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一、在实际阅读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相关的合作性教学

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褪去了低年级学生中的幼稚,但是还是缺少初中生的成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在学习上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观察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进而获得及时的反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提高老师自身的教学质量。作为教育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遵循主体性以及合作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地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代替老师的单独讲授。但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并不等同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放弃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并制定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习的教学计划。

二、在实际阅读中注重教学中的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在教学上的策略,进而培养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讲究一个“读”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字占领了在阅读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成为老师在教学中的共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课后给予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进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以及相应的语文素养。学生把感情融入在阅读中不仅能够快速的进入到求知的状态,在某种意义上还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在书中的“读”。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能够产生对这篇文章的独特见解,不仅能够掌握到真正的内涵,同时还能感受到作者给予在这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设立了相关的教学情境,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在整体上忽视在阅读中思考的重要性。长期以往,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相关的阅读能力都会被阅读兴趣代替,学生在阅读时都是为了自身的兴趣进行阅读,而不是为了思考进行相关的阅读。在实际阅读中针对自身所阅读的文章,学生一定会产生相应的疑问,这时老师应该给予相关的指导,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定一定的我能提,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阅读。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素?B的提高。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夸父逐日》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设定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把太阳摘下?或许是在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能够让自己更加的震撼?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行阅读。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寄于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三、优化在网络中的阅读教学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阅读上都局限于书本,有时到图书馆进行查阅资料,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阅读范围较小,在一定层次上也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当前形势下,积极利用网络辅助进行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能使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征服欲望,使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自身阅读中所取得的阅读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途径都得到了快速的优化。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收集到较多的知识,所以对于阅读来说不仅拓宽了在收集信息中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还方便了学生的实际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为教育者可以灵活的应用网络,强化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在整体上老师引导学生以网络环境为平台,积极获取大量的信息,并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在观念上以及相应价值观上受到启发,最终得到阅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鲸禹治水》在教学中是重点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洪水泛滥以及人们深受灾难的图片,学生进行认真地观看。这样的方式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网络资源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质的飞跃。

第2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一、有效指导,预习初读

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它赋予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使学生自主、自控地展开求知活动。预习,是学生课前的尝试阶段,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已形成的能力,自己独立感知课文。初步读通读懂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环节。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堂尝试学习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我在教学中总结的方法如下:(1)相关资料——采集作品出处,作家及作品信息;(2)字——借助手中工具书了解生字、初步会读、了解意思;(3)词——利用工具书,一些新词要根据上下文理解,并做好摘录、整理;(4)句——好句、难句、关键句,要做好记录,初知大意,会读;(5)段——给文章分段,会说大意,理解文脉,掌握思路,重点段落要多读多思;(6)篇——初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尝试解答课后问题;(7)疑——在学习过程中设疑,随时记录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学会问疑,自主探究

经过尝试性的学习,学生对教材已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对课文重点、难点部分已心中有数。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了解,探索新知,不断掌握和创新学习方法。在这一程序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借助自读这一环节,以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

为此,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仅需把学生引进文本,让学生多读、多想、多问,教给学生问疑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问疑能力。具体方法是:“多读,多思”。多读——在难处多读,读不通顺处多读,在重点处或喜欢处多读。可采用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和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给学生创造朗读思考的机会。而且要结合朗读,联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讨论解答。我在此所说的多思——在前后对比、照应、矛盾处多思;在文章留有空白处多思;在文章结构、布局安排上多思。教师要用心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情境和氛围,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找,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通过独立阅读,品味思考,学生又对教材有了更新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收获。学生学习时轻松、愉快了,学习的效率也就高了。

三、开放心灵,存疑讨论

学生通过预习——自读,已有自己的收获、见解,同时又发现了许多新的疑问,单靠学生的自读无法解决。如果这时教师进行滔滔不绝的讲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交换各自的想法,实现了学习上的互补,也可以共同解决各自无法独立完成的问题。”应适时捕捉合作时机,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谈见解,自己解决心中的疑问,而老师只是小组讨论中的一员,是一位平等的参与者。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1)品读:精妙处、佳句、好段,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2)交流:新发现、新见解、新收获;(3)提问:读后有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解决问题。要多鼓励学生善议、善讲、善问。我按事先分成的若干小组,每小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四、点拨评价,自悟提升

通过讨论,教师进一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实行科学评价,保证探究活动有效进行,促进学生自悟,达到提升。激励——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保持浓厚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提升品质,张扬个性。点拨——对学生的疑问,学习习惯,思维障碍,适时点拨、启发、引导、调控和补救。自悟——内容广泛,依据学生自学成果各有不同,重点包括:(1)对疑问的新发现、新理解;(2)对教材中的思想、情感的理性自悟;(3)对教材中语言文字的感悟。提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生自悟发现的基础上,通过训练、巩固、拓展,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形成技能。同时,在自主学习中,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得以不断提升。

第3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言语实践;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设计;课标精神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阅读言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完善师生教与学,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知、情、意、行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言语实践观下的教学评价,教师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理解与表达,在对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阐述作系统评价之外,还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评价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课文增加美女蛇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这一言语实践活动激励着学生深入研究文本语言内涵,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第4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眼 小学英语 绘本 阅读教学

前言

近年来,绘本以其自身图文并茂,具有故事情节为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图书出版界流行,其中有很多国外作家创作的原版作品。绘本内容与儿童生活相接近,能够在心灵上引起儿童共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儿童理解文字提供更多帮助。与城市不同,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滞后,使得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将绘本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着主旨引导学生感悟,从而更好地领悟文本内涵。

一、英语绘本特点

英语绘本是一种以图片、文字共同表述故事的故事类读物。在教育界,绘本已经被公认为儿童早期的最佳读物,从本质上来看,绘本具有儿童性特点,在阅读时,儿童能够随之故事的情发展而发展,如《No,David》讲述的是主人公大卫调皮捣蛋故事,虽然总是斥责,但是依旧用温情干扰大卫,无形中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母爱。绘本还具有图文合一、节奏感等特点。绘本有韵律的文本,使得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很好地体会故事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文字的审美。

二、基于文眼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1.Cinderella内容简介。绘本Cinderella是小学高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是将灰姑娘的故事。小学生对灰姑娘的故事并不陌生。此绘本插图色彩鲜艳,人物生态生动逼真,且每幅插图都隐藏着很多细节信息,贯穿于整个故事。故事文本语言非常简单,前后连贯,关键句型重复出现。

2.文眼分析。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发现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词汇和句型,即“why?because”,且能够通过正确的发音朗读故事,并在同学之间的合作下共同表演该故事。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围绕着重点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深入思考,并与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3.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中,该故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其中很多情节学生都已经有所了解,对一些简单词汇也有所掌握,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事主要以对话形式出现,整体篇幅较小,多为短句,并不会增加学生理解难度,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学目标确定为四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够流利朗读故事;二是复述故事大概情节,进一步学习故事;三是根据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设置不同的场景,使得学生能够猜测出主人公可能会说的话;四是引导学生表达对灰姑娘的看法。综合来看,前两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教学重点在于后者。

5.教学设计。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导入,提问同学们有谁看过灰姑娘的故事,哪个学生可以给大家讲一讲,吸引学生注意力后,让学生打开绘本,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学生们会纷纷回答“灰姑娘”,此时教师要继续追问,最后将故事标题板书,并提出本文的重点“why...?”询问原因后,运用“because...”回答原因。

6.聚焦文眼。文眼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熟悉的灰姑娘的故事,呈现出本单元的why的询问与because的回答。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进行实际对话练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因果关系,并熟练的交流,逐渐培养学生捕捉文章大意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法与句型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练习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进入到故事情境当中,对故事内容有所把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教学后,教师要让学生朗读故事,并根据绘本中的内容强化对重点内容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着句型设计看图问答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对故事的情节有所了解,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进一步发展。

7.阅读练习。完成教学目标后,教师要设计一些练习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机会,强化对句型的掌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并让学生自行分配角色,进一步熟悉故事,能够记住文中的内容,或者对剧情进行创新,并在下节课上表演。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知识积累关键时期,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绘本文眼为基础,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华,孙媛.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5,(02):88-92.

第5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表现,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但是,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观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集体讨论代替个人的阅读学习。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有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表现为无法围绕一个中线展开层次性的讨论,出现偏离主题的随意性聊天,这样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会被无形的扩大,会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脱离核心的语文内涵,对文本的理解杂乱而没有中心;二是,以教师的个人的解读代替学生的解读。不同的学生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上是从在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相同的文本内容会产生多元化的理解,这是学生个性培养的基础,而教师在小学生中的权威,使得教师对文本的个人解读完全压制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终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趋同化理解,也必然导致学生创造力的消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知识的意识,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核心语文知识的意识

语文是集语言、文字、文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通过向学生传递基本的语词、语句、段落、文本的基本知识,来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语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学阅读教学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素材、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是必要的,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见讨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引入海量课外语文资源的过程中却丢失了阅读课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一名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个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引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表演、游戏互动、现场展示、字谜猜测等“出彩”的手段,占据了教学一半的时间,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参与度很高,整堂课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在整个课堂红教师连最基本的生字生词都没有进行教学,关键句子、关键语段的讲解就更不要说,这种舍本逐末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无益的。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需要教师改变追求过多形式和过多资源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围绕语文知识的思维活跃状态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标准,也语文知识的巩固为目标,适当地引入语文资源采用合适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核心语文知识的分析与提取

核心语文知识的树立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什么是核心语文知识,怎样分析文本内容,提取核心语文知识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的关键。核心语文知识的提取主要包括两个方法,一种是要知识赋权法,即按照具体知识点和本课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度来确定各知识点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核心语文知识。如在《比尾巴》的教学过程中,新的词汇需要掌握“比”、“尾巴”、“松”、“公”等12个生字,文章内容的目标包括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朗读方面的目标是学习读好问句?另一种是树形分析法,即将一节课所有的相关知识点按照树形排列,在分析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树的结构进行分配。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杂而琐碎,教师通过树形结构将所有的知识点列出来,然后设计树形结构,树根代表基础知识教学部分,树干代表主线教学部分,树枝是具体教学部分,这样就将很好地把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第6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认知”便是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国际阅读学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具备快速阅读能力公民的数量将决定了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来架构经济体系的国家(或民族)所拥有世界级工作者的质量和全球经济地位。因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将可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本研究综合了前人关于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的重视。

1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所占据的时间最多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研究表明[5],小学教育中的阅读教学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及自主学习习惯。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感悟与判断能力。事实上,国际上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斥巨资实施了全国性“阅读挑战计划”,法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推行了“创造性阅读法”,葡萄牙社会党政府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阅读计划等。因此,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的阅读教学

我国教育界关于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开展了大量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探索。教育部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就针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多项要求,也有研究提出甚至实施了“导读式”阅读教学、“语感”教学模式、“非指导性”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型和鉴赏型阅读”和“互动探究性阅读”等教学理论。此外,扩展阅读教学的研究也颇受关注并提出了如下代表性的方法:

(1)研究性阅读教学[6]。这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即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并针对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及展示研究成果。该方法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组织过程并使得阅读更加科学化。

(2)全息法阅读教学[7]。该阅读法包括课前拓宽“视界期待”、课中要充分互动和课后实施综合实践。它将文本看作一个研究主题,视学生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充分注意阅读教学前后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实现充分的互动。

(3)整体性阅读教学[8]。该方法对各阶段教学过程通盘考虑来设计总的构架,也指教学设计要保证支持教学内容“文章的整体性”。它的特征主要有:①要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②要强调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4)新概念阅读教学[9]。该方法主张“容纳一切有用的阅读老概念,继承和发扬中外阅读的优良传统,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概念。”。它是针对非科学的落后阅读旧观念、旧传统提出来的,并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3 面临的问题

2003年开展的一项针对34个国家的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比许多外国的同龄孩子要强得多,而我国的学生却榜上无名。此外,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撰主要为“选文型”编排,它在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却损害了语文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10],这种缺陷往往需要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来补救。因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如下不足:①尚未充分认识到课内扩展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对课内扩展阅读的目标定位模糊不清;③阅读内容的选择较为盲目;④阅读形式未能有效支持语文教学目标;⑤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时反客为主;⑥阅读课程组织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充分重视课内外扩展阅读的质量,实现从一本教科书上升为开展大量阅读、甚至“海量阅读”,这也是解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紧迫任务和必由途径。

第7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自主阅读;现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教授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努力。所谓的自主阅读,就是在有效的学习动力的指导之下,学生采用自主的学习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在阅读中获得有效的知识。加强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培养,是当代小学语文学科发展的必然。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选择小学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利用问卷,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要对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了解小学生自主阅读现状,掌握学生的阅读基本情况,设计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看法,了解学生现在的阅读情况。通过相关的调查与了解,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生习惯到传统的被动阅读,没有基本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控,加强对学生的尊重,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文章进行阅读,使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提高,加强学生阅读面的扩展,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提高。在阅读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质量,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欣赏,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奠定良好的基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需要为学生安排有效的自主阅读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规范下投入到自主阅读活动中。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意识到自主阅读学习对于自身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全的自主阅读观。

二、加强课内外自主阅读模式的结合

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内阅读教学模式的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相适应,使自主阅读活动可以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规律与学习规律。在提出自主阅读教学要求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角度对文章进行阅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将每一个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范本进行精讲。

比如在讲解三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组时,教师可以选择《让我们荡起双浆》作为范本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丰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到自主阅读的方向与动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小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发现课堂之外阅读资源的重大力量。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比如《意林》、《青年文章》以及《故事会》等等。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提高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教授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教授,方法的引导对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对于一般的文章,教师可以放低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略读。而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文章,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读与精读,深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传达出的思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进行因势利导,将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及阅读的技巧教会给学生,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资料,使学生成为阅读有心人。

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比如说批注式阅读,这样的阅读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地阅读文章,更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原有的知识进行结合,共同投入到文本互动之中。比如在讲解《母亲的恩情》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与句子进行勾注。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以与文本进行全方位的对话,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与感情,更能针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批注式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会在勾注中表现出发,自己的发展过程也得得到体现。

四、加强自主阅读活动的趣味性

自主阅读的实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小学生的好动性较强,没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极为枯燥的。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自主阅读的快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进行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一本著作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将更多的精力融入到阅读行为中。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西游记》这个著作的自主阅读任务,告知小学生在三个星期之后开展一场角色扮演小比赛。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对自己喜爱的片段投入更多的关注,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与特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小学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希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培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71-01

阅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做好对阅读教学的指导,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技能的重要方法。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其更多的是泛读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也难以让学生真正深入的了解阅读文本内容,为了能够更好的掌握阅读技能,做好阅读教学文本细度方法的应用刻不容缓。

一、小学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过于依赖阅读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是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设计的重要支持,其能够通过对文本重难点、教学建议、练习答案以及相关资料的有效链接,来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简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存在阅读教学过于以来教学参考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虽然看上去科学、方便。但实际上其不仅固化了阅读教学行为,还忽视了学生对阅读的的感悟体验,这种阅读教学不仅达不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甚至将阅读教学引入到了一个错误的环境内,不利于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

2、教师忽视学生阅读感受解读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他们对于阅读的感受和解读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效果。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感受和解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经常会出现教师忽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解读,而是以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解读来引导和干预学生的阅读行为。从表面上看这种行为是教师对自己阅读经验的传达,但阅读作为以学生自身感悟和理解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其注重的是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所以教师的此种教学行为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3、教师过于追求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阅读教育的有效途径,其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教师过于追求阅读教学方法,那么就会导致阅读行为的局限化。例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更多采取个别读、齐读、表演读、轮读等方式,这种教学行为看上去书声琅琅,实际上恰恰缺乏对学生阅读的层次性指导。进而出现了朗读方法用的不少,朗读时间也不少,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读懂、读会,进而使阅读教学方法只流于表面。

4、教师对阅读教育的盲目拓展

阅读教学拓展是对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和延伸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小学阅读教学环节中,适当的阅读拓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如果在学生尚未理解阅读内容或没有掌握阅读技巧的前提下,就进行盲目的阅读拓展,那么阅读教学很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在当前的阅读教学环境下,教师盲目进行阅读拓展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对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升并无益处,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读,需要教师予以注意。

二、文本细读在小学阅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强化学生文本细读体验

所谓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时更为细致、更为深入,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认知程度低、理解能力差,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实现对学生文本细读体验的强化。在进行阅读教学指导时,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来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文本阅读主体,让学生在阅读时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感受到文本细读的乐趣,利用文本鼓励学生去对阅读文本内容去探究,领会文本当中的情感表达,实现对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2、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偏低,所以在开展文本细读时,学生常常会因为不懂如何思考,而影响文本细读教学效果的情况。为此,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学时,做好对学生阅读思考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更为深入的进入到文本当中,去感受阅读文本的内容、意韵及情感表达。为了达到引导思考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以实际生活感受为基础,通过知识迁移来提升学生对所阅读文本当中的感受,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效果。

3、加大文本细节品读指导

细节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在文本创作和阅读过程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大对学生文本细节品读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出发,细节着眼,来感受所阅读文本的内在情趣。以最经典的贾岛《题李凝幽居》当中的“推”、“敲”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对班级大门的“推”、“敲”体验,来感受贾岛创作时的感受,并深刻认识到一个字也会影响整个文本的整体性和艺术性,在提高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严谨、细致的精神进行培养。

4、注重文本的艺术性表达

艺术特点是文本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其不仅会影响文本的美感,还会影响文本的艺术价值。通常情况下,学校阅读教育会以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来对文本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但实际上,本文真正的艺术特点是无法能够用语言所概括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仅靠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就对文本的艺术特点予以定论。而是应该鼓励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去感受文本当中的艺术特点,然后让学生将他所感受到的艺术特点讲出来与大家分享,通过学生的交流来促进学生对阅读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争取达到“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的状态。

综上所述,本文细读是以剖析文本内在表达,感悟文本内在情感的阅读教学方式,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在感受,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在充分掌握了解学生阅读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展文本细读,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1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在神话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神话类文章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只突出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小说课和故事课等。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把神话类文章教学重点放在最常见的冷冰冰的知识的单纯记忆上,使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探索神话的兴趣,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神话,在谈到开天地时,一味地追寻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只引导学生追问的斧子从何而来,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对神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也有一些教师注重神话的故事情节,以学生复述出所学的神话故事,殊不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最初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被文学化,其故事情节才丰富起来。

2 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理念

2.1 提振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注意到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并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文献多是一些教学教案类型的,没有上升到对神话类文章本质上的探究。譬如《开天地》这一课,有位教师认为今天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来创造,这就是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万物。于是他将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的勇敢、伟大和奉献精神。身上体现的一切如同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多少年来,正是具有这种民族精神的中国之脊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2 感悟神话的神奇

神话中的所有内容,恰恰是他们所感觉到的真实世界。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神话之神奇,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条件,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神奇的神话之门的钥匙,从而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畅游其中,真正感受到神话的无穷魅力。如《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节选:夸父“神”在哪里?学生可以从跑步速度快入手,抓住“一眨眼”只有0.2秒,他就跑了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这不是一般的风啊,是比超强飓风更猛烈的风啊!这速度远远超过了火箭。

2.3 创设神奇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而且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边读边联想画面的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神奇的世界里漫游了一回。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描绘营造情境,但其语言应该是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其基调应该是缓慢的、深沉的。

2.4 体会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体认民族文化,神话类文本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这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要求。神话表述的过程,以炎黄子孙为例,随着神话的历史化,炎帝、黄帝等诸神的身份由神话英雄转变为华夏民族的真正祖先,黄帝征服了黄河流域各部落,势力遍布天下。由此,我们就成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我们民族思想的形成,滋养着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2.5 几种相近文体的区别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和传说三种文体所占比例相对较多,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区别。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往往指具有威力无边的神由神界走向人间的故事,是人类共同体集体精神的投射,是这个群体的成员相互认同的文化标识之一;仙话讲述的往往是人自己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肉体获得和灵魂一样的永生,它是由人间走向仙界的故事,所以神话不是仙话。那么神话和童话及寓言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童话是能言会走的动植物,都是童话作家用拟人化手法创作的文学形象,是实有的东西;寓言中的人物都是假设的,反映着作者的理想;神话中的人物被原始先民认为是真实的,所以,神话既不是童话,更不是寓言。传说晚于神话,是神话的文学化和历史化,它与神话之间自然不能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