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课堂的利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面向世界的教育中,培养国际型的人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将中国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国家介绍给到中国,渴望了解中国、谋求发展合作的外国友人,而无论是任何政治、经济、文化形式的交流,都离不开英语人才的培养,一批批高素质有着优秀品质的人才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翱翔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为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桥梁作用。
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从何而来?他们要经历求学的最神圣的人生舞台最初的摇篮-----神奇而充满智慧的地方-----课堂。而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人类灵魂的缔造者就是教师。
作为一名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从事者———教师,自古以来就肩上挑着大重担,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从来未曾改变。而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民族脊梁的建设者。教育的主阵地就是我们肆意播洒智慧、才华能力的地方,也是培养乐观积极向上,能从容面对生活中的磨难、能坦然笑对一切荣辱得失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块充满神奇的地方。让一批批学子从这里得到知识、启迪思维、拓展视野、获得能力,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种,让智慧的光茫照亮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让梦想起航的地方;让学生闪烁着美好希望的地点.所以作为一名骄傲而自豪的教师,就会把课堂教学当作自己一个神圣的人生舞台。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精心设计的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挖掘学生潜能的精彩剧上演的神圣舞台。
而英语课堂的教学更是担当着培养国际型综合人才的地方,但是很不幸的是中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是十年寒窗苦,就像饺子在茶壶煮,爱你在心口难开。应试教育的弊病根深蒂固,经过那么多时间苦读苦学无非是会做一些为了得到高分能够进入好的高中大学继续求学的阅读题完形填空和选择改错题,而语言最本质的最美的应用不就是为了交流吗?可惜可叹可悲重视英语学习的结果却是舍本逐末。而因为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者遇不到能够培养出学生学习兴趣,将英语学习当作一种乐趣来学习的好老师,学生就会厌倦枯燥的语言学习,学习就会慢慢一落千丈,那么就因为这一门功课的拉分,就会和美好的一切包括梦想说再见。因为这是初中120分值和高中150分值的大比分,就算你纵有钱钟书、韩寒的文采,就算你有华罗庚陈景润的数学天分也会被拒之大学门外。
英语已经成了中国学生一道最惨痛的伤痕,在发达城市或许学生的命运还比较好一些,有优秀的师资,有外教的参与,也有学习语言的环境和硬件设施,可是就是这样,苦学数载能活学活用输出语言的学生还是少数。而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中学这种情况更是不堪其忧。师资的配备,落后的教学设备,不知断送了多少本该是有机会进入好一点的高中好一点的大学,这样才有机会苦熬十几年后,才能和城里的小孩坐在一起喝杯苦咖啡机会的人才。城里的小孩为了时髦而愿意品尝苦涩的味道,而农村的学子却深深明白这其中的苦涩滋味早已渗透在骨子里。那么中国英语教育的出路在何方?
惟有变革课堂这块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养未来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下依然能够笑看云卷云舒,胜似闲庭胜步人才的主阵地,才能培养出国际型的综合人才!才能让那些渴望实现梦想,却被英语绊倒在半路的学子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竞争中学会合作谋求发展的学生才能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而课堂就是他们人生的第一站。
为了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而依然能洒脱游刃有余面对的综合型人才。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及早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各类学生在课堂各显身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内得到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合作能力。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都有一种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欲望。让同学让老师得到认可的美好愿望。而竞争机制的引进,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由教师精心设计,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回答每一个问题,由简到难,讨论每个问题的焦点所在,尽量符合不同学生学习特点;让每种能力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
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大组,为他们设计小组必答题、风险题;让学生们在充满竞争的气氛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采取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朗读比赛、对话比赛、单词抢答赛、句子选拔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等有趣的课堂形式,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协调着学生强烈求知欲望,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愉快地完成每一个任务,享受到一种快乐的成就感和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中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乐趣、获得进步。学生课堂的主体,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导演,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民主和谐的气氛始终贯穿!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
课前一分钟的演讲人人都说,每天有不同的话题,关于天气、介绍朋友,自己将来喜欢去的国家,或是自己的梦想,或是介绍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喜欢的电影,或是探讨手机和网络的利弊、或是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或是自己的一天、自己的家乡、自己想象中的学校和未来的生活、如何保护环境、或是老师通过一个最热点话题让展开学生讨论,一人一句表明观点。或是想象一个故事给出开头,一人一句编故事、或者给出一张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让学生把对话改编成小品、把课文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或者让他们模仿播音员播报新闻、谈谈学校当天发生的事情给予评论、或是看英语电影模仿英美国家地道的发音。太多的形式总有每个学生喜欢的,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而不是培养少数的优等生。看谁演的好,看谁的观点有创新,就会获得表扬,一个个荣誉称号让每个同学都获得了学习和参与的快乐,享受到了学习语言的乐趣,最佳发音奖、最佳气质奖、最有创意奖、最有勇气参与奖、最佳想象力奖、最具潜力奖、最佳主持奖、最佳思想者奖 、最美自信奖等等的奖励就是一个个激发学生潜力的最好动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灵动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
通过这些有趣、机智的竞争方式的引入,让每个孩子各有所获;通过参赛锻炼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勇于挑战自我能力,一次次的竞争与合作让这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拥有了坚定的意志,培养了他们个体的自信力和勇于接受成功和失败的能力。只有在小组成员中,培养一种积极向上、团结的凝聚力,他们才能在小组竟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冠军。课堂的精彩不会改变,但小组的互相协作、互相进取;骄不满、败不放弃的劲头,会越来越足。这种对每堂课热切的向往,对他们的未来人生道路起着积极的导航作用!
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计其数。在竞争中培养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美好品质!这一点是传道最为重要的!如果说课堂是一个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圣地,那么一个拥有慧心的老师才是让这块圣地发出光和热的源泉所在。
孔子这位先哲、智者,这位世界所敬仰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教育学生的课堂,不单是以教授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在课堂上渗透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极为欣赏这种教学理念!因为课堂,不但是传播知识的阵地,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教育学生做人的主要舞台!而英语课堂教学中,遇到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这些西方传统的节日,我会以各种形式,在课堂中渗透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亲、母亲辛辛苦苦培养自己,为自己所做所付出的一切,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关心之恩,做一个有孝心和责任感的好孩子!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时时将育人放在首位。在我看来,课堂教学不但用现有时间培养高效的课堂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好人!积极健康乐观自信的阳光少年!
面对有限的课堂向45分钟要效率是作为一名有慧心的老师必备的基本功!这就要老师台下多用功夫,将课堂的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作品或是美妙的交响曲来完成。首先要让学生迅速被你的课堂引入而吸引,而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要合理利用,但是我坚信44+1大于45分钟的课堂效率。俗话说得好,愉快的记忆是不容易被忘却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长时间会有一定的疲劳感。如果在中间能穿插一些能放松身心的音乐或是让学生自己登台亮相表演节目,当然这时候的多媒体课件中会出现可爱滑稽的动画卡通会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放松,然后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必然会带来高效率学习。而教师在课堂中的幽幽默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让每堂课多一些笑声,多一些欢乐,那么愉快的氛围下的教学必定会带来高效。
课堂是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地方!而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单调传统的教学模式焕然一新,通过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多媒体的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无数呆板的黑板被丰富多彩的屏幕所代替,白色的粉笔被彩色的世界所融化,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着孩子们求学的眼神,超大容量的内容在鼠标轻轻点击中瞬间完成。立体直观的课件能够把教学从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统治课堂教学的历史已成为过去,在讲解感恩节的课文时,我们只要轻轻点击就会出现美国或是西方国家庆祝感恩节热闹而温馨的场面,让孩子们感觉身临其境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胜过老师的直接讲解,从而知道火鸡南瓜是感恩节的主打食物,而更重要的是领略到了那份浓浓的感激他人对自己付出的爱和关心的温暖和感动.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体会到学会感恩做一个有一颗感恩心的人该是多么幸福!
而学到夏威夷海边冲浪的对话,就会让孩子们亲自在多媒体上看一看冲浪的刺激和惊险,享受到美丽的夏威夷风情,看着碧蓝的大海,听着美妙的音乐,在对话中真正明白能去夏威夷度假该是多么美丽的快乐时光,鼓励喜欢大海的同学们努力学习,学习他们在冲浪中表现出来的无畏和勇敢,也鼓励那些将来想去美丽海边的孩子们,只要把握此刻珍贵的青春,刻苦努力就会拥有像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岛上美丽风光的美好前程。一曲曲美妙悠扬的英文歌曲随着课堂中场休息的时候,缓缓飘到同学们的耳边,舒缓学习带来的疲惫,放松自己的身心,再配上大自然的绝美风景,一条清澈的小溪,一个幽静的山谷,一朵怒放的小花,一道奔腾的瀑布,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美丽的视觉盛宴,从而激发孩子们潜在的审美,学会爱自然,欣赏一切自然之美。
而在学习环境方面的文章时,对比那些曾经的山之灵秀,水之清澈浩渺,森林之碧绿青翠,天空之空明澄碧,小鸟自由自在尽情欢唱,而今感慨工厂一片,乌烟瘴气,河水污浊,树木砍伐只留下沧桑的大地上冒出令人呼吸都困难的高高的烟囱,从此天地一笼统,分不清清晨与日暮。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环境污染带给人类的可怕后果,从而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为了唯一的家园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让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不要用塑料袋购物,多用竹篮买东西,节约用水,不要随手乱扔垃圾,学会按照分类来进行垃圾的分放。这些教育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学习远远胜过老师的讲解。多媒体的教学给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从未有过的娱乐和风险。如何教育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学会合理利用信息来获得知识,远离网络带来的危害也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可见网络的应用利弊同时存在,但是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渗透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创新人才,健康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个改变世界,也会改变他们未来人生的这场信息技术。
作者:陆小金 单位: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教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是教授同样的内容,教师都有着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能力和魅力的不同,到课率和教学效果也会各异。教师自身在专业领域里具备超凡的阅历、实力和良好的教学风格、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既是吸引学生的亮点,也是学生的榜样和学生追求的目标。因此,将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贯穿于课堂,将书本知识溶解于实景与现实进行讲解和引导所而产生的教学效应、教学魅力和威信可谓有无可比拟的效果;适时有效地穿插案例教学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广开思路,是促进深化和消化教学内容的助推器。师爱的作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同家长带领子女出门旅游一样,教师是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旷野中探寻宝藏,旅途中无疑会隐藏着风险和机遇。学习上缺少天赋、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家庭的变故、学习成绩的滞后或者犯了错等情况,都是学生在知识的旷野中探寻宝藏的障碍,此时,教师以父母般的师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关爱,适时恰当的开导既是师爱的起点,更是学生扬起风帆、树立信心、抑制消极因素的开始。理解和同情、关心和爱护学生,要有严格的要求,明确利弊,将尊重和信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适时适当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对学生寄予期望,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达到感化和调整的效果,此时的师爱就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就能了解学生到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便不断调整必要的教育方法为学生保驾护航。对在知识的旷野中找到宝藏,学习上找回自信,学习进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合理的评价、认可和鼓励,学生也往往会把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认可与得到的评价联系在一起,从心理上将这种外力转化成非同寻常的学习动力,不断推动学习的进程,形成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取得教师认可的效果后,学生会将学习需要自发地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形式,对掌握更丰富的知识产生高一级别的求知欲望,遨游在课本知识、课外知识和社会实践中,这符合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而学习的本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作出必要的调整。现代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自学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在学习上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教材直观是引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起点,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的结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与校外学习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校内科目学习的需要以外,不断地将校内知识与校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实现校内教学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接轨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新课文的开始,学生会或多或少地对新知识点有着各自的期待和追求,因为新课文的开始就意味着学生对新的知识,新的语法,新的词汇有一个新的突破。此时,如果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学生对新知识探求的心理,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有效和适需的引导,不仅可以达到引人入胜,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的热情,还可以达到超越预期期望的效果。因此,明确教学任务、设定教学目标、凸显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与学生互通必须和必要的知识是课堂教学产生共鸣的关键。在课本、教师、学生三者之间,教师是介于课本和学生之间的一个智慧的桥梁,那么教师需在课本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激活教学方式,以科学性、引领性、指向性、权威性、实用性来探究和提升课堂教学的新概念。
课堂模式的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引领互动式课堂教学在教授课本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恰当地创设与新知识点相关的问题情境供学生思考,科学地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路,以达到与教学目的相一致的效果。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同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的方向和路径,学生会根据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和各自原有知识水平的不同程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产生互动。这是学生自我启迪,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补充,自我发现的一个过程,学生会在积极发言,寻求答案和得到教师评价和肯定的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性会不断地得到激发和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会随之产生乐趣、其自豪感也会随参与度和教师的正确评价得到升华。2.教师的评价与验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起到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广开思路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离题较远的探讨,在不急于评价其思路的缺陷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发言,弄清其思路的来源,指出其思路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之间的关联,肯定其开动思路积极参与的优点,采取指向性引导的方式,将其逐步引导到一个理想的轨道上来,同时鼓励大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和必要的补充,允许有多种想法,追求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让学生有感于“心理自由”“言论自由”和“心理安全”,指明不同想法所适用的不同场合,以便达到不同问题不同分析,不同意见有各自适用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知识的灵活应用得与最大程度的体现,达到学有所用,用有其理,这符合美国学者戈登于1961年提出的用“头脑耳风暴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因此,日常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智慧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同时大学生的智慧性和创造性思维的验证应致力于与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让学生将自己的智慧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效果,使其在求证过程中得到更深的体会,进一步促进求知和探索的愿望,培养学生实现自我探究和自我社会价值探究的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直接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多媒体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突破。下面,我略谈几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图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当我教授《范进中举》时,带着学生一同欣赏影片片段,真切感受范进在封建科举下命运的可笑可悲。在进行《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声音,PPT等全方位的介绍自己,学生兴趣高昂,积极参与。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煤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如初三年级面临对于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纳识记,作家作品属于其中之一,量大且庞杂。我利用幻灯片,把作家按照古今中外进行归纳,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已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当我讲《看云识天气》时,投影表格归纳填写各类云的特点,以便学生在了解各类云的特点的同时,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认知,增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当教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我带着学生陶醉在著名朗诵家濮存昕的康桥放歌中,带他们看康桥的柔波,看康桥的金柳,看康桥的夕阳。我力求把语文课教授成既诗情画意,眼耳俱谐又丰富知识量的美育课。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木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煤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技术带来的是手段的突破,而手段永远不是目的。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语文更多地注重在学习中人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着涩,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一个好的课件也许可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它哪里比得上眼前老师一段声情并茂的优美的朗诵!哪里比得上师生之间共同的研读与欣赏来得其切!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决不是主要作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进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第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运用多媒体可以 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但是,如果因为有这些特点就将多媒体课单纯理解为整堂课就是听听音乐,看看图像放映,出示出示板书,解放了教师,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那就错了。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缺,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也不会例外。
第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很难临时变更。课堂教学时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因材施教,而是根据课件的情况,把学生的思路死活往课件的模式中拽,事实上就是让课件统治了课堂。 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黑韵书香,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实阅读知书达理的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
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
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堂什么内容的课,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笔者有幸连续五年参加了县区中小学公办、民办学校年终督导评估(年检),特意关注了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年终期末工作总结,从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对待此事的心态、教师文笔的风格、相邻两年总结内容的变化等视角出发,笔者发现学校领导对教师期末工作总结的要求、教师撰写工作总结的心态、流程、质量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学校领导对教师撰写期末工作总结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临时仓促、粗放性布置,缺少引领、指导、规范要求、质量考评;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总结仅仅做例行公事地归类、存档,缺少研究、交流、分享;教师总结的主题雷同、内容狭窄,局限于课堂、教学、分数,缺少多元的教育视角;教师对撰写工作总结采取的是应付的心态,粗制滥造,网上搜索,粘贴、复制或将自己去年总结改头换面,缺少“自我”,缺少“新我”;教师总结的文笔大话、套话连篇,采用的是“放之四海皆正确的万能语言”,说的是“大理论套小理论的正确的废话”,整篇抄袭、空洞无物,缺少个性、风格、特色;教师总结的事例,因平常教育、教学“涛声依旧”,缺少改革创新,缺少理论的学习、消化、吸收,造成要么是旧事重提,要么是只叙事无思考、无理论支撑,甚至出现自己洋洋得意的自认为成功做法却是不道德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反面典型”。
二、破解策略
1.内容形式上的多元改革
模板之一:话题式的教师期末工作总结―――主题聚焦课改。
话题角度:谈人物。教师可以谈本年度身边对自己有影响的重要他人或是谈自己;可以谈人物的先进事迹或擅长的技能;谈如何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等“具体成因”。话题是“优秀课改教师是怎样炼成的?”讲故事:教师可以讲本年度自己的课改故事,也可以讲别人的课改故事,要鲜活生动,有启发性,最后能回归到高效课堂这个教育主题上来。话题是“我或同事、教研组的课改故事”;叙事件:教师可以把本年度自己经历或是看到过的课改小事件完整地描述出来,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发大家的思考。话题是“触及我灵魂或影响最大的课改事件”;摆现象:教师可以就本年度日常学校工作或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来展开,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并尝试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话题是“我为学校(班学科)课改、管理、发展献良策”;找细节:教师可以就本年度课改带来教师或学生的言行举止、服饰、心态等细节利弊展开谈话,讲述自己的看法,不求宏观深入,重在启发。话题是“课改改变了什么?课改又带来了什么?课改需要关注哪些新问题?”;话发展:教师可以从展望未来的角度谈自己对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新教室、新课堂、新文化的看法,也可以谈自己心目中的第三代课改。话题是“明天课改我描绘、第三代课改路径探寻”。
模板之二:系统总结式的工作总结―――课改学校教师成长历程与教育教学质量运行分析。
内容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论学习、运用,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小组文化巡展、小组及个人评价,新课型研究、流程创新、核心环节的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具的研发、使用等)。本学期最自豪的几件事(自己有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的事情);班级管理新举措(班级管理台账、班级部委制改革、班级循环日记、班级形象大使评选、班级节日;小天使行动、满足心愿行动、光盘行动、推普行动;阅读绿色快车、主题阅读学习馆;社会信息交流课、集体生日Party课、游学课,成长档案、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训、落实;主题体验式德育活动、班级反思角设立,家长会创新等);对同事的帮助(自己帮助同事的事);身边最美的风景(观美、寻美、学美、颂美,美就在我的身边。学校没有发现自己发现、观察到的让你感动的平凡教师的平凡事迹,或同事真诚帮助你、让你感动的事);本学期的获奖情况(参加高效课堂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情况;参加学历进修、计算机考级情况;参加专题讲座或举办专题讲座情况;参与校本教研及课题研究情况,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或研究性学习开设情况,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日记,、论著情况;设计的优质课教案、优秀课件;辅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情况;与课改精神吻合的有代表性的优秀命题试卷;能显示自己教学成果的学生作品;学生、教师本人、教研组、学校、家长等对自己此项工作的评价等);需要提升的地方与自我评价(自己给自己优缺点、成绩与问题进行自我评估与诊断,并提出下学期改进的策略)。
模板之三:故事式的工作总结―――用故事典藏智慧人生(用故事典藏我的2013)。
创意意图:人生就是一个个故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做教育就是在做故事;教育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鲜活而动人的故事才耐人寻味,魅力无穷。没有故事的人生是乏味的。退一步讲,你可以没有故事,但你不能没有故事感。对一个没有故事感的教师,难以想象其教学会有艺术性,也很难理解学生们会喜欢老师,喜欢上他的课。一个个发生在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往往浸润着教师的情、教师的爱、教师的灵性和智慧。因此,我主张每一学期教师至少要典藏一次发生在自己教育国度里的故事。请用心演绎好你的教育故事吧,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小故事里有大人生。
用故事典藏我的“2013”内容及格式要求:围绕本年度自己教育教学中“最感动的一件事、最幸福的一件事、最成功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开心的一件事、最想分享的一件事、最得意的一件事、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件事、帮助他人的一件事、最遗憾的一件事”,简要概述事件的经过,重点梳理自己的典藏心得。
一、学习历史,激发壮志
历史是必须学习一生的学问,往圣先贤尽在其中,治市良方藏于其里。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心灵纯净,志存高远。心理健康的人,脚踏实地,不屈不挠,如果坚持不懈的话可登陆成功;反之,心胸狭隘,患得患失,纵然才华横溢,天赋超人,也难创造伟业。只有心理健康,学成技艺,藏器于身,待机而出,庶可不负父母劬劳与国家养育之情,而学习历史,常常从中得到激励。
胸怀大志,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虚度青春年华,了悟人生的意义,心思天下、志在寰宇,这样才会有无穷的动力,才能够学习历史上的伟人和英雄,才能够正视一切挫折,做到斩钉截铁的进取。志行万里者,不会半道固步;比翼鸿鹄者,不与鸡鹜争食。有了大志向,有了困难善于化解,做事能够承担,发生龃龉,能够置之一笑。
二、要给学习目标定位
学习,必须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目标清晰明确,形象具体,操作简易,情趣浓浓,意义无限。历史总结往昔成败,归纳过去兴衰,启蒙当下,昭示未来之学问,是文明的集结,是人类的日记。比如,学习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秦代是怎样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学历史,效先贤之丰功,仿豪杰之伟绩;学习历史,将历史知识升华为热情的激发、做人的圭臬,哲匠思想救世,英雄武功建国,学海茫茫,趣味融融,学习历史,抚今追昔,转痴迷为智慧,变昏暗成光明。
三、设计好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为了体现差异性、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层次性,仍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例,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让他们反复参考课文领会,有问题随时和教师探讨,至于学习优秀的学生,要进一步研究,多读一些教师书籍,可以给他们开出一些书目。水平一般的,读一读简单的文章,比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过秦论》、苏辙的《六国论》等等,理解能力强的,可以学习一下司马迁的《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等等。这样布置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让学生参与表演
要想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参与。“文成公主入藏”一段历史,经过我的安排,学生精心投入编成了历史剧,学生自导自演。在表演之前,学生先仔细阅读教材和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隆重“上演”,大家穿上五颜六色的服装,用接近历史的语言,逼真的表演,再现了文成公主入藏的传奇,学生大胆演绎,塑造了令人钦佩的、美丽动人的文成公主的形象。文成公主为了大唐、吐蕃世代友好的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弃个人的得失。历史剧活灵活现,学生被深深地感染,在有趣的表演中,学生感受到了文成公主的善良美丽、感情细腻与真挚。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说是终生难忘的,对历史的领会也匠心独具。
一、观念转变是前提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比具体的教育行为更为迫切和重要。我们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引领老师们了解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分析目前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对比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利弊,让老师们认识到: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应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培育这一整体性教育目标整合、落实到教学之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我校以这种理念为指导,通过“自学、对学、互学、展示、反馈”的实践策略,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勇气、张扬学生的个性、奠定学生的自信、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了以“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巩固训练”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模式,各个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高效课堂模式。比如,语文学科,实施“三模五环六度”的教学模式,“三模”是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五大环节;“六度”是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反馈的有效度。
英语学科按不同的课型构建了不同的课堂结构模式,有对话课、阅读课、复习课,对话课。
二、小组建设是基石
就高效课堂来说,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首先我校所有的班级按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开展小组文化建设,并对学生从如何提高学习力、合作力、展示力三个方面进行培训。另外,学校、班级要有对学习小组有管理和评价的有效机制,才能促进学习小组有效地发挥功效。比如,每个班都有小组考核分制度,每周的小组考核得分是编排坐位、学校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在每一个学习活动中,为小组挣得一分都是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和荣耀,而被扣分则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切身利益,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集体备课是手段
群众智慧是无穷的! 坚持集体备课,制定统一的学道(教学案)是我校一贯的做法。集体备课并编制学道的好处在于:首先,把教师从复杂而繁重的备课任务中解脱出来。把教材内容分成若干块,每一位教师只负责其中一块,从量上得到了减负;第一学年形成学道资料后,第二年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其二,在集备活动中,大家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其三,学道的制作充分利用了集体智慧,在质量上得到了保障。
我校要求主备教师严格执行学道的编制流程(主备教师初备——组内讨论定稿——修改后印制)编制学道;
(1)提前编制好学道初稿,学道的设计要突出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难点具体化、训练科学化、考点常态化、难度梯次化,明确小组合作的内容、要求和时间,确定学生展示交流的具体内容;
(2)提前一个周在集备研讨会上组内成员对学道进行修改并定稿;
(3)将学道传给学科长,然后交教务处打印
四、课堂教学是关键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课堂效率,所以搞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我校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
(1)在课堂教学的全程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自学环节到展示提高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进行点拨和讲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合作交流和展示提升环节,杜绝合作交流的无效和展示提升的混乱;
(3)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和有效;
(4)学道中的自主学习预习案、合作交流展示案和检查测试反馈案都必须在课堂内限时完成,学道的使用原则是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在下课时必须将学道收上来,没有最终完成的学道不准在留在学生手中,不得给学生布置统一的课外作业;提出课堂教学要求的宗旨在于真正意义上的给学生减负,充分利用课堂进行高效教学。
五、教学管理促落实
让每一位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把自主、自觉、自愿地去完成教学常规工作当成一种习惯,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无形的管理必须在建立在有形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之上。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让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要成立教学教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心之下设置了语文、数学、英语、政史、地生、理化、综合七个集备组,各集备组由集备组长负责,其下又设置学科长负责每一年级的某一个学科。集备组长:组织每周一次的集备研讨会,做好活动内容的记载,在活动完成后交督查处存档;汇总本组教师的学道,做好整理工作;学科长:在每月的前一个周制订学科月进度表,安排集备组各学科教师的学道制作任务;成立学校教学督查组,对学道的制作、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教研活动的开展每周检查并公布一次,并纳入考核。
【摘要】生成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把握课堂上的各类生成性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文章以实际教学为例,从教学案例生成、教学设计生成、学生活动生成三方面初步探讨了地理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下营造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 地理生成性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35-02
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动态、发展和不断生成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性要求教师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利用可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去积极实现非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在知识的礼堂中不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教师则要在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中,不断激发学生知识生命的潜能。于是师师、师生、生生、生本之间进行了富有灵性的动态信息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引出问题,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反思行为。
一、教学中案例的动态生成,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学中的案例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区域,也可以是某地理要素。以区域为例,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应该从各地理要素的分析上升到对该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直到把握该区域的整体特征。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及创造能力。
笔者在讲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时,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备课时,笔者发现这节课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在课堂开始5分钟“城市形态”的讲解中,学生确实只是默默地接受着知识,虽然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对于生活在广州番禺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胡同学冒出一句:“老师,番禺是什么形态啊?”笔者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番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其他学生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番禺的城市形态。
这时,笔者突然好像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我觉得番禺应该是分散状的,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番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番禺市桥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市桥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方框,在中间写上“大北路”,并用圆圈圈上。结果,学生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可见他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了。接着,笔者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市桥的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悉,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市桥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上讲台上指着图研究。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以具体化的生活中的感性材料为载体,与学生储备的生活相呼应起来,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此外,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又能更好地促使他们合作学习,并且能帮助他们解释生活,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从而较正确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唯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任务。所以,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生活化,教师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尤其应该倡导师生互动式教学,关注课堂动态生成,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探究学习,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动态生成。
二、教学设计的动态生成让思维不断调整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考虑最多的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而很少注意生成性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也往往是以教案为依据,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按部就班地操作教案,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学生稍有“出格”表现,就会被立刻拉回到既定的教案上来。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设计应该随着学生的反应及时作出调整,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例如,笔者在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时,第一个班的设计如下:
1.利用图3.4介绍流域和水系,以教师讲为主。
2.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册,了解美国的地形、气候、农业、城市等特征,接着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以网络结构图的填空形式,让学生先看书自己整理。
4.教师补充整理。
一节课下来,笔者觉得很纳闷,因为在补充讲述美国的基本情况时,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讲述重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时,时间太赶了,到后面有点把知识“灌”给学生的感觉。喧宾夺主,头重脚轻。
到第二个班上课时,笔者作出了如下调整:
1.讲述流域和水系:把图3.4的一些重点内容变成空格,让学生填空。
2.分组探究:阅读地图册P71~73,说出美国以下方面的特征: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地形(东、中、西部的特点);
(3)主要的气候类型;
(4)水文(找出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5)五大湖区和墨西哥湾沿岸主要的矿产资源;
(6)乳畜带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区;
(7)美国的首都、纽约、旧金山及洛杉矶的位置;
(8)底特律、休斯敦、硅谷分别是美国的什么工业中心。
(把问题明确化,学生看地图册目标明确;分组探究,可以省时间。)
3.阅读书本P55~P56,回答下列问题:
(1)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___________的分支;发源地是___________西坡;注入地是在___________市附近注入___________。
(2)流域内的地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利弊?
(3)流域内是什么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什么?
(4)田纳西河的水系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利弊?
(5)流域内有什么矿产资源?
4.教师略作补充。
5.练习。
从第二个班的教学效果来看,比第一个班好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由于学生是动态的,所以教学设计也要随着学生的课堂反应来作出动态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创意地调整,找出适合课文教学的最佳轨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闪光点,并且善于引导,巧于点拨,长于调控,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讨论。
三、激活思维,让“小老师”“当家”
本学期第十周,笔者到仲元中学高二地理班听了胡稳辉老师一节别具风格的公开课。胡老师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等值线的判读进行复习,闪光点在于他让学生分成四小组,分别推荐一人当“小老师”讲述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只见学生上讲台以后,准备都十分充分,每个小组还做了课件,学生讲起课来头头是道,有问有答,而且知识结构完整,例题选择也很典型。而其他同学也积极配合,生生之间不时还会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而老师呢?完全成了“配角”,只有在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才站出来把他们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回校以后,笔者进行了反复思考,这种上课的方式我能用得上吗?终于,笔者还是利用了中段考评卷“契机”,让学生也来“当家作主”一次。首先,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事先跟他们分好工,每个组都必须对自己负责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同组的同学有哪些典型错误,答题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结果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这节评卷课上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上讲台讲题的“小老师”也有模有样,评卷效果令人鼓舞。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探究的知识,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善于思考,不断挖掘可探之点,打开学生思维的窗户。事实上,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上只要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学生就会在经历、体验与探究活动中,提出新颖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而这些“问题”和“见解”就是将生动的课程资源,通过师生间深层次地互动,有可能提炼和生成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而在课堂上产生超越预设目标的“突破性”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与学 转换 利弊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096-01
1 教与学转换的基本阐述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又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在交往这一层面,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只不过是两个知识传输体,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相当于一个知识宝库,是活教科书,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单一的将只是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也就成为:讲与听;问与答;写与抄;给与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而教也自然而然的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就只能怎么学,不教不学。教师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要全部参与其中,意味着平等与合作。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以及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知识理解知识,促进互相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 教与学转换的利与弊分析
2.1 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有效课堂”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学习过程中,深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旋律,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响应、相辅相成,奏响了美妙和声曲。值得欣喜的是转变方式,让学生学会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挑战自我,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自始至终找到好学生的感觉,也是转变方式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2.2 让教师真切享受职业的尊严与幸福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自主有效课堂”让我们深深看到,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课堂,立足课堂,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讨、在探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提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自身生命价值。
面对这种“活力课堂”,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比如,教师要在掌控学情的基础上及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调控发言、讲述、展示的内容,在学生确实需要的时候,及时送上自己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因此,教师“在育人的同时育己,在成事中成人,在焕发学生生命力的同时焕发自己生命活力”,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上的知道者和学习合作伙伴。
2.3 教学转变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差距变大
如果将学生按小组或其他形式进行分组划分。那么小组内不免会有弱者,他对本小组的任务不能完全领会,在第一次合作中就不能达成目标,在第二次合作中更不可能讲解、与他人分享,新组成员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学会的已经学会,不会的一直不会的尴尬局面
3 结束语
通过综上分析不难得知,自课改以来,教与学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但仍旧有很大的改造及发展空间,相信随着课改的持续以及教师、学生的思想转变。教与学的转换观念会给我国教育带来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