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

第1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一、中国政治学30年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杨海蛟研究员认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恢复和重建阶段(1978—1985年);第二,飞速发展阶段(1986—1989年);第三,全面深刻反思阶段(1989—1991年);第四,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政治学的30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和发展了政治学理论体系;二是开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全面研究,明确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探索了中国民主模式,比较了民主形式,对精英民主论、协商民主论、草根民主论、混合民主论等理论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三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形成了多元化的政治学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四是中国政治学界在理论创新、思想启蒙、政策设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作出了具体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徐勇教授和邓大才教授对实证方法进入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总结。他们认为,要将实证方法的研究推进到更高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从权力政治向日常生活政治延伸;从文本政治向田野政治延伸;从空间政治向时间政治延伸;从质性研究向量化研究延伸;研究工具和方法向其他学科延伸。

杨海蛟研究员认为,30年来中国政治学的基本经验有:首先,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其次,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再次,始终坚持在汲取人类政治学的优秀成果的同时,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立足于中国政治现实。他认为,目前我国政治学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仍然不够雄厚;第二,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缺乏共鸣,重大基本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第三,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仍有待系统化。

本次年会也指出了中国政治学努力的方向:一是继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二是继续拓展研究领域;三是在创新思想、理论、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使其能更多地为各级决策者所重视和采纳;四是要努力构建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既要争得在国际政治学界的话语权,也要在和国内其他学科的并行发展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五是继续推进政治学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与人文化。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桂琳教授提出两个继续保持:一是继续保持政治学学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与人民的火热情怀;二是继续保持政治学界一贯的团结、和谐、学术包容之风。

二、中国政治30年的发展

第2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一、《政治学概论》的学习困难

(一)学生受应试思维影响,学习中缺乏学科意识学生往往把《政治学概论》看作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延续,在学习思维上也沿用了以往的应试思维。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习惯在学习中追求一字不差的唯一标准答案,对教材介绍的同一名词的不同定义,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往往缺乏独立思考,无所适从。甚至要求教师提供练习册,通过题海战术来应对考试复习。这种应试思维严重影响了学生以学科意识来整体把握《政治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奠定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认知框架,造成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存在困难。

《政治学概论》往往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同时,使用的教材大多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学习理解抽象概念和理论会有一些困难和挑战。往往是名词听起来熟悉,但却不能准确表述与理解,如“政治、国家、权力”等。对政治学中的基础理论,特别是某一理论的不同观点,如“民主理论、国家理论”等往往是似是而非,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用其概念与理论分析现实政治问题。[1]

(三)学生课外阅读政治学经典着作存在困难 阅读经典着作是人文社会学科入门非常重要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倡学生不要囿于教材,要阅读经典着作。但政治学经典着作多数来源于西方学者,无论是内容体系还是理论分析逻辑,抑或行文表述都令学生觉得艰涩难懂,难以坚持。例如《政府论》、《学术与政治》,还有马列经典原着等都不是大一新生能够轻松读懂的着作,单纯强调学生阅读经典着作,不仅无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反而加深了学生认为政治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课程的刻板印象。[1]

(四)学生自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现象存在困难

《政治学概论》教材由于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并囿于篇幅,往往限于简单介绍理论的主要观点或是简单得出结论。表现为作者在论证观点时仅仅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思辨与价值判断等传统的规范手段,缺乏以令人信服的事例、数据等事实资料作为观点的支撑,懈于进行田野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未能及时反映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虽然教师常常运用“讨论法”、“案例法”等去弥补教材的不足,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以信服结论,更难以自主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

二、《政治学概论》的教学建议

上述学生在学习政治学中存在的困难,既涉及到中国政治学研究发展的问题,也涉及到政治学的教材建设的问题,但笔者主要就教学中的应对学习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课程讲授中应凸显学科意识与学科研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一)教学体系安排应凸显学科体系的完整、独立,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意识

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丰富,《政治学概论》课程到底应该涵盖哪些基础性政治学知识呢?为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政治学概论》的基本框架及其独立的学科地位,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分类,进而明确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2]而且这不仅仅是在导论课给学生做一次性的介绍,教师应在每一章节的课程讲授中起到“串珠成宝”的作用。以政治内容可分为实体、观念、活动三个方面为线,根据所选教材的分析框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系统把握政治学概论的课程内容,而不是通过“背多分”的应试方式来获得概念或理论观点。

(二) 理论教学过程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介绍与分析

关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导论中的一节内容,但这远远不能让学生掌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更不足以让学生自主运用这些学科方法去学习、研究。学者们的理论成果是通过一定的学科研究方法得出来的,教师进行理论分析也运用了一定的学科研究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疏于介绍与分析方法的使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接受知识性内容为重,以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为轻。就如大厨端出美味佳肴,食客能品尝到食材,却不懂炮制方法一样。师生之间的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亦要授之以渔,因此强调理论教学过程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介绍与分析。如:在讲授历史上“非政治观”的内容时,需要对每一思想家的历史背景、经济地位、阶级地位以及历史地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不同政治观的合理性、局限性进行辩证分析,作到有理有据、全面客观,可以向学生介绍综合运用到的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

(三)构建互动课堂,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

构建互动课堂的方式,已经有很多学者作了有益尝试,提出了“引导讨论”式、启发式、辩论式、师生角色互换式等,这都值得我们在课堂中学习应用。值得重视的是,构建互动课堂不能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生动性、有趣性,更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述议”能力,提高学生的明辨、批判和创新等思维水平。例如,在介绍了非政治观与政治观之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政治的概念,可以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界定进行发言,讲出自己赞同或者反对的理由。在涉及到观点评价的讲述时,还可以让多

个同学针对彼此的看法进行发言,以更深入明了观点的逻辑。“述议”能力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在表达思想观点时拥有清晰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有力的论据和明确的观点,这十分重要。“凭借这种思维,在了解必要的预备知识后,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就能够独立思考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社会上的种种争论,也能够给予恰当评价。”[3,4] (四)教师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课堂教学效果的取得与巩固,少不了课外学习的配合。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推动学生的课外学习。

第3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体系;政治学与行政学;开放型

一开放型教学体系的内涵

本文所研究的是广义上的教学体系,涵盖了课程体系整合、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等内容,突出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特点。它强调的是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专业教学体系与学校整体教学体系、社会生活系统、新媒体技术、以及学生个人融合、贯通起来,是一个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首先,这是由政治学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

“政治学(Politics)”一词的词根是“城邦(polis)”,而城邦是古希腊特殊的国家形式。所谓政治学,从出现伊始就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今天,我们可以从狭义角度把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也可以从广义角度,认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政治学都是将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抽象,升华为理论结晶。因此,政治学不是空洞的书斋理论,它必须与政治实践密切结合。而政治学专业的发展也绝不能闭门造车,而要使学生所学的理论能够回答现实的问题,要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寻找支持自身发展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资源。

(二)其次,这是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经过学习,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和政务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只有通过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此外,最大程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切实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任。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提到的知识和能力素养,都将成为其一生的财富和资本。

(三)再次,这是由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现状决定的

1.专业定位不明确。我国高校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建制归属五花八门、杂乱无序。有的隶属于人文学院或公共管理学院,有的与社会学、法律等专业并列,有的甚至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起划归学院。不同的学院有自己不同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政治学专业也只能“入乡随俗”,变成了“四不像”专业,失去了自身的专业定位。2.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模糊的专业定位直接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许多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差异性不强,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新型政治人才的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将政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化成“考公务员”,提出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这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显然是不现实的。过度泛化或过于狭隘的人才培养目标,都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也容易使专业发展迷失方向。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很多高校对专业认识滞后,仍将政治学看作是理论堆砌的“空中楼阁”,这就造成了专业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比重较大,实践课程较少甚至形同虚设。为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求,课程体系必须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一任务尤其需要开放型教学体系来完成。4.教学偏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当前政治学专业教学主要采取课堂理论传授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无法充分展现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观点:“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出作为整体现象的教学过程本身。割裂开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联系,就使这一过程失去完整性。”[2]这就对政治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打造一个开放型课堂,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这是由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当前,基于新媒体技术的“互联网+”,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互动渠道、多样化的创新途径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必须顺应时代趋势,树立开放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所处环境展开积极互动。一方面,要不断吸收自身发展所需的物质及精神养料,实现专业成熟和学科成熟之目标;另一方面,应发挥政治学的建构性和实践指向,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思考和设计。如果不能回应现实,做出改变,政治学就只能成为死气沉沉、被人漠视的枯燥学问。

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开放型教学体系构建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开放型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摒弃对政治的狭隘认知,以更宽广的视野理解政治学。我国社会公众长期受意识形态思维的限制,缺乏现代科学的政治概念和思维,政治泛化、政治狭隘化现象比比皆是。反映到政治学专业建设上,就容易出现将政治学与交叉学科人为割裂开来,缺乏理论创新,无法用政治学理论解释社会中层出不穷的新现象。从而也造成人才培养方面视野狭窄、思维单一。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手段、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反映出这些局限性。因此,要构建政治学专业开放型教学体系,首先要实现观念的深刻转变。要从更宽广的社会视角理解政治,用政治学的科学理论解释政治。同时对政治学进行多学科、多层面、多角度的认知,在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中实现理论创新。只有政治学学科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多出路的专业人才。第二,人才培养以职业化为导向,注重人才输出的宽口径。所谓职业化就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获取职业、保障职业顺畅发展的能力和素质。[3]我们通常认为,对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讨论职业化教育有损于本科教育的价值和地位。但事实上,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科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更应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行政事务处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总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关注社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以职业化为导向,不断更新、丰富人才培养目标。此外,开放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就业方向也不宜做过多限定,而应宽口径、多方向输出人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愈加多样化,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学生们不得不放宽择业标准。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在保持专业特色基础上,尽量开放,从而使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培养,累积足够的就业竞争资本。第三,顺应时代趋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成为国际化人才的能力。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同时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已成为当前开放时代对政治学专业学生的必然要求。国际视野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能力为基础,如外语能力、掌握多学科综合知识的能力、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需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定,并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予以实现。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1.塑造开放型、多学科融合的理论课程体系。结合社会环境和学生就业方向特点,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需要构建融合多个学科的、开放型课程体系。尤其要注重政治学、行政学与法学、经济学的融合。(1)学科基础课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如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行政学、法学概论、管理学原理、政府经济学、社会学原理等。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学科专业课模块。主要包括课程如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概论、国际政治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人力资源管理、公务员考试教程等。学科专业课主要强调专业特点,突出对学生在行政管理、政务处理、政策分析、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3)专业选修课模块。在课程体系中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并按学科方向进行分类。包括政治学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法学方向、经济学方向等。此外还包括实务操作性课程,如社交礼仪、秘书实务、行政公文写作等。通过不同模块的课程设置,最大限度的调动校内外教学资源,打造一个开放的、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大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使每个人拥有整体一致化、细节个性化的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利用各方资源,打造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1)围绕理论教学,优化课内实践。对一些侧重技能培养的课程,如电子政务、公务员考试教程等,进一步提高课内实践、实训比重,同时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实验室、公务员考试系统等基础实践设施。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课程,也要适当加入实践学时,可以以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课堂展示等形式进行。(2)整合校内资源,丰富专业实践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如专家讲座、各类竞赛、第二课堂等,融入课程教学或者列入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中,不需要专业本身有过多的人力和物质投入,就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此外,校内各级行政部门,都可以作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政务实践基地,各级行政领导也都可以成为专业实践导师。通过对校内资源的整合,能够使专业实践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走出校园,积极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社会终究是最好的老师。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先进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对学生成长的催化作用尤其明显。社会实践可以通过教师设计题目,学生深入社会调研,完成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尤其是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最佳方式还是要建设实践基地,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社会实践。这一过程中仍要注意有效发掘自身资源。如笔者所在学校就利用共青团系统优势,组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到省内各地基层团委实习实践,学生收获很大,反响良好。

(三)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实现构建开放型教学体系目标的重要手段。所谓开放型教学方法体系,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传统的偏重系统知识传授而忽视全面发展、偏重认知能力而忽视心理素质、偏重机械重复而忽视创新意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的课堂教学体系。[4]开放型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放”与“收”之间的度。开放型教学方法的革新,意味着将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成为教学的实际决策者。这种放手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意味着教学的随意性和对学生的放任。“放”与“收”同等重要,“放”是目的,但也必须以“收”为基础。二是“破旧”与“立新”之间的度。构建开放型教学方法体系,一定要摒弃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代之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但这并不代表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所有手段、方法和理念,而是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取其精华、创新发展。在把握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型教学方法体系的核心手段是采用研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制或小班教学制,由教师制定专题并指定阅读资料,学生在课下围绕专题,阅读分析指定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课上进行小组间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辩论,最终形成研究报告。这种方式是日本、美国等高校政治学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为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做出相应改变。由结果性考核转向过程性考核,用经过多次讨论修正的论文代替期末考卷,从而形成完整的开放型教学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张荆红.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政治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49-52.

[3]张立国.职业化导向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探析[J].理论观察,2011(3):116-118.

第4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1.准人方案设置

在完成所有全校通选课的学习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准人课程可以设置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准人标准为:在第二学期结束时,完成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所有通识通修类课程。本院学生第二学期结束时须完成上述6J’丁专业准人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外院系申请准人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时至少取得4个准人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准出方案设置

准出标准为:首先必须修完下列基础课程: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公共行政学、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其次,完成全校通识通修类课程、准人课程、专业准出课程,并取得所有学分。

3.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办学目标,应严格按照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复合类以及就业创业类这三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运作和施教。首先,认真培养从事本专业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氛围,为他们将来能成长为本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做好准备。该类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外,推荐选学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并且鼓励选学一级学科选修课。其次,积极支持学生们从事跨学科的、跨专业的学习和深造,在他们完成该专业的平台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外,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学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在选学过程中,系里将提供一定的专业咨询和指导。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模块设置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和培育方案的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课程模块:

1.通识通修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逻辑学等思维。课程包括学校统一安排全校公共课和文科公共基础课,例如: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训、军事理论与军事高科技、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简明微积分、体育等。

2.学科专业课程模块

包括所在院系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包括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管理导论、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基础、国际政治学、公共行政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宪法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方法论、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公务员制度、政治社会学、比较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文化比较。

3.开放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专业选修课、一级学科选修课、跨学科跨院系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该模块的课程,应该在院系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自由选择搭配。课程包括政治学专业英语、政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城市与社区管理、行政伦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西方行政学说史、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务员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数字化政务信息管理、政治心理学、政治认同导论、中国行政改革与发展、台港澳政治与行政、社会实践。跨专业选修课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的量化方法、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经济学、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第5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摘 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来源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和职业前经验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的观念、知识和能力中,也体现在个人素质和管理、合作、研究等方面,分为必备、应有、可能三个层次。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非教学工作和生活都有明显影响,应在此基础上制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育方案和专业发展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 特殊素质 来源 影响

裴云,男,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王子虎,男,山西省太原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王鹃,女,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为什么要研究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

在研制《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提出哪些特殊的要求。这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及其培养者、管理者、研究者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素质的大量研究都主要关注一般素质,很少关注特质。关注特质的文献大多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个人素质方面应该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在教学知识方面应该有特殊的学科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有学者提出“更强的德育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①,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有“更强的德育为先的育人观”②。

总体而言,目前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研究很不够,在认识上存在着忽视、窄化、泛化等很多问题。对教师特质认识不清楚,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盲目性,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从概念、来源、内容、影响等方面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进行了探讨,希望增进相关教师和管理者在这方面的认识。

二、什么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

“特质”一词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有不同的含义。在本文中用于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研究,是指某个学科(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积极性的特殊素质。

学科教师的特质是必然存在的。每个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不同,教学方式也有不同之处,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但是学科教师的特质也是有限的,因为所有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目标和内容上也有相同之处,不能因为强调特质而泛化特质。而且学科教师的特质是多层次的,因为学科的特殊性在教育工作的不同方面有不同表现。为了避免忽视、窄化、泛化等错误倾向,更好地确定学科教师的特质,我们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A.必备特质:其他学科教师没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有紧密、直接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教学领域。

B.应有特质: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应该更强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有直接联系,但是不紧密,主要体现在非教学领域的观念和知识维度。

C.可能特质:其他学科教师也有,但是这个学科教师可能较强的素质。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学科没有直接联系,或只有少量间接联系,主要体现在非教学领域的能力维度。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从何而来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是由哪些要素决定的?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形成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形式的特殊性、职前经验的特殊性。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就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下面我们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对它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德育①和社会科学教育。多数人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简单认定为德育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存在其他认识,如规范性文件中就出现过“理论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等表述,学术界也有“德育为主,德智交织”、“智育为主,德育为次”、“政治教育为主,社会科学教育为辅”等观点。本研究认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应该是“德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并列”②。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既具有德育的素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教育的素质,而不只是两者之一。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提升思想品德,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作为德育课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因为很多教师和文件认为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只是德育课程,所以没有把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作为核心目标。这是多年来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认识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思想政治课程功能发挥的不足,也导致了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滞后。“人们……对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则一向容忍它的守成性,……政治教育也存在鼓励创造思维和更新知识的课题”。③毫无疑问,社会和社会科学也需要创新;对于社会来说,创新就是改造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才。所以我们认为,改造社会也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①,特别是在当今“创新驱动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目标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具有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品德并认识、适应和改造社会的素质。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初中包括心理、道德、法律、国情;高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实际上所有的教育活动(包括课程教学)都包含着德育,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也要进行社会科学教育,但是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有着特殊的内容。从德育方面看,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要进行专门、集中、系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虽然语文、历史课程中也包含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的内容,历史、地理课程中也包含着国情教育、政治教育的内容,但都是隐性、零散的。而心理教育、法律教育、哲学教育,只有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才有,其他课程几乎没有。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具有进行这些方面专门教育的特殊素质。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教学形式的特殊性

每一门课程都会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其中既有大多数课程都常用的形式,也有其他课程少用而该课程常用的形式,还可能有其他课程不用而只有该课程使用的形式,后两者就构成了该课程教学形式的特殊性。当然这里的教学形式是指基本的教学样式,而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面。德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常用体验式教学,以培养情感和理解能力为核心目标;社会科学教育则常用情景模拟教学,如模拟政府、模拟法庭、模拟公司、模拟家庭、模拟学校、模拟社区等,以培养发现和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社会科学教育和德育都常用辩论教学,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而这些教学方式都是其他课程比较少用的,例如,多数课程都不把培养情感作为核心目标,理科课程常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发现和应用能力,常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培养思维能力。

课外教学方面。由于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体验和探究,所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应该是常用的课外教学方式,例如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参与活动、德育体验活动,而其他课程就很少使用这些教学方式。

学习评价方面。社会科学教育的学习评价方式与其他智育为主的课程基本相似,都是以专门的纸笔测试和操作观察为主。但是德育就有很大差异,因为德育效果是很难通过纸笔测试和操作观察来评价的,而要以日常的行为观察作为主要评价方式。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职前经验的特殊性

职前经验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承担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以前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就是上学时的经历。因为基础教育是不分专业的,所有人的经验都相似,而且大学阶段不同专业的学习经验很难统一考虑,所以我们这里只讨论大多数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共有的经验——大学阶段学习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经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造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职前经验特殊性的因素主要是教育专业特殊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特殊实践、学科专业实践等四个方面的经验。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是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理想状态,或者说未来师范教育改革之后的状态,而不是现在的状态。当前的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存在很多问题,与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有的职前经验还有较大距离。

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有哪些

按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专业标准的结构①确定了其特质的结构,即按照工作领域分为个人素质、教学、管理、合作、研究等五个方面,每个领域按照素质形态分为观念、知识、能力等三个维度。特质的内容主要是依据前述决定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因素分析得出的,并按照前述学科教师特质的三个层次进行标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来说,同一方面的特质也可能表现出水平的差异,但是如果再按照合格、熟练、优秀、卓越等四个层次进行划分,工作量非常大,现在还不能完成,所以我们在这里权且以“熟练”层次为例来进行分析,列表如下。

五、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特质有什么影响

从上面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分析可以看出,特质在教师素质的不同方面有不同体现,所以也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的最主要影响是满足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的需要,促使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性质,真正把握课程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实现应有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应有的学科素养。

其他工作。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对于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方面(管理、合作、研究)也有一定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特质从事与学科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如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党团活动的组织,做出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大的成就。也可以在与学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有一定间接联系的工作中,如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外合作、专业组织建设等方面,利用学科优势,打造工作特色。

生活方面。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特质对教师的生活也有一定影响。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学科知识从三个方面促进自己的生活。首先是提高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素质,如利用心理知识塑造健康心理、利用伦理知识树立高尚品德、利用文化知识发展兴趣爱好等等;其次是积极参与社会,如利用经济知识投资理财、利用法律知识维护权益、利用政治知识参政议政等等;从而呈现出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生活特色。

第6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 初中学生 政治学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48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政治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政治学习,而目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

一、影响初中学生顺利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的感觉到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W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文就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

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政治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更大的学习激情,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势必会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就目前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政治学科学习的乐趣,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理论教学与实际没有有效结合起来

政治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就目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方面做的还不够充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方面做的不足

政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点的应用,很好地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政治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方面存在懈怠心理,教师难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政治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方面做的不足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知识点,尤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政治学习,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点,掌握有效的政治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能够积极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但是本人认为还存在力度不够的情况。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教学计划,不仅使学生存在没有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也会加快教学进度,这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科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解决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解决存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无疑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更加顺利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不感兴趣,而导致学生出现政治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政治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为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就注重通过案例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学习的意义。

(二)将政治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本人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会及时给出学生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达到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目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应用政治知识点的能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第7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11-02

一、调查背景

当前,广西已实施高中新课改。新课改理念倡导有效教学,而实施有效教学的困难之一在于不了解学情,具体来说是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对教师的期盼等。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笔者试图通过调查,了解高中生的政治学习现状(包括:政治课在高中全部课程中的地位;高中生从高一到高三对政治课的喜欢程度变化;学生对政治课的感受以及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并在此基础上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探讨应对措施。

二、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柳州市铁一中学高中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在个案调查中,笔者选取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度访问,包括政治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对时事非常关注的学生、非常讨厌学习政治的学生。在小组访谈中,笔者确立了“政治课学习中的问题”的访谈主题,选取了合适的访谈对象,组织其对访谈主题展开讨论。在问卷调查中,笔者选取本校的高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笔者筛选出影响高中生政治学习的几个变量:(1)年级;(2)性别;(3)文理科;(4)家庭影响;(5)兴趣爱好;(6)学科地位;(7)教师影响;(8)教材影响。

定性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是采用人工统计,对定性资料进行了分类和汇总。定量资料用EXCEL在计算机上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了交互统计,然后对本校高中生的政治学习现状进行描述和解释。

三、调查结果

(一)学科现状

1.高一到高三年级的学生对政治课的喜欢程度的变化

2.男女学生对政治课的喜欢程度的变化

3.文理科学生对政治课的喜欢程度的变化

(二)学生政治学习兴趣及归因分析

1.学生兴趣状况

此部分旨在调查目前高中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法。通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与刚接触政治学科时相比,目前对政治学科很有兴趣的学生人数下降了4.8%;兴趣一般的学生人数上升了11.3%;对政治课无兴趣的学生人数从13.5%下降到7%。

2.结果分析

我们尝试对这些变化进行归因分析,我们给出了五个变量:家庭环境影响、教材方面的原因、教师方面的原因、自己的原因、高考不考。其中,家庭和教材方面的原因占50.5%,教师方面的原因占4.4%,自己的原因占39.8%,高考不考占5%。

从调查结果看,在最初对政治课很感兴趣和一直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中,男女比例差别不大。高一年级学生受教师的影响较大。在高二、高三年级中,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多为文科生。家庭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在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中,其父母至少有一人工作层次较高(公务员或中高层管理人员等),文化水平在大专、本科或研究生以上,父母对国内外时事要闻、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关注,个别家庭非常关注。受家庭影响,这些学生经常看时政新闻类节目,兴趣爱好广泛,部分学生常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事实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习兴趣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对政治课感兴趣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的政治成绩比较好(80分以上)或很好(90分以上)。

在对政治课兴趣一般和很感兴趣之间徘徊的学生中,文科学生仍占多数,其父母工作层次和文化水平较高,但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的政治成绩普遍较好,但仍然以被动学习为主。

极少数学生一直讨厌政治课,觉得政治课很枯燥。从调查数据看,在讨厌政治课的学生中理科学生占多数,其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也极少关注社会时政,这些学生的成绩较差,平时基本不学习政治。他们认为主要是教材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讨厌政治课,他们认为教材虽内容丰富,但缺乏新颖性,知识要点的表现形式单一;其次是自己的原因,他们未掌握政治学习的方法,渴望得到教师指引;教师教法和高考不考的因素对他们影响很小。

(三)政治学习成绩情况及归因分析

在受调查学生中,政治课成绩一般在80分以上的有62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4.23%;政治课成绩一般在60至80分之间的有164人,占63.8%。学生普遍认为家庭环境对政治学习兴趣影响较大,认为家庭环境对政治学习没有影响的学生仅占22.22%。学生认为时事关注程度对政治学习影响较大,完全不关注时事的学生仅占7.94%。他们得高分的原因有:对政治课有兴趣;理解性记忆;关注时事,并结合时事分析问题;认真听课,及时复习;注意答题方法;适应教师的教法。

(四)教师素质及教学技术

1.多媒体的使用

在政治课中,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情况:广泛采用的占9.7%,偶尔采用的占42.4%,根本没采用的占47.8%。学生认为政治课很有必要采用多媒体的占24.3%,有一定必要的占50.9%,无所谓的占21.5%,完全没必要的占3.1%。总体来说,学生比较认同教师在政治课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的采用不是很广泛,主要集中在公开课中。

2.具体教育方式

3.教师素质方面

学生认为,政治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中最重要的三项是:语言表达、人格魅力、讲课热情。学生认为,当前教师比较欠缺的是人格魅力和教学仪态。很多学生认为,理想教师的特征是: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讲课幽默,富有激情,教学态度好,教学热情高,善于语言表达,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授课,注重教学仪表,富有人格魅力。

四、解决措施探讨

对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道,其他均为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首先应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高尚人格的人。其次,教师要术业有专攻。教师应学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进行选择和取舍,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技术,既要熟知传统文化和国内要闻,又要了解新兴知识和国际动态。

2.教师要能展现政治教育之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用“美”来引领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人生追求等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具体就政治学科而言,它具有思想之美。例如,“价值规律”、“破窗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流通规律”、“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与发展”等既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教师还应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授课既严谨深刻又不失幽默风趣,以展现政治课的形式之美。

3.构建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

要建立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关键是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把学生当做一个有自尊、与教师平等的人,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才能变成平等的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设计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要把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过程变成一个师生相互探讨、质疑、体验与不断完善的过程。

4.适当提高难度,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第8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90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涌现出了很多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对几种能够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才能得到更多有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

一、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对于政治学科教学而言,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认为分层教学法比较适合自然学科等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的教学,而对于政治这门人文学科却不太适合。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分层教学法对政治课堂教学也十分适用,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得力助手。

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政治基础知识的要求并不高,因为只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都能够理解,有些知识点甚至不用教师讲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够掌握,之所以要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分层,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政治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既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通过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教师在分层的过程中应该将这一类学生分为一层。有些学生虽然能够熟练的掌握政治知识点,但是在运用知识点过程中存在问题,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将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类。有些学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既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在对知识点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困难,教师要将这类学生分为一层。教师针对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促进学生政治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恰当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将多媒体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无疑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1.将多媒体教学与政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媒体能够将很多需要教师用语言描述的情节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避免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枯燥感,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也有重要意义。

2.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高中阶段虽然学生在理解很多政治知识点的过程中都比较顺利,然而一些知识点由于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困难。例如:对立统一理论等,都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口头的解释,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如果教师辅助以多媒体,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知识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学习法

政治是一门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学科,因此很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进行讨论,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在课堂上一般将精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讲解,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的机会却比较少,这就导致学生通过整治学科学习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帮助不大,因此本人建议在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讨论的机会。为了提高小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先要能够科学的进行分组,小组内部成员的成绩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样才能使具有不同学科水平的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小组之间成员的成绩应该相当,小组成员的人数也要科学。想要达到小组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还要为学生选择有效的讨论话题,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讨论思路更加开阔,学生收获更多知识。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掌握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技巧就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是一个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有无数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的鲜活例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生硬的政治学科知识与鲜活的例子结合起来,那么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一个单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课堂,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十分被动,并且有些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些政治课堂教学以鲜活的例子为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十分有吸引力,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第9篇:比较政治学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政治学;试题库;建设;问题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阅卷,这不仅会导致教师缩小授课知识面,过多向学生透露考试重点,出现学生可以轻易通过考试的现象,而且还会出现人情分的现象,以至于学校无法通过学生的成绩去真实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就会抱有临时突击的想法,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效果差,教育质量也就无法提高。试题库建设是准确、有效地评价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为试题库建设创造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一、政治学课程试题库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开设政治学专业的高校有100多所。其中有些设有政治学课程的高校已经进行了试题库建设,基本实现教考分离。试卷命题者和任课教师不是同一人,但是相互合作,命题者会参照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命题;同时,任课教师也会根据出题方向来调整教学内容。然而,目前政治学专业的试题库建设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命题人员

目前在有些高校,政治学试卷中出现了偏题、怪题、超纲题甚至错题等现象,而试题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命题人员的专业水平。命题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知识与丰富的教学实践,而且需要测量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试题库的建立离不开专业化的命题人员。

(二)试题库更新滞后

试题库建设的经费不足和教师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试题库的试题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更新滞后。科学地讲,经过实践之后,对质量差的试题要进行淘汰,形成库内试题不断更新的局面。如果试题库不能及时更新,一方面,无法把政治学专业新的理论和新产生的边缘学科包含进来,因为政治学专业理论的不断更新和边缘学科的不断产生等因素导致试题库建成投入使用后,需要不断对试题库进行修订才能更好地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过时的试题参数和原有的考核能力无法适应现有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过旧的试题参数以及原有考核的能力水平都会发生明显变化。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命题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和精力不足,仍然维持现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好维持现状继续使用原有的试题。因此,要求投入相当的建设经费,保证试题库的不断更新。

(三)试题库安全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有的试题库试卷课程由教师个人建设,而不是集中本专业多数教师的智慧与力量,导致试题库建设的狭隘性。尽管试卷库建设是以政治学学科、专业的名义申报,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却完全是由个别教师单独完成的。由于个人知识、能力等有限,试题库会出现较多问题,不利于试题库的推广与运用。

二、政治学课程试题库建设的策略

(一)健全试题库命题制度

完善的命题制度是确保试题质量的关键,高校应健全试题库命题制度。

1.制订严格的命题教师的准入制度

入选试题库的命题教师应该是在本学科领域内业务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作风正派、治学严谨的教授和副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命题应遵照科学化、标准化的原则进行,做到内容稳定、难易适中。

2.制订试题标准

入选试题库的试题必须既要检测课程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又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库中的试题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否则就会失去试题库建设的意义。连续五年,试题抽取的重复率不超过百分之十五为宜;并力求试题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测试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深度与广度;合理分配客观和主观性试题的比例,既有主要的基础题,又有提高题和深度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改错题、问答题、论述题、综合题等。入库试题要突出政治学课程的重难点内容,做到全面涵盖考试大纲的主要章节,这样才能准确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绝对避免出现政治性、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同时坚决杜绝学术上有争议的问题。试题库内的试题必须做到逻辑严谨、重点突出,能够准确反映出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会出现调整,试题库也应随之不断更新。另外,由于政治学专业的特点,可以多借鉴引用国外的经典试题。政治学的前身可以追溯至希罗多德、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等人的著作里。因此,政治学包括了大量的西方名著,如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霍布斯的《利维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因此,这就要求政治学命题教师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熟知教材和教学内容各章节的知识点。只有对建库的材料准备充分,才能确保试题库的质量和应用效果。

(二)打造一支专业化命题队伍

一支质量可靠、高度专业化的测量与评价队伍是命题质量的专业保障。试题库建设不是单纯地把试题拼凑在一起,而是对命题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命题教师不仅要精通政治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等领域熟知。命题人员的专业化才是试题库建设的基本保障。目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课时量的要求,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因为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客观来看,现实的职称评定制度影响了教师在命题方面的积极性。因此,首先,高校应在职称评定制度层面有所调整,对试题库建设的专业人员要有一套新的评价体系,试卷命题应是教学工作量的一部分。题库试题全部验收合格后,根据学校情况,学校最好为参与题库建设的课程组给予课时奖励,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命题人员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师的命题积极性;另外,试题库建设的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可以建立一套新的体制,对能够出色完成试题库建设的命题组成员,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加分。同样,对未能按要求、按计划完成试题库建设任务的命题组成员,将给予相应的处罚,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挂钩。其次,高校政治学专业命题专业人员的资格认证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样的人员有资质与能力参与命题。政治学专业还可以考虑建立命题专门性人才库,在全国范围内备案,建立这一系统后就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命题专业化水平[1]。反过来讲,试题库的建设又会推动命题人员的专业化。这是因为试题库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试题的命制,需要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根据命题的要求,对试题难易程度有所把握。通过每位命题教师的把关,命题组集体讨论命题质量,筛选并最终确定试题。这一系列的过程对命题教师自身水平会有很大提高[2]。

(三)及时更新试题库

为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首先必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把最新的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因此,教学大纲必然会做出必要的调整。另外,政治学有些课程涉及到国内和国际局势的最新变化,因此课程组应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对教学计划与大纲及时调整,争取每年对试题库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确保试题库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其次,注重任课教师和考生对试卷的评价和反馈。任课教师对教材比较熟悉,能对试卷内容做出合理公正的分析。同样,考生是试卷的被测试者,也是可以对命题质量做出公正判断的评价群体。试题库建设者需要设计出一套试卷质量调查问卷,通过对参加考试的考生和任课教师进行关于试题质量的问卷调查与分析,这样会对今后试题库的建设与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三,考试的计算机化。计算机化考试具有“全面考核,突出应用;多种方式,注重过程;尊重差异,促进发展”的考试新理念,建立“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形式多样化、考试结果科学化”的试新模式[3]。为了做好试题库的建设,必须深入研究相关理论,使投入运用的题库科学合理,符合考试要求,便于在计算机上运作。计算机化考试有诸多优点:首先,考试的计算机化使考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如果高校要推动教学工作进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建设,就必须健全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考试的计算机化是考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传统的纸质考试相对比较繁琐复杂,从命题组卷、到试卷印刷、装订、分发包装、阅卷评分及试卷整理存档和保管等,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例如在传统考场的设置上,一般来说,考试前两周左右,教务处需要将全校所要求期末考试的课程进行考场编排。为了杜绝考场上互相偷看、抄袭等作弊行为发生,每个考场要分别安排两门不同考试课程实行隔行、隔排、单桌编排考生。这样做不仅可以实现了A、B卷的效果,而且因同考场的考生不是同班或同年级,甚至不是同专业的,减少了考前考中考生之间相互进行传递、暗示及其它作弊行为的发生。每个考场要安排监考教师2名,考场监督1名[4]。其次,节省资源,有利于环境保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之时,国家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传统的考试中,每年会用去大量的纸张,耗费大量的资源,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如果政治学专业在高校全部采用计算机化考试,节省下来的纸张也相当可观。再次,试题库的建设避免了过去教师每学期重复命题的弊端。正如上文所述,如果能够及时更新试题库里的试题,在新学期期末,任课教师不需要每次考试前像过去那样重新命题,这样就节省了因命题带来的一系列重复性工作。同时,对于本专业的考生来说,无纸化考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因为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结合体,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

(四)加强试题库安全管理工作

试题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命题、组卷、考试、判卷和保管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教学考核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治学试题库安全管理是考试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为确保试题的安全,高校必须要有严格的保管办法:第一,高校政治学命题组在编写试题前,须与所在院系签订保密协议。命题组成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时间泄露试题内容,违反者将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第二,试题库必须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保留入库试题。第三,试题库管理人员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确保试题的安全,在试卷的收发、制作、保管等各个环节中,做到记录清晰、有据可查。

三、总结

试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考分离,公正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亦是考务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政治学试题库的建设要以学校为单位,以教材为基础,同时扩展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做到科学规范的管理。政治学试题库建设不仅有利于教考分离,避免单独有任课教师出题的弊端,而且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试题库建设亦是一项长期、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随着考试大纲和教材的不断更新,试题库也需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同时,试题库建设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息息相关。只有开发出适用于政治学专业的软件,才更有利于试题库的建设。软件操作界面要简洁清晰、评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传统考试的弊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试题库的建设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出题教师的专业化不够,命题教师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制度建设等。如果能提高命题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及工资待遇,将非常有利于试题库的建设和完善。只有通过对政治学专业考试和命题工作的严格管理,就能在规范化教学,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和试卷命题的工作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试卷命题规范化既可以避免少数教师存在的乱打高分、给“印象分”、送“人情分”等不合理现象,又可以促进教师形成教风优良、爱岗敬业和尊重学术道德的良好局面,从而切实提高政治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东华.高校试题库、试卷库建设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3(4):77.

[2]张雨强.试论我国命题专业化的现状与发展途径[J].全球教育展望,2006(6):47.

[3]左浩.高校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2):106.

[4]任爱华,等.题库建设的目标及数学模型[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4):441-44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