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智慧医疗创新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创新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疗创新点

第1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下载“掌上医院”手机APP,身体不舒服时,就通过手机实时挂号,直接赶往医院就诊。

住进医院,生命体征动态监测系统,会通过患者手上腕带追踪和智慧床垫实时测量,病人身处何处、健康状况等信息都明明白白地浮现在屏幕上,一有异常,信息系统能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这些情景已经或正在成为我们身边医院的新常态,这背后是智慧医疗产业的强大支撑。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医疗企业,正用这些前沿的技术、产品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实现这些可能。他们改变了医院诊疗和病人就诊模式,让“看病”这个老大难问题,变得轻松起来。

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努力实现从“天堂硅谷”到“智慧e谷”的跨越,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其中,智慧医疗产业成为一股发展迅猛的新力量。目前,该区已经集聚了医惠科技、银江股份、和仁科技、创业软件、泰格医药、好络维等一批“智慧医疗”创新企业。

随着“杭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点该区,该区也明确了发展智慧医疗产业的蓝图:大力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及其装备制造业,力争用10年时间将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解看病烦:

医院“聪明”患者舒心

一次次排队,一次次拿报告,一次次缴费……一提起去医院看病,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

在大医院,医生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稀松平常,面对一拨又一拨如潮的病人,他们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否则小小差错就可能导致激烈的医患矛盾。

信息经济时代,智慧医疗企业应运而生,他们让医院变得信息化、人性化、智慧化,同时也减轻了医患双方的负担。在位于高新区(滨江)的医惠科技的模拟医院,我们见到了这样的情景:

在自助机上完成自主挂号后,在候诊时,患者先到医院的自助评估机前,自己做一回医生。按照屏幕要求,患者依次自主录入血压、血糖、温度、身高等基本信息,提前完成医生要问的基础性问题,然后到门诊系统和护士确认。轮到患者看病时,医生的电脑页面上已经有了他的基础信息,大大节约了病人的就诊时间。

对于身体虚弱的患者,营养点配餐管理系统通过二维码腕带,随时了解病人信息和身体状况,为病人提供流动点餐服务,避免出现食物禁忌的情况。

在输液室内,有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维持秩序。输液前,医生先刷一下患者手腕上的腕带及输液器上的条码,确认信息无误,再进行输液。

育婴室里,婴儿纤细的手臂上被戴上小小手环,手环里嵌入智能芯片,随时追踪婴儿的行踪;有人把婴儿抱出育婴房,警报器就会报警。

从患者的状态,到医疗器械消毒,到药品分发以及医疗垃圾收集处置。医院的每一个环节都被信息化、智能化,这都是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在出力。

医惠科技的服务对象已遍及600多家国内医疗机构,对医院内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从数据、业务流程、管理、服务等多方面为智慧医疗提供支撑。

在高新区(滨江),还有服务对象达3000多家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创业软件;拥有电子病历系统、临床数据中心(CDR)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数字医疗信息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仁科技等一大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企业,为缓解看病难提供技术支持。

24小时守护:

健康管理如影随形

移动互联网是个放大器,搭起了医院――患者――亚健康人群的桥梁。急病上医院,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如何改善?在高新区(滨江),有一家公司在国内率先专注“移动智慧医疗”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企业――好络维。

该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平台,搭建了以区域(省级)医疗为龙头,向下连接市(县)二级城市医院乃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三级医疗体系,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在社区服务中心就可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

公司的专业便携医疗设备进入百姓家庭,可将监测的人体生理参数远程传输到医院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提供的精准的个性化医疗服务,提醒你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在杭州,这样的产品和平台已经得到应用,服务患有慢性病的基层百姓。作为桐庐一项惠民工程,桐庐县卫生局在各乡、镇、村建立远程诊疗点,利用好络维公司的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仪、腕式监测呼救定位器及无线网络血压计、心电采集器等检测仪器和设备,建立以心电诊疗、血压为主的分级远程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共发放2000多台监测设备终端。

医生虽然不能随时在你身边,却有一个24小时运转的监测平台守护你的健康,成为你生命的卫士。

项目运行近3年来,监测人次超过18万人次,其中血压监测16万例,单导心电监测1万余次,多导心电1万余次,远程心电会诊500余例,新发现心脏、血压问题病人800余例,处理紧急呼叫200余例,成为了桐庐县名副其实的“生命网”,为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高新区(滨江),像这样专门从事远程医疗系统研发的企业还有不少。华为杭州研发中心推出的智慧健康协作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程会诊等诸多功能。该区另一家企业银江股份,也把智慧医疗作为重要发展领域,生产开发了移动门诊输液系统、移动临床信息系统等众多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2014年8月开始,高新区(滨江)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开始启动,“智慧医疗”项目将逐步落地。目前,该区卫生局正在与好络维等企业进行洽谈,引入更多新智慧医疗产品服务本地居民。

目标千亿级:

智慧医疗规划新天地

在高新区(滨江),智慧医疗产业不仅有落脚之处,更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在高新区(滨江)西部入城口,该区规划了5.6平方公里的智慧新天地,并在智慧新天地建设智慧医疗产业基地。

智慧医疗产业基地项目主要功能分为产业发展、服务配套、基础设施三大类,规划总面积88.27公顷。据初步测算,智慧医疗产业基地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在这片三江交汇、山水相望之地,作为浙江省“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智慧医疗产业基地将重点培育和发展智慧医疗网络服务业和智慧医疗装备制造业,打造“智慧医疗”产业集群,实现智慧医疗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联动发展。

第2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未来五年,长春市将以“政府智慧运行、产业智慧发展、市民智慧生活”为目标,围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公共交通、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领域,构建“智慧长春”的基础支撑环境,建立起“智慧长春”的初步框架。

“智慧长春”建设将建立三个中心,搭建三个平台,启动六大工程。即建立电子政务管理中心,搭建运维电子政务公共支撑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搭建运维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指挥中心,搭建城市综合运营指挥平台。

提升信息设施建设

长春市将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以提升网络宽带化和应用智能化水平为主线,着力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推进“智慧长春”建设。

加快光网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信息网络、信息资源及云计算三大公共平台。以“下一代互联网(IPV6)”、“新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及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核心,大力推动智慧感知网络建设、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无线城市建设和“三网融合”。

到2017年,长春市将基本建成全面感知、普适计算、融合应用、安全可控的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2T以上,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0%以上,3G网络覆盖率达10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7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100%,住宅小区实现100%光纤接入,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

通过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应急和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同时,规划建设应急防范、灾难备份等平台设施,构建与“智慧长春”建设相适应的信息安全体系。

完善智慧旅游城市

长春市正积极建设智慧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硬件基础设施,实现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涉及旅游环境的WiFi全覆盖。启动了长春市智慧旅游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旅游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择重点A级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行业单位作为首批智慧旅游建设试点单位,进行智慧旅游改造升级。

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长春市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届时,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查询长春旅游信息资源、产品、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公共平台

围绕着市民智慧生活,长春市正在重点建设六个智能应用系统,即市民卡综合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卫生医疗综合服务系统,智慧教育信息系统,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系统,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长春市计划建成一系列集硬件、软件、集群设备、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信息于一体的公共支撑平台,面向政府运行、产业发展、市民生活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支持。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面向政府构建智慧政务应用支持平台;通过呼叫中心、智能手机APP应用、社区服务站等多种形式,面向市民建设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公众服务应用平台。以电子商务、农业及农品为切入点,面向企业建设智慧产业应用支撑平台。

还将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化支撑体系,建立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协同办公体系。政务公开信息网上率100%,政府部门普遍实现网上办公,90%以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通过网络办理。

长春市将以“市民卡”为载体,整合各类与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政府部门信息系统,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社保、档案等各领域的智能化服务。让市民从吃、住、行、教育、医疗、社区生活等方面全面享受智能化服务,城市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为实现智慧产业规模化提升,促进“两化”融合,长春市重点培育智慧产业集群;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培育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传统商务模式转变,培育智慧商务示范区;整合文化旅游信息资源,培育智慧文化旅游新业态。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产业发展和智慧型城市建设。近年来,长春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区”等诸多称号,信息产业涵盖了光电子、汽车电子、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等广阔领域,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长,基本形成了重点企业引领、科研院所支撑、园区集聚辐射、政策环境保障的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7年,长春市的智慧产业将实现规模化提升,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元。传统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重点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比重达到90%,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长春市正在建立智慧医疗体系,即“智慧医疗云”,以智慧医疗平台为主体,医院可以公开其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方案和医药价格。通过这个系统,患者通过网络、电话和短信多种方式的实名门诊预约,医生可根据患者预约门诊时提供的病情和以往检查结果,进行必要检查项目的预处置,并根据预约时间排队。

长春市还实施建设了“1378”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即建立一个平台、三个数据库、融通七个系统、实现功能。未来将建立一个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卫生服务三个数据库。联通医疗、疾控、妇幼、血液、急救、卫生监督、卫生行政等七个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互联互通,改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卫生服务协调与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提高为百姓询医选医约医,获取健康知识服务能力,提供医疗质量、基本药物、财务监管服务等八项服务职能。

相关链接

智慧城市建设需破解三大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认为智慧城市从三个维度认识:“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城镇化。

我国的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还是在地方、业务层面,尚未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相衔接。在具体实施时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落实。

近年来诞生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共同构成新一轮、更强劲的信息化浪潮。这一轮信息化浪潮对于经济社会的潜在影响,我们尚难以预料。但是,可以预料的是,当前基于传统的行政区划而展开的智慧城市建设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

第3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互联网

一、 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单位:政府、核心医疗机构(掌握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再加上需要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众,以及在具体行业服务运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即构成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二、 智慧医疗应用推广的意义和目标

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甚至机制上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智慧医疗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机构个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强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医疗机构形成高效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让社会公众的相关民生满意度提升。

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对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具体见下图一,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是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最终还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

医疗卫生行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使所有社会公众及时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

三、 智慧医疗的主要系统框图描述

智慧医疗系统主要框图应该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围绕对病患/社会公众的服务构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各级计生委);主导核心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含主索引);核心医疗机构,其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医疗的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等。核心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是以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社会公众),这四大块之间形成网状联系,最终围绕病患(社会公众)形成有机运作的整体。具体见图2。

就核心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展开分析,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感知层,其中数据层是关键。数据层主要指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感知层指的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如便携类血压/血糖/心电监测传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国家认可的最终系统框图和相应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层目前各省市开展最多的工作为电子病历,目前也正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四、 近期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 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智慧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2. 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设计开发自适应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使得相关数据得到及时高效不失真传输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场上在用的专用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对接,开放性差,缺乏行业公认的公用协议,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公用协议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中国移动已经在前几年推出了规范物联网终端与M2M平台间数据通信和用于终端规范管理的WMMP协议,并且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积极推广,值得智慧医疗产业在发展专用传感器时借鉴;第三,专用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制定相应法规进行保护并明确相应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标杆项目的实施同步探索解决,产业化是促进专用传感器研发突破和相关问题解决的有效推手。

3. 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应用让卫生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资源,医生尤其是名医,其生产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但是对于相应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创新运营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把现有的卫生医疗行业打造成一个开放、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政府应该在满足相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引导各类医疗机构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医疗需求。

4. 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在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将另外三个层面,即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融合成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而且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未必完成所有数据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视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是一个逻辑集中管理平台,其数据分散在各处,通过核心模型虚拟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数据应用就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期项目目前包括三个库:(1)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3)动态远程检测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在医院、或社区监护平台实时查看被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被监护者或其家人在家中、办公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实时体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远端信息的连续、实时、准确采集。远程医疗监测平台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血糖、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目前实现了血压或心率远程监测。当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临界值的时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负责的值班护士,医生和平台维护人员,另外相关医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具体信息和数据的移动查询。

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智慧医疗产业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投入,及早建设。

五、 智慧医疗产业的内涵

智慧医疗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新趋势,正如约翰.索普指出的,“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广泛化、先进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时空的约束,经营的本质甚至整个产业都需要重新定义”。也就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要求相关行业进行信息技术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时,“完成这些变革需要重组产业的边界,至少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则”。而且智慧医疗产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的特点,所谓智慧只有通过医疗产业的两化融合和对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形象地描述,通过各种先进的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应用是智慧医疗产业的血管与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大脑,核心医疗机构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心脏。

六、 智慧医疗产业近期应用热点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而这两个应用热点带来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

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全覆盖已经是现实,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移动的4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并可以在省人民医院本部远程指导其他医院进行现场手术,大大提高了核心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效率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将覆盖全国近30家医院,远至陕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卫计委将尝试建设覆盖全省的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系统。

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医用,更多地体现了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带来的革命性的商业影响。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的潜在商业影响很大,到2020年,医疗成本将占美国GDP的20%,超过4万亿美元,这其中将有一办用于慢性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保健和监测获得更好的治疗,充分降低住院治疗成本,并充分体现了以病患为核心的模式特点。而在国内,养老问题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也更加凸显,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体,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患者数量数目庞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浮出水面,其在国内的商业影响相比美国更加巨大,需要相关设备生产厂家、通信运营商、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社区医院的协同更是此项工作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其运作体系相当复杂,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这将是智慧医疗产业在近期最大的一块蛋糕。

七、 智慧医疗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议

在目前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凸显成两种模式,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方面,挂号应用是已经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的一个应用,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所伴随的是各个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都已经组建了医院集团,并且向社区医院进行服务延伸。

对于这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绝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医改的切入点之一,智慧医疗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从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来看,智慧医疗产业的各核心要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协同重于单要素主导,并且通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最终实现一致的信息流带来相关产业的融合和系统的重组。因此,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扶持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核心医疗机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智慧医疗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美)斯奈德,著.4G革命:无线新时代[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智慧健康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项目建设伊始,宁波市卫生局便着手智慧健康项目的顶层规划和系统布局,并将其与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启动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与顶层设计相匹配,宁波市同期展开标准规范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截至2014年4月,共组织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标准规范目录体系》、《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标准建议-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分册》等9项涵盖了一期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医卫协作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7项项目咨询报告,均已提交审批或实施。2014年5月,宁波市启动开展了智慧健康二期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调研,为后续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以人为本,成效显著

自2011年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宁波市围绕“五个统一、六项任务”,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卫协作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等具体项目建设,智慧健康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示范效应凸显,逐步成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区域卫生信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宁波市以实现“统一数字化集成平台”和“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目标,加快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为智慧健康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医疗服务走向健康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2014年4月底,基本实现9个县(市)区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8家市级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市平台系统的对接。据统计,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集中了1200万条健康信息和5.3亿条健康档案数据。

智慧健康基础设施率先取得进展。宁波市以实现“统一医疗卫生专网”和“统一的数据中心”为目标,率先开展智慧健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医疗卫生专网已连接到11个县(市)区,覆盖了所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健康数据中心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海曙、江东、江北提供基础平台、服务托管和异地灾备等服务。超前的智慧健康基础设施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传输网络。以鄞州区为例,2013年,鄞州区区域影像中心约服务30万人次,其中纠错约3000人次。

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目前,以全科门诊、中医药门诊、免疫接种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和健康体检中心“五门诊一中心”为基本建设内容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宁波市全面推广,全科医生工作站、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社区医生随访系统已在10个县(市)区广泛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系统等惠及民生。数据显示,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和医疗资源查询等服务的宁波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00万,年服务人次达150万。根据测算,应用预约服务的患者至少能减少一小时左右的在院时间。2014年4月,中英优质数字医疗展示中心建成并落户于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了国内外优质资源整合,为市民提供 “家门口”的数字医疗服务。2014年7月上线运行的“智慧健康―医院通” 手机和电视客户端,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和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第5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雅国·易卜拉欣于6月对外界公布,新加坡“智慧国”正式进入设施建设阶段。他指出,设施建设不是终点,而是新加坡发展下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起点。毫无疑问,智慧设施建设是新加坡迈向新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根据新加坡通讯及媒体总体规划,智慧设施建设分为三大方面,包括:智慧后勤、智慧国科技挑战和智慧医疗辅助。这三方面设施将由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

所谓智慧后勤设施,就是如何利用好网络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具体来说,通过电子产品、软件、传感器和连接的物体网络(简称物联网)来连接生产商、运输公司和零售商的运作。

例如渔业经销商和零售商都可以通过智慧后勤科技来监控鱼产品的后勤情况。如果中间出现问题,渔业经销商和零售商可以及时知道并做出相对回应。同时,运输公司也可以更快处理运输问题以及对客户做出交代。因此,经销商、零售商和运输公司三方都可以提高各自决策能力,尤其是在效率和有效性方面,商家的价值和服务就从这里得到升级。所以,建设智慧后勤的设施就是研发该科技项目。

至于智慧国科技挑战,整个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创新运动。2015年7月开始,该运动将以半年时间来推行,其参赛者,无论是企业、机构或普通人士,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优胜者的科技成果将被政府或企业采纳,并作为落实设施的项目开展应用。目前,新加坡政府和企业已锁定视频分析作为第一个挑战项目,尤其是利用视频分析来提升公共服务,如公共安全、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察觉度。所研发的技术将成为新加坡的新公共设施,包括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等。

第三是智慧医疗辅助方面。同样,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科技都是其设施的组成部分。但与智慧国科技挑战不同,这些技术的使用在于辅助病患,尤其是老年人,以便监测他们的健康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医疗护理。如图所示,人们可以在家里利用不同的传感器,探查自身的健康,当出现问题迹象时可以及时通知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第6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 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第7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计算机中医应用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12;3.安徽中医药大学 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并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最后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医院;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29-03

1 引言

智慧医院又叫感知医院或物联网医院,是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各种应用信息服务为载体而构建的集诊疗、管理和决策为一体的新型医院.智慧医院综合了信息化医院、智能医院、数字医院的优点,其服务和管理模式为医院创新发展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为居民医疗带来了全方位服务.当前,智慧医院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献[1]搭建了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并分析了其与物联网基本体系架构的对应关系;文献[2]集信息集成、统一通信、大数据分析及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慧医院体系架构;文献[3]在文献[1]基础上,提出一种建设智慧医院平台的具体方案和方法;文献[4]在对智慧医院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及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逻辑结构、应用框架和基本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给出了智慧医院的具体应用方案.从中可以看出,目前对智慧医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架构方面,基本沿用传统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级架构,其中虽然对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内容进行了探讨,但都是泛泛介绍,并没有针对某一项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云计算是一项新技术,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和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5-6].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通过云计算,极大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此,本文主要就云计算这一关键技术在智慧医院的应用展开讨论和分析.

2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从医院角度,二是从社会化角度.具体如图1所示.

从单个医院角度而言,服务内容包括信息管理服务和决策分析服务两个方面.信息管理服务包括门诊管理服务、住院管理服务、医技管理服务、药品管理服务、物资管理服务等.决策分析服务包括疾病分析服务(各类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和地域分布),就诊分析服务(各时间段内的门诊和住院人次等),药品分析服务(每类药品的临床用量及利润)以及科室分析服务(各科室产生的诊疗费用)等.

从社会化角度而言,包括健康信息管理服务、远程诊断服务、远程监护服务、医保“一卡通”服务等,属于高层次的应用信息服务.其中健康信息管理服务是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关键内容,是其所有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信息管理平台,需将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医技报告以及相关视频等各种诊疗信息进行整合.有了该平台,个人健康信息便能做到如档案一样可供随时查找和调阅,极大方便了患者今后的复诊、转诊以及自我保健,同时也为相关医疗机构的远程诊断和监护提供了材料和经验支持.

3 云计算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智慧医院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并且大多包含时间、地点等多种属性信息,所以存储结构较为复杂,故称医疗大数据.要实现智慧医院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必然要涉及到医疗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与分析[7],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涉及云计算技术,以便为智慧医院提供各种基于海量数据的信息服务.下面就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其与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关系.

3.1 虚拟化

在云计算中,用户所请求的应用服务均来自虚拟的“云”,而不是有形实体,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某处运行,用户无需了解具体细节,便可在任意位置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用户仅需一台电脑或者手机等终端,便可在任何位置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服务,这样更多的人便能够低成本地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信息服务.

3.2 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能将现有信息孤岛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大数据”集中处理,以提供更强大的应用支撑能力.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能够将原来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下相互独立的多个应用平台及信息孤岛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医疗信息服务.

3.3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云计算模式下,所有的应用信息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并通过在云端使用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8].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智慧医院中,重要的医疗信息数据全部存储在云中,集中存放,降低了数据存放在医院服务器上丢失或者泄露的风险.

4 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

相比于其他领域的信息服务,数据安全是智慧医院信息服务实现过程中面临的极其重要的问题.某些数据如医院运营数据、核心医疗技术等属内部资料,不便公开,所以建立公用云和私有云结合模式.总体思路是各医院将涉密的数据(内部的日常事务、工资福利、收支运营、核心技术等不可公开信息)放在私有云上,仅供医院内部职工使用,而将可公开的信息和服务放在公用云上,为其他医疗机构共享,并对社会开放.对于患者、医保中心、药品生产商而言,公用云是使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窗口.患者可在公用云上查询个人诊疗信息,以及医院和医生的相关信息,为复诊和转诊带来便利;医保机构可在公用云上查询患者诊疗清单并核实相应费用,以便开展正常的医保报销等服务;药品生产商可通过公用云随时查询药品库存和支出等数据,以便及时补充库存,为医院和药房调配药品提供方便.

5 云计算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

5.1 节约信息化建设成本

云计算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使用多租户模式整合云服务提供商的计算、网络和存储资源,服务于多个用户[3].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应用服务在云端自动生成,各医院采用租用或者订购的方式来使用,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硬件设备成本以及将来的许多维护费用.

5.2 改变医疗信息服务模式

云计算技术深刻改变了目前的医疗信息服务模式,下面分别从个人和家庭、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大型三甲医院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人和家庭

通过手机、穿戴式传感器等无线终端,及时采集家庭成员的相关生理指标信息,并反馈至医疗机构的数据中心.一旦有异常,相关医疗机构立即进行提醒和警示,以便病患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并且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用药提醒,督促病患按时按量服药.通过此种方法可对一些慢性病人长期进行监控.与此同时,用户还能向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在线健康咨询,并在网络宽带允许的条件下,通过视频接受远程医疗服务.

(2)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

通过由无线传感设备感知到的反馈数据,社区卫生服务站便可及时获取所辖社区内居民的详细健康信息,对需实施监控的病患特别关注,一有异常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对突发和严重病患者及时提供上门救助服务.对于常见病,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能处理尽量处理,无法处理才将病患转至高一级医院,有效缓解了大型三甲医院的就诊压力.

(3)大型三甲医院

当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基层医院将无法处理的病患转至大型三甲医院时,由于病人在基层医院的相关诊疗信息均在云端保存,需要时便可通过系统直接查询和调阅,避免了重复检查和化验,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开销,提高了三甲医院的工作效率.这样该区域内的所有医疗机构便能通过云端进行互联,单个医院的信息服务实现了集成,集成的医疗信息服务可在该区域内共享[9],最终实现了协同服务.

6 结束语

智慧医院平台开辟了在医疗行业应用云计算的新模式.本文分析了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从云计算的基本特征角度讨论了云计算与智慧医院的关系,并对云计算在智慧医院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方式及其对智慧医院信息服务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智慧医院社会化信息服务是其建设的最高目标,必将推进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相关产业的发展[10].相信在中国新医改背景下,我国的医疗信息服务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胡新丽.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医疗体系架构模型构建——以武汉智慧医疗为例[J].电子政务,2013(12):24-31.

(2)陆晋军,丁富强,郑荣.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应用[J].中兴通讯技术,2014,20(4):16-20.

(3)赵彦杰,唐颖淳,孙金成.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2014(4):23-26.

(4)Lei Yu, Yang Lu, Xiao-Juan Zhu. Smart Hospital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J]. Journal of Networks,2012,7(10):1654-1661.

(5)陈康,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2009,20(5):1337-1348.

(6)Michael A, Armando F, Rean G, et al.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http://eecs.berkeley. edu/Pubs/TechRpts/2009/EECS-2009-28.html, February 10,2009.

(7)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3,43(4):515-528.

(8)赵星,廖桂平,史晓慧,等.物联网与云计算环境下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J].农机化研究,2012(4):142-147.

第8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关键词】固定终端 智慧出行 智慧医疗 互联网思想 物联网技术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如果说把1995年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那么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连接一切,无论是线上的快捷便捷还是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包容万物的实体,未来的它也更加具有普惠性。在如此优越的e时代,我们满足了吗?没有!人类对服务的要求只有更高、更完善,因此,代表互联网的进一步层次的物联网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自“感知中国”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促成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用互联网的思想和物联网的技术来发掘未来金融蓝田,大数据、云计算都将受益于此。

同时,银行作为传统金融大户,在资本、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成本和灵活性方面处于劣势。传统银行从审批到发放贷款平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新兴互联网实体从接受贷款申请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另外,传统银行与客户在信息对称性上也远没有后者来的匹配。这些都是传统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先天缺陷”。

互联网时代物理网点仍是银行进行服务提供的重要渠道,而部署ATM机既是由于便捷性,也可以节约银行资源。目前我国每年新增ATM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我国ATM机有90.63万台,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6431张。那未来的ATM机是什么样的?招商银行去年首推ATM“刷脸”取款,提升用户体验度。美国大通银行旗下400家网点安装了1000台“银行信息亭”,除了为客户提供多面额取现服务,客户据报道,客户可自选10元、50元、100元三种券别,还将承载更多的服务,例如缴水电费、电话费、订票等服务。另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移动互联和ATM的结合,手机无卡取款ATM机不仅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还能够有效避免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业的不断创新,金融自助设备也将呈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二)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自助服务系统创新改造的研究成果较少,仅有梁东和张军(2000)、许华(2011)、梁丽雯(2016)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梁东,张军(2000)分析了今后银行自助设备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分为能够覆盖网点业务人员从事的绝大多数业务种类方面、应用科技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互动,智能服务方面以及能够将银行的服务通过新一代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的桥梁延伸到用户身边,用户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三个方面。

许华(2011)明晰了ATM定位问题,主要包括存款、取款、代收代缴中间业务这三大项工作,功能太过单一、利用率太低的缺陷也制约了目前我国ATM机发展裹足不前。另一方面,ATM管理成本高,盈利能力低。数据显示,国外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成本是ATM服务成本的4倍,而我国网点成本只是ATM成本的2倍。根据ATM的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银行ATM的创新思路也有迹可循,主要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宽银行盈利渠道。

而梁丽雯(2016)对海外ATM创新进行了分析,美国几家大型银行已经开始支持使用智能手机在ATM机上提取现金,无卡ATM机将会给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在西班牙,ATM机除了提供完整的银行服务外,还销售旅游和足球赛的票券;在英国,除了通过ATM销售零售券,也在机场和敦地铁站的ATM销售合作厂商的广告。

由此可见,对于银行ATM终端业务创新升级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补充了ATM自助终端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对ATM自助终端进行创新升级,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三)论文思路与框架

本文依托于银行ATM机以及与其联结的银行活期储蓄,打造一个添加各种生活服务的银行“固定终端”的物联网业态。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和整合传统金融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先行一步,利用这一“固定终端”进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将“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银行“固定终端”,真正实现银行物联网功能改进。

以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实现在ATM机上购取票目的的“智慧出行”;第二部分是创造能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个人健康预警的“智慧医疗”;第三部分是总结和建议。

二、银行“固定终端”与智慧出行

(一)项目背景

中国历来是一个迁徙大国,而庞大的流动人群也催生了交通服务的巨大商机。仅就2016年的春运数据来看,铁道部日均发送旅客人数超过800万,春运40天,超过29亿人次将完成一次大迁徙。交通运输服务的下游产业之一,连接乘客和运输机构的票务行业也在近几年中蓬勃发展。购票渠道除了有售票大厅、代售点,近几年互联网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和手机客户端购票、自助设备售票以及电话购票等形式。其中,互联网购票已超过六成,而移动客户端增长最为显著,手机端售出的票占比从2015年的14.2%提高到2016年的31%。

线上购票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购票的主流渠道,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其一,网络购票其实是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漠视。春运中,最大的客流是“民工流”,即使说有一半的民工是会使用网上购票或者通过身边的朋友帮忙从网上购票,但是还是有另外一半的这类群体被排除在春运大军的第一道门槛上;其二,网上购票显然打破了公共品分配的原则;其三,由于抢票所造成了网络拥堵对于运输部门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银行“固定终端”的第一个方面是扩展ATM终端的功能,真正实现“订票”和“取票”在一个终端上实现。

(二)智慧出行

在ATM机上添加购取票功能,在这一小小的机器上,客户不仅能用自己的借记卡来购票,还能凭借个人身份凭证将已购车票当场取票。简而言之,“超级ATM机”实际上即使一台购票机和银行普通ATM机的结合。以购换票为例,由于自主购票机的推广,购票不是大问题,但是换退票目前还只能在人工窗口上进行。尽管购退票窗口开放了近十个,但是还是每个窗口上还是有很长的队伍,目前人工窗口也是使用银行卡支付新票票款。网上购票且未换取纸质车票的部分服务,也可以将其搬到这个银行“固定终端”上,从而缓解购退票窗口的人流压力,提高服务质量。

“智慧出行”的技术难度相对来说不高,目前就有国外银行涉足此领域的先例。美国大通银行安装了1000台“银行信息亭”,该设备承载的业务就有缴水电费、电话费、取款、订票等。实现这个功能的攻关点在于需要银行与铁道部实现信息共享与联网功能。使用客户的借记卡进行车票付款不是难题,主要在于将铁道部车辆信息及车票情况连接到这一小小的机器上,能够在机器上看到车辆出行情况和车票余额。既要保护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防止由于设备抗压力等因素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要进一步简化机器的操作难度,能够保证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该设备。而这个功能价值潜力也正于此处:银行通过对客户在机器上的操作痕迹对其出行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提高客户体验度。在中国有43%的客户因为良好的金融服务而选择一家银行,同样有36%的客户因为体验性较差而选择放弃,所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来实现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双重提升。

三、银行“固定终端”与智慧医疗

(一)项目背景

2011年11月,杭州市正式出台了杭州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关于智慧医疗的总体规划是:建设智慧医疗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全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从2013年1月28日开始,杭州市卫生局已经在杭州红会医院、杭州市一医院等8家市属医院中推广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本地市民可以在根据市民卡简化就医过程中的付费程序。以信息技术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是建设“智慧医疗”乃至“智慧城市”的主要举措之一。实践也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但是其缺陷也不言而喻:患者需要亲自到医院自助设备或者人工窗口上进行预约挂号,增加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那是否有一种技术是可以实现“远程挂号,预约就诊”的?――这就是本文推行的银行“固定终端”的第二个功能。

(二)智慧医疗

借助于遍布城乡的自助网点,银行通过升级ATM机的功能,从医疗的不同角度切入,从预约挂号到诊间支付,从医疗信息共享到诊后管理,实现医保网、医院内网、银行网的“三W互通”以及金融服务支付功能。预约挂号方面,目前主要的预约诊疗平台预约渠道包括12580、114、浙江在线等多个服务商,从7月通过这些平台预约挂号总量有85.15万人次,预约成功量55.67万人次,预约成功量达65.37%,市一、市二、邵逸夫这三家医院7月份预约成功率为49.85%,成功量最低的是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仅有33.08%。预约挂号叫好不叫座,既有技术难度方面的原因,也面临着特殊号放量少的情况。而银行“固定终端”实现的功能是患者可凭借个人银行卡在机器上完成预约挂号,还可以了解各家医院医生出诊情况和相关时间段内的就医人数,择优选择就医医院和就医时间段。患者也不需要再在人工排队窗口缴付现金,通过在刷卡设备或者银行手机银行即可完成缴费。

商业银行也能帮助建设智慧医疗信息平台,通过将相关信息储存到个人银行卡上,在通过固定设备进行多次使用。举例来说,一位患者在A医院做了B超、CT等检查,但是到了B医院还会被要求再做一次检查――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对有些病人来说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笔负担。新思路是将检查结果“上传”到个人银行卡或者和银行卡绑定的医保卡上,在下次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在“固定终端”上的进行打印多次使用。从长期来看,运用云技术和大数据,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在机器上的操作以及与医保卡上的就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每位客户的电子病历并对其进行健康档案管理,比如依据客户的就医频率即时短信提醒客户进行健康检查或体检,并与医院进行合作,为不同阶层的客户提供经济适用的医疗健康服务。

如上所述,倘若这种新兴的银行“智慧医疗”项目能够建设成功,对于我市智慧医疗规划建设目标也是一大助力,但是几点需要加强,主要在于:社区医院与大型医院的合作还是一个问题,医疗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下,商业银行就保护市民、患者诊疗信息的保密性,在客户隐私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医疗大数据,这需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

四、结语

银行“固定终端”ATM机的物联网功能改进是使用互联网思想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法人资源的技术合作,以银行卡为中介,将日常生活服务提供搬到一个固定设备上,线上下单线下即时成交,补足互联网的时间差和空间差的缺陷。银行创新也需要科技助力。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搜集到的数据是数量多、碎点化的,而银行面对大数据的云计算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最终实现这个目标,这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整的“固定终端”管理和处理平台,在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有一套系统流程。

参考文献

[1]梁东,张军.银行自助服务设备发展趋势[J].金融电子化,2000,5.

第9篇:智慧医疗创新点范文

此时也终于明白了中学作文操练时老师教导我们要引用名人名言的含辛茹苦,某种程度上,一句话有多少分量关键看谁说,名人说的就是名言,换成笔者说,或许只能算个屁,说不定还是个好笑的屁。

比如,徐卡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你大可以说“不要以为把JJ埋到了土里,就以为了整个地球”这话的态度来取笑我。

废话过多,言归正传,我想说的其实是IBM“智慧的地球”。

“智慧的地球”不开玩笑

2008年年底,IBM CEO彭明盛提出这一著名的概念,2009年初就可见关于此概念铺天盖地的宣传,面对着这一星球级的概念,只能感叹IBM的强悍。正如某网友说的:“那是比开国际玩笑还要大的‘牛皮’啊,这可是‘地球级玩笑’。这个概念一提出来,起码可以管到上百年,以后其他公司再也无法超越了,因为,只有等到奥巴马同志的‘人类登陆火星’计划实现,在火星上建立人类据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用‘智慧的星球’来超越地球上的IBM了。”

但是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家公司说的,而是蓝色巨人――IBM,这再次验证了所谓的名人名言效应,所以我们笑不出来。

不过,不管我们笑不笑的出来,对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还是有必要先通过彭明盛的阐释来了解一下“智慧的地球”是如何运转的。

彭明盛的意思是,“智慧的地球”背后是三个化――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物联化就是物联网的概念,即无论是通过传感器还是其他方法,只要是科学能够到达的地方,想感测的物体都能被感测到,这是一搜集数据、感测数据的过程;互联化就是把这些数据运送到后台,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智能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处理把获得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帮助做出决策。简单地说,“智慧的地球”就是一个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洞察力的过程。

这是过于复杂的问题,不思考还行,左脑水、右脑泥,各是各,一思考一搅拌就容易成水泥。再说,这更多是IBM自己内部要处理的事情。对于我们,不,是其目标“消费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到底能从IBM那里收获到什么。这也符合IBM一直以来“只要给我一笔钱,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都给你搞定,你不用管太多,只要等着‘拿货’”的做派。

当然,虽说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地球的主人,但如果只说我们最终能从IBM那里得到一个智慧的地球,这未免会让人产生坠入云里雾里的感觉,所以这就涉及“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的降下或者说落地问题。

因为不只是概念,

所以IBM不是一头猪

这年头,提概念(或说理念)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十个人中有五个人都会提,地产广告公司更不用说,几乎人人都是概念大王。不能否认,IBM也是概念大王,1995年,在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为何物时,IBM就预先提出“e-business”的概念;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IT走下神坛,IBM又适时地推出了“e-business on demand(电子商务随需应变)”;2006年,在整个中国开始将“创新”提升至国家战略的时候,IBM又紧随其后说起了“创新”。这次的“智慧地球”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要是只会提概念,即使提的再高如果不能降下,那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头猪。还好“智慧的地球”后面的IBM在这一点上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智慧。它采用的是分解法:把地球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充分感知的个体。智慧的地球落在中国就叫“智慧的中国”,落在城市就叫“智慧的城市”,在行业内则有“智慧的电力”、“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实物”、“智慧的基础设施”等等,一个细胞都可以无极限的细分,更不用说偌大的一个地球,所以,只要有必要,只要IBM愿意,它就可以一直这么细分下去,甚至是“智慧的解手”、“智慧的爱情”、“智慧的死亡”……事实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是让人了解了“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还让IBM完成了一次从无目标市场到一个又一个目标市场的圈地运动,这一圈地运动比当年英国的圈地运动更厉害,因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行业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了。试想,如果IBM只笼统地抛出“智慧的地球”,谁来埋单?最可能的就只有联合国了。

广告是基本,传教最厉害

落地之后就是传播的问题,这好办,每一项智慧配合一条广告片再加上几条总形象片,不用太多的创意,只要把该说的说清楚就行,然后电视、平面、户外、网络,轰炸式投放,想不看到都不行。但是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把构建“智慧的城市”比作一场由城市能源、交通、食品、公共卫生、安全、医疗、节能减排等各领域合作演奏的交响乐,如何奏出智慧、敏捷、和谐的旋律,作为市长将是指挥。所以,正如IBM所说的:“智慧的领导力是推动‘智慧的地球’的关键,构建‘智慧的城市’关键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企业好说,但这些领导们不是靠几个传统广告就能忽悠的。

这时“巡回传教法”派上了用场,事实上,这也是IBM最深谙的方法,2002年开始,IBM便开始了一系列的论坛活动。至于“智慧的地球”,2009年,仅在中国,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这些传教活动其实就是一场又一场的互动传播。

你是风儿,IBM就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