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生活的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112―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经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地球,已经迫在眉睫。中学生是未来生活的主人, 他们的生活态度不仅影响着自己, 也影响着社会, 甚至对上一代和下一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贯穿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让学生理解“低碳生活”对于地球、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的意义。但是这种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要改变也非常不容易, 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 循序渐进, 使学生逐步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一、结合初中生物课本渗透“低碳生活”的理念
初中生物课本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核心的,它体现了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和谐发展的关系,旨在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减少破坏性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中关于人类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环境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甚至辩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例如,在学习“酸雨的危害”这部分内容时,首先通过生动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酸雨危害的严重性,然后让学生讨论、探究引发酸雨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生物圈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认识到人们的这些“不幸”往往源于自己酿造的苦果,从而让学生明白“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二、在课堂中引入新闻及热点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新闻及热点事件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可以自然地将“低碳理念”传递给学生。初中生物课本中也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了环境的破坏,教学参考书后面的有关生存与环境、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酸雨的危害等视频资源非常好,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一一播放,生动的画面能直接地说明“低碳环保”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在课外搜集其他环境污染的资料证据。
三、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还可以让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在每年的艺术节开展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通过绘画、小品、课本剧、废物的再利用等艺术表演形式来体现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
又如,组织学生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利用学生偶像的号召力, 传递低碳绿色生活理念;鼓励学生在节假日争做城市环保志愿者, 积极参加清明植树等。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少喝一瓶饮料、少用一个塑料袋”做起,通过“我与自然有缘日志”、“认养一棵树、栽培一种花”、“我的低碳生活”等体验与创意活动,让学生把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简洁、节能、文明的绿色生活理念带回家。
四、帮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关键词:绿色发展理念;大学生;低碳生活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129-02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几乎历届世界气候大会都在呼吁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而不是能力[1]。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要树立低碳生活意识,这既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责任,也是对赖以生存的地球应尽的义务。
一、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理念是党关于政治生态、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文化和绿色社会“五位一体”的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笔者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绿水青山既是生产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动力;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三是绿色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四是不仅当前甚至今后任何一个时期都将坚持绿色发展,因为这是为适应未来发展方式转变而提出的;五是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人化自然”的思想,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将生态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融合的新的发展理念。
新时期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但由于其自身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的局限,应在大学阶段就树立低碳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观念,立足眼下,展望未来。低碳生活是当代大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更是未来坚持和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查和研究新时期大学生低碳生活观念就显得非要重要而且必要。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2017年3月中旬对成都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发放问卷350分,回收问卷312分,回收率89.14%;对24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大学生应如何进行低碳生活以及低碳意识应如何落实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听取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1.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意识有较强的认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非常了解,48.96%的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了解不够深,1.04%的大学生不了解低碳生活。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生活认知度较高。
2.低碳生活对生活有利。从问卷调查结果看,100%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方式有利。显然,当代大学生认为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生活更加有利。
3.低碳生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你认为低碳生活在哪些方面可以采取行动”结果中,85.42%的学生认为从交通工具的选择入手,53.13%认为应注重家庭用水用电,42.71%认为应从餐饮方面着手,41.67%认为要采购环保的家庭用品,30.21%要注重废弃物的排放。总而言之,低碳生活涉及生活方方面面。
4.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践行有待提高。问卷结果显示,96.88%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完全做到低碳生活,1.04%的学生完全做到低碳生活,只有2.08%的学生从未做到低碳生活。所以,低碳生活还需要加以行动和落实。
5.低碳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倡导。结合调查数据,71.88%的大学生认为低碳生活需要政府积极引导、社会积极倡导、个人自觉履行结合起来,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应从单方面来落实。
三、低碳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含义的理解。宣扬低碳生活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绿色低碳的认识,增强节约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从意识上影响大学生,让正确的意识去指导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
2.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不仅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标准提高,更能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坚持低碳理念,践行“3R”[3](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践行低碳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和世界观。
4.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节约资源、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打造绿色低碳社会积极奋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自己。
5.低碳生活方式能减轻大学生经济压力。低碳生活和节约有莫大的联系,在很多方面,低碳生活和节约几乎可以画等号,节俭的生活方式能降低大学生生活成本。总而言之,大学生坚持低碳生活理念,能减轻经济压力。
(二)负面影响
当然,低碳生活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可能会花费更多时间,给出行带来不便;低碳生活的践行对自身的日常行为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会提高生活的成本;对低碳生活的要求使得许多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减小规模,导致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可能会造成资源的闲置等。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些负面影响都是可以克服和转化的。
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困境
第一,大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参与度不高。学校、班级和社团经常有举行低碳生活倡议、团日活动等,但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绝大多数学生有低碳环保的意识,但没有与切身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消息等关注较少,通过课堂和新闻被动了解较多,主动了解低碳环保知识较少。
第二,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践行力度不够。当前的大学生往往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嘴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应该说,大学生都知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往往出现“两张皮”,比如使用电脑后不立即关机,用水后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后不关灯,甚至少数同学完全没有节约意识。
第三,就餐依赖外卖,不仅造成精神颓废,更是低碳意识淡薄。当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依赖“外卖”送货上门,不仅缺乏运动而造成精神愈发颓废,而且也增加了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些都是白色垃圾大量产生的源头。在食堂就餐也未做到节约粮食,践行光盘行动。在平常人际交往中,聚餐聚会奢侈浪费,少有打包行为。
第四,当代大学生喜欢购物,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缺乏低碳意识。一是喜欢网购。根据2016年天猫对双11网购的全国高校统计报告显示,武汉6所高校的大学生总花费达1.1亿元,其中武汉大学达到3374万元[3]。网购会产生大量塑料袋和纸箱等垃圾。二是实体店购物。大学生购物总会购买一次性塑料口袋,少有同学自带环保购物布袋。三是促销活动购买大量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浪费。
第五,交通工具的选择,缺乏环保意识。在选择出行交通工具时,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滴滴、优步或出租车出行,只有部分低碳意识较强的同学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校内上下课会选择校园巴士,少有学生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对教学楼有电梯的,很多同学倾向于乘坐电梯。
五、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应帮助和教育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低碳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而普及低碳知识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大力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党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及我国环保的成就;举办低碳生活知识讲座,介绍低碳知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认清当今世界环保的严峻形势;举行团日活动、“光盘行动”等,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碳生活宣传教育活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2.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是校园文化构成中的一个隐性成分,建立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前提。高校环境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悄然无息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应注重低碳绿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形成低碳、绿色、生态等多方面理念,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低碳绿色文化的氛围中养成低碳意识。
3.丰富大学生低碳生活实践活动。实践是培养低碳生活理念的主要手段。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要倾向于实际操作。比如培养自觉节能习惯,提倡简约生活,做到垃圾分类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好处,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在低碳生活上的主动性,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最终使大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生应主动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1.交通出行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绿色出行并不是难事。但随着中国家庭的收入也随之增长,大多数家庭拥有私家车,家长接送变得普遍。同时,随着滴滴、优步等新型行业的发展,大学生对这类工具的使用量也陡然增加。这些交通工具不仅造成污染废气的排放、路况的拥堵,也增加大学生出行成本。现在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内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也进入了校园,自行车的使用变得格外简单。大学生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即使选择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时,也可以选择顺风车或者拼车降低污染。
2.生活方面。对电器的使用。大学生应做到随时关闭电源,并拔掉插头。因为插头依旧会浪费电能,同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对垃圾处理而言,应将垃圾分类处理,一是减少环卫工人工作难度;二是能减少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风险;三是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对用餐而言,当前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问题,应尽量在食堂就餐,并减少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以及塑料袋的使用,同时做到光盘行动。在用水方面,我国水资源极不丰富,且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受季节、地域的影响很大。大学生应该节约用水,必要情况下应进行水的多次利用。
3.购物方面。近年来,由于低碳经济的兴起,低碳之风在各大商家、商场兴起。作为消费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应当选择环保用品、低碳食品、绿色饮料、节能电器等物件,养成自备购物袋、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的习惯。如今电商与网购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已成为新时期大学生一个重要的购物方式。大学生在网购时应注意包装袋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美梅. “低碳生活”是一种责任和态度[N].通辽日报,2010-05-01.
[2].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宋兴怡,苏天照,姜峰,苏果云.在大学生中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意义与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低碳生活理念渗透到教育领域后产生的概念,其实质是环境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低碳的教育设施、教育活动,培养低碳价值观、形成生态品德、掌握低碳生活的知识与技能、养成低碳习惯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世界的共识,为此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议定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英国政府能源白皮书》。我国也明确提出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而低碳生活习惯的养成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表现。
(二)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现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在大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教育,能使高校德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充分体现高校“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开辟高校德育新领域,丰富德育内容,突破“重说教,轻体验”的教育瓶颈,并最终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三)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高校大学生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重要的节能技术研发群体。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既能发挥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带头作用;又能激发其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潜能,进而推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必然举措,也是高校所担负的社会职责。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内容选择
(一)低碳生活知识养成教育
在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前述低碳经济相关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作为对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首选内容,要重点开展低碳及其基础理论的教育。因为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没有理解,不可能有行为,只有让大学生知道了“是什么”,他们才可能自觉传播和践行。
(二)低碳生活价值观养成教育
应该借助于更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低碳生态文明观念,达到内化于心的程度。一是危机观,核心是提高学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方面危机意识,培养学生崇尚低碳的使命感;二是自然观,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三是人生观,要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生活的本质,对生活观念、超前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低碳生活行为养成教育
应通过“怎么样”才能有效促进低碳生产生活的教育内容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自发、自觉的低碳生活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让他们觉得低碳生活不但离我们不远,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者。
三、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从教学入手,将低碳教育理念引入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低碳人生观,形成科学消费观;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加强国情、民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树立大思政观,由思政课教师牵头,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打造低碳校园文化。
(二)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阵地,做到“知行合一”,通过科学的策划和精心的组织,动员和吸引大学生参加到低碳生产和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志愿服务体验”,“低碳生活论坛”,“低碳生活辩论赛”等,使他们能在具体的行动中提高认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讲座介绍等校内媒体和途径,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借助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构建良好的文化育人软环境,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低碳生活理念、养成低碳生活行为。
(四)以树立健康消费理念为引领加强大学生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以低碳为导向的健康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鉴于此,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向大学生普及低碳消费知识,适时调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的不良诱导行为,鼓励大学生实行低碳生活;其次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使大学生消费行为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张馨,丁贞栋.大学生低碳生活教育内涵和内容范畴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
[2]高凤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略论[J].价值工程2011(2)
[关键词]低碳生活 城市 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31-02
一、问题的提出
低碳经济作为当今全球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重要经济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在实践中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并在此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第二温室气体排出国,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长春市作为重要的省会城市,更需将低碳生活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所以,了解居民低碳意识状况,帮助居民确立低碳生活理念,探索践行低碳生活的新方法、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长春市居民低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长春市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设置了“您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吗”这一问题来反映居民对具体“低碳生活”方式的认识水平。其中回答“很了解”的人只有11%,“较了解”的人为37.8%,“听说过”的人46.8%,4.4%的人选择“从未听说过”;调查又通过“您知道以下哪些做法可以减少碳排量”来了解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只有47.3%的人认为“穿棉质衣服比尼龙衣服的碳排量更少”,34.2%的人认为“减少肉制品的摄入量会减少碳排量”。这表明大多数的人都不太清楚日常生活中的低碳方式。
(二)长春市居民对低碳饮食的实践程度高于认知程度
调查发现,长春市居民对低碳饮食的认知度较低,在饮食方面缺乏低碳意识,但是对低碳饮食的实践度较高。在认知层面,只有少数被调查者能意识到正确低碳饮食方式,如“肉制品的摄入量与碳排量成正比”。而在实践层面,有47.4%的人能够经常做到“避免油煎、油炸食物”,只有19.6%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经常“暴饮暴食”的情况。
(三)长春市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较弱,不注重节约的现象比较普遍
低碳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消费各种低碳、绿色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本次调查主要从人们对低碳产品的选择来考察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低碳产品是指具备节能、减排作用的产品,它在生产过程、运输、外包装等方面都讲求低碳。在问到关于购买日常用品产地问题时,60.4%的人认为产品产地无所谓,只要是自己喜欢,哪里的都一样;只有13.1%的人表示很少购买外地产品。在问到“购物时怎样考虑产品的包装”,有34.4%的人认为产品包装“无所谓”,29.9%的人表示“尽量选择纸质包装的产品,感觉比较环保”。另外,对于购买冷冻冷藏食品的提问,44.5%的人表示偶尔购买,只有5.7%的人表示从不购买,这说明居民对低碳消费的意识浅薄,大多数居民在购物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要求或者产品的性能,不考虑关心产品的低碳情况。
三、长春市居民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居民低碳意识缺乏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低碳生活并没有深入到居民生活的点滴中。数据显示,只有11%的居民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其他大多数只是了解一些,44%的人没有听说过“低碳生活”。大部分居民单纯认为只有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碳排放,平时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碳排放,居民普遍认为自己日常生活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关系不大。
(二)社会低碳生活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宣传教育不到位是致使一些人存在高碳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原因。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的支持度相当高,但是由于认识不够,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关电脑、不关水龙头,浪费点水电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也浪费不了多少钱”,这说明很多居民对日常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及我国在碳排放方面面临的严竣形势还认识不清,认为实现低碳离自己很远,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无所谓浪费。
(三)传统不良观念的根深蒂固
受传统不良观念影响,大多数长春市居民目前仍存在“便利消费”“面子消费”的消费方式,这对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是很大的障碍。如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的方便快捷,甚至家里的餐具都使用一次性的碗筷,冰箱里放满了冷冻冷藏食品,认为这样的生活才够方便够时尚。还有的家庭认为买车是必要的,甚至通过借钱或者贷款买车,认为“买了车才感觉到自己是上层社会的人”。这种虚荣的消费理念、便利的消费观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人们生活领域的高碳化趋势。能否选择一种低消耗、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生产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低碳发展状况。而低碳消费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们在思想上改变不合理的消费理念,整个社会和家庭应该提倡低碳消费意识,普及低碳消费习惯和观念,引导人们逐步步入低碳消费结构中去。
四、长春市建设低碳生活的思路与对策
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借鉴国内外低碳生活的经验,结合长春市实际,从多角度拟定提出长春市居民实践低碳生活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低碳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低碳理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宣传手段,集中开展大张旗鼓的低碳生活科普宣传活动。制定《低碳生活手册》,把家庭低碳生活知识宣传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让居民明确应该采用怎样的具体措施来实践低碳生活。将低碳理念同时引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校长、教师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不浪费粮食、节约用水、不要存在攀比心理等,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低碳意识,树立低碳理念,使公民从小就树立起节能减排的良好道德风尚。
(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制度和规范
政府应强化低碳认证,加强低碳产品的标识管理,加大低碳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培育低碳市场,充分发挥低碳价格促进生产与消费的作用,制定媒体的规范宣传制度,防止出现过度渲染“奢侈”消费、高消费的现象。综合利用税收、价格等政策工具,引导并推广“低碳”消费方式,抑制“高碳”消费,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政策上给予企业支持与引导
鼓励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项目的建设,加强对低碳型房屋建设、低碳物业管理技术研发、高能效耐用型家电推广的支持,政府应对提供节能产品和低碳能源开发技术的此类企业在税收和融资方面提供支持。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企业大力研发低碳产品,推进实现低碳生活的实践。
(四)完善低碳生活设施建设
城市是人口、建筑、交通的集中地,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集中地。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用小汽车数的增加,长春市的城市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排放强度也随之增加。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就要不断完善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如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推进轨道交通建设。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免购置税,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高效节能空调,鼓励家电或汽车“以旧换新”等,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等等。
【参考文献】
[1]沈金菊.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J].企业导报,2010(10).
[2]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25).
活动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地点:XXX
活动方式:谈话法、讨论法
参加人员:全体同学 班主任老师
活动准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材料及图片;学生节能环保的手工作品;环保购物袋及活动签名所需的纸张;手绢及双面用的打印纸或草稿纸等。
一、 班会背景
因为全球气候恶化,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灾害不断,借此地球一小时活动召开此次班会,号召同学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为地球环境保护做出一些改变,从点滴做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活动,对全体同学进行低碳环保再教育,面对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去呵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低碳生活 健康理念
1、放一段自然灾害的纪录片和一段低碳环保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回答为什么近年来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再让其列举身边的不环保现象。什么是低碳生活?我们为什么要倡导低碳生活?怎样践行低碳生活理念呢?“地球一小时”倡导我们人类共同爱护我们的地球,从今天开始我们承诺要为地球环境保护做出一些改变。还要以我们的行动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是地球一小时低碳从我做起
2、什么是低碳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比如尽量少用私家车就是低碳。生活中我们提倡少用耗能多的电器。比如没事干的时候可以关闭电脑。地球一小时要求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那么,究竟一个改变是什么?可以是改变你生活中一个小的习惯,例如为节约用电而多爬楼梯少乘电梯, 再比如用电子信用卡账单代替纸质账单,还比如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等。也可以是更大的改变,例如和你所在的小区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一起努力,推动小区内的垃圾分类处理,或者推动你所在的企业开展一项环保行动等。不过,你所承诺的改变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为环保做贡献无论大小,我们期待的是你的行动。
3、图片展示
第二环节:低碳生活我们正确的选择。
让同学出新颖的环保点子。
第三环节:同学集体宣誓,地球一小时,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从今天开始做出改变,从我做起影响周围的人们树立低碳环保理念。
营销方式的转变不单单是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低碳营销同时也是企业根据能源结构的变化做出的营销模式改革,是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低碳营销有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路径
如今低碳知识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各国都在致力于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低碳营销模式,以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改革企业文化首先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在原有的企业文化基础上融入低碳理念,并且将低碳贯彻于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之中,这就是低碳企业文化。企业以低碳理念为核心进行生产经营和销售,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让新的企业文化环境下企业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企业坚持低碳的原则,有利于创造更高的未来收益,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增强低碳营销方式的透明度公开公正的企业营销制度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因此建立透明的低碳营销体制,让消费者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对企业营销进行全方面有效的监督,这是低碳营销方式变革的重要手段。在推销本公司的绿色产品时,不仅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从产品生产全过程以及整个生产环境方面对消费者进行相关说明,比如产品的原料属性、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量,产品的使用能耗等等,消费者不但能从这些信息中知道这个产品的相关功能,还能进一步了解购买和使用该产品所应承受的代价,这样消费者对企业更加信任,也会主动购买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一切产品营销方式中,举行各种活动进行宣传和营销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企业应该将其要宣传的服务或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编故事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生动活泼的视频形象往往更能打动消费者,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共鸣。而且以网络为媒介的营销方式不仅成本不高又低碳环保,还有广大的目标群体,无形中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加大对低碳消费观念的推广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习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模式,所以低碳营销离不开低碳消费的发展。所有营销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低碳营销也不例外。低碳营销实质上就是用符合低碳经济时代背景的营销方式来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低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很容易养成低碳消费的习惯。企业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来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将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东西都向低碳化发展。现在人们出行时也会考虑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如走路或骑自行车。企业可专门创建一些以低碳为主题的网站,向广大网民灌输低碳消费绿色生活的理念,有利于个人低碳消费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廊坊高校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逐渐被世人广泛认识和接受。它是倡导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消费的生活。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节能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碳排量”、“低碳生活”、“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很流行的名词,但是大学生们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具体行为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有效探索引导大学生选择低碳生活、宣传低碳生活,使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低碳认识上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了解到有85%的大学生熟知“低碳环保”的概念,但是对“低碳生活”内涵模糊不清。另外,很多同学认为推行“低碳”会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8%的大学生对减少碳排放非常关注,他们不仅自己过简单的低碳生活,而且在生活中非常注意减少碳排放并能够向周围的人做宣传;有16%的大学生认同碳排放会带来气候恶化、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等不良影响,且正在采取行动减排;有70%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减少碳排放量,但自己并没有采取行动,其真正原因还是未对低碳引起足够的重视;有6%的大学生不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自己有关系。
2.行为习惯上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受访者对于“低碳生活”的认知度高达98%,但是,在实践方面,只有7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将“低碳生活”理念付诸实践,也就是说还没有将低碳意识于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比如在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和一次性筷子等物品时,只图一时方便,又如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攀比的心理,他们把购买高档商品看成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幸福生活的象征。因而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超前消费、奢侈消费和面子消费等消费行为,这就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低碳生活应该体现在生活细节上,需要点点滴滴持之以恒的坚持。
3.低碳责任意识上的问题
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在力所能及的低碳行为上,都能够起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碳排放。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并不多,在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破坏环境,有58%的同学选择观望或认为无所谓,只有42%的同学会积极制止。可见,很多同学虽然自己十分注重环保,却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他人宣传,或者对他人的破坏行为不敢制止。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实际上,“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和生活理念,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爱,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4.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因而学生了解的也相对很少;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很多想实行低碳生活的学生力不从心,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专业知识
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不选择低碳生活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坚持低碳生活是因为缺乏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了解。应使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低碳、深入低碳,合理全面地宣传推广低碳,让低碳生活深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指导,才能正确、有效地进行低碳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校园内能源单一化
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高校能源主要是电能和煤炭,而这些能源消耗过程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碳排放,并且在能源的利用上也往往是效率很低,造成这种高能耗、高浪费、低效率的现象。这对于身处校园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一种反面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低碳行为。
3.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大
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了解途径上,也仅限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学校教育和环保宣传部门了解得很少,这说明低碳政策的宣传或者广告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
4.公共设施不够完善
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学生开展低碳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基本条件,而制约学生参与低碳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校园低碳环境的短缺。在调查的一些高校中依然有不少教学楼、餐厅、厕所等公共场所使用耗电量巨大的白炽灯。在高校公共浴室里,部分高校使用的是传统的阀门开关,学生在洗浴过程中一直使用最大水流量进行洗浴并且洗浴时间很长,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推进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
1.大力宣传
针对目前高校低碳宣传流于形式,只浮于表面,参与面不够广,针对性不够强的特点,高校应把低碳知识普及作为学生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使每个学生清楚明白“低碳”生活的内涵。利用校园网、校内刊物、广播、宣传橱窗,开设“低碳生活”栏目,宣传介绍“低碳”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环保形势、国际和国外大学的先进做法等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加强对低碳的理解;举办“低碳经济与生活方面”的培训班和讲座,树立正确的“低碳环保”发展观念,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文化。将“低碳环保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层层推进,不断增强学生“低碳”的认识,逐渐增强学生低碳环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大学生了解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与发展趋势,理解构建低碳校园的意义,建立低碳的生活理念。
2.行为引导
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并通过自身示范、宣传扩大影响,辐射到家庭社区。在具体的行为上,强化对青年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引导他们构建低碳科学的消费观:少打车,多乘公车、地铁、电车或骑自行车;多吃素食少吃肉;集体去教室学习,教室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扇停,开空调时门窗关闭,及时关闭显示器,对水进行二次利用,选择环保节能型商品;双面用纸或多用电子邮件等无纸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传真机、避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重复使用塑料袋、笔杆等;垃圾分类是为了使资源能够被合理地分类回收并循环使用,而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校园内不定期开辟跳蚤市场,让旧书籍、生活用品得到再次使用。
3.文化带动
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大学生低碳的文化节,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低碳环保交流会、低碳生活研讨会、低碳行为评比、低碳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如校园网络、学校广播、校刊杂志等传播媒体进行形象直观的低碳教育,在校园形成浓郁的低碳文化氛围。学校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寝室低碳评比、教室低碳调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围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细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的主题,自觉地节电、节气、节水、节纸、节油、节粮、节约办公用品,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现象、污染事件,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兰州市一些社区进行调查发现。新建社区与老社区差异很大。老社区空间格局更为紧凑,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其客观地理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由于这些老社区规划建设较早,缺乏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社区居民为拓宽自己的生活空间,见缝插针,社区内部空间格局比较杂乱。社区绿地面积狭小,甚至是仅有绿地被居民占领种植蔬菜等,不足以起到改善社区环境的作用。社区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甚至某些社区垃圾随意堆在道路两旁,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和身体健康。由此可见,低碳社区建设还面临很多问题。
1、资源利用不合理
低碳社区建设主要依靠社区居民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推动社区由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转变。但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很多家庭没有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由于相对干燥,对于雨水和中水的循环利用不完善。节能冰箱、节能空调比例较小。冬季取暖特别是棚户区仍然采用传统取暖模式。
2、居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实践性低
由于我国长期重视重工业发展,再加上人口众多,在解决人民温饱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问题,忽视了生活空间质量。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一部分居民却在实际生活中不能自觉践行低碳理念。一方面抱怨社区环境差,城市环境差。另一方面却不能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低碳生活,甚至认为低碳生活的实现主要责任在于大企业,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这种意识上的缺失和实践上的不作为,是低碳社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低碳社区建设推行不力
尽管国家制定了推动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例如《节约能源管理条例》、《节约能源法》等,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而低碳社区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居民处于被动状态。社区中居委会和物业成为了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是非营利性的,缺少资金是低碳社区难以继续推进的主要问题。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对于老社区改造更是任务艰巨,面临众多问题。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的,二是社区自身的。低碳社区需要政府和社区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二、城市低碳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碳”;教育
数学是“生活”。新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很明确: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的教学应从生活出发,基于生活,为了生活。数学因生活而产生?生活因数学而多彩,生活和数学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低碳生活”主要是倡导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倡并去实践节电、节水、节油、节气。当前“低碳”问题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低碳”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现实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太阳”,绝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加上在家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指导下,形成了浪费粮食、浪费金钱、不珍惜学习用品等普遍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意义毋庸置疑。
一、营造“低碳”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数学姓“数”,这毋庸置疑,而数学学科渗透?低碳生活”教育也是责无旁贷:作为数学教师,应树立“大教育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低碳生活”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低碳生活”新成果,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订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低碳生活”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低碳生活”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二、挖掘教材中已有的“低碳生活”教学资源。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在数学教材中,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低碳生活”教育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于教学之中,内隐渗透、潜移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以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第52页)“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小明家十月份付费电费64.6元,用电多少千瓦时?”(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94页)通过引导学生计算自家的水费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追问“关于鸟类,你知道些什么?我们本地还有人喜欢吃野味,你们吃过吗?你认为吃野味对环境、对家庭有哪些不好的方面?……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吃野味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不符合“低消耗、低开支”生活理念。
三、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低碳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教材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是众多专家、学者的集体成果,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材,但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我们可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利于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资源替换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又较好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层效果。
四、设计富有“低碳生活”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切身感悟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一些实践活动还能够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上)第118页“了解周围的家庭”时,让学生在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接受“低碳生活”教育;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认识百分数”时,让学生上网搜集含有百分数且体现“低碳经济”的信息进行交流,让学生在搜集、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低碳经济”,逐步形成“低碳”意识。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圆柱体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圆柱形易拉罐等作为学具使用,让学生利用废物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渗透“低碳生活”教育。
五、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体现“低碳生活”内容的小论文,让学生在收集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体验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广泛的应用,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学校、关注社会,结合南京市教研室组织开展的《生活与数学》比赛,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小设计、小研究、小论文等比赛活动,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开展小设计、小研究、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受到“低碳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