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的形态、形式、内容变得日益广泛,所以为了更好地研究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就必须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其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有效的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一、现状分析
(一)网络文化消费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当前,我国在网络文化市场上正在快速的发展,加强网民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使得网络文化消费每年都在呈现迅猛的增长,且正从PC端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仅2016年上半年,网络文化市场的营业收入就高达1017.2亿元。
(二)消费主体多元化年轻化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主要是以网络视频、音频、游戏和文学四大类,且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更加注重和喜爱网络文化消费[1]。
二、问题分析
目前,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虽然十分活跃,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隐忧与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消费内容质量低下
当前,很多网络文化产品与服务没能结合大学生提升文化的需要。虽然文化消费领域的产品数量较多,但是在独特力和创新力上则较为缺乏,尤其的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文化市场利用网络环境而过度的商业化,导致其逐利性较强。因而很多网络文化作品具有量多质少的特点,影响了文化消费市场的稳健发展。
(二)网络文化作品参差不齐
在网络文化市场中,很多作品的娱乐化较为严重,甚至存在低俗化的趋势,有的扭曲经典、有的调侃崇高,有的颠覆历史,有的善恶不变,有的追求奢华,有的炫富摆阔,虽然其多元化的形式,但是在发展优秀文化的同时还面临着糟粕文化并行的局面,这就会导致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认知下降。而在这的背后主要是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加上创作者的水平等,导致所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的价值观念缺乏情绪化和理性化的倾向。
(三)缺乏成熟的消费模式和理念
当前,网络文化消费模式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其在网络文化消费中表现的各种消费行为,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感性意识,但是在理性思考上则较为缺乏,受到面子需求以及追求新鲜事物等影响下,导致其芒杜的从众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没能适度的把握和合理的消费。而大学生的经济基础不稳定,消费水平有限,所以盲目过度消费将导致其面临严重的影响[2]。
三、强化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引导的几点对策
(一)致力于结构的调整
这里调整结构,主要是将网络文化作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尽可能地提高网络文化精品的供给,切实注重网络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进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同时还能更好地符合大学生群体在精神需求上的多样化特点,所以必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化嘴贫,促进文化产品供给改善,保证文化产业繁荣,既要多样多种全面发展,又要保重其质量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改进。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可能地将管理与服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将市场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才能更好地引导文化市场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精品,并在资金、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强化结构调整优化,方能实现转型与升级。
(二)致力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利用其不断的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针对性的设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消极文化产品的打击,纳入黑名单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站监督机制,加强对不良网络文化的抵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文化市场环境的净化。
(三)加强引导工作的开展
在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念,并在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和家庭全面加强对其的合理监督与协调,树立良好的消费信心,采取适当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其消费心理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其合理的消费和健康的成长。因而必须加强对其的消费引导和教育[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加上受到网络文化市场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不成熟,导致其在消费行为上存在诸多弊端,所以为了促进其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注重对其的消费引导,调整文化作品结构和质量的同时,还要切实强化对其的监督,才能更好地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网络文化消费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夏心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孙振权,杨剑英,何逢标.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及引导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5(06):85-87+98.
1、毕业论文(设计)来源:
( )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 )学生科研课题;
( √ )指导教师提供;( )自拟;( )其它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类型:
( √ )论文;( )毕业设计;( )其它毕业实践环节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一体化,综合国力成为国家立足于残酷竞争现实的主要武器,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受到国内为外广泛的关注。消费是生产和在生产的目的和条件,刺激消费更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社会的“准劳动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更是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一群体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处于半封闭的生活状态,尽管在理论上有较高的造诣还是避免不了与社会的脱节,表现出难以适应当经济生活的种种迹象:
1)缺乏日常生活的消费经验;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消费模式,致使他们无法体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造成其消费经验的缺乏。
2)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消费方面享乐主义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预购”“分期付款”此类超前消费方式成为他们主要的消费形式。
3)缺乏消费的实践;尽管如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多样化,结构复杂,形成多元化的消费模式,在日常消费中大部分学生更喜欢,“明码标价”伸手就拿的方式,毫无讨价还价的观念,并不能将消费当成是一种再生产的过程。
2.选题目的
对于大学生消费的优点和弊端,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着手研究和应用,试图经过调查经过调研、论述的方式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内在因素,但是由于经费、人力、还有调研对象客观存在的问题,致使调研的范围产生局限性,数据的单一性和研究内容的重复性的种种问题,选此课题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归因。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摘要:大学生、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的概述
1、大学生消费的现象
2、大学生消费的弊端阐述
3、大学生消费数据的分析
预期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丰富对大学生消费生活的调研内容,了解大学生消费的主模式,指导自己、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自己今后踏入社会生活打好夯实的基础。为广大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研现状与应用
1、国内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2、国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与应用
3、总结分析国内外专家对大学生消费的调研数据,找出调研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对大学生消费弊端的根本归因
四、拟采用的方法与步骤
1)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对相关数据获取第一手资料。
2) 文献检索法:通过论文、期刊等多渠道的搜索与之相关的文献,做好资料准备,了解现阶段国内外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研究的步骤:根据文献和调查问卷分析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4)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分析并找出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5)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
五、总体安排与工作进度
1.2019年6月3日---7月29日,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作准备。
2.2019年8月1日--8月10日,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2019年9月30日,参加论文开题报告会。
4.2019年1月5日---1月10日,写出论文初稿。
5.2019年3月3日---29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经指导老师认可后定稿。
6.2019年4月9日、10日,准备论文答辩稿,并进行论文答辩。
六、参考文献
[1]方正泉,崔荣国,姚剑英.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9
[2]李巍.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 重庆社会科学. 2019
[3]贺冬萌. 大学生高消费现象研究[J]. 消费导刊. 2019
[4]李玲. 大学生的人际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某高校为例[J]. 传承. 2019
[5] 张璞麟,高宏博. 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
[6]周春霞,彭光芒. 大学生消费观的大众传媒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7]周亚莉. 关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问题的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9
[8]杜红梅.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风. 2019
[9]李俊,蔡涛.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 中国商贸. 2019
[10]蒋琦玮,马灿.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 消费经济. 2019
[11]吴磊,刘建荣. 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9
[12] 张永胜.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13] 周丽.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9
七、导师对开题报告的可行性提出意见
导师签名:
导师单位名称:
年 月 日
八、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批意见
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关键词: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卡方检验
一、引言
1.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对安徽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影响大学生消费因素的调查,以便对周边企业以及校友创业提供数据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需求如下。
(1)了解安徽财经大学在校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2)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与结构等。
(3)了解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观念的影响因素。
2.研究问卷
该问卷共收集了360份,有效问卷342份,回收率为95%。具体的问卷如下:
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主体问卷
Q1.主要消费对象 [多选题] [必答题]
1.学习 2.饮食 3.通讯 4.生活必需品 5.服装鞋类 6.护肤化妆品 7.娱乐休闲 8.其他
Q2.你在学习方面每月花费多少? [单选题] [必答题]
1.50元以下 2.50~100元 3.100~200元 4.200元以上
Q3.在护肤服饰等形象消费上,你一个学期大概花费多少?[单选题] [必答题]
1.300元以下 2.300~500元 3.500~800元 4.800元以上
Q4.你在恋爱方面每月花费是多少 [单选题] [必答题]
1.我尚单身 2.100元以下 3.100~200元 4.200~400元 5.400元以上
Q5.你的消费观念 [单选题] [必答题]
1.认为钱来之不易,应节省,有计划的消费观念
2.认为钱够花就行的观念
3.认为钱花多少无所谓,只要自己过得舒服的观念
Q6.当你有足够的钱时,你会? [单选题] [必答题]
1.消费 2.储蓄 3.投资 4.其他
第二部分:个人信息
P1.性别 [单选题] [必答题]
1.男 2.女
P2.专业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3.年级 [单选题] [必答题]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P4.月生活费 [填空题] [必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5.生活费来源 [多选题] [必答题]
1.父母 2.兼职 3.奖学金 4.其他
P7.户口类型 [单选题] [必答题]
1.农村 2.城镇
P8.是否为独生子女 [单选题] [必答题]
1.是 2.否
P9.恋爱状态 [单选题] [必答题]
1.恋爱中 2.暧昧中 3.单身狗
二、数据预分析
思路分析:本次小组调查案例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从大学生消费来源、消费方向出发,考虑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等因素对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影响。经过基础检验,样本数据中不存在缺失值。
在本案例中,先分析性别的影响。本案例中的受访者以女性为主,占总数的67.1%,因为性别比例的不平衡,所以需要注意性别对于部分题目答案的影响程度,以免数据解释错误。相关卡方检验的结果如下,期望频数小于5的有12.5%,小于20%,最小期望计数为3.62,所以结果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可以做卡方检验,由sig值可知,性别对于消费支出无显著性差别。
在不考虑性别的前提下,做年级、户口类型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月生活费的交叉表并分析其结果。
我们把1000元-1500元作为低消费,1500元以上作为高消费。从总体上看,月生活费大多数在1000元-1500元之间,占了61.3%,2013级人数所占比例较少,1000元以下的2016级最多,1000元-1500元的做4最多,而1500元-2000元的和2000元以上的总体来说都比较少,假定年级可能对其消费产生影响。
本次案例中农村户口较多,占64.5%,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户口,月生活费多数集中在1000元-1500元,从卡方检验中可以看出,期望频数小于5的有12.5%,小于20%,最小期望计数为3.91,所以结果是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可以做卡方检验,由sig值可知,户口类型对于消费支出是有显著性差别的。
从独生子女成分看,根据卡方检验的结果,是否是独生子女对于消费支出有影响。
经过初步的数据预分析,得出基本结论,消费支出受到年级、户口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具体因素影响的准确性需进一步的进行相关深入分析。
三、主体问卷分析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由数据预分析可知,通过交叉指标和卡方检验,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中,年级、户口类型和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水平影响显著,而性别、专业对消费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2.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
根据问卷设计内容,将安财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为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形象消费、社交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恋爱消费。对消费结构中的六档项目进行可信度分析,最终得到可信度系数为0.838,表明各项目间一直程度较好,可共同作为消费结构的指标。为研究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对六个项目与消费水平进行逐步回归。
基本生活消费、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影响影响较为显著,而学习消费反而影响不够显著,原因可认为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学习过程主要通过电脑完成。
3.影响消费心理和观念的因素
分别把性别、专业、年级、户口、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恋爱与消费心理及观念做交叉表分析和卡方检验,研究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观念的因素。
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心理倾向于储蓄,其次是投资。从卡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对消费心理没有显著影响。接下来依次对专业、年级、户口类型与消费心理进行交叉制表。
在对消费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均不显著。接下来对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对消费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交叉制表可得出,相比消费投资等,非独生子女的学生更多的愿意选择储蓄,而独生子女消费和储蓄差距不大,再由卡方检验可得出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心理有显著影响。恋爱状态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显著影响。所以在消费心理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是其显著影响因素。
通过对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与消费观念的交叉制表分析,得到卡方检验如上,可知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消费观念没有显著影响。恋爱状态是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
四、项目总结与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安财大学生月生活费水平大部分集中于1000元-1500元。
(2)由于能力等限制,目前安财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
(3)对于消费水平来说,年级、户口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其显著影响因素。
(4)安财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形象消费、社交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恋爱消费。
(5)在消费结构中,基本生活消费、形象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而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学习消费对消费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6)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心理集中于储蓄,消费观念集中于钱来之不易需要节俭。
(7)消费心理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状态,影响消费观念的主要因素为恋爱状态。
本研究项目主要通过交叉制表与其相对应的卡方检验来完成数据分析过程,所有数据真实可靠,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
参考文献:
[1]陈艳庆.长沙市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1-74.
[2]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o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05):44-49.
[3]王彬.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调查与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26):91-92.
[4]黎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7):95-97.
[5]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01):64-65.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习惯 学生管理
当代大学生是不断享受着改革开放卓越成果的一代人,享受着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同时形成了这一群体特有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状况。大学生消费与社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一直广受外界关注。只有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与消费习惯,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观,才能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型。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行为具体表现在成熟与冲动同在,热情与冷静兼有,人情消费渐增,攀比心理显著,同时受到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和享受消费观的影响,分别形成了以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入的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总体说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差异逐渐扩大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个体间消费差异日益显著。整体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直接体现了家庭收入的贫富差距。而不同个体间,又存在由于所在年级、地区、性别等的不同,形成个体间消费差异[2]。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结果的比较中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高,相比较而言,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则普遍偏低。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的影响、成长的背景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这种反映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不会消失,可能会进一步扩大[3]。
在探究大学生群体差异的同时,个体间的差异同样引人注意。在大学校园中,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主要是由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但在装饰品方面,则有95%的消费来自女性群体[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一样的消费,这主要取决于群体所面临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5]。大四学生主要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轻松的学习环境,在娱乐、恋爱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更多。
2.消费结构逐渐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正在不经意间慢慢转变。在饮食消费、学习消费和娱乐消费的基础上,逐渐兴起的数码消费、通讯消费、旅游消费、人情消费等慢慢占据了一席之地。以前的大学生消费领域主要是饮食和服装,属于生活消费,在学习方面主要是教材和考级消费,但现在休闲娱乐型消费所占开支越来越大,已经超过了学习型消费。这部分消费主要用于旅游、KTV、听演唱会等。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较高中时期显著增多,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流行趋势。娱乐型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注重生活享受的特点。
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偏高是消费结构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在经济支出方面的一笔不小的支出,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巨大冲击。部分学生为加强人际交往,扩大人际圈,在总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之下,减少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消费。以请客吃饭发展关系,交友模式越来越依赖于人情关系[6]。这样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及,人情消费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样本显示,近八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高于自我发展消费[2]。一些本不该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消费,或不该占据如此大比重的消费,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越来越明显。
3.消费规划不完善
消费规划的欠缺具体表现在自我发展消费不足和金钱支配缺乏独立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侧重于当前需求,往往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无关,在对自身的发展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消费意识极为欠缺。即使大学生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群体,但仍缺乏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计划。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学生在月初过着很舒适的日子,但到了月末则极为拮据,更有学生形成了“没钱―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即使学生有闲置资金,也不知道如何处置,更倾向于存在卡上,以备不时之需。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消费的不确定。当代大学生消费规划的欠缺,是造成“月光族”消费群体存在的重要原因[7]。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虽然消费差异一直存在,但当代大学生仍普遍具有以下三种消费习惯。
1.注重生活享受
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早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在吃穿不愁的当今社会,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成为当代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外出旅游是大学生选择较多的放松方式之一,即使是短短的三天假期也会吸引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学之间的娱乐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多,同学聚餐,再相约KTV,就算不出去逛街,也会一起逛淘宝,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更趋向于享受型消费。
2.品牌倾向
“品牌”在当代大学生的心里就是保障的和炫耀的代名词,从生活必需品到休闲娱乐用品,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品牌产品。大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渐趋成熟,对新事物的向往和媒体信息的普及使得他们开始关注流行,追逐时尚,崇尚个性,注重社交活动。更倾向于品牌的消费习惯是当代大学生鲜明的消费特点,大到衣服鞋子,小到袜子,无不要刻上品牌的标签。这些品牌无论从感官设计,还是销售方案,以及所选择的代言人,都彰显着青春与朝气,这也是广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原因之一[3]。
3.攀比心理严重
攀比心理是消费观不正导致的不良心理,不仅不利于个人消费,反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便拥有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好的,一旦进入大学,发现别人有的更好,将会造成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更有的大学生为追求品牌效应,完全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最终导致自己消费支出的不平衡。当代大学生将花费与贫穷挂钩,进行攀比消费以证明自己并非穷人。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当代大学生存在高消费的奇怪现象。
三、结语
通过以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概括、养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规律,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的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主观方面有来自自身家庭、生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对主题的意识形态影响等方面;在客观方面有来自家庭的教育理念、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乐于接受潮流,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这一类特殊群体的消费习惯、形成规律分析、成因剖析对于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304-306.
[2]李林娟.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J].商场现代化,2015(14):29.
[3]杨春红,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84-87.
[4]荣梅生,明丽娟,马文静,纪小平,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5):44-49.
[5]郝占辉,周洲.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7):54.
关键词 大学生 符号消费 负面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符号消费概述
符号消费作为消费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鲍德里亚认为,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还有符号价值。这种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被激发的欲望的满足,人们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了消费商品本身以外,还消费这些商品所象征的意义,例如心情、美感、档次、格调和气氛等。对物质和文化消费品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品位和风格,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得以区分的符号象征系统。
当代的大学生喜欢用特立独行的形式,力求使自己的个性、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与众不同。按照自己的审美方式和感觉,着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自我,突出消费的个性化点。从消费形式上,凸显个性化消费;从消费动机上看,体现展示性消费;从消费内容上看,追求品牌消费和时尚消费。CMMS(新生代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2005的调查显示:57.3%的大学生宣称“我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大学生选择的商品大多体现自我的个性,以此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商品及其符号价值作为年轻人时尚的载体,充当了区别身份地位的最佳工具。
2 符号消费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在逐渐加强。符号消费传播了社会流行和时尚的因素,已然成为了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助长物质享乐主义情绪。符号消费的用意就是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即追求商品所代表的社会象征意义。人们希望通过自身购买的商品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种“ 炫耀性消费”一旦被社会所认可接受,那么所处社会中的人们的符号消费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不成熟的时期,价值观容易波动,发生偏颇。其次,迷失了理性自我。大学生符号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个性化,他们希望通过符号之间的差异,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了顺应这个社会催生了各种限量版商品、纪念版商品等,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表现自我独特的个性,但实际上在大众传媒宣传和操纵之下,消费不再是自主选择活动。第三,造成审美标准混乱。当代大学生将“符号“作为其消费的主导因素,作为一种集体崇拜的“图腾”,耐克、李宁、阿迪达斯名牌服装在校园随处可见。一些品牌的价格超出了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于是“高仿名牌”在大学生中迅速流行,由于它们价格低廉,又都打着名牌的标记,因此深受大学生的喜欢。这种不良的消费行为和审美标准如果蔓延下去,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审美标准的混乱。
3 对策建议
3.1 家庭引导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充当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榜样。家庭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影响最为深刻,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对大学生过度消费的引导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在生活中的任何行为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应在孩子产生不良消费行为之前就进行合理的教育和指引,教会孩子如何形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应采取适度的控制。现在的许多就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宠爱日趋严重。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家长在满足子女正常的基本生活费用的同时应教育子女不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家长不能无原则牵就溺爱;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要提醒子女体谅家里的困难,勤俭节约。
3.2 学校引导
首先,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随着符号消费与使用价值消费脱节,消费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学校应引导大学生为符号消费祛魅,还原消费的本来意义,回归“物本身”的意义。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让大学生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再到学会创造,这些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更新。 其次,培养绿色低碳消费意识。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消费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应帮助大学生完成从物质幸福向精神幸福、从消费型幸福向创造型幸福的转变,更加注重生活质量非物质性的一面,依据实际需要消费而非虚荣和攀比。强调低碳绿色消费,督促大学生承担起低碳发展的消费者责任,帮助他们不断更新消费观,逐步树立适应社会需要的绿色消费观。
3.3 大众传媒引导
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都是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大众传媒必须具备社会责任心,将大学生甚至是整个社会群体视为责任,应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消费信息,宣传科学的消费理念,要对一些消费的歪风邪气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社会有责任为大学生营造理性的消费氛围,克服消费主义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3.4 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作为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已经日趋成熟,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意识到过度符号消费的弊端,不但不利于大学生自身长久发展,也会给家庭增添很大负担。大学生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位置和角度,本着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理念进行合理的消费,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控制和约束不正当的消费习惯。其次,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习惯。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大学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不应为了与其他同学进行攀比而购买一些不符合大学生自身现状的商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2] 曹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教育引导[J].科协论坛(下),2008(11).
[3] 毛燕武,陶水木.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J].柳州师专学报,2003(4).
关键字:节日文化;西方节日;学校教育;传统文化
西方节日在我国的盛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节日文化不可避免涌入我国。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节日文化给我国当今的传统节日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影响更为广泛。
一、节日文化概述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人物,或纪念某一重要历史事件,或是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等等。节日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现象的节日有着特定的含义:节日是一年当中由种种传承路线形成的固定的或者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约定俗成的社会活动日。节日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以特定的仪式传播文化,对文化系统的运行起着不替代的作用。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展示民族社会生活状况的窗口,同时也是"人类传递并扩展生存知识和生存态度"的一种手段,"是象征和意义的体系" ①。节日是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它以独特的内涵融汇成民族之魂和民族精神,并化为集体意识渗入民族血液之中,潜移默化的规范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二、西方节日文化
西方节日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西方国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而且每一个民族的节日文化和风俗习惯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生产性、生活性和宗教性三大特征,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或让位于宗教性节日;此外,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传统的生产性节日仅仅具有地域性特征。敬奉土地和祈求丰收是古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各民族的共同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农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自然经济社会时代尤其如此。在进入工业社会后的西方国家,失去了特定经济生存形态基础的敬土祈年习俗逐渐为人们所淡忘消亡,仅仅遗存于极少数一些仍然保留着传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地区。
与生产性和生活性节日的衰微相对照,西方国家节日的宗教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西方节日文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现代大学生消费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节日消费是大学生校园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过节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节日期间的餐饮费、活动费以及互赠礼物的费用。在这些热衷于过西方节日的学生中,往往要用一笔钱和朋友聚餐,购置节日物品,参加节日活动和互赠礼物。其中餐饮费和购置礼品的费用加起来花费不少,对于几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额外的负担。大学生在过西方节日时的消费虚荣心理以及由此导致的高消费行为的确在校园中存在。虽然消费观是由个人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以及消费常识等因素综合决定,但是西方节日客观上为大学生的高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
(二)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西方节日在校园的流行的确给大学生节日观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西方节日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存的土壤。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现在很多人在不信仰基督教乃至对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浑然不觉地加整理入到狂欢行列。这是无形中把一种外来文化与异质宗教人为种植异国他乡,好比无源之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大众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民族大众共同娱乐、游戏的重要方式。每个节日都有历史根源,通过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文、民族色彩来展示民族的人情世故、忠奸善恶、民族伦理、民族风格及强烈的民族意识。青年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养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三)大学生过度的迷恋西方节日,将影响中国的文化安全
"现在的国际竞争和国家较量不是攻城掠地,而在于信息和文化的竞争和争夺"。大学生盛行过西方节日,在传统文化上陷入集体无意识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沉沦的表现。对于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我们如果没有了包括春节在内的节日文化,就意味着在文化发展中被淘汰。西方国家,一向认为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在与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交往的同时,也在极力地吹嘘推进他们的文化。"在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中,已赫然将维护和推动其文化价值观的全球性统治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②。节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部分,必然会成为西方文化冲击的首要目标。我国大学生应该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建设中,不要被别人"化"掉。西方文明有它的魅力,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但是,我们更应该坚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尊严。
四、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消极影响的对策分析
西方节日在我国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日趋流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西方节日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我们应该端正态度,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大学及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作用
1、首先,教育者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对待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原则: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自己来拿。西方节日受历史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尽管宗教大都是劝人向善的,但毕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崇尚宗教信仰自由,因此应该扬长避短。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目如母亲节、父亲节等,则可以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2、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大力宣传中国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促进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要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首先要引导大学生了解节日及节日文化的深刻背景。其次,弘扬节日文化,要引导大学生过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再次,学校要把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学校日常科研活动之中,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3、学校教育要通过创新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加合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庆祝活动的形式应当多种多样,避免单一化,样本化。除晚会外,还可以采取知识竞赛,义务宣传,影片欣赏,热点座谈等形式,对重点宣传对象,应该深挖掘,给予大范围,高密度的曝光率。可以把庆祝活动分解细化。在大型活动的同时应该以学院、专业、班级甚至寝室为单位举行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可以把工作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组织一些青年志愿者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要与社会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4、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节日消费的火爆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援"。学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节俭好学,慎过西方节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从大学生的修养出发,把消费观教育视为大学生修养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府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新。
当前中国当代大学生热衷西方节日,冷淡中国传统节日,与政府一段时间以来忽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有很大关系。政府对传统节日文化忽视宣传、缺乏变革导致,传统节日的影响逐步萎缩,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下降。近些年以来,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特殊位置及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为社会所认识和重视。
1、政府要加强传统节日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传统节日的保护是对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尊重和对其精神利益的维护。节日作为文化生存的节点,是大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时机,是他们精神的重要寄托方式。人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不断通过节日习俗表达出来。这些理想和追求有丰收富裕、健康长寿、欢乐吉庆、平安和顺等。保护了传统节日文化,也就减少了大学生群体通过西方节日来寻求情感寄托的途径。其次,保护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爱国心。包括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共享的文化。在同一个日子过同样的节日,使我们体会到属于同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感。当人们处于本土的文化环境中时,这种感觉还不明显。但是在异文化环境,一个族群同样的节日习俗就成为文化认同的显著标志。共同的节日习俗会使他们之间产生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把他们凝聚在一个具有和谐文化的社群之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传统节日文化,可使各地的大学生拥有更为和谐一致的文化空间。
2、以政府为主导,创新传统节日文化
在新的全球一体化日趋紧密的大背景下,中西文化碰撞产生某些文化趋同现象,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大学生之所以热衷于西方节日,这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节日的侵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的,但是西方节日盛行并不整理可怕,可怕的是传统节日的衰落。综观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有着农耕时代的烙印,由于它存在的基础已经在逐步的弱化和解体,很难与当今的时代特征明显的联系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会使节日变得神圣而沉重,交得不受欢迎,给入一种麻烦的感觉,有时使过节变成一种受罪。所以我们需要用创新来变,嫁接一些西方节日的气氛,改掉一些传统习惯的陋习,这样才能真正的将传统节日文化延续下去。我们若能在西方节日的热闹中汲取和借鉴一些营养和经验,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但应以政府为主导,应该充分发挥其文化管理与服务功能,提供节日文化资源,创造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节日观和行为参与方式。
在时代变迁和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大学校园的冲击的确已经成为事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出于各种原因而对西方节日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对待本国传统节日的热情。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更好的继承和创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和吸取西方节日文化中有益的部分。要使大学生树立起一种健康的节日文化观和消费观,使他们既能够理性的对待各种西方节日,又能够充分享受到西方节日给校园生活所带来的欢乐。
注释:
①〈日〉绫部恒雄.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54页
②梅孜编译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m]. 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参考文献:
[1] <日>绫部恒雄.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版
[2] 王嵘. 中美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26-27
[3] 陶柳清、陈淦添. 当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调查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09,(4):220-222
[4] 梅孜编译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汇编[m]. 时事出版社,1996年版
[5] 李朗. 关于西方节日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以清华大学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5,(5):60-6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73-01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消费对象和消费形式也日趋多样,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消费的潮流和时尚。他们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思想。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1、消费观念:实用性与时尚性兼顾
大部分大学生出身农民家庭,家庭年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外出打工,收入本来就不高,供应一个大学生就更不容易,而且多数大学生都是纯粹的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里供给,所以农民家庭的大学生一般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自然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商品的实用性以及商品的价格。其次是商品的时尚性,但也有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喜欢追新求异,引领时尚,讲究品牌。据调查显示,这类学生基本都有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而且苹果、三星等品牌成为他们的首选,且更新较快。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首先考虑价格,其次是质量,最后才是流行、时尚,体现了大学生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的生活。
2、消费动机:理智型与冲动型并存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伙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反而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
3、消费结构日趋多样性
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很多商家都将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最突出的就是电子产品。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电子产品的消费项目。针对此种情况商家纷纷推出面向大学校园的促销活动。例如中国移动在校园内推广“动感地带”学生专属卡,建设校园网,包流量上网、包月话费,利用假期推出漫游优惠业务,刺激学生消费。其次是服饰、生活用品、化妆品日益充斥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金融机构也将业务延伸到大学校园,以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作为新业务的推动,逐步拓宽市场,如办理学生信用卡,促进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太合理,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有规划消费的意识。他们大多盲目追随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存款,少部分同学有清楚的消费明细记录。
2、消费差距较大
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刚够用,两三千元才算酷,四五千元真大户!”这个流行于大学校园的顺口溜,是部分大学生金钱观的真实写照。高消费群体与低消费群体之间的差距悬殊较大。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恋爱费用支出过高。
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感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导致了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三、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喜爱,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介体。大学生都是同龄群体,彼此间有较强的吸引力。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标准。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竞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针对性的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的虚荣心致使常不自觉地与别人攀比,但是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华美的外衣掩盖不了丑陋的内心,同样破旧的衣服也遮蔽不了高尚的品质。所以我们提倡大学生增强理性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学会辨别社会上的新兴事物。
2、家校结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和指导。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教育学生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金钱的得之不易,从而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引导合理消费,帮助学生形成勤俭节约、不奢侈、不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3、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如在餐厅外张贴文明就餐,争做光盘先锋的标语、漫画,借粮食日开展节俭教育活动,把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专题活动,以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与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M],泰山出版社,2008,(09)
【Abstract】 With the withdrawal of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college, the “campus loan” has sprung up like mushrooms. A variety of campus internet lending businesses are booming. However ,the risk and hazard of “campus loan”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ehind its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brings great trouble to many college students both in economy and psychology.
【关键词】校园贷;问题;解决措施;金融
【Keywords】 campus loan; problem; treatment; financia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49-02
1 校园借贷平台的产生及分类
1.1 校园借贷平台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互联网金融井喷式发展、社会投资需求不断膨胀的背景下,高校学生金融业务成为了银行疯抢的一块大蛋糕。2002年,招商银行发行了第一张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在此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推出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由于除了父母提供的生活费之外大学生没有其他固定的收入,在攀比消费心理的影响下,过度透支信用卡产生的违约率、坏账率逐年攀升[1],因此, 银监会为避免坏账风险,2009年7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全面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在这种背景之下,一批具有“审批手续简单,到账速度快,无抵押”等特点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迅速涌入高校校园,弥补了大学生信贷市场的空白,扛起了“校园信用贷款”的大旗,涌现出一系列专门针对大学生“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为大学生购物、旅游等消费活动提供“便利”。
1.2 校园借贷平台的分类
现阶段,学术界还没有对校园借贷平台进行明确清晰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对以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的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电商网站衍生出的金融业务进行归纳,可以将校园借贷平台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P2PW络贷款平台;
第二,分期购物平台;
第三,传统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
2 校园贷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校园贷产生的负面影响
郑德幸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迷恋足彩,在输光生活费后,他利用多家校园借贷平台筹集资金,以继续购买足球彩票试图赚回输掉的钱。因个人借款金额有限,他又利用身边28名同学的身份信息从分期乐、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等14家校园借贷平台上借款,从2015年到2016年3月,郑德幸先后借款70余万元,并于2015年8月开始陆续收到催款通知,父亲帮助他偿还10万元后,小郑仍接受不了高额的债务,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先后4次自杀未遂后,于2016年3月9日在青岛一宾馆跳楼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校园贷引发的“郑德幸极端案例”并非个案,也并没有给当代大学生敲响警钟,类似的新闻频频报道仍在继续:大学生校园贷款无力偿还,5天没吃饭,晚上睡公园;常州一名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危机,短短几月被追债10万元;女大学生手持身份证拍照片作抵押贷款……谁能为这些大学生的悲剧负责呢?校园贷现象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社会各界对校园贷充满质疑。
第一,校园贷高额利息给学生及学生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第二,极端的催债方式严重摧残大学生心理;
第三,隐私外泄带来潜在风险;
第四,超前消费不利于大学生良性消费观的养成。
2.2 校园贷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校园贷所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缺失,导致大学生在多个贷款平台上重复授信。与此同时,贷款行业缺乏强有力地监管,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低下;学校和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念等都是校园贷发生极端案例的原因[2],将这些原因进行归纳,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行业问题成为校园贷的罪恶根源。
第二,高校环境为校园贷推波助澜。
第三,大学生畸形的消费观让校园贷现象日益普遍。
3 应对措施与建议
3.1 治理不可“一刀切”
虽然校园贷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但是校园贷如果能在监管范围内合理发展,实际上也能成为一个积极有效的金融工具,也是一种能够帮助有需要的大学生有效解决短期经济困难的途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任席月民认为:“校园借贷平台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网购意愿强烈,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得他们的消费更省时省力,它解决了当代大学生实际消费能力有限与旺盛消费需求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通过分期付款可以大大缓解学生们的资金压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契约精神和守约意识。”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也表示:“对于校园借贷平台,在监管上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如果完全抑制校园借贷平台的发展,尽管大学生的金融风险得到降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使得大学生缺少了临时超前使用资金的渠道,造成培养大学生信用意识和超前消费意识的环境缺失。因此对于校园信贷市场,应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校园贷问题,正确认识到校园借贷平台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的模式,是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另外,校园贷在得到国家认可、社会认同的同时,应该努力规避行业风险,并将校园贷纳入到政府监管之中,做到风险提示,共享信息,增加贷款信息透明度[3]。
3.2 具体规避风险措施
第一,加强行业规范,提升企业道德;
第二,监管部门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严格规范民间贷款行为;
第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个人信用认知度;
第四,高校和学生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保护其金融隐私权不受侵害。
4 结语
一个合理的校园金融生态应该是:大学生自己承担债务违约责任;违规发放贷款的校园借贷平台自担亏损;监管部门做好监管工作,严惩金融机构滥发贷款行为。我们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园贷最终能走向正轨,成为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资金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沈源.对校园借贷平台的探究与深思[J].现代商业,2016(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