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第1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问题;引导

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大学生的消费观发展往往超前于社会,引领着社会的消费潮流,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对其自身的思想、道德、人格和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多方面影响社会、家庭甚至老师和学生。因此,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剖析大学生消费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继而探讨如何做好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消费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消费观中的失衡性消费与虚荣的“时尚消费”的并存。失衡性消费一方面体现在用于学习、就餐方面的费用偏低,而用在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比重过高,已明显偏离了学生消费的正常轨迹;另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观中物质享受消费的超前性和精神文化消费的相对滞后性。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手机、文具等)、着装的风格等方面。

消费中精神价值的缺损。在大学校园中人们往往可以看到,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善于满足自己种种欲望的人被视为正常的、健康的人;而注重精神价值追求的人,则难以被人们所理解。当大学生们把消费当成自己的生活主题,对还能使用的物质产品进行没有必要的更换,并把对物质消费品的占有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时,必然走向消费的非理性化。

消费中欲望对需求的背离。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甚至是原则性的区别。当人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之后,消费社会还会制造出无限多种的需求,诱发人们走向奢侈享受。“奢侈是一种非理望的表现。它的实质是和享乐,任意放纵自己的非常或反常的生活需要,缺乏一种合理的生活消费的概念”。就大学生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炫耀性、攀比性、虚荣性消费就是对物质消费的过度需求。这样的消费观会导致人生价值意义的丧失,从而引起精神空虚。

二、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引导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明确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把消费观念纳入校风教育与“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念,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应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由于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往往与家庭影响有关。随着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产生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虚荣消费心理,给子女树立了坏典型,不注重孩子消费观的培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吃穿玩用等有求必应;使得大学生不健康的闲暇消费方式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家长应该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的行为及时纠正,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对他们的的一些不当需求予以限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对于那些来自经济不发达农村或城市下岗职工家庭要改变那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满足子女的一切需求这种不良心态,对子女的开支加以调控,不仅在物质上给与关心,更要在品德作风上加强对子女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

加强社会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和消费行为的引导。一方面加强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文学艺术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众传媒应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在理论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在提倡量入为、出适当消费的同时,要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从理论实践中寻找不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消费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对那些超越个人消费范畴的挥霍无度的奢侈风气不能等闲视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抵制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侵蚀。总之,对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培养,需要教育者的正确诱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社区的有效配合。大学生消费观上的成熟正是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全社会应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宋孔翊.试论大学生消费观的培养[J]. 科学教育论坛,2005,(6):132-134.

第2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嬗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开始覆盖千家万户,基于互联网而衍生的网络消费平台拓宽了“虚拟消费空间”,此后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以网络自媒体为载体催生出的“微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青睐的对象,不仅在悄然地改变着中国的零售业格局,更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青年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在中国青年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在社会消费结构中他们是最为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较为旺盛的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观念通常是引领整个社会消费的潮流。身处“微时代”,充满猎奇心理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微环境”的冲击,不仅刺激了没有收入来源的他们开始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也使得他们走上了网络借贷的危险道路。近年来频频出现女大学生“裸贷”现象,更是将“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剧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新意蕴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耗”[1]3。而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2]。且消费观表现为一个稳定的体系,在具体的消费行为或商品消费过程通过人们对待:消费与支出的价值判断、特定的商品价值判断、商品的样式或风格、消费心理的推动等方面得以反映[3]200。大学生作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自新式大学教育开始,他们就表现出了精神独立、思想活跃的特质,因此,在社会消费框架中常常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风潮。

身处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的“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形态逐渐由实体货币消费转变为虚拟货币消费,他们开始注重时尚消费、多元消费、超前消费,他们的消费理念不仅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尝试对“微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进行重新界定,即:在“微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对其消费行为(网络购物行为)中的消费对象、消费过程、消费心理等的价值追求和综合认知,是基于网络平台消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观念,且能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二、“微时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嬗变

“微商”购物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的消费平台得以扩充,同时也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更新,进而推动人们的消费观取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大学生群体对新事物反应灵敏、感受力强,在消费形式更新过程中通常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因此,大学生在“微环境”的冲击下消费观极易出现嬗变和转向。

(一)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消费理念由实用向时尚转向。“微商”购物平台出现之前,大学生消费观普遍强调实用性,以期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但特殊的“微环境”出现后,使得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需求更加多元。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对时代前沿问题事物、新观念、新挑战的接受能力往往比较强,加之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为他们的自我需求的不断扩张提供了年龄支持,因而他们往往愿意通过彰显社会时尚的消费倾向展示其社会地位以及其自我存在[4]。故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中一大部分主动地亦或是被动地成为时尚商品和时尚消费方式的追崇者和膜拜者,而这种时尚化的消费倾向往往体现在对品牌的追崇、对价格的迷恋等方面。

其次是消费内容由单一向多元转向。“微时代”到来之前,传统的大学生消费内容总体较为单调,大多是对于衣食住行等方面消费的追求,且商品的种类普遍单一。而随着网络自媒w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推进,网上购物逐渐演变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丰富、消费欲望膨胀的时代,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消费心理,不断追求商品的时尚性和种类的多元性,尤其是对衣食的追求更高,不仅要求吃的好,而且要求穿的时尚。此外,除了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消费,各种纷繁复杂地消费活动在大学生的消费领域中比重加大,呈现消费种类多元的趋势。

再次是消费目标由保守向超前转向。依据基本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5]98。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消费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个人消费水平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应当总体上保持一致。在过去,受制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大学生的消费大多具有保守性,而身处“微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开始向超前消费转向。因此,“花明天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但大学生消费群体尚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对消费做出合理的度量,故而超前消费理念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二)大学生消费观嬗变的动力机制

第3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网购环境

一、消费观的定义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与生产观、交换观和分配观一样,消费观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观念,消费观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各种消费观及其特点、作用和变化规律,以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

根据我们组员的实地走访和收集的资料来看,大学生的网购行为占购物行为的90%左右,并且网购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消费方式。然而,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思想不够成熟导致了冲动消费,又在攀比心理的作祟下,大学生在理性消费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当代的大学生生活在电子产品围绕的环境中,受到广告的诱惑,在广告中的商品让大学生眼花缭乱,容易不做考量就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记录消费情况十分陌生,根据我们的统计52.4%的大学生无此习惯。29.5%的同学只对高档的消费有计划,22.8%有计划或者记录的习惯。因此,大学生没有消费计划,对生活费不做任何规划,想怎么消费就怎么消费,从不考虑消费的合理性。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面子是是很重要的,为了让自己有面子经常请同学们去高档场所消费,一切用品讲究格调,花钱大手大脚,没有一点金钱概念,也不知道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大学生主要的交流圈就是同学、朋友和家人,所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方面是服装、饮食、聚餐等娱乐活动、以及交通费、话费等杂七杂八的事物。若是有计划地消费,将部分的钱存下来理财会有可观的收入,不必让父母成为我们资金的来源。

三、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小组为了更好的了解在网购环境下的大学生消费观,我们制作了问卷,并在不同学校找男女各半的学生完成了问卷。我们回收了300份问卷,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大学生的网购花费占他们每个月生活费的20%―40%,存在着消费观念薄弱的现象,网购支出较高,没有计划性,没有目的性;超多50%的大学生对于网购的认知就是在于消费的便捷,对于所购物品的质量并不是第一考虑条件;在服装上的消费为34%,大多数大学生在网购时,首先考虑的是服装类,在网购上消费比例不协调,所购的用品较为集中,因此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最后,我们发现在网购发展前景方面,70%的大学生都觉得网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会成为未来主要的购物模式之一。

根据我们回收的问卷所收集的数据,我们发现95%的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于家长给予,少数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兼职收入。6.32%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500至800元之间,36.67%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800至1000元之间,33.68%的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000至1200元之间,23.33%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超过1200元。大学生们认为网络购物的优势是方便快捷,价格优惠,商品种类齐全,节省时间,因此网购也成为了主流的购物方式。再者,各个网站在节假日,会有很大的折扣力度,吸引了众多的大学生去疯狂消费。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男生一酬。有56%的被调查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表示很满意,而有32%的学生没考虑过这一问题,对自己的消费不在乎,有12%的学生不满意自己的消费现状。这些数据表明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消费状况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不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存在着问题,一小部分的学生注意到了自己消费的不合理。最重要的一点,从我们的实地访问中得知,大学生对于物品的选择容易被自己的主观色彩所引导,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算已经拥有很多了,但是还是不能克制自己不去买。而这种行为还不被大学生们所注意,他们习以为常,认为这样才是正确的消费模式。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较为单一,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条件使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太多勤工俭学的工作。此外,大学生消费倾向比较相似,饮食和服饰所占比重很大,上大学后,在服饰和社交活动消费方面花销明显增多,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女生们的饮食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重很小,而服饰比例很大,而在书籍等学习用品上的花费日益减少。大学生们宁可在服饰上花费很多钱也不愿意在书籍上花费一点点的钱财,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多过精神生活的享受。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极其不合理,出现了偏向性,也可以看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也很不健康。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虽然,他们的消费还有一定的不理性、不合理。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一般情况下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有时候他们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消费时的冲动而有所改变。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在拥有更多的社会经历之后大学生们会找到正确的方向的。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是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并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而是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扩张开,影响拥有相似消费观的一群人。因此,引导大学生进入正确的消费观念,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的觉悟还需要校园和家长的帮助。

四、网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影响

(一)正面影响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在网络上购物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访问,在网购平台上“逛街”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大学生日常的一个日常习惯,他们普遍认为逛网店能满足自己的基本购物需求。同时,网购价格相对于实体店便宜一些,方便快捷的特点是大学生选择它的重要理由。在网上购物能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商品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商品的规格、外观、参数、价格、功能等,还可以参考其他买家的评论,充分了解之后并不用着急购买,可以在充分对比选择和考虑之后再来购买。除此之外,网络中商品的查找也相对更加容易,选择的商品也更加多,也可以避免逛街带来的劳累感。

(二)负面影响

然而网络购物在为我们提供更多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也为我们冲动消费埋下了伏笔。还有许多同学对网购持有不赞同的态度,原因在于商品的品牌、价格、质量、可靠度、保质期等方面。除了上述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网购的产品在售后服务上没有具体的保障,仅仅是通过电脑交流,没有足够的可靠性。

五、大学生消费观的不合理性

(一)经济不独立,理财观念浅薄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依靠父母的自助来生活,从不做消费记录和理财规划,都是月光族,有更甚者外债累累,最后在向父母要钱。家长虽然知道孩子们的过度消费,但由于过度溺爱孩子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纵容,使他们没有节制,不懂消费的合理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对于金钱没有一点概念,只是无止境的花出去,不去想想自己的花费是否合理,只要感到满足就好。

(二)追求奢侈品

在大学的校园中攀比行为、从众行为是避免不了的,大学生们在这些不正确的消费心理的驱使下,购买自己经济能力承受不了的奢侈品。就仅仅是为了在同学中炫耀,而其他同学也因此盲目的跟从,做出不理性的消费。这种风气已经在大学生中存在已经,没有人去抑制这种不好的行为,也没有良好的行为让大学生们认识到自己错误。

(三)廉价购买

大学生除了追求高档商品之外,还会被各种折扣商品所吸引而迷失了方向,看到商品的折扣而忘了商品的实用性以及质量。受到打折的诱惑,大家疯狂的购入商品,心理上是得到了满足,但是消费的结构越趋向于不平衡。面对网络上的折扣,大学生只会成为其俘虏,失去思考能力,不管不顾单单为了占这个自己认为的“便宜”,反而吃了更大的亏。

六、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应该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消费结构

大学校园和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所以大学生要在大学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控制,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有计划的消费。同时,要尽早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让大学生学会购买实用性强的物品。

(二)避免盲目消费,克服攀比心理

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是父母,所以在消费过程中要考虑到自己的经济能力,不要追求奢侈品等高消费。为日后自己经济独立后的消费行为做打算,自己的消费能力要与收入平衡,不要成为人人鄙夷的啃老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切记理性消费,不要冲动的、盲目的消费。

(三)学校与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教育

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进行宣传,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比如,在校园里开展讲座,或者让大学生们切实的感受到不合理消费带来的危害,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慑。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养成健康习惯。校园要创造一个更加好的消费氛围。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教育不应该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加以引导,避免枯燥的说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

七、成果分享

我们小组通过对于网购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不合理性,我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了深入的了解大学生消费观不合理的根源,我们通过问卷得到部分解答,于是翻阅了相关的文献,得到了相对完整、齐全的答案。基于我们的研究和调查,我们小组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大学时代开始适应社会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长和学校要做好监督和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帮助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减少了大学到社会的过渡时期。

参考文献

[1] 彭慧蓉,钟涨宝.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J].经济师,2004(7).

[2]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8(4).

[3] 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2.

[4] 卢思铮,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第4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消费 现状分析 对策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作为网络消费主力军之一的大学生,网络消费为其生活与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购物以其商品丰富、价格低廉以及购物便利等特点使得大学生不出校园便可买到所需的商品,而大学校园更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网络使用平台,加之大学生受教育程度高、接受与吸纳新事物的能力强、有比较娴熟的网络使用能力等特点,这些都是大学生成为网络消费主力军的推动因素。

一、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网络消费群呈“橄榄状”特点。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主体从大一到大四都有,但总体来看大一、大二学生的网络消费相对大三、大四学生的要少。其中生活费用较高的群体,可支付能力更强。调查显示,有近85%的受访者的月生活费用普遍集中在600元以上,其中600—800的占49.1%,所以大学生对网络消费有一定的可支付能力。

2.在消费种类上,风险比较小、性价比比较高的实物商品比较受欢迎,虚拟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在实物的购买中,服饰、图书、电子或数码产品最受欢迎,在虚拟消费方面例如网络游戏、网络服务以及交流平台的中的收费项目等消费相对较小。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上属于价格敏感型,总是货比三家,更关注商品的性价比,随着商品价位的的升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

3.消费需求多样化,追求时尚、个性、新颖。第一,大学生网络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奉行务实的消费观,由于网络消费所具有的消费者主导以及无国界化特点,大学生容易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性价比最高的商品进行消费,在同质产品下效用最大化;第二,网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去挑选自己能够购买的、最想购买的商品;第三,满足了其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1.网购商品的质量问题。大学生由于资金有限,需合理规划自己的网络消费支出,希望以较低的价格买到超值的商品,各商家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往往以各种噱头推销质次低价的商品,出现照片上的商品与实际货物存在色差,样貌不符等情况,从而使网购该商品的大学生权益受到伤害。

2.网络交易支付的安全问题。这个问题在社会中较常见,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单笔数额较小,所以交易风险也随之减小,可是这却是大学生网络消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诈骗技术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3.较易助长盲目消费、高消费。网上有很多新产品,对于追求新奇,自制力不高的大学生来说,会滋生其对名牌的欲望。另外,利用银行卡支付有的还办有信用卡也可能诱发盲目消费、高消费。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从政府角度来说,应该对网络销售商的交易行为进行严格全面的审核,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运用法律、经济手段以及各种微观政策来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规定网络经营者的经营范围、经营项目、经营方式,使网络消费规范化,对那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商家严惩。

2.从学校角度来说,高校应该开展消费观念教育讲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大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并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和抵制;此外,学校还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合法网站识别以及防范网络诈骗的技术手段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消费信息的性质与特点,扬长避短,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3.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要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与习惯,重视精神消费,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而不是沉溺于虚拟的网络。培养合理、适度、量入为出的有计划的消费上,摆正对网络消费的态度,尽量避免冲动性购买与盲目的攀比、高消费。

4.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来说,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水平,;根据市场动向,了解学生的消费特点与心理,完善其营销模式,开拓市场,规模经营;与快递公司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联系,缩短物流运营时间,让消费者尽快拿到商品。

在整个网络消费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网络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避免柠檬市场的出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引导大学生网络消费,使各方达到帕累托最优。不可否认,网络消费给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网络消费中存在的不好的现象与问题也不能忽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遵循网络消费的客观规律,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正确引导,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2]官波.我国大学生网络消费潜力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2)

[3]郝金镇.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商贸,2012(30)

第5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132-02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理性消费是主流。所谓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来自不同阶层的家庭,绝大部分是纯粹消费者,他们的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价格、质量、潮流是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据调查显示,讲求实际效用、理性消费依旧是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例如:在购买物品时,大学生们首要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因素,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的,这使得大学生每个月可自由支配的钱是固定并且是有限的,这些钱一是用来支付一日三餐费用和日用品、通讯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图书资料,由于消费能力的有限性,他们往往在花钱时都十分谨慎,力求要“花得值”,购买时一般会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2.追求名牌和时尚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青年大学生迸发着青春活力,他们喜欢追新立异,对时尚持有敏锐之感,唯恐自己跟不上潮流,因而追求时尚自然也就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消费潮流趋势。从早些年开始流行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新生三件套”,到近两年以iPhone、iPad和MACBOOK为代表的“苹果三件套”,如今又多了一款电子书。随着Kindle进入市场,与书“搭边”的电子书,也收入不少大学生的行囊中。再次是服装、发型、饰物,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有些学生为追求时髦,在消费上互相攀比,几百元一套的衣服是常见的。据了解,“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当被问到“如果条件允许,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5%的学生表示肯定。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从笔记本电脑到随身的平板电脑,从频繁更新换代的智能手机到动辄上万元的单反相机,因为“大家都有”而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必需品”。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存在着随大流和攀比的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

3.注重情感和交际性消费。当今大学生普遍认为:在学校里同学、朋友、师生间的交往是必需的,再加之谈恋爱,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济基础。朋友同学间的聚会、结伴外出旅游、周末的休闲娱乐、请老师或辅导员吃饭拉近关系、为恋爱制造浪漫而产生的情感消费等现象存在,这就促使大学生不断地通过精神和物质手段与外界发生联系,进而形成了大学生的交际性消费。往往碍于面子或想达到办事效率而出手阔气大方,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即便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也宁愿向别人借钱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交际消费,“人情消费”在校园里甚是盛行。一些大学校园周边的餐馆生意十分红火,特别是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之际,为辞旧迎新,餐馆里经常是学生爆满。有的学生还用奖学金,甚至困难补助费来请客,以彰显自己的大方、豪爽。

二、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1.存在严重攀比、盲目消费,并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大学是一个思想自由开放的地方,意识上的多元化也就决定了学生们消费行为的多样性。同学间的消费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往往看见舍友或老乡穿衣打扮比较潮流时尚,自己也想像别人一样,进而重金购买比别人更好的商品来装饰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就更多地选择了名牌和时尚。看到同学用一些高贵、名牌的产品总会心生羡慕且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而毫无理智地去购买,近几年对iphone、iPad的追捧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并且在自由支配生活费的情况下,进行随心所欲的消费。如:吃比较注重格调档次,穿讲究品牌和时尚;谈恋爱更是要追求浪漫;交朋友不惜重金;通讯费节节攀升,追求“流行、时尚、舒适”的生活方式,这都具有与学习无关的盲目性和不可取性。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校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自然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水准各异。有关“大学生活费”的问题,网络上,一份五千余人参与的“微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将大学生活费月标准投在1 000元以上的区间档。从采访和调查可看出,“月生活费千元起步”已被大学生普遍认同。据了解,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 000―3 000元不等,更甚者到达5 000元或以上,家庭一般的学生在600―800元之间,而贫困群体中的学生一般在450元上下。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不断地拉大,两极分化也比较明显。

3.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访谈中,当问到对“财商”一词的理解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到每学期期末自己的消费情况时,大多数同学都很坦白地表示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了可支出范围,甚至有的同学还要向同学借路费回家,有些同学的花费还剩余些但还是会计划着如何把这些钱花掉,只有极少数的同学有储蓄的想法。可见,现在大学生的储蓄观念多么淡薄,财商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加强和培养。

4.过度的恋爱支出。访谈中我们发现,在恋爱中进行物质投入是不可避免的,往往很难理性地把握适度的消费原则。有的学生每月恋爱支出在300―500元,最少的也有200元左右,最高的多达3 000元(比如特殊节日送贵重的礼物给对方,或是为制造浪漫所花的费用)。还有的同学感慨“交得起学费,吃得起食堂,却谈不起恋爱”。有的男生还直言不讳地说,为了给女朋友制造惊喜浪漫或购买贵重礼物,有吃一个月泡面勒紧裤腰带的经历。

三、大学生消费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校园环境多少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处于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会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而摇摆不坚定。如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消费观自然会影响到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观念,这是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欲望变得更加强烈,随之消费意识也愈加强烈,加之,社会大众传媒对产品的强力宣传,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大学生涉世未深,极易受到物质的诱惑,受消费环境的影响。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子女人生中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而父母是孩子受教育的启蒙老师。家长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会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主体基本上是“90”后,家庭呈现的是“4+2+1”模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点,受到父母和老人的万般宠爱,这就容易造成对孩子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都尽量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极易助长孩子的不健康消费行为。家长在满足子女消费需求的同时,往往缺乏对孩子灌输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消费观。

3.学校因素。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当前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研究不够深入。在课程开设方面缺乏专门或延伸性的有关消费观的教育,并缺少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教育。在消费主义思想源源不断地冲击着大学校园的同时,校园消费主义成为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催化剂。

4.个人因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出现的各种大学生消费问题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大学生本身,大学生处于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误认为物质享受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尽量投入金钱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并且离家到校园独立生活时缺乏理财观念,对可支配的生活费随心所欲,其消费观受自身的思想、心理因素的影响。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观的对策

1.建立健全社会健康消费的大环境。社会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比如,电视广告的制作不应只为了产品销售而夸大渲染进而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理性或产生超前消费的观念。应该要倡导健康、合理和文明的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同时,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例如,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大学生如何进行合理、理性、科学地消费,及养成健康消费习惯。我们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反对盲目、攀比、享乐消费等现象,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2.强化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首先,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通过调研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存在不良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规范,并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其实施;其次,学校应该开设有关理性消费的课程,促进学生科学消费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也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关注,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最后,学校还要注重大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自我,提升消费素养,从而促进良好消费观的养成。

3.加强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大学生群体尚未经济独立,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尚未成熟,如果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无限制地去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甚至助长孩子的奢侈消费,极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正常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是每个家庭的自由选择,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消费要区分是否合理,作为家长,有责任教育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财富观,培养其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意识。

4.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修身。大学生应该把勤俭节约作为我们的消费信仰,谨记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注重自身修养和提升对生活积极进取的乐观态度。同时要加强学习和培养财商意识、理财能力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者,大学生还应学会感恩,感恩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生活,在实践中锻造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2]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3).

[3]司会敏.大学生消费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4).

第6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064-02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沈阳工程学院在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学生的消费状况,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调查问卷的发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差异等因素,充分考虑了样本的异质性、代表性和科学性[1]。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81份,其中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4.2%。其中男生355人,占总数的59.2%,女生210人,占总数的40.8%。按照年级划分大一学生120人,占总人数的21.2%,大二学生140人,占总人数的24.8%,大三学生150人,占总人数的26.5%,大四学生155人,占总人数的27.4%。按照生源差异划分,来自城市的学生176人,占总人数的31.2%,来自城镇的学生有98人,占总人数的17.3%,来自农村的学生有291人,占总人数的51.5%。此外,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还结合小组研讨和个别访谈等方法,力求使所调查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和翔实。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特点

(一)消费收入来源比较单一,家庭是其主要经济支柱

问卷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用于消费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生活费平均约90.2%来自父母,1.4%来自奖学金和助学贷款,0.9%来自亲戚朋友的资助,5.5%来自个人兼职的收入。另外,还有2%为其他收入所得。从生源来看,城市学生的95.5%和农村学生的82.7%的消费收入都来源于家庭供给。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大多数学生消费资金来源于家庭外,学生的个人兼职收入所占比重相对比较大,来自农村的学生打工、做兼职的现象较为普遍,其经济独立意识比较强。

(二)月平均消费水平不平衡,有两极分化趋势

在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中,大一学生“900~1 200元”选项占总人数的35.93%,为四个年级之首。而“1 200元以上”紧随其后,占总人数的29.69%。“700元以下”仅占12.5%,“700~900元”占21.88%。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仍存在过度消费的现象。(将数据分至不同年级进行内部统计)大一中“大于1 200元”仍位居第一;大二“1 200元以上”更是遥遥领先;直至大三,43.75%(多数)的人维持在700~900元之间;而大四或许因为找工作等开销,56.25%的人处于“900~1 200元”之间。

(三)消费习惯非理性,易冲动和盲目消费

以“平时消费习惯”切入,意在通过不同学生的花费心理研究得出不同的消费习惯。大一至大四学生群体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大一也许是刚刚脱离高考的束缚或对生活无过多定义,31.25%选A“大手大脚”;大二已适应独立的大学生活,但仍挡不住物质的诱惑,故43.75%的人多选B“事后后悔”;大三、大四已更深入地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与赚钱的不易,均固定在C项。

(四)消费支出多样化,生活、学习消费支出比重高

纵观四个年级,娱乐休闲消费支出在“200~300元”占28.1%,但A―D比例不相上下,且D“400元以上”为18.6%,证明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娱乐而与现实脱轨。具体来看,大一,以“200~300元”高票当选;大二,“400元以上”以37.5%占大多数。两个年级进行对比,或许因为大二生活更安逸而导致学生沉浸于精神享乐中;较之大三、大四,他们更务实,均以“200元以下”为主,占43.75%。数据的最低值同样能反映数据的多样性,少数选“400元以上”,证明大多数同学更脚踏实地,不挥霍钱财。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缺乏合理的计划和控制

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在消费的时候缺乏计划和控制。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购因其网上商品的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方便快捷而赢得众多大学生的青睐,成为购物的首选方式,这也使得有些大学生经常流连于各大主流购物网站,购物时不是关注其实用性,而是受到价格、视觉等因素的影响购买毫无实际用途的物品,大学生消费呈现非理性化的盲目消费。

(二)攀比消费现象比较突出

调查发现,大学生之间的攀比不仅局限于学习上的攀比,还有穿衣、交男女朋友等方面的攀比。总之,有比较的东西或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大学生之间的攀比对象[2]。在调查的565名学生中,有52.7%的学生在购买商品时主要关注商品的档次和品牌,很多大学生不是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以拥有各类品牌作为炫耀的资本,且这种趋势正不断蔓延。人民网的《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称,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其中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3]。

(三)超前消费现象较为普遍

信用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很多大学生对信用卡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便产生了超前消费的现象。这种超前消费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大学生生活压力和信用的不良记录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便会严重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和校园、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和建议

(一)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勤俭节约是中华的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学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产生影响。因此,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纳入“两课”教学的范畴,大力倡导科学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等教学内容时,向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育,倡导“健康与适度”的消费观念,反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透支消费,提倡有计划、有节制的消费,要“量入为出”,充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消费状况,不增加家庭负担。同时,各高校要在“两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讲座、报告、辩论、主题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学生传播健康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增强大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二)增强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90.2%的大学生的消费开支来源于家庭。因此,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作为家庭来讲,一方面,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和消费水平,教育孩子对消费要有正确的态度,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4]。要在大学生的金钱供给上严格把关,多给少给不应该由孩子说了算。有些时候,正是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或是把关不严,才养成了孩子不良的消费习气;另一方面,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把握他们的消费动态,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科学的消费习惯,对不良的消费行为应予以及时纠正,引导孩子合理、适度地消费。总之,家庭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

(三)增强社会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影响作用

学校置于社会之中,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社会角度出发,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尤其要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极力整治那些不良的、低俗的文化娱乐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内容、形式兼优的精神产品,以满足大学生精神消费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5]。

参考文献:

[1] 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 牟艳娟.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4):195.

[3] 冯莉莉,徐凌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3,(12):120.

第7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问题 正确消费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对其“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的收入有限,以家长资助、政府援助、个人打工这三方面的资金为收入主要来源。在学生个人消费中占主流的是理性消费,但仍存在诸多误区,在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的当下,大学生出现潮流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浪费、盲目消费等不顾收入胡乱消费的现象。为此,我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一、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绝大多数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政府的助学贷款,学校的奖学金,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以及自打工的收入这几个方面,但总体上还是依靠父母亲朋的资助和政府的贷款这两个渠道,而这些渠道的收入是有限的,只能保证其自身的基本生活和完成学业。因此,很多大学生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能够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量入为出,合理适度地消费,这些学生占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有些大学生在消费时由于过于注重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出现了不顾收入,胡乱消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合理消费现象。有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心仪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必要开支;有些为了买名牌新款的衣服花去自己半个月的生活费,也不曾犹豫;有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向别人借钱或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甚至通过违法犯罪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消费方面还存在误区。

二、大学生消费误区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1.自身消费心理误区是导致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主观原因。

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自身自我意识强,表现在消费思想和消费观念很少受到束缚,毫不掩饰个性与想法,在与外界交往中他们更需要朋友,更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同,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具有自己群体的特性和动机。在生活中他们较为注重自身的学生身份和形象,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关心、重视和高度的评价,在交往消费过程中他们力图与交往群体保持某种“相似”,以得到团体中其他成员的认可,或者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大家的赞赏。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他们注重商品的流行性、独特性、新颖性,较少考虑产品的价格和耐用性,喜欢引领消费潮流,使得他们在消费时产生了从众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受他人的影响非常大,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这种喜欢群体模仿式消费习惯,使得他们产生不顾自身特点和消费能力的攀比消费问题,虽不是主流,却不容忽视。年轻气盛的大学生竞争意识强,他们的攀比心理不仅存在于学习中,而且存在于吃、穿、住、娱乐等方面。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实际需要和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盲目地与其他同学争高低。攀比靠的是金钱,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学生经济来源不足,在这种攀比现象中会产生自卑感,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2.社会及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现实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模仿力很强的群体,他们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很容易受新事物的影响,加之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刻意追新求异,追求时尚,讲究个性化的特点,使得许多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在当前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的时代极易受到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消费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大学生的模仿对象多是自己身边的群体和社会名流或他们崇拜的偶像,许多学生崇拜明星、白领等成功人士,在日常消费中会下意识地模仿偶像,加上许多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溺爱、纵容孩子的行为,使得许多学生盲目消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金钱方面的控制力和独立自主性不断地增强,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学生可以由自由支配的资金在不断增加。许多家长在对孩子有求必应的同时,忽视了他们消费具有盲目性、冲动性,缺乏有效监督和正确的引导,从而助长了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以至于很难形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3.缺乏正确的引导是大学生消费误区产生的直接原因。

学校作为教育大学生的主要基地,理应在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慢慢接触社会,这也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知识。长期以来,学校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的知识教育,但在理财教育及其引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教育和引导,因此不少大学生在消费观念和行为上陷入误区。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第一次正式踏入社会,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拥有了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但由于缺乏理财教育,其理财能力差,常常出现开支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大的问题,甚至出现透支消费和上半月胡花、下半月靠方便面充饥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一些银行为了扩展信用卡业务,将目光瞄准了大学生,通过学校用优惠协议吸引大学生办卡,带动学生刷卡消费。拥有透支卡的大学生在高校中为数不少,超前的消费方式让他们觉得很有面子,但是潇洒地刷卡之后是沉重的还款压力,导致学生中的“月光族”、“透支族”愈来愈多。

三、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人问题。除大学生自身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正确认识消费误区以外,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划清消费行为上的是非界线,向他们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合理、科学的消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培养健康消费心理,消除消费误区。

面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等种种消费心理误区,我们首先要正确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使其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全面了解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合理地定位,使他们认识到大学生的确需要具有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争,生活上的好与坏并不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没有必要事事都和别人比较。应该从长远打算,从自己的长处出发,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使自己能够真正面对走出校园后的激烈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从而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其次,应培养和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即所谓财商。现代人已将财商和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向发达国家学习,加强学生的财商培养,使他们具备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

2.加强社会、家庭的正确引导,为大学生消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从消费领域看,家庭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消费有关。家长消费取向对子女消费取向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应本着对子女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对自身不健康消费行为要及时纠正,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改进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家长应该对子女的开支加以了解调控,对不必要的开支,不正当的要求不能迁就。从关心子女健康成长出发,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重视,而且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逐步培养子女独立自主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社会,特别是宣传部门、传媒行业,以及公众人物应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引导中,用他们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倡导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抵制那些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观。这样才能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远离现实生活又不脱离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寻找到应有的价值取向。

3.开展理财教育,加强学校引导,为大学生正确消费提供指导。

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导致对大学生理财指导不够。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应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高度重视理财教育的作用。可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进理财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消费。也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日常思想教育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是科学合理的,从而抵制不健康消费的诱惑,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提高科学消费意识。还可以通过开设音乐、影视作品的欣赏课程,提高大学生欣赏严肃高雅文艺作品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消费的品位;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生活,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帮助他们提高抵制不良消费的能力。总之,以上这些课程和活动对学生的理财能力、消费质量和消费品位的提高,以及正确科学的消费观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于正确科学的消费行为,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对于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行为,我们应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早日树立合理、适度、科学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冯冬燕,曲敏.组织行为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2]何长领.陕西:大学生刷信用卡透支消费先甜苦.省略,2006-9-21.

[3]田小红.如何走出自卑的怪圈[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2007,(3):40-45.

[4]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刘金龙.新词典[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6-2007,(3):23-25.

第8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现状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慢慢变成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研究和分析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于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其理智消费,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

山东省内几所在校的大学生

三、研究方法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包括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买书、考证、培训班)、休闲娱乐消费(看电影、看杂志、旅游)和关系消费(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这四个方面的消费。对此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大学生消费心理问卷,对山东几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2份有效问卷186份,有效率达96%。本次调查中,共有男生75人,女生111人,男女比例为1:1.5,家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为62人,乡镇的为124人,城乡比例为1:2,大一大二(低年级)和大三大四(高年级)的各占一半,比例为1:1。

四、研究现状

(1)基本生活消费

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基本生活消费,其中最主要的是伙食。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大学生的生活费需求也不一样,本次调查显示: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39%,400元至700元之间的占48%,只有13%的大学生消费在700元以上,而且男生的花费比女生要多,高年级要比低年级的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可以分为高中低三档,大部分大学生消费处在低中档,而且在动态上成逐年增长趋势。

(2)学习消费

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包括了学费、书杂费、考证费等。大学生的学费因学校所处地域、类别、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发达城市比边缘的城市学费要高,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学费要高,对于书杂费,不同的大学生选择的也各不相同,在本次调查中——“关于书籍消费问题的问答”中,有28%的同学选择娱乐杂志,学习类、励志类及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书各占26%,只有10%左右的人选择文学书籍。

(3)休闲娱乐消费

主要是指为丰富大学生活,扩展自己视野,娱乐放松而花费的数额,在大学生活闲暇时间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例如旅游、看杂志、看电影、打球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游,表明旅游是大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旅游同时也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有意义的健康消费行为。此次调查显示:如果你有充足的钱,你会选择做什么?有70%的大学生首选旅游。而在日常生活中,女生倾向于看杂志、看电影和逛街等,而男生更倾向于上网,请客吃饭、打球。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相当可观,一般而言,每月的生活费的六分之一贡献在娱乐上。

(4)关系消费

这一消费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获取社会认同、群体归属和情感交往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关系消费主要源于同学朋友之间的消费和恋爱消费,而与老师之间的消费并不多。本次调查中问到你是否会定期出去聚餐或请同学吃饭?结果显示98%的同学存在这种行为,55%的同学在这方面每月消费数额在50元以下,27%的同学消费在50到100元之间,只有16%的人超过100元,可见同学之间的花费并不占很大的比例,在关系消费中,花费最大的要数恋爱消费。

五、大学生正确、健康、科学消费的对策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消费特点,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他们在消费中出现的问题,除了自身的原因外,与社会的消费风气和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作为一独特和新奇的消费群体,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主观方面:大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展个性消费,提倡适度消费,抵制不良消费。大学生要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有计划地进行消费。现在大学生仍然要以学业为重,应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学会勤俭节约,懂得艰苦朴素,克服攀比,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大学生对钱财的理性认识和运用。

客观方面:从家庭考虑,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无形的反映出来,本次调查显示:有56%的家长对孩子每月的消费有限定,44%的家长对孩子的花费没有限定,其实,对孩子每月的花费有一定的限定是必要的。作为家长,要做的不仅仅局限于正常消费观念的引导,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支配权和劳动任务,促进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六、结论

总之,大学生健康正确消费观的建立是一个相当漫长和严峻的问题,我们应当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来重视,把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一项系统来抓,举全民之力,为大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消费观

消费是人们通过消费商品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和过程。商品不断地被消费,随之产生了社会关系和文化导向,所以消费这个过程一方面展现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交换过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高校扩招,当代大学生无疑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不仅是整个国家人口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并对将来消费文化的形成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从而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管理。于是,近些年,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普遍性消费观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方式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态度。消费观是一种观念,社会经济的现实会在人们的头脑中映射出来,而一经稳定形成,又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消费观的形成和演变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结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发生变化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他们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消费比例正逐步扩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学生认识到只有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除此以外,大学生的消费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用品、手机、着装等方面。他们通过自己独有的审美观来修饰打扮自己,以求彰显个性、突显自我。

2、引领潮流,走在时尚的尖端

现在的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生事物频繁、面临社会角色转化、自我需求迅速扩张的时期,所以希望以一种标新立异的形象向成人社会展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思想成熟,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也希望通过消费上的时髦前卫来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特别是在当下,这种所谓时尚的消费意识和新潮的生活方式,各种来自广告、媒体所宣传出的消费理念,使得当代大学生为满足时尚新潮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建立起一种不拘一格的消费方式。

3、陷进误区,消费过度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存在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有的大学生认为要有以“享受生活”为核心的消费观念,把节俭看作是“寒酸”,走入了消费的误区。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意识逐渐减弱,高呼提前消费、提前享受;重视对各种情感上的投资,比如流行的友情消费、追求恋爱中的浪漫等;脱离自己的经济能力,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等等。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存在,造成了大学生消费欲望恶性膨胀和经济能力不堪重负之间的矛盾,显现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4、在各种传媒的蛊惑下忘我消费

现在的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渠道很多,除了人脉就是传媒。当今是网络技术发达的年代,不管是广播、电视、广告还是微电影,都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消费观。它让大学生认识到,要有市场经济的头脑,要根据整个商品市场来决定自己的需求和生活风格,从而让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跟着传媒的风向随波逐流。事实上,大量制作出来的影像和画面,虽然唯美动人,但还是不能让我们真实地认识现实所在,只是从情感上让大家接受,再去慢慢尝试领会宣传意义的所在,进而才能接受并产生想要消费的冲动和欲望。在大学校园里,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心动不如行动!可见,传媒的力量,不能小觑。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理性化的表现

1、对勤俭节约的认同

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继承而且要发扬。”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当今这个重视消费的年代,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非常赞同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的,也认同节俭的价值观。这足以证明大学生并没有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2、消费结构以用于学习方面为主

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范围存在多样化,但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班,购买各种需要的专业书籍以及学习工具。

3、经济独立的意识增强

在中国,子女的教育费用一般都是由父母来承担的。但如今不一样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很大的变化,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通过勤工俭学或者兼职的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想根据自身需要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观非理想化的表现

1、盲目攀比,虚荣心作祟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消费根本不是根据自身需求,而是看到别人拥有的,自己也要拥有。平时用的手机、电脑和MP3要讲究新潮,吃饭讲究地点、档次和排场,穿衣也要注重品牌。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大学生在追逐时尚消费的过程中,在对物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体现出的已经不是这件物品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而是一种虚荣的心理,觉得一旦拥有就是时尚,就会被成人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认识、态度和情感的宣泄,否则会被“瞧不起”、“会有和社会脱节的错误幻觉”甚至“被无视存在”。

2、过于物质化的追求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相信在他们大一的时候就有学到过,但往往现实中大学生的种种行为与理论有些背道而驰。他们更多注重享乐、富足、安逸的生活,而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或者一种感恩的心态却被忽视。当今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当超前,鲜明的特征表现在:首先,消费是为了开心,为了享受,特别是消费之后内心产生无比的愉悦和畅快的心情,有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感觉。部分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勤俭,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干嘛不潇洒点,把自己弄得那么“寒酸”。这类人群对传统美德中的“勤俭节约”基本没有什么概念,“享受生活”已经成为消费观念的核心。其次,大学生中蔓延着这么一种消费心态――“潮”。只要是前卫的、新潮的,一律是被关注的和被追崇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一年一年的成长,他们的自我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扩张,他们沉迷于所有与时尚和时髦相关的东西,甚至达到“另类”的效果。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大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展现并且炫耀青春、张扬、标新立异和能量。

3、消费需求与价值的背离

消费行为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源于需求,二是源于欲望。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一旦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如果经不住消费诱惑,肆意放纵原本的生活需要、贪图享乐的话,就会导致非理望的出现,从而对物质消费过度需求,形成一种非合理的生活消费观。拿大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攀比性、虚荣性的消费。

4、节俭意识淡薄,毫无理财的概念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消费没有理性的思考,手上有多少钱就花多少,在理财方面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大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到月中就没钱了,还要靠借钱度过剩下的半个月,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在拿到生活费时,不会去提前计划一下这些钱该怎么用,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完全没有概念,也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本月的支出,于是两种极端的现象出现:有钱就大手大脚,没钱就借钱度日。大学生的普遍年龄都在18岁以上,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据调查,将近八成的大学生觉得生活费勉强够用,有一成的大学生觉得每月的生活费根本就不够用。这些现象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存在着冲动和盲目的因素。难道真的是父母给的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意识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四、倡导理性消费

人的存在过程就是消费物质资料的过程。每个生存阶段会有不同的消费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会随之改变,所以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应该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总体趋势。

1、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树立科学消费观

我们提倡的是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念,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让大学生把自己的经济实力与家庭经济的情况结合起来,做到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之所以要提倡这个消费观念,目的是要让大学生明白,消费要俭而有度,节俭是美德,我们当然提倡,但是万万不能是吝啬型消费,这样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要避免以物质消费的多寡来衡量自身价值的高低。大学生要学会自主消费,自己心中要有衡量消费的价值意识,不要盲从,适度、理性的消费才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消费观念。

2、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当今大学生都是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王子和公主,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意识相当淡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来承担,没有赚钱,根本不能体会赚钱的辛苦。如果光靠说教一般来讲收效甚微,而通过勤工俭学的活动,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就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意识,提高他们自强自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3、大学生要以积极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如果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等同于对物质的占有或者永无止境地消费的话,那么何来的精神需求,那还跟其他动物有何分别?大学生的生活要以精神生活为基础,物质生活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只有远离对物质需求的贪婪才能真正从精神上获得满足,如此之良性循环,才能称得上有意义的有品质的生活。

4、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其科学理财的能力

我们要将此纳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当中,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引导他们将钱用在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上,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让他们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参考文献】

[1]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 侯玲等:大学生消费文化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3] 武小莉: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

[4] 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邵学院学报,2012(10).

[5] 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2001(6).