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中仙子范文

水中仙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中仙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水中仙子范文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第2篇:水中仙子范文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复杂性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0-0137-02

国务院负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委员会,在其召开的第三次会议时就明确了在2013年要使南水北调的中线一期工程完工,并且预计在2014年的汛期后实行通水。到2013年中旬的时候,南水北调中线的一期工程其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了百分之九十,能够依照着预期的目标完工。要怎样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以此来保证水资源能够被可持续的使用,这对于受水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支撑作用。南水北调的中线一期的工程其水资源的调度,不但有所有调水工程都具有的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多目标等复杂性,同时还有很多更加复杂的特征,这些都需要我们对中线的水资源进行调度的对策尽快研发出来。

1 南水北调工程的复杂性体系

1.1 南水北调工程的系统性工程布局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是长距离的跨流域,以及特大型的一项调水工程,因此对其进行调度的相关管理的任务就显得十分的艰巨。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其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的陶岔渠首次进行引水,总线路长达1432千米,其工程横跨了黄河、海河、淮河和长江四大流域,并且还穿过了永定河、漳河和沙河等705条河流,其总干渠跟大量的江河、沟渠以及铁路、公路等相互交错,共同布置了河渠交叉的建筑物、渠渠交叉的建筑物以及路渠交叉的建筑物,其中具有控制性的建筑物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物等共计1796座。

1.2 南水北调工程的多元性供水目标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其主要面向的是北京和天津、河北和河南这4个省份、18个省直辖市以及118个县提供其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向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与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等相关战略的提出所进行的鼓励,京津冀等地区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增加,尤其是环渤海的经济区域,其已经被列入到了我国的重点开发区域

之一。

战略位置的不同、市场化的融资潜力的不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同,以及水资源其禀赋的不同,都使得水资源在市场配置与行政配置方面的依存度所造成的差异在不断扩大,从而使中线工程的水资源的调度其复杂的程度更加的严峻。

2 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方面的复杂性

2.1 南水北调不确定性的天然来水

中线工程横跨了我国不同的气候区,这样就使得降水与径流都出现了丰枯相交变化,并且其年际的变化很大,从而导致丹江口的水库其上游的来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就会使水源区与受水区其不同的来水丰枯组合对于水资源的调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水源区的汉江流域,其降水量逐渐成呈现出了南多于北、上游多于下游的分布特点,而受水区多年的均降水量与汛期的降水量都很明显的比水源区的要少,可是其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其干旱的指数相较于水源区要大

很多。

2.2 南水北调水源区复杂的水源调度

在南水北调中线的建设工程通水后,整个丹江口的供水与水库发电等功能位置都发生了相对置换,这对于汉江集团来说,在其利益方面具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丹江口水库必须优先满足汉江中下游的优先用水,因此其在水资源综合调度方面,就必须服从统一的调度方案。而有关于水量调度的指令,则是由长江水利的委员会来负责,同时也负责对丹江口的水库进行防洪的工作。

2.3 南水北调受水区复杂的水资源调度

对于受水区的年度需水量的预测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是受水区的实际年度其来水的准确性很难预测;其次是处于规划阶段的需水量在时间与条件上的局限性,以及各个省份所采用的节水的相关制度的不同等因素,都会造成受水区的年度需水量有着很大的不确

定性。

受水区与水源区的来水丰枯的组合对于调度受水区的水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受水区与水源区的年度来水都比较集中,需水的时间和来水的时间相互不匹配。

在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进行通水以后,对于受水区的水资源的配置格局进行调整有可能会引发很大的利益冲突。而想要使压采地下水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此外,对于长期被挤占的生态与农业用水的退还,还需要建立全新的协调水量的机制。

3 南水北调工程的复杂性管理

3.1 南水北调工程多层次性的管理体制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是一个有着多层次性的管理机构,其中包括国家负责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与相关的其他一些部委、地方负责水行政的主管部门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部门、中线的水源公司与干线公司、地方的负责运行的管理结构、自来水公司于水利用户以及流域机构等。

3.2 南水北调工程交叉性的管理内容及其方式

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在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了供水与防洪、发电与航运、对水污染的防治以及对于水的生态所进行的保护等多方面,在这期间,行业与行政的管理、资源与资产的管理、工程与企业的管理都广泛的交织在一起。

中央政府要保护丹江口上游的水源与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这样才能够尽最大可能减少调水对于汉江其中下游用水所造成的影响。而水源区的地方政府要保证汉江其中下游的发电与供水、航运与生态效益都不受到

影响。

4 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对策

4.1 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建立

要细致地对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其管理与运行体制框架的设计思路进行理清,同时还要处理好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继续管理与运行的机构,以及不同的范围、层级所进行的管理结构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国有的资产监督的管理委员会和水利部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流域机构和水利部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各个省负责水行政主管的部门和水利部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负责中线的项目法人的干线公司于水源公司很水利部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要初步的提出中线工程调度水资源的管理框架的方案。

4.2 南水北调工程水量调度体系的合理制定

对中线工程多层次性的利益相关者其合理的诉求要进行细致的梳理,同时还要合理的制定调度水量的可行性的方案等与其相关的技术支撑,其中主要包括:制定调度水量的方案;制定调度年度水量的计划;制定应急的预案。

4.3 南水北调工程保障措施的研究

我们还需要对水价的形成体制、对地下水的压采规定力度的加大等相关的方面进行完善,同时还要对相关的保障政策的研究进行强化,切实的把各个相关单位在调度水量中的关系进行理顺,从而使矛盾与冲突的发生几率有所减少,进而才可以保证工程能够良性的运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度水资源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同时也为其他的调水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 吕东辉,张郁,郭佳宁.基于实验经济学的南水北调水市场机制的实验设计[J].水利经济,2012.

[2] 张郁,吕东辉,苏明涛.南水北调中线水市场机制的实验研究[J].水利经济,2012.

[3] 吴少华,薛伟.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闸站监控系统初探[J].中国水利,2012.

第3篇:水中仙子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需求 管理 水利现代化

我国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在许多方面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使在解决这些问题当中存在较大难度。因此,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中国水资源需求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对水资源管理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水资源需求管理,是现代水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水利的关键所在。

一、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管理现状

1949年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开发利用水资源,治理水旱灾害。这一时期,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采用分级、分部门的管理模式。按照行政区划在各级政府设立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水利、电力、农业、建设、矿产、环保、交通等部门之间划分水资源管理职能。例如,水利部门负责农村水利和防洪,建设部门负责城市供水,矿产部门负责地下水勘察,交通部门负责航运、航道建设和管理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往往只重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利益而忽视水资源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忽视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且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出现了连续干旱,我国北方和许多沿海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水污染日趋严重,有些城市和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增加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导致水资源的无序开发,用水效率低下,不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水法》,提出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即“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但从10多年的实施情况来看,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1998年以后,中央政府实行了机构改革。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水利部和建设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地质矿产部之间进行了职能的调整,本着一事一部的原则,基本上把水资源的统管职责划归水利部门。但由于种种原因,水资源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基本格局尚未真正改观。

2.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水资源问题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特别是水资源需求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影响水资源问题主要原因,它们包括:

(1)水资源管理政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未能形成良好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

(2)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关系不顺,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管理模式并未形成,也难以形成;

(3)水资源权属管理滞后,水权制度尚未形成,影响水市场运作和发展;

(4)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与贯彻不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未全面实施;

(5)用水方式落后,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水浪费和污染并存;

(6)水资源管理仍处于粗放、落后状况,缺少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抑制不合理的水资源需求、缓解水供需矛盾、防止生态环境系统持续恶化的有效途径。

二、水资源需求管理概述

1.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需求管理是近年来国际上正逐渐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由于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尚未有统一的解释。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概念进行引申,水资源需求管理一般来说可以理解为:为了抑制由于水资源需求增长所造成的用水矛盾加剧、生态系统破坏和水环境容量衰减,促进水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与高效可持续利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宣传等一系列手段,而进行的涉及水行政管理者、用水户及水经营者三大群体的综合系统性行为。

其中“水行政管理者”是指政府决策者、政策制订和执行者、代表政府行使职能的规划和管理者;“用水户”是指水的终端用户以及对问题关注的公众,包括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各行业用水部门、具有社会效益的生活及公共用水者、具有生态环境效益的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水经营者”是指水服务提供者,包括水利工程开发者、各级趸供(售)水经营管理者(非终端用户)、废污水处理经营管理者等。因此,所有受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利或不利影响的群体,即所谓利益相关者,都是水资源需求管理行为的主体。

水资源需求管理涵盖了水资源综合管理与需水管理,即在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将重点加强需水管理,强调从整个流域的观点出发,从源头到终端用户全过程对需水进行管理,达到可持续的供需平衡。

2.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可持续性原则

水资源需求管理模式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意味资源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维护子孙后代对其利用的权利。可持续性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经济、财务的可持续性、技术可持续性、运行可持续性、体制可持续性、资源基础与健全环境的可持续性。

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所以,水资源需求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而人们又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进行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3.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活动

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水资源管理中的法律法规、管理机构体制、经济效益与调节手段、社会需求与利益相关、机构能力建设以及有关的科学技术手段等。这些内容特别需要围绕水权、取水许可制度、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三个方面的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我国早期的水利管理主要强调工程管理,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考虑全面的水资源管理,重视对过度需水采取控制措施。我国现代的需水管理大约始于1982年。当时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开始显现并不断加剧,山西省尤为突出,因此率先开始对水资源的需求采取控制措施,通过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中央政府也逐渐加强对需水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尝试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1985年国务院94号文件《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198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及后续的《水利产业政策》,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建立取水许可制度,逐步加快了需水管理的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各项法律、规章、制度,修改国务院(1993年)第119号令《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在竞争用水激烈的地区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调整水价,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建立鼓励用水户参与管理用水者协会组织,建立经济自立灌区,变革水管理体制,进行各方面的能力建设等。从2002年开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正式启动,其别强调了对水资源的需求管理和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社会水行业的各项活动,配合制订水行业的各种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开展水资源需求管理领域中的工作,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并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例如,参与水行业的国际协作网络组织——全球水伙伴,成立中国地区技术咨询委员会,多次举办有广泛代表性的研讨会,推进各部门、单位、团体、社群的协作、沟通,加快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步伐。

4.水资源需求管理与现代水利的关系

“现代水利”或“资源水利”,是以水资源需求管理为基础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达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水利”和水资源“需求管理”分别与“传统水利”和水资源“供给管理”相对应。过去,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人们一般倾向于开发新水源、扩大供水,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要求,总的来说需求不受约束,即所谓的“供给管理”。但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方法日益显露出其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例如,在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黄河断流、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北方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面积扩大、沙尘暴危害加剧等等。人们开始认识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于是开始把目光转向水资源的需求方面,即所谓的“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要求有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公众介入,有足够透明度的决策和管理,科学的水行业战略规划,以及强调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正性与有效性等。供给管理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反映了人类从畏惧、崇拜自然的远古洪荒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强烈要求主宰自己命运的思想;而需求管理则侧重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倾向于抑制人类过多地向自然界索取,尽量约束人类本身过度膨胀、只顾眼前利益、损害环境与生态系统的种种不适当需求。

在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过程中,做好水资源需求管理是关键。只有约束人类对水资源无限制的需求,对有限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水问题,真正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实行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措施建议

1.水资源需求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水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在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1)如何改善水资源与环境的管理;

(2)如何缓解水资源短缺、用水竞争激烈、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的矛盾;

(3)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4)如何防止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普及推广节水减污高效的用水方式;

(5)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水管理体制,对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做到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开源节流并重,强化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在国际上,面临日趋严重的水问题,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频繁举行水问题方面的国际会议,实施各种水管理项目,采取行动,帮助各国政府解决水与贫困问题。因此,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都为中国推行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实现水资源需求管理的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逐步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

(1)健全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形成完善的法规体系和政策监督机制。立法规划既要体现新的治水思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中心,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加强水资源需求管理,应该修订水法规体系,突出重视水资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高效使用和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有关水权、水市场的法律法规内容,用法规推动水管理体制的改革。

(2)理顺水资源行政管理体制。理顺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中央、流域、省、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划清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界限。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真正形成“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格局。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中还应当重视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认真总结以往在部门之间进行协调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对如何建立这种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3)加强取水许可制度改革。理顺取水许可制度管理体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权属管理,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申请报告的审批制度;建立水资源使用权转让制度;维护生态水权和环境水权等自然水权。

(4)加快建立健全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与合理的水价体系,有效抑制低效用水和水污染严重的用水需求,建立起鼓励节水减污、高效用水的激励机制。

(5)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管理水资源。采用诸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系统、水资源定额管理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管理学等各学科知识来为水资源管理服务。

第4篇:水中仙子范文

中国的水贫穷到什么地步呢?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第5篇:水中仙子范文

注释

①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

②霄汉:此指天空。

③似白虹饥涧:意为像白虹吞饮涧水一样。

④玉龙下山:喻瀑布从山顶奔流而下,如玉龙下山一般。

⑤晴雪飞滩:意为瀑布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落在沙滩上。

鉴赏

《水仙子·重观瀑布》是乔吉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小令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即景抒情,移情于景,奇思妙想,连用一系列的比喻,自远而近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胜景。

前四句写远眺,远处瀑布倾流而下,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把天比作织机,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后五句写近景,写走近瀑布后的感觉。作者自远至近,已经靠近瀑布飞流的石壁,来到清溪汩流的滩头,感到飞沫飘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气逼人而觉得衣服太单薄了。同时,看到阳光照耀下的几千年不停息地飞泻而下的瀑布,不禁对永恒的大自然肃然起敬。作者身临其境,不仅看,而且还进一步去感受,去体验。

第6篇:水中仙子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未来发展

1概述

1.1水资源概述

大部分人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存在着模糊性,他不仅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可以利用开发的天然水源,它也包括存在的自然界里,可以被利用的水,如:大气水、再生水、大陆水和海水等,同时也分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关于合理配置的水资源,主要具有可持续利用的特性,其水质和水量可以满足现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可为将来创造可持续利用、生生不息的水资源。

1.2合理配置

按照国家的规划技术大纲,其中有关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义,其主要内容为:通过对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的遵循,并在特定的区域范围或流域内,按照相关的资源配置规则和市场经济规律,采用对生态环境质量予以保护和改善的措施,和对有效供给予以保障,对过度需求进行抵制的手段,对可利用的水源进行合理、科学地调配。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对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予以保证和促进,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在地理空间、生产力布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以及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着竞争,都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2相关理论和技术应用

2.1相关理论

合理配置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不仅能够满足当下的资源需求,同时对后代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不造成危害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会对水资源泉起到有利的保护作用,但同时也会消耗一定的水资源,因此必须从以往的对生态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不予以重视的情况,向优先保证生态环境用水转变,从传统的给水配置模式转变为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需求进行统一合理配置转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分析研究主要采用的有大系统理论、不确定性理论,多目标规划理论以及动态规划理论。因为此研究课题具有不可试验性,同时具有动态过程的多变性,因此存在着不少的限制条件。在大系统理论中运用系统动力学,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研究,只具有较大的和潜力;在不确定性理论中,通过应用模糊优化模型的方式,对水资源的最佳分配方案进行确定,并通过动态层次分析法,对水资源的系统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多目标管理模型对,系统态势,目标间的竞争以及冲突性进行了总体的把握和规划,对社会水资源,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联合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的配置方案;动态规划理论运用地下水量和地表水的模型,采用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模拟技术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2.2技术应用

资源的合理配置技术主要有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决策支持的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支持的决策系统共同组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对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问题进行解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运用,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的定量研究,目前主要应用于数据存储、查询、获取、管理等初级阶段,其应用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3存在的问题

3.1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

根据目前的水资源情况分析,水质恶化带来的问题超过了水量匮乏的问题,目前水量问题还可以通过河流水位调节来解决,而对水质进行优化配置的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对生态环境予以保护和改善,资源利用实现良性循环。

3.2水资源动态规划的忽视

在配置中没有充分应用动态规划原则,可利用的水资源具有动态变化性,如果进行水量分析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没有进行动态协调,则确定的可供水量存在偏差,可能对区域发展规模存在着低估的情况,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3大系统理论应用的忽视

但对水资源的规划利对水资源泉系统的自身开发利用更为重视,没有运用经济规划、社会研究等方面手段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传统的方式的有效性未予以重视,造成了对产业发展的制约,配置规划方案与社会、经济系统不能互相融合,缺乏实用性。

4模型的实用性缺乏

通过研究方法制作出来的模型,对于决策者的愿望不能真实的反映,只利用高新技术以及数学公式,追求模型的结果,但是却无法保障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5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未来发展,国内外相关人士都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从经济、人口、环境、资源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的层面,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提高。面对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对原有的合理配置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进行合理配置时不仅要对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予以衡量同时还要对经济价值进行权衡,将社会、自然、经济作为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关注和分析,对其发展的极限和程度予以科学的考虑,按照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率。目前使用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预测预报、空间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方面还缺乏先进的技术应用,GIS具有信息化、高度综合化、计算机化等功能可以实现预测、分析、管理、评价等辅助决策功能。随着此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应用方面的深入,使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使水资源系统的动态、科学化,随机、智能化管理得以实现。在合理配置管理系统中,多目标、大系统、多级优化的整体研究集成管理模型是针对非线性、复杂性高的水资源系统的有效解决方案,比如模型间的通讯可以通过交互技术予以实现。另外具有动态跟踪和不受线性约束的系统动力学方法也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机会对系统进行改善,同时不追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可以在多方案中,通过对相关参数的修改,选择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对资源、人口、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予以清晰反映,所以此研究方法在未来的合理配置研究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7篇:水中仙子范文

【关键词】 所得税会计; 资产负债表观; 利润表观

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目前已在我国全面执行。

在这38项具体准则中,第18号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由于该准则制定时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新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原有的建立在利润表观下的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相比,不仅在概念、特点和核算程序上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在基本理念上也发生了本质的区别。这一处理方法的转变,是较为完全体现资产负债表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一个典型,也是我国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

一、所得税会计的涵义及成因

所谓所得税会计,通俗地说,就是研究如何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的差异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所得税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之间存在差异所致。会计收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的总收益或总亏损,一般就是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总额;而应税收益是指按照税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计算出来的一定时期的应税所得。会计收益是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得出的,而应税收益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相对独立,二者规范的对象不同,体现的要求也不同,往往存在差异,所以分别依据其计算的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正是由于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存在,所以产生了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的所得税会计。

二、资产负债表观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涵义

资产负债表观又称资本维持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与其相对应的是利润表观,在利润表观下要求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把收益的确认和计量作为准则规范的首要内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成为收益确定的副产品或者说过渡产物,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

“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从理念角度要求不追求虚假利润,要求将企业的发展落在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在这种理念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应当按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再根据这些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而由其变动来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认为只要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符合真实公允原则,所得税费用会计信息自然真实可靠。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的递延税款账户更富实际意义。其特点是: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表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的,其计算公式为: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新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

(一)计税基础方面

旧准则以损益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上以及时间上的不一致,将其差异区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来计税,在确定计税基础源于利润表项目 体现了损益表观。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余额不一致,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根据暂时性差异来计税。计税基础源于资产负债表项目,体现了准则制定时以资产负债表为出发点,把资产、负债的确定作为首要规范的内容,遵循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二)会计处理方法方面

损益表债务法在核算时,首先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应交所得税;最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倒扎出本期递延税款。在核算时以首先确认利润表中的所得税项目为重,递延税款仅仅成了平衡报表的一个数据,既不代表一项负债也不代表一项资产,体现了利润表观的基本理念。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按照根据税法调整后的会计利润计算应交所得税;然后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最后倒扎出所得税费用。这种会计处理方式认为,只要资产和负债的会计核算符合真实公允原则,所得税费用信息自然真实可靠。在核算时以首先确认资产、负债为重,是遵循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

(三)对收益的理解方面

收益概念在所得税会计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此派生出的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概念是所得税会计研究的出发点。

资产负债表观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包含在收益中,产生了新的盈利模式,即收益=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而利润表观下的收益只包括已实现的收益。

在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利润与适用税率相乘直接计算得出的,而本期会计利润是已实现了的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只包括了已实现的利润,是利润表观的体现。

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当予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收益的计算包括了递延到以后期间的未实现收益,符合了资产负债表观的全面收益观。

(四)“递延税款”账户内涵方面

在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从时间性差异出发,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视作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确认为不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递延税款”借项和贷项。在这里“递延税款”项目更多地扮演了起平衡作用的余额项目的角色,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要素。

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其站在未来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的角度,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账务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量。这也是资产负债表观的具体体现。

(五)在计提减值准备及信息披露方面

新所得税准则规定,对于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求在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价值复核。如果企业未来期间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税利润可供抵扣,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而原有的利润表债务法无此规定。

在利润表债务法下,“递延税款”以借项和贷项抵销后的净额列示,而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除非有准则规定的两种情况,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账户都要单独列示,以便体现为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

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讲,上述两项规定更重视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利义务,而不仅仅是列示一些数据,这其实也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

四、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的积极意义

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反映企业经营及其结果的会计,其基本理念也由利润表理念转换为资产负债表理念,这一转变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世界各国纷纷在资产负债表观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顺应世界潮流与国际会计理念趋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不但可以扩大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的国际会计地位,而且有利于企业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2004,1:3~8.

[2] Stephen A.Zeff,著.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会计准则制定: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49.

第8篇:水中仙子范文

关键词:紫外线消毒技术;给排水;应用;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gress,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his paper in fully understand the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echnology in the principles, advantage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relevant application elements such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to carry on analysis and inquiry in improving ou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purp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erimeter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its good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to provide important guarantee.

Keywords: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technology;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始于美国,其在给排水中的应用无需向水中添加任何的物质,少污染、节约成本,并且无副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处理中。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是通过输一定波长的紫外线来破坏细菌等微生物细胞相关分子结构,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同时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排水中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加氯消毒,具有污染小、成本低和操作便捷等特点与优势,更符合于当今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需求,为此加强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排水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实践,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及其在给排水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论述,为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排水中的良好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紫外线消毒技术概述

紫外线属一种物理消毒方法,始用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紫外线消毒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消毒杀菌中。紫外线消毒杀菌的速率不受PH和温度的影响,当紫外线强度达到一定标准,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较大面积水域的细菌和病毒,从而大大提高了水体消毒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紫外线按照波长,可分为三个不同的波段,即波长在315nm~400nm的称为紫外UVA,波长在280nm~315nm的称为紫外UVB,波长在100nm~280nm的称为紫外UVC。

二、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排水中的应用

1、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原理

紫外线对给排水的消毒杀菌重要是通过一定长度波长的紫外线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体中细胞RNA和DNA的分子结构进行破坏,以此来抑制细菌和病毒再生细胞和生长性细胞的生长、发育,并最终实现消毒杀菌的目的。紫外线在给排水中的消毒杀菌主要指UVC,其波长为200~280nm,较为容易被细菌或病毒的DNA吸收,如此在使用紫外线UVC时,细菌DNA将其吸收,从而破坏细菌或病毒的结构,最终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紫外线消毒可以分为不同的四个波段,不同波段其所适应的消毒杀菌范围也是有所不同的。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管可以分为高压、中压和低压三种,目前较为常用的就是低压系统和中压系统两种。低压系统中,汞灯内的汞呈蒸汽状,其消毒杀菌的主要对象为污水,将低压紫外线消毒用于给排水的污水消毒,其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消毒方法。而中压系统的汞灯内呈正常气压,能量转化率不及低压系统,为此多用于大型水处理厂。

2、在给排水中应用紫外线消毒技术的优势

2.1、紫外线消毒技术特点

综合来讲,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广谱性高、效率高、运行安全及污染小等诸多优势。其中,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具有较为高效的杀菌广谱性,即主要指紫外UVC技术,紫外UVC技术对于给排水的消毒杀菌广谱性很高。紫外UVC技术将消灭水中几乎所有的病毒和细菌,并且具有较高的有效性,甚至传统加氯消毒而不能消灭的细菌和病毒,紫外UVC技术也能将其完全消灭,从而有效的确保了消毒杀菌后水的质量;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效率高,顾名思义即指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效率,传统的加氯消毒方法需要至少20分钟方可将水中病毒和细菌消灭,而紫外线消毒能够在短短的1秒中之内杀掉水中的细菌和病毒,由此证实了紫外线消毒技术的高效率;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运行安全性,可以通过与传统消毒杀菌方式的比较而体现,传统的消毒需要在水中加入有毒或易燃易爆的氯化合物、臭氧实现消毒杀菌,一旦操作不当将对安全产生威胁,而紫外线消毒技术无需向水中加入任何东西,因此也更具有安全可靠性;另外给排水中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具有污染小的优势和特点,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不需要依靠任何的化学药剂,所以也不会对水体产生影响,传统的加氯消毒在消毒过程中将产生有机氯,这将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极易产生水环境污染,为此紫外线消毒技术更具优势。

2.2、造价低

给排水消毒杀菌的造价由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共同组成,紫外线消毒技术在给排水中的应用相比于传统消毒方法的造价更低廉。首先,对于紫外线消毒技术的投资成本,传统的氯消毒需要修建大面积的接触池,,氯消毒几乎每单位体积的水需要0.5h的时间,这样一来就需要大面积的使用土地、征集土地,此项开销将大大增加消毒成本。例如,要修建一个5*104m3/d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需667平方米,而紫外线消毒技术则仅需100平方米的占地,这将为给排水消毒的投资成本节省很大的一笔开支;其次,给排水紫外线消毒技术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也是不高,其中运行成本即指所消耗的电费,维护成本则主要指紫外线消毒灯管、镇流器等相关部件的更换费用,以及后期的清洗费用。由此证实,紫外线消毒在给排水中的应用还将有效降低消毒杀菌的造价。

第9篇:水中仙子范文

一、国家之间税收衔接问题导致的税收风险

目前,我国已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安排和协议,在消除重复征税、降低所在国税负、协商解决税务争端、避免税收歧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风险将在很长时间内存在,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还是要予以重视。

(一)重复征税

1.案例一

东莞华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高端品牌女鞋制造企业之一,早在2011年就在埃塞俄比亚成立分公司。2015年该分公司向华坚集团分配股息时,当地税务局拟按10%税率对其所得股息征税。当接到东莞华坚集团有限公司就此事的咨询时,东莞国税马上开展政策辅导,协助华坚集团向当地财政部门递交申诉信,要求当地税务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按照5%的税率征收股息税。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埃塞俄比亚财政部回函承认了中埃协定的有效性,东莞华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减免税款30万美元。

2.案例二

2016年11月,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在境外承建哈萨克斯坦AES Ust Kamenogorsk CHP公司热电厂项目时,因为纳税问题找到了济南市历城区国税局。历城区国税局人员了解到,哈萨克斯坦国内税法规定: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后,还须对税后净利润缴纳15%的净利润税,作为分支机构利润汇出税,无论净利润是否汇回母公司,均须缴纳。

而根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中哈对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第十条第六款,通过提交认证的《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在境外缴纳的净利润所得税税率可以从15%降至5%。获知情况后,历城区国税局立即帮助企业梳理办理身份证明应提交的资料,及时为山东电建一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没想到时隔不到一个月,山东电建一公司再次由于身份证明问题来到历城区国税局,希望再开具两份身份证明。历城区国税局立即组织税政科、纳税服务科、税源管理部门共同与企业座谈了解情况。座谈中获悉,根据哈萨克斯坦当地税务局的规定,身份证明必须同时提交公证局齐鲁公证处及哈大使馆进行“双认证”。了解企业这一难题后,历城区国税局及时向上级做出汇报,经市局、省局向国家税务局总局请示,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得到总局回复,哈萨克斯坦国内确有此认证规定,可以为企业开具三份身份证明。历城区国税局立即安排专人为企业增开了两份《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并由税源管理部门对该公司实施了跟踪服务,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了“双认证”,确保企业的税收利益得到保障。完成认证后,目前已为企业减免净利润所得税209.09万元。

(二)税收优惠的丧失

为增强企业出海竞争力,提高业务开展效率和降低公司成本,中国交建成立中国港湾、中国路桥和中交国际三家全资子公司作为海外业务平台公司,在境外成立子公司,和其他二级子公司配合,大家资源共享,并以平台公司境外子公司的名义投标。待项目中标后,平台境外子公司将设计和施工部分分包给其他二级子公司。在增值税方面,平台公司可以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而二级子公司由于工程款、合同等均与境内平台公司相关,无法享受增值税优惠。但从实质角度看,境外工程服务实质是由二级公司承办,二级公司希望能享受与平台公司一样的税收优惠待遇。

(三)税务争端

我国与一些国家没有签署税收协定,在实践中容易发生重复征税。此外,虽然我们国家和一些国家签署了税收协定,但由于各方对税收条款的理解存在差异,也容易出现重复征税。

1.案例一

2014年6月27日,菲律宾税务机关对南航设立在菲律宾马尼拉的办事处实施稽查补税行为,要求南航马尼拉办事处就运输收入补缴税款,加上滞纳金及罚款共计约人民币600万元。南航认为,菲律宾税务机关违反《中菲协定》,对南航马尼拉办事处的稽查补税行为属于重复征税,南航马尼拉办事处已向马尼拉国税局和菲律宾国税总局提交了抗议说明,菲方一直未给出正面反馈和处理意见。对此,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辅导南航通过启动中非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来解决境外涉税争端。2015年4月21日,南航向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递交了《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按照《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实施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56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的有关规定,对南航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的申请资料进行了审核,并提交广州市国税局进行受理,最终由广东省国税局将申请资料上报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就上述事项向菲律宾税务局发出函件要求开展相互协商,截至目前,菲方虽未回函或撤回稽查补税通知书,但已不再向当地南航办事处实施催缴行为,办事处目前的各项涉税业务事项能够正常开展。

2.案例二

柬埔寨税局在对金边办事处实施税务稽查时不合理核定应纳税所得。当地税务机关依据从金边搭乘南航飞机离境的乘客人数和平均票价核算办事处营业收入,但不核定和匹配办事处所垫付的航班运营成本和费用,导致办事处大量成本费用无法抵减,办事处因此频繁收到当地税务机关开出的要求其补缴高额税款的审罚单。

由于我国与柬埔寨尚未订税收协定,近年来虽有签订航空协定但无税务条款,故无法通过启动税收协定相互协商程序解决涉税争端。

二、对当地税收法律制度不了解导致的税收风险

如果企业在投资中对投资东道国的税收法律不够了解,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东道国的税收制度影响,可能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美、加、澳、新等发达国家因税务体系复杂,办事处急需掌握当地国内税法的基本规定和征管要求,才能避免非主观疏漏风险。东南亚、非洲、俄罗斯联邦及中亚地区税收制度不规范,存在高税务风险,需要重点防控。

(一)不了解当地的税收征管导致的问题

1.案例一

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与埃及政府签订利用海水资源开发渔业生产的第一个项目时,因对具体条款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完成实体建设后,在培训当地员工方面发生的费用较大,但又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利润大幅减少。

2.案例二

2013年宜华集团完成对加蓬华嘉公司的收购手续后,由于加蓬办税体制主要参照欧洲税制,税收环境与国内税收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建设、资金运作、税收征税、减免税等方面接二连三出现问题,甚至出现税收歧视和不必要的税收纠纷。

(二)当地税收征管不规范导致的税收风险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创建于1964年,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与巴基斯坦、越南、苏丹、安哥拉等几十个国家有了业务的往来,完成了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安哥拉罗安达油码头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勘察设计项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