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植树造林与生态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让贵州大地绿起来
:2014年以来,贵州在坚定不移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同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力度也前所未有地加大了。此次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是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
金小麒: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去年年底,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想法。我们林业部门很快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出来,并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
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省委省政府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行动不断深化的过程。去年全国两会,给贵州提出的要求是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讲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其中包括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同时,2014年,继福建省之后,贵州成为全国第二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如何打造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提出,是对这两个方面的一个回应。目的是要在原来的生态优势基础上,持续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让贵州大地绿起来,使绿色成为多彩贵州的主色调。
: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包括哪些目标任务?
金小麒:在编制方案时,我们第一步考虑的是贵州当前还有不少荒山,如何把这些荒山绿化?另外,贵州现在还有很多陡坡耕地,这是生态建设中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因为陡坡耕地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石漠化。陡坡耕地如果能够实施退耕还林,就可以从总体上加快石漠化问题的根治。基于这个考虑,我们想力争通过三年的时间,用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以退耕还林加快石漠化治理。三年后,贵州将没有荒山全是森林,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按前几年的治理速度,贵州石漠化的治理要60年,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我们争取30-40年将石漠化彻底根治。
具体来说,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规划2015年到2017年的总体目标是全省确保完成造林绿化任务91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项目300万亩,辐射带动12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古树大树保护率达到100%;林业产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
:落实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哪些方面需要重点把握?林业部门应当如何积极作为?
金小麒:从政府角度来讲,怎么样通过制度建设让我们各项工作包括责任追究、地方出资、造林进度等等落到实处,是首先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对林业部门来讲,我认为更多的是要加强指导、督促和提供技术服务,如果政府支持了,但项目实施不好,没有效益,就是我们的责任了,所以要加强监督指导,从技术层面提供保障。另外就是协调服务,因为这个三年行动计划不仅是林业部门参与,农业部门、水利部门、扶贫部门都要各司其职,怎么样协调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实际上,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我们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三个方面,已经明确了完成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指标,同时加强责任落实,确保这个三年行动计划的任务分解到市到县到乡到村,其中每个层级需要筹措多少资金,完成多少任务,都进行明确,并加大考核力度,对完成差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实现多目标价值追求
: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陈敏尔省长说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发展经济林。在生态与产业的结合方面,有哪些考虑?
金小麒: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所指向的不仅仅是生态建设,其中还包括林业产业的三年倍增计划,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植树造林,而是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在推进植树造林的过程中的统筹兼顾。我们通过植树造林,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使林业产值三年实现翻番。我们去年林业经济总产值是610亿,2017年要实现1200亿以上。
显然,这与过去植树造林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过去更多的是一种公益活动,现在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个都不能少,实现多目标价值追求。植树造林的过程中,要扶贫、要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把绿色贵州建设打造成一种经济活动,让植树造林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这正是陈敏尔省长提出来的“生态的产业化,产业的生态化”。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具体的行动中,确保这种“多目标价值追求”的有效实现。
金小麒:当然。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是根据贵州的经济建设、生态发展、扶贫开发的任务而制定的,每一项任务都会细分落实到各市(州)、县、乡。怎样组织管理?产业怎么布局?我们都是有相应的专题规划作为指导。比如说要发展贵州的刺梨产业,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新的特产品牌,我们在植树造林中就要加大刺梨基地的建设力度。那么刺梨基地总规模是多大?布局在哪?这些我们都做好了全面的规划。就全省来讲,我们对于各个地区的产业布局都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植树造林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投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金小麒:过去植树造林比较难,基本属于政府林业,靠政府投入造林,没有转化为社会林业。没有各市场主体参与,光是公益,造林绿化就会变成政府唱“独角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植树造林不再是“一家独大”,全社会都广泛参与,利益共享。特别是我们在生态建设中如果把注重产业、注重经济效益有效结合,就自然能够吸引市场主体参与。比如过去种植包谷一亩地几百块钱,现在种猕猴桃一亩地几万块钱,当有利可图时,市场主体就会主动参与。在绿色贵州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尽可能采取市场的手段,这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的要求。只有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分到户,做到产权清晰,才能有效流转,并通过市场的手段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重生态和产业结合,注重把农民的林地资源、国家的项目资金、地方的财政投入以及市场的产业投入结合起来。当多种要素实现聚集,就必然提高多种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造林和护林并举
:绿色贵州建设不仅需要造林,也需要护林,2014年开展的“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取得了什么效果,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力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大?
金小麒:从2014年9月开始,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保护森林资源“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十七个部门联合行动,摸排出7973起案件。到今天为止已经查结的案子是7744起,查结率达到了97%,这不仅在贵州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评价。
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中,其中一条就是要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巩固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成果,建立保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加强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如何建立保护森林资源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企业;财政;生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01
一、项目实施情况
通过弥勒市委、政府招商引进的弥勒江泰公司,于2011年在朋普镇可乐村委会歪者山水库面山与农户租赁了5600亩荒山,先后投入资金2100余万元,对该片区进行生态综合治理,共计种植了美国薄壳山核桃300亩、柑桔931亩、枣子680亩、川滇桤木3689亩。其中,该公司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主要用于土地租赁、土地整理、建设机井、架设电网等方面;弥勒市农发办结合项目建设情况先后向上级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资金950万元,主要用于造林、修建林间道路、提水泵站、铺设林间管网等方面。
二、取得的效益
由于企业的参与建设,明确了产权--项目建成后,产权归企业所有。在投入及管理上,提高了企业责任心,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成功率。经跟踪调查,项目栽植的树木成活率达100%,而且长势极好。一年多的时间,原来光秃秃的山梁即披上了绿妆(见下图)。该项目明年即可挂果投产,预计年可新增林业产值1659万元。待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周边群众改造当地林地发展林果经济,为项目区调整产业结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项目的实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非常显著。
项目实施前(2012年9月摄)
项目建设一年后(摄于2014年4月)
三、主要做法
首先由市委、市政府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宜林荒山、荒坡按片区、规模等进行摸底调查,做到心中有底。
其次,招商引资。依据掌握的情况,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将辖区内宜林荒山、荒坡分片区向外界推介,引进林果企业进行建设。企业与项目区群众相互协商,达成建设协议,企业根据自己实力,向农户集中承包一片土地(或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规划、建设。以经济林建设为主,辅助生态林建设。山川得到了绿化的同时,企业得到了发展,还能带动地方群众参与建设,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企业、农民双赢,产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格局。
1生态环保的意识不浓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生态化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以及现实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从整体和全局上来看,农民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等相对比较低,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知识知之甚少,技术管理人才匮乏,意识比较单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保守意识导致广大对农民对新知识的接受热情不高,对互联网关于农业信息表现出默然的态度;不善于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的方式进行农产品信息和交流,也没有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进行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搜索,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林业信息化建设者的积极性,而且无法形成农业信息化主体的力量;农民掌握林业基本信息技术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农村网络硬件设施的投入速度,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不利于整个生态建设的整体发展。
2整体建设的生态质量不高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林业管理中,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还存在不高的现象。例如树种单一,重人工造林轻封山育林;林种、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纯林多、混交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同时,治理措施的质量较差,重造林轻经营等,还有一些地区在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上不够科学。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植树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生态效益不明显,造成新农建设与生态环保林业发展的脱节,不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构成。
二、探讨构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举措
1统筹规划,提升生态建设力度
在新农建设的环境下,要结合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从整个农村发展规划进行深入思考,在城乡统筹规划发展的蓝图中,通过适宜林业树木生长的分析,改善整个绿色生态模式,恢复或者理顺林业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适宜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并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自然、和谐的科学统筹方式,并通过具体的综合规划,将生态建设中的各个环节突出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适应,并实现更多的目标,能有效的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促进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实现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并加强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提升生态建设的力度。
2基础先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林业,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全面跟进,在推动基础设施改进的同时,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生态化主题,全面实现与周边村庄的道路交通网络;坚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推广“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以实现一村一品或产业连片村一品种的目标,确立扶贫产业开发的整体思路,在条件可以的地方,种植高山种金银花,平地育香菇,草地变牧场,栎树养天蚕,拓展有机茶的发展思路,实现在种植、畜牧包括有羊、天蚕、有机茶、冬枣、金银花、香菇、灵芝、楠竹、高山寒水鱼等方面的生态林业发展。
3优化服务,提升生态林业管理机制
为满足不同条件、内容和层次的林业技术要求,在通过传统传媒手段宣传地同时,突出抓好林业生态化建设的工程管理,通过无线电波传递节目,结合林业技术培训的事宜,普及到各家各户,解决林业信息技术面向服务大众的问题,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体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组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林业、水利、农办、科技、广电等智能部门为成员,建立相应的协调组织。建立与升级专家的非正式求助机制,加强对粮油面、经济特产、蔬菜食用菌、园林花卉、病虫防治、林业生态环境、市场信息分析等管理。
三、结语
【关键词】 森林 林业生态工程 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木材生产,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近年来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我们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一)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二)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三)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三、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是从解放后开始的, 1 9 7 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林业生态工程进入了大规模的建设时期。几十年来,随着此工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并构筑起覆盖普及、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林业生态体系,亦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从工程实施的过程与结果分析,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如当前的经济发展核算方式不能有效激励政府部门投资和管理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尚未形成科学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统筹规划,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资金控制等缺少有效的制度保障,工程所涉及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瓶颈。为此,我们在赋予林业重要地位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手段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为“十二五”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 0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建成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在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坚持”:第一,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第二,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第三,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转
五、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关键词] 林业体系 现状 发展情况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10-01
我国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年来为了不断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的林业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但我国的林业产业的发展却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现在已经步入到快速发展的地步了。与此同时,林业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生态建设以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了保证林业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我国采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工程,使森林面积逐年增加,进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的林业环境保护力量很薄弱,这就需要我国在推进我国生态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尽力建设和完善林业体系。
1 林业体系的内涵
我国的林业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这期间林业资源为国家工业化发展贡献巨大;第二阶段是林业的探索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多林业进行了具体的划分。进入到21世纪就是发展现代林业。对于现代林业的理解,就是需要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去发展林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想法,同时还要适时体现出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资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林业。想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需要不断完善林业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林业体系标准化和林业体系的运行即可。
2 林业体系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建筑业以及人民对纸产品需求的增加迅速,在推动我国林产工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我国的林业资源。现实就是虽然我国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但经过长期的砍伐与过度利用,久而久之造成资源的短缺。近年来政府虽然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了森林面积,但依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现行的林业体系也存在种种限制,无法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和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
2.1 缺乏法治建设
在现行的林业体系中相关部门未能适应法治建设的发展,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制来推动林业体系的完善。林业体系的工作人员缺乏法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执法,各部门没能及时对人员进行培训。
2.2 管理水平低下
林业体系缺乏自我发展的机制。传统上将林业体系视为政府的附属物,它的运行受到政府部门的很大限制,林业经济所获得的大部分盈利还要上交到国家,这导致林业体系很难发挥自己的效用,从而发展缺乏活力。
3 推动林业体系发展的措施
3.1 依靠科学技术
近年来对环境建设的关注越来越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在保护资源发展能力的同时发展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强化对已退耕还林地的管护,明确管护责任。
3.2 加强法制建设
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环境,进一步健全与保护生态环境有关的法律队伍,加强林业法制交易和生态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水土资源与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快制定与防治荒漠化以及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
3.3 要采取详实结合
对林业体系建设我们要统筹规划,对它的标准安排的近期、中期、长期计划,逐步完善,确体系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和超前性要求。同时也强调体系中的主次,进而突出重点,在总结我国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生产实践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转化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使我国林业发展与国际接轨。
3.4 加强监测工作
加强林业鉴定与评估认证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林业技术等级、林业劳动技能等级、林产品质量等级鉴定认证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与监察工作,加强林业岗位责任规范实施与监察工作,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与监察审计,从制度上规范林业工作,促进我国林业标准化进程,提高我国林业现代化水平。
4 小结
保护林木资源是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面对我国环境不断恶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其中加快植树造林步伐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重视营林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林业以及与林业相关的产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以我国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林业体系的建设,为此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不断地改善建设方法,争取建立生态与发展并存的林业体系,既保护了我国的林业资源,同时还发展了经济。
参考文献
[1]邓辉明;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研究[J];北京农业;2013年21期
[2]记者,王忠德,实习生,王兴;我市加大林业技术人才培训力度[N];兰州日报;2008年
[3]曹红;增值绿色财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典范[J];环境保护;2011年13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指导思想;生态建设;发展思路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lso has many problems, faced with severe situation, therefore, should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 pace, further impels our country economy, ecolo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guiding ideolog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F316.23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等项目,恢复和改善了现有的生态环境,但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要继续加快实施以追求生态经济最佳平衡为核心目的的林业生态工程,使其所具有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1.1 内涵: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1.2 特点: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1.3 内容: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2.1 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林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2.2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即要做到建设与管理、保护与治理、兴利与除害并重、并举,以此实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2.3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即将增加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加强资源保护做为工作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3、林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滞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3.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4.1 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②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③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4.2 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①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②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③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4.3 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①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②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③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5、结束语
总之,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从林业生态工程高效、稳定、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其还需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一、林业生态工程概述
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工程。它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
2、特点
从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就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理论,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工程措施即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所进行的林业生态建设。此工程旨在坚持土地资源优化组合的原则,通过大力植树造林,全面保护和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合理调整森林的分布格局和功能结构,来充分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功能。
3、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以下内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整地与造林方法,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以山系、水网、流域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林复合、农田林网、河岸道路防护、灾害地植被恢复、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技术问题。
二、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 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调整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
2、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
第一,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二,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3、科技引导,强化工程的技术含量
第一,要重点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并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做好国家森林抚育试点;第二,围绕林业良种壮苗选育、中幼林抚育、速生丰产林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等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第三,侧重种群选择及种群匹配工程,并考虑种群之间在生长时间、节律上的搭配,生态工程的工程措施应侧重生态环境重建中必须采取的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林业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林业生态建设是指以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的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等为主的建设活动。
1.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改善生态,中国政府做出了积极努力,采取各种手段控制现有森林的消耗,大力植树造林,并陆续实施了多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国人工造林保存面积、森林覆盖率明显增加,全国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探索出了许多林业生态建设比较成熟的经验和治理模式,这些经验和治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治理的效果,加速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也为今后林业生态建设积累了经验。但与此同时,一些生态灾害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现,如: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洪涝灾害、冰雪灾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等等,这些现象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
2.森林生态糸统经营所面临的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对林业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1)在景观水平(包括不同的所有者),制定有利于协作和合作的政策及实践。
(2)从一个共同的土地基础上,以一种综合、协调的方式提供森林产品和状况。
(3)制定能促进自愿行动的最优的激励和补偿方式,如有必要,则制定能公正地保护公众价值和私有财产权的条例:一方面要实现公众和私人的经营目标,同时也要维护公众价值和私有权。
3.深入宣传,提高认识
(1)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中在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国家林业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增强全民绿化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人们对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林业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习.让更多的人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形成全民兴林、护林的局面。同时,积极培养和扶持典型部门和个人,对生态建设成绩卓著者及有功人员.要予以表彰并组织干部群众学习。
(2)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思路转变观念,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一可持续,其已逐渐深入到发展篾各个领域。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生态产品,以及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而森林资源的再生性又决定了故业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可能性。鉴于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在我国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严峻问题,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森林资源的持续性及发展潜力,着眼当前、立足长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法律、政蓑、割度等各个方面,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深化改革、不断变化,实现开发、营林、保护并驾齐驱。
(3)加大投入,多渠适筹措建设资金。一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侈层次、多方位地吸引社会力量筹措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引导有关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资、共同建设林业生态工程,大力扶持发展生态经济结合型项目,兴办废物利用的环保产业等;二要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实行倾斜.对一些重大项目应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或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三要进一步提高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向林业生态建设投资,即凡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政府要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
(4)深化改革,加快林业的结构升级。一方面,深化林立幸权制度改革。首先,允许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林业,并坚持“谁造林、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约原则,以此充分调动林权所有者的造林积极性;其次,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加快林权证的发放、抵押等,进一步放活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允许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流转。另一方面,深化林业分类经营改革。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规格区域布两.发展规模经营,着力改造传统声业、大力发展参兴声业,形成有利专二现代林业建设的森林经营、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利用、苗木花卉衽森林生态旅游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5)突出重点,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为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应根据我国林业资源受其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林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第一,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鼠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提高建设水平,确保建设质量;第二、大力加强丘陵岗地植被恢复工程、沿海防护林,突出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等:第三,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乡结合部要大力发展环城绿化带、郊野公园、隔离林带,农村牧区要重点构筑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和发展庭院林业。
(6)提高科技含量,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为了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贾量和效益,必须全面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毛}技含量,把科学技术贯穿到林业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做到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实施、科学管理和科学验收。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在林业上的研究与应用,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林业,从而提高林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应该从基础性研究入手.争取有一个较大的突破林业建设中,要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重视国际闻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先进的林业科技资源,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7)加快管理运营机制改革,促童轼垒生态建设。进一步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营理体剩,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处理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关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兹生态补偿机越,加强生态效益补尝基金使用的监督。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力度,调整和完善有关的政策和机制,加强科学管理,提升管理和监测水平。引人市场机制,建立玫府投资市场运作的林业生态建设经营模式:要积极建立森林产权制度,不断完善森林资产管理。
(8)依法治理、加大林业执法的力度。 [科]
【参考文献】
[1]李纬,栾伟,孔繁华.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策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07,(3).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明;发展;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生态的含义是指自然界的主体、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文明是指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成果,是文化、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优秀成果的综合。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原则,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必定遵循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
一、现代林业向生态林业发展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森林资源自然增长率与人类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森林自然资源增长率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而当下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单纯为了达到现代林业的需求,势必会造成生态林的破坏。生态林业与现代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定会产生相互冲突。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关系,有机协调,就会抓好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这也是研究确定现阶段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现代林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建设生态林业的方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林也要服从于生态建设的大局。加强监管和引导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大林业的高端化、高科技投入,将林业产业发展对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态文明建设,要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视野,建立新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提高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的管理体系,调整资源结构模式,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运用效益。生态系统化和理念是根本。利用生态理论系统发展生态林业,建立现代林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过程。生态林业的重要地位已经不容置疑,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二、用建设现代林业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
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在自然生态的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和适应自然生态规律的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必然推进生态规律的能力提升。研究林业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是适应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探索生态合理性平台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是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和承载与恢复的范围之内的。合理解决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也是增加经济总量的合理需求。从杜绝资源浪费和角度,杜绝资源耗竭和破坏环境的现象。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自然生态发展的规律,保持生态文明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2.建设生态文明要节能降耗,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要探索新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创新技术,推广利用木材的利用率的项目,调整森林资源使用结构,提高森林木材的利用率。新设备会尽快取代落后的旧设备,对一些粗犷型设施要加大维护力度。新工艺需要的新设备的投资需要加大。这些都是建立在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资源的有机整合的情况下的。前提是森林自然资源与现代林业资源相结合,调整林业的产业和经济结构,逐步扩展林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策并举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现代林业的经济增长,现代林业的经济资源优势体现生态型发展。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推广特色林业、可再生林业和循环林业经济。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构建生态文明的林业理念,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活动,推广森林文化活动和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提倡建立生态文明的道德观和消费观。提倡全民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好习惯。在全社会开展绿色教育,构建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家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倡全民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三、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促进的
1.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
从获得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大量的木材。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庞大的森林覆盖率。所以生态林建设和经济林的需求势必要出现冲突。这个问题要找准平衡关系,现代林业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实现特色经济林的创新发展。在建设现代林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长远效益。实现现代林业与生态林业的统一协调发展,实现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发展目标。
2.建设生态林,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林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两者的关系。林业的生态化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生态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大量的木材运出,林业的经济效益凸显。而林业的生态效益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体现出来。大量的木材产出,林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体现出来。如果只为了追求生态林建设就会抑制经济林发展。现代林业的正常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平衡生态林和经济林的关系,找到平衡点,达到经济利益与生态林的同步发展。
3.建设现代林业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发展的统一体
建设现代林业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森林。从获得经济效益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大量的木材。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需要庞大的森林覆盖率。所以生态林建设和经济林的需求势必要出现冲突。这个问题要找准平衡关系,现代林业建设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也要实现特色经济林的创新发展。在林业建设中,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的长远发展。建设现代林业和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协同发展,共同建设成生态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发展。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森林生态系统是现代林业的资源储备
森林生态系统在自身的运作过程中,能源资源自身消耗减低,废弃物重新利用变为可利用资源,一部分资源是可以重新循环利用的。所以森林生态自然资源的重复使用成为常态。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要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会影响森林资源。要正确应对气候的变化。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提供陆上需要的碳资源。所以森林生态系统具备的再生性和可降解性,这一项能源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视为另一项能源资源。
2.现代林业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
现代林业建设的同时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资源储备库。现代林业对恢复生态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任务。生态林业一直担负着保护地球的重要职责。生态林业担负着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的职责。生态森林有森林、湿地,荒漠、草原。其中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科学研究证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起到了决定生态平衡的化学循环作用,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守恒起着主导作用,对维护生态平衡系统起到调节作用。这样看来,现代林业必将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工程。
3.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生态林业的追求目标
森林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资源库,生态文明建设是现代林业的追求目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面临着林业发展和建设的挑战。建设生态林业的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机遇。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也是实现现代林业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利用现代林业的新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评估。利用新技术手段对森林、湿地、沙漠的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从而提高森林整体质量,提高系统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前提。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现代林业的基石,实现生态文明系统要保障生态林业的质量。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维护。所以,对湿地、森林、沙漠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就是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
总而言之,现代生态林业的发展必将推进市场化、工业化、经济化的发展,结合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合理调整林业经济架构,拓展现代林业的发展空间,形成多策并举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循环资源发展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结语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前提下,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和建设现代林业要共同协调发展,保持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相互并进。现代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前提,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理念,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发展生态林,最终建设成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