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述性格的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G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8-0063-02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我区在教育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项目组的指导下,进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改革与实验。我们围绕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在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打破了多年以来的唯分数论和“一次考试定优劣”的评价框架,初步构建了“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等级+全面发展性评语”的新型评价模式。
一、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实现评价目标的发展性
为了改变过去学生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做法,我区将综合素质评定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我们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在研制评价指标时,主要是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来确定的,使学生具备未来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素养。在评定时,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的差异,使综合素质评定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导向。如在评定“道德品质”中的“文明礼貌”一项时,要求教师不能把因性格内向、害羞,不爱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打招呼的学生视为不尊敬老师,不团结同学,而应通过激励性评语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让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二、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模式,
实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尤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审美情趣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关注不够。综合素质评定强调评价内容多元,既重视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潜能发展,从多维度确立评价指标,以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主要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对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充分体现了评价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在研制评价标准时,我们注意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但又不是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将那些能够真实、恰当地体现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重要指标归纳出来作为评价指标,并用清楚、简练、可观测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增强了评价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较好地解决了周到全面、客观公正与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矛盾。
三、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综合素质评定则让学生、同伴、教师、家长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我们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评价学生,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学生自评,即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除了让学生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进行等级评定外,还包括100~150字以内的自我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可包括自己在个性、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特点,自己的理想和爱好,以及在学习生涯中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从自评的结果来看,多数学生都能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如一位学生写道:“我是一个问号,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提问,常常把别人问得不知所措!我是一个逗号,做事经常虎头蛇尾,得不到一个好结果,但每次都能够及时改正!我是一个音乐符号,唱歌是我最大的爱好,曾多次获奖。我是一个省略号,为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勇往直前!相信有一天我能为自己打上一个漂亮的感叹号!”由此可见,通过自评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的能力。
同学互评,即全班学生对该生的评价。主要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进行等级评定。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够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从他人的评价中多角度地了解自己发展的状况。
教师评价,包括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评价。除了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对全班学生进行等级评定外,班主任还要为每位学生写出终结性评语,任课教师也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写描述性评语。由于是多位教师评价学生,因此避免了过去班主任一人评价学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尤其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描述性评语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又艺术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还有亲切的鼓励和建议,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到教师的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如一位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我很欣慰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学生。我从来不担心你的学习,也没有操心过你的纪律。你总是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地专心做着自己该做的事,但你很少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给自己一点动力和信心,大胆地表现自己,那样你会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和喜悦。”这种“汉堡包式”(以表扬开始,以鼓励结束,中间指出问题)的评语,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发展,强化了评价的“后续激励作用”。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综合素质评定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我们在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时,对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就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运动与健康”中的“运动能力”就是根据对学生进行速度、力量和耐力的测试数据来进行评定的。这种量化分析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防止主观性。对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比较困难的评价指标,则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等内容具有模糊性,难以量化,我们则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查阅学生的成长记录等方法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的评定,评定结果以“等级+描述性评语”的方式呈现。这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突出定性评价,不但使综合素质评定科学、简便易行,而且能更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奇.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丛立新.评价改革及其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3]赵希斌.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广东教育,2003(2).
关键词 语法隐喻 《绝望主妇》 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he Main Character in "Desperate Housew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HE Wenji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059)
Abstract From the concept of 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85) first proposed grammatical metaphors to now, we have extended from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applied research. Metaphor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film analysis.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s' personality in "Desperate Housew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Key words grammatical metaphor; "Desperate Housewives"; character
韩礼德最先提出语法隐喻这一概念。他认为传统修辞隐喻观是“自下而上”的,将隐喻看成是给定语法表达的不同意义;然而他的隐喻观是“自上而下”的,认为隐喻是给定意义的不同语法表达。(Halliday,1985:342)换言之,语法结构和他们所体现的语义功能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语法结构可以体现多个语义功能,一个语义功能可以由多个语法结构来体现。有些是一致式的体现,而有些是非一致式的体现。一致式的体现可以直接地反映客观世界,而非一致式的体现则是一种不对应的扭曲关系。这种非一致式的体现就是韩礼德所说的语法隐喻。由于开始他并没有对一致式和非一致式做出解释,使得他提出来的理论备受争议。后来由于他自己的完善加上其他学者的补充,语法隐喻提论已经被大多数学者认可。近些年,我国学者也将语法隐喻理论应用于各种语篇中,本文就将分析美剧中的语法隐喻。通过对各个主角对白中的语法隐喻的应用分析,来展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是概念语法隐喻。概念隐喻与之相关的是概念功能,概念语法隐喻主要涉及物性问题。通常情况下过程是由动词词组实现,参与者是由名词词组实现,而情景则由副词词组或介词词组构成。但是隐喻性的表达就可以是过程由名词词组或者描述性词语体现,参与者由描述性词语或动词词组构成等。这些不一致的体现都是概念语法隐喻。如:①They allocate an extra packer. ②the allocation of an extra packer,①是一致式的表达,而例子②则是概念语法隐喻。
二是人际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分为语气隐喻与情态隐喻。根据韩礼德,语言有四大基本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这四种功能是通过语法中的语气实现的。通常境况下,陈诉语气实现陈述功能;祈使语气实现命令功能。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一致式的体现。然而,现实语境常常出现非一致式的体现。如:③Where have you been? ④I wonder where you have been,⑤Tell me where you have been。③④⑤中的三个语气都可以实现疑问功能,③由疑问语气实现疑问功能是一致式的表达,而④⑤则是隐喻式的表达,即语气隐喻。
韩礼德表示情态意义的表达方式有主观和客观取向之分,另外各个取向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就形成了四种情态取向:显性主观,显性客观,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前面两者是隐喻式的表达,而后两者是一致式表达形式。如:⑥I think Mary knows(显性主观),⑦It’s likely Mary knows(显性客观),⑧Mary will know(隐性主观),⑨Mary probably knows(隐性客观)。⑥⑦将情态意义伪装成了命题。它们以复合结构表达情态意义,在语法层面上形成了隐喻结构。(参见朱永生,严世清,2001)。
《绝望主妇》主要围绕四个主妇的婚姻、生活和工作展开,主妇们性格各异,我们可以通过对她们对白中的语法隐喻分析来领略她们的性格魅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首先是Lynette Scavo。当主妇Lynette当了七年的全职主妇后,决定重返职场。第一天上班,她异常紧张,她的丈夫察觉到了她的异常,问她:“紧张吗?”她回答“I’ve been out of work for seven years, I’m a woman of a certain age in a business that values youth above all else. Why should I be nervous?”这个表达中“Why should I be nervous?”是语气隐喻,其一致式是“I am nervous”。通过一致式我们知道她是非常紧张的,但是她用语法隐喻的表达来掩盖她的紧张。因为她是一个非常强势、自信的女性。她不愿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不自信,即便那是她的丈夫。
其次,Bree Van De Kamp。Bree在外人和邻居的眼里是个完美主妇,然而她的家人却并不买账。在饭桌上她的儿子就公然讽刺她,不过是个主妇,却表现得像是要去竞选市长一样。她对儿子的话很生气,但是却看了看她的丈夫说道:“Seeing as you’re the head of this household, I would really appreciate you saying something.”她的表达是一个语气语法隐喻,其一致式应该是“Say something.”尽管对儿子的公然冒犯非常生气,但是她仍然选择用语法隐喻的表达来维护她的优雅形象。
再次,Gabrielle Solis。结婚后,她过着富裕舒适的生活,但是却越来越讨厌毫不在精神方面关心她的丈夫。在一次聚会上,她的丈夫要她不经意地向别人炫耀他花大价钱为她购买的项链,她回复到:“Why don’t you just pin the receipt to my chest?” 这是个人际语法隐喻的表达,其一致式是“You can just pin the receipt to my chest”。Gabrielle没有选择用温柔的一致式表达,她选择了用语法隐喻来表达她的愤怒和对丈夫的不满。她的表达讽刺了丈夫没有把自己当作妻子,甚至是女人看待,只是把自己当作贴商标的商品。在影片中Gabrielle是个很矛盾的人物。她美丽、自信、性感、聪明、坚强;但她也自私、冷漠。这个例子当然不能反映她的全部性格,但是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其中的某一方面。
最后,Susan Mayer。当Gabrielle已经胖到离谱时,她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问好朋友Susan自己是否很胖,Susan回答她:“You’ve just gained a little weight.” 这是个概念语法隐喻的表达,其一致式应该是“You are fat”。Suzan是个善良、头脑简单的主妇,为了不伤害朋友的自尊,她不愿用一致式的表达,而是选择用语法隐喻的表达来宽慰她的朋友。
语法隐喻与说话者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教育程度、所拥有的社会权势密切相关。通过对《绝望主妇》人物的对白中语法隐喻分析,我们可以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等都有更深刻的了解。这说明语法隐喻在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态度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电影语篇的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写作资源 英语句型句式 写作词汇
1. 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写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日常英语交流的必不可少的技能,同时,英语写作又能提高我们使用英语的准确性,扩大词汇量。对英语阅读和听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学生存在问题
2.1无话可说
很多学生只会对文章要点逐字逐句翻译,除此之外无话可说,所以这些学生的作文一般很难达到题目要求的词数。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凑够词数写一些无思想性,无关紧要的话,或反复罗嗦同一句话。
1.2不会使用英语句型句式,照汉语逐字翻译写句子
学生不会使用英语句型句式,写作时照汉语逐字翻译写句子。这又是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重大问题,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语式英语”。例如: I very miss you. Recently our city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 Today our school happened an interesting thing.学生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句子,一方面是受母语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对一些常用的英语句型句式掌握不牢固,运用不熟练。
1.3语法词汇基础薄弱
一定的词汇量是英语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高一学生词汇贫乏所以他们在写作时就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常常出现拼写错误,影响理解;词语误用,表达不准确;语言重复导致文章枯燥无味;甚至还出现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 “自创词”。
另外,作文中的冠词介词用错,时态语态混乱不清,主谓不一致等语法错误在学生作文中也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作文思想的表达。
3. 针对问题进行的策略探讨
3.1丰富写作资源储备,为写作备下充实的原料
写是输入过程,听读是输出过程。输入是输出的基础,要解决学生无话可说问题,最重要的是加大输入力度。
首先,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设置多篇文章。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组织文章的。在这些文章里,集中展示了哪些关于此话题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这些都会为此类话题的作文储备丰富素材。例如,在My New Teachers 这一单元中,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教师的―首先描写了教师的长相,性格;然后描写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最后描写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归纳描述性格的形容词,如:amusing, energetic, funny, intelligent, lively, patient 等;描述教师教学风格的句子,如:She explains the English grammar so clearly that even I can understand it. Her teaching is so well organized and clear. 描述学生对教师看法的句子:I feel I am going to make progress with her. Most of us appreciate her. I respect him a lot.
其次,充分利用好泛读材料。学生通过泛读材料的阅读,可以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同时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督促学生建立好阅读笔记本,记下有益有趣的句子。在积累写作材料时,引导学生对积累材料进行分类。例如:人物类,环保类,动物保护类,学习方法类,日常交际类等。分类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以最快的速度索引出相关话题的材料。
3.2加强英语基本及常用句型句式训练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好五种基本简单句型,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常用句型句式。如:常用于句首提出问题和现象的句型:Nowadays, it is common to hear / see ... 用于阐述不同观点的常用句型:There are still others who insist that ...用于结尾的句型:Therefore,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raw /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
3.3加强常用语法及词汇训练
在日常语法和词汇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去运用语法和词汇造句或者写小短文,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写作准确性的一个好办法。加强常用词语和搭配的训练,在学生写作后,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典型错误自批自改或者互相批改都是发现自身错误,也是提高写作的良方。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广泛积累写作资源,加强英语基本句型以及常用句型句式和词汇练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和写作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关键词 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焦虑水平 专业 性格 性别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外语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者成败的关键情感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外语焦虑水平与外语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Horwitz 2001; Gardner & MacIntyre 1993; Young 1991)。学习者焦虑水平越高,其外语水平越低。过去的研究普遍采用Horwitz等人1986年提出的焦虑理论和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本文则利用汉语版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对外语学习焦虑水平与专业、性格和性别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主要回答: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焦虑状况,大学生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是否在专业类别、性别和性格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
在研究对象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某省属重点理科院校随意抽取了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中的共106名学生。文科班的54名学生中有男生10名,女生44名;30个外向性格学生,24个内向学生。理科班的52名学生中有男生46名,女生6名;24个外向学生,28个内向学生。英语为必修课。
在研究工具上,采用由个人简况和中文版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组成的问卷。修订后的FLCAS得分理论在25-125之间,旨在测量外语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具体焦虑反映和焦虑水平。针对被试的具体情况,FLCAS中的“外语”统一换成“英语”。
在研究程序上,对先对该实验的有效性进行了预测,测得FLCAS的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表明修订后的中文版FLCAS在测量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课堂焦律时具有较高的信度。调查表由教师于课前发给各个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给予学生15分钟的作答时间,然后立即回收问卷。120份问卷中,有效回收了115份,回收率为96%。数据统计采用李克的五级量表形式,选择1(非常同意)得5分,2(同意)得4分,3(不同意也不反对)得3分,4(不同意)得2分,5(完全不同意)得1分。凡是有反面措辞的题目,如“I don’t worry about making mistakes in English class”,计分则颠倒过来。最后将得分全部相加,得到相应的焦虑值。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后,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进行处理。
在对研究结果分析中,我们对问卷回答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问卷题目回答不完整、回答有明显反映倾向的予以剔除,共剔除了9份,保留有效问卷106份。
首先,外语焦虑描述性统计结果为:N为106;均值是71.61;标准差为15.655;均值的标准误差为1.521;信度为0.89。这说明外语焦虑在中国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中作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存在。此外,利用修改后的量表后,该实验仍然具有相当高的信度。
其次,外语焦虑水平之专业类别对比如表1。
表1
结果显示方差方程的Lavene检验显著性是0.312>0.05,说明差相等。均值方程T检验中显著性是0.041
再次,外语焦虑水平之性格对比如表2。
表2
结果显示方差方程的Lavene检验显著性是0.662>0.05,即方差相等。均值方程T检验中显著性是0.013
最后,外语焦虑水平之性别对比如表3。
从表3看出方差方程的Lavene检验中显著性是0.053>0.05,方差几乎相等。均值方程T检验中显著性是0.212>0.05,无差异,即男、女生的焦虑水平没有明显差异。男生的焦虑均值是73.4,女生的焦虑均值是69.6,无显著差异。
表3
通过此次实验得出:外语学习焦虑普遍存在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男、女生焦虑水平无明显差异;文、理科生焦虑水平差异明显,其中理科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文科生;内、外向性格学生焦虑水平差异明显,其中内向学生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外向学生。此次调查结果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便于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有人读《白杨》,仅理解为是对一种高大挺拔的树木的描写,有人却由此联想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坚强性格的人们;有人学《繁星》仅看到一幅海天星空图,有人却能融情于景,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淡淡的思乡之情。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不同。可见,语感能力会直接影响阅读效果。只有对语言文字有了敏锐的感受力,才能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深刻意义。
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有哪些有效途径呢?通过自身教学的积累和他人经验的借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中产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生搬字典释义去理解词语,造成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其实,文章中的词语应区别对待,有的只要意会,有的需要简单说明,而有的能揭示特点,具有语感作用,则需仔细揣摩,透彻分析,准确把握。例如《繁星》中能显示海上繁星特点的词“半明半昧”,就需要引导学生体会当时身处大海仰望星空的情境。教学时,我在学生自身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指出这里的“半”是指星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陆地上虽然也能看到星在一闪一闪的,但海的上空气流流动大,星光有时被遮住,所以一 暗一明、一明一暗闪动得分外明显。学生认识到这点,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就有了感知。
对有些词语,不仅要从个体上去分析,还要从语句、语段上整体把握,找到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如《老水牛爷爷》中的一段外貌描写是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的,显得分外传神。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古铜色”,更要理解到这是一种健康的肤色,是老水牛爷爷经常参加劳动风吹日晒的结果。“声音像洪钟”不仅告诉我们他嗓门很大,更要认中体会到他的直爽与开朗。而整段的外貌描写旨在展示一位身材魁梧、健壮爽朗的北方老汉的形象。学生理解深刻了,读的时候,这一形象便会浮现于脑海之中,自然读出语感来。
二、以激感来引发语感对于一些具体、生动能引起感情共鸣的课文,就要充分发挥形象和情感的感染、熏陶作用,使学生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美学上的享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引发学生的语感。如《春蚕》结尾的教学,我这样设计:①“又添了一些银丝”为什么不说“又添了一些白发”?②这里包含什么感情?使学生理解:银丝是美的,把白发比作银丝是一种赞美,饱含着敬重。一个孩子竟能发现母亲比过去多了一些银丝,看得这么细,表现出对母亲的由衷的敬爱。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就能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正是语感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之一。
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感的作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将写作背景与文尾的俗语、谚语结合起来,揭示出丰收在望,人们将能过上好日子,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关切国家、人民前途的喜悦之情。学生了解了这一点,读起来特别起劲。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是这样在认识的同时产生的情感,并由此而引发出语感的。
三、从美感中挖掘语感有些课文写得特别美,怎样把学生带进美的意境,由美感来增进语感呢?可以运用优美的描述性语言。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我就“贪婪地吮吸甘露”这句作了描述:细雨如丝,雨蒙蒙,树蒙蒙,杨梅树从沉睡中醒来,它正在兴旺地生长,它需要大量的水分,绵绵的春雨来了,多甜美啊,杨梅树贪婪地吮吸,像婴儿嘬母亲的奶汁一样,吸得多欢呢!这真是‘春雨绵绵润杨梅’。”描述,把美的主体放在美的环境中衬托,使学生感受到了杨梅树贪婪吮吸甘露的图景,由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物的美,情的美,并由此产生语感。
从语感中体味美感,以美感增加语感。如《火烧云》一课的教学,我抓住“变化极多”,一步步突出云的美,霞光的美,通过众多描写颜色变化的词语展示万里长空五光十色、五彩斑斓的壮丽图景,极力使学生从语感中体味到美感,以美感增语感,保持课文美的基调。同时我还运用了幻灯,在云彩的基础上依次出现马、狗和狮子的形状,进行配乐朗读。通过这些辅助。强化视听形象,加强美的感受,增进语感。
四、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朗读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的鉴赏力。那些优美的诗词,抒情的文章,往往通过反复朗读,体验出文中美味,使学生充满感情。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话言文字的敏锐感觉的表现。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通过朗读,使学生产生语言直觉。如《第一场雪》中的“银条儿、雪球儿”,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跟老师反复读,仔细玩味,要求读出亮晶晶、蓬松松的感觉。然后,让学生去掉“儿”读,通过前后对比,感到前者读得轻柔,读出了美的意境。
想象活动是语感所包含的又一个心理因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感知语言文字时,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表象,并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如《再见了,亲人》分别描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送别志愿军战士的场面。朗读时,要启发学生在脑子里“过电影”,想象大娘熬红的双眼,小金花挂在腮旁的泪花,大嫂拄着的双拐,这一幕幕使之成为鲜活的形象,就有助于语感的形成与提高。
关键词 女性主义;平等;独立;爱情;婚姻
简・奥斯汀出生于十八世纪晚期,在十九世纪初出版了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十九世纪初,十九世纪中叶出版了她的代表作《简・爱》。这两部小说一经问世便引来许多读者关注。人们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两部小说的女主角身上。如果说十九世纪的小说是女性的世界,那一定是指许多女性作家的作品表达出了女性的声音以及唤起当时知识女性觉醒。当然,简・奥斯汀和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主角承载着这两位女性作家的特殊的女性声音。伊丽莎白・班纳和简・爱都具有反叛精神并且期盼与男性平等。她们都坚信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以及婚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然而,她们的性格以及对待爱情和婚姻也存在着不同点。
两部小说的作者均生活在十九世纪,在当时女性没有自己的声音,女性的地位通常比较低下被动。然而,伊丽莎白・班纳和简・爱这两位女主角从她们都具备反抗精神,从内心里呐喊出了她们自己的声音。
伊丽莎白反抗当时的女性形象,她徒步穿过泥泞的田地去拜访病中的姐姐简;她支持妹妹同姐姐一样有权力参加社交;她同样支持女性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男人而去学习。同样,简・爱从孩提时便表现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反抗她的姨妈和表兄。而后,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先生有一位疯妻子时,她决定离开他并拒绝成为他的情人。
此外,两位女主角都不断地在追寻并获得同其他人拥有平等的权力。对于简・爱来说,当她直视她的姨妈之时,她希望能和她堂兄获得平等的待遇;当她在罗沃德时,她渴望同其他人一样被平等看待;当她来到桑菲尔德庄园时,她为获得尊重和平等而不断抗争;甚至当她和圣・约翰一起时,她也靠做家庭教师养活自己。与简相比,伊丽莎白的反抗精神以及渴望被平等对待的想法并不那么完整。在男权社会里,自给自足是女性平等和自由的标志。女性常常被完全夺走拥有财富的权力,这使得女性完全没有独立的空间。财富的不平等性存在于两性之间。因而,女权主义支持者非常重视女性的经济独立。简・爱期望活得经济独立,能够独立生活,完全能自己掌握幸福。在桑菲尔德庄园,她的经济独立使得她能很有底气说道他们“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下”。当得知罗切斯特已有一位患有精神问题的妻子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这样重要的决定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坚强意志,同样也是因为离开罗切斯特她依旧可以依靠自己生活下去。而后,她拒绝了圣・约翰的好意回到身无分文的罗切斯特身边时。经济独立使得她寻找到真正的幸福。简・爱留给读者一个鲜活和可爱的形象,因为她表现出女性能够将自己从受保护的地位中解脱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简・爱是一位新新女性。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因为伊丽莎白既不能靠自己生活又无法继承她父亲的遗产,她在小说中的地位一直处于劣势。她必须首先在她父亲的经济保护下生活,而后依靠她的丈夫。无论她有多么漂亮、聪明以及具有多大的反抗精神,经济不能独立决定了她在当时的社会里永远只是男性的附属,伊丽莎白的幸运,使她遇到了达西先生,否则她将以一位贫穷的老妇人身份终其一生。她意识到她的境况并且毫无怨言地接受这一现况。她只有找到一位富有的丈夫才能改变这一状况。
作者的性格特点对于她们笔下的主人公人物的性格特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简・奥斯汀来说,她是一位具有享乐主义女孩。她喜欢跳舞,她的字里行间里充满了舞会和聚会。有着这样一个人生态度,她当然能意识到在婚姻中金钱的重要性。在27岁时,她接受了Manydown的继承人的求婚,事实上她对这位男士毫无感觉。在一夜未眠之后,第二天早晨她拒绝了这次求婚。从这一点来看,简・奥斯汀不能接受一场没有尊重和爱情的婚姻,同时从她刚开始接受求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她依然被财富所迷惑。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伊丽莎白拜访彭渤里庄园时,她也希望成为这个美丽庄园的女主人。
简・奥斯汀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她笔下角色她自己的性格。她擅长通过明了的对话揭示人物性格。查普曼博士曾经说到:“她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能非常准确地描述出她本人和其他年纪人群的话语”。在她的喜剧性人物性格刻画中,简・奥斯汀很少直接描述性格,而是将人物放在特定场景中,在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合适的语言。
关键词: 儿童本位 小学语文 教材设计
“儿童本位”就是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的思想作为出发点,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与追求,正确分析儿童的现状和对未来的正确的引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目的[1]。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料,一定要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与设计,一定要正确分析儿童的学习需要,只有符合标准的儿童教材才能促进儿童的知识积累和茁壮成长。在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中,不仅要简单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还要以儿童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儿童本位”视角下教材的价值取向
1.儿童视角
小学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资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做服务。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要,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站在学生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编排,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避免成人化问题的出现。
2.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种启蒙性教育,是为小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下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教材要守住基础性的底线。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小学阶段没有对语文的基本知识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要使小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3.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不变的话题,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束缚,为儿童提高广阔的联想和发展空间。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适当地在教材中编设一些创新内容,积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延伸到课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观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儿童本位”的教材设计
1.“儿童本位”教材的语言
在“儿童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有的语言文字都应该符合儿童语言的特点和规律[2]。很多成年人都认为语言要尽量简化明了,这样儿童学习起来才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时往往就出现成人化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从成年的视角对儿童的语言习惯进行审视,如果把课文中对故事发展环节和任务性格特点的详细描述性语言都删减,就会增加儿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难度。因为对于孩童时期的小学生来说,对故事中详尽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和记忆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就引用了小女孩和爱因斯坦之间的对话,运用了第一人称,直接引用了主人公的语言,使儿童对课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形象有很好的了解,对故事情节也能准确把握。通过对人物语言的详细描写,折射出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并没有因为自己辉煌的成就而高傲自大,具有崇高的谦逊美德。通过小女孩的语言,儿童能够判断出课文中小女孩性格的率真与可爱。
2.“儿童本位”教材的写作
写作包含复杂的心理动态过程,它与学生的知识、记忆、情绪、想象等众多因素有关,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字、词、句运用情况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活动[3]。写作能力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而且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体现。在写作教学中,一定要避免用成人的视角评估孩子的思维和语言,不可为了增加语言的生动化色彩就一味强调辞藻的华丽,忽视儿童的本性和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能用成人的写作标准要求儿童写作,而要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美的事物,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在写作中不断运用积极向上的语言,传达正能量。
在三年级(下)中对《乌鸦反哺》写作练习中,就要引导学生描写乌鸦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语言,而不是一味地和儿童进行人生道理的讲解,从母亲与孩子相互对话内容中,让儿童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孝顺父母等高尚的情怀。
3.“儿童本位”教材的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与编排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正处在成长期的小学生,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保护他们自尊心和求知欲的前提下,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冰花》一课,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够,对学生的原发创造性尊重程度不够,把儿童的思维一定程度地固化了。“玻璃窗上开花了”,这种语言表达原本上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但是没有当儿童对现象进行继续想象,作者就迫不及待地交代了下文,同时用较成人化的思维对该现象进行比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要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适当的引导,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条件,要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握和周密的设计。
三、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对于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一定的成人化问题,所以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设计一定要根据儿童本位的思想,注重少年儿童的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材内容,加强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运用,从而编纂出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语文教材,促进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峦.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研究[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电影;音乐;事件;视觉;场景
最简单而老式的为电影配乐的方法,就是简单地选择一首熟悉的音乐,使之符合当前要处理的电影片段对于节奏、情感或戏剧性的要求。在现代电影中,音乐可以发挥多种不同的复杂作用。
一、预示事件或建立戏剧张力
当影片的基调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或银幕上即将发生出乎预料的事件时,我们几乎总是通过配乐做好面对变化的准备。配乐让我们在情感上做好面对突然变化的准备,并不会弱化震撼的效果,实际上它通过暗示震撼场面的临近而使效果强化了。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说,“仔细看好了,令人震惊、出乎意料的事情即将发生”,我们就对音乐信号做出反应,更加集中注意力。即使我们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情,也不能减轻由此产生的紧张感,因为悬念不仅在于发生什么,还在于什么时候发生。此种用途的音乐与银幕上的情节并非完全同步,而是超前一些,在银幕画面保持平静状态的同时,引入一种紧张感。
作为征兆或形成戏剧张力的音乐以多种方式有意地刺激我们的神经:逐渐提高音量或音调,从大调向小调转换,引入打击乐器或不和谐音。在一段原本协调的配乐中引入不和谐的调子,会自动产生一种紧张和焦虑感。这种场合中的不和谐调子表达出无序、混乱或和谐的正常秩序的崩溃,从而使我们变得紧张不安,这正是建立有效的事件预兆或戏剧张力所想要的心理状态。例如,影片《公民凯恩》中著名的早餐蒙太奇片段,以一曲柔和轻快的华尔兹开始,而以同一华尔兹主题的不和谐、刺耳的变体结束,表现了多年以后,艾米莉(Emily)与查尔斯・福斯特・凯恩之间的日渐疏远。
二、增加视觉画面的多层含义
有时音乐与画面结合会产生多层内涵,使我们以全新的、不同寻常的方式来看银幕上的视觉场景。例如,在影片《奇爱博士》开头的场景中,展示了B-52轰炸机空中加油的镜头。为了准确地放置加油杆,需要极其精湛的驾驶技术,加油杆犹如带有巨大翅膀的水管,从加油机尾部伸向位于巨大的B-52轰炸机机鼻上的油箱口,此时B-52位于加油机下方略微靠后的位置。这一连续画面伴随着人们熟悉的爱情歌曲《请温柔一些》(Try a Little Tenderness),由浪漫的小提琴演奏。如果我们足够留意,能辨认出这首曲子,再想想它的歌名,就会发现,这首歌不但非常适合加油时所需的娴熟操纵,而且引导我们把这个片段看作是一个温柔的情爱场面,如两只大鸟在温柔地亲热。因为这是电影的开始画面,音乐亦有助于建立贯穿整部影片的讽刺的基调。
音乐可以暗示与银幕画面的基调完全相反的含义,这样处理可以获得极度的讽刺。电影《奇爱博士》的结尾处即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维拉・林恩那甜腻腻的嗓音唱着“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再相逢”,伴随的却是核浩劫毁灭世界的画面。
三、使用音乐进行人物刻画
音乐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有一定的作用。米老鼠式配乐可以用来强调某个角色肢体动作的独特性或有节奏感的模式。如影片《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34)中的配乐使用“残疾”为主题,并与主角的跛足行走在节奏上相应和,从而加强了该角色的性格特征。一些演员如约翰・韦恩、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和艾尔・帕西诺,有着与众不同的步伐,显示出固定的节奏模式,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来强化。
乐器的使用也有助于人物性格刻画,实现彼得与狼式配乐(PeterandtheWolfing)效果。在这种配乐中,某种乐器及音乐类型代表并预示某角色的出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电影使用这种技巧,使观众将恶徒与听起来很阴险的、小音阶的配乐联系起来,对于女主角,则用柔和而轻灵的小提琴音乐,男主角用强劲的“正直的”音乐。虽然这种笨拙的处理手法今天已不流行,但是在无声电影时期, 主题反复(leitmotifs,指一个简单的音乐主题或小节重复出现,来表现某一角色的再次出场)是主要的表现手法,现在仍具有一定的作用。
有时,一个人物性格相当复杂,需要多个主题音乐来表现,作曲家杰瑞・哥德史密斯( jerry Goldsmith )在为影片《巴顿将军》配乐时发现:如何使观众意识到巴顿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是个挑战。我们处理了三个不同侧面,以表现巴顿机智灵活的性格:他是一个战士,一个相信轮回再生的人,又是一个有着坚定的的人。(导演)弗兰克・沙夫纳和我觉得,音乐应该有助于刻画在不同的场合中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在影片开始时,我用小号嘹亮的声音确立生命的再生主题,那就是你听到的最初的音符。当他从卡塔吉尼亚战役中生还,我们听见他脑海中又响起了那些小号声,鲜明地揭示了他性格中的这一方面。片中第二个也是最明显的乐曲,是军队进行曲。在他指挥时,这是占主导地位的主题――作为战士的主题。第三个,是合唱赞美诗,用和声突出他的虔信宗教的性格、他的自律和他的决断。当表现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指挥他的军队走向胜利时,我们的想法是综合前述所有音乐元素,因为他是前面描述的各个方面的统一体。
在影片《公民凯恩》中,作曲伯纳德・赫尔曼使用两种不同的主题反复来表现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第一种是“充满活力的拉格泰姆音乐,有时转变为木笛波尔卡”,用来表现成年的凯恩的力量。另一种,则是“如羽毛般轻柔而融洽”的主题,象征凯恩年轻时更简单的生活和更为积极的人格特征。
一个优秀的作曲家还可以通过配乐来赋予演员其本不具备的个性特点。例如,在拍摄影片《大鼻子情圣》时,俄国作曲家迪米特里・迪奥姆金认为玛拉・鲍尔斯法国味不够浓,不足以表现罗格萨娜一角。因此无论何时她出现在银幕上,他总是用法国风格的主题音乐来使她更有法国味,从而建立观众心中的联想,取得预期的效果。
曾执导《沉默的羔羊》《费城故事》导演乔纳森・戴米曾经说过,在为他的电影选择音乐时,他试图“探讨片中人物日常生活中会听的音乐――那样会更真实、更巧妙,也更有趣”。像多数导演一样,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他喜欢尽可能早地确定电影作曲者,他说:“剪辑人员喜欢在一幕场景完成之前,找到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导演彼得・威尔曾执导《危险年代》《目击者》。最终选择德裔澳大利亚籍作曲家波克海德・达维兹为影片《真人活剧》作曲,但在早些时候,威尔用一段“临时的”曲子作配乐测试时,就指定影片要使用菲利普・格拉斯现有作品中的某一段音乐。威尔记录道:拍摄影片的日子里,我经常在每天“例行公事”――每天晚上对白天所拍摄的镜头进行筛选――播放音乐。我对照画面对各种音乐进行测试,寻找画面最难以捉摸的“声音”。
现代电影史上一位伟大的特立独行的导演罗伯特・奥特曼以愿意和演员一起即兴创作而著称。在1975年拍的美国史诗片《纳什维尔》中,这位导演把他好玩的个性带到了配乐的创作当中。在片中扮演中心人物的24个演员中(包括卡伦・布莱克、罗尼・布莱克利和凭一曲《我不在乎》赢得奥斯卡奖的凯斯・卡雷丁),奥特曼请其中几位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创作歌曲,用于配合情节叙述展开所需的表演。虽然这种电影音乐的实验与1972年影片《歌厅》及2002年的电影音乐剧《芝加哥》有根本的不同,三部影片在策略上却有相似之处:在每部影片中,所有的歌曲在某种意义上都被限制在影片中的“舞台”上。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歌舞片的传统――片中人物突然在银幕上放声歌唱――消失了。按照主流观点,在1952年的喜剧片《雨中曲》中,该传统手法的运用已经达到巅峰,而反讽的是,该影片被认为是默片时代的挽歌。
四、引起条件反射
观众已经习惯于将某些程式化的音乐类型或符号与特定情景相联系,作曲家常常利用这一特点来作曲。这些符号可以运用得非常简省而有效。在老式西部片中,突如其来的有节奏的咚咚声,伴随着一种高亢、尖啸般的管乐器以简单的四音或五音音阶吹出的声音,能在印第安人出现之前有效地预示他们的存在。表示骑兵驰援的小号曲也同样为人熟知。这些音乐符号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挥,若强行发挥,可能会失去它们作为符号的有效性。然而,作曲家仍试图使它们看上去尽可能的新颖和有原创性。
用于反讽时,即使类型化的音乐符号也可以产生不同寻常的效果。例如,在影片《小人物》中,一曲活泼的笛鼓合奏的凯旋军乐伴随着卡斯特将军的军队对印第安部落大屠杀的场景。音乐和画面之间的来回拉锯产生的讽刺效果引人注目。充满英雄气概的音乐令人难以抗拒,我们几乎要用脚尖跟着音乐打起节拍,心中也充满英雄情怀,而同时我们在视觉情感方面又为银幕上发生的行径感到震惊不已。
五、旅行音乐
电影音乐用于描述角色快速运动时效果最佳。此类音乐,有时被称为旅行音乐,经常被作为公式或速记符号来使用,以表明不同的交通方式。公式化的音乐因所描述的运动的独特属性而有所变化。故而驿车的音乐不同于轻便马车的音乐,同时它们与独骑音乐也有根本的不同。老式蒸汽机车也需要一种与柴油机车不同的铁路音乐。在极少数场合,旅行音乐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例如,影片《邦妮和克莱德》采用蓝草组合演唱的《雾山狂舞》为片中著名的追逐片段伴奏。快速拨弄五弦班卓琴发出的强烈而疯狂的声音,产生一种绝望而又欢快的节奏,精确地表现了巴洛团伙的野蛮行径和态度,追逐过程的滑稽搞笑、孤注一掷和盲目兴奋以及整部影片流露出来的怀旧的、对美好过去的回味等。
六、提供重要的转场
音乐在影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提供转场或成为各个场景之间的桥梁――时间的流逝,暗示场所的变换,预示基调或节奏的改变,或者通过倒叙带我们到过去的时光。《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和作曲伯纳德,赫尔曼都曾从事广播工作,在广播节目中必须用音乐实现过渡。传记《公民威尔斯》中,作者弗兰克・布拉迪描述了这种工作经历对影片《公民凯恩》中的音乐运用的影响:广播中使用音乐多数时候是为不同场景或情境提供转场。在告诉听众场景发生改变时,即使是很简单的一个音符也显得非常重要。在电影中,通常当场景切换或叠化至下一幕中时,眼睛会告诉我们这些改变。威尔斯和赫尔曼都相信,不应忽视使用过渡性音乐来组织电影各部分或安排上下文联系的机会,无论该音乐的作用是象征性的还是描述性的。
我们应记住的重要一点是,我们在听电影中音乐的过程中,必须留意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和内涵,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影片。
[参考文献]
[1] 朱中恺.电影音乐地图[M].台北:商智文化事业公司,1998.
[2] 李焯桃,舒明,编.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M].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3.
[3] 黄爱玲.戏缘[M].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04-03
幸福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甚至柏拉图时期。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是心理学界重视个人生活质量研究的一个明显标志。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倍受重视,主观幸福感也逐渐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幸福感的形成和培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正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幸福感研究大都集中于理论探索,实践研究不足,尚未形成较好的操作模式和有价值的成果,从目前对幸福感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对成人的幸福感研究,而在对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又多集中于大学生,其次是中学生,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非常少,可以说是一个空白。本文从小学生学校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市八步实验小学的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在对小学生主观幸福感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幸福感的一般状况,探讨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是人类难以割舍的永恒情结。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个体认识到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幸福感的强弱也不同,当你愉悦地享受正在做的事并真心地接受自己、欣赏自己时就是感到幸福的时刻。那么,小学生的幸福又是什么呢?对此有许多说法,但笔者认为:学生的幸福,应该是其合理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包括安全、休息和睡眠等生理需要,求知、自尊、爱和审美以及自我实现等精神需要,这些需要得到逐步的满足和提升,就是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学校、家长、教师的关怀,以及求知愿望的满足、学习成功的体验、自身成长的认同、生命价值的肯定,因此,应让学生体验快乐,收获满意,实现价值,得到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学生的幸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让学生在教育中充分享受幸福。
二、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与状况
(一)调查方法
当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本研究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随机整群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调查,试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建议。
笔者分别向本校低中高各个年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80人。调查问卷采用自编的《小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样本分布兼顾了性别、年龄及区域,基本符合随机抽样的原则。问卷共设25道题,其中23道为单项选择题,涉及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压力等不同情况下的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此外有2道开放式选择题,答案有多项;最后让学生给自己的幸福现状打分(共0~3分、4~6分、7~8分、9~10分四档)。
(二)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1.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幸福感的调查中,90%的学生感觉自己很幸福,10%的学生感觉自己不幸福。在为自己的幸福现状打分环节,只有6%的学生给自己打满分(9~10分),90%的学生给自己打7~8分。在多项选择题中,在对幸福感的理解上(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5个),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最多,其次是“有幸福的家庭”“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这说明学习成绩的好坏深深影响了小学生,且小学生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关爱。在“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选3项)”这道题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庭和睦,父母相亲相爱”“舒适的学习环境”,说明亲子关系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学生的幸福感。调查还发现,小学生的幸福感存在年龄差异,高年级的学生幸福感比低年级的学生幸福感低;男生、女生在幸福感上也存在着不同,男生的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的幸福感得分。
2.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亲子关系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在问卷中,在回答父母陪伴的时间时,89%的学生选择了“父母很少陪伴”;在回答“父母经常陪你说心里话吗”时,91%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多、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越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幸福。在回答“父母的教养方式”时,选择“父母严肃、暴躁,凡事他们说了算”、与父母关系紧张的学生,幸福感得分低。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来自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这部分学生明显感到自己不幸福。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的和睦感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家庭越和睦的学生感觉到越幸福。
(2)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问卷问到“你和同学的关系”时,有93%的学生表示与同学的关系很融洽,只有5%的学生与同学关系紧张;在师生关系上,有10%的学生和老师关系非常好,80%的学生表示和老师的关系一般,与老师没有特别的相处。这表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越好,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越高。
(3)学习压力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学习压力与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联系。在调查中,91%的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94%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87%的学生觉得每天的作业量很多,并且越高年级的学生越觉得作业压力大。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大,体验到的愉快情绪就越少,幸福感也会越少。
(4)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在调查中,80%的学生表示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6~7小时。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自由的玩耍时间可以让小学生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从而感到幸福。
(5)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幸福感的描述性分析
在调查中,当问到“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吗”时,只有16%的学生选了“非常有信心”,11%的学生“经常有感到郁闷沮丧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自我价值感、自我效能感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相关。
三、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
1.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它不仅给学生提供物质生活条件,也给学生提供精神生活条件。调查显示,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家庭关系与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联系。亲子关系是小学生建立的第一个人际关系,是满足小学生生存需要、依恋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的重要人际资源。调查表明,在家庭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常常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可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孩子的安全感、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让小学生较易体验到舒愉的情绪。
2.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基本一致
父母的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人格形成、心理健康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理解关爱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积极的作用,而不正当的教养方式则起着消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实际上,亲子关系也属于家庭人际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并对孩子心理成长有着直接、关键性的作用。有的家庭,父母因为忙于生计而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抚养,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孩子与父母几乎没有沟通,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心理上显然会有残缺。
(二)学业负担
1.小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活动
调查表明,学习压力与小学生的幸福感显著相关。当前,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是衡量他们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学习成绩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不仅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学习体验产生间接影响:学习成绩好,在学习过程中就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这样的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
2.睡眠时间、玩耍时间对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睡眠时间、玩耍时间与小学生的幸福感呈正比例,长期睡眠不够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减少学业负担、保障小学生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
3.考试焦虑影响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考试焦虑与小学生自我认识、人格特点、应对方式以及父母教养、学校教学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小学生的考试焦虑问题日趋严重,陈世平(1995)曾对766名中小学生进行焦虑状况调查,发现中小学在某些方面具有严重焦虑现象的人数为21.54%,从人数比例来看,小学生明显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这是以前所没有注意到的,基础教育部门应引起重视。每个儿童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但对考试的担心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消极评价,不仅影响了小学生对幸福的体验,同时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师生关系与同伴交往
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影响着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小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有利于小学生对学校产生愉快的情绪,可以为小学生提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增加小学生的归属感、自信心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幸福感。有良好师生关系的小学生,容易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并对学校生活有较高的满意度;而融洽的同伴关系对小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提高作用,有利于小学生愉悦情绪的形成。
四、提高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效策略
(一)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学校教育可以借助课程与活动,并依靠校园文化的隐性载体引导小学生的价值观。学校作为人才发展的摇篮,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符合小学生成长的活动形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爱,在爱和关怀中感到生命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创造力,让他们拥有美好的情感去思考自己能为世界做些什么。校园生活是学生幸福感形成的“精神家园”。
(二)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之间的了解。父母要把孩子看成与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们一定的自去决定和选择与自己相关的事务,一些家庭事务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从而建立和改善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改进教育方法。
2.父母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
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家庭和父母的教养。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好,父母首先自己要起榜样引导作用,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引导孩子的发展,而不是以刻板的说教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以身作则的潜意识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心灵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在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1.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幸福的因素是可以发掘的。首先,可以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找到幸福的因素;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寻找幸福感,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幸福的体验。
2.让学生多一点选择
学校或家长在安排学生课余生活的时候,要征求学生的自我意愿与喜好,从学生的自我需要出发,允许学生在能掌控的基础上自主安排。当我们把权利给予孩子的时候,孩子才能自觉地履行义务,只有建立在平等协商、自主选择基础上的教导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
3.让分数多一点“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