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一、思想政治应用意识

所谓的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其实质就是通过一种主观上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倾向,运用政治的眼光通过政治的角度进而对所观察的事物有全新的理解和解释。不仅要运用思想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利用思想政治的知识去思考问题,探索创新。目前,我国思想政治应用意识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并未发挥出思想政治应用意识的真正价值,致使思想政治应用意识没有广泛的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导致学生无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因此,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应用意识的培养放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位。将思想政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思想政治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用思想政治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二、教师应遵循的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培养准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就应注重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加强教师引导思想政治应用意识的教育工作,进而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就应遵循以下准则:第一,在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培养中要遵守难易适中的准则,不仅要考虑学生整体的素质差异还要考虑学生个体接受能力差异,合理的布置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和教学方案。第二,在考虑学生自身情况和实际水平的同时,对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引导教育要遵守由浅入深的准则,不仅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思想政治中的困难,还要以鼓励、激励等积极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避免造成学生出现畏学不自信等消极现象发生。第三,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应用意识的过程中,要确保制定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且,要符合学生的书本知识和思想政治学习范畴,不能进行盲目的更改和加深。教师应积极构建愉快、宽松、自由的思想政治课堂,减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压力和心理负担。

三、思想政治应用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

(一)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要注重思想政治概念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识离生活很近,就在生活当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通常具有抽象性和多样性,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进而削弱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因此,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应用意识的同时将概念转化为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教师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工作,重点从教材的应用因素着手,结合具体生活实例进行有意识的开发和挖掘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潜能。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带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优秀的学习习惯。所以,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

(二)加强教师职业素质

为了促使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机结合,首要就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知识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和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出促进作用,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发散学生的思想政治思维,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知识水平。因此,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应用意识、拓宽知识层面、提高专业水平、完善自身素质,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搜集具有价值的思想政治小故事,从而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和生活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应用的认识。

(三)将思想政治主观题与应用意识相结合

主观题的趣味性较强,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欲望,还能在主观题的学习中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思想政治应用意识。因此,将思想政治主观题与思想政治应用意识有机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透过思想政治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第2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39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增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担当者的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包括的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再到学生认知体系三个重要环节的分析研究,探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实现路径。

1 把握力

所谓把握力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中实现统一性和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作为教师教学备课的第一个环节,能否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顺利有效转换,是对教师是否把握教材和教学之间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考验。具有把握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所要求的统一性和主体性的辩证关系,也即具备一定的把握力,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把握力,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教材体系的统一性真正把握好,授课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性质、目的、要求、内容及意义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对教材体系要把握其要义,掌握其精神,在把握教材基础上,在教学体系中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具体授课方式,都能将课程大纲有效的贯彻施行,保证课程性质不改变,充分发挥教材的指导功能,做到授课即使形散但不神散。二是授课教师要恰如其分的发挥主体。从教材统一性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将专业特长和自己专长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争取在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中掌握好统一性和主体性的辩证关系。

2 建构力

建构力即在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形成过程中建构起合乎路径富有思想的教学道路。

高校思政教师能否在准确恰当把握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间辩证关系基础上建构起合乎逻辑富有思想的教学道路关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具备较强的教学思路建构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着手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形成教学体系构建教学道路过程中,要从实践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出发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其实践性原则,因为很强的社会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在使人们树立政治方向、形成意识形态和确立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不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密切联系,而且与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紧密联系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不从这一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客观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创新性,则是因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复杂与加速变迁,在发展的取向上也要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人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不同于以往受简单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到现代社会复杂多样的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人们在思想政治上所出现的问题,也很难通过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变化,在指导思想、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上进行系统综合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以契合于当前社会发展变化。所以,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在把握理论精髓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对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进行合理的阐述和解释,从而将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品质很好的体现出来。

3 适应力

适应力即在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换过程中,要具备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和满足其成长需要的能力。

作为教师备课的第三个步骤,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换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能否具备将教学体系转变为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又能充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生认知体系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诉求,这个环节是对教学过程前两个环节的落脚点,其实现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的转换过程中,要坚持两点基本原则:一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要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觉将教师对生命本体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与学生共享;二是在思政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切身的利益。如果没有形而上的追寻,生命难免卑俗,如果缺乏形而下的根基,内容必将空虚。将两者实现有机的结合,既考验教师的智慧,又体现教师的教学艺术。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转换能力所面对的是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最后到学生认知体系这三个大的环节,各个环节对应的主体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转换能力在这个系统的各个环节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把握力、建构力和适应力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专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统一,切实提高教学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滨.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8,(2).

[2]赵平.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转换艺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0).

第3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研究

列宁曾指出:“一个人不具有感情, 就一直不会拥有对真理的追求。”情境教学在从知到行变化过程中扮演着特别并且重要的中介角色,是加强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讲解概念还是原理,教师需要注重寓理于情境,将抽象的知识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自我调整能力,实现教学和情感教学的有效结合,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益。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感染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教学模式。

一、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即是老师讲解的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这不仅仅包括基本的理论,也包括技能培训,思想道德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内容。为了确保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在设计课堂时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关系。老师立足于整个教材,分析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和将来掌握的内容之间的关联,理清接下来学习内容在整个教材书的重要性,经过课堂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碰撞,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正如著名教学学家John Dewey曾经说过:“聪明的教师都会有意识地知道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帮助对新知识的学习[1]。”其二,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的深层含义。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是设计情境教学课堂的重点,老师不仅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更要从全局出发考虑教学内容。

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情况,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益。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需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习惯,从而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积极交流,并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碰撞并引发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不断成熟、深刻、全面。经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自己积极思考,学生加强了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感悟和思考,受到了启发,从而情境教学中的学生的知识和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和方式,情感和价值取向之间相互影响,合成一体,实现了自身情感的升华。

三、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指教师和学生经过教学、学习活动需要实现的结果,一种明确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后获得什么的标准,具体主要是指学生经过学习预期能够出现什么思想变化[2]。明确教学目标对情境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老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把握明确的教学目标。

四、创设学习情境

(一)图画、视频展示情境 ,

图像、视频是展现形象的主要方式,使用突显展现教材情境,将课本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化,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讲到“祖国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内容时,向学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大地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川、名胜古迹,栩栩生动,引导学生切实感知祖国的魅力。又例如在一国两制的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展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地利位置、环境和历史的变更,让学生明白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再向学生展示出当前香港、澳门、台湾现状,让学生深入领悟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台湾的最佳方式,恶意分裂祖国的行为必然会失败的。

(二)创设故事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传记、历史事件以及与政治教学相关的民间传奇故事都能成为情境素材,指导学生从中去领悟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这些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知识。

(三)音乐渲染情境 ,

音乐独具特色,感情饱满,不能为人们带来没的享受、美的体验,他由于其独特的音律能够将我们带来独特的意境之中。音乐情境就是要求老师将课本知识融入到一定的节奏中去,让学生凭借对音乐的感觉进而去感受知识、领悟真理,精心设置音乐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情感,拓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知识和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但是音乐内容的设计不能超过教材内容。

(四)语言描绘情境 ,

情境教学形式的创设重点在于将直观方式与语言描绘相融合,在特定情境产生时,加上形象的语言描绘,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因感官而兴奋,主观感受获得了满足,从而调动其情感,从而进入具体情境中。另外,语言也能够独立运用,但是这对老师的语言能力要求较高。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和内容,没有情境教学,高中政治教学就失去了灵魂。只有注重情感教学对高中学生健康发展的重大作用,并在教学过程中深入落实,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具备高素质的新兴人才,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摘 要】随着中国青年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不仅要承担学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还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从容面对一切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已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很多帮助。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一些个人意见和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高校;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8-0102-01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12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JYWA2012-005)和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254z009)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心理学研究包括理论与应用两大方面,既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当中的家庭、教育、健康等发生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哲学、伦理学以及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两者在某些层面上的融合以及实现二者统一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思索与探讨,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想法,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做一些理论上的补充。

一、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理是产生思想的前提,具备正常的感觉、知觉、思维、意识才能有思想的产生;思想又是心理升华后的产物,个体接受外界的事物,综合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在生活中有所感、有所思,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离开了心理这一前提和基础,人类世界就不会存在思想,但是,如果心理止步不前,不能进一步上升到思想的层面,就只会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内涵。

由于心理与思想之间存在着统一的关系,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 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发展也包括社会性发展,人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每人个都是从一个对周围世界茫然无知的生物个体成长为一名社会成员,在此其间,必须学习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发展自己的社会性,这期间既需要健康的状态和坚定的意志,也需要培养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品德。心理和思想的共同作用满足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向人们传递生产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从本质上来说,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和修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生活中的产生的各种思想问题,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1.心理学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心理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品格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和前提。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引导他们克服不良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减少成长道路上的阻碍。在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面前,会应用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顺利地度过心理危机;相反的遇到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会导致心理状态的不正常,产生心理危机,并且将各种危机日积月累,形成错误的观念和思想。

2.心理学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学原理。我国的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上的发展已基本完成,具备了成年人生理上的功能和特点,但是心理发育介于成熟与不成熟、稳定与不稳定之间,个体的情感、情绪、性格、人格、需求等各方的发展参差不齐,所以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假如教育者在事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就会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心理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学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的是通过理性的、演绎的、思辨的方法来探讨现实的实质或根本实质,研究倾向是静态的。而其教育过程是动态的,在此过程中接受主体的心理活动和接受程度如何,只能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讨。”由此看来,这些方法大部分都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最适合的方法。

4.心理学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一批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改造世界能力较强、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学生要想能够从容面对以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自我调节的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等,并且具有在困难中磨砺品格、坚强不屈的能力,这些精神和能力如果内化为个人人素质的一部分,这个人就具有了积极的心理能量。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可以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三、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

1.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一切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环境做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迫切需要和谐的校园心理环境。高校心理环境主要由校风、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交往、校园文化等因素共同组成,其本身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同化力。如果心理环境是宽松的、积极的、开放的,在这种校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面临的阻力将会大大减少。

2.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高校学生面临的压力和烦恼逐渐增多,如果不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可能会产生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高校都要积极开设心理咨询室,由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开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走出痛苦的心理情境,重拾乐观的生活态度,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困难和压力,避免和减少心理危机的产生。

综上所述,关于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的研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摆脱负面情绪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潜力,重视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共同发展,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品质,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中即将遇到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杜丹.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2]麻娟.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太原:中北大学,2010.

第5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积件思想 计算机辅助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研究

一、基于积件思想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探讨

(一)积件思想的内涵

黎加厚在《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指出“积件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中国古老的七巧板积木游戏和《周易》中的八卦观念, 为数很少的七巧板和阴阳爻, 配以丰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无穷的变幻。”中国古代辩证哲学是积件思想诞生的源泉,八卦阴阳五行思想从一个朴素的层面揭示了积件系统衍变的动因和动态联系图式。还有人形象的将积件视为从“雕版”中分解出了“活字”(或“字丁”),通过合理重组生成了表达不同思想和意义的文章。

(二)基于积件的高中思想政治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积件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迫切需要建立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目前,课程整合的提法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实现多媒体技术融合到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达到整体优化,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2.减小教师劳动强度,促进教师教育思想转变。

众所周知,要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进而收集资料,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增加了思想政治教师的劳动强度。而采用积件思想进行教学,由于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中有一个含有大量素材,以及针对某个教学难点和知识技能设计的“小课件”组成的微教学单元库,是教师能根据教学策略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信息来辅助课堂教学。使教师从繁琐的资料搜索中解放出来了。

3.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体系具有很强的可积性,便于用积件思想辅助课堂教学。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其教学的内容体系具有很强的可积性,例如某一事实现象案例与不同的哲学原理之间都有联系,将教学内容分解为教学元积件,以便不同知识的学习与调用,便于对某一现象进行深入和多角度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基于积件思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二、基于积件思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建构的重点。

(1)设置疑惑,引发认知冲突

思想政治问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内容丰富,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不和谐感与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由疑问再引起困惑。

(2)创设虚拟情境,提供主动探索的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应发生在真实场景和生动的情境中,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视频动画等教学元件,在情境中灵活组合,给学生提供真实性任务,任务的情境性,比起简化了的课堂环境更容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心理特征,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如设计“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创意:用计算机动态显示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四幅漫画,让学生从这四幅漫画中,概括出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而引出货币的定义和本质.

(3)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支架

最近发展区具体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教师同学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在最近发展区内提供教学支架,能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4)呈现他人观点,促进多角度思考和对话

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应该只机械地随着书本的说明形成定向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呈现自己的见解,从各个角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其交流对话。如在“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投资”的探讨中。教师先提供相关的扩展性学习资源及学习方法,分层次创设具体的情境,

结语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本文从积件技术的发展中得到启示,探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整合的新思路――积件思想,把积件思想应用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策略、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开发上,面向教学过程,辅助教师利用积件组织课件,灵活设计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上、中、下)[J].电化教育研究,1997(3),1997(4),1998(1)

[2]刘晓雪李远蓉.重新认识积件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4(5)

第6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摘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各高校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社区义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研究 名师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 试析社会热点事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 浅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研究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研究 基于大学生兴趣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6-06-01.

[5]王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2).

[6]张文学,叶.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1).

[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规范化管理实务全书[M].长春: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第7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是初中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且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事实上,教育皆来自于生活实际且高于生活,也终将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将教育回归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生活的感悟与体验,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但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呢。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借助生活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新课标中曾明确提出:教育应回归生活。而在传统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不高。对此,在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善于借助生活化素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事实上,生活才是最好的教材。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借助生活素材补充教育内容,以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关注经济发展》中“学会合理消费”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为学生创生生活化教学情境,如:“中秋时节,为吸引消费者,各地商家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满100送100’、‘买二送一’等活动层出不穷,为了占到这样的‘便宜’很多顾客在商场疯狂购物,但回家看到账单后会立刻后悔了。因为所买很多打折物品都是家里暂时不需要的。针对这一现象,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你怎样看待这种消费行为呢?”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场景的创设,引发学生快速融入“理性消费”这一话题的讨论中,通过以上探究性的话题让学生意识到相关的消费知识,提升对“理性消费”的重视。同时,通过这样生活知识的融入有助于丰富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挖掘教材资源,深化生活教育

翻开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材可以发现,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没有意识到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通常以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对此,在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善于对教材的挖掘与利用,然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展开生活化教学,以此深化生活教育。

教材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应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生活因素。然后,教师应借助网络下载相关资料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做出相关教学设计。如:教师在讲到“抵制不良诱惑”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前,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调查:第一:“你认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比较能经受住不良诱惑的吸引?”第二:“你认为人们可以用什么样方法在抵制诱惑?”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知识的了解情况。然后教师可以引出:“不良诱惑往往披着美丽的外衣,让我们难以分辨真伪;而且青少年社会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另外青少年有极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自己未知的世界特别好奇,且自我控制能力很弱。所以不良诱惑当然就更容易吸引青少年。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一些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来武装自己。”然后为学生引出生活常见案例,为学生渗透讲解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深化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提升。

三、开展生活实践,增强生活体验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为遵循教育终将服务于生活的原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场景。从教材课程主题出发,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教学,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场景。通过实际的演练,引导学生将教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际中,以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应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让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注入式”教育模式,强调学生感受学习。使学生将教学与生活相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感受与体验,领悟到一些知识与道理。例如:教师在讲到“礼貌显魅力”这一教学内容时,课前教师可以以“‘中华礼仪之邦’中的‘礼’表现在哪儿?”为探究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礼”。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微笑的魅力”、“谢谢的魅力”等话题,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创编相关的小品并将其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礼貌”与“不礼貌”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礼貌显魅力”的理解。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可以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促进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新型且高效的教育形式,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重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良好人格与思想品德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路永兴.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108

第8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破除指定教材束缚,给教师和学生以选择空间;摒弃固化、僵化思维,还教师和学生以主动权利;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塑教学和课堂以品质。

关键词 新课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新课改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2012jg37),伊犁师范学院思政课题“新疆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2sz08)的成果之一。

遵照《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为了适应新世纪中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我们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不断根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积极探索、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其渗透进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去,不断推进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一、破除指定教材束缚,给教师和学生以选择空间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的性质和专业特点,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理论素养,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相应实践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的专门人才,因而以往在课程教材的使用上具有严格的要求,针对专业基础必修课,我们必须定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年年如此,届届如此,当然,使用指定教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确保这一课程的政治方向所需要的。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用指定教材的消极面就凸显出来,教师和学生毫无选择可言,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受到单一指定教材的束缚,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无形之中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就应大力改革大学课堂教学,破除指定教材的束缚,尤其是对教师的束缚,把大学课堂教学的选择权还给教师和学生,给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空间。破除教材束缚并不是说不要教材,而是要使教材多样化,因为每一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有编写者自己的角度,也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来,即使是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教材也会带来不同视角的独特思想,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经验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来选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点和看问题角度来选择,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确定使用什么教材,从而使师范生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体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力量,使他们首先成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体,让他们在选择过程中体验主体意识,使他们在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师时,有意识地让中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通过这种选择教材的改革尝试,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培养起浓厚的专业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摒弃固化、僵化思维,还教师和学生以主动权利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变,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在师范生教育中,除了一般的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师范生技能的培养,但长期以来,学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为主要模式,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基本是分开的,教育实习、支教和微格教学等实践层面的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而且过去我们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就是把师范生的技能培养当作一种技术式的技能,即让学生通过教育实习、微格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怎么上课,然后用统一的模式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未来的教师可能在授课技巧和程序方面不会出什么差错,但同时也看不到他们的创新。在理论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传统教育体制下相比,将发生以下几方面的转变: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从这四点要求来看,实质上是要求教师摒弃过去的僵化思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喂学生吃”,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吃”;不能再当自己是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教育家;不要再依赖于专家来编教材,而要主动成为教材改革的推动者;不要再把学校理解为封闭的象牙塔,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作为今天的师范生、明天未来课堂的教师,更应该在这一改革中,充分发挥主动权,不要再等着老师来“喂”,要学会“自己吃”,时刻要以一位未来的教师要求自己,要用丰富的知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个性魅力的未来教育家,而不要消极、被动地沦为“教育工厂的合格品”。只有拥有主动权才能谈创新。

三、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塑教学和课堂以品质

指定教材、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五步曲: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讲清新知识—课堂答疑—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传授书本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地参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实现在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一种最“不经济”的模式,因为它往往会产生两个消极的后果:一边是教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一边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理论内容真正能被学生消化、吸收的很少,这就是所谓的“两头不落好”。并且就我院(此处指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下文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仍有一些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还有一些课程与本专业相关度不大,应进行删减;有些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不够科学,应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统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分散的,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此次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2008年中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与实施过程,结合新疆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在对原有课程进行统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师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相关课程,如设置相对缺乏的社会文化建设的相关课程、新课程改革标准与创新,为了增强学生教师教育的实效性,邀请在教学一线的中学优秀教师客观指导。同时,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妥善处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这样循序渐进地使课程结构模块化,实现课程设置比例科学,合理提高各门课程的教育时效性,确实起到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作用。

在理顺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模块化的同时,我们也汲取了国内外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所做研究的经验与成果,针对当前因缺乏必要观念支持和整体设计,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致使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普遍欠缺的现状,探索构建培养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全新教学模式。目前,在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大部分是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比如,有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质上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主动能力,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探索性的学习,这样的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们在此次改革过程中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但同时又结合了我院的实际情况,称之为基于科研项目的双向互促模式。

首先,这一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的科研项目是指真正立项的科研项目,上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下至院级科研项目,当然这是从教师方面而言。从学生方面来看,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一直以来,我院都设立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每年都会立项数项,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期间申请立项,到大学四年级毕业前结项,因此,这里所讲的基于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那种虚拟项目,是实实在在的项目,这也是近几年我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课题、教学科研两手抓的积极成果。

其次,“双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层面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学生的进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思想,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层面是针对学生自身的流动而言,一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他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学以致用,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组织上,经过大学期间的锻炼和培养,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作为一种素养内化在其学习过程中,因而当他(她)工作以后,会自觉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而不需要外在要求;二是另一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会继续深造读研究生,顾名思义,研究生是需要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这部分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也会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那么,在本科期间培养的这种问题意识、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无疑会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无形之中也促进了研究生科学素质的提升。

基于科研项目的双向互促模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希望把它看作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灵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当然,这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研究活动,实现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课堂和教学的品质,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构建卓有成效的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思想政治教学研究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非正式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基于共同兴趣爱好、理念信仰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因此强化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北省民办高校非正式群体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掌握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发现非正式群体中的突出问题,此次调查对象从河北省选取了6所代表性民办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了Excel数据处理。(一)非正式群体类型情况。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基于成员之间的个别需求而产生的,由于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其存在心理、文化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民办高校中具有多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结合调查民办高校的非正式群体类型见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非正式群体类型时更倾向于文体艺术类、游戏娱乐类和公益实践类。同时也要注意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其中隐含了一个“网络虚拟群体”。在调查中有60%的学生选择了“非正式群体组织”。在问及原因时,学生则认为非正式群体的氛围更加自由,无约束感,并且没有等级之分;与此同时提供了个人才华、特长得以展示的舞台。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关注氛围轻松、爱好一致,富有亲切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具有内部一致性和对外排斥性的特点,非正式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相互沟通情感,而且还为某项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例如在“老乡会”中,某个老乡遇到问题或者参加某项活动时,其他成员会比较支持,进而带动其他成员的广泛参与。(二)成员加入非正式群体的目的情况。根据对表2的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之所以加入非正式群体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长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以此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由于民办高校是以培养社会实践型应用人才为主的,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更加愿意加入各种非正式群体,以此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多样化的心理需求,而非正式群体的设置往往是具有相应需求的成员组成的组织,因此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非正式群体的宣传能够很好地将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信息传递给其他成员,便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结构松散以及活动经费不充足等问题也要引起重视。而且虽然近些年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了快速发展,从数量和类型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有些群体的活动参与率却没有随着人数的上升而增多。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利弊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几所民办高校非正式群体的调查与分析,民办高校非正式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参加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民办高校非正式群体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利弊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办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弊端影响。大学生参加各种非正式群体的内在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由于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他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内在需求以及其他因素而走在一起,基于非正式群体较强的内在凝聚力和松散的组织结构,使得非正式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此种相互影响虽然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也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例如非正式群体某个成员的错误言论又必然会误导其他成员的观念,进而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二)民办非正式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一是非正式群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平台。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采取的是以教师灌输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为主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非正式群体往往是具有相同理念信仰的学生组成的,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可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内在凝聚作用,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督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例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某一话题进行讨论,通过非正式群体的组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学效率;二是非正式群体可以快速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内部沟通与宣传。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依赖于课堂,而枯燥的课堂教学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开展。非正式群体具有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通过非正式群体为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相互沟通的渠道与平台,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化。

三、民办高校在非正式群体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办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有其优势和独特之处,也有其滞后性。民办高校“90后”这个群体更易于接受非传统的东西,更易于从非正式群体中获得能量。因而,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力于学生喜欢的乐于参加的非正式群体形式展开教育。同时从管理角度积极引导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转化消极作用,促进非正式群体的健康发展。(一)培育共同目标,满足需求。非正式群体是基于相同的需求而组建形成的,因此在共同目标的制定上容易形成一致意见,因此高校要积极培育健康向上的共同目标,通过共同目标激励、向导作用,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而形成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约束机制。当然在培育共同目标的同时还要因材施教,注重实效性,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升成员个体的需求,以此激发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二)充分发挥核心人物示范作用,实现正能量传播。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实践证明如果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成员也肯定受其影响而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相反则反之。民办高校要积极发挥核心人物的示范作用,加强对核心人物的引领,针对核心人物制定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总之民办高校要积极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传播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三)加强组织管理,募集活动经费。要明确社团的上级管理部门,建立严格的组织管理制度等。同时由于民办高校自身办学经费很紧张,所以允许社团从社会上募集赞助费,给各社团适当的政策扶持。总之,随着民办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高校宿舍化管理的实施,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必然组成部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基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高校要以非正式群体为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悦.探索校企文化对接途径———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66~67

[2]彭莹,徐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