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网络暴力的起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暴力的起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暴力的起因

第1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1 对当下传媒制造新闻现象的反映与批判

《搜索》中的记者陈若兮认为这条新闻有巨大的价值,因此围绕叶蓝秋事件刻意制造新闻,引起公众舆论,制造网络暴力。但是她这样的做法让我开始担忧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让我开始质疑记者报道新闻的根本出发点。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和新鲜,在现代社会,新闻真实,迅速的要求决定了新闻工作的方向,塑造了新闻媒介以及新闻工作者的品格。①作为受众,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现在的新闻更新速度不再像以往以天的单位更新,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新闻更新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在这些新闻报道中,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他们为获得新闻线索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在努力的寻找和挖掘新闻线索,这让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当今新闻可以忽略客观真实性吗?物极必反,同样道理,我们的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果一味的追求新闻线索和新闻的新奇、吸引眼球性,弃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和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于不顾,这种情况下,不仅新闻的真实性值得质疑,记者的个人品性和职业道德也值得我们质疑。就像影片《搜索》中,陈若兮把不让座事件的主人公叶蓝秋很多私人隐私都挖了出来,并且晒到了自家媒体的网上,只是为了换取网民们的点击率,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陈若兮在影片中,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所谓的收视率,把一件“公交不让座”的事情,大肆渲染,利用网民的“愤青”心理,制作新闻热点。原本叶蓝秋的道歉本应该是不让座事件后续真实的报道,记者应播出道歉视频帮助叶蓝秋澄清事实。然而陈若兮对事实的掩盖便是变向的制造新闻。她已经背离了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的记者和网民又一次成为了悲剧事件的最终罪魁祸首,为最后叶蓝秋自杀埋下了伏笔。

2 网络暴力事件中受众的心理分析

《搜索》中的被搜索者叶蓝秋从独自扛着自己身患癌症的事实,到最后结尾的“被自杀”又让很多人震惊。叶蓝秋的死,可以说也是死于我们的网友的口诛笔伐,也可以说死于我们的记者的纠缠和无底线的“人肉搜索”。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出现大量网络暴力事件,从“虐猫”事件,到“艳照门”事件,再到“范跑跑”事件,先是在网络上引起大众关注,接着继而发起排山倒海的“正义”讨伐,给当事人现实生活带来了困扰,给受众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像这些“人肉搜索”不断在网上爆料别人隐私,实际上就是不断给被搜索者施加压力,也就是一种网络冷暴力。那么产生网络暴力现象原因有哪些呢?

2.1 娱乐时代话语权的改变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后,群众话语权在娱乐时生了重大改变,人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弱化,甚至模糊了身处媒介环境下的我们言论职责。由于网络这样的新媒体出现,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平民增加了话语权。近年来,媒体出现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而且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受众可以充分发泄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隐私的窥视和好奇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在《搜索》中,当叶蓝秋不让座视频被放到网上,引来了网民们互动评论,各种各样的评论铺天盖地。以至于后来网友们把叶蓝秋的工作单位,小学母校等隐私的东西全给暴露出来,甚至网上爆料叶蓝秋是小三,这些都让网上受众满足了自己的娱乐和狂欢诉求,并且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2.2 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倾向很严重

网络中的群体极化倾向具体表现在网络中,网民们一开始就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流,人们便往这种偏向的方向移动,最后行成了极端的观点。正如凯斯桑斯坦言所说:“毫无疑问,群体极化正发生在网络上。讲到这里,网络对许多人而言,正在极端主义的温床,因为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网上轻易频繁地沟通,但听不到不同的看法。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②网民这个群体中易激动,非理性的特征导致了群体认同。《搜索》中网友们对于叶蓝秋不让座这样的行为大加谴责,他们认为让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去给老人让座,在这场网络暴力中,网民们对叶蓝秋的行为已经听不到不同的看法了。从这件已经发生的“不让座”的事件中,大部分网络受众自以为站在所谓正义的立场上,已经形成一边倒的趋势,对于叶蓝秋进行谴责谩骂,给予叶蓝秋巨大的社会压力。

2.3 大众的从众心理

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也写到“在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种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新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会转到另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群体心理。”③勒庞还认为,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这种从众心理让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和绝对谬误。”③影片《搜索》网民表现出了从众心理,当媒体信息传播者提供给他们叶蓝秋不让座信息,让网友一边倒的谴责,被媒体给操纵。由此可见,从众心理也是导致网络暴力发生的原因。

搜索,表面上搜索到的是叶蓝秋,实际上搜索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态度,它展现了人性的善与恶,也让从事新闻行业的人能够学会自我反省,应该如何引导社会舆论,如何用新闻工作者客观的平等的视角去对待社会上的人。不容置疑,《搜索》是当代社会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它唤起人们的,是最深刻的思考,最触碰心灵的共鸣。

注释:①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5.

②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0.

第2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关键词:校园暴力;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88-01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和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所以研究校园暴力成因和干预策略尤为重要。

一、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校园暴力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严重问题,随着青少年犯罪率增高并伴有年龄层下降,校园暴力已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下面通过具体案例分别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因素来分析校园暴力的成因。

(1)个人原因。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决定其心理、生理正处于不成熟期。当处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时,大多数青少年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而且,处于青春叛逆期的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不愿与家人沟通交流,在压力下寻求不正确的发泄方式,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案例1:2013年9月某日,在某中学校门50米的拐角处,高一A同学伙同本班三名男同学对同班B同学进行殴打,致使B同学脾脏破裂,被保安发现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后经当事人A回忆,两人矛盾的起因是B在食堂打饭时插队,A与B在食堂发生口角。放学后,A召集另外三名同学将B在校门口堵住,带到拐角处进行群殴。A本想小小地教训一下B,却不料几轮拳脚后造成B脾脏大出血。事后,因及时抢救,B保住了性命,而A及三名同学共同承担医疗费,并受到了留校察看的严肃处分。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群体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非常容易因小事采取过激行为。特别是当团体行动时,个人的身份意识进一步弱化,来自团伙的压力使青少年进一步陷入校园暴力之中。

(2)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的启蒙教育,教育方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控制力和自制力。家庭氛围的紧张使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和暴力倾向。

案例2:成都某高二C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恶霸”,长期向低年级学生强行索要钱财。许多有过被打经历的学生说,他们与C并不相识,常常是在买零食时被盯上,如果不乖乖把钱交出来,就会遭受拳打脚踢。后经C的同班同学反映才知道,C父母很早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平日好吃懒做、嗜赌成性,C在家中经常遭受打骂。

在案例中,C同学的暴力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父亲的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使C变得自暴自弃,并形成攻击性人格。对于教育问题突出的家庭,学校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引导,减少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

(3)社会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其次,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二、校园暴力的干预策略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针对青少年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学校要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学生进行压力释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给予沟通引导。同时,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对学生开放。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帮助青少年健康顺利地度过心理叛逆期。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把重心从成绩提高转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上。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个人行为的约束,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地判断是非和解决矛盾,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2)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到家校共同监督。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也是杜绝校园暴力发生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建立起与家长的沟通平台,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交流会等,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并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学校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并对现有教育方式及时调整。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保障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将校园暴力消灭在萌芽之中。

(3)学校加强安保力量,在源头上防止暴力行为的发生。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安保力量,随时监控学校内的人、物、事和环境。对校门周围的环境定时巡逻,对社会青年在校门口聚集的现象要严密监控。学校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网络,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消除学生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隐患。

校园暴力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消除校园暴力问题任重道远。家庭要切实履行在青少年成长中的责任,学校要将校园管理和心理教育落到实处,社会则需要净化网络环境、建立和谐的舆论氛围,这三种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扼制校园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家庭暴力如何防治也好,英语教学模式优劣也好,我实在无意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讨论中,却忍不住想就家庭暴力事件中展现出来的那个成功背后的真实的李阳谈一点想法。

在这次家庭暴力事件中,公众眼中的李阳是一个施暴者。他把拳头挥向了他的妻子,在与妻子进行激烈争吵之时,当着孩子的面,他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是客观的事实。正如他说:人性的魔鬼,魔鬼完全打开了。这是社会所不齿的,尤其是对受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公众人物且为人师表的李阳老师来说,他的社会影响无疑是恶劣的。

而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病人,他强大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自卑的灵魂。他频频出镜,他一贯的方式来应对此次家暴事件,甚至将丑事、错事当成宣传的资本,要出书、宣讲,这些太疯狂的行为,不是利欲熏心,而是病情使然。他是一个需要心理咨询和帮助的人。我能清晰地感到他说他在接受心理治疗绝不是一种说辞,而是一种真实的需要。他小时候很自卑,通过事业的成功,他变得很自信,而这种自信仅仅是自负的表象、自卑的外衣。事实上,他从来没有走出自卑的阴影。他只是不断地用事业上的成功去获取自尊和对自我的认可。人性的两面性在李阳身上有集中的体现,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我看过李阳接受某电视台的访谈记录,客观地讲,李阳是真实的,他表达了他内心的想法,没有任何伪装。如果说有的话,他也只是在用他强势的语言、看似强大的外表来捍卫他缺乏爱和自信的内心。在媒体和大众面前,他真实地呈现了他自己,没有迎合大众的评判标准来为自己挽回些许声誉,这是他可敬的地方。

但当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背后真实的李阳后,会发现李阳是可悲的,他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受害者。从小他的父母没有给予他充分的爱,使他丧失了爱的能力;父母打击式的教育,使他又变得很自卑。他自述曾非常痛恨他自己,连去商店买东西都买不回来,而学校十几年的教育改变了他的自卑和爱的缺失。终于有一天,他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他要变得强大,要变得自信。他确实改变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之路,成功成了他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于是家庭成了辅佐的工具和“实验的基地”。甚至孩子们也只是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品。于是当家庭暴力事件发生的时候,他的恐惧更多的是来自对事业造成的伤害,而不是对妻子和孩子造成的伤害。

第4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 涵化理论 适应性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催生了全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格局,也将传播学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与之相应的是在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传播观和传播理论,比如“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知沟”理论等,都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在经典的大众传播理论中,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以美国学者格伯纳为代表的涵化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美国暴力和犯罪问题十分严重,美国政府成立了“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主持的“涵化分析”就是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开始的一项有关电视内容的系统研究。涵化理论最初着眼分析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考察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社会现实的影响。“涵化分析”后来受到检验、质疑和发展,80年代初期形成了“主流化”的思想,视野不断扩大,更多地关注媒介所建构的符号现实与社会文化各层面的观念现实之间的关系。在将该理论与新媒体环境中的传播实际进行对比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涵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正在发生“变异”。

一、媒介环境的变迁——涵化理论适用的时代性

在传统大众传播时期,研究者们将涵化分析的焦点集中在电视上,原因在于格伯纳认为电视是当时“最广泛的文化常态和最明显的文化符号的传播者。”①电视与其他媒体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受众接受电视的时间比其他媒介长;人们在接触其他媒介之前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视比其他媒介更容易获得;传统电视从内容传播再到受众接收形成了一个线性、封闭的信息生产、传播、消费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电视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受众不得不以被动姿态屈就于电视的线性、单向传播模式。因此,当电视“集中化地大批量生产一套连贯的图像与讯息,并把它们提供给规模庞大而又各式各样的群体”时,“它被大多数的观众以一种近乎不加选择的、仪式主义的方式来使用”②,从而达到为界定世界以及使特定的社会秩序合法化服务。

然而,在以网络技术等代表的新传播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情况已经不同了:“电视机还在,但是电视前的观众已经不在了。”③一方面,网络的非线性播放和不受时空限制的获取方式冲击着传统电视。以PPTV、CNTV、优酷、土豆为代表的网络视频以及手机等微视频分流了一大批曾经忠实的电视观众,其中尤以“80后”至“90后”等较为年轻的观众居多。当电视不再是绝大多数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媒介接触的首选时,无疑弱化了传统电视对于社会整体的涵化效果。

另一方面,面对网络视频和手机移动视频的冲击,传统电视也开始借助新媒体技术积极拓展新的收视途径。国内实力较强的电视台普遍开辟了网站或与其他视频播放终端等合作,扩大影响力。同样的电视节目,收看人数可能并没有减少,但是收看终端发生了改变,较为年轻的观众从传统电视机转向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显然早期侧重于研究传统电视在多样化的公众间培养了关于现实的共同观念的涵化效果,必须相应地将电视媒介的边界延伸至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媒介,我们还需重新引入新的涵化分析参数和方法。

比如,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逐渐瓦解了电视的时间限制,电视不再意味着“客厅电视”,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电视节目。同时,在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平台上,观众开始寻求更加特定的、适合的电视节目内容,使得电视内容的传受由固化走向离散化。此外,受众对于感兴趣的电视内容会通过在微博、QQ等社交媒体上进行两种类型的互动:一是在电视网络交流平台上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另一方面,用户自发创建社区、群组等圈子,分享交流电视节目信息,从而对电视内容进行反复传播或加深电视信息的传播效果,或反作用于电视信息的传播效果。因而,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媒介使用方式和用户体验的变迁,使得早期涵化研究强调观看电视数量与观众对现实认知之间的正向线性关系亟待重新审视。

二、话语垄断的颠覆——电视涵化中心地位的消解

早期涵化理论认为,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居于如此核心的地位,以至于支配了我们的“符号环境”,以自身有关“真实”的信息取代了个人经验和其他理解世界的手段。电视被描述成“一种有关现存工业秩序的文化力量,主要扮演着维持、稳定与强化,而非改变、威胁或削弱传统信念与价值的角色”④,并且早期电视主要通过主流化过程来达到维持、稳定与强化传统信念和价值。格伯纳认为涵化的主流化过程更像一个万有引力的过程。“‘引力’的角度和方向取决于不同群体的观众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万有引力的方向——电视世界里主流的方向的交汇点。每个群体都可能被拽向一个不同的方向,但是所有的群体都受到同一‘中心力流’的影响”。⑤然而,在新传播技术环境下,电视涵化的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来自新媒介平台上的话语权博弈以及整个讯息系统中的主流声音逐渐模糊不停对抗着电视主流化中心力流。

“涵化不是别的,而是关于叙事的文化系统。”故事决定着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前我们听到的故事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政府,但是现在讲故事人的角色由电视来担当。电视中的故事可以被看做一个消除不同群体差异的“大熔炉”,使受众对于现实的感知越来越和电视相一致。因而,电视暗含着某种文化和政治的权力,即利用象征符合创作有寓意的信息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涵化集体意识,从而达到社会控制。在电视这一集中化的叙事系统中,“要紧的是谁得到了话语权,而谁的故事未获准讲述。”⑥

传统电视时代,政府控制着电视媒体的发声,可以说政府是电视话语权的主体,电视报道什么消息,社会舆论都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普通公众缺乏参与话语讨论的渠道,不能自由发表言论的公众往往在很多时候被迫选择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他们只是没有渠道去打破官方主流话语一家独大的局面。

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信息话语权的垄断,新媒体时代公众由被动接受者的身份变为了主动传播者和分享者,这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化,公众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自我赋权。受益于新传播技术而崛起的草根阶层和新精英话语权力主体(包括文化学者、传媒工作者、演艺人员、商业精英等)表达出了强烈的利益诉求,与居于统治地位的传统精英权力主体(主要指官方主流领域精英)进行权力博弈。电视通过主流化过程培养多样化公众间的关于现实的共识,尤其是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所设定的意识形态靠拢,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渐变得步履维艰。

草根阶层和新社会精英不再被动地不加选择地、仪式性地接受来自电视媒体的教化。他们通过新媒介平台积极寻求异质性的观点信息来平衡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观点,甚至直接向控制电视话语权的传统精英话语体系提出质疑和挑战。尤其是规模庞大的且分散性强的草根阶层,得益于新传播技术带来的隐匿性和灵活性,使其无需暴露自己的身份就可以直接向强势的传统精英发起挑战。当“草根的暂时狂欢演绎异化的宣泄”,将“颠覆到主流价值观”。⑦

三、主动选择抑或无意识的涵化?——涵化对象认知模式的转向

涵化理论中受众对于电视传播内容存在的认知模式与霍尔提出的编码/解码理论相关联。在编码/解码理论看来,“主导的意识形态希望把某种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想强行固定下来,而受控者则希望这一关系保持流动性。”⑧意义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就是语言中的意识形态争夺和斗争。

在电视的传播中,受众受制于技术限制,所能做的只是打开电视并调好频道,接下来该播什么、该如何传播就要交给传播者去决定。而且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多方面压力,受众常常是谨言慎行,不会轻易发表自己对于电视传播内容的见解。因而,受众一般在编码者即电视控制者设定的框架内进行解读,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涵化理论在目前新传播技术环境中依然存在,毕竟我们一直浸润在各种类型媒介创造的符号环境中,但是由于新媒介的新特点使得电视媒介涵化理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电视的边界已经延展至新媒体平台,致力于研究传统电视媒介涵化理论的某些假设和研究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同时也是新传播技术对电视涵化主流化过程造成了冲击,来自新媒介平台上的话语权博弈以及整个讯息系统中的主流声音变得逐渐模糊不断对抗着电视主流化中心力流。而且受众在新传播环境中通过主体性批判,对电视传播内容的认知模式由被动不加选择的接受涵化转向主动选择接受某些话语意识的涵化。这些综合因素影响着涵化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适应性,我们需要在完善传播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适用于新媒介环境下的涵化理论框架,从而为新传播革命进程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方向。

参考文献

①⑥麦克·摩根、詹姆斯·尚翰著,龙耘 译:《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上)》[J].《现代传播》,2002(10)

②乔治·格伯纳、拉里·戈罗斯著,石义彬等译,《与电视共同成长:涵化过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5(5)

③余志为,《电视会消亡吗?——论新媒介格局下电视媒体的未来》[J].《现代传播》,2012(9)

④⑤Gross,L.P.,“Television as a Trojan horse”,School Media Quarterly,spring(1977)

⑦尹嵩,《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的博弈与权力关系的重构》[D].辽宁大学,2011

⑧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63

第5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现实社会存在矛盾和问题,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往往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大众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使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网民通过互联网参与决策和社会管理的意识逐步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凸现。这对执政者既是一种挑战,又为各级党委、政府把握民意民情,理顺群众情绪提供了新的介体。只要我善于扬利辟害,就能高效率、低成本地舒缓民间矛盾,形成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民意的一部分,网意也是民意。一定程度上代表特定社会群体的意愿。网民大都是高学历者,知识观念比较新,表达欲望强,普遍年轻,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随着信息化的广泛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表达诉求、发表意见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应该也正在成为一种常态。重用慎用网络这个渠道,会拉近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泛用滥用则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如何应对网络给执政带来的挑战,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讲是一个新课题。

有没有积极回应,对网络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问题。体现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心;能不能很好回应,则体现的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作为一个新时期称职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高度关注网络舆情,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达到推动整体工作的目的

二、以“数字”工程为龙头。

逐渐意识到一味隐瞒封堵信息的思维已变得过时乃至落后。网络对执政的影响已经由单一的诉求,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到群体性公共事件,正确及时地回应公众日益高涨的表达和诉求,要求我必须建立和广大网友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构筑政治生态新体系。从年开始,及时公开领导信箱、议案提案,建立热点讨论、发展论坛、民意调查等栏目,构建政民互动的平台,并以此广泛了解民情,集中吸纳民意,切实维护民利。市委、市政府把信息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着眼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应用和信息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快了数字”建设,有力推动了城市转型进程。数字民政”系统,救灾救济、民情监控方面发挥了实效;公安交通、环境监控、城市管理“三网合一”系统在信息共享方面发挥了巨大优势。与此同时,高度重视舆情工作,确定专职人员收集处理网络舆情。年6月至今,人民网“网友”针对我市问题留言179条;年12月至今,政府门户网站“网友”给书记留言92条。这些留言涉及城乡道路交通、教育收费、房产物业、劳动就业、干部选拔等方面。党政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对网民就提出的意见建议,都一一进行了回复,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处理,要求市委督查室跟踪反馈办理结果。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网络舆情,与群众互动交流,解疑释惑,解决困难,通过凝心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一方面加快硬件建设,即加快“数字”基础建设,由“三网合一”向农业、企业等“多网合一”发展;开设政务论坛、领导信箱、政务投诉等互动栏目,开通市人大网和人民代表博客网,拓宽了信息采集应用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干部管理和培训,党校公共应急管理培训中增设领导干部应对“网上”课目,教育领导干部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提高应对网络事件的能力。

三、以发展民主政治为前提。

推进民主政治较快发展,网络问政的根本目的改变传统的执政方式。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主要目的利用快速便捷的互联网,与广大网民直接互动交流,求计问策,形成高效、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而实际情况是广大网民知识结构有高下,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有偏差,价值追求和出发点异同,致使网络舆情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过滤”和“沉淀”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诚然。但网络具有匿名性、随机性、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因此网民一般都没有承担责任的意识。网民主要是较年轻化、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网络民意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因个人知识水平、价值追求、思想观念等不同,极少数网友或失之偏颇,或夸大其辞,歪曲事实,甚至谩骂攻讦。境外各种思潮不断渗透,一些网民易受“感染”可能会提出无理要求,进而在网上推波助澜,向政府发难。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个别领导干部可能嫁网络之场作秀,只重视信息收集,不重视问题解决,其结果难免“轰轰烈烈问政、草草收场”现象发生。缺乏相应的保护和约束机制,没有确保有效管理和言路畅通的措施,诚心问政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而赋闲在网的好事者可能无拘无束,不是问政而是扰政。综合近期发生的新疆“7.5暴力事件和先前的其他事件的共同点,先期都是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者借助网络鼓动、扇动滋事的由此可见,网络的风险防范也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理性、冷静的态度,通过网络平台汲取民智、改善民生、落实民利。对网络意见建议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甄别、筛选,真正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出来,并通过实实在措施逐步解决好,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以推进城市转型为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应对日益网络化的信息化趋势。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展现出来。下一步,各级党政组织都要重视网络舆情工作,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设立舆情处理职能部门,专门从事网络舆情处置工作,既保证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又使我各项工作常抓常新、精益求精。各级领导干部是网络问政的主体,也是网络建设和维护的主体,必须学习信息化、掌握信息化,进而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掌握网络技能的基础上,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开明开放的执政理念,以宽阔的胸怀、强大的承受力、超强的应对能力,带头听网民“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看网民“指手划脚”要通过论坛、聊天室、电子信箱、博客等形式与网民交流,引导群众思想和社会舆论。要通过科学民主的程序,把网民民意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争取更大范围的理解和支持,真正把互联网的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转型的现实动力和强大合力。

2完善工作机制。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确保民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确保群众贡献的智慧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把网络优势转化为执政的优势。网络问政应该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完善信息运作体系,细化工作职责,加强组织协调,建立顺畅的舆情集中、归纳、核实、提炼、处理、反馈的机制,让网络成为干群沟通联系的绿色通道,成为干群同呼吸、共命运的融合剂”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制定相关的约束机制,按照“一个平台受理、一个部门调处、一个结果答复、一个记录归档”办事流程,明确责任部门和办理时限。

3纳入绩效考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网络舆情工作分解任务,明确部门责任,将结果全面纳入政绩考评内容。建立问责机制,把回复和处理情况作为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由市民和网民进行监督。年度考核时,对相互扯皮、推诿,致使群众反映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得力,效果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奖励,使网络问政的新方式新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4加快平台建设。目前我接受的网络舆情。学历高、见识广,要鼓励引导他解市情,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出谋划策、献计出力。为此,必须建设一个信息集散平台,搭起信息沟通的直通车”初步思考,以“数字”为基础,加快政务网、计生网、民政网、新农村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网上政务公开、决策支持和交互办公,为社会各界提供便捷透明、高效廉洁的行政服务。同时,创设专门的舆情集散通道,既保证网民的知情权,维护他切身利益,又主动改进工作,接受网民的监督评议。

第6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4月27日,关于麦当劳涉嫌抄袭的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一场唇枪舌剑的讨论,起因源于麦当劳在微博上了“100%纯爷们Tee系列”活动的照片,活动奖品是特别设计的“纯爷们T恤”,其中一款印有“MLGB”的T恤与Channel V主持人李晨设计的原创潮流品牌“Nic Is Coming”旗下的一件T恤撞衫。

李晨发表微博指责麦当劳抄袭,随即麦当劳删除之前的相关微博,而李晨认为麦当劳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诚意,再一次发表微博表达自己的不满,麦当劳没有回应。

到此事件本可以告一段落。谁知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自称是上海奥美互动的副创意总监的“kama胖”出于对李晨态度的不满,对李晨做出了颇具挑衅性的回应,把整个事件推向。李晨随后反击,你来我往,最终这一白热的争论随着“kama胖”的下班而偃旗息鼓。

整个事件的相关微博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转发了大约2300次,评论多达2000多条,仅凭几条对骂微博就在短时间内引起轰动效应。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骂也是门学问

选择适当时机,预热线下活动

微博具有时效性,在线下营销活动的前几天着手实施“对骂”,才不至于相互脱节。

麦当劳抄袭事件发生在五一假期前几天,很明显就是为五一促销活动做预热。五一之后,天气越来越炎热,T恤成为服装企业的主打,李晨在这个时间点参与对骂,是否有意为“Nic is coming”品牌宣传炒作呢?

争议话题要符合你的目的

焦点话题有很多,但是并非所有火爆的话题都适合,如果话题与我们的炒作目的没有任何关联,即使话题炒得再热也是徒劳。

抄袭话题本来就引人关注,而通过对骂的方式来讨论这个焦点话题,致使事件更具爆炸性,也正迎合了国人看热闹的心理。而“抄袭”与“MLGB T恤”和“100%纯爷们Tee系列”促销活动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可谓一石二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话题的选择不要一味追求劲爆,不要抱有“成功能流芳百世,失败也遗臭万年”的极端观点,而是要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尽量避免低俗,以免损害企业的形象。麦当劳涉嫌抄袭的不就是一件“MLGB”的T恤吗?不大不小的一件事,大家就痛快开骂吧,越骂越火,越骂越红。

选择与目标顾客相匹配的“对骂”主角

相对于博客的被动关注,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关注”,即表示你愿意接受关注对象的即时更新信息。某些名人的粉丝都数以百万计,每一粉丝背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消费者,影响面非常广泛,名人“对骂”则有几何级效应。

当然,名人的粉丝要与你的目标顾客高度重叠,才算精准营销。麦当劳的主要目标消费者是青少年群体,李晨时尚潮流品牌的主要消费者也是青少年,高度重叠。最有喜感的画面就是青年们穿着“MLGB”T恤,吃着麦当劳,发着微博。

选择“对骂”参与者,大企业与名人强强联合,上演一出双簧; 小企业则可以借势上位,蓄意向名人或大企业挑起事端,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引导“对骂”舆论方向,引发媒体关注报道

一旦“对骂”开始,鲜花、鸡蛋就会从四面八方扔过来,名人的口水仗从不缺乏观众。对骂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给微博主和玩家一个转发、评论的过程。

一定要掌握好“对骂”的主题,把话题与目的联系在一起,不能跑了题,也不能变成裸的人格攻击,损害企业的声誉。

等话题热到一定程度,其他媒体就会主动关注你,跟踪报道,吸引更多公众的眼球。如果话题没有热到让媒体关注,可以先花钱让一两家媒体报道,之后就容易赢得其他媒体关注了。

审时度势,急流勇退

“对骂”事件达到预期效果时,要适可而止,切忌不要贪心,不能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因为事件持续过长,会更加难以控制局势,QQ和360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被逼到“致亲爱的用户一封信”的时候,两败俱伤就在所难免。因此要学会审时度势,急流勇退,不显山不漏水,暗度陈仓才是“对骂营销”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专业)

乌贼、狐狸和狗仔:炒作口水仗三大战术

文/文武赵

乌贼战术:先抹黑了对手再说

乌贼惯用的伎俩是:善于在双方实力态势明朗的情况下搅局,让局势瞬间变得扑朔迷离,从而因势利导,将局势引向有利于自己的一方发展。

乌贼有一种特殊的求生的方式:当它面临强于自己的敌人,通常会喷出一团墨汁来把周围的水整个都搞黑,让对方身陷在污水当中辨不清方向,此时它自己就可以逃生或者是进攻对方。

乌贼战术最早出现在台湾蓝绿两营之间的选举上,就是在选举期间,利用媒体大规模抹黑对手,让对手疲于应付各种负面新闻,无暇与自己竞争,从而抬高自己的得票率。

乌贼的思维方式是:如果我不能变得比你更强大,不如就去削减你的战力。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当一个市场看似饱和、座次敲定的时候,或者市场还没开拓、大家跑马圈地的时候,只有挖对手的墙角自己才能生存。因此你会发现,当一个企业高歌猛进的时候,总会有人唱衰,总会有负面新闻一拥而上。早些时候的蒙牛诽谤门正是如此,而近来风头正劲的团购市场,明面上爆发了资本及广告大战,公关暗战也正酣。跑马圈地的时候,一场口水仗大战也拉开了序幕。

先是3月份美团网推出“过期退”的措施后,遭到水军抹黑,而后拉手网爆出竞争对手对其恶意攻击的公关稿,而窝窝团的服务器在5月21日受到对手攻击,然后就是被指收购14家团购网站后将原创人马辞退,口水暗战一波又一波,大大加速了行业内耗。

狐狸战术:狐假虎威的营销应用

如果说,乌贼战术属于暗地使阴招,那么狐狸战术则显得明目张胆了。

狐狸与乌贼的不同是,与其削减强大对手战力,不如借助对手让自己更强大,或者看上去更强大。他们非常善于借助强大的力量顺势上位。

其战术要点是,激怒强大的对手,甚至向对手主动露出破绽,引诱对手反击,必要时甚至在微博围观的情况下采用“骂阵”的方式逼对手还击。如果对手反击,必然中其下怀,好戏也就上场了。

在狐狸看来,与强大对手较劲,能够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不论输赢,狐狸都是最后的赢家。

被称为微博营销第一案的360与金山之战爆发在2010年5月。与金山之战,本质上是商业模式的博弈,也就是免费模式与收费模式的争斗。通过这次全民围观的口水仗,360成功将免费模式大规模推广出去。时隔半年,2010年11月360与第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爆发知名的3Q大战,当腾讯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的时候,360借腾讯炒作自己用户规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2010年的9月份,360就已经进入上市准备期。前后与金山、腾讯的口水仗从阴谋论上讲,极有可能是为上市造势。通过金山之战,彰显了免费模式的优越性,而3Q大战让用户和投资者看到,令强大腾讯惧怕的360原来用户规模已经仅次于QQ。优越的商业模式+庞大的用户规模,这两样恰恰是纳斯达克及投资者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

这种借助强大对手上位的狐狸战术,京东CEO刘东强玩起来也是得心应手。2010年12月,在当当网刚刚赴美上市之后,刘强东就接连发动了三轮攻势正面与当当抗衡。他微博发文称京东新兴起的图书业务遭当当“封杀”,并随之率先挑起价格战。当当网随后号称斥资上千万展开促销用以反击,后因新闻出版总署介入而终止。

3月份第二轮价格战再次升级,当当李国庆“报复性还击”。而京东商城CEO刘强东也毫不示弱称“要打就要来狠的”,下令禁止图书部门5年内赢利。随后5月20日京东刘强东在微博新的图书计划:再次向点名向当当网李国庆发出战帖,称:“京东商城承诺所有图书采购账期永远只要老李的一半。”

口水仗炒作针对的对手破绽与利益相关人群的需求是错位的。比如当当说京东破坏图书市场的现有规则,但围观的消费者需要的是购买到便宜的书,享受到快速高效的服务,至于京东是否破坏市场规则与他们的直接利益无关。而在投资者看来,京东的这一行为正是扩大市场、争取更大规模赢利的适当行为,破坏市场规则与否还没定论,即便如此,破坏的风险也比投资赢利的风险小很多,他们更不会在乎了。

如此一来,当当攻击京东的这个理由就是哑炮。

不管是360与金山之战,还是3Q大战,抑或是京东挑衅当当发起的三轮攻势,被挑战的对象都是上市公司,而挑战者的下一目标就是上市。因为周鸿和刘东强这两位互联网上的“老狐狸”都明白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看一个人实力如何,首先看他的竞争对手。

狗仔战术:将明星八卦进行到底

人最具有八卦价值,而最具八卦价值的人是明星。狗仔战术的本质是明星八卦,他们善于捕捉娱乐热点,并且将新闻写成用户期望的方向。他们制造娱乐话题供受众消费,他们甚至与明星一起将话题炒热。这对双方来说,你博得了版面,我推广了产品,何乐而不为呢?

与明星发生口角对企业来说是,很多情况下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狗仔战术的要点是将企业的营销融入明星的八卦,把新闻炒成一个老少咸宜的真人秀。

搜狐总裁张朝阳一直是娱乐炒作的高手,为了追赶新浪微博,他亲自上阵,通过微博直播汪小菲与大S的“大小恋”,用明星八卦吸引人们注册使用搜狐微博。这本来就已经成为一个推广产品的好办法,谁知当事人汪小菲发博客强烈谴责张朝阳:“我很后悔请你来!”甚至大爆粗口:“我们两人的婚礼,根本不想别人看到,那些妈的败类!还说独家,我一定采取法律行动。”而张朝阳再发表声明,不去道歉。双方你来我往,掀起了明星与CEO的口水仗,占据了很大的娱乐版面,很难让人不去想这是一次联合炒作。

还有一种骂叫自嘲,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5月5日上午10点,凡客诚品帆布鞋形象代言人黄晓明的首支广告视频片通过新浪微博首发。3个小时,转发量突破5万,8小时,突破12万,创下新浪微博单日转发历史的新纪录。新浪总编陈彤、新周刊、徐小平、我们爱讲冷笑话等知名微博都参与了转发。

在这支凡客广告片中,黄晓明所说的:“没错,我不是演技派, Not at all,我是凡客。”让很多人拍案叫绝,而在此之前就已经有户外广告出街了。黄晓明因为奥运歌曲中蹩脚的英文Not at all,以及随后凡客体的炒作,加之后来的“汗马宝靴”引起的身高谜团,让黄晓明饱受争议,话题不断,接踵而来的嬉笑怒骂让黄晓明困扰不已。凡客请了黄晓明代言帆布鞋,与其让别人骂,不如玩一把自嘲。如此一来,凡客亲自炒热明星八卦,并让自己火了一把,而黄晓明咸鱼翻身,全面转正自己的形象。

利用话题明星,很多企业仅仅是将名人请来代言,只是凸显明星形象,并没有充分利用明星的八卦价值,尤其是那些被人骂的明星们,企业帮助他们转正,肯定会出现双赢的结果。

骂人,要讲艺术

文/苗锡哲 慈鹏鹏 国启元

2011年1月15日,也就是当当网上市的几天后,当当网联合总裁李国庆开始通过新浪微博炮轰投行贪婪,一向直率的李国庆通过微博发飙,以摇滚歌词的方式大骂曾帮助当当网上市的投行,并自曝当当网备受资本欺负。这在微博上引起一个人资料显示为摩根士丹利的女网友的对骂。

李国庆直指投行压低当当IPO发行价,而“大摩女”则认为投行并没有多拿一分钱。两人的“舌战”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双方言辞激烈,可谓是“很黄很暴力”,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这件事情以双方的和解而告终。

对此事件,当当网和大摩相继发表了声明。

当当网在声明中称,李国庆创作摇滚歌词为个人文学爱好,与公司行为无关。摩根士丹利委托其公关公司同时发表声明称,“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我们相信该微博作者不是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并“谴责这种危害公司企业品牌与声誉的行为”。

同样是对骂,据调查显示,韩寒与白烨的博客大战,在“对骂”中获得了各自粉丝的支持,也有很多中立者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审视这场文坛混战。通过骂战,他们的观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讨论,自身的知名度也在“骂战”中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而汪峰则借助微博批评旭日阳刚的经纪团队的并对旭日阳刚的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和理解,通过这场“骂战”,汪峰的事业和知名度又一次进入“春天里”。

反观李国庆与大摩女的骂战,虽然站在公司角度的李国庆获得了大多数企业家的支持,但是还是对当当网的股价造成了一定影响。自从当当网CEO李国庆与“大摩女”爆发骂战之后,当当的股价应声接连下跌。事件发生后的首个交易日,当当网股价暴跌8.3%,本周三再跌7.34%,两天之内公司市值便蒸发了约3.92亿美元(约合25.8亿元人民币)。可以看出网络骂战若使用不得当,可以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那么,如何操作网络骂战,才是脸上贴金,而非脚下踩屎呢?

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作为曝光在网络上的公众人物/企业,民众对他们在道德上要求甚高,不能违背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网络骂战能否得到民众的支持,首要的关键是能否站在道德的高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若与社会的整体主流价值观相悖,就会失去民众的支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样适用于网络骂战中。

在汶川地震时,王石与网友一番关于该不该捐款的骂战招致了网友的一致声讨,他的不当言论让他招致了网络上近乎一边倒的反对和攻击,不仅影响到了王石的个人形象,也影响了万科的品牌形象,最后王石不得不向公众道歉来解决危机。

在“李国庆VS.大摩女”骂战中,当当的股价暂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李国庆直率的个人形象还是得到了网友的认可和支持,许多与投行有过合作的企业家也纷纷声援李国庆,认为投行在操作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骂战”,当当网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开骂也要“文明”

有人认为,网络骂战就是破口大骂,不管什么难听与否,不管什么场合,也不用顾忌自己的身份,只要能够达到目的,什么脏话都可以说。

在骂战中,李国庆与大摩女可谓是将“京骂”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反语讽刺到人身攻击,毫不顾忌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和名企白领的形象,言辞“很黄很暴力”。事后调查,很多网友都认为李国庆和大摩女的言论有些过激,不符合一个高学历高素养的公众人物的形象。看来,大部分人还是无法接受一个公众人物会出口成“脏”。

在这方面,韩寒和作家白烨俨然“文明”很多,用犀利的语言作为论战的武器,从艺术的角度展开论战,虽然也有讽刺和人身攻击,但是他们通过一种文学的语言表达出来,给广大网民带来了一场文笔犀利、论战激烈的思想的盛宴。在骂战中,韩寒和白烨的个人形象不但没有得到损害,反而知名度和形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说明在“网络对骂”中,文明用词同样重要。

控制对骂的效果

网络骂战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特别是随着微博的兴起,即时性更强,带来了严重的失控风险。因此,如何对网络骂战进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把握言辞的尺度。骂得不够激烈,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骂得过火,则容易失去控制,过犹不及。

第二,及时控制言辞的频率。在旁观者看来,网络骂战就是一部在上演的电影,节奏过快,人们应接不暇,来不及应对;节奏过慢,公众又没耐心,因此情节的节奏感很重要。

第7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一、Z市女性犯罪案件主要特点

自2010年以来,Z院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753件2613人,其中女性犯罪案件89件102人,分别占到案数和人数的5.07%和3.90%。其中女性犯罪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仅15岁,女性未成年犯罪人数有4人。归纳起来,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犯罪主体呈现出“三低”现象

1、文化结构上属于低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到总人数的87.25%。102名女性罪犯中,大学本科1人,大专学历2人,高中或中专文化10人,初中文化51人,小学文化23人,文盲及半文盲的有15人。

2、阶层结构上属于低层面。涉案人员中,具有干部身份的有4人,占3.92%。工人身份的有5人,占4.90%。农民、居民等不具有固定工作的人员有93人,占总人数的91.17%。

3、经济结构上属于低收入。从涉案人员的阶层机构上来看,其中农民和无业人员占有绝大多数,其经济能力也相对较弱。

(二)犯罪的类型呈现多样性

从涉案罪名来看,女性犯罪的类型日趋多样性,侵害人身、侵财和涉毒、涉黄犯罪现象尤为突出。总体而言,常见的犯罪行为是故意伤害和盗窃,这在女性犯罪中也是常态。女性犯罪中,故意伤害罪23人、盗窃罪11人、涉黄犯罪10人、涉毒犯罪5人,占全部女性犯罪的48%。同时,也出现了出售非法制造发票罪、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利用组织破坏国家法律实施罪等新型犯罪。

(三)共同犯罪形式占一定比重

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女性参与犯罪的案件中,单独犯罪案件共51起,共同犯罪案件也达到38件。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以夫妻形式,或者具有男女关系的共同犯罪案件就有18件,占到共犯案件总数的47.36%。

(四)犯罪主体具有恶逆变性

女性犯罪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由于女性自身感情脆弱,自卑心理以及社会上不良环境和文化思潮的影响的冲击,使得这些女性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是选择自己复仇。Z院在2011年受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刘某和被害人宋某某是翁媳关系。因刘某经常受到宋某某的骚扰,2011年3月8日,宋某某酒后欲实施骚扰行为时,刘某举起了铁镢头砸向宋某某的头部,致其死亡。

(五)在故意伤害案件中,事情的起因均为邻里、亲友矛盾

民间事,无小事,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矛盾的激化。从Z院处理的23起女性故意伤害犯罪案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发生在夫妻之间的故意伤害案件,比较具有代表性。长久积累下的矛盾问题,因丈夫酒后晚归而集中爆发,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在与丈夫的争执过程中,持刀将其脚部砍伤,形成轻伤,后二人离婚。这本是家务事,却因为一个轻伤而纳入刑法规制范围之中。在办理本案过程中,Z院公诉部门在充分了解案件事实、尊重被害人意见的基础上,对犯罪嫌疑人王某某作出相对不决定,以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

二、女性犯罪多发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缺失、法制观念淡薄

总的来说,女性犯罪嫌疑人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一些生活琐事处置方法不当,甚至原本是受害者,由于不懂法而从受害人演化成罪犯。如未成年人张某某强迫案中,因父母离异自幼跟着小姑生活。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后被网友拐骗至邹城。随后,张某某伙同他人将两名女子骗至邹城,强迫两人从事活动。案发后,张某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二)感情用事导致犯罪

女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生理反映,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心烦易怒、情绪失控。在梁某某故意杀人一案,就因丈夫与一名女子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导致其婚姻关系陷入紧张局面。为了出这口恶气,梁某某持刀闯入该女子家中,将该女子和她的母亲砍伤,最终受到法律的惩处。

(三)扭曲的金钱观、世界观蒙蔽了行为人的双眼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意识中的功利色彩对人们观念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人们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甚至不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回报。因此,由女性实施的涉毒、涉黄犯罪案件屡见不鲜。如犯罪嫌疑人冯某某、刘某和杨某某以开保健品店为幌子,暗中实施活动。2010年,杨某某在与客发生性关系后,看到该男子身上携带大量现金,随起歹念,三人使用暴力手段将钱包抢走。三人最终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扭曲的家庭关系,迫使她们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暴力是女性犯罪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一是有些女性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经常遭受夫家的打骂。二是其丈夫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为丈夫凌驾于女性之上。调研发现,女性在遇到家庭暴力时,最初的容忍都是源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可当这种侵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忍无可忍时,便采取伤害或杀人等暴力方式进行“反抗”。如李某某故意杀人一案中,因其常年在外打工余儿子关系疏远,回家照顾孩子后又出现婆媳关系紧张,在加上得知丈夫在外另组家庭,使其心理逐渐扭曲,最终持刀砍死自己的婆婆,用手掐死自己的儿子。

三、对策建议

当前女性犯罪大量增加,根源在于社会某些不和谐发展在女性社会成员身上的畸形反应。因此,积极构建社会和谐是防控女性犯罪之根本。

(一)加强道德法律教育,提高妇女法律素质。针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制定符合女性的心理、生理特点的法制宣传方案,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宣传工作,采取女性法律教育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上网络等方式,使女性得到普遍教育。要联络司法单位形成合力,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全民法制观念。提高女性法律观念和意识。要培养和提高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品质,使其从灵魂深处拒绝犯罪、憎恶犯罪。如邹城市院开展了“婚姻家庭法律宣传月”等活动,增强了妇女法律保障意识。

(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女性犯罪预防建设。公安机关应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决杜绝不健康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流入社会,毒害女性,尤其是女性青少年。同时,有关部门要引导、教育广大女性用合法手段妥善解决家庭内部矛盾,避免由家庭纠纷引发犯罪。要在社会福利保障上为女性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让女性真正成为得到平等关爱、平等待遇的社会成员。要给女性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其生活有充分保障不致沦落犯罪。

(三)加强社会援助,形成关注女性合力。建立妇女维权网络,发挥基层调解作用。要发挥基层妇联、调解委员会、社区委员会职能,及时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积极联合民政、公安等部门设立女性救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依托各级妇联家庭服务中心,切实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建立救助机制,成立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会,对贫困妇女儿童及时救助,使她们得到社会关爱。

第8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关键词: 家庭暴力 特点 原因 对策

一、家庭暴力问题的定义及现状

(一)概念的界定。

“家庭暴力”概念产生于近代,它是与家庭平等、家庭民主相对立的。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家庭暴力问题逐渐成为国际人权领域后来居上的关注事项。家庭暴力英文为Domestic Violence。由于各国国情、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各国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有所差异。如英国学者认为:“家庭暴力是指男为支配和控制女性,在他们关系存续期间或终止之后,对女性所实施的暴力和虐待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肉体的、性的、心理的、语言上的或经济上的,等等。”①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给出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人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折磨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侵害也是最大的。家庭暴力会造成轻伤、重伤、身体疼痛及精神痛苦,甚至死亡。

(二)家庭暴力的现状。

根据全国妇联调查,在2.7亿个中国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为1.54%,每年约有40万个家庭解体。在我们身边,每三个已婚女子中就有一个曾经或正在忍受婚姻中的身体暴力:也许一记耳光,也许一场鞭打,从偶尔一次到每周数次。在我国农村,家庭暴力可谓司空见惯,丈夫虐待、殴打妻子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人对其已近乎麻木。家庭暴力是对妇女人权的侵犯,是社会公害,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家庭范围。家庭暴力被认为是现代化生活中的一颗“毒瘤”。②而且家庭暴力手段越来越残忍,令人发指,由家庭暴力引发的恶性案件逐年增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南昌市妇联2009年3月5日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的总量324件,其中反映家庭暴力的有90件,占总件的27.8%;配偶外遇、同居的56件,占总件的17.28%。由此看出,家庭暴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仍然是婚姻家庭的主要问题。从第一次发生家庭暴力的时间看,超过一半的个案是在婚后三年内发生的,婚前就有暴力发生的也有相当比例。从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类型上看主要发生在核心家庭。不可否认,婚姻中,首先施暴的一方绝大多数是丈夫。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相当数量的家庭恶性刑事案件的起因是丈夫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或是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暴力而实施极端报复行为。因此,不管是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还是一般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都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减少和消除。惩治家庭暴力,是实现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

二、家庭暴力问题的主要特征

(一)手段的多样性。

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肉体上的伤害,又有精神上的损害,还包括待和婚内。家庭暴力按其危害程度可分为重大暴力和一般暴力;按其形式可分为身体暴力、语言暴力、性暴力、冷暴力。

第一,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包括殴打、打耳光等。

第二,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

第三,性暴力。是指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接触。

第四,冷暴力。这是一种新的形式,也是未来家庭暴力家庭成员对待双方的一种必然趋势。通常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它是冷战阶段的隐性暴力,这种精神上的折磨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可怕。很多人离婚的前奏便是家庭冷暴力。

(二)受暴者的特殊性。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是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其中妇女是最主要的受害主体,家庭暴力所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正在肆虐着全球每一个地方。而在中国,妇女这一弱势群体也遭受了家庭暴力的侵害。

(三)方式的隐蔽性。

由于家庭暴力主要是发生在家里这个特定的场所,一些受害人误认为这是家务事,当事人碍于情面,而“家丑不可外扬”,使得这种恶性现象越来越猖獗,形成“恶性循环”。

(四)行为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家庭暴力伴随着家庭成员的共同生活,施暴者往往出于“习惯”,因为不同的事由,在不同的时间里,多次或长期对同一受害者采取不同的行为和方式,不定期地施暴,以致“习惯成自然”。另外,家庭暴力也呈延伸性,一些行为人往往把对方亲属作为泄愤对象,将家庭纠纷矛头指向他人,家庭暴力的范围逐渐延伸、扩大。

(五)解决办法的非理性。

从目前家庭暴力发展的趋势和情况看,发生家庭暴力后,绝大多数家庭成员选择非理性的手段解决,施暴者越施越暴。受暴者要么忍气吞声,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想想下次就好了,要么试图以暴力报复。而且一些受害者不知道求助有关部门,使得这一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助长了不良风气,甚至造成恶性的刑事案件。

三、家庭暴力存在的原因

面对形式如此多样、危害如此严重的家庭暴力,只有了解它形成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关于家庭暴力的成因,很多调查显示,大部分都与婚外恋、婆媳关系不和和经济纠纷有直接关系,究其深层原因,主要如下:

(一) 家庭暴力形成的主观原因。

主要指施暴者和受暴者的主观思想,以及自身的原因。

1.施暴者的主观原因

(1)受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传统的封建社会意识根深蒂固,父权、夫权等“男尊女卑”的统治观念一直贯穿于某些人的脑海中,某些男性认为娶来的女人就是自己的附属品,女人也不反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与此同时,封建家长制被部分人所推崇,一些父母往往信奉“不打不成才”,抱着“棍棒出孝子”的信念体罚和“教育”未成年人,施暴者往往通过暴力体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

(2)经济收入的差异和由于社会压力较大造成的心理疾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施暴者一般都是家里的支柱,在经济上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而受害人则作为弱势成员在经济上依赖着他们。一旦发生了家庭暴力,则施暴者常常把他们作为发泄的对象,愈发不可收拾。那些双双都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慢慢地由“穷吵”变为“穷打”。施暴方由于社会压力较大,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问题,常见的主要有缺少自尊和自信、疑心病重妄想、自控能力差,弱势的一方成了另一方的发泄工具。③那些在社会中不得志的施暴者往往有性格缺陷和精神疾患,偏离正常思维,经常大打出手。

(3)家庭婚姻的“腐败”现象是施暴者进行家庭暴力的催化剂。

如今社会开放了,但在开放的同时有些人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开放”,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而丧失伦理道德,贪图享乐,对家庭、对婚姻没有责任感。这些不良的生活恶习易使施暴者产生心理畸变,进而成了加剧家庭暴力的催化剂。

2.受暴者的主观原因

(1)现实的依赖让受暴者选择退缩不前。

由于离婚妇女在社会上仍遭受一定的歧视,特别是带着孩子的单身母亲,既当爹又当妈的角色冲突使得她们心力交瘁。当男人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时,离婚就让女人望而却步。除此之外,那些忍受父母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不得不由于现实的依赖而选择逆来顺受和委曲求全。

(2)对施暴者的庇护和纵容。

在处理家庭暴力一类的事件时,往往都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许多受害者由于受到施暴者的求情或怕事情闹大给自己也带来一些损失而拒绝与司法合作,甚至不希望施暴者受到惩罚,家庭暴力的撤案率一直比较高。在受害者的庇护和纵容下,施暴者会再次对受害者施暴,而且愈演愈烈。施暴者并不会因为受害者的宽恕而有所悔意。

(二) 家庭暴力形成的客观原因。

1.缺乏有效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

尽管 2001年 4月新修改的《婚姻法》和 2005年 8月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明文规定禁止家庭暴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的“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和“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观念的影响,不仅一部分执法人员不能依法惩处家庭暴力行为,甚至有些公安机关的报警电话也通常不接受家庭中的暴力事件。④毋庸置疑,如此执法肯定对施暴者起不到惩戒和威慑作用。

2.道德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决定道德建设,目前整个社会道德在某些方面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家庭暴力的增多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滞后与滑坡不无关系。市场化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是导致家庭暴力增多和婚姻家庭破裂的一个主要原因。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一方面使家庭人员的行为倾向于金钱和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对感情、亲情的培养和巩固。⑤另一方面开放的社会促进了人的个性张扬和人格独立,交往空间的相对扩大使人对家庭的依恋感和责任感相对减弱,一些家庭由此变成了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3.人的成长环境深化了家庭暴力的发生

一些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人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熏陶,“近墨者黑”,道德观发生了扭曲,进一步增长了家庭暴力的发生比率。

总之,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由于家庭暴力、家庭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不管是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还是一般违法的家庭暴力行为,都应当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减少和消除家庭暴力,才有利于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

家庭暴力侵害了受害人,尤其是妇女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道德规范、舆论宣传、完善立法和提高司法救助等方面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一)加强道德教育和舆论导向,全面提高妇女素质。

通过道德教育,提高社会道德水准,对制止、减少甚至消除家庭暴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提高妇女文化素质的同时加强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活动,完善和倡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用舆论监督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形成反对家庭暴力的社会意识,强化妇女的维权意识,不要使自身弱点成为家庭暴力的导火线。当自身的权利受到伤害时,受害者要勇敢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能逆来顺受,息事安人,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修养,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并懂得珍惜做人的权利。

(二)加强宣传活动,促使人们树立法制观念及思想意识。

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责任感。当今社会,还有一些人对家庭暴力存在模糊认识和宽容态度,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家庭暴力,而且会成为制裁家庭暴力的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社区等组织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和定期法律常识培训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家庭暴力的本质。公众对家庭暴力的敏感度和与家庭暴力作斗争自觉性的提高,会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完善立法,加大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

反对和消除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防治家庭暴力,并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暴力仍然在较大范围存在。我们还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把反对家庭暴力的工作纳入到相关职能部门的目标责任中,制定反家庭暴力法应该始终贯彻这样的立法概念:(1)对家庭暴力“零忍耐”,即反对和禁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这是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发点。(2)国家责任,家庭暴力不是个人私事,而是侵犯家庭成员人权的社会公害。保障公民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是国家必须承担的责任。(3)人权观念,反家庭暴力法是人权保障法,人权观念要求我们必须在尊重和保障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同时,不断创制新的法律规范,扩充和确认家庭成员应有的权益。⑥必须将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提上日程,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的行动有专项法律可依,能够起到统一的威慑作用。

(四)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对司法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某种意义上,司法比立法更重要。为了加大司法干预的力度,司法机关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处理家庭暴力案件。实践证明,在司法系统设立专门的反对家庭暴力的机构,可以大大提高现有反家庭暴力措施的有效性。公、检、法和有关行政机关要各司其职,⑦对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应该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不得再以“家务事”为由而互相推诿,对于家庭暴力,不仅要管,而且要加大治理力度。具体可实行以下措施:第一,建立社会求助系统;第二,设立妇女避难所;第三,建立妇女技能培训基地;第四,重视家庭暴力案件的伤情鉴定;第五,对于“冷暴力”等问题,更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⑧

关注家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英国内政部已于2009年3月开始了一项公共咨询活动,英国的女性可以通过警方的数据库查询男友或丈夫是否有家庭暴力前科,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而在我国,2008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法院就已经根据受害者的要求签发了我国第一道“人身保护令”,湖南也出台了全国首个反家暴案审理指导意见,在全国得到了广泛推广。

家庭暴力会破坏夫妻间的感情,致使家庭生活不和谐,影响当事人正常的生活、工作,会给子女造成终生难愈的心灵创伤。家庭暴力还会破坏家长与子女的感情,让孩子易形成叛逆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孩子成长。家庭暴力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给社会道德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说根除家庭暴力不但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需要,而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上,本文就家庭暴力的现状、特点和原因作了初步客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相关对策。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要解决家庭暴力这一问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措施,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因此,全社会都应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创造的条件,充分利用法律、道德、行政、教育等资源,坚决同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作斗争,共同为消除家庭暴力而不懈努力。

注释:

①高莉,郑晓斌.论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08(11):32-34.

②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M].宁夏社会科学,2000:17.

③李娜,刘星.论心理因素对家庭暴力的影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75(3):109-111.

④刘国奎.家庭暴力存在原因及对策探析[J].政法论丛,2004(1):25-27.

⑤逄爱卿.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008(2):42-44.

⑥陈明侠,夏吟兰等.家庭暴力防治法基础性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75.

⑦荣维毅,宋美娅.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26-133.

⑧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231-235.

参考文献:

[1]高莉,郑晓斌.论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08(11).

[2]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M].宁夏社会科学,2000.

[3]张李玺,刘梦.中国家庭暴力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王引.对家庭暴力特点、表现、对策的探讨[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5]逄爱卿.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2008(2).

[6]陈明侠,夏吟兰等.家庭暴力防治法基础性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9篇:网络暴力的起因范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保不齐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为了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响,时常需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1

为了提高和预防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在商场内发生恐怖事件时,能有效控制局面迅速有序地处理事件,减少一切不良影响和损失,明晰各部门和员工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切实保护商户及顾客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维持商场正常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反恐紧急应急小组

总指挥:XX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组 员:商场全体人员

二、建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基本原则

处置暴力恐怖事件要以平息事态、控制局面、防止扩散、减少损失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用的制止、宣传、保护、求援、疏散等方法。围绕维护员工的生命这一中心,有条不紊的开展应急工作。

三、职责

1、总经理办公室:恐怖事件处理的总指挥与总协调。

2、商管部、安防部:协调处理恐怖信息与事件的现场控制,协助公安机关对恐怖信息事件的排查和调查处理,疏导和维持现场秩序。

3、财务部:负责事件中的用车安排,事故中受伤人员送医院救治和事后索赔事宜,后勤食物及物资的供应,清洁现场卫生。

4、维修部:事件处理中水、电需求最大满足、

5、其他各部门:岗位责任区域的检查,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和安防部对事件的处理工作。

四、具体事件的处理办法:

1、暴力

①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②如已伤及他人,应予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③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到时再擒获。 ④注意收集、保护证人。

2、爆炸物品

①如发现不明爆炸物,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同时采取隔离措施,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②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查工作。

③报告公安部门,请求派人排暴并协助其工作。

3、袭击计算机网络

①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有条件的记录下具体时间、次数、袭击目标、造成的损失等第一手资料。

②严禁无关人员进出机房,同时将消息控制最小的范围,防止泄露机密。

③立即报警,请公安相关部门前来侦察、破获。

④病毒检查并消除。

⑤请专家重新设置保护措施。

4、抢夺、抢劫、盗窃

①如发现罪犯嫌疑人没有离开商场内,立即通报出口保安员监控,并在第一时间想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发现罪犯嫌疑人已离开商场内,立即向领导汇报,然后检查商场的财产安全情况

③如犯罪嫌疑人已伤到人员,应立即通知医务室和保安机动分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组织抢救。

④如罪犯嫌疑人在可监控的范围内,立即组织追捕,捉拿嫌疑犯。

⑤保护好现场、证人,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严禁无关人员进出。

5、投毒

①如发现是邮件,应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同时,集中所有可能接触到的人员在某特定区域,加以保护,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前来检查、检验,同时提供相应的证据。

②如发现是放置的,应立即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出入,同时报告领导小组,请求公安等相关部门前来解决。

③查明毒源并切断毒源,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进出。如是煤气泄露,应携带防毒面具进入,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并报煤气商场进行维修。

④如毒源蔓延,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集中。

6、谋杀

①如犯罪嫌疑人没有离开事发现场,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②如犯罪嫌疑人已离开现场,立即保护好现场,保护好证人。

③第一时间报警,请公安部门前来侦破,同时提供相应的'人证、物证等。

④如罪犯嫌疑人在可视范围,立即组织围捕。

7、纵火

①立即启动放火、灭火预案进行扑救灭火,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②保护好现场,引导消防车进入商场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现场。

③如罪犯嫌疑人在现场,立即组织围捕。

④灭火后,注意保护好现场,统计损失。

8、绑架、挟持人质,勒索

①如罪犯嫌疑人在现场,应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采取围捕方式包围。

②正面宣传教育对话,“请不要伤人,有话好商量”以情感化,放下凶器。

③保护好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现场。

④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⑤如罪犯嫌疑人已离开,应保护好现场痕迹等证物、证人等待公安部门前来侦破。

⑥如罪犯嫌疑人已逃离商场可视的范围内,应立即追捕,同时首要考虑人质的安全,等待公安部门前来解决。

五、工作程序

1、安防部接到指令后,立即组织全体保安员,协助公安部门按区域分组对全商场重点部位展开排查,对重点嫌疑人、可疑藏匿物品进行搜查,对存放爆炸物品现场进行控制,设置隔离警戒疏散人员,配合公安人员对重点位置(洗手间、垃圾筒、会议室等)进行现场控制和排险、抢险工作。

2、商管部接到启动预案指令后,配合公安人员查看门口监控录像进行排查。

3、维修员到现场配合事件处理中用水、用电的需要。

4、财务部接到启动预案指令后,安全员、医务人员、行政车队司机做好待命,随时抢救受伤人员,准备好救护或应急用车。

5、经过公安机关排查和各部门的检查处理,由总经理视情况预案的解除指令。

6、各部门员工在反恐过程中,对工作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7、全体员工要做到内紧外松,保持冷静,切勿惊慌,不得对内、对外泄露和传播恐怖信息,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

①、各部门应加强请示汇报,不得压情不报、慌报、误报、错报、漏报。

②、所有员工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配合,确保任务完成。

③、各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疑物品时,不要私自搬动或打开包装,保护控制好现场劝阻员工靠近,应立即上报通知专业人员鉴定后再进行妥善处置。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2

一、 目的

为了提高对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景区接待的的安全进行,保护所有游客和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二、 成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建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基本原则:

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游客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暴力恐怖事件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景区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暴力恐怖事件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成立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各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实行分级负责制。保安部要重点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制定严格的值班巡逻制度。后勤部做好日常水电设施的安全管理,防止有人潜入破坏。餐饮部做好库房管理工作,负责人加强检查次数,严防有人投毒破坏。各子公司做好游客集散区管理,发现有人员异常聚集,立即上报。

⑷严格遵循平息事态、防止事态蔓延,减少损失为主的原则。针对不同性质的事件采取制止、宣传、保护、求援、疏散、等方法,确保迅速控制局面,保护游客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应急工作。

四、 应急处置方法:

(一)首先要迅速报告信息。在发生暴力恐怖事件时,要迅速报告处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小组组长,在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以宣传教育为主稳定当事人情绪,并组织周围人员疏散防止事态的扩大蔓延。如有人员受伤,应急小组人员要立即组织实施救援。

(二)处置暴力恐怖事件时的同时,应急小组人员要迅速报告主要领导,并注意观察事态的特征准确判断事件的严重性,甄别情况并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三)主要领导到场后,迅速报告上级政府机关相关领导,并请示指示,以现场警务人员为主配合警务人员进行处置。保护好人员安全和现场,并积极协助公安部门组织安保力量保护现场、疏散群众、维护景区安全。

(四)、总结报告。以详细报告形式,书面报告上级部门,报告内容如下:

1、 当日值班人员姓名。

2、 发生攻击的时间,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 处置的过程,处置的时间,电话上报的内容,接电话的人员的姓名。

4、 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应急处置是否得当。

关于反恐的应急预案范文3

为加强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我校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类重大突发危机事件,将突发危机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发生的恐怖袭击人员入校袭扰事件、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以及火灾事故、敏感时期维稳工作、交通安全事故、校舍安全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传染病爆发流行、校园伤害事件等。

二、校园青年应急处突队主要工作职责

1、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居安思危,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的安全状态及动态,提出反恐处突工作的对策和措施;在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做好反恐处突应急处置工作;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保证各项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工作小组

(1)协调总指挥:王向忠,全面组织、指挥全体师生开展预防、先期处置、自救和疏散工作,协调与有关部门开展抢救及现场处置工作。

(2)信息联络组:

职 责:负责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指挥报告并拨打“110”、“120”、“119” 电话,负责与各方面的联系协调,负责当前情况的汇总上报等。

(3)应急处置组:

职 责:佩带防卫器械,发现有恐怖犯罪侵害行为,能制止的要及时奋力制止,不能制止的要与犯罪分子巧妙周旋,为警方援助赢得时间,在有利条件下设法制服犯罪分子,转移抢救受伤人员。

(4)秩序维持组:

职 责:分责组织学生隐蔽、疏散和秩序维持工作,最快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撤离至安全区域。

(5)后勤保障组:

职 责:组织校内力量,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并为其他小组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

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原则。一旦发生涉校安全或恐怖事件,各小组要处在临战状态,各就各位,5分钟内到达工作岗位。要在10分钟内上报教育局。1小时内上报书面材料。

2、主动抢险、迅速处理原则。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救援。

3、生命第一原则。事件发生后,把救护师生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4、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态扩大原则。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迅速判断现场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源,避免应急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人员伤亡。

5、保护现场,收集证据原则。在实施救援过程中,要尽可能对现场进行有效保护,收集有关证据,为公安等有关部门查找原因,正确处理提供依据。

四、事故处理程序及办法

1、学校保安、值班人员应加强来人盘查登记,对图谋闯入的不法分子应坚决阻止,禁止进入校园。

2、获得突发性恐怖事件信息的师生、保安及值班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向协调总指挥和信息联络组报告。

3、各小组接到预警信号后,做出迅速反应,根据职责,各司其职,有效控制,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4、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内发现不明物体(装置),要立即向公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同时迅速组织学校师生紧急疏散,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5、饮用水污染事件处理办法。发现学校饮用水污染,要紧急对水源进行有效隔离,并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校园爆炸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爆炸事件后,要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并立即向公安等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迅速疏散师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要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工作,防止再次发生爆炸事故。

6、火灾事故处理办法。学校发生火灾事故,要在第一时间全力组织师生疏散和自救工作,同时立即向119指挥中心和领导小组报告,安排人员配合消防部门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工作。要配合医疗机构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7、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办法。学校发生师生食物中毒事件,要立即向卫生部门和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将中毒者送至附近医院进行救治。并对食堂炊管人员进行监控,对食堂进行隔离管理,等待有关部门进行采样化验。

8、师生非法聚会事件处理办法。学校主管领导、分管领导、行政办公室、德育处、安全保卫办公室、保卫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按照职责分工制止事态的蔓延和发展,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