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智慧旅游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旅游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旅游市场分析

第1篇: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四川旅游 泰国旅游 海外客源 合作交流

一、四川旅游发展简述

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及四川盆地,由于地质结构的强烈反差,形成了变幻多端多的自然景观和多样气候并存的独特现象。从高原风光、雪山草原、峡谷森林到无垠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是中国自然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之一。四川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同时它又具有悠久深厚的藏、羌、彝等多民族文化并存的人文历史渊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目前四川拥有3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1项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1项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都江堰-青城山,是全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最多的省。羌年还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四川还具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处,温泉精品旅游景区25处。四川也以三国文化,美食文化、大熊猫闻名世界,是通往青藏高原的门户。2006年省会成都市被评为中国首批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拥有“天府之国”,“休闲之都”的雅号,民间素有“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美誉。

四川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 ,其旅游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到2012年,四川旅游外汇收入超过7.98亿美元,旅游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1-7月,四川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03.8万人次;累计实现外汇收入3.63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16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9%和67.8%。日本、 美国、新加坡、泰国是四川的传统客源大国。[1]

二、四川泰国旅华客源市场的现状

四川是泰国游客传统的旅游目的地,泰国也是四川重要的境外客源市场之一,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中体现为较为特殊的“泰流现象”。2004年以来,泰国旅游市场亲蓉度有所下降,对四川的偏好在减弱。[2 ]这说明四川的市场竞争对手对泰国的吸引力在增强,同时也说明四川的泰国旅华市场产品有待创新和提升。四川旅游资源虽然得天独厚丰富,但海外客源的挖掘还有待深化,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四川和泰国尽管旅游合作已有多年,但通过在知网的搜索,笔者发现有关四川与泰国旅游交流合作的研究文献寥寥。四川旅游如若拓展泰国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旅游产品对泰国游客的吸引力。

三、四川拓展海外旅游市场的建议——以泰国为例

通过一系列的田野考察及文献查询,笔者认为四川的冬季旅游资源、教育旅游资源及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创新海外旅游市场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四川冬季旅游资源的推广

泰国地处热带,年均气温24~30 ℃,全年没有冰雪寒冷天气,以阳光滨海度假旅游为主,因此,四川可以针对泰国旅游市场设计具有地域差异的冰雪旅游产品体验游。实施冬季旅游的品牌化和差异化战略,打造四川冬季旅游富有感召力的品牌效应。

1.四川冬季旅游资源分析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它既有以九寨沟、 峨眉山、 西岭雪山、 贡嘎雪山、海螺沟、达古冰川等为代表的传统冬季雪山温泉旅游产品,也有规划建设中的创新冬季旅游产品。例如,四川茂县规划将茂县九鼎山国际高山滑雪场建设成为“亚洲第一、国际入门级”的大型滑雪场和亚洲重要旅游目的地,以高山体育运动为功能特色,供体育运动、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的优质大型风景名胜区。九鼎山太子岭滑雪场一期工程示范区已于2013年初开门迎客。此外,四川冬季还有西昌、攀西阳光度假旅游产品。鉴于四川冬季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彝,藏、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还可以和地方民族风情游结合在一起。

2.四川冬季旅游的现状

长期以来,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游客都认为冬季是四川旅游的淡季,忽略了对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四川省从2005 年才开始重视冬季旅游市场。[3 ]

基于四川旅游政务网2004 -2010 年的旅游统计数据,冬季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年的比重的四分之一左右,这表明冬季旅游一直是四川旅游中薄弱的环节,知名度不高,客源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占四川冬季入境客源总量的50% 左右,人均停留时长接近两天,低于春夏季节,但冬季的人均花费高,市场发展潜力大。四川需要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冬季旅游市场的研究,采取多种措施创新冬季旅游产品,增强冬季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3.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措施

首先,四川需要加强冬季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实施国际化营销策略,强化四川冬季旅游品牌形象以吸引泰国客源。四川内陆的冬季冰雪和泰国的阳光海滩相比较,其特色是一冷一热的互补性鲜明对照。四川在面向泰国营销冬季旅游产品时应合理设计个性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的滞留时间,以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终端满足游客需求,提高人均消费水平。通过打造四川冬季“冰雪节”,“冬季温泉之旅”,“西昌、攀西冬季阳光休闲之旅”,“西岭雪山,峨眉山、九鼎山滑雪之旅”,“海螺沟、达古冰川之冰川旅”,提升四川冬季旅游的感召力。此外,还可以把川内其他旅游产品与冬季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推出四川冬季“四川民族风情游”,“购物游”、美食游等旅游产品。

其次,四川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升级服务水准,促进冬季旅游市场的繁荣。例如,可以实行冬季优惠门票;培训优秀的冬季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冬季滑雪旅游服务人员;用网络化的智能手段为游客提供景区的天气、气候和景观等实时及预报服务。同时还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深化蜀泰双边冬季旅游的交流和合作。

四川发展冬季旅游的潜力巨大,有实力成为中国冬季旅游除了东北和海南以外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极。

(二)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合作开发

1.四川教育旅游资源与泰国的对照分析

四川和泰国都具有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但目前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还很有限,未来与泰国的教育旅游开发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近年来,泰国出现了学习中文的热潮,社会对懂汉语又懂泰语和英语的复合型人需求日益增大。泰国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中文课程,许多家庭不惜重金为孩子聘请中文教师。同时,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中国民众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普通民众子女的留学需求越来越大。而泰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很高,师资多具有欧美留学背景,教育体系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与欧美国家相比,泰国的留学费用更低,离中国更近,与中国文化相通,民众也很友好。目前中国普通民众对泰国的教育优势了解的不多,蜀泰可利用各自的特色教育资源、加强宣传,扩大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打造更为成熟的互派留学生的游学产品创造条件。

2.四川开发教育旅游资源的建议

第一,挖掘泰国青少年短期游学市场。泰国每年的3~5 月和10月份都是各类学校的假期,可以针对泰国学生打造修学旅游产品,开发普通话之旅,汉语夏令营,四川文化之旅夏令营, 让泰国青少年在游学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汉语及四川的特色文化。

第二,拓展蜀泰高校游学产品。目前泰一些大学已建立了稳健良好的合作关系。例如,成都大学和泰国清迈大学签订了办学合作协议书,双方在本、硕、博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图书资料和教学信息交换、学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办学成效。利用这些平台,可以设计泰蜀大学生游学旅游产品。例如,泰国学生可以以游学的方式到四川学习汉语、中医、针灸、太极等传统文化,同时可以探索开展学历教育。

第三,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四川对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泰国在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随着中国客源的增多,泰国也需要更多懂汉语、了解中国旅游政策、法规及文化习俗的旅游专门人才。因此,加强双方旅游人才培养的合作和交流十分必要。

(三)四川文化旅游项目的提升

1.四川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分析

四川除了自然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其人文旅游资源也丰富多样。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宗教景观众多,与佛教及道教的渊源深厚悠久。既有驰名天下的佛家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道教名山青城山、号称“川西第一道观”成都青羊宫,也有驰名中外的三国文化历史遗迹等文化宗教旅游资源。

2. 四川拓展文化宗教游的建议:

四川的宗教文化考察游、三国文化游等是传统上吸引泰国客源的主要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需要不断深入挖掘,在旅游服务和管理上与时俱进。

第一,提升传统旅游资源的内涵及智能化服务端

泰国是一个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国民多信奉佛教。 他们对佛教文化有比较独特的情感。因此可进一步开发以宗教文化考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如汉传佛教文化考察游, 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之旅。 可以利用四川现有的佛教景观和典故来设计佛教文化之旅项目,打造现有佛教旅游资源升级版。泰国的中老年游客普遍对“中医药”、“道教养生”感兴趣,可开发“道教养生之旅”,同时促进泰国游客对中国传统医学、道家养生文化的了解。

泰国人对三国文化非常热衷、至今泰国很多寺庙里供奉着三国人物。 而成都是三国文化故地,因此可以将三国文化资源进行区域整合,联合推出深度体验型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借助 “三国文化” 的整体概念打造四川三国特色文化之旅。同时,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四川文化游可以多部门合作,借助数字化的智慧旅游手段,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电话、计算机云技术等开发多种语言的模拟宗教及三国名胜实景体验游客户服务端。

第三,加强政府间合作,不断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四川应以加快入境旅游发展为突破口, 促进旅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及合理转型。同时,不断创新,提供更多个性化旅游产品,例如美食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等等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此外,四川若提升海外旅游市场,还需整合旅游资源,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力,加强双边政府间的合作交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硬件,同时,在交通、 签证手续、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外宣等软件方面不断改进,以拓展四川海外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 四川旅游政务网. http:///sclyj/

第2篇: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研学旅游教学模式学生学科融合

1研学旅游定义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国际称探究式学习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HIBL)。研学旅游即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在师生共同组成的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

2研学旅游、游学和夏令营简析

“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在国内可溯源于孔子。“游学”(JourneyEducation)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习,是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学习。“游学”这两个字既符合当下正流行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也反映了这种夏令营的特质。从学术角度,研学旅游与游学区别很大,前者侧重于实践研究深度,后者侧重于学的方式是“游”;从旅游产品开发角度,二者都是旅游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是近两年较流行的旅游产品;从本质上讲,二者都是夏令营。在国外,夏令营已是成熟产业,且相当有地位。美国在2012年就已有约1.2万个夏令营,每年有逾1000万美国中小学生,100万成年人参加营地活动;日本人将修学旅游视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认为修学旅游在帮助日本人学会集体协作并促进身心健康同时提高了整体国民素质,且日本全国中小学生修学旅游实施比在90%以上;欧洲不仅夏令营形式多样,还有严格的营地管理条例,甚至有强制注册系统。在国内,夏令营最早多由学校、教委等教育部门赞助,一般针对特定的群体,到了20世纪90年代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夏令营才开始发展,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夏令营旅游活动一直占据夏令营旅游市场的主流位置。夏令营活动期主要为寒暑假,信息获取主要源于教育机构、媒体、拓展机构、熟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政府层面,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中小学研学旅游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等8省开展试点工作,并确定天津滨海新区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实验区,2016年底还联合十一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将研学旅游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

3研学旅游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

3.1国外经济发展现状

在海外市场方面,本世纪初,青旅等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开始从事海外游学业务,出国游学对孩子未来国外留学颇有益处,被认为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文化体验投资。目前,我国的海外游学活动多以学校名义组织,由各城市国际交流活动教育机构承办,目的地以美、英、澳等英语国家为主,参加人员年龄介于12~19岁间,教学内容以语言学习和参观游览相结合,时间约三周,人均团费约29000元。

3.2国内经济发展现状

与海外游学相比,国内游学、研学人均团费仅4200元,性价比更高;在增长率方面,国内游学增长达120%,远超海外游学50%;在初次接触游学平均年龄方面,国内游学为8.8岁,比海外游学早3.3年;在家庭收入方面,国内游学家庭一般年均15~30万元,低于国际游学家庭七成以上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水平。

4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可行性与发展策略

4.1市场分析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人均出游近3.7次,在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人都出游且当前主题游产品备受追捧的背景下,学生参与的研学市场也将大有可为。

4.1.1市场极具前景

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已由2014年(6.61万亿元)占比10.39%,逐步上升至2018年(9.94万亿元)占比11.04%,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旅游产品的丰富,以学生为主要目标客户的亲子类、游学和研学类产品亦在其中。腾讯文旅团队和TalkingData联合出品的《智慧旅游助力美好生活——2018年旅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移动旅游用户中亲子游用户占比26.1%,即每四个移动旅游用户就有一个学生旅游产品用户。从数据上,我国现有幼儿园-12年级人数约1.8亿,若每年参加研学、游学、夏令营人数比例为5%、时间3天、每天消费1000元,花费将达270亿元。据估计,未来3~5年内研学旅游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4.1.2教育费用承担意愿强烈

中国家长对子女寄予厚望,家长愿意为子女受到更优质教育承受更高成本,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使家长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研学旅游具有教育属性。

4.1.3孩子需要与外界接触

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多数中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城镇化的居住方式使家庭间相对隔绝,家长生活压力大致使家庭内部交流减少,学习压力使孩子专注于学业,孩子普遍缺少接触外界特别是玩伴的机会,家长有意愿创造这种机会。从宏观经济看,旅游业增长与经济增长走势几近一致。

4.1.4寻求更优教育方式

教育问题是每个中国家庭的痛点。虽然国内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但学生的压力和家长的焦虑一直都在升级,尽管一直在探索,但很难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有条件的家庭正在寻求更好、更丰富的方式作为体制教育的补充,研学旅游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4.2定位重点

研学旅游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原有教育、旅游产品和业态上深度挖掘,广泛联合,形成灵活的、可分层的产品组合,其产品定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2.1目标客户

以一线城市为主,本地居民为辅,不局限于学生。根据笔者2017年4月份对携程网数据统计,上海、北京、杭州是国内研学旅游出发频率最高的城市,且总体上南方城市作为出发地的较多;同时,研学旅游产品的提供者多为一线城市的咨询公司,数量从高到低依次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苏州等,通过研学旅游产品供给和需求地点的一致性可以推断出游学客户群体主要在一线城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依靠大交通费用优势,二三线城市居民也将成本地优质且源源不断的研学旅游客户源。

4.2.2产品设计

(1)以特色入手,明确主题。在上一条论述中提及的研学旅游产品供给机构产品数量在三个及以下的占82.86%,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研学旅游产品设计的难度。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游学主题有:电影取景地、沙生植被、荒野求生、宗教仪式、动手烹饪、戈壁课堂、科学探秘等,这些产品均从特色入手,值得借鉴。(2)提升参与度。游客越来越追求体验度、参与度,在产品设计上,可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提升,激起游客的兴奋点,让游客在满意度提升同时主动宣传产品。(3)避开景区客流主线。游学产品客人最看重的就是安全,对游学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学生儿童来讲,在客流量大的地方本就是安全隐患,所以一定要避开景区客流主线或高峰期,保证研学游客安全和课程质量。(4)整合资源。现代科技为智慧旅游和资源整合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研学旅游资源整合提供了基础。同时,资源的整合不仅可以实现项目的多元化,更有利于拉大产品价格差距,按客户群细分市场,为价格歧视创造空间。

4.3营销方案

在传统营销方式的基础上,要注重与校方合作,侧重网媒宣传。研学旅游项目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学生儿童,在产品过硬的前提下与校方合作可以提升产品的客户信赖度,而科技发展使每个人都成为了传播端和客户端,要将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相结合,使营销目标精准直达客户。

4.4研学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我国学生研学旅游在经济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为研学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旅游市场体系缺乏规范性、研学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不完善、旅游安全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使研学旅游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对有学生参与的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必须要重视研学旅游发展中面临的这些问题,研究旅游营销策略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4.4.1争取政府支持

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体,可针对学生研学旅游给予理念与政策上的支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旅游规范、行业标准等,来加快研学旅游的实施,并对开展研学旅游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教育部门还应当培养研学旅游专业管理人才,来促进与带动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

4.4.2转变观念

运用网络、媒体等各种传播媒介,对研学旅游的益处进行宣传,使家长与学生认识到研学旅游作用与意义,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4.4.3发挥学校及教师的作用

学生研学旅游作为待开发产品,也可借助于学校或教师的影响力,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合理开设研学旅游知识讲座,合理安排研学旅游时间,发挥学校及教师的引领作用,对学生需求及时进行关注。在我国目前经济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学生教育更倾向于素质教育,所以在学生研学旅游上,着重培养旅游人才,为学生设计更完善、更丰富的研学旅游项目,平衡游学比例,设计好教师与研学旅游学生比例,合理安排研学旅游时间,通过研学旅游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与历史知识,使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第3篇: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主题公园城市化持续发展价值导向基本理念文化

自深圳"锦绣中华"开发成功以后,全国兴起了开发主题公园发展旅游业的热潮。主题公园是一项高投资、大风险的事业,须对其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为兴建主题公园提供科学依据。

1主题公园发展的基本概况

1.1主题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主题公园(ThemeParks)是一种人造旅游资源,它着重于特别的构思,围绕着一个或几个主题创造一系列有特别的环境和气氛的项目吸引旅游者。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以特有的文化内容为主体,以现代科技和文化手段为表现,以市场创新为导向的现代人工景区。是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从世界范围看,主题公园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国家工业化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密切相关的。1955年,美国诞生了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以其丰富的主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游客营造一个充满梦幻、奇特、惊险、刺激的世界,使游客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迪斯尼乐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使主题公园这一游乐形式在世界各地普及推广。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发起步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我国虽然历史悠久,山河秀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同时也存在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当时的旅游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主题公园开始从萌芽状态转入全面发展。主题公园是人类智慧和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领域的体现,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一些地区来说,兴建主题公园可以弥补旅游资源的不足。这样就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破了地区限制,有效地解决了旅游供求关系在空间布局上的矛盾。

1.2我国内地主题公园的类型

这些主题公园,按其在我国开发建设的时期及其主题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缩微景观类;②民俗景观、仿古建筑类;③影视城类;④动物景观类;⑤主题游乐园。

1.3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主题公园的迅速发展,游客选择范围的扩大,市场竞争加剧,许多主题公园出现客源不足,经营困难。特别是1998年春季前后,苏州、广州、海南等地个别人造景点停业或难以为继,更暴露了我国主题公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分布不合理,在一些地区过分集中;②文化品位底,主题雷同,盲目抄袭,缺乏特色;③脱离现实,预测失误,将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实际消费人口混淆,预测目标不符合实际,对客源市场缺乏深入的分析。有些项目在国外可行,在国内不一定受欢迎;④游乐园的设施普遍科技含量较低,综合功能不强,设计不够新颖,设施比较陈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吸引多层面的游客;⑤市场营销策略失当;⑥决策失误。

2主题公园建设的基本理念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是主题公园本身的性质所致,也不是政策和市场造成的,而是项目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观念、体制、创意、投资、管理等原因造成的。在作开发决策时,必须对项目进行战略定位,对决策者而言,了解国际主题公园建设的理念,是定位的重要依据。

2.1时代背景下主题公园的价值导向

当今中国已进入了城市化时代,大范围人员流动更加速了城市急剧膨胀的势头,随之而来的是人口负载量过大,生存竞争加剧;城市就业、就学、就医困难;犯罪率升高,各种不健康的价值观泛滥。大规模、大生态、大区域的主题公园具备治愈城市综合症的强辐射能量,是特大城市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文化艺术结合的有效途径。

2.1.1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是人类利用智慧和创造能力的产物。无论是模拟、微缩、集中某些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它都属于标有精神记号的文化旅游产品。而城市化是当今各种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背景下,主题公园应该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制高点,昭示城市的文明和理想,超越区域乃至国界,具备强文化辐射力度。纵观世界成功的主题公园,其感染和吸引亿万民众的核心气势是其无可争辩的文化浪潮。迪斯尼对世界而言,就是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致力于人性与童话完美结合,自然与建筑和谐融洽,现实与科幻不懈追求的美国精神文化的象征。

2.1.2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

今日中国进入城市化时代,企业商场拥塞,与人争绿地争空间致使环境恶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噪声、废气、脏水污染严重。主题公园自发展以来,能够具备大面积包容绿地和高质量造就生态环境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在东西长41km,南北宽25km的寸土寸金的土地上辟出4272亩,建设了投资为几十个亿的圣陶沙主题公园,既而又辟出100多公顷土地建造鳄鱼公园和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公园等。与同为太平洋沿岸城市的上海相比,新加坡国土仅为上海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几乎等于上海的两倍,它的人均绿化面积高达12m2,被誉为花园城市。而上海人均绿地仅为1.4m2,被称为水泥化城市。事实证明,主题公园有胜于传统园林的优势,它可以将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高度融合,可以解决城市环境生态改善的难题而不牺牲经济和产业拓展。

2.1.3主题时代性和人本精神的融合

传统公园、影剧院、博物馆的参观游人减少是一种世界趋势,现代公众更欢迎用最新科技渲染的能切身感受的历史,用富于启示性的手段宏扬历史的主题公园。美国迪斯尼公司计划在华盛顿市郊建造一座占地达1万多亩以美国历史为主题的游乐场,这一举措受到热烈欢迎。而我国20世纪80年代各大城市纷纷建造毫无时代主题特色的游乐场;20世纪90年代又一哄而上了100多个没有园林概念、格调低下的迷宫,普遍失利。主题公园是人的乐园,其本质属性在于新创造、高规模、大园林;另一方面,本世纪的人们迫切渴望回归自然,奔向科技和文明进步的时代,主题公园就应朝向两者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主题公园的建设者在创意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超越狭隘的利益目标,站在时代之树的枝头,鸟瞰主题公园的发展前景。只有置身于时代和社会大背景下,顺应历史和社会潮流,并想他人所不想,把企业利益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打造企业和社会双赢局面。

2.2主题公园发展的基本理念

作为一种人造旅游吸引物,不象由当地固有旅游资源直接转化而来的旅游产品那样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而是极易被替代,从而其生命周期一般较短,要想获得较长久的生命周期,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2.2.1以大众文化为内涵

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主题公园一般都是人工构造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着当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审美时尚以及生活水准等多个侧面,与传统景观所体现的精神、理想与意义的文化深刻性相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象规划设计传统旅游景观那样去刻意追求高深的文化品位,也不能脱离大众的消费特点和欣赏口味,而以少数专家或少数人对雅与俗、品位高与低的判断标准打击和窒息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更不能单纯地为了满足少数旅游者低级庸俗的消费口味而降低主题公园的文化档次。

(1)以满足大众旅游消费为前提,在规划时应体现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的特点,努力作到高品位和通俗化的有机结合,雅俗共赏,以满足各种文化层次游客的需要,并以品位适度超前的意识引导消费。

(2)以真实性作为文化内涵的核心。尽力做到"假景真作","假景真文化",达到巧夺天工、以假乱真的程度。

(3)进一步挖掘文化特色。

(4)通过外界注入新的文化内容来提高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如可与影视制作结合,借影视文化内容来提高其文化内涵。

2.2.2以综合效益为目标

(1)经济。充分重视市场分析定位和市场占有,对文化内涵作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提高重游率和投资收益比,并通过旅游乘数效应带动当地其它行业的发展。

(2)环境。应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的观点,在开发规划中不能搞建设性的破坏,而应保护和改善当地自然和文化遗产,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

(3)社区。通过开发主题公园能够对所在社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甚至文化遗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对发展观的认识。

(4)交流。通过发展主题公园旅游业,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培养人们相互之间的认同、尊重、友谊与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2.2.3以区位组合为关键

(1)城市感知形象。每一个城市对旅游者都有一个趋于一致的感知形象,它和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这种形象是城市的综合要素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如提到北京马上使旅游者想起长城、故宫、天安门;提到广州的旅游者首先感应到高第街购物,而华南植物园、越秀公园退居其次。城市的感知形象对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城市感知形象较单一的城市,如深圳、珠海等新兴城市,投资大型主题公园成功的机会较大,因为新上的较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较快成为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而在感知形象较复杂的城市,如上海投资大型主题公园不容易很快形成轰动效应,而北京那样人文景观已非常丰富且级别很高的地区,就更加困难。

(2)适宜的区位。包括宏观区位和微观区位两方面。宏观区位指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据美国华盛顿城市土地研究所研究,一个大型主题公园的一级客源市场(80km或1小时汽车距离内)至少需要200万人口,二级客源市场(240km或3小时汽车距离内)也要有200万人口以上,之外的三级客源虽也有帮助,但不能过分依赖。

微观区位指城市内部位置,主题公园一般选址在大城市边缘。因为主题公园一般占地面积大,城市边缘用地限制小,地价相对便宜。微观区位还包括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第一是节省道路投资,第二是主要公路干道视野开阔,主题公园可以向经过的旅客展示标志景点,不断强化旅游形象,吸引游客。

另外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项目)在一定地域上相对集中,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如深圳"中国民俗村"紧邻"锦绣中华",建成后相得益彰,拓展了客源市场。但高投入高门票为特点的主题公园过于集中,要使每一个主题公园都达到和超过门槛游客量是不易的。旅游者在大尺度的空间行为表明其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因此,主题公园建设者应把分散投资、避免恶性竞争与产业集中结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

1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94(9)

2岳红琼.从主题公园的状况看其建设的取舍原则[J].特区经济,2000(8)

第4篇: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旅游购物市场;提升对策;浙江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45-04

旅游购物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等关联密切。因此,旅游购物不仅对目的地的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至关重要。在经济方面,旅游购物给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在社会方面,旅游购物业促进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均得到受到重视和保护;在文化方面,旅游购物对目的地的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

根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消费规模将达到50万亿元,在总理多次提及的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中,消费潜力正是最生动的注解。因此,在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发展环境下,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带动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扩大旅游购物消费,对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应树立科学旅游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1]。

在旅游行业“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购物作为旅游六要素中的一部分,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2]。一方面,旅游购物既可以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也可以宣传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另一方面,由于旅游部门、相关部门以及旅游目的地等从旅游购物中得到的收入是无限度的,所以,与其他几个因素相比,旅游购物具有比较强的弹性。因此,旅游购物支出的高比重现象,使得旅游购物支出占旅游总支出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3]。

不仅如此,旅游购物的发展也可以优化旅游行业消费结构,有助于提升服务理念进步与整体形象[4]。然而,据世界相关旅游组织统计,目前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对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而言达到了60%以上,对世界平均水平而言达到30%,但是我国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除了一些较发达的旅游购物城市,该比重只占到20%左右[5]。综上所述,旅游购物作为旅游消费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已悄然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一块短板[6],同时也表明,旅游购物也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潜力所在。

一、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现状分析

(一)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类别分析

旅游购物在浙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义乌更加突出。义乌的购物旅游发展依托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其背后的产业集群的优势,引领中国旅游购物市场,占据旅游购物产业制高点,打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集产业集聚性、市场规模性、商品主题性和服务专业性的“中国5A级旅游购物区”。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产物[7]。义乌购物旅游市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批发市场,即以批发为主,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专业批发市场;二是零售市场,如义乌国际旅游购物中心――商贸城。另外,义乌小商品市场中经营的各种商品,种类繁多,数量惊人,但是除了国际商贸城的旅游购物中心是专门的零售店之外,其他的市场均以批发为主。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市场均衡发展这一问题,积极引导市场的经营者树立批零兼营的经营理念,使游客感受到价格优势。

(二)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在休闲度假旅游日益壮大的趋势推动下,为了满足各种群体的旅游消费新需求,浙江省旅游供给结构,加快了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休闲类产品的占比日益增加,产品内容不断改善和丰富,产品细分不断深化。老年人的养老健康、中年人的休闲度假、年轻人的娱乐修学、少女的美容美体、孩童的开阔眼界等成为旅游新业态甚至是新的主流业态,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供给,如文化旅游、工业旅游、运动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研学旅游、购物旅游、康体旅游、红色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引起旅游商品也发生新的变化,如旅游商品的设计不仅结合地方特色,又添加社会流行的时尚元素;同时不仅仅在景点实体店可以购买,也可以在网上购买,形成线上线下双向选择。

(三)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在旅游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同时,浙江省旅游业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问题,旅游购物市场还应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也必须同时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在现代化日益成熟的社会和市场大环境中,国内游客消费行为变化日新月异。从旅游产业发展内部看,旅游购物市场首先应不断均衡旅游商品供给总量,以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其次,不断提升旅游国际化水平、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市场份额;最后,旅游购物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欺客宰客、导游回扣事件等将逐渐减少,同时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将更好地适应自助化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二、供应链视角下的浙江旅游购物市场问题分析

(一)从旅游购物市场品牌的角度

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品牌是旅游购物供应链运行的灵魂,对旅游购物市场的作用和意义至关重要,也是旅游购物供应链竞争力的标志。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柯桥轻纺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海宁中国皮革城、诸暨珍珠市场等一大批旅游购物专业市场形成了在国内较大的旅游商品的集聚能力与市场影响力,但除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具有一定的国际品牌属性外,其他专业市场与世界知名的英国哈罗兹、法国老佛爷、西班牙英格列斯等比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尚未构建起国际著名品牌、国际品牌、国内著名品牌等品牌体系。

(二)从旅游购物市场结构的角度

一方面,“十二五”以来,全省旅游旅游购物市场中商品结构不合理,虽然已逐步从观光为主导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共同主导的模式,但是传统旅游商品多年一贯制、与社会流行时尚的发展需求对接性不强,同时缺乏区域特色及与民俗文化内涵等,如浙西地区部分旅游商品供给还是以资源主导型为主,相对的接待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如世界遗产江郎山、廿八都景区等是很多入境游客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旅游商品种类供给方面尚未达到游客“留下来”的需求,如缺乏特色民宿、夜间休闲商品等。另一方面,旅游购物市场空间结构不合理,总体而言,各类型旅游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格局,各地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区域特色明显,但是当地的旅游购物市场,很少有效结合其旅游资源,利用当地地理优势。

(三)从旅游商品生产者的角度

1.旅游商品设计落后、与需求及时尚发展趋势不够衔接。对旅游者来说,虽然旅游商品的购买活动很少被认为是开展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然而它的确是一项重要的休闲和旅游活动[8]。然而事实上,旅游商品生产者一方面对于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较为粗糙[9],与社会发展的时尚步伐不能同步,尤其对中青年旅游者购物影响较大,极有可能对旅游商品的购买产生迟疑;另一方面关于对旅游商品的品牌设计,主要表现为品牌意识缺乏[10~11],很少能将地方特色与社会时尚有机衔接在一起,如杭州西湖可以以西湖为品牌,设计春夏秋冬匹配的系列旅游商品,既体现不同季节特色,又体现西湖山水风光,同时又隐晦地映射当下社会时尚的一些缩影,那无疑会使得游客对杭州的美好印象更加深刻。

2.旅游商品地方特色、民俗特色不明显。游客最希望买到能反映旅游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如果没有花费时间去购物,那将是一次不完美的旅游经历[12]。然而,国内旅游购物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经营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以至于相当多的旅游目的地不能推出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诚然,能够体现一个旅游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旅游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象征,也可以让旅游者回忆起美好难忘的旅游生活。去过国外旅游的游客大多数都知道,巴黎的香水、美国的米老鼠、新加坡的鱼尾狮、比利时小尿童等旅游地的著名品牌,这些旅游产品也已无形间成为该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浙江各地虽然都具有特色产品,但其知名度还不够成为该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旅游商品低档占主导、技术含量较低。众所周知,旅游购物属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市场进入门槛低,中小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旅游商品都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优势和集约优势。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外加旅游商品种类较为单一,使得游客购物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市场定位模糊,使得各个旅游购物店出售的旅游商品区别不明显。另一方面,旅游购物行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数是个体,受认识的约束,在眼前利益的诱导下,旅游购物店铺的个体经营者通常违背诚实经营的市场原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欺骗游客,从而谋取高额利润。

4.旅游商品经营落后,主要以线下为主。在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新常态和“互联网+”发展趋势下,旅游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鼓励推动旅游商品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发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众筹营销、网上定制等新型现代化的营销模式。然而,传统的旅游商品经营,仍以线下为主,尽管加强了传统工艺的保护,因此在网络便捷的现代社会中,若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实现旅游商品工艺、技术的升级换代,不仅是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更是一种时代的传承。

(四)从旅游购物者的角度

1.存在从众心理的购物决策行为。中西文化对于人的认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异,西方文化强调人独立个体的地位,中国文化则重视人的社会价值。诚然,从众心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现象,然而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从众心理现象更加显而易见。在群体中,当他的行为、态度、意见等与别人发生不一致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我有错”的不安全感;当存在信息的模糊性与权威人士的影响时,更加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上述这些反映在旅游购物方面,就是即使自己喜欢某个旅游商品,准备购买,但是看到别人都不购买,自己也就打消了购买的念头。另一方面,旅游购物者对旅游目的地也较为陌生,再加上对导游、旅游购物店信任度缺乏,这就使得游客的购物动机与购物行为更容易受外界影响,导致购物动机不能成功地转化为购物行为。

2.普遍缺乏旅游商品的忠诚度。一方面,由于许多旅游景点购物商店存在欺客宰客,一些导游带团购物有提成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当游客面对旅游商品时,无论质量还是价格等都会产生一种质疑心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网络便捷化,使得游客更愿意求新求异,追寻社会时尚,尤其对一些地方旅游商品包装设计较粗糙、性价比不高时,则游客就可能选择其他更富有社会流行元素的旅游商品。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浙江旅游购物市场提升发展对策

(一)编制与实施浙江旅游购物市场转型发展的规划

通过这一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形成浙江旅游购物市场空间战略性布局,使浙江各旅游购物市场既彰显特色又更有合力;形成浙江旅游商品对时尚产业的延伸与对接,实现浙江旅游商品的转型升级;加快缩小浙江旅游购物市场与世界前沿旅游购物市场之间的差距,切实提高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在国内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乃至在全球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二)大力培育旅游购物市场品牌体系

在旅游购物市场中,品牌是用来识别某地区旅游购物业或某旅游购物市场的品牌。因此,政府要积极倡导旅游品牌创新、旅游质量创新和旅游标准创新工程,同时积极鼓励旅游相关部门以及旅游企业加快步伐,制定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使得浙江旅游购物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旅游品牌,进而晋级为世界级的知名旅游品牌。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一些有实力的旅游企业收购国际知名旅游品牌,支持国内旅游品牌到境外注册商标,培育省著名商标,大力支持旅游企业创建驰名旅游商标,进而推动浙江省知名旅游品牌与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旅游商业零售终端企业对接合作,拓展知名旅游品牌营销渠道,提高旅游商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构建与完善旅游商品结构体系

1.提升旅游商品供给主体多样化。旅游业的跨产业融合是大趋势,随着旅游向各类社会资源和其他产业要素渗透的能力越来越高,工厂、农庄、历史街区、购物场所、文化娱乐设施、宗教活动场所、社区等多种多样的资源组合转化为具有旅游特色性质的商品进入供给市场,使得旅游商品供给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越来越多样化。

2.创新旅游商品的设计与研发。近年来,休闲度假类型的旅游商品日益壮大,使得全省旅游供给结构加快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型转变,休闲类产品的占比逐渐增加,产品内容得到了改善和丰富,产品细分不断深化,使得旅游商品不断加快创新设计与研发的步伐,以满足各种群体的旅游新需求。

(四)有效提升游客购物体验质量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旅游目的地的政府、企业以及旅游者的共同关注和支持。然而,对游客来说,旅游购物的体验质量取决于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衡量游客旅游购物体验质量的高低并不是单个活动体验质量的累加,而是整个过程中的整体体验感受,即使一个细微的环节没有使得游客满意,也会导致游客的旅游购物体验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游客购物体验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的质量,旅游购物作为游客购物体验质量中的薄弱环节,有必要采取一些合理措施,不断提升游客的体验质量。

(五)构建浙江旅游购物供应链智慧化平台

在“互联网+”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鼓励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设计研发方式,加快建立以游客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旅游个性化定制、旅游众包设计等旅游设计创意,为智慧化的集旅游商品前沿设计招标与投标、采购、营销、市场推广、品牌推介、时尚展示、线上淘宝及虚拟现实体验,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提供新型一体化的一站式综合与互动平台。

(六)强化激励旅游购物市场诚信经营

目前,品牌消费已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同样,对于旅游购物市场而言,必须具备发展活力,才能驱使旅游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诚然,浙江的购物市场中,不仅存在欺客宰客的现象,而且具有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旅游商品,这些间接地影响了旅游商品的质量和诚信水平。对于上述这些不良现象,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一是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对旅游商品从开发到经营要进行一系列的督查;二是提升在旅游购物商铺中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三是构建必要的激励机制,鼓励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以及各旅游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四是旅游企业应建立健全旅游购物信息线上线下一体化,将浙江旅游购物商业网点的实时信息,包括商店的位置、等级、档次、规模、性质、经营特色、商品种类和价格等在浙江旅游购物信息网,使得游客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精准的旅游购物信息。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Z].2014.

[2] 唐颖.湖南旅游购物市场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8,(10).

[3] 钟志平.旅游商品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4] 袁国宏.我国旅游购物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91-100.

[5] 袁国宏.国内游客旅游购物满意度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广瑞,刘德谦,宋瑞.201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 何兰兰.论义乌市场的战略创新及核心能力的建立[J].商业经济,2011,(2):72-74.

[8] Dallen J.Timothy,Richard W.Butler.Cross-border Shopping:A 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16):525-530.

[9] 赵黎明,辛长爽.旅游商品开发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36-38.

[10] 赵晓燕.北京旅游景区旅游商品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07,(12):56-57.

第5篇:智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一、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及管理工作

1、做好旅游统计工作。一是节假日及旅游黄金周期间,重点上报各景区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协同区假日办做好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5个假期的数字统计、市场分析、旅游投诉等方面的工作。填报河南省旅游政务网数据系统。编写假期旅游综述,并联系主流新闻媒体发送旅游数字及旅游综述。二是每月统计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数据,常规化完成旅游数据统计总报、月报工作,截至6月底,实现旅游人数924.80万人,旅游收入2.98亿元。三是每个季度填报“全国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加强对辖区内A级景区的监督和管理,指导A级景区优质服务规范经营。

2、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协助景区顺利通过A级景区复核。现有景区10家,其中A级景区6家:黄河富景生态世界(4A级)、丰乐农庄(3A级)、黄河花园口旅游区(3A级)、普兰斯薰衣草庄园(3A级)、绿源山水(3A级)、黄河逸园(3A级);备案景区4家:良库工舍、乡河湾、自然界、艺茂国际仓。二是上半年新备案艺茂国际仓1家景区:指导艺茂国际仓文商旅景区、良库工舍按照景区按照标准和要求做好A级景区资料整理、标识标牌设置工作。指导艺茂国际仓新建一个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游客中心主体及功能区划分已经完工。三是做好厕所革命相关工作。对2015--2017年已建A级旅游厕所进行拍照、定位上传至高德地图。其中,按照市局要求将我区新建、改建10座旅游厕所申报情况在旅游厕所管理系统进行填报。四是按照《郑州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要求,完成我区旅游视频会议系统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已投入使用。

3、旅游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媒体进行宣传,邀请郑州晚报、郑州日报、中国网等媒体走进景区(点)采访拍摄,上半年,电视广播媒体报道5次、网络媒体报道47篇、报刊报道24篇。

4、其他工作。一是参加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做好迎接塞尔维亚、瓦努阿图两个国家共11名外宾的接待工作并圆满完成接待任务,我单位王雪珂同志被论坛组委会授予先进工作者。二是做好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资料收集上报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关于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向古荥大运河管委会提交《中原市场旅游分析报告》、《河南旅游规划》、《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郑州市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规划及近期行动计划》等资料20件。三是积极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共18份,满意率100%。结合李福顺、禹金丽等人大代表提出的旅游惠民免票建议,我局迅速行动,深入景区调研,组织富景生态世界、普兰斯薰衣草庄园2家景区开展了“惠济旅游扶贫惠民,门票优惠等你来”活动,景区向持有低保证的游客免收门票,每月向郑州市民提供50张免费门票、200张半价票。

二、多措并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上半年,开展文化旅游宣传活动12次。先后举办了首届豫台风情年、2018河南第五届绿源山水新春马戏艺术节、郑州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首届“黄河诗会”暨第五届“天下诗林大会”、惠济区第一届全域旅游宣传周等8个主题宣传推介活动、艺茂国际仓举行中国(郑州)第二届观赏石博览会等。

三、稳步推进五旅融合发展

起草了五旅融合工作要点,明确了五旅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职责,起草了《关于调整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成员及其职责的通知(草案)》及《惠济区2018年五旅融合发展工作要点》,提升五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5条以上,推出文化体验游专线、文物古迹游专线、滩涂文化游专线、花海游专线、农耕游专线、工业体验游专线共18条旅游线路。

四、全力配合生态红线划定相关工作

根据市环保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郑州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征求意见的通知》,积极配合生态红线相关工作,对辖区在生态红线范围内各景区进行普查,并通知景区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上报相关材料,整合材料报送至惠济区环保局。

五、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工作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效率偏低。目前全区全域旅游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机关干部、群众参与性不强。全域旅游是一项“时时处处、行行人人”都需参与的综合性工程,五旅融合涉及及工业、农业、商业、教育、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亟需成立“旅发委”,由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统一指导,全区党政部门共同参与,更需文旅、农旅、工旅、商旅、康旅各个职能部门进一步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指标、责任主体,密切分工协作。

2.全域旅游亟需统一指导、统一规划。规划是我区全域旅游工作的龙头和根本。为实现我区旅游业发展模式由景区引领向全域发展转变,要尽快出台《惠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辖区“旅游+”与“+旅游”项目进行规划指导,有效推进我区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避免出现重复性建设以及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等问题;借鉴旅游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整合好惠济特色资源,充分利用好大汉文化等特色文化,发展古城、游园等人文景观,打造新的经济业态。

3.旅游招商条件受限,缺乏龙头项目带动。受土地、规划、交通等条件限制,近几年,旅游项目招商进展缓慢,缺乏品牌、强势旅游项目入驻。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小而散,呈碎片化发展,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与旅游配套的大型旅游娱乐项目;经营主体参与形式较为单一,各景区(点)单打独斗的多,没有形成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发挥互补的作用;旅游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缺乏魅力。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对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遗迹与旅游景区建设结合起来,区域内文化元素没有进行系统梳理提炼,文化特色和品牌价值未能很好凸显,文旅融合度不高,景区多为自然生态型,在文化的融入和彰显上做的不够。文化探寻、民俗体验型旅游项目少,特色文化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开发不足。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发展缺乏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区在旅游公共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设立旅游交通标识牌,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组织辖区内A级景区积极加入郑州市旅游年卡惠民行列等,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旅游公共服务面向旅游企业、面向游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依然明显。我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设施急需配套的问题突出,停车场、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设施不完善,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使惠济旅游硬件环境再上一个台阶。

6.旅游宣介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事业,一靠建设经营,二靠宣传推介,而我区目前的推介活动只限于本地区,缺乏省域眼光、全国眼光和国际眼光;当前旅游推介多是一些旅游节庆宣传活动,形式单调、缺少特色,主要停留在游客口碑和熟人相传的阶段,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惠济缺乏整体形象的包装,宣传口号、logo设计、旅游标识等方面不规范、不统一,未能在宣传推介中体现出惠济特色。

7.黄河滩区水源地保护对旅游项目发展提出新要求。《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我区丰乐农庄、绿源山水、黄河逸园、黄河花园口旅游区、普兰斯薰衣草庄园、黄河富景生态世界6家A级景区均在一、二级水源地环保整治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受到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目前已基本停建。部分已建成A级旅游厕所因涉及水源地问题,已经停用整改。

8.五旅融合工作推进困难。一是五旅各成员单位的认识不到位。文、工、商、农、康各部分工作进度不均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克服单纯的任务观点,切实强化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二是土地指标需求不到位。发展旅游建设项目的用地面积较大,导致用地需求增加,土地已成为制约五旅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还需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土地政策支持,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缓解惠济发展旅游用地紧张的局面。

9.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既懂旅游又善于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队伍。当前,人才短缺是我区文化旅游工作的一个制约瓶颈,近半年来,由于市、区人才选拔,文化旅游局有14人调离工作岗位,文化、旅游、文物专业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导致文化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的开发,未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果,补充文化旅游工作队伍迫在眉睫。同时,辖区各企业均向旅游业靠拢,产业融合发展受人才的制约很大,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讲解人员不仅少,而且由于缺乏系统、专业、有效的培训,其专业素质也不尽如人意。

六、下一步工作

(一)以转变思想理念为重点,凝聚力量,形成共抓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全域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2006年,我区成立了“惠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受当时旅游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制,旅发委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并不明晰,已不适应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要求。所以,下一步首要任务是尽快启动重建和优化调整我区旅发委机构,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同谋划、统筹协作发展全域旅游的体制机制,由区旅发委负责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工作开展过程中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事项,审核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赋予旅游管理部门更多的职能,让其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规划、产业促进、资源统筹、服务监管等作用,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立足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密切联系全区各旅游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行政指导和信息服务,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精髓,突出黄河风情、生态体闲、古汉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惠济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营单位都要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文旅、商施、农旅、工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五旅”单位明确制定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并严格按照目标推进项目进展。拓展产业融合渠道,做好旅游与现代农业、信息咨询、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对接,发展商务游、康体游、生态游、工业游等特色旅游,搞活门票经济、地产经济和服务经济,形成多点支撑、融合发展大旅游格局。

(三)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惠济文化是由黄河文化、大汉文化和运河文化凝结而成的“三位一体”文化:古荥片区重点展示大汉文化、北部特色商业区重点展示运河文化、黄河滩区重点展示黄河文化;其他片区以文化、商业、健康、养老等为载体,大力展示特色文化。精心制作“拥抱汉族摇篮·畅享大汉文化”等一系列旅游宣介用语,塑造了惠济旅游之魂。出台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接待游客人数达到一定数额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的奖补支持。鼓励文艺、文化工作者投资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经营发展。加强文化旅游的融合,促进形成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线路,促进旅游+文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围绕黄河文化、古汉文化等惠济文化旅游品牌,设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使惠济文化走进游客心中,展现厚重惠济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街区,突出惠济文化符号,提升惠济文化内涵。修复、重建城市城墙、运河等历史文化符号,建设特色文化街区、特色小镇,提高惠济文化品味。

(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要从景区(点)拓展到全域。一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加快《惠济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启动惠济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与应用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对景区、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导游、公安、交通、环保、气象等不同旅游业态、行业的旅游相关运行情况信息的多源头、多形式采集和监测,有效提升旅游产业运行感知能力;可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通信基站等多种渠道动态汇聚游客查询、游览、评价等行为数据,通过关联拟合分析定性推测景区/目的地热度、游客属性、产品需求等,还可以及时掌握旅游相关舆情,促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旅游市场监管、服务、营销体系;能够在旅游节假日实时景区客流量、游览舒适度、气象及周边交通路况等信息,提升旅游局公共信息服务能力,为游客行程规划提供信息参考。二是配合市旅游搞好旅游年卡运行管理。增加参与旅游年卡景区数量,加大服务网点密度,加强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其旅游惠民便民功能。三是完成旅游交通标识牌、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支撑。

(五)以整合资金资源为重点,加大全域旅游建设投入力度

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和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辖区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对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参与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实施,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几个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力度,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优势资本与优质资源有效对接,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拓展旅游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扩大融资规模,形成大投入、大格局、大转型的良性局面。

(六)变旅游发展瓶颈为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