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第1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老年病人 心理学 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26

材料和方法

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246例,其中高血压116例,冠心病92例,心肌病8例,心律失常12例,心肌梗死1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者1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60~86岁,平均72±13岁。对照组122例,其中男85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平均72±12岁。两组的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疾病及病程长短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其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

疑老心理:老年人会处处感到老而无用,患心血管疾病后更加烦恼。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患病拖累了家人,产生深深内疚与自责。表现为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自尊心理:一些心血管疾病中的老年病人常因自己资力老、贡献大、经济足,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象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们。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自尊心极强,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悲观心理:由于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孤独心理:住院期间常有孤独感、寂寞感,成了家庭及社会的累赘。心理上这种孤独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常会愈陷愈深,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焦虑、恐惧心理:在刚刚诊断疾病时,他们的情绪初始反应是紧张,当得知已患心血管疾病时,紧张的情绪就会转变为焦虑与恐惧。特别是反复的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心慌、呼吸困难等,会使病人出现濒死的恐惧感。恐惧及周围的紧张气氛,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反应。在疾病恢复期,他们又会害怕疾病再次发生。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焦虑烦躁、忧心忡忡、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出汗等。

猜疑心理:由于老年病人耳聋眼花,常与他人发生误解,以至独自闷气或发怒。他们一旦患心血管疾病就会变得更加敏感,怀疑病情、治疗及预后,有时还会担心误诊误治。有的会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推断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的疗效。若严重偏执,则会出现病理狂想。这种狂疑心理大多是一种自我消极暗示,由于缺乏根据,常会影响病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

护理干预

理解和同情:对有疑老心理、害怕孤独和自尊较强的老年病人表示理解和同情,对他们多关心、多问候、多沟通,做到“口勤”、“脚勤”,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视我们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当他们向我们倾诉自己的疾病、心情及家庭的烦恼时,我们通过语言、眼神、表情、姿势来显示对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同情。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非原则性的事情尽量满足他们。在与这些老年人的沟通时,注意语调要轻一些,语气要温和一些,速度要慢一些,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重视。

安慰和鼓励:对于悲观与自弃的老年病人,给予劝导和抚慰,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主动耐心与老年病人沟通,给他们解除心理压力,鼓励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适当地让家属陪同,共同关心、体贴和鼓励这些老年病人。

第2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护理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 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2]。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2.1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3]。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2.2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对待这类病人,我们除做好基础护理外,尽可能多增加与患者接触机会,以和蔼礼貌的语言和患者交流,以热情、乐观的表情去感召患者,驱除其寂寞情绪,有针对性地将同病室的病人集中起来参加一些活动,并向病人讲解交往的好处和方法,鼓励他多和别人接触。经过一段时间,病人和病友们建立了感情,就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了,最终达到心身护理最佳效果。

2.3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关怀,并盼望他们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

2.4疑病:因为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原因,患病后极易往坏处想,一旦遇到久治不愈、疗程长情况,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整日提心吊胆。对此我们应采用疏导的方法,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发病机理、短时间内查不出病变或不能治愈的原因,并佐以实例说明病人所患疾病为普通疾病,本院完全有能力、有保证治愈该病,使病人心情逐步舒畅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5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2.6过分依赖 老年住院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心理,但以依赖性较强和长期有人陪护的病人为明显[4]。他们事事想让别人帮助,即使自己能做的也不想去做,完全适应了在别人的照料下生活,形成了依赖性,对康复十分有害。护理中要耐心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在家属陪护下鼓励病人做生活自理训练。

2.7其它:对绝望和恐惧心理的患者,应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不回避矛盾,积极主动的帮助、启发患者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如遇到患者入院后心理情绪极度不稳定,拒绝饮食,不配合治疗。我们应主动与其谈心,向其家人了解其患病历史情况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反复开导,劝其积极配合医护,服从治疗,敢于同命运抗争等。最终达到缓解患者绝望与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

3老年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心理疏导, 进行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 对大手术、创伤的耐受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1)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我体会到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最多, 护士的言行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影响较大。能解除病人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

(2)帮助老年病人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

(3)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因此,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才能获得病人信赖, 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愉快地接受治疗, 配合治疗,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10(3):10-11

[2]邵永春.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5:9

第3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妇科门诊; 心理特征;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08-01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工作已不是单纯的躯体护理而是身心整体的综合护理。由于门诊妇科病人其病史涉及性、情感、生殖系统等敏感问题,加之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门诊妇科病人心理状态复杂,与其他病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接待妇科门诊病人时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完整、全面地认识病人,掌握其心理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我院诊治对象主要是农村妇女,她们的心理特征与城镇妇女亦存在差异。现就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0月就诊的300例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农村妇女心理特征的护理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2009年10月于我院妇科门诊就诊300病人。其中更年期病人125例,占41.7%,早孕病人27例,占9%,急诊病人45例,占15%,人流手术病人55例,占18.3%,性病病人48例,占16%。

1.2方法(1)直接交流:通过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亲友、同事交流获得患者一般情况,家庭背景、生活方式、对疾病的认识等。(2)病史询问:获得患者健康信息,了解患者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细心观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患者的情绪、情感、行为进行观察,获得相关信息判断患者的心理活动。

2结果

农村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紧张害羞46.7%(140/300)患者存在着害羞心理,尤其是早孕,人流手术病人最为明显。医护人员在询问病史时羞于说明,或者吞吞吐吐,表达含糊。甚至精神紧张、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害怕家人和亲朋好友的指责和耻笑。

2.2恐惧感明显,甚至盲目悲观多见于人流和老年患者。由于农村妇女知识面窄,缺乏相关医学科普知识,因此对手术、流血这些充满恐惧。人流患者害怕刮宫后不能正常怀孕生育、害怕手术疼痛、失血过多和发生并发症等,老年患者则害怕死亡、害怕患的是癌症等,因此有时宁愿不就医。

2.3消极自卑,盲目猜疑各个年龄段妇女均有。以中年妇女和性病患者明显。中年妇女患病后担心为家庭经济带来负担,成为配偶的累赘等,因此对医生的各项检查有时顾虑重重。那些患病时间长的患者,对医生的表情、语言、神态和行为等特别敏感,容易盲目猜疑,认为自己患病严重。性病患者则怕受到医务人员的歧视,担心朋友、同事知道后受冷落,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而造成自卑。

2.4急躁不安,情绪不稳主要见于中老年病人,患者存在着就诊早、治疗早的迫切心情,急于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和安慰,常表现为:自认病情复杂,应先就诊;或易激动、坐立不安、不断地询问候诊号码;认为别人占用时间太长;遇到与自己病情类似的患者,往往围观医生诊断,非常关注其他病人的诊疗过程或询问同类病人情况。

3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1)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为了减少医患矛盾,护士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老人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给患者以理解、尊重和同情,认真细致地做好妇科患者的卫生知识宣教工作。(2)积极主动,提高工作积极性: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者在门诊中的重要作用 ,对就医者应热情主动迎接和引导,耐心和蔼地向就诊者介绍就医程序,组织有秩序的候诊,候诊室设候诊椅,有电视的诊室应播放卫生知识或轻松愉快的音乐,给患者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就诊环境,使患者情绪稳定,减轻患者就诊时急躁不安等不良心理[1]。

3.2提高护士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知识储备门诊护士应该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主动和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安慰和疏导工作,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用语言表达安慰、鼓励、劝说、疏导、解释等,通过积极巧妙的暗示,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从而解除疑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重、急的患者,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的职业素养,做到积极主动、技术娴熟、镇定自如[2]。

3.3根据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做到有的放矢(1)对于紧张害羞的,要主动迎接和引导、和蔼地询问患者就诊目的和症状,积极开导病人,减轻压力,消除思想顾虑,避免冷嘲热讽,更不能伤害她们的自尊心。(2)对于恐惧感明显,甚至盲目悲观者采取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发展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防保健知识,使之获得自我保健和疾病转归的信息,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对于消极自卑,盲目猜疑者,要加强精神上的鼓励,建立妇科常见疾病健康知识的墙报和宣传栏,加强妇科疾病的科普宣教。介绍病情的可治性和预防的必要性。(4)对于急躁不安,情绪不稳的要耐心倾听她们的主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心理疏导,比如更年期妇女患者还应说服她的家人对病人要有耐心,对患者关怀、体贴、理解,避免遭受心理歧视。(5)对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等病人,术中应以关切主动的话语安慰她们,告诉他们只有精神和全身的放松,保持稳定的心情,进行自我调整,才能减轻痛苦及心理负担。(6)对于性病患者要尊重她们的人格,切忌态度粗暴、语言粗俗,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向其解释病情的可治性及预防的必要性,并告知不可使用公共浴巾、浴池、坐便器及游泳用具等,避免不洁性生活,发病后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否则将会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帮助她们消除后顾之忧,鼓励勇气,放下包袱,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交谈过程中巧妙、适时、善意地对患者的错误观点予以否定,既不伤害患者的感情,又可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本组性病患者48例,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妇科门诊患者心态复杂多样,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还要掌握不同患者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心理反应和需求,并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消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达到最佳的疗效,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病科护理质量; 护理措施

与年轻人相比较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退化,各种生殖器官都变得非常的脆弱且抵抗力越来越低。所以照顾老年病患是一个衡量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护理水平以及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尺,是对该医院医护人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老年病科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推行了很多的措施,比如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等等。

一、老年病科护理简述

1.1、老年病患的相关特点

由于老年病患的身体组织和各种生殖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衰弱。视力越来越差,听力也在减退,行动变得缓慢。这就导致了医护人员在照顾老年病患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和各种意外问题。老年人有时也会因为生活中的各种人生经历使得他们渴望得到关注和基本的一些医疗保证,希望有个美满的家庭而变得敏感。护理人员应该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的归属感。

1.2、老年病科常见的安全隐患

在老年病科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最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点:

(1)老年人的年龄偏大,各种活动对他们来说很吃力且反应迟钝,所以很容易发生跌倒等问题。(2)有些老年人不想给家人及朋友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当他们面对有些问题时总是觉得没什么大事,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老年病患在病情恶化后才就医,这对医护人员来说是极大的挑战。( 3 ) 老人由于皮下的脂肪减少,萎缩,皮下的毛细血管减少,造成了皮肤的一些功能降低,这就造成了老年人很多的营养无法供给。(4) 有些老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生病以及病情没有多严重,又因为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看护不仔细以及和老人交流不多宣传不到位,使得老人发生一些意外。(5)有些老年病患总是不恰当的控制自己的饮食从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这些安全隐患往往不会引起家属、病患以及医护人员的重视。就会造成很多严重性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的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提高老年病科护理质量

2.1、抓好老人病患的安全工作

在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病患存在着医疗安全和生活上的安全等重要问题。所以护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检查医疗的设备质量,将相关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有效保证医疗上安全的同时还得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身体问题。比如:他们动作缓慢,容易跌倒,平衡感也越来越差还有的老年病患处在瘫痪的状态并且无人照料。为了让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发生,当有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对这些病患进行详尽的登记,再将相关的问题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在老年病患入院后每天按时检查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杜绝不安全的各种因素,保证老年病患的安全生活,让家属放心。

2.2、护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

当老年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该将医院的环境等相关问题详细的介绍给老人,让老人能安心的住下来。给每位老人讲解关于老年病科科室相关专业技术、特色技术、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知道医护人员随时都守候在他们身边。尽量满足老年病患的需求,在他们住院期间每天给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尽量解决他们在医疗期间的各种问题减少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住院时就像在家里一样。

他们住院期间还得根据他们的身体状态制定一个适合他们的营养套餐,满足他们的营养需要,严格限制他们的不规律饮食习惯。做好健康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自信阳光、勇敢的面对老年疾病以及对待疾病是不能不在乎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害怕,不能悲观失望,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2.3、搞好老年病科科室的团结工作

在照顾老年病患的时候还得让老人看到医护人员的团结精神。一个优秀的团队是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只有大家的心都用在老年病科的建设中才能让这个团队不断地壮大。医护人员应该严格遵守纪律,将每个工作都落到实处。因为护理工作是一个整体,每个工作项目都存在这必然的联系。如果那个环节出现了错误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对待病患时应该做到一样对待,不能看自己的心情办事。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爱,和谐友好的工作环境。

三、总结

在对待老年病患时要注意和病患及家属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并取得家属及病患的信任。在照顾老年病患时要有耐心,要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咨询。要随时注意老年病患要防患因为疏漏而造成的各种意外。不断地提高老年病科护理的质量,是老年人能保持愉悦的心态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敏,张秉姝. 老年人的骨折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06)

[2] 张乐溪. 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 2011(18)

[3] 王哲. 浅谈老年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04)

第5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心理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4-02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an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rding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 take pertin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a good treatment effect. Methods from 2010 July - 2011 July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ospit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proces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It was found in 27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ecause of illness, mental state is also often appear repeatedly, mainly manifested as anxiety, fear, loneliness, loneliness, loss, depression, paranoid, inferiority complex, sensitiv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careful analysi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mplement it differs from man to man. And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to meet th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needs, on rehabilitation ha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心理护理是根据心理学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和心理沟通,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关系,健康的心态会促进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这是医院护理和社区护理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7月~2011年7月住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76例。其中男123例 ,女153例,年龄55岁~89岁,平均72岁。

1、2 方法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 调查,由心理医师和高资历护士进行。通过与老年慢性病患者交流,观察患者较典型的语言和行为,综合患者的疾病诊断、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分析判断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对策,收到理想的诊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二 心理状态

2.1 焦虑恐惧心理:老年慢性病患者常年受疾病折磨,生活自理能力差,从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感;由于疾病愈合时间长,家人体贴不够,有的老年病患者即使身体早感不适也因各种原因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似乎感觉离死神不远了,因此,对疾病和死亡他们通常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惧感。

2. 2 抑郁失望心理: 久治不见成效的慢性疾病,导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抑郁,遇事灰心,悲观,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从而产生了失望的心理。

2、3 失落自卑心理 :老年慢性病患者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患病后力不从心、体弱多病,担心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2、4 孤独寂寞心理 :大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有着固定的治疗程序,每日生活单一,使他们的生活空间变小,加之因听力不好影响了与人交往,不愿出门,常感到无所事事,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空虚和寂寞感。

2、5 偏执敏感心理 :有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性情较怪僻,表现出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固执己见;有的急躁,易发脾气,常敏感多疑,认为自己的病情很严重,甚至怀疑家人有意隐瞒其病情,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平淡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进而加重其心理负担。

2、6 健忘自尊心理 :人的价值感和自尊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常忘记吃药,这也给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影响;有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较深的资历和阅历,喜欢周围人恭顺他,为了得到情感上的尊重和理解,甚至伴有幼稚行为,情感脆弱,自尊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强烈,也极易受到伤害。这些不良的心理对疾病的恢复及治疗极为不利。

2、7 强化依赖心理 :由于衰老及疾病缠身,自理能力丧失或降低,往往需要他人照顾,常会感到自身被社会抛弃,成为家庭的累赘,缺乏归属感,易产生依赖心理。有的在病情好转或接近痊愈时,小病大养,自信心减弱,不相信疗效,不愿出院,仍然强化患者角色。

三 护理对策

3、1 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慢性病患者:注重引导要有耐心。在护理工作别需要有耐心,要用热情友好的态度,亲切温和的语气多与患者交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并有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谈话的方向,转移患者在自身疾病上过度集中注意力,安抚患者,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

3、2 对有抑郁、失望心理的慢性病患者:注重情绪要有关心。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并给予理解和安慰,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成功事例进行交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客观地介绍主管医生的高超技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赖,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消除其抑郁、失望心理。

3、3 对有失落、自卑心理的慢性病患者:注重角色要有自信心。 老年慢病患者都希望自己的疾病被重视、受尊敬。因此,对老年慢病患者一定要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及称呼,这样可以使病人感到亲切。用肯定、赞扬的语气,激励、指导病人,与其促膝谈心,树立自信心,克服失落、自卑的心理。

3、4 对有孤独、寂寞心理的慢性病患者:注重创造要有倾心。护理人员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消除病人孤独、寂寞的心理 ,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安排他们参加文娱生活、体育活动,活跃病房气氛;护士适当地用手抚摸老年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当向护士倾诉自己的疾病、心情、家庭或单位的烦恼时,要注意倾听,体谅病人,对老年慢病患者充满同情心,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要慢,声音要大些,使老年患者感到有所依托,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

3、5 对有偏执、敏感心理的慢性病患者: 注重开导要有爱心。首先护士应细心观察,了解病人产生偏执和多疑的原因。若是生活上的,护士应尽量帮助解决或尽快与其家人联系,给予妥善处理;若是因对疾病本身不清楚,护士应进行细致的宣教,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同时要注意加强医护联系,要求医生和护士讲解内容要一致,以免引起病人多疑。其次要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态度诚恳,表情自如,在平时的工作中,护士应尽量避免自己的举止行为给老年病人造成的心理影响,要学会控制情绪,操作应稳重,认真准确、轻柔,主动关怀体贴他们,对于固执己见、心胸狭窄、偏执的病人,护士应给予谅解,耐心开导,要热情有爱心,尽量尊重病人自己的意见,不勉强他们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缓慢纠正偏执敏感的心理,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3、6 对健忘、自尊心强的慢性病患者:注重理解要有同情心。老年慢性病的患者由于各种器官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患病后自尊、自怜心理增强,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出现健忘,爱唠叨。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语言的修养和沟通的技巧,对他们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避免使用床号呼喊。对老人的健忘要有同情心,经常提醒他,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同时应鼓励他们科学用脑,如学习老年保健、养身知识,既丰富了老年生活又延缓了记忆的衰老;在与老人交谈中,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老人的谈话,不可表现出厌烦情绪,应诚恳友善地向他(她)点头,给予深切的理解,不要奚落与讥讽,绝不能损伤其自尊心,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实在办不到的要求,也应解释清楚,这样做才能使老人的自尊心得到满足。

3、7 对有较强依赖心理的慢性病患者:注重健康宣教要精心。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对疾病有所了解,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及时了解检查结果,明确治疗与康复过程,鼓励病人尽可能参与疾病的医疗决策活动中。[3]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能力,教育患者树立坚强的信念。其次,医护人员除了护理上要精心,还应争取家属的通力合作,让其向患者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消除或减少不良心理。

三,结果

通过对27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的放矢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帮助老年慢性病人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其中因心理问题得到护理干预病情改善明显163例,有效控制的72例,有效率达85.14%。

四,讨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常有各种心理特征[4],认真分析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并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要按照治病先治心的原则进行心理护理。经心理护理后,大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都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利于疾病的稳定和康复。这既提升了患者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又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金莲、石贞仙、董新案等,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 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12

第6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护理病房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3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1-0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维、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对护理要求不断提高,如何抓住老年人心理特点,做好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易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 ,本科是老年护理病房,日常家属探望时间较少,老人每天面对的是医生、护士和护工,因此通过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正确评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的放矢的护理措施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我科老年护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显著成效。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老年护理病房2012年 1月至7月住院的4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73.4岁;全部为意识清醒且对答切题的老年患者。

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护理、治疗、健康教育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老年抑郁量表等途径来了解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

3 结果

40例老年住院患者出现的心理特点可归纳为五种类型:焦虑、恐惧型13例,占32.5%;孤独、抑郁型11例,占27.5%;自卑、自弃型8例,占20%;失落、多疑占6例,占15%;偏执、暴躁型2例,占5%。针对不同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和有效沟通,我科40例老年患者中87.5%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能乐观地面对自己的老年生活。

4讨论

4.1针对老年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4.1.1焦虑、恐惧 焦虑、恐惧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人到老年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经济窘迫、慢性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这些常是老年人焦虑、恐惧的主要原因。他们会对自己的疾病过分担心,怀疑是否得了不治之症,同时由于住院时间长,疗效不甚满意,会出现情绪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等以致食欲减退、睡眠差。护理:主管医生和床位护士应在患者入院时热情介绍自己,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介绍一个病房的病友,尽快让病人熟悉病房环境。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状况,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可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依赖感,使护患关系和谐发展[4]。帮助老人分析焦虑、恐惧的原因,热情回答老人的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指导老人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放松,建立规律的活动与睡眠习惯,理解老年人的焦虑、恐惧心理,鼓励和倾听老年人的内心思想,真正从身心去关心老年人。

4.1.2孤独、抑郁 老年人离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下来,一时失去了生活目标,精神上减少寄托,容易导致孤独、空虚、寂寞,无价值感等空巢综合征,加快老化过程[5]。老年人由于患有各类慢性病以及退行性病变,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不在身边,有的丧偶独居,有的虽然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是由于子女忙于工作而对老人照顾不周,种种原因使老年人产生了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老年抑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做好老年人抑郁护理工作刻不容缓。护理:医护人员要经常关心体贴老年人,利用一切机会与老年人多交流,可以聊聊家常,谈谈过去的生活与工作,使老年人尽量忘记自己是在医院。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充实精神生活,消除孤独失落感,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6]。在病情许可下鼓励患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如读书、看报、下棋、散步、听音乐等,可以解除无聊乏味的医院生活,如果患者病情不允许需卧床休息,我们可以与患者做床边交流,及时发现心理变化,通知家属多探视,消除孤独心理。

4.1.3 自卑、自弃 多见于病情较重,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者,老年人会怯于与人交往,孤独地自我封闭,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领略不到生活的乐趣。由于自身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降低易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已经没有用了,生病的同时给子女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负担,而出现自卑、自弃的失望情绪[7]。常常表现为悲观,不愿意与人交往或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帮助老年人认识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锻炼其应对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建立良好地人际关系,使他们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和良好地自然状态[8]。鼓励老年人参与各项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挖掘潜能,得到一些自我实现,增加生活的价值感和自尊。对于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出现的悲观和自弃要予以抚慰和劝导,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9]。在工作中克服交流的障碍,对易健忘、唠叨的老年人不能嘲笑,应像自己的亲人般照顾他们,原谅他们的健忘、唠叨,经常陪伴老人,安抚患者情绪。

4.1.4 失落、多疑 退休后权威性和影响力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开始产生失落心理,认为自己进入了风烛残年[10]。怀疑医务人员刻意隐瞒病情,极为关注医护人员的讲话内容,同时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控制减弱,在行为上出现改变,多疑、依赖、易激动等老小孩行为改变。老年患者对病情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病情反复或迁延便会产生"恶兆感",自觉症状加重,心理高度紧张,对亲友探视,以及医护人员的正常言行、神情都当做是对自己的不祥暗示[11]。护理:医务人员经常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效果不佳时,护士应避免流露出忧虑、紧张的心理,以免给患者留下病情重的暗示,对失落、多疑的患者应主动关心,多谅解。部分患者对自己患的什么病、病情严重程度心存疑虑,怀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护士护理水平[12]。因此护士应加强学习护理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掌握全面的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时应动作熟练、技术精湛,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护士的尊重、理解。

4.1.5 偏执、暴躁 多见于个性较强的老人,自以为是,顺从性差,固执己见的心理特点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其通常只相信和执着于自己的观点,比较顽固[13]。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中,不听从医生护士的安排,自尊心强,易激惹,很难沟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很高,遇事缺乏耐心,态度生硬、粗暴。护理:医护人员要尊重老年人,称呼要适当,可以用"老李、李伯伯、王阿婆"等称呼,可以拉近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患者提出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于一般无太大原则要求时要尽量迁就,适当尊重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14]。对于违反医疗护理原则的时候,要耐心合理的解释直至患者欣然接受,避免与患者发生不必要冲突。在不影响治疗的同时,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一时办不到,应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保持心理平衡,消除不良情绪,配合医护人员。

5 小结

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施行心理护理,从而让老年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早日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同时有效地帮助老年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孤独、抑郁、自卑、自弃、失落、多疑、偏执、暴躁等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护士在工作中要真正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视患者为亲人、和谐护患关系、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 - 961.

[2]向明华.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2009,22(9):69-70.

[3]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霍平,玲. 恰当回应患者的方法与技巧[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 5):379.

[5]贺丽春,陶新陆.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34(13):3389-3390

[6]孟庆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181-182

[7]陆燕.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A:136-137

[8]于梅香.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分析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 (1):47-48

[9]王玉林,隋海红.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0.17(22):154-155

[10]宋丽丽.浅谈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 (20):4427

[11]于艳春,佐建华.老年病人住院的心理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 2) : 120.

[12]王香云,卢言红,李昌雨.谈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15(7):114- 115.

第7篇:老年病人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31-02

护患关系是指健康服务的提供者(护士)和接受者(患者)之间,在提供和接受服务过程中自然地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1]。护患关系通过护患之间的交往来完成和实现。所谓护患之间的交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护理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沟通过程,同时,交往也是护患双方借以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的过程。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住院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当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比较紧张,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和纠纷增加的原因,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之外,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够也是原因之一,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沟通技术及技巧,以缓解护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1护患交流的基本概念和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本要点

护患交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语言形式的交往,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形式的交往,包括动作和肢体语言的两个方面,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2]。有时候非语言形式的交往要比语言形式的交往更为重要。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本要点包括:

1.1了解病人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需要与动机,病人也不例外,认识到不同年龄(老年、儿童、成人)、性别,以及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患不同类型疾病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减少不必要的挫折情绪困扰,满足其一定程度的心理需要,可以在医疗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1.2 心理的支持和情感的理解

虽然有许多疾病医学上仍束手无策,但如果给予必要同情、理解,分担或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自责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的安慰和支持,树立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可有助于鼓励病人积极求医和配合治疗。

1.3合适的言谈举止

良好的语言可以产生劝慰、激励的积极作用[3]。护士对病人来说既是护理的实施者又是保健的指导者,当一个人身患疾病,最需要鼓励和安慰之时,护士和蔼可亲和充满信心的态度,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往往可使病人减轻病痛,同时也可使病人学到不少关于身体保健方面的知识。

1.4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

坚持把好环节(工序)质量关,坚持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原则。护士是每道工序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把关者,例如一次肌肉注射,准备药液时,没有查对药名,就有可能抽错了药;注射前不检查针头质量,就有可能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断针;注射时不查对病人床号、姓名,可能张冠李戴,出现差错,护理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只有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得到保障,才有总体质量的优化,各类护理工作的质量标准,操作程序和规范,是供护士遵守的护理行为准则,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质量的尺度,任何标准、程序、规范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最佳选择,不可任意更改,按标准、程序、规范运作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根本途径。 护理工作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安危,因此,护士在工作中应该事事、处处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优质服务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做贡献。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坚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综合护理质量是协作劳动的成果,应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事事离不开质量,处处有质量问题,只有人人坚持对质量进行自检自查,同时又参与对总体护理质量的监控管理,才能及时发现质量缺陷,纠正偏离质量标准的负效应行为,综合护理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2.1造成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护患之间如果交流不畅,护患之间相互误解,可能会引起治疗的困难,使病人失去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对病人和对医院都会造成不良后果。徐玉红认为,造成护患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护患交流信息量过少;言语使用不当;专业技术不精湛而致的不信任;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等[3]。针对这些原因,有研究认为,根据护患交流的特点和方式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言语交往;建立良好的非语言往以及建立指导合作和共同参与型的互换关系等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护患紧张关系[4]。

2.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增进患者的信任感等对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人为本的内涵是指人文精神、道德修养、业务水平。在当前护理工作中,正在兴起人文关怀,运用“人本”精神,重视人的因素,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要、病人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护理人员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随时听取病人的意见,为病人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可以融洽护患关系,杜绝差错事故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的护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整体护理的灵魂与核心,是护理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规范标准强化各项基础服务,让病人感受到医院对病人病情康复的重视、对病人心情的理解、对病人人格的尊重,基础服务越高,病人的满意度就越高。马珊认为人性化服务必须以人性化的规范管理为基础,护士必须在严格执行职业道德规范,在护理操作常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人性化服务[5]。实施人性化服务以后,护士得到病人的信任,护理工作得到病人的好评,病人满意度由85%上升到98%[6]。

护理是一项服务类职业,一方面要注重护士仪表、审美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要注意护士业务技能的训练,使各项操作规程规范化,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及需求,提高服务质量。要遵守职业道德,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尊重病人的隐私,尊重异性病人,要严格遵守一切护理、治疗中的规范,要满腔热情,同情和关心一切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护理人员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使病人不断接受医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逐步建立治疗动机,为医生准确诊断及设计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向患者提出的各种治疗要求也能得到遵守和执行[1]。

护理人员的劳动量大,接触人员范围广。目前,国家的医疗资源分配相对不均匀,护理人员和病人的接触是最直接和最大量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与患者的满意度是息息相关的[7]。只有护士的需求满足了,她们才能发挥潜力,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医院和社会。研究对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虽然护理人员的收入随着工作年资而增长,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资满意度与教育程度负相关,教育水平越高的护士,往往对她们的职业期望就越高,因而临床工作环境常难以满足她们的需求。还有其他因素包括报酬,主要是指报酬的数量、公平性、合理性,工作压力,工作环境要求与人反应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所致的不满;职业发展前景以及人际关系等。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如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以及与领导的关系。

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多,对每一个踏入这个崇高的职业的护理人员来讲,其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也相对较大,因此,在护理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护理质量,提高自己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外,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环境,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医患)关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娟.改善门诊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4):572.

[2]胡佩诚.医护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25-226.

[3]徐玉红.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5,4(9):968-969.

[4]于芳.加强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3),359.

[5]孙淑华,吕健,王红.护理品牌的内涵与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l1(4):59.

[6]马姗.老年病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做法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4,9(4):37.

[7]迟俊涛.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