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第1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级应用型人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03-02

一、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西方经济学应实现的教学目标

(一) 提供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的经济学基础知识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管理经济学课程则是应用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企业日常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国际经济学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了国与国之间的资源配置。在后续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的学习中,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将西方经济学教材重新带进课堂,帮助理解专业课程。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有意识地引入专业课程和职业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去解释其他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用其课程的知识和观点来解释经济学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等。同时,经济学基本的分析方法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最大化原则等都能在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中得到应用。

(二)培养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获得经济学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是研究家庭、厂商在市场中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通过对家庭和厂商等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进行个体决策的研究,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部分则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研究对象,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研究短期的经济周期和长期中的经济增长。宏、微观课程中相关概念和理论联系密切, 是分别从微观个体和总体的逻辑关系中研究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学科, 每一个理论的分析推导过程都符合形式逻辑规范。

(三)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具有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西方经济学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边际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方法,如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旅游的优惠价,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机票?航空公司的决策依据是增加一门学生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的比较,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边际分析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生活中所遇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西方经济学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用经济学思维看待问题的习惯,在讲课过程中,针对学生身边的事或者关注的新闻事件,运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在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影响了经济学教学的效果

西方经济学的本科课程教学中,虽然引入了实践教学体系,但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的“黑板经济学”没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多媒体设备丰富了教学手段,在知识传授中具有容量大、形象生动的优点,被很多教师采用,以至有些教师完全抛弃了课本和教案。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存在着大量的图形和公式,这些是西方经济学重要的分析工具。多媒体设备中的图形和公式一带而过,学生不能见到教学过程中公式的推导及图形的绘制,对于经济分析工具十分陌生,甚至重要知识点掌握不牢,直接影响了后续课程的学习。互联网上教学资料的丰富,使一些教师跳过了备课环节,上课时对着课件“照本宣科”。西方经济学是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紧密的课程,没有清晰的课程思路,会导致讲课过程中逻辑混乱、知识点错误等情形,影响了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应用型教学的直观场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欠缺

根据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西方经济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一些问题, 但是经济学有些理论本身缺乏直观的效果,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讲授中,需要引入实践教学, 通过学生市场调研、企业见习等方法,理解经济学中消费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查询政府网站,获得宏观经济数据,理解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就业理论等。由于缺乏直观的应用型教学场景,使得学生在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欠缺,影响了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西方经济学现有课程内容,难以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运作的专业素质

目前,在我国西方经济学界的研究中,基本是介绍西方经济学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本科生所选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为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源自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来源于凯恩斯的理论观点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现实经济生活的科学,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新问题而出现的新思想新理论,一般的经济学教材都没有包含;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传统理论无法进行合理地分析。

三、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进行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

(一)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夯实西方经济学作为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针对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直观、可视性强的特点。在讲解课程理论时,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增加信息量,尤其是图片和视频资料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经济学中的图形和公式的推导,笔者认为是必须要借助板书才能让学生了解每一幅图的“来龙去脉”,在教师画图和公式的推导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图形和公式中所表达的经济学概念。

(二)应用实践型教学体系,提高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的讲解中,多采用生活案例、经济事件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学概念。如在微观经济学中,采用案例导入法,利用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在讲机会成本概念时,针对学生本科所付出的代价,并除以总课时,得出每节课约50元的机会成本,改变了学生认为经济学理论枯燥无用的观念。对市场结构问题,可让学生上网查询所关心的行业或企业的市场结构,来理解移动公司对话费的定价权与作为农民的学生家长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从而理解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通过学生上网查询政府网站的统计数据来理解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经济中的相关数据如CPI等预测并亲自验证,从而保持对西方经济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培养学生形成关注经济事件的习惯。

(三)选择或自编合适的教材,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运作的专业素质

针对国内经济学教材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主的现象,选择或自编一套合适的经济学教材成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方法。教材在结构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上,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为了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事经济分析和经济运作的专业素质,教材的内容要简单易懂、应用型强,对于教学要求较高的部分可作选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能力作自行选择;教材内容中,可以增加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增加现实生活的案例和重要经济事件、政府网站及统计数据的相关链接,增加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后习题的设计,减少理论证明和数学计算的数量,增加案例式习题来提高对理论的理解和知识的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麦茂生,吕力.市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37-141.

[2] 李停.应用型本科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探究[J]大学教育,2012,(7):14-17.

[3] 袁灵,王朝阳.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27-228.

第2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6-03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它是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以及金融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管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比较难,不易理解,期末考试不及格率相对较高。这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特点密不可分。与其他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相比,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数学计算与数学模型,除此以外还有基于数学的分析工具,如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弹性与刚性分析以及边际增量与总量分析等工具。正是借助于数学这个分析工具使得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相对比较严谨、逻辑性非常强。经管类学生以文科生居多,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心生恐惧,再看到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自然会对这门课丧失信心。

我在多年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直注意探索研究数学方法与经济理论的最佳结合方式。当然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效果。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数学这种分析工具,不会总是心生恐惧,又要让学生对经济理论有浓厚的兴趣,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这才是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我初步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我的体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经济学的数学化始于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他系统地使用数学方法对厂商理论以及单个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有力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此后的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进入数理化阶段,大批数学家以及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家推动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在他们看来,数学语言可以将模型的前提描述的非常清楚,逻辑推理更加严密,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可以推得人们直觉不易得出的结论等。当我们去学习西方经济学时,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是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等数学知识。西方经济学中大量使用的边际分析,从数学计算的角度看就是函数的导数问题;最优化分析主要应用的是函数极值运算;IS-LM模型的均衡使用的是初等数学的联立方程求解。这些数学知识其实不难,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的高等数学足矣。只是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基本的微积分计算没有掌握,看到西方经济学有数学计算就被吓倒了。可以说,数学基础越好越有利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笔者曾经为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发现这些理科背景的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显然要优于文科生。有人说数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行话,能否使用数学是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区别,这个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经管类的学生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在高等数学上下工夫,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想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没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怎么可能学好中高级的西方经济学呢?

二、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

在本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的极端思路。一种是任何数学推导、数学模型都不介绍,只介绍理论,这样经济理论有失严谨,学生理解不透彻;另一种是针对任何一个理论,过分关注其数学推导,不去阐明理论本身的含义,将西方经济学课程上成高等数学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非常枯燥,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经济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清楚: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马歇尔反对过度的数学化,在阐述经济理论时他尽量采用举例的方式,如果必须用数学,他便将这些数学推导放在附注中。他不想因为过多的数学使经济学失去原有的魅力。国内一些经验丰富的经济学教授在为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时,同样以案例为主,数学推导为辅,课程生动有趣。我们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也不能只关注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应用,应当重视的是经济理论的实质。教师应当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之生活的实际去描述经济理论的含义,而不是一味推导模型,当然一些图形和模型的数学特征有利于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就要讲解。比如说在讲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时,先告诉学生为什么开始成本的增加是缓慢的后来急剧增加,还可以讨论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的增减以及其二阶导函数的正负取值,以此确定了短期总成本函数图像先凸后凹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但是不管如何讲解都不能撇开总成本函数变化的原因单纯做数学分析,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脱离了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公式等都是数字游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注重数学模型的使用

数学模型是对经济理论的抽象、简化,是用数学语言对理论的描述。它可以表现为用字母、数字或者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者不等式,也可以以图表、图像等描述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关联。西方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学模型,如蛛网理论模型、供求模型、古诺模型等。在经济命题、假说的推导过程中使用数学模型,可以使表述清楚、层次分明、提高效率,有利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在应用数学模型时,一方面要注重假设条件,不可以照本宣科。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纪人”的假设与“完全信息”的假设。“经纪人”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信息”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要给学生讲明白这两个假设的含义,也要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取得完全信息非常困难,我们的所有行为也不是完全理性的;二是每一个理论的具体假设。比如需求定理离不开其他条件都不变这个假设。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要求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是为方便理论的推导,未必符合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揭示了一些市场运行的机理以及一些重要变量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经济社会中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象,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思路。教学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经济学以后,也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比如春运时火车票的一票难求现象实际是供求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政府降低税率、增加支出,实际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促进消费、投资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学生对身边的大小事都可以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从而形成经济学思维,达到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

四、使用案例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对理论的描述即使加上数学模型的推导,学生也难以完全理解。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可以用案例来阐明经济理论的含义,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应该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供求定理时,引入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难这一案例,引导学生用供求定理分析原因。学生会看到医院的专家、医疗条件是相对稀缺的,而看病的人非常多,但是挂号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导致一些号挂出来后卖高价形成所谓的黄牛市场;在讲解机会成本概念时,除了要讲清楚概念的表面意义外还要讲清楚其引申含义,让学生明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机会成本,理性的人应当选取机会成本最小的事情。比如让学生去思考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估算四年的学费、如果不上学四年间可以取得的收入,让学生去比较大学毕业以后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孰大孰小,由此得出大学到底值不值得上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实例的引入,既解释了理论,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科的西方经济学课堂可以采取首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相关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其间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经济理论作进一步的推导和说明,最后再通过理论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数学[J].职业教育,2012,(7).

[2]王博.经济学教学化的教学启示探究[J].中国商界,2009,(11).

第3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信管专业 西方经济学 措施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集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经济学为一体的新型专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的经济类学科,它是研究价值的产生、流通、分配、消费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即客观规律。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每个发展阶段所对应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的运行、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作为我们信管专业的主要学科,学好经济学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模型,更直观的运用。

2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2.1 古代经济学

最早的经济学起源与古希腊,那个时候奴隶制庄园经济发展很快出现了商品交换。随着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一些学者对经济学提出研究。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是以一定的客观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的,又用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实际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直接先导的。只有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2 近代经济学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展开的,指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对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

古典经济学提出了以劳动价值为主的一系列经济理论体系。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古典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需求方面没有充分重视,在分析方法上也不够全面。此外,劳动价值论更倾向于工人而不利于资本家。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时期。

2.3 现代经济学

这个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它“边际革命”为起点。这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三个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发表的重要著作开始,直至英国经济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的发表,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新古典经济学是将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把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于此同时出现的另一些经济理论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现状与问题

信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许多学校对本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经济学作为本专业的主要学科之一,各个学校对经济学的课程安排等不明确。学生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也是不太一样。

具体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在学校总是把实践挂在嘴边,可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学校开设的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学时根本不够。老是只能勉强的把课讲完。根本没有任何实践去带领学生真正去实践。一些学校只开设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对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的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完全没有涉及。学生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学习西方经济学,这样很多概念、模型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利于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

3.2 教师配置不合理

现阶段,许多教授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全完不了解计算机的知识,导致计算机技术与经济学完全无法融合。经济学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没有用武之地。

3.3 学生对经济学的重视度不够

许多信管专业的学生认为我们是学习信息管理的,只要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了。西方经济学时金融、财务的专业才要学习的东西。我们学了这些完全没有用。随便学习一下,考试过了就可以了,不用掌握系统的知识。

4 解决问题的措施

4.1 合理的设置课程

学校首先应该要重视经济学,不仅仅当成是一门课来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的安排时间的配置,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性。

4.2 最优的教师资源

注重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有机结合,使同学们能够把所学到的不同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更好的运用于学习和以后的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和方法,和学生建立起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自然的状态下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而不是被动的通过考试区实现。

4.3 正视西方经济学

树立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学习西方经济学是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的。可以在课下模拟经济学中的市场运作,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体会市场变化。去体会这些规律和理论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第4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个体案例讨论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帮助我国迅速稳定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开始引进并关注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更是注重加强对其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以培华学院为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普遍是采取案例教学这种模式进行。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是在实践中,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把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前者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进行理论总结;这类教材的经济学原理举例很多,案例讨论的资料丰富,但是由于是引进的国外教材,案例都是欧美国家经济生活中实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相差较远,脱离本土环境,学生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案例的实质。后者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案例讲解很少或是没有,教材较为枯燥,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和进行案例讨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吸取国内外教材的优点,从本土实际经济生活出发,需要进行国外教材案例改编和本土案例编写的课前备课工作。

其次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理解的偏颇。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式教学大多是成为理论加举例解释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何为案例教学法,仅仅将之理解为举例教学,非常的片面和单一。案例教学法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和学生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的举例就能够达到的效果。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分析的结果,许多案例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思考,要从哪个角度切入问题进行分析,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对案例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某些理论,学生参与讨论较少,甚至从不参与讨论,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加之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过强,学生的兴趣不高,满足于“上课听、考前背、考后忘”的学习范式,只是死记概念,应付考试而已,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最后是教学体制的问题。现有的教学体制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考核形式,并据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体制下,教师面对有限的课时分配,更愿意采用上述的“理论加举例”的教学模式,不愿进行费时费力的案例教学,这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如何在课时约束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

二、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课前案例准备

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但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专业能力的途径,教师自己也要在平时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促使自身教学能力的提供。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以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依据,时时注意观察经济生活的相关案例,并进行搜集整理与总结,形成丰富的案例库。这样教师才可以针对所要讲授的经济学原理的具体内容,确定出合理的案例讨论题目。

学生在拿到老师指定的题目后,首先要进行分组,每组五到十个人左右,并制定组长对各组的案例讨论进行管理。分配各组组员进行案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讨论自己的讲述思路,为课堂陈述做准备。

2、课堂案例讨论

课堂案例教学时,要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述为主,教师把握好课堂时间,合理的分配时间,教师点评为辅。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学生所讲的内容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讨论。教师要对每组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要精准、简短。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秩序,以防流于形式,并未使学生有所真正受到启发。青年学生对社会充满激情,对某些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看法可能过于偏激,教师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题,回到经济学原理的讨论中。课堂案例讨论时,学生以组为单位,各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分析案例,可以用板书、PPT演示等进行辅助讲解。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要针对其所讲的案例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提问的人可以是讲解的同学,也可以是组里的其他成员。

3、课后案例总结

课后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各组写出小组的案例总结。案例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写成课程论文或是案例分析作业。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的记录结合各组的案例总结,给此次课堂案例讨论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个体案例讨论。

三、采取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好处

1、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积极性

在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但学生未必真正通过案例领悟到经济学的本质。

这就好比,我们告诉学生苹果营养是如何如何的丰富,要多吃苹果,但我们只是让学生看到了苹果而没有让其吃,不吃光看远不能知道苹果的滋味如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是自我强化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再认识,再理解的过程,这种“知行合一”的过程十分必要。以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消化吸收”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居于庙堂之上”,而是时时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啊!这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并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2、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扩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事物本身存在合理性的一面,也通过自我讨论,发现事物不合理的一面,“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学会自我辨析事物。以GDP的缺陷为例,教学中多讲其GDP的优点,即存在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GDP存在的一些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提出“绿色GDP”这个概念,就可以顺便扩展讲解一下对此的理解,这个概念书上知识一带而过,通过这个个体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和扩展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3、个体案例讨论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如果说通过个体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教师也会从中受益匪浅。教师在讨论中听到学生对某个经济问题的看法,也扩展了教师的视野。即便教师对某个经济问题准备的再充分,也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案例资料,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广大学生的力量来帮助教师间接的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西方经济学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但是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比较复杂,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运用多媒体进行行教学就能够把经济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

二、西方经济学的性质和特点

西方经济学通常情况下开设在本科低年级,为了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和理解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为学习其他管理类专业提供了基础。西方经济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差别,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经济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在课程内容上,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经济中的成本生产、福利经济、失业理论和供求理论进行了透彻的分析。

三、多媒体教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案例教学的演示,提升学习分析能力

通常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是以外国的研究为基础,很少有对中国状况进行分析。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学起来就会很吃力,普遍认为经济学枯燥、无聊。这样的背景下就应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之前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口述为主导,学生不能进行充分的思考,很难记住教学案例。从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方便了学生的思考核分析,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分析能力和水平。[1]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学的时间,给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在讨论问题之前进行充足的准备,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对问题进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一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地学习,实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2]

(三)有利于学生经济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可以融入很多现实中的材料,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现实中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经济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研究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还能够体会到西方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加强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四)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大量的板书,耗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学生进行机械地记笔记,不能和教师教学的节奏吻合。但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大量的经济学概念展示在多媒体上,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节省了记笔记的时间,能够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的演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

四、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在网络形式的背景下进行多媒体教学主要以构建主义为理论教学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境、协商、会话”。在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师说教教学的模式,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探讨,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把网络上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运用多媒体的前提下,充分地讲解教学内容。但是在现阶段,网络多媒体教学还会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实现大量的网络教学还有一定的挑战。因此,需要我们制定出相关策略。[3]

(二)多媒体教室的教学模式

进行多媒体教室教学主要以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这样的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媒体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目标就具有特定性和完整性。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看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就充分发挥了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传统教学和现代媒体结合的教学模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教学资源通过影音图像等形式传达给学生。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来,利用声音、表情和手势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媒体教学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并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在讲解的同时适当书写板书。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传统上的课堂教学。所以,运用传统教学和现代媒体教学的模式。促进西方经济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语

第6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论文摘 要]西方经济学作为大学经济学及相关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之一,始终博得人们的广泛关注。但随着人口数量膨胀与资源稀缺之间地矛盾锐化,其所蕴含的传统经济学理念无法跟上时展,更无法对现在盛行的循环经济体系给出合理解释,呈现出一种与生态文明渐行渐远的趋势。而环境教育的多学科渗透特性可以弥补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弊端。因此,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本文在阐述目前大学西方经济学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给出几点建议。  

 

一、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被西方国家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其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我国各高校的经济学专业一直将此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管理类专业也纷纷将其视为专业基础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无论从实践还是理论研究的角度,此门课程受重视程度都逐步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本门课程。 

对于西方经济学的介绍,国内出版过多种图书。在大讲意识形态的年代里,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批判,因此在介绍时,一般是为树立批判的靶子,甚至断章取义,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开始强调有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但由于从主导思想上否定市场经济,所以对可供借鉴部分的分析很不充分。8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忽视国情、盲目照搬西方经济学的倾向又有所抬头,一些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争论的理论和主张,诸如凯恩斯主义的用高消费和高投资及温和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发展的主张等,被不加具体分析地应用到中国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之中,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并给实际的经济运行带来许多消极影响。 

我国大学现行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的课本极其多样化,但均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组成。目前我国大学广泛使用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经过以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为代表的“家计管理学”以及早期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来田、亚当·斯密主张的“政治经济学”逐步演变而成。西方经济学的诞生是以19世纪微观经济学从经济学的阵营中独立出来为标志,并由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综合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最初形成西方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此后西方经济学学术成果辈出,并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在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就会日陷浅滩。为此,在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在: 

(一)弥补课程自身缺陷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缺陷,总的来说就是传统经济学理念的缺陷。从经济理论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只有进入市场体系的资源才是真正的经济资源,才具有经济分析意义。那些市场上难以计量的东西,如环境服务、自然资源、生态功能等即使很重要,但由于无法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配置,就无法进行经济分析,也就当然被排除在经济理论考察范围之外了。这种观念从斯密、李嘉图开始一直延续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之中。在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中,他们无不忽视资源与环境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只是根据报酬递减现象进行表面化的经济分析,只注重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纳入市场核算的经济价值部分分析,从未深究报酬递减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过度使用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边际报酬递减现象。[1]而自然力服务并非是通过狭隘的经济核算就可以完全计量的。很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狭隘地崇尚市场机制的视野内是无法看到自然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的。为此西方学者埃尔斯曾经形象地比喻道:“看不见的手,没有绿拇指”。[2]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能有效促进新时期课程发展。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3]如果人们的过度生产、消费超出环境承载力,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就会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经济”。为此,西方经济学的覆盖范围应从原有的人与人扩大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平衡,也就是偏重于循环经济、稳态经济研究。循环经济是指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成本目的。稳态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完美境界,指物质、能量能够得到无浪费的充分再利用。 

在21世纪,这个提倡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应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西方经济学课堂中,使学生懂得人类如果过度破坏、利用环境,就会造成人类发展的不可持续。 

 

三、在西方经济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西方经济学课程分为微观、宏观两大部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中主要讲授关于供给与需求、消费者行为、生产、成本、生产要素定价等理论问题。宏观经济学则主要介绍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等理论问题。那么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经济问题中渗透环境教育,使新型的西方经济学可以弥补对于解释循环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稀缺性等方面的缺陷?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微观经济学层面渗透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独个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个层面: 

1.企业层面,西方经济学主要介绍供给需求、生产、成本等内容。教育者可以以一个企业为例,将循环经济的清洁生产观介绍给学生。比如丹麦的瓦伦堡工业园区的建设: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循环。通过对瓦伦堡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具体数据的换算,学生可以轻易的得出哪种生产模式更节省成本、更环保。从而让他们受到很好的环境教育。 

2.个人消费层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所介绍的消费者行为强调“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理念。而通过渗透环境教育,我们则要求学生理解适度消费、层次消费理念。从而使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消费观念,这种消费观念应该是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绿色消费观。 

(二)从宏观经济学层面渗透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学现象,主要包括gdp、经济政策两方面内容。 

1.关于对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了解应更上一个层次。不能凭借传统的思路,一味的追求gdp的盲目增长。在传授与其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引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概念,使学生在接受传统经济理念教育的同时可以认识到它的非决定性。 

2.关于宏观政策方面,可以联系下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了解传统的经济政策同时,也能了解些关于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循环经济的决心与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2]闫敏,循环经济国际比较研究[m],新华出版社,2006(7),17-18 

[3]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2,52 

第7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摘要:由于自身发展背景与学科差异,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授具有与财经类大学不同的特点。在分析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征及其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行业要求的特点,从强化应用能力的角度提出了提升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行业特色大学;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85-02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张,我国大多数行业特色大学都增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行业实践中,行业特色大学的许多问题也与经济息息相关,如能源产品的销售、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的种植决策等,所以,大多数行业特色大学也把西方经济学列入通识教育课程。目前这类高校在实践教学、经济问题的中国化视角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加强案例教学来探讨如何提升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的意义

行业特色大学的定义与特征分析。行业性特色大学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建国初,参照苏联模式,中国进行了院系重组,组建了一批行业特色型大学,主要涉及农业、林业、地质、矿业、石油、电力等行业,这些大学隶属各个部委。行业特色大学的经济管理专业强调专业特色,强调专业服务于特定的行业,经济管理与行业结合。作为最容易体现该特色的课程,西方经济学具有先天的课程载体的优势。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空间和方法论的源泉,西方经济学对于中国现阶段的许多行业性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许多现象,如成品油价格的波动、原油的进出口等问题可以为西方经济学提供大量的素材,这样的话既可以锻炼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西方经济学授课的相对枯燥性。

二、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课题教学的困境分析

虽然讲行业特色大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还未完全摆脱传统的“老师上课讲――学生考前背考后忘”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西方经济学》课题教学主要有以下问题:

1.很多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从有到无。部分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的时候抱着一定的功利心理,当没有看到得到预期的收益的时候往往学习的积极性会下降,同样对于以会计学思维来对待经济学分析的学生当看到具有较强逻辑推理的经济学课程的时候就产生畏惧心理。从行业特色大学的学生来源看一般文理兼招,而文理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这样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问题以及均衡问题的时候,由于要求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对微积分要求较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学习较为吃力。

2.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的实施在老师中尚未形成共识。部分老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还是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为一谈。从教学应用来看,举例教学仅仅是通过一些例子对经济学的某一理论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而案例教学则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对于同一经济现象可以从多视角分析,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能力。相对而言,案例教学的综合性较强,可能需要几个章节的经济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3.学生缺少与老师互动的平台。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产生各种新的想法,但在行业特色大学内,各种教学实验设备相对还是以理工科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样通过具体的实验平台来获得老师的指导相对困难较大,如果仅仅通过课间交流,时间又会变得仓促而不利于学习的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西方经济学》师生互动平台的建设就必不可少。

4.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不可否认,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在准确度、信息量、教学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却陷入了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困境。在这种对多媒体过分依赖的前提下,就会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思考时间减少,课堂教学效果收到影响。

三、行业特色大学《西方经济学》加强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典型性案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典型的、特殊的案例分析,可以使得学生提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业特色大学中,《西方经济学》应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存在着理论体系逻辑性强的特点,在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的不适应和阶段性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课程特点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讲经济理论总是适用性和缺陷的,那么学习这些理论有什么用,如何用他们来指导实践?”有了这些疑问,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会大为降低。此时,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种主动学习,通过对当前一些经济热点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复杂抽象的经济理论能够更好地掌握。由于理论的抽象负责,西方经济学如果仅仅按照课程常规的讲授方法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成本理论中的“机会成本“,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分析,不易理解,此时如果适时地引入计算大学的机会成本的计算,则效果更佳。

3.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所帮助。通过案例方法的引入,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过程进行相关经济现象的分析时候,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能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也大有裨益,能够使得学生对身边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刻思考。

四、“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在行业特色大学的实施

1.案例选取体现时效性、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有机结合。根据行业特色大学学生的特点,案例的选取一方面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强调内容的契合。但不能盲目地引进国外案例或者与行业关联性不强的案例。案例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关案例的选取。这就要求案例必须要有典型性和趣味性。案例应当是所在行业关联度较大的案例,同时案例的分析尽量做到能够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进行分析,与行业性关联较强,不感觉枯燥无味,分析过程中太专业化的概念要少用,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提升学习乐趣,知识的掌握也就变得轻松了许多。同时,所选取的案例也要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效性。案例的选取应当尽量结合当前的行业经济热点,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案例也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重在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2.多种方式应用案例。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施方式。具体来讲:课题讲授。课题讲授在保持课题上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主体地位基础上,在知识传授中与案例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的分析更加具体生动,避免呆板僵硬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价格歧视其实并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课上讨论:在学习每一部分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可以考虑引入讨论型案例。通过引入开篇案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中的经济现象,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和思考。

3.课后小论文。在相关大的章节讲授完毕与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采取制定性或者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学校所在的行业性的热点问题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撰写小论文。这种论文的撰写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评阅的时候,老师要及时指出同学论文所分析经济现象的不足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长此以往,学生的经济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必有一个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8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教学改革

政治经济学作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政治经济学出现被不断边缘化和被架空的困境,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而把西方某些学派、某些理论奉为教条,从而西方经济学大有取代政治经济学的趋势。比如我们学院的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只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其他专业只开西方经济学,由此可以管窥全貌。鉴于我院政治经济学教学不断弱化,师资力量萎缩,课程建设不足的现状,在我院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中,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保证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1 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对某一学科研究内容、范围或方向的高度概括,它是学科研究的起点,学科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的区别。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学生把握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理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在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中,首先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其次人们彼此之间也要发生关系。前者表现为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的问题,也即经济行为的生产力方面,后者表现为经济行为的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方面。当今的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均脱胎于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一是其研究对象体现在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统一,即在一定的经济制度背景下研究资源配置问题。随着经济学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内容上把古典经济学中包括的制度分析即生产关系的内容剔除,在研究方法上大量运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被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或经济运行机制问题。但是资源配置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下完成的,不同的经济制度其资源配置效率是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把制度因素排除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之外,将古典经济学庸俗化,是其局限与片面的地方。只有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它强烈阶级性的基础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揭示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并以此为理论依据,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对20世纪社会发展产生了的深刻影响,这是马克思伟大的地方。

2 深化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

2.1 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在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同时注意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实践相结合,可以借鉴西南财经大学刘灿教授在讲授剩余价值理论时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刘教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拓宽。在纵向上从资本生产方式的建立过程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必然性,使学生更深、全面理解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在横向上,结合当前经济现实对剩余价值概念进行拓宽,提出了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问题,提供了特殊范畴、一般范畴、统一范畴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深化了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为学生的经济学思维、科学思维的建立提供了方向。其次,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把握上,不再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部分而主要还原为资本主义的教学内容;围绕揭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而展开,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方式,则不一定是马克思的暴力革命的唯一途径。

2.2 教学方法方面

在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政治经济学与我国的经济改革与实践相结合;还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观点、思想主张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经济学教学中的“自我否定”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为什么同一经济现象运用不同经济理论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解释,从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问题。讨论教学法在促使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方法去观察与分析现实经济现象,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方面很有帮助,讨论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控制等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9篇:西方经济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适应性;金融管理与实务

一、西方经济学及其专业适应性问题简述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与重要性

西方经济学是原国家教委统一规定的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财经类专业大多数课程(如管理学、营销学、国际贸易等)的基础或相关科目。从目前国内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大多数专业课程乃至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在当前我国已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所在的时代背景下,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

作为财经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其他众多学科理论的共同基础,与各专业所设课程广泛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对不同专业的教学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

首先。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为学生将来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好基础,而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往往会有显著的区别,这就需要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能够灵活适应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学到对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最有用的经济学知识,以更好地铺平学生日后的学习道路。

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素质特点上也有区别,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习惯、接受能力等往往不尽相同,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

再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就业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西方经济学课程在理论分析、运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出相应的适应性。

其实,如果用经济学的语言来阐述的话,具有专业适应性的教学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运用的总体收益。本文特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对本课程教学的专业适应性问题进行示范性分析。

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特点

“金融管理与实务”是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主要培养掌握金融管理基本知识和金融实务基本技能、从事金融管理和实务操作的管理人才。目前,该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等,与其他财经类专业一样,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大多数专业课程都与西方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更是直接以西方经济学为理论基础。

该专业所培养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其他与金融、投资、财务等有关的经济部门。其中,以各级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机构很有可能会成为本专业毕业生的最主要就业方向。

此外,笔者还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了本专业学生的一些素质特点。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情况类似,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所处的知识氛围、校园文化及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专业学生有很大不同。

首先。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

其次,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教学中,学生通常对故事化、形象化的讲解内容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时,则不习惯接受。最后,缺乏对包括金融在内的各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引导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了解现实中竞争、垄断、金融运行、货币政策等经济问题的基本原理;但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难以理解。

三、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授课学期的安排

针对本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应安排在生生学完经济数学或高等数学课程之后的学期。对于这一点的必要性,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着深刻的体会。经济数学课程中所要学到的一些高等数学工具对西方经济学而言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不懂得微分,就无法真正理解并运用作为现代经济学理论标志的“边际分析法”及其相关概念。如果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没有学过或没有学完经济数学。他在学习“边际分析法”等概念时将感到丝毫没有头绪,或是虽知道微分、导数的简单公式。却不明白这些概念的基本原理和现实意义,更无法将其与“边际效用”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边际概念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只能花费宝贵的授课时间为学生“补课”,结果反过头来又要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侧重点

根据前文的分析,该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与金融领域相关。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这类课程的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应有所侧重。可以根据金融体系的特点及金融理论与经济学理论的关联之处。将与金融行业知识联系最为密切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而且,根据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类专业未来就业方向多为农村金融机构的特点,也可以在本课程的微观经济学部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边际产出、规模报酬、要素收入以及农村社会福利、公共产品等问题的阐述,从而增强学生对与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的经济问题的分析本领,增强其在未来工作过程中的环境适应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手段的运用

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学生普遍倾向于定性分析,而对定量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步骤不感兴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与此恰好相反。如果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采用劝说式、灌输式的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经济学的理念、方法和思维方式,其效果必然不会太理想,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普遍产生抵触、厌烦心理。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采取启发式、案例式等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从学生在分析与思维方式上的偏好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及相关问题,大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问式、对话式教学――比如,在介绍“经济人”这一概念时,便可以用“人的本性自私吗?”这样简

单、感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进一步引入相应理论的介绍。这类互动手段既能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思维方式及知识储备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而主动地接受并掌握新的理论。又能激发学生对经济学分析手段与思维方式的了解欲望:此外,这类教学手段也能使学生勇于自我判断,使其能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风气以及规范的表达方式。

其次,应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系统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可鼓励学生于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向老师提问题,其形式有如专家讲座后回答听众提问。此方法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可借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孕育其创新能力,培养其经济头脑。

再次,广泛开展课堂讨论。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与金融领域有关的经济事件及相应数据作为讨论案例――例如“我国利率水平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我国股市的波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势”等。一方面。以现实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可以为经济学理论中的分析方法、思维方式提供解释依据,使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接受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案例揭示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从而使学生明白经济学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方式、经济理论适用范围和约束条件,为学生掌握理性、客观、量化的分析手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面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本专业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往往较差。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就必不可少了。

在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中。教师不应将多媒体看作板书教学的简单替代,而是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与经济学教学中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教学效果的倍增器。并有效提高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与学生的互动性。如此一来,教师一方面便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显示清晰、明了的优势,克服板书在演示质量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以用动态化、趣味化的演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摆脱对书本上的图、表、公式等“枯燥”内容的厌恶乃至恐惧感。除了运用课件外。建立庞大且形式多样(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的案例库也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之一,对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与金融危机、国际金融体系变迁等经济事件有关的视频案例在课堂上播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进一步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五)将科研与实践能力训练纳入教学环节

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授课、习题、测验中都要加入促成该目标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分组、合作完成与现实经济问题有关的分析报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登陆财经类网站或前往各级金融单位完成数据调查,继而指导其开展理论运用、论文写作等工作,并在课堂上组织展示与评比活动,对符合要求的成果亦可争取在学术期刊或学生自办刊物上发表。此外,由于经济学理论的广泛相关性,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也具备相应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已有的国际商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实验室等优势条件开展教学。总之。该方式既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又可通过实践过程锻炼组织、管理、协作等实用技能,使经济学走下神坛,成为真正的致用之学。

四、小结

虽然以上分析针对的仅仅是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但该专业在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中可以算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研究对象,所以本文中所阐述的专业特点及应对措施必然会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当然,本文所进行的分析也仍处于较为粗浅的水平,尚有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的余地,不过笔者也相信,相关的理论与经验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与完善,并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魏,《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2008(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