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简述人口普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人口普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人口普查

第1篇: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性成熟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应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由此推算人的寿命应在110―150岁左右。

*生长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命期需要20―25年,由此测定人的寿命应在100―175岁之间。

*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测算法。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细胞分裂次数为50次,分裂周期平均为2.4年,由此测定人的寿命应为120岁左右。

上述3种科研成果证明,人的自然寿命至少可以活到100岁。人类生存历史也证明,人能够活到100岁以上,我国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老人3384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老人为4900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老人为376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百岁以上者为6434人。世界上百岁老人最多的阿塞拜疆地区,每10万人中就有百岁以上老人84人。能活到15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寻到。

人的衰老现象是老年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人都在研究探索,力求揭示造成人体衰老的原因和抗老抗衰的办法,并提出一系列的衰老学说,现将有代表性的衰老学说简述如下:

*遗传学说。认为生命的衰老和寿命的长短,是由生命体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衰老是生命体按照既定的程序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必然出现的结果。

*免疫学说。认为衰老是一种自身免疫现象,是增殖细胞的积累,使机体免疫系统失调。这时,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发生突变,丧失区别自身细胞和外源细胞的能力,就会对自身细胞组织发生攻击,造成各种损害,导致人体衰老和死亡。

*大脑中心说。认为大脑中心存在一个“衰老控制中心”,处在下丘脑和脑垂置。一旦这二处功能衰退,则机体各种生理功能都相应地产生衰退性变化,进而引起机体衰老。

*内分泌学说。认为脑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降低,生殖腺退化所致,而脑是内分泌引起衰老的中枢,进而使机体衰老。

*两种学说。认为人体的衰老现象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衰老。另一种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机体发生退行性变化,称为病理性衰老,通常是这二者合并存在,并以后者占主导地位。“无病而终”者毕竟是少数。

*细胞分裂说。认为人类胚胎细胞从开始到寿终,共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数约2.4年。这是人的“生物钟”,到了这个周期次数,细胞便衰老,停止分裂而死亡。

*细胞死亡说。认为人的大脑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人过花甲以后,神经细胞就开始死亡,每天大约减少10万个,人体开始衰老。当减少至一定数量后,就出现自然死亡。因为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一旦死亡,便无法得到补充。

第2篇: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因此,教学目标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思考、创新等综合能力。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是将开放题教学作为主要手段。对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

开放题教学作为目前最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作用。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开放题教学模式,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精神,还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下面,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数学开放题简述

(一)界定

现如今,学术界对于数学开放题还没有统一定义,有人认为数学开放题没有较为标准的答案,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人认为数学开放题指的是答案不一致,且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的问题。

根据不同学者的界定,笔者将其定义为:数学开放题是无论条件、结论等都开放的问题,是对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进行改变的问题。然而,同时又对问题有着一定的限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材编制的开放题。

(二)类型

数学开放题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它也就存在不同的类型,比如:条件开放。即没有确定、统一的条件,让学生通过问题的结论进行条件的补充。这样一种类型,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现有一梯形ABCD,给出条件为两条边平行,即AB//CD,问:该添加怎样的条件,才能使该梯形变为等腰梯形?这道题就满足了一定的结论,但条件不统一的问题。再比如:结论开放。即在已知条件下,探索出不同程度的结论,这种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过ABC顶点的一条直线,将其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问,该ABC各个角度为多少?

二、数学开放题教学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兴趣

伴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师抱怨学生不精神,学生抱怨教师讲课太死板,甚至产生厌学倾向。那么,为什么学生和教师都有着这样的想法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刻检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自己的讲课,不在乎学生是否发言、是否弄懂这一题目,在这种教学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因此,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数学题目,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该问题的讨论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合作中学习,还能弥补自身不足之处。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计划的进行研究,并让学生评价结果。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学生欲望,还能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空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策略

所谓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当教学目标确定后,根据教学任务对其进行选择和组织,以便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案。

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新意,让学生一下就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对其家庭情况、心理等进行了解,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亲近教师,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上这一教师的课。同时,在开放题教学过程中,所编制的题目必须围绕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将课堂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只需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探索,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统计图时,先向学生展示问题:选用适当统计图,来处理该数据,并说明选择该统计图的理由。当这一问题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感到非常神秘,毕竟对于初中生而言任何东西都有着自己的神秘感。然后,再将该问题描述出来,例如: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2000年,全国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每10万人中,大学文凭为3611人,高中文凭11146人,初中文凭33961人,小学文凭35701人。为学生提供五次普查人口统计表,让学生对上述提出问题进行解决。借助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并且,当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后,还应该让学生根据答案进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发言,从而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走出困境。学生讨论出相应结果后,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进行鼓励,以便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注意事项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将开放题教学和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确保开放题问题准确无误,恰到好处,通过该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思维能力。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教材,所编制的相关问题要符合学生基本情况,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并在课后进行总结,以便为下一堂教学提供可靠保障。

三、结语

综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开放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培养其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当然,上述所讲内容还不是很全面,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以便借助更行之有效的措施使用该教学模式,在确保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喆.新课程标准下广东地区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28(01):62-66

[2]殷惠琴.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2,22(07):52-53

[3]郜昌民.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策略举隅[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8(07):168-169

第3篇: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是

A.社会研究对象B.社会研究内容

C.社会调查对象D.社会研究的分析单位

2.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是

A.方法论B.研究方式

C.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D.社会研究的具体技术

3.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属于

A.横向研究B.同组研究

C.趋势研究D.同期群研究

4.下列社会研究方式中,对总体的代表性差、调查对象很少的是

A.普查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D.整体调查

5.在研究设计中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

A.明确研究目的B.确定分析单位

C.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D.设计研究方法

6.在选题时,先由一些在一个领域中比较的学者们共同讨论一些研究题目,然后邀请研究者按照定好的研究题目来承担这些研究课题。这种选题方式是

A.上级定题B.委托研究课题

C.学术界选题D.申报研究课题

7.采用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等方法取得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研究方式是

A.调查研究B.实地研究

C.文献研究D.实验研究

8.关于定性研究的逻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定性研究一般采用“假设—检验”的研究逻辑

B.定性研究方法强调统计性原则

C.定性研究方法强调理解的方法

D.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采用一致的科学逻辑

9.人们在抽象思维的领域中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各种要素特征及其关系的再现,是指

A.理论命题B.理论模型

C.理论概括D.理论变量

10.理论高度抽象,往往难以直接通过具体的经验研究来验证的是

A.微观社会理论B.中观社会理论

C.宏观社会理论D.具体行为理论

11.报社要求读者剪下报纸刊登的问卷,填写完后寄回去,这里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雪球抽样B.方便抽样

C.判断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

12.不仅对属性进行分类,还根据属性强度的不同对人或事件进行顺序排序,这种测量层次是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13.20世纪50年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和他人的感觉的量表是

A.李克特量表B.罗森伯格量表

C.智力测量量表D.语义差异量表

14.在测量中会产生“练习效应”的信度类型是

A.复本信度B.折半信度

C.再测信度D.内容信度

15.在问卷初稿设计中,框图法遵循的法则是

A.演绎法则B.归纳法则

C.抽样—推论法则D.假设—检验法则

16.按照访谈对象的特点,访谈可分为

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B.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C.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D.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小组访谈参加者的规模一般为

A.2~4人B.5~7人

C.10~15人D.16~20人

18.下列关于访谈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访谈者要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进行访谈

B.访谈者可以对被访者提出忠告

C.访谈者可以就某个问题与被访者进行争论

D.访谈者的目光要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被访者

19.严格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的项目,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采取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记录的观察类型是

A.结构式观察B.非结构式观察

C.参与观察D.田野考察

20.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课桌上的文字和图画推断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这种研究属于

A.实验室观察B.行为标志观察

C.磨损测量D.积累物测量

21.就影响观察信度的因素而言,“失斧疑邻”典故表现的是

A.观察者偏见B.被观察者偏见

C.观察者效应D.被观察者效应

22.在实验受试者的选择上,理论上能够最有效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是

A.配对法B.排除法

C.纳入法D.随机法

23.将受试者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两组为实验组,两组为控制组,两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的实验设计是

A.后测设计B.前测后测设计

C.所罗门设计D.拉丁方设计

24.实验法的弱点是

A.样本选取的缺陷B.人为干涉

C.实验人员的影响D.道德和法律的限制

25.在内容分析中,对文献资料的编码一般要经过如下步骤:①建立分类体系并编制编码表;②明确计数单位;③对计数单位进行编码。正确的步骤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26.下列属于官方文献的是

A.信件B.日记

C.企业财务报表D.笔记

27.研究者进行文献研究时,不会因为干扰而使研究对象掩盖或夸大某方面的信息,这属于文献研究的

A.介入性B.无反应性

C.经济性D.易于量化

28.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是该组数据的

A.算术平均数B.加权平均数

C.中位数D.众数

29.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方式叫做

A.实地审核B.系统审核

C.多次审核D.抽样审核

30.社会研究报告的“血肉”是指

A.主题B.材料

C.提纲D.结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

A.经验性B.理论性

C.规范性D.单一性

E.多样性

32.下列社会研究中,属于横向研究的是

A.民意测验B.市场调查

C.人口普查D.追踪研究

E.队列研究

33.在选题阶段需要进行的程序和工作包括

A.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B.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C.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D.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

E.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34.关于访谈法的优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信息量大B.灵活性高

C.开放式访谈标准统一D.隐蔽性好

E.控制性强

35.如果不考虑经费问题,关于抽样精度、总体规模、总体异质性程度和样本规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样本规模主要取决于抽样精度和总体标准差

B.要求的抽样精度越高,则样本规模也应越大;反之亦然

C.样本增大带来精度的线性增长

D.一般说来,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

E.无论如何,样本规模都是越大越好

36.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可以将理论命题分为

A.简单描述性命题B.规范性命题

C.比较性命题D.解释性命题

E.预测性命题

37.观察的内容一般包括

A.情景B.人物

C.目的D.社会行为

E.频率和持续期

38.单变量实验设计包括

A.后测设计B.前测后测设计

C.拉丁方设计D.完全随机多因设计

E.四组设计

39.关于文献研究的优点,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研究难以接近的研究对象B.具有非介入性特点

C.具有反应性特点D.费用较低

E.适用于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40.资料审核的原则包括

A.真实性原则B.条理化原则

C.标准性原则D.系统化原则

E.完整性原则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

42.简述应用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区别与联系。

43.简述社会测量中概念化的内涵及原因。

44.简述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假设要从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随机数表方法抽取一个100人的样本。请结合该案例,论述用随机数表产生随机数需要完成的步骤。

46.试述问卷设计中问题排序要遵循的一般规则。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根据下列统计表的资料,计算该工厂工人所得加班费的平均值。

某工厂发放加班费状况统计表

按周加班费分组(元)x工人数(人)f

40~50100

50~60200

60~70400

70~80200

第4篇: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读我国某地某年10月13~19日气温及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造成这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冷锋B.暖锋

C.锋面气旋D.反气旋

2.在这次天气过程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13日B.15日

C.17日D.18日

3.该地极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塔里木盆地南部边缘

B.华北平原西北部

C.东北平原西南端

D.内蒙古高原东北角

山地迎风面的气压比背风面高很多,这会使等压线突然变形或突然变密集。将几根等压线用一条锯齿形线联结起来,人们称该锯齿形线为地形等压线,且该线应被画在山地迎风面或有冷空气的一侧,与山脉平行,不能横穿山脉。读我国某山地某季节地形等压线图,回答4~5题。

4.山地迎风面气压比背风面气压高的原因是()

A.迎风面气温高

B.迎风面气流下沉

C.迎风面降水多

D.迎风面空气堆积

5.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海洋上同一时期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地质时期,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为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ⅠⅤ)形成的地质剖面图。完成6~7题。

6.图中地质时期(ⅠⅤ),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

A.ⅠⅢ海退,ⅢⅤ海进

B.ⅠⅢ海进,ⅢⅤ海退

C.ⅠⅣ海退,ⅣⅤ海进

D.ⅠⅣ海进,ⅣⅤ海退

7.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

A.华山悬崖峭壁

B.云南路南石林

C.黄山石猴观海

D.黑龙江五大连池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随高程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地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主要集中在()

A.0到80米的低海拔地区

B.80到150米的低海拔地区

C.300到55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

D.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9.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区大致在()

A.0到80米的低海拔地区

B.80到150米的低海拔地区

C.300到55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

D.6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

10.对高海拔地区森林火灾的蔓延趋势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是()

①直升机进行跟踪②消防人员的经验判断③遥感④地理信息技术

A.①②[DW]B.②③

C.①④[DW]D.③④

在天山深处,伊犁河畔,有一片亚洲最大的野果林(野苹果树是天山野果林的主体群落),它们分布在海拔900至1600米的天山前山地带,持有2000万年前的基因密码。它们是天山深处活着的植物化石,自发现至今500年来一直未遭到人为破坏。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1~13题。[LL]

11.甲地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2.甲地的年降水量约高出乙地两倍,这主要得益于()

A.冷暖气流在此长期交汇

B.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向东敞开的喇叭形谷地

D.向西敞开的喇叭形谷地

13.海拔900~1100米的前山地带,冬季气温比谷底高6~11℃,为野果林提供了良好的越冬保证。该地逆温效应形成的机理是()

A.冬季,谷底散热快,形成低压,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集聚于谷底

B.冬季,山坡散热快,形成高压,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集聚于谷底

C.冬季,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沿地形爬升,致使冷空气集聚于谷底

D.冬季,来自大西洋的寒冷气流沿地形下沉,致使冷空气集聚于谷底

个头仅拇指大小的迷你西瓜是原产于下图中甲地的野生水果。乙地食品商将迷你西瓜引种栽培成功后,该水果在当地备受青睐。由于其口感清脆爽口,外形奇特,遂走红丙地,之后又风靡丁地。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4~16题。

14.四地中,种植迷你西瓜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5.迷你西瓜在各地的经营方式不尽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生产地域分,甲地的迷你西瓜种植业属于热带种植园农业

B.按投入状况分,乙地的迷你西瓜种植业属于粗放型农业

C.按产品用途分,丙地的迷你西瓜种植业属于商品农业

D.按生产对象分,丁地的迷你西瓜种植业属于混合农业

16.如果甲地食品商已获悉迷你西瓜巨大的潜在市场,并将迷你西瓜销往其他三地,则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B.公路

C.海运D.空运

iphone手机产自美国“硅谷”,为手机中的巨头,高端奢侈品。结合iphone手机产业链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M地最宜选在()

A.中国大陆[DW]B.新加坡

C.沙特阿拉伯[DW]D.德国

18.图中体现的地域联系是()

A.生产—协作联系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信息联系

19.图中显示了iphone手机生产的()

A.产业转移现象

B.产业分散现象

C.产业集聚现象

D.产业升级现象

读“我国四省区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及当前人口密度图”,完成20~22题。

注: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来自1992年中国区划委员会统计资料;当前人口密度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

20.四省区中,人口压力最大的是()

A.内蒙古[DW]B.海南

C.河北[DW]D.四川

21.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A.自然资源

B.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区域开放程度

22.与四川相比,内蒙古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B.湖沼广布,难以开发

C.深居内陆,开放程度较低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4.图中城市布局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

B.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C.交通要冲,位置优越

D.工商业较发达,科技水平高

25.与图中城市的区位条件最接近的国际化大都市是()

A.渥太华[DW]B.新加坡

C.新德里[DW]D.墨尔本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08年,为了解和掌握大陆居民对赴台旅游的关注情况,中央财经大学对北京市民赴台旅游意向做了调查。

北京市民赴台旅游最想去的地点选择

博物院日月潭阿里山高雄台南新竹台北

比例(%)52916410.526

(1)每年自2月始至6月止,台湾海峡有4个多月的海雾多发期,对赴台旅行极为不利。分析这段时间台湾海峡多雾的原因。(2分)

(2)日月潭当地1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7月份只有22℃左右,冬可避寒,夏能避暑。试分析日月潭周边年温差较小的原因。(4分)

(3)台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对气候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该地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6分)

27.(13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加拉瓜位于中美洲中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素有“湖泊和火山之国”之称。

材料二:尼加拉瓜地形和水系图。

(1)说明尼加拉瓜地形的主要特征。(3分)

(2)比较A、B两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6分)

(3)2010年8月,一个中国地质考察小组对尼加拉瓜南部地区进行了一次地质勘探,发现尼加拉瓜湖西侧地区的地层为巨厚的玄武岩,而且形成的时间很晚,同时注意到了尼加拉瓜湖中生活着海洋生物。据称,该湖是世界上唯一湖内生长海洋生物的淡水湖。试分析湖中海洋生物的可能来源。(4分)

28.(11分)读“华北平原某县2008年农村劳动力产业和空间转移方向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2008年该县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描述2008年该县农村劳动力空间转移趋势的主要优点。(4分)

(3)近年来,大量的工业园居民在县城购置房产并落户,形成早出晚归的“迁徙族”。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29.(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鲤鱼、鲢鱼和鳙鱼等八类亚洲鱼种的统称。30多年前,亚洲鲤鱼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南方,被用于控制鱼塘里过多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目前,硕大无比的亚洲鲤鱼已“统治”美国几大主要河流的大多数流域,它们吃掉本地物种赖以生存的水生物,并已威胁到五大湖区的生态安全……

(1)分析亚洲鲤鱼较容易进入五大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几大主要河流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3分)

(3)说明亚洲鲤鱼迅速繁殖可能对五大湖生态造成的威胁。(3分)

(4)亚洲鲤鱼在亚洲国家是美食,在美国却成了“魔鬼”。请你为解决美国的亚洲鲤鱼问题出谋划策。(2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13日到19日期间,该地的天气经历了雪晴雪晴的过程,气温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且中途的晴朗、升温过程较短,由此可推测该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锋面气旋。

2.B依据每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可推知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15日,温差在10℃以上。

3.D这次降雪过程发生于10月中旬,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仲秋,因此可推测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来临较早,极有可能是内蒙古高原东北角。

4.D由于山地阻挡,迎风坡处空气集聚,从而使气压升高。

5.D由图中等压线的数值(高达1050百帕),可推知该季节应为冬季。

6.B图中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于同一地质时期,只是生成环境不同。图中ⅠⅢ三个岩层中,浅海环境形成的砂岩岩层最老,且位于底层,说明该地经历了一个由浅海变深海的过程,即海进过程。同理,ⅢV经历了一次海退过程。

7.B砂岩、页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而华山、黄山及五大连池均以花岗岩为主,只有云南的路南石林以沉积岩为主。

8.C该地区森林火灾过火面积共出现了三个集中区,其中300到55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过火面积最大。

9.A在第一个过火面积集中区(0到80米低海拔地区),火灾次数最多,但过火面积并不是很大,由此可推测该地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火灾能及时被扑灭。

10.D高海拔地区人口稀少,此地森林火灾常常难以遏制。依靠消防人员的经验判断火势往往不够准确。火灾发生时会产生浓烟,利用直升机进行跟踪不现实。火势不同,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借助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技术可对大范围火灾进行分析并预测。

11.A伊犁河谷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其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12.D伊犁河谷的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向西敞开的喇叭形谷地有利于水汽进入;山脉横亘东西,阻挡了冷暖气流在此地相遇;该地位于亚洲中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3.B野果林分布于伊犁河谷,谷地地形使该地产生了逆温效应。冬季,山坡散热快,形成高压,谷底形成低压,寒冷气流沿山坡集聚于谷底,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层。

14.B迷你西瓜原产于甲地,该地地处热带。四地中乙地纬度最高,因而乙地种植迷你西瓜的自然条件最差。

15.C迷你西瓜在甲地属于野生,不属于种植业;乙、丙、丁三地种植迷你西瓜的投入状况及用途相同,都属于集约型农业、商品农业。

16.D从甲、乙、丙、丁四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上看,甲地位于南美洲,乙地位于欧洲西部,丙地位于中国,丁地位于北美洲。迷你西瓜属于热带水果,从保鲜角度考虑,宜选择空运。

17.A手机组装业的技术要求不高,宜选在劳动力充足,工资比较低廉,且手机消费量大的地区。中国大陆最符合上述条件。

18.Aiphone手机的生产,由多个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及组装厂共同承担完成,这体现了紧密的生产—协作联系。商贸联系是指某种特定产品在区际或国际的有效流动。科技联系与信息联系是指企业为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企业间所进行的科技与信息交流。

19.Biphone手机零部件生产企业分布于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一生产过程利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技术、劳力优势,反映了产业分散现象。iphone手机属于迅速创新的产品,核心技术源于美国。图示产业链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所以不属于产业转移现象。

20.C图中河北省当前人口密度大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口压力最大。

21.A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取决于环境承载力,而影响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资源总量。

22.D内蒙古与四川相比,四川的地表更为崎岖;由于气候干旱,内蒙古湖沼面积不大;两者都深居内陆,开放程度都不高;两者最大的差异是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四川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23.C依据经纬度位置可推知图中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区域为地中海气候,该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4.C图示海峡是船只由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交通要道。图中城市位于海峡两岸,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5.B渥太华(加拿大首都)、新德里(印度首都)都不是港口城市,墨尔本(澳大利亚)虽是港口城市,但不在海峡沿岸。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其区位条件与图中城市最接近。

26.(1)气温由冷转暖,蒸发量增加。(2分)

(2)日月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且位于断陷盆地,冷空气难以进入,故1月平均气温较高;日月潭位于高山地区,海拔较高,故7月气温较低。又由于湖水本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该地气温变化和缓,年温差小。(4分)[HJ1.7mm]

(3)地处亚热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受海洋影响深刻,夏季气温不高,年温差较小;冬季西北季风掠过台湾海峡,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夏季该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也会产生大量降水。终年温和多雨,符合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6分)

27.(1)山地呈西北—东南走向,且分布于中部;平原分布于山地两侧。(3分)

(2)从水量上看:A河小于B河。原因:东侧为信风迎风坡,降水多。从流量的季节变化上看:A河大于B河。原因:A河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B河处于热带雨林区,降水季节变化小。从流速上看:A河快于B河。原因:两河源头和河口海拔相近,但A河流程短,河流比降大。(6分)

(3)该湖区原来是海湾,因为火山喷发而与海洋隔开,海水慢慢淡化;海洋生物也可能是由加勒比海沿着圣胡安河来到湖里的。(4分)

28.(1)特点: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内部转移很少。原因:第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4分)

(2)2008年该县农村劳动力主要向县城和县内沿海工业园转移。优点:县城与工业园分离,避免人口过分集中,减轻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4分)

(3)工业园内由于工业集中,环境污染加重;县城内环境洁净,基础设施好;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3分)

29.(1)密西西比河南北跨越美国中部,并与五大湖通过运河相连;地势起伏不大;夏季多暴雨,洪水泛滥时,亚洲鲤鱼可一路北上,进入五大湖。(6分)

(2)美国主要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广阔的平原,是美国几大主要河流流经的地区,其为亚洲鲤鱼的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河流中浮游植物和微生物丰富,为亚洲鲤鱼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亚洲鲤鱼在美国属于新物种,缺乏天敌。(3分)

第5篇:简述人口普查范文

【关键词】高三生物;复习教学;高效课堂;有效性;问题设计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至关重要。高三教学是以复习为主,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已没有新鲜感。相比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少了许多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很多学生也认为复习课就是知识的重复,枯燥乏味,往往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设计对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优化思维品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课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灵感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问题的出现自然会激发思维,而思维只是指向解决某个问题的。教师根据“大纲”、“课标”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就课本复习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梯度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活和巩固基础知识。同时也对学生复习起了定向导航作用。例如,在复习“免疫”这节课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

某人在工作时不小心铁钉扎破脚, 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医院检查报告如下:血液中吞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出现大量的球蛋白,淋巴结肿大,聚集有很多效应B细胞。试分析:⑴为什么该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⑵效应B细胞和球蛋白为什么增多?(3)如果再次受伤体内产生效应B细胞和球蛋白的速度相比第一次感染时有什么变化?(4)人体体内的免疫途径有几条?各是什么?(5)如果进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已成功“躲入”宿主细胞内,这时机体要如何攻破被感染的细胞,消灭“敌人”?通过层层设问,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情境,激活原有的基础知识,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的课本插图,模型,文,声等鲜活的情景,展现生物的奥秘,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适时创设问题情景,可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及时创设问题,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扩大知识点的纵横向联系,加深学生理解。如用一盆阳光下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复习,把这盆植物放在密闭容器内,二者有什么不同?测定容器内的CO2量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做出曲线图,再做出O2量的变化,或是做出CO2的吸收量,再放一个测量红色液滴的移动装置,让学生联想其实际意义何在?其实在测量净光合,假如里面放一个盛有NaOH的溶液瓶又是在测什么?假如再模拟一个蔬菜大棚,学生就可联想到薄膜的颜色为什么是透明的?怎样能使蔬菜长的更好?如何收藏蔬菜、水果?这些又涉及到了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应用,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创设一连串的情景问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几张图片和一盆绿色植物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过的知识充分灵活运用,左右逢源。

2.分类推进,分层设计,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特别是在复习中,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将会表现的更加显著,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客观差异,为其“量身定做”合适的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复习“神经调节”一节,分层设计问题如下:简单记忆型――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局部电流的方向如何?中等难度分析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特点是什么?较高难度综合分析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准备的由浅入深的课堂提问是复习过程中的主要形式,这种分层次教学让所有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知识。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特别现在的生物教学以探究和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有的问题较复杂,头绪多,学生往往觉得无从插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扬长避短,如先独立思考,再利用小组讨论解决,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让他们逐渐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学习习惯。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学情,按照教学程序、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复习教学中,针对有氧呼吸这一知识点设计问题:(1)有氧呼吸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场所在哪里?反应物、生成物各是什么?(2)什么是有氧呼吸?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分析有氧呼吸反应式中各种元素的转移途径。(3)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可使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请你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大约是多少?这些能量大约可使多少摩尔ADP转化为ATP?这一系列问题既能由表及里地剖析有氧呼吸的本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此外,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无法解决时,教师应设计出有坡度的一个个子问题,逐渐点拨学生的思维,使之思路入轨。

3.挑战思维,科学设计,突出问题的思维化,超越自我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和挑战性,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新性。问题的难度以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保护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把问题弄明白的时候,他们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设计要激励学生思考。问题按其自身的属性、设问的指向、答案的深度和广度,可大致分为三类:事实性问题(是什么)、分析性问题(为什么)和应用性问题(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不具有思考性,不能算是有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能引发一定的思考,“怎么做”的问题需要在思考的基础上寻找方法,加以应用,这两类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应该倡导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生态因素”一节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一片原本生长状况良好的马尾,松林,出现生长不良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工作者,你会调查哪些内容?学生通过讨论,逐渐明确思路,从调查的方法、调查的内容等方面考虑。如调查方法采用样方法中的最小面积法,调查的内容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切忌提出问题后,不待学生思考,就匆匆忙忙要学生回答或由教师代替问答或自问自答,这样的问题问了等于没问,属于无效问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还要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回答完问题后,还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补充或更正自己的答案,以及由其他同学来评价或补充。只有给学生充足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新颖的想法和充满创意的探索方法。

问题的内容和表述都应具有科学性。即问题内容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及其事物规律,叙述问题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因此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了解所教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明确本节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找出教材中的思维点,特别是能展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素材,使得所设计的问题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要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考虑教学的起点,从学生的旧知识中找出同化新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同化。例如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教学中。本节课的复习重点之一是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如何解决这个重点问题的教学呢?首先请学生观察几种氨基酸(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的结构。然后提问:(1)氨基酸这一名词与其分子结构有对应关系吗?(2)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3)这些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不同点?(4)你能归纳氨基酸内的结构特点并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吗?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以找出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氨”字相对应,羧基与“酸”字相对应。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点是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H原子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是碳原子上连接的另一个基团在不同氨基酸中是不同的,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得出氨基酸的种类就是由这个基团决定的。经过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解决,学生就可以归纳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了。

4.联系生活,巧妙设计,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若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物的趣味性,就会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魅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甚至激发他们的创造创新潜能。生物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在设计问题时肯动脑筋,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例如: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包含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克隆等技术,复习时先选择以棉铃虫害为案例调动学生复习的兴趣,并通过问题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对于杀害棉铃虫,开始用少量农药就可以杀灭,长时间后用大量农药也还是杀不死。针对这一现象进行问题设计:(1)请解释棉铃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通过此问题可以复习遗传、变异、进化的本质以及类似抗药性的知识。(2)若你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你将采取哪些有效方法来控制棉铃虫害。该问题跨度很大,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充分展现已有知识,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控制棉铃虫这一中心重新整合。(3)请选择一种方法,简述培育棉铃虫新品种的基本步骤。这一连串的问题其实是让学生回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用细胞融合技术,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学以致用。这样问题由易变难,一步步展开,在调动他们视觉的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既使他们加深了印象,又明晰了解题的思路。

5.巧用实例和数据,恰当设问,拓展思维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课本实例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思考性,而不是为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例分析时,运用实例可以适度拓展。如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进行问题设计:利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如何判断细胞的死活?怎样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如何比较未知溶液浓度的浓度大小?怎样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每个应用中都让学生设计实验,既可以灵活应用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复习种群特征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背景,提出有关年龄组成、人口增长、性别比例的特点和原因等相关问题。这样结合时事,有新鲜感。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