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学概述范文

心理学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学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学概述

第1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他们知识结构相对系统,专业程度更高,接受能力更强,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但积极性较难调动,配合意识较差。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积极的、快乐的情绪状态;二是既不快乐,也不沮丧的中性的情绪状态;三是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经常人们经常变现出来的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研究表明:强烈的求知欲、清晰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和进取心等积极的心理因素是学生赖以生存,不断突破自己的驱动力。

2提升教师的积极情感

积极心理学能够发挥积极的心理能量,人们运用其自身外显的或潜在的积极力量来调整心理状态,并改变其悲观的人生态度。外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不断从教学中获得满足感与自信。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教师应正视各种压力,以此转化为动力,享受外语教学的乐趣。积极心理学理念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控自己,由“消极”变为“积极”;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全面展现自己的爱心、责任心、耐心和宽容心。

3构建积极和谐的研究生外语课堂

课堂环境是教学的环节之一,是学生学习和知识传授的主要途径;同时,它也是一个组织系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影响着系统功能的发挥。外语课堂,不仅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同时又是师生之间多形式的交互过程。

研究生的学习时间和形式更加灵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被淡化或者忽视。怎样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外语课堂,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课堂这个空间,促进学生身心积极的发展、能力的快速提高,是研究生外语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改变传统的外语教育关注理念。以往的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的缺点,过分强调弥补弱势,会造成忽视学生个性特点,抑制学生天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外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学生固有的积极能力和积极潜能,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培养并形成积极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独特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最优发展。第二,重视师生的情感需求。师生的情感需求既包括信任感、归属感、安全感,又包括自尊心、爱心、自信心、灵活性、趣味性等。在课堂上,教师需改变传统课堂上的主宰者、决策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生换位思考,真诚的对待学生,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焦虑感,形成其安全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快乐,这是学校教育的职责,更利于课堂环境中学生积极力量的调动、激发。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的付出,体谅老师的辛苦,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收获满足感,以更好的发挥积极力量投入到教学中去。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增加积极的体验,多参加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增进了解和感情,以形成融洽的同学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充满自主性、安全感、归属感的积极、和谐的课堂会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

第三,重视师生的双向活动,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课堂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学科知识专长,丰富内容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尽可能赋予无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针对研究生的特点,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内容,介绍研究方法与思路,或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师生共同思考,参与性与趣味性共存,形成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4小结

第2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教改;新理念;教学方法

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机械讲解.课下学生模仿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必须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使教师变在不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讲解知识为学生的导学、助学和促学。其具体措施是:

一 积极前进.循环上升

新课改指导,不巩固不能前进。但不前进也可能巩固。在"前进"与"巩固"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前进"是目的,"巩固"是为了更妤地前进,"前进"是学习的基点,根据学生实际,只要前进就应巩固。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省出较多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主动,就能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往往机械理解"循序渐进"与"打好基础"的含义。为了"稳妥".加大保险系数,奉行"前不清,后不接"。"不煮央生饭","层层夯实"的"毕其功于一段"的教学观。在实际操怍中则把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上反复讲、重复练,使教学在同一处、同~水平上重复过多.停留时间较长,势必效益低下,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理解基本事实,会基本操,就可以前进。认识总是接"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进的。离效的教学,只能在积极前进的基础上用循环来完善和加深认识。熟练操作,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传统教学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先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操作步骤,再例子.最后是学生模仿解题。这是一种"理论+例子+练习"的模式,着眼点在知识本身,它与人的认识规律恰好相反。而新课改一般是从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着眼点是在通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所谓"淡化形式"主要是指:

1."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反复讲。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概念往经带有人为因素,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榴结合、相适应,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

2.淡化纯文字叙述。符号化本身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对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法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的表达与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一字不差。如果表达形式都不允许灵活.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岂非"缘术求鱼"

三 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到宏观的天体运动,小到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比的意义"讲完之后可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体重与血液之比大约为13:1,身高与脚长之比大约为7:l。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途呢?如果要知道自己血液的重量,只要称一称自身的体重.马上就可以算出来;如果你当了公安人员,凭借坏人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坏人的身高。再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x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人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阆后得到的利息。

四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预习,即在上课前将所有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练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他们怎样预习,如打"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听"是教学过程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多数学生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必需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教师多次强调的某些问题即为本节的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要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注意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问题,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思维要以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初中 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中学,学生难以理会和掌握较为复杂或困难的方法,这里主要以下面几种为主:

(1)归纳与演绎。归纳,即将多个有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或是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就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种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如在学习分式的性质时可以联想分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式与分数之间的变化关系使学生思维全面发展。

第3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中学数学新课改

1.信息技术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学生有时难以理解。而现在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影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这些方式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直观演示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2.信息技术能培养师生自主的探索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目的思想深入人心。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研究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讲椭圆的定义。打开几何画板,作一个圆心为A的圆,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在圆上取一点C,连接线段AC、BC,作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连接PB,引导学生发现|PA|+|PB|=|CA|,即圆的半径,且大于|AB|。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得到P的轨迹——椭圆。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这样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甚至有时遇到一些问题,其有些解法是教师在备课当中也没有想到的,如果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就会得到更多的启示,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3.信息技术能有效地让学生进行复习和自我评价。

利用一些辅导软件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比方说一些教学课件和试题库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的再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试题的练习,知道自己还有哪方面的知识掌握的不够好,从而进一步加深、巩固。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随着网络的普遍使用,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拥有信息最丰富、交流信息最为快捷的媒体。这样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上网的机会,让他们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比方说利用E-mail或BBS与更多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这将更有利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性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1.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例如在讲解几何内容时就通过课件《奇妙的坐标系》向学生展示了坐标系的诞生、完善及应用历程,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2.更有利于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动脑动手的活动中,便于系统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例如,在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开始以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的故事引入。韦伯与百万富翁杰米订了一份合同,他将在一个月中每天给杰米10万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给他一分钱,第二天给他二分钱,以后每天给他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得出了计算杰米所赚到钱的计算具体公式:1+2+22+…+2n,经过计算发现韦伯总共给杰米300万元,而杰米却要给韦伯约10737418.23元。同学们在惊奇和兴奋的同时,知道了在对待数学问题时,直觉是不可靠的,只有进行科学的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更有利于实现互感,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与其他科目相比较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教学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些教学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可处理其他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新课程改中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感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所带来的种种益处的同时,不能不注意它的负面影响。

1.影响师生情感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教师要求操作各种机器设备,且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机器呈现,客观上减少了师生间的直接交流,再加上光线等原因,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因此,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更要注重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尽量创造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要设法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树立信心。

2.警惕认知交流中的“多媒体霸权”。

由于缺少合适的网络课件和工具平台,缺乏专家和相关的理论指导,易导致教师的精神被多媒体所操纵,学生的思维被多媒体所束缚,师生共同成为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探索,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要让媒体成为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成为灌输的内容。

3.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第4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职中 数学 多媒体 教学

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抽象性。然而,职高学生较普高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已经产生了害怕的心理,随之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如何将数学由抽象变形象、由静态变动态,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由厌学变乐学,成了每位职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面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中数学课程一方面要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起到“工具课”的作用;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体现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在当今技术设备中的应用和管理上的作用。所以,职中数学的培养目标不可能在理论上做过高的要求,但需要了解并且会运用知识的基本原理。

职业中学学生毕业后,一是继续深造、读高职学院,二是就业。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学习资源能够全球共享,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让想考高职学院的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让毕业后就业的职中学生有一个能够继续学习的机会,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可以终身学习。所以中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职中数学重视学生对于公式、定理、性质的应用,但绝不是完全放弃理论,而是要让必需的理论知识以通俗、直观、浅显的形态出现,体现出一种既适当的放弃严谨性又保持了科学性,既降低了理论性又不完全放弃理论的课程理念,这使得职中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或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大多是黑板加粉笔,对课本中的内容边讲解边板书而完成。但这种简陋的教学方式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来书写板书,减少了课堂的信息量,减少了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时间,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表现力差。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就能迅速地从多角度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也不是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图形、图像、幻灯、投影、录像等画面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原动力。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的。而多媒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它可以使图片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事物直观化,把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促进学生学习潜能的转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习渠道,促进主动学习

网络教学的应用,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导航者。由于网上资源丰富,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源,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仅来源于教师教材的局限,使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将信息进行筛选、消化、吸收,使学生有了更为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

三、多媒体教学在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发现新知

职业中学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数学成绩更差,而且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学生还有厌学情绪。但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声音和图像的共同作用下,很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分辨问题实质,理解数学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这样就可以改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观察的效率

职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虽然他们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他们还是很难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能够借助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模拟数学图形,从而将知识点具体地展现出来。

函数是职中数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讲到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制图功能来进行函数演示。在课前将几何图形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三角函数的极值性、周期性等性质。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建构

第5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探讨沈阳药科大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

【关键词】 教学改革重点;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手段; 创新实践活动

沈阳药科大学于1996年设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药学专业班(简称基地班)。几年来在基地班数学教学中我们结合药学专业特色,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我校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基地班的学生组成的参赛队获得了全国赛区一等奖,辽宁赛区一等奖; 2004、2005年我校又有15名基地班的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分别获得了全国赛区一、二等奖,辽宁赛区一等奖,在竞赛过程中基地班学生体现出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相关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总结几年来的基地班数学教学的经验, 笔者体会到抓好药学理科基地数学教学,就是要紧密围绕教育部关于理科基地要“培养学科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有志于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要求,不断推进数学教学改革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创新教学思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1.1 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能力对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数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是人们从量的侧面研究现实世界所得到的客观规律,是研究各种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语言和工具。数学能力对创新思维有决定性作用,因而数学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研究和处理各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如从大量的现象和众多的事物中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提取共性和本质的抽象思维方法;从已知的知识进行演绎推理获得科学发现的逻辑思维方法等等,所有这些数学能力的培养是拓展其他专业科研能力的基础。

1.2 创新思维培养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

数学本身中包含着许多思想方法,比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从有限到无限的思想、归纳法、类比法、试探法等等,其本质都是创造性思维方法,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上,用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所积累起来的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体会去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主要包括:

① 启发学生运用归纳和类比思维

归纳是人类在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实验、分析等)对许多个别事物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发现其规律,总结出原理,它是从众多的事物和现象中找出共性和本质的抽象化思维方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多个)对象内部属性、关系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思维方式,它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创造的天地,因而成为科学研究中非常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指出:“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归纳和类比。”在大学数学中,许多重要的结论或结果都是运用了归纳和类比思维而得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两个一元函数乘积的高阶导数公式,由平面几何类比而发展了空间解析几何等,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归纳、类比去编织一条发现新知识的路子。

② 倡导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

发散思维方式处理信息的途径灵活多变,对于某一个问题,往往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它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去引导学生发散式地思考问题,并提倡学生用这种方法去解决一些课后习题,这样不仅能养成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习惯,而且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③ 鼓励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即是“反过来想一想”。许多数学问题一般用合乎习惯的顺推都比较难解决,当使用逆向思维时,问题就迎刃而解。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开创新的科学研究方向,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④ 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根据某些已知的事实和知识对未知的量或关系进行一种似真的直觉推测,它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数学猜想就是直觉思维的具体表现如著名的四色猜想、歌德巴赫猜想等,而一些好的直觉推断常常是某些理论、定理或定律的萌芽。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广义积分收敛性判别之前,应让学生对收敛性有一个直觉判断,假如判断的结果是收敛,就要选择一个广义积分收敛的函数来进行比较,否则就要选择一个广义积分发散的函数来进行比较,最后得到正确答案。通过经常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直觉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   2 创新教学载体,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利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效率低,信息量小,学生普遍感到数学课教学枯燥。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我们组织开发了符合我校教学要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在2000年首先用于基地班的教学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同学们普遍感到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学形象生动,要点易于理解。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思考和与教师交流的时间。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数学问题展开讨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得到了培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动性。经过对上述数学教学课件进一步的修改及完善,目前我们已对全校各专业学生的数学教学施行多媒体教学。

3 创新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同时还必须给学生亲自参加创新实践的机会,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我们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鼓励基地班的学生选修《数学建模》课程,教师给他们找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用数学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分析归纳与探索、选择适当方法和计算工具,并且检验结果、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案,最终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并以论文形式提交。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创新能力获得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是我们从中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代表。

2005年11月我校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基地评估专家组的评估检查,并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理科基地班”在教学改革中的辐射作用,将我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推向更高的水平,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基础药学与创新药物研究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1、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

2、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大雁头饰,并且请班里的九个小朋友戴着头饰表演大雁飞来飞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这道活动的“例题”,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铺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群小兔在野外采蘑菇的画面,问一共有几只兔子。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其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地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左边的9只兔子加上右边的8只兔子,一共有17只兔子;另一种是10只白兔加上7只灰兔;学生还发现:看见眼睛的10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7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着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2、变更例题和练习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但这些毕竟是静止的东西,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还有很大的欠缺。低年级儿童往往对活动的事物更感兴趣,如能把这些静止的资源活动化,进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会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双眼。

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小朋友”,让这十个“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现。看到抽象的数字长上了手脚,成了会哭会笑的小精灵,学生的热情异常高涨。

三、有效利用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动脑

1、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自己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上,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往往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下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分类”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启发学生:“来到商店,你们发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毛巾是生活用品,不应放在卖文具的地方。”另一个学生马上发现:“皮鞋也应放在卖鞋的地方,放在这里不方便卖也不方便买。”还有的学生说:“墨水瓶太小,放的位置太高不好拿,应该与地球仪的位置对换。”……通过创设这样的空间,学生不仅懂得了分类的实用性、多样性,还体验到了探索者发现奥秘的乐趣。

四、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第7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一、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是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并未局限于比例基本性质这一条思路。因为教师放开了学生手脚,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能独立自主地思考,思维的火花点燃了,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创造精神倍增,创造能力随之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应验了这句名言。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思考在前,尝试在前。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识到困难,才有利于他们独立思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以激发他们进行独立的、主动的思考,调动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方可摆正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关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展示。

二、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机

每节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或多或少蕴涵着旧的知识。也就是说,每出现一个新知识,它都与旧知识有其“连接点”。若能抓住这个“连接点”,精心组织安排,就可使学生思维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比如,“圆面积”这一节,就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而来的。上课开始,先宜复习长方形、三角形等有关知识及计算。

例如:说一说长方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当学生回答到圆形时有了困难,怎么办?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追问:请学生们回忆一下,三角形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呢?(原来都是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等已学知识而得以解决的。)那么,我们能否如法炮制,把圆也转化成已学图形呢?(在新旧知识连接点处设问,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积极性激活了,进而让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索。通过自学教材、讨论,集思广益,终于明白了: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已学图形),并且把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即c/2=2πr/2=πr,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找到了内在联系),由此推得圆面积计算方法是:s=πr2(新知识)。这样,引导学生抓住了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个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曲转化为直”,用旧知识化解了新知识,充实、扩大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质疑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大家知道对于苹果落地这个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来没有人问过它为什么向下掉。但是,唯独牛顿看着这个现象提出了疑问。正是这个问题激起牛顿的思考、观察、研究,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学生敢于多提问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表现。作为老师要善于,敢于引导他们提出不同问题,并要谨慎处理他们的每一个问题,千万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为重要的并不是问题本身是否具有值得赞赏的质量,而是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好奇心。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要给予鼓励。只有这样,一个创新的氛围才能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利用实验、电教等直观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展有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过程,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正是实现这一过渡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第8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新课改;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142-01

一、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诸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养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问题。它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直接关系。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始业课和序言课的设计,知识面宽一点、浅一点,抓住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从而产生吸引力,激发众多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第三,教法要多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局面。固定一种形式容易使学生听课注意力不能持久,产生单调、厌倦的感觉。围绕中心,读读议议,自学讨论不失为一好方法。数学的思维方法比较抽象,中学生解题时模仿老师的多,因而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技巧,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去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让他们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第四,标新立异,留下悬念。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它往往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新鲜感。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模仿教师的多,摆脱不了常规,解题有时就会遇到困难,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索。同时要注意留下悬念。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靠问题来激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断设问,不断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教学中留下悬念,会引起思索,产生刺激,调动学习情绪。

二、指导学生学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都凝聚着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数学思想方法。它将长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接着进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让学生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和理解公式特征,最后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叙述。通过富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原认知,使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在交流中发现、归纳完全平方公式,遵循知识的产生过程,从特殊一般特殊,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各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换元思想,化归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发现能力、求简意识、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加强双基教学中,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提高思维品质。如数形结合思想,能激发思维的灵活性,使问题变得简明易解;如探索转化方法,渗透转化规律,不仅能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等。因此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教会初中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教数学化”、“学数学化”。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通过猜数游戏、找日历上数字的规律等活动创设函数与方程的问题情境;从剪刀剪开布片的实际操作创设两直线相交所成角的问题情境;通过讲买布的故事和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生平的故事创设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

(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结论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现成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一些枯燥的数学符号,而对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却很少过问。数学课程改革既要求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

第9篇:心理学概述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进步、发展的推动力。新课改的实施,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作为教育的一门学科,它本身具有逻辑性,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充分利用课堂、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旦教学中因循守旧,遵从文本,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就会使数学教学内容单一化,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对数学无法产生兴趣,进而降低了数学学习效率。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发挥创造性思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且逻辑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的衔接性和联系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湘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四边形》,在进行该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如何判定四边形的知识原理等,还应该从生活中选取一些四边图形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四边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判断四边形的种类。学生只有掌握四边形的相关理论,才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二、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放下思想的包袱,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对于课堂问题能够主动地进行质疑,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体察学生的心理、观察学生的生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进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于问题能够更充分地进行探究,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湘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第四章《频数与频率,数据的分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一个特定调研内容,让学生提前在课外抽样调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统计的频数和数据进行总结,并计算出频率,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参与调查统计,感知数据,并且掌握与数据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创设质疑和探索的课堂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质疑和探索,学生对问题产生了质疑,才能更好地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质疑和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自主解决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如,湘教版教材中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教师在讲授“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若有A、B、C、D四个点中的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可以画多少个圆?若四个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又能画多少个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猜测、质疑,然后寻找答案、总结规律,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拓展了思维能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各种思维训练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