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鼓励式教育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54-02
微课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以在线学习视频为主的新型学习模式,如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ooc),这些新的学习模式被广泛地推广应用,于是各种“微”形式的教学内容出现,更多人有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希望学习内容短小精悍,因而拥有知识点共享、辅助教学、分享技能功能的微型化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微课教学,实现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由“点”及“面”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一、微课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制作微课
笔者首先将《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与开发,将其中大部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了事故接报微课、事故调查权微课、事故调查查组组建微课、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间接原因分析微课、事故责任分析微课、事故定性微课、重大责任事故罪微课、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微课、事故调查报告标题撰写微课等十多个,《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微课程已基本形成。
(二)微课使课堂教学相对轻松
据调查,大多数高职院校专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完课后大多会觉得精疲力竭,而微课则可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本人所教《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而言,一般每学期至少有五至六个平行班,由两个老师主讲,前期仅笔者对微课教学进行了专门培训学习,通过学习制作,将时间与精力放在微课建设上,虽然所花费的时间远远大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如知识点提炼、教学目标的确定、课件制作、脚本撰写、录音、录屏、辅助教学资料的制作、教学管理及课后作业的批改上。但是,制作者在课前和课后花费的精力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力付出,使课堂教学显得轻松,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教学效果初步体现
在微课的试行过程中,笔者将每周两次课的教学任务中的其中一次课进行微课教学,在第一节课开始时提出问题,然后发放学习卡,之后反复播放微课,第二节课由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基本实现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微课制作中要采取事故案例的教学方法,在制作的十多个微课中,都会提出相应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解答并作为作业成果提交,从提交的七次作业及测试情况看出,学生对微课内容掌握较传统课堂更全面、细致,同时采用微课教学时,学生的参与程度高,讨论激烈。另外,笔者也发现,在间隔采取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时,上课睡觉、看手机现象严重,教学效果不佳。
二、微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当然突现出了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师对微课认识的片面性
虽然微课的优点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但仍有很多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抵制微课,认为微课不过就是昙花一现的新鲜事物,就是微视频而已,不利于教学管理。这种不愿接受新鲜事物,不愿对所授课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改进教法与管法的“懒”老师,当然不可能是新时代的好老师。另外,也有人盲目地追捧微课,放大其功效,这同样是不对的。
(二)学生对课程系统性掌握不够
任何课程都有其系统性的特点,微课是将系统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知识碎片,这些知识碎片可以采用微课进行教学,但对整个课程或章节的系统性教学则不适宜用微课教学,只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而学生大都厌倦传统上课方式,因此对课程系统性认识与掌握不够,学生对于课堂的认识与掌握大都停留在一些知识碎片上,因此,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或试题,就会使学生出现大量不及格现象,这既打击了教师微课教学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管理措施相对迟缓
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任课教师一方主体所能达到的,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机配合。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方式,如前所述,教师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仅仅为了个人兴趣而采用,则这种新教学形式的优势将不会被放大。因此,不仅教师本人要有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学习微课,了解微课,共同探讨、创造条件做好教学管理,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提高教学效果。
(四)微课教学资源不足
在全社会还没形成微课教学常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先行开发微课时感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制作过程中可能因为一个很小的问题得花上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解决,很多事情成了无用功,时间成本高。另外,也由于没有专业指导和专门管理,微课建设出现杂乱、零散状态,系统性不够。
三、改进微课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教师本人还是其他教学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提高对微课的科学认识
微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事物,它的开发、制作、使用、管理等都还没有现成的经验来借鉴与学习,只有依靠大家一起去摸索、去研究。但它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正如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
另外,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使微课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但也应看到其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并加以克服。正如同志在其《矛盾论》中所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微课作为一种新事物,它同样具有其优秀的一面,但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我们既要看到其优点,发挥其优势,同时又不能忽视其缺点,改善其缺陷。
(二)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无论是微课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其核心都是传承知识。将教师的思想格式化为电子文档,搬上银屏,当然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一大进步,但传统教学自有微课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师的临场发挥、系统性教学、教学管理等,另外,还有些课程内容不适合开发成微课,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开发以及教学方式改革时,注意根据课程情况开发相应的微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三)完善微课教学管理机制
据笔者了解,无论试行微课的学校,还是微课、MOOC课开发相对成熟的院校,都没有就微课教学及MOOC课开发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开发制作微课主要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新技术的兴趣,但如果这种巨大的时间与精力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则只能使微课在短时期内产生效应,而不能使这项教学模式持续地发展起来,因此,笔者认为无论是学院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还是教职员工都应该积极学习微课、使用微课并出台相应措施激发教师开发高质量微课的热情,如采用微课开发与评优评先相结合、微课程建设资助、MOOC开发与经费支持等,使这一教学模式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四)促进微课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全社会范围内,希望经验丰富的微课制作人员尽快将微课的制作技术形成视频材料或纸质材料供他人学习,借鉴。另外,有关部门能组织在一定区域、特定学校微课先行者们的经验介绍活动。此外,微课花费了制作者巨大精力,但对于微课的使用不能仅仅用于某一门课或某一个教师,制作良好的微课可以供其他教师、其他课程参照使用。比如,事故直接原因分析微课既可以用于《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课程,也可以用于《安全管理课程》等,只不过进行必要的改动而已。
教师是善良的学习者,将微课制作并利用好,不仅是对自身的解放,同时它也将引领一场教育领域的新革命。
参考文献:
[1]李婉喜,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59.
【关键词】 新教育形势 历史教学 吐故纳新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3-012-01
一、知识实现“四化”;历史知识生活化、体系化、规范化,灵活化
1.历史知识生活化;高一的学生对于历史了解甚少,初中学的非常简单,而且出于应付中考及历史学科本身特点,学生很快遗忘。新课改的教材专题性、理论性很强,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很枯燥,逐渐失去对历史的兴趣,更会使学生惧怕学习历史。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讲解 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仅从目的,内容,作用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上课的气氛也很沉闷。把历史知识生活化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把西周王朝比作我们现在的班集体,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乡镇、学校,班主任如何进行管理呢?要建立班干部阵营,如何组建呢?分配权力的依据是什么?有无班干部经历及兴趣。我想这样进行铺垫,学生会很轻松愉快地掌握本来枯燥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历史知识生活化可使其简单化,那么,知识目标的达成将是轻而易举之事。
2.历史知识体系化;历史和地理的基础知识是每个人必备的常识,然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总让学生难以识记。在学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及高考的压力下,如何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我觉得关键一点是将历史知识体系化。大到一册书、一个单元,小到一课时、一个知识点。告知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优势,帮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体系,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这样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知识点理解起来很容易,掌握也不是问题。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能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3.历史知识规范化;工作以来,发现学生回答历史问题时,包括高三学生,总会自己组织语言,在考试中得分很低。如何解决学生这个难题呢?我觉得解决方法就是规范历史知识。如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单元中,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作用,应分析进行规范,三公九卿制:彼此牵制,互相配合,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集权制下决策的失误;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权的独尊。知识点规范化,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达成知识点识记目标,更能灵活运用知识点。
4.历史知识灵活化;历史教材的编写固然有它的科学性,但是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教材,让学生更易掌握。当然这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吃透教材,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应用新模式;推行新的教学模式——“自探互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中强调三个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那如何完成这三个转变,我校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自探互教”的教学模式,是对“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主要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以教人者教已”,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部分改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学,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合作化,让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各司其责,灵活运用,事半功倍;板书、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手段应根据知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协调运用,不能走向极端,一节课只使用一种教学手段
学习目标的达成是我们授课所围绕的重点,比如板书,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时时提醒学生知识点的联系,同时可以用来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比如错别字等;投影仪可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学生试卷中的错误等;课件的使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播放图文资料、视频,进行情景设置,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同时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实行学生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建立奖励机制,分为老师评价,学生互评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机制,在课堂上对于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及个人在其书上贴上奖励贴纸;检查知识点时,对于完成较好的给于奖励;作业完成好的贴上贴纸;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优异的同样给予奖励。一个月下来进行小结,评出历史学习优秀小组及个人,对其进行物质奖励。通过实行这样的奖励机制,打破过去单一地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手段的一统天下,建立全方面、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要立足于本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注意节约成本,加强公交运行的优先管理理念。要通过综合这些因素,保证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1.1利用宏观调控增强现行交通管理能力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要实行“公交优先”与“发展管理”战略。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公交车管理是整个交通管理的重点,要积极引导公共交通的发展,以公共交通分流车辆总数,改善交通环境,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笔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部分居民不乘坐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公交车人流量大,环境卫生差;二是公交车数量少,需要长时间等待;三是突发急事不能乘坐公交车。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发展公共交通的重点是提高公交车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公交车卫生水平;要加强对公交车队的投资,增加公交车数量,提升居民出行能力;要优化公交车行驶路线,保证公交车路线的全面性。政府部门对公共交通的引导不可缺少。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大公共交通宏观管理力度,以本地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当推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保证公共交通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公共交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发展管理”中,要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车辆发展情况。通过分析未来城市车流量,合理安排步行道、自行车道的建设情况,避免发生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挤占机动车道的情况。在城市交通宣传工作中,政府部门可以多宣传低碳出行、绿色出行,建议人们乘坐公交车,开展低碳活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1.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
基础设施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以沥青路面为例,隆包是沥青路面中的常见问题,隆包导致路面表面凹凸不平,影响行车安全。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提升交通设施安全系数,及时处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问题,做好速度标示工作。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进行警告。在早晚高峰时期,交警部门要出动警力维护交通秩序。在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开发建设资源越来越少,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盲目地扩建公路宽度,这就说明,通过道路建设工作缓解大城市交通压力的办法已经很难实行了。部分大城市通过建设城市立交桥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不值得推广,因为建设立交桥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增加城市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在建设立交桥的过程中,会影响这个路段的运行。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可以科学管理交通组织,优化车辆行驶能力。例如,在城市交通运行中,可以在交通拥堵路段划分单向行驶车道,通过交通信号调控交通运行。可以加强交通预警,拓宽交通信息流通渠道,保持整个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流通。
1.3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制定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能力。
(1)要立足城市当前发展情况
规划未来城市发展道路。在规划中,要以整个公路网为基础,正确处理好道路、车辆与交通管理间的关系。要保证规划设计与城市未来整体规划相适应,满足规划对交通管理的要求。
(2)可持续发展原则
整个管理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城市交通环境,推动交通结构升级,建立起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安全行车性能。
2结语
关键词:学校体育 伤害事故 预见 防范与处理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中存在着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有的是可预见的,有的无法预见;多少年以来,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总是体育教师和学校比较“头痛”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那么又如何让体育课伤害事故给学生带来尽可能小的伤害,或使伤害事故的发生机率尽可能的小些呢?
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要想尽可能的避免事故,那么首先得知道它是如何引发的。纵观诸多的体育活动事故,我们不难发现体育事故的发生大致由以下几种原因。
1、学生无组织自行活动引起的。体育课大多数是室外课,学生相对来讲有了较大的自由度。课堂上也难免会做一些与本课教学目标无关的活动。比如:在障碍跑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栏架下面钻过,可总会有学生要从栏上跳过以展示一下自己的运动能力。结果就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2、教师组织不合理、疏忽引起的。比如:在上前滚翻课时,由于学生比较兴奋,自我控制能力又不好,就会出现前面的学生还没离开垫子后面的学生就开始滚翻了。这时就会发生后面同学的脚打到前面同学的头上。如果教师在组织过程能安排小组长组织并做好保护帮助这种事故就不会发生了。所以说,这是教师组织不合适而引发的事故。
3、学生自我估计不足造成的。课堂上当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时,往往能做出自己平时不能做出的许多高难度动作,也易引发事故。如:足球课上有时学生会模仿球星做“倒挂金钩”,这时学生的技术动作不合理且又没有保护措施,就有可能使学生摔伤。
4、场地器材原因引起的。比如场地不平、沙坑里有玻璃片、室外的单双杠陈旧支架不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课堂伤害事故。
5、学生相互间的不正当活动引起的。比如:球类课上学生为争球,争场地,争胜负,争规则等等小事,发生争斗引发了伤害事故。
6、不可预见的意外原因。体育活动本身激烈的竞争性,再加上一些客观上所不能预见的意外情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伤害。比如学生在踢足球时突然摔倒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二、避免及处理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对策
据以上六种引发事故的原因,我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学生帮助,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及减轻伤害的程度。
1、加强体育基本常规的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设工作。课前教师当然要做好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的预设,并做好各种预防措施。从课堂的组织到场地器材的布置无不要细致考虑。课上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以回避事故的发生。不能怕麻烦或心存侥幸马虎了事,这样可能一次不出事两次不出事,但时间长了总有一天会给学生、自己、学校带来大麻烦。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保护的习惯。教师课堂上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学生间的友谊,促进他们间的交流,使学生养成课堂上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这样遇到一些潜伏的隐患的时候同学间可以相互提醒、互相保护、互相帮助。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文明活动,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教师要通过平时的事例和课堂上可能存在的隐患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学生清楚教师某个活动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久而久之则会使学生具备了对事故的预见能力和防范能力,并自然的形成一种安全练习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不仅对体育课堂有帮助,对学生的文化学习及生活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4、提高场地器材的安全系数。不可否认,许多安全事故是因为场地器材的安全系数不高造成的。为此,教师要经常保养检修运动场地和器材。一些长久不用的器材更要保养好,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定好它的安全性能是否适合使用。常用器材要做好及时的维修工作,做到勤观察、勤体验、勤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有备而无患。
5、认真安排好课堂准备活动。新课程实施以后,许多教师总喜欢让体育委员带准备活动,自己在一边“巡视”。这样即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减轻了自己的劳动量,何乐而不为。但学生毕竟不是教师,他们带的准备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同学在他的带领下机体是否真的进入了工作状态,还有待考究。如果没有活动开,其中往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在教学前、后滚翻课前如果不做有关脖子的专项活动,课上就会导致学生脖子后则肌肉拉伤。所以说,教师要认真安排好课堂准备活动,以避免部分伤害事故的发生。
6、主动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通过询问、观察、从旁了解学生,对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和不宜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教师应给予恰当处理,以防意外。
三、妥善地处理伤害事故
1、医疗救护处理。在学校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之后,要有及时终止或减少伤害发展的必要救助措施。医疗救护措施需要针对受伤者的不同要害部位及症状来采取,所涉及到的主要是生理卫生知识和医疗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来实施。为了使某些损伤能够得到及时的鉴别和救治,体育教师也应适当了解一些医疗知识。
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是灌注桩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下浇注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浇注过程中,应及时掌握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及导管插入深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位置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测绳受拉伸、湿度等因素影响,所标长度变化较大,须经常校正。
浇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否则先浇灌进去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灌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施工中,混凝土浇注速度应尽可能地快一些,终止浇注混凝土前,须确定混凝土面真实高度,以见混凝土中粗骨料为准。
对于诱发灌注事故的因素,必须在施工初期就彻底清除其隐患,同时又必须准备相应的对策,预防事故的发生或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水下浇注混凝土经常遇到的几个工程事故原因预防及处理:
(1)初灌未封底:桩底沉渣量过大,使初灌不能正常反浆,或导管距孔底太远,初灌量不够没有埋住导管。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一次清孔后,不符合要求时,要采取措施:如改善泥浆性能,延长清孔时间等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后,再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依据桩径、隔水阀种类、大小而定,最高不超过0.5m.
(2)导管堵塞: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应匀速向导管料斗内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可能导致堵管,若管内空气从导管底端排出,可能带动导管拔出混凝土面。混凝土的质量是堵塞导管的主要原因,必须把好质量,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或离析使石子聚集在一起流动性差,导致堵管。导管使用后应及时冲洗,保证导管内壁干净光滑。如发生堵管在导管上部可用钢筋疏通,在下部提取导管上下振击,
(3)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灌注前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缺陷,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在灌注过程中发现漏水应加快灌注速度,并加大混凝土埋深,使管内混凝土超出漏水处。
(4)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砼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砼面,也就产生提漏。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测定已灌混凝土表面标高出现错误,导致导管埋深过小,出现拔脱提漏。特别是灌注后期,易将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误为混凝土表面。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规定的测身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并认真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小时,终止浇注,重新成孔;
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较高时,可以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其一是导管底端加底盖阀,插入混凝土面1.0m左右,导管料斗内注满混凝土时,将导管提起约0.5m,底盖阀脱掉,即可继续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施工。由于要克服泥浆对导管的浮力,混凝土面较深时,不宜采用;
此方法使用时,必须由有经验的工程师现场指导,导管长度、吊预制混凝土球阀铁丝长度、铁丝抗拉强度、混凝土面实际位置等数据,必须在事先正确确定。
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灌注砼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埋深,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在提升时连接螺栓拉断或导管破裂而产生断桩。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m为宜。
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
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1h),混凝土运输距离远,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已往经验,以5~6m为宜,每隔15min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使混凝土产生初凝假象。浇注混凝土中断超过2h,应判为断桩。卡管现象是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大,使坍落度波动大,拌出混合料时稀时干。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或灌注时间过长,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阻塞导管,都会导致卡管事故。所以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缩短灌注时间,是减少和避免此类事故的重要措施。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拔不起来或被拔断,如果桩径较大,可以采用二次导管插入法处理,否则只能补桩、接桩。接桩一般用人工孔的办法处理,清除桩顶残渣,接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6)钢筋笼上浮:当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放料,尽量减小埋深,减小对导管的冲力。
(7)混凝土拌制不符合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沙,级配较好的卵石,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和易性与水泥品种、砂率有极大的关系,砂率小、粗骨料级配不好,搅拌出的混凝土极易离析,影响水下浇注混凝土质量。
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8)桩顶空心:产生桩顶空心的因素有: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混凝土坍落度小,桩顶空心呈不规则漏斗形,其深度、位置与导管拔出时的位置、桩顶混凝土状态有关。导管埋得太深,拔出时底部已接近初凝,导管拔上后砼不能及时冲填,造成泥浆填入。
防止桩顶空心灌注结束前导管插入混凝土中深度不超过6.0m;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混凝土之前,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不超过50cm,或者用机械、人工振捣桩顶混凝土,时间不超过20s.尽可能缩短灌注时间,避免使桩顶混凝土产生假凝现象、降低桩顶混凝土的流动性。
(9)桩身有夹渣、夹泥、蜂窝:浇注过程中,须不断测定混凝土面上升高度,并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来确定拆卸导管的时间、长度,以免发生桩身夹渣、夹泥、蜂窝事故。
泥浆过稠,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一)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指出,投资企业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应当予以抵销,在此基础上确认投资损益。该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既包括顺流交易(投资企业向其联营、合营企业出售资产),也包括逆流交易(联营、合营企业向投资企业出售资产)。而如果投资企业还需要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则在顺流交易时,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投资收益及包含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行调整,抵销有关利润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并相应调整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在逆流交易时,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长期股权投资及包含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抵销有关资产账面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并相应调整对联营、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对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处理原则制定原因的分析
顺逆流交易会计处理是以实体理论为基础的。实体理论的核心就是要将与母公司有关的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子公司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认为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而编制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并没有规定要将联营、合营企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但是通过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进行权益法处理后,联营、合营企业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部分已经进入了投资企业财务报表,那么它们之间的交易也应该按照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一样进行抵销,以免虚增该实体的资产或利润。由此可知,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是防止投资企业通过与联营、合营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虚增利润和资产。
二、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处理的实例分析
(一)逆流交易的实例分析
例1:甲企业于2011年1月取得乙企业20%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企业施加重大影响。假定甲企业取得该项投资时,乙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2011年8月,乙企业将其成本为600万元的某商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甲企业,甲企业将取得的商品作为存货。至2011年资产负债表日,甲企业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乙企业2011年实现净利润为2 0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分两种情形进行分析:
1.假定甲企业没有其他子公司,无需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分录A(2 000万×2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分录B(400万×20%):
借:投资收益
8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000
为了说明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分录的意义,首先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单行合并。所谓单行合并是相对于完全合并而言的。按照实体理论的要求,必须把包含联营、合营企业的部分都纳入广义合并范围,把投资企业与联营、合营企业看做一个整体企业。可是因为投资企业对联营、合营企业没有控制,不能按照合并财务报表的常规方法处理,只能通过单行合并方式进行处理。即,对于投资企业与联营、合营企业合并后整体企业的资产增加或减少(包括虚增),不能直接增减相应的资产,而只能通过对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式进行反映;同理,对于投资企业与联营、合营企业合并后整体利润的增加或减少(包括虚增),也只能通过对投资企业投资收益账面价值的调整进行反映。由此形成一个已经抵销了与联营、合营企业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的“单行合并财务报表”。
由此,我们把甲企业与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企业观察后发现,整体企业利润虚增80万元,根据单行合并要求,甲企业只能把投资收益调减80万元;整体企业中存货的价值虚增了80万元,也只能通过抵销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来反映。抵销后,甲企业资产、利润增加金额都为320万元,没有虚增。从本质看,抵减的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正是甲企业存货虚增部分;抵减的投资收益80万元也恰好是乙企业利润虚增部分。
2.如果甲企业有其他子公司,需要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对甲企业个别报表进行A、B笔分录处理后,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以下调整,分录C: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0 000
贷:存货
800 000
对于该笔会计分录,可做如下分析:
由于此时甲企业有子公司,需要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那么在年末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甲企业会编制相应的抵销分录来抵销内部交易。此时,可以把对于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的所有抵销分录放在期末统一进行处理,在发生时暂不抵销。即先不考虑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进行正常处理。分录D(2 000万×20%):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同时需要理清一点,此时按照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仅仅只包含甲企业与乙企业的“单行合并财务报表”,而是一个包含了甲企业、乙企业、甲企业子公司的更大范围的“单行合并财务报表”。因为甲企业必须与其子公司编制“完全合并财务报表”,再把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用来与联营、合营企业编制新的“单行合并财务报表”,以反映整个实体真实的资产、利润等情况。
在“完全合并财务报表”中,甲企业抵销了与其子公司的内部交易,使资产或利润不至于虚增,并且此时的抵销分录抵销的就是相应虚增项目。为了使对外报出的“完全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内在一致性(因为如果甲企业与其子公司有内部存货逆流交易,在甲企业与其子公司编制的抵销分录中,就是抵销的存在于甲企业报表上存货的虚增部分),就要求把跟乙企业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导致的存货虚增80万元部分按照抵销“存货”项目进行处理,对于乙企业虚增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就按照“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进行抵销,分录E:
借:营业收入
2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200 000
存货
800 000
如前所述,联营、合营企业并未纳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对于乙企业虚增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依然只能以“投资收益”的减少来代替;而甲企业由于进入了“完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存货的虚增部分可以按照“存货”项目进行抵销;分录F(400万×20%):
借:投资收益
800 000
贷 :存货
800 000
此时,把分录D与分录F合并可得分录G: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3 200 000
存货
800 000
从最终的合并分录G可以发现,最终利润与资产都只增加320万元,与前述假如甲企业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资产、利润的影响金额完全一致。完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了整个实体的真实情况。
此时,我们再进一步解释说明C笔分录。这里有一个前提也要首先理清,即甲企业在没有子公司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会计处理与甲企业假如有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会计处理在本质上是相互独立的,只是按照两种不同假定前提进行的不同的会计处理。可是在形式上,由于甲企业先进行了第一种处理(编制了A、B笔分录),为了使得这两种不同假定前提下的处理真正达到本质上独立(使两种不同假设前提下的处理最终对于实体的财务报表资产、利润的影响金额都只是320万元),就必须在形式上考虑A、B笔分录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特别强调了“进行上述处理后”,也就是做出了A、B笔分录进行处理后,甲企业如果此时又需要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再做C笔分录)。即我们在甲企业A、B笔分录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编制一笔分录C,使得A、B、C合并后最终与E笔分录一致,才能保证在实质上的独立,使其最终在第二种假定前提下的处理对于实体财务报表中资产、利润的影响金额都只是320万元。我们通过分录进行说明:
在甲企业正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如前所述,通过D、F笔分录就可得到最终分录G,而此处前提为甲已经做了一笔(2 000万-400万×2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200 000
贷:投资收益
3 200 000
从形式上看,这笔分录和最终分录G只差C笔分录,编制C笔分录后,就实现了保证实质独立的目的。
但是,我们仍需要从实际意义上说明C笔分录。我们知道,在A、B笔分录中甲已经通过把长期股权投资抵销80万元,实现了抵销虚增资产的目的。而甲企业账面上真正虚增的是存货而非长期股权投资,此时,既然甲企业已经需要对外编制完全合并财务报表,并且虚增的存货体现在甲企业财务报表上,能够进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那么应该通过真正抵销存货而非替代性的长期股权投资来实现抵销虚增资产的目的。所以,只需要再做C笔分录,就可以把抵销的长期股权投资恢复,并抵销真正虚增的存货部分。而对于虚增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由于联营、合营企业的报表仍然不并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而只有继续以投资收益的抵销来替代,不用恢复已经抵销的投资收益。
(二)顺流交易的实例分析
例2:承例1,把乙企业向甲企业出售商品改为甲企业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1 0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企业,其他条件不变。
1.先假定甲企业没有其他子公司,无需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分录A:
借: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000
贷:投资权益
4 000 000
分录B:
借:投资收益
8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800 000
前文述及逆流交易时已引入“单行合并”的概念,在此依旧可以进行如下理解:整体企业利润虚增80万元,甲企业只能把投资收益调减80万元。另一方面,整体企业中存货的价值虚增了80万元,也只能通过抵销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调整。抵销后,甲企业资产、利润增加金额都为320万元,没有虚增。从本质上看,抵减的长期股权投资80万元正是乙企业存货虚增部分;抵减的投资收益80万元也恰是甲企业利润虚增部分。
2.如果甲企业有其他子公司,需要对外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对甲企业个别报表进行上述处理后,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进行以下调整,分录C:
借:营业收入
2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200 000
投资收益
800 000
对于该笔会计分录,也可做如下分析:
同逆流交易的分析,先不考虑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进行正常处理。分录D(2 000万×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同样,甲企业必须跟其子公司编制“完全合并财务报表”,再把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用来与联营、合营企业编制新的“单行合并财务报表”,以反映整个实体真实的资产、利润情况。同理,为了使得对外报出的“完全合并财务报表”具有内在一致性,就要求把由于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所导致的利润虚增80万元部分按照抵销“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进行处理,对于乙企业虚增存货80万元部分,就按照抵销存货进行处理。分录E:
借:营业收入
2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200 000
贷:存货
800 000
同样,由于联营、合营企业并未纳入“完全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对于乙企业虚增的存货,由于其未能体现在“完全合并财务报表”中,依然只能按照单行合并的要求,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少来代替;而甲企业由于其进入了“完全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利润的虚增部分可以按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项目进行抵销。而分录F:
借:营业收入
2 000 000
贷:营业成本
1 200 000
长期股权投资
800 000
此时,把D笔分录与F笔分录合并可得分录G: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200 000
营业收入
2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4 000 000
营业成本
1 200 000
从最终的合并分录G可以发现,利润与资产都只增加320万元。与前述假如甲企业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整个实体资产、利润的影响金额一致,完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了真实情况。
同逆流交易部分的分析,由于此时再采取第二种假定前提进行处理,编制分录的科目和金额会受到第一种假定前提下A、B笔分录的科目和金额的影响,我们必须考虑到之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编制抵销分录,以使按照第二种假定前提编制的分录,其最终对实体的财务报表中资产、利润的影响金额都是320万元,而不会与第一种假定前提的处理产生差异。
下面通过分录进行说明:在甲企业正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根据前面所述,通过D、F笔分录就可得到最终分录G,而此处前提为甲已经做了一笔[(2 000万-400万)×20%]: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200000
贷:投资收益
3 20 0 000
从形式上看,这笔分录和最终分录G只差C笔分录,编制C笔分录后,就实现了保证实质独立的目的。
交通事故中被困者的情绪症状
交通事故发生时,多数被困者的身体会造成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处于一种心理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可使人员出现各种情绪反应,一般可具体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焦虑:典型的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躁、恐惧、易激惹等不良的情绪。此时被困者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态过分敏感,还可能对未来的事件表示担忧,严重时可出现惊恐发作,表现为恐惧,有濒临死亡的感觉,觉得一切都无法控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生理症状。惊恐发作时,除了濒死感和无助感外,还可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慌等症状,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恐惧:在面临突发的交通情境时,被困者往往不知所措,内心会被恐惧笼罩,缺乏战胜危险或难关的信心。还会产生明显的心慌、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脚颤抖、尿急、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若这种恐惧伴随时间较长,则对被困者造成心理伤害的程度就会很大。
抑郁:抑郁是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困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不佳等。
愤怒:当被困者面临突发事件或受到伤害时,由于对事件发生的无法预料、不可理解,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通过愤怒以宣泄内心的压抑。
消防指战员心理安抚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交通事故现场被困者的生命受到的威胁较大:救援任务时间紧迫、行动困难的状况要求消防指战员具备一定的很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从事心理安抚工作。对心理安抚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心理安抚的对象是一组弱势群体,因此,心理安抚人员的言谈举止,不仅反映了自身素质水平,而且对安抚对象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心理安抚人员在任何时刻都应该以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尽最大努力为安抚对象提供帮助,要保持真诚的态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心理安抚人员长期面对灾害事故的恶劣情境,面对危机受害者的各种应激反应,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因此,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心理安抚人员的身心健康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职业素质的必然要求。
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消防指战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被困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来察觉、判断被困者的心理状况和生理状况,正确的判断可以促使心理安抚人员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安抚,配合救援工作开展。
具备足够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帮助消防指战员迅速的掌握被困者的心理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反应,并积极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大多数被困者心理上受到惊吓,身体也大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消防指战员要对人体在缺氧、虚脱、骨折、软组织挫伤等现象发生时机体的状况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被困者与正常人表现、行为的改变,及时掌握其“动态”,防患于未然,使被困者及时得到救助。
对被困者心理安抚技能
对被困者心理的安抚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被困者的恐惧、焦虑、强迫、绝望、痛苦等情绪,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其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发挥机体和意志力的潜能,战胜苦难。目前,最常见心理安抚方法应该是语言安抚、行为安抚和环境安抚等方法。
语言安抚:语言安抚就是指通过语言的沟通,有效地传递信息,达到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目的一种安抚方法。语言安抚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是经常使用的,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掌握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⑴安抚语言的选择:安抚语言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改变被困者的心理混乱的状态,保持镇定,防止其做出错误行为。②能唤醒被困者的潜能力,体现斗志、唤起潜意识。③要能引起被困者的共鸣。⑵对语言的控制:①对语言音量的控制。不同的环境下,被困者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对于受到极大惊吓,神经极度衰弱的被困者高分贝的音量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危害。在与被困者进行交谈时,音调不易过高,频率不易过快,注意认真倾听,并予以鼓励和安慰。对于处在昏迷状态的情况则可以对其采取高分贝的喊话,唤醒被困者,使被困者时刻感受到希望的存在。②掌握语言的感彩。在运用语言对被困者进行安抚时,应面带笑容,表情和蔼,语气要保持镇定、沉稳、平和。柔和悦耳的交谈对其来说是一种享受和心理安抚,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起到心理调节和心理安抚的作用。同时针对被困者的情况还要适时的运用激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语言,激起被困者的斗志。⑶与被困者的语言沟通:沟通的方式可以分为问答式,有问有答,主要适合精神状况稍好,身体伤害程度较轻的被困者,通过交谈可以缓解被困者的心理焦虑和不安,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其痛苦。要运用和蔼、简洁、恰当、适中、可信、有针对性的语言,勾起被困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行为安抚:行为安抚是指在通过肢体接触或是具体的行为,向被困者施加影响,以改变、调节被困者的心理状况的方法。其主要的手段是:拥抱、拍肩膀、握手、眼神的交流等。救援人员的具体行为能够给被困者以最直接的感触,是针对被困者在听觉、视觉等出现相对减弱时,辅以语言安抚的一种重要手段。①注重行为安抚的细节:在无形中消防救援人员的形象如姿态和表情都直接影响护理信息的接收和传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扬眉舒颜都会给被困者地心理上造成影响。一名衣帽不整、形象不佳的救援人员在救援时和战友谈笑风生,在无形中会给被困者造成巨大的疑虑和心理压力。镇静的表情,熟练的技术,饱满的精神,会给被困者带来信心。②行为安抚与语言安抚的交互使用:在对被困者心理安抚过程中,行为安抚和心理安抚往往是相辅助的。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表情自然、态度刚毅、语言稳重、配合过硬的业务技能,可以使被困者增强安全感和信赖感。但是在进行这些安抚时一定要注意行为和语言:与被困者的交谈中,面部表情过于丰富,手势过多,动作过大,或来回走动,就会给人留下一种轻浮的印象,被困者对救援人员的信赖感就难以建立,心理安抚的效果就难以达到。如果采取正确的语言和方式,将会给对方一种稳重及尊重的感觉,从而为整个救援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环境安抚:环境安抚是通过改变被困者所处的外部环境,达到对其进行心理状况进行调解的方法。这是心理安抚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安全的气氛,消除被困者的紧张心理,增强其得到救助的信心。环境安抚时一个整体的外部环境,紧张的救援气氛,众多力量的投入作战,无疑将对被困者的心理上起到镇定的作用。
其他:救援时往往不能仅仅依靠消防部队,因为不同的环境下,消防救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有必要整合整个社会的救援力量,如交通、医疗救护等部门。在进行心理安抚时可以在医疗救护部门的帮助下进行,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的安抚和生理的救助,为进一步抢险救援救的开展提供可靠资料和保障。
对被困者现场急救方法
消防人员在交通事故现场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正确有效地实施急救措施,为事故救援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挽救生命、稳定伤情、较少伤残、减轻痛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救护组织:消防指战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按照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对伤员进行大致的检伤分类,确定轻重缓急。同时要关闭车辆点火开关,熄灭发动机,搬开易燃易爆物品,消除一切隐患。保护好事故现场,确需移动伤员时,应标注死伤者位置,划定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好秩序,配合有关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关键词:房地产评估与管理;工作过程导向;专业与行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GF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240-02
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一种职业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一般人性和社会工作相联系的能力,即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必须为不同能力和天资的学习者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与具体的职业行为相联系。由于职业能力存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要想全面培养和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只能通过符合职业活动规律的即工作过程的模式来实现。
要实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改革、办学模式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实现“职业”和“职教”的文化融通。而我国高职教育文化状态是:企业文化及作为其母体的大学文化形成了诸多矛盾和冲突,成为影响高职教育可惜发展的深层内因。高等职业教育是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要想让职业教育真正培养职业人,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和培养思路都必须做全新的思考。在市场对具有一定操作知识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的今天,职业院校如何走出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规律、更能有效培养市场需要人才的道路,是我们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中,为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与教模式,我们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方向)”专业做了一些尝试。
一、对课程的改革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依皈,而企业和市场需求又是确定高职培养目标的依据。经过调研,我们将管理系资产评估与管理(房地产评估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发展”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二)改革思路
本专业课程采取项目教学形式。首先对房地产中介服务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围绕房地产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等房地产中介工作任务,以具体的中介项目为学习模块,组织课程内容。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房地产估价方法为纲,以《房地产估价方法与实务》这门课程为载体,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房地产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六给方面的知识,使其具备市场调研、获取估价业务、制定作业的技术方案、现场勘查、估价方法的选取、估价计算、估价结果的确定、撰写估价报告等全过程的知识技能。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加贴近估价工作实际,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三)教学内容
《房地产估价方法与实务》是统合《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统计学》、《建筑识图与构造》、《房地产测绘》、《工程估价(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财务会计学(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等课程而成的。所有专业知识以估价方法为纲,按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为系统重新建构,建构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分科授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通过实践,最终目标是编写出本专业实用的校本教材。
(四)教学要求
教学突出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操作能力。课程内容结合企业实际任务要求,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体现培养层次。采用项目模块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学习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的方法,通过估价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房地产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的方法和要点,熟悉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操作流程,从而达到熟练进行估价及中介服务相关工作并完成任务。
(五)职业能力培养规格
经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分析、论证,确定本专业的职业养成规格。
二、以专业与行业合作为平台实施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改革单纯在学院内开展,是无法与市场无缝对接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或者行业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深度和准确度。要将改革落在实处,切入点就是与行业一起搭建教学改革实施的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通过以典型估价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房地产估价及房地产各项中介工作的方法和原理,熟悉房地产中介工作的操作流程与技巧,掌握房地产估价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具有诚信、质量、成本、效益、风险等意识,善于沟通和合作,切实保证估价行业和房地产中介工作的职业能力规格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双主体”作用:
1.组建行业专家和专业任课老师联合课题组,以“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为题向区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立项,开展研究。
2.双方责、权、利明确。
3.做好课题研究及教学安排。
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更加严格。主要表现在: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要求更高;与课程编制者的合作要求更为密切;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更严密有力;对教授的培训要求更高;需要外部因素更有力的支持。(见黄尧著《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第230页)。因此,实施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同时也成为改革的难点。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方向)的改革中,我们尝试着从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形式的调整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的探究。
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安排。由常规的大学一至二年级在校学习,期间安排不定期的短时间企业参观考察,改变为大学一年级在校进行基础课程学习,大学二年级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大学三年级进入相关企业,并在专任老师和行业培训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也随着教学时间的调整而调整。所有的专业知识以估计方法为纲串联进行,将所涉及的各教材、各专业资料中的相关知识点摘取,融合进估计方法中进行教学。
此次改革中教学形式的变革尝试是大胆而创新的。专业教研室组建了一个授课团队,所有的教学内容由团队整合确定,所有的教学任务也由团队共同承担。在某个知识点的讲授上,也许会是一位教师也许会是整个团队共同进行。这样既按教学内容的调整配备师资,也弥补了单一教师授课知识面过窄、课堂形式单一的缺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入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阶段,对企业培训师的选拔也须严格把关。特别是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与教过程当中,学生角色中包含有学生和职业人两种因素,而学生自身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中是无法明确的界定自己的角色定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所以,在这一教学改革试验中,我们吸纳了房地产中介机构和评估机构的资深从业人员和行业专家成为我们的实训培训师。而这些培训师又同时会成为研究所成员,这样教学和科研就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资源互补。
三、以教学模式改革带动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以集中考试、卷面答题、教师根据标准答案评分为主。而在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房地产中介方向)的教学改革探索中,教学模式改革了,其考核方式必须改革才能有效地验证改革的效果。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我们也尝试了大胆创新。主要表现在:
1.改革传统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的方式。
2.进行多元性的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程作业、项目作品效果进行评价。
3.既注重学生在项目作业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又注重创新、全面综合能力的考核。
传统意义上的集中卷面考试在这一改革中不再采用,学生的专业成绩构成主要是以工作过程的掌握和操作、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为主,这样的构成实际上是与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相吻合的。也就是说,这个教学改革,改的不仅仅是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改革的成功要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符合市场需要。
关于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施行的工作过程学与教的改革探索,我们还在初步的尝试当中,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探索,能够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尧.职业教育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关键词】鼓励式教学 护理教学 中职护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8-01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13级护理专业1个班作为实验班,抽到的班级为13级护理3班,该班级学生总共有60人,女生占总数的90%,男生点总数的10%,并对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17.3岁,按学号的单双分成鼓励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
1.2 研究方法
(1)采用同一个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对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利用传统教学方法和鼓励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统计好他们的学习成绩。进步的组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退步的组将得到批评和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
(2)测量工具:采用调查和问卷这两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查。并分成以下几点:1.对老师的鼓励认可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2.老师鼓励后将会加强对学习的兴趣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3.鼓励是提高学习的重要方法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4.在老师上课时开小差而得到严重的批评,你会讨厌老师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5.你希望在学习上每点进步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吗?并标有是和否两个答案;6.老师采用的鼓励方法喜欢吗?这道题为同学们填空题。
(3)资料收集:利用学生刚刚放完长假返回学校时进行调查问卷,并把他们进行分类,以班级为主体,进行组织,采用不需填写自己名字的问卷进行发放,填定完必在进行收回,每人各一份,共60份,并将有效问卷占总份数的96%。都是采用无名字问卷方式进行填充 。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p<0.05左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
2.结果
采用鼓励式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这两组,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鼓励教育组远远大于传统教育组,统计两组之间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以下表:
表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
3.讨论
(1)鼓励式教学法的科学依据讨论。例如人在做每件事情都需要得到认可,这句话刚好讲到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个细节都要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利用鼓励教育方法和传统教育方法对比,而传统教育方法单方面只要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忽略了老师教学的各种细节,对学生的对与错直接强调,在教学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在理论操作中有一定的自信心,从而更容易展现出学生在上课时对结果的肯定,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鼓励式教学法的现实依据。对中职护生来讲,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大胆放手去实践操作,学校的学生都希望早点去临床实习,这样有利于真人实践操作,更加提高学生的胆量,但这需面临社会上的诱惑以及家庭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心理上有重大的阴影。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学生以后在走向社会中谋生的最基本要点,但学生在临床上产生害怕的心理,首先要在学校课堂上一步一步的实践操作,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自信心,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为学生以后在工作上打下基础。
(3)利用班集体的活动进行讨论,重点是分组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讨论。首先要将鼓励教育方法和传统教育方法这两组同学进行讨论,并将问题进行以发言的方式进行提问。并了解下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鼓励时的感受。便于提高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显得老师具有亲和力,对老师的课程更感兴趣。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采用鼓励方式教学远远大于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对中职教育和义务教育两者进行对比,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社会上的人才,以后在社会上可以做到熟能生巧的技能。而义务教育是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本的基础。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未来,更好的生活。勇于实践是高护的最基本要求,必须要以课堂上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学生在课堂上的首要。
4.2 建议
(1)一般鼓励教育方法都是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在鼓励教学方法中,利用语言性的鼓励为教学鼓励,而这种鼓励恰恰给学生带来比较强的教育方法。课堂上的鼓励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必须把他柔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加强对学生的交流,表现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2)鼓励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信上,使学生慢慢淡化对课堂的不感兴趣,要做到持之以恒,提师生之间课堂上的交流,以及学生日常生活当中。
(3)提高课堂上的活跃,保持课堂上的和谐气氛,改善师生之间的距离。鼓励教育方法是采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的一种方法,而传统教学方法是只讲究结果对课堂上的各个细节不够重视,对学生越严厉,导致学生越怕。这种传统方法一直延续到至今,由此证明这种方法并非是最优秀的教育方法。一直在提倡改革,提倡与学生做朋友。鼓励式教学法强调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鼓励应该是平等的、和善的,而不是严肃的甚至是严厉的,而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信心、主动性。
(4)鼓励教育方法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实验对照发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而传统教育方法的学生提出,同一课堂上,老师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示肯定,而没有做出解答的学生给予错误的肯定,并提出重要的严厉批评,因此,使学生的兴趣达到消极的状态,缺乏自信。从而体现出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学生的自信上。
参考文献:
[1]徐丽丹,陈峰,白静,等.针对当代医学生的特点进行激励式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2008,1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