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的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CAD技术;农业机械;应用
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农区都开始利用大型农业机械,一些小规模的农业地区也会采用一些农业机械来减轻人力负担,因此,农业机械的设计开发关系着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业机械的工作效率,可以利用CAD技术和软件来开发设计新型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设计的精确化和直观化效果。
1CAD技术的简介
CAD技术的开发初衷是实现图纸的计算机化,通过计算机来更简便地进行图纸绘画,后来在工程设计中,CAD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全面,从二维的图纸制作也跨入到三维的图形展示,相关的技术人员都开始广泛应用CAD软件来进行前期的工程设计[1]。农业机械是一种专业机械设备,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并不特别复杂,但是想要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就相对困难,尤其对于农业来说,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确保农产品完好无损,这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精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CAD软件促进了这种精细化设计的实现。
2CAD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农业机械都是靠手工绘图完成的设计,很多农业机械的研发都是经过这一阶段,就当前来看,大多农业机械的功能都比较完备,但是缺乏进一步的功能升级,因此,完全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提高,相关的机械设计师可以通过CAD技术来强化农业机械的工作效能[2]。当前,我国很多农机公司正在应用相关的技术,改善农业机械的结构构造和功能表现,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效益的双重增长。
2.1CAD技术在农业机械模具中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设备生产中,农业机械模具是其中重要的生产设施。农业机械想要实现流水化、大规模的生产就必须先设计好各种精确的模具,再利用模具来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相关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直接关系着农业机械设备的质量,因此,不能出现丝毫误差,这对农业机械模具的要求亦是如此。因此,CAD设计比手工设计来说,更具有精确性,除了二维设计图之外,还可以看到三维的设计效果。即便是对模具的外观不满意,也可以在CAD中进行快速更改。尤其当前CAD软件中还可以拓展更为丰富的功能,如进行动力学、有限元等的模拟分析测试,使得设计更为严谨,确保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直接投入使用。另外,CAD中所导出的数据、图片、模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相应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2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车身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的零部件设计出来之后,就需要对零部件进行组装,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农业机械的功能要求来设计相应的机械结构和外观。农业机械的结构和外观非常重要,不同功能的农业机械在结构外观上差别很大。像插秧机和水稻收割机就会因为其功能的不同而必须进行不同的结构设计。一般来说,车身的CAD技术建立在PDM基础之上。PDM是一种集成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这一技术将很多零散的内容组织在一起,可以利用这一技术来进行合成设计。它包含了用户群体、应用群体、系统和环境处理等多个方面的集合内容。在进行农用机械设计时,就可以将购置的以及设计的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内容导入到软件中[3]。由于数据量庞大,就特别需要该技术提供数据管理的支持。同时,在设计时,该技术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数据操作,大大方便了车身结构外观的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其异构环境层提供了集成所需的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等。这就可以实现在CAD中进行多种平台的合作应用,构建更为完善的CAD数据库。很多数据不用堆积在CAD软件中,也减轻了CAD软件在进行设计工作时的负担,提高了软件的运行效率。
2.3CAD技术在农业机械底盘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设计的中,底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关系着农业机械的实际应用效果。在设计时,底盘的设计要和机械的功能、机械的车身构造相配,在三位布局的情况下进行设计。CAD软件可以很好地实现这种3D设计,可以利用三位坐标轴完成设计[4]。首先是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检查位置以及模拟运动情况。这些都是提高农业机械底盘性能的重要过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CAD作为工程设计软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设计效率,也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农业机械的模型。从软件中的相关测试结果可以清晰地了解农业机械的性能。尤其在设计更为复杂、更为精细化的农业机械时,CAD软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农业对于相关机械要求的不断提高,CAD技术也将不断更新、适应农业的发展,开发新的功能,提高设计效率。
作者:赵志强 单位: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倩.CAD技术在农业机械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J].成功(教育),2013(1):234.
[2]简正豪,潘桂根.CAD/CAM技术在农业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2,42(1):44-46.
逆向工程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它的出现给农业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然后阐述了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逆向工程;农业机械设计;应用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逐步深入推进,农业机械正逐步向大型化、自动化、精密化发展,这对农业机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先进理念的引入也迫使农业机械设计企业调整研发模式。因此,在保正质量达到客户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了农业机械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逆向工程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1逆向工程简介
正向工程是人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的一种方式,他的基本过程为,设计者先进行市场调查,得到研发产品的基本构思,借助CAD设计出产品的3D模型,然后通过数据转经由数控机床产出产品。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物品的模型而不是已知的图纸或者数据模型,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些方法将实物转化成三维数据模型,这种从实物获得产品的三维模型,进而使用三维模型开发生产的方式就是逆向工程(RE,Re-verseEngineering)。逆向工程是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对实物或模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所得的数据,采用三维建模方法,重构实物的CAD模型的过程。研究逆向工程,目的是通过对已存的产品的设计原理、结构、材料、工艺装配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制出与原型形相似,但结构、性能等方面更为先进的产品。
2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1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模具生产中的应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推进,模具在农业机械生产中的应用也日渐普遍。逆向工程以其独有的优点,契合了模具本身的特点,故而在农业机械模具的设计中应用广泛。逆向工程在模具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辅助完成模具的修改定型。模具CAD模型确立后,并不意味着模具设计的完结,而在在模具实际生产前,设计人员往往需要反复对模具进行型面的修改,而这些修改均不能现在原始CAD模型上,即不能直接获得最终的CAD模型,导致模具的设计成本增高和生产周期变长。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对已经修改的模具进行数据扫描,然后进行点云数据处理和曲面重构,输出最终的CAD模型,再由CAD模型生成加工程序直接生产,从而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逆向工程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修复损坏或者磨损模具。大型农业机械的大型覆盖件模具是农业机械生产的普遍和关键性工艺装备。然而,由于模具结构复杂,型面较多,形位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导致模具生产成本较高。一旦发生损坏或者磨损,损失巨大。而传统的修复磨具方法由于缺少可靠的参照标准,经常导致修复失败甚至模具彻底报废。逆向工程技术的引入,可以快速获得完整的CAD模型,然后利用ANSYS仿真,对修复后模型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今,逆向工程技术已经广泛使用于模具修复领域,提高了模具修复效率,延长了模具使用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2.2逆向工程在农业机械二次创新中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处于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起步阶段,制约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差距。引进吸收新技术就是快速填补技术空白,弥补技术缺陷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往往无法得到机械的原图纸和三维模型数据,这时逆向工程技术就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将获得的产品拆分;然后将每一个核心部进行三维扫描,数据处理,得到最终的3D模型。需要指出的是,逆向工程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复制粘贴”,是在理解产品的设计思想,技术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这一点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尤为重要。逆向工程只是一种手段,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在充分理解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土壤成分、地质地形、工作环境以及经济现状的农业机械。
3总结
如今逆向工程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其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也正在广泛的被工程技术人员关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辅助农业机械设计,减少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因而在农业设计领域中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金涛,童水光等著.逆向工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静媛.模具行业设计制造技术现状与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
【关键词】动态优化方法;农业机械设计;应用
1前言
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虽然相关政策及城市改造等措施提升了农民的就业率,但仍然存在许多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民。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良性发展,帮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可以应用动态优化方法提升农业机械设计的质量。
2动态优化方法
2.1动态优化方法的概念
动态优化方法建立在优化遗传算法、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相关技术或技能的基础上[1]。这种方法是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相应的参数或模型之后,通过动力学建模的方式,对所得参数或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参数或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识别出来,进而提升参数或模型的设计质量。
2.2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
就农业机械设计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可修正优势。在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农业机械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动态控制等技术,将农业机械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并通过修正措施的利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第二,使用优势。动态优化方法以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产品的实际使用要求为参考依据。相对于其他设计方法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产品性能更加完美。
2.3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
就农业机械设计工作而言,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项目确立步骤。根据农民的实际要求或相关部门的指示等依据,将农业机械设计项目确定下来。第二,建模步骤。当项目确立之后,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和相关数据信息,构建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模型。第三,优化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的农业机械模型特点或性能,利用适宜的动态优化方法(如优化遗传算法或计算机辅助技术等),对第二步骤中所得模型进行优化设计。第四,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建模步骤。在解决原始数字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之后,需要以优化后的农业机械模型为参考依据,建立农业机械的数字虚拟样机模型[2]。第五,动态控制步骤。在该步骤中,设计师需要利用模糊控制和动态控制对所得农业机械数字虚拟样机模型进行检验。第六,实物模型。农业数字虚拟样机模型经过动态控制、模糊控制检验合格(或已对不合格部分进行调整)后,应该利用其得出农业机械的实物模型。
3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3.1数字变量方面
就数字变量方面而言,利用动态优化方法进行设计的过程将会受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农业机械产品的规格参数、强度系数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实际农业生产应用过程可知,在所有的农业机械中,处于连续振动状态的农业机械占比约为83%左右[3]。这种特点为农业机械的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设计人员既要分析有害振动对农业机械设备性能产生的损害作用,同时还应该利用有利振动,提升农业机械的设计质量。在数字变量确定环节中,动态优化方法的应用流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根据相关要求设计数字变量参数;第二,以上述参数为参考依据,进行动力学建模;第三,利用农业机械的动力学模型进行动态分析,将模型中存在的不合理数字变量识别出来[4];第四,通过修改问题数字变量的方式,提升农业机械动力学模型数字变量设计的合理性。
3.2约束条件方面
就约束条件方面而言,基于动态优化方法的优化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能量平衡及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这种优化方式的约束条件为农业机械本身的刚度参数和质量参数。由于大多数农业机械都需要在连续振动状态下完成农业生产任务,因此,这里以农业机械的抗振化设计为例,对能量平衡与模态柔度优化方式进行分析:从本质角度来讲,农业机械的抗震性能是基于各类组成零件产生的。为了防止连续振动损害农业机械的零件,应该通过增加模态阻尼参数、降低各阶模态柔度的方式,避免2个或2个以上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共振现象。第二,变分方式。这种优化方式以泛函数作为农业机械约束条件优化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优化原理为:在符合约束条件的范围内,将农业机械所对应泛函数的极值参数计算出来。第三,极小值方式。这种约束方式是指,根据以往的农业机械使用经验或设计经验,从众多能够影响农业机械结构动态性能的因素,将该因素的形状函数确定出来。然后以形状函数为依据,将满足约束条件要求的,农业机械的最佳形状计算出来。
3.3农业机械模型确定方面
当数字变量及约束条件等基础工作完成之后,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几何定位点法将农业机械模型的相关参数确定出来。结合以往的农业机械建模经验可知,建模的难点问题在于农业机械的转动惯量和运动质心。为了保证农业机械模型的可靠性,设计人员可以将UG软件作为该过程的辅助工具,在保证农业机械充分契合农业生产要求的基础上,利用UG软件将农业机械转动惯量、运动质心的相关参数准确确定下来。
3.4农业机械模型检验方面
农业机械模型的检验可以利用View或者ADAMS等工具完成。在试验台的检验过程中,上述工具可以利用性能检测模块及数据采集卡发挥检测功能,判断基于动态优化法的农业机械模型是否存在不合理问题。当发现存在问题之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再次利用动态优化法对农业机械模型进行优化处理,最终获得性能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模型产品。
4结论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可以将动态优化方法应用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利用数字变量计算、约束条件确定、模型确定、模型检验等步骤,设计出符合实际农业生产要求的农业机械设计产品。
参考文献:
[1]佟童,赵宇,王丽娟,孙鹏,陈武东.动态优化方法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2):70~73.
[2]孙岐,杨文斌.以液压缸为执行元件机构优化设计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与分析[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6(02):20~22.
[3]王玮,张卫波,韩云芳.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2~24.
关键词:虚拟样机技术;农业机械设计;应用;研究
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上的应用和研究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和常量,为国家农业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只有对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上的应用和研究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找出相关的技术难题,这样就能够让有关技术设计人员进行改进,进而精进设计水平,为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贡献力量。
1 虚拟样机技术设计的概述和特点
在我国,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农业机械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以前的农业机械设计一般是相关的设计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设计实例在计算机上或者稿纸上进行设计涂画等,设计人员设计出来之后,产品生产人员就会依照设计人员的稿件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首先按照图纸做出样机,再进行各种工作状况下的功能试验、机械运作可靠性试验以及机械使用寿命试验。一旦在样机运作中出现某些问题,或样机没有满足预定设计要求的状态,机械设计人员就要进行重新的修改设计,再重复上述步骤。这样做的弊端很多:一方面把机械设备产品从开始设计一直到正式投放市场的整个周期拉得非常长,这样就会导致上市时间延后,痛失赢得市场的有利良机。第二个方面是大大增加了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成本,得不偿失。第三个方面是我国农业设备机械的得不到及时的钢芯换代,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不便。
为了防止以上问题出现,虚拟样机制造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使用开始广泛起来。虚拟样机制造技术指的是将产品研制工作中的方案选择、技术设计方法、零件部件装配方式、零件结构分析以及机械的性能优化等种种因素全部放在计算机的虚拟环境下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减少重复设计的可能,也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一方面把机械设备产品从开始设计一直到正式投放市场的整个周期变短,这样就会减少上市时间的等待期限,能够赢得市场有利良机。第二个方面是大大减少了机械设备的设计开发成本。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基于虚拟样机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它能够进一步融合最为先进的建模以及仿真技术,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世界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以及设计管理理念融入到农业机械产品的整个设计中。
2 虚拟样机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虚拟样机技术是将CAD建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可以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用户界面人机界面管理系统设计技术和最为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都统一集成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广泛的、便于联络的、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并行工程方法。
(2)上文提到,传统的农业机械设计是由设计人员设计出图样来之后,产品生产人员依照设计人员的稿件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首先按照图纸做出样机,再进行各种工作状况下的功能试验、机械运作可靠性试验以及机械使用寿命试验的过程。这些实验非常繁杂,一旦在样机运作中出现某些问题,设计人员就要进行重新的修改设计,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虚拟样机技术简单说来就是打破了这种繁琐过程,在建立第一台物理样机之前,农业机械的设计师就会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相应的农业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客户或者相关农业活动的要求和需求进行仿真分析,不断地修改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3)虚拟样机技术其实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机模型建立技术,该技术能够反映真正成品后的农业机械的实际特性,具体包括农业机械的外观特征、各个机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各个特性。借助于这项虚拟样机技术,农业机械的设计师可以首先在计算机上建立起完整的机械系统模型,而且可以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甚至是动态处理,可以极为逼真的模拟农业机械的运动情况。
(4)农业机械设计的虚拟样机技术利用逼真的模拟农业机械的运动情况的虚拟环境,可以极为直观的探索农业机械设计的优缺点,设计师根据这些问题可以发现,机械设备在几何方案图形、功能构造、零件制造等许多方面的交互的问题,设计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不断地修改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5)传统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利用CAD设计进行二维的平面设计,二虚拟样机技术则可以按照农业机械的零件实际几何尺寸在计算机上生成三维实体,接着再由三维实体转化为2DI程图,这种2D工程图还可以随意进行拉伸、旋转、特征阵列等操作,便于设计师从各个角度全面了解机械功能和设计优缺点。
近些年来,我国仍然处于从过去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一个过渡的阶段,自从我国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也从本质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所提高的大部分方法都是通过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土地的生产率,虽然通过这一种途径来将生产率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但是,想要继续提升劳动生产率就必须要通过对劳动力最为直接的替代品进行寻找来实现,这里所说的替代品就是机器,也就是农业机械。
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经济建设得到了高速发展,并且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我国得到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综合的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2005年,我国投入了三亿元来对农业机械发展进行了支持,带动了地方配套11亿元的资金,在农业总动力以及劳均动力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分别增加了一点七七倍以及一点七二倍,与此同时,农业的机械化也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要实施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最为主要的标志,近些年来,我国正处于从过去传统的农业转向成为现代农业转变最为关键的时期,积极、有效的推进农业的机械化,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建设小康社会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且成为了实现现代化必然的一个要求。所谓的农业机械化就是指运用十分先进的农业机械对农业进行装备,目的就在于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进行改善,不断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态效益,相关实践标明,农业的机械化能够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相关实践标明,农业机械化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的能力以及农产品的竞争力,并且成为了促进传统农业转变成为现代农业的关键。除此之外,推进农业机械化还是农民实现增收有效的途径,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农业的效益。
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能够促进农民转向非农产业,将农民增收空间拓宽。想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不仅仅要遵循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自身的规律,对国外相关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还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那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的机械化道路。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对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作用;对策
1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1农机化是农村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农机化科技发展是建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的。近年来,农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农村资源与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保护,究其原因离不开深入推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对机械化技术的综合利用,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坚实的技术与装备支持下大大提高[1]。比如通过机械化综合利用既让废弃秸秆得到很好的再利用,使农民收入增加,也让污染源得到根本治理,使秸秆乱堆乱放的情况得到改善,让发生火灾的几率大大降低。农民借助机械化灌溉,也可大大减少因干旱带来的损失,进而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通过大型机械对土壤进行改良,也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对于干旱地区的小麦、大米等作物而言,通过对膜侧沟播、全膜覆盖技术等技术的使用,作物产量增幅明显。这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节能减排和增产增收,经济与生态效益巨大。
1.2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另一种表现,因而若要实施农业科技就必须要发展农业机械化,其对现代农业而言,更是重要的物质保障[2]。在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个方面与各个环节,渗透和贯穿农业机械化概念,不论是从战略地位,还是作用上来说都非常重要。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基础。应用农业机械,可充分体现出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大大增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其次,农业机械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农民通过经营农机,不仅收入增加,也使大量农业劳动力得到节约,推动了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让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更加广阔。最后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了乡风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农业机械将繁重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发展。
1.3农机化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也占据着相同的位置。宽裕的收入是农民富裕生活的重要条件。发展农机化,一方面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第一,借助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可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转移富裕劳动力,使之在二、三产业上发挥作用。第二,农机化发展让诸如农机维修、农机交易市场等新的就业途径衍生出来,让农民的就业途径大大增加。第三,借助农机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将新技术、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农民,促进其致富技能的增强。
2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
2.1建立和完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
近年来,购机补贴政策在各地均得到了有效落实,以强有力资金支持了农机化发展。所以,应将农机化发展的这一有利机会抓住,对各项配套法规予以完善,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依法监管,进一步保障农业机械化的顺利发展,拓宽投入渠道,将补贴规模扩大,以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机化发展。
2.2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
加强培养农机化实用人才,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将新技术、新机具及时介绍给农民,让农民与农机大户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可以更好的融入市场。对农机培训机构的现有资源展开充分的利用,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让农民的增收能力更强,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业发展的增产增效,使新农村建设者不仅有文化,更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
2.3加强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
农机推广人员应大力推广新农机与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到各多的新技术。同时加大农机宣传力度,使新技术与新机械被老百姓所认可。针对农民在农机购买上存在的问题,技术推广人员应给予正确指导,对具备先进结构、高含金量、高收益的农机具应优先推广。另外,还要推进农作物的全程农机化,对经济作物的农机化予以积极发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通过对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农机化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
3结束语
农业机械性的普及与应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用农业机械化,可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让过去农村的生产模式得以改变,统筹城乡发展,并对其它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巨大的动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山宝琴,刘亚锋.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1-558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从近几年集安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看,无论是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村容村貌,还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农机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1-4],农业机械化作为现代农业的标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1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从20世纪60年代起,集安市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全市已经拥有各类拖拉机 4 600台,包涵了大型履带拖拉机、大中型轮式拖拉机、小四轮拖拉机和手持式拖拉机多个品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4万kW。截至目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农机化的影子,农民已经从农机化发展中尝到了甜头,越来越多的农户中购置了农业机械。可以说,随着农艺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品也按着农艺的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 的飞速发展,农机化已成为农业生产力不断增强的永恒发展动力。农民投身农机化,使用农业机械的热情不断高涨,形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热潮,也必将带动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农村、农业、农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当前,农业机械在集安市得到广泛的应用,机械作业量迅速增长,作业领域深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业机械作业效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不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而且为促进农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起到主力军作用。
2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
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把农民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救出来,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条件,要使农民生活富起来最主要就是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农民增收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让农民尽快致富,目前的办法:一是推动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本。当前,农村存在着农忙时嫌人少、农闲时嫌人多的实际用工情况。农民外出务工必须签订半年或者1年以上的合同,农民因为还恋着自己的土地所以就产生了农忙和外出务工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生产力。要想使农民富裕起来,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为社会家庭开创第二职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代替人力,而且可以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农民有能力、有条件向第二、三产业输出更多的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1年中的农时季节一般在4个多月,而现在农民充其量用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全年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在耕整地的环节、后勤加工和场上作业环节、运输环节,农民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量农民转移出去后,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大量农活都要靠少数农民来完成,农民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作业项目,因而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设施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真正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支撑。
3农业机械化是乡风文明的保障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改善了农业劳动条件,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同时加快了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学法律”的良好氛围,使文明之风进入千家万户。
4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减少土地风蚀水蚀、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地结构。农业机械化不仅是改造自然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美化农村城市的前提手段,并且在改变农村的不良卫生习惯、促进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上也发挥着巨大作用。
(下转第230页)
(上接第224页)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产业作支撑。做大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强大的产业支撑,农机部门的任务重大而紧迫。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广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农产品,在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链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结语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的持续稳定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善农业劳动生产条件和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农机化工作全面落实到到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实际行动中去,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7参考文献
[1] 魏显山,鹿凤启.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85-286.
[2] 张吉营.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4):120-121.
关键词: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网点;服务体系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型农机具和农机化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如何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业机械三包维修期后维修难问题,值得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深入研究[1]。为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必须做到哪里有农机,哪里就有农机维修点,哪里就有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因此,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满足农民对农机维修工作的需求,是农机管理部门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1农机维修服务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差,维修人员短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县、乡2级农机维修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差,无法满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维修人员长期短缺,使农机维修服务断层。二是网点短缺,分布不均匀。在交通便利村,1个村有3、4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却没有1家农机维修点,造成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三是修理技术差,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2]。有的村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有的农机维修点“四无”:无营业执照、无固定维修场地(走村串户打游击)、无量具、无拆装专用工具。四是从业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农机维修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知识陈旧,经营管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五是农机维修行业规模化程度低,数量少,能力低。农机维修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大的服务网点,维修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农机装备迅速增加的需要,尤其在农忙季节根本不能满足农田作业机具维修的需要。六是设备简陋。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备简陋,规模小,维修厂点急需升级改造,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造成巨大浪费[3]。七是基层维修难。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负责,但由于生产企业很多,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市一级农机销售单位,每逢春耕生产、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农机维修难尤为突出。使购机者的作业时间缩短,减少了作业收入。
2加强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国家相继出台了农机补帖等多种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各种农业机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但有部分新购置的农业机械需要修理,且原有的农业机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使用中不断出现故障。如果不及时维修,农机将会停止工作,活机变死机,浪费农民的投资,耽误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这样就会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兴起的农机维修业,有技术过硬的农机维修人员及时对有故障的农机进行维修,确保农机的再利用,使之又立即投入农业生产,发挥其作用。有了农机维修业作后盾,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购农机放心,用农机舒心,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后勤”保障作用。
2.2农机维修业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要想富得快,政策、科学加机械”,这是农民致富的经验总结。目前,农业机械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离不开少不了的先进生产工具。如果没有农机维修业,有故障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复,则使抢农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功效、增加经济效益成为空话。实践证明,农机维修业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2.3农机维修业是农机手的需要
目前,农村中的农机手存在3种情况:一是农机出了小故障,农机手自己动手修复,费时、费神;二是农机手觉得农机维修业苦、累、脏,农机出了故障需要修理,而自己不愿动手,直接送到农机维修点去修理;三是农机手缺乏农机维修技术,以致出现小问题就找修理工维修。农机手自身的有限农机水平催生出农机维修业。
2.4农机维修业是节能的需要
农机维修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现有机械的再利用。因此,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是节能的需要,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3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首先,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区域中心,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目标[3],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其次,呼吁各级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关心和支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第三,加强基层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4]。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农机维修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农机维修服务工作步入健康和持续发展的道路。第四,制订农机维修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扶持一批重点维修企业,提高维修质量,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尽快完成一批农机维修网点的升级改造,发展一批具有先进维修设备、具有掌握先进维修技能的维修人员的维修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力求解决农机维修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
4参考文献
[1] 林芳.农机维修行业管理探索[j].南方农机,2010(2):7-8.
[2] 邓文军,姜建刚.常熟市基层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思考[j].江苏农机化,2010(2):14-15.
关键词:温室大棚技术;光照控制; 农业蔬菜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蔬菜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于蔬菜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需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市场对蔬菜的需求,笔者以此进行探讨。
1 棚膜选择
棚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因此,棚膜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般的蔬菜植物来说,棚膜必须要具备以下的性质:无毒、无滴性能好、透光率高、拉力强、使用寿命长、保温及增产性能好等。当前,我国较普遍使用的农用膜是含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相对于其他的棚膜来说,这一种无滴薄膜扣棚,所含的化学物质不会对蔬菜产生毒素,无滴性能好,另外,透光率高,对阳光的吸收强,能够有效地调节和保证大棚内的温度,且坚韧不易破损,使用寿命更是普通薄膜的1倍多。
2 光照控制
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光照强弱、时间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在白昼时间较短、天气较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来说,不仅光照的时间要比夏天短2~4h,而且光照的强度也很弱。另外,大棚栽培的多层覆盖形式,大大地削弱了光照的强度,仅相当于露地的50%~70%,若碰到阴雨天,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会更低。因此,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已经成为了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的当务之急。为了使得植株在单位面积内获得更多的光照,提出以下措施:在薄膜的选择上要注意其透光性能。无滴薄膜由于在生产的过程中加入了几种表面活性剂,使得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和力大大减弱,从而确保水滴沿薄膜面流入地面,可以有效地增加透光率;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持薄膜表面的清洁。由于尘土、水滴等常常会沾染到棚膜上,影响其透光率。因此,要定期地清洁薄膜的表面,以增加其透明度,让光照充分地照进来;白天尽量减少薄膜上的覆盖。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温度,往往会在薄膜之上覆盖杂草等不透明的覆盖物。虽然满足了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但忽视了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因此,在晴朗的白天要尽量避免多层覆盖。
3 保温降湿
温度和湿度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棚种植来说,植物散热主要以通过薄膜的投射传热为主,另外小部分的热量通过缝隙的换气传热和地中传热等来散热。立足于植物散热的几个途径,生产上一般有以下保温措施:多层覆盖,即在薄膜的外面再几层增加薄膜或加杂草等保温效果好的不透明物,减少热量散失的速度;压延薄膜,即用泥土或者石头等固体,将薄膜的边沿地方压牢,防止被大风吹起,热量散失,另外,及时修补薄膜有破损的地方;增加光照,增加光照能够有效积累热量。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棚内的温湿度,加强对大棚内温湿度的观察和监控,以及时采取措施。比如,春夏相交时节,天气反复无常,一天之内温差很大,必须要对大棚内的温度进行实时地监控。连续的阴雨天气也会造成大棚内的湿度骤升等。
4 施肥要求
施肥要注意科学性,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基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肥料,特别是基肥和追肥;有机肥最好在腐熟后再使用;在播种前或栽植前10~15d将基肥施好;因“物”施肥,即根据不同植物的性状、生长情况等来具体的对施肥的数量、时间和方法做出调整;施用时,用平衡施肥和微量元素;注重根外追肥;尽量避免含氯的肥料;施肥时注意通风换气。
5 合理种植
5.1 把握好作物的种植时间
大棚种植一般以反季节性的蔬菜为主,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在不同时间内对蔬菜的需求。因此,种植时间主要是依照市场的需求来定。
5.2 重视轮换制度
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降低病虫害,可以进行轮耕的种植方法。比如水旱轮作、稻菜轮作等。
5.3 注意不同种类蔬菜的分布
由于不同种类的蔬菜,植株的高矮也不同,为了保证矮小的植物也能吸收到阳光,必须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则。
6 精心管理
管理工作在植物的生长时间是非常复杂的,并有着极高的要求。
6.1 植株整理工作
植株整理是指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地整枝、打杈、绑蔓、打老叶及病叶等,有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6.2 关注天气变化
通过电视、手机信息等方式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以便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6.3 科学施肥
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生长状况,尽量适量施肥,量不少也不过度。
6.4 根据苗情判断蔬菜长势并进行综合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苗情能够判断蔬菜长势的好坏,比如叶片如果生长较厚,开展度较大,颜色呈现墨绿色,就说明蔬菜肥水管理过剩,在短时间内不需要肥料等。如果蔬菜颜色发黄、发暗,叶片很薄,就说明营养不良,在管理上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如果蔬菜颜色发绿,叶片上挺,开展度适中,蔬菜呈现绿油的,就说明蔬菜生长适中,按照正常水平来管理即可。
参考文献
[1] 郭戎方,王新,董环宇,等.浅析蔬菜无公害生产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