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全国有318所独立学院,学生人数达到22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发展具有很大影响。积极改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确保独立学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学生为目标,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自觉性不强,沉溺于网络游戏,时常包夜,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凭在竞争力上不占优势,感觉就业压力大,使得他们更加看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各种等级证书的获得,而忽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满堂灌的方式为主教学,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听没听懂,真懂还是假懂,都不能反馈给老师,更不用说老师通过调控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第三,缺乏社会实践环节。思想政治课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感受和体会到为他人服务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这一环节,学生只能通过老师的讲授来间接地获得知识。有句古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从国家政策方针来看,2005年,、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件,文件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应以“教育立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教育战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创建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

第二,从上文阐述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来看,独立学院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担当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独立学院作为教育改革的新产物,同样也担任着这一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只有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使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适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势,适应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一,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平均成绩比二本以上高校的学生低,这些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学习自觉性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纪律性不强,需要独立学院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其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且加强对其管理;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学生又具有一些特有的优点,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和创造性更易被挖掘。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和唤醒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良好学风。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深化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形式上要有创新,比如实行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并辅之以电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学内容上也要有创新,如结合现实热点话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为做好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创新思路。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做到知行统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认识的目的是实践,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哲学提供给我们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独立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组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切实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明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以及奉献与服务的深刻内涵,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这样才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王琦.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改革研究[J].赤子,2010(2).

2、范祥东.从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J].德育透视,2009(53).

第2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学生们能够学习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但是从很多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身的问题、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以及教材内容和教学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都是导致中职学生们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够高的原因。

一、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并不明白自身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动机,表示对该课程没有学习兴趣。大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时,都是为了应对考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的。较少同学是想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因为自身较为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时事政治,因而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时,也更为用心和认真。学生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很多担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仍然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方式不具备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对书本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或者有的教师自身的想法较为陈旧,难以和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共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

3.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中职院校针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不够重视,很多中职院校中思想政治课时的安排较少,配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不够高。思想政治课程在教材的设置时较为单一,只是对国家方针政策和知识理论进行罗列,缺乏相关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中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只是针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内容,没有做好相应的延伸和拓展工作。

二、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1.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

兴趣和成功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让学生们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当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经常性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帮助学生们树立较为正确的学习动机,源自内心自发主动的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之上要能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鼓励和表扬学生,比如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取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需要及时进行表扬,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鼓励,不能对学生产生轻视。课程进行当中,教师的手势、点头、微笑或者注视,都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关怀和重视[1]。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学生们能够更加容易的听从教师的教导和指正,双方也能够互相欣赏、互相理解。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交流和谈心,让学生们诉说出学习过程中的苦恼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提出讲课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身的讲课方式[2]。

3.教师要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将知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实验之中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在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时,教师要进行事先的调查和了解,选择学生们更加感兴趣的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们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引进较为贴近生活实践的案例,容易让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3]。

4.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程使用寻常的讲课手段可能会较为抽象,学生们也不容易理解,但是,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内容转变为更加形象生动的影象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多种感官的应用对于吸引人的兴趣具有重要影响。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和案例,通过图、文、声、像并存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有效发挥其较为丰富的表现效果和感染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5.加大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中职院校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进行相关课程设置的改革工作,加大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合理范围之内,相对增加思想政治课程的课时,优化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队伍配置,使得教学课程的进行更加具有趣味性。只有中职院校不断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学生们才能够更加正确的对待这门课程。

第3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以知识为主的理性内容和以教师及学生的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为主构成的非理性内容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容纳在某种形式即所谓的媒介之中。正常而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既依赖传递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有赖于课后反债信息渠道对整个活动系统的调整。只有正确地选择传递渠道,恰如其分地运用传递谋介,才能卓有成效地传递教学信息,教学工作才有可能跨上新的台阶。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既是一种多因素的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系统,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系统,它是由教师及其“教”的行为、学生及其“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的各种社会政治信息(包括理性的和非理性的)所构成的复杂的政治教学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既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及其“教”的行为,更不能孤立地分析学生及其“学”的行为,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二者和谐的互动。

一、商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的双向性

控制论的原理告诉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层次系统网,其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和需要沟通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是这一系统网中的几个主要方面。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贯穿于教学过程之始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沟通系统不是简单的单向沟通,而是教师和学生间双向的循环沟通。

1.教师闻道在先,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占有者,沟通的主要信息,大部分都要先经过教师的编码处理,并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有可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教师对教材编码处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接受的效果。教师选择和安排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沟通媒介(知识的呈现方式)以及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沟通渠道(师生人际互动方式),并且通过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着整个系统的运转,使之向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教师的人格、价值观、情感、思维方式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与期望,作为一种动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也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接受的效果。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政治教学信息沟通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2.在政治教学信息沟通系统中,虽然学生主要是信息的接受者,但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认知加工过程。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传递给学生时,信息能否被有效地接受,往往取决于学生当时的自主活动状态(1)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中,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认识需要,教师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选择和编码的处理上,必须适应学生当时的认识水平,满足学生的认识需要。如果信息在复杂性和量上高于或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就很难被学生所接受,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难以被学生所接受。(2)在教学中,学生无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输人,还是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编码,都带有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性,对于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他们不可能完全地接受和理解,也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信息不等于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学生总是要对所接受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重新进行分析加工,从而纳人自己的知识结构。(3)从学生认知加工过程本身来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活动的主体,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只有在学生主动的自主活动基础上,才能真正被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4)在信息沟通中,学生总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态度,而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接受效果。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是一个由信息输出和信息反馈所组成的过程。由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沟通系统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子系统,因而双方都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都既有主动的一面,又有被动的一面.构成动态的双向交流的整体系统。

二、课堂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的教学媒介

比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知识为主,包括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性知识内容和以教师及学生的人格、情感、价值观等为主沟成的非理性内容构成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容纳在某种形式即所谓的媒介之中,教学媒介是对所传递或反馈信息的最适当最有效的一种文字、符号或行为的刺激物。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系统中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情景构成信息的传递媒介。教学中各种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信息,正是在这一系统中借助各种教学媒介实现沟通的。

1,营造快乐幽默的课堂。对大多数学生来讲,接受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是较为困难的,因为许多知识枯燥和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一种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信息。而微笑正好有此神效。一些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它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学高中思想政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包袱。教师平时可以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趣故事,或平时阅读中见到的幽默故事讲给学生听,和他们一起分享,还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滑稽可笑的课堂故事或短剧。教师平时应当注意培养自己幽默、乐观的生活观。“教育的确重要,却无须板着脸孔待它”。

2.掌握听的技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听”贯穿始终,学生听教师的讲授,接受新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教师听学生反映、回答问题,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听的技巧直接影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连续传达效应”。例如,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可以让学生朗读艾青的《光的赞美》诗,当学生读到“我们从千万次蒙蔽中觉醒/我们从千万次愚弄中学到了聪明/统一中有矛盾/前进中有逆转/运动中有阻力”时,教师可以即时强调诗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日常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中,听占所有交流过程中80%可以说,听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技巧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技巧。可见,在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中听的技巧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3.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勤活动,特别要形成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此来扩大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量。我们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自主的讨论,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讨论中沟通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我们还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进行指导,从而扩大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量。思想政治教师按教学要求编排合适的活动形式,如二人一组的PairWork,三、五人一组的Discussion,十人左右一组的FastResponse等。除了临时指定的各种小组外,每班按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了固定的活动小组,由学习优秀学生任小组长,组织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信息。例如,我在讲《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时,让学生担当招聘者和应聘者,使他们在模拟的招聘活动中了解企业经营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然后再让他们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本课的基本知识。

4.师生角色互易。让学生和教师互换角色,引导学生担当小老师,这是反馈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就教材中的某个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上讲台讲授,其他学生则可以向讲课的“老师”进行质疑。由于学生们的讲解方法、选取的角度各有不同,因此,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论证,能逐步理清思路,不确定的得以确定,错误的认识得以纠正。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时,先让学生采集被污染的水样,拍摄被污染的场景,收集污染的资料及其所引起的后果,然后,从中选出写的比较好的几位学生让他们上台讲解。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我巧妙地把学生平时在环境方面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提出来,请学生们进行讨论,把讲台变成“小小论坛”。在这种师生角色互换的活动中,不仅学生从中获得了真知,我也从学生的活动中掌握了许多新信息。

5.改变座位排列方式,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反馈的空间。传统的“秧田式”的课桌排列,虽然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多渠道、立体化的传递和反馈。为了方便信息的传递,我们经常把课桌排列为“圆形”、“弧形”、“扇形”等方式。实践表明,课桌排列方式的改变,方便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学信息的传递,提高了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

6.缩小“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差(InformationGap)。学生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有着本能的好奇心和满足这一心理的渴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思想政治教材中基本知识信息的传递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起来,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在传递和交流活动中总结发现并掌握运用规律,从而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时,首先让学生思考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发生剧变,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理,然后,引用杜牧《阿房宫赋》提出的“灭六国者,六国也”说明灭亡六国的是六国本身,而非秦国,同样的道理,剧变的内因也在各国内部。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世界上任何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不是由其内部的原因引起的,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的论断。

7.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实验表明.学习思维主要属经验型,在进行逻辑思维时,需要具体的形象、感性的材料等感性经验的支持。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通过五官吸取知识的瓦例是:视觉80%、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0%,通过视听获取的思想政治教学信息高达90%。例如我在讲《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富裕的美国、饥饿的非洲、战争中的伊拉克等画面,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解决好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这两大难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高效地利用人体的视听感官进行教学一直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讨的课题,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从心理上、生理上能更充分地挖潜人的潜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来,给我感受深刻的是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手段单一的弊端,而且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学生的认知内化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教学信息传递过程。教师的教学信息处理系统重在实现着对整个教学系统的“组织”、“导向”、“监控”等,体现了治息沟通中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信息处理系统是教学在实现对各种社会政治信息能动、积极的“内化”任务,体现了信息沟通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信息传递,就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信息的相互交往。爱默生曾说过:“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例如,课堂上学生时不时无目的地向顶棚或室之一隅斜视,目光呆滞,那表明他们心猿意马。飞眼左右,低语暗议,则表明他们发现了破绽或老师讲错了。眼里迸发欢乐的闪光,表明茅塞顿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按计划组织教学,那么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可教学效果的好坏,都可以通过课堂气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及信息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得以及时反馈,教师则根据反馈信息的情况,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三、课后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

要使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从传递者传向接受者必须经过一个渠道,即传递渠道或反馈渠道,正常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信息传递,既依赖传递渠道的畅通,同时也有赖于课后反馈信息渠道对整个活动系统的调整。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思想政治教学信息的传递,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学生座谈会。定期召集部分学生,就有关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看法,通过这个途径,教师就可直接获取第一手思想政治教学信息资料。

2.学生干部座谈会。由教师组织部分学生干部召开座谈会,通过学生干部的反映,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广泛搜集对教师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经验交流会。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谈在教与学方面的经验体会,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传递。

4.思想政治知识测验。教师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对学生进行评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成立教改建议小组。该组由教师牵头,学生干部、学生组成,其目的是通过教改建议小组广泛搜集和提供学生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6.设置教学意见箱。该意见箱面向学生,主要搜集采自各种学生对教师、教学和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

第4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对活动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来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去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要创设创新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政治课教学中要把看书权、思考权、讨论权还给学生,提倡在看、思、说中质疑和提高。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开拓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采用严谨的学习态度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教材中的活动课设计是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程标准》 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从七年级至九年级设置的活动有让学生动手查找报刊、图书等方面资料的;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的;有让学生进行调查、访谈活动的;有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的;有让学生发表意见和感想的;有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等等。

二、“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操作策略与实例

1、 精心设计

要确保活动课课堂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活动课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活动课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方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2、 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不但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教学中,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使学生从优美的乐曲声中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真切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教学;又如我在上初三活动课“选择一个有关资源或环境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时,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附近居民、企事业单位和环保局考察水泥厂造成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活动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通过实地考察,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3、激励探究

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的学生创造心理淡漠,在活动课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不断探求新知,敢于创新。对学生的独创的意见,甚至“微弱的发光点”都要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先入为主”、“盲目从众”的思维定势,特别要增强学生不盲从的抗压心理,锻炼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对于形成独立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我在上“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这一活动课时,就设置了这么一个题目:“目前,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上网热,这上网热是好,是坏,请大家来评说.:因为充分发扬民主,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有的观点认为:网上学习可以避免学生胆怯心理,通过交互式学习,许多在学校中难于启齿的问题在网上可以得到满意的回答.这种“一对一”的学习模式,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主体,有的认为:上网易受网上游戏和其他不良东西的影响……我在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要把握好"上网"的度,要兴利除弊.这样,这堂课的效果就很好。

4.做好总结

第5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当前思政课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手段单调,注重纸笔测试量化评价。用抽象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这种单调、抽象的评价方法自然无法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品德培养过程中的真实情况,这种终结性评价对平常的教学活动缺乏监督,致使学校对日常的教学不够重视,考前采取集中补课的方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老师的休息时间,学生以及教师的精神在这段时间处于高度紧张、集中的状态,每天安排大量的背诵任务、习题,对高考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反复讲解,对考纲内容外的知识点则一概跳过,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身心俱疲。

(二)测评内容过于偏重对理论知识的考察,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传统的学业评价侧重于认知领域即学科知识的考查。虽然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实现“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的转变,政治考试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等学科能力的考核,但这些能力归根到底是应试能力,而适应现代社会学习和生活必备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交往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则无从考评。思想政治课评价跟其他智育课程的评价并无什么差别,受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命题人员很难通过一纸试卷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政治态度和主流价值观进行考核。

(三)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缺乏教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的专业训练,导致大多数政治教师在考试评价方面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影响了他们在多元评价主体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近年来,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在教学评价中的运用,部分学校在平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年终操行评定中,开始注意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在一些学校举办的“开放日”中,学校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但在总体上我们还没有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模式,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形成多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学业评价模式。

二、对解决当前思政课测评模式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兼顾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评价,完善测评模式。思想政治课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由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日常性的非正式评价等方式组成。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开放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达成情况,调查、作品、项目、研究等。过程性评价可放手由学校来组织认定,政治教师是认定的执行者。成长记录袋是过程性评价的最好方式,这种方式遵循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和谐教育、成功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可以详细记录学生成长历程。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是模块成绩评定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作为学生报考高等学校的是报考资格的依据。

第6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 心理学知识 问题 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教育理念体系的不断完善,诸多教育学者或教育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等方面,本身即是对学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剖析,继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塑形,努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部分心理知识能够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补充内容,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见闻;另一方面,心理知识有助于教师揣摩学生的心理动态,把握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和“人性化教学”的实施;此外,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使师生之间更好地进行交流,继而建立起融洽和谐的教学关系。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问题

(1)受应试教育影响,功利化思想较为严重。学校方面,局限于传统思想,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当成了纯粹的知识灌输对象,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方面,学生在中学时期便养成了重视考试、“力求高分”的习惯,难以完成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的自我塑造,而在进入大学后,又面临就业压力,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思想政治与就业问题关联性不大”的消极思想,继而不重视思想政治学习。

(2)教学意识相对滞后。因经济情况和联系方式等方面的制约,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并未实现与社会发展同步,其教学意识依旧停留在传统意识层面上,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与现实脱节。思想政治课应当以激发学生潜能、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要实现这点,是一个较为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往往只以一个远大而模糊的目的为奋斗方向,缺乏阶段性和系统性。教育目标与教学现状差距过大,学生难以理解教学中的各种精要,认为教学无非是不切实际的空谈,继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是厌学思想。这样,思想政治教学难以达成预期目的。

2 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1)优化教学环境。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所以,学生对教学抵触情绪越小,学习情趣越高,教育效果就越明显。一是要创设和谐自由的教学模式。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依照新课标改革的指示,将教学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同时发挥自身监督指导作用,构建轻松、愉快、自由的教学环境。二是要创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参照教材资源,调动学生进行情景还原,或利用先进科技设备,通过情景立体展现,带动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三是联系生活,创设真实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项被包含于学生所有生活环节的教育过程,联系生活进行教学,一方面能使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得到拓展,另一方面能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

(2)科学借鉴教学思想。从整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科学发展的综合性教学课程,因此,需要借鉴先进的心理学思想,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拓展。比如借鉴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关怀理念;运用阿尔伯特的“人格魅力理论”,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个人修养等。通过先进思想的借鉴和引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

(3)加强教师素质培养。一方面,要注重对教师进行考核,随时掌握教师的在教学活动中的情况。比如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态度、教学情绪、个人生活问题、对薪资待遇方面的需求及对校园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另一方面,要不断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求教师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鼓励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参加更高级别的专业考核,取得更高的教师等级证书。加强教师团队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保障教育教学信息的流通,保证教师群体的整体提高。

(4)开展典型教育。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当下先进人物的宣传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高尚的榜样”,让学生深入认识到何谓高尚的人格,何谓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何谓人格魅力等,发掘学生向历史人物和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对现实生活中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如以同班或同校学生为榜样,进行宣传教育,不但能让“典型人物”更严格地约束自己,还能激发学生相互比拼、相互超越的干劲。而反面典型在教育中的运用,则能够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剖析现状研究内涵的习惯,在为学生提供警戒材料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等进行了提高,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5)开展广泛评价。学校应当落实教育改革的主题思想,苦思如何以校园力量和资源,建立起广泛评价体系。合理构建科任教师组织机能,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定期的教师评定活动,适时考量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并选择性地将学生和家长寄寓于评价当中的期望意向作为对教师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应当重视广泛评价的结果,可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激励方案的标准,以物质奖励为导引,加强教师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当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群体的联系,积极接受和采纳这些群体的意见。一方面,可以推进广泛评价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的人际关系能力,从而有增强广泛评价的及时性,加强评价频率。

(6)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技巧等方面的不同,并根据这些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实施差别式教育,使他们都能得到提升。此外,教师需注重几个问题:①所谓的“差别式”教育只是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更不能有歧视。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主动关心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教师的光辉形象。③应当避免采用批评式教育,多用鼓励教育,引导学生向自尊、自爱、自信方向发展。

第7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比以后得到的印象对事物产生的作用更强、持续的时间更长。可见,教师在学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非常重要,会直接、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本人及其所教学科的印象和态度。同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磨刀不费砍柴工”,这些道理也提醒我们,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第一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去计较“课时”或“进度”的一时得失,围绕“第一课”的特定目标和任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使其产生最大化的效果。

一、课前:认真准备

1.科学定位目标和任务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目标和任务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课程、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充分认识学习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表达自己的诉求,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精心预设环节和内容

高中政治第一课的主要环节或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场白;教师介绍自己的有关信息;教师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构成、地位和作用;教师介绍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并明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提出要求和建议(为了提高效率,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教师可事先设计、制作好一份调查问卷);教师介绍本学期的课程(一般是《经济生活》)和教学计划。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增减、调整以上内容或环节。为了提高“第一课”的效率和效益,教师可考虑制作相关课件来实施教学。

3.努力调整形象和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也是人们“第一印象”中的重要内容,因而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外,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精神风貌。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然后“信其道”。

从形象上看,教师的衣着、发型等要干净整洁、自然朴素、得体大方,力求与环境、身份相符。从精神上看,教师要情绪饱满、眼神亲切、声音洪亮、话语真诚,不要试图通过板起面孔、不苟言笑来树立自己的威严。

4.初步了解班级和学生

认识学生、了解学生、记住学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效课堂形成的重要条件。从“第一课”的角度讲,教师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感知到自己对他们的了解,有利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使学生佩服教师,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后者本身不是目的,但这样的结果无疑有利于今后的教和学。

教师可通过与班主任和课代表交流,查看学生的学籍资料,了解班级、班干部、特殊学生的情况,(尽量)记住学生的姓名,但不要过于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尤其不要在“第一课”中流露出自己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态度。

二、课中:有效实施

1.对学生充满期待

“第一课”的开场白可以多种多样,但笔者认为,教师借此表达对学生应有的礼遇、尊重和期待应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里的关键词应该是“祝贺”“祝愿”和“希望”:祝贺学生顺利地实现了从初中到高中的人生跨越,进入学习生涯的新阶段;祝愿学生在新的学校、新的环境中面对新的同学、新的教师、新的任务能够身心愉快、学习顺利、收获成功;希望学生相信学校、相信教师、相信自己,多多支持和配合教师。

2.让学生了解教师

教师郑重其事地向学生作自我介绍,既是一种礼貌和尊重,也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教师在作自我介绍时,不应过于简单,至少要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甚至QQ号)、办公室地点。此外,教师可向学生适当介绍自己的生活情况、简单履历、特点以及重要的学术头衔。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光荣史”,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信赖,但要掌握分寸,防止夸大和炫耀。

3.向学生提供建议

尽管学生在初中学过思想品德课,但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内容、程度、要求、地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差异,使其学有方向、学有方法。如,笔者在上高中政治第一课时,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学习建议和要求:

培养兴趣:积极期望、树立信心;相信高中政治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明确学习目的;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究;经常想象学习任务完成或学习成功时的情景。

认真对待:认真预习,掌握基本知识并提出问题;认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益;认真复习,完成各种形式的作业;认真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做到互帮互助。

学以致用:主动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规范言行、指导人生。

4.带学生走进课程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的整体构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为例,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表1,让学生了解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同时,教师可用精练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对每一门具体学科进行描述。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自己在高中政治课上将要学习什么以及能够学到什么,从而使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这样一个“第一印象”,即高中政治课是一门丰富、生动、深刻、实在、有用的学科,绝非可学可不学的“假大空”课程。

向学生介绍学好高中政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生对政治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有不少学生完全是在应付和敷衍。因此,教师在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上述“第一印象”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一步强调学好政治课的意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如,笔者在第一课上,一般会从高中 政治课的教化功能和实用功能两个角度结合实例向学生说明政治课的重要性:教化功能——有助于大家明确方向目标,树立理想信念,提高人格修养等。这是学生成才、成功的前提条件,实用功能——有助于大家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提升综合素质等。这是个人全面发展乃至立身处世、升学谋生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教师应结合实际,向学生讲清高中政治课有关内容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作用,展示政治课的独特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介绍高中政治课在高考中的地位及考试要求。以江苏省为例,笔者会在第一课就跟学生讲清楚江苏的必修以及选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学科的考试模块和基本要求,强调无论选文科还是理科,都应该认真对待政治课。鉴于许多地方的政治中考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形式,因此,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高中的政治课考试一般为闭卷考试,事先给学生打好预防针。

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教学设想。一开始就让学生知晓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进度,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学案的使用要求、听课和作业的规范、学习工具的准备等),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尽快适应教师、适应高中政治课,更好地进入角色、进入状态。在提出学习要求时,教师应以严肃的、不容置疑的语气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但要避免以势压人、以试(考试)唬人,杜绝威胁性语言。

5.请学生表达诉求

教师在“第一课”中拿出时间让学生表达要求、参与讨论,既是今后上好政治课的需要,又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可引导学生集中表达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简短的自我介绍;二是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并对教学提出建议和要求;三是提出有关高中政治课的问题;四是介绍自己学习初中政治的方法,分析自己学习高中政治的优势和不足;五是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如果时间较紧,教师可组织学生侧重于讨论教师的教学设想和要求,这样有利于今后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他方面则可通过书面或课前设计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加以了解。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既不可随意否定,也不可随意承诺。

三、课后:充分反思

1.反思教学,完善教案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特别要注意反思其中的亮点、悟点、疑点、败笔;认真分析和吸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第一课”的教学设计,进一步充实其教案及课件,使“第一课”成为学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成为学生喜爱高中政治课的“第一推动力”。

第8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设计好新课的引入,扩展思维空间

政治课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的,教学内容是活的,教学方法也是活的。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我尽可能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法律规范经济行为”时,引用一幅漫画《开门之前》,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1)漫画反映了什么?(2)怎样制止此类现象的发生?漫画导入,设置情境,引发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法律为什么要规范经济行为以及怎样规范经济行为等问题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采用漫画、小品、故事等不同的形式导入新课,扩展了学生思维空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好中文的“小栏目”,培养发散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原则备受欢迎,它强调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教材中既有名人名言,小知识等参考资料,又有“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真可谓是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利用这些小栏目,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便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观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如:第六课“社会保护”关于“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我结合课本第83页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①案例中那些人的做法有错,为什么?②为什么法律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等?设计这些问题目的是通过讨论学生能对社会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初步的认识,激发其要了解和通过社会保护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欲望。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这些场所会影响学习成绩;有的学生认为会增加父母额外的经济负担……可见,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第9篇: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职;政治课;实用性

一、中职学校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政治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是学校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由此可见,政治课是中职生的必修课,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就业创业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冷淡,学习效率低,“学生不求学,教师求学生学”成为了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政治课的实用性,在教学中达到学纲的要求,已经成为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笔者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对于政治课不感兴趣,产生厌学情绪,是影响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最主要原因。

(1)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比较薄弱。来到新的环境,学习缺乏目标,对所读专业不了解,导致对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兴趣。且认为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实用性不强,考试的时候抄抄写写就能够过关,所以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打瞌睡、开小差等违纪现象屡有发生。对教材内容感到乏味,认为教材内容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实用性不强,学与不学都没有关系。

(2)在心理方面,中职生处于青春期,是从一个不成熟阶段过渡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偏激浮躁,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学习不珍惜,不重视,不认真。同学之间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处理不当导致自信心不足,反映在学习上就变成了不爱学,不想学,不会学,得过且过地过日子。

2.学校方面的原因。

中职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类学校,大部分都重视专业课,忽略文化基础课。这样的情况在开展教学中就会有所侧重,出现了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另外,中职学校的部分政治教师仍保持着陈旧的教学观念,且缺少外出交流、培训等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教辅材料相对偏少,一般都是个人自己研究教材,摸索教学方法。长期下来,缺乏创新性的课堂自然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学效率相对较低。

3.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充满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竞争中的优胜者,其中影响胜败的关键因素就是效益。这自然会影响正准备踏进社会接受市场考验的中职生们。在他们没有定型的社会价值观看来,学习技能,学好技能才是硬道理,才能够为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效益。至于思想素质,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一时半刻不能够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效益,只要自己没有违法就不会给自己甚至是社会带来什么损失,从而不注重政治课的学习。

三、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实用性的改革建议

1.教材的选用要讲求实用性。

在学科的认识上,教材给了学生的第一印象。原来国家规定的旧教材内容相对陈旧,理论知识多,活动内容少,学生阅读时难度较大。2009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职教育政治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选修课除《心理健康》外,其他课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选用。新教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材内容把思想品德、政治教育、人文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等都融为一体,而且插入了很多近年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和例子,理论知识相对减少,取材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打开教材能够看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立刻产生亲切感,有继续看下去的冲动,这样的教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元化的内容是一个新的开端,是一个新的机遇,教师应该对学科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有系统地整合,借此契机提高政治课的实用性。

2.教师的定位要转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中把教师的作用定位为“以教师为主导”,主导就是主要引领和指导。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政治课堂上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学任务的执行者,学生成绩的评价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中,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组织者,应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展活动,诱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作为引导者,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引领学生走进课堂,给予学生思维上的指导,为学生开创一个相对广阔的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合作者,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走进学生,与学生们共同探究,倾听学生的观点,适时加入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帮助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够在政治教学中很好地激起学生主动性学习,体现教学的实用性。

3.学生的地位要转变。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开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对学习的参与度来衡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上,积极主动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参与度高,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另外,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直接影响到政治课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例如,在讲授“展示职业风采”这个框题时,笔者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组成八个小队选择一种职业上台展示其职业风姿,学生们都把握表现的机会,做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各种职业的风采。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有效的氛围中改变对政治课的消极看法,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转变与发展,真正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

4.教学方法要转变。

在现代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改变自己居高临下的姿态,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互动交流,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给予善意的鼓励;当学生成功的时候,教师给予真挚的表扬,当学生走入误区的时候,教师给予宽容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能够把心真正地交给你,喜欢上你的课堂,乐于与你畅谈,课堂成为了教师传道授业的地方,学生追求梦想的天地。其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调动学生思维。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该抓准时机,在学生似懂非懂,希望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转化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探讨,教师在逐一检查探讨的结果并给予点评,在这样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习任务圆满地完成了。

所谓“教无定法”,中职学校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固定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不断地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政治课具有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发展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9年

[2]高良,古良琴.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