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鼓励教育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赏识教育;激励;潜能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提倡赏识教育,那么,赏识教育有哪些好处呢?
一、赏识教育容易使人接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因为赏识教育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者为自己学习不好而自卑的时候,学生这时最怕的就是老师的批评教育,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压力,本来就诚惶诚恐,如果教师再当头一棒,肯定会使学生丧失信心,萎靡不振,不再努力,甚至出现反叛的现象。反之,我们对同样的学生,采用积极的赏识教育,效果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有个学生考试没考好,但是和他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是最后一名,这回前进了五名,成绩也提高了十多分。这样的赏识鞭策鼓励,就会使这个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会再自甘放弃,破罐破摔了。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好处。
二、赏识教育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挥
赏识教育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更为有效,它会点燃起蕴藏在内心深处智慧的火花,迸发出灿烂的理想的光芒,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昔日,我有一个学生,就是爱贪玩,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的很想狠狠地批评一顿,甚至打他几下。但我知道这样不好,还会使他产生反感。我就找他谈心,和颜悦色地把话啦,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师一直都很欣赏你的,看你是个好学生,你很有天赋,头脑特别聪明,思维敏捷,课堂我提问你,你答得极快,而且很有见地,将来你一定会有大出息的。我相信我的眼睛不会看错的。”
三、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亲子游戏互动模式亲子教育在以前,人们就一直认为0~3岁的孩子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教育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0~3岁婴幼儿的早期亲子教育也开始重视及普及起来。其实在美国、日本和我国港台等地区早在20世纪末期就兴起了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这就是亲子教育。它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互动游戏为核心内容,全方位开发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创造、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帮助孩子初步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但是也在这个同时,有部分婴幼儿家长的观念进入了误区:他们认为只要参加社区或其他社会组织办的亲子乐园,共同或让孩子单独参加一些游戏,就能算的上是早期亲子教育,就能让孩子发展一些什么能力,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要进行亲子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家长与婴幼儿之间建立亲子互动模式。所以要从这个错误的观念走出来,老师就必须指导家长有正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一、正确认识亲子互动模式及其重要性
所谓亲子互动模式指的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家长耐心的与子女进行游戏,并在游戏中体现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从而通过亲子游戏增进亲子感情的一种亲子交流形式,也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亲子互动模式中更能让0~3岁的婴幼儿感受到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并在互动的过程中促进0~3岁婴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通过互动亲子游戏,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
提出在0~3岁婴幼儿的亲子教育中建立亲子互动模式,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大多数的家长都把“互动”二字看得太简单,其实真正要体现在游戏中的互动,并不是一味“教”或“说”能直接体现,而是要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反复交流与沟通,通过一些有效方法让孩子有兴趣的和家长建立亲子关系。
二、指导家长建立亲子互动模式的有效方法
1.指导家长在亲子乐园中建立亲子互动模式
(1)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建立亲子互动模式
在来到亲子乐园的环境,引导孩子看看、听听、摸摸、说说等,玩玩具或器具时可与孩子一起参与,鼓励指导孩子改如何玩与整理。
(2)配合亲子老师的互动游戏,有效增进亲子感情
亲子老师一般都会有目的、有计划地设制一系列有趣的亲子游戏,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一起参加,并在游戏中及时与孩子交流指导。如游戏“坐电梯”,这是一个贴近肌肤的语言亲子游戏,所以家长与孩子玩游戏时不仅要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还要不断反复的念儿歌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建立亲子互动模式
(1)与孩子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
其实父母要多和孩子一起玩,要从婴幼儿游戏活动的参观者,转变为共玩同乐的积极参与者。要为孩子提供、创造各种亲子游戏的环境,充分利用家庭中各种资源,开展各类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成为孩子游戏的玩伴,寓教与游戏之中,并考虑孩子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
(2)借鉴亲子乐园的游戏,设计合理的亲子游戏
很多家长认为在亲子乐园中玩的游戏只是一种任务,完成了就算这个任务结束了;其实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是想指导家长将亲子乐园的游戏运用在家庭教育中。如“夹夹乐”游戏在亲子乐园中教师将夹子想象成“星星”创编了游戏,而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动作发展能力,为孩子创编更多的夹子游戏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家里让8个多月的宝宝可以玩“摘葡萄”,1周岁的宝宝可以玩“叠房子”,2周岁以上可以借助纸盘和夹子玩毛毛虫、向日葵的游戏。设计亲子游戏首先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其次要设计健康、合理的亲子游戏,能发展孩子某方面能力的游戏。
三、建立多元化、多时空亲子互动模式
亲子活动的形式随教育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孩子可以建立不同的亲子互动模式。这个称之为多元化、多时空亲子互动模式。
1.一一对应互动形式
所谓一一对应互动形式就是指0~3岁婴幼儿与其有亲子关系的任何一个家长进行一对一的互动游戏形式。这种形式是在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形式,好处就在于家长能在适当的时候指导孩子。而且爸爸或妈妈也比较有时间抽一个陪着孩子玩玩具,看书、玩游戏等。但这种形式也容易出现一一分散游戏,就是家长在与孩子游戏时,一遍之后就由孩子自己一个人玩,而家长就做起了自己的事情,其实即使让孩子一个人玩玩具、玩游戏,家长也要从旁指导,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与鼓励孩子。
2.二一交换互动形式
所谓“二一交换互动形式”就是指0~3岁婴幼儿与双亲共同进行亲子互动游戏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家庭中运用的比较少,好处就是在游戏中爸爸妈妈能互换角色,激发孩子的兴趣。如与孩子玩角色游戏,二一交换就比较容易体现。但也有会出现爸爸妈妈不配合的情况,所以两人在于孩子游戏时要注意默契度。
3.群体结合互动形式
所谓群体结合互动形式就是指0~3岁婴幼儿与群体共同进行亲子互动游戏的形式。这种形式也运用的比较少,一般是在家庭聚会或亲子乐园集体活动中出现,运用群体的结合形式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好处就是能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入托打好基础,并能大胆的表现个性特点。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让孩子出现害羞、紧张的情绪。所以在进行群体结合互动形式时一定要让孩子有心里准备,不断鼓励孩子进行亲子游戏。
倡导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形成家庭生活中民主、平等的气氛,对促进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而长远的意义。而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模式才能最有效的开展亲子游戏,离开了“互动”二字,也就不能成为亲子游戏。同时,有良好互动模式的亲子游戏中也能体现出家长与孩子之间互相沟通交流的情感,只有在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下,才能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日常的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促进家庭中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并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桑吕敏妮.亲子游戏99+1.
[2]金燕莉.“互动·体验”模式在幼儿园亲子亲职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新课改 有效的听写
1. 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甘肃省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以来,全省各地高中都使用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一至必修五、选修六至选修十一)。单从教材来看,新旧英语教材在词汇量、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很大变化。面对如此变化的新课程改革,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课程意识,提高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实践活动中,如何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这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仅仅就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听写谈谈自己的看法。
听写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盛艳红在《听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妙用》提到,“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听写是检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英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写,进行有效听写最基础的是对词汇的听写。词汇听写包括单词听写和短语听写。语言教学中词汇很重要,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学好语言的第一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会降低。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注重词汇听写。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去抓听写,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定会提高。听写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除了词汇听写,英语教师还要加强对优美句式、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和一些优美范文的听写。当然,听写方式应讲求灵活多样,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可以是教师说汉语,学生写英语;也可以是教师说英语,学生写汉语。一周至少听写2-3次,不确定具体时间,学生记忆词汇就会形成常态化。听写内容不宜贪多,时间也不宜过长。长期坚持听写肯定有许多好处,但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否则会感到工作量大,很繁琐,容易疲劳,甚至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结果。听写方法若恰当巧妙,教师的工作不仅较为轻松,而且教学效果明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2. 我的具体做法
2.1抽查是策略
听写面向全班学生,等听写完之后,再确定被抽查小组。一般随机抽查3个小组,1个小组的学生上黑板听写,其他2个小组学生交听写本。抽查是随机的,基础较好的小组被抽查的次数少,基础薄弱的小组被抽查的次数较多。有时候会重复抽查,无规律可循,所以学生对待听写的重视程度较高,学习英语的效率也高了。
(1) 分程度听写
上黑板听写的学生,根据听写总量及学生的英语基础平均分配,基础较弱的学生听写比较简单的内容,基础好的学生听写难度较大的内容,这样听写有梯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获益。对上黑板听写不过关的学生,要求他们先抄写汉语,然后进行默写。掌握较差的学生可能要进行二次默写,直到熟记听写内容为止。
(2) 分层次抽查
听写完,我一般抽查2个小组共12人左右。如果是大听写(对一个单元所有重点内容的听写),抽查面会达到全班学生数的一半。我批阅听写的做法是:自己批阅一个小组的听写,整体了解学生的记忆情况和学习状况。同时,安排课代表和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批阅,批阅听写对他们是一个再次学习的过程,他们很乐意做帮手。最后将听写结果汇总,听写不过关的学生也要进行二次默写。
2.2反复是措施
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信心不足,记忆词汇比较吃力,所以督促他们养成习惯,让习惯变成自然。对于一些出现频率高的英语词汇、优美句式要反复听写,直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熟记掌握。反复听写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们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生的词汇量定会有大幅度提升。
2.3奖励是动力
采用两种方法激励学生记忆词汇和优美句式。一是进行精神奖励。对听写好的学生口头表扬或在听写本上写一段表扬的话,并提出他们努力的目标。二是进行物质奖励。开展听写比赛,对听写成绩好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奖品一般是中性笔。学生对奖励很期待,很重视听写。
2.4鼓励是良方
鼓励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鼓励就像清凉的甘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会愉悦地接受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教师要积极地挖掘学生的优点,及时激励他们。特别是当学生在听写中遇到困难、出现错误多、进步不明显、失去信心的时候,教师的鼓励就像及时雨,对他们调整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态度、坚定努力方向都至关重要。当然,鼓励也要讲策略,不能千人一面。根据学生特点,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
2.5批评是药引子
谁都喜欢听鼓励的话,但有时候学生的表现离教师的期望差距甚远,这时就得使用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要把握好尺度和火候。教育要因人而宜,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肖宁在《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中提到,“批评,是一门学问,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恰到好处的批评,犹如醇香的美酒,让人在感到刺激的同时,又有一种陶醉的喜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有效的批评应是对事不对人,让学生感到中肯、舒服、认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去学习英语,教师进行适当的批评是有益的。
刘惠芳教授在《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中总结了三点听写的作用:“一、听写是通过听力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二、听写有利于锻炼记忆力;三、听写有助于锻炼写作。”我认为除了有以上作用外,对于高中生而言,听写还有助于提高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听写,也体会到了听写的诸多好处。首先,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能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待英语的态度、对英语课的意见建议等;其次,学生们养成了记忆词汇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把记忆词汇当做一项常规工作坚持去抓;再次,考试成绩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学生们都会尝到记忆词汇的甜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学生们在听写中互相竞争,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学习英语教学理论,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路子。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写!这是我的一点经验之谈,也希望自己能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
[1] 盛艳红. 听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妙用[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 2013(08).
一、阅读的四种境界
1.自然阅读境界。一个人阅读,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平时的习惯。他阅读获取的信息全凭感觉,有时记住些情节,有时脑海里什么也留不下来。这样,阅读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他的阅读境界,我称之为自然阅读境界。
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语文教育的人,阅读基本上都处于这一境界。如果高中生不能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语文教育,他的阅读往往也停留在这个阶段。由于这个阶段是最粗浅的阅读,所以一个高中生尽管读了些书,但是他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审美能力、语文探究能力并没得到有效培养,语文素养还是很难提高。
2.功利阅读境界。一个人开始意识到阅读的价值,为自己的某种功利目的而进行阅读。他的阅读目标不是指向心灵,也非对精神世界的深入探寻,而是为了获取某种能给现实带来好处的功利目的,比如阅读之后可以考高分,可以获取某种工作技能。所以他的阅读,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阅读境界,我称之为功利阅读境界。
现在社会上功利阅读甚嚣尘上,各类书店最好卖的往往是教辅以及各类“成功”书籍。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的中学教育依然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泥淖,高中生在校的阅读,往往都是功利阅读。尽管通过功利阅读,学生能掌握大量的语文考试知识及技能,但是除此之外终身阅读能力却丧失了,由于大量的重复单调训练,学生反而丧失了对经典作品的审美与鉴赏能力,更遑论探究创造能力了。所以在这种阅读境界下,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很难真正得到提高。
3.智慧阅读境界。功利阅读会带来直接的好处,而一个人通过阅读,不仅获取了他的目标信息,而且还积极思考,从中得到启发,那他的阅读就超越了功利阅读境界。从阅读中,他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阅读,不仅带给他现实的好处,也带给他精神的滋养。这种阅读境界,我称之为智慧阅读境界。
据媒体调查,凡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热爱阅读的人。他们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他们热爱阅读,积极阅读,社会类、文学类、经济类,各种书都看,他们把获取的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整合成新的信息。他们因阅读而越来越聪明,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因为阅读的扩充而变得愈加丰富。高中生如果能进入智慧阅读境界,那么他们通过阅读就不仅仅掌握一些考试的知识、考试的技能,还可以进入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因为智慧阅读需要阅读者的创造力,所以进入这一阅读境界的学生,其创造力大大提高。处于这一阅读境界的高中生,往往具有学习热情,能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习轻松而成绩优异。
4.灵魂阅读境界。人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与作者产生共鸣,或高兴或悲伤,但那只是情绪方面的。一个人阅读文字之后,他的心灵得到震撼,他的灵魂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是形而上的、超越现世的。这种阅读境界,我称之为灵魂阅读境界。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就是因为经典作品能将我们带入灵魂阅读境界,“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的疑问让我们不断深思。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阶段。他们需要依靠经典作品的阅读,来帮助自己心灵得到成长。江苏省语文高考对文科生加试名著阅读题,或许初衷也就在此。但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需要契机。一些高中生,由于生活单调,阅历尚浅,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期望他们集体被唤醒是不现实的,期望他们共同在教室里集体阅读时被唤醒更是不现实的。灵魂阅读,最好是阅读者一个人,处于夜深人静时,这时外界的喧嚣消散,灵魂的呼吸才悄然而至。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阅读是粗浅的,高中生语文素养要提高,阅读万万不可仅仅停留在此境界;功利阅读虽然能为高中生带来暂时的利益好处,但是长期的机械训练,对于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反而是有害的;智慧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应付考试,更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大为有利;灵魂阅读能让高中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培养高中生更高的精神追求,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大有帮助,但是因为其需要阅读者灵魂的共鸣,很可能可遇而不可求。
二、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困境
1.低效课堂使大部分学生处于自然阅读境界。一些语文教师或因自身语文素养低下或因工作态度怠慢不认真备课,上语文课就是照本宣科,读些教辅上的知识、导读完事。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阅读得不到有效的系统的训练,他们只能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
2.应试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处于功利阅读境界。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倡导了许多年,但是眼下应试教育仍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很多地方的语文课,就是一次次应对高考的习题训练课。那样的语文课,将语文知识点切割成若干块,让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从而能够熟练解答高考试题。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虽然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其长期囿于标准答案的桎梏,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不大。机械的枯燥的解题训练,让学生的阅读兴趣丧失殆尽,从而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后就再也不读任何与专业有关的书了。
3.应试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很难有灵魂阅读的机会。由于应试教育的目标直指考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认作对高考毫无帮助的闲书杂书,从而被老师家长禁读。就算有一部分比较“开明”的老师与家长允许学生阅读名著,但学生往往身陷题海而无暇自主阅读。很多学生双休日都进行补课,用一整天的时间阅读一本书,并进行思索,这对他们来说是奢侈。所以灵魂与灵魂交流的平台失去了,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三年从未有过灵魂阅读的经历。
4.自身缺陷与功利思想使大部分学生很难达到智慧阅读境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师不读书似乎已是一种不正常的“正常现象”。一个自己都不会阅读的老师,一个自身语文素养不高的老师,怎么能指导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呢?另一部分语文教师,尽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智慧阅读引导,但是迫于各种指标的压力,在课堂上走捷径:培养学生功利阅读能力。因为智慧阅读的效果,可能要若干年后才能体现,而功利阅读的效果,三年后便可看到。为了实实在在的名利,一部分语文教师对功利阅读趋之若鹜。
三、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智慧阅读
1.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作者进行对话。笔者摒弃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囫囵吞枣地背下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功利阅读模式,在讲解课文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触发他们的共鸣点,教会他们自己与作者对话交流。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在课文旁写下感触。那些心得体会,虽然没有所谓的“参考答案”来得深刻,但那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收获。
笔者任教的学校,有一座美丽的西花园。我曾在早读课上带领学生去那里,学生们或端坐石凳上,或斜倚在紫藤架下,或伫立在瑞云峰前,捧着书自由阅读。周围绿树荫蔽,鸟儿啁啾,一派诗意。就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下,他们的阅读成为一种心灵的需要。那时他们心中记下的词句,比老师上课讲数十遍灌输的还多。
2.在阅读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与同学进行交流。既然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之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心中都有―个不同的答案。若是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最多老师请两三个学生回答,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成果无法得到交流。笔者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个班级,六个小组,大家各抒己见,思想与思想发生了碰撞。由于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学生们思考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授课文《雷雨》时,让学生探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一方同学认为是真爱,另一方认为不是真爱。两方同学都说出了大量的理由,并举了足够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搜集资料,研究分析课文,与对方展开逻辑辩论,他们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大大提高了,语文素养得到了真正提高。
3.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对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在功利阅读横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已经丧失了对文本深入研究的能力,他们往往满足于老师公布的所谓的参考答案。新课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实在大有必要。北京大学副教授孔庆东曾撰文说,他在担任中学教师期间,先是教会学生如何答出“参考答案”,再教会学生如何自己思考。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要突破“应试教育”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老师愿意花心思,学生还是愿意积极思考,主动配合的。
由于苏教版教材教学任务很重,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仅能掌握教材要求的重点难点知识,笔者将探究任务主要放在课后。比如学习了五本必修教材后,让学生对其中的文言文进行知识梳理,总结规律;学习了《史记选读》后让学生分析项羽与刘邦的性格,总结他们各自成败的原因;学习了《唐诗宋词选读》后让学生模仿创作古诗词。学生深入研读之后,形成了鉴赏、创作成果。为鼓励他们这一行为,笔者将其中的优秀文章编入校刊《瑞云》,学校还特意筹集资金将一些优秀习作结集出版,这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鼓励。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采取自主招生,复旦大学则要求高三学生撰写论文,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研究能力。笔者曾辅导过的文学社社员先后有两名学生顺利通过自主招生考试而考入复旦大学。由此可见,重视探究能力,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尊重 赏识教育 孩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迅猛突飞,教育的竞争空前激烈,然而面对这样的竞争激流,父母往往显得措手不及,却又不得不管好孩子,孩子的教育刻不容缓。在今天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中,不打不成材”这样的教育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有时往往适得其反。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就迫切要求我们去探索、研究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适合现代教育的教育方式——尊重与赏识。
一、尊重与赏识教育的含义
尊重,就是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强加干涉,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孩子的选择给予适当的帮助,要以孩子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
赏识,是指意识到了人的才能或物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予以赞扬。赏识教育以鼓励表扬为手段,它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以尊重孩子价值为前提,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及自身发展潜能,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尊重与赏识是相互贯通的,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实施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在赏识教育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尊重与赏识教育的作用
通过尊重与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而我们有的家长为了给孩子以教训,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甚至反叛。但是通过尊重与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尊重与赏识教育能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这说明我们老师、家长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三、尊重与赏识教育把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尊重、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正确的标准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原则,才能尊重、赏识得当,才能使被尊重、赏识的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
2.差异性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就像教育要因材施教一样,赏识也要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
3.适度性原则。尊重、赏识孩子就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尊重、赏识的“度”。若尊重、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4.及时性原则。尊重、赏识教育要做到及时,迅速。当孩子做出选择时,要及时给予理解、支持;当发现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点或一点进步时,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错过尊重、赏识的最佳时机,再进行赏识其效果将大大减弱。
四、尊重与赏识的艺术
1.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当我们的孩子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重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孩子很压抑。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效果就不一样。这不仅能保持孩子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行动上要有艺术性。对孩子的尊重与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孩子感受,更具有激励作用。在教学期间,有一名孩子作文写得非常棒,为了充分发挥她在这方面的特长,我经常与她讨论她的习作,指出特别棒的语句,问她是怎样想的。我还布置额外的习作给她,因为是她感兴趣的,且我与她一起讨论该如何写,她非常的乐意接受,习作写了来,我都感觉自己是写不出这样的语句的。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让她真正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这种能力被老师欣赏的自豪,才会有意想不到效果。
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孩子与家长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你家长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比如,当孩子完成一件事,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家长的评判。这时家长你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家长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孩子尽快走出困境。
五、尊重与赏识教育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尊重、赏识教育实施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我们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孩子的能力,甚至对孩子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降低了孩子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作为我们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尊重、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在教育中,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实施赏识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度。同样尊重、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迁就和放松要求。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达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用信任的尊重传递出来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尊重、赏识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懂得尊重和赏识孩子。然而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尊重、赏识的氛围。
综上所述,尊重、赏识教育追求人生的和谐、圆满、幸福。赏识你的孩子,让孩子在“我能行”的尊重心态中觉醒。“尊重”的活力在于能够满足孩子生命中最需要的“赏识”,让孩子感受到尊重感,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走向取得成功。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我们用尊重和赏识点燃孩子自信之灯,唤醒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中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
[2]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1982.
[3]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1889.
班级管理需要尊重心理发展规律。学生的心理在不断变化、发展。幼年对老师依恋。少年渴望独立、竞争,班主任如果以理想化的标准,要求整齐划一向同一方向发展,学生感到老师剥夺其独立发展的空间,彼此之间便形成一堵“墙”。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是“风暴期”,需要班主任走进心灵,若不能尊重教育规律,学生体会不到老师的关爱,久而久之,“墙”更高、更牢固。所以班主任要放下高贵的姿态,主动亲近学生,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表现出热情关心,并采取共同商量、共同探讨的方式。对一些不良苗头,要做好预防工作,因为这些苗头可能像“破窗效应”那样会演变为大问题,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感到老师是在真心关爱自己,觉得老师的温暖和可亲可敬,就有信心沿着光明的未来,成长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有个性的创新一代。
班级管理需要“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式的管理,抛给学生的是“苦口良药”,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学生定会断然拒绝接受,也使日后教育艰难低效。“和风细雨”式的管理,使用的是“糖衣炮弹”,学生感激老师,使教育变得甜蜜而意义深远。班级的小洁(化名),每节课都和同桌搞小动作,还不时转身和后面同学讲话,显然讲的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那天,我漫步走到她身边,她才静下来,当我刚离开,她的声音更大了。我没有大声训斥,而是恳切地问:“为什么上课讲话?”她小声嘀咕:“反正我也考不上高中。”面对此情此景,我却态度更温和,“和风细雨”地引导:“还没中考,你怎么知道?”她抬头看了看我,然后低下头看书,不讲话了。之后,我惊异地发现她学习态度彻底变了,不但不讲话,还认真听讲。后来,她如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教师节那天,我惊喜地收到了她的贺卡,她用蘸满感情的墨汁写道:“老师,您情真意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善解人意的心灵,让我终身难忘!您还记得‘还没中考,你怎么知道’这句话吗?它对我影响多大呀!那时,我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教师节,祝您笑口常开,全家幸福!”读着真诚祝福的话语,我感动不已,泪水盈眶。我仅仅尽一个教师的职责,就换来了这份无价的师生情,我很欣慰,也很幸福。“和风细雨”的管理,处理问题学生要避免情绪化。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要多讲道理,多呵护关爱;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及时提醒,表明观点,学生才会不断进步,茁壮成长。此事让我更坚信:管理需要有智慧的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称之为真正池塘;没有智慧的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
班级管理需要把握好“分寸”。恰到好处地把握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成就教育的大智慧。一渔夫靠鸬鹚捕鱼为生,每次从鸬鹚脖子挤出的“战利品”,都要留下三条小鱼犒赏鸬鹚,不多也不少。为什么给三条是恰到好处?原来,给多了,吃饱不干活;给少了,无法调动捕鱼积极性。哪怕贮进脖子不吃也不能少给,否则会罢工。一次,老渔夫少给一条,鸬鹚们两眼都紧盯渔夫,好像在说:“还有一条呢?”眼神真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直到每个给三条,它们才愉快地跳进水里捕鱼。这则故事启发我们班主任:管理要恰到好处,学生才能享受美的陶冶,情的感悟,理的启迪。班级时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打架、离家出走、突发疾病事件,需要班主任启动应急机制“急诊”,但由于这些突发事件有情绪性、伤害性等特点,所以处理时要恰到好处地把握。记得一次,班级的小明(化名),突然离家出走,家长打电话,责难数学老师批评不当造成。作为班主任,我一边安抚家长,一边联系这位学生走得近的同学,最后在一家网吧找到。事后,我对家长、小明敞开心扉。恰到好处的真诚沟通,换来家长的坦诚相待和学生的愧疚,化解了矛盾。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乳喂养;成功率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是妈妈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多项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对于婴儿、母亲的健康,以及整个社会、家庭的稳定都有积极的影响,提高母乳喂养率是婴儿健康的根本保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1],正确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产妇积极主动的参与护理的过程,消除紧张的情绪,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母乳喂养,从而提高喂养的成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1月20日~12月16日抽取14名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成功率查检,年龄在24~34岁,平均(28.6±2.6)岁,均为头胎者,文化程度小学者2例(14.3%),中学者6例(42.9%),大学及以上者6例(42.9%),通过查检结果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2012年05月23日~06月10日再抽取14例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成功率查检,年龄在25~33岁,平均(28.2±2.7)岁,均为头胎者,文化程度小学者3例(21.4%),中学者5例(35.7%),大学及以上者6例(42.9%)。健康教育前后抽取的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及文化程度等基线特征方面大体一致。
1.2方法
1.2.1入院时 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及同室产妇,减轻心理压力。
1.2.2产前 发放母乳喂养宣传手册,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为哺乳做好准备;床头摆放"分娩前"的母乳喂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孕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做好思想和准备。
1.2.3产后、术后当日 由护士协助30 min内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并保证时间达到30 min,并实行母婴同室,增加母婴情感交流,督促哺乳的次数,保证吸吮的有效。
1.2.4产后第1 d 床头摆放"分娩后"的母乳喂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加深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护士再次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重要性,并且指导喂养的方法、技巧。
1.2.5产后第2 d 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评价产妇的掌握程度,加强健康教育;保证哺乳的次数及有效的吸吮,指导挤奶的方法。
1.2.6产后第3 d 组织产妇观看母乳喂养视频,并进行集体宣教。
1.2.7产褥期 鼓励产妇按时进食营养丰富、全面均衡的食物,鼓励适当活动或做产后操,室内按时通风,及时更换内衣裤,注意个人卫生等[2],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利于产后恢复,保证充分的泌乳。
1.2.8出院指导 告知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纯母乳喂养6个月,产褥期禁性生活及盆浴,哺乳期做好避孕。
2结果
通过以上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及指导,母乳喂养成功率由原来的14.3%(2/14)提高至42.9%(6/14)。
3体会
就妇产科护理而言,初产妇在妊娠前后角色转换、相关哺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产妇心理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产妇如果不能较快、较好地进行角色转换,不仅关系到自身生理健康,亦可能导致产后抑郁的出现,这对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最终造成产妇对新生儿照顾以及哺乳的一系列问题。此外,产妇相关哺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很大方面影响到产妇自身的恢复与照顾婴幼儿的行为。所以,对产妇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进行适当知识、技能的灌输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的临床护理研究证明,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于产妇多方面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如何选择最优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认真细致地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不仅能及时发现孕期及产后母乳喂养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减轻产妇及家属的许多心理负担和压力,而且还增强了产妇的健康保健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同时护士通过健康教育也能积累出一定的经验,从而更好的开展母乳喂养工作。通过我科健康教育的实施,发现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均有这较好的应用价值:①医院方面:全面提升医疗护理质量;全面提升病患满意度;培养护理工作者的"问题意识",并有独立改善工作问题的能力;节约医院成本;提升员工满意度;提升医院知名度,建立医院的品牌,树立病患口碑;提高基层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②患者方面:患者可以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2004.3:24.
【关键词】测试 反馈 激励 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135-01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巩固知识,集中反馈的重要措施,也是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手段。因此,必须做到当堂完成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认为比较实用的方法。
为较好的完成当堂训练这个环节,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当堂测试题,测试题是探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和对知识点灵活运用的试剂,所以设计测试题应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围绕了解、理解、掌握来进行,避免无目的的设计,此外,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下面我再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
第一步:学生拿出测试卷,当堂测试。
【学生】学生像考试那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的按时完成,不得抄袭,
【教师】教师要来回巡视,看学生的答题情况,这样基本上能够把学生的试卷目判一下,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共性的问题,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
【目的】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好处】(1)这样的课堂练习实际上是高强度的训练,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救。
【注意点】(1)测试的时间要保证90%的学生能完成,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2)速度快的学生,可以做备用题。
第二步、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同桌互判。
【学生】学生互换测试卷,在教师公布答案时,认真判,找出错误。
【教师】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解答题要展示解题过程。
【目的】(1)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堂堂清”。
(2)发现自己与他人解答的不同之处,去伪存真。
【好处】(1)通过学生互判,有利于及时反馈,发现自己的不足。
(2)榜样的激励作用远比说服教育更具说服力和号召力,更易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当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圆满答卷时,也能给他们动力,使得他们能够以积极竞争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注意点】教师要对易错点给出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免判错,同时也可以反思自己答题的不足。
第三步、学生给出合理分数,激励评价
【学生】(1)根据同伴的答题情况给一个合理的分数(一般采用10分制),还可以在10分之外有鼓励分,当然也可以有批评分。
(2)给同伴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例如:很棒、真替你高兴、还需努力、要好好听讲等等。
【教师】在这个环节教师不要参与,把权力完全交给学生。
【目的】互相激励,合作学习。
【好处l学生是很在意同伴对他的看法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利用同学的这种潜在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激励每个学生的学习。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同学的鼓励或劝勉。
【注意点】(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真程度,以便落到实处。
(2)教师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把关,以免他们判错。
第四步、自己改正或同学互助,共同提高
【学生】(1)学生对错题自己改正
(2)自己不会改的,请其他同学讲解。
【教师】教师巡视全班学生的测试分数,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或鼓励或批评,以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
【目的】(1)使每位学生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2)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
【好处l(1)优等生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互帮互学,消除了学困生的畏惧情绪;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学困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2)教师的积极巡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
【注意点】教师鼓励或批评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长篇大论,高声褒贬,一带而过即可。其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的拍拍肩膀的动作,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步、教师进行补充讲解,解决疑问
【学生】学生质疑
【教师】(1)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强调。
【目的】查缺补漏
【好处】帮助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本节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意点】(1)如果学生没有提出问题,教师感觉学生并不是掌握的很好的话,教师可以反问学生,让学生给教师讲解。
(2)如果实在没问题的话,此步也可以省略。教师不要非讲不可。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情感教育的要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亲和性:情感教育重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凝聚力,以教师的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素养,教师首先就必须应有高尚的情感素养。”它把人的情感素养比作是调准了弦的小提琴,他说:“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可以演奏。”也就是说,教师先要具备情感素养这种进行卓有成效教学的职业基础,并从心灵深处贴近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有而信其道”,才谈的上培养高尚的品质。办学者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热情,教师对学科学术的执着和痴爱,种种无声的、无需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亲和作用与凝聚作用。
平等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应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排除任何辈份、职务、权利等障碍因素,形成“师生围坐,抒展襟怀,无拘无束,各言其志……”的气氛,以朋友的身份或同伴的关系以诚相见,力争取得对方的信任,以便进行推心置腹式的谈心。如果教育者想采取依仗权威或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形式来强行灌输自己的道德观念,将会适得其反。
艺术性:情感教育是一门生动的教学艺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新颖的情景,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恰到好处地掌握主体分寸,通过捕捉事物本身所隐含的感彩来对学生加以控制,该含而不露的含而不露,静观学生情感调动的程度;该因势利导的因势利导,掌握情感交流的火候,该“抖包袱”的要“抖包袱”,使双方的情感达到共鸣。
自律性:与机械地强行灌输伦理道德相反,在完善人格b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情感教育首先追求“慎独”、“自省”、“自律”而不是“他律”,强调受教育者本人,内心中要具有一种自觉能力。因为自主性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认知过程所能得到的,更不是知识灌输的结果。道德情感是高认知和高情感的产物。只有“当互相尊重的情感强到足以使个人从内部感到要像自己希望受到别人对待的那样去对待别人时,才出现道德自律”。不是从外部强加的约束,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为寻求更高的境界,学生个人宁可承受痛苦的感受,这是因为他自己在这个构建道德需要的过程中,会对他本人体现出来的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本质力量而感到自豪,感到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