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媒体融合的关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讯)3月9日,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连同相关课题组《2011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详细分析了过去一年中国媒体融合性发展的态势和未来走向。
《报告》认为,政策、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媒体融合呈现出纵深发展态势。2011年中国媒体融合总体呈现出五个特点:第一,电信、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媒体合作进入新阶段,合作深化和多元化;第二,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互联网中心化特征已显现,移动互联网成为着力点;第三,媒体融合产品的研发提速,终端、技术应用、内容等基于媒体融合趋势的创新层出不穷;第四,跨媒体营销受到重视,全媒体集团“1+1﹥2”的整体效应初现;第五,媒介融合带来了产业链的变革。
《报告》预测,2012年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可能从量变发生质变,一些尚未脱离渠道至上、追求大而全的全媒体集团将会逐步意识到,媒体融合的语法规则正在发生变化,即从市场占有率向追求内容的个人占有率发展,以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是这场媒介融合革命的内在驱动力和目标。创新盈利模式、内容生产能力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转移、加大适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媒介特征的内容开发、大力发展手持移动媒体、进一步整合资源以“整体效应”的获得为媒体集团营销指向,将成为中国媒体融合2012年发展的关键点。(来源:《光明日报》)
王同英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国内部主任
深化思想认识 创新技术手段
媒体的创新融合,是着眼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大部署,是新闻界应对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的战略调整,是时代赋予媒体人的使命与担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的深化。融合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或是只满足于把网上的东西求证一下,内容相互转一转,而是要认真研究“点对多”的传统方式和“多对多”的网络方式相互融合的规律。
二是手段的创新。技术是媒体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传统媒体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技术,让新技术为创新助力,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
三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采编人员能否对重大事件做准确把握?能否与高端人物就敏感问题从容地对话?这其中能力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可或缺的正能量。中国记协将一如既往地为媒体做好服务,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与中国新闻界一起见证转型发展的艰辛与成就。
顾兆农
人民日报社
湖北分社社长
善于以变应变 创新传播方式
新媒体的本质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随着时代的变化,新闻传播的介质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社会需求是永恒的。纸媒专业生产新闻的功能,是不会衰亡的,因为社会需要它。
现在很多纸媒都主动地融入了新媒体,普遍运用了电子报、二维码、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的方式,这种融入需要一个过程,融入的方式、方法在不断地探索完善。
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制作要求,与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的流程、特征、风格等是不一样的,这需要纸媒不断创新传播方式,真正地融入新媒体,才能赢得未来。
郭玉福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
加强统筹规划 构建立体传播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技术创新为特点,构建传播平台;以产品创新为根本,拓展传播方式;以机制创新为支撑,提升传播能力,走出了一条湖北特色的发展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近年来,山西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推进新媒体发展,加快转型步伐,实现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立体传播格局的构建。然而,媒体融合发展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必须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
媒体融合发展更需立足现实,务求实效,大胆探索,科学推进。希望和大家加强互动交流,保持战略沟通,共同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万仕同
新闻战线杂志社
总编辑量力借力合力 重构生产流程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须“三力”齐发。
第一,要量力而行。各地媒体应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不宜盲目照搬、模仿。
第二,要借力做事。商业网站在移动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应用商店等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传统媒体应借助他们的技术和平台,扩大在移动终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怎样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并购、参股、合作等形式借力发展自己的产业。
第三,要合力打造。打造全媒体产品,关键还在于流程再造,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的整体架构。这样才能形成团队作战的合力,从而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观点二:发挥自身优势 拓展品牌价值
梁相斌
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坚持内容为王 注重技术创新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我想谈两点感受。
第一,内容为王。不要改来改去忘了自己。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是内容,新媒体发展的基石也是内容。内容是传媒业的灵魂,以渠道起家的新媒体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持。以内容为王,我们必须牢记12个字:报道事实、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报道事实,要遵循三个关键词:自产、原创、首发。澄清事实,要注重实事求是。引导舆论,则要求我们牢记使命。
第二,技术与创新。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之路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是大家的共识。目前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补上短板。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弱点,包括目前传统媒体主办的官方网站的技术运用,远远落后于市场化旗舰网站;二是由目前的技术支撑,转变为技术支撑与创新并重。
黄合水
厦门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挖掘优势资源 优化新闻产品
传统媒体应坚守本色,将新闻内容做好、做精、做深。
传统媒体还可通过投资第三方,进入新媒体行业,优化现有产品线。新媒体则需要有新媒体思维的人来经营,同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展新媒体。建议传统媒体多参与投资,不参与直接管理。
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就是新闻报道的精准,让人信赖,公信力高,而新媒体时常会出现新闻失真。传统媒体也应好好挖掘“公信力”这一优势资源,做有品牌信誉的媒体,将普通的新闻消费品变成读者心目中的高端产品。
杨驰原
传媒杂志社主编媒体界限模糊 是融合新趋势
传统媒体受到挑战是不争的事实,但它依然有新媒体无法取代的优势和长处。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而它在获取信息源、从业人员素质等各方面,也是整个媒体行业中最优质的。不管将来新媒体发展到什么阶段,传统媒体在内容方面的权威性优势,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
现在很多传统媒体都在发展自己的新媒体部门,这是一种重大改变。近年来,报业在发展新媒体方面表现不俗,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很多报业集团明确提出了要向全媒体集团发展的目标。在未来,媒体界限会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渗透,不分彼此,这将是融合的一种趋势。
观点三:加强受众研究 强化互动意识
高海浩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社长培养受众意识 再造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必须具备受众意识与互联网思维。媒体的新闻内容重要,新闻展现的形式同样重要。传统媒体的新闻内容、展现形式和话语体系,都应该跟上受众与互联网发展的步伐,真正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加强用户研究、增强服务意识、建立和维护传统媒体的内容权威。传统媒体人要逆势而上,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探寻数字化发展之道。
浙报集团过去三年向全媒体转型,主要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步,构建资本平台――推进媒体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第二步,构建技术平台――打造传媒梦工场;第三步,构建自主性互联网用户平台――并购边锋浩方网络。这三个平台是我们未来转型的主战场。
董岳林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组书记、总编辑增强互动思维 创新表达手法
虽然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中不断进步,但在思维模式、表达手法、受众互动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传统媒体的互动相对缺失。现在,从报纸电子版到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再到官方微博、微信、APP平台,互动在逐渐增加。但不能仅仅把纸媒新闻往新媒体上照搬,而是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延伸。同时,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另外,利用不同类型媒体的差异性来实现互补。新媒体的速度优势与传统媒体深度优势之间的融合,可将交互性、全息化发挥到极致,而传媒集团内所有媒体相互间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二次甚至多次开发,无疑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董林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改变单向传播 加强受众互动
近些年,主流媒体新闻网站虽然也有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访问量与浏览率远没有商业门户网站高,发展速度也赶不上商业门户网站。主要问题还是因为传统媒体缺少互联网创新思维。
加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思想观念的改革,要树立用户观念与产品观念,不能被动地灌输,而是要与受众互动;第二,组织机构和采编流程的改革,要将传统媒体“小而全”的观念变成多兵种作战;第三,促进媒体的跨界融合,实现手机全媒体移动,将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融为一体。
倪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原执行院长强化服务观念 把网民变读者
传统媒体有很多优质的新闻内容,但由于传播方式的原因,一些内容并没有到达受众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大批读者变成了网民。传统媒体应该思考,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把受众变成用户,把网民变成读者。应增强内容传播时的用户意识,并研究用户的使用行为方式。
在转型融合上,媒体要形成互联网思维,坚持用户至上,注重读者体验,通过多渠道、多终端,使新媒体的影响力转化为产业价值。要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建立和维护内容权威。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版权问题,互联网该怎样使用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可能需要进一步探讨。
陈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总编辑回归传播本质 直接联系受众
报纸集内容提供商、渠道开发商、终端制造商为一身,而今天受众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从互联网渠道获得信息。传统媒体在今天面临许多挑战,最根本的原因是与受众的直接联系被互联网阻断,纸媒内容产生的影响力无法被自己营销。融合发展就是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
传统媒体要重建与受众的直接联系,就必须回归传播的本质――减少社会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出现之前,社会信息不对称是整体上的、显性的,媒体竞争与发展是看谁能覆盖掉谁。有了互联网,社会信息在整体上已处于对称状态,不对称则表现为对潜在的传播链条的连接需求;谁能发现这种不对称,进而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建立起新的社会关联,谁就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观点四:寻找适合路径 探索盈利模式
余长久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全面转型革新
变“一起”为“一体”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一场深刻的传媒变革、一次难得的转型契机。我们迫切地感受到,全方位革新已经刻不容缓,一体化方向必须坚定不移。
立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实际,我们主要有四个考虑:一是融合层级上,要从局部实践上升为顶层设计;二是融合范围上,要从多点突破扩展为全面转型;三是融合重点上,要从新闻创新为主转向制度创新为主;四是融合路径上,要从携手并肩的“一起”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体”。推动媒体融合,最根本的是思想理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转型路径、系统设计和有力的推进,方能实现媒体深度融合。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
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注重优化成本 探索盈利模式
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路,首先应该注重实效,在成本优化的原则下构建新媒体平台。此前,新媒体技术相对不成熟,新媒体盈利模式不清晰,导致传媒机构在“沙盘模式”下进行新媒体技术和业务的试水,走了不少弯路,也各自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
其次,由于新媒体有大量的应用技术、内容制作业务等,协同创新和加强业内合作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主流媒体应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升媒体机构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新媒体技术与内容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处于不断的爆炸性创新之中。在这种不确定性面前,主流媒体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住阵脚谋发展。
李洪洋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副社长媒体抱团尝试 当互联网入口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真正的融合,应该是内容和经营都做到融合。首先,内容上做到完全的推送;其次,经营上实现全面的盈利模式。现在有些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做得不错,通过主流媒体打造影响力,在其他领域创造利润,还有的传统媒体打造的新媒体项目,吸引了民间资本投入等等。但这样的融合能否长远、能否复制,还有待观察。模式能否复制是关键问题,就像都市报、晚报模式能在全国复制一样,这样的模式才是好答案。目前,全国30多家报纸成立的云报纸联盟,把报纸、互联网的内容变成视频放进云报纸客户端,媒体通过收取流量费和植入广告等,所有媒体的商业模式都能利用。传统媒体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可能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一个比较好的尝试。
王晖
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寻找适合路径 大胆向前探索
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关键在于“融”。要树立起一体化的概念,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新媒体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是新的传播渠道,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转变为极具互动性的新型传播模式,新闻不再是“我说你听”,而是要借助新技术平台、新话语体系来拓展影响力。技术平台运用得好,会为传统媒体插上一双翅膀。因此,在把握“内容为王”的前提下,要培养起记者的新媒体思维、全媒体素质。
想做好新媒体,必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更要向前大胆探索,打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观点五:培养人才队伍 提升业务素质
王志羚
《三项学习教育通讯》执行主编
注重队伍建设 坚持正确导向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媒体不仅要在业务上推进全媒体人才培养,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用人机制和人才管理体系,还要从思想上涵养一支观念科学、导向正确的新闻人才队伍。
新闻工作者要建立“三个自信”,而这种自信是要建立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深入一线、扎根基层、读懂国情、坚定信念,始终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使命。信心坚定了,导向正确了,新技术新媒体才会真正成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的助推力。因此,在融合发展道路上如何抓好队伍建设,是值得传统媒体深入思考的命题。
宋成卫
武汉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经理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传统媒体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如公信力强、品牌效果好、重视内容制作等。新媒体有独特的传播平台,但传播的很多内容是传统媒体采编制作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既是竞争对手,又需要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和发展。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传统媒体的记者技能比较单一,而现在要求成为多面手,不仅会写,还要会拍摄,有时还要会录制。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需要增强紧迫感,不断地提升采编人员的素质。
黄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创新新闻教育 培养复合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传统的新闻教育模式已落后于新闻业界的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媒体融合时代的需求。近些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树立“大新闻传播”的教学理念,确立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新建了本科跨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打破了新闻传播类各专业的内部壁垒,开辟了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融合教学新路。
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指既具有全媒体理念与技能,又具有跨学科理论与知识的新闻人才。要求其用专家的眼光来辨别新闻线索、解析新闻事实、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科学理论思维 媒体融合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指导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媒体融合发展时代,哲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我国网络社会初步生成。互联网的发展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发展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时代变化,给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无限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适应变化、追赶时代、引领潮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任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战略举措,是一项战略任务、系统工程。媒体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环境,肩负着繁重的历史使命,如果缺乏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就难以深化改革,就难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运用哲学这一科学理论思维,在指导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我以为,具体表现为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
一、运用战略思维,把握融合发展大局
战略思维是从全局视野和长远眼光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客观辩证地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运用战略思维,要求我们从战略全局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现实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急功近利、坐井观天的局限性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性。媒体融合,从思想观念来看,核心在于加深对传媒发展趋势的认知,媒体融合不仅仅是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观念革命。媒体人应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媒体生存发展的根本之策。应下决心破除影响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阻碍,让融合发展成为媒体人的思想自觉。随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不少挑战。纸媒发行、广告连续下滑,不少都市类媒体收入“断崖式”下跌。广播电视受众日渐分流,广告收入也在下降。在现实压力下,一些媒体人才流失加剧。面对这种新情况,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传统主流媒体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新路。因此,媒体人应从战略思维高度,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自我更新,以新的姿态迎接新媒体、拥抱新媒体,坚定不移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运用战略思维,体现在制定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时,应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努力方向。从战略思维高度,明确媒体融合发展的追求目标。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传播内容和传播模式的价值再造过程,也是新的传播关系的重建过程。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
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具体方针,从长远利益着眼衡量工作举措。实践证明,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中成功的媒体,在管理运营中,始终有一个较为完备的理念和思路,并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紧紧围绕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始终把握工作重心和总基调:着力创新工作理念思路,着力深化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拓宽传播平台载体,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和政策保障,推动媒体融合,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
二、运用辩证思维,抓住融合发展重点
辩证思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特别是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抓住关键,找准重点。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事物发展的结果总是具有多种可能性。应以矛盾规律把握现实、解决问题,既敏锐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注意矛盾的复杂性,避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简单化、片面性。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学会“弹钢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媒体融合发展中,突破媒体深度融合的难点: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分层级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平台,创新媒体内部体制机制。抓好“中央厨房”建设这个龙头工程。强化全媒体人才培养这个重要支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移动媒体优先发展,打造移动传播矩阵,创新移动新闻产品,紧盯移动技术前沿。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正确处理和把握几个矛盾关系。一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避免唯新媒体论。既重视新媒体建设,也重视传统媒体发展。二是技术支撑与内容建设的关系。既重视技术支撑,也重视内容建设。媒体融合发展,从长远来看,建立新闻网站、数字报、手机报、移动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等是需要的,但从根本上讲,内容建设、新闻质量,才是立足之本。坚持运用新媒体延伸工作手臂、拓展传播渠道,同时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进程中切实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三是传播渠道与传播规律的关系。新媒体种类繁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重视渠道建设,也尊重传播规律。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叠加,更不是任何传统媒体的所有内容都适合新媒体。媒体融合需要畅通的渠道,否则就不可能有顺利的融合。同时,也应充分考虑人才、资金、服务对象等因素。四是平台建设与体制改革的关系。媒体融合需要搭建新平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做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重视平台建设,也重视体制改革。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重组是重点,涉及到新闻采编流程再造、转变用人C制、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等。只有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推动形成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运用创新思维,激活融合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贯穿整个发展之中。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当前,主流媒体传播阵地得到拓展,融合传播技术广泛应用,融合发展正成为引领新闻传播创新的强劲引擎。
创新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在立足客观实际、考察事物既有联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敢于突破陈规,锐意创新创造。创新思维的本质要求,就是打破迷信经验、本本和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进展打开工作的新局面。实际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应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树立创新理念,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创新步伐,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遵循客观规律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人们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创新发展的保障。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改造世界。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应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预判,预见可能风险,主动化解问题和矛盾,从而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生机,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转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提高科学预见性,避免风险、降低损失。反之,高枕无忧、按部就班,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就会手忙脚乱、茫然无措,最终丧失机遇。
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一定是在创新实践中体现。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实践,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只有顺应时展趋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内容产品、生产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和赢利模式,才能在剧烈变化的传媒格局中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 新旧媒体的融合;市场变革;融合的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06-02
相对于广播、电视以及报纸等传统的媒体而言,例如手机、电脑等以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依撑的媒体形态就是新媒体。其特点就是:互动性强,形式丰富多样;传播的渠道广泛、覆盖范围广;传播的及时、方便、快捷。因而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1 传统媒体受新媒体的冲击
1.1电视用户被分流
由于新媒体的播放不限制时间和地点,因而逐渐抢占了电视绝大部分的市场,尤其是白领以及在校的学生等。当代电视用户的主流为家庭妇女以及中老年人等,由客户群体的构成可以看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分流的情况严峻。
1.2广告份额被蚕食
不仅是客户被分流,利润的集合点――广告,也在被新媒体迅速的瓜分。随着新媒体被客户的广泛认可,广告商逐渐的将宣传的重点转向了社交网站、视频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诸多的新媒体。根据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的投资收益大约为6015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14%,然而互联网等新媒体广告的收益大约为603.2亿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了84%.由此可见互联网等新媒体正在逐渐的被广告业主所认可,价值也在不断的攀升,有望成为中国传媒市场的主力军。
1.3传统传媒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在过去的若干年内,电视一直占据着舆论主导的地位,几乎对于信息拥有着独家的权利。但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的绝对霸主地位在渐渐的被瓦解,新媒体逐渐发展成为了舆论的主流。快捷性、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传统传媒无可比拟的特点,因而为新媒体带来了绝对的优势,因为新生代的团体更注重信息化的传播,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以及动员能力发展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2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策略――融合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不难看出,传统媒体的空间在逐渐的缩小,因此如何拓展其空间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内容、品牌、可靠性等方面电视拥有着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缺乏新媒体的灵活性。从大局出发,二者不是相互对立的,恰好相反,二者有机的融合更有利于传媒业健康、稳定、迅速的发展。
2.1内容上的融合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其本质上讲,就是为了依靠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传统媒体发展的历程较长,曾经有比较辉煌的黄金期,因而对于内容上的建设有充分的优势,例如对于采编、报道以及品牌的影响力等,这是新媒体所欠缺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传统媒体如果依据自身的这些优势,再融合新媒体先进的技术,对于自身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有利于增值所服务的内容,从而达到传统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就是所谓的用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式,对传统电视等媒体的内容进行传播,使其充满现代气息;新媒体则是利用自身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受众和传统的媒体之间建立一个平台。
2.2渠道的融合
一次性的消费是传媒最大的特点,如果仅仅通过单一的渠道进行传播,那么传媒的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等。因此在多个媒体终端上对于同一个内容进行传播,从而使得传播的渠道得以拓宽,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到达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在传统媒体同新媒体进行较量的过程当中,扩宽渠道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传统传媒的认可。因此,我国当代主流的传统电视媒体也纷纷的与数字、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融合。比如,互联网与CCTV相互融合从而使得CNTV的产生,金鹰网与著名的湖南卫视的结合,新华社成立新媒体中心抢占新媒体阵地等等,一系列的融合,使得融合之路越走越宽。电视台制作节目的能力一流,互联网又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进而使得电视内容的使用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网络用户的使用量也能够得到广泛的扩大,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可谓完美,很好的实现了二者的双赢。
2.3市场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的传媒业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推拉的过程,其中的“推”指的就是利用不同的渠道以及媒体形态进行传统电视媒体节目内容的传播; “拉”指的就是新媒体与传统的传媒业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用户新的需求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从而对于传媒业的发展起到拉动的作用,进而为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传统媒体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对于其拥有的高新技术要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说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从而对于传统媒体进行提升和改造,使得传统媒体的内容在新媒体中能够得以延伸,竞争力较高的数字化产品形成,观众能够接收到全新的媒体模式。
在进行数字化的进程当中,传统媒体对于空间发展以及自身影响力的扩大的必由之路就是融合。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而言,其自身都拥有着一定的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又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因此,应该取长补短、互为所用,优势互补,互相融合
3 结论
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进行融合,对于通讯社、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提升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使新媒体获得优质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传统媒体数字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也能扩大传统传媒的品牌效应以及影响力,对于资源传播效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网络化、信息化的应用丰富了介质传播的渠道,为读者、客户提供了优质、丰富的服务,这样更有利于市场的有机融合,实现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受众、广告商等多方面的共赢,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顺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王若梅.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冲突与融合[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6).
[2]姜学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方式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3,10:5-6.
[3]黄霞.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思考[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12):87-91.
[关键词]三网融合 电视 运营模式
一、三网融合的意义
三网融合即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家网络媒介在基于市场驱动与技术变革和政策条件下所进行的相关变革,同时也是对传统传媒与信息流通格局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三网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传媒领域与大信息产业的融合渗透,将信息媒体的内容作为商业化产品进行传媒市场投放推广,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内容的增值,在媒体信息销售模式与通信模式和广告模式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从三网融合政策方面来看,这是国家在传媒领域所进行的又一战略开发项目,打破了常规的媒介融合规制束缚,使媒介融合真正成为现实。也即是说,三网融合政策有着时代的创新意义。在此融合体系中的各方媒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最大化地解决了在融合过程中所呈现的技术问题与利益分配问题,使各融合单位始终保持产业分工明晰的工作状态,令我国的电视传媒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推广延伸。
二、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运营改革的必要性
在媒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特别是在当下三网合一的背景下,电视传媒的产业创新融合,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明晰的产权分配。同时,在媒体内容的数量及质量方面,均要不断改善适应多变的媒体融合要求,促使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人性化,媒介内容服务做到人性化。其次,媒体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对电视传媒服务的二次营销,是为了使影像传媒资料得到足够的利用与再利用,使媒介资源的使用更加科学环保,并利用有效手段使得资料鲜活起来,且以新的姿态成长面众。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是电视传媒方面的重要资源,这一点是任何新兴媒体所无法取代的。在其衍化中应当借鉴相关的新媒体运作形式,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媒介推广形式,促使传媒产品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及品牌影响力。对媒体内容的大力整合,是传媒市场产业开发的基础,应当足够充分地把握文化产品的创新力度及生产力度。首先应当就节目的形式做好创新,构建一体化的系统研发体系,深化内容制作,充分满足广大受众的个性化信息获取需求。同时将内容推进市场倾注资本进行运作,也成为电视传媒在发展中所需进行改革转型的关键。只有做好市场化转型工作,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本进行内容方面的生产制作。其次有效地做好电视传媒业的现实开发,加强对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实现与新媒体的工作对接,能够促进电视传媒的立体化品牌传播,增强电视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度。
三、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的运营模式
(一)多通道的媒体内容运营平台。
加强媒体内容的研究开发,建立多形式多通道的内容开放运营平台,满足音视频产品多终端的渠道内容需求,已成为当前三网融合中广播电视行业必然的改革要求。三网融合,不仅充分就运营商tabe播送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同时还大大满足了IPTV播送及互联网与移动电视等各类媒体内容的播送需求。通过业务统一分发平台,运营商能够有效地避免自身多发平台带来的不利因素,可以十分便捷地将所获媒体内容在业务分发的平台中做出分散下发,并通过平台精准地检测内容应由IPTV发送,还是通过tabe发送,或者采取互联网媒体发送。这一集运平台操作简便,便于管理。
(二)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合作。
当前,有线网络全面深入的双向改造,极大地推动了媒体互动业务的滋长,再加上数以万计的家庭用户,使互联网内容在发展中全面充分地进入到了有线网络中,实现了有线网络媒体和媒体内容提供商间的合作交流。广电媒体与互联网媒体间的模式结合,主要体现运用于互联网媒体视频方面。此模式对于节目播放的渠道进行了有效的拓宽,能够从根本上增强节目收视,带来丰厚的广告利润。因此,在当前的网络电视中心改革发展中,应当主动地把握这一优势条件,将传统电视媒体把握不了的剩余消费者,进行最大层次的把握实现,促进价值利润最大化,构建广告价值为主,用户费用为辅的模式。网络电视台虽有着显著优势,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相应的挑战,诸如在当前存在着诸类网络视频媒体,如何有效地做到同此类媒体正面攫取用户资源,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沉淀来完成。
(三)手机媒体之间的合作。
在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下,受众既为媒体信息消费者,也具有着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者特性,例如短信及视频的传播。这样一来,受众主体特性及自身选择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手机媒体的运营并不仅仅是为了受众群体单方面的内容需求,而是需要大批的手机信息用户群体所存在的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便要求手机媒体供应商必须就内容方面进行多元差异化的批量生产,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使用需求。在通常情况下,手机电视内容是通过对传统的电视传媒内容进行压缩编码,进而同步播放的过程。这对广大手机用户所追寻的媒体信息个性化要求根本无法满足。因此在当前的电视媒体发展中,必然做好新媒体战略转型计划,构建针对手机用户媒体信息内容生产的精英团队,将三网融合的视角从运营商方面转向用户方面,以手机屏幕作为主要的信息接收终端,实现电脑屏与电视屏和手机屏的三屏无缝对接,随时随地为手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内容。
(四)三网融合下的数字版权管理分析。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用户自身的消费选择权利也相应的多元化。无论是广电媒体或者电信媒体,用户均可以依据选择而获得服务,不会因为行业及区域等因素,为用户的服务选择带来障碍。而对于IPTV的提供者来讲,只有倾注更多的服务及更充分的质量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用户,同时,高质量的内容也是收入与利润的保障。数字版权管理不但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种营销体系及数字内容的管理形式,它有效地打破了一次购买终身受用的传统内容购置模式,将具备高价值的数字内容细化为多梯层次的定制购买形式,满足不同阶层用户的消费需求,实现对数字内容的定向营销。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能够良性地将内容数据业务的生命周期控制在内容运营商的手中,大大加强了业务运营方面的精细化管理。
总之,三网融合糅合了竞争、整合及融合的过程,充斥了博弈的色彩,同时又相互融合,最后回归于自我阵地,在这一过程内,实现了双方的互赢及多赢。因此,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组成个体间必须要就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把握,做到技术与内容方面的调整磨合,在共同的努力协作中找准定位,协调分配好利益关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补互赢,促进电视传媒运营机制新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尚光亮:《三网融合下中国电视传媒产业的商业模式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三网融合;竞争竞合;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三网融合”产生的背景是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移动通信向3G、4G转换,互联网向下一代转换。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不是形成电信、广电、互联网之间的竞争和对垒,而是实现新技术、新市场的有效融合。三网融合将更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互联互通的新媒体网络环境,因此三网融合对媒体产业的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着整个市场的运营环境。在这种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市场也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市场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是媒介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最新形态,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发展过程呈现阶段性和表征性,是不断变化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老媒体间的竞争和发展问题成为市场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推进,所有媒体的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信息传播途径的数字化、网络化、双向化和大众化,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个体都能够通过信息传播通道传递信息,因此任何媒体都无法垄断信息源,信息源的大众化和民主化特征凸显出来。三网融合给媒体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传播主体大众化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媒体的业务形态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信息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即时化,渠道控制和管理也越发困难。这种媒体环境的变化影响并改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惯用的业务流程。媒体传播主体从个体走向群体,最后过渡到媒体传播主体的社会化,个体转播主体从博客、微博、拍客、切客到播客的演变过程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1.2 信息传播分众化
新的技术环境为信息传播主体提供了传播鲜明个性化信息的主观信息传播和沟通渠道,以往大众传播时代受众被动接受和排他接受的情况一去不返,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快速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个性化为鲜明特征的新媒体时代,用户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传播分众化特性得以彰显,这也促使大众媒体在发展中同化了分众媒体的特征。
1.3 分众媒体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传播的分众化,在趋同的价值观、审美观的聚合下,一种边缘化分众媒体逐渐形成。并且这种具有分众化特性的边缘媒体具有向主流媒体发展和融合的潜力,分众化边缘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技术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也进一步促进了新媒体技术的发展。[1]
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注意力资源是任何一种传播媒体发展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维持媒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各种传播媒体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新媒体在时效性、交互性、主动性以及投资成本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由此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冲击。
新媒体在给传统媒体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了挑战与冲击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并未能完全的替代传统媒体,而是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深层次的依存关系。主要体现在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上的依存(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受众获取信息、实现传播)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信息在内容上的依存(新媒体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实现自身发展),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关系使得传统媒体在发挥自身内容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搭建其新媒体平台,新媒体也在内涵上不断充实自己最终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发展中的合作和并存。
3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三网融合从表面上看是信息传播网络、用户终端和业务的融合,从根本上看其实质是用户的融合。新媒体的优势关键在于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就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力,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拥有深厚的内容积淀,但在三网融合的模式下,单独拥有庞大的用户群或者深厚的内容积淀都没有形成足够的垄断优势,也难以做大做强。因此,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市场挑战和自身技术革新的压力,为了谋求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在新环境下探寻新的发展途径,对传统媒体而言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则直接嫁接了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因此成为是最为迅速和有效的发展途径。同时新媒体在实际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内容匮乏,沉淀底蕴不足等瓶颈问题,由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依赖,一些新媒体很多时候扮演着渠道运营商的角色,因此新媒体同样对传统媒体有着融合发展的需求,这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各自领域中以及领域之间展开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即所谓的“媒体融合”。[2]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不是由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并不只是技术上的融合,更是观念和文化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随着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4 媒体融合带来的广告市场变革
4.1 渠道竞争激烈
三网融合后,新技术平台融合了电脑、手机、电视这三块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屏幕,融合后的媒介实现了营销渠道价值的最大化。三网融合使得媒体功能更加多样化,手机、电视和电脑功能的融合实现了终端多元化,终端多元化也就意味着受众可以使用同一终端做不同的事情,或使用不同的终端做同样的事情,这直接带来的体现是受众注意力稀缺,使得渠道竞争更为激烈。
三网融合意味着传统媒体主导地位的逐步隐退,新时代的媒体广告经营必须顺应渠道融合市场环境下用户细分、服务细分的新市场形势,整合媒体与用户资源,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多渠道、全方位推广模式。[3]
4.2 效果为王
三网融合通过资源互换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电脑、手机、电视三方内容的互通,用户在每一个终端都能得到所需内容,这势必导致中国内容消费市场的繁荣,强调内容为王成为媒体抓住用户眼球,形成固定受众群体的不二法则。
三网融合后网络点击率、电视收视率等以往作为广告投放的调研数据都不在适用,都已经不能准确的体现用户具体的内容消费状态,因此需要广告公司提供全新的调研数据支持广告投放决策的制定,这些数据的获取必须以用户生活消费形态信息为中心,牢牢把握用户行为,建立囊括用户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消费意愿等在内的庞大数据库,企业买的、媒体卖的将不再是广告时间,而是广告效果。
4.3 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功能的融合
三网融合的实现,最终将直接带来融合了电脑、手机、电视网络的新技术平台,从而实现了终端功能的多样化、综合化,用户不但可以在原有的信息传播体系下通过用户终端传递信息、开展广告宣传和进行产品推广,还可以通过相同的技术平台及时的获得来自于用户的信息反馈,用户也可以通过现有终端在实现广告信息传播的同时开展销售活动,通过终端直接实现交易行为,将信息传播终端和商品销售终端的功能合二为一,在这种应用环境下媒体广告传播的价值将实现最大化,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逐渐一体化,实现传播终端与销售终端功能的融合。
5 结束语
三网融合不单单是渠道的融合,更是技术、市场、用户的融合,对处于融合中的广告媒体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这场技术变革给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充分把握三网融合带来的各种市场机遇,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求得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宏利.试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J].中国广播,2013(3):24-27.
[2] 周志平.媒介融合:媒体未来发展新趋势[J].中国报业,2010.3:55-57.
[3] 刘志.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移动播客发展前景[J].中国传媒科技,2011(4):62-65.
媒体融合从形式上看,是各种媒介传播方式的有机整合,成为合理、有效的新型模式;但从根本上讲,是将信息内容进行多形式采集,统一整合、再造,再以多媒体、多形式传播出去。用图表形式表示就是:
信源(文字、声音、图像)采集、编码上传媒体媒体汇集、选择、整合、再造多媒体播发受众。
媒体融合,首先应是各种媒介形式的整合。也就是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网站、微博等)、电信(手机报、微信等)几大传媒方式就新闻传播意义上进行归并、重组,以期达到多媒采集、多媒编辑、多媒扩散的目的。媒体的发展有个渐生的过程,从纸质到声频、到影像,再到网络、移动客户端,各有各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各有各的传播特点。媒体融合,就是将多种媒介的优势特点进行兼容并蓄、优化组合,全方位立体式多情调地传达信息。媒体的整合,不只是多种媒体的简单合并、资源共享,而应是多种媒体的信源共享、信息同采,多头编码制作、有机合成,然后再通过多种播发渠道、播发形式传达到具有各种接收功能、接收习惯的受众,实现产品的有效传达和扩散。也就是说,要多媒共采、多媒合成、多媒。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整合、重组、统一传媒机构,培养和重用多媒兼通的复合型人才。
媒体融合,还是一种传播内容的新型再造。欲播信息固然是多媒采集、多媒编码、多媒传送,各有各的程式,但同一信息的内容是一致的或近同的,作品的编码顺序、组织结构可以大体一致、相互配合,图像可以配解说、配文字,文字同样也可以配图片、链接音像,而且还可以组建、利用数据库,进行多方组织、配置、合成,将读视听延伸,让受众有选择地获取多形式、多角度、全范围、深层次的动态信息和背景资讯。媒体大本营的有机合成尽管程序复杂、要求更高(产品的深加工、细改造、精包装),但它是传播产品制作过程的关键环节,是多媒体融合立足的根本,直接决定着产品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乃至生命力,需要媒体的统一调配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密切配合、精心制作、共同完成。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创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0402
媒介融合之所以成为一个“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个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运动。媒介融合时代,从企业、传媒、政府到公民个人,人人可以使用融合媒介,创造传播内容,发出声音。传播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不再由专业人员、大型集团垄断把控,只要你有创意,有内容,使用数字技术便能迅速便捷的进行传播,并辐射到电视、电影、纸媒等其它媒介。媒介融合时代,各种媒介的传播效果成级数增长,传播至无穷弗远。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这就是媒介融合的强大势能。
1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传播者从职业记者扩大到了普通人,新闻内容也随着媒介融合的日益加深而逐渐优化,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的常态。
1.1人人成为记者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报道不再是职业记者的专利。新媒体技术和分享信息的便捷,将人人成为记者变成了现实,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民DIY”的时代。许多突发事件的现场,普通人通过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成为新闻的记录者和报道者。一些传统媒体甚至设立了专门的网站为普通人参与新闻报道提供平台。西班牙报纸El Pais建立了一个名叫“我,新闻记者”(Yo,Periodista)的参与式新闻网站,在这个网站内,读者可以通过发表评论、文字、照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参与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中来。随着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日益加深,普通人成为记者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常态。
1.2新闻内容优化
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融合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快速便捷,新闻的深度报道反而成为新闻媒体竞争的法宝。深度,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内容优化的重要维度。同时,媒介融合是一个技术融合的时代,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使新闻深度报道满足融合时代受众的需求,是新闻内容优化的另一维度。
1.3受众互动参与
媒介融合时代也是受众互动参与的时代,受众可以主动信息、自主使用信息,甚至可以和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媒介融合时代,电视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参与新闻评论;网民可以通过BBS、论坛发表新闻新闻,发表新闻评论;博客、播客既是受众也参与新闻的制作、发表、传播;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更为受众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径。
2创意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核心动力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媒的发展需要以创意来推进融合,新闻传媒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8年,英国就明确提出扶持发展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中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包括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创意必须通过传播渠道才能到达目标受众,而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媒产业也需要大量的创意人才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媒介融合时代,传媒工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是新闻传播的核心推动力。
用创意推动传播,推动传媒产业发展的群体被称为创意阶层。2002年,美国多伦多大学商业与创意力教授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对创意阶层给出了定义,他认为创意阶层的核心成员包括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以及娱乐领域的工作者,他们的经济功能是创建新理念、新技术或新的创意性内容。他预测美国大约有3000万人属于创意阶层。英国政府和一些非政府组织也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扶持创意阶层的发展,对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创意阶层还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特别是媒介融合中的传统新闻媒体,缺乏创意人才,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对受众和市场的创意把握,缺少对新闻品牌的塑造和价值的挖掘,无法进行有效传播。创意,是媒体融合发展成功的关键,而新闻创意人才的培养,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竞争的基石。
3新闻创意人才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创意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政府传媒的推动扶持,高等院校的重视发展,更需要社会环境和土壤。新闻创意人才的培养无法速成,需要构建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新闻传播首先是内容产业,内容是核心竞争力,新闻创意人才需要有适应媒介融合时代传播的融合内容制作能力;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即讯息,新闻创意人才需要有跨媒体创意思维,有转换、聚合、综合运用媒介的能力;媒介融合时代,受众掌握使用媒介的主导权,赢得受众才能赢得市场,新闻创意人才需要具有深度连接受众的能力。
3.1培养优化内容的能力
新闻传媒产业是内容产业,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竞争仍是内容取胜。什么样的新闻能够吸引这个时代的眼球?什么样的内容优化能力才是新闻创意人才的立身之本?故事、娱乐和意义是优化新闻内容的三个关键词。
正如评论家肯尼思・伯克所言,“故事是人生的设备”。人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叙事:舞蹈、语言、音乐、文字、图像……有故事感,会讲故事,是新闻创意人才必备的能力。尼尔・波兹曼分析了以美国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并提出了娱乐至死的担忧。但我们并没有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反而娱乐成为传播意义和力量的有力手段。娱乐不仅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功能之一,也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内容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知识、情怀这类具有意义感的传播内容在媒介融合时代,不但没有被受众抛弃,反而成为他们通过各种媒介积极寻求的东西。具有意义的新闻故事在媒介融合时代不断被转发、传播,影响深远。
培养新闻创意人才的故事感、娱乐感和意义感,才能培养他们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的优化内容的能力。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说的“娱乐即是沉湎于故事的仪式之中,一直到知识上和情感上都满足为止。”讲述具有娱乐感、有意义的新闻故事,这种优化新闻内容的能力是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创意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3.2培养跨媒介创意思维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创意人才必须具有跨媒介创意思维。媒介融合时代,各种媒介资源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媒介生态。从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到广播、电视的电子媒介传播,还有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手机这类新媒体。培养跨媒介创意思维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种媒介的特点和优势,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媒体各有优劣,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各有特点,优秀的新闻创意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并应用。
融合媒介的思维是新闻创意人才更具创新的一种能力,运用媒介技术结合已有媒介的优势产生新的媒介传播形式。譬如媒介融合时代大受追捧的可视化的数据新闻的制作就需要熟练掌握不同媒介的特点,使用跨媒介创意思维,创新新闻传播。2014年1月,央视与百度搜索合作制作的大数据新闻报道“据说春运”,就是跨媒介创意思维运用的典范。央视负责新闻选题和电视新闻制作,百度负责数据采集和挖掘,首次将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和百度地图LBS定位大数据结合,让普通老百姓看懂大数据。媒介融合时代这种跨界合作需要新闻人具有跨媒体创意思维能力,才能制作出使受众耳目一新的新闻作品。
3.3培养连接受众的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的碎片化、分散化,使得连接受众的能力尤为重要。培养连接受众的能力,一方面要学会运用数据解读受众,一方面要培养理解受众的共情能力。新闻创意人才既要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受众的轮廓,又要运用自己的高情商理解受众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具备连接媒介融合时代受众的能力。
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受众海量样本的持续互动分析,不仅可以准确反应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区等人口学特征数据,而且能描绘出受众特征及兴趣偏好和行为。可以说在媒介融合时代,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对受众从“外貌”到“DNA”的认识。认识受众是连接受众的基础,理解受众,与受众产生共情、共鸣才是连接受众的关键。“人们收看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并且喜欢他们收看的节目”。具有共情能力的新闻创意人才,能理解受众行为的动机,理解受众的情感,体会受众的感受,制作出吸引受众、获得受众的认可的新闻作品。
总之,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故事性、娱乐感和意义感三方面培养优化新闻内容的能力;从掌握各种媒介的优势入手,创造性的融合媒介,培养跨媒介创意思维;学习运用大数据解读受众,从情感上理解受众,培养连接受众的能力。只有建立新闻创意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为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雯.“人人都是记者”――“参与式新闻”的影响与作用[J].对外传播,2010,(3).
[2]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cn/GB/22114/387950/,2014,(8).
[3][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9.
关键词:三网融合;发展
“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从第一次明确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到今天的十年间,“三网融合”的发展有目共睹,它进一步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给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带来了无尽的利益,同时也形成了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那么,在信息化的今天,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些?
一、广播电视向网络摇动橄榄枝
在三网融合的今天,传统媒体主动向网络媒体摇动橄榄枝。现在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战略合作,这样才可以延伸其收视率,并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
首先必须看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的诸如在广告市场、受众市场以及新闻信息的及时性上的挑战和冲击;未来广播电视若想继续开发广告空间,就要将节目内容与广告相结合,并大量策划与观众间的活动,将活动与广告节目进行商务化改革。但电视台有自身的局限性,一是广电节目只能播一次;二是缺少互动性观众难以参与其中,这种情况下,与网络的合作就是一种解决办法。网络可以实现节目的多次重播,可以成为广电的活动参与平台,用户可以先在网络上观看节目参与活动,再将最终的结果在广电上展现。广电的品牌性能吸引网民与观众的参与热情,而网络的互动性与低门槛能增加受众的参与机会及扩大参与人数。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广电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优势,仍是网络无可比拟的,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也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交互性、海量信息,是传统媒体没有的。如果广电媒体在内容制作方面加大投入,网络新的渠道就能给它产生增值效果,从而会产生广电和网络的共赢。同时,“三网融合”给终端制造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电视机年销售总量有可能达到8000万台。进入“网络电视”时代后,未来只需要买一台网络电视,就可享受电视和网络的双重功能了。
二、差异化业务是主流
三网融合归根结底,在于应用融合业务的普及。其最简单的体现就是三屏融合,即屏幕的融合。以后的手机可以上网、看电视,电视可以打上网、电话,电脑同样可以打电话、看电视。电视、手机和电脑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相关专家认为,三网融合的最终朝向是互联网。今天的互联网仅仅是依靠电信网作为基础网络支撑技术,似乎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承担不起三网融合重任。但我们要清楚:互联网是近十几年发展最快、最成功、最有前途的,从终端、业务方面来看,将来总有一天,电视、手机都有向互联网靠拢的趋势。在三网融合的服务差异化阶段,广电网也能成为互联网的一个基础,形成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广播网络共同支撑起未来互联网的新局面。
三、广电网和电信网的合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网融合”对广电网和电信双方都提出了挑战。广电网积极进行内部整合,以省为单位整合各地市有线网,整合的目的就是统一资源和运营模式谋求做大做强,以改变广电网目前形似块状孤岛的运营局面,广电网按照其过去十年来发展的速度和步伐,有可能受自身的体制影响,后知后觉,原来的防弹衣反而成为其制约自身发展的桎梏。而电信网资本雄厚,掌握着很大主动权,三网融合可以为电信网带来预期的收益,谋而后动可能是电信网采取的主要战略,一旦相关的技术成熟了,在三网融合方面,电信网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当运营能力。同时,三网融合要求广电网迅速适应宏观环境的改变,顺时而为,加快体制转变的速度,调整经营思路,才能在三网融合中有所作为。
融合是大趋势,符合国际潮流和产业之路,不融合则将陷入各自瓶颈中无法完善和做强各自的产业链,如果今年“三网融合”能够真正开始实施,则2010年可称得上三网融合正式启动的元年。 “三网融合”是一个过程,它是为了推进信息化,而信息化本身也是个过程,而且是产业和社会变革的过程。广播电视业与电信业无论在体制、功能、定位方面,还是在经营理念、运作方式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电信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第一原则,而广播电视则必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广电与电信的合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技术、商业模式齐头并重
按传统的办法推进三网融合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何绕过传统的三网来达到成功融合的目的?那就是寻找通信体制革命的这条路。我们必须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商业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