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

第1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迅猛的发展,但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雾霾、酸雨、土地沙漠化、洪灾等等。这些环境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而且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在这个讲究效益与生态文明的时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更多人意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2、问题的提出

在意识到改善环境问题的若干措施中,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加强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因为对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形成温室效应,也避免了硫等化合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沉降腐蚀和破坏地表生态环境,还能够为多水地区缓解洪水灾害,为缺水地区加固地表结构防止沙化,所以说,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加强植树造林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人人都要保护环境才能够避免污染进一步给人类带来困扰,使林业经营以最小的成本提高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环境污染带来的酸雨

酸雨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现代化的工业比如说像化工厂之类的污染性物质,还有通过大量交通设施排放的尾气等危害物质升到高空中,和雨雪等接触而形成的一种腐蚀性物质。降落的酸雨大量的腐蚀金属材料,也会造成土壤、水流等酸化的后果,并且对植物有很大的危害。

3.2环境污染带来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就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导致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且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仅在美国之下位居第二,虽然说大量的工业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我国的发展是以危害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危害性的发展模式是必不可取的。

3.3环境污染带来的土地沙漠化

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与此同时,由于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进行大规模的、无节制的开采土地,造成土地沙漠化的现象更加严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平均每天在我国的国土范围内就有500多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我国实际可用的耕地数量更会大大的降低,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

4、植树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植树造林工作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在有效地开展,它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调节大气中碳的含量

众所周知,树木在有光照的情况下会产生光合作用,树木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温室效应的危害。另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燃料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要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就应该种植更多的树木,我国现有的林业种植面积远不能满足环境治理的需求,仍然要进一步加大种植面积,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种植过程。同时,大规模的推广植树造林还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一些原材料。首先,木材可以代替一些工业燃料,有效地降低了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其次,利用木材制作一些工具,既可以减少金属材料的应用,还能够控制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4.2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现在,我国针对沙地的治理方法是采用人工灌木固沙林,通过灌木更好的固定土壤。而林业相对于灌木对土壤的固定能力更强,而树木的落叶又可以滋润土地,为土地提供营养,而且形成的这种地面结构,可以有效地对水分进行吸收和排放,减少洪水带来的危害。因此,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方面看,大规模的推广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4.3改善大气中酸性物质的含量

酸雨对于环境的危害非常大,它主要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不仅会腐蚀一些金属材质,还会对树木造成危害,严重的可以导致树木的死亡。有关部门对于各种树木的净化作用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发现不同树种对于酸雨的净化作用是不同的,比如说:杉树类树种对于酸雨的抗击能力比较差,而一些山茶树对于酸雨的抗击能力却非常强。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可以在酸雨频发的地方多种植一些山茶树,这样既能够抵抗酸雨带来的危害,还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酸雨的发生。

4.4树木可以过滤空气中的尘埃

由于树木枝繁叶茂,能够有效地减小风速,这样大气中的大颗粒的灰尘就会落到地上。同时,植物的叶表面比较粗燥,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还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这些都能吸附、滞留空气中的一部分粉尘,从而使大气得到净化,比如:草地吸附粉尘的能力比的地面大七十倍,而森林吸附能力比地面强七十五倍。目前,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灰尘的树木有桦木、银白杨以及法国梧桐等等,相关部门可以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大量种植一些吸附灰尘能力较强的树木。通过树木吸附灰尘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净化我们的环境,这也是大规模推广植树造林的因素之一。

5、结束语

第2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可不可以植树1、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2、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3、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要植树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这是因为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植物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俗语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的民俗源于丧葬习俗。 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开始在坟头栽种树木,不过那时的植树只是统治者显示地位的一种标志。而平民百姓是不准立坟和植树的,因此,坟头植树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时期,民间才开始仿照统治者的行为在坟头植树,而此时的植树也只是作为祖坟的一种标志而存在的。

据《礼记》中所述,孔夫子就曾在云游之前,为了将来能够确切辨认祖坟,就在其父母的坟头种植了松柏。但这时的植树与清明节尚无关联,而真正将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到一起的,则要归功于汉高祖刘邦了。

相传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因多年在外征战,无暇回故乡,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才回乡祭祖,但却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坟墓。后在群僚的帮助下才在乱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于是便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以做标志。

恰巧这天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刘邦便根据儒士的建议,将清明定为祭祖节。此后每逢清明,他都要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植树活动。后来此习流传民间,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民俗。 到了唐代,清明踏青与清明插柳的民俗十分盛行。所谓插柳,原指人们身上插戴柳枝的一种行为,但在田野踏青和坟茔祭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将柳枝往坟头或地上一插,柳便成活,无意中也起到了植树的作用。

植树造林的好处1、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第3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营林工作 意义 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工作是为了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充和增加我国森林资源,并且促进我国林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实现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政府对营林造林工作十分重视,并多次提出和倡导我国各个城市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大力发展林业,以求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全面实现林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营林造林的意义

1.1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营林造林作为我国林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意义以及存在基础与林业的生产、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拿造林工作来说,其工作中的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状况,使水土得到一定的保持,从而减少和降低我国土沙漠化土地在总体土地资源中所占有的比例。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不多,且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尤其是在常常发生干旱或水涝的地区。这些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相对较低,一旦发生降雨,其雨水就会裹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里,然后发生水涝,造成河水漫过大坝,毁坏大坝周围的农田和土地,并且还有可能会增高河床的高度,造成入海口被淤泥或泥沙堵塞,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系列连锁问题的产生,就一定要在问题的源头处加以控制,抑制和防止水土的流失,利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中适当的水分,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最终目的。

1.2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1.3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植树造林,从其名词解释上来看,其主要是指大量的植树,建造森林,补充森林资源等一系列工作。我国的营林工作的重点之所以会倾向植树造林,其原因除了大量植树可以增加和补充森林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以外,还因为植树造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的物质资源,比如提供水果、药材等。

1.4 除了以上三种功能之外,植树造林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噪音,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舒畅的,且休闲、工作和学习都不容易受到外界噪音干扰的生活环境。

2 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

2.1 建设要素包括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林业产业体系建设:林业安全体系建设;林业基础建设。

2.2 营林工作的内容。①严把质量关,加强造林检查验收工作,加大迹地更新工作的力度,在以“质为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组织造林质量“回头看”。②克服重造轻管思想,加强抚育管理当前造林工作存在重造轻管,抚育管理中存在重项目造林轻一般造林的现象,幼林抚育的投入不足,检查督促的力度不够。③搞好调查,建立迹地更新长效机制。各地要集中力量,对因采伐、火烧和病虫害形成的连片1公顷以上的迹地,进行全面调查,彻底摸清底数,建立迹地档案。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依靠发展林业。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发展科技,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4 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机制

4.1 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4.2 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4.3 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4.4 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白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要实现我国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相关的营林造林工作。林业管理者和负责人要正确、全面的认识到营林工作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且要对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意义有所了解。在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对营林工作的认识,巩固了营林工作在林业生产中的绝对地位之后,林业部门要建立健全、完整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从执法、检测以及法律责任三个方面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使其具备更专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达到提高林分质量,实现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参考文献

第4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北方地区;杨树造林;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2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杨树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树种,具有喜光、耐寒、耐旱的生长特性,是平原地带和山区主要的林木品种。杨树适应性强、速生性好、容易品种间杂交、易改良性状和适于无性繁殖,是城市绿化、植树造林、防护林营造的主要树木,同时杨树木材是建筑、家具和化工的主要材料,经济和社会的进步都大量需要高品质的杨木木材。在实际的造林工作中,林业工作者应该根据北方地区的特点,结合杨树生长和成林规律,在总结过往杨树造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抓好造林地技术处理、杨树树种选择、栽植技术控制和抚育管理等相关工作,通过对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达到提高杨树造林的质量、加快成林速度的目的,更好地促进以杨树营林为代表的造林工作进入科学和可操作层面,用实际工作提升林业工作的技术含量,达到理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目的。

杨树造林的意义及造林地的选择

1、随着灰尘越来越大,车辆也不断增多,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农垦新城,多植树是净化空气的有效途径。树木释放出大量有益气体,能治疗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植树造林不仅可以防病治病还可以降低噪音,美化城镇,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理想环境。因此重视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提高植树造林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当前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农业生产效益好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把不适宜耕种的部分农田退耕还林,还要绿化荒山荒坡,造福后代。

2、选择适宜杨树生长的造林地,造林地应选择在阶地、河流边、滩地、林地、采代迹地、退耕还林等地,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适宜,土壤质地比较轻、养分比较充足的地方。针对在不同的土壤下种植杨树不同的品种,比如黑杨派树种最好种在沙壤土和轻壤土上,也可以种在紧和沙中壤上,而白杨派树种一般种在较轻重土壤上。

(1)土层比较深厚,一般来说有效的土层厚度要大于 1m 才适宜;最适宜的地下水位是 1m 左右,在杨树的生长期地下水位应低于 1m ,适宜杨树种植的地方水位不得低于 2.5m 。;土壤中养分含量较高,一般来说杨树有机质含量在 0.4%以上;

(2)土壤质地比较轻。针对杨树的不同品种,在不同的土壤下种植,例如,黑杨就比较适合轻壤土和沙壤土,而白杨适合较轻的土壤。土壤中没有盐碱或只有轻度的盐渍。正常情况下,土壤的含盐量应该小于 0.1% ,地下水矿化度应该小于1g/0.001m3。

二、整地和苗木的选择

1、在选择好造林地后,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整地。

(1)局部整地:就是对造林地局部进行翻垦的整地方式。块状整地:适用于各种条件的造林地,就是通过块状翻垦造林土壤进行整地的方式,整地比较省土,引起水土流失的危险性比较小,它的缺点是不利于改善立地条件。块状整地在山地、平原造林地应用较多一些,也可用于风蚀严重的沙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或草原荒地等地。

(2)全面整地:就是对全部土壤进行整个翻垦造林地,同时,对杂草、灌木的清除比较彻底,而且可使林木比较容易成活,杨树幼林生长较好,一般用于平原区,在秋季时,全面翻耕土地,一般要耕 30~40cm,经过冬季风化和冻融,在第二年春天造林前把地耙平即可。

2、苗木的选择

苗木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发育,也影响着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应选择二年生的苗木,胸径>4cm,高度>3.5cm 的苗木。在平原地区适合用大苗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比较高,栽植后生长比较快,在谷地、低山或丘陵地区,一般采用的是壮苗造林,苗木高是 5~6m,胸径为 3~4cm 为宜。

三、造林密度和方法

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造林地,采用稀植法。在立地条件比较差的造林地,应当采用密植法。地下水位比较好的林地,可通过培育中径材确定造林密度。在造林方法上,杨树栽培一般采用大穴、大苗、大株行距、深栽,也就是所说的“三大一深”的造林方法。

1、栽植方法

“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首先挖 20cm的深度,将树苗放入坑中,扶正后在填入表土的一半时,将树苗轻轻往上提一提,使根系得到舒展,然后再踏实,浇足水,再进行填土、踏实,距地面 15cm左右时,再浇一次水,使填土下沉,等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将树苗扶正并培土。

2、苗木的处理

在运苗、起苗、栽苗的各个环节中,特别要注意对苗木水分的保持。对于不能及时栽培的苗木要及时的进行假植,把根部在清水中浸泡 1~2d。

3、栽植时间、深度

一般要在每年的 3 月下旬至 4 月初或者 10 月底至 11 月中旬进行杨树的种植,因为,此时苗根容易生根,可有效的减少苗木水分的流失。

在比较干旱的造林地上,一般栽植的深度为 60cm 左右,能有效地抗旱、抗风,增加生根量,促进杨树的成活,反之,要栽植得浅一些。

4、抚育管理

合理施肥:可以通过在树冠边缘进行挖沟深埋或使用机械中耕撒施等办法进行施肥。松土除草:在杂草丛生的林地上,可使用机械中耕对林地进行除草。有害生物的防治:可采用注射杀虫剂,用药混堵洞,悬挂性诱剂等方法。整形修枝:在秋冬或初春季节,杨树停止生长时进行整形和修枝。在树苗高达 6m 以上的三年内不修枝,三年后高在 6m 以上,胸径为 10cm 以上时,可修枝一次,但是也不能过度频繁。整形是剪去影响主干、主梢生长的侧枝,在树木长大后修剪树冠处粗大的树枝。

四、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现状提出的解决策略

1、大力实施生态路开发战略。

为进一步治理远山大沙的沙地腹部提供有利条件。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条块结合、切割治理的原则,沿公路两侧延伸,以林草植被建设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封、飞、造相结合,打造防沙治沙精品工程。

大力实施南阻北拉治沙战略。

为遏制沙漠化扩展,将大力实施南阻北拉防沙治沙战略,在沙漠化源头营造防护和用材兼用型固沙林带,形成绿色阻拉屏障。

大力实施基地建设战略。

结合我国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将倾斜角放在沙区,全力打造“五大基地”,培育以基地为龙头的林业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开发。借助“五大基地的资源优势,本着“建设与保护并重、适度开发”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生态产业,在已经取得一定治理成效的地区,从利益驱动角度出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投入资金,积极探索并扩大灌木林草利用、沙地药材、沙地林果加工和沙地旅游开发的规模,重点打造文冠果生物柴油中试、元宝枫深加工、生物发电、木材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以加工利用为龙头的沙地产业链条,实现防沙治沙从单一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不断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带动全旗的防沙治沙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实施优先保护战略。

牢固树立“保护优先”思想,对沙区实施严格的封禁保护。一是以生态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为契机,加大护林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管护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训练有素、指挥有效的营林、防火、森防队伍,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切实加强治沙项目区管护。二是加大禁牧舍饲力度,逐步转变牧民生产经营方式,处理好畜牧业发展与治沙成果保护的关系,依靠自然力量,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现有植被,避免由于人为破坏而造成新的土地沙化,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破坏性的经济发展,杜绝以眼前的短期“利益”造成今后长期的灾难。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防沙治沙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意识和和谐发展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国对杨树造林的不断的重视,杨树造林技术也变得更加的重要,我们更应该抓紧对杨树的特性和特征的重新认知。通过研究分析了杨树的特征和特性,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杨树造林的技术,对于处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日益严重的北方地区,利用科学手段提高杨树造林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缓解经济发展对天然林过度的需求,治理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取得对社会进步应有的支持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杨树用材林的营造技术也受到关注,杨树因其生长快,成材期短,利用途径广,许多地方把杨树作为调整林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林业的首选树种。根据杨树栽培的技术要求和生产经验,杨树造林技术在北方地区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2、治理水土流失现象的办法

中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①修梯田②建坝地③治沙造田④栽植水土保护林和各种树木、⑤扩大种草面积⑥兴修蓄水保土工程。

3、植树造林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绿化的主体,是整治国土,治理山河,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绿色大地。植树造林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对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植树造林的好处

举不胜举,它不仅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阻挡冷风侵袭,而且还会给人带来舒服的心境,树木既可以建房屋,造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城市,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庄稼。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5、农民怎么摆脱贫困?(或者怎么发展经济?

①②③④⑤⑥①发展种植业:水稻、小麦②养殖业:羊、鱼虾③植树造林:果树、木材还可以改善环境④发展交通业:修路、运输⑤发展特色产业:手工艺品、土特产品⑥旅游业

6、怎么发展经济?

①②③④⑤⑥同农民怎么摆脱贫困答案,加上两条,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7、丝绸之路

古丝路从今西安为起点,向西到陇西地区分为北、中、南三道,在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又归于一路,到走廊西端出玉门关或阳关,又有南、北、中三个去向。它把我国东部封建农耕文明集中发达的中原地区和渭水流域(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与西部游牧部落经济的“西域”(今新疆等地区)及其以西各个邦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大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8气候影响:

农耕区范围明显缩小。干冷气候造成五谷歉收,农耕经济凋蔽,饥馑年份增多、社会矛盾尖锐,极大地削弱了中原封建政权的国力,因此封建王朝不可能有效地控制西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更无力顾及丝路的通商经营。同期,生态环境表现出冰川退缩,河湖水量大减,绿洲萎缩,沙漠面积扩展,交通运输落后,抗御恶劣气候条件的能力很差。因而使西部经济大大衰落。

3、做诚实守信的学生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就听过的一个故事,一个老国王挑选王位继承人,对被选中的几个孩子说"谁能让手中花盆里的种子开出最美的花,谁就可以做国王。一年之后,所有的孩子都来了,带着最美丽的花,只有一个孩子捧着一个空花盆说;我浇灌了一年,可是没有开出花。老国王却让这个孩子继承了王位。因为种子是熟的,开不出花。是孩子诚实的品格打动了国王,国王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安邦治国。这则小故事是对孔子格言生动的诠释。翻开厚重的民族文明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历来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一种理念,一种修养,追而求之,歌而颂之。诚信,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诚信是人们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乃做人之根本。莎翁说过:没有比诚信更珍贵的遗产。可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先进文化的标志。

而今诚信缺失。以当今的国际社会为例,日本首相失信于反省侵略战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结果失信于亚洲国家,更失信于本国国民,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一个民族的悲哀。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欺骗造假之风有扩张之势:有的人贩卖假烟假酒毒米和黑心棉,虽赢得一时之利,却失信于众,甚至锒铛入狱。在我们的校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呢,比如抄袭同学作业,借别人钱物不还,同学之间互相包庇欺骗老师和家长,等等。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正是这些小事折射出一个人的诚信度乃至人格的高低。勿以恶小而为之,诚信危机已不是危言耸听,它已经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成长乃至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中国加入wto需要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谋求发展。没有诚信的人是立不起来的人,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全社会都在呼唤诚信:让诚信成为一种社会之风,时尚之风!

今日我们是校园的学生,明日就是国家的栋梁,做人是学习之根本,而诚信则是做人之根本。诚,就是要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之心,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信,就是讲信用重承诺,一诺千斤,言必行,行必果,遇到错误要勇于承担。有诚信的人面子上有自尊,目光里有自信,行动中有把握,生活中有朋友。

第6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要求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即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森林培育,建设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1森林培育

森林是人类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森林培育是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方式,从科学的含义来讲,森林培育是通过种植大量树木,形成规模效应,借助树木和森林能够将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能量转化,从而为人类生产大量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资源的过程,与此同时能够创造并保护人类和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能够给人类带来木材、林副产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生态效益,还能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产生社会效益。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条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目前,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治理,倡导生态农业建设,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社会。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旱灾害频发、雾霾、沙尘暴等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建设总是离不开植树造林,通过森林培育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森林中的各类植物、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物质生产、能量储备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就是森林的价值体现。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广阔的分布和空间占有量大的特点,因此它能够深刻影响生态环境建设。

3.1森林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煤矿、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使用量剧增,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或矿物燃料的使用不当,使得空气造成巨大污染。空气中夹杂的烟灰、粉尘、有害气体若是被人体吸入,将严重危害人类呼吸系统,严重的可能致癌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的雾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污染形成的废气、微小颗粒造成的。森林中的生物就能够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植物的叶子叶片面积大,利用叶片上的褶皱和绒毛即分泌的粘性油脂和汁液能够拦截微小颗粒的移动,对其有明显的过滤和附着作用。同时森林中的各种树木也能够利用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2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减缓温室效应

森林可谓是一个天然的氧气制造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人们在一呼一吸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且在人类各类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热气,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旦大气中蕴含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超出自然可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形成。温室效应会带来全球气温升高,进而产生暴雨、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对人类威胁极大。森林中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且这种吸收能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得多。全球气温得到良好控制,减缓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了气候。

3.3森林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分布区域广,受灾面积大,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山岭山丘地区。森林培育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植物的树枝树叶在枯萎落地之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在土壤中形成一层较厚的腐质层,就像是一块海绵,拥有强大的吸水作用,能够吸收雨水、减缓水流速度,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同时繁茂的植物又能够截留雨水,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保持水土。另外,处于地底下的植物庞大根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们能够紧紧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随雨水的流失。因此,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

3.4森林能够防风固沙,抑制土地荒漠化,提高土地利用率

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土地沙漠化则侵占我国大量耕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森林在遏制沙尘暴过程中起着一道屏障的作用。森林作为一条天然的防护带,能够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其根系可以加固土壤,进而可以缓解沙尘暴肆虐。沙尘暴得到控制一定程度上也缓解土地沙漠化,减少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损失。

3.5森林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系统,有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

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整个生物群体的参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也有不少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培育能够为这些濒临灭绝的珍惜动植物建立一个适合它们的栖息地,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成斌.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林科研,2016(6).

第7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3月12日是植树节,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三月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三月更是植树的好日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植树节活动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植树节活动演讲稿1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三月,细雨如丝,小树抽出了新的枝芽儿,花儿绽开了五彩的笑脸,小草儿也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同学们,你们是否闻到了春的气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你们知道,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吗?

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各个国家由于气候的不同,植树的节日各不相同,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植树节>演讲稿范文节选!

很多同学都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的能赖以生存的地方,但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地球上的植被在正逐渐地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全球气温上升,地球母亲千疮百孔。植树造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此,学校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要求大家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能力所及地保护周围的环境,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劝阻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人,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摘树叶,不踩踏草地,有条件的同学在家里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让“绿在身边,花在眼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绿色的小天使。

最后,让我们牢记这一句话,班级、学校是我们的家,一切靠大家,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共创一个整洁、美丽的校园环境。

植树节活动演讲稿2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树,它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美化环境,是城市的忠诚卫士,它用它特有的颜色为城市披上绿色的新装。这个忠诚的城市卫士,为了美化城市,还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绿树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它还是吸收氮气、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净化物,并且具有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吸粉尘、噪音等功能。所有这些,都使人们高度重视绿树的作用。于是才有了这一年一度的绿色节日植树节。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同学们,在植树节到来之前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保护花草,给花坛里的小花浇一点水,给操场上的小树培一培土,一起来美化绿化我们的校园。除词之外我们同学更要争做绿化宣传员、环保小卫士,要爱护我们校园中的一草一木,爱护我们这个城市中的一草一木。

同学们,在植树节里,让我们牢记,多走几步,不穿越绿化带,不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将来,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必将更加明媚灿烂!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很低的国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国的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不仅要节约纸张,少用一次性筷子之外,更要多多植树,绿化祖国。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为校园栽上一棵小树,给花圃增添一朵鲜花,为草皮浇上一盆清水呢?我们应该为保护校园美丽的环境出一份力气,尽一点责任。在校园中,我们要保护草坪,爱护植被,不要去踩踏它们,我们要热爱周围的一切花草树木,让他们像我们一样生机勃勃地成长,不断改善着地球环境。

我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我坚信,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植树节活动演讲稿3自然是人类的摇篮,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宝贵的希望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动力,它是安慰,它是欢乐!

我给你送来粒粒种子,你让它们花繁叶茂,我赠予你颗颗树苗,你让它们绿树成荫。只有热爱祖国和人类的真正懂得爱护绿色,只有从爱护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会热爱祖国的山河。我们青少年要爱每一片绿叶,爱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鲜花。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活我们热爱的生活,做祖国美好的建设者。

3月12日——植树节,希望日日都是植树节,让口号落实行动,让绿色染绿地球。在人类奔向21世纪的今天,地球已负担深重,苦不堪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也越来越大,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根本之法是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绿色工程作不好,就不可能有个好的生态系统,因此植树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标。

绿色植物其实是第一性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它们能利用太阳能和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制造有机物质,为比自身多10~30倍的异养生物提供必要的食物。树本来具有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木放出的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树木不仅仅净化空气,还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不致水土流失,还是“粉尘杀手”一亩地的树木一年可吸收各种20粉尘-60吨!减少噪音污染也是它们本能,九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污染10-15分贝。树木的分泌物也有杀菌作用,森林里每立方米空气是含细菌三四百个,而空旷地带每立方米空气含细菌三四万个,两者相差100倍!

绿色植物保护了地球,保护了人类,让我们共同植树,绿化、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同珍惜绿色,植树造林,让我们大家都记住3月12日是我们的植树节。

植树节活动演讲稿4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3月12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植树节。想必大家也知道树木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了树木也就没有了新鲜的空气。树木的作用很大,可以净化空气又可以防止洪水。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上,鸟瞰脚下,你愿意看见绿树成阴、繁华点缀,一片生机,还是愿意看见光秃秃的荒山、滚滚黄沙、尘土飞扬?大家肯定会选择第一幅图的景象。

当你行走在荒山上,没有看见一棵树木的身影,但是无数的小草拔地而起的时候,你会感到很新鲜,无数棵大树从地上迅速生长的时候,你会看见无限的生机。绿色,环保之色;绿色,自然之色;绿色,生命之色。在房间里放上几盆盆栽,一整天都可以让你清新自然。3月12日,植树节,让我们扛起铁锹,拎起水桶,走出家门,爬上山头,栽下树苗,一起用汗水灌溉它,培育它,和他一起成长。让他成为参天大树,让它为我们遮风挡雨,让它在炎炎烈日里给我们一片阴凉,让它在濛濛细雨中给我们一些温馨。

3月12日,请在植树的日子里种下一棵树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植树节活动演讲稿5大家好!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三月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三月更是植树的日子。3月12日,那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人们爱护环境的特别日子——植树节。

植树造林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情需要大家共同来做。让我们共同植树,绿化、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一同珍惜绿色,植树添绿。

我们要爱每一片绿叶,爱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鲜花。保护环境,绿化校园,让绿色生命激活我们热爱的生活,做祖国美好的建设者。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很低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校园栽上一棵小树,给花圃增添一朵鲜花,为草皮浇上一盆清水呢?我们应该为保护校园美丽的环境出一份力气,尽一点责任。

第8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营林工作;重要性

【导言】:林业的开发与长效发展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也要与经济建设积极联系一起,作为资源大国,林业资源虽然丰富,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要进一步分析,处理好资源的有效转换,在营林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给予重视,从实际的营林发展出发,结合资源管理,从优化利用入手,进一步提高营林建设能力,为营林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1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防风固沙。风沙对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其不仅能够降低农作物产量,还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形成妨碍。然而,随着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日益严重,沙尘暴已经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构成威胁。防护林能够明显降低风速,如果在一定距离内排列多种林带并辅助草地,就能够对沙尘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进而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1.2保持水土。以东北黑土为例,一旦一个地区植被覆盖率过低,遇到雨季,大量黑土就会被雨水冲走,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大大降低农田肥力的同时,还极易导致河床淤积,造成河流入海口淤塞,带来巨大危害。营林工作能够则对水土流失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1.3净化空气。据权威数据统计,每0.067hO的树林每年能够吸收20000~60000kg灰尘量,每天能够吸收67kg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48kg氧气,两昼夜,每0.067hO的松柏林能够分泌出2kg杀毒物质,其能够对伤寒、肺结核、痢疾以及白喉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总之,树林不仅能够保持空间洁净,还能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起到一定的消除作用。

1.4经济效益。营林工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环境效益,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除了生产大量木材之外,树林还能够提供大量的药材、水果、果仁等产品,大大提升了营林工作的经济价值。

1.5维护生态平衡。营林工作对城市环境美化起到重要作用,为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人类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提升营林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2.1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

光靠有限的I林工作人员进行植树造林工作,能发挥的效用是十分有效的,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下。因此,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工作中来,共同维护森林。要积极向群众进行森林重要性的科普,并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与新媒体工具,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小册子,力求宣传工作的全面性。可以在每年的各种节日,特别是植树节、儿童节、五四青年节等,发动群众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2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

营林工作对于森林保护工作来说十分的重要,必须严把营林工作的质量关,保障营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在这个监督流程中,领导干部和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工作部署、流程监督、技术指导、工作评价等多重工作。从树木的生长质量入手,保障营林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该区域一定时期内进行营林工作的整体性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执行。

2.3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关的单位需要为营林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原料和设备,以保障营林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保障营林工作人员的薪酬和福利,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积极投入其中,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他们所欠缺的技术类素质进行必要的培训。高新设备也可以参与到营林工作中来,例如可以将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到森林保护之中,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国数据的联网,一旦发生紧急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有效开展解决机制。

2.4多渠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单纯进行砍伐是不能最高效运用森林资源的。除了传统的砍伐树木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主业,森林食品加工、园艺产品输出、农家乐旅游区建设为辅助产业,在保护森林的同时,也发展了地方经济。

2.5营林工作的长期化、全面化

营林工作不仅需要关注森林数量上的增长,也要关注森林的保护治理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的管理,确保各部门都按照规章制度行使职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营林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技术手段的培训。同时,也要保证营林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均衡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营林工作,充分认识到营林工作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工作。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挥地区特色,采取不同的营林工作开展办法。必须要认识到,营林工作既是一项关系到地球生态保护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的一项公益项目,为了我们的子子孙孙还能有绿色的生态环境,必须要积极、全面、长期的开展营林工作,同时也为后代树立保护环境的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自然资源消耗、可以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可以促进林业生产效益。其中,为了促进营林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发动群众参与保护森林工作、对营林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加强营林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多渠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营林工作的长期化与全面化。

【参考文献】:

[1]张东威.提高营林生产管理水平推进林业生态结构不断优化[J].吉林农业.2016(21).

第9篇:在沙漠植树造林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研究;思考;分析

1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1环境恶化情况严重

我国人口众多,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生产活动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从现实来看,“世界工厂”这一称号虽然响亮,但却增加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自然失去了高度的重视[1]。调查发现,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十分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严重。如果还未在整治措施的研究上下足功夫,那么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将变得更加不可控,人类长久生存愿望将难以实现。

1.2大气污染加剧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了空气污染,并且近年来的污染程度还在加剧。有关部门一直在研究空气污染的治理方法,但仍有城市频繁出现空气质量报警的现象。例如:中西部地区某些城市全年空气质量高、天气良好的天数不到30天,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过快的城市空气质量更不好。

1.3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的自然灾害处于频发状态,例如:2018年4月初华北西北黄淮等地低温冻害;2018年7月上旬江西暴雨洪涝灾害;2018年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森林火灾等,直接的经济损失数百亿元,造成人员伤亡更是不计其数。洪涝、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有不可控性,现阶段,也只能在预防工作、环境治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争取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

2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恶化原因

2.1林木砍伐过度

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木材需求量明显上涨,因此,过度砍伐是造成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过度砍伐的同时,由于有关部门对林业生态环保不重视、植树造林不积极、组织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能够存活的树木不断减少,森林面积也呈现出了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粮食需求量很大,中原地区将森林变作耕地的现象较20世纪相比而言更严重了,虽然各地政府均有强调“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但实际管理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2.2林木存活率低

曾经出台过的一系列植树造林计划真正的实施效果并不好,前期很受关注而后期缺乏管理也是常有的事情。加之管理人员不足、管理资金匮乏,就导致很多幼林抚育工作彻底失去了有效性。据统计,我国植树造林后林木的平均生长率仅为2%左右,而国外都在3%以上,与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林木生长差距更大。

2.3资源耗费量大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林木资源消耗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它们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再生长”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2]。理想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过程中负责“后勤”保障的生态维护工作组织不够到位,技术也很落后,一些木材既得不到充分利用还造成了巨大浪费。林业资源消耗量远远超出森林生产能力,整体来看,这一危险信号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警觉。

3现阶段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研究

鉴于我国严峻的生态形势,提出更多的林业环境保护措施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等特点,倘若对森林保护不够重视的话,那么,其他的环境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严重,持续恶化趋势难以抵抗,森林生态弊端现状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3.1经营管理、保护建设

经营管理、保护性建设林木是极为关键的,更是十分不易的。现阶段,我国提倡用现代化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各种生态资源的保护,同时依照着“生态平衡”基本原则,维护好、调节好人类与林业发展的关系,能够利用林木资源组织生产活动,做到合理平衡,林业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一直以来,林业资源的单向经营特征都是比较突出的,简单利用土壤、水资源等,保护工作没有形成规律。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改变这种认识,重新确立目标,先对林业生态保护进行全面经营、建设计划的制定,然后不断研究保护方式,思考各种行为是否合适,最终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首先,完成抚育间植。森林再造中政府应该成立组织机构负责前期协调、后期管理等,并且通过改善林木的生长环境,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寻找封林措施。要求是在重点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做好封林工作,造林之后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视程度,在其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后,主动参与到护林活动中。最后,体现因地制宜。在林木的选择上体现因地制宜,并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及其他条件等,选择最合适的林木品种开展森林再造。

3.2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相关人员最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做到“良性循环”,才能让林木生长速度与砍伐工作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并且更好地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补偿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给予森林保护人员相应的奖励,增强他们宣传林业保护、自觉规范行为的积极性[3]。长远来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非常多,仅靠政府的单独努力远远不够,唯有集中了民众力量,人人自觉遵守相关规则,长远保护计划的实施才有意义,保护工作才可能高效、顺利地推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