为指导的基本原则

对于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来说,在进行预算审计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错误或者偏差,在面对这些错误或偏差时,我们就必须要坚持以制度为指导的基本原则,通过制度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控制,并要确保其能够遵循以制度为指导的原则,按照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才能够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审计的风险或者对其实施有效地控制。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和了解,并要以此为基础构建预算执行审计的责任追究制度、风险控制体系或者复核审计工作质量的审计质量复核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制度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有效地规避或控制预算执行审计所面临的风险。

二、要确保并要不断的提高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这方面,相关的工作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实现保证其独立性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其独立性:首先,要全面增强上审下的审计力度。就现阶段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来说,其基本上是依照审计的权限进行划分的,即是对同级财政的预算执行开展的审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在审计机构中适当的增加一部分垂直管理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增强上审下的审计力度。对于这些垂直的审计机构来说,其必须要具有极强的独立性,要独立于其他单位,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其受到其他部门的干扰,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审计的风险。

其次,要实施岗位轮换制,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从事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实行岗位轮换制,大多数人员都会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多年。这样的情况,就会使其与单位的一部分人员联系起来,从而使其独立性受到影响,继而诱发审计风险。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岗位轮换制,一般来说,三至五年就必须要进行一次岗位轮换,这样才能够避免其受到单位人员的影响,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三、要合理的使用审计方法

目前,通过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在一线审计人员的帮助下,全面的掌握了导致预算执行审计出现的多种情况,而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审计方法也能够导致预算执行审计出现审计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要想合理的使用预算审计方法,避免因预算审计方法而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就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研究。一般来说,普通的审计方法与以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为切入点的审计方法相比,其侧重点不同,因此其各有优缺点,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二者会形成互补之势。所以,如果使用后者设计方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账务等进行核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金涉及到了一些非被审计的单位,就必须要做好调查取证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对变更项目的分析,并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使用的真实情况

变更项目就是指未能够按照预算使用所拨付的资金的项目,具体表现为拨付的资金量发生变更或资金的使用用途发生变更。对于变更项目来说,其不能够仅仅依靠预算的情况强行将资金分解并拨付。通过对多个地区近几年的审计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起初的预算情况不符,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并且大多数资金的使用是有效地。即,如果按照预算的情况使用资金,就可能阻碍工作的正常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必须要依照具体的情况调整资金的使用情况。即,要以既定的资金量为基础上,加强对项目的研究并将其分解,只要取得审计人员的认可,确保项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且资金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就能够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这样的情况,能够有效地避免变更项目的资金使用出现任何风险。

五、要选择重要资金项目,制定日常审计计划,全面推动审计工作的开展

对于审计机关来说,其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必须要开展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这对审计单位来说是十分必须要的。通过对大量实践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将重点项目的审计工作同日常审计计划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规避风险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各级审计机关的配合。对这样的工作方法来说,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首先,能够有效地集中分散的审计力量;其次,能够有效地增强对财政资金的总体评价的可靠性;第三,能够有效地避免预算执行单位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干扰。

总而言之,因为预算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并规避其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坚持以人文本的工作原则,并要通过调整工作方法,加强对变更项目的分析等措施合理的规避风险或控制风险。

第4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灵活用工;作用;构建;策略

在当前国内劳动法规不断完善,工人劳动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企业的用工风险也随之增加。尽管灵活用工模式以其自身的优点,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重要用工模式之一,但是相对于传统用工模式,灵活用工模式蕴含的风险也相对较高,这给企业灵活用工模式管理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一些企业在享受灵活用工模式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往往忽视这种模式风险,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潜在的隐患。这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对于不同灵活用工模式的利弊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掌握,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灵活用工模式的构建,从而为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一、企业灵活用工模式的作用

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之所以受到青睐,原因在于这一用工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好处,本文这里将惬意灵活用工模式的重要作用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用工成本。很多企业偏爱灵活用工模式的最大动因就是降低用工成本,这些年随着我国人口拐点的到来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很多企业都感受到了来自人力成本方面的压力。灵活用工模式则可以帮助企业节约大量的用工成本,举例而言,如果企业在用工需求方面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则可以通过灵活用工模式满足用工高峰需求,而在用工需求淡季,灵活用工人员又不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从而实现用工成本的下降。2.弥补岗位缺口。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在某一时间段某一岗位出现员工缺口,如果企业按照传统用工模式进行招聘、甄选,将会导致岗位空缺的时间被拉长,从而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借助于灵活用工模式,企业可以快速的招募到所需要的员工,弥补岗位缺口,举例而言,在企业某一岗位出现用工缺口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快速获得员工,利用劳务派遣公司优势,避免自行招聘出现时间延误。3.提升竞争实力。灵活用工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实力,在企业之间竞争全面升级的背景之下,各种市场机遇可以说是稍瞬即逝,企业的组织架构、组织战略只有具有良好的弹性,才能够在竞争中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企业组织架构变革、各种业务的快速调整是一个利好,企业不会在这些业务开展方面受到用工层面的脱离以及限制,可以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的要求,从而全面推动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二、灵活用工模式分析

在《劳动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框架下,企业劳务派遣、非全日制、退休返聘、劳务外包等用工形式都称为灵活用工模式,这些用工模式各有利弊,本文对于这些用工模式内涵以及优缺点具体阐述如下:1.劳务派遣用工。劳务派遣用工目前是企业灵活用工中最主要的一个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劳务派遣机构与劳务派遣人员签订合同,并将劳务派遣工派到实际用工单位,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费用的用工形式。这种用工模式实质劳动关系的形成主体用人单位以及劳务派遣工,但是给劳务派遣工管支付工资的单位是劳务派遣机构。这种用工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企业不需要给劳务派遣人员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用工风险以及劳动纠纷,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事务工作中脱身出来。其主要缺点在于劳务派遣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有限,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可度不高,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不利于用人单位各项工作的联系性开展,还有就是如果劳务派遣公司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导致劳务派遣工的不满。2.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来计薪,劳动者在一个用人单位每天工作不超过四个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从非全日制用工内涵来看,主要是从工作时间层面来对于企业用工形式进行界定,工作时间是界定非全日制用工主要标准。这种用工形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随时辞退工人,不需要支付为补偿金,也不需要给其缴纳养老、医疗保险,企业可以不用签劳动合同。这一用工模式的缺点主要在于非全日制用工不够稳定,流失率较高,毕竟员工也有提出随时终止劳动关系的权利,还有就是非全日制用工结算周期比较短,支付工作比较繁琐,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也不是很好,很容易影响到企业凝聚力的形成。3.退休返聘用工。退休返聘用工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达到退休年龄以后,从用人单位退休,再与用人单位签订返聘协议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形式。退休返聘用工的主要优点在于这一群体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高,可以较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这一群体不需要企业缴纳各种保险费用,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成本节约,退休返聘人员在单位工作数十年,对于企业有着比较深的感情,工作态度也比较认真。退休返聘的主要缺点在于这一群体年龄比较大,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比较有限,加上各种疾病缠身,用人风险比较大,还有就是这一群体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有时候其实是桎梏,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创新。4.劳务外包。在社会分工细化,交易成本下降的情况,劳务外包的发展势头强劲,劳务外包这种用工模式是指企业将一项工作外包给其它公司。劳务外包的主要优点在于企业管理者可以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中脱身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更有价值的工作。同时劳务外包还可以减少企业雇佣数量,减少各种直接、间接办公成本,带来企业成本的下降。劳务外包公司一般具有专业经验,可以更好的做好外包工作。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就是跨文化冲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风险,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等等。

三、企业灵活用工模式构建策略

灵活用工形式多样,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选择一种,也可以选择多种,不过灵活用工模式的构建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一个考验,要想最大限度的享受到灵活用工模式带来的好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在灵活用工模式构建方面,企业需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这一基础性的工作,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对于根据企业经营的需要,对于员工需求进行预测,从而确保企业各种岗位都能获得数量、质量、层次、结构等都符合要求员工。企业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之上,明确需要何种员工、需要多少员工,然后围绕这些需求来确定灵活用工模式,这样才能够选择到最合适的用工模式,从而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2.做好风险管控。无论是哪一种灵活用工模式,都是利弊共存,能给企业带来收益,同时也存在风险,如果对于这些风险管控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危害以及损失。因此企业灵活用工模式的构建中,需要客观全面的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并制定良好的风险管控措施,有效的规避灵活用工风险。举例而言,在劳务外包方面,要注意企业核心、机密信息的保护,签署保密协议,避免信息泄露风险。3.做好员工激励。无论是那种形式的灵活用工模式,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都形成了实质上的劳动关系,要想让这些员工能够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离不开激励措施的不断改进。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更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强对于各类员工的激励,让员工更积极努力的去完成各项工作,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价值。

四、结语

尽管灵活用工模式好处多多,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辨证的看待不同灵活用工模式利弊,根据企业的需要来权衡得失,选择最合适的灵活用工模式,同时要修炼内功,做好灵活用工模式管理,从而使得灵活用工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

参考文献:

[1]马录.多种灵活用工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以XX公司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2(3).

[2]寇斌."灵活"用工的"不灵活"风险——访劳达集团创始人魏浩征[J].人力资源,2010(8).

第5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数据挖掘;信贷业务;决策树;ID3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2008年由次级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客户的信用问题再度引起了金融界的高度重视。由于银行信贷业务的盈利特点,使得金融机构不仅获得了潜在的高额利润,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银行为了规避该种风险就需要对消费客户进行全面客观而准确的还贷能力进行评估。从而,信用评估技术成为了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为了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在银行的信贷业务中,银行贷款员需要分析数据,预测那些贷款申请者是安全的。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如何从中发现有用的价值数据和知识无疑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的。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实现算法。

一、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数据挖掘(DM,Data Mining)是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科学为一体的新型技术;

所谓数据挖掘是通过分析每个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规律的技术。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的过程,它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统计学、数据库、可视化技术等为基础,通过自动化地分析大量数据,进行总结性的推理,从而挖掘出潜在的模式或者规律,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它不仅仅是面向某个特定的数据库的简单查询检索调用,而且要对通过分类、估计、预测、聚类、关联分析等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宏观或微观的统计、分析、归纳和推理,试图找到事件间的关联关系,以求解实际问题,甚至达到利用现有的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的目的。

数据挖掘的过程粗略的可分为五个步骤:确定业务对象、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算法执行、结果分析、知识同化。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据挖掘模型得到一个直接的结论的时候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模型得出的是对目标问题多方面地描述,这时就要更好的分析和总结它们的规律,以提供合理的有价值的决策支持信息。

数据挖掘在金融领域中最典型的应用是进行贷款偿还预测和客户信用政策分析。贷款偿还预测和客户信用政策分析对银行业务是相当重要的。有许多因素会对贷款偿还效能和客户信用等级计算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数据挖据的方法,如特征选择和属性相关计算,有助于识别重要因素,剔除非相关因素。

二、决策树基本概念

决策树算法是一种逼近离散函数值的方法。它是一种典型的分类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利用归纳算法生成可读的规则和决策树,然后使用决策对新数据进行分析。本质上决策树是通过一系列规则对数据进行分类的过程。其主要算法有ID3、C4.5等。

作为分类器,决策树是一棵有向、无环树。决策数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决策结点、分支和叶子。其中最上面的是根结点,根结点没有父结点,其余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一个结点可以有没有子结点或一或二个子结点。没有子结点的结点称为叶结点;其他的结点称为内部结点。每个叶结点都对应一个类别标示的值;每个内部结点都对应一个用于分割数据的属性 Xi ,称为分割属性;每个内部结点都有一个分割判断规则qj ;如果Xi 是离散属性,那么qi 的形式为 ,其中 ,Yi就成为结点n的分割子集。

下面通过一个信贷客户信用风险分析的例子来说明:

其中债务情况是最重要的属性,因此第一个分支点设在债务情况Debt,第二个判断条件设为工作类型Employment Type。简单决策树如下图 2 所示:

三、决策树ID3算法

ID3算法是由Quinlan首先提出的。该算法是以信息论为基础,以信息熵和信息增益度为衡量标准,实现对对象数据的归纳和分类。该算法是决策树学习算法的一种典型算法,算法的重点部分在决策树的各级结点上,将信息增益方法作为选择属性的标准,来确定每个结点生成的属性均是合适的。这样可使获得的训练样本子集分类所需信息量最下

四、ID3算法的评价

ID3通过不断的循环处理,层层对决策树进行细化,直到形成一个足够准确的完整决策树,其优缺点总结如下:

(一)优点

1.ID3算法的假设空间包含所有的决策树,避免了假设空间可能不包含目标函数的风险。2.通过修改ID3算法可以很容易的扩展到处理含有噪声的训练样本。3.ID3算法非常适合处理离散值样本数据,有效利用树形结构的分层效果,易于提取容易理解的If-Then分类规则。4.引进了信息论中熵的概念,使得算法得到结点数最少的决策树。

(二)缺点

1.计算过程比较繁琐,计算量较大。2.ID3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重构决策树,易造成极为庞大的开销,不适合于渐进学习。3.建立的决策树层次较多时,决策质量低,倾向于选择取值较多的属性。4.ID3算法对噪声较敏感,容易造成对记录的误分类。5.ID3算法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属性的选择上,这种选择收到了一些怀疑,至今该问题。6.ID3算法不能处理属性值缺省的情况,也不能处理连续型属性。

五、结束语

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智能应用技术,本文主要针对银行信贷业务和数据挖掘的结合点出发进行研究。介绍了数据挖掘的概念,并着重介绍了决策树ID3算法,并将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技术应用于银行信贷业务,对ID3算法进行深入介绍,并总结了该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所具有了有点和存在的不足,为后人研究决策树算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莉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银行客户信用评估研究,2008

[2]王睿.基于兴趣度的判定树算法快速分类的优化,2006

[3]洪晶,刘炳祥,程功勋.粗集决策树算法在医院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06

第6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电力建设 项目管理 PPP模式 优缺点 对策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是民间参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结成的公私伙伴关系,具体是指政府为某项目建设,而与私人企业形成的一种合作关系,从而对特定经营项目进行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中,项目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和经营。政府通常与贷款即溶机构达成指直接协议,但不对项目进行丹巴,而是做出承诺支付相关的费用。通过这种方式可让项目公司能快速的获得金融机构贷款,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而在这种模式中,项目的预期收益、政府扶持力度等因素将指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贷款数量和贷款的方式。因此,换句话说就是政府通过给予民企特许经营项目长期经营权和收益权的方式来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加强有效运营。PPP模式适用于那些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和资金回报相对较慢的大型项目,并具有双方受益、降低融资难度等优势。因此,根据上述的优势,PPP模式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公路、隧道等公项目中。

一、PPP模式下的电力建设项目风险

结合电力建设项目的实际和自身的工作经验,本文将电力建设项目PPP模式下的风险进行了归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政府引起的风险

政府作为PPP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引起的风险是首要的,也是第一类风险。而通过对以往风险问题的总结,可以将因檎府引起的风险分为违约风险和变更风险。

第一,政策变更风险。虽然PPP模式凭借其优势被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PPP模式的具体运用方面还欠缺很多的经验,包括运作方式、合同范本、市场推广等都停留在规章制度层面,还没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由此,这给很多个人企业带来很大的潜在的法律风险,一旦对政府发起行政诉讼,则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由于政府和企业在信息方面是不对称的,企业对于政府的财力、财政预算等的了解不足,从而导致自己在合同谈判中处在劣势的位置。

第二,政府违约风险。对政府的违约风险来讲,主要是由于政府单方面的违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我国整体的社会信用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很多PPP项目中地方政府诚信欠缺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在政府财政困难、环节和规划变更等情况下的违约风险很多。但也存在感觉项目实施“吃亏”,从而导致违约出现。

1.2 企业引起风险

企业作为PPP项目融资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PPP模式风险产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对于企业引起的风险,我们通常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第一,由决策风险引起。对PPP项目来讲,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由使用者来付费,如高速公路项目将投资所需的成本转移到了消费者的身上;也存在一些项目属于政府买单,而消费者不愿意付费的。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经营项目相比,PPP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收益相对要差,给投资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而对于PPP项目的盈利或亏损,通常在决策的时候已经决定。因此,通过决策选择合适的电力工程项目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合同风险。对合同产生的风险很多,一方面由于合同内容不完整或者是不合理,从而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坏,如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PPP项目中出现不合理的条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在项目初期没有经过完备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的收益估计不足,从而造成收益低于预期的问题。同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又没有签订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此导致损失无法弥补,给企业带来风险。

第三,融资风险。随着PPP项目模式大力推广,从而加快了政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速率。但是,随着地方政府建设的推进,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逐步增长。如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城市建设,负债率得到财政收入的80%。由此,地方政府较高的负债给PPP项目融资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四,资源整合风险。 在PPP项目运作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公共服务部门,如财政、物价、规划、城管等等,并设计投资、采购、建设、运营等多个流程。在这些流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利益主体和关联方。如在项目建设的早期必须与发改委、国土、环保、商务等部门合作,让项目符合政府要求,同时在项目中还要与银行、信托、基金等进行合作,其中还必须要委托大量的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如何加强对这些主体的资源整合,成为思考的重点。

第五,施工建设风险。在电力PPP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处在施工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人员风险等。而该风险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来讲相对较小,但对于一些小型则可能面对较大的风险。

1.3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被认为是PPP项目合作的有一个主要风险。而因为市场因素给电力建设项目带来的风险可以范围三类:一类为需求变动风险。如一些使用者付费的电力工程项目因为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从而造成投资亏损;二类是价格波动造成,如市场利率、汇率等造成原材料上涨等问题;三类则是在工程项目中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的抗力的风险因素,从而给工程带来突发性、甚至灾难性的结果。

2 PPP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2.1 科学预测项目风险

为充分减少电力PPP项目的风险,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风险概率进行预测,成为预防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于每个电力工程项目来讲,由于面对不同的对象、环境,使得必须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风险分析。巩玺(2016)在其发表的论文中,结合葛洲坝贵阳保税区电力建设项目为例,运用风险预测法对保税港区电力PPP项目的风险进行预测,具体思路是按照行业内的标准和规则对发生的概率进行分析,然后判断风险的潜在风险,最后得出该因素的具体风险值。以葛洲坝电力集团的这个工程为例,可以得到如表1的风险值结算结果。

由此通过上述的风险值,制定相关的对应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此让电力工程企业能够在建设中做到“心中有数”的境界。

2.2 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分担风险

对电力工程项目来讲,由于其周期长,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市场因素。因此,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合理的对风险进行分担,对减少PPP合作中企业的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招投标阶段中,根据项目需要和双方预期收益,可采用社会投资者风险分担、政府部门风险分担和双方共同分散的方式。同时为规避传统的法律风险,在与政府签订法律合同的过程中,应约定因政策变动或者法律变化给投资者造成损失,并且这个损失超过某个设定的百分比,那么政府就必须对合作的企业进行补偿。如果超过范围太大,那么风险必须由公共部门和企业共同承担。如果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超额利润,那么就必须将超额利润还给政府,以此避免上海市政府与香港中信泰富合作悲剧的发生。

2.3 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资源整合

对PPP项目收益慢的问题,要加快项目的发展,必须要拓展自身的融资渠道,引入信托、基金、股票等各种方式。如葛洲坝集团通过与湖北建行分行建立产业基金的方式,使得葛洲坝集团可引入大量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以此大大增加了集团的资金实力,减轻了资金负担。同时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入更多高层次人才,以此提高PPP项目队伍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水平。

3 Y束语

总之,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对于电力企业来讲,特别是地方供电企业来讲,还处在摸索的阶段。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就不能回避PPP项目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规避,这样才能更好的电力建设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3):75-78.

[2] 李林,,章昆昌.参与方地位非对称条件下PPP项目风险分配的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8):1940-1948.

第7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投资 险 防范

自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以来,房地产业一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各地房地产投资开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被迅猛拉升至15%左右,特别是北京市的房地产投资在2004年高达58.27%。虽然在2008年住宅销售量有明显下降,但房地产投资依然保持强劲的态势,据统计,今年1月~6月,全国房地产投资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1%。但由于房地产投资形态具有投资金额巨大、回报率高、位置固定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投资活动的不稳定性和高风险性,由此,房地产投资者必须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其投资风险,探讨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

一、房地产投资主要风险类型研究

任何一项房地产投资的形成都要经历投资信息收集和整理、考察、评审、实施与管理、竣工后的评价与分析。某个环节的变化或某个因素的形成都会给房地产投资项目带来多种多样的风险。传统上,其风险主要分为投资系统性风险和非投资系统性风险。前者会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变化,后者只针对单项房地产价格变化。

1.投资系统性风险

(1)政策风险。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了严格的控制,如政府限外政策、第二套住房首付按揭规定、限制别墅建设等等相关宏观调控政策都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风险。

(2)利率风险。当前房地产投资的资金60%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所以银行利息率的少许变化,都会给房地产投资带来较大风险。一般来说,利率越低,房地产投资成本越低,其投资收益越大;反之,利率越高,房地产投资成本越高,其投资收益越低。2004年以前我国执行的是较低的存贷利率,有效的配合了房地产的发展。但是随着房地产出售市场价格的飞速上升,我国开始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仅在2007年一年内就加息六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和1.35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累计上调0.54个百分点,拉紧了房地产投资的资金链,加大了投资成本和风险。

(3)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市场流通的实际所需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飞涨、实际购买力下降。我国从2007年年底开始物价逐月上升,通货膨胀现象显现。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房地产投资项目过多,导致相关的材料如钢材、煤电等需求量大于供给,使其售价水平上涨,材料等售价水平的上涨又成为生产者要求工资上涨的理由,周而复始,形成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越高,其购买力越低,使更多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完成后所收回的资金与投入的资金之间的差距拉大,造成实际收益率降低的风险。

(4)供求变化的风险。当房地产供不应求时,房地产价格急速上升,产生高额利润,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进入,逐步增大供给量,使之达到平衡。消费者需求的偏好会随着时间推移和价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不确定性给房地产投资带来极大的风险,当市场供给量超越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时,房地产投资者将面临“空房”率高涨的尴尬局面。

(5)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火灾、洪水、风暴、雪灾等等)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抗拒性对房地产投资项目产生的风险。如今年5月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房地产市场受到毁灭性破坏,虽然国家对灾区执行了从松的货币政策,提供大量的临时住所和住房补贴,但由于地震的影响在人们心理上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导致大量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取消,已经在地震灾区所支付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将面临着是否继续还贷、房屋如何维护和销售的难题。

2.非投资系统风险

(1)经营竞争风险。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由于房地产投资者在经营上的不善或失误,会丧失对房地产市场的占有率,造成期望收入水平与实际结构相背离的风险。经营竞争风险的出现主要来源投资者的主观因素,它包括投资地点选择失误、对法律条文的不了解等等。如南昌市的象湖新城有900万平米开发量,大小楼盘过分密集,在2008年该区某大型楼盘打出打折、送精装修等促销手段,房价一度跌至2700元/平米,导致同区楼盘也纷纷相应降价,房价逼近开发商的投资成本,风险颇大。

(2)财务风险。房地产投资者资金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在利率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这支财务杠杆的效应,扩大投资利润,如果这支财务杠杆运用得不好,同时也加大了收不抵债的可能性和风险。特别是在当前由于房价下滑,全国退房呼声高涨,造成购房者不按期或推迟或取消支付购房款情况下,会给负债经营的投资方带来新风险。

(3)质量风险。在同地区同价位的房地产面前,项目的施工质量就成为投资者首要考虑的要素。房地产项目施工质量不达标准,可能导致返工、加固、更改设计等技术处理,而且会拖延工期,加大资金投入。各大城市都有因为消防设施设计、施工不达标或施工质量不过关的“烂尾楼”出现。

二、房地产投资风险防范

1.投资系统风险的防范

(1)时刻关注政策导向,把握投资时机。我国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市场不够完善,因此国家经常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其健康发展。房地产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做出前,应主动与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各级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国家各项财税政策和城市建设规划变动对房地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控制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提高预期和采用固定利率合同形式,规避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但国家的每次调整都是有迹可循的,如GDP指标的高涨都会引起国家金融机构的高度紧张,房地产投资者可以时刻关注这些指标系数,及早做出安排,同时为应付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可能及预期,可以预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固定利率合同。

(3)有效控制供应链和销售渠道,规避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在上游供应链中的材料价格的飞涨,如果和材料供应商和施工方在签署合同时,就对供应价格做出明确的限制或直接采用固定价格,则可以达到风险转移给供应商和施工方。同时在销售渠道中,加大宣传力度,采用预售预租等手段,将资金尽快回笼再投资出去,也可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增长。

(4)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对供求变化做出良好的反应。可以委托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获取详细的信息资料,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城市建设规划来调整投资项目,避免供给过旺和重复建设产生的风险。

(5)加强保险意识,规避自然风险。房地产保险不同于其他类型是以房屋及建筑物的安全为标的,能有效将地震、火灾等不可抗拒力带来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成为房地产投资者规避自然风险的主要途径。

2.非投资系统风险的防范

(1)重视竞争对手,有效防范经营竞争风险。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无处不在,要防范经营竞争风险,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清晰的认识到各竞争对手之间优缺点,找出投资项目的差别化和亮点;二是努力降低投资成本,加强管理绩效,逼退其他经营性竞争对手,获得或保持较好的市场占有率。

(2)优化投资组合,规避财务风险。房地产投资活动虽然是一个周期长、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但是各个投资建设项目的风险程度、获利能力、资金需求量各有不同。投资者可以合理恰当的搭配各种不同投资类型的项目,计算整体收益与整体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借入资金成本,规避财务风险。同时减少资金成本中借入资金的比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分担风险。

(3)健全监管机制,保障房地产质量。房地产项目在房地产业中是待售商品,除了考虑优质投资地段选择、施工成本低廉外,还需要选好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商的质量。投资者在投资过程应明确各个环节和流程,并有相应的监管制度,如在材料招标过程中,应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定较长期的供应合同。在施工过程,利用质量和经济相挂钩的形式,签订责任状,对工期和施工质量及时监管,避免扯皮现象,保障投资项目的完成。

总之,房地产投资者应理性对待风险,对投资系统性风险应提高警戒和预测,对非投资系统性风险更应及时消除和规避,及时注意使用多种投资方式,分散风险,减少损失,达到建设投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春民: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建筑经济,2006(10)

[2]蒋先玲:房地产投资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第8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会计谨慎性原则 利弊 实施 探究

一、引言

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企业在进行交易或其他活动中所进行的相关报告时采取的一种谨慎原则,随着我国的深入改革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投资承担更多的风险,对坏账和固定资产等多种风险也不断加强,企业的这种生产和经济以及投资中的风险,无形中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做报告和相关计量时需要保持谨慎的原则,因此,需要对会计的谨慎性的原则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分析。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势

会计谨慎性原则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的时代,为了能够规避财务的风险和防止风险的加大,很多企业和会计领域的专家都接受并开始作为一条行为的规范原则,通过一段时期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会计谨慎性原则显示出了较强的科学合理性。

会计谨慎性原则对商品经济要求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面对竞争残酷的经济社会,危机此起彼伏,破产现象比较常见。因此,一部分企业家面对这种情况,出于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审慎的态度把谨慎性原则引进会计管理中,成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利用谨慎性的态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相关报告时,就以此原则为指导思想,对企业的各方面运营情况进行谨慎地分析,使企业能够缓过来余力去适应各种经济条件下引起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

谨慎性在会计操作中较为先进,且操作具有可行性的优点。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有较大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发生,财务人员在进行相关会计分析和报告、核算时,较难掌握企业经济的确切数据和精准资料,出于谨慎的原则考虑,对一些材料和数据进行保守性的分析和使用,有效地避免较高评估企业资产和过于乐观对负债进行低估。把这项原则贯彻落实,形成制度和规范,对财务人员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规避了不必要的风险和失误,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主要是为了避免过于乐观,进而加大企业的风险。在实际的经济实践活动中,充分证明了谨慎性原则的优势。

三、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弊端

谨慎性原则的利用不是只有优势特点的,它具有两面性,其弊端也较为明显,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也存在不少缺陷。谨慎性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意和不可验证的特点,决定了谨慎性的原则较为不足。如在企业相关资产的评估中以旧换新的情况下进行估价时,就显示出谨慎性原则的弊端,谨慎性原则在处理过程中带有较为隐蔽的主观性,容易变成调解收支平衡的一项手段,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信息可靠性和信息的中立特点,这说明谨慎性原则的使用,并不是完美的。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常会出现主观压低企业的盈利、并藏匿相关资产的行为发生,主要是保护自身企业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的资产和相关利润进行压低评估。过低的评估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利润,对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相关税收工作产生阻碍,也会引起企业的股东和投资者的误判,进而错误的进行决策,给企业自身和国家都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损害。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应用虽然不是完美无缺,但在相关问题上的实践应用还是利于大于弊。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使用能加强我国相关会计工作的发展和管理,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会计谨慎性原则在实施的要点建议

对于会计谨慎性原则时,要重点关注企业在相关的经济活动中是否反映了相应的商品经济规律,是否有利于国家财政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谨慎性原则的实践操作。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计提坏账的准备比例并没有刚性的规范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会计人员务必要提高其操作性,既要考虑坏账的年限时间的长短,又要针对企业的当前具体情况来确定相关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还应从企业内部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中所处的位置来考虑,对企业和客户来往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才能体现出会计工作中的谨慎性的使用原则。

在使用谨慎性原则时要结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时的估算时,企业基本上会考虑能对财务风险有利于本企业,在选择折旧方法时,会计人员应综合考虑管理的效率和产品成本的合理分配情况,还应考虑到能否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能力的进步等因素,在前期和后期的不同成本资产的考虑是不同的,会计人员充分、综合地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在磨损状况下的折旧程度,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

会计人员在会计原则使用时应选择优先的会计原则,对其他的相关原则应合理考虑,选择恰当的原则。在具体工作的处理中,可能会遇到几种原则的交叉使用和相互制约,要根据相互的优先级别进行选择。使用谨慎性原则时,要保证可靠的前提情况下,并且对相关信息进行验证为真实可靠,才能使用谨慎性原则。在使用谨慎性原则还应注意会计信息的关联,确保把决策的影响情况降低到最低程度。最后在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中,如果出现与历史成本相抵触,就要优先选择谨慎性原则,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使用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时,很大程度要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关工作时,要头脑清醒、冷静,运用理性的思维进行选择,避免采取主观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能有效科学地使用谨慎性原则。

五、结语

会计人员应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优缺点有清醒的把握,对其优点能够合理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谨慎性的弊端能够有效规避,通过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根据企业和各种情况的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在具体使用和操作中,要切实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婷.现阶段我国会计谨慎性原则运行问题探究[J].甘肃科技,2011,8(2):87-88.

[2]汪逸尘.会计谨慎性原则之利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5(6):27-28.

[3]刘相礼.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体现及其利弊分析[J].经济师,2011,11(9):152-153.

[4]王静.对会计核算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4(6):49-50.

第9篇:风险规避优缺点范文

近年来,在证券市场上不断有人提出证券交收制度的改革,最热门的方案是建议把我国A股现行的“T+1”交易制度改为“T+0”交易制度。所谓“T+1” 交易制度是当日买进的股票,要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T+0”交易制度是股票成交当天办理好股票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在我国,“T+0”交易制度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1992年5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实行过;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在1993年11月22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也实行过。因为当时监管部门、市场参与者及投资者等认为它的投机性太强,故自1995年1月1日起,为了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防止过度投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上海和深圳A股市场均改为实行“T+1”交易制度,该交易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A股恢复T+0交易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认为。 从1995年至今,我国股市基础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股市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股市投资者不断成熟,近些年又推行客户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融资融券业务及股指期货的启动。从结算制度到交易制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适应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拉近了同国际资本市场的距离。

交易制度对于市场的活跃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T+0”的交易制度下,一笔资金可以多次交易、反复买卖,在不增加市场资金存量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市场的流通性、活跃程度和交易量,可以产生明显的资金放大效应。

“T+0”交易制度的有如下特点:1、“T+0”交易制度使交易的投机性增强,投机机会增多,是非常适合短线投机者的操作方式。 在市况较弱的情况下,“T+0”交易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短线交易机会,有助于投资者提高其盈利水平。2、“T+0”交易制度使得散户船小好掉头,容易及时跟进或出逃。由于散户资金量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在市场交易方向明确时,可及时调整投资策略,防止更大的风险出现。3、推行“T+0”交易制度会使散户买卖次数的增多,交易费用会大幅度增加,对于券商来说,是一大利好。在当前管理层已经实施“证券交易佣金浮动制”、投资者交易成本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也为实施“T+0”回转交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准备。实施“T+0”交易制度,可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印花税收入、为市场带来更多的短线机会、为券商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有利于“多赢”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当前交投清淡的弱市格局。

“T+0”交易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如下缺点:1、投资者不能有效控制交易频率,过高的换手率会导致过度投机和市场的虚假繁荣,买空、卖空也难以控制,因此风险较大。 2、由于主力可以随意买卖进出,会造成对敲盛行,主力利用虚假成交量引诱散户改变操作方向。3、散户交易次数和交易费用的增加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从而引起投机风险的增大。除了券商收取更多的佣金,其他毫无益处。

相对于“T+0”交易制度,当前的交易模式还是“T+1”。“T+1”交易制度自1995年实行至今,已有17年的历程。对我国的证券市场长足稳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T+1”交易制度有它积极的一面, T+1交易制度的清算体系,是指投资者在交易日当天买卖的股票成交后,不允许在当天进行反向操作,必须于次日清算交割后,才允许进行反向交易操作。这种清算体系使得股票交易速度减慢,投机性减弱。但在当前“T+1”交易制度下,庄家由于资金量大,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实际上相当于“T+0”操作。许多庄家正是利用“T+1”交易制度把散户关在里面任意宰割,即使散户在今天的操作盈利,也无办法兑现出局,明天开盘一个低开,就让散户在短线操作中一败涂地。

拿“T+1”与“T+0”这两种交易制度相比,首先,从境外证券市场的情况来看,一些成熟资本市场并没有涨跌幅限制;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T+0”的交易方式,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主要市场,其中我国香港地区就采用“T+0”及无涨跌停板的制度,可是2001年以来香港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却比数年大跌后的沪深两市还要低,这应该能从另一个角度排除“T+0”制度与过度投机之间的关联关系。T+0制度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一项通行制度,主要优点在于有助于活跃市场,改善券商经营业绩,也有助于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并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灵活、便利的投资手段。其次,T+1制度和涨跌幅限制并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这主要表现在,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出,而在一个单边市中,涨跌幅限制所产生的助涨与助跌惯性无疑将放大风险。从海外市场的实践来看,港股市场采用T+0交易,同时还具备股指期货、股票权证等金融衍生工具,但是港股市场的交易振幅与沪深A股市场的交易振幅相比,T+1的A股市场并不比T+0的港股市场来得稳定。可见T+1交易制度是一种落后的资金结算交割方式,市场效率低下,市场周转性、流动性都较差。T+1交易制度并不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对中小投资者尤其不利。

在我国当前的证券市场中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大资金的持有者可以通过交易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进行买入和卖出两个方向的交易,而作为个人投资来说,收益由股票的涨跌来决定,所以,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重启“T+0”交易制度是活跃其交易热情、规避过高风险的有利措施。

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多年以来逐渐规范发展,交易规则已经日趋完善,法制法规也在逐渐健全,违法违规的代价将会更加沉重。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步入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时代,中国证券市场的财富储备功能日益提高,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应与时俱进的进行证券制度的改革,同我国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匹配。

参考文献: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10年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政策重心 吴晓求 投资与证券 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