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校园开放日范文

校园开放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开放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开放日

第1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一、活动目的

株洲市“美丽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放日展示活动,立足学校特色文化实际,展现校园风貌,彰显教育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和办学成果,同时为加强校内外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

二、活动范围与方式

全市中小学校于2011年8月—9月广泛开展校本特色文化课程开放日展示活动,比如暑假军训活动,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自主开展的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等,并以现场实录或摄影的方式记录展示现场情况,录像或摄影作品于9月20日上传至株洲教育网,上传方式和要求:

      

三、评审与奖励

第2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文/李 楠

美国卫生基金会和国家癌症研究所估计,80%~90%的癌症和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其中50%是由饮食造成的。远离癌症,应从日常饮食的细节中层层把关。利用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和四性(寒、热、温、凉)、五味(甘、酸、辛、苦、咸)合理配伍来防病治病,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称之为“食疗”。

根据气候变化来调节饮食

春季需柔肝护肝,疏肝养血。应多食甘温之品,如红枣、花生、竹笋及含维生素E较多食物,如萝卜、花菜、青椒、枸杞头(藤)补肝明目、滋阴清热,鸡鸭动物肝可滋阴养血,平时用或枸杞子代茶饮。

夏季需清热化湿,清心补脾。食用冬瓜、丝瓜、番茄、绿豆、西瓜可清心火解暑热。平时多食用绿豆汤,银花、、竹叶、薄荷等用沸水泡后可代茶饮。苔腻、胸闷时用藿香、佩兰沸水泡后代茶饮。

秋季需清热润燥,养阴润肺。可食海虾、蟹、鹅、鸭、猪肺、百合、石榴、苹果、梨、蜂蜜、银耳、莲藕、萝卜等。平时用芦根或荸荠煎煮代茶,可达到清肺润肺,养阴生津之效。

冬季需温补,以温补脾肾。宜食羊肉、牛肉、鸡、海参、红枣、核桃、桂圆清心火,如果秋燥伤肺较重,同时需滋阴润肺,宜食百合、芝麻、栗子、白果等以补肺肾之阴。

食疗分类

清热解毒类:芹菜、丝瓜、绿豆、百合、黄花菜、莼菜。

活血化瘀类:香菇、海蜇、茄子、赤豆、豇豆。

养阴生津类:竹笋、银耳、鸭蛋、菠萝、梨。

温中和胃类:胡萝卜、山药、大豆、莲子、大枣、四季豆、柑橘。

益气养血类:鸡蛋、鹌鹑、乳鸽、黑豆、红枣、板栗、黑木耳。

滋补肝肾类:鸭、鲈鱼、海虾、甲鱼、榛子、核桃。

软坚散结类:海带。

有直接抗癌作用的食品:无花果、蒜苗、苡仁、卷心菜、胡萝卜、西芹、猴头菇、海带、香蕉、红薯。

大白菜防栓 小白菜护眼

文/吴莹琛

民间有句俗语叫“百菜不如白菜”,但白菜分两种――大白菜和小白菜,到底指的是哪种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孙美芳指出,这里的“白菜”是指大白菜。一大一小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蔬菜,营养功效也有所区别。

先说说大白菜,在上海叫黄芽菜。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抗氧化剂,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的粘连和聚集,从而有效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大白菜中微量元素锌的含量不但在蔬菜中名列前茅,就连肉蛋也比不过它。大白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认为其性微寒无毒,经常食用具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的功效。

第3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关键字:开放式大学校园;景观规划;人文校园;校园旅游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把高校校园建设推向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巨大发展,将全面影响校园规划的方方面面。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有必要科学地调整校园规划设计的模式与方法,深入地研究高校校园的规划设计理论。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适应更加开放的社会。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也与校园环境的规划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与开放的社会和高等教育模式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适合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景观规划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1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的必然趋势

1. 1 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

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 世纪~19 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1] 。

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20 世纪50 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 世纪80 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 2];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

1. 2 我国高校建设开放式校园的原因

1. 2. 1 开放式校园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

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起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人员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为学校和社会同时使用,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体现对平民的关注。

1. 2. 2 现代教育理念的改变所引起的高校向社会的开放

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是“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在量上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质上倾向于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授课方式由传统的老师向学生单向传授转向老师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学习的内容由过窄的专业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包括社会人文、做人品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陶冶,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提到了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21世纪的高等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校园向社会开放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高校为了培养高素质、全面开拓型的人才,需要向社会敞开,以保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并在社会生活中受到锻炼。

1. 2. 3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等引起的高校向全球开放

“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要不断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借鉴和使用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国外成功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体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的主要表现是留学生教育。高校中留学生会越来越多,必然会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大学校园必须向全球开放,要提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营造兼容多样性文化的校园环境;同时在校园中形成“国际环境”,如鼓励和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动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对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的开放应该是我国大学城今后一个阶段必须努力的方向。

1. 2. 4 高校后勤社会化引起的高校对社会的开放

大学校园原有部分功能,如后勤、师生的居住和中小学等配套直接向城市转移;校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或其他集团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高校的社会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开发等必然造成高校与城市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1. 2. 5 大学城的建设引起的高校的开放

如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在建大学城。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鲜明的办学特色,它要求高校之间彼此开放,在优势互补的原则下,协调学科发展,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3]。同时,很多大学城都处在省、市交界处(如东方大学城地处京、冀交界处) ,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延伸服务到周边城市。部分大学城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加盟,如东莞大学科技城在吸引北京大学等26 所一流高校进驻。

2 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规划对策

2. 1 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加强校内交流

素质教育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除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外,课外的交流应成为课堂的必要延伸。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应本着“环境育人”的思想,根据交往活动的不同营造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系统空间,来丰富校园共享空间框架。校园交往空间形态应层次分明,有各类广场、各种绿地、步行道、联系走廊、庭院等;且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前提下的有序流动与转换,形成各类空间的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使空间充满活跃的生气和愉快的变化,创造出从公共、半公共到半私密空间的自然转化,既反映了信息社会对空间流通和开放的要求,又保持了传统空间亲切宜人的尺度。为师生及校外人员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会的交往空间,来满足师生的礼仪、集会、运动、休闲、交流等功能要求;加强空间场所的功能复合性和模糊性,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不同交往需求,激发校园空间的活力;积极开展创新实践锻炼,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同时注意全天候的交流场所(风雨走廊) 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交往环境。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要促进各学科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

2. 2 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开放,加强师生与社会人员的交往

高校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师生与社会有广泛的接触;同时,高校随着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的加速,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因此,大学需要推倒厚重的“围墙”,主动归于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之大花园中的“世内桃园”。在校园景观规划时应重视“社会校园结合部”的环境设计,让大学成为社区文明中心,从而使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学生在实习中成长、带动和激励所在地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健康繁荣。在景观规划中在校前区和图书馆、体育场、科技产业区等向社会开放的场馆周围安排各种交流的场地,并举行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加强同社会的双向多元的交流和沟通,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校园对社会的开放。

2. 3 重视人性化景观规划设计

新时期“大众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同时会造成众多老人、残疾人出现在校园。这就要求校园应成为一个“以人为善”的场所,呼唤“人性”回归是新时期的校园景观设计的又一重点。校园景观无论在整体规划还是在细部设计方面,都应从使用者的实用性角度出发,即空间的营造、植物的配置、小品的尺度及布局、材料的选择上等都要以人为本,以人的行为规律与审美标准为基点,要考虑到校师生日常生活行为的需要,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加以关怀,从而创造快捷、高效、舒适、优美的校园。

2. 4 合理开展大学校园旅游

校园旅游将成为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的大学既有百年名校,又有新兴的大学或新校区。它们或具有古朴、典雅、厚重、执着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精神,或具有优美、秀丽的自然景观,都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开发。既可让校外人员感受大学文化氛围、普及科学知识、欣赏自然美景,又可让高校被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还增加了社会人员与师生的交流机会。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通过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学校特色的人文景观,使之成为极富特色的旅游资源。每个学校要深挖学校内涵,突出自身特色;老校园突出浓厚的人文资源和多元的景观;新学校或新校区要强调自然环境为特色并积极培育新校园文化景观;科技园(高校与科技园结合) 要充分发挥科技特色,强调参与性、专业性和趣味性。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而高校则是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规划适应未来开放式大学校园的景观,以符合未来世界潮流需要,是这个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清醒地根据开放式的大学校园的要求,慎重地进行景观规划,创造出具文化内涵、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师生、社会人员的需要,从而最终使校园环境成为培养新型人才的孵化器和社区文化中心重要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姜耀明,王晓丹,石红梅. 大学校园规划结构的研究[J]. 新建筑,2002(4)

第4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走,一起名校行

流水无心恋落花:当然应该开放啦!那些高高在上的名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动力。不管最后我们有没有考入名校,至少曾经为了这个目标努力过、奋斗过,这样,人生才没有遗憾。

d星d:应该开放,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可能是许多孩子的奋斗目标。至于担心影响校内学生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请专业人员(比如学校里的志愿者)引导学生参观。

等一个晚归的人:名校可以在节假日打开校门,但在常规的上课期间最好还是不开放,因为这样会干扰在校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此外,希望同学们参观名校时一定要注意爱护校园环境,尽量不要给校方带来麻烦。

兮以城空:名校应该开放,如果担心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可以只允许孩子进去,并组织大家有纪律地参观校园。这样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名校的学习氛围,并以此为目标,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望南外:当然应该开放,多励志!而且学校也是一种公共资源,难道不应该对公众开放吗?校门向公众打开,才能被公众认可。

另一种声音

可儿Joanna:我觉得,一睹名校风采,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面的引导和激励,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某一天也能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可是对于学校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毕竟大学是学习、做学问的地方,太多的游人参观校园反而含有一种商业旅游的意味。所以我觉得名校不应该过度地对外开放。

伟人&梦:名校开放,不仅有利于传播本校的文化,也能吸引大江南北的人才前来,但我觉得名校因担心影响本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而采取措施限制人们入内,反而有点矫揉造作和炫耀之意,毕竟放假期间,在校学生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一句话,名校开放,有利有弊吧。

Autism陌亡:不是很鼓励名校开放,再怎么说,毕竟是学校,又不是旅游区。每天那么多的人涌入校园,鱼龙混杂,多多少少会给学校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还是谨慎点好。

小雨蝶:保持中立,学校应该在参观者不破坏校园环境和各项设施的前提下开放。我觉得学校可以制定一些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使参观行为变得有组织、有秩序。当然,开不开放,还是要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决定。

第5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关键词:文化发展、校园景观、创新研究

1 校园文化与景观环境

校园是知识和人才的摇篮,也是文化与科学的绿洲。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校园已经不同于封闭式、象牙塔式的常规教学、生活管理形式,而是作为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而存在。不论是从校园文化还是环境文化来看,这种以开放性、包容性、综合性为一体的校园,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缩影,也是当今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学校毕竟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书育人、传业授业为宗旨,即使校园在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商业相互融合,同时受信息、网络与科技的冲击,却仍然保持其独特的学术文化氛围与求实创新特质,即富有现代社会特征又保持学术文化的独立性,“修德、博学、求实、创新”就是当今校园文化的最佳体现。

2 中外校园景观建设概况

中外校园景观建设发展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的高校发展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西方校园景观建设经历了“封闭式”、“开敞分散式”再到“开放式”几个阶段,而我国校园景观也由早期封建社会儒家、道家式的封闭传统院落和单一景观布局形式,渐渐走上了开放式校园景观建设的道路。经过多次校园发展变革和格局调整,我国校园景观由简单校园改造逐渐演变成开放式校园景观建设。由小到大、由简到多、由传统到现代、由封闭到开放,这是中外高校在受到环境影响和推动后的主动性调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景观建设。

3 校园景观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偏离

现在的校园景观大多重景观而轻实用,缺乏针对性、灵活性与互动性,太过于程式化,将景观设计与校园氛围单个的隔离开,缺少区域连接性和层次感。减少了师生交流、活动的场所,少了关怀和生活关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校园老区比新区更受学生的欢迎。

3.2 校园文化氛围缺失

通常校园都具有特定的校园历史文化,它述说的是一个学校的发展史更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史,但现在的景观设计遵从统一或看似比较优秀的设计规律,将同一设计方案反复套用,使得各个校园之间毫无风格性、文化性、独特性,这样也渐渐削弱了学校的历史文化特征。

4 校园景观创新型研究

校园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校园景观的积极推动作用,优秀的校园景观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身心,有利于校园内外的和谐发展。下面就围绕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和原则,探索性研究校园文化发展方向。

4.1 交互式景观连接

由于现代校园格局已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空间发展,使得校园生活特别注重和需要交流性与开放性。但较为明确的校园功能划分,使区域被划分、分隔为比较明显的板块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学生的交往和学习。交互式的景观连接设计,是在区域之间的中心位置或区域的连接处,设计开放式的校园交流空间,这种空间以景观休闲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提供生活、交流的休闲场所,而在景观设计时考虑加入部分景观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娱乐需求。

4.2 文化传承式景观节点

校园就像一个缩小的社会,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它可能是一种精神、一个代表人物、一栋古老建筑、一段风云历史,甚至可以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历史缩影。在校园景观设计中,通过对节点的艺术加工,留下具有特殊校园文化气氛和精神的景观构造,这种经艺术加工后的文化传承式景观节点,既能体现地域特色又能传承校园文化,反映校园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宁静氛围,也绝佳地衬托出校园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4.3 地域性景观设计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校园区域特色,不仅是自然气候,还有植物、山石、花鸟以及人文特性等,这些必定会影响校园景观设计内容,包括材质的选配、植被的栽种和景观构建的样式等,都必定具有地域性特色。所以地域性景观设计就是一种与地域相结合的自然景观设计,设计时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并形成一套保护和构建校园生态的系统。

4.4 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

不论是什么样的校园,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校园景观设计必须面对每一个校园的历史和发展步伐。景观可持续性就是考虑到校园未来的发展,在设计、规划时就考虑结构的多样性、协调性、可变性等,以这种富有弹性的景观设计来适应校园未来的变化,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实际应做到景观与建筑的协调性、关联性,形成内外空间上的连续性,增强空间使用率。

第6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一、新媒体对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开放大学主要是从事现代远程教育,而现代远程教育是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的教育,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与传统校园文化相同的实体属性,同时也具有其独特的虚拟属性。远程教育的特点使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与新媒体紧密地构建在一起,并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丰富而深刻的变化。

(一)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精彩

新媒体技术可以把任何一种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屏幕上。因而,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丰富新颖的视觉美感。借助新媒体建设校园文化是时展的必然,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不断加强学校文化的内涵建设,创新传播的载体和形式,使校园文化更为精彩、更具魅力。

(二)新媒体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扩大了开放大学的社会影响力

人们常把校园比喻为一座“象牙塔”。借助于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交互性的优势,校内外的信息得以便捷、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即时了解国内外时事的变化,接触更多元的文化,开拓视野,形成独到的创见。同样,通过新媒体,开放教育的成果得以向外界传播,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开放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扩大开放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三)新媒体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便利性,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信息化教学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微课、微视频的推送,钉钉直播课的点击回放,网络学习空间的小组讨论……这些借助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开放教育的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教师通过博客、微信、钉钉等新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与学生交流互动,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和困惑,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二、新媒体时代远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有所削弱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它能够给人带来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开放大学的学生来说,常借助于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免受一些网络文化的影响。新媒体时代,网络带来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多元性,但价值却参差不齐,尤其是现在有些新媒体平台受商业化的影响较大,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参杂在其中,这会让学生混淆是非观念,迷失自我成长的方向和目标。

(二)新媒体的发展容易使学生过度依赖网络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体影响力日渐下降,新媒体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新媒体的使用相对便捷,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更加契合学生“网上原住民”的精神需求。但对于新媒体无节制的使用容易让人产生依赖,一些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容易过度地依赖网络,习惯于快餐文化,从而丧失独立的思辨能力,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网络社交,甚至造成不健全的人格和认知的惰怠。

(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校园文化传承不畅

开放大学的学员大多是成年人,社会阅历远比其他院校的学生丰富,成长背景和从业经历使他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教师和学校对其产生教育影响的难度比一般普通院校要大。加之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与传统校园的精英教育相比,文化传承积淀的底蕴又明显不够深厚,这一切使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有弱化的迹象。

(四)师生准分离影响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有效性的实现度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师生准分离,学员们大多借助于互网络学习平台的课程资源来进行自主学习,到学校参加面授教育、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如何让开放大学的学员融入校园文化并达成认同的一致性,是实现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有效性的前提,也是有效构建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

三、新媒体视域下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

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开放大学校园文化是现实与虚拟的统一体,是凝聚师生智慧和力量的桥梁。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历程中,在当下新媒体不断融合创新的环境下,开放大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着力在互联网平台建设上下功夫,树立科学开放的理念,构建具有开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学生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抓手,搞好意识形态教育,将助力学生追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始终以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宗旨。在浙江开大的转型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积极组建学院,成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云教室直播教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教学队伍、教学案例等项目建设。建成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有的已入选教育部公布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形成了一批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案例,培养了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着力打造“课课有思政,人人能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在全国开大系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学校利用网络与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政工作载体,研发了集理论学习、主题活动和师生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e路求真”党建思政一体化平台,积极开展云上党建工作,以网络育人,引导学生线上抓实学习教育,开展“讲党史、学四史、守初心”“知党史校史,行青春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网络空间营造“大思政”的氛围。线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等活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校园文化新格局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开放大学是一所“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学校,校园文化应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将新媒体的科技优势与传统媒体的文本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种媒体融合发展。浙江开放大学一方面精心打造实体校园文化设施:在新校区文化水幕墙的构建中,彰显了“敬业乐群、奋进图强”的校训;在文化长廊的设计中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学校主题教育的场景和成果;“清廉角”和“党员之家”的设立更是为学校开展廉政教育、党日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老物件陈列室”则展示了电大40年来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学校还与时俱进地不断开拓校园文化的新领域,形成校园文化新格局。如积极打造《魅力“浙文化”》项目,努力探索对浙江文化的挖掘,录制“浙江名人文化”“浙江书院文化”“浙江古镇文化”系列视频,登上浙江电视台与观众见面,这是一次基于浙江文化大省建设背景下的“文化强校”实践,反映了浙江开大在文化建设上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对于弘扬浙江文化,树立学校品牌,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深耕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多种媒体精心设计体现办学特色的“乐学港”“融媒体中心”,从浙江学习网大数据的展示到精品资源的迭代推送,从入学体验到学分银行,从VR体验到直播课的演示,充分展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成果,让师生共同感受智能化校园带来的魅力。面向全省开大的“云教室”直播(互动)课更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帮助学生化解工学矛盾。多种媒体的融合发展,使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引导,强化网络管控力度

新媒体时代每天传播着海量的信息,如何在庞杂多变的信息中汲取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正确引导,学校一方面开展新媒体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对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并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另一方面,积极倡导教师在某些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的教育,切实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识别能力。为了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学校不断完善校园媒体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制定了《信息化系统建设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应用系统上线管理规范》《重要时期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等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监督与管控的力度,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清朗明净。

(四)提升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开大提出了实现“智能化校园”的目标。处处可学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教务管理、精彩纷呈的校园文化,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撑。目前浙江开放大学主要使用的教学平台是国开学习网。该平台自2016秋全面投入使用以来,相比原先使用的“电大在线”,较好地实现了“教、学、测”一体化的功能。但国开学习网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如应增加学生缴费、选课等功能,让学生自主预约考试、自动生成成绩并形成反馈,毕业时能让学生自主完成毕业申请等。真正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系统支持服务的文化魅力。除此之外,新媒体时代校园网和微电大是学校对外传播校园文化的主要窗口,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利用开放大学网络技术和系统办学的优势,把学校的官网及微电大平台做大做强,努力建设一个集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和微信服务平台,在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7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1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大校园文化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1.1营造校园文化的物质环境有先天缺陷

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设施、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普遍不如普通高校优越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远程教育方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网络空间,但文化并不能脱离物质性载体。虚拟的网络校园空间在时间拉长放大以后,容易给人造成疲倦厌烦、漫无目的之感,其亲和力可能会逐步下降。因此,电大校园文化还是要强调校园物质环境的营造,改善和优化办学条件。

1.2推进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操作有后天不足

这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目标不明确有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职员工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度不高。人们普遍认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认为电大作为成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不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的。二是部分学生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目标的是为了提升、充实自我,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学生参加在职学习有着很强的功利性,有的纯粹为了混个文凭,有的是为了职务晋升,他们连课程的基本出勤也难以保证,更不用说参加校园文化的相关活动了。

2建设电大校园文化的对策思考

尽管建设电大校园文化存在困难,但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而裹足不前,而应该探索出一条适合电大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结合衡阳电大实际,笔者认为,努力建设好电大的制度文化、网络文化、精神文化和情感文化等,是提升电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1以制度文化为推手,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有序化

建设好校园文化,学生是主体,让校园文化有序推进。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中,有两项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班级干部管理制度。开放教育条件下,学生与学校准永久性分离,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就显得尤其重要。以衡阳电大为例,开放教育每个辅导员管理学员都在二百人以上,工作任务重,凡事都靠辅导员,不但无法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甚至一些基本工作也无法及时完成。二是学生会制度。团总支、学生会干部一直是学院工作的得力干将,对教学方案的执行、学生动态的掌握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都发挥重要作用。衡阳电大抓住这一扭带,建立了学生会制度,并形成了规范的管理制度。

2.2以网络文化为平台,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常态化

在电大教学中,网络是最重要的教育平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通过网络的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感受到不同一般的校园气息,增强对电大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如衡阳电大开展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发挥网络的优势,将学生吸引到校园平台上来,首先在校园网上信息,开设报名点,然后进行现场初赛,再进行网上自荐、网上投票选举,最后进行现场决赛,综合网上票数与现场评分,评出开放教育的“校园之星”。

2.3以情感文化为促进,让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人本化

针对电大学生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服务,注重情感的交流是电大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校园文化建设要顺应教学的要求,把情感文化的培养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如发展学生党员,在优秀学生中发展品学兼优的学员入党,不但可以壮大党员队伍,还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提高学员对学校的认同,扩大学校的影响。除了定期表彰“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外,我们还在各项活动中开展评选先进工作并对学员给予表彰,优秀作业、优秀笔记、优秀学习小组、优秀毕业论文、优秀实践报告等的评选工作已成了我校的常规工作,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小玲 单位:衡阳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第8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一、活动目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历经了五个年头,它所倡导的理念也正在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新的理念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但是,理念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行动的落实,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感受到新课程的气息,也只有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才能看到这种可喜的变化。

因此,为贯彻我校制订的《2003——2010年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把实验小学办成‘管理科学、设备一流、教学领先、质量优秀、全面发展、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社会称赞的家园、学园、乐园、花园式的学校,成为自治区窗口学校,成为全国一流学校’”的总目标,推行“教科研兴校”,给我校每一位教师提供大练兵和交流展示的平台,以促进我校教师“深化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的进程,并以“家长开放周”这个载体,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实现“在开放中实践,在开放中互动,在开放中总结,在开放中反思,在开放中提升”。所以,学校决定在本学期召开实验小学“家长开放周”的教学研讨活动。

二、活动时间:

第十周     11月7日——11月11日         五、六年级

第十一周   11月14日——11月18日        二、三年级

第十二周   11月21日——11月25日        一、四年级

三、活动地点:

1、          班级教室。   

2、          专业教室    

3、四楼多功能教室(家长人数多时备用,提倡在本班上课,以免上课地点不同造成混乱)

按每天的课程表上课。专业课如果需要到专业教室,请班主任和

任课老师做好家长的引领工作,保证家长按时到达专业教室。

三、       活动要求:

1、按照活动时间安排,每周开两个年级的课;由于四年级11月中旬开始进行分班事宜,因此推后一周。 

2、1—6年级各科教师全员参与“家长开放周”的教学活动。上课教师要按照学校安排进行授课准备。为确保上课质量,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各位上课教师在活动全部结束后的一周内将自己最满意的一节课的教案及课后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上传空间的“家长开放周教案集”当中。

3、参加青蓝工程的徒弟可以先听师傅的课,然后在自己的班级上课,希望徒弟不仅能取师之长补己之短,还能够有自己的特色。师傅抽时间听徒弟两节课,课后要认真评议。徒弟将师傅的评课内容整理后,连同自己的教案、反思一起上传到校园网。

4、本年级组的开放周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组需织织本组老师进行认真的评课,评课的内容整理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交教导处。

五、服务工作安排

1、教务组负责“家长开放周意见征询表” “家长开放周活动通

知单”的文印工作。

2、教务组在活动举行前需制作好“家长开放周意见征询箱”。

3、教务组安排组内老师和门卫应在活动举行的每天早晨、下午家长进校时,在值班室门口给家长发“家长开放周意见征询表”,家长离开时将意见表投放到家长开放周意见征询箱。(当日将反馈资料交教导处)

4、教务组负责在相关年级活动举行的前一周,将“家长开放周活动通知单”交给相关年级班主任。在举行家长开放周的班级提前摆放10个凳子(凳子如不够,请班主任及时与教务组联系)。

5、班主任要提前了解本班每天家长参加活动的大概人数,应分散家长参加活动的时间,如果出现家长在某一天人数过多的情况,请班主任及时协调。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和教导处联系。

6、在家长开放周活动举行期间,学校值周老师及教务组的老师每天在校园及教学楼内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7、值周班级在大队部的领导下,加大工作力度,使学校的路队、课间做到井然有序。

8、班主任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9、与开放年级相关的老师开放周时实行坐班制(不签到)。

让我们预祝实验小学“家长开放周”活动圆满成功!

 

第9篇:校园开放日范文

人才是办学治校的第一资源,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为此,要培养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的优秀学科带头人,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廉洁奉公的各类优秀管理人才,能勤奋工作、有良好技能的优秀工勤人员。要做到育才有方、用才有道、爱才如命。要以高层次的人才带动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创新型学生。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以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爱惜、培养、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汇聚和造就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要加强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状况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学校建设的关键和龙头,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巩固优势学科,改造传统学科,培育特色学科,加强薄弱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群,提高学科整体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通过学科建设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平台和基地建设对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学生更好地学习锻炼具有重要意义,对学校多出项目、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高等教育面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平台和基地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要大力加强平台和基地建设,为教师提供英雄用武之地,为学生提供成才实践场所,为学校提供发展的基本科研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