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

第1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指标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30-02

1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

节约、集约用地,笼统地说,就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需要。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经营。土地集约经营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生产资料等要素,同一块土地面积上聚集的相关要素越多意味着该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越高。根据生产理论,一定的产出对应着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过程将一定数量的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合乎比例地投入到固定要素土地中去,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收益。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将可变要素连续投入到土地,土地边际报酬会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边际报酬递减。

如图所示的MPP在点M之前为增加,在M之后R之前逐步递减至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原来下降的边际成本会上升,而上升的边际收益会下降,直到二者正好相等之时的可变要素投入组合为最佳投入组合,在T之前的水平相对应的就是土地经营的集约边际。在目前土地利用普遍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经营集约度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出效益目标的现实选择。

2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又比上一年度减少29万亩。全国31个省份的农用地98.53亿亩,建设用地4.96亿亩,未利用地39.11亿亩。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在2008年度新增建设用地548.2万亩中,建设占用农用地466.8万亩,其中占用耕地287.4万亩。此外,灾毁耕地有37.2万亩,生态退耕11.4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亩,耕地合计减少373.4万亩。

虽然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这些数据仍显示出,中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上涨,中国用地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粗放利用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过去节约土地资源的意识没有树立起来,长期以来形成了粗放用地的不良习惯,各个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宝贵的土地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及时利用。

(2)用地结构不够合理,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从城市发展看,一些地区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过快,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的建设过分强调规模。有些地区工业用地除生产及辅助设施用地外,其内部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所占比例过大。

(3)一些不合法现象严重影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当前,一些地方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发展休闲农业等,不顾“三令五申”和法律法规,未批先用、非法占用耕地,修建临时性建筑和永久性建筑。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4)监管机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大。

有些地区对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不够完善,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跟踪监督还不够。对空置、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不够大,对各种违法违规用地查处力度不够到位,影响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一方而要反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性,另一方面要体现不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征。指标体系的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应与不同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各个层次的空间范围相对应。二是评价指标体系与节约集约利用的内涵保持一致。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①对于一个区域的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主要从分地类和分区域两种方法入手。分地类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分区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市和农村等类型。再往下分,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园地评价指标体系、林地评价指标体系三个小类。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城镇用地评价指标体系、农村居民点评价指标体系和交通运输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等类型。如图2:

②土地集约利用从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和人口集约度等层面分析和评价。区域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整个区域综合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作为评价对象,侧重从区域整体用地布局、用地结构、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土地利用合理性等方面,评价土地总体的使用效率和潜力。如:可通过对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确定评价因子。

4 节约集约用地的措施

(1)科学规划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

要转变土地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树立长远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做好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的衔接,整合用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严格监督建设用地项目规划预审和审批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集约用地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项目坚决不予供地,从源头上阻断浪费土地行为的发生。

(2)积极贯彻国家有关土地出让的各项规定,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在落实经营性用地、工业用地以及同一宗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制度基础上,对国家机关办公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其他建设用地严格实行市场配置、有偿使用。

(3)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并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

应该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有关要求,严格审核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资期限等指标。同时,还应对各类用地的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核查。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后的跟踪管理,对所有新供地项目实行跟踪管理,确保能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土地出让合同约定的要求用地。

(4)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要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和表彰,而且在用地政策上给予倾斜;对粗放、浪费土地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曝光,给予经济上的处罚,甚至限制其用地或收回用地。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同时积极引导开发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全社会营造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氛围,逐步提升全民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土地是国脉所系、民生所依。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展,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集约节约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并通过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全力支持和保障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国发展与保护的和谐、人与地的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春.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构建节约型社会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王业侨.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03).

[3]王春宇,龙媛梅.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几点认识[J].现代物业,2008,(08).

[4]董黎明,袁利平.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0,(05).

[5]周伟,王秀兰.节约和集约用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02).

第2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土地;集约;闲置;规划

中图分类号:[Z-0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64-1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的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强化土地管理方法和措施,对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布局、开发次序做好统筹安排,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统一。坚持依法保护和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当前土地利用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土地成为稀缺的资源,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但就是存在这种严重状况,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还未能提高,没能发挥土地利用的潜力,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

1.1 县域土地利用低下

我国是一个多人口的国家,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县域所占有的土地面积又是整个国家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所以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

1.1.1 县市政府发展思想畸形 一些领导考虑政绩和利益,进行大搞开发和建设,低廉的土地取得的成本不足以让开发商学会合理节约利用土地,使一些土地浪费严重。

1.1.2 政府职能欠缺导致土地利用低下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对土地批后未进行有效地跟踪管理,同时受地方利益的影响,相关部门的职能未能发挥其实质性作用,没有形成有效的批后集约利用体系,供地环节中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未进行实际量算,所以存在许多职能管理漏洞,造成土地利用低下。

1.2 规划不合理导致土地利用混乱

由于历史的遗留原因使城区、乡镇、村屯规划混乱。现在由于规划意识淡薄等原因使一些建设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使一些土地由于规划原因处于低效利用或不合理利用状态。特别是旧城区长期得不到改造,使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1.3 闲置土地增多耕地减少

闲置土地增多主要是旧城区用地未得到开发和利用,破产的工业用地长期得不到利用,处于荒废状态。由于种种原因批后未建都是使土地闲置的因素。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造成农村房屋闲置,村镇企业倒闭形成大量的土地得不到利用。经济要发展社会要建设,而闲置的土地不进行开发利用,要新占耕地进行开发建设,势必使耕地逐年逐渐会减少,建设用的增多,这就形成了要发展与保护耕地红线之间的矛盾。

2 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建议。

由于当前社会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那么克服种种不足就是现在乃至今后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下面就其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建议:

2.1 要严格规划,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科学的规划是集约用地的前提,是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首先科学合理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现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可持续性,依据规划调整好各类用地的供地需求,政府部门依据规划调整好用地思路,确定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新理念,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和方法,明确各类用地供地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供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规划做好农村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2 加大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树立土地长效的集约利用观念,对建设用地与耕地进行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方便经营生产,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建设用地作用,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减少耕地的占有量,保证耕地红线。

2.3 创新机制,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真正显化土地资源价值。

2.3.1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耕地转用总量,保证耕地的总量;严格控制增量,农用地转用和征地规模与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建设相适应,并与开发建设的速度相适应,树立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的经营理念。

2.3.2 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集约利用的力度 社会的发展,土地需求量增大,供地与增量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存量土地弥补增量土地的现实需求,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所以就需要对城乡大量的闲置土地进行盘活,整理,挖掘潜力,使其再开发利用。加强控制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利用价值。盘活城区建设用地,促使零星闲散地块充分利用,拓展闲置土地发展空间。

2.3.3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法规,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一是制定从严审批政策,从严管理政策。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建立鼓励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机制,形成土地市场公平、合理、有序的作用。二是制定土地利用的监督检查制度,依据相关制度对建设用地进行监督检查,打击投机倒把,防止批而不建,跟踪监督土地利用环节,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发生。

2.3.4 发挥地价的调控作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地价的调控作用。以地价为杠杆,实现对土地经营监管调控,不同区位不同地价,不同用途不同地价。地价管理从有利于规划建设发展的方向调整,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4 强化农地、废弃地整理

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要积极争取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合理确定整理地段,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整理低产地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第3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势在必行

尽管资源节约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但我国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低效用地占到40%以上,农村空闲住它用地达lO%~15%。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

为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证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从用地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加以规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亮点呈现

《规定》指出,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从长远来看,节地评价制度、节地模式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关键,就是如何在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上降耗增效。《规定》从规模引导到监管考评等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性配套措施,势必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和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规定》中明确指出,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在政府出让土地的过程中,要求必须通过有偿方式来配置,同时要求按照实际的土地出让金数额付款,禁止抵扣或变相减免,此举主要是约束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的市场交易成本,从而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的。

《规定》首次明确了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法律责任,约束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首次从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方面,规定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参与节约集约用地管理中的法定义务和责任方式,使其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有所作为又不胡作为,能有效保障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全民参与

第4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节约;集约;土地利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136-02

绪论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以来,然而,城市的发展不能仅靠城区市中心,还应加快小城镇、县域的发展,这对中国城市化建设飞速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响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转变发展道路与机制的体现,就是加速县域工业经济,优化格局,有效将农业人员转化非农人员,才能更好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一、工业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含义

2002年,王秋兵认为,合理开发、集约利用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对于保证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根本出发点为系统,他认为,根据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多少,可分为集约土地利用系统和租房土地利用系统。并指出,提高土地利用率、容积率、土地收购与土地储备都有利于土地资产的优化配置,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

其含义有三层:首先是节约用地,节约用地是集约利用的前提,也是集约利用的目的;其次是集约用地,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在土地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实现可用空间的最大化;最后是合理配置用地项目,在区域内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实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性密集配置。当前,各类开发区已成为地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发挥着显著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在生产要素集聚的开发区实施土地集约利用,应以实现可用空间最大化为前提,通过筛选,安置更多的项目,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实现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低于合理值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2001年9月,毕宝德、柴强、李铃认为,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土地上合理增加物质与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并指出非农用地在土地集约经营中得效益可分为两类:用于住宅建设的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建设房屋的面积;用于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的,在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经营利润。前一类是实物性指标,后一类是价值性指标。

2009年6月,郭伟峰,研究了县域的土地集约利用,以沁源县为例,其中从容积率、地均工业产值、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构建该县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区概况

桃源县工业园地处桃源县盘塘、架桥两镇,东邻石长铁路,南接常张高速公路,北通207国道,建设性详细规划面积7.58平方公里。区内已拉通三条公路,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桃源县工业园坚持以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为发展取向,力争把园区建设成泛珠三角经济圈最具规模的铝制品生产基地和常德市近郊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集群。2008年,桃源县工业园实现年产值63.8亿元,税收2.52亿元。绕“十一五”期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年创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大力实施硬件建设、产业延伸、申报晋级和管理服务创新四大工程,使园区走上规范化、特色化、规模化轨道,把该区建设成环保型、循环型、节约型、高效型开发区(如下页图1所示):

三、建议与措施

(一)提高容积率是提高县域工业区节约集约发展的中心

有资料分析: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每提高0.1亩,地均产值将会增加10 758万元。提高容积率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为:容积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可用空间面积,符合土地利用意义上的集约内涵;容积率的提高,有利于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增加经济产出,符合经济意义上的集约。

(二)合理布局是促进园区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

由图1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园区内的分布情况,并能分析出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这也体现了集中模式,集中模式指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内容包括:(1)承载工业项目迁入的开发区是经过开发区整顿后保留的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2)迁入的工业项目来源包括旧城改造外迁的工业项目,原分布于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以外的工业项目和被撤销的开发园区、工业集中区的工业项目;(3)实施的途径是已有项目的搬迁和规定新项目只能入驻开发园区。工业向开发区集中能够避免分散式发展,节约土地,同时促使开发区提高土地利用强度,通过实施产业门槛,为实施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使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三)动态掌握园区土地利用情况是重要依据

工业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其评价指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园区土地节约集约也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我们要不断更新对园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才能更好的促进工业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带动县域经济低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德人民政府网.

[2] 王秋兵.土地资源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07.

[3] 新华网.news.省略/politics/2011-03/16/c_121193916_11.htm.

第5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土地利用;理论基础;节约集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 U412.1文献标识码:A

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概念辨析

必须明确的是,土地节约利用(land save using)与土地集约利用(land intensive using)在内涵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节约针对无偿,是相对于浪费而言,集约针对有偿,是相对于粗放而言。具体来看,前者指的是在满足土地使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经济和技术措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务必遵循力求节省、杜绝浪费,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后者主要是指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依据,通过增加对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使土地使用效率得到合理的提高,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过程。

(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

1. 区位理论

区位布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原始的理论基础,也最具有影响力。在它的指导下,众多土地利用模式也应运而生,如全球土地利用的极地模式、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模式等。对土地集约利用模式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17世纪中叶的威廉・ 配第发现一定面积的土地的生产力有一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后,土地生产物的数量就不可能随着劳动的增加而增加了。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理论认为在一定科技条件和若干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土地收益随某一投入量不断增加将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现象。这一理论是优化土地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方式的根本依据。

3. 地租地价理论

由于土地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处于不同地段的土地会表现出不同的利用方式,地价的高低和地租的多少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发挥,即地租地价决定着土地的用途和利用方式。地租地价是引导土地合理和有效利用的重要经济杠杆。地租地价不仅为土地供给、需求者和管理者提供了土地区位指示,也为土地供求双方以及管理方建立了利用效益或强度评价指标。

4.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的发展,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效益的提高和能源的节约,从而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人们在利用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不破坏土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挖潜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避免盲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三)节约和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唯一出路

长期以来,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搞GDP至上,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拼资源、高浪费、低产出;建设盲目铺摊子,建宽马路、大广场,大量占用城郊良田;建设用地占地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些都是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其共同特点是占地多,产出率低,其后果是浪费土地资源,严重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这种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来换取眼前利益的方式已不适应我国国情。我国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多地少的国情,要求必须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科学用地。这就是走集约用地之路。

节约和集约用地是由土资源有限性和我国土地基本国情决定的。当前,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的缺口很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惟一出路在于节约和集约用地,走“内涵挖潜”之路。利用好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最少的土地役入,获取最在的利用效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

二、促进节约与集约利用的思路

(一)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制度。

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强化土地集约利用责任意识,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集约用地宣传工作机制;二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征求意见制度;三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汇报制度;四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调查研究制度;五是建立集约用地工作年度考核评审制度。 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类闲置土地的准确数量。针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容和特点,开展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和指标,并作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基本依据之一。

(二)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首先,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规模。对城镇建设用地及工矿、交通、能源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制定政策引导采用高度集约化的用地方式,立体利用土地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少占耕地。其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要从发挥土地适用的优势上,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效能。应依据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适应性使之用得其所,发挥最大综合效益。再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深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对用地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地下空间作为地上建筑配套或附属设施的,可以划拨方式使用;对利用地下空间从事经营性活动、销售或转让应依法有偿使用的,出让金减半收取。最后,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鼓励土地优化。对工业、仓储等利用率较低的土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为科研用地的,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三)充分发挥地价的经济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土地。

要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最重要的杠杆就是地价。首先,要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其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调整土地收益分配,鼓励企业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再次,制定地价与土地集约度的调节系数,对土地利用率低的项目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降低厂房租金、地方税收等。

(四)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容积率。

采取“两高两严”办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两高”是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两严”是严控建筑密度和严保绿化率。倡导建筑向高空发展,谋求内涵式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公寓、厂房。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人口的聚集程度,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所产生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投入。

(五)设置土地闲置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加大土地保有的机会成本,促进集约利用。改革现行土地闲置费为土地闲置税,以占而不用的土地为课征对象,对空地的实际持有入课税,发挥税收的强制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或个人节约用地,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杜绝浪费土地的现象发生。

三、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其中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第6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城市 建设 节约集约 用地

国务院于2008年1月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指出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国土资源部也于2010年启动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各县(市)在创建活动中也都是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现笔者仅对县级小城市在建设中如何节约集约用地提几点粗浅的看法。

1.小城市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对土地利用的控制。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只是划定了城市的外延,城市内部建设则以城市建设规划为主,同时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严重脱节,使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对城市内土地利用的控制和管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1.2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各地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都新增加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在城镇内部仍有大量的土地属低密度低容积率的低效使用,甚至有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1.3小城市建筑多以低层为主,容积率较低。目前小城市建设楼房多以六层以下为主,很少有高层建筑,甚至有的地区还有大量的平房和棚户区,地下空间的利用更是少之又少,总体容积率较低。

1.4很多城区依然有工业仓储用地需要盘活。这类用地多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和办公用地,往往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小,且以矮层建筑为主,不利于土地资产的盘活,浪费了土地资源。

1.5新区和园区粗放做大的现象普遍存在。新区建设上大广场、宽马路,重视城市建设的规模,忽略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园区建设上,往往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粗放型供地,造成占地面积大,产出效益少,没有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效益。

2.小城市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思路和措施

2.1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要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全面真实、准确的摸清城区土地资产的家底,了解其存量土地总量与价值量,而建立以城镇地籍调查与地价动态监测网络为基础的城镇土地潜力调查评价体系十分重要,这是一项有战略意义与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对全市或某区域的土地,以及不同用途的土地,或需要了解的某一宗地作出利用潜力的大与小、土地利用率高与低、土地利用效益大与小的结论。对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能提供基础保障。

2.2搞好规划调控。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按规划、计划供地,维护规划的法律权威。及时科学修编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为龙头,制定统一的供地计划,在计划立项、规划许可、建设等各个环节协调一致。争取政府支持,把好土地供应关,与计划、规划、建设、房产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按规划、计划供地。

2.3搞好产业政策调控。一是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3号)规定,明确产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设系数等项指标。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除国有大型企业扩建的工业用地外,一般不在园区外安排工业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加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既保障工业用地的有效供给,又防止企业不当圈占土地、工业园区浪费土地。二是分清轻重缓急,保障重点。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的原则,把有限的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制造业、物流商贸业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类项目用地。三是充分利用政策申报土地,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抓紧申报用地,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报批进度。

第7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一般性方法;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U4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land resources as peopl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the very import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However, in our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especially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the process, land resource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roblem. And our country is a big population, many people and little land situation has become a reality, therefore, value of land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economic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s a very important work. So,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save our country land use the general method and the innovation path brief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Economical utilization; General methods; Innovation path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紧缺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改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转型,土地资源的利用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在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我国土地资源较为匮乏,土地资源的利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我国应该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一般性方法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缺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重视的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保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于此同时,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也是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对土地进行严格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的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客观实际问题。

(一)科学合理的管理用地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合理的管理用地,制定出总体用地计划和具体用地计划,明确耕地的保有量,对各个类型的用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基本农田进行重点保护,对非农业建设所占用的农用土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大力宣传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水平。

(二)有效的利用闲置土地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有效的利用闲置土地,对存量土地应该积极的进行盘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检查,积极的采取一些鼓励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从而加强对建设用地的节约利用。与此同时,应该重视的中等级和低等级的产田进行合理的改造,对闲置的土地和废弃的土地进行有效的治理,合理的利用闲置土地和废弃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健全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

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健全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加强对土地市场运行的管理。通过建立土地资源收购储备制度可以使土地管理部门能够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节,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获取土地,能够对土地的前期开发和储备做好准备工作。

(四)增强节约利用土地的意识

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建立节约利用土地的激励机制,合理的通过价格机制调控土地,通过征收各种费用,例如,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等多种税收,提高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对于个人私自占用土地的行为应该严格制止,推动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者应该适当的增加投资强度,使建筑的容积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对建筑立体空间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有效的使用土地,形成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五)加强对耕地的保护

我国土地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的耕地的保护,遵循我国的基本国策,合理的土地资源以及切实保护好耕地。在占用耕地过程中应该采取占补平衡的措施,要认真的规划出应该占用多少耕地,开垦多少耕地。积极的通过进行土地开发和复垦,不断的整理土地资源,尽可能的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采取节约挖潜并重的土地利用措施,保护好耕地。

二、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创新路径

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土地总占有量较大,人均拥有量较小,粗放利用耕地的情况较为普遍,节约利用土地的情况相当较为稀少,新增加的用地的土地规模较大,土地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地区间土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多种利益冲突,土地流转受到制度的束缚较为严重。因此,我国土地利用的矛盾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节约利用土地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方法,创造出新的路径,例如土地规划、配置、流转的相结合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方法。

(一)高度重视土地规划,提高土地规划水平

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方面,做好土地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制定出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制定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土地制定改革工作,处理好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平衡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重复建设用地的情况发生,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的分配建设用地,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土地规划,不断的提高土地规划水平,能够严格的执行土地规划,对用地的审批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土地规划工作是实现土地节约利用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能源听土地的产出效益。对土地利用进行科学的规划能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分配,达到土地的生态平衡,实现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除此之外,为了解除节约利用土地过程中制度的约束,应该根据土地节约利用的实际情况,改革相关制度,不仅能够较好的保护耕地和节约利用土地,而且还能完善土地利用制度,是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二)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配置

在进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过程中应该对土资源和土地利用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在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方法依靠各个经济主体自觉的进行土地节约利用是非常困难的,合理的进行调整配置能够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但是,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方面的经济利益。并且各个的利益主体之间通常会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合理的调整配置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能够更好的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以政府征地和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为例,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提高征地标准就可以较好的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这样可以较好的保护耕地,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合理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

(三)重视土地资源的流转

土地资源的流转主要是通过土地资源的互换、置换以及循环实现土地资源的流动。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流转能够达到土地节约利用的目标,使地资源增值,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合理的进行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利用更加合理,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总之,采用土地规划、调整、流转相结合的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方法,对于实现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一般性方法恶化创新路径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创新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参考文献:

[1]刘勇.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战略需采取的若干措施.[J].红旗文摘.2005.(8).

[2]张颖.王群.王万茂.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同题的思考.[J].广东土地科学,2007.(3).

第8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节约集约用地;新思路;威海市文登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16

威海市文登区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总面积1779平方千米,全区耕地面积62138公顷,人均不足008公顷,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贫乏。借助地处沿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文登区着力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护资源,初步形成了“节约土地、集约建设、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增强了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走出了一条依法节约集约用地,合理配置有限土地资源的新路子。本文以威海市文登区为例,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思路及对策建议。

1文登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

11强化规划调控体系,宏观掌控节约集约用地

通过建立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体系,切实提高规划计划调控体系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基础保障作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规划的编制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合理安排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实现规划对用地需求的引导和制约。二是严把用地预审关。对于建设项目其基本的情况、选址所占用土地情况以及所适用的建设用地的指标情况、补充耕地的方案、征地安置补偿费等的安排情况等都要进行预审,未能通过的发改部分不予立项。

12强化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利益机制

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着力营造公开、公正、透明、开放的制度环境。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推行新增建设用地剥离耕作层土壤用于开垦耕地、土地动态巡查等办法,分别从宅基地、临时用地监管、剥离耕作层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用地批后监管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实现了土地利用“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跟踪服务与长效管理,确保土地节约利用。

13强化内涵挖潜,积极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和规划调控,文登区初步形成了三种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131城市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一是以容积率的提升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城区招拍挂土地容积率大于或等于20的宗地数占总宗数的比例由62%提高到383%;二是以企业的“退二进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对长期占据城区中心地带的低效企业,将其依法收回,规划调整为商业和住宅,将生产企业迁建到工业园区,实现了资本与资源的相互置换,激活了土地使用效能。

132农村居住用地模式

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总量,集中规划、设计和建设多层住宅小区,节约出来的土地获得的收益返还村集体,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以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挖掘村庄建设用地潜力。如城区西楼社区与位于城郊的金岭屯实施强居与弱村联合,成立西楼金岭山庄,由西楼社区对村庄进行整体拆迁,集中建设农村居住区,结余建设用地用于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产业。

133开发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坚持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汇集,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南海新区建设,所有工业项目全部向园区集中,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对所有进区项目,做到统一规划,以大项目集中建设促进园区集聚发展,项目所产生的税收归招商镇所有,减轻了项目占用耕地的压力。同时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整体推进过程中,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土地资源上实现集约利用。

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对策

21从合理编制规划入手,健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审批机制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编制土地规划。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变传统土地利用模式,从以新增建设用地审批为主向以存量建设用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主转变。在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各项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项控制指标和管理措施。严把土地利用关,对不符合条件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建设。

22从源头把关,严格项目的引进审批

针对新增建设用地,一是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多渠道引进工业项目。工业项目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项目拟选址区域规划控制性指标,严格控制小项目供地。二是入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应遵循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集中布局原则,综合确定建设项目供地数量,严把项目进区关。

23从空间入手,加大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

城乡用地的空间整合,应当包括生态的空间、经济的空间以及社会的空间的整合。城乡空间的规划不应当只是用地的空间规划,而应该包括土地和生态规划、经济和社会的结合和统一。规划、国土以及环保等多个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同时建立横向的联合机制,相互制约从而避免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要想实现真正的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还应当从用地的纵向来考虑,尤其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4从产出入手,坚持土地开发强度挂钩产出率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土地的开发利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定量的标准,那就不光是资源浪费,而是资源毁灭。土地要实现综合利用,必须把研究开发强度和产出率同时抓好,努力使低开发实现高的产出。考察土地的利用是否节约、集约利用,产出率是基本的要求,要坚持以产出率作为基础,鼓励支持高产出的用地项目,来满足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用地需求。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建议

31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范审批制度

坚持当前长远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编制开发区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及各产业用地规模,确定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用地标准。立足产业发展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增量供给结构和存量功能调整,控制好供地节奏。同时坚持用地会审制度,对没有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受理申请。

32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根据集约水平调控供地政策

严格执行国家实行的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探索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土地供应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中地价杠杆对资源配置的自发调节作用,促使用地单位从经济效果出发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抑制不合理的用地需求;将不用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通过市场机制有偿地转让出去,挖掘土地利用的潜力。

33消化闲置土地,整治农村居民点

要依照以用为先的原则,积极利用闲置土地。一是寻求多种途径,盘活存量用地,加大土地置换工作力度,从严控制审批新增建设用地;二是加大对旧厂房改造力度,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处置闲置土地,把闲置、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向优质项目转移配置;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大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逐步消灭“空心村”。

34建立土地动态监控机制,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机制建立项目用地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制度、新开工建设项目“挂牌施工”制度和项目竣工复核验收制度,强化对新开工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杜绝浪费土地现象发生。加大国土与财税部门联合办公力度,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闲置费等手段,增加用地单位土地使用成本,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健全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开展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工作,作为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贺燕新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7

第9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集约用地;城镇建设用地;调控

1.引言

党的十报告多次提及土地,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好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发展。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城镇建设用地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今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更是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定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

2.当前我国城镇土地利用现状

2.1建设用地集约化管理不完善

首先,没有很好的指标体系来规范建设用地。虽然当前已经颁布了很多相关行业的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但时代在进步,经济条件在改善,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完善。其次,土地利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国土部门往往会在土地利用方面只重事前审批,却忽视了批后监管,没有有效监督那些不按用地批文和使用合同开发的建设行为,最终引起土地资源无法做到优化配置,浪费了很多土地。

2.2存在建设用地闲置现象

很多城镇居民点的规划建设并不科学,布局显得比较零乱,其中很多城镇居民点并没有进行统一布局,城镇居民擅自零乱的建房现象严重,甚至一些村民闲置自己的旧宅基地,却占用村中的自留地建新房,最终引起村中出现很多边角地,浪费了土地资源。在一些乡镇中,由于只注重前期的招商引资,而对于后期的监督管理则没有很好的做到位,就使得企业中存在着征而不用、征多用少的现象,使得土地闲置。此外,虽经过挖潜利用,对部分闲置土地进行了盘活,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建设用地有着很大的可调整利用的潜力。

2.3集约节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很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集约节约用地模式时往往只重视建设而不重视理念,在处理建设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上没有摆正两者的位置。相关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机制目前还不够合理,需要不断的改进。相关的地单位和个人的自觉性不高,没有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观念不强。

2.4集体土地利用粗放

由于一些城镇在进行建设的工程中,由于缺乏规划,土地管理方面的措施不到位,使得居民点用地出现“建新不拆旧、村庄外延、一户多宅、内空外撑”以及出现布局混乱、超占、松散等粗放的利用现象。在农村中,对于建设用地出现失控、耕地浪费的现象。此外,在农村居民点中,大多是以外延扩张为主,从而忽视了对于其内涵的挖掘,使得新居民点不断扩大,而旧的居民点却荒废。

3城镇化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思路

3.1应对现存的限制土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清查

城镇中的闲置用地较多,只要新建项目可以用到闲置用地的,就坚决不用其他土地。对于那些不利于城市规划和开发的闲置土地,可以通过收回或者土地托管的方式来处理,并将他们都归到政府土地的储备库中。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引导各级树立起集约用地的新理念,使人们充分认清面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地根、严格用地计划管理的新形势,要发展,就必须坚持内涵挖潜,实行资源的集约利用,以极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2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集约化建设用地的指导

要强化城镇区域的科学规划,以城镇体系与区域的科学规划,来合理布局产业,实现城镇跟城镇之间、城镇跟农村相互间的产业、用地更好对接,最大程度的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土地。必须依法做好城镇建设土地的总体规划,衔接农村与城镇规划的工作,并在近期综合协调好建设规划,确保近期的建设规划与本地区未来五年内的经济发展规划目标相符合,并保证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的长期有效结合,科学安规划时期内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空间布局及实施顺序,合理确定各类用地布局和比例,实现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3.3健全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考核体系与考评制度

健全并完善土地利用监督机制,从事土地管理的部门,需要充分使用好权利,对土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按照法律的要求给与必要的处罚,对土地闲置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或直接回收。做到政务公开化,加强行政权利行使的透明性与公开性。确定好基础地价和公布工作,全面扩大对低价监管的监测范围,进一步增加对土地使用的监测点与监测数量。加大对土地地价情况变化进行监督,对重要市场信息加大分析的力度,判断并把握好土地市场运作情况,探讨土地分析的供需矛盾,预测土地开发的基本要求。

4解决节约集约用地与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的措施

4.1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盘活存量用地

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调控作用,按照“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思路,加大土地整合,通过调剂使用闲置土地、对往年批准的建设用地进行位置调整、收回闲置土地重新挂牌出让和督促限时整改等方式,有效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解决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同时按照“政府监管、村为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我县将商贸服务业项目、公租房建设、市场建设等与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盘活存量土地,经营土地资产,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探索“腾地”途径。

4.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积极的参与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控制建设用地数量,调整经济结构,合理布局建设产业用地布局。不能一味的追求建设发展,盲目的扩大建设用地的规模,而应该依据国家土地政策在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时合理的分配土地资源,限制建设用地的规模,不为违规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用地。

4.3推进墙体材料革新

就我国房屋建设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70%的房屋建设所使用的墙体材料为粘土砖,而制造粘土砖对于土地资源的消耗极大,每年要耗用粘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这相当于毁损了50万亩田地。为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进程就需要逐步的推进墙体材料革新,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技术改革,逐步禁止生产,减少因制造实粘土砖而导致的土地消耗,采用环保、节能的材料作为建设材料。

4.4推进土地市场建设

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动力是市场机制,它可以有效的推动节约用地的进程。所以,需要逐步的推进土地市场化建设,深化土地使用的制度革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和比例,尤其是对于一些经营性基础设施要施行有偿土地使用机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耕地保护,有利于节省城市建设用地,有利于加强土地管理,有利于经济建设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结合。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本身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要节约集约用地,通过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