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男轻女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曾萍慧 初一12班
一、
调查目的:如今提倡男女平等,在前几年尚可看到此等标语,虽提倡,但无施行。仍处封建社会。
调查时间:2008.10.3
调查地点:晋江罗山镇苏内村
调查对象:本人及亲戚
二、
一份商业杂志的报道说,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中国基层公司的经理有42%是女性,但总经理级的高层,女性只占16.6%。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中国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条件下,职业女性中,20-30%患有忧郁症,而男性只有8-12%。北京大学的妇女研究中心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负担过重,因此中国妇女早就发出了“做女人难”的感叹。
尽管男女平等的口号在中国是喊得最响的,但有媒体透露,中国妇女的工资和英国一样,在同等条件下比男性要低15%。
重男轻女的观念在老一辈是特别严重。平时我的爷爷就是老观念的人,于是我就调查了我出生时的情况。我的外祖母说:“妈妈在生我的时候,我被抱出来时大家挤着看我。大家说生了女孩,在外面等着的爷爷一听连忙掉头离去,连向里面探一下头都没有,生怕被大家笑话:他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孩似的。
据调查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刺激胃液分泌,胃酸过多容易感觉腹胀,降低食欲,而减少日常饮食摄食。若营养素摄取不足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学习效果、运动成绩、工作表现和身体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砂糖,会使体重增加、同时也易养成嗜甜的不良饮食习惯,牙齿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碳酸饮料有磷酸,磷酸会降低体内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及身高的正常发育,喝可乐的人易骨折。可乐中含有的咖啡因,咖啡因会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加速心跳及呼吸;会刺激胃酸分泌,伤害肠胃。长期饮用会上瘾,一旦不喝,就觉得浑身不对劲,无精打采或头痛。若长期过量饮用,便会有消化不良、头痛、失眠、神经质、发抖、易怒、心跳加速等慢性中毒现象。
在平时,他也这样。有一次,在吃饭时,弟弟拿着一瓶可乐在喝。我便斥声大骂,小孩子家不喝汤喝可乐成何体统。这时爷爷走了过来,开口便说:“喝瓶可乐又不要紧,你自己才不应该喝才对。你弟弟喝了又不要紧。”当时我听了这话十分生气,但他是爷爷于是我就没说他。
这年头,竟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正当我打算怒斥其观念陈旧时,朋友赶紧解释说,不是我重男轻女!生男生女,我一样都疼,只是男女真的有别!举个例子吧,如果生个儿子,就算他以后被抓进牢里关个二三十年的,出来后照样可以生个健健康康的大胖小子,可如果这情况发生在女儿身上,行吗?
这话还真把我问住了!男女平等,不见得就要抹杀男女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生育这件事上,男人从二十到六十,畅通无阻,不存在高危的问题。老来得子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可女人到底青春有限,过了三十五,就算能生得出来,自己也得仔细掂量一番,值不值得冒着大风险,去当一回高龄产妇?
生理上的差异,也必然影响到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不同态度。男人对待一段恋情,总显得比女人洒脱,分就分呗,天涯何处无芳草!可女人就小心谨慎得多,投入之前总要仔细掂量,再三斟酌。可不是,万一遇人不淑,谈个十年八年的再被人踹开,错过了结婚生育的黄金期,想找个好男人可就难了!可男人们就没这个顾虑,要不怎么说男女有别呢!
有些女人年轻时吃过亏,吃一堑长一智,之后对待感情难免就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味道。遇到一个看似合适的男人,免不了要再三思量,考虑可能出现的种种风险;因为吃过亏,也更懂得青春易逝,挑男人时不再是外貌协会,也不当拜金女,不要最帅最贵,只要最适合自己的那个。原因无他,这样的男人风险低,性价比高。
这样的举动,看在豪放女的眼中,难免显得瞻前顾后,名副其实的胆小女。豪放女们的座右铭是,人不轻狂枉少年,爱就痛痛快快地爱一回。可全身心投入一段仅靠感觉维系而完全不考虑现实风险的感情中,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狠狠地摔一跤。越是盲目冲动,受的伤就越严重,很可能摔了这跤,就再也没有能力爬起来。
相比较而言,吃过亏的女人们看似胆小,其实是对待感情的态度更为谨慎。正因为明白前路漫漫,暗礁不断,所以在起航前,先对这段航程做一个仔细的风险评估。当然,如果风险太大,不妨及时下船,明哲保身。而这些潜在的危险,对于那些在感情路上高歌猛进从未吃过亏的女人来说,之前从未出现在感情的字典中,自然也无从意识到。茫茫情海,一旦触礁翻船,再想上岸的希望可就渺茫了。
在印度的各个城市,重男轻女的现象都非常严重,即使是在很多贫穷百姓家这种情况也十分常见。他们在生下男孩之前,会一直生育,虽然不会在知道胎儿的性别后选择堕胎,但是这种隐形的堕胎方法更加加剧了印度男女比例的失衡。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印度的地位非常低下,所以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普通百姓,都会更加喜欢男孩。虽然提前鉴定胎儿性别在当地是违法行为,但是因为执法不力、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提前流产的现象屡屡发生。
(来源:文章屋网 )
失学女童为什么而失学呢?为什么失学中的女童比男童多呢?我认为有两种原因:第一,是因为家里没有钱而上不起学;第二,因为现在仍有一些家长存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父母觉得供女孩上学没有用,不如让她们在家里干活。
男童和女童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上学的权利,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就是那些失学儿童,每天看到其他同龄的孩子能够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而自己却在家里干活,这时会怎么想,多想让人帮一把呀!
现在,我们应该多多宣传,积极参与献爱心的援助计划。哪怕是一角、两角,积少也会成多。让更多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让更多的笑声在校园中回荡。
同学们,为了让失学儿童不再把上学当成梦想,请献出你的爱心,伸出你温暖的双手,来帮助这些失学女童吧。
那么,孩子的性别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否可以通过外力进行改变呢?
其实,决定生男生女的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染色体,它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人的染色体有23对,即46条,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它们与性别无关,男女都一样。真正决定孩子性别的,是余下的那一对染色体,又称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由两条相合的染色体组成,称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称为XY。通过女性提供一条X染色体,男性随机提供一条Y或X染色体,这样来实现配对。因此,生男生女是随机的,而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
注:有时也有例外,XY型并非男性,如真两性畸形,即在同一个人身上,既有男性的,又有女性的卵巢的现象。
理论上来说,要满足选择孩子性别的愿望,只需将分离为“X”与“Y”,希望生男孩时,就用“Y”与卵子结合;而要想生女孩时,则用“X”授精。
但是很遗憾,关于X、Y的分离,目前仅处于科研阶段,暂时还难以实现。至于民间的偏方、验方或所谓生子秘方,则毫无科学根据,有的甚至是骗取钱财为目的的“骗方”,切勿上当。另外,卵子受精瞬间,是男是女便已决定,怀孕之后通过服用“转胎药”来“变胎”也是骗人的。
行文至此,顺便谈谈男性的Y染色体。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有10%的夫妇患有不育症,男性不育占其中一半左右,而其中30%以上是由于遗传异常引起。
8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姐姐给我报听写,有一个词语我不会写,姐姐让我空着,我不愿意,就躺在地上耍赖。其实我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我想,我这样你总会告诉我怎么写了吧。我的叫声惊动了妈妈,妈妈快步的从房间了走出来,听了姐姐的叙述,生气了。“你给我起来”我听到了火药味。可是我没有起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胆子。我继续耍赖,并且大声叫喊着,抗议着。“起来”母亲的声音又高了几个分贝,我没有起来,却哭了出来,眼泪就随着我的眼角流出来,我甚至还能感觉到它是温热的。但是,这并没有博得母亲的同情,反而让她更生气。母亲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我甚至还没有站稳,母亲就伸出她的手开始打我,我感觉身上到处被打的很痛很痛,就用更大声哭喊表示我的抗议,一下子,一个家充满了我的哭喊声,和母亲的呵斥声,当然还有一些杂乱的声音,不过我并没有听清楚。我只是感觉自己温热的眼泪顺着眼角不停地流下来,我甚至没有顾上去擦掉它,就任它流,一直到一张脸上到处是水的痕迹。我想,那时侯我的眼睛一定红的像兔子一样。我以为母亲会停止责骂,让我继续听写,因为大人都那样,就喜欢看孩子哭。(那时候就是这么理解的)然而,母亲却用她的食指指着我的鼻尖,冲我喊着:“不许哭。”其实不也不想哭,也不想对母亲认输,可是眼泪哪里是说止就止的住呢?眼泪没有再流了,但喉咙里还是发出“唔唔”低沉的哭喊声,母亲扬起她的巴掌,重重的打在我的身上,再次重复“不许哭”。最后好像是我妥协了,也不知道是母亲打累了,事情最后的结局在我的脑海中也并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影响。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母亲的用意。那次,我好像是长大很多了吧。母亲告诉我小的时候她差了一点点就不能读书,而原因就是影响中华民族很多年的观念——重男轻女。母亲告诉我她生活的苦难上怎么熬过来的,告诉我她的童年。才明白,也许是因为母亲小的时候受够了重男轻女的伤害,所以她才要求她的女儿,不能小家子气,她的女儿要背负起责任,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要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顶起头上的一片天!我相信是母亲让我学会坚强,不要为了芝麻绿豆而落眼泪;让我学会了尊严,不能让自己变成小丑。
我想,或许就是那一刻,人生的含义让我读懂,同时也读懂了母亲对我的爱。爱可以有很多很多种,但母亲的爱被她深深的打在我的身上,是我身上无法抹去的烙印,是我脑海中无法忘却的回忆。
关键词:贫困县 农村女性 人力资本形成 制约因素
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总体水平低,加上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流动的单向度、年轻化、男性化,尤其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就业,严重削弱了贫困县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使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缓慢,有的贫困县农村人力资本形成在目前一段时间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究其原因,她们的人力资本形成缓慢是因为受到家庭、女性自我定位、职业流动差、政府投资不足、乡村干部及培训男性偏好等到诸多因素制约。
1.农村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够重视
从古至今,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是影响我国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尤为突出。一是因为在农村的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而在体力劳动方面男性具有天然优势。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男性,女性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有机会和能力进行教育投资的时候,首选男性,不重视女性教育投资也就成为自然。二是我国的婚居模式,是男娶女嫁,一旦成婚,女方嫁出,定居男方。在我国农村一直存在“出嫁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的观念,父母的养老主要依靠儿子、儿媳,因此,养女儿是帮别人养的,不愿在女孩子身上多投资,成为自然,成为习惯。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生男生女都一样”思想的宣传,农村家庭重男轻女思想有所改变,但是,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贫困县农村,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能把有限的资金投资到女孩身上的仍然不多,更不可能把女孩教育投资作为重点,农村家庭对女孩,对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仍然不重视。
2.农村女性自我定位制约
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女性自己的观念和自我从属定位。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次于男孩子的地位,是几千年形成的,人们已经习惯成自然。女孩子自己通常也认可父母事事以男孩为重,认可自己的从属地位,自然不会去争取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因此,很多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机会就在自愿或不自愿的情况下丢失,人力资本水平低就成为必然。女孩子成人后,嫁入男方,把自己定位于照顾男方父母、养育孩子、承担家务琐事的角色,即便有一定资金可以进行教育或培训投资时,首先并不会考虑自己。在没有孩子的时候,第一投资顺位是丈夫;有孩子之后,孩子是独一不二的选择,当然男孩子第一,女孩第二,在还有多余资金的情况也首先投资在丈夫身上,最后才会考虑自己。也就是,在任何时候,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但是,在贫困县农村家庭资金一直都是十分紧缺的,能保证孩子接受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就不错了,因为尽管政府这些年义务教育投资力度大,各个方面都有改善,但是,对于贫困县农村家庭而言,孩子接受教育仍然是一笔投资,加上孩子接受教育的相关机会成本,对许多家庭仍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因此,大多没有宽裕的资金进行自己的知识技能培养,自然制约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
3.繁琐的家务制约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相夫教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正是这种偏见,使得一些女性放弃了个人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生活空间早已不再局限于家庭,但这并没有改变女性在家务劳动中的地位,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农村女性,无论成年与否,都是家务事的主角。要打理好一个家庭,有很多琐事要做,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还看不出对家庭建设的贡献,自己没有成就,别人也不认为家务事有多重要。农村女性在承担农活的同时,还要长年累月的承担家务活,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严重受到影响,都极大地减少了用于提高自己知识技能的机会,即便能够有了一些机会,由于繁琐的家务,使她们无力、无心认真学习以提高自己。因此,繁琐的家务活制约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
4.乡村干部偏好男性
从普遍的情况看,中国农村妇女在乡村治理中人数少,地位不高。尽管国家通过政策法律干预、推动农村妇女进村委会,农村村委会选举结果表明,仍有相当数量的村委会是“和尚班子”。原因在于,首先,诸多原因造成客观上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比男性低;其次,人们在进行能力评价时往往偏好于男性,同等水平下,会认为男性强于女性;第三,乡村干的工作需要较强的谈判能力和社会资源调动能力,几千年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和习惯造成女性的谈判能力和社会资源协调能力弱于男性;第四,村民在选举乡村干部是更倾向于选男性,只有个别妇女精英能够成为乡村干部,等等。这在客观上形成乡村干部偏好于男性,减少了女性在乡村管理中的参与性,女性得到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少,外出参观机会,接触外界的机会减少,同样也减少了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机会。因此,乡村干部偏好于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
5.乡村组织培训偏好男性
由于农村的劳动生产形式,形成长期的男性主导地位,男性是主要的体力,尤其是重体力劳动者,也是各种活动决策的主导者,尽管如今大多体力强,素质较高的男性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中大多是女性,这种男性主导局面并没有改变,男性比女性强仍然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在农村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偏好于男性。无论是哪个层次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在对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存在性别歧视,偏好于选择男性,在接受经营管理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的比例很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性别差异。并且这种培训男性偏好不会引起矛盾,女性也不会认为不公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性能力提高以及潜能的挖掘,也限制了女性进入重要的领导岗位,乡村组织培训偏好男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因素之一。
6.职业流动相对狭窄对女性的限制
工作经验和职业变换是人力资本增加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农村女性的文化素质较低,选择工作的范围窄,人力资本增加的途径受到限制,决定了她们大多数集中在技能含量较低或先前从事过的职业中,改变职业地位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可能性明显少于男性,使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少于男性,造成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导致农村女性群体不能适时转向非农业,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农业劳动或者服务业的某些简单劳动。选择工作范围狭窄,流动受限制,获取工作经验和学习新知识技能的机会减少,影响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增加速度,制约其人力资本形成。从长远看,这还将影响到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非农化的转化。
7.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对成本高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的差异在于,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与收益主体可以不一致,而且同样的投资有时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人力资本投资属于长线投资,人力资本最初的投资要十多二十年,才能有所收益。加上本文前面提到的,由于婚居模式,女儿一旦出嫁就是别家的人,基本不承担父母的养老。因此,在父母看来投资女儿不划算,是一种支出,而不是投资;对于农村妇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由于她们不但要进行农业生产,还受到繁琐的家务、赡养公婆、抚养孩子等因素干扰,她们通常是家里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因此,在时间和资金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多数女性学习效果比男性差,相对成本高,即相同的投入,收获却比男性少;受就业、择业、用人等观念影响,农村女性就业面窄,投资之后难以得到与男性一样就业机会和收益,相对而言,成本就高于男性人力资本投资。这成为制约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增加的关键因素之一。
8.政府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尽管我国实行了多年的九年义务教育,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我国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就农村而言,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仍然不足,尤其是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很低。从“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接受九年以上教育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个百分点;8.8%的女性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比男性高21.9个百分点;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个百分点。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明显低。从文盲半文盲的性别构成来看,女多男少,并有增多趋势。在广大的偏远与贫困地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现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女性人口的文化素质低,女性文盲率高,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低,女童失学辍学率高,青少年文盲率有不断增大之势。只有政府增加贫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尤其是关注女童教育、妇女的各种培训经费投资,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存量。
9.贫困
贫困是制约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贫困,经济不发达,才会形成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女性社会地位不高;因为贫困,没有资金投资社会文化建设,社会文化不发达,文明进步慢;因为贫困,资金有限,才会选择将有限的资金投资男性;因为贫困,女性才会把自己定位为从属地位,放弃许多学习机会;因为贫困,具有相对较高文化和身强力壮的劳动力才会外出就业,使留守劳动力呈现女性化,加重女性工作负荷,弱化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效果;因为贫困,人力资本存量低,就业选择面才会狭窄;因为贫困,造成诸多因素不利于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之,贫困县女性人力资本难以形成,形成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不发达。由于经济不发达诱发和形成了许多制约贫困县女性人力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从表面看,这些因素比如家务琐事、女性自我从属定位、投资男性偏好等,似乎没有多大影响,也没有得到相关人士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然而,在贫困县农村人力资本实际投资活动中,这些因素确实干扰和阻碍了女性人力资本的形成。笔者撰写本文,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关注这一现实问题,消除这些制约因素,使贫困县农村女性人力资本能够得到改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筱红.以力治理、性别偏好与女性参与——基于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地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2.甄砚.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于宏,索志林.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J].现代商业,2010(5)
4.申薇.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人力资源,2011(3)
5.陆洋.中国农村女性经济参与的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6)
6.孙运宏.农村女性贫困问题研究综述[J].Theoretic Observation.2011(3)
关键词:印度妇女 地位低下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已然为事实,印度妇女紧紧的关系着印度的更好发展。印度虽已立法无数来保护印度妇女地位的权益,但收效甚微。印度妇女地位低下仍然表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原因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一直不高,甚至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没地位的人,在社会中也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众多的原因导致印度妇女社会地位低下。
1.政府政策软弱无力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已俨然成为事实,印度政府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去保障印度妇女的权益,诸如法律上的保护,如1929年颁布了《禁止童婚法》明确规定童婚为非法,1961 年印度通过“嫁妆禁止法”,则把在印度流传已久的嫁妆习俗宣布为非法。然而,现代印度的童婚和嫁妆在印度人民心中并没有消失。所以,印度法律严重缺乏执行力度。
2.宗教因素
追根到底看,印度教对于印度女性社会低下有着不可抹灭的重要影响。在著名的《摩奴法论》中,有着关于妇女所需遵从的礼教:“无论在幼年,成年或者老年,女子即使在家里也绝不可自作主张。女子必须幼年从妇、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她不得想要脱离父亲、夫主或者儿子,因为脱离他们,女子就使得两家声名狼藉。她应该总是高高兴兴,善于料理家务,收拾好日常用具,在花费上不松手。”从这个法典中可以看出,种姓制度通过压迫妇女,使其处于男性的绝对控制之下而存在的。正如王树英所说:“种姓制度是妇女地位低下的原因之一”。
3.教育因素
在印度家庭,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女孩一般上学的机会比男孩少。家庭优先让男孩上学, 而让女孩留在家里帮助料理家务或照顾弟妹。许多父母认为女孩子的任务是生孩子,做家务,知识对于女孩子没有用处,故而他们大多不太会送女孩去接受教育。正是由于这样,印度妇女大多不会有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卑微的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二.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表现
印度妇女在其人生各阶段都遭受了性别歧视:堕杀女婴、女婴营养不良、少年食物不足和健康问题、失学、成人后就业机会不平、婚后家庭地位低下。
1.堕杀女婴。男优女劣的观念就被以宗教的方式加以肯定,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杀女婴现象时有发生。印度人认为儿子能传宗接代,故儿子其地位也要比女儿高得多。并且婆罗门教认为,只有通过儿子奉献的祭品,去世的的祖先才能最终解脱,升入天堂。正是在这种宗教思想的影响下,才使得印度杀女婴、堕女胎的现象屡见不鲜。女婴如果被生下来后,由于营养不良、照顾不周等原因,其死亡率也很高。
2.高昂的嫁妆。《摩奴法论》中规定到:“她们应该受到父亲、兄弟、夫主及伯叔的礼遇和装饰,如果他们求多福。妇女受礼遇,天神就欢喜;妇女不受礼遇,一起法事就白做。”印度教徒认为结婚是妇女获得解脱的惟一手段,因而必须尽可能多地陪送礼品。故也有些家庭希望通过丰厚的嫁妆来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位。甚至一些男子会因谁家的给的嫁妆高,男子就答应同谁家的女子结婚。嫁妆制度就这样开始流传开来。由于嫁妆所引发的祸也时常发生。印度的新闻媒体经常报道到,由于嫁妆问题导致新娘或年轻妇女自杀,或因为嫁妆不能满足夫家要求而被活活烧死。“嫁妆死亡率”一直在提高。
3.童婚。童婚的盛行应该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济方面原因。“有种风俗,姑娘年龄越小,给男方的东西就越少”。女方为了避免高昂的嫁妆,故在孩童时期就为其找到婆家。二是宗教方面的原因。在印度教徒心中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不是如何教育培养女儿而是把女儿早早的嫁出去。三是原因。四是“女儿年幼时,绝对听从父亲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发生女儿成年后违背家长的意愿而自由恋爱的事”。由于“童婚的流行,一害个人,二害国家,危害极大。女孩过早结婚、怀孕、生育、不仅影响健康,而且因为年龄幼小分娩而造成死亡”。
4.寡妇的痛楚。一是萨提制度,即寡妇在丈夫死后应自焚殉夫。寡妇被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因为他们的罪孽深重才导致丈夫死亡,所以在丈夫死去后,妻子自焚殉夫。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忠贞与热爱,可以维护死去丈夫的名誉,也可以消除自己的罪孽而使自己升入天堂。二是寡妇改嫁困难。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寡妇改嫁。如果寡妇要改嫁,那么她就可能会被驱除出种姓。这也使得大多的寡妇只能望而却步。三是,寡妇的生活困难。由于社会上对于寡妇的歧视,寡妇大都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许多寡妇都以苦力为生,她们的工作量与报酬不能成正比。更不乏一些寡妇以乞讨为生。
5.的无奈。一般来说是贫困与饥饿迫使妇女出卖自己的身体,选择了作。寡妇是印度社会中来源之一。寡妇们或为了生计,或为了摆脱家中对她的歧视和虐待而做了。一些低种姓的男人因为负责累累,无力偿还,被迫把自己年轻的卖到妓院抵债,待她们青春已过,再用低价赎回。
6.女性人身安全无保障。路透社近日的调查显示,在女性安全方面,印度的危险程度在全球排名第四。首都新德里则被称为“之都。外出工作的妇女和女学生都很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7.就业问题。“大多数印度妇女从事的是收入低、地位也低、单调而重复的劳动,例如农活。”印度职业妇女不仅在就业职位上受到歧视,还受到了工资上的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印度妇女大多工作时为了贴补家用和勉强维生,她们大多没有太长远的职业发展前景。
三.改善女性地位低下的措施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已经成了困扰印度前进的一大障碍。印度妇女的健康、就业、安全问题都需要得到改善。要想改善印度女性地位,笔者试着从教育、技能培训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法律政策。印度近些年也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来保护印度妇女的权益。例如,1956年通过的印度教徒继承法,1961年通过的嫁妆禁止法,可是这些政策大多如流水般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印度应该提高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切实保护好印度妇女的权益。
2.教育政策。印度女性缺乏正确的知识储备去与这些不公平的现象做出正确而有效的抵抗。“女青年通过接受教育可以避免包办婚姻,感情纠纷和嫁妆等与她们有关的纠纷。提高妇女教育水平不仅仅对提高妇女地位有重大的影响。“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是关系到减少人口增长、减少贫困和提高整个民族健康水水平的大事。”
3.经济政策。印度妇女不仅社会地位低下,经济大多也贫困。针对这一现状,印度应该对这些妇女进行经济上的援助,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不仅如此应该免费提供一些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妇女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贫困问题。
四.结论
印度妇女地位低下表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印度妇女面临的一些问题也正是印度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印度现代化的进程,让印度在成为世界强国中步履维艰。印度社会要健康快速发展,正确有效的提高印度妇女的地位迫在眉睫。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印度社会问题, 必须在政策上真正的落实保护妇女权益,必须全面的提高妇女地位,给予印度妇女普遍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从而自觉地自强自立,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 真正改善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Jason Burke,”India gang rape: six men charged with murder”,2012年12月,http://guardian.co.uk/world/2012/dec/29/india-gang-rape-six-men-charged-murder.
2. D?拉德哈?德维,M?拉文朗:“印度妇女的就业问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85年第1期。
3.郭洪纪:“印度文化中的独特取向与怪异现象”,《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4蒋忠新译:《摩奴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5.李小溪:“印度妇女权益问题浅析”,《南亚研究》,2001年第2期
6. 邱永辉:《现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7王树英:《南亚印度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性别失衡 女婴命运多舛
莫迪总理表示“每1000名男婴的诞生应该有1000名女婴对应”,然而印度目前的实际情况却与此要求相差甚远。根据统计结果,1961年,印度每1000名男童对应的女童数为976名,处于一般认为的合理标准950以上。随后每10年女童的统计数字便逐次递减,直至2011年触目惊心的914名。在最重男轻女的旁遮普邦,每1000名男婴对应的女婴只有798名。由于男婴和女婴的出生比存在较大差别,导致许多印度乡村和城镇里都缺少新娘。为了满足需求,拐卖和绑架妇女的事件常有发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此发出警告,印度男女比例失衡的趋势正极度恶化,未来的社会隐患可想而知。
重男轻女的现象一般在教育落后和生活贫困的地区会比较严重,但印度的情况却反了过来。作为印度比较富裕的地区,哈亚地区的女性正在逐年减少。拥有8000人口的什姆哈村地处德里以北128公里,条件很好,电灯、学校和医院等一应俱全,然而男女性别比例更加失衡,每10个孩子中只有三个是女孩。由于女性严重不足,致使男性成年后找个对象难上加难。该村现在找不到对象的小伙子超过200人,至少有20名年轻男子因为在本地找不到媳妇,只好从很远很穷的地方娶回个老婆。
印度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究其原因在于广泛的选择性堕胎和杀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项报告称,20年来共有1000万印度女婴被堕胎或刚出生就被父母杀死。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称,印度每年有50万女性胎儿在性别检测结果出来后即遭堕胎,平均每天比正常数少出生7000名女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我认为这是一种国家危机。”印度妇女儿童发展部长雷努卡・乔杜里说,“男女比例失调不但使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一个百分点,而且还造成不少社会问题。在哈里亚纳邦,出现过四兄弟同娶一名女子的荒唐事。”
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滥杀女婴之风盛行,导致许多乡村和城镇里都缺少新娘。女主角卡尔基到了出嫁年龄,她父亲向男方提出10万卢布(大约合1.16万元人民币)的聘礼,谁知一家人出了50万卢比(大约合5.78万元人民币),让卡尔基做他五个儿子的老婆。卡尔基嫁过去后,受尽,遭遇悲惨,被戴上镣铐关在谷仓内。这部影片描绘了印度性别歧视带来的恶果,获得威尼斯影评人大奖。
针对人工流产和杀死女婴等丑恶现象,印度政府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禁止性别检测法案》。然而该项法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变成了一纸空文。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一心想要儿子的家庭想方设法和不良医生联手“合作”,将胎儿性别检测转入地下。如果孕妇希望了解婴儿性别,会找到她熟识医生开的小诊所,在B超前私下塞个红包给对方。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给孕妇发一颗糖,蓝色的糖是男孩,粉色的糖是女孩,一切尽在不言中。因为诊所有给病人发糖果的习惯,所以执法人员很难找到违法证据。
执行不力的《反嫁妆法》
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了印度人的生育观,“但愿你生个女儿”成为咒骂男人时最刻薄的一句话。女孩子生下来要为她筹集一大笔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一旦添了一个儿子,那就意味着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许多家庭都想生男孩。如果生了女孩父母就愁眉苦脸,比家里死了人还难受。加尔各答商人波达的妻子一连生了五个女孩,他一气之下将她们全部勒死。面对警察,他居然回答说:“谁让她不给我生儿子?我付不起嫁妆,丢不起这个脸。”
在印度,一个新娘的嫁妆起码要15万卢比,是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的四倍。一个女儿的嫁妆,全家不吃不喝至少得攒上四年。如果有好几个女儿,那非得倾家荡产不可。成婚那天,男方会邀请诸多亲朋好友来热闹。客人不但不必送礼,相反可以得到女方送的一个红包。如果参加婚礼的男方亲朋好友人数众多,那么女方父母的负担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女方提供的嫁妆未能满足男方要求,新娘就会遭受挨饿、家庭暴力和被迫与娘家人断绝联系等非人待遇。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丈夫甚至伙同家人迫使妻子穿上一种涂了石蜡的易燃纱丽服,将其点燃活活烧死。而对外谎称,是妻子做饭时不小心烧着了自己。虽然杀妻属于犯罪行为,但因为精心策划巧妙伪装,加上社会舆论并不谴责,所以一般惩罚都不是很重。
嫁妆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印度政府为此于1961年制定了《反嫁妆法》。根据这项法案,给予和接收嫁妆均为违法行为,判处当事人六个月至两年监禁;妇女因丈夫或其亲属非法索取钱财和贵重物品而受到骚扰或虐待,丈夫或其亲属将被判处三年监禁并处罚金;妇女婚后七年内因嫁妆问题被丈夫或其亲属骚扰甚至虐待致死,丈夫或其亲属将面临七年甚至终身监禁。
然而《反嫁妆法》从未得到有效的执行。上世纪80年代初,因嫁妆不足烧死新娘的惨剧平均每天发生五起。2000年有6995起,2007年升至8093起,2010年达到8391起。这只是官方公布的数字,仍然有不少未统计在内。至于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伤害的,则不知其数。在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妇女地位低下是嫁妆问题造成的。
受害女性投诉无门
在印度,严重的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在印度的日常英语中,有一种“戏弄夏娃”的说法,就是特指包括从口头性骚扰到性袭击在内的各种。印度平均每三分钟发生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钟就会发生一起案。新德里2010年有报案的案高达402起,平均每天一起以上,是印度性犯罪最严重的主要城市之一,被舆论讽刺为“之都”。
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的,要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监禁,并处罚金;发生孕妇、奸未满12周岁、两人以上等情形,处十年以上或终身监禁。但在具体执行时,却往往审判的时间长而且量刑较轻。许多案一审就是五六年,犯罪分子一般也就是判入狱两到三年。在哈里亚纳邦,一名14岁的女孩被一名警官性骚扰,其四年后被迫自杀,而罪犯直到20年后才被定罪。他被判入狱六个月,在支付了1300卢比的罚金后被保释出狱。
在印度警方看来,案多数是因为“女人不小心”,而非“男人的责任”,认为“穿着时尚、拥有男朋友、泡吧、喝酒、与男人一同工作都有可能是案发生的主要动机”。新德里警察局局长尼拉吉・库马尔甚至说:“妇女们晚上不应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