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产养殖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水产养殖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现阶段,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为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技术。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根据获取信息的尺度和获取信息的属性,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可分为知识挖掘技术,传感网络技术和遥感技术三个方面。
1水产养殖的信息获取技术
1.1知识挖掘技术
众所周知,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比如查阅文献、参考养殖日志、问卷调查等等。当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到信息后,就会进行信息录入,再经过知识挖掘这项技术,转换成计算机的应用和它的自动识别。在水产养殖业中,此项技术应用研究较早,现阶段在水产养殖信息化技术领域应用成熟。
1.2传感网络技术
可以应用水产养殖传感网络技术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鱼类和它们的行为参数辨别,这种传感技术使用的传感器主要以鱼的种类以及鱼类的其他相关特征作为基础;第二种是水环境的参数,应用于这种类型的水产养殖业传感器是一种水质传感器,其主要特性是化学特性。
1.3遥感技术
同参数信息获取的技术相比较,应用水产养殖信息化的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的水质参数非常有限,但是此项技术却能实现区域的信息采集,通过结合该地区的地理信息,实现多种信息的获取。遥感技术能对水产养殖实时信息进行合理的预处理,为未来多种更加先进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产养殖业发展信息化技术现阶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渔业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设施养殖的前提,也为其他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信息获取的方式
水产养殖业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由人工获取发展到自动化获取,能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获取的缺点。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参数变化具有多元性和周期性,发展信息建模的方法和参数处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与此同时,发展传感技术也对智能化、集成化获取信息的程度不断提高。
2.2信息化技术应用
信息化技术应用主要是指信息获取的精度、广度以及质量和范围的不断提升。随着各项技术在水产养殖行业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它们的不断发展也同水产养殖特性越来越紧密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提升水产养殖业基础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且保证了水产养殖业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2.3信息处理方法
未来信息处理方法将向着智能化以及多元化和模型化的方向发展。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对于信息处理中传统的方法更加高效,准确率更高,并且解决了水产养殖业的多种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种模型,使其更加多元化。
2.4养殖管理决策的改变
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的发展使养殖管理的决策向着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信息化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现代科学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使水产养殖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的养殖系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控制方法,向着现代模型控制方法开始转变,从而使管理更加高效。
2.5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思维及技术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业中越来越重要,伴随着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深入,信息化的本质和它的规律也越来越明显。注重信息化思维以及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高新技术和养殖流程的结合,使它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且不断地提高了科技转化能力和应用水平。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水产养殖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产养殖业是当前水产养殖者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现阶段,部分水产养殖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有一些技术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中,应强化关键技术,使信息化高新技术与水产养殖紧密结合,共同优化。
参考文献
[1]胡金有,等.水产养殖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趋势[J].农业机械学报,2015(7):251-263.
[2]高月红,等.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4(2):72-74.
[3]李亮斌,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养殖水质重金属监测组网系统设计[C].“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与学科创新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化,然而水产品的物流信息系统并不完善和全面。 特别是在一些交通不太便利和科学技术水平不太发达的三四线城镇以鄱阳县为例,鄱阳湖最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鱼类产业在当地也算是支柱性产业但同时在水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存在众多的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十分落后,问题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当地的水产品物流市场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水产品物流信息不通畅上游渔民和下游消费者都无法准时获得市场信息。
1.2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历程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冷链物流开始逐渐萌芽,冷链物流的主要对象是肉类,家禽和水产品类为保障市场供给适应季节性变化与合同计划调运,我国主要产地与关键城市构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和水运冷藏船相连,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超市连锁业的为销售市场需要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使用各式先进冷柜零售终端,冷链物流逐步开始配备与完善,一些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现代冷链物流也开始在我国出现和发展,步入21世纪以来,在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生鲜冷链物流再次被推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高度。
2 上饶市水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1鄱阳湖水产品发展的现状
江西省鄱阳县境内水情稳定,水况丰盈,渔业发展迅速,鄱阳县现可养殖水面接近65万亩,另外还拥有鄱阳湖适度捕捞面积111万亩。这几年来全县水产产量产值同比都成递增态势,经过不断地进步发展,这些年陆续涌现出一批省,市,县行业龙头企业,对该县水产养殖的产业化,规模化,生态化起到了推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全县渔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的鄱阳县水产养殖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2.2鄱阳湖水产发展面临问题
没有引进专门的冷链运输车,导致很多鱼类等水产品由于在运输过程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由于普通的交通工具在运输过程中车厢的温度会随着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增加而不断上升,没有安装智能化的温度监控系统导致渔类等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水产品由于车厢内温度过高,环境闭塞,氧气不足而死亡,给渔民和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鄱阳县水产品生产比较零散、混乱、集约化程度比较低,鱼类产品的需求量时空差异较大,比如在产品运输方面,大部分渔业生产商自己运输,由于市场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不确定导致很多运输车出现空车运输的现象非常严重,空车运输运输成本增大,车厢的利用率低。
当地鱼类水产品销售方式单一,仅仅依靠传统的线下交易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得其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浪潮,市场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小,竞争力不断下降。
3 改进措施
3.1优化水产品运输工具
由之前的普通货运车变成专业化的冷链运输车,并在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冷链运输车上有各种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物流信息化的设施为水产品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提高水产品的存活率,GPS定位系统可以让渔民和终端市场准确的掌握水产品到达的具置,及时掌握信息,及时的做好下一步措施,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3.2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合理化资源配置
引进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冷链物流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发展的柔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较为齐全的物流信息系统化系统从运输,储存,到配送的全套的完善服务系统,节约渔民或企业自己购买物流信息设备的成本和销售风险,从而保障渔民的切实利益并且有利于鄱阳县渔业走向规模化的生产增加渔民的收益。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单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积极行动,由局长牵头、各股站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组, 就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并结合我县水产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更新等工作实际,边学习边调研,采取走访、座谈、书面征询等多种形式,深入干部职工、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通过调研活动,一方面了解到广大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形成推动我县水产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查找出不少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一是有资源优势。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9万亩,其中:水产养殖场两个,面积3.9万亩;水库8座,面积0.55万亩;池塘面积4.55万亩;而精养养殖户仅拥有水面2.2万亩,占总养殖水面的24%。还有6.8万亩待深度开发。
二是具有发展绿色水产品的优势。9万亩水面80%为天然水库和塘坝,生态条件保持良好,无工业区、无污染,特别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区塘坝发展冷水养鱼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
三是具有发展旅游业和休闲渔业的优势。二龙潭水上观光别具特色。8座水库风景秀丽,山区塘坝乡土风情浓厚。对发展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渔业和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不利因素
一是水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没有形成规模。科技含量低,没有成型的养殖场,在鱼池、塘坝中大多数均无路、无井、无电,养殖条件原始,与外地相比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天养鱼。
二是养殖户思想观念陈旧。延续传统的方式养殖(粗养),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全县基本上还保持着鲤、鲢、鲫老三样。生产的效益差。
三是资金短缺。农民缺少资金的投入,制约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精养生产模式的推行。
四是没有真正列入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如何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开发**名、特、优品牌,这一问题应引起县、乡领导、农业部门及农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五是典型不突出,牵引能力弱。在多年的水产养殖业发展中,没有形成让农民学什么、看什么,怎样发展的典型,使农民盲目,不知道怎么干。加之外出学习、引进外地经验不够,影响水产业的探索和发展。
六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水产业科技力量薄弱,对农民的技术指导不到位,农村水产科普面不广。
二、发展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1 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和类型
1.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1 病害种类多。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1.2 耐药性强。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1.3 流行范围广。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1.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1.2.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1.2.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1.2.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2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3.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3.1.1 溶解氧(DO)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
3.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3.1.2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 1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优秀;当BOD5 在2~3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良好;当BOD5 >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3.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4 治理措施
4.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4.2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4.3 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水域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不符合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真正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缺乏对水产养殖的监督。
参考文献: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深耕于海洋苗种产业的壹桥苗业,已经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与巨大的规模,并树立起具有独特壹桥企业文化内涵的品牌优势。在水产养殖行业的源头,公司守望着一种责任,而在资本市场漫漫长路中,壹桥苗业更将与广大投资者同行。
产业链顶端的先行者
中国海域辽阔,海洋国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这是一片神奇的海洋,也是巨大的财富,更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空间。而在海水养殖产业链条中,海珍品苗种业无疑是位于最顶端,是整个产业链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亦是整个产业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海珍品苗种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最终影响海水养殖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根据FDA(世界粮农组织)统计,良种对养殖产品单产增加的贡献率已经达到25%,美国等发达国家甚至达到40%。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无论是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还是养殖效率、养殖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都依赖于苗种业的相应发展。
壹桥苗业看到,因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国家一再出台扶持政策,使渔业发展重心倾向养殖,并把生态养殖和名优养殖列为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政策的支持使壹桥的未来发展拥有了强大的起飞条件,历经海珍品养殖五次大的发展浪潮后,摆在中国海珍养殖企业面前的,无疑是一个海珍品养殖、海珍品消费的爆发期。
壹桥苗业还看到,虽然我国海珍品苗种业发展迅速,总育苗水体已达1500万立方米,产值达45亿元,但与超过100亿元的潜在市场需求相比,育苗企业可拓展的市场空间非常之大。
黄渤海中的明珠
黄渤海,从来都是制造并演绎海洋经济和财富故事的地方,也从来都善待她的耕耘者。普兰店湾,渤海湾的一个美丽内湾,一个天然的海洋生物繁殖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珍品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之一,壹桥苗业的养殖基地正位于这里。这是壹桥菌业引以为豪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公司深知,对于一个海珍养殖行业中的苗种企业而言,这种优势所昭示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中国海珍品养殖的重心主要在辽宁、河北、山东,上述地区完全处于壹桥苗种的辐射半径和销售范围中。
壹桥苗业的产业链全部由海珍品苗种的繁育及养殖组成。目前,该公司已掌握了虾、扇贝、蟹、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的工厂化育苗及中间育成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化繁育经验并使之成熟。仅2009年,公司虾夷贝苗产量达163亿枚,海湾贝苗产量61亿枚,海参苗产量6200万头,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1%、8.71%和0.78%,均列全国第一。此外,他们还拥有公司发展所必须的海洋资源储备,现有海珍品苗种繁育水体6万立方米,同时拥有海域使用权面积6400余亩、租赁海域面积1741亩。
多年来,壹桥苗业极为重视苗种繁育研究和亲本引进工作,采用了杂交育种、遗传育种等现代技术,产品质量在同行业居前列,积极推进我国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的提高。公司生产的虾夷贝苗、海湾贝苗出苗时间早,个体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性状优良,“壹桥”品牌已广为海珍品养殖企业所认同和接受。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壹桥苗业无论是规模上、技术上等等各个方面,在行业内优势都已经十分明显,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该公司经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积累并掌握了一整套海珍品育苗的成熟核心技术,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由于规模优势,壹桥苗业在良种扇贝等产品上拥有定价权。
水的因素是育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壹桥对水的处理与要求已达到非常苛刻的程度。经过十年的发展,公司已建有100亩自然沉淀过滤池,每天检验过的海水须经三层自然过滤,然后再到传统的浮阀过滤,将海水受污染的风险提前阻于水体之外。这样的过滤能力,是大多数育苗企业所不具备的。
上市迎来新机遇
1.1渔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先后在盐津、大关、水富等县成功开展彭泽鲫、斑点叉尾鱼回、南方大口鲶等鱼类网箱养殖技术示范;在威信、镇雄、彝良等县开展虹鳟、裂腹鱼等名优品种冷流水养殖技术示范,到2012年全市已发展冷流水养鱼6hm2。积极推广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稻田生态渔业技术,稻田养鱼面积从2002年的506.67hm2发展到2800hm2,建成“100个3.33hm2(50亩)连片‘塘田结合、鱼田两用、稻鱼双赢’养殖示范村”,编写了《稻田养鱼技术手册》,印刷发放13000余册。
1.2渔业安全生产形势良好
切实抓好渔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等工作,全市未发生一起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了渔船生产、渔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开展重大节假日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督查、指导养殖场、养殖户安全用药,切实加强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2年协助农业部完成对昭通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次例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总体合格率95%。开展渔业污染源普查及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确保渔业水域环境安全及养殖户生产安全。
2渔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2.1优势
2.1.1区位优势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之称,处于昆明、成都、贵阳、重庆等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辐射的交汇点,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使得昆明、成都、重庆、贵阳位于昭通市水产品运输8h辐射圈内,便捷的交通为鲜活水产品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市场优势一是国内大宗水产品供求基本平衡,而对名特优水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给昭通市名特优鱼类养殖带来了商机。二是省内市场。云南省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14.79kg,比全国平均水平(39kg)低24kg,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110万t以上。三是昭通市市场。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为3.55kg,要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缺口有6.5万t以上,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有20万t以上。四是周边市场。与昭通市相邻(邻近)的四川、贵州、重庆2012年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分别为14.72kg、3.88kg、18kg,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昭通市发展水产养殖市场空间广阔。
2.1.3资源优势1)气候资源优势。昭通市气候类型属亚热带、暖温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1.4~20.9℃,气温最高的巧家县年平均气温20.9℃,金沙江、横江、白水江、关河、赤水河等流域及海拔1000m以下的低矮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昭阳、鲁甸、镇雄3县区及境内海拔在1500m以上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2℃以下,为热带鱼养殖、温水性鱼类养殖、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物种资源优势。据调查,金沙江上游自然分布有114种鱼类,其中,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和胭脂鱼,有重要经济鱼类长吻鱼危(江团)、岩原鲤、大口鲇、黄颡鱼、齐口裂腹鱼、中华倒刺鲃等几十个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开发价值。3)电站库区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水能资源富甲云南,电站数量多,到2020年辖区内将形成2.67万hm2左右宜渔水面,其中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水库将分别形成6700hm2、5300hm2、1.13万hm2宜渔水面,横江流域和牛栏江流域规划及在建的中、小型电站水库将形成3300hm2宜渔水面。4)冷流水资源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0.2m3/s以上的冷水资源合计有100个流量以上,比较适宜开发的有40余处,常年水温12~16℃,水质良好,适宜开展冷流水养殖,可开发建流水养殖池66.67hm2以上。5)稻田渔业资源优势。全市适宜发展稻田养鱼面积1.47万hm2,立体分布明显,气候环境多样,具有发展多品种、名特优水产养殖的条件。6)水库资源优势。到2020年昭通市建成的小Ⅱ型以上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将达到4400hm2,其中纯灌溉供水水库面积2000hm2。在各县区均有分布,水质良好,适宜发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同时在纯灌溉水库可适度发展网箱养殖。7)休闲渔业资源优势。昭通市境内水库、城郊池塘、丘陵众多。有巨型电站水库3座,小(Ⅱ)型以上水库172座,规划及在建水库45座,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若干处,具有发展集库塘养殖、休闲娱乐、餐饮服务、观摩体验、旅游观光、科普宣传等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的丰富资源条件。
2.2潜力
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加快发展、充分挖掘潜力,可使昭通市渔业形成以电站库区、冷流水养殖为主,稻田、池坝塘、水库养殖为辅,大鲵养殖为特色,加工、服务为推动力的发展格局。通过8年的努力,力争到2020年养殖面积达到3.91万hm2,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8万t,渔业产值达到35.18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54.6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使渔业成为振兴昭通市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2.1养殖潜力1)电站库区渔业。在2.67万hm2电站库区水面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每年可回捕7200t,产值可达2.9亿元;在库区水面设置网箱66.67hm2,产量可达6万t,产值可达18亿元。2)冷流水养殖。到2020年建成66.67hm2冷流水养殖场,主要养殖虹鳟、鲟、裂腹鱼等名特优鱼类,总产量可达2万t,产值可达8亿元。3)稻田、池坝塘养鱼。目前,已发展稻田养鱼2800hm2,预计到2020年发展到6700hm2,总产量可达5000t,产值可达1亿元;到2020年完成标准化池坝塘改造1333.33hm2,产量达到1.2万t,可实现产值1.8亿元。4)水库养殖。到2020年将形成水库(不含电站水库)水面面积4400hm2,适宜开展放牧式生态有机养殖,产量可达2000t,可实现产值0.4亿元;同时在纯灌溉的2000hm2水库水面可按照1∶1000的比例设置网箱1.93hm2,产量可达1700t,产值可达0.34亿元。5)大鲵养殖。目前,昭通市获得大鲵驯养繁殖证的养殖户(企业)有11家,获得经营利用许可证的有1家。养殖户(企业)现有种苗数量1万尾左右,从2016年开始,每年可生产5~6cm大鲵子二代苗种6万尾,产值2400万元;到2020年可经营利用子二代商品鲵5万尾,产值1.5亿元。6)苗种繁殖。在水富县建设“长江上游特有、名优鱼类繁育基地”13.33hm2。在巧家县改扩建以罗非鱼为主的热带鱼苗种场13.33hm2。在威信县建设以鳟鱼、鲟鱼为主的冷水鱼良种场6.67hm2。全市改造苗种培育池6.67hm2。到2020年年产苗种达到4亿尾,实现产值1亿元。
2.2.2加工潜力1)饲料生产。建成一个中型饲料生产基地,年产常规鱼饲料6万t,名特优鱼饲料2万t,实现产值4.5亿元。2)淡水鱼加工。逐步引进加工企业,到2020年鲜鱼年加工能力达到2万t,实现产值4亿元。
2.2.3服务、流通潜力1)休闲渔业。到2020年,在三大电站库区建成游览观光型休闲渔业基地4个,实现产值2亿元;在大、中型水库周边建成饮食服务型休闲渔业基地20个,实现产值1亿元;在城郊山、水、田园风光优美的地点建立集餐饮、垂钓、休闲娱乐、水产科普为一体的小型休闲渔庄200家,实现产值1亿元。2)流通。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率按20%计算,流通环节可形成附加值7亿元。
3存在问题
3.1经费投入及政策扶持不足,装备缺乏,设施条件落后一是扶持政策和投入资金较少,支撑渔业发展的项目少,财政资金对渔业的投入力度不够,渔民用于扩大再生产资金缺乏来源渠道。二是财政每年拨付的人头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投入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无检疫监测、防疫设备和设施,不能正常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渔政执法等工作。三是设施条件落后,水产技术推广条件建设的投入总体较少,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基本没有专项投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3.2机构队伍不健全,技术支撑不足昭通市现行的渔业机构,从市级到县(区)实行的都是一套班子、几块牌子,技术推广人员除承担渔业技术推广外,还承担渔政执法、渔业船舶管理和疫病检疫等工作,政事不分,影响工作效率。全市现有渔业管理机构12个,实有人数75人,其中,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15人,仅占从业人员数的20%,部分县区甚至无水产养殖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力量极其薄弱。
3.3缺乏社会资金参与渔业开发昭通市渔业发展前景好,潜力大,但缺乏政策引导及政策优惠。养殖户对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其中,库区网箱养殖开发力度不到1%,冷流水资源95%以上尚待开发利用,资源闲置较多。
3.4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总体上看,能够辐射带动全市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水产品还是原字号经营,渔民还是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往往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水产养殖小、散、弱的现象十分突出,规模化效益不能体现,渔业占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比较少,水产养殖质量标准意识、行业自律、市场开拓、品牌意识等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
4建议
4.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一是把渔业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谋划,培植成昭通市的骨干产业。二是建议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来扶持渔业产业发展,用于支持渔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渔业科技创新、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作,对渔业苗种生产、新品种养殖试验和良种引进给予财政补贴。三是建立渔业发展考核机制,把渔业发展规划、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水产品质量安全、渔船安全和招商引资等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4.2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渔业机构队伍,配强渔业站编制及专业技术力量。建议市渔业管理站及电站库区及冷流水养殖重点县(区)渔业站增加编制;渔业发展重点乡镇,有条件的成立渔业管理站,没有条件的在农业综合服务站设置渔业管理职能,并安排专人负责渔业工作。二是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强化技术服务,积极引进和培养渔业及相关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渔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创新水产科技服务模式,建立一批水产专家大院,确立“专家大院+项目+企业(协会)+基地+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及文化素养。三是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和现代渔业新技术,建立健全水产技术推广、病害防治、水产质量安全和渔业信息服务等渔业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提升昭通市渔业科技水平。
4.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进入昭通市开发渔业。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渔业资源开发方式,如一个电站库区由一个企业或业主进行开发,冷流水资源以县区、江河流域或片区为单位打包进行招商引资开发等。二是高度重视,每引进一个企业或项目,要成立专门的推进领导小组,由专人跟踪服务,营造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的投资环境。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将全市渔业资源进行汇总,编辑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通过宣传册、互联网、电视、报刊等进行大力宣传。四是将招商引资工作、渔业资源开发与库区移民转产转业结合起来,引导库区移民参与渔业资源开发,对移民开展相关技能培训,鼓励成立渔业专业合作社,切实将移民转为渔民。
4.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根据实际制定出台渔业发展优惠政策。对利用弃水、山泉水、冷流水和水库、电站库区等开发渔业的个人或企业,应大力支持。发改、农业、扶贫、国土、移民等部门在安排“菜篮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国土资源整治、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安置转产等项目时,要尽量向渔业倾斜。将稻田养鱼、新建渔业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等纳入国土资源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给予扶持。对新建、扩建水产养殖场用地,享受农业用地政策;对渔业生产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生产标准收费;金融机构加大对渔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涉农信贷投资向渔业倾斜。
饲料或是养殖水体中的益生菌被养殖生物所摄食,进入肠道后,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促生长因子,产生各种酶类并提高消化道内消化酶的活性等,芽孢杆菌能产生具有高酶活性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同时还能产生能降解饲料中复杂化合物的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且其代谢产物中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类物质,有助于养殖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14]。多数水产无脊椎动物以体表坚硬的钙质或几丁质外壳作为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物理屏障,但一些病原体仍然可以通过创伤和摄食等途径突破这道物理屏障;与脊椎动物不同,虾蟹、贝类等水产无脊椎动物是开放式循环系统,体液中也没有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因而不具备复杂的特异性免疫系统,主要依靠血细胞和体液因子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来提高其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15]。肠道黏膜面积巨大,约2倍于皮肤表面,不仅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每时每刻黏膜都要接触大量病原体,担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包括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和有关细胞、分子成分,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溶菌酶、抗菌肽等,可抵御细菌、病毒和毒素从消化道入侵。黏膜免疫主要是通过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发挥免疫抑制作用[16]。益生菌在肠道黏膜免疫作用中发挥重大的功效。当外界条件恶化导致消化道疾病时,有益微生物菌群与肠黏膜构成肠道生物屏障受损,并可能导致其他的疾病发生。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取得竞争优势形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生长,恢复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和增强免疫力的效果。Gibson等发现,中间气单胞菌对大多数贝类和鱼类的病原菌有抑制作用[17]。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取得竞争优势的机理主要有3点:①竞争附着点:通过对体内固定位点的竞争,使益生菌自身在体内占到优势,降低病害菌的数量和密度,这可能是益生菌进入体内后发挥的第一个作用[18]。②竞争营养物质:益生菌进入肠道后与病原菌争夺有限的糖类、有机酸等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繁殖,减少有病原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抑制其生长繁殖。③分泌抑菌物质:益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分泌多种抑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过度生长及外来病原菌的入侵,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益生菌除了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生长来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通过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增强其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益生菌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力,刺激干扰素、活性氧、溶酶体酶和单核因子等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从而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机能,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8]。
2益生菌在水产无脊椎动物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Kozasa[19]于1986年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此后,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的研究迅速发展,益生菌对虾蟹、贝类、海参等无脊椎动物的应用研究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益生菌既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养殖动物,不会出现耐药性菌株,更没有残留或污染等副作用。从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饲料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此外,还可以作为水质改良剂,能有效改善养殖水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减少养殖动物发生病害的机率。目前应用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菌(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酵母菌(Saccharomyces)、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等。
2.1在虾蟹类养殖中的应用
国内外对益生菌在虾养殖上的研究比较多,表1列出了目前研究的简要现状.姚东瑞等用3种微生态制剂河蟹池塘养殖水体进行原位净化研究,单独和组合处理的池塘养殖排放水水质均优于未经微生态制剂处理的对照组,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化学需氧量降低51.97%~54.26%、氨态氮含量下降41.77%~44.94%、总磷含量下降40.00%~43.33%、悬浮物含量减少78.81%~80.01%,具有良好的原位净化效果[10]。
2.2在贝类养殖中的应用
沈文英等在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提高三角帆蚌消化酶活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指标活性,促进蚌体生长;最适添加水平和间隔时间分别为1.0×106CFU/mL和15d[31]。张信娣等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研究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9]。刘丽等的研究表明,在皱纹盘鲍育苗生产中,添加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液能提高皱纹盘鲍的成活率、壳长、壳长日增长量,并能提高酚氧化酶,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免疫指标[32]。王芳等从海水中分离出一株红假单胞菌属菌株RPD-1,将其应用于菲律宾蛤仔育苗中,结果显示,该菌株不仅能提高菲律宾蛤仔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还能显著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33]。
2.3在棘皮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益生菌在棘皮动物中应用的报道常见于海参养殖。阳钢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泼洒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制剂对水体和刺参肠道内菌群结构和丰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在106CFU/m3、108CFU/m3泼洒浓度下有效提高刺参的生长速度、降低刺参生长的个体差异[34]。田功太等在海参养殖水体中添加益生菌,研究表明,益生菌能显著增加水体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透明度。其中添加益生菌原液4×109CFU/m3的试验箱效果最好,氧化还原电位和溶氧分别平均增加3.39%和26.20%,试验池塘的氧化还原电位、溶氧和透明度分别平均增加8.38%、18.58%和54.67%[11]。
2.4在其他水产无脊椎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除以上常见的水产无脊椎动物外,益生菌在卤虫、轮虫等水产动物中也有报道。Murillo等利用蜡样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菌的体外分泌物都对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两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在轮虫养殖水体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轮虫数量,并能减少弧菌数量[35]。Ahmadnia等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对卤虫(Artemiaurmiana)的影响,结果表明,益生菌显著增加了卤虫的长度和肠道中芽孢杆菌的数量,能提高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最有效促进卤虫生长、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用量是104、106CFU/g[36]。
3益生菌应用于水产无脊椎动物养殖所面临的的问题与前景
3.1存在的问题
由于益生菌在水产生产中应用较晚,相关研究起步也较晚,在应用研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有一些问题。目前关于益生菌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明确,益生菌在水体和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的情况仍存有很多困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很多应用于益生菌制剂的菌种在稳定性方面存在缺陷,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及长时间存放对菌体活性的影响很大;益生菌菌种不足,目前已确认可作为生产用的益生菌只有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双歧杆菌等少数菌种;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及益生菌的抗药性引发的安全患,这些都是发展益生菌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3.2发展前景及意义
关键词:水库渔业;发展现状;水利经济;展望
中图分类号:DF41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库的功能是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和养鱼,水库渔业是不影响水库发挥主体功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水库综合效益的新兴产业。水库渔业是水库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水利经济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渔业发展现状
(一)水库渔业产量迅猛增加。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走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水产品需求,扩大了水产品出口,而且为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渔民的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二)水库渔业养殖技术不断创新,品种趋于多样化。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迅猛,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逐步提高。如在超过北纬45°,冰厚达1.0-1.5米的高寒地区河蟹的养殖成功,就是在水库率先突破的,并因此带动高寒地区实现了河蟹养殖产业化。(三)水产品贸易持续增长,远洋渔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得到迅速的发展,优势水产品的出口市场已基本形成,除日本、韩国、香港等传统出口市场外,对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有较大的增长;形成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市场格局。远洋渔业特别是大洋性公海渔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入渔船数和企业效益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四)水库渔业发展出现危机。如:我国水库中天然饵料有60-80%未被利用,水库有近30万公顷的可养水面未进行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不断加大。政府将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对捕捞渔船进行大规模压减。这对渔业资源的养殖养护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加大了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万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水库渔业的意义
(一)水库渔业是节地、节能、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渔业。无需耗费水资源和其它能源,高综合利用,减少了挖地养鱼,并解决了一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水库渔业成为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二)水库渔业高产带动灌区农作物高产。大量投饵、施肥增加了水库营养盐和有机物质的积累,远远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可使灌溉型水库营养增加,提高营养类型,改善水稻的质量,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水库渔业还保证了我国粮食的安全,减少了挖地养鱼,节省了用于鱼饲料的粮食,同时保证了人口食物的质量安全。
(三)对鱼类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危害天然鱼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一方面网箱养殖增加了鱼病发生的几率,尤其是爆发性鱼病有可能使养殖水域内天然鱼类资源遭受危害甚至灭绝,另一方面,通过基因工程培育的鱼类逃出后与天然鱼类进行繁殖将引起天然种群的种质退化,而外来物种逃出后可能对水域中土著鱼类种群的生存构成威胁。
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如过度的网箱、拦网养殖等渔业活动影响水库供水、航运等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防止水环境的污染。
水库渔业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分析我国的资源现状,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生产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发展我国的水产养殖业,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从资源的潜力来讲都具有较好的条件。但仍然有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既要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又要实现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还要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水库库形、生物组成、营养化程度决定生产模式和生产规模,争取利用发展水库渔业经济减轻、改善单位亏损。
(二)在协调水库主体功能的前提下,按水库的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水资源敏感性、代表性对水库进行分级开发与管理。并建立水库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库渔业活动进行实时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防范措施。
(三)积极开发设施养殖技术,发展高效养殖业。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优良品种开发。我国的工厂化养鱼始于工厂化育苗,大多数海、淡水的鱼、虾、贝、藻的苗种基本上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淡水工厂化养殖成鱼也有一定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一般单产在50kg/m2以上。海水网箱养鱼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海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但主要是抗风浪能力较差的小型网箱,集中在风浪小、水流缓的水域进行养殖,导致养殖密度过高,水质环境恶化,病害频发。今后要积极开发可控制程度高的集约化、高密度养鱼技术,重点研究海、淡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解决相关的养殖工艺、水质控制和净化处理、增温、自动控制等工艺及设备;开发10m等深线以外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以及高密度养殖海区环境改造和水质改善技术,开发相关的养殖工程设施和自动控制技术,增加对养殖条件的人工控制能力。
(四)实施水库渔业资源保护,划定禁渔期、渔具渔法及捕捞强度,保持经济鱼类及非经济鱼类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不同渔业类型取得不同渔业许可,以养殖为主的水面办理养殖许可证,作为合法权益的保证,以捕捞自然鱼为主的水面办理捕捞许可证,作为生产许可,捕捞限额由水利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水域的资源状况逐年下达。
(五)在水库生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针对各类型水库的生态特点制定科学的渔业规划,规范渔业增养殖方式与规模,合理开发渔业资源,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技术服务与指导,促进水库渔业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六)完善承包经营体制。养殖水面承包经营实行招标投标。最好实行风险抵押承包、买断经营权,这都是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创新和完善,经营风险由牵头人和职工承担,既可以增强经营者的责任心,又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招标投标制度,操作上透明、客观,水库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杜绝腐败和。
(七)实施科学管理,明确水利渔业的管理主体,明确划分水库水面的渔业类型。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水库渔业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位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水库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体,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体系,水库渔业仍然是一门新的科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结语
水库渔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要坚持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利用水域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尊重客观规律,保护生态平衡,有效而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域和渔业资源,走无公害、绿色、有机鱼产品生产之路,水产养殖业必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谷雪芬;张欣;万紫锦;王文福.发展水库渔业,促进生态养殖[J].河北渔业,2008,10.
[2]鲍广栋;王文阁;刘战军;林治宝.水库渔业必须坚持生态养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水利渔业,2004,1.
关键词:水产动物;益生菌;肠道菌群
1水产动物益生菌
1.1常见水产动物益生菌种类
目前,常见的水产动物益生菌种类仍较少,主要集中于乳酸菌(Lacticacidbacteria)、芽孢杆菌(Bacillus)及其酵母菌(Yeasts)等[5-7],应用于水产动物的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蛭弧菌等[8-12]益生菌也有少量研究。这些水产动物益生菌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或降解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环境、提高水质的效果。
1.2水产动物益生菌作用机制
水产动物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免疫作用[13-14]、抑菌作用[15]、营养作用[16]、酶作用[17-19]及降解作用等,其中,免疫作用、抑菌作用、营养作用及酶作用与畜禽动物益生菌的作用机制类似,但降解作用有着显著不同[20]。水产动物益生菌通过加快有机物分解速率,释放游离氨基酸和葡萄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并促进浮游动物生长,同时自身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进而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21]。此外,水产动物益生菌还能够直接吸收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或在一定程度上降解有毒物质,显著减少淤泥形成,正向调节水质[19]。
2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形成与组成
2.1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形成
一般认为,刚孵出的水产幼苗肠道内并没有相关菌株定植,当它与水接触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会优先吸附在肠道内,逐渐形成肠道菌群。Sugita等[22]在1985年最早报道了罗非鱼(Oreochromismossambicus)幼鱼孵出后的20~60d便建立好肠道菌群,并推断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水体、水底沉积物或其他鱼类的粪便。Gatesoupe等[23]也有类似报道,表明细菌可通过水产动物口腔进入肠道内,甚至在水产动物第1次开始摄食时部分菌株就可以成为肠道内的优势菌。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通过鳃进行呼吸,通过口腔摄取食物,所摄食的饵料以及水体环境中接触到的细菌进入机体内部,适应一段时间后定植于肠道内,进而影响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形成。
2.2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组成
水产动物肠道菌群分为正常菌群和过路菌群2类[24]。正常菌群由固有细菌组成,有规律地定植于鱼体肠道内,在正常情况下对鱼体表现不致病,对水产动物机体有益无害且为必需,益生菌则为正常菌群之一。不同海水、淡水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由不同种细菌组成,并且所含细菌数量也并不固定,细菌种类及数量会随养殖时间、食物组成、主要食性、饥饱食状态及生活环境等发生变化。经大量研究表明[25-33],海水水产动物的肠道细菌种类主要为芽孢杆菌属、弧菌属及肠杆菌属,肠道细菌数量稍多一些,为106~108CFU/g,而淡水水产动物的肠道细菌种类则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主,肠道细菌数量基本为105~107CFU/g。
3益生菌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近些年来,在水产养殖上研究较多的益生菌为乳酸菌及芽孢杆菌,这类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调节水产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等作用,集中体现在服用益生菌后水产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增多,致病菌减少;同时,也有大量文献均通过研究益生菌对水产动物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变化,如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一氧化氮合酶(NOS)等,以探究水产动物益生菌对其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3.1乳酸菌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水产动物乳酸菌主要包括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及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等。尹军霞等[34]研究表明,乳杆菌、双歧杆菌均为鲫肠道的正常菌群,将益生菌制剂投喂给鲫后,肠道内好氧菌数量极显著减少,而乳杆菌数量呈极显著增加,结果表明乳杆菌能定植于鲫肠道从而有效改善鲫肠道菌群组成。同样嗜酸乳杆菌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肠道内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生长,且能通过提高SOD、ACP及AKP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来增强机体免疫力[35-36]。周晓波等[37]在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投喂给罗非鱼后,其试验结果与投喂嗜酸乳杆菌结果相似,罗非鱼肠道内乳酸菌显著增加,同时大肠杆菌数量减少,说明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可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进而改善肠道微环境。Pirarat等[38]将鼠李糖乳杆菌作为添加剂拌饲投喂给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发现其肠道绒毛高度、上皮内的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增加,肠道益生菌数量显著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肠道的免疫功能[39]。Nikoskelainen等[40]研究发现,105CFU/g饲料水平的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可有效调节虹鳟肠道菌群平衡,使肠道内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数量增加,同时有效抑制部分水产病原菌。
3.2芽孢杆菌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除乳酸菌外,芽孢杆菌也是水产动物常用的益生菌。李桂英等[41-42]先后于2011年和2013年将添加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firmus)等的饲料投喂给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消化酶活性并正向调节肠道菌群数量,使肠道内优势菌群及细菌总数均呈升高趋势,同时提高血清中SOD、ACP、AKP及NOS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周慧慧等[43]从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肠道内分离出益生菌并鉴定为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发现肠道内弧菌数量相对减少,而益生菌数量增加;仿刺参血清中LZM、SOD及ACP等免疫酶指标上升,表明益生菌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并能在水产动物体内定植,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孙盛明等[44]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投喂给团头鲂幼鱼,发现其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均有所提高,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显著降低,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刘波等[45]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ncheniformis)饲喂给异育银鲫后,发现芽孢杆菌和乳杆菌等益生菌数量明显增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Salmonella)等致病菌不再黏附、定植,有效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唐杨等[46]也有相似结论,在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后饲喂给凡纳滨对虾可改变对虾肠道菌群组成,降低肠道内弧菌数量。
3.3复合型益生菌对水产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
近年来,复合型益生菌的应用日益增多,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肠道细菌数量、调节水产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等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何伟聪等[47]研究发现,持续投喂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复合型益生菌能够显著改善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的肠道菌群组成及数量,枯草芽孢杆菌属好氧菌,在进入肠道后会消耗大量氧气,有利于厌氧性的嗜酸乳杆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二者在增殖过程中互相协同,维持了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胡毅等[48]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其投喂添加单一芽孢杆菌及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发现复合型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善效果更好,饲料中添加益生菌能显著降低肠道中的弧菌数量,从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潘雷等[49]将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的饲料投喂给大菱鲆后也得出类似结论。Bogut等[50]发现,投喂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及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制成的复合型乳酸菌饲料后,鲤的生长加快,饲料转化率提高。沈涛等[31]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能显著改善草鱼的肠道菌群组成,使有益菌数量增加,有害菌减少。赵倩等[51]发现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枯草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中药制剂能显著影响鲤的肠道菌群结构,鼠李糖乳杆菌中药发酵制剂参与的肠道菌群最丰富。孟霄鹏等[52]将类芽孢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成复合型饲料投喂给凡纳滨对虾,发现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益生菌可明显改变对虾肠道的菌群组成,降低弧菌总数,进而提高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