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网络生态环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生态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生态环境

第1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生态环境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与交流,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方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省组重点防护区监测分站,根据全国及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相应监测点。具体布设应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的布设情况建设,避免重复,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站进行监测。

国家负责一、二级监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三、四级及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建设的监测站点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经规划批准机关的审查同意。

第十条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

第十一条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单位承担。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监测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除本款规定的职责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展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省组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主要职责: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第十七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年报制度,上报时间为次年元月底前。

下级监测机构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成果。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和成果,向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报告。

年报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九条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省级监测公告前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审查。

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情况及效益等。

国家水土保持公告每五年一次,重点省、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成果根据实际需要。

第二十条各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外提供监测数据须经同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同意。

第二十一条对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无故不上报监测数据,不按规定开展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未经同意擅自对外提供监测数据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2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并极大的推动了外语教学理念的外延发展与丰富内涵。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了以“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为代表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建立网络化的外语自主学习新模式;2007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新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教育生态学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明确强调:“要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面对这种大趋势、大发展和大变革,理论学术界有必要采用一种基于生态学理论视阈中的学习环境构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英语学习,解决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失衡问题,以求构建和优化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生态环境,使之和谐、动态、灵活、良性地发展,重新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1.教育生态学理论

教育生态学兴起于70年代中期,是基于生态学相关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属于教育学分支学科。生态学关注于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教育学则关注于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生态学基于两者基本原理的交叉融汇,关注研究教学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规律和原理,分析各种教学行为及其成因关系,最终指导教育发展。教育的生态结构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探究。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所涉及到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其功能和与教育主体的关联作用,制定各种有利于教育方式、方法和策略。教育的微观生态则主要将研究视阈集中在教育“软硬件”环境,既包括学校、教室、设备等具体环境布局对于教学的影响,也涵盖课程目标、方式方法、绩效评价等微观系统,甚至要考虑教学主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状态对于教育的影响。

2.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因素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英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英语课程后,必然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目标、方法、手段、教材、课程体系等产生一系列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统英语学习生态环境的失衡,进而导致教学过程中许多失调现象的发生。本文中笔者主要关注于在教学过程中物质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情感环境四个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因素。

(1)物质环境失衡

笔者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教学硬件环境是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语音教室、自修室、图书馆的实施布局会对学生的相互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计算机设备与互联网资源由于各种现实因素无法推广;图书馆电子自主学习室等自主学习平台的维护能力欠缺;学校网络配置难以适应日益提升的教学改革要求;校园网服务器运算能力和带宽有限,同时在线人数受到限制;自主学习中心的机器和教学平台维护,缺乏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教辅工作没有跟上教改进程。诸如此类教学过程中的物质环境失衡,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改模式的推进形成了很多必须重视的干扰和阻碍。

(2)资源环境失衡

调查发现,很多在线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广泛使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更多的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造成了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资料和优质教材资源的浪费、闲置与损耗;学生还是无法实现教材与技术相融合的素材利用最大化。同时,大量的互联网信息也很容易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良莠不齐的资源信息会让学生选择性迷失。教学平台在使用上也常出现智能化不足,很多教学软件过于“程序化和技术化”,无法满足各式教学需要,不利于培养和引导同学们进行多元化学习和社会认知。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进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无法完全自动化,导致对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管理和监督效果有限,教师很难精准进行个性化教学指导,无法实施因材施教。

(3)技术环境失衡

对于技术环境失衡方面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在“您所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方面知识的程度”这个问题选项上,有26.7%的教师选择了“完全掌握”,45.3%的教师则是“非常熟练的操作文字、图像处理软件”,28%的教师表示能“非常熟练地制作视频、音频的剪辑合成”。但在随堂听课过程中笔者却发现有超过68%的外语教师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却多表现出“傻瓜式操作”,很多造价昂贵的智能化教学设备仅仅被当成录音机和播放机,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价值被严重压缩。这说明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4)情感环境失衡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笔者发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时候都是源于教学环境、教学技术和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导致的主体情感波动。很多同学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策略,很容易生成学习“挫折感”。由教师的人工讲授变为教学文本演示,学习的思考变为机械的阅读,种种教学环境的转变很容易导致人文环境的缺失。由于体会不到教师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学习观念、动机严重影响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导致了师生的信息交流互动频率日益减少,言传身教式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断,也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3.优化研究

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笔者发现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精读PPT面授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只是局限在多媒体、PPT课件以及光盘的使用,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只不过是基于计算机环境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面对这样的教学现实,有必要采用一种学习环境构建的视角,从生态学视角审视英语学习,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解决存在的失衡问题,以求构建和优化计算机网络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生态环境,使之和谐、动态、灵活、良性地发展,重新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本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究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生态环境:

第3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课堂教学;网络

一、教育生态学

由于生态学和教育学的相互渗透,美国教育学者沃勒于1932年首次在他的著名《教育社会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概念。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微观课堂生态受到关注。华盛顿大学的Goodlad.J(1987)首次提出了学校是个“文化生态系统”的观点,而生态教育学家C.A.Bowers又对学校微观生态(如课堂教学等)、文化、生态危机等教育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本世纪初,Leather(2003)出版了《语言习得生态学》专著,标志着生态外语课堂教学正在形成。

二、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Doyle & Ponder把英语多媒体课堂环境定义为一个包括课堂技术、物理、社会和价值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环境。其中课堂技术环境由计算机等硬件资源等要素组成,物理环境由光线与照明、颜色与温度等要素组成,社会环境由教室布置、班级规模、课程与教材、第二课堂等要素组成,价值环境由校风与班风、学习目的与兴趣以及对英语考试的态度等要素组成。这些要素一起构成英语多媒体课堂生态系统,而师生是该生态系统的主体,因此我们可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考察,进一步调查、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生态课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现状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析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现状。作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共向2010级英语专业学生发放200份问卷,收回有效卷180份,问卷涉及教学技术、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价值环境。对所有问卷选项进行量化后,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发现四种环境要素的均数都不高,对其低分项分析如下:

1.课堂技术环境。各项要素分数较高,学生对此意见不大。

2.课堂物理环境。56%的学生认为感到压抑,70%的学生认为教室内温度夏天过高,冬天过低。

3.课堂社会环境。只有20%的学生对教室座位编排感到满意,仅40%的学生对现有的课程和教材表示满意,60%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感到不满意,认为在课堂之外很少接触到英语,课外活动不够丰富。

4.课堂价值环境。学生方面,只有10%的学生对学校之前的早晚自习感到赞同,25%的学生课余时间会去图书馆自修,查找资料。85%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考试目的是帮助就业,英语学习功利性较强,自主学习动机较弱;教师方面,80%的教师有固定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75%的教师课堂上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内容局限于教材,少有学生提问,课堂气氛总体偏向安静。

四、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看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生态。英语多媒体课堂生态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其英语兴趣及学习动力,从而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后又会激发求知欲,如此循环上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教师也要充分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随着课堂生态化的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不断增强,语言素质会不断提高,外语教育便可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之路。

2.构建互动性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生态。教学上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和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生态环境和生态形式。教学互动的形式,大体上可以这样分类: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动态互动和静态互动、即时互动、继时互动和超前互动、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教师可以从学生上课听说的表现,对课内知识的消化等方面鉴别教学互动的效果。

3.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课堂生态。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英语多媒体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关键“生态因子”,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尊重,教学过程要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谐的生态环境离不开舒适的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学校应该重视学生在这两方面的期望,努力完善各项设施,达到学生的期望值。

五、结论

教育生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运用教育生态学原理,创建生态化大学英语,改革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校园应成为教与学的中介和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教学,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潮流。了解学生对网络教学和学习的动机、态度和学习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有助于网络教学朝着健康、有效、优质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个人性、情境性、文化性等属性。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认为认知和情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样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重视学习者内在自我的发展,倡导着重于过程的教学,强调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它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真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而网络环境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手段,那么学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说,教育技术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电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

3.跨文化交际理论。多媒体技术使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变得越来越小,Internet不仅具有巨大的语言与文化的学习资源,而且是一个最大的跨文化交际网络。运用网络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的策略,跨文化交际的身份,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性、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网络文化信息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网络文化的感悟,以适应“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交际和学会创新”的新世纪人才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本校学生对网络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作者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查研究。

1.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陕西理工学院2006级部分(共39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

2.调查工具。这项描述性研究的调查工具为问卷调查。

3.数据收集。就学生对网上学习英语的态度和观念方面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向2006级部分学生(390名)发放了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76份。

关于学生对网上英语学习的观念和态度问题,作者设计了相关的20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对所得数据进行了输入和统计。(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网上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度。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网络教学作为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的认同度非常高,赞同和非常赞同的人数达到了77.1%(选项1)。和其相关的几个选项(19、20)对网络英语学习的认同程度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比例(79.8%和71.8%)。说明学生非常愿意进行网络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尝试,对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选项10,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为58.3%)。

2.学生对网上学习与提高英语各项技能认同度。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网上学习会对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益(选项8、11、12、15,认为能够提高自己这几项技能的比例分别为:75%、48.4%、51.1%、73.6%),特别是对接受性技能听力和阅读的提高非常有用。学生的这种看法和张日美对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一致(张日美:2004)。

3.学生对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比较的态度。认为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的比例为55.6%(选项2),而认为网上学习比课堂学习重要的仅占17.3%(选项3)。这说明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有相当高的认同度。79.8%的学生赞同网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很好的补充(选项19)。

4.网络教学与自主学习。有74%的学生认为网上学习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选项7)。众所周知,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学生的青睐。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建立自主语言学习中心供学生自学,这种语言学习中心除了提供传统的书籍、报刊、杂志外,更重要的是一些电子、音像资料和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

5.网络教学与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高达86.5%的学生认为网络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选项9),还有71.8%的学生认为网络信息量大于课堂信息量(选项20)。因为网络教学跨越了空间的限制,使课堂内教学环境得以延伸,学生可以从网上获得庞大的信息资料和最新的教学、科研、学习动态(80.5%的学生认同,选项13)。

6.对网络环境的满意程度。从问卷调查表中可看出有一半的学生(51.9%,选项17)对校园网络环境表示不满意,说明学校的网络环境还不能满足学生上网学习的需求,也给网络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是学校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四、对开展英语网络教学和学习的启示

1.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变化。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从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变为任务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管理者与评估者。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在庞大的网络资源库中,教师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有效的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或讨论中,教师应能积极给予指导,不断启发、鼓励学生,从而促进交际和交流的继续和不断深入;教师同时要是一位出色的管理者,使学生时刻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满足教学需要。

2.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要将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将语言技能从理论形态转换为实践形态,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活动来实现,这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谛(邵永真、应惠兰:1998)。网络教学中的许多活动是需要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因此需要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需要对电脑和网络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用起来能得心应手,否则学生也会失去使用这一工具的的热情。另一方面,还需要监控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使之不至于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网上教学应该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完全放任的自主学习(章国英等:2002:76)。

第5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预测;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X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7)01-0057-05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然而,近年来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却使得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衰退明显,如何权衡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外学者广泛开展了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为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撑。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海洋生态环境现状[1-2]、海洋生态环境评价[3],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4]。与国外研究有所区别的是,国内的研究重点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5-6]、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7]、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8]、海洋生态监控区区划研究以及重要资源的安全问题探讨等内容。就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而言,中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内容涉及海洋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指标、评价信息系统研究、评价模型管理系统研究、海洋相关产业的安全评价,在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及预测等方面,相关研究仍较为匮乏,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海洋范围广、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及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成熟的方法不多,大多采用线性或者指数模型等回归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和预测。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传统的数学模型很难对其进行充分表述。本文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对山东省2013―2020年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模拟预测,系统分析影响生态环境效应的主要因素,以期对我国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的调控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东经114°47.5′―122°42.3′,北纬34°22.9′―38°24.01′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024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1/6,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海洋物种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为全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然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海洋生态环境也严重制约着海洋经济的后续发展。

二、研究指标体系与方法

(一)指标体系

鉴于海洋经济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顺利开展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及预测的前提。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及预测是为了实现海洋开发活动的生态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海域的环境质量。因此,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9-10]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时序性、阶段性、可操作性及相对独立性等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结合山东省海域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一般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借助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到相对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列举的29个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山东省沿海经济开发活动状况。在权重的计算上,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客观性较强的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的综合权重(见表1)。

(二)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根据预期的研究目的和设计的指标体系,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3年《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海域使用管理公报》国家海洋局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山东统计信息网,部分较难获得的数据由笔者根据资料整理而得。

由于选取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而BP神经网络sigmoid函数的取值及最终输出范围是[0,1],因此首先需要对选取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指标因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将选取的指标划分为正向指标、逆向指标和适中指标:正向指标值越大,表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越好,如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指标;逆向指标值越大,表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越差,如单位海域疏浚物倾倒量、年均赤潮发生次数等指标;适中指标是越接近某一个规定的值越好的指标,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值越接近国家宏观调控规定的参考值越好。将部分指标设定为适中指标,摒弃了现有研究单纯的正、负指标分类的传统观点,能够更加合理地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情况。

对于正向指标,公式为:

对于逆向指标,公式为:

对于适中指标,公式为:

式中,为指标的标准化数值;为指标的原始数值;、为评价区内指标的最大、最小值;为被评价的年份。以年份数据作为样本,总样本数为13,指标数为29,即=1,2,...,29;=1,2,...,13。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三)研究方法

1.指标评价

定量u估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先对2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得到各准则层系统状态后,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总目标层进行评价,由此构建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指数():

式(4)中,为第个指标的标准化数值;为第个指标对应的综合权重;为指标的数量。

2.评价预测

BP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其高度的仿真功能能有效修正误差,避免传统主观评价对结果的影响。另外,BP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运算能更好地进行数理回归,便于厘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于海洋生态环境的模拟预测比传统方法有较高的优越性。BP神经网络通常由输入层、隐层、输出层3层构成,假设神经网络有个输入层、个输出层和个隐层,则神经网络的输入表示为:

神经网络的输出层表示为:

BP神经网络激发函数一般采用对数sigmoid函数:,输出层误差计算模型为:

式(6)中:代表相互两层神经元之间的权重,式(7)中,为期望输出值。

对于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等级标准,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可的结论。本文在确定等级标准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1-12]:(1)绝对确定法,指借鉴采用已有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指标值;(2)相对确定法,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水平、区域环境背景和全国平均值等综合确定;(3)替代法,指对那些较为重要但缺乏相关数据的指标,暂用近似或类似指标值替代;(4)专家咨询法,对部分没有参考标准的指标,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综合判定。具体操作上,本文将海洋经济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分为4个等级,即影响程度较小、影响一般、影响较大和影响极大,其描述及对应分值如表 3。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省海洋经济开发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及预测

2013―2020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预测模拟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山东省自2000年以来,随着海洋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生态环境状况逐年恶化,生态环境效应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0.3640上升到2012年的0.5146,沿海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趋势呈现从一般转为较大,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逐年加剧,这也与2000―2012年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强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征。

(二)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子系统

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

自2000年以来,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呈现递减趋势,表明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给海洋生态环境效应带来的胁迫作用日益强烈,其中沿海人口密度的膨胀、海洋产业发展、沿海经济开发活动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加之生境失衡、海平面上升、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下降及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的扩大等胁迫因素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

状态子系统可以反映山东省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00―2012年,状态子系统的评价值呈现递减趋势,表明海洋经济开发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负相关关系,海洋经济活动的不断深入造成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退化。对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均赤潮发生次数、生物多样性及海水浴场健康指数。

响应子系统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海洋经济活动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因而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弥补,改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状况。2000~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的响应子系统呈现稳步好转的态势,对海洋生态环境响应子系统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环保投入比重、海洋科技投入情况及出台的海洋政策文件等。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分析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效应,构建了海洋经济活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评价,同时运用BP神经网络对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效应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山东省海洋经济活动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由一般转为较大且呈现逐步加大的趋势,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结果呈现恶化的态势,但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且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不容乐观,海洋经济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强烈。2.随着海洋生态问题的逐渐凸显,各种响应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响应子系统综合情况逐渐好转,但海洋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发展态势严峻,加之状态对于响应措施的反映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海域质量仍呈逐年退化趋势。

为促进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向好的趋势发展,建议如下:

1.立足于山东省的资源、环境条件和区域功能逐步构建外来人口的调控机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

2.注重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由劳动主导型经济向智力主导型经济、工业生产型经济向服务生产型经济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涉海就业。

3.积极推进海洋资源环境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绿色生产等方面的科技攻关,鼓励海洋技术创新。

4.加快海洋生态城市建设步伐,统筹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Kildow J T, Mcllgorm A. The importance of estim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oceans to national economies[J].Marine Policy, 2010(34):367-374.

?ngel Borja, Mike Elliott.Marine monitoring during an economic crisis: The cure is worse than the disease[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3(68):1-3.

?ngel Borja, Suzanne B. Bricker, Daniel M. Dauer, et al.Overview of integrative tools and methods in assess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systems worldwide[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8(56):1519-1537.

Stojanovica T A, Farmerb C J Q.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oceans & coasts and concepts of sustainability[J].Marine Policy,2013(42):157-165.

苗丽娟,王玉广,张永华,等.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3):75-77.

狄乾斌,张洁,吴佳璐.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4(2):256-264.

陈尚,张朝晖,马艳,等.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计划[J].地球科学进展,2006(11):1127-1133.

杨建强,朱永贵,宋文鹏,等.基于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的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14(1):105-114.

陈金良.我国海洋经济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1):18-23.

罗先香,朱永贵,张龙军,等.集约用海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14(1):182-189.

第6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生态环境 大数据 监管 决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02-02

1 生态环境大数据架构

生态环境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包括数据共享开放、业务协同等工作机制,以及生态环境大数据科学决策、精准监管和公共服务等创新应用机制。组织保障和标准规范体系为大数据建设提供组织机构、人才资金及标准规范等体制保障;统一运维和信息安全体系为大数据系统提供稳定运行与安全可靠等技术保障。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和业务应用层。其中,大数据环保云平台是集约化建设的IT基础设施层,为大数据处理和应用提供统一基础支撑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是数据资源层,为大数据应用提供统一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等支撑服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是业务应用层,为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综合服务。

2 生态环境大数据物理架构及技术组成

健壮的生态环境大数据体系是由覆盖广泛的物联网,智能的数据挖掘能力,校验能力突出的大数据辅助分析决策体系组成。

其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红外探测、射频识别等装置技术,实时采集污染源、生态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从而达到促进污染减排与环境风险防范、培育环保战略性新型产业等方面的目的。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广泛采用传感器、RFID等物联网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物联网运作基础,对实现物联网在环保领域的深度运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组建高效稳定的生态环境大数据架构分为三大范畴。

2.1 构建环保领域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作为一个系统,与其它网络一样,也有其内部特有的架构。其结构主要有3层:一是感知层,即通过RFID技术、传感器、二维码等物联网底层传感技术,对物体信息的实时获取,并通过传感网络。二是网络层,即通过将互联网、3G网络、短波网等多种网络平台的融合,构建物联网网络平台,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至环保信息中心,并对数据清理、整合、汇总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处理各种机械或人工造成的异常,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对采集信息价值的深度提炼。三是应用层,即把感知层采集的信息,根据各功能模块需要进行智能化处理,实现污染的早期预警、治理的自动调节、环保信息的实时等环保物联网应用功能,并补救各种不稳定的技术结构、程序、硬件和网络的错误,以及调整数据采集传感器不稳定的工作环境。

2.2 开发智能化处理功能

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目的在于,通过广泛采集的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等智能化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提炼,为决策层提供安全、可靠、有效的决策依据。所以,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本质特征之一。任何领域对物联网的技术的应用,如果缺乏智能化开发,都不能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智能化优势,对环境监测进行智能化处理,将简单的环境监测数据提炼为有价值的统计数据,至少可以达到以下两点目的。一方面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延长污染预警时间。另一方面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为环保部门治理环境污染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3 构建多平台网络模式大数据辅助分析

网络平台是基础,缺乏安全稳定的网络传输环境,环保工作中的监测、控制工作则难以实现。物联网通过广泛散布传感设备,实现对数据的广泛采集和实时传输,并及时汇总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数据采集量、传输量和处理量较大,对网络平台的要求较高。 为保证环保工作中,物联网的正常运作,需要建立以互联网为主体,多网络平台共同适用的网络平台环境。以互联网为主体,原因在于需要环保工作中,信息采集处理的范围广,需要互联网作为主要运作平台,且面对城市、大型环保工程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区域,互联网平台优势明显。多网络平台共同适用,原因在于,虽然大部分环保监控区域是孤立的,但大多数已具备一定的信息传输基础,如电信3G网络,充分利用已有的电视、电话等网络平台,为数据传输提供硬件基础,同时积极开发小范围内无线传感专用网络,为实现环保监控区域系统化提供条件。

3 生态环境大数据监测及管理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实现环境监测数据市、省、国家的逐级填报与传输,该平台采用B/S运行模式。建立有效的数据汇集机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保证数据的准确安全:国控自动监测站点的数据直接发送总站,省控、市控自动监测站点数据分别发送到相应的省站、市站后,由省站统一汇总后上传总站;手工监测数据在分级审核汇总后,由省站上传至总站。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采集与传输的数据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各环境要素的自动监测数据和手工监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是省、市、县各级环境质量评价报告、各类综合报告等。

4 大数据应用场景

包含4项主要内容:一是推进一批急需使用的大数据应用项目,并与交通、建设、水利、国土、农业、气象、测绘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形成多元化、多视角、多维立体的大数据应用格局,今后还将根据环保新任务需求继续进行应用拓展和功能完善,使环境监管大数据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二是建设“环保数据资源中心市级分中心”。主要任务是完成本市环保业务系统与省厅“环保数据资源中心”对接和数据录入,并组织辖区内县级环保部门承接省、市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系统共建、信息共享、运维有序。三是建设企业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全省企业网上在线管理门户,为企业提供“一企一户”式的数据申报查询、查看办事流程、关注信用评价、了解政策法规、跟踪办理状态等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四是建设公众数据服务平台。完善环保信息公开体系,从数据资源中心选取相应的待数据,如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工作动态等,经过审核后,(推送)至省政府门户网站、厅门户网站、环保官方微信和微博、手机APP及其他公众宣传教育平台。

5 价值效益分析

通过“环保云”建设,加强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资源的集约化建设,实现大数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与整体运维;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加强数据资源整合集中,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通过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为生态环境科学决策、监管、公共服务提供支撑与保障。项目实施以后,有助于节约重复建设成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同时更便捷地服务于全国环保系统。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将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第7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失衡;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电子商务网站作为互联网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以网络为平台向客户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如淘宝和拍拍等。据相关统计,我国企业以每年40%的增长速度建立企业的独立网站,尤其是现在流行的网上购物,其每年用户的增长率更是高达50%左右,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网络应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是指通过互联网,在企业、机构或公司与被服务对象之间形成的相互沟通、完成交易的平台,它是支持商务网站活动的基本要素。当前电子商务网站从总体而言生态环境比较和谐,但也应注意到由网络平台所构成的信息空间,还存在失衡的现象,解决电子商务网站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紧迫。

1 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

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虚假信息泛滥。由于网络的平等性和自由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不受限制地信息,这就给网民提供了大肆宣扬产品和制造虚假信息的机会。就电子商务网站本身而言,由于电子商务网站由众多模块构成,其中包括留言区和讨论区等等,无论注册用户还是游客都可以在此随意发表观点,因此这些部分极易出现大量的虚假消息、负面信息以及与事实不相符的信息或广告,甚至会有不健康的信息。这些垃圾信息严重干扰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环境,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1.2 信息更新滞后。信息时代下,浏览电子商务网站的网民所关心的内容有三,其一是网站上是否有其需要的产品或信息,其二是网站上所的信息是否可靠,其三则是网站上的信息内容是否已过期。因此,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常规的日常维护极其重要,但当前大多电商企业比较关注新信息的,而对信息的筛选和清理并不重视。如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些企业几年前的信息或者早已停产的产品,仍然会出现在检索结果中,由此可风网站的时效性较差。

1.3 网络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网站交易中经常会发生用户信息被盗取、篡改和假冒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网站的信誉。尽管市面上有多种安全工具能够协助网民预防和解决网络安全的隐患因素,然而安全隐患始终无法彻底消除。黑客之所以可以攻击网络或者个人电脑,主要因为电脑程序,甚至安全软件均存在难以避免的技术漏洞,这些漏洞很难被一一避免,因此只要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运用程序软件,便难以避免网络安全问题。

1.4 搜索结果不如意。电子商务网站的搜索引擎对网络营销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网民通过关键词搜索其所需产品时,如果产品排名相对靠前、网页标题和信息摘要等比较有吸引力,则会提高该网页的点击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直接获取富有价值的信息,这才是检索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实际情况是客户检索的结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有些电子商务网站在输入关键词时,经常会出现很多毫无相干广告的干扰,电子商务网站为了盈利本无可指责,但强行植入逼迫网民点击,并对广告真实性不闻不问的这种态度无疑不可取。

2 电子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的优化策略

2.1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提高信息生态意识。首先,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电子商务网站的经营和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电子商务网站的组织活动以虚拟网络为基础,因此应着重提高网络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从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网站的法律化、信息化和共享化进程,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健康且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其次,由于人们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而所谓的网站生态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要想让电子商务的种种好处得到人们的认可并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良好的信用保证将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但目前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假冒伪劣产品在电商网站时常出现,使得网民在网上下单时经常面临着举棋不定的尴尬。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一是要尽量提供详实的产品信息,二是要努力获得第三方资质认证,三是退款保证,这是重要的一条,允许网民在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可以获得退款。

2.2 培训专业的网站技术人员。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为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硬件基础,作为软件的电商企业的技术人才至关重要。电商企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当然计算机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由于电商企业的特殊性,要求这些技术人才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商务运作能力,如对商务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网络营销能力、丰富的商务知识和系统规划等方面的能力,而恰恰我国当前很缺乏这样的人才,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在未来10年里我国的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到200多万人,所以对电子商务技术人员的需求迫在眉睫,国家应开展相关的职业培训,并在大学里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

2.3 优化搜索结果。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主要是以输入关键词的方式来进行检索,这样的检索方法虽然高速、便捷,但却往往存在信息搜索不准确、检索结果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大家的需求,因此探寻新的信息检索方法迫在眉睫。近年来,电商企业比较重视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努力优化客户获取信息的过程,推进智能检索的发展,为推动电子商务网站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现今大部分电商企业都以智能搜索方法为客户提供检索服务,这种新的方法既继承了关键词搜索的优点,又提高了检索的查准率,在电子商务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智能检索利用分词词典、同义词典、同音词典等改善检索效果,能把关键词相近意思的相关信息搜索出来。比如,如果您在电子电子商务网站中输入“计算机”,那么与“电脑”相关的信息也会被搜索出来;如果您输入的关键词中涉及“苹果”二字,那么系统会根据您输入的语义来判断你搜索的是水果还是名牌手机。

2.4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安全技术确保电子商务网站数据的完整、可用及保密,并第一时间过滤和删除掉在电子商务网站中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老化信息,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电子商务网站在一个多平台的环境中,要统一实施安全有效的策略,这是提高电商系统安全防卫能力最重要的一步,能够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营造出一个信誉良好、安全可靠的“放心”交易环境,如果消费者对安全问题持着怀疑的态度,那电子商务便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同时,普通的网民也应该有网络安全意识,尤其是在参与电子商务网站的交易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网络安全措施,以免财务损失。

参考文献:

[1]刘英.电子商务生态环境优化机制及措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05.

[2]李吉.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第8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生态平衡

本文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日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得到迅速发展并已开始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2.42亿,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提升至42.9%。可以看出,网络购物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是网购渗透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此本文将从市场生态学的角度对网络购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从而促进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健康平衡发展。

一、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现状

市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社会经济活动中市场各行为主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市场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市场生态环境和市场生态主体两大要素。本文将从网购购物的市场生态环境及市场生态主体两部分对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现状进行分析。

(一)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环境现状。目前,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还处于发展波动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不成熟,为了促进个人和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包括税收优惠在内的扶持性措施,在规范行业运行的同时帮助网上零售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内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持续提升,同时人们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购物这为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但是,我国的网络购物行业目前还没有纳入国家统一口径管理,还存在各种监管缺失,行业的规范性还难以与传统的零售业相比,交易市场环境的规范性还有待于完善。

(二)网络购物市场生态主体现状。我国网民的大部分网购商品是在首选购物网站上购买的,首选购物网站是网民网购的主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电子商务购物网站中规模已较稳定的购物网站的数量至少达到384家。根据艾瑞咨询的《2012年中国B2C在线零售商TOP30榜单》显示,购物网站2012年交易额情况,可以看到网络购物市场的行业领头者天猫(原淘宝商城)自2010年11月启动独立域名以来成功实现了网购领域的扩张,2012年交易额达到2,072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购物网站呈现“一家独大,多强相争的局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购规模呈快速增长势头,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目前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全国性的货物配送企业,物流服务滞后极大影响了人们网购热情。此外,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现状还存在市场生态主体竞争激烈且不规范的局面。

二、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生态竞争机制不成熟。我国网络购物商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国内家电类网上商城已超过1,000家,而这些网站在商品种类,商业模式上大体相同,没有形成异质化竞争。各商家的竞争竞争手段还是以往的“价格战”为主。比如,2012年8月份京东商城与苏宁易购开打了“史上最惨烈的价格战”,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从短期看,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给企业带来了市场。但是不利于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对于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也没有好处。

(二)网络购物市场开拓不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2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26亿,其中有2.42亿网购用户。尽管网购用户随网民总体规模同步增长,但是增幅要小于后者。网络购物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还不高,仅为42.9%,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我国的网络购物渗透率还亟待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三)网络购物市场监管乏力。我国对于网络购物市场的管理还存在各种监管缺失。尤其这网络购物交易的纠纷中,虽然有一些行业标准,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更需要加强监管。但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在京东苏宁价格混战中,并无相关监管部门实际介入,根据中广网经济之声报道,相关监管部门表示,京东和苏宁不属于恶性竞争不会采取行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会,也只是强调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在进行价格战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必须保护消费者和供货商的一个利益,除此之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表示。

(四)网络购物市场缺乏统一的配送市场。由于网络购物市场是一个市场生态系统,物流也是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我国有许多的物流公司,但是由于各公司物流服务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网民的购物热情,同时又损害了网络商家的形象。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五)网络购物市场的诚信问题。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诚信状况不仅关系着自身的信誉度,更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诚信对一个企业如此重要,但是网络购物市场的诚信却令人担忧。网络购物市场中存在的有失诚信的行为有:虚假宣传、商品以次充好等。

(六)网络购物市场的安全问题。从全球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上看,一般要满足四个要求:一是安全可靠的电信网络;二是保护有关网络信息系统的有效方法;三是证实及确保电子信息的机密性;四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我国的网络购物市场交易大多是进行在线支付在这一环节的安全性是人们在进行网购中最为担忧的。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中还存在一些“钓鱼网站”影响着网络购物安全。

三、优化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环境的对策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中所暴露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为了促使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生态系统平衡,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政策法规的引导。国家须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网络购物市场良性发展,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生态平衡的一切行为。政府应为网络购物市场营造一个有序的市场生态环境,建立健全行业规范,促进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可持续发展。

(二)强调“市场生态正义”,进行有序的市场生态竞争。市场生态正义要求个市场主体在公平分享自然资源时必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社会责任。网络购物市场应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行业正常秩序。网络购物市场应开展合理有序的市场生态竞争,实现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通过合理有序的市场生态竞争发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达到动态的平衡。防止恶性竞争。

(三)加强对网络购物市场的监管。当前,我国对于网络购物市场的监管还很薄弱,各购物网站各商家为了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及更多的经济利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促销。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这些促销措施中有许多是违规的,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整个网络购物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有力的监管体系,例如建立行业规范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等。

(四)加强网络购物市场生态文化建设。各网络购物网站各商家要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取向。整个行业也要树立积极的行业精神。对于网络购物市场来说,诚信文化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网络购物市场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行业自律,同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对网站及商家的诚信进行监督,由工商管理部门和商家建立信用档案等。

(五)重视网络购物安全。网络运行部门应不断地对网购市场安全进行监测,积极开发安全软件,网购市场加强行业自律,严格保护消费者信息。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与防范,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购物这一全新的购物方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尽管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监督,网络购物各市场生态主体不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购物市场能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达到网络购物市场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主要参考文献:

[1]吕静,吕会宁.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4.

[2]高瑞泽.电子商务生态群落内部演化和竞争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周大川.论京东苏宁价格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2.23.

第9篇:网络生态环境范文

【关键词】产业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1.产业生态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经济经济迅猛发展,但过去不科学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现如今,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逐年加深。生态失衡致使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至此,产业生态的理念应运而生,给传统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本文首先将对产业生态的内涵及意义进行阐述。生态学家对产业生态的解释为:针对产业活动的具体特点,结合其对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与代谢规律对产业活动进行科学发展的过程。产业生态以协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产业生态和产业经济的关系,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作用,进而通过协同发展的方式来实现共赢。产业生态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传统的产业作业方式,将物质和环境资源也列入产业资产的范围中,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致使产业生态失衡,这也是破坏产业系统资源,从持续发展角度来说,对产业经济的增长起反作用,阻碍了产业经济的增长。产业生态是人类有意识的在维护,保持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方法,产业生态的出现代表着产业经济的提高不能与环境系统分开,而是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从生产的第一步,即原材料的加工到最后废弃物的处理,都要讲环境因素加入其中。产业生态对产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在产业系统中的融合关系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作用的影响下,我国将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作为产业系统新的发展方式,这是将产业生态和产业经济融合到一起的重要举措。在新型产业系统中,将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量化,一旦出现环境不达标的情况,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追究相关责任人,争取从源头上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以实现对产业生态的有效维护。产业生态的发展强调持续的技术创新,通过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与市场的监督机制,促使企业进行高新技术的研发,以此来提高自身产业生态的效益,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创造出低能耗,小污染的新型产业。新型产业形成后要大力推广,促使其他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从而推动产业经济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产业生态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者在产业系统中有着相互促进,共荣共生的关系。

3.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产业经济的发展要牢固树立并贯彻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下面将对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3.1产业废物的再利用对产业生态的影响

在产业系统发展中,从原始材料的初步应用,到产业废物的最终处理方式,都影响着生态环境。产业废物的排放方式是产业生态中的重点问题。如果产业废物处理不当,将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都造成影响,不仅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也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这种为追求一时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是错误的,所以产业废物的处理应当得到企业与政府的共同重视。产业废物的再利用在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各个产业排出的废物通过处理后可与其他产业链接,成为其他产业链中的原始输入产品,通过转换方式使产业废物被重新利用,成为不可或缺的新资源。产业废物的再利用是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减轻了企业的排放压力,变废为宝,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2产业生态网络的建立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济快速增长,随着而来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现在的雾霾,就是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的。在环境污染的压力下,我国将建立产业生态网络,进而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产业生态网络是企业与其合作的相关部门级单位通过网络化合作方式减少企业运作中的生态问题,进而促进产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的集聚性产业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合作的发展模式,减小企业排放污染,减少企业自身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使整个产业系统健康、均衡发展。产业网络以创新为动力,提高产业生态效率为目标,以新工艺、新技术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创建能耗.、少污染的新型产业。产业网络能够促进产业系统内部主体间的广泛合作,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产业系统内开展合作更为方便,从而推动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现如今我国发展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就忽视了环境问题,未来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的发展要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相关产业生态设施建设,产业生态恢复手段与环境治理等发展方法将产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妥善解决。只有这样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创新的手段,有效的处理方式,可以以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张伟红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代应,邓雨辰,宋寒.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